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宇慧文学视界*

关于《毛泽东评点二十四史》

 

    《毛泽东评点二十四史》线装本,经中央文献研究室、新闻出版署和国家档案局批准,根据中央档案馆提供的毛泽东生前阅读并作评点的清乾隆武英殿本,由中国线装书局影印出版。本书的编辑、出版与发行,是建国以来规模最大的线装图书出版工程。

   毛泽东一生酷爱读书,可谓博览群书,学贯中西。他对中国的史书,怀有浓厚的兴趣。在浩如烟海的中国史书之中,《二十四史》是最具有权威性的史书。这部记传体史籍,上迄传说中的黄帝时代,下至明朝末年。全书共3200多卷,约4000多万宇,’囊括了中华民族长达4000年的重要史料。毛泽东认为,研究中国历史,“必须要扎扎实实把《二十四史》学好”。

   早在青年时代,毛泽东便读过《二十四史》中的若干篇章,而完整地阅读《二十四史》,则是在建国以后的事情。据当年毛泽东身边的工作人员回忆,1952年,毛泽东添置了一部乾隆武英殿本《二十四史》,这是他最为钟爱的一部史籍。从此,这部浩瀚的历史长卷,陪伴他直至走完生命的最后历程。从1952年至1976年,毛泽东为党和国家的事务日理万机,运筹帷幄,而他对《二十四史》的阅读却从未间断,不仅通读全书,而且对有些卷册和篇章读过多遍。在《二十四史》的许多卷册的封面上,留有毛泽东在不同时期阅读后所作的圈记符号。更珍贵的是在许多卷页的天头,留有他的读书批注。苍劲的笔力,流畅的行草,少则一两个宇,多则几百乃至上千个字,或褒扬,或慨叹,或商榷,或批驳,或引申发挥,或联网浮想。信手拈来,落笔成趣,从一个侧面展示了一代伟人的思想见解和独特个性。

   毛泽东对《二十四史》的评点,使我们看到一位历史的巨人,站在高山之巅,数点历史演绎的来龙去脉,评说历史人物的成败得失,功过是非,从而归结出一条历史发展的规律。在这之中,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始终是他理解中国历史的一把钥匙。《二十四史》是中国历代官修的正史,编修者的思想观点,必然受到时代的、阶级的局限。比如历代农民起义运动和农民起义领袖,总是被封建王朝或是正史的编修者污蔑为“盗”、“匪”、“贼”、“寇”等等,而毛泽东则认为推动历史进步的是人民,在中国主要是农民。农民的阶级斗争、农民的革命运动、农民的革命战争,便是推动中国封建社会进步的动力。作为一个伟大的政治家、革命家和思想家,在其对历史的评点之中,我们可以看到毛泽东研究历史贯穿着一条“古为今用…‘推陈出新”的主线。著名历史学家刘大年在谈到毛泽东评点《二十四史》时说:“看来最主要的一个特点就是他在读书,但是时时想的是现实。读者可以看到,在毛泽东读史评点中,有对颠倒了的历史的颠倒,更有紧密针对现实的感叹,特别是从他特选某史、某篇批送刘少奇、周恩来、邓小平、彭真、陈毅等阅读中,更可体会到他对党和国家大事的思考。

   毛泽东对《二十四史》的评点,内容极为广泛,包括哲学、政治、经济、军事、思想、文化、教育以至做人之道、养生之道……而其语言之简洁明快,幽默风趣,读来意味盎然。诸如:“正,原则性;奇,灵活性”(《后汉书·皇甫篙传》);“人在一定条件下是可以改造的”(《后汉书·陈寔传》);刘表“虚有其表”(《魏书·刘表传》);李世民“聪明一世,懵懵一时”(《新唐书·李恪传》);“再读此传,为之神往”(《南史·陈庆之传》)。精辟的论断、鲜明的感情色彩,正是一代伟人个性的展示。

   毛泽东的读史批注多用硬笔书写。毛泽东的毛笔书法与硬笔书法,有其共有的意蕴,而前者笔走龙蛇,气吞万里;后者遒劲质朴,笔力千钩。读者可从《毛泽东评点二十四史》影印线装本中领略这位当代大书法家手书真迹的神韵。

   本书影印出版前,中央文献研究室和中央档案馆组织专家学者和专门技术人员,对乾隆武英殿本《二十四史》进行了整理、校勘,纠正了原书印装中的一些差错。

   《毛泽东评点二十四史》由中国雕版印刷工艺历史悠久的江苏扬州广陵古籍刻印社照原书原貌影印装帧。全书共850册,分80函,大16开型线装装帧,真丝蓝色绢面,正文用浙江玉版宣纸精工印刷。无疑是古今合壁的文化珍品,它所特有的文献价值、学术价值与版本收藏价值,必将引起海内外各阶层人士及广大读者、学者的广泛关注与浓厚兴趣。(1997年4月25日《新闻出版报》)


***

宇慧文学视界编辑整理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