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一页
前一页
回目录
回首页
台风


——(原载1948年8月《开明少年》)

  1948年7月6日,上海《大公报》刊载着“台风今天过闽”的消息:
  “昨天下午2时,台风直袭台湾高雄一带,推进速度为60千米/小时左右,风力8级以上。昨日午夜过台湾向西北推进,今日下午可过福建沿海。风如向东北推进即可出海;如向正北推进,则将进袭上海。”
  报上同时刊载台北和福州的专电:台北风雨交加,暴雨半径270千米,近中心处风速达12米/秒,沿海船只均特别警戒。福州为了台风即将登陆,市府已悬黄旗,警告船只及市民妥为戒备。
  上海市民看到这段新闻的时候,台风的先头部队其实已经到达上海了。那天早晨,天空中云压得很低,像一块块灰色的破棉絮,随风急驰。气候突然转凉。9时30分,风和雨一起来了,风的劲儿很大,雨又斜又密。不一会儿,马路上到处是积水。房屋的门窗,玻璃,广告牌,招牌,纷纷被风吹落,倒墙坍屋的事也随时发生。路上行人稀少,有人甚至被风吹倒。多数店铺只得关上大门。整整一天,繁华的上海就在狂风暴雨中瘫痪了。
  江海关一清早就高高地挂起两个黑色的球,警告各船只台风快到,赶快防备;下午改挂红十字架,表示台风已经到达;晚上挂起两盏红灯。平日船只往来如梭的黄浦江上,这时再没有一只船敢移动。原来停在江心的巨轮都靠码头停泊。江上波涛汹涌,风卷着水直往岸上泼。
  第二天——1948年7月7日,风势雨势都稍稍减弱了一点。打开报纸一看,一天的狂风暴雨,上海一市所受到的损害不少,受破坏的记录占了大半版报纸:坍屋倒墙10余处,死伤10余人。走电起火也是10余处。黄浦江上的万吨巨船锚链都给吹断了。好几艘驳船吹断了缆绳,给风浪倾覆,货物漂失,船员10多人也在惊涛骇浪中失踪。江边公园的大树给风连根拔起。黄浦江水暴涨,倒灌人阴沟,有几段马路积水过膝。各处排水站日夜工作,一时还不能把水排尽。原来台风在6日早晨越过台湾北部,向正北偏西推进,并没进袭福建沿海,却直扑杭州湾。下午8时45分,台风中心已过上海东部,直向黄海朝鲜半岛而去。果然7日早晨,上海就平静多了,雨先停止,风也渐渐减弱,下午大就放晴了。
  台风是我国东南沿海夏天秋天最常见的大风。广东人福建人说“大”字,发音跟“台”字相近,因此有了“台风”这个名称。可是这大风和冬天盛行的西北风,夏天盛行的东南风不同,它不是单纯的朝一个方向吹的风,而是一个很大的旋涡——直径可能有1000多千米,在这1000多千米的圈子内,四周的风全以反时针的方向向中心吹。这种大旋涡的老家是太平洋中部,菲律宾、加罗林和马里安纳群岛一带。由于地球本身不停地自西向东转,台风生成之后,总是向西或西北移动,或者越过印度支那半岛;或者进袭我国东南沿海,登陆之后折向东北,再出海掠过朝鲜半岛或日本列岛,消失在北太平洋中;也有时候还没到达我国海岸就折向北方,直扑日本列岛。我国广东、台湾、福建、浙江、江苏各省,正当台风经常通过的路线上,因此每年都受灾,台湾省受到的灾害尤其大,次数格外多。
  台风是怎样生成的呢?要说明这个,先得说明为什么会有风。风就是贴近地面的下层空气在流动。地球面上各部分的冷热不相同,所以各地地面上的空气的冷热也不一样。热的空气体积膨胀,变得稀薄,密度减小,就是通常说的变“轻”了,因而就往上升。反过来,冷的空气体积收缩,变得稠密,密度增大,就是通常说的变“重”了,因而就下沉。到达地面之后,再向空气稀薄的地方冲过去。空气一流动,那就是风了。各地空气的“重”或“轻”通常都用气压的高低来表示,因为气压就表示单位面积的地面所承受的空气的总重量。知道了各地的气压哪儿高哪儿低,就可以知道贴近地面的空气的流动方向。要是某一处地方的气压特别低,空气就从周围气压比较高的地方涌过来,在这气压低的地方形成一个旋涡,陆卷龙、海卷龙这些旋风,就是这样形成的。
  台风也是一个空气的旋涡,可是比起那些“卷龙”来,规模大得多,形成的情形也复杂得多。夏天,太阳移向赤道以北,太平洋中部的菲律宾、加罗林和马里安纳各群岛,正处于太阳光的直射下,各个岛屿上的气温升得非常高,气压相应地下降。而在岛屿周围的海面上,由于海水的蒸发消耗了不少太阳光的热,气温比岛屿上低得多,气压比岛屿上高得多。海面上的空气于是一齐向岛屿上涌,在群岛的上空形成了许多小旋涡。经常从北太平洋吹来的风,正好在这一带跟赤道吹来的风相遇,这两股方向相对的风把许多小旋涡驱作一处,合并成大旋涡。大旋涡内的空气扰乱得很厉害,所含的水汽因而大量的凝结成为云,成为雨,使空气变得更加稀薄,气压减得更低,于是风力越来越强,旋涡的范围也越来越大,一场台风就这样生成了。
  台风成为一个圆柱或是一个椭圆柱,整个儿向西北方推进,速度通常是20~50千米川。时。越接近台风中心,气压越低,风越加狂,雨越加暴。可是正当中心的二三十千米的圈子内,反而很平静,雨也住了,云也消了,甚至风也完全平息了。因为台风的中心气压虽然最低,可是在这个小圈子内,却不再有高低的差别,所以风反而减弱了。这个中心叫做“台风眼”。贴近台风眼IOO多千米以内,是风力最强的一圈。所以逢着台风中心过境,一霎时会风息雨住,人们以为台风已经过去了,不知更猛烈的风雨正紧紧地跟在后面。
  台风袭来造成灾害的,最主要的当然是风。最猛的台风,靠近中心的风速可能在60米/秒以上。有一回在日本,台风曾刮倒了一列特别快车;至于折禾拔树,倒屋坍墙,则是台风每回登陆必有的灾害。在海上风力更强,渔船商船驶人台风范围以内,就吉少凶多。暴雨助长了风的威力,还造成局部的洪水。沿海一带还会发生海啸,狂风暴雨夹着山一般高的巨浪扑向海岸,把海岸上的一切都洗刷得干干净净。1922年8月2日台风袭击汕头,死了6万多人,灾害的可怕不亚于原子弹。
  为了减少台风的灾害,太平洋上一有台风生成,各地气象台、海关、航行机关就报告台风的消息,告诉大家台风到了哪儿,风力有多大,推进的速度有多快,这些都是由测量知道的;还预告台风将要到达哪儿,这是凭各地气压的高低来推测的,好让大家预先防备。有航海经验的渔夫船工常凭看天来预测台风。台风最外层的高空中有很薄的卷云。高空有卷云,太阳和月亮的周围会出现晕圈;早晨或傍晚,卷云映着阳光,会成为鲜艳的红霞。看到这些现象,他们知道台风快到,赶忙把船驶进港口躲避。
  台风是沿海和海岛上常见的最动人心魄的自然现象。它比雷雨更狂暴,造成的灾害也更大,从到达到过境,通常得1~2天。在夏天,台风过境之后,天气往往变得更加闷热,因为热带的气候紧紧地跟在台风后面。


后一页
前一页
回目录
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