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一页 前一页 回目录 回主页 |
东方朔与卫青等四人,虽然没能上战场,却碰上了欺压百姓、横行乡里的灌氏子弟,他们狠狠地教训了这帮恶少们一番之后,觉得甚为快意。尤其是霍去病,他杀得性起,到了傍晚还不愿走,说要等灌家的援兵来到后,再过上一把瘾。东方朔料定灌家子弟不会再来了,硬是把这个干儿子逼着离开颖水旁。四人地方不熟,不敢在女阴一带投宿,生怕中了灌家的圈套。他们既知郭解去了成都,一时难以应皇上之招,于是便想沿着颖水向西北方向返回。可卫青却想,这样恐给灌夫家人留下行踪,一旦灌家知道他们是长安来的,便会把不必要的麻烦带回京城。东方朔与卫青一合计,决定摆他个迷魂阵,径向东北方向奔去。一阵快马加鞭,四人驰出了一百余里,一直过了濉水之后,才在一个破旧的房子里躺了下来。 此时已是夜半时分,无法找到任何吃的,只有卫青的身上还带些干粮,其他人已是腹中空空,手中更是空空。卫青想到霍去病年轻,饭量又大,便把干粮递给了他,没料到,这小子竟坐在墙边睡熟了。 东方朔一觉醒来,发现卫青已不在身边,两个年轻人还在呼呼地大睡。透过破旧的屋顶,他看到一片湛蓝的天空。出门一看,果然是烈日当空。回头一看,原来他们睡的是一个大墓地,那房子原为守陵人住的,眼下已破败得不成样子。 卫青正在外边点火做饭。他不知从哪儿打到了几只野兔子,放在火边烤着,诱人的香味扑鼻而来。卫青自己动也不动,眼睛望着烟火,在那儿发楞。东方朔知道,他又在想汉军与匈奴在战场上的胜败之事。这个人啊,想上战场就像疯了一样,殊不知,这次没让他去战场,说不定是躲过一次劫难呢。 东方朔不愿打扰他,径直走过去,拿起一块兔肉,回到房中,将兔肉放到霍去病的鼻子前。那小子还在熟睡,闻到了肉香后,口水马上从嘴角流了出来,可是鼻子里仍然鼾声不断。跟着东方朔进来的卫青见了,也不禁笑起来。东方朔摇了摇手,可已经晚了,边上的司马迁已经醒了过来。 “东方大人,卫将军,我们这是在哪里?” 东方朔也不回答,领他出了房子。司马迁抬起头来,只见烈日之下,一望无际的荒野上到处是野草和坟墓,除了偶有几只野狗和狐狸出没外,根本见不到人烟。回头再看看自己睡觉的地方,司马迁不禁倒吸了一口冷气。 “这是过去楚汉相争的地方。接下来吴楚七国反叛,又在这儿打了几次恶仗,百姓早已流离失所。我小时候,兄长曾告诉我说,濉水以东,徐州之南,已成为千里无人的荒野。那时我还不大相信。今天见了,才知道是如此荒凉。”东方朔感慨地说。司马迁点点头,又从怀中掏出竹简来,用刀笔在上记了些什么。 卫青叫醒睡梦中的霍去病,四人胡乱吃了点兔肉,找个水沟饮了饮马,然后沿着一条小道,向远处有着一抹山痕的地方进发。两个时辰以后,他们才到那个渐渐隆起的山包前,却又被一条大河挡住了去路。这河的水,清澈见底,水流也不算急。四人这时才觉得口渴得要命,于是都跳下马来,趴在河边,喝了个够。 “东方兄长,您说,这该是什么河?”卫青问道。 东方朔摇摇头,他确实不知道这河的名字。 “东方大人,卫将军,如果我没记错的话,这里是汴水。”一向不抢着说话的司马迁却开口了。 “汴水?那我们快到鲁国了?”卫青吃惊地说。 “差不多。”司马迁点头说。“家父曾给我看过一本写山海与河流的书,上面说,颖水向东百里,是濉水;濉水再向东百里,是汴水。汴水遇山,当是下邳所在地。” “那前边不远的城池,便是下邳郡了?”东方朔问。 “应该是,小的也是照着竹简上记的去猜想的,还是问问为好。”司马迁谦恭地说。 四人又上马前行,马还没来得及奔跑,便到了山前。霍去病眼睛好用,说道:“干爹,舅舅,前面山坡上有个茶棚,我们弄点茶饭,填填肚子,喂喂马,再打听路吧!” 东方朔和卫青异口同声地答道:“好!” 四人下马,来到茶棚里面。一个樵夫模样的人在此卖茶。见有人来,忙将斗笠放得低一些,上来与众人拴马。他一声不吭,先给四人送上茶水,又给马送去水和草料。 霍去病:“这茶好香啊!卖茶的,再来两碗!” 霍去病抢着说:“有没有饭,也来上几碗!”卖茶人仍不吭声,又送上一壶茶。霍去病小声道:“干爹,照我看,八成他是个哑巴。”卫青忙止住:“快喝水,少说话。”然后他向那卖茶的问道:“请问先生,这里是下邳郡吗?”卖茶人点点头,仍不说话。司马迁见那人证实了这地方就是下邳,心里有点高兴。加之一杯热茶下肚,他觉得舒服多了,便和东方朔聊起了天:“东方大人,--你看这山水景色,很美呢!” 卖茶人听到“东方大人”一语,不禁一怔,看了东方朔一眼。 东方朔好生奇怪,他也看了卖茶人一眼,觉得他有点面熟,但一下子又想不起这是何人。他细心地向寮棚里面看去,几捆竹简映入眼帘。 东方朔会意地点了点头,开始注意地观察卖茶人。渐渐地,他的脑海中浮出了霸陵歪脖子树下的赵绾形象。两个形象在脑海中对比着,愈觉得他就是赵绾。他不禁失声地说: “就是他!” 卫青和司马迁都吃了一惊:“谁?” 卖茶人更是一哆嗦,手中的一个茶碗掉到了地上。 其他人都不知是怎么回事,东方朔却又大叫道:“嗬,我这茶碗里有个绿虫子呢!” 霍去病忙凑过来,“哪里?哪里?我来看看!” 东方朔推开他,“去你的,你怎么能看得出?卖茶的,过来! 卖茶人只好过来,俯下身子,向碗中探视。东方朔一把将他的帽子摘下。“哪里有虫子?让我看看,你是谁?” 卖茶人扑通一声跪下,口中开始说话了,而且是长安的口音:“东方大人,东方大人,小人朱买臣给你请安啦!” “朱买臣?”东方朔也吃了一惊。“你姓赵,别以为我不认识!” 卖茶人跪在地上,连连磕头:“东方大人,东方大人,小人在那歪脖子树下,遇到大难,蒙你相救,小人三生不忘。只是小人不姓赵,小人叫朱买臣哇。” 东方朔明白了,赵绾名义上早死了,连皇上和太皇太后都下旨安葬了的,今天当然不能再活着。他迟疑了一下,问道:“你果然是那歪脖子树下赵……赵……照镜子的朱买臣?” 卖茶人忙答道:“是,小人是那个朱买臣。东方大人,能再见到你,真是三生有幸!” 卫青看出了点门道:“东方兄,你遇到故旧啦?” 东方朔笑了。“可不是吗!七年前,他为虎狼所追,差点要死啦,我救了他。当时,卫青还没到长安,你们两个还小不懂事呢!” 卫青等三人如看哑迷一般。 卫青说:“既是东方兄长的故旧,何不坐下一述?” 东方朔也说:“是啊?你跪什么?快起来,坐下!” 那个自称叫朱买臣的卖茶人,见卫青和另两个年轻人确实不认识自己,也就说了声“谢了”,在东方朔对面坐了下来,可脸上仍是忐忑不安的神情。 东方朔好奇地问:“老兄,这几个都不是外人,你就直说罢,是怎么到这里的,为什么要叫朱买臣呢?” 卖茶人叹了口气,然后慢慢说道:“东方大人,当年我们两个蒙你搭救,夜晚才敢跑出森林。当夜,我俩在渭水边上找了条小船,沿着大河,往下漂流。风高月黑的,船撞到了暗礁上,碎了。我二人各抱着一块船板逃生。” “后来呢?” “后来,我被这里的一个卖猪的也是姓朱的船家救起来。” 东方朔追问:“那王……姓王的呢?” “听船上的人后来说,他被一个卖珠宝的大船救走了。” 东方朔一笑:“他倒走运!那你怎么叫起朱买臣呢?” 卖茶人苦笑了一下。“小人到了船上,总是昏迷不醒,口中总是胡说‘臣、臣’的,醒来后,那船上长者问我,为什么老说‘陈、陈’的?你姓陈么?我看了看身边的猪,就胡说道:‘臣买猪。’那老者说:什么陈买猪?多难听的名字!我没儿子,你就随我姓,叫‘朱买臣’吧!于是小的就叫朱买臣啦。” 早有几个农夫和砍柴的小孩围过来,看热闹。 听了他这段故事,东方朔乐了。“哈哈哈哈!朱买臣,这名字好,好!怎么你在此卖茶?” 朱买臣给自己倒了杯茶,喝上一口,然后慢慢说道:“小人被那运猪的朱老人带回家,认作义子,还把他的女儿嫁给了小人,从此,就在此地为家了。” 东方朔赞道:“嗬!不错啊?又娶了个老婆!” 朱买臣不好意思是说:“也是无奈啊!那女子生性刚烈,一般人不愿娶她。小人不会干活,更害怕杀猪,她动不动就给小人玩杀猪刀。所以,小人才躲到山上,以打柴卖茶过日子。” 旁边的一个小孩儿听到这里,却开了腔:“朱买臣,把你老婆将你休了的事,也说一说哇?” 朱买臣红了脸:“去!去!没你的事!” 东方朔知道这里头还有文章,就笑着说:“朱大人,没关系,老婆凶怕什么?我也是个怕老婆的呢!” 朱买臣不好意思地说:“小人后来没事想读读书,她就更看不上眼啦,说我吃的都挣不来,还要假斯文。小人不听,她就下了一纸休书,真的将小人给休了。” 东方朔一拍腿:“奇事,奇事!天下只有丈夫休老婆的,我还第一次听说老婆休了丈夫的呢!” 他这一说,连周围的小孩子们都笑了。 朱买臣解释着:“东方大人,你说,我这种身份,隐姓埋名地过日子,还能跟她闹?” 东方朔说:“那,救你命的老者呢?” “他如今已年迈多病,不能杀猪了。小人每过几天,送他一些柴草,也算是谢恩吧。” 东方朔这才点明了他:“我说老兄,你真是生在深山中,不知世上事。太皇太后已经驾崩多时了,你不用隐姓埋名了呢!” 朱买臣大喜过望,眼睛里放出光芒,一会儿,又充满了泪水。“东方大人,这是真的?” 东方朔一抬身:“那还有假?你得以重见天日啦!” 朱买臣知道东方朔是玩笑大王,以为这是骗他。东方朔也急了:“那还有错?不信你问卫青兄弟,还有司马公子,他的父亲太史公司马谈,你可是认识的啊!” 司马迁都点点头:“太皇太后去年驾崩,如今已是元朔元年。” 朱买臣管确信消息是真的了,激动地泪如雨下。可是一转念,他又哭诉道:“东方大人,可我们也是蒙蔽了皇上的,皇上会饶过我们?” 东方朔见他悲悲切切,就大包大揽地说:“此事包在我东方朔身上,保你不被问罪。” 朱买臣急着问:“那我能用真名实姓么?” 这下东方朔也没能马上回答。“这,让我想想。可能不行。” “为什么?” “要是你用了真名实姓,那就说明七年前那事是假的;皇上和皇太后的抚恤诏也就错了,你我都有欺君之罪。而且,皇上如再用你,皇上也有大不孝之名呢!” 朱买臣点点头:“可不是吗!我想也不能这么简单。东方大人,我想知道,我在长安的夫人,是否已经改嫁他人?” 东方朔这下来了精神:“哪能?不用说皇上优抚她们,就我东方朔,怎么也不会让她们改嫁呀?” 朱买臣高兴地又跪下来,“那我朱买臣就给大人您磕头了!” 东方朔拉起他,正色地说:“朱大人!六、七年不见,别的本事你没见长,倒是学会了磕头!以后千万不要如此。回到长安后,东方朔要劝皇上,再度重用你。那时,你别忘恩负义就行啦!” 朱买臣指天发誓:“我朱买臣要是那样,还算人吗?” 围在周围听他们说话的,还有几个樵夫。其中有一个是懂事的,忙对同伴们说:“乖乖,怪不得他认字呢,原来是朝廷中贬下来的。快走,快告诉他那杀猪的老婆一声吧”! 卫青和司马迁等人始终被蒙在鼓里,这时卫青才问东方朔:“兄长,他到底是谁?这是怎么回事?” “这事啊,还要朱大人自己给你们慢慢地说。”他转向朱买臣:“朱大人,现在,可得把你的故事,说给他们几个听听啦!不然,他们还在云里雾中,明白不过来呢!” 朱买臣点点头:“说说也好。不过……”他看了司马迁一眼,又迟疑了。 东方朔明白,他是顾忌事情传出去。东方朔拍了一下司马迁的肩膀:“司马公子,如果你将来当了太史令,可不准把这段事,写入正史噢?” 司马迁好象明白了其中的一些奥妙:“在下谨守承诺。” 于是,东方朔和朱买臣两个,你一言,我一语,将七年前那场风波和灞陵歪脖子树下的故事,讲得有声有色。卫青、司马迁和霍去病听得入迷,时而瞪大眼睛,时而开怀大笑。 天色渐晚,五个人吃了些东西,朱买臣收拾了行李,要和东方朔等一道,返回长安。 他们先到集市上买了一匹马,让朱买臣骑上。朱买臣说,再给那位救他命的老人留点钱,告别一下。众人觉得他有情有意,也就一同跟着,向猪市走来。 猪市口上,一个近四十岁的农妇,手持杀猪刀,虎视眈眈地在路口等待着。这就是朱买臣的老婆,外号猪头母夜叉。 朱买臣见到她就害怕。“东方大人,你看,那就是我娶的老婆,名字叫猪头母夜叉。虽说是她把我休了的,可是她今天可能要犯猪头脾气,我怎么办呢?” 东方朔说:“她请人写的休书,你带上了吗?” “带上了。” “这就是你的护身符吗!别怕,你骑在马上,不要下来,看她能把你怎样。” 东方朔一使眼色,这四个都是随过圣驾的,还不知怎么办么?霍去病走到前面,卫青断后,东方朔在左,司马迁居右,四个人把朱买臣围在中间。 休了朱买臣的那女人见此情景,挥舞着杀猪刀,大叫道:“朱买臣,你这个挨千刀的,你不能就这样,撇下我,撇下救过你命的老爹,就走了哇!” 众人向她身后一看,果然见一个老人,坐在一个木床上,眼睛里流露出期待的神情,但不能说话。 东方朔跳下马来,取出一大包钱,交给老人。“老人家,你心好,就有好报。这是一千贯钱,给你养老用吧。” 老人哭了,忙给他作揖。在一旁围观的人们见了,马上有人说:“这叫做好人有好报啊。” 那妇人见到此状,自动地扔下了刀。可她不想让朱买臣走过去,便冲向前去,抱住朱买臣的马脖子,大叫:“相公,你要走,也把我带走吧,我是你老婆呀,一夜夫妻百日恩,别说我们夫妻三年多呢!” 朱买臣转过头,不理她。可她抱住马的脖子,不让马走。东方朔转过去,到朱买臣的另一边,向他要那份休书。朱买臣从贴身的衣服中取出那张纸,交给东方朔。东方朔拉过那女人,手提休书的一角,展开来,让她看。“喂,喂,这是你请人写的吗?” 那妇人看了看,没话可说。她一转脸,迅速用手抹了点口水在眼上,假哭道:“是我请人写的,我糊涂了哇。”她又窜过去,抱住朱买臣的马脖子。“相公,带我一起走吧,我是你老婆呀!” 东方朔走到路边,将路边一个卖猪肉的案边的红红的一盆洗刀水端了过来。他再次拉过猪头母夜叉。“你这个女人,敢休你的丈夫,便是女中豪杰。我们都佩服,将来还会青史留名呢。可你,现在这么一闹,不是把你一世英名,闹没了吗?” “你说我该怎么办?”那妇人,还真的止住缠闹。 “过来,过来,你看这盆水。” “这是洗杀猪刀用的水,有什么好看的?”“你看清了!”东方朔将这盆血水全部泼在马头前。“你要是能将这盆泼出去的水,给我收回来,我就让朱买臣,把你娶回去!” 猪头母夜叉瞪大了眼睛,傻了。她坐下去,试图用手捧起水来,可那水,早顺地流淌,收不起来了。 东方朔一跃上马。“收不回了吧?你还怨谁?那你们就下辈子再见吧!”说完,一声鞭响,五马启程。 猪头母夜叉楞了一下神,再也说不出什么来,索性躺在地上的水中,挥动四肢,大叫:“朱买臣,你这个天杀的,你不得好死啊!” 所有在路边看热闹的人,都大笑起来。 |
后一页 前一页 回目录 回主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