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目录 回首页 |
邓友梅,笔名右枚、方文、锦直。 1931年3月1日生于天津,原籍山东省平原县邓村。祖父是木匠,父亲是农民又是工人。1942年父亲失业后,全家回到故乡邓村。后邓友梅参加了八路军,在交通站做小交通员。1943年为躲避日寇汉奸的追捕,曾在天津街头流浪,被一家工厂招工后,强行押送到日本山口县一个化工厂做苦工。1944年春,回到祖国,重新参加八路军。在八路军中当了几个月的通讯员,又到根据地一个中学读了几个月的书,此后便在文工团当演员,并开始学写演唱材料。1948年开始写散文。1949年渡过长江后,在新华社一个军队分社当见习记者,后调到北京文联工作。1952年3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后到中央文学讲习所学习。1955年学习结业后,为了长期深人生活,到一个建筑公司作基层领导工作。1962年调到鞍山文联从事专业创作。1976年回北京定居,继续写作。1984年回月被选为作协理事常务委员会委员、书记处书记。1950年发表第一篇小说。此后便以写短篇为主。他的代表作有:《在悬崖上》,是一篇描写爱情的作品;《沂州道上》,是写普通战士;《我们的军长》,是描写老一辈革命家陈毅元帅,此作曾获《人民文学》杂志社举办的1978年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这三篇不同时期的作品,在他的创作道路上,都留下了深刻的标记。他的作品还有短篇小说《话说陶然亭》(1979年,《北京文艺》)及中篇小说《追赶队伍的女兵》(1979年《十月》第一期;获《文艺报》1977-1980年中篇小说二等奖)等多篇。1980年出版《邓友梅短篇小说集》(北京出版社)。他的评论文章《试论林黛玉和薛宝钗的典型性格》(1954年,《光明日报》),收在《红楼梦》讨论集中。他搜集整理少数民族口头文学曾在《民间文学》、《说说唱唱》上发表。 从1979年写《话说陶然亭》开始,他又试探着用北京口语反映北京市民的生活,先后写了《那五》、《寻访“画儿韩”》。《邵氏兄弟》、《“四海居”轶话》、《索七的后人》、《烟壶》等中短篇小说。其中《话说陶然亭》、《那五》、《烟壶》曾分别获得全国中短篇小说奖。 |
回目录 回首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