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双目失明,四处漂泊,像中国的卖唱艺人似的,背着希腊古代的乐器——七弦竖琴,
把自己的诗吟唱给大家听。他的诗在七弦竖琴的伴奏下,美妙动听,情节精彩,吸引了一批
又一批的观众。他的诗有关希腊的历史事迹、神话和传说。他自己没有用笔写下那些锦绣珠
玑般的诗句。他死了,但他的伟大的诗篇却一代又一代地流传下来。他活着时,穷困潦倒,
乞讨为生,他死时,却有九座城市争着说他诞生在他们城里。正如诗中说的:“九城争夺盲
荷马,生前乞讨长飘零。”他就是希腊史诗的作者荷马,他的伟大诗篇就是史诗《伊利亚
特》和《奥德修斯》。这两部史诗既是古希腊艺术史上的一颗明珠,也是全人类共同的艺术
瑰宝。《伊利亚特》大约写于公元前9世纪,但是史诗的故事则发生在公元前12世纪(相
当于我国的商朝)。当时希腊联军和特洛伊发动了持续10年的战争,《伊利亚特》主要叙
述战争中传奇式的情节,着重描绘了希腊英雄阿喀琉斯的伟大形象。
希腊人远征特洛伊城,特洛伊人严阵以待,双方打了数个回合。希腊人虽然连连取胜,
但却不能攻克城池,战争终于变成持久战了,不觉9年过去,第10年终于发生戏剧性的变
化。
希腊联军的主将阿喀琉斯英勇善战,屡创奇功,令特洛伊人闻风丧胆。一次,希腊联军
的统帅阿伽门农,夺走了阿喀琉斯心爱的女奴,阿喀琉斯非常气愤,从此拒绝出战,他吟诗
饮酒,对战争不闻不问,特洛伊人乘机反攻,大举获胜,希腊人面临全军惨败的危险。阿喀
琉斯拒绝和阿伽门农讲和,但看到惊天动地的血战,他心里暗暗为希腊人的命运着急。他让
自己的好朋友帕特洛克拉穿上自己的盔甲,让他去应战。特洛伊人误以为是阿喀琉斯又回来
参战了,纷纷向后退去,帕特洛克拉杀了特洛伊联军的主将,大获全胜。
特洛伊的王子赫克托尔是个智勇双全的英雄,他发现帕特洛克拉并非阿喀琉斯本人,冲
上前去将一柄标枪投向他的后背,并将阿喀琉斯的盔甲剥下穿上,向希腊人杀来。
形势万分危急。阿喀琉斯悲痛万分,他身先士卒,重上战场。他亲手杀死了赫克托尔,
为好朋友复仇,并把赫克托尔的尸体绑在战车后面,拖在地上,绕特洛伊城三周。
深夜,月光如水,赫克托尔的老父突然来到阿喀琉斯的宫帐。他亲吻阿喀琉斯的双手,
老泪纵横地说:“天神般的阿喀琉斯,想想您的父亲,可怜一下我吧。没有什么比看到自己
的儿子死在自己之前更心痛的了。”阿喀琉斯心中郁积的怒火被冲洗得干干净净,他让女奴
洗净赫克托尔的尸首,涂上橄榄油,裹上衣服,亲手将赫克托尔放在马上,交给他的父亲。
双方停战12天,分别为赫克托尔和帕特洛克拉举行了葬礼。
几天后,特洛伊和希腊联军又恢复了战斗。阿喀琉斯虽英勇,但也有打肫的时候。一
次,特洛伊的花花分子帕里斯,借助神的力量,用暗箭将阿喀琉斯射死了。阿喀琉斯小时
候,他的母亲提着他的脚跟,把他放在魔水中沐浴,他因而可以刀枪不入,但他母亲握住的
脚跟没有被魔水沐浴到,因而他的脚最容易受伤。帕里斯的箭就射在他的脚跟上。现在,
“阿喀琉斯的脚跟”在欧洲就是“致命伤”的意思。
战到后来,多谋善断的希腊将领奥德修斯想了一条妙计。他让木工制作一匹大木马,内
藏精兵强将,希腊人假装撤退,把大木马留在特洛伊城外。特洛伊人以为希腊人退兵,欣喜
万分,将木马当做战利品拖到城内。深夜,木马上的希腊人不失时机地爬了出来,将城门打
开,埋伏在城外的希腊人闯进城中,一举夺下城池,一把火将繁华的特洛伊城烧为灰烬。
《奥德修斯》着重描写想出“木马计”的希腊将领奥德修斯回国途中的传说。
希腊人攻陷特洛伊城后,大肆杀戮和掠夺后,胜利回国了。归途中,他们触犯了天神,
希腊的船队被海风掀翻,很多人淹死在大海中。奥德修斯带着剩下的少数人在大海中漂泊。
他们受尽了各种磨难,不能回家。奥德修斯在海上飘泊时,和狂风巨浪斗争,和吃人妖精斗
智,拒绝了女巫的爱情。他在海上整整飘泊了十年。在奥德修斯的国家流传他已经死去。当
地的贵族恶少都来纠缠他的妻子珀涅罗珀,妄想夺得他的地位和财产。奥德修斯的儿子走遍
希腊各地去寻找他。那帮恶少整天在他的家里大吵大闹,又吃又喝。
奥德修斯后来漂泊到斯赫里岛,当地国王热情地接待了他,得知他不幸的遭遇后,又派
人送他回国。
回国后奥德修斯扮成一个老年的乞丐,见到了他的儿子。他们俩齐心协力,终于除掉了
所有在他家中胡作非为的贵族恶少。他不仅和忠于他的妻子团圆,而且重新做了国王。现
在,人们都认为,“荷马史诗”不但是一部伟大的文学作品,而且是一部很有价值的历史文
献。史诗反映的公元前12世纪到公元前8世纪的希腊历史也因荷马史诗被称为“荷马时
代”。荷马是历史上争议最大的一位诗人。经过考古学家和学者们的研究,我们现在知道荷
马是一位生活在公元前850年左右的诗人,“历史之父”希罗德曾为他写了第一个简要传
记。传记中说他是爱奥尼亚人(古希腊的一个民族),曾办过一所修辞学校,后游历过地中
海的所有地区,最后死在爱斯奥岛上。爱斯奥岛现在叫尼奥岛,是爱琴海沿岸的一个希腊小
岛,荷马的坟墓就在那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