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一页 前一页 回目录 回首页 |
天上地下,相隔遥远,似乎是风马牛不相及,然而在自然界中,天涯若咫尺,天地之间是密切联系的。我们为了更好地了解地球,还得飞上天去呢。 这是什么道理呢?“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苏东坡这富于哲理性的诗句,道出了个中秘密。许多有关地球的自然现象,仅仅停留在地球上是难以彻底认识的。 风云变幻,“天公”喜怒无常,带来水旱灾害,这是我们所深刻体会了的。为什么有旱有涝,它们的发生有什么规律呢?人们作了许多努力,知道这是大气活动的结果,特别是大气稠密的低层,即宇宙飞行员所看到的包住地球的蓝色的带子,这一层集中了大气总质量的90%左右,在靠近地面二三千米以内的大气中含有占容量4%左右的水蒸气,它直接造成雨露霜雪等天气现象。但是很显然,低层大气的活动是与高层大气的状况分不开的,而促使大气活动最根本的力量则来自青天之外的太阳。我们已经发现,每当太阳产生强烈活动(如耀斑爆发)时,高层的大气便迅速得到来自太阳的更多的热能,接着影响到低层的大气,这时地上就要受到暴雨、台风、暴风雪等的袭击。 因此,仅仅在地面进行观察探测,是难以掌握大气的全部状况的,在没有宇宙火箭以前,利用气球探空只能到达三四十千米的高度,而大气圈的总厚度据最新的探测远远超过了以往所估计的1000千米! 苏联的载人飞船航行成功以后,预示着我们可以在宇宙空间观测大气圈的全部状况,研究太阳的活动,那时我们不仅能够更准确地预报天气,而且有可能找到控制大气活动的办法,使地球上年年风调雨顺。 地球的形状、大小等在地球上是难以一目了然的,经过多少世纪的探索,人们才认识到地球是个球形。以后根据计算,又知道它不是一个圆球,而是沿赤道一带凸出的椭圆球。但更确切地认识地球的形状则需要到宇宙空间去。科学家根据人造卫星运行的情况所提供的材料,第一次发现地球南北两个半球也不是对称的,北半球要稍微凸出一些。地球的形状还在变化,今后要确切地了解地球的样子,也还是要靠飞上宇宙空间来观测的。 不仅是地球的外貌,地球内部的许多变化也需要到宇宙空间去调查。比如地球具有磁性,指南针指着南方,以往许多人都以为这是因为地球内部是块大磁铁。但是人造卫星探测结果表明,在高空中存在环绕地球的电流,对地球的磁性有影响。人们还发现在太阳上的耀斑爆发时,由于大量带电微粒从太阳中抛射出来冲入高空的大气层,在一定时期内造成指南针摇摆失灵的现象,这清楚地表明,地球的磁性从地球本身去了解,是不能彻底明了的。 到宇宙空间去,还能帮助解决地球的起源这一根本问题。 因此,到宇宙空间中去,将使人类认识地球的能力大大提高,从而人类改造地球的能力也将加强。人,在通向宇宙的路程上走得离地球越来越遥远,对地球的了解也越来越深入;但是人类并没有疏远自己的“母亲”——地球,相反,跟它越来越密切了。 |
后一页 前一页 回目录 回首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