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一页 前一页 回目录 回主页 |
郎顗字雅光,北海安丘人也。父宗,字仲绥,学京氏易,善风角﹑星筭﹑六日七分,[一]能望气占候吉凶,常卖卜自奉。[二]安帝征之,对策为诸儒表,后拜吴令。[三]时卒有暴风,宗占知京师当有大火,记识时日,遣人参候,果如其言。诸公闻而表上,以博士征之。宗耻以占验见知,闻征书到,夜县印绶于县廷而遁去,遂终身不仕。 注[一]京氏,京房也,作易传。风角谓候四方四隅之风,以占吉凶也。星筭谓善天文筭数也。易稽览图曰:“甲子卦气起中孚,六日八十分日之七。”郑玄注云:“六以候也。八十分为一日之七者,一封六日七分也。” 注[二]奉音扶用反。 注[三]吴,县名,属会稽郡,今苏州县也。 顗少传父业,兼明经典,隐居海畔,延致学徒常数百人。昼研精义,夜占象度,勤心锐思,朝夕无倦。州郡辟召,举有道﹑方正,不就。 顺帝时,灾异屡见,阳嘉二年正月,公车征,顗乃诣阙拜章曰: 臣闻天垂妖象,地见灾符,所以谴告人主,责躬修德,使正机平衡,流化兴政也。易内传曰:“凡灾异所生,各以其政。变之则除,消之亦除。”[一]伏惟陛下躬日□之听,温三省之勤,[二]思过念咎,务消只悔。[三] 注[一]易稽览图曰:“凡异所生,灾所起,各以其政,变之则除,其不可变,则施之亦除。”郑玄注云:“改其政者,谓失火令则行水令,失土令则行木令,失金令则行火令,则灾除去也。不可变谓杀贤者也。施之者,死者不可复生,封禄其子孙,使得血食,则灾除也。” 注[二]论语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也。 注[三]只,大也。易复卦初九曰:“无只悔元吉。” 方今时俗奢佚,浅恩薄义。夫救奢必于俭约,拯薄无若敦厚,安上理人,莫善于礼。修礼遵约,盖惟上兴,革文变薄,事不在下。故周南之德,关雎政本。[一] 本立道生,风行草从,澄其源者流清,溷其本者末浊。天地之道,其犹鼓钥,以虚为德,自近及远者也。[二]伏见往年以来,园陵数灾,[三]炎光炽猛,惊动神灵。易天人应曰:“君子不思遵利,兹谓无泽,厥灾孽火烧其宫。”又曰: “君高台府,犯阴侵阳,厥灾火。”又曰:“上不俭,下不节,炎火并作烧君室。” 自顷缮理西苑,修复太学,[四]宫殿官府,多所构饰。昔盘庚迁殷,去奢即俭,[五]夏后卑室,尽力致美。[六]又鲁人为长府,闵子骞曰:“仍旧贯,何必改作。”[七]臣愚以为诸所缮修,事可省减,禀恤贫人,赈赡孤寡,此天之意也,人之庆也,仁之本也,俭之要也。焉有应天养人,为仁为俭,而不降福者哉? 注[一]周南诗序曰:“关雎,风之始也,所以风化天下而正夫妇也。”故夫妇为政本也。 注[二]钥如笛,六孔。鼓钥,其形内虚而气无穷。老子曰:“天地之闲其犹□钥,虚而不屈,动而愈出。” 注[三]阳嘉元年冬,恭陵百丈庑灾。永建元年秋,茂陵园寑灾。 注[四]永建六年修太学也。 注[五]帝王纪曰:“盘庚以耿在河北,迫近山川,自祖辛以来奢淫不绝,乃度河将徙都亳之殷地。人咨嗟相怨,不欲徙,盘庚乃作书三篇以告喻之。”今尚书盘庚三篇是也。亳在偃师。 注[六]论语孔子曰:“禹恶衣服而致美乎黻冕,卑宫室而尽力乎沟洫。” 注[七]长府,鲁之府名也。仍,因也。贯,事也。言因旧事则可,何必更作。 见论语。 土者地只,阴性澄静,宜以施化之时,敬而勿扰,窃见正月以来,阴闇连日。 易内传曰:“久阴不雨,乱气也,蒙之比也。蒙者,君臣上下相冒乱也。”[一] 又曰:“欲德不用,厥异常阴。”夫贤者化之本,云者雨之具也。得贤而不用,犹久阴而不雨也。又顷前数日,寒过其节,冰既解释,还复凝合。夫寒往则暑来,暑往则寒来,[二]此言日月相推,寒暑相避,以成物也。今立春之后,火卦用事,当温而寒,违反时节,由功赏不至,而刑罚必加也。宜须立秋,顺气行罚。 注[一]易稽览图曰:“日食之比,阴*(得)**[覆]*阳*[也]*。蒙之比也,阴冒阳也。”郑玄注云:“蒙,气也。比非一也。邪臣谋覆冒其君,先雾从夜昏起,或从夜半或平旦。君不觉悟,日中不解,遂成蒙;君复不觉悟,下为雾也。”比音庇。 注[二]易系词之文也。 臣伏案飞候,参察觽政,[一]以为立夏之后,当有震裂涌水之害。又比荧惑失度,盈缩往来,涉历舆鬼,环绕轩辕。[二]火精南方,夏之政也。政有失礼,不从夏令,则荧惑失行。[三]正月三日至乎九日,三公卦*[也]*。[四]三公上应台阶,下同元首。[五]政失其道,则寒阴反节。“节彼南山”,咏自周诗;[六] “股肱良哉”,着于虞典。而今之在位,竞托高虚,纳累钟之奉,忘天下之忧,[七]栖彁偃仰,寑疾自逸,被策文,得赐钱,即复起矣。何疾之易而愈之速? 以此消伏灾眚,兴致升平,其可得乎?今选举牧守,委任三府。[八]长吏不良,既咎州郡,州郡有失,岂得不归责举者?而陛下崇之弥优,自下慢事愈甚,所谓大网疏,小网数。[九]三公非臣之仇,臣非狂夫之作,所以发愤忘食,恳恳不已者,诚念朝廷欲致兴平,非不能面誉也。 注[一]京房作易飞候。 注[二]天官书曰,舆鬼,南方之宿。轩辕黄龙体,女主后宫之象也。 注[三]荧惑,南方,主夏,为礼为视。礼亏视失,不行夏令,则荧惑逆行也。 见天文志。 注[四]凡卦法,一为元士,二为大夫,三为三公,四为诸侯,五为王位,六为宗庙。前书曰:“梁人焦延寿,字赣,长于灾变,分六十四卦,更直日用事,以风﹑雨﹑寒﹑温为候。”音义云:“分卦直日之法,爻主一日,即三日九日,并为三公之*(日)**[卦]*也。” 注[五]春秋元命包曰:“魁下六星,两两而比,曰三台。”前书音义曰:“泰阶,三台也。”又黄帝泰阶六符经曰:“泰阶者,天之三阶也。上阶为天子,中阶为诸侯﹑公卿﹑大夫,下阶为士﹑庶人。三阶平则阴阳和,风雨时。”尚书曰:“君为元首,臣作股肱。”言三公上象天之台阶,下与人君同体也。 注[六]诗小雅曰:“节彼南山,维石岩岩,赫赫师尹,人具尔瞻。”注云:“节,高峻貌也。喻三公之位,人所高严也。赫赫,显盛也。师尹,三公也。言三公之位,天下之人共瞻视之。” 注[七]六斛四斗曰钟,左传曰四*(斗)**[升]*为豆,四豆为区,四区为釜,*(四)**[十]*釜为钟也。 注[八]三公也。 注[九]谓缓于三公,切于州郡也。 臣生长草野,不晓禁忌,披露肝胆,书不择言。伏锧鼎镬,死不敢恨。谨诣阙奉章,伏待重诛。 书奏,帝复使对尚书。[一]顗对曰: 注[一]使就尚书更对也。 臣闻明王圣主好闻其过,忠臣孝子言无隐情。臣备生人伦视听之类,而禀性愚悫,不识忌讳,故出死忘命,恳恳重言。[一]诚欲陛下修乾坤之德,开日月之明,披图籍,案经典,览帝王之务,识先后之政。如有阙遗,退而自改。本文武之业,拟尧舜之道,攘灾延庆,号令天下。此诚臣顗区区之愿,夙夜梦寤,尽心所计。谨条序前章,畅其旨趣,[二]条便宜七事,具如状对: 注[一]重,再也。 注[二]谓前诣阙所上章也。 一事:陵园至重,圣神攸冯,而灾火炎赫,迫近寑殿,魂而有灵,犹将惊动。 寻宫殿官府,近始永平,岁时未积,便更修造。又西苑之设,禽畜是处,离房别观,本不常居,而皆务精土木,营建无已,消功单贿,巨亿为计。易内传曰: “人君奢侈,多饰宫室,其时旱,其灾火。”是故鲁僖遭旱,修政自□,下钟鼓之县,休缮治之官,[一]虽则不宁,而时雨自降。[二]由此言之,天之应人,敏于景响。[三]今月十七日戊午,征日也,[四]日加申,[五]风从寅来,丑时而止。丑﹑寅﹑申皆征也,不有火灾,必当为旱。[六]愿陛下校计缮修之费,永念百姓之劳,罢将作之官,减雕文之饰,损庖厨之馔,退宴私之乐。易中孚传曰:“阳感天,不旋日。”[七]如是,则景云降集,眚沴息矣。[八] 注[一]春秋考异邮曰:“僖公三年春夏不雨,于是僖公忧闵,玄服避舍,释更徭之逋,罢军寇之诛,去苛刻峻文惨毒之教,所蠲浮令四十五事。曰:‘方今天旱,野无生稼,寡人当死,百姓何*(谤)**[罪]*?不敢烦人请命,愿抚万人害,以身塞无状。’祷已,舍齐南郊,雨大澍也。” 注[二]左传僖公“六月雨”。 注[三]敏,疾也。 注[四]阳嘉二年正月。 注[五]日在申时也。 注[六]南方为征,故为火及旱也。 注[七]易中孚传曰:“阳感天,不旋日,诸侯不旋时,大夫不过儙。”郑玄注云: “阳者天子,为善一日,天立应以善;为恶一日,天立应以恶。诸侯为善一时,天立应以善;为恶一时,天立应以恶。大夫为善一岁,天亦立应以善;为恶一岁,天亦立应以恶。”一说云“不旋日,立应之;不过时,三辰闲;不过儙,从今旦至明日旦”也。阳即指天子也。 注[八]景云,五色云也,一曰庆云。孝经援神契曰:“德至山陵则景云出。”顗以陵园火灾,故引之也。眚沴谓灾气。 二事:去年已来,兑卦用事,类多不暛。易传曰:“有貌无实,佞人也;有实无貌,道人也。”寒温为实,清浊为貌。[一]今三公皆令色足恭,外厉内荏,以虚事上,无佐国之实,故清浊效而寒温不效也,是以阴寒侵犯消息。[二]占曰: “日乘则有妖风,日蒙则有地裂。”如是三年,则致日食,阴侵其阳,渐积所致。立春前后温气应节者,诏令宽也。其后复寒者,无宽之实也。夫十室之邑,必有忠信,率土之人,岂无贞贤,未闻朝廷有所赏拔,非所以求善赞务,弘济元元。宜采纳良臣,以助圣化。 注[一]易稽览图曰:“有实无貌,屈道人也;有貌无实,佞人也。”郑玄注曰: “有寒温,无貌浊清静,此贤者屈道,仕于不肖君也。有貌浊清静,无寒温,此佞人以便巧仕于世也。” 注[二]易稽览图曰:“侵消息者,或阴专政,或阴侵阳。”郑玄注:“温卦以温侵,寒卦以寒侵。阳者君也,阴者臣也,专君政事亦阴侵阳也。” 三事:臣闻天道不远,三五复反。[一]今年少阳之岁,法当乘起,恐后年已往,将遂惊动,涉历天门,灾成戊己。[二]今春当旱,夏必有水,臣以六日七分候之可知。夫灾眚之来,缘类而应。行有玷缺,则气逆于天,精感变出,以戒人君。王者之义,时有不登,则损滋彻膳。数年以来,谷收稍减,家贫户馑,岁不如昔。百姓不足,君谁与足?水旱之灾,虽尚未至,然君子远览,防微虑萌。 老子曰:“人之饥也,以其上食税之多也。”故孝文皇帝绨袍革舄,木器无文,[三]约身薄赋,时致升平。今陛下圣德中兴,宜遵前典,惟节惟约,天下幸甚。 易曰:“天道无亲,常与善人。”是故高宗以享福,[四]宋景以延年。[五] 注[一]春秋合诚图曰:“至道不远,三五而反。”宋均注云:“三,三正也。五,五行也。三正五行,王者改代之际会也。能于此际自新如初,则通无穷也。” 注[二]戌亥之闲为天门也。 注[三]前书曰:“孝文帝身衣弋绨,足履革舄,兵木无刃,衣缊无文。” 注[四]高宗,殷王武丁也。尚书大传曰:“武丁祭成汤,有雉飞升鼎耳而呴,祖己曰:‘雉者野鸟,升于鼎者,欲为用也,无则远方将有来朝者。’故武丁内反诸己,以思先王之道。三年,编发重译来朝者六国。孔子曰:‘吾于高宗肜日见德之有报之疾也。’”帝王纪曰“高宗飨国五十有九年,年百岁”也。 注[五]吕氏春秋曰“宋景公时,荧惑在心,召子韦问焉。子韦曰:‘祸当君。虽然,可移宰相。’公曰:‘宰相,寡人所与理国家也。’曰:‘可移于人。’公曰:‘人死,寡人将谁为君?’曰:‘可移于岁。’公曰:‘岁饥人饿,谁以我为君乎?’子韦曰:‘君有至德之言三,天必三赏君,荧惑必退三舍。一舍行七星,星当一年,君延二十一年矣。’荧惑果退三舍”也。 四事:臣窃见皇子未立,储宫无主,仰观天文,太子不明。[一]荧惑以去年春分后十六日在娄五度,[二]推步三统,荧惑今当在翼九度,[三]今反在柳三度,[四]则不及五十余度。[五]去年八月二十四日戊辰,荧惑历舆鬼东入轩辕,出后星北,东去四度,北旋复还。轩辕者,后宫也。荧惑者,至阳之精也,天之使也,[六]而出入轩辕,绕还往来。易曰:“天垂象,见吉凶。”其意昭然可见矣。礼,天子一娶九女,嫡媵毕具。今宫人侍御,动以千计,或生而幽隔,人道不通,郁积之气,上感皇天,故遣荧惑入轩辕,理人伦,垂象见异,以悟主上。昔武王下车,出倾宫之女,表商容之闾,[七]以理人伦,以表贤德,故天授以圣子,成王是也。今陛下多积宫人,以违天意,故皇胤多夭,嗣体莫寄。诗云:“敬天之怒,不敢戏豫。”[八]方今之福,莫若广嗣,广嗣之术,可不深思?宜简出宫女,恣其姻嫁,则天自降福,子孙千亿。 惟陛下丁宁再三,留神于此。左右贵幸,亦宜惟臣之言,以悟陛下。盖善言古者合于今,善言天者合于人。[九]愿访问百僚,有违臣言者,臣当受苟言之罪。 [一0] 注[一]洪范五行传曰:“心之大星天王也,其前星太子也,后星庶子也。” 注[二]娄,西方宿也。 注[三]翼,南方宿也。 注[四]柳,东方宿也。 注[五]言荧惑行彁也。 注[六]荧惑南方火,盛阳之精也。天文要集曰:“天有五帝,五星为之使。” 注[七]尚书大传曰:“武王入殷,表商容之闾,归倾宫之女。” 注[八]诗大雅板篇之文也。注云:“戏豫,逸豫也。” 注[九]前书武帝诏曰:“善言天者必有征于人,善言古者必有验于今。” 注[一0]论语孔子曰:“君子于其言无所苟而已矣。” 五事:臣窃见去年闰*(十)*月十七日己丑夜,有白气从西方天苑趋左足,入玉井,数日乃灭。[一]春秋曰:“有星孛于大辰。大辰者何?大火也。[二]大火为大辰,伐又为大辰,[三]北极亦为大辰。”[四]所以孛一宿而连三宿者,言北辰王者之宫也。凡中宫无节,政教乱逆,威武衰微,则此三星以应之也。罚者白虎,其宿主兵,其国赵、魏,[五]变见西方,亦应三辅。凡金气为变,发在秋节。[六]臣恐立秋以后,赵、魏、关西将有羌寇畔戾之患。宜豫宣告诸郡,使敬授人时,轻徭役,薄赋敛,勿妄缮起,坚仓狱,备守韂,回选贤能,以镇抚之。[七]金精之变,责归上司。[八]宜以五月丙午,遣太尉服干戚,建井旟,[九]书玉板之策,引白气之异,[一0]于西郊责躬求愆,谢咎皇天,消灭妖气。 盖以火胜金,转祸为福也。[一一] 注[一]续汉志曰:“时客星气白,广二尺,长五丈,起天苑西南。”天官书曰: “西有句曲九星,三处罗:一曰天旗,二曰天苑,三曰九游。”参星下四小星为玉井,其外四星左右肩股也。 注[二]春秋昭十七年:“有星孛于大辰。”尔雅曰:“大辰,房、心、尾也。” 孙炎曰:“龙星明者可以为时候,故曰大辰。” 注[三]广雅曰“罚谓之大辰”也。 注[四]尔雅曰:“北极谓之北辰。”李巡曰;“北极,天心也,居北方,正四时,谓之北辰也。” 注[五]天官书曰:“参为白虎,下有三星曰罚,为斩刈之事。”故主兵。昴、毕之闲,赵、魏之分也。 注[六]西方白气入玉井,是金气之变也。 注[七]回,易也。 注[八]上司谓司马也,建武二十七年改为太尉。韩诗外传曰:“司马主天。阴阳不调,星辰失度,责之司马。”故云责归上司也。 注[九]干,楯也。戚,斧也。西方主兵,故太尉执持楯斧,所以厌金气也。井,南方火宿也。鸟隼曰旟也。以火胜金,故画井星之文于旟而建之也。 注[一0]书祝辞于玉板也。 注[一一]以五月丙午日,火胜金也。 六事:臣窃见今月十四日乙卯巳时,白虹贯日。凡日傍气色白而纯者名为虹。 贯日中者,侵太阳也;见于春者,政变常也。方今中官外司,各各考事,[一] 其所考者,或非急务。又恭陵火灾,主名未立,[二]多所收捕,备经考毒。寻火为天戒,以悟人君,可顺而不可违,可敬而不可慢。陛下宜恭己内省,以备后灾。凡诸考案,并须立秋。又易传曰:“公能其事,序贤进士,后必有喜。” 反之,则白虹贯日。以甲乙见者,则谴在中台。[三]自司徒居位,阴阳多谬,[四] 久无虚己进贤之策,天下兴议,异人同咨。[五]且立春以来,金气再见,[六] 金能胜木,必有兵气,宜黜司徒以应天意。陛下不早攘之,将负臣言,遗患百姓。 注[一]考,劾也。 注[二]立犹定也。时考问延火者姓名未定也。 注[三]谴,责也。韩诗外传曰:“三公者何?司空、司徒、司马也。司马主天,司空主地,司徒主人。故阴阳不调,星辰失度,责之司马;山陵崩绝,川谷不流,责之司空;五谷不殖,草木不茂,责之司徒。”甲乙东方主春,生殖五谷之时也。而白虹以甲乙日见,明责在司徒也。 注[四]时刘崎为司徒,至阳嘉三年策免。 注[五]咨,嗟叹也。 注[六]谓元年闰十二月己丑夜,有白气入玉井,二年正月乙卯,白虹贯日,此金气再见。 七事:臣伏惟汉兴以来三百三十九岁。于诗三基,高祖起亥仲二年,今在戌仲十年。[一]诗泛历枢曰:“卯酉为革政,午亥为革命,神在天门,出入候听。” [二]言神在戌亥,司候帝王兴衰得失,厥善则昌,厥恶则亡。于易雄雌秘历,今值困乏。凡九二困者,觽小人欲共困害君子也。经曰:“困而不失其所,其唯君子乎!”[三]唯独贤圣之君,遭困遇险,能致命遂志,不去其道。[四]陛下乃者潜龙养德,幽隐屈□,[五]即位之元,紫宫惊动,历运之会,时气已应。 然犹恐妖祥未尽,君子思患而豫防之。臣以为戌仲已竟,来年入季,文帝改法,除肉刑之罪,[六]至今适三百载。[七]宜因斯际,大蠲法令,官名称号,舆服器械,事有所更,变大为小,去奢就俭,机衡之政,除烦为简。改元更始,招求幽隐,举方正,征有道,博采异谋,开不讳之路。 注[一]“基”当作“儙”,谓以三儙之法推之也。诗泛历枢曰:“凡推其数皆从亥之仲起,此天地所定位,阴阳气周而复始,万物死而复苏,大统之始,故王命一节为之十岁也。” 注[二]宋均注云:“神,阳气,君象也。天门,戌亥之闲,干所据者。” 注[三]易困卦之辞也。 注[四]易困卦曰:“泽无水,困,君子以致命遂志。”困卦坎下兑上。坎为水,兑为泽,水在泽下,是谓竭涸之象,故以喻困。致命遂志,谓君子委命固穷,不离于道也。 注[五]谓顺帝为太子时,废为济阴王。 注[六]汉法肉刑三,谓黥也,劓也,左右趾也。文帝除之,当黥者髡钳城旦舂,当劓者笞三百,当左右*(指)**[趾]*者笞五百也。 注[七]自文帝十三年除肉刑,至顺帝阳嘉二年,合三百年也。 臣陈引际会,恐犯忌讳,书不尽言,未敢究畅。 台诘顗曰:“对云‘白虹贯日,政变常也’。朝廷率由旧章,何所变易而言变常? 又言‘当大蠲法令,革易官号’。或云变常以致灾,或改旧以除异,何也?又阳嘉初建,复欲改元,据何经典?其以实对。”顗对曰: 方春东作,布德之元,阳气开发,养导万物。王者因天视听,奉顺时气,宜务崇温柔,遵其行令。[一]而今立春之后,考事不息,秋冬之政,行乎春夏,故白虹春见,掩蔽日曜。凡邪气乘阳,则虹蜺在日,斯皆臣下执事刻急所致,殆非朝廷优宽之本。此其变常之咎也。又今选举皆归三司,非有周召之才,而当则哲之重,[二]每有选用,辄参之掾属,[三]公府门巷,宾客填集,送去迎来,财货无已。其当迁者,竞相荐谒,各遣子弟,充塞道路,开长奸门,兴致浮伪,非所谓率由旧章也。尚书职在机衡,宫禁严密,[四]私曲之意,羌不得通,偏党之恩,或无所用。选举之任,不如还在机密。[五]臣诚愚戆,不知折中,斯固远近之论,当今之宜。又孔子曰:“汉三百载,*(计)**[斗]*历改宪。”[六] 三百四岁为一德,五德千五百二十岁,五行更用。[七]王者随天,譬犹自春徂夏,改青服绛者也。[八]自文帝省刑,适三百年,而轻微之禁,渐已殷积。王者之法,譬犹江河,当使易避而难犯也。故易曰:“易则易知,简则易从,易简而天下之理得矣。”今去奢即俭,以先天下,改易名号,随事称谓。易曰:“君子之道,或出或处,同归殊涂,一致百虑。”是知变常而善,可以除灾,变常而恶,必致于异。今年仲竟,来年入季,仲终季始,历运变改,故可改元,所以顺天道也。 注[一]礼记月令,孟春,天子命相布德和令,行庆施惠,下及兆人。仲春,安萌牙,养幼少,存诸孤,省囹圄,去桎梏,止狱讼。是遵其行令也。 注[二]尚书曰:“知人则哲。” 注[三]参,豫也。 注[四]北斗魁星第三为机,第五为衡,于天文为喉舌。李固对策曰:“陛下之有尚书,犹天有北斗,主为喉舌,斟酌元气,运平四时,出纳王命也。” 注[五]欲使尚书专掌选也。 注[六]春秋保干图曰:“阳起于一,天帝为北辰,气成于三,以立五神,三五展转,机以动运。”故三百岁斗历改宪也。 注[七]易干凿度孔子曰:“立德之数,先立木、金、水、火、土德,各三百四岁。” 五德备凡千五百二十岁,太终复初,故曰五行更用。更犹变改也。 注[八]礼记月令,孟春天子衣青衣,服仓玉,孟夏则衣朱衣,服赤玉也。 臣顗愚蔽,不足以荅圣问。 顗又上书荐黄琼、李固,并陈消灾之术曰: 臣前对七事,要政急务,宜于今者,所当施用。诚知愚浅,不合圣听,人贱言废,当受诛罚,[一]征营惶怖,靡知厝身。 注[一]论语孔子曰:“不以人废言。” 臣闻刳舟剡楫,将欲济江海也;[一]聘贤选佐,将以安天下也。昔唐尧在上,髃龙为用,[二]文武创德,周召作辅,是以能建天地之功,增日月之耀者也。 诗云:“赫赫王命,仲山甫将之。邦国若否,仲山甫明之。”[三]宣王是赖,以致雍熙。陛下践祚以来,勤心庶政,而三九之位,未见其人,[四]是以灾害屡臻,四国未宁。 [五]臣考之国典,验之闻见,莫不以得贤为功,失士为败。且贤者出处,翔而后集,[六]爵以德进,则其情不苟,然后使君子耻贫贱而乐富贵矣。若有德不报,有言不荬,来无所乐,进无所趋,[七]则皆怀归薮泽,修其故志矣。夫求贤者,上以承天,下以为人。不用之,则逆天统,违人望。逆天统则灾眚降,违人望则化不行。灾眚降则下呼嗟,化不行则君道亏。四始之缺,五际之□,其咎由此。[八]岂可不刚健笃实,矜矜栗栗,以守天功盛德大业乎?[九] 注[一]易曰:“黄帝刳木为舟,剡木为楫。” 注[二]髃龙喻贤臣也。郑玄注易干卦云:“爻皆体干,髃龙之象。”舜既受禅,禹与稷、契、咎繇之属并在朝。 注[三]诗大雅也。将,行也。若,顺也。顺否犹臧否,谓善恶也。言国有善恶,仲山甫能明之。 注[四]三公九卿也。 注[五]四方之国。 注[六]论语:“色斯举矣,翔而后集。” 注[七]无爵赏也。 注[八]四始谓关雎为国风之始,鹿鸣为小雅之始,文王为大雅之始,清庙为颂之始。缺犹废也。翼奉传曰:“易有阴阳五际。”孟康曰:“韩诗外传云‘五际,卯、酉、午、戌、亥也,阴阳终始际会之岁,于此则有变改之政。’”注[九]易系词曰:“日新之谓盛德,富有之谓大业。” 臣伏见光禄大夫江夏黄琼,耽道乐术,清亮自然,被褐怀宝,含味经籍,[一] 又果于从政,明达变复。[二]朝廷前加优宠,宾于上位。琼入朝日浅,谋谟未就,因以丧病,致命遂志。老子曰:“大音希声,大器晚成。”[三]善人为国,三年乃立。[四]天下莫不嘉朝廷有此良人,而复怪其不时还任。陛下宜加隆崇之恩,极养贤之礼,征反京师,以慰天下。又处士汉中李固,年四十,通游夏之蓺,履颜闵之仁。絜白之节,情同皦日,忠贞之操,好是正直,卓冠古人,当世莫及。元精所生,王之佐臣,[五]天之生固,必为圣汉,宜蒙特征,以示四方。夫有出伦之才,不应限以官次。昔颜子十八,天下归仁;[六]子奇嗫齿,化阿有声。[七]若还琼征固,任以时政,伊尹、傅说,不足为比,则可垂景光,致休祥矣。臣顗明不知人,伏听觽言,百姓所归,臧否共叹。愿泛问百僚,核其名行,有一不合,则臣为欺国。惟留圣神,不以人废言。 注[一]家语子路问于孔子曰:“有人于此,被褐而怀玉,何如?”子曰:“国无道,隐可也;国有道,则衮冕而执玉也。” 注[二]言明于变异消复之术也。 注[三]声震宇内谓之大音,其动有时,故希声也。无所不容谓之大器,其功既博,故晚成也。 注[四]论语孔子曰:“苟有用我者,期月而已可也,三年乃成功。”又曰:“善人为邦百年,可以胜残去杀。” 注[五]元为天精,谓之精气。春秋演孔图曰“正气为帝,闲气为臣,宫商为*(佐)**[姓]*,秀气为人”也。 注[六]论语曰:“颜渊问仁。孔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注[七]子奇,齐人,年十八为阿邑宰,出仓廪以振贫乏,邑内大化。见说苑。 谨复条便宜四事,附奏于左: 一事:孔子作春秋,书“正月”者,敬岁之始也。[一]王者则天之象,因时之序,宜开发德号,爵贤命士,流宽大之泽,垂仁厚之德,[二]顺助元气,含养庶类。如此,则天文昭烂,星辰显列,五纬循轨,四时和睦。[三]不则太阳不光,天地溷浊,时气错逆,霾雾蔽日。[四]自立春以来,累经旬朔,未见仁德有所施布,但闻罪罚考掠之声。夫天之应人,疾于景响,而自从入岁,常有蒙气,月不舒光,日不宣曜。日者太阳,以象人君。政变于下,日应于天。清浊之占,随政抑扬。天之见异,事无虚作。岂独陛下倦于万机,帷幄之政有所阙欤?[五]何天戒之数见也!臣愿陛下发扬干刚,援引贤能,勤求机衡之寄,以获断金之利。[六]臣之所陈,辄以太阳为先者,明其不可久闇,急当改正。其异虽微,其事甚重。臣言虽约,其旨甚广。惟陛下乃眷臣章,深留明思。 注[一]公羊传曰:“元年春正月。元年者何?君之始年也。春者何?岁之始也。” 注[二]礼记,正月迎春于东郊,还,乃赏公卿诸侯大夫于朝。命相布德和令,行庆施惠,下及兆人,庆赏遂行,无有不当。 注[三]五纬,五星。 注[四]尔雅曰:“风而雨土为霾。” 注[五]帷幄谓谟谋之臣也。 注[六]易曰:“二人同心,其利断金。” 二事:孔子曰:“赖之始发大壮始,君弱臣强从解起。”今月九日至十四日,大壮用事,消息之卦也。于此六日之中,赖当发声,发声则岁气和,王道兴也。[一] 易曰:“赖出地奋,豫,[二]先王以作乐崇德,殷荐之上帝。”[三]赖者,所以开发萌牙,辟阴除害。万物须赖而解,资雨而润。[四]故经曰:“赖以动之,雨以润之。”[五]王者崇宽大,顺春令,则赖应节,不则发动于冬,当震反潜。 故易传曰:“当赖不赖,太阳弱也。”今蒙气不除,日月变色,则其效也。天网恢恢,疏而不失,[六]随时进退,应政得失。大人者,与天地合其德,与日月合其明,[七]琁玑动作,与天相应。赖者号令,其德生养。号令殆废,当生而杀,则赖反作,其时无岁。[八]陛下若欲除灾昭祉,顺天致和,宜察臣下尤酷害者,亟加斥黜,以安黎元,则太皓悦和,赖声乃发。[九] 注[一]周书时训曰“春分之日玄鸟至,又五日赖乃发声。赖不发声,诸侯失人”也。 注[二]豫卦,坤下震上。坤为地,震为赖,赖在地上,故曰赖出地*[奋]*,豫。 奋,动也。豫,喜也。 注[三]殷,盛也。荐,进也。上帝,天帝也。赖动于地,万物喜豫,作乐之象。 注[四]易解卦曰“天地解而赖雨作,赖雨作而百果草木皆甲坼”也。 注[五]易说卦文。 注[六]老子之文也。 注[七]易干卦文言之词也。大人,天子也。 注[八]赖以冬呜,则岁饥也。 注[九]太皓,天也。 三事:去年十月二十日癸亥,太白与岁星合于房、心。太白在北,岁星在南,相离数寸,光芒交接。房、心者,天帝明堂布政之宫。[一]孝经钩命决曰:“岁星守心年谷丰。”[二]尚书洪范记曰:“月行中道,移节应期,德厚受福,重华留之。”[三]重华者,谓岁星在心也。今太白从之,交合明堂,金木相贼,而反同合,[四]此以阴陵阳,臣下专权之异也。房、心东方,其国主宋。[五]石氏经曰:[六]“岁星出左有年,出右无年。”今金木俱东,岁星在南,是为出右,恐年谷不成,宋人饥也。陛下宜审详明堂布政之务,然后妖异可消,五纬顺序矣。[七] 注[一]春秋元命包曰:“房四星,心三星。” 注[二]岁星守心为重华,故年丰也。 注[三]天官书曰“岁星一曰摄提,一曰重华”也。 注[四]太白,金也。岁星,木也。金*(刻)**[克]*木,故相贼也。 注[五]卯为房、心,宋之分也。 注[六]石氏,魏人石中夫也,见蓺文志。 注[七]五纬,五星也。 四事:易传曰:“阳无德则旱,阴僭阳亦旱。”阳无德者,人君恩泽不施于人也。 阴僭阳者,禄去公室,臣下专权也。自冬涉春,讫无嘉泽,数有西风,反逆时节。[一]朝廷劳心,广为祷祈,荐祭山川,暴龙移市。[二]臣闻皇天感物,不为伪动,灾变应人,要在责己。若令雨可请降,水可攘止,则岁无隔并,太平可待。然而灾害不息者,患不在此也。[三]立春以来,未见朝廷赏录有功,表显有德,存问孤寡,赈恤贫弱,而但见洛阳都官奔车东西,收系纤介,牢狱充盈。臣闻恭陵火处,比有光曜,[四]明此天灾,非人之咎。丁丑大风,掩蔽天地。风者号令,天之威怒,皆所以感悟人君忠厚之戒。又连月无雨,将害宿麦。 若一谷不登,则饥者十三四矣。陛下诚宜广被恩泽,贷赡元元。昔尧遭九年之水,人有十载之蓄者,简税防灾,为其方也。[五]愿陛下早宣德泽,以应天功。 若臣言不用,朝政不改者,立夏之后乃有澍雨,于今之际未可望也。若政变于朝而天不雨,则臣为诬上,愚不知量,分当鼎镬。 注[一]春当东风也。 注[二]董仲舒春秋繁露曰:“春旱,以甲乙日为仓龙一,长八尺,居中央;为小龙七,各长四尺,于东方。皆东向,其闲相去八尺。小童八人,皆斋三日,服青衣而舞之。夏,以丙丁日为赤龙,服赤衣。季夏,以戊己日为黄龙,服黄衣。 秋,以庚辛日为白龙,服白衣。冬,以壬癸日为黑龙,服黑衣。牲各依其方色,皆燔雄鸡,烧豭猪尾,于里北门及市中以祈焉。”礼记,岁旱,鲁穆公问于县子,县子曰:“为之徙市,不亦可乎?”见□弓篇。 注[三]不在祈祷。 注[四]比,频也。时恭陵百丈庑灾,仍有光耀不绝。 注[五]简,少也。方,法也。 书奏,特诏拜郎中,辞病不就,即去归家。至四月京师地震,遂陷。[一]其夏大旱。秋,鲜卑入马邑城,破代郡兵。明年,西羌寇陇右。[二]皆略如顗言。 后复公车征,不行。 注[一]阳嘉二年四月己亥地震,六月丁丑洛阳地陷,是月旱也。 注[二]阳嘉三年七月,种羌寇陇西。 同县孙礼者,积恶凶暴,好游侠,与其同里人常慕顗名德,欲与亲善。顗不顾,以此结怨,遂为礼所杀。 襄楷字公矩,平原隰阴人也。[一]好学博古,善天文阴阳之术。 注[一]风俗通曰:“襄姓,楚大夫襄老之后,”隰阴,县,在隰水之南,故城在今齐州临邑县西也。 桓帝时,宦官专朝,政刑暴滥,又比失皇子,灾异尤数。延熹九年,楷自家诣阙上疏曰: 臣闻皇天不言,以文象设教。尧舜虽圣,必历象日月星辰,察五纬所在,故能享百年之寿,为万世之法。[一]臣窃见去岁五月,荧惑入太微,犯帝坐,出端门,不轨常道。[二]其闰月庚辰,太白入房,犯心小星,震动中耀。中耀,天王也;傍小星者,天王子也。夫太微天廷,五帝之坐,而金火罚星扬光其中,[三] 于占,天子凶;又俱入房、心,法无继嗣。今年岁星久守太微,逆行西至掖门,还切执法。[四]岁为木精,好生恶杀,而淹留不去者,咎在仁德不修,诛罚太酷。前七年十二月,荧惑与岁星俱入轩辕,逆行四十余日,而邓皇后诛。其冬大寒,杀鸟兽,害鱼□,城傍竹柏之叶有伤枯者。[五]臣闻于师曰:“柏伤竹枯,不出三年,天子当之。”今洛阳城中人夜无故叫呼,云有火光,人声正諠,[六] 于占亦与竹柏枯同。自春夏以来,连有霜雹及大雨赖,而臣作威作福,刑罚急刻之所感也。 注[一]尧年一百一十七岁,舜年一百一十二岁。言百年,举全数。 注[二]天官书曰:“太微南四星,中为端门。”轨犹依也。 注[三]太白金也,荧惑火也。天文志曰:“逆夏令,伤火气,罚见荧惑。逆秋令,伤金气,罚见太白。”故金火并为罚星也。 注[四]天官书曰:“端门左右星为掖门。太微南四星为执法。”切谓迫近也。 注[五]续汉志曰:“延熹九年,雒阳城傍竹柏叶有伤者。” 注[六]续汉志曰:“桓帝延熹九年三月,京师有火光转行,人相惊噪。” 太原太守刘□、南阳太守成□,志除奸邪,其所诛翦,皆合人望,[一]而陛下受阉竖之谮,乃远加考逮。三公上书乞哀□等,不见采察,[二]而严被谴让。 忧国之臣,将遂杜口矣。 注[一]谢承书曰:“刘□字文理,平原人。迁太原太守。郡有豪强,中官亲戚,为百姓所患。□深疾之,到官收其魁帅杀之,所臧匿主人悉坐伏诛。桓帝征诣廷尉,以□宗室,不忍致之于刑,使自杀。”“成□字幼平,弘农人。迁南阳太守。时桓帝美人外亲张子禁怙恃荣贵,不畏法网,□与功曹岑晊捕子禁付宛狱,笞杀之。桓帝征□诣廷尉,下狱死。”□音质。□音晋。 注[二]时太尉陈蕃、司徒刘矩、司空刘茂共上书讼□等,帝不纳。 臣闻杀无罪,诛贤者,祸及三世。[一]自陛下即位以来,频行诛伐,梁、寇、孙、邓,并见族灭,[二]其从坐者,又非其数。李云上书,明主所不当讳,杜觽乞死,谅以感悟圣朝,[三]曾无赦宥,而并被残戮,天下之人,咸知其冤。 汉兴以来,未有拒谏诛贤,用刑太深如今者也。 注[一]黄石公三略曰:“伤贤者殃及三世,蔽贤者身当其害,达贤者福流子孙,疾贤者名不全。” 注[二]梁冀、寇荣、孙寿、邓万世等也。 注[三]时弘农五官掾杜觽伤云以忠谏获罪,遂上书云,愿与李云同日死也。 永平旧典,诸当重论皆须冬狱,先请后刑,所以重人命也。顷数十岁以来,州郡翫习,又欲避请谳之烦,[一]辄托疾病,多死牢狱。长吏杀生自己,死者多非其罪,魂神冤结,无所归诉,淫厉疾疫,自此而起。[二]昔文王一妻,诞致十子,[三]今宫女数千,未闻庆育。宜修德省刑,以广螽斯之祚。[四] 注[一]广雅曰:“谳,疑也。”谓罪有疑者谳于廷尉也。 注[二]淫,过也。左传曰:“阴淫寒疾,阳淫热疾。” 注[三]史记曰,太姒,文王正妃也。其长子伯邑考,次武王发,次管叔鲜,次周公旦,次蔡叔度,次曹叔振铎,次成叔武,次霍叔处,次康叔封,冉季载,同母兄弟十人也。 注[四]诗国风序曰:“螽斯,后妃子孙觽多也,言若螽斯不妒忌则子孙觽多也。” 注云:“螽斯,蚣蝑也。凡有情欲者无不妒忌,唯蚣蝑不尔,各得受气而生子,故以喻焉。”祚,福也。 又七年六月十三日,河内野王山上有龙死,长可数十丈。[一]扶风有星陨为石,声闻三郡。夫龙形状不一,小大无常,故周易况之大人,帝王以为符瑞。[二] 或闻河内龙死,讳以为蛇。夫龙能变化,蛇亦有神,皆不当死。昔秦之将衰,华山神操璧以授郑客,曰“今年祖龙死”,[三]始皇逃之,死于沙丘。[四]王莽天凤二年,讹言黄山宫有死龙之异,[五]后汉诛莽,光武复兴。虚言犹然,况于实邪?夫星辰丽天,犹万国之附王者也。下将畔上,故星亦畔天。石者安类,坠者失埶。春秋五石陨宋,其后襄公为楚所执。[六]秦之亡也,石陨东郡。[七]今陨扶风,与先帝园陵相近,[八]不有大丧,必有畔逆。 注[一]延熹七年也。袁山松书曰“长可百余尺”。 注[二]大人,天子也。干卦九五曰:“飞龙在天,大人造也。”九五处天子之位,故以飞龙喻焉。尚书中候曰:“舜沉璧于清河,黄龙负图出水。” 注[三]祖龙谓秦始皇也。乐资春秋后传曰:“使者郑客入函谷,至平舒,见素车白马,曰:‘吾华山君,愿以一牍致滈池君。子之咸阳,过滈池见一大梓树,有文石取以扣树,当有应者,以书与之。’郑客如其言,见宫阙如王者居,谒者出受书,入有顷,云‘今年祖龙死’。” 注[四]史记曰:“始皇崩于沙丘平台。”沙丘在今邢州平乡县东北。 注[五]王莽传曰:“时讹言黄龙墯地,死黄山宫中,百姓奔走往观者乃有万数。 莽恶之,捕系诘语所从起,而竟不得。” 注[六]左传鲁僖公十六年“陨石于宋五”,陨星也。至二十年,诸侯会宋公于□,于是楚执宋公以伐宋。 注[七]史记:“始皇三十六年,有坠星下东郡,至地为石,人或刻其石曰‘始皇死而地分’。始皇闻之,尽取石旁舍诛之,因燔其石。” 注[八]桓帝延熹七年陨石于鄠。鄠属扶风,与高帝诸陵相近也。 案春秋以来及古帝王,未有河清及学门自坏者也。[一]臣以为河者,诸侯位也。 [二]清者属阳,浊者属阴。河当浊而反清者,阴欲为阳,诸侯欲为帝也。太学,天子教化之宫,其门无故自坏者,言文德将丧,教化废也。京房易传曰:“河水清,天下平。”今天垂异,地吐妖,人厉疫,三者并时而有河清,犹春秋麟不当见而见,孔子书之以为异也。[三] 注[一]延熹五年,太学西门自坏。八年,济阴﹑东郡﹑济北河水清也。 注[二]孝经援神契曰:“五岳视三公,四渎视诸侯也。” 注[三]公羊传曰:“西狩获麟何以书?记异也。何以异?麟非中国兽也。” 臣前上琅邪宫崇受干吉神书,不合明听。[一]臣闻布谷鸣于孟夏,蟋蟀吟于始秋,物有微而志信,人有贱而言忠。[二]臣虽至贱,诚愿赐清闲,极尽所言。 注[一]干姓,吉名也。神书,即今道家太平经也。其经以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为部,每部一十七卷也。 注[二]布谷,一名戴□,一名戴胜。蟋蟀,促织也。春秋考异邮曰:“孟夏戴胜降,立秋促织鸣。”言虽微物不失信也。□音女林反。 书奏不省。 十余日,复上书曰: 臣伏见太白北入数日,复出东方,其占当有大兵,中国弱,四夷强。臣又推步,荧惑今当出而潜,必有阴谋。皆由狱多冤结,忠臣被戮。德星所以久守执法,亦为此也。[一]陛下宜承天意,理察冤狱,为刘□﹑成□亏除罪辟,追录李云﹑杜觽等子孙。 注[一]德星,岁星也。 夫天子事天不孝,则日食星□。比年日食于正朔,[一]三光不明,五纬错戾。 前者宫崇所献神书,专以奉天地顺五行为本,亦有兴国广嗣之术。其文易晓,参同经典,而顺帝不行,故国胤不兴,[二]孝冲﹑孝质频世短祚。 注[一]延熹八年正月辛巳朔,日食。九年正月辛卯朔,日食。 注[二]太平经兴帝王篇曰:“真人问神人曰:‘吾欲使帝王立致太平,岂可闻邪?’神人言:‘但顺天地之道,不失铢分,则立致太平。元气有三名,为太阳﹑太阴﹑中和。形体有三名,为天﹑地﹑人。天有三名,为日﹑月﹑星,北极为中也。 地有三名,为山﹑川与平土。人有三名,为父﹑母﹑子。政有三名,为君﹑臣﹑人。此三者,常相得腹心,不失铢分,使其同一忧,合成一家,立致太平,延年不疑也。’又问曰:‘今何故其生子少也?’天师曰:‘善哉子之言也,但施不得其意耳。如令施其人欲生也,开其玉户,施种于中,比若春种于地也,十十相应和而生。其施不以其时。比若十月种物于地也,十十尽死,固无生者。 真人欲重知其审,今无子之女,虽日百施其中,犹无所生也。不得其所生之处,比若此矣。是故古者圣贤不妄施于不生之地也,名为亡种,竭气而无所生成。 今太平气到,或有不生子者,反断绝天地之统,使国少人。理国之道,多人则国富,少人则国贫。今天上皇之气已到,天皇气生物,乃当万倍其初天地。’”臣又闻之,得主所好,自非正道,神为生虐。故周衰,诸侯以力征相尚,于是夏育﹑申休﹑宋万﹑彭生﹑任鄙之徒生于其时。[一]殷纣好色,妲己是出。[二] 叶公好龙,真龙游廷。[三]今黄门常侍,天刑之人,陛下爱待,兼倍常宠,系嗣未兆,岂不为此?天官宦者星不在紫宫而在天市,明当给使主市里也。[四] 今乃反处常伯之位,实非天意。[五] 注[一]并多力之人也。夏育,卫人,力举千钧。宋万,宋人,杀愍公,遇大夫仇牧于门,批而杀之,齿着门阖。彭生,齐人,拉鲁桓公干而杀之。范雎曰:“以任鄙之力焉而死。”申休未详何世也。 注[二]妲己,苏人之美女也,献于纣,纣纳以为妻,常与沉湎于酒。事见列女传。 注[三]子张见鲁哀公也,七日,哀公不礼。子张曰:“君之好士有似叶公子高之好龙也。叶公子高好画龙,天龙闻之,降之,窥头于牖。叶公子高见之,弃而反走,五色无主。是叶公子高好夫似龙而非好真龙也。”事见新序。 注[四]山阳公载记曰:“市垣二十二星而帝座居其中,宦者四星,唯供市买之事也。” 注[五]常伯,侍中也。尚书曰:“常伯常任。” 又闻宫中立黄老﹑浮屠之祠。[一]此道清虚,贵尚无为,好生恶杀,省欲去奢。 今陛下嗜欲不去,杀罚过理,既乖其道,岂获其祚哉!或言老子入夷狄为浮屠。 [二]浮屠不三宿桑下,不欲久生恩爱,精之至也。[三]天神遗以好女,浮屠曰: “此但革囊盛血。”遂不眄之。[四]其守一如此,乃能成道。今陛下淫女艳妇,极天下之丽,甘肥饮美,单天下之味,柰何欲如黄老乎? 注[一]浮屠即佛汣,但声转耳,并谓佛也,解见楚王英传也。 注[二]或闻言当时言也。老子西入夷狄,始为浮屠之化。 注[三]言浮屠之人寄桑下者,不经三宿便即移去,示无爱恋之心也。 注[四]四十二章经:“天神献玉女于佛,佛曰:‘此是革囊盛觽秽耳。’”书上,即召*(诏)**[诣]*尚书问状。楷曰:“臣闻古者本无宦臣,武帝末,春秋高,数游后宫,始置之耳。[一]后稍见任,至于顺帝,遂益繁炽。今陛下爵之,十倍于前,至今无继嗣者,岂独好之而使之然乎?”尚书上其对,诏下有司处正,尚书承旨奏曰:“其宦者之官,非近世所置。汉初张泽为大谒者,佐绛侯诛诸吕;[二]孝文使赵谈参乘,而子孙昌盛。[三]楷不正辞理,指陈要务,而析言破律,违背经蓺,假借星宿,伪托神灵,[四]造合私意,诬上罔事。请下司隶,正楷罪法,收送洛阳狱。”帝以楷言虽激切,然皆天文恒象之数,故不诛,犹司寇论刑。[五] 注[一]元帝时,任宦者石显为中书令,前将军萧望之等曰:“尚书百官之本,宜以公正处之。武帝游宴后廷,故用宦者,非古制也。宜罢中书宦官,应古不近刑人之法。” 注[二]张泽,阉人也。绛侯周勃诛诸吕,乃迎立代王入宫,顾麾左右执戟皆罢兵。有数人不肯去,宦者令张泽喻告之,乃去。此其佐诛诸吕之功。见前书。 注[三]文帝使宦者赵谈参乘,爰盎伏车前曰:“陛下独柰何与刀锯余人载!”于是上笑,推下赵谈,谈泣而下车。文帝生景帝,其后昌盛也。 注[四]谓上干吉神书也。 注[五]前书曰司寇,二岁刑。 初,顺帝时,琅邪宫崇诣阙,上其师干吉于曲阳泉水上所得神书百七十卷,皆缥白素朱介青首朱目,号太平清领书。[一]其言以阴阳五行为家,而多巫觋杂语。[二]有司奏崇所上妖妄不经,乃收臧之。后张角颇有其书焉。 注[一]今润州有曲阳山,有神溪水;定州有曲阳山,有神溪水;海州有曲阳城,北有羽潭水;寿州有曲阳城,又有北溪水。而干吉﹑宫崇并琅邪人,盖东海曲阳是也。缥,青白也。素,缣也。以朱为介道。首,慓也。目,题目也。太平经曰:“吾书中,善者悉使青下而丹目,合乎吾之道,乃丹青之信也。青者,生仁而有心。赤者太阳,天之正色也。”江表传:“时有道士琅邪干吉,先寓居东方,来吴会,立精舍,烧香读道书,制作符水以疗病,吴会人多事之。孙策尝于郡城楼上请会宾客,吉乃盛服趋度门下。诸将宾客三分之二下楼拜之,掌客者禁诃不能止。策即令收之。诸事之者,悉使妇女入见策母,请之。母谓策曰: ‘干先生亦助军作福,医护将士,不可杀之。’策曰:‘昔南阳张津为交州刺史,舍前圣典训,废汉家法律,常着绛袙头,鼓琴焚香,读邪俗道书,云以助化,卒为蛮夷所杀。此甚无益,诸君但未悟耳。今此子已在鬼录,勿复费纸笔也。’即催斩之,县首于市。” 注[二]太平经曰:“天失阴阳则乱其道,地失阴阳则乱其财,人失阴阳则绝其后,君臣失阴阳则其道不理,五行四时失阴阳则为灾。今天垂象为人法,故当承顺之也。”又曰:“天上有常神圣要语,时下授人以言,用使神吏应气而往来也。人觽得之谓神□也。□百中百,十中十,其□有可使神为除灾疾,用之所向无不愈也。” 及灵帝即位,以楷书为然。太傅陈蕃举方正,不就。乡里宗之,每太守至,辄致礼请。中平中,与荀爽﹑郑玄俱以博士征,不至,卒于家。 论曰:古人有云:“善言天者,必有验于人。”[一]而张衡亦云:“天文历数,阴阳占候,今所宜急也。”郎顗﹑襄楷能仰瞻俯察,参诸人事,祸福吉凶既应,引之教义亦明。此盖道术所以有补于时,后人所当取鉴者也。然而其敝好巫,故君子不以专心焉。[二] 注[一]前书武帝策茂才之词也。 注[二]好巫谓好鬼神之事也。范□谷梁序曰“左氏艳而富,其敝也巫”也。 赞曰:仲桓术深,蒲车屡寻。[一]苏竟飞书,清我旧阴。[二]襄﹑郎灾戒,寔由政淫。 注[一]频征不至。 注[二]阴,县,属南阳。与光武同郡,故云我旧也。 校勘记 一0五四页一五行炎火并作烧君室按:汲本“炎”作“灾”。殿本“君”作“居”。 一0五五页一行闵子骞曰按:“闵子”下原脱“骞”字,径据汲本﹑殿本补。 一0五六页二行阴*(得)**[覆]*阳*[也]*刊误谓“得”当作“覆”,“阳”下合有“也”字。今据以改补。 一0五六页七行三公卦*[也]*据殿本补。 一0五七页三行并为三公之*(日)**[卦]*也张森楷校勘记谓钱大昕考异引“日”作“卦”,是,此误。今据改。 一0五七页一0行四*(斗)**[升]*为豆据刊误改。 一0五七页一0行*(四)**[十]*釜为钟也据刊误改。 一0五八页四行夙夜梦寤汲本﹑殿本“寤”作“寐”。按:梦寤犹言寤寐,作“寤”义长。 一0五八页一0行而皆务精土木按:“皆”下原衍“当”字,径据汲本﹑殿本删,一0五九页二行百姓何*(谤)**[罪]*据殿本改。 一0五九页一0行天立应以恶按:“天”字原脱,径据汲本﹑殿本补。 一0五九页一一行从今旦至明日旦也按:汲本“明日旦”作“明日”,殿本作“明旦”。 一0六一页五行编发重译来朝者六国按:“译”原斗“驿”,径据汲本﹑殿本改。 一0六二页一0行柳东方宿也按:“东”原斗“南”,径据汲本﹑殿本改。 一0六三页一行去年闰*(十)*月十七日己丑集解引钱大昕说,谓“闰十月”之“十”字盖衍文,或当云“闰十二月”。盖郎顗上便宜七事在阳嘉二年,顺帝纪阳嘉元年闰月戊子,客星出天苑,即其事也。纪书闰月于十二月之后,则是闰十二月也。是岁闰十二月癸酉朔,十七日恰得己丑。今据钱说删“十”字。 一0六三页二行伐又为大辰汲本﹑殿本“伐”作“罚”。按:此皆公羊传文,公羊传作“伐”。 一0六三页一三行广雅曰罚谓之大辰也汲本﹑殿本“广雅”作“尔雅”。今按: 尔雅无此文。广雅释天“参伐谓之大辰”,作“广雅”是。 一0六五页四行山陵崩绝按:校补引柳从辰说,谓今韩诗外传“绝”作“竭”。 一0六六页九行左右趾也按:“趾”原斗“指”,径据汲本﹑殿本改,下同。 一0六七页一行遵其行令按:御览二0引作“遵行月令”。 一0六七页六行私曲之意羌不得通汲本﹑殿本“羌”作“差”。按:羌,语辞也,作“差”疑非。 一0六七页七行*(计)**[斗]*历改宪据刊误改。按:刊误谓“计”当作“斗”,注文可见。盖斗字似草书计字,后人因误之。 一0七0页六行情同皦日按:“皦”原作“曒”,从日,非,径据汲本﹑殿本改。 一0七0页一六行宫商为*(佐)**[姓]*集解引惠栋说,谓御览引演孔图云“宫商为姓”,谓吹律定姓也,注缘传“佐臣”而误从“佐”也。今据改。按:御览引见卷三百六十人事部。 一0七二页一四行故曰赖出地*[奋]*豫按:明脱一“奋”字,今补。 一0七三页五行太皓天也按:原脱“也”字,径据汲本﹑殿本补。 一0七三页一六行金*(刻)**[克]*木据汲本改。 一0七四页二行魏人石中夫也按:刊误谓案前书“中夫”当作“申夫”。 一0七四页一一行将害宿麦按:各本“宿”作“粟”,误。 一0七五页一行为小龙七按:汲本﹑殿本“七”作“五”。 一0七五页二行以戊己日为黄龙按:“戊”原斗“戌”,径改正。 一0七五页四行见檀弓篇按:校补谓注上文明言礼记,则下文不必更言檀弓,疑后人妄增。 一0七五页一四行平原隰阴人也按:集解引钱大昕说,谓“隰”当作“□”。郡国志平原郡有湿阴县,湿他合反,即漯水也。班志作“漯阴”。案说文济漯字本作“湿”,隶省作“湿”,燥湿字本作“湿”,后世借湿为燥湿字,而以漯为水名,不知漯为□之斗也。其正作“湿”者,多与“隰”相乱。左氏哀十年传注“济南有隰阴县”,陆德明误音习。 一0七七页三行延熹九年雒阳城傍竹柏叶有伤者汲本﹑殿本“九年”作“元年”,惠栋云当作“七年”。今按:续志云“延熹九年,雒阳城旁竹柏叶有伤者”,桓纪亦书于九年冬十二月,是“元年”乃“九年”之斗。然楷疏称七年冬,故惠氏以为当作“七年”也。 一0七九页一五行尽取石旁舍诛之按:刊误谓史记作“石傍居人”,“舍”字误。 一0八0页九行何以异按:刊误谓当云“何异尔”。 一0八0页一0行受干吉神书按:汲本﹑殿本“干吉”之“干”皆作“于”。注同。 一0八一页一0行天有三名按:“三”原斗“二”,径改正。 一0八三页三行或闻言当时言也殿本无“闻”字。今按:疑当作“或言,闻当时言也”,各本言闻颠倒,殿本又依正文删“闻”字耳。 一0八三页六行即召*(诏)**[诣]*尚书问状刊误谓案文“诏”当作“诣”,今据改。 一0八四页一0行青者生仁而有心按:殿本“生”作“主”。 一0八四页一六行五行四时失阴阳则为灾按:“五行”二字疑衍,汲本无。 |
后一页 前一页 回目录 回主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