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一页
前一页
回目录
回首页
第十五章


卡特淋娜王妃的子嗣们的归宿

  --------
  七段枝条减至三段
  年长者,受到死神的奇袭
  二人惹下暗杀大公兄弟的祸端
  谋害者在睡神的幄帐后
  痛下杀手


  这是关于法兰西王室的一段预言。中世纪末期法兰西国王亨利二世娶卡特琳娜·德·梅蒂西丝为王妃。王妃为国王生下七个健康聪慧的孩子,但在1575年,一场突来的瘟疫袭击了王城,七子中有四人不幸染病而亡。“七段枝条减至三段”即寓示此事。
  剩下的三子长大成人后,玛勒古里特性情敦厚善良,但其余二子佛兰森与后来继承父位的亨利三世阴戾残暴,好以暗杀手段除去反对者。他俩为清扫行使政权的障碍,派杀手于某个早晨太阳升起之前将吉斯大公兄弟谋杀在睡梦中。

1800年前后的欧洲局势

  --------
  为实现帝国、全民皆兵
  梵蒂冈使王的血统确定无疑
  佛蓝德尔人、英吉利人
  像陀螺一样旋转的西班牙
  他,与法兰西,意大利怒目对峙


  1800年前后的欧洲可谓局势混乱不堪:一片兵慌马乱的景象。雾月政变后上台全面执政的拿破仑,为实现当皇帝的野心,在国内大肆征兵扩军,对外则继续进行旨在将其余欧洲国家纳入未来帝国版图的侵略战争,这即诗第一行“为实现帝国、全民皆兵”所指。
  恰在此时,天赐良机,一位法国主教出现在教皇的宝座上,他使拿破仑的帝国梦只需再稍稍使把劲便能成为现实。因为如果教皇首肯并愿亲自为他加冕,他就能轻而易举地扫除一切障碍,戴上皇冠。诺查丹玛斯敏锐地预见到,梵蒂冈将成为拿破仑建立帝国的重要支柱。
  拿破仑征服欧洲的主要敌人即是五次三番结成“反法同盟”的英、奥等国。“佛蓝德尔人”指奥地利王国。西班牙当时在投靠哪一方的问题上,左右徘徊,犹豫不决,所以预言诗说西班牙“像陀螺一样旋转\意大利则早在使拿破仑成名的意大利之战时便被法国牢牢拴在一起。所以诗后三行指出,英奥同盟将与法意同盟在战场上相互对峙。

大利的支配者萨波奥家族的没落

  --------
  靠不住的人
  未曾远离王国
  大部分是他的支持者
  但,加皮托尔不欲受其控制
  他已不堪肩负这副重担


  这首诗令人很难清晰地领会诺查丹玛斯在向后人们预示何人何事。分析家们根据诗中“加皮托尔”一语,推测此诗与意大利的统治者有关。“加皮托尔”是意大利封建割据时代曾存在过的一个小小的邦国。其时对意大利全境最有影响力的是统治繁荣发达的北方数邦的萨波奥家族。该家族富甲一方,鼎盛时期其财富收入数倍于北方几个邦的一年财政收入。但有荣必有衰,家族的后继者们一个比一个穷奢极欲,挥金如土。到最后一任继承人里奥达时,萨波奥家族已家道中落,不能对其昔日的领地进行有效的管辖,影响力不再如前。里奥达也因欲重振家族雄风而心力交瘁,于中年时早夭。这与诗最后一句“他已不堪肩负这副重担”相吻合。

葡萄牙王尚客人世(1578)

  --------
  远离故上征讨不信神的异国
  国王在战争中失利
  见机逃遁、被异人循迹而擒
  无知的人 披上金色铠甲
  虚伪的装束
  被走狗咬住时 让敌人大吃一惊


  此诗预言了于十一世纪末开始的十字军东征,参加东征的葡萄牙国王塞巴斯蒂安一世并未战死,而是逃过了敌人的追捕,最后回到葡萄牙。这与史实记载中关于塞巴斯蒂安一世结局的部分有明显差异。历史上,葡萄牙国王塞巴斯蒂安率领由军队与自耕农混编的葡萄牙远征军,在小亚细亚卡士路·阿尔里卡比尔作战时失利,保护国王的侍卫团被大部队被冲散,塞巴斯蒂安一世被擒并迅即被处决。
  但预言诗中描述的是塞巴斯蒂安一世在被敌人追捕时,聪明地与部下交换了装束,巧妙地“金蝉脱壳”,从战场上逃了出来,回到葡萄牙。
  这是少见的大预言家诺查丹玛斯失误的一例,让人们有了那么一点点理由可以将他关于1999人类大毁灭的预言归于“天方夜谈”一类纯属娱乐的神话。

独裁者佛朗哥死后的西班牙王制(1975)

  --------
  墓中躺着大公的躯体 重视生机
  他,被铁腕人物带至纽伦堡
  西班牙王 升起于纤细的山羊座
  庞大的彼得堡处
  欺骗与隐瞒 横行无忌


  此诗预言西班牙的独裁者总统佛朗哥死后,西班牙将恢复形式上的王国统治。
  诗第三句“西班牙王,升起于纤细的山羊座”,寓示当时的卡洛斯王子将成为西班牙国王,因为他的守护星正是山羊座。第一句“墓中躺着大公的躯体、重现生机”,大概是指佛朗哥在1975年死后,西班牙恢复了以往的王国制度,尽管只是形式上的。诗其余几句令人费解。“纽伦堡”在德国,是二战后审判罪恶滔天的纳粹战犯之地;“彼得堡”位于前苏联。不知诺查丹玛斯是否在暗示德国与前苏联参与过此事。由于资料欠缺,目前尚无从确认这种猜测能否成立。

与诱拐事件有关的黑衣僧,究竟是……

  --------
  雏鹰,将被拐骗
  法兰西与皮加路迪的日耳曼人
  阴沉的森林寺院的黑衣人
  于伦巴露底亚搭建小屋
  燃起闪亮的火


  教会与欧洲是诺查丹玛斯预言诗集中的两大主题。特别是与教会有关的事件,他巨细无遗,都一一作出了预示,即使是仅仅限于欧洲一个小地方的教派事务。
  这首预言诗就是关于意大利历史上的一个小教派——贝内迪克特教派的一则预示。该教派兴起于六世纪中叶,重视劳动与研习圣经,要求该派教众都须到寺院中作僧侣修行。后来发展到法国与德国境内,“皮加路迪”位于现今德国巴伐利亚州境内;此即“法兰西与皮加路迪的日耳曼人”所指。
  在皮加路迪,教众们修起了一座规模庞大的修道院,为表示皈依基督永世修行的决心,特地将修道院建在远离人烟的原始森林里。但随着时间的推移,教众逐日减少,当地人对这种封闭自我的艰苦修行也越来越不感兴趣,教派眼看就要后继乏人。为了维持“香火”,教众竟然到森林外的村落里诱拐少年到修道院,强迫他们修行。这引起了当地人极大的愤怒,一把火将修道院化为乌有。从此该教派便在欧洲教会史上消失了。

传教士对异族文化的破坏

  --------
  罪恶的火焰弥漫天地之间
  无知的人来到视线以外的土地
  强迫眼中的愚民换上文明的外衣
  土星族人将小屋一一烧光
  但终究无法覆盖
  大部分应另加审视


  这首诗预言了来自欧美的传教士在世界各地对不同民族的民族文化造成的无以挽回的巨大损失。
  当欧洲人开辟了新航路后基督教的传教士也随着舰队也来到了一片片他们所谓的文明未开化地。此即诗第二行所指。对于这些土地上的民族、部落,如果已有悠久的文明、完备的社会形态与较强大的军力,传教士们就只有披着基督的外衣,在“博爱”的口号下,喋喋不休地向当地人布道传经,妄图在思想上将当地人“洗脑”,将其变成自己的附庸。如对中国、日本、印度等。
  但对于那些尚处于原始社会阶段的民族、部落。传教士们就借助随行舰队的武力,干脆地进行一番将他们眼中愚昧的土著住民“脱胎换骨]、快速使之“文明化”的程序,这些自称为“文明人”的传教士,把代表土著住民文化的一切印记、标志一把火烧个精光,然后就把自己“优越的文化]与社会形态强行灌输给毫无抵抗力的土著住民。于是[文明]的欧美人便当上至高无上的宗主国。可以任意掠夺这些土地上的一切。此即诗第一行与第三、四行的描述。
  诗最末两行指出,欧美传教士对异族文化的破坏行为,是应受到历史的审判的。

犹太人的种种巫术与哲学的影响力

  --------
  医者悉心照料下,伟大的王
  得到命运之神的眷顾
  犹太族的秘技,使他生命延续
  王与人民一齐登上王国的高峰
  拒绝信仰基督的人种得到神的赦免


  这首诗中,因犹太人的神秘医术而得以延续生命的国王究竟是历史上的哪一位国王,虽经诺查丹玛斯的研究专家们多方查证,仍毫无头绪,无从知晓。
  从欧洲人知道有犹太人存在于世上时起,有关犹太人的一切都笼罩着一层神秘的面纱。例如在圣经《旧约全书》中,犹太人是神钦选的民族,他们的智慧高于其他所有民族。神的使者摩西带领犹太人在地上建立“神的国度”。……犹太人确是一个能永远引起人们好奇心的民族。例如有人曾统计过,至今为止的诺贝尔奖获得者中,有68%是犹太人;美国总统有八任是犹太人;本世纪最杰出的物理学家爱因斯但是犹太人;《梦的解析》一书的作者弗洛伊德是犹太人……犹太人被誉为对世界贡献最杰出的民族。
  如诗中所述,犹太人不仅医术高超,他们独到精深的思想更使“王与人民一齐登上王国的高峰”,进入繁荣发达的时期。事实上,诺查丹玛斯在笔著《诸世纪》之前的游学生涯里,就曾学习过犹大人的种种动秘法与哲学思想。

疯狂的女权力者执行处决

  --------
  灸热的火焰将女人吞没
  她对无辜者执行火刑
  袭击迫近、军队士气激昂
  在塞比里亚
  时时出现怪异的雄牛


  这又是一首令人不知主角是谁的预言诗。诗中出现的唯一一个地名“塞比里亚”,是西班牙西南部的一个港口城市。此外,“怪异的雄牛],据某种解释,是指雄性斗牛。根据这两条线索,毫无疑问,诗是关于西班牙王国的。可翻遍西班牙史料的研究家们,并没找出一位可称得上“残暴”的女国王。此诗的女主角也许将永远是个谜,除非诺查丹玛斯重现于世,亲自作一番解释。

一片混乱中迎来的教皇约翰23世

  --------
  虚伪的连合以短命告终
  一部分变化,大部分被改革
  人民在苦难的船上漂泊
  此时,罗马迎来充满力量的豹子


  此诗预言的是二十世纪中叶的教皇继位事件。
  诗前两行预示由于前一位教皇离任,罗马教廷的上层官僚与各大教区主教将会为争夺教皇宝座而展开明争暗斗,昔日梵蒂冈的表面平静被日益明显的派系斗争所破坏。各个派系之间又在不断相互拉拢、相互妥协,派系构成也在不断分化组合。这便是“一部分变化,大部分被改革”。
  诗第三行“人民在苦难的船上漂泊”,大概是指虽然已经过战后八、九年的建设,但由于战争的创伤太大,欧洲各国特别是教廷所在的意大利还远未恢复过来,平民们的生活依然充满痛苦,依然极其贫困,还需要一段时间才能摆脱困境。
  诗第四行通过预示标志物的方式,指出罗马的新教皇将是约翰23世。“豹子”一词便隐喻约翰23世,他从小便把充满力量的烈豹作为自己的吉祥物,并缝制在他的每一件衣服上。

在南半球形成的美苏新联合体

  --------
  北极的人们将手挽手在一起
  东洋升起充满不安与恐惧的黑雾
  新人物被选出
  让世界颤抖的巨人支持他
  那路撒冷罗伊德斯
  将被异教徒的鲜血砧污


  这首诗预言二十世纪的两大冷战对手美国与苏联会在南半球建立一种新形态的战略联合体,现在看来实现的可能性已丝毫不存在。如果诺查丹玛斯的预言会成为现实的话,那也许将是立志恢复前苏联雄风的俄罗斯与美国。
  “东洋]并非指日本,而是指中国。在世界政治与军事版图上,日本并没有足够大的影响力。预言中,中国面对原本是敌人的两大强国在南半球结成联盟,而北半球之大半仍在这两强手里,不安与恐惧便会充塞于每一个中国人的胸中。世界也许从此形成中国对美“苏”相互冷战、相互对峙的格局。毫无疑问,此时中国的实力已强大到足以与两强对抗。
  诗最末两行预言,假如中国与美“苏”联合体之间爆发战争,中东的石油将是双方倾尽全力争夺的战略资源,战火会在中东首先燃起。

为和平交涉而来的要人遭暗杀

  --------
  广阔的天界神殿之领地
  男甥来到伦敦
  为神圣的和平而被暗害
  圣船旋即裂成两半
  虚假的自由向外狂叫自由降世


  这是一首关于罗马教廷风波的预言诗。第一句“广阔的天界神殿之领地”,即指罗马教廷在世俗世界的崇高地位,第三句的“圣船”也指罗马教廷。
  当教廷频起纷争时,某位权势者的外甥为调停而来到伦敦,被不希望看到和平的人派杀手将他杀害于寓所中。罗马教廷随即陷入分裂状态。
  这位为和平而来的外甥到底与哪位权势者有关?一些研究者认为,诺查丹玛斯预言有误,此人并不是某位权势者之甥,他的身分应是苏格兰女王梅亚莉·斯蒂尔特的第二任丈夫达安利尔侯爵。

新的和平与无政府状态丁的巴黎(1789)

  --------
  防御、受到王国精神的削弱
  民众被煽动起来反抗王权
  新的和平开始构筑
  圣洁的法律被人践踏
  巴黎,卷入未曾经历的混乱


  此诗无疑是指法国大革命时期巴黎将陷入极度混乱不堪的局面之中。
  “王国精神”寓指法国人民热爱自由,笃信天赋人权、反抗暴君专政的传统精神。人民正是在此精神号召下,团结起来反抗荒淫无道的法王路易十六的专制王权,争取自己应有的权利。
  诗第三行“新的和平开始构筑”,预示制宪会议于1789年8月发表《人权宣言》,提出“自由、平等、博爱”的资产阶级革命口号,废除封建等级制。相应的原有封建法律被废止,因此“圣洁的法律被人践踏”。
  从此,一系列反对外国干涉军的战争、热月政变、雾月政变,将巴黎搅得一片混乱,法国进入历史上最动荡而又最激昂的年代。
  这首诗里,诺查丹玛斯再一次显示了他惊人敏锐的预见力。在原文诗里,他将Paris拼成Rapis,字母完全一样,只调换了两个字母的前后位置,令人惊叹。

二战遭受沉重打击的日本

  --------
  火星与王权交会之时
  巨蟹的故乡战争让人欲哭无泪
  未过几时,新王登基执政
  由他带来大地的永久和平


  这首诗据诺查丹玛斯的研究家们推测,是关于二战中日本必将战败的一首预言诗。
  诗第一行的“火星”,在欧洲的星相学中,“火星”兆示战争或军队,“王权”意指日本式的王室统治形态——天皇制。“火星与王权交会之时”,即指日本的陆军利用天皇在国民心中的影响与地位,煽动日本人的民族狂热向周边的中国、朝鲜等国悍然发动侵略战争。
  诗第二行的“巨蟹”暗指日本将在七月里最终战败。“巨蟹”是七月的属相星座,同时寓示某人某事逃不过失败的命运。“战争让人欲哭无泪”,日本只有接受它最不情愿接受的战败结局,让其国民承担战争的苦果。
  诗第三行“新王”指日本签署投降书后,根据协议,美国在日本建立一整套美式的民主国家制度,由此产生的国家领导者便是“新王”。在“新王”的统治下,日本进入长期的和平恢复发展时期。
  虽然在世界文明史上,日本民族几乎等同于一个默默无闻的非洲小部落,但它在近代史开始后,在世界舞台上开始登台、逐渐大红大紫。特别是在二战中,日本居然位列“世界三魔头”之列,让人极其惊异。诺查丹玛斯对日本在二战时的一系列事件,包括偷袭珍珠港,遭受原子弹轰炸、战败等等的预言,被历史验证,极其准确。

首任意大利国王与统一运动(1870年前后)

  --------
  与火星对决,遭灾受难的君主国
  广裹的渔夫之国
  即将遭遇灭亡的骚乱
  赤色的年轻君王接过政权
  背约者在浓雾弥漫之日
  开始崛起


  这是一首关于意大利统一运动的诗。
  直到十九世纪后半叶,意大利都只是一个地理名词,并不是一个完整统一的国家。当时意大利北部的几个小国被奥地利占据,南部的两西西里王国被西班牙占据,中部归属罗马教皇管辖。意大利处于分崩离析的状态。
  诗第一行“与火星对决,遭灾受难的君主国”,指意大利统一战争第一枪打响的地方——西西里岛上的两西西里王国。统一运动的领袖加里波第率领“红衫志愿军”从热那亚港出发,一举从西班牙人手里收回长期沦丧的西西里岛。
  第二、三行大约是寓指中部的教皇辖区被意大利人收回,教皇国从此不复存在。当时的教皇辖区最发达的产业是捕鱼业,从事渔业的人口占总人口的30%,被称为“渔夫之国”。
  “赤色的年轻君王”指具有社会主义思想的意大利首任国王比埃托利奥·厄马努埃尔。他认为争取人民的力量是统一意大利的关键。
  诗最后两行寓指统一运动中出现了一丝不和谐的声调,他们妄图阻碍意大利的统一进程,但历史证明,这只能是枉费心机。1866年,意大利从奥地利手中收回威尼斯;1870年收回教皇辖区。从此意大利实现全境统一,定都罗马。

贤明教皇之后的世俗继承者(1963)

  --------
  因他智慧贤明
  四年间其座席稳如泰山
  其后的继承人喜好女色
  拉班那、皮萨、贝罗拿
  站在支持者的行列
  寄望提高教皇十字架的威望


  综观乞今为止的历任教皇的个人档案,在任仅有短短四年且智慧贤明的教皇只有一位,那就是约翰二十三世。在任期间,他公正无私地处理各项教廷事务,不带偏见地任免各教区主教,提拔有能力且品德高尚的人担任高级教职,从不利用个人声望搞独裁。他是历史上离任后评价最高的教皇之一,就职四年后不幸在任上病逝。
  诗中“其后的继承人”大概指保罗六世。不过,与诗中描述略有不同的是,保罗六世并非好色之徒,在私生活方面很保守,没有关于他的桃色新闻出现过。也许诺查丹玛斯是暗喻保罗六世个人性格的另外一个方面也未曾可知。
  事实上,保罗六世带有浓厚的学者气,他上任后,通过纠正以往罗马教廷坚持的某些愚昧的教义错误,提高了教廷的声誉,此即诗最后一句所指。

希依勒恩指亨利、三日月指伊斯兰教势力

  --------
  五条河流汇成一江大水、岛屿密布
  庞大的希依勒恩
  随着色朗的三日月
  一个人愤怒越过无边无际的浓雾
  六人逃亡 隐身于亚麻布的装束之后


  这是一首隐晦之至的预言诗,令《诸世纪》的研究专家们大感头痛。
  诗中出现的人名“希依勒恩”,据专家推测,为亨利(Henri)之误拼。但“亨利]到底是谁,预言诗没有给出明确的线索。
  [色朗]是罗马神话中月亮女神的名字,“三日月”据考证为伊斯兰教历史上某一大教派的标志图,但数百年后被弃用。“色朗”女神与伊斯兰教派的标志“三日月”之间有什么神秘的联系?也许是指女神曾一度被教众们奉为伊斯兰教的圣女。
  诗最后两行大意是指伊斯兰教内部的一次剧烈的斗争中,六位重要人物的逃亡事件。但有另一种大胆的解释是,二十一世后半叶,中东的伊斯兰教国家终于消除歧见,团结起来,给予阿拉伯世界的共同敌人——以毁灭性的打击,对方的六位核心人物换上阿拉伯的民族装束才得以逃亡。
  后一种解释危言耸听,太过夸张,令人难以相信。

阻挠教皇区合并的拿破仑(1813)

  --------
  勇猛的科西嘉人 侵入罗马
  被流放者 成为大群亡命徒的领袖
  大地最神圣的牧师对于结党之徒
  欲将其一个不漏置之死地
  巧妙利用越过阿尔卑斯的雄鸡


  “勇猛的科西嘉人”无疑暗指法国大革命时期的军事天才拿破仑,他出身于法国的科西嘉岛。在他发动的长达十多年的对外战争期间,甘冒天下之大不违,两次动用军队将罗马教皇皮奥六世、皮奥七世从罗马教廷逮捕并幽禁于法国。
  诗第二行“被流放者”。寓示拿破仑会有一次被流放,然后再重新崛起的命运。
  “大地最神圣的牧师”即是欧洲的精神领袖——教皇。这里大概是指皮奥七世。1809年5月,拿破仑肆无忌惮地吞并教皇属下各邦。紧接着又于7月6日下令逮捕皮奥七世并将其囚禁于法国的萨沃纳。按照诗的预测,教皇对拿破仑一系列犯上作乱的行为应是恨之入骨的,但据史料披露,皮奥七世并不憎恨拿破仑,反而对他抱有极大的好感,表示欣赏拿破仑的个人才干,他曾说过这么一句话:我个人认为拿破仑才将欧洲带入了一个新时代。
  诗最后一句“雄鸡”指法国。在拿破仑的对外战争时期,法军越过阿尔卑斯山攻打奥地利、普鲁士、俄国。追击反法国盟军,对法军士兵来说,如同吃饭睡觉一样习以为常。

被孩子们的困境所苦恼的王后卡特琳娜

  --------
  圣洁的寡妇 耳边常常传来
  孩子们被痛苦折磨的消息
  自己的足迹
  指引继承人前进的方向
  掉下的头颅 堆积如山


  这是另一首关于法兰西王国史上的王后卡特琳娜·德·梅迪西丝的预言诗。如此前一首预言诗所述,她有七个王子,但因病夭折四个,仅剩三个。本诗前两行依然是在暗示四位王子的病情使王后卡特琳娜心烦意乱,不知所措。
  诗后三行举出了一些使王后烦恼的另外几次事件。当时法国国内新旧教派之间的分歧越来越大,几次上演流血冲突。国内局势动荡不安。偏偏此时,两个王子为泄私愤,竟然派人暗杀在国内极具影响力的吉士大公兄弟,这一下犹如火上浇油,王权随时有可能被推翻。在这关键时刻,王后卡特琳娜挺而走险,借召开会议商讨对暗杀策划者——两位王子如何处理之际,调动卫戎部队对参加会议的反对者进行血腥屠杀。此一举虽使飘摇的王室得以巩固,但却大大加深了国内民众对王室残暴手段的憎恶。

落人敌人手享的罗马教皇

  --------
  披着神圣的外套 裹着虚假的躯体
  将教廷权杖拱手送给敌人
  夜深沉
  黑厄依吉尔的人民
  向普拉邦德进军


  从诗中出现的“教廷”一词推测,此诗与某一位教皇有关。但诗中内容太过暖昧,令人对其所指无法领会。
  诗后两行出现的地名或许能给有兴趣解开此谜的读者朋友们一点蛛丝马迹。“黑厄依吉尔”据《诸世纪》的研究专家们考证,是现荷兰靠近比利时边境的一个小镇。小镇里曾流传过一则传说,某位教皇被人秘密囚禁于小镇教堂的钟楼上,直至去世。但与此同时,奇怪的是,那位教皇仍如同往常一般在罗马行使着教皇的权力。于是便有人怀疑教皇被人冒名顶替。假冒者不仅外貌、神态与真教皇极其酷似,而且性格与行事方式也丝毫没有漏出破绽。真教皇被劫至黑厄依吉尔终身囚禁。
  此说异常大胆,但目前远远没有证据证明这是历史真实。读者可将它视作一则野史趣闻。

墨索里尼的女婿被枪决(1944)

  --------
  国王终于得到
  他梦寐以求的目标
  高高在上的圣职者 遭受邪恶的包围
  接到报告的统领勃然大怒
  他 于米兰将数人处刑


  这是一首关于二战时意大利的法西斯独裁者墨索里尼与他的女婿乔亚诺的预言诗。
  诗前两行暗示国王因为某种利益关系而与预言诗中提到的事件有关。那种利益也许是国王得以行使失落已久的权力。
  那么,在墨索里尼与其女婿乔亚诺之间究竟爆发了什么不寻常的事件呢?
  自从1943年7月,英美联军在西西里岛登陆后,意大利法西斯军队节节败退,败象已现,墨索里尼众叛亲离。此时,意大利上层集团发动了一次政变,将墨索里尼赶下台。主谋者中就有他女婿乔亚诺。
  墨索里尼被软禁于亚平宁山脉中的一座高峰上。希特勒不甘心失去意大利这个得力助手,派党卫队将墨索里尼拼死救出,并扶植他在意大利北部成立新的意大利共和国。
  重新上台后,墨索里尼立即下令逮捕审判发动政变赶他下台的人。在他授意下,维罗那法院宣布所有参与政变者通通判处死刑,他女婿乔亚诺也在其中。死刑在米兰市执行,诗最末两行用极简洁的语言描述了这一事件。
  诗第三行是指位于罗马的教廷圣地——梵蒂冈也未能幸免,笼罩在一片法西斯的恐怖气氛中。

某位有地位的人 因为误解而成为杀人犯

  --------
  伪装的话语 引来无情的鞭刑
  被囚禁 身躯渐渐麻木、痛楚
  屈伏于严刑
  无力的求情传给囚徒
  那时 贝里西将会现身
  愤怒 撕咬仇人的鼻子


  这是一首难以解释的预言诗。虽然情节异常地清晰明了,描述的是某位地位显赫的人因误信谣言而将某人囚禁至死,但研究专家们很难将它与史实联系起来。诗中既无年代,又无地名,不知诺查丹玛斯预言的这件事是否将在未来发生。

“阿利奥”——反对基督的“第三人”的名字

  --------
  他的手不慎沾满鲜血引来阿利奥
  在海边、他立誓
  决不轻易出让自我
  两河汇聚之地,他的手为战争发抖
  披黑衣者,让他恐惧
  让他为此而后悔


  一则圣经故事中曾提到,基督降生到世上拯救受苦受难的芸芸众生,反对他的有两人,代表两大敌对势力,一是魔王撒旦,寓示罪恶;一是叛徒犹大,寓示不信神、品德败坏的人类。本诗则预言反对基督的“第三人”将会出现,那就是“阿利奥”。
  “阿利奥”是谁?研究专家们众说不一。一种观点认为是指以破坏现有世界和平秩序为乐的恐怖主义者;一种观点认为是指以推翻整个西方,用伊斯兰教义一统世界为宗旨的伊斯兰原教旨主义者;还有一种大胆的假说认为“阿利奥”便是伊拉克总统萨达姆。理由是萨达姆为争夺出海口与石油产地而不惜付诸战争,与整个西方世界为敌。“两河汇聚之地”被认为是指位于幼发拉底河与底格里斯河交汇地的巴格达。海湾战争期间,巴格达遭到多国部队的地毯式轰炸,肯定令萨达姆心中不好受,“手为战争发抖”。
  按照这种假说演绎,诗最末两行正好描述萨达姆现在的心情。长期的制裁“让他恐惧,让他为此而后悔”。
  这种假说虽然将预言诗解释得合情合理,天衣无缝,但苦于得不到证据支持,被大多数研究专家们嗤之以鼻,不屑一顾。

伊拉克的侯赛因总统与海潭战争

  --------
  天翔鸟划过长空的喷火机器
  密集的攻击指向孤军奋战的大王
  王境内爆发未曾有的骚乱
  遭遗弃的人们坠入绝望的深渊


  此诗预言了爆发于伊拉克与西方世界之间的海湾战争,描述了多国部队对伊拉克的进攻和伊拉克人民所经受的战争创伤。
  诗第一行。‘天翔鸟,划过长空的喷火机器”,形容多国部队的各种先进战斗机与精确制导的巡航导弹飞舞在伊拉克的上空,发出凄厉的呼啸,仿佛死神来临前的召唤。
  第二行的[孤军奋战的大王”无疑寓示伊拉克总统萨达姆在没有盟友的不利局面下,孤军同整个西方世界的联军——多国部队拼死战斗。俗话说:双拳难敌四手,孤立无援的伊拉克怎么敌得过装备精良,技术先进的多国部队,结局只能是寡不敌众,签署城下之盟。
  海湾战争给伊拉克人民带来的痛苦是旷日持久的,不仅多国部队对伊拉克境内不分青红皂白的地毯式轰炸、外科手术式轰炸,使数百万伊拉克人民家园被毁,流离失所,生活困顿,因为对伊拉克的制裁竟毫无道理地延续至今,所以使无辜的平民继续忍受战争的痛楚;使才降世的婴儿由于食品缺乏又匆匆告别人世,诗末一行指出,“遭遗弃的人们坠人绝望的深渊”。人道主义精神与人权,在战火中丝毫得不到体现。

双子座的脱落 显示通信机能的麻痹

  --------
  狮子的附近洁白无暇的柔软毛皮
  山羊座 金牛座 巨蟹座 狮子座 处女座
  火星 木星 太阳 燃烧大平原
  山峰、市镇
  鸿雁之书隐于巨烛之后


  这首预言诗中出现一系列的星座名,按照先后顺序排列,但诺查丹玛斯在金牛座与巨蟹座之间有意漏掉一个双子座,不知有何用意。
  诗第三行“火星 木星 太阳 燃烧大平原”,有一种意见认为是指世界将因淡水资源极度匾乏而引发一场世界范围内的超级火灾。但有专家反驳说照目前的消耗速度,南极的冰将足够全球人类使用一千五年,即使因水荒引发大火灾,那也是三千五百年左右的事,何况那时科技必将轻而易举地解决资源的“小问题”。
  “鸿雁之书陷于巨烛之后”,“鸿雁之书”原意指手写的书信。诺查丹玛斯用这个词也许是概指通信。“巨烛”的光亮遮盖了“鸿雁之书],据专家解释是指某个时候,地球上已经高度发达的通信网络突然瘫痪,人类一下子又回到相互间传递信息极其缓慢的时代。假如全球的计算机千年问题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这极有可能成为现实。

世纪末的战争,在意大利的教皇面临危险

  --------
  地面上的战斗带来的恶与善
  避免波及到培鲁吉亚的边境
  皮萨开始谋划叛变
  费伦岑悲泣那不公的命运
  跨在骡子上的王 在夜幕里受伤
  伤口裹在黑色的鞍布里


  这首诗预言了意大利在世纪末的战争来临时的景象。
  “世纪末的战争”一词,诺查丹玛斯专用于寓示十八世纪末开始的法国大革命战争,及其以后的拿破仑对外战争,这一系列战争,既有法国人民保卫大革命成果、反抗英奥干涉军的正义保卫战;也有拿破仑入侵他国,强占别国领土的侵略战争;有好有坏,所以诗第一行说“地面上的战斗带来的恶与善”。
  诗第三行“皮萨开始谋划叛变”,指当时意大利众多大公国中实力较强的撒丁王国,一个公爵准备出卖撒丁王军的作战计划与拿破仑,以换取法军打败撤丁王军后的高官厚禄。
  “跨在骡子上的王”寓指当时的教皇皮奥六世。拿破仑本人于1796年3月被正式任命为意大利军团司令后,便在意大利进行连续作战,无数次打败当时意大利的宗主国一奥地利的军队与撒丁王国军,他在意大利可说是横行无忌,连教皇也不放在眼里,1798年2月,因教皇在法国控制下对法国会更有利,拿破仑下令法军在罗马逮捕了皮奥六世并将其押解到法国。为避人耳目,这一行动在夜里进行。至于教皇有没有受伤,史料中没有找到更详细的记载。

无辜者受到惩罚 罪人逃入“森林”

  --------
  古老的职业完成之日
  罪恶凸显 从屋檐开始
  降临大人物的头顶
  既为逝者 他们齐声谴责无辜者的行为
  道貌岸然之罪人,隐形于浓雾密锁的森林


  此诗预言在某一重大事件中,受到人们谴责咒骂的人并非元凶,而真正的罪人却逍遥法外,让无辜者代其受过。
  这只是本诗的笼统大意,当《诸世纪》的研究专家们将本诗与所有具有此类特色的事件进行“对号入座”时,即发现实在无法将它确定为解释某某事件,因为“吻合”它的事件太多了。例如最近一次俄罗斯总理的换人,前总理切尔诺梅尔金就被俄罗斯媒体比喻为“俄罗斯最大的挡箭牌”、“总统所有失误的策划者”。每当国内对政府腐败、经济不振、物价上涨等问题的不满声音极剧响亮时,叶利钦总站在人民与媒体一边,对切尔诺梅尔金大肆指责、无情批判,抱怨政府工作是如何地效率低下、决策是如何地不切实际。但他却仿佛忘记了自己是俄罗斯总统,负有比总理更大的责任,更何况切尔诺梅尔金一向唯其马首是瞻,无论何事都俯首听命。
  替罪羊何其之多。当今美国总统克林顿尴尬万分的“白水事件]调查进入关键时刻,与案件有重要关联的经济顾问却在寓所里畏罪自杀,从而使调查被迫中断,这不禁让人疑问顿生:总统是否找了只替罪羊?

“赤色”代表革命或是针对苏联

  --------
  和平的宿敌 放荡之徒
  征服意大利
  浑身鲜血泪泪的黑衣人、另或大王君
  披上红衣登场
  火 血流 染成血色的海


  这是一首预言红色革命席卷全球,社会主义政权纷纷建立的诗。契机是将全世界裹入战争海洋的第二次世界大战。
  诗前三行描述德意日三个法西斯魔头,“和平的宿敌”,指希特勒,在诺查丹玛斯的另一首侍里,曾把希特勒称作“为害和平的罪魁”,“放荡之徒”大约暗示墨索里尼,“大王君”指日本天皇,他对战争负有不可推卸的领导责任。“征服意大利”寓示法西斯统治在意大利首先得到绝对的巩固。第三行“浑身鲜血泪泪的黑衣人,另或大王君”,分别指纳粹军队和日本法西斯军队在二战中令人发指的禽兽般屠杀行径。
  正是德意日法西斯的倒行逆施,激起各国人民的英勇反抗,并且在斗争胜利后,近半数的国诗最末一行被认为是寓指在二战中人民鲜血流得最多、抵抗的战火燃得最旺的国家,红色的血将国家镀成了“红色政权”这显然指的是苏联及东欧地区和中国。

大战败北 被夺走的日本北方领土

  --------
  王国的骨肉父亲被囚禁的缘故
  为使他自由,从王国分割出去
  特拉吉美勒湖邻近 甜蓝碧绿的囚虏
  人质的运势不可捉摸 偏向于好


  这是一首关于二战后日本的北方领土被苏联抢占的预言诗。
  1945年8月,远东的苏联红军按照雅尔塔协议,出兵夹击日本,以促使日本早日投降,在把盘踞中国东三省的日本关东军主力消灭后,苏联人抢占了日本的北方四岛。
  日本签署无条件投降书后,就开始向苏联要求归还被占的北方四岛。但因新近战败,苏联凭恃战胜国身份,借口帮助日本代管北方领土,以后归还,一直将四岛占据至今,此即诗前两行预示的内容。
  “特拉吉美勒湖”原是意大利半岛中部的一处湖泊,这里被认为是寓指日本海。“绀蓝碧绿的囚虏”则可以解释为日本海之侧的美丽的北方四岛。
  诗最后一行表示有关北方领土的归还问题因有大多因素掺杂其中,不可预测。但诺查丹玛斯留给日本人一个希望,北方四岛的归还问题,前景是“偏向于好”。

神圣罗马帝国的解体(1806年)(玛因茨)

  --------
  极度的饥渴令人厌恶
  玛因茨的大公
  威严扫地
  科隆的民众 靠向他身边
  响起不平不满的呼喊
  莱茵塞满滔天的怨怒


  十九世纪初的拿破仑对外战争,在欧洲引发的进步影响之一,是在1806年打败普鲁士军队,割占普鲁士领地,促使在欧洲存续数百年的“神圣罗马帝国”解体。
  本诗即是预示这一历史事件。
  “玛因茨的大公”指当时名存的神圣罗马帝国的十几名位同公爵的选候之一,玛因茨大选候。他的领地玛因茨公国,现萨克森地区,于1797年拿破仑在莱茵地区击败普奥联军后签订的坎波——福米奥和约中,被割让与法国。玛因茨大选候随即丧失了对自己领地的控制权。
  1806年8月,神圣罗马帝国在拿破仑对欧洲各国如秋风扫落叶般地战争打击下,连名称也保不住,终于宣告瓦解。不久,普鲁士的人民开始焕发出要求普鲁士各公国统一,成立强大的德意志国家的爱国热情。但由于各公国领导者封建闭塞,民众要求统一的呼声被置之不理,于是,“莱茵塞满滔天的怨怒”,普普士人民逐渐用行动来表达他们的不满。

无意义的意大利远征与其指挥者

  --------
  安·马尔科王国的第二领导人
  福里斯兰 英吉利诸岛人
  传递的思想
  花费十万之巨的财物
  企划征服意大利
  被证明毫无意义


  本诗被《诸世纪》的研究专家们列为最难解读的预言诗之一。历史上与本诗中描述的“企划征服意大利”一语相吻的国家或个人,目前尚无资料证明其存在。当意大利处于各公国封建割治的状态时,外来的“征服者”仅有奥地利人、西班牙人与法国人,而曾占领过整个意大利的人仅拿破仑一位,拿破仑显然不符合诗中对征服者的描述。
  专家们仅能提供如下的解读线索:安·马尔科是历史上某位姓安的女王的姓与菲利浦这个姓氏的拉丁文拼法联合演绎而来的单词,福里斯兰是荷兰北部地区曾存在过的一个小公国领地的称呼。

谜一般的人物奥古弥奥与他充满虚伪的主张

  --------
  辽阔的色朗王国予以委任
  善于玩弄的机巧的奥古弥奥的手心里
  他将意大利插满盅惑的旗帜
  意大利被精致的赝品支配


  “奥古弥奥”是中世纪以前居住于意大利中部、以罗马为中心地域的一支民族——科尔特族的大力神的代名词。传说中,他力大无穷,在科尔特族集体向富庶温暖的南方迁徙时;仅凭一己之力,便将前进路上的山、河障碍一一扫平,为民族立下汗马功劳。科尔特人感激他的贡献,奉他为民族领袖,不料他从此骄横跋扈,开始玩弄诡计,将其他科尔特人摆布于股掌之中,最终成为一个丑陋邪恶的统治者。
  这只是传说。诺查丹玛斯通过预言诗向我们预告:意大利历史上会出现一个真人的“奥古弥奥”。研究专家们的解释毫不犹豫地指明:此人是臭名昭著的法西斯头子——墨索里尼。
  墨索里尼是个天生的鼓动家加谎言者,1922年,他率领四万法西斯党徒向罗马进军,夺取政权,然后通过不掌实权的意大利国王任命,正式当上首相。其后,他玩弄政治手腕,安插法西斯党徒担任高官要职,鼓动如簧之舌,向劳工大众许下种种天花乱坠的谎言。在意大利全面巩固了法西斯统治,将意大利拉入法西斯战车轨道,直至撞毁。
  预言诗借用传说中的人名,向后世事先警告,可惜没有人能够及时研究,揭示《诸世纪》的深奥含义。每当历史车轮真实地将那一幕幕人类极不情愿面对的战争惨剧残醋地呈现于眼前时,有识之士总是不禁扼腕叹息:为什么今日才有人去研究《诸世纪》。

巴黎化为废墟 是天灾还是人祸(核战争)

  --------
  永远的非人类居所
  围绕此地 塞纳与玛尔内 奔流涌动
  泰晤士与士兵合为一体经受考验
  确信攻击将被击退
  卫兵于是被麻痹


  此诗是关于将会在巴黎发生一次令大地翻覆的大灾难的预言。
  诗第二行的“塞纳与玛尔内”是两条流经巴黎的河流。“围绕此地”,“此地”便明确是指巴黎。
  诗第一行,永远的 非人类居所”,直接告示道,巴黎经此一难,将化为废墟,无人能继续生存于此。
  能将著名的花都巴黎毁灭为齑粉的大灾难,除非是核战争或是地震加上生化污染,还有一种可能是来自大空的小行星的撞击。
  联系到诺查丹玛斯所预言过的大灾难的各种形式,研究专家们分析,核战争毁灭巴黎的可能性最大。在有关1999年全球毁灭的另一首预言诗里,他将具有极度恐怖的能量的核洲际导弹隐喻为“长鞭”,有关核武器对欧洲的打击一节的描述是“成吉思汗的长鞭将挥舞欧洲”,寓示核弹会来自古代蒙古人的故乡,现代的中亚地区。
  不过,某些同时通晓天文学与占星术的研究专家们持另一种意见。他们通过预测星位的变化趋势,认为1999年某个时候,天外突然高速飞来一颗直径十公里的小行星,与地球撞个正着。坠落点也许就在巴黎附近。于是巴黎被小行星带来的无法想像的巨大能量在一瞬间毁灭。
  诗第三行“泰晤士”是伦敦的一条河流,暗示英国。其时英国由于平素准备充分,不会与巴黎遇到同样的灾难性后果。但诗最后一句预示,出于人们无根据的麻痹侥幸心理,英国并没能完全躲过灾难的袭击。

波斯湾的高度紧张(20世纪)

  --------
  静寂夜 妖艳的虹桥挂在南特附近的天幕
  来自海洋的技术 将雨扯落大地
  阿拉伯湾 超级舰队往来游戈
  扎克森的熊与母猪
  成为怪胎的发源


  这首预言诗涉及的内容较多,且被认为全是预言二十世纪的种种怪象的。
  容易解读的诗句是第二行与第三行。第二行“将雨扯落大地”,无疑是指二十世纪的人工降雨技术。自称是“蓝色文明”的西方国家首先拥有此项技术,因为诗预言它“来自海洋”。
  诗第三行描述海湾内剑拔驽张的紧张气氛。“阿拉伯湾”寓示阿拉伯人聚居的海湾,即如今的波斯湾。“超级航队往来游戈”指美国在海湾常驻的舰母恃混舰队,在海湾内横行霸道,向其敌对国伊朗与伊拉克耀武扬威,进行武力威慑。
  较难解读的诗第一行大概是预示法国南特市将会发生一起光化学烟雾污染事件,大气中因化学性的悬浮颗粒大多,而产生一道艳丽诡秘的“彩虹”。
  诗最末两行预言动物们在极其严重的环境污染下,产生令人恐怖的变异。“熊与母猪”概指一切动物。

西班牙内乱·人民阵线成立宣言(1936)

  --------
  有关王国的一切学识总督皆了如指掌
  对无上的国王 他否定其行为
  美利利亚舰队在逆风中寸步难行
  他被引渡给并不忠诚于他的人


  此诗被认为与西班牙1936年人民阵线获选成为执政党,其后佛朗哥发动政变这两次事件有关。
  “美利利亚”为摩洛哥东北部的西属商业海港城市。这一解读线索很重要。后来佛朗哥叛乱,即是从摩洛哥开始的。
  诗第一行的“王国总督”指国会选举胜利后,主要由共产党与社会党组成的人民阵线组成内阁上台执政,新政府大量采用有利于人民的民主措施,致力改善人民生活水平与劳动条件,赢得了人民的支持。
  第二行的“他”,研究专家们认为暗指叛乱首领佛朗哥,他在颠覆共和国政府后,宣布废掉国王制,建立总统制,此即“对无上的国王,他否定其行为”所指。
  第三行“舰队”是指配合佛朗哥叛乱的德意法西斯干涉军。最末一行无人明白其具体所指。

拿破仑百日皇朝时代的路易十八(1815)

  --------
  正义之士被送往流刑地
  恶疫袭至诺恩塞格鲁边境
  对赤衣人的回音 将他导入歧路
  王 退入蛙的故乡


  拿破仑于1814年4月6日宣告退位后。在同盟国军队刺刀的保护下,前国王路易十六之弟路易十八,进入巴黎;波旁王朝的统治复辟了。
  拿破仑乘英舰“无畏号”前往他的流放地——厄尔巴岛。诺查丹玛斯在诗中少见地表达了他对后世人物的褒奖之意。他称拿破仑为“正义之士”。
  诗第二行较难解读。有一种解释认为,路易十八即位后,法国国内情况一片糟糕,经济形势每况愈下。俄英普奥等盟国要求法国必须赔款七亿法郎,使得国库更加空虚。“恶疫”即为寓示这种险恶混乱的局势。
  诗第三行的“赤衣人”的解释有两种对立意见。一种认为是指复位,做了百日皇帝的拿破仑;另一种相反的意见则认为是指路易十人,倾向于前者的研究专家们认为,“导入歧路”正是预言百日皇朝不会坚持多久。
  最末一句“王退入蛙的故乡”,寓示拿破仑重新进入巴黎王宫时,路易十八已仓皇远循至比利时。

比利时与法国之间的秘密协定

  --------
  两山间的涧谷 二人首脑会谈
  场内喧哗不断 场外一丝难闻
  布鲁塞尔与德尔郡
  朗格鲁轻易征服
  马里依诺 对他们的疾病行刑


  本诗涉及比利时与法国之间曾达成的关于某些重大问题的秘密协定。这项秘密协定由于两国皆严守保密原则,没有向外界透露,其具体内容不得而知。据专家们的推测,协定可能涉及到两国的领土问题与经济协作,甚至有可能包括比利时在二十一世某个恰当的时候并入法国,建立法一比联邦国的条款。应该说,这一推断非常大胆,但也不全属空穴来风。历史上比利时一贯与法国保持极其良好的外交关系,两国国民在民族血统上也具有极其相近的亲缘关系。两国在现今的欧共体联盟的各项事务上,也是一对合作亲密无间的伙伴国。
  诗前两行暗示两国首脑在某座山脉的峡谷中举行秘密会谈,没有传出一丝风声。
  第三行的“布鲁塞尔与德尔郡”是尼德兰地区为西班牙所占时期的地名,后来在法国的支持下,尼德兰人民举行资产阶级革命,从西班牙中独立出来,成为今比利时与荷兰的雏型。
  诗最后一行暗示,秘密协定对法国、比利时双方都有利,会成功地帮助他们解决各自的一些难题,“对他们的疾病行刑”。

让大众服膺的反基督势力的出现

  --------
  神圣 虚伪与魁力洋溢
  鼓动雄辩之舌
  历经久远的都市 帕尔玛太过性急
  费伦兹埃尔 席埃娜
  在无聊厌恶中趋向沉寂


  这是一首关于本世纪末意大利将出现一股声势浩大的反基督教势力的预言诗。
  诗中指出,这一反基督教势力将出现一位出色的天才雄辩家与鼓吹者。此组织虽然以反基督为宗旨,但同样遵从人类普遍的崇拜神灵情结。披上“神圣”的外衣,宣称自己是“真神”的使者,奉神的旨意,在大地上建立通向永恒的“神的国度”的秘径。他们的种种现身说法,对一般民众来说,“魅力洋溢”,民众无法看透其面具后面的虚伪。
  这一组织逐渐在意大利扩大影响,信徒日渐增多。由于该组织的反基督宗旨,无可避免地与基督教徒在意大利各地爆发冲突。而且,试种针锋相对的教派冲突一旦迸发,绝难停息,只会愈演愈列。诗最未两行即是预示意大利各城市分别出现两派教众武装对恃、城市陷入骚乱动荡的境地。

纳粹从牺牲者身上强夺的巨大财宝

  --------
  教皇 无耻地站在好战者身边
  恶棍们 征服多瑙河流域
  被弯曲的尖钩的权杖追逐的十字架
  囚虏 金银财宝 多过千万的美玉


  此诗预言了二战期间,厚颜无耻的德国法西斯党徒强行从俘虏,被占国人民身上搜括金银财宝,贪婪成性,就连死去的人身上仅有的一点钱财,他们也不放过。
  诗中“弯曲的尖钩的权杖”,寓指纳粹党的徽章——万字图案。“十字架”寓指被纳粹党徒肆意蹂躏的欧洲各国。这一行诗预示在强大邪恶的法西斯军队的进攻下,欧洲各国皆无还手之力,只得暂时屈伏。
  诗第一行“教皇无耻地站在好战者身边”,指当时的教皇皮奥十二世,面对灭绝人性的法西斯纳粹对犹太人实行残酷的种族清洗以及对被占国人民的极端压榨,竟然无动于衷,毫无同情声援的表示。并且,战后大批原纳粹党徒为逃脱欧洲军事法庭的审判,潜入教皇领地梵蒂冈躲藏,教皇居然予以默许。这令教皇在广大基督徒心中的声誉蒙上极大的耻辱。
  诗第二行寓指德国法西斯售“先控制的是多瑙河流域,并在奥地利建立臭名昭著、令世人发指的集中营。诗最末一行指出,纳粹从俘虏身上强夺的财富数量是何其巨大。

新遗迹的发掘 使晦暗的古代史之谜变得明亮

  --------
  幽深的古井 骨骸被偶然看见
  继母犯下近亲相好的罪业
  情势有了变化 谋求名声与赞誉
  作为侍奉自己的星
  最后跟随火星


  此诗预言在某文明古国,新的历史遗迹被发掘,由此得出的考古结论,将更改以往的历史记述,使一些古代史遗留的谜团得以迎刃而解。
  预言诗并无明确指出某文明古国究竟是哪国,但《诸世纪》的研究专家们一致认同,诗中预言的这次重大的考古新发现是在埃及,不知是出于对一贯靠近西方的埃及的偏好,还是诗中出现了确凿的解读线索。
  专家们对此诗所持的看法是,井中发掘起来的骨殖,也许是号称古埃及两大美女格里娥帕特拉与勒菲尔齐齐其中一人的遗骨,伴随遗骨出土的另外一些具有重要历史价值的文物,将立即改写现有历史教科书的有关章节。诗中的“火星”是诺查丹玛斯用于寓示军队、战争的惯用语,这里指随侍在两大美女身旁的古埃及军人。预言诗暗示这两大美女与在其身边朝夕相处的侍卫有不可告人的隐情。



后一页
前一页
回目录
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