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一页 前一页 回目录 回首页 |
直接经济=直截了当地发财 这本书让你从一切变革的细节中超脱出来,只要记住一件事:农业经济是直接经济,工业经济相反是迂回经济,信息经济再相反是更高的直接经济。 在这一章里,我想说明什么呢?我想让您用一个词就能概括新经济的实质,这个词就是“直接经济”。你不是一直在为这个问题而烦恼吗:在今后这个翻云覆雨、复杂多变的世界上,支配芸芸众生荣辱兴衰、支配财富移来转去、支配产业朝升夕落那神秘的背后力量是什么?让我告诉你,引起这些变化的总根源,是直接经济来了!直接经济是正,迂回经济是负;二者正相反对。 整个工业经济就是迂回经济,整个信息经济就是直接经济。它们之间的转换过程是一场革命。用“直接经济”这个词,警醒你:它与现在的经济,是完全相反的经济。从此,镜子里的一切都将倒过来,将会出现一个令人震惊的价值大颠倒,之后就是财富的大倒手。 有许多谈论未来经济的书,模糊了你的视野:有的把未来叫做“后工业社会”,好象未来只是工业社会的小变种;有的把未来叫做“第四次浪潮”,好象“第三次浪潮”也不过是一系列变革中的小插曲。不!没有“后工业社会”,没有“第四次浪潮”,把当代世界整个颠倒过来的革命只有一场:从迂回经济转向直接经济。还有许多书籍看法正确但却说大了你的脑袋:它们看到了未来这场革命,但把它总结为十大趋势、六个方面、十一条原则……,让你觉得未来与现在的关系是交叉的、混乱的,让你看不清未来和现在在整体上是否正相反对,于是你一条也没留下深刻的印象。革命历来是简单明了的:革命之前是黑,革命之后就变白了。直接经济是白,迂回经济是黑;黑和白的转换要经过革命。 过去,只有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转换,人类曾经历过一场这样的革命。今天,工业社会向信息社会转换,是同样阵式的革命。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转变的革命,已经被大多数人说清楚了;但如今,对工业社会向信息社会转变的革命,人们却只有点模模糊糊的意识,你能说清信息经济之于工业经济,在何种程度上正相当于工业经济之于农业经济吗?谁也没说清。 这本书让你从一切变革的细节中超脱出来,只要记住一件事:农业经济是直接经济,工业经济是相反的迂回经济,信息经济又相反是更高的直接经济。农业经济是“赤手空拳”的直接经济,工业经济是大机器生产的迂回经济,信息经济是用网络武装的更高阶段的直接经济。当21世纪网络信息社会建立之后,所有经济大变动中的混乱,一下就像明矾投入浊水,瞬间变得清晰透明:经济生活中所有新的方面──从网络直销代替间接的商场销售、从迂回生产的厂房建设到直接通讯的虚拟办公室、从纸币中介到电子货币、从中层间管理到直接激励的虚拟领导、从大批量中间生产到直接面向最终用户迅速反应、从重视硬件到依靠知识信息、……到广告、网络增值服务、卫星通讯,等等一切的一切──表面上是一千件事、一万件事,其实只是同一件事:把工业社会迂回曲折的路径,重新拉直!这一切都是因为有了新的生产力──网络。网络使一切直接化。网络使工业经济中浪费在迂回路径上的中间物显得多余:可以在网上开可视会议,就不必车马劳顿;可以在家办公,就不必大兴土木盖办公楼;可以使生产消费双方在网上定制、直接见面,就不必商场夹在中间瞎掺和;有充分准确的信息,就不必浪费自然资源、污染环境……。农业社会采用直接经济,人们呆在家里直接生产、直接消费,但社会化不充分,效率不高;工业社会采用迂回经济,人们都到工厂里去兜着圈子为别人生产,再转着圈子卖出去,为了兜圈子人们发明了蒸汽机车等兜圈工具;信息社会采用直接经济,用网络直接交往,既保持了社会化的优点,又恢复了直接性的长处。直接生产和迂回生产的概念,古已有之,不是我的新提法。其中把工业化生产叫做迂回生产,更是经济学史上一个著名的提法。这种提法最早叫响于著名的奥地利学派代表人物庞巴维克1889年的《资本实证论》。我并不赞同庞巴维克的理论,但对他下面这种区分还是深感兴趣的,他说:“用迂回方法进行的那种生产,不过是经济学家们所谓的资本主义生产,同它对立的就是直接达到其目的的那种生产方式,即如同德国人所说的‘赤手空拳的生产’(Mit der nacktenFaust)的那种生产。”庞巴维克所说的“资本”实指物质生产资料,而非指我们所说的生产关系意义上的“资本”(带来剩余价值的价值);它所谓“资本主义的生产”,其实是一般的工业化生产。本书不特别指明“资本”含义时,为简明起见不改变这一说法。庞巴维克认为:“迂回的方式比直接的方式能得到更大的成果,这是整个生产理论中最重要和最基本的命题之一。”他解释说:“在生产中我们可以一付出劳动马上达到目的; 也可以故意采用一种迂回的办法”;“用迂回方法生产财货所得到的结果,比直接生产它们为大”;“任何迂回的方式都意味着,利用比人类的手更有力或更灵巧的力量来为人类服务”。庞巴维克所说的直接生产,是指农业生产;他所说的迂回生产,是指工业生产。他明确指出了两种生产方式的关系是“对立”,这就指出了迂回生产对于直接生产所具有的革命性的否定意义。当然,由于时代所限,庞巴维克不可能预见到电脑信息网络所代表的更高阶段的直接生产方式,及其所构成的否定之否定。我们借用庞巴维克这种划分思想,把农业经济、工业经济和信息经济,表示为直接经济、迂回经济和更高的直接经济。因为这有利于表现不同经济形态之间的否定关系。之所以用“经济”而不用“生产”这个词,是因为“经济”既包括生产,又包括销售和服务,更为确切。此外,由于本书不专门讨论农业经济,不特别说明,本书中“直接经济”是指“更高的直接经济”(即网络信息经济)。 需要指出,这三种经济形态之间,不仅存在着否定的关系,更存在着扬弃的关系。 后一种经济形态是前一种经济形态的扬弃,即既否定又肯定。信息直接经济否定迂回经济的生产消费脱节、浪费资源的方面,但又继承和肯定了迂回经济高效率和社会化的方面。因此,信息直接经济不是倒退回农业直接经济,而是在继承工业化优秀成果基础上,克服其弊端,在网络新生产力推动下,发展到更高的经济形态。我们展开确认一下经济形态下分化出的主要环节的内涵变化。 从迂回商业模式到直接商业模式:事实与数字加特耐尔集团公司是信息技术领域中世界知名的一家美国专业咨询机构,其业务包括信息技术的应用、信息技术的发展趋势、信息资源的管理与评价、技术培训等四大类、近500多个咨询领域,由分布在世界64个地区的约400位分析专家凭借庞大的客户群不断反馈的信息技术问题、专有完备的数据资源及丰富从业经验,进行咨询服务,咨询结果通过书面或电子邮件等多种形式传递到用户手中。公司在华业务由清华网络系统公司代理。 下面给出三种美国在线零售渠道的研究结果。 ●商用在线服务:商用在线服务订户数量将以每年递增50%的速度发展,然后从1997年起增长率降为25%。因此,到1999年商用在线服务订户数将达2700—3000万个(70%的可能性)。今天,每3个商用在线服务订户只有两个用户,到1999年,每一个商用在线服务订户平均有1.5个用户。因此,到1999年底,美国的在线用户约4000万人。但据估计,想通过商用在线服务购物的人数不超过半数,而实际购物的人数不超过400万人(70%的可能性)。 ●互联网和万维网:一些人认为1999年美国的互联网用户可达1亿人。加特耐尔集团公司认为只会达到6000万人(80%的可能性),其中,不到1/4的人想通过互联网购物,而真正购物人数不足100万人(目前的零售转化率为0.2%,今后每年翻一番)。 ●交互式电视(ITV):到1999年,交互式电视不会成为大气候,但到2000年通过交互式电视购物的人数将达200万人。互联网最初起主要作用,到1999年将退居次要地位,实际的在线购物总人数将超过800万人。每个购物者每年的平均在线消费额(3500—4000美元)。具体的分配数额如下: 旅游:每年的旅游度假开支为1500—2000美元。硬件:每年的调制解调器、CD—ROM驱动器、存储器升级的开支平均为250美元。 软件:每6个月购买一套应用软件和游戏。音乐:每年通过在线渠道购3—5个CD盘或磁带。 视像/娱乐:每月看一次付费电视、电影或游戏,各5美元。礼品:每两个月买一次小礼物(花、书、纪念卡、蜡烛),价值50美元。 衣物:每年买3—5件。食物:通过计算机购有限的小食品和杂货,每月花50美元。 信息:商用在线服务的订用费,每月10美元,再加上每月的其它服务费5美元。 其它:其它的偶然性购物,约为上述所有开支总和的10%。 根据在线购物人数估计和上述的每人每年开支数额,可得出美国在线零售渠道营业额数字:1999年可达200亿美元,2000年将超过300亿美元(90%的可能性)。 根据计算机智能信息公司的最新调查,有270万人使用互联网来进行电子购物,或用互联网来获得商业服务,如处理银行业务或获得旅游信息。尼尔森媒体研究公司强调,已有逾250万人在网上购买过商品和服务。电子商务的成功之处在于最先把握住了网上最受欢迎的地址类别:音乐。在网上大约已有1个音乐地址迅速发展起来,有350个音乐分销商地址,前五名每天都能销售出25000多片CD唱盘,主要联机"欣赏地址"包括:CD Now、i?music/media、music Boulevard和Music Now。“1-800-鲜花”称其蛛网地址是他们业务中发展最快的部分。有人对蛛网的可行性有疑虑,但夏普尔形象公司的主席理查德·泰海默尔称:“我们已经开始在网上进行销售了:我们并不认为网上存在安全问题,同样我们的顾客也不这么认为。我们的销售额在过去三个月中翻了三番,我们将要做到200万至500万美元(今年网上的销售额)。"布斯和哈米尔顿公司预计十年内将会有20%的家庭消费通过网络实现。佛里斯特尔研究公司预计联机销售收入额到2000年将会达66亿美元。为确保电子商务的进行,必需有一个可靠的电子支付系统,通常称为电子货币。商业周刊称电子货币是"自黄金代替贝壳以来货币制度的最大变革"。克兰和埃索-西亚特公司预测电子货币的交易额到2000年将达17000亿美元。当克兰公司预测电子货币将要成为联机支付系统的主流时,佛里斯特尔公司认为信用卡将会成为消费者在网上进行消费的首选工具。根据佛里斯特尔的调查,抽样选择的50个联机零售商和商品提供商中的84%都已接受了联机支付方式,并且这些支付方式主要是采用信用卡。 日本是世界第三大对外直接投资大国,作为以资本为核心大批量迂回生产的厂商,在努力改进产品质量后,却不能提高售价。这使日本的销售利润率为3.39%,只有美国的41.2%;而日本在美国投资的回报率则为-1%,呈亏损状态。 日本大量生产厂商的困境,集中反映了以物质资本为核心的生产的弊端。第一,传统迂回生产是以批量法则为中心的。而批量法则过时于它在整体系统级确定产品的重复性。 第二,这种整体产品的重复性是“以生产为中心”的反映,它对于规模不经济的市场无法适应;它要求顾客整齐划一,不能有特殊性和个性,这不符合现代潮流。 第三,由于对市场需求反应慢、适应力弱,其机制无法有效调动人的积极性进行创新。单纯以物质资本为核心的迂回生产,除了在发展中国家外,已不能成为社会制造业的主导模式。 登·泰普斯考特在他的《数字经济》一书中,对新经济的特征做过以下的描述:关于智力资本的十一条训律1、不要按照本行业的主要竞争规则经营。要开创新的竞争空间,在静态的市场中进行生死搏斗是过时的游戏。 2、不创新,便灭亡。必须持续不断地创新,最好的公司都能够不断创新,不断超越自己。 3、重新评估公司内潜藏的战略资产。要运用这些资产。不凡的企业能看到别人忽视的潜在价值并加以利用。 4、创立对速度和行动的偏好。如今,保持80%正确并即刻行动远好过坚持100%正确但晚了三个月的做法。 5、要积极主动,敢于试验。 6、打破藩篱。21世纪的虚拟公司,正在打破使员工与部门分隔的内部藩篱,同时也去除使自己与供应商和顾客隔离的外部框框。 7、时刻利用所有员工和他们的全部技巧。 8、开阔全球视野和建立知识库。 9、承认经济-工业革命进展正常并且的确已经来临。 10、把企业组织的学习变成企业的信仰。唯一能真正持久的优势是比竞争对手学得更快更好。 11、开发衡量战略成果的手段。 摘自Marrhew J·Kiernan的The Eleven Commandments of 21st-CenturyManagement。 ●新经济是知识经济:信息技术使一个经济建立在知识基础上成为可能。当顾客观念、信息和技术成为产品的组成部分时,产品和服务的知识内容就显著增长了。灵智(SMART)产品的新时代正开始改变社会的每一个方面:灵智服装、灵智卡、灵智住房、灵智公路、灵智轿车等等。资本仍然还是关键资源,但却属于飞逝中的一个。资本越来越蜕变为知识的一种功能。所谓“灵智”,在这里的意义就是信息化。因为信息充满了万物之灵的智能。 ●新经济是数字经济:在旧经济中,信息是模拟信号或物理的(或象尼葛洛庞帝喜欢说的“原子”)。人们的通信方式是:移动物理的身体去会议室,通过模拟信号的电话线交谈,发送原子制作的封件给其他人,在家接收模拟信号的电视信号,显示由当地图片商店开发的图片等等。在新经济中,信息处于数字形式──比特──之中。当信息通过数字网络变得数字化和通讯化时,一个充满新的可能性的世界就展现出来。大量信息可以以光速压缩传送。信息的质量可以远好于模拟信号传送。许多不同形式的信息可以被合成,创造,如多媒体文件。新的数字化应用被创造出来,可以影响商务和人类生活的大多数方面。今日的数字化电子邮件系统取代了邮局和物理的邮件。人们在家、在旅馆客房工作和在办公室工作一样有效。人类穿越时间和空间进行通信的能力将产生显著的影响。 ●新经济是虚拟经济:当信息从模拟信号转向数字信号时,物理的事物能够变成虚拟的──这将改变经济的新陈代谢、机构的类型以及经济行为本身的本质。这包括:“虚拟外聘”(Virtual Alien),人们在一国经济中工作和合伙而物理上却位于别的国家;“虚拟商苑”(Virtual Business Park),网上的“家庭”商务资源帮助客户迅速创办虚拟公司。“虚拟办公”,任何地方对于流浪的办公者来说都是工作的地方。“虚拟股票”,股票不需要移到物理上的场所就可以交易。“虚拟仓库”,在网上仓库是不存在的,有的只是按顾客行程表送货。“虚拟村”,一伙个人不依赖于地理位置,只凭共同的目标和感兴趣的主题,共享一个网上村落。等等。 ●新经济是网络经济:由于电脑网络是数字的而不是模拟的,由于网络从过去的主机模式转向基于国际互联网模式的点对点蛛网,将产生出创造财富的新典范。当这样的网络带宽增长得足以承担完全的多媒体(包括数据、文本、音频、图像和视频媒体)时,这种新体制结构的机会将梦幻般地增长。属于国际互联网模式的网络将推倒横亘在供应商、顾客、姻亲集团和竞争者之间的高墙。我们将看到崛起的是国际互联网络商务、国际互联网络政府、国际互联网络学习和国际互联网络看病等等。离开信息的力量新经济将是不可想象的。 为什么说以知识价值为核心的经济是直截了当地赚钱呢?抛开我后面将要谈到的其它方面不管,单从利用核心资源这一点来看,所有在以知识价值对物质资本进行替代的地方,至少都不再把时间和金钱投在扩大中间环节上,而是力图在自己和服务目标间走一条最短的直线,把二者拉得近些再近些。这就是上面各种纷纭趋势背后的共同点。迂回经济是兜着圈子赚钱,直接经济是直截了当赚钱。 你知道Agile Mfg.战略为什么在美国要保密吗?因为它说的是21世纪如何赚钱的战略级密技。我现在把它无偿告诉你。“我已经听明白了你的意思。你的意思是说:资本已不再是中心,所以我应该再也不要它。”BOB,你在说什么? “我要推倒所有的厂房,把所有机器送去卖废钢铁,我现在就把我的洗衣机抱到……”不,错了。你回来。直接经济不以物质资本为中心,不等于社会再也不要它。这就好象工业革命后,迂回经济不再以土地为中心,但社会仍然要以农业为基础。在信息经济中,工业的位置将被定位为基础产业。(就象在工业社会中,农业被定位为基础产业一样。)工业产值的绝对值仍在上升,只不过它在整个经济中所占的份额将越来越少。“我懂了,你的意思是说,将来聪明的人去到信息产业直截了当赚大钱,比如说象我;比较笨一些的人去传统的基础产业迂回赚钱,象我大大。我多么聪明,多么……”BOB!你能安静下来听我说吗?认为信息经济的本质是直接经济,工业经济的本质是迂回经济,这都是对的。但认为只有在信息产业中能够直截了当赚钱,而在工业产业中只能坚持原来的办法迂回曲折赚钱,这是不对的。直接经济改造的是整个经济,而不只是某一个行业的经济。在直接经济中,制造业处在不利的地位,有许多是由这一行业迂回生产的性质决定了的。但在这种迂回生产的部门,同样存在着信息化改造的问题。也就是如何让迂回生产部门通过信息化尽量拉直路径,或者说如何实现带直接性的迂回生产。这正是灵捷制造战略要解决的核问题。 灵捷制造(Agile Manufacturing),是根据美国国会要求拟定的美国制造技术发展规划。是美国21世纪制造业的核心战略。美国政府和工业界已投资和计划投资进行灵捷制造研究、开发和实施的经费,是二战后发展制造业的最大投资项目。出于国家和企业的利益,这一战略提出后处于保密状态。 协调的意识 灵捷(Agile)的基本意思是“智能、快速”,灵捷制造的基本特征也是智能和快速。“智能”,意味着由过去完全倚赖物质资本,转向在制造中加入信息因素(包括利用人的知识、技艺、经验等);“快速”,意味着对顾客要求的快捷反映,通过对用户的直接反应克服迂回路径带来的弊端。灵捷制造的实质,是在以资本为核心的生产中辅以信息因素,是信息化的工业战略。这既不是完全的工业战略,也不是完全的信息战略,而是工业社会向信息社会转变中,一种“后工业”战略。通过这种战略,正好可以了解资本的核心地位是如何一步一步被信息“演化”掉的。 [案例:“资本为主-信息为辅”混合型生产的过渡策略──美国汽车(USM)公司]USM公司宣告1998年后,将改为遵循以下三项基本原则:第一,每辆USM汽车都按用户要求定制;第二,每辆USM汽车从订货起三天内交货;第三,在USM汽车整个寿命期内,有责任使用户满意,可以重新改装,使用寿命长。三日之内交货,根据顾客需要改装。这典型地体现了“灵捷生产”的特征。USM公司实现灵捷生产的关键,在于将以资本为主的制造过程同以信息为主的设计过程结合起来。公司成功地实现了对汽车设计及制造过程的全车模拟,以计算机建模替代物理模拟;同时全部机床、设备都是对编程完全透明的。生产机器(物质资本)与设计数据库(信息资本)一集成,无论是变型的零部件还是整机,都可以立即按顾客定制要求投入运行。USM在电脑帮助下,实现了在同一条生产线上装配所有型号的各种变型车。对顾客方,提供图形软件让用户自己设计(构造)定制的汽车,按用户的构思生成逼真的图像。充许顾客按自己的需要和爱好重新设计汽车。由于采取这种“立即设计、立即制造、立即交货”的灵捷模式,公司取消了库存和相关费用,大大提高了公司经济效益和顾客的满意度。 ●在迂回中尽量直接赚钱的要点:灵捷制造的总目标是,建立一种对用户需求的产品和服务作出灵敏快速反应的、市场竞争力强的制造组织和活动。它的特征是,发挥作为“万物之灵”的人的智能、信息、制造柔性,对变化多端、不可预测的市场进行准确而有效的快速反应,提供高质量、短生产周期、价格合理、多品种变批量顾客需求的产品和服务,能支持顾客参与、与顾客友善、可获厚利。 从迂回商业模式到直接商业模式:事实与数字 加特耐尔集团公司是信息技术领域中世界知名的一家美国专业咨询机构,其业务包括信息技术的应用、信息技术的发展趋势、信息资源的管理与评价、技术培训等四大类、近500多个咨询领域,由分布在世界64个地区的约400位分析专家凭借庞大的客户群不断反馈的信息技术问题、专有完备的数据资源及丰富从业经验,进行咨询服务,咨询结果通过书面或电子邮件等多种形式传递到用户手中。公司在华业务由清华网络系统公司代理。 下面给出三种美国在线零售渠道的研究结果。 ●商用在线服务:商用在线服务订户数量将以每年递增50%的速度发展,然后从1997年起增长率降为25%。因此,到1999年商用在线服务订户数将达2700—3000万个(70%的可能性)。今天,每3个商用在线服务订户只有两个用户,到1999年,每一个商用在线服务订户平均有1.5个用户。因此,到1999年底,美国的在线用户约4000万人。但据估计,想通过商用在线服务购物的人数不超过半数,而实际购物的人数不超过400万人(70%的可能性)。 ●互联网和万维网:一些人认为1999年美国的互联网用户可达1亿人。加特耐尔集团公司认为只会达到6000万人(80%的可能性),其中,不到1/4的人想通过互联网购物,而真正购物人数不足100万人(目前的零售转化率为0.2%,今后每年翻一番)。 ●交互式电视(ITV):到1999年,交互式电视不会成为大气候,但到2000年通过交互式电视购物的人数将达200万人。互联网最初起主要作用,到1999年将退居次要地位,实际的在线购物总人数将超过800万人。每个购物者每年的平均在线消费额(3500—4000美元)。具体的分配数额如下: 旅游:每年的旅游度假开支为1500—2000美元。硬件:每年的调制解调器、CD—ROM驱动器、存储器升级的开支平均为250美元。 软件:每6个月购买一套应用软件和游戏。音乐:每年通过在线渠道购3—5个CD盘或磁带。 视像/娱乐:每月看一次付费电视、电影或游戏,各5美元。礼品:每两个月买一次小礼物(花、书、纪念卡、蜡烛),价值50美元。 衣物:每年买3—5件。食物:通过计算机购有限的小食品和杂货,每月花50美元。 信息:商用在线服务的订用费,每月10美元,再加上每月的其它服务费5美元。 其它:其它的偶然性购物,约为上述所有开支总和的10%。 根据在线购物人数估计和上述的每人每年开支数额,可得出美国在线零售渠道营业额数字:1999年可达200亿美元,2000年将超过300亿美元(90%的可能性)。 根据计算机智能信息公司的最新调查,有270万人使用互联网来进行电子购物,或用互联网来获得商业服务,如处理银行业务或获得旅游信息。尼尔森媒体研究公司强调,已有逾250万人在网上购买过商品和服务。电子商务的成功之处在于最先把握住了网上最受欢迎的地址类别:音乐。在网上大约已有1个音乐地址迅速发展起来,有350个音乐分销商地址,前五名每天都能销售出25000多片CD唱盘,主要联机"欣赏地址"包括:CD Now、i?music/media、music Boulevard和Music Now。“1-800-鲜花”称其蛛网地址是他们业务中发展最快的部分。有人对蛛网的可行性有疑虑,但夏普尔形象公司的主席理查德·泰海默尔称:“我们已经开始在网上进行销售了:我们并不认为网上存在安全问题,同样我们的顾客也不这么认为。我们的销售额在过去三个月中翻了三番,我们将要做到200万至500万美元(今年网上的销售额)。"布斯和哈米尔顿公司预计十年内将会有20%的家庭消费通过网络实现。佛里斯特尔研究公司预计联机销售收入额到2000年将会达66亿美元。为确保电子商务的进行,必需有一个可靠的电子支付系统,通常称为电子货币。商业周刊称电子货币是"自黄金代替贝壳以来货币制度的最大变革"。克兰和埃索-西亚特公司预测电子货币的交易额到2000年将达17000亿美元。当克兰公司预测电子货币将要成为联机支付系统的主流时,佛里斯特尔公司认为信用卡将会成为消费者在网上进行消费的首选工具。根据佛里斯特尔的调查,抽样选择的50个联机零售商和商品提供商中的84%都已接受了联机支付方式,并且这些支付方式主要是采用信用卡。 正在发生什么,对我们有什么意义? BOB:“很好,世界上又增加了这么多商店。” 仅仅是如此吗?不,商场就要不见了。 现在出现了两种商业:一种是迂回绕道去商场的商业,一种是直接在网上购物的商业。这就是革命所在:当生产过程拉直以后,商业过程也必然发生相应的拉直现象。传统商业存在的全部基础,就是生产者与消费者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分离。传统商业的作用就是当他们中间的第三者。直接经济的商业过程不欢迎“第三者”插足!直接经济需要直接商业模式(Direct Business Model),需要直接恋爱。大型商场是迂回经济的典型产物。与迂回经济相适应的商业模式是迂回商业模式,即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要通过商场迂回地沟通。 想一想商场为什么而存在:如果没有商场,厂家不知该到哪里去找买主,买主也不知该到哪里去找所需的产品──他们缺乏有效沟通信息的手段;而商场是专业化的物流(以货物为主)和信息流(以价格为主)汇集的中介。这几乎是商场存在的唯一理由。在工业经济中,离开了迂回的商业作中介,生产和消费都既不方便又缺乏效率。 但是在信息经济中,商场存在的最主要的理由却被动摇了。厂家越来越多拥有自己的网上主页,不仅可以发布价格信息,而且可以展示产品的视觉形象,提供产品的详尽信息;象美国汽车(USM)公司,甚至可以让顾客直接参与设计和定制,根本不需要商人在中间掺和。而消费者也不必腰酸腿疼地转商场,尽可在网上从容地挑选中意的商品,而且可以货比三家,甚至三百万家。厂家只要派一些流动的货车,按顾客地址安排好送货路线就齐了。事实上,有的产品干脆就是在送货途中现制现做的,如比萨饼就可以在送货的路上在货车的炉子里烧好后直接送货上门。 BOB:“要是车到家门,比萨饼还没烤熟怎么办?”难道你不会吃生的……啊不,你不会等一等吗?在网络上,价格高度透明。顾客只需要用现成的价格检索和比较软件,就可以轻松地完成靠整个迂回商业制度才能完成的确定价格的工作。1995年,安德森咨询公司发表了在网络商店对比激光唱盘价格的代理程序“议价搜寻器”,帮助用户在联机检索整个网上销售激光唱盘的价格。现在,象“价格观察”公司(www.pricewatch.com)这样的专门支持价格对比的地方越来越多。微软公司的“汽车指南”服务(carpoint.msn.com)可以让你象读汽车杂志一样,展示不同汽车的性能和价格对比。皮考德尔公司(www.pcorder.com)不仅可以帮助你对比各个电脑厂商的市面价格,还可以帮你根据最优选择直接定制组合自己的电脑系统。 由于厂家可直接根据消费者需求生产,所以不必为过多的库存发愁。美国汽车(USM)公司可以让顾客直接通过电脑定制,甚至设计“自己的”汽车。顾客参与修改的汽车马上就可以在屏幕上以生动逼真的图像显示出来。这时的消费者已经成了生产者的一部分,中间商在这里找不到插入的缝隙。厂商可以定制一辆生产一辆,连仓库都没必要建得很大,更不用专门修建商场来摆放。在信息经济中,把产品放在商场,对厂家就意味着生产出了没卖出去的东西。而对于定制产品的厂家来说,东西如果还没找到买主,就根本不把它生产出来,免得占地方、占资金。而且,产品供方花在销售上的成本将大大降低。中央视点软件公司总裁兼总经理麦克·道格拉斯说,他通过在网上分送软件而节省了大笔费用,“在蛛网上,我们无需支出物质费用和担保费用”。斯台普拉商务便利公司公司负责办公用品零售的的经理拉易·凯塞说:“你在服务器上重新包装你提供的产品比你打印并分发10万份目录要便宜得多。”产消双方都提高了效率,而且不用再为中间商业环节付出成本。 和它相比,迂回商业制度的主要优势没有了,可弊端则暴露无遗。首先是它的价格信息传递机制不完善。传统商业中,价格是通过现场交易行为中的一次次试错,自发地形成的。 这种方法效率不高,而且常常是不可靠的。越是大批量生产,价格可能存在的波动越大。传统商业周期的形成,往往是由于供求信息不充分,导致供大于求,或供不应求。这对于供求双方都是一种损失,对求方来说,由于用腿能跑的商店有限,可能错失用更低价格买到同一产品的机会;对于供方来说,不可能接触到所有潜在消费者,可能失去以更好价格卖出产品的机会。而如果双方无限寻找下去,价格达到最合适,时间又全耽误了。而这些问题在网络上解决起来至少没有什么技术的障碍。网上传递的价格信息既快捷,又全面。传统商业制度这方面的根本局限源于“在交货地点形成价格”。供方与求方在一个迂回的第三方形成的交易,受这个中介场合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局限,可能造成对双方的不合意。 其次,大量成本耗费在过分延长的迂回路径和中间环节上。投资数亿的大型商场,钱最终是要由消费者和生产者共同分担的。所谓“羊毛出在羊身上”。过去,生产者和消费者不得不接受“商场”这种制度安排,那是因为,不建商场,产消(不是“产销”)为了有效见面,花费的成本比这还要高。造成这种局面的原因是,在工业社会中找不到比商场制度更有效的方法,缩小产消之间的时空距离。但自从网络这种新技术出现后,一切都改变了。 网络的长处恰好就在于信息交换过程与时空无关,与询货询价的物理地点无关,人们不必为了专门得到美国市场的信息而跑到美国去,也不必为了得到世界感冒药的平均价格和最低价格而一直寻找到退烧之后。此外,迂回商业模式由于信息交换不充分,形成大量浪费,加大了成本。货物积压和囤积居奇,不是伤害生产者,就是伤害消费者。而迂回商业模式的这种中间耗费是不可人为避免的。由于迂回商业模式的种种弊端,一旦直接经济成熟,网络技术手段普遍应用,必然的结果就是,以大型商场、超级市场为特色的迂回商业模式,随着大批量生产的衰落而衰落;代之而起的,是以网络购物为特色的新的商业模式──直接商业模式。 BOB:“我决心赞成你的观点。同时我有一个很美妙的主意,隆福大厦不是招不来商吗?干脆改成室内旱冰场,供人们下雨的时候躲在里边滑旱冰。”我可不赞成你的主意。 在中国,还远没有到废除大型商场的时候,因为迂回经济本身还没有到达它的顶点。只有工业化过程结束,这个顶点被越过,才谈得上大规模废除传统商业制度的问题。现在扩大还来不及呢。第二,更重要的是,我为什么没事非得在下雨的时候去滑旱冰?下雨的时候,我宁愿在家呆着,哪儿也不去。 中国最权威的电脑报刊对信息革命中生产关系的关注接近2万分之0! 从迂回的生产关系到直接的生产关系 在信息革命热浪灼人的时候,我注意到还有一个“冷”,这就是对经济技术背后的人的社会关系研究极少。当信息作为带来一场革命的生产力,得到广泛认可时,对这种生产力将引起何种生产关系方面的变革,人们却几乎一无所知。 我分别在网上和光盘上对1996年的《计算机世界》和《中国计算机报》进行全年报纸的全文检索,这两张报每周加起来352版,一年就是19008版左右,加上增刊实际达到2万版,而“生产关系”这个词出现不超过5处;更有甚者,检索结果,“产权制度”: 0;“分配制度”:0。中国最权威的电脑报刊对信息革命中生产关系的关注接近2万分之0!你听说过哪一场经济革命没有生产关系的变革,只让生产力或技术来唱独角戏?农业革命跟随着封建土地制度的确立;工业革命背后是资本主义制度的建立。唯独中国人似乎认为信息革命是生产力一条腿的跳跃?下边,我把所见业界中国人去年对生产关系的仅有几次关注尽量摘录出来: ●冶金部科技司副司长李世俊:“李司长还表达这样的观点,信息技术(如CIMS技术)的实现,对于企业的改革、改造、改组有重要意义。言外之意似乎是说:信息技术不仅将促进生产力的发展,而且还将改变生产关系的某些方面,催生现代企业制度。”(为什么还要“言外之意,似乎是说”呢?) ●中国信息经济学会理事长乌家培:“信息化归根到底是个发展生产力的问题,但同时它必然要涉及生产关系的变革和上层建筑的完善等问题。” ●航空工业总公司高级工程师周正寅:“所谓两次转化,着重指的是管理、体制和生产关系的调整,没有这一调整,新的生产力上不去。一次转化就是科研向产业发展,再一次转化是指管理体制、人事制度、工作的流程、规章制度必须进行相应的变革。” ●无名氏:“企业的技术改造要和企业管理的创新、企业组织的创新同步结合进行。CAD/CAM是一种知识化的商品,这种商品销售过程就是技术转让过程,又必须和新的工作岗位设立(如设立软件工程师、系统工程师、配置管理员、质量控制工程师、数据库管理员等)相结合,和技术培训相结合,和机构调整、工作流程的改变相结合。也就是要采用新的生产方式,调整生产关系才能促进生产力的发展。”BOB:“这也有好处,一下子就把别人的观点引述完了,现在该听听你自己的观点了。”生产关系无非是以经济的面貌出现的人际关系。因为前人的分析不多,我这里也只能提出一些问题,供你参考。在迂回经济中,生产关系的核心,是实现对中间资源和中间迂回过程的控制。包括对生产资料的控制、对生产和经营过程的控制,对以外物或货币中介形式出现的分配的控制。但随着迂回经济向直接经济转变,体现生产力的生产过程和商业过程被“拉直”,必然对处于这个过程中的人形成制度上的冲击。 迂回经济中的产权制度,主要是由对物产的控制发展而来的。在迂回经济中,知识虽然是力量,但还不是主要的生产力,因此还没有让产权制度特别地对它加以关注。知识更多被视为人们共享的财富。 但现在情况不同了,美国出口中,信息产品开始占优势,信息成为美国竞争力的重要优势所在。因此美国克林顿政府加紧了对知识的“保护”,保护的方法是沿袭对物产的管理办法,即所谓“知识产权”。美国政府公布了关于知识产权的白皮书,并要把它用法律形式固定下来。 知识产权的实质,是用迂回经济的生产关系规范直接经济的生产力。或者说,是用工业社会的生产关系规范信息社会的生产力。这好比用地租的法则“保护”蒸汽机带来的大机器生产。知识产权在美国也是一个引起很大争议的问题,尤其引起了知识界的广泛抗议。 知识界甚至为此成立了专门的组织,同美国政府关于知识产权的白皮书进行对抗。例如著名的帕米拉·萨谬尔森教授领导的数字化未来联合会(DFC,网址http: //www.ari.net/dfc/)。“美国造”的“知识产权”观念,其问题所在正如思想家彼得·罗素所说:“知识‘产权’的行为并不象物产的那样。如果我给了你一个物理的东西,我也许再也不能用或控制这个东西,我可以为此要求回报──或是付钱或是物物交换。但当我给你一个主意,我没有失去什么。我仍然可以按我所希望的使用这个主意,我不需要回报。” “物质交换的法则与信息交换的法则实在是太不相同了,任何用物质商品交换观念的企图迟早注定要有麻烦。” 各国如果不加辨析,全盘接受“美国造”的知识产权,也许真的会有“麻烦”。后面我将用一章专门分析,知识产权制度从推动知识发展到阻碍知识发展的历史过程和内在逻辑。 由于知识和信息将成为直接经济的核心资产,因此围绕它的制度安排必然具有特殊重要的意义。我这里只是提出问题。 我们在经济活动中,一定会出现这类矛盾。比如,对以知识为本的高技术企业来说,老板可能只有一间空房子加办公用品,而并不拥有知识资本,“资产”就在员工头脑中。一下班,员工总不能象卸灯泡样把脑袋拧下来放在办公桌上,没办法就只好把资产带到家里直到枕头上,公司到了晚上可以说“一无所有”。如果员工和老板发生矛盾,戏剧性的场面就会出现:过去是老板有资产,所以支配员工;现在是员工有资产,可以不可以支配老板?如果可以,老板还叫什么老板?这是过去的产权制度没遇到过的新问题。现在的办法是通过“职务发明”、“公司秘密”等技术手法,让信息资产依附于物产所有者,这好比资本家借地主一块土地盖工厂,到了想迁厂的时候,地主说,这厂是在我地上盖的,你人可以走,厂子全归我所有,不许拆走,产品也得留下。但信息经济越发展,这种矛盾就越发展。 如果员工的知识真是自己所有的,并且知识占了主导地位,老板势必换一种制度安排才能留人留心。[案例:中文之星开发一个新版本“叛逃”一个总经理?]中文之星是我国著名的中文平台软件,它的1。0版是由第一任总经理王志东开发的。王志东在这个版本完成后,投到了对手四通利方公司,开发出与中文之星竞争的产品RICHWIN,这个版本比中文之星突出的优势,是可以在GB码和台湾的BIG5码之间切换,使海峡两岸软件能“统一”在一个窗口里,一时传为美谈。中文之星在第二任总经理廖恒毅主持下,开发出中文之星2.0版,在内码转换上与四通利方追成平手。但好景不长,廖恒毅在产品开发后,也投奔了曾将中文之星代表从会场当场驱逐的老对手微软公司。此时,四通利方则又迈出一步,开发出32位平台上的新版,专用于WINDOWS95和NT、OS/2等。等中文之星在第三位总经理手中再次在32位平台上追平时,四通利方早升级到网络版,祭出了中文网上搜索器和鼠标指点翻译的“绝活”,再次把对手远远甩在身后。中文之星失去了什么呢?表面看,什么也没有失去,走了一个总经理,可以象换灯泡一样再换一个总经理。而且每任总经理走的时候,都把技术资料和“知识”完整留下来。但资产却确确实实流失了,因为知识并不是死的物件,而是生命的自由、意识的流动。可以从江河中把一部分水截流下来,但却不能把江水的流动本身一并占有。拥有知识资产的大脑所具有的创新精神和开拓意识,是物产管理鞭长莫及的。显然,中文之星的产权制度安排没能留住对象化、物化的知识资产以外的活的资产。 迂回经济对生产过程的控制,表现在把人当奶油蛋糕一样切块分割、分层。 近几年来,国际企业界流行的理念,已从全面质量管理,转向企业流程重组(Bussiness processreengineering,BPR)和企业转型(Bussiness Transformation,BT),它显示了未来企业革命的方向。 当前世界企业革命的中心问题是什么?是从物质化向信息化,从间接化向直接化转变。网络正是推动这种变革的主要力量,它对于生产经营过程的革命主要体现在: ●引入信息资源,替代物质资源这是企业革命的基础。农业时代的核心资源是土地,工业时代的核心资源是物产,信息时代的核心资源是信息。正因为企业所依赖的主要资源从物产转向信息,企业革命才真正是“革命”性的。 ●促进信息在企业内外的充分流动,克服各种物流障碍和组织障碍传统企业的组织形态和物质构成为了提高大批量生产的效率,强调分工,造成部门分割,叠床架屋,官僚主义。这种“恐龙化”的组织,在信息时代迅速变化的市场面前,充分暴露出转身不灵的弊病。信息是比物产流动性强得多的资源,它真正融入企业后,必然要排除一切阻碍资源流动的物质的和非物质的因素,引起企业组织的深刻变革。 ●使信息资源转化为信息财富信息资源只是原料,不经过加工增值,不可能变为有用的财富。物产资源是通过迂回生产,延长中间迂回路径来增值的;而信息的增值方式不同,它是用直接的方式达到增值的目的。这种直接的方式通过企业网、数据库和蛛网管理实现。 ●信息直接面向使用者,为使用者服务在传统企业中,只有最终产品是面向顾客的,其它对于使用者都是间接的,隐藏在背后的,信息则显示出对企业内外高度的透明性,体现了非常明确的目的性。如果说,企业流程重组可以以信息为中心,也可以有别的目标的话,那么企业转型非常明确就是指企业从有形方面到无形方面的信息化。企业流程重组如果要真正实现以信息为中心,就必须通过企业网的建设,实现企业的转型。以下是唐·塔普斯考特的列表分析:质量管理、企业流程重组与企业转型之间的不同全盛发展时期80年代90年代90年代后期生命周期阶段成熟期中年期胚胎期目标(实践)减少缺点流程化,成本转移和成本逃避价值创造,新产品、新服务通过新的分配渠道到达新市场企业背景全球化,新的国际竞争,顾客预期改变90年代初的不景气和泡沫经济崩溃的压力,易感应,战略效能数字化经济的崛起,国民信息基础建设,对变革的新驱动目标增量突破突破接近持续改进绿色领域──从涂鸦开始拟思未来,塑造今日,缺口分析,转移计划投资要求相对低高(关注管理,致力于工作的重新设计,信息系统)高(管理及所有与个人有关的方面,转向使信息结构发挥功能)影响长期短期和中期短期、中期和长期事业的成功率高低适度领域产品过程企业,扩展的企业竞争分化不,质量是需要的,但对竞争来说是不够的条件不,战略效果对竞争的奇偶校验有要求是的,如果做得正确的话为什么说传统的企业组织是间接的,而网络化的企业组织变成直接的了呢,下面的图示可以部分地说明问题。 传统的企业信息系统如图(略) 传统企业内除了市场部和销售部与客户直接打交道外,其它部门与客户始终隔着一层,关系是间接的。除了采购部直接同供应商打交道外,其它部门同供应商的关系也是间接的这就好比一只传统打法的足球队,后卫只管防守,不管进攻的事;前锋只管进攻,不参与防守。而且企业内部也是呈“金字塔”状结构。而在内联网企业中,所有部门和其它各方,关系都是直接的。好象围着圆桌喝酒“过电”一样,通过网络直接快捷地交流。 有人把这称为企业组织的“扁平化”。“扁平化”听起来形象,但想起来颇为费解。“扁平”并不是“等级”的反义词,和“金字塔”也只有内行才能对上。其实,“扁平化”就是直接化。直接对应的是间接,或迂回。促使企业向扁平化方向发展的趋势,我们可以从企业流程重组(企业流程重组)到企业转型(企业转型)的发展中看出来。 企业流程重组(有的译作“业务流程重组”,或“企业流程改革”等等)对中国大多数人来说,还是一个相当陌生的概念,它是当前国际上流行在经理人中间最热门的话题。 不过,这种情况可能不久就会改变,一个更前卫的概念──企业转型,正悄悄开始出现在领导国际经理人潮流的那些人物的言谈中,这预示着企业流程重组已受到挑战。那些没赶上企业流程重组时髦的人,索性跟我直达前沿,看看未来几个月美国最前卫的管理学家将要谈论什么。 首先,需要了解一下企业流程重组是怎么回事。“企业流程重组”是90年代达到全盛的管理思想,它是相对80年代达到全盛的质量管理而提高的。当初,质量管理是针对工业化发展从粗放到集约转变,白领阶层顾客要求较高产品质量这种形势应运而生的。管理的领域集中在产品上,它的理念是“虽然价格高,但质量好”。质量虽然是市场竞争的一个重要因素,但它不是一个完全的条件。随着90年代初的不景气和泡沫经济崩溃的压力,国际经理人中间的管理思潮出现了重大的转向,企业流程重组大行其道。企业流程重组是个十分含混的概念,它的实践也五花八门。一般来说,它关注的首先是削减成本,因此也有人说它接近“绿色领域”(Greenfield)。它的另一个特点,是从关注产品转向了关注流程(Process)。所谓“流程”,是指一组可以把物料或信息转变为产品的可重复的工作活动,是企业各组成部分之间的相互依赖。[案例:史密斯如何证明他不是没有能力的人]梅兰曾举例说明六步骤流程管理:负责计划的史密斯先生发现6月份寄出的25份文件,有一多半的收函者报告有问题,不是没收到,就是发现缺页。史密斯需要在流程的六个环节上做出改进:第一个环节是建立流程负责制,过去复印和收发部门没纳入流程管理,差错出在了无人负责的地带。第二个环节是分清界限,明确交接点。如计划部与复印部的文件交接,计划部与收发室的文件交接。第三个环节是定义流程。即确定完成任务需要几个步骤,每个步骤的内容是什么,它们用什么顺序联接。比如,计划部把文件交给复印部,复印部把复印件送回,由计划部装入写有地址的信封,然后交到收发室,最后由收发室发出。第四个环节是设定控制点。即进行记数、分类和审核这类认证活动。比如,针对上次的教训,在复印部送回复印件时,增设一个检查文件的控制点,以避免缺页的发生。第五个环节,实施评价。比如要明确在控制点上检查什么。在复印件这个控制点上,史密斯要把错误分类,按是否缺页、乱页码、复印模糊等实施评估。第六个环节,提供反馈信息。 在每一步骤实施后,都通过反馈(如询问或调查一下)及时对过程进行控制和改进。运用流程管理,那些实属鸡毛蒜皮却又防不胜防的小错,再也没有发生。于是人们不再说,连发文件这种小事情都做不好,史密斯先生有什么能力呢。企业流程重组通常被用于在各个环节上挖潜降耗。1992年IBM新官上任后,开展了大规模的企业流程重组。他们正式提出的目标,是每年将成本和开支削减70亿美元。结果年底算下来,在13个流程项目上,一共节省开支达80亿美元。IBM的战略经营总裁安德森说:“我们避开的是一个过时的概念,即要在应用软件上投资就要追求其直接投资回报,我们不这样做了。我们要强调的是企业流程重组。”三菱综合研究所经营咨询部主任水岛温夫认为,由于“90年代出现了泡沫经济的崩溃”,“今后经营的课题是事业概念的革新,是事业的结构调整,或者是为推进结构调整而进行的企业流程改革,这一点已显得非常重要”。他指出:“企业流程改革是指业务流程的革新。它不仅包括减量结构调整,而且还包括事业的研究与开发,直至把商品送到顾客手中,最终时行售后服务过程的调整。它是指对整个业务过程进行横向上的审视,在此基础上生产出顾客认为是有价值的东西,目的是对业务流程进行革新。” 水岛温夫对企业流程重组持比较乐观的看法,认为它介于旨在削减成本的“减量结构调整”和旨在根本改变事业内容的“质的结构调整”之间。但也有许多人不这样看。尤其是电脑网络特别是互联网在1995年忽然火爆起来以后,美国前沿的经理人思潮的锋头一变,提出了“企业转型”的思想,矛头直指企业流程重组。 企业转型(也可以译作“业务转型”)的背景首先是美国国家信息高速公路计划的提出,随着国民经济信息基础设施的建立,数字化经济已然成形。要求突破仅在工业文明内部修修补补的“调整”,将企业从里到外,从软件到硬件,彻底转移到信息经济轨道上来。 企业转型同企业流程重组比较起来,首先是从对企业内部流程的关注,转向对企业本身价值的重新审视。不再是现有积木的排列组合,而要进行脱胎换骨的改造;其次,它从专注于减少成本,转向了开辟新边疆(信息产业),创造新价值(信息价值)。一个“开发西部”的热潮又将重演,美国的企业家又开始跃跃欲试,说不定几个月后,他们将一个个摇身变成牛仔,再掀一个信息高速公路上的“淘金热”。《参考消息》今年4月28日和29日连续介绍的唐.塔普斯考特,就是企业转型的热情鼓吹者,我手边正好有一本他的最新原版著作。他在其中列举了企业转型的四大优越性(同时也就是企业流程重组的“四大罪状”)。首先,企业转型关注新的附加值。现在大多数企业都聚焦于削减成本,而企业流程重组最适于这个目标。但是在数字化经济中,公司需要聚焦在新增长点和新附加值上,而不是仅仅困守于削减成本。 第二、企业转型要求改变企业模式。新的企业都是基于知识性工作的。而且封闭的企业概念正在被打破。在网络上企业是没有明显边界的。数字化经济要求公司改变他们的企业模式,而新技术恰好提供了这种可能。因此,企业转型的出发点不应是企业流程而应是企业模式── 即在更高的抽象层次上确定企业如何响应并创造市场,确定企业是什么以及它应该是什么。 北方电讯公司信息主管克劳斯认为:“我们发现,当我们进行企业流程重组时,我们缺乏企业模式这个大背景。”美国电讯电报企业信息主管庞德也认为:“你不可能用企业流程重组来转型企业。企业流程重组是企业内的自我改良,瞄准的是企业的操作性需求。而我们的企业转型是来自外部的革命,它是由市场驱动而不是由企业流程驱动的。” 第三、企业转型着眼于人的使命。企业流程重组计划不理解人的使命。在其中,人仍然是被动的工具。以大量削减成本为目标的计划总是受到工人的抵制。企业流程重组不能把企业改造为一个学习的组织。而企业转型的意义超过了企业的范围,涉及工作和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 第四、企业转型是技术发展的必然。新的技术是高性能的、综合的、网络的、开放的以及是客户机-服务器型的,它带来组织的新模式。而旧模式的计算机是低性能的、孤岛式的、主机的、非标准的,指挥控制型的,它与新企业的精神是背道而驰的。企业转型无疑让人看到了工业经济转向信息经济,迂回经济转向直接经济过程中,企业演变的方向。但中国能不能现在就照搬企业转型呢?我看是不行。别的不用说,单是大多数企业连“低性能的、孤岛式的、主机的、非标准的,指挥控制型的”电脑还没用起来,如何能一步迈进网络式管理的时代?所以,也许还是要从企业流程重组开始,一步一步慢慢来。 传统企业本来就是一个间接物,它是由一系列流程组成的。没有间接性就没有流程,因为流程本身就是联接间接物之间的过程。如何让间接的流程直接化,并在条件成熟以后,在网络基础上,实现企业的信息化,是企业适应网络时代、适应网络要求而转型的核心问题。 在管理的变革背后,是人际关系的实质性的改变。人们开始变得平等,人开始拥有自主性和创造性。这些变化,我们今后还要专门提到。 美国《未来学家》双月刊1996年1~2月号发表题为《信息技术未来》的文章,展望未来30年信息技术对人类生活的影响。文章从92个方向性的问题展望社会的发展。以下是与分配相关的一个预测: ●有钱的人很可能更有钱,而穷人中的赤贫者则可能还象过去几个世纪一样穷困潦倒。 信息技术肯定会带来财富,但不保证平均分配财富。所以,可能仍然存在生活水平两极分化的现象,甚至分化程度可能会比今天有过之而无不及。信息技术可能既造就富翁,又造成穷人:比尔·盖茨从一个大学退学学生一跃成为美国首富就是一个在计算机社会中蕴藏着发大财机会的最佳例子。但是当人们由于信息技术发展而失业时,可能会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加入穷人的行列。 ●将来信息社会中的穷人很可能还是比今天的穷人日子好过。 电视、电子邮件以及其他信息媒介将使世人更好地了解生活在贫困线以下人们的不幸遭遇。由于生产水平高、社会能通过公益福利计划或私人慈善机构很方便地对穷人进行救济。 以今天的标准来衡量,未来的穷人很可能是今天的富人。所谓穷,只是因为他们比那些有钱的人少享受一些奢华罢了。未来的贫困线将被这样定义:没有一应俱全的住房、吃不上美味佳肴、每年不能在一处避暑胜地享受一个月的休假,就算是贫困户。 ●将来在"计算机通"和"计算机盲"之间渐生鸿沟。 年纪较大、生活较贫穷及没有接受更多教育的人在计算机世界中可能感到寸步难行。但信息技术产品越来越便宜,这样一来,能用得起它的人也就越来越多了。公共图书馆将使所有读者都能用上计算机。现在的计算机常常成为弃儿,因为用户买了更新更好的计算机。 ●信息技术促使变化加快,流动性提高,这往往造成人群分裂,人际关系会越来越不稳定。但不要担心,人们能通过电子邮件、电话会议等信息技术同亲朋好友保持密切联系。 ●信息技术鼓励一种懒散生活方式,它将危及人的身体健康。据美国保健统计中心1995年的统计资料显示,过去30年来,美国体重严重超常的儿童和青少年的数量增加了一倍。专家指出,生活懒散主要是因为看电视、玩电子游戏和个人计算机,加上吃太多高热量食物引起的。 如果信息不被垄断的话,人类早晚会缩小收入的鸿沟。正如国际数据集团报告指出的:“只有当整个社会(而不仅仅是选定的、享有特权的一小部分)都能完全享用所提供的信息,并能交换关于克服愚昧、开创新前景的思想的时候,种族、性别、国家和宗教等方面的歧视才能被消除。” 问题是,物质对象的极大丰富真的能带给人理想的生活吗?当人们没有摆脱贫困的时候,总是把物质需要的满足摆在第一位。但根据马斯洛的理论,人由低到高有七层需要,一是生理需要,二是安全需要,三是归属和爱的需要,四是尊重的需要,五是求知的需要,六是美的需要,七是自我实现的需要。 解救人们于贫困,并不是信息经济带给人类的礼物,那是更基础的农业经济、工业经济主要解决的问题。因此信息化根本解决不了人的贫困问题,相反,只有贫困问题解决了,才能实现信息化。信息化,关键在于提供了人类自我实现的需要。当人的初级需要得到满足时,人需要创造自由,其高峰就是完成自我实现。从温饱,到富裕,再到自我实现,这是一个有机的顺序,在一个社会内部是这样,在社会之间也是这样。“自我”实现,就是直接地实现。不通过外力强迫,不需要迂回地借助对象来印证自己。是自己证明自己。自我实现所要实现的自我,不是主观的、个别的小我,而是人的真正的目的。自我实现就是人尽其所能或充分发挥才能,按照需求的限度来生产,按照生产的限度来需求,从而真正使劳动成为劳动本身的报酬。只有最高级的满足才能使人产生更深刻的内在幸福感和丰富感,它能促进个体去完成持久的、高尚的、超越平凡的生活。 达到这种境界之前,人当然是要首先满足其它几种需要,而达到这种境界后,人关注的不再是外在的财富,而是自由而全面的创造性劳动的体验本身。这才是直接经济最终要解决的所谓“分配”问题。 |
后一页 前一页 回目录 回首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