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一页 前一页 回目录 回首页 |
一团炎炎的烈火在天桥的一块大荒地上爆发着。乌黑的浓烟一直飞到天坛的亭子里。在前门外的马路上便可以看见那火焰——象一个伟大的魔鬼的血舌一样地,朝着无底的天空乱喷着。在这个火场的四周,没有一个救火队,只有无数的热情的观众。他们响应着这个烈火,彼此联合地嚷着庆祝的呼号,鼓动着,热烈的掌声,因为这是他们的一个有意义的烈火呵。 烈火在奔腾着。气焰一步步的增高了。照耀着伟大的城楼,映红了南海与北海的水。北京的天空变成了赤色——赤色在天空占据着。一个非常的夜的世界,使北京城的民众兴奋起来了。他们,在三天以前便等待着这个红色的夜。他们要从这红色的夜里来证明抵制英日货的决心。这时,他们等到了。因此在火光的圈里,在赤色帷幕的笼罩之下,观火的人们是不断的增加,如同这地球上的万物正在不断的繁荣一样。 同时,在烈火中便发散着各种复杂的奇怪的气味,因为造成这烈火的炎炽的,不是木料,不是普通的一个失慎的火炬。它是被各种各样的工业品造成的。它的成分是包含着许多丝的,纱的,羽毛的,以及五金的。经过化学的日用品和装饰品——一切从英日舶来的东西,联系地,混合地,建立了这一个炎炎的烈火的力量。所以在它的红光里,是一层层的堆满着,如同码头上的堆栈一样,堆着许多种类的货物——那费了许多金钱去买来的英国和日本的工业品,那剥削不进步国家的经济的武器,那中国的无数民众的膏血的结晶。但现在,这些东西又直接在被剥削者的群众之前而焚毁了。而且没有一个人曾感到可惜。似乎一切人们都忘记是自己的可怜的劳力所换来的。没有人在这个辉煌的烈火面前而回想着——意识这些东西的代价。他们,等待着这一个烈火爆发的群众,他们完全被仇视和反抗帝国主义的英日的热情所迷住了,差不多这热情是统治是他们的全部的意识。他们对于这些曾经用最高价买来的货品,只认为是英日的经济侵略的工具。于是这个工具成为他们的仇视的目的了。他们仿佛毁灭了这个工具便成就了被侵略者的报复。当然,他们是英勇的。他们在沸点的热情的鼓动之中,他们就这样英勇地看着,欢呼着,鼓掌着这一个英日货所造成的光辉的烈火,而且满足这炎炎的烈火的高涨。 这时,观火的群众的热血和火光是一样的鲜红。许多人在红色的癫狂里便脱下身上的衣服——由他们自己的热情判定了是英日货,便踊跃地把它丢到火焰里去,仿佛,这一个光辉的举行——这一个焚毁英日货的火,变成古代西班牙的舞蹈会似的红光里飞满了欢乐之花。 刘希坚也站在这个红色的区域里,他紧紧的挨着火圈的边线。他的面前是火,他的左右和后面是一层层的比火还红的群众,群众的热情象火光一样,压迫地照耀着他。他不自主的也极其兴奋起来了。可是他又压制着,他没有把西装投到火里,却估计着这烈火里面的物质的损失。 “三十万元……”他想。 然而在这个估计上,立刻有一种强有力的意识,使他精明地,向他自己给了一个观念的纠正: “这不算得什么。” 同时,超过这三十万元的物质的损失,超过一切金圆的数目字,超过任何价值的那群众的热情,那高涨的革命情绪,那预演着将来的斗争胜利的序幕,又使他欢喜起来了。他热烈的望着奔腾的火,如同在火焰里看见了一个新的世界,象他常常所意识到的,象已经实现了的——那苏俄的世界一样。 火势仍然在增高着。火光扩大到远远的地方去了。红色的天野反照着红色的群众,各种声音象火焰一样的升到天空中,在红光里流荡着,而且是一种声浪跟着别一种声浪,聚合又分散,分散又聚合地,不断的重复和绵延着。 经过了三点多钟,飞跃的火焰才渐渐的降低了,才渐渐的象一个红色的狮子一样,在极度的扬威之后才渐渐的疲乏下去。 可是夜,它已经象一块铁板似的被烧红了,好久好久,仍然是平铺着朝霞一般的射着红光。 群众反更加兴奋的骚动着。呼号,掌声,舞蹈,重新地庆祝这个火。他们的脸被红光照耀着,同时被他们自己的热情鼓动着,涨得非常之红。他们的红脸上都浮着浓厚的笑,如同初开的红玫瑰花一样。他们的心里是充满着欢乐,骄傲,满足,红色的革命的情绪…… 一直到火苗柔弱地飘忽着,可以看见火场里的一大堆灰烬,同时天空由鲜红转变到黯淡的血色,这时的群众才慢慢的走开,带着他们的心上的烈火。 刘希坚也走开。他高兴的微笑着混在人们里面。他没有想什么,因为他的头脑完全被群众的疯狂占领了。他不能够有一点思想来分析这红色的集合。群众的高潮用什么尺来度量呢?有许多疯狂的行动是不能够用字眼来解释的。他一直被红色的疯狂支配着,一步步的走出这烈火的区域。 天空,已经渐渐的变成深蓝色了。远处的云幕里出闪出了隐约的星光。深沉的夜是神秘的羞怯地娇弱地露了出来。许久,才从空虚的夜的边际,吹来一阵凉风,慢慢的,无力的掠过人们的脸。 刘希坚的脸还在发烧。他觉得被凉风吹着,有一种清爽的愉快。 凉风又来了一阵,这次是大胆的,而且象一只大翼似的从他的脸上拂过去,拂了许久。 他好几次回头望着那火场,余焰还在那里飘忽着,造成一个低低的红色的圆形。 他不禁的想: “空前的举动……”却忽然听见一种声音: “哈,是你!” 他笑了,一面缓了步伐一面侧过脸去。 一个比深沉的夜还要黑的影子,立刻向着他飞快地跑过来。他一眼便认出是白华的影。 她穿着一身黑,黑的头发披散的雪白的颈项上,如同一片月光被一缕乌云图缕着一样。 “你也来了……”他笑着说。 他们握了手,又互相挽着,并排的向前走。 她快乐的说: “今夜我真兴奋,这是太使人兴奋了。”接着便问: “你呢?你怎么也在这里?” 许多群众走过他们的身旁。 “我是有责任的。我是监察委员之一,我老早就来了。什么人都看到,单单没有看见到你。”他回答。 她十分有兴味的说: “火焰把我们隔住了。可不是么?我也是很早就来的。不过我没有责任。我只是一个群众。但是我从来没有看见过这样的火——这是和一切的火都不一样的。我简直说不出什么话了,好象我的一切都跟着那火焰飞到天上去,飞到比天上还要高的地方……” 他微笑着。 “在群众里面才真的看见到革命的情绪!”她热烈的声音说:“不是么,革命者是不能够蹲在房子里面?” 她热情的望着他,他看见她的脸上有两颗晶莹的星光,闪耀在黑夜里。 “你这样觉得?”他笑着问,一面更感着亲切的挽紧了她的手腕。 “不,”她自白的说:“不是一时的感觉,是信仰。我认为革命是实际的行动,不是口上的清谈。”她又望了他一下,“安那其的新村就是清谈……”她带着羞渐的笑了。 他微笑地看着她,又把脸移近去。轻轻的挨着她的头发。他亲热而恳切的问: “白华,在革命上,你信仰了共产主义么?” 她坚决的回答: “是的。可以这样说。可以说共产主义是我的革命指导。它永远都是我们的领导者。我信仰了,你不觉得奇怪么?”她又望着他。 “不。我已经说过,对于信仰共产主义是极平常的事情,除了诅咒他的资产阶级以外,什么人都会信仰它的。” 她向他微笑。 “我的意思是说我以前是……这不必说。你知道,我转变得大快了?”接着她热情地,又带着海意地,说着她过去的许多不可宽宥的错误。甚至于那些错误还有点无聊和可笑。“然而无政府党人都是这样的。”她结局说,“我回想起来就对于我自己很反感。” “这不算什么,”他解释说:“我们的前途是很远很大的。我们过去的一段历史在我们整个的生存中并不能够占有怎样的地位。我们新的历史从现在展开,这就很够我们来努力的,并且共产主义是永远容许每一个革命者来纠正错误,来努力新的历史的斗争。”说了便握着她的手,她的手是很用力的,很感动的,紧紧的和他握着。 他们不说话,可是他们的思想正在交流着,象两道洪流的汇合一样,在他们的脑海里起着响声。 所有观火的群众都走过他们的前面去了。在他们的周围没有人影。幽黯的深蓝色的夜平安地舒展着,露着一条银色的天河,群星闪耀地欢乐地点缀着这夜幕。几缕白云在那里飘荡,这边那边,如同几幅舞蹈的素裳似的在天庭里点缀着。 夜声,虚弱地流荡在空气里,又隐隐的消失了。在远处,一切建筑物都静静地,如同忏悔的教徒们静静地伏在上帝的面前一样,毫无声息的不动的伏着。 他们时时都听见他们彼此的脚步声,有时他们还听到彼此的呼吸,彼此的机体上的活动,响在寂寥的深夜里。 他们穿过前门了。 他们的谈话又继续着。他们都低声的说,可是他们都听到,整个的宇宙都充满着他们的谈话的声音。仿佛这个夜是一面澄清的海,没有什物,只是他们的思想在那里自由地游泳,自由地作着游泳的表演。 他喜欢这样的夜,因为他常常在深夜里完成他的各种问题的解决;同时他又喜欢紧张的白天,因为在白天他又开始新的工作。 这时他是十分愉快的。他用喜悦的眼光去看她,他重新感觉到她的美,她的眼睛正在闪动着新的异样的欢乐的光辉。 他们都不自觉的走过了长安街,又走到北池子。于是分开了。她走去两步又跑转来,抓着他的肩膀说: “你再给我一些书看……”接着她还要说什么,可是没有说出口,便望了他一下,走去了。 他站着望她,许久许久才又走向西城去。 他的微笑浮在深夜里。 清晨展开了。新的一天正在开始。太阳从灰色的云幕里透出光芒来,灰色的云消散了。露水还依恋地吻着一切树叶,在阳光中闪着晶莹的光彩,同时又在阳光里慢慢的隐了去。一切都在晨光里变动着。 北京城也跟着这一个晨光变动起来了,仿佛这一个大城是一只猛兽,又从熟睡里醒起来,醒了便急剧的活动和叫喊,造成另一种不同的新的空气。 商店还没有开门。可是街道上已经热闹起来了,那闹声,并不是市廛的喧嚷。许多“打例英国日本”的呼号很清醒地唤起了一切人们的瞌睡,立刻有许多人参加到街道上来。 在街道上,不论是大马路或小胡同,都陆续的出现着新鲜的队伍——学生们拿着白旗,旗子上写着: “援助五卅惨案募捐队!” 满城的阳光都被这旗子弄得很纷乱了。到处,都活动着无数穿长袍戴草帽的学生群众,并且女学生和小学生也到处出现着,白的旗子,象无数白色的鸟儿,在充满着光明的空间里不断地飘舞着。并且每一队里都有一扇大旗,如同军营的大纛似的,高展在许多小旗子上面,雄壮地直竖在湖水色的天庭中而飞扬着。 每一个募捐队里都有一个人拿着几个装钱具,有的用几个泥巴的扑满,他们要尽量的把它装满去,寄给上海的罢业群众,和倒毙在帝国主义枪口之下的牺牲者的家属。 募捐队的行动是很热烈的。他们并不象那些“建庙”“修刹”一般地向人求乞。他们是英勇地站在革命的战线上来征集作战的武器,向着每一个同胞,每一个有切身利害的同胞,要他们各尽一种天职的义务。 “捐钱!” “捐钱!” “随便捐多少!” 这种种声音在无边际的天庭中响着。而且,象电流和电流交触,象无线电播音器一样地,同时在整个的北京城里,在北京城的任何地方,纵然是很小很小的胡同里,都同样的响着,响着,这声音是不断的,扩大和增高。 辉煌的太阳吐着喜悦的光照耀着募捐队,每一个募捐员的脸上都显露地飞跃着勇敢的笑,并且彼此的笑在同一意义之中互相地交映着,灿烂在辉煌的阳光里。 他们是热情的,他们的青春的生命使他们跳动着,反抗强国的压迫,反抗英日帝国主义的凶暴,反抗一切对于被压迫民族的侵略,这种种热情都充满着青年的心。他们,正在青春期的生长里,他们是力。他们能够把革命的火焰从他们自己的心上燃烧起来,并且还能够燃烧到别人的心上,在这联系的燃烧之中造成了燎原。 这里,所有的募捐队都是这样英勇地执行他们的职务。他们热情地向任何人捐钱。 “请你站住!”他们一看到行人,便立刻围拢去。 如果有一辆汽车开来,他们便好象得到宝贝似的,一齐站在马路的中心,把大纛一般的旗子横在马路上。 “至少五块!”他们拦着汽车说。 并且有许多募捐队还直接募到政府机关,公馆,人家以及游艺的地方——电影场,戏院。有几队女学生便跑到八大胡同去——向那些茶室,那些班,那些姑娘们去募。那些被不幸的遭遇而成为一切人们的肉的娱乐的妓女,她们在募捐员的讲演之下都感动着,把她们埋葬在虚伪场中的人类的情愫,重新从她们染着伤痕的心中复活起来了。她们听到五卅惨案的叙述,听到水门汀上的被屠杀的同胞的尸首和血,她们哭了。她们同情地和募捐的女学生亲近起来。以前,当女学生进来的时候,她们还是很畏缩地不敢和她们说话。现在她们之间的隔阂打破了。她们是一样的——没有什么高低和贵贱。那同情,把两种生活的人们的心溶化着。他们捐了钱——尽量的新鲜的捐,有的是出乎募捐者的意外地捐了十元,二十元,三十元,并且她们还向着那些摆阔的嫖客们代募了许多。 白华,珊君,还有好几个女同学,她们这一队也募到青莲阁的班子里。许多妓女都从床上爬起来,远远地,惊诧地看着她们。老鸨母很吃惊的跑来打招呼。 白华便告诉她们: “我们是募捐的。不要怕!” 接着她便坦然地,站在那粉香花影的庭院里,讲演起来了。 那年轻的,然而都是很憔悴的妓女们,便陆续地走上来围绕着她。 有一个妓女念着那旗子: “北京大学五卅惨案募捐队第十八队。” 于是她的演说便渐渐的象一个泉流,在岩石上面流过去,留着湿的痕迹。 她渐渐的从那些脂粉狼藉的脸上看出她的讲演的胜利。她看出她们的同情心从她们的脂粉之间显露出来。而且,渐渐的,她们都热烈的感动起来了。当珊君把一张五卅惨案的画报拿给她们看的时候,许多娇弱的声音都变成很尖锐的叫了,叹息,眼泪,在募捐队的周围响着,落着。这结果,那抱在珊君手里的泥巴的扑满,便不断的从那小嘴上吃着大洋钱,钞票,钞票和大洋钱混杂着。 当她们离开这里的时候,有一个十六七岁的很娇俏的小妓女便喊着跑出来,手上拿着一张五元的钞票,她自己分外欢乐地把钞票选了两个,便塞进那个朴满去。 “不错……”白华高兴的说。 “六十七块,”珊君也高兴的回答她。 另外一个女同学说: “还不止。我记得是八十二块。” “有三张十元的钞票,”又一个说。 她们都满足了。她们的满足就象那扑满吃饱了洋钱和钞票一样。她们的心头是满足的堆着欢乐。她们的脸上便浮着得意的笑,仿佛好几朵水红色的蔷薇花盛开在晨光之中。 她们又走到第二家去募。她们是一家又一家地,游行在这样的花苑里,而且她们一面募捐,一面饱览了这个不是女学生们游览的境地。 她们的工作继续着。一直到下午三点钟,她们的三个泥巴的扑满都装满了,沉重地,压着她们的细软的手腕。 “今天的成绩不错,”珊君笑迷迷的说。 “简直好极了,”她的同学也笑着。 白华呢,她完全不能说话了,因为她的整个头脑里都充满着这个空前的壮举的胜利,以及她自已被这胜利所迷惑的一种红色的快乐。 她们便凯旋一般地走回去了,她们之中有一个低声的唱着进行曲,大家高举着旗子,把旗子在下午的阳光中高摇着。 她们走到南池子。珊君忽然大声的叫: “希坚来了!希坚来了!” 白华便立刻举起眼睛去看。果然,刘希坚和王振伍并排的走,一面说着一面微笑着,旁若无人地走向这边来。 “站住!”珊君向他们喊,并且把左手张开去,用旗子去拦住他们的去路。 他们站住了。刘希坚便笑着,向她们点头。 “好,”他玩笑的说:“你们是满载而归!”一面,他的眼睛和白华的眼睛作了一次谈话。 “捐钱!”她的一个女同学说。 王振伍便老实的回答: “我捐过了。”便从口袋里,把一张“已募捐一元”的证券拿出来。 “捐过也要捐。”珊君说。“一个人捐两次算多么?” “不算多。”刘希坚笑着说:“我再捐两毛。” “不行。至少一块。” “只剩两毛。” “你呢?”她向着王振伍问。 “实在对不起,”他几乎红着脸说:“我只有铜子。” “谁要你铜子!” “没有怎么办呢?” “记帐。限你明天送来。准定一块钱。” 他们笑着答应了。可是珊君又把刘希坚的两毛钱塞到扑满里。 谈了几分钟便分开了。刘希坚和白华握了手,便仍然和王振伍并排的走去,说着和笑着,走向他们的机关…… 路上,现着许多飘舞着白旗子的,那胜利的募捐队的晚归。 沉默的,广大的天安门骚动起来了。它,一向都是平铺着大的,有规则的石板,使人望不到边际似的舒展着平静的大道,如同一片白色的无波的海面,平常,它是空虚的,因为没有东西能够使它充实——雄壮的汽车驶过去,只象一片雕零的叶子。许多古老的树木也不能使它披了绿荫,那太阳光总是很普遍而且强烈地把它笼罩着,使平铺的石板上反映了太阳的光耀。无论是冬天和夏天,在一年中的每一个日子里,它都是冷冷的,寂寂的,如同一片寂寞的沙漠似的,躺在伟大的宇宙里,使北京城增加了伟大的表现。 然而它骚动了。它一直从几百年的安静里,急剧的骚动了。无数人们的声音把它喊了起来,把它从深沉的睡眠里叫醒了。现在,它不象从前的——被专制的皇帝当做不可侵犯的尊严的禁城里的平野。现在,它成为空前的一个无数人民的示威的集中地。它变成了革命的天安门了。 那临时的一个木架的建筑——革命的讲演台,高高地站在天安门的当中,台上的白色的标语,严肃地在早晨的金色的阳光里飞扬着。台的下面,那左右,那两条伟大的瀑布似的,一直拖延去,写着“誓死为五卅惨案的被难同胞复仇!”和“反抗英日帝国主义的残酷屠杀!”并且有一块墙似的木牌上,写着抗议的十三条件; 1 撤销非常戒备。 2 释放被捕华人,恢复被封学校。 3 凶手先行停职,听候严办。 4 赔偿伤亡及各界所受损失。 5 道歉。 6 收回会审公廨。 7 罢工工人仍还原职,不扣罢业期内薪资。 8 优待工人。工作与否,听工人自愿。 9 华人在工部局投票权,与西人一律平等。 10 制止越界筑路,已成者无条件收回。 11 撤销印刷附律,码头捐及交易所领照案。 12 华人在租界有言论,集会,出版之自由。 13 撤换工部局总书记鲁和。 另一块木牌上便写着这十三条件的交涉经过,说明这条件是最低限度的要求,最被压迫民族的最可耻的国耻,然而这样的条件忽然遭六国——英日法意美比——委员的拒绝,甚至于这几个帝国主义者用强硬的态度来拒绝五卅惨案事件的谈判。弱国无外交是完全在这件事件上证明了。“我们必须靠民众团结的坚固的力量来争取最后的胜利!”这一个口号是沉痛地,英武地横在讲演台前面,横在无数民众的眼睛里。 无数的民众便向着这个讲演台走来,而且慢慢的集中了。他们象无数蚂蚁样在天安门的石板上蠕动着。他们不断地,象不断的河流和江流一般地,向着这一个海里汇合。而且,他们不断地越来越多。他们的旗子象无数军旗似的在无数的人头上动着,飘着,舞着,纷纷的人声把平和的空气完全激荡了,那广大的天空里便奔腾着一种伟大的混合的声浪。人们的脚步是踏满了这广阔的天安门的平野。 一种被压迫民族的愤怒的火,在全部民众的灵魂里燃烧着。他们的火焰升腾到他们的脸上,升腾到伟大的天安门的天空,升腾到炫耀的太阳里。 他们变了,不是平常的安分的人类了。他们的心上是充满着斗争的热情和斗争的血。那美丽的和平世界的梦,从他们的惨笑里消逝了。他们知道,一切平等的恩惠都是虚伪的欺骗,被压迫民族的羞耻只有用自己的血来消灭。以前,他们是柔顺的半殖民地的人们,可是,这时他们是狮子! 他们在今天的集合中,每一个人的自己都暴发了疯狂,同时又被整个的疯狂鼓动着,旋转在疯狂的风暴里。 他们唱,叫喊,暴动。他们全体地,溶化着,变成一个可以吃人的猛兽。因为那帝国主义的凌辱,已经在懦弱的中国的国民性上丢了一个炸弹,把它毁完了。一种新的,英勇的,斗争的国民性便仿佛春天一样,在严冷的冬的王国里开始萌芽,生长,而且迅速地繁荣起来。 这时,他们在全国总示威的运动之下,他们的血和热情使他们表现了战士的行动。他们可以立刻用赤手和空拳,跑到对抗帝国主义进攻的最前线。 他们的眼睛都集中在讲演台上,热烈而且沉毅地盼望着,仿佛他们是等待着讲演台上的指导者的命令——如果是要他们“进攻公使馆”,那他们便立刻出发。 当一个喇叭忽然响出声音来,跟着这声音便响着无数霹雳,无数海啸,无数山洪的暴发——无数群众的轰动天空的骚动,欢呼…… 刺叭又响着,第二,至于第五次。 “开会!”最后,这声音象电流一般地从民众的疯狂里通过了。 看不清的那飞舞的旗子才渐渐地不动了,看不清的那十几万的人头才渐渐的平静了。空间才渐渐的反响着宏大的回音——这回音向远远的地方飞去了。如同一个雷音在云幕里慢慢的陷了去一样。 于是,在灿烂在太阳里,二十多万只的烈火一般的眼睛,闪耀而欢乐地朝着讲演台上看着。同时,二十多万只耳朵也在紧张的空气里,静静的,静静的,倾听着讲演台上的一切响动。 安静了几秒钟。这个全国总示威的群众大会便开会了。 讲演者的刺叭的声音,群众的骚动和叫喊,象一阵暴雨跟着一阵狂风,紧紧的相联着,相联着,而且重复又重复地,占领着这广阔的天安门的平野,占领着伟大的天空和灿烂的太阳。 一切,被革命的疯狂包裹着。 刘希坚站在这疯狂的十几万群众的骚动之前也把他的声音叫嗄了。他已经讲演了许久许久。他的许多语言还奔腾在他的喉咙里;可是他尽力的说,却没有很大的声音从喇叭里响出来。他的音带已经在病痛着。仿佛他的喉管要分裂了。他痛苦地挣扎着。又尽力的说。终于他不得不省略了他的语句,向革命情绪正在高涨的群众面前结束了他的演说: “我们要知道,帝国主义的野心是没有穷止的。每一个帝国主义只想——而且在努力的实行——把次殖民地的中国变成殖民地,把中国的人民由被压迫民族的地位变成更坏的殖民的奴隶地位。因此,我们不但在国际上得不到平等待遇,我们简直不能够在帝国主义的世界里生存下去。然而我们是要在生存的。我们——全中国的民众——谁愿意消灭呢?当然,我们在人类里面,同样有要求生存的权利。可是,现在,帝国主义不让我们生存!帝国主义的野心不但采取政治的侵略,经济的侵略,文化的侵略,并且还暴露强盗的行为,用枪炮来直接屠杀。这是说明什么呢?说明一句话:每一个帝国主义都张着血口,要把中国一口气吞下去!所以,我们不能够再等待了。我们必须起来,立刻起来,用我们的血和生命,和帝国主义作肉搏的斗争。我们要从斗争中取得最后的胜利。我们不要退却!否则,我们——全中国人民——不会有一个幸免的,变成帝国主义的奴隶,把我们埋葬到地狱去!” 他不能再说下去了。一种硬塞的东西把他的喉咙封锁着。他的整个喉管都象玻璃一样的破裂了。仿佛在他的口里,已经进跃出了许多血丝。他无力的把喇叭从脸上拿下来。亲切地望着群众,浮着兴奋的微笑地,退了进去。 群众叫喊了。旗子乱动着。吹呼和掌声震撼着整个的宇宙。 跟着,另一个人又讲演了。连续地一个又一个的演说,把群众的疯狂变成一个巨球,不断地在讲演台的四周旋滚着。 当灿烂的阳光移到西方的边际,这个空前的群众大会才宣告闭幕。然而十几万人的群众仍然在天安门的平野上,聚集着,而且继续地欢呼叫喊和骚动。如同无数波涛汇成了一片似的,不易分开地飞着巨大的海啸…… 刘希坚从讲台上走到骚动的群众里面。他咳嗽着,把一块手帕掩在口上,那白色的手帕上染着许多红色。 他感觉得很疲乏。可是他又觉得他的一切都生长在兴奋里。这时,他的力气是很贫弱的,但是他的血又在猛烈的跳动着。他微笑。他努力地在群众里走了许久。随后他走开了,他忽然看见一个学生砍断了手指,把红溜溜的血写到墙上去: “为五卅烈士复仇!” 同样鲜红的血,如同海浪一般地,从他的心上飞跃着。 这一天,距离那风暴——那红色的全国总示威的一个星期之后,刘希坚又从他的机关里走了出来。 微笑浮在他脸上。一种快乐的光辉在他的消瘦的脸颊上显露着,他感觉着新的喜悦地,走出那机关的红色的大门。 “现在,她可以向新的世界走去……”他心里想着白华。 一面,他愉快地望着天空,那里是澄清地现着一片蓝色,下午的阳光正在灿烂地照着那些墙上的标语……他突然想到天空门的墙上的血。那伟大的总示威的政治意义,便重新在他的脑海里活跃着。 他沉思了一会。 在后面,两个人影很快地走近了。一种坚实而粗大的喉音,从他的脑后送过来: “希坚!” 他一看,便笑着站住了。 “你们俩……”接着便改了口气说:“你们到那里去?”眼睛却含意的瞧着这一对——近来,因工作的联系而推动了爱情的这一对,觉得这正是很合适的一对伴侣。 “可不是?”王振伍伸过手来说:“正想找你去,却碰见了。”仍然很豪气地,而且很有劲地和他握着手。 刘希坚笑着。“找我?”他问:“有什么事?”便偏过脸去,和张铁英也握了手。 “的确是找你,”王振伍老实的说。 “好,到我公寓去。” 三个人便一同走了。 在路上,他们谈起来。 王振伍先对他说——说了许多革命的前途的意见。尤其是对于把五卅惨案的交涉弄成失败的军阀政府,说了很愤激的革命的言论。随后,说到他自己的事情了,便低声的在刘希坚的耳边说: “昨夜,我向她表示了,她同意……” 刘希坚便亲热地把一只手放在他的肩膀上,一面笑谑的说: “好同志!庆祝你胜利!” 一种光辉的欢乐笼罩着王振伍的笑脸。他赶快补充说: “她并不是失败呀!” 刘希坚笑了: “当然,”他说:“这是双方胜利的事情。任何一种斗争,都没有这种情形的。这只是恋爱的特殊形态……”说了便微笑地望着这个忠实的同志,又望着张铁英,而且想起她以前曾给他自己的那情意,便感着兴味地落在一种有趣的沉思里。 “你们说什么呀!”张铁英有意的喊了一声。 “说你。”刘希坚笑着说,并且把眼睛定定的看着她。 显然,她的脸是飞起了一阵红润,那些异样的红色,从她的健康的红色里透出来。 她不说什么话。她只把一双大眼望了他一眼,似乎向他作了一种抗议。 王振伍忙着说: “她就要走了。” “到那里去?”刘希坚正经的向她问。 张铁英的红润慢慢的褪去了。她现着镇静的态度回答着: “到河南去。昨天才决定派我去的。我呢,我很喜欢这种工作。因为我是从农村里长大的,我知道那些农民的痛苦,并且我还知道他们的优点和缺点,我去干农民运动正是合宜的。并且在我个人的能力上,我也觉得我最好是干农民运动的工作,尤其是在我们的总路线上,我们目前的任务,领导农民革命是很重要的。所以我很欢喜,我可以把我自己深入到农民群众里面。” 的确,她是很欢喜的。革命的工作,常常都是使布尔塞维克感到欢喜的。她的脸又红了,然而是一种革命的红的颜色,造成了她的一种使人敬重的气概。 “好极了。”刘希坚说,一面伸过手去和她的手握着。“深入到农村去,这是很严重的目前工作。无产阶级革命的战线上,农民是一个最有力量的队伍。我们必须推动农民在无产阶级领导之下成为前锋队。”接着他勉励了她,希望她在这个伟大意义的工作上,得到伟大的成功!末了,便问她: “什么时候走?” “明天或者后天。”她回答:“我今天特别来看你的。”便向他微笑着。 他也回答她一个微笑。这微笑是充满着广泛的意思的,而且最重要的意思是表示着: “以前的事情是过去了,现在我们是好同志!”并且他感谢她来看他。 于是,他们三个人便欢乐地谈着走到三星公寓了。他们在房间里又欢乐地谈了许久。一点钟之后,这两个同志才走开。当刘希坚把两只手握着他们俩,当她说着“再见”的时候,他不禁的动着感情,仿佛有点不舍之意地,望着他们的背影,望着她和王振伍在阳光里走去。 “女同志,”随后他走进房间里来,便想着:“在工作上,一个不容易得的女同志。” 接着他又想起了白华。那种光辉的微笑又浮到他的脸上来了。他想着,便立刻走出去。可是在胡同口,他和白华碰见了。他一下握着她的手,第一句便告诉她——在今天的会议上,已经通过了她的加入…… “白华同志!”他欢乐的向她说。 她笑着。她的脸象一朵初开的花朵,含笑,新鲜而美丽。 “那末,我就要开始工作了。”她热烈地,眼睛闪着希望之光地,快乐地说:“他们派给我工作没有?” “还没有。过两天就要派的,”他笑着回答。 “你想他们会派给我什么工作?”她十分热情的说:“我自己,我喜欢我到工厂里去。我认为必须和工人打成一片。不是么,我们的革命的胜利是应该工人阶级来决定的?” “不错,”他又笑着回答:“到工厂去,这是最迫切的,而且最重要的工作。无产阶级革命,当然要无产阶级自己起来才有胜利的可能。……你愿意做这方面的工作,我可以替你想法子。”接着他望着她,他的眼光里带着敬意,同时又带点爱慕地,把她望了许久。 她在微笑。 这时在他们之间有一种联系的欢乐,而这种欢乐是新的,又仿佛是旧的,从这个眼里飞到那个眼里。他们的心在相印着。 飘过了默默的几秒钟。 刘希坚向她说: “回想起来是有趣的,”他含蓄着许多笑意和爱意的望了她,“那从前的我们对立的意见,那些几乎要决裂的激烈的论战,现在看起来,都变成很有意义的。你记得不记得,那最后的一次……” 她笑着点着头。 “你的胜利,”她低声的说。 可是他改正了: “不。不是我的。那是——共产主义的胜利!” “对的。我说错了。”她热烈的笑着说:“我们是,在这种胜利之下工作的。” 他同意地看着她。他们两个人便动步了,向着灿烂的阳光里走去。一种伟大的,无边际的光明平展在他们的前面。 ------------------ |
后一页 前一页 回目录 回首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