后一页 前一页 回目录 回首页 |
有一次,一个考古学家在美国加州的一个朋友家作客,结识了一位叫佐尔茨·罕特·韦利亚逊的作家,几年前,这个考古学家拜读过他写的两本书《狮子的秘密》和《通向天宫之路》。他们俩不知不觉地讨论起探索奥秘知识的各种观点,从而度过了几小时有趣的时光。他们的合作性研究便从此开始了,还约定好互通信息。考古学家为佐尔茨先生作过几次计算,而他又通过在美国的关系弄来一张中国西安地形图的照片,这张地图是根据美国卫星照片复制的。从这张地形图上一眼就能发现,在离中国西安市不远的地方有大小16座金字塔清晰可见。佐尔茨在写给他的一封信中说:“奉寄一文,它是施罗泰尔1912年在中国陕西省旅游时写的,请详读一下,并请仔细研究一下他的《旅行游记》。我想,你会同意我的下述观点——施罗泰尔一开始就到过他标定出‘N0.4’的金字塔。由此继续向前寻踪,你就会在西南方向发现另一座金字塔,这同《旅行游记》十分吻合。施罗泰尔大概还尚未发现,在N0.4金字塔以东还有两座小金字塔,实际上,在这个塔群中有10座金字塔,这第10座与第9座之间有一定距离。我想,他会发现第10座金字塔的。看来,这座金字塔也不算大。依我之见,地图上标出‘NO.4’的位置便是中国金字塔群。NO.4金字塔高约30米,而N0.3金字塔则高150多米。施罗泰尔在文章中还谈到西安府,在今天的地图上叫西安。在西安府东南还有5座金字塔,但在他的《旅行游记》中对此却未提及。在西安府的东面还有一座形状相同的孤独的金字塔。NO.4金字塔坐落在白帽村附近,在1947年拍摄的照片上能看到这个村……” ■神秘的帷幕 施罗泰尔和他的伙伴马曼都是商人,1912年,他们和其他结伴旅行者离开中国的万里长城开赴中国腹地。旅途他们遇见一位健谈的道长,通过谈话才摘清,在中国古都西安府附近有7座金字塔。 “经过几天的旅途劳累,我们突然在广阔的地平线上发现一座高耸的庞然大物。乍看上去它像一座山,可走近一看我们才发现,这是一座4条斜边的平顶建筑物。” 施罗泰尔被这眼前出现的有生以来所见到的人类历史上最宏伟的人工建筑惊呆了,并为之倾倒。可令人遗憾的是,掌握能设计和建造如此宏伟建筑技艺的能工巧匠,今天已完全绝代失传。 施罗泰尔在文中继续写道:“……我们从东面接近金字塔,发现在北面的金字塔群中有3座大金字塔,其余的金字塔以依次矮几米的队列一直向南延伸到最小的一座金字塔。它们耸立在农田和村落之间,沿平原连绵延伸10多公里远。更令人惊奇的是,我们竟在丛林中还发现了另一些金字塔,然而西方世界对此却一无所知。” “……陕西金字塔的高度约300~400米,最高的金字塔包括塔基总高约500米,这约是埃及大金字塔高度的2倍,金字塔有4个边正好朝北。”“在中国的早期历史上,用不同的颜色表示不同的方向:黑色象征着北方,绿色或蓝色表示东方,红色则标志着南方而白色则意昧着西方。陕西金字塔的每条边都符合上述颜色所表示的方向,金字塔的乎顶覆盖着黄土。” “金字塔的边棱最初是通向塔顶的台阶,而今天却布满了碎石块。我们在塔底仔细查看了金字塔的边棱台阶,它是用野外山石粗凿后砌筑而成,每块这样的砌石面积约0.28平方米。这些金字塔跟中国的大多数建筑一样,都是用粘土做粘合剂砌筑而成。沿塔壁还凿有像山上的峡谷大小的流水槽,它也布满了碎石块。在金字塔的斜面上早已长出灌木和其他树木,由于这些树木的丛生,使金字塔失去了人工建筑物的轮廓,从而显得更像自然景物。我被这宏伟壮丽的景观吸引佐了,我们驱车绕金字塔环行一周,渴望能发现通向塔内的人口,叫人扫兴的是,什么也没有发现……” 据当地的一位僧侣讲,这些金字塔已有5000多年历史,在大约5000年前著成的古书中,这些金字塔作为名胜古迹曾被详细记载过。 施罗泰尔是有幸目睹中国陕西金字塔群为数不多的欧洲人中的一个,他惟独的希望就是,中国政府能在不太远的将来降下中国金字塔神秘的帷幕,让外国游人前来参观。 ■对应的几何关系 最让人感兴趣的是陕西金字塔所处的地理位置。根据美国空军地图,便能相当精确地标定出这些金字塔的方位。陕西金字塔建造方位的总布局特别吸引着人们的浓厚兴趣,它同坐落在尼罗河畔上的埃及金字塔的阵容十分相似。这不禁使人们想起,那些古代建筑师们,把他们那精湛的建筑技艺都倾注到这些建筑物上了。有些学者认为,每一座金字塔都有其自己的独特功能,就世界各地的金字塔而言,任意两座金字塔之间都存在着某种对应的几何关系。检验这一点的最简单的方法是,根据地球经纬度确定金字塔的坐标和它们之间的距离。 学者们认为,在研究这些古代金字塔时,要计算它们之间众多面复杂的对应关系,就像计算吉萨高原和陕西平原的坐标之间的对应关系一样,更深人地研究所需的一系列数值使之可以确定。 这个数平方的2倍正好等于这座金字塔的质量值。如果用其弧度值15888去计算陕西NO.4、NO.6金字塔和埃及大金字塔之间的距离,其计算结果也恰好等于这个数。 最初的计算结果表明,与光场中心有关的金字塔的质量当量同世界各地金字塔群的分布有着某种联系。对所计算的数字进行各种数学组合表明,它们都毫无变化地多次重现16944430这个得数。毋庸置疑,最大的金字塔在每一个塔群中都有其独特的功能,随着时间的推移我们才逐渐摘清,在陕西金字塔群中哪一座是最大的。在每一个完整的塔群中都蕴藏着各种和谐的对应关系,这些对应关系能在各种现存的光场、磁场或其他物理场中引发和声共振。 这说明了什么呢?今天才知道,如果在地球的不同位置建起几何位相互对应的电台,那我们就可以在穿过地球的两点之间保持通信联系。所以完全有可能,建造这些古代金字塔就是为了这个目的。金字塔及其类似的古建筑的地理位置分布,很可能同某种电子过程有关。 还有一种可能是,在金字塔内秘密装有专门的电子仪器,它能产生某种振荡,以便实现某些通讯联系。大概,有关这方面的历史记载早巳随着时代的更替荡然无存了,还有可能为了达到通讯联系的目的,除金字塔本身外已不再需要其他仪器了。倘若那些勇于献身科学的先驱者们,抱定驻进准确定位于某一固定点上的金字塔内的专门秘室里,那么金字塔内的这种特殊构造机关,一定能为思想和信息的直接交流提供可能。 地球未必是它上面的人类同某种文明世界接触的天然屏障。在某种条件下,各种多维世界之间的接触是很有可能的。在建立这一接触的过程中,地球上的金字塔或许被用作跨越数百万公里之遥的宇宙空间的信息转发器。 ■法师的能量圈 有两名俄罗斯人,一位是电子学专家瓦列里·马卡罗夫,另一位是设计工程师维亚切斯拉夫·莫罗佐夫。他们在俄罗斯科学院主办的学术刊物《化学与生活》上撰文,阐述他们新创立的“全球能量圈网络”理论。该能量圈网络的几何形状非同一般,在这些几何形状中暗含着某些数学对应关系。我们由此明白,两种体系由于互补进而形成同一概念。诸如地球化学、鸟类学和气象学等不同领域里的研究成为这两位专家合撰一文的基础。他们确认,地球是由一个双重有序的几何结构组成的。第一种结构是一个由球面上的12个多角形组成的网络,第二种结构是一个由12个等边三角形组成的网络,进而形成一个由20个面组成的多面体。他们断言,通过这两个网络的组合便可把它们的组合体理解为地球的能量圈网络。 如果这两个俄罗斯专家的新理论成立的话,那么中国金字塔及其他古建筑物跟埃及大金字塔一样,也处在同一纬度线上,而且在东经72度线以东,这个地方大概就在中国西昌市东郊附近。 目前有证据证明,在中国和印度之间的山区某地还有一座大金字塔,这座大金字塔就在中印边界附近。为了从读者那里获得有关这一问题的补充信息,这里,我们有必要引用一个完整的报告。 早在二次大战期间,美国空军飞行员多次飞越中印交界的喜马拉雅山,以向中国军队运送粮食和军需品。在其中一次跨越“死亡谷”的飞行中,一个名叫詹姆斯·考斯曼的飞行员突然发现飞机两个发动机中的一个出现故障,它几乎要熄火,然而,这却是在一个飞行的气候条件十分正常的国家里发生这种令人可怕的事件:当飞机在山顶上空飞行时,便会陷入一个永冻空域。如果降低飞行高度在山峦之间飞行,浓云密雾就会将你紧紧困住。当飞机上的燃料开始冻结时,考斯曼决定低空飞行,尽管这很危险。当飞机发动机的工作状态好转时,飞机却又出现奇怪的现象——它朝着印度阿萨姆邦美国空军基地返航时,飞机突然操纵失灵,它像一个醉汉般不由自主地飞起了“Z”字。飞行员考斯曼在写给调查官员的报告中说,他在“死亡谷”的上空飞行时,极力躲避那些山峰。当他向机腹下直接了望时,突然发现一座巨大的银白色金字塔,它是用白色的发光材料建造的,可能是金属材料或奇异的石头。这座金字塔无论从哪个角度看都是纯白色的。在塔顶还发现一块像宝石一样闪闪发光的巨大晶体物,据考斯曼判断,这可能是一块人造晶体,他突然被这神奇的庞然大物惊呆了。 考斯曼在富有惊险性的返航飞行之前,曾环绕这座银白色金字塔飞行3圈。后来,他在机翼下方发现了赖以辨别方向的布拉马普特拉河,飞机终于平安无事地在大本营空军基地着陆。考斯曼坚信,如果他发现的那个银光闪闪的庞然大物是金字塔的话,它必然使全世界为之震惊。 后来,考斯曼回忆说:“周围什么也没有,在一望无际的荒野上只有那座金字塔高高耸立着。我为它如此古老而金碧辉煌所倾倒。内心不禁发问:这座金字塔是谁建造的呢?建造它的目的何在?塔内还有何物?” 数百年来,整个这一地区一直被神秘的气氛所笼罩。然而今天,我们可借助人造卫星上的摄像机看到地球上的任何一点,揭开诸多奥秘的时刻已指日可待。然而,在地球的这一点上还有一个与古代有着历史渊源且又令人瞩目的地区——中国西藏的首府拉萨。据传,从远古时代起,这高高的喜马拉雅山上的喇嘛和僧侣就一直保存着古代神秘的知识。有不计其数的书籍描写中国古代西藏皇帝和地下室中隐秘的书库。据说,拉萨迄今保存着能揭开人类历史之谜的钥匙。 拉萨的法师们能否利用地球的那个能量圈网络来建立一个全球通信系统,以期揭开大自然的奥秘呢? ------------------ 文学殿堂 疯马扫校 |
后一页 前一页 回目录 回首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