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一页
前一页
回目录
回主页
第七回 背信毁约 三营德军奇袭莱因兰 姑息养奸 英法两国同在壁上观


  三个营的德军战战兢兢开进莱因兰,如果有抵抗,他们就准备退回。向祖国开刀,向"母亲"身上狠狠地捅几刀。让"母亲"去做"义父"的小妾。

           ※        ※         ※

  话说希特勒夺取政权后,口头上大谈和平,暗地里却加紧备战。他利用各种公开场合,发表具有强烈煽动性的演说,唤起德国人的复仇思想、扩张思想和称霸思想。他用法西斯主义的思想当做黄油,巧舌如簧地出售给德国各阶层的人。一时间,导致大部分德国人产生狭隘民族主义思想。
  1935年5月2日,德国陆军司令冯·勃洛姆堡将军在希特勒的授意下,向三军发出了第一条充满挑战和血腥的命令:各指挥机构要准备拟出重新占领非军事化的莱茵兰的计划。这次行动的代号叫做Schulung(训练),要"以闪电速度的突然一击"来完成。他的计划工作极为秘密"只有极少数军官可以知道"。
  1936年3月1日,希特勒借法国和英国正忙着想制止意大利在埃塞俄比亚的侵略,法国议会又似乎并不忙着要批准同苏联签订协定之机作出了决定,这多少使将领们感到惊惶。因为他们大多数人都认为,法国会把集结起来要占领莱茵兰的少量德国部队彻底歼灭。3月2日,勃洛姆堡遵从他的主子的训示,发出了占领莱茵兰的正式命令。
  3月7日,希特勒命令三营国防军,以奇袭行动进入莱茵兰非军事区。法兰西却无任何行动。两小时后,希特勒站在国会的讲坛上,向一群兴奋狂妄的人说明他对和平的希望和他的保持和平的最新想法。希特勒大谈了一通凡尔赛和约的坏处和布尔什维克主义的威胁,又宣称:“由于法国和俄国签订协定,洛迦诺公约已告失效,而这个公约不像凡尔赛和约,是德国自愿签订的。”
  当600名"议员会"听说德国士兵已经在进攻莱茵河的消息时,大叫大喊,歇斯底里,眼睛闪耀着狂热的光芒,看着这个新的上帝,希特勒精彩地扮演了救世主的角色,低垂着头,好像是极其谦逊的样子,耐心地等待着他们安静下来。最后希特勒用低沉而抑制着感情的声音说出了两个誓约:
  “我们宣誓:第一,在恢复我们民族的光荣的时候决不屈服于任何力量;第二,我们保证;我们现在要比以往任何时候更努力地求得欧洲各国的谅解,特别是同我们的西方邻邦的谅解……我们在欧洲没有领土要求!……德国将永远不会破坏和平!"600名议员像机器人一样倏地站起来,右臂向上伸出,作纳粹式敬礼,高呼"万岁"。
  希特勒这一冒险行动,震惊了部分德国军官。陆军首领勃洛姆堡在约德尔和大多数最高级军官的支持下,要求撤回已经越过莱茵河的三个营。正如约德尔在纽伦堡作证时所说:“从我们当时处境来说,法国的掩护部队本来是可以把我们打的落花流水的。"希特勒拒绝了勃洛姆堡元帅的请求,正是由于希特勒沉得住气,才挽救了局面,而且使勉强从命的将领们感到奇怪的是,还带来成功。希特勒私下对译员保罗·施密特说:“在进军莱茵兰以后的48小时,是我一生中神经最紧张的时刻。如果当时法国人也开进莱茵兰,我们就只好夹着尾巴撤退,因为我们手中可资利用的那点点军事力量,即使是用来稍做抵抗,也是完全不够的。”
  希特勒相信法国人不会进军,所以断然拒绝了态度动摇的国防军总司令部一切撤退建议,并称勃洛姆堡的撤退建议完全是一种胆怯行为。只要提起莱茵兰奇袭事件,希特勒就会狂妄地说:“如果不是我,而是别人当德国的领导人,会发生什么情况!随便你们说谁,他都会吓破胆的。我不得不说谎,但是我的不可动摇的顽强和惊人的沉着,挽救了我们。”
  这话不错,不过还必须说,他还得到了法国人和英国的帮助。法国外长皮埃尔·艾蒂安·佛兰亭3月11日飞往伦敦,请求不列颠政府支持法兰西在莱茵兰采取军事上的对抗行动。他的请求没有生效,英国人不愿冒引起战争的危险,虽然盟国对德国占有压倒的优势。在他们认为,"德国人终究不过是进入他们自己的后院而已。"正是由于这位进入后院的家贼的一把大火,差一点把不列颠岛烧个精光。然而根据洛迦诺公约的规定,法国是有权对德军进入这个非军事区采取军事行动的,而且根据这个条约,英国是有义务以他自己的武装部队来支持法国的。
  希特勒在莱茵兰的冒险成功给他带来了胜利,其后果之惊人和重要,令人始料未及。这个胜利促使他的声望和权力大大提高,达到前所未有的程度。巩固了他凌驾于将领们之上的地位。这个胜利告诉将领们,在对外关系甚至军事问题上,希特勒的判断要比他们高明得多,坚定得很。他们曾经担心法国会作战;希特勒则断定他们不会出兵。事实结果也是,对莱茵兰的占领,虽然只是一个很小的军事行动,可欧洲各国却吓破了胆,改变了战略形势,造成无可挽回的被动局面。
  1937年11月5日,希特勒在柏林的军事会议上,传达了他要用武力吞并奥地利和捷克斯洛伐克的决心。并命令最高统帅部和外交部具体谋划进攻的日期和准备工作。要他们必须在1938年以前,最迟到1943年以前准备就绪。勃洛姆堡元帅、陆军司令弗立契将军、外交部长牛赖特和经济部长沙赫特博士,在希特勒分析当前德国的情况时指出,国防军战争潜力极其不足,特别是弹药的短缺经济实力不强。他们当面反对了希特勒,并衷告他,可是希特勒却铲除了"障碍",将20多名高级将领勒令退休,另外还有44名指挥官,被认为对纳粹主义不够热心而调到低级岗位。这以后希特勒自己接管了国防军的最高指挥权,当上了"最高司令",并取消原来的战争部,新设了武装部队最高统帅部,陆海空三军都隶属其下,由希特勒直接指挥。军、政大权在握更加助长他的法西斯侵略野心,并把侵略扩张的矛头直接指向希特勒的祖国——奥地利。
  希特勒在《我的奋斗》第一章里写道,奥地利和德国重新结合是"我们一辈子用各种方法来实现的任务"。纳粹执政后便批准设立了一个由几千人组成的奥地利军团,驻扎在沿奥地利边界的巴伐利亚境内,准备在适当时机越过边界占领奥地利。
  1938年,奥地利纳粹分子要公开发动反叛。希特勒表示,如果许士尼格企图镇压的话,德军将开入奥地利来防止"日耳曼人内部流血。"希特勒认为,现在实现他侵占奥地利的“奥托"计划是十拿九稳的了。经过讨论决定请许士尼格博士到伯希特斯加登会谈。
  41岁的库特·冯·许士尼格是一个文雅的奥地利政府首脑。1938年2月11日,希特勒在别墅的台阶上欢迎这位奥地利总理和他的随员。会谈开始时,许士尼格自然先来一阵彬彬有礼的寒暄,什么美丽的风景啦,多好的天气诸如此类的话,但鲁道夫·希特勒却粗暴地打断了他的话,"我们不是到这里来谈风景和天气。"然后单方面的会谈开始了。希特勒说:“奥地利政府尽量避免采取一种友好政策对待德国,这是奥地利整个历史上的一种叛逆卖国行为。过去是如此,现在也没有好一些。这种历史性的矛盾现在必须结束了,是时候了。许士尼格先生,我现在可以告诉你,德国是一个大国,如果他解决他的边界问题的话,没有人会出来反对的。"接着希特勒又威胁说:“听着,你真以为你可以在奥地利移动一块石头而我在第二天不会知道吗?……我只要一声令下,一夜功夫你们的全部可笑的防务就将被炸得粉碎。你当真以为你能够挡住我半小时吗?……我非常愿意奥地利不要遭到这种命运,因为这样一种行动意味着流血。在军队之后,我的冲锋队和奥地利军团就会开进去,没有人能制止他们的正当报复——甚至我也不能制止"。
  在进行威胁以后希特勒又说:“许士尼格请你注意奥地利的孤立和毫无办法的境地。片刻也不要以为世界上有任何人能使我放弃我的决定。意大利?我同墨索里尼是一致的……英国?英国不会为奥地利动一动指头……法国?法国本可以在莱茵兰制止德国,那样我就不得不后退,但是现在对法国来说太迟了。现在许士尼格先生我再一次,也是最后一次,给你谈成条件的机会。”
  许士尼格问道,德国总理的条件到底是什么呢!
  希特勒说:“我们可以在今天下午谈这个条件。”
  午餐后,德国外交部长里宾特洛甫送来一份两页"协定"草案,并且说这是希特勒的最后要求,元首不允许讨论这个协议草案。这一"协定"实际上就是德国的一个最后通牒,要许士尼格一星期之内把奥地利政府交给纳粹分子。具体内容是,对奥地利纳粹党的禁令要取消,所有监禁的纳粹分子全部都要释放,要由亲纳粹的维也纳律师赛斯—英夸特博士担任内政部长。他要有主管警察和保安事务的权力,要委任另一个亲纳粹的人格拉斯—霍尔斯特瑙为国际部长,要通过若干措施,包括有步骤地交换100名军官,来使奥地利军队和德国军队建立更密切的关系。最后要奥地利纳入德国经济体系。为了这个目的,要委任亲纳粹分子菲许包克博士为财政部长。
  许士尼格看后,立即意识到,接受这个最后通牒就意味着奥地利独立的告终。当他再度被带去见希特勒。这个独裁者粗暴地说:“这个文件没有什么可以讨论的,我不会改变其中的一点点。你必须原封不动地在这个文件上签字,在三天内满足我的要求,不然我要下令向奥地利进军。”
  面对纳粹的威胁,许士尼格屈服了,并且对希特勒说,根据奥地利宪法,只有共和国的总统才有法律上的权力来接受这样一个协定和予以实施。虽然他愿意吁请总统接受,但却不能保证。
  希特勒叫嚷道:“你必须担保!”
  许士尼格虽然年轻,却是经历过无情的政治动荡的老手,曾经眼见他的前任遭纳粹分子的暗杀。但面对武装进攻的可怕威胁不得不屈服了。2月12日,许士尼格回到维也纳,立即去见米克拉斯总统。经过磋商,2月16日,奥地利政府宣布大赦纳粹分子,并公布了改组后的内阁名单,阿图尔·赛斯—英夸特被任命为公安部长。第二天,这个纳粹部长,这个奥地利的第一个吉斯林,就赶到柏林去见希特勒,接受主子的命令。
  此时的奥地利政府垮台了,国内政治发生了混乱,经济也开始出现危机。许士尼格决定采取一个最后豁出去的行动。他要举行一次公民投票,他要问奥地利人民,他们是否赞成一个"自由的、独立的、社会的、基督教的和统一的奥地利——是或否?”
  3月9日晚,许士尼格在因斯布鲁克宣布——3月13日星期日那天——举行公民投票。
  希特勒听到这个消息后,勃然大怒。决定对奥地利进行军事占领。3月10日,希特勒下令"准备奥托方案"。
  德军参谋总长贝克将军和冯·曼施坦因一同驱车去见希特勒。元首对他们说:“陆军必须准备好星期六以前进军奥地利。”
  两位将军互相看看,便离开了总理府。曼施坦因回到班德勒街去着手拟这必要的命令,在下午6时,即5小时内完成了他的工作,迅速之快,令人难以相信。
  6时30分,希特勒向陆军3个军和空军下达了动员令。3月11日,希特勒发布了关于奥托军事行动方案的第一号指令。
  1938年3月12日,莫夫将军和凯普勒向奥地利总统威廉·米克拉斯提出了第二道军事通牒,威胁说,如果不在一小时内即7时30分以前屈服的话,德国军队将开入奥地利。坚定的米克拉斯总统拒绝了这一最后通牒,并马上把德国的最后通牒告诉了巴黎和伦敦。同法国政府和英国政府"会谈",以图抵抗计策。
  可是,他们的会谈不过是空洞的抗议而已,米克拉斯总统在午夜前就屈服了。他任命了赛斯—英夸特为总理,并且接受了他的内阁部长们的名单。他后来难过地说:“我在国内外都被完全抛弃了。”
  希特勒吞并奥地利后,便以他惯用的方法,向德国人民发表了一篇冠冕堂皇的声明,他以通常的蔑视真理的态度把他的侵略说成正当的,并发出诺言,奥地利人民将在"一次真正的公民投票"中选择他们的前途。这篇声明由戈培尔在3月12日中午的德国电台和奥地利电台里宣读的。然后,希特勒就出发到他的祖国去了。他受到了暴风雨般热烈的欢迎。在每一个为他到来而匆忙装饰起来的乡村里,都有欢呼的人群。
  希特勒直到3月14日下午,才凯旋地进入他曾经在那里流浪过的维也纳。他在维也纳只过了一夜,下榻在帝国饭店。
  衣锦荣归,回到这个他认为曾经冷待过他,使他青年时期过着饥饿困苦的流浪生活,而现在又以极其热烈的欢欣心情来欢迎他前帝国首都,不可能不使他欣喜若狂。在以后的4个星期中的大部分时间里他都处于这种兴致状态中。他在德国和奥地利各地巡察,煽动群众的热情,来对德奥合并投赞成票。3月18日他在向国会发表演说时,攻击许士尼格要举行"伪选举"而"食了言",又说:“只有一个发痴的、盲目的人"才会干出来这种行为来。
  在希特勒鼓动诱惑和纳粹匪徒胁迫下,德奥合并终于按着"元首"的设计"圆满"实现了。按官方公布的数字,"大德意志百分之九十九点零八,奥地利百分之九十九点七五的人投了赞成票"。因此,作为奥地利来说在历史上他暂时消失了,她的名字被那个存心报复的奥地利人抹掉了,奥地利的古老德文名字东部帝国被取消了,奥地利变成了东部边疆,但是很快连这个名字也不用了。维也纳也变成德国的一个城市,一个区的行政中心,并渐渐地衰落了。这个前奥地利的流浪汉心里燃烧着一种要对他青年时不赏识他的和他内心所鄙视的城市和人民进行报复的情绪,把他的祖国从地图上抹去了,使灿烂美丽的国家失去光明。
  希特勒又一次"兵不血刃"得到成功,不费一弹,就为纳粹增加了700万子民,而且获得了一个对他将来的计划具有莫大价值的战略地区。不仅他的军队在三面包围着捷克斯洛伐克,而且希特勒还拥有了维也纳这个通向东南欧的大门。维也纳长期以来一直是中欧和东南欧的交通和贸易中心。现在这个神经中枢落在德国人的手里了。
  希特勒吞并奥地利之后,立即转向他的下一个目标——捷克斯洛伐克,着手实施他的"绿色方案"。
  “绿色方案"是对捷克斯洛伐克发动突然进攻的计划的代号。该方案是在1937年6月24日由冯·勃洛姆堡元帅制定的。同年11月5日希特勒告诫高级将领们"对捷克人的突袭"应当以闪电式的速度来进行",而且可能"早在1938年"即予执行。
  显然,由于轻易就征服奥地利,绿色方案已成为一项当务之急;这一计划必须立即根据当前形势加以修订,各项准备工作也随之开始。1938年4月21日希特勒召开以凯特尔为首的高级官员会议讨论此事。第二天,新任命的元首军事副官鲁道夫·施蒙特,就根据讨论的总结,从政治、军事和宣传方面提出了进攻捷克斯洛伐克的方案。
  希特勒拒绝了"不必有借口或理由就平空进行战略进攻的建设,因为他认为世界舆论的反对,可能引起严重的局势"。第二个办法是:“在经过一段时起能逐步导致危机从而导致战争的外交谈判中断之后,再采取行动",希特勒认为这也是不足取的,因为那样以后捷克斯洛伐克就会有所防范。希特勒认为,即"以一个偶然事件(例如,在一项反德示威中杀害德国公使这样的事件)为借口,发动闪电进攻。"希特勒如今已成了德军的最高统帅,因他取得了亲自指挥三军的权力。他向凯特尔强调必须速战速决。
  捷克斯洛伐克是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凡尔赛和约的产物。是由托马斯·里格·马萨里克和爱德华·贝奈斯亲手缔造出来的。前者担任捷克斯洛伐克第一任总统,后者于1935年继马萨里克后任第二任总统。他是由几个不同的民族组成的,自然就产生了一些民族问题,20多年来一直未能完全解决。
  捷克斯洛伐克国内有100万匈牙利人,50万卢西尼亚人和350万苏台德日耳曼人。苏台德人从来没有归属过德国(除了曾是组织松散的神圣罗马帝国的一部分),而只归属过奥地利。在1000万捷克斯洛伐克人中占1/4的斯洛伐克人,也要求某种程度的自治。
  斯洛伐克人虽然在种族上和语言上同捷克人十分接近,在历史上、文化上和经济上的发展却迥然不同,主要是因为受了匈牙利人几百年统治的缘故。1918年5月30日,双方的流亡者在美国的匹兹堡签订了一项协定,规定斯洛伐克人有自己的政府、议会和法院。但是布拉格政府并不认为自己受这一协定的约束,也没有予以遵守。
  捷克斯洛伐克国家里苏台德日耳曼人的生活要比波兰和法兰西意大利的日耳曼少数民族过得好。1935年,苏台德区德国人就已经受到德国外交部的秘密资助,每月数达15000马克。不到两年,他已得到了大部分苏台德日耳曼人的拥护,只有社会民主党人和共产党人留在外边。到合并奥地利的时候,康拉德·汉莱因(苏台德国人党领导人)三年来一直听命于柏林的纳粹党,已随时准备执行希特勒的命令了。
  为了接受希特勒的命令,汉莱因曾在奥地利被吞并以后两周赶赴柏林,并且曾在3月28日同希特勒密谈过3小时。希特勒向汉莱因指示说:“苏台德国人党应当提出捷克政府所不能接受的要求。"汉莱因本人对希特勒的意见总结为"我们必须老是提出永远无法使我们满足的要求。”
  捷克斯洛伐克境内日耳曼少数民族的困境,对希特勒说来,就像一年以后但泽之于波兰一样,不过是一个借口,以便让他用来在自己所垂涎的土地上制造纠纷,进行颠覆、用来迷惑其友邦,掩饰他的真实意图。至于这种真实意图到底是什么,希特勒已经在11月5日向军事领袖们所作的演说和绿色方案的头几个指示中表示得清清楚楚了:消灭捷克斯洛伐克,攫取他的领土和人民,使之归属第三帝国。
  大不列颠和法兰西帝国同世界上其他绝大部分国家在一起,他们由衷地相信希特勒的全部要求,不过是要为捷克斯洛伐克境内的他同胞伸张正义而已。于是英国和法国政府还特意对捷克政府施加压力,要他给予苏台德日耳曼人以范围极广的让步。
  法国和捷克斯洛伐克本来订有同盟条约,当捷克斯洛伐克领土完整和独立受到威胁时,法国有义务给予援助。可是一纸条约,从来不能保证帝国主义者说话算数。达拉第政府虽然口头上多次声明恪守对捷克条约义务,背后却同张伯伦搞出卖捷克斯洛伐克的勾当。
  1938年4月底,达拉第前往英国与张伯伦磋商。张伯伦说:“英国不会为捷克斯洛伐克作战的。"他们认为,希特勒的要求,只不过是要为他在捷克斯洛伐克境内的同胞"伸张正义"而已。希特勒要求是民族自决,而不是征服。
  希特勒越来越急于采取行动。5月17日,他向最高统帅部要有关捷克人在苏台德区国境上建筑工事的确切情况。这些工事当时被称为捷克的马奇诺防线。蔡茨勒当天就从柏林回复了一个很长的"绝密"电报,十分详尽地向元首报告了捷克防御工事的情况。他说明这些工事相当坚固。
  从1938年5月20日那一个星期五开始的周末,演变成了一个危机的周末,后来被称为"五月危机"。在此后48小时之中,伦敦、巴黎、布拉格的政府都惶惶不安,以为欧洲迫近战争之程度为1914年夏天以来所未有,这种情况也许主要是由于德国进攻捷克斯洛伐克的新计划可能泄漏所致。这个计划是德军最高统帅部为希特勒所草拟并且在星期五向他提出的。无论如何,至少在布拉格和伦敦,人们都认为希特勒马上就要对捷克斯洛伐克发动侵略了。
  希特勒的侵略行动,在纳粹德国遭到一些最高级将领的反对。不同意元首的侵略宏图的反对派是由陆军参谋总长路德维希·贝克将军所领的,他从此以后就成了第三帝国内部反对希特勒的微弱的抵抗运动的领袖。开始贝克将军只是从狭隘的本职范围内的专业理由来反对元首。他的理由是:德国当时还没有强大到足以与西方国家——也许还有俄国1917年后就简称苏联但西方国家仇视布尔什维克主义,所以称为俄国,——决一雌雄。
  当纳粹暴政在德国开始后,贝克擦去障眼的尘翳后,他开始看清了,元首不顾高级将领的忠告,处心积虑,不惜冒与英国、法国和俄国作战的风险的政策,如果付诸实施,就会使德国毁灭。
  希特勒指示凯特尔国防军加速制定进攻捷克斯洛伐克的计划后。5月5日,贝克将军上了一系列条陈。他说,他深信,德国如果对捷克斯洛伐克发动进攻,就会引起欧洲大战,英、法和俄国都会反对德国,而美国将成为西方国家的兵工厂。德国要取胜,实无希望。仅仅缺乏原料这一点,就使它无法赢得战争。他认为,事实上,德国的"军事—经济状况比它在1917—1918年"德皇的军队开始崩溃时的处境还要糟糕。
  虽然如此,希特勒还是一意孤行。变得越来越疯狂。并把秋季演习提前,以便军队能准备就绪,可以随时出击。纳粹元首当时正在他的山间别墅避暑,周围是一群阿谀取宠的屑小之徒,他一直不断地玩火,情绪时而高涨,时而低沉。
  6月18日,希特勒又发出了一项新的关于"绿色方案"的“总的原则性指示",目前并无对德国发动先发制人的战争危险……只有在我坚信……法国不会出兵,因此英国不会干涉之时,我才会决定对捷克斯洛伐克采取行动。
  1938年的夏末,伦西曼风尘仆仆往返于苏台德区和布拉格之间。对苏台德日耳曼人的友好姿态越来越多,对捷克斯洛伐克政府的要求也越来越苛刻,苏台德人要什么,就要捷克政府给什么。伦西曼扮演的为泛日耳曼主义服务的角色,纳粹很赏识。就如同捷克斯洛伐克政治家费林格所说:“伦西曼的使命是,用以遮盖英国公民的眼睛,使之看不到苏台德区被割让的一种掩饰物,苏台德区的命运预先在伦敦就被解决了。”
  与此同时,希特勒便以战争相威胁。8月间,德国法西斯进行了大规模的武装演习,以炫耀武力。法西斯软硬兼施,一方面以武力吓唬英法,另一方面伪善地宣称,如果满足德国对捷克的要求,以后将别无他求,并准备同不列颠达成广泛的协议。于是英德间就肢解捷克斯洛伐克进行了罪恶的交易。英国政府卖力地帮助希特勒去实现侵吞苏台德区。
  德军最高统帅部和陆军司令部这时正在日夜工作,忙于草拟能使纳粹军队准备就绪好在10月1日向捷克斯洛伐克进攻的最后计划。8月24日,最高统帅部的约德尔上校给元首上了一个紧急条陈,强调"确立能给德国进行军事干涉以口实的'事件'的确切日期,实为当务之急"。他解释说,×日的日期完全要根据他来决定。到夏季将尽的时候,突袭捷克斯洛伐克的周密准备已经诸事就绪。正是万事具备,只欠东风。
  且说正当不列颠和法兰西陶醉在纳粹不采取任何军事行动的幻想中的时候,法西斯德国却一股劲儿地在政治上和军事上准备进攻捷克斯洛伐克。
  9月17日,希特勒指定最高统帅部的一名参谋去协助现在拜罗伊特郊外顿道夫的一座古堡中设立总部,从事其活动的汉莱因组织苏台德自由团。苏台德自由团装备着奥地利的武器,他从元首那里奉到的命令是:同捷克人不断保持着“冲突与纠纷。”
  9月18日,德国法西斯的第2、第8、第10、第12、第145个军团共36个师的行动时间表下达了。军事方面威胁的同时,政治方面也在加紧进行。
  德国法西斯不断对匈牙利和波兰增加压力,要两国参与肢解捷克斯洛伐克;同时,还挑拨捷克人和斯洛伐克人,鼓动斯洛伐克人把自治条件提得"更加尖锐"。
  在纳粹的威逼和利诱下,波兰政府在9月21日向布拉格政府提出,要求在有大波兰人居住的特青地区举行公民投票。
  9月22日,匈牙利政府也如法炮制。
  同一天苏台德自由团在德国党卫队的支援下侵占了德国的领土包围的两个捷克边境小城——阿舍和埃格尔。9月22日,事实上在全欧洲都是一个紧张的日子,因为那天早晨,张伯伦将再次出发到德国去同希特勒会谈了。会谈究竟如何,让我们从第一次谈起。
  张伯伦第一次去会谈是9月15日中午到达慕尼黑机场的。张伯伦是出身于伯明翰的大资本家,是大军火制造商的重死硬的反苏反共分子,而且是一个"软骨病"患者,尤其害怕战争。
  这次德英政府首脑会谈,天才的演说家希特勒又用他那三寸不烂之舌,滔滔不绝地吹嘘他对德国人民、对国际和平、对英德亲善的丰功伟绩。希特勒说,他已下定决心,不论用什么方式都要解决一个问题,即捷克斯洛伐克境内的300万日耳曼人必须"重返"德国。他警告英国人,不要对他的决心产生任何怀疑……如果德国因为捷克斯洛伐克问题而卷入一场世界大战的话,他希望他能以壮盛之年领导德国渡过难关。他为此准备迎接任何战争,甚至世界大战。世界上其他各国爱怎么办就怎么办,他决不会后退一步。
  当会谈接触到核心问题——英国是否愿意同意割让苏台德区?……按民族自决的原则作出的割让?
  张伯伦回答道:“在同阁员和法国人商量以前还不能把话说死。不过我可以代表个人,承认苏台德区脱离的原则……希望回到英国向政府报告他的个人态度,并且取得政府的批准。”
  在同希特勒会谈快结束的时候,张伯伦总算从他那里挖出了一项保证:在他们两人再次会商以前,希特勒不采取任何军事行动。9月16日,张伯伦返回不列颠。
  22日,这位英国商人出身的"爱好和平"者是带着沉重的心情动身的……毫无疑问,对张伯伦政策的反对正在增强。会谈开始张伯伦就告诉纳粹,他已使英法两国内阁而且使捷克政府也都接受了希特勒的要求。然后他就详尽地提出了实现这些要求的办法,准备将苏台德区不经公民投票就转变给德国。至于杂居地区的前途,则可以交给由一个德国人,一个捷克人和一个中立国代表组成的3人委员会决定。不仅如此元首极为反感的捷克斯洛伐克同法国和苏联之间的互助条约也将以一项国际担保来代替,担保捷克斯洛伐克不致受到无故的进攻,而后者今后"应完全保持的中立"。
  希特勒问道:“我是否可以理解为英国、法国和捷克政府已协议把苏台德区转交德国?”
  “是的"首相微笑着回答。
  “我极为报歉",希特勒说,“由于过去几天内形势的发展,这个计划已经再也没有什么用处了。"德国法西斯仍然要求,苏台德区必须立即由德国予以占领。这一问题"至迟要在10月1日完全地、最后地解决。"并拿出地图指着给张伯伦看,说明哪些领土必须立即割让。
  此时的德国纳粹已下定决心,不但一定要羞辱5月间惹恼了他的贝奈斯总统和捷克政府,而且要暴露西方国家的没有骨头的可怜相。要做到这一点,至少仍然必须是军事占领。对于傲慢的捷克人,至少得要报复到这种程度。22日的会谈毫无结果。
  23日,德英首脑继续会谈(晚上10时30分开始),这次希特勒以备忘录的方式提出了他的要求并且附有地图。张伯伦发现自己面对着一个新的限期:捷克人应在9月26日也就是两天以后上午8时开始撤出割让地区,而在9月28日撤退完毕。
  双方就备忘录的问题调成僵局,为了不让张伯伦就此脱钩而去,德国纳粹作出一些"让步"。"我很少给别人做过这样的事情,你是难得的一个。"希特勒说得挺爽快。"我准备只给捷克撤退的期限规定一个日期——10月1日——那样便于你完成任务。"边说边拿笔把日期改掉了。第二次会谈总算"圆满"成功了。
  德国法西斯要求任何捷克武装部队,包括警察等在内,在10月1日前撤出地图上涂有红色的大片地区。此外还有许多涂有绿色地区,其前途将由公民投票决定。在撤出地区的所有军事设施均应保持原状。一切商业和运输的物资,"尤其是铁路车辆",均应完整无损地转交给德国人。"最后食品、货物、牲畜、原料等等概不得搬移。"苏台德区的几十万捷克人甚至不许随身携带家用什物和自由牛奶车。
  9月27日下午1时,希特勒发出了一个"绝密"命令,命令由大约21个加强团也就是7个师组成的突袭进攻部队,从训练地区进驻捷克边境的出发点。命令说:“他们必须在9月30日准备好按照'绿色方案'行动。决定将在前一天中午12时作出。”
  被称为"黑色的星期三"的9月28日来临的时候,柏林、布拉格、伦敦和巴黎都惴惴不安,满怀重忧。战争看来是躲不过了。"一场大战再也难以避免了",戈林说:“战争可能要进行7年,而我们一定会胜利。”
  经过英法美意阴谋家们的精心策划,一个臭名昭著的牺牲捷克斯洛伐克的阴谋会议在慕尼黑开场了。美国虽然没有正式参加会议,但被世界舆论认为是"未出席会议的参加国"。
  9月29日,墨索里尼、张伯伦、法拉第到达慕尼黑。纳粹为了取得与法西斯意大利的共同行动,希特勒亲自到德奥边境去迎接墨索里尼。
  12时45分会谈在柯尼斯广场的总理府里开始的。这次会议不过是高潮的尾声,只是办一个正式手续,把希特勒的要求不折不扣地按时交给他而已。会谈一开始就有一种"普遍亲善的气氛"。没有人当主席,英国首相和法国总理拼命迎合希特勒。甚至在希特勒作了为武力进攻捷克的开幕发言后,他们还要拼命迎合他。
  会议在墨索里尼发言时接触到实质问题。他继希特勒和张伯伦之后发言的。他说:“为了提供一个实际解决问题的办法"。他带来了一个明确的书面建议。这个建议的来源是很有趣的一件事。这个书面建议是在柏林制造出的德国建议。
  意大利建议受全体与会者的热烈欢迎,剩下的就只有少数细节还要推敲了。在这样一个决定捷克斯洛伐克人命运的会议上,希特勒却不想见到任何一位捷克代表。在张伯伦的要求下,准许了两位捷克代表等"在隔壁房间里"随叫随到。
  那天下午会议时,捷克驻柏林公使伏伊特赫·马斯特尼,另一位布拉格外交部的休伯特·马萨里克博士。他们被冷淡地带进隔壁一个房间里。直到晚上10点,这两个郁郁不乐的捷克人给带去见首相忠实的顾问霍拉斯·威尔逊博士。威尔逊代表张伯伦把四国协议的要点通知他们,并且交给他们一张捷克人应该立即撤出苏台德区的地图。当两个捷克使者想提出抗议的时候,那位英国外交官打断了他们的话头就走了。两个捷克人继续向跟他们在一起的阿希东—格瓦特金表示抗议,然而一点用处都没有。
  阿希东—格瓦特金也要走,临走的时候他告诫捷克人说:“你们要是不接受的话,就得完全单独去同德国人打交道。也许法国人同你们说这句话的时候可能讲得客气一点,不过你们可以相信我,他们同我们的看法是一样的。他们不想管你们的事。”
  虽然这话必然使两位捷克使者十分伤心,但说的却是老实话。9月30日凌晨刚敲过一点,希特勒、张伯伦、墨索里尼和达拉第先后在慕尼黑协定上签下了自己的名字。
  慕尼黑协定规定,由德国人占领"居民主要为日耳曼人的地区"。此项占领由德国军队从10月1日到10月7日分四阶段完成。剩余的地区,在经"国际委员会"确定其边界以后,应"在10月10日以前"予以占领。"国际委员会"由四大国和捷克代表组成。英国、法国和意大利同意"这一地区的居民撤退工作应在10月10日完成,任何现有设备均不得破坏,而且捷克政府应负责保证撤退时不使上述设备遭受破坏。”
  除此之外,"国际委员会"将安排在当地居民的种族成分未能肯定的地区进行"公民投票”,期限"不得迟于11月底"。"国际委员会"并确定新的边界。在协定的一项附件中,英国和法国宣布"他们恪守他们……关于给捷克斯洛伐克国家的新边界以不受无故侵略的国际担保的建议……在波兰和匈牙利少数民族的问题解决以后,德国和意大利方面也将给与捷克斯洛伐克以保证。”
  关于公民投票的担保根本没有实现。甚至在波兰和匈牙利少数民族的问题解决后,德国和意大利两法西斯也都从来没有给捷克斯洛伐克以不受侵略的担保,而且,我们下面还可以看到,英法也不愿信守他们的担保。
  9月30日,贝奈斯总统整个上午都在赫拉德欣宫中同政界的领袖会商。对他来说,除了屈服以外,别无其他出路。英国和法国不但抛弃了他的国家,而且如果他拒绝慕尼黑条件的话,他们还将支持希特勒使用武力。12时50分,捷克斯洛伐克投降了。为此发表的官方公报说:他是带着"对全世界提出的抗议"投降的。并称:“我们被抛弃了,我们是孤独的"。
  10月5日贝奈斯在德国法西斯的压力下辞职。根据慕尼黑协定,希特勒得到了他在戈德斯堡要求的一切,而"国际委员会"又在他的威胁之下拱手奉上更多的东西。1938年11月20日的最后解决,强迫捷克斯洛伐克割与德国1.1万平方英里的土地,上面住着280万苏台德日耳曼人和80万捷克人,在这个地区之内有着大量的捷克工事,他们构成了在当时除法国的马奇诺防线外欧洲最坚强的防线。
  这还不算捷克斯洛伐克的全部铁道、公路、电话和电讯系统都被法西斯德国击坏了。
  尽管希特勒取得了惊人的胜利,也尽管他不但给捷克斯洛伐克而且给西方民主国家以难堪的屈辱,希特勒对慕尼黑协定的结果还是感到失望。沙赫特曾听见他在回柏林途上对他的党卫队警卫人员嚷着说道:“那个家伙(张伯伦)破坏了我进入布拉格的计划!”
  慕尼黑协定签字还不到10天,甚至苏台德区的和平占领还没有完成。阿道夫·希特勒就给最高统帅部长官凯特尔将军发出了一份绝密急电。
  一、在目前形势下,要击破波希米亚和摩拉维亚捷克人和全部抵抗力量需要增多少部队?
  二、集结和调动新部队需要多少时间?
  三、上述措施如果在实行原定的复员、撤兵计划之后执行的话,需要多少时间?
  四、要达到10月1日那样的待命状态需要多少时间?
  凯特尔在10月11日给元首作了详尽的答复,"统帅部认为,鉴于日前捷克抵抗力量微弱,有可能无需增援即能开始行动。"10月21日,希特勒开始着手军事部署来并吞默默尔和残存的捷克斯洛伐克。
  在新政府亲法西斯势力的影响下,捷克人的悲剧正在一步步加深。由德国法西斯所煽动起来的斯洛伐克和卢西尼亚的分裂活动,已闹到不可开交的地步。如果不镇压,捷克斯洛伐克就会瓦解。在这种情况下,德国法西斯肯定会占领布拉格。然而,如果分裂主义者被捷克政府镇压,同样法西斯会利用由此引起的纷乱,照样进军布拉格。
  分裂主义者不断地制造恐怖活动,捷克人民坚决要求政府予以镇压。从3月6日开始,捷克政府取消卢西尼亚和斯洛伐克两个自治政府,并宣布全国戒严。捷克人的这一勇敢行动很快变成一场毁灭性的灾难。
  捷克政府的做法立即遭到法西斯德国威胁。纳粹要斯洛伐克立即宣布"独立",德国予以保护,否则就用武力解决,并要捷克政府马上就作出决定。
  1939年3月14日,"独立"的斯洛伐克诞生了。并在同一天,德国独裁者和捷克斯洛伐克总统哈查举行会晤,哈查到达德国却意外地受到热烈欢迎。3月15日,一场震惊世界的大悲剧发生了。就这天子夜,法西斯撤下了面纱,露出凶残的面孔,并"强奸"了捷克人。他们直接了当地拿出要捷克人投降的文件叫哈查总统和平瓦尔科夫斯基外长两人签字。并威胁,如不答应,纳粹军队就把捷克灭亡。此时的法西斯党徒戈林和里宾特洛甫已失去了在车站台的文明,以至把哈查总统逼昏了过去。
  1939年3月15日清晨3时55分,哈查总统用颤抖的手签了字。在双方发表的会谈公报上写着:“元首和总统在会谈中,以坦率的精神研究了最近几个星期以来,在目前的捷克斯洛伐克领土上发表的事件所造成的严重局势。双方一致认为,必须尽一切努力来保全中欧这一部分的安宁与和平。捷克斯洛伐克总统宣告,为了达到这一目标,并为了实现最后和平,他满怀信心地把捷克人民和捷克国家的命运交给德国元首手中。元首接受了这一宣告,并且表示他愿意把捷克人置于德国保护之下,并且保证他们的民族能够生活在自治的条件下,按照合乎他们特定的方式得到发展。”
  至此,捷克斯洛伐克已经不复存在了!
  德国法西斯占领捷克斯洛伐克不久,纳粹就从捷克斯洛伐克掠夺了95亿马克的金钱和100多万枝步枪、4.3万多挺机枪、1500多架飞机、2100多门大炮、500多门高射炮、300余万发炮弹、10亿发子弹和400多辆坦克。占领了当时最大的军火工厂斯科达。并把大批捷克斯洛伐克青年男女掳去当兵和服劳役。由此大大加强了希特勒德国的战略地,增强了他的战争实力。
  希特勒和平他一些纳粹头目们,他们没有想到,捷克斯洛伐克的末日可能就是德国法西斯末日的开始。从1939年3月15日的黎明开始,引向战争,引向失败,引向灾难的大路已经铺平在他们的面前了。这是一条又直又短的下坡路,纳粹一旦走上这条路,顺势而下,就是要停也停不住了。
  希特勒在"抹掉捷克斯洛伐克"之后,就迫不及待地把魔爪伸向曾经帮助他占领捷克的波兰。
  正是:鸟尽弓藏,兔走狗煮。
  欲知波兰命运如何,且看下文分解。
后一页
前一页
回目录
回主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