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一页
前一页
回目录
回首页
芬地湾寻潮


原载1993年11月28日《科技日报》。

  说到自然之趣,近水楼台,这圣约翰旁边的芬地湾,便是天下一奇。几乎所有的百科全书中都有它的介绍:芬地湾的潮汐,高度为世界第一,最高有超过16米的记录;潮流的规模也很大,高潮时拥有的水量,几乎与全球河流一天的流量相当。
  手头没带资料,凭记忆所及,著名的钱塘江潮,最高似只8米左右,也许记得不确切,总之比这芬地湾的高潮要低。但我在此已几临芬地湾,9月13日上午还专程在高潮到来之前赶到圣约翰河入海口附近观看,都未见到有钱塘江潮那种翻江倒海之势。
  当然,芬地湾的潮水并不是任何时候在任何地方都能涨得那样高。在圣约翰河口,根据预报,9月13日上午的高潮可达7.2米,这也和钱塘江潮的高度相近了,而高潮来到时,却仅如一堵不高的水墙在向大陆这边平缓地推进,并不壮观。
  原来这芬地湾的潮汐固然巨大,但芬地湾的面积广达18万平方千米,深度多在200米以上,容量也很大,而且是形如靴筒,沿岸港湾曲折众多,其中不少是河流的入海口,潮水可以倒灌进去。这种形势使它分散力量,失去了集中一处猛然壅高的条件,一般是逐渐涨起,一小时上升几十厘米至几米。上升的速度和达到的高度因各处的地理条件不同而表现不一,东端岔流部位涨得最高。
  芬地湾潮汐之大,是靠科学的测量而得知的,并非靠表面之气势汹汹。
  大就是大,不表现为翻江倒海,在别的方面仍会有诸多表现,像这圣约翰河口的“倒转瀑布”就是一处。
  称为倒转瀑布,是因它本为圣约翰河在此跌落入海而形成的瀑布,但在高潮到来时,却会因海水倒灌,河口水面壅高而反向倒流。说起来道理很简单,但世界上具备这种条件的地方,现在还只知道有圣约翰这一处。
  圣约翰河入海处的河岸,是坚固的大理岩层构成的,还有岩浆穿插凝结其中,抵抗风化和河水侵蚀的性能较强,因而这岩层所在之处地势高峻,有点像一条大堤防护在海边,河流破“堤”而出。穿过“大堤”的这一段河道,也因这里的岩石坚固,不易被流水拓开而相对狭窄,并保持了较高的高度,这就有了河水跌落人海的形势,平时落差约有5米,高潮的到来足以盖住它,但也有限。这时出现的倒转瀑布近似险滩急流,并不那么雄伟,不过,居高临下的瀑布能颠倒过来,毕竟是世所稀有的现象。
  从圣约翰向东行约150千米,在被称为“好望角”的海滨,矗立着一组上粗下细的巨石。下部细是涨潮时受到海浪冲蚀的结果,而粗细之间的分明界限,正好表明了潮水到达的高度。低潮时人们可以穿行其间,欣赏这大自然的奇工,高潮时就只能站在高处眺望了。芬地湾潮汐的宏大,以这些巨石为标志,在这里清楚地显现出来了。它被辟为新不伦瑞克省立“岩石公园”,公园入口处有标牌说明:此处涨潮的最高记录是14.7米。
  在芬地湾沿海一带,潮汐的高度都是不低的,只要有合适的地理环境,涨潮时就颇有景致可观。像离海已有30多千米远的蒙克顿市中心,也辟有一个供人们观潮的公园。流经这里的河流与芬地湾相通,而且是下游开阔的河道上溯至此收紧,故虽远离海岸,高潮来时仍较这一带别的地方好看。所以芬地湾的潮虽不似钱塘江之潮来得壮观,内容却相当丰富,它需要沿着观潮的旅游路线去寻索。
  临近中秋,想到秋潮,是为记。


后一页
前一页
回目录
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