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一页
前一页
回目录
回主页
第十六章 法京游览与归国


  既到巴黎,巴黎的名胜,也不可不略为游览,两三天后,醒秋不再将她的光阴耗费于圣堂里了。
  她独自由里昂到巴黎并无游伴,只带着一本巴黎游览指南,在街上乱撞。迷了路的时候,路旁的警察便是她的指导人。巴黎的巡警虽都巨灵似的雄壮可畏,性情却很温和,而且都受过严格的训练,懂得几国的方言,指导人的时候,和颜悦色,一点不露厌烦的神气。有时为指示一个地方,往往打开衣囊里揣带的地图,查阅至一刻钟之久,或陪伴客人,接连转几道街,决不像上海警察,逢着人问路的时候,指东画西,随口乱答,耽误你的要务。
  醒秋为在巴黎不能久留之故,所以游览的方法,也讲求得极其经济。她照游览指南所示,将巴黎分为八区,每天游一区。按图索骥地逐一拜访那区内的名胜,一天之间,可以经历八九处地方。虽然走马看花,不能详细领略那些名胜的好处,但巴黎的盛况,她终算得其大概了。
  巴黎爱飞儿铁塔(Latour Eiffel)是世界闻名的最高之塔,醒秋少时读康有为欧洲十一国游记,每每心响往之。现在真个身到蓬山,颇有闻名不如见面之感。那塔高约百余丈,乘电机以升降,置身塔巅,可以引起飘飘凌云,羽化登仙的意境。觉得“侧身送落日,引手攀飞星”的两句诗,还不足形容这座塔的高峻。不过这种建筑,究竟是现代物质文明的结晶,比起那尼罗河畔突出黄沙绿榈间的金字塔,怕大有雅俗之别。
  从铁塔高处,俯瞰巴黎,巴黎成为一张缩写的地图——一张着色的美丽图画——亲善场(Placedela Concorde)是全世界闻名的大场,缩成了碟面大小的一方。素号为立在路的这一边望不见那边人影的“中间大路”,竟变成一条窄窄的衣带。那大路上奔驰的车马,有如成阵趋膻之蝇,至于那络绎来去的行人,看去竟比蚂蚁还要渺小。巴黎的屋宇,大都是赭瓦红砖的建筑,护以葱郁的树林,既富丽而又雅致,色彩非常调和。但立在铁塔之巅,屋的颜色和树的颜色都分辨不清了。不但分辨不清,树的颜色好像经了水的润和,竟和屋的颜色渗在一起,眼前只看见一派晕晕的紫雾。人说巴黎如海,从高处看来,巴黎果然像海,像倒蒸于绛霞光中的碧海!
  醒秋又到过拿破仑第一的陵寝,深红色大理石棺中,藏着那龙拿虎跃盖世英雄的遗蜕。她凭吊之余,不禁引起无穷的感慨。记得曾在什么地方看见一幅画,题为“最后的幻象”(Ladernièrevision),拿破仑身着寝衣,奄奄一息地躺在病榻上,胸前放着他的宝剑和雄冠,头上盘旋着一只大鹰,这是表明他临死时脑筋里还涌现他平生雄飞宇内,征服世界的梦想。想这位著名的军事家在世的时候叱咤一声,风云变色,玉斧所指,金城为摧。他的铁骑,曾蹂躏过全欧的地土,他的战绩,曾造成法兰西历史上无上的荣光。然而当兵败受擒之后,囚龙绝岛,暮境凄凉,遥望故京,奋飞无翼,只好将一生席卷全欧的雄心,深深埋葬于瘴日烟波之下,英雄末路,又何其可怜!
  黩武穷兵的政策,虽可以收效一时,到头未有不失败的。前之拿破仑,后之威廉之二,都是绝好的龟鉴。但现在一般帝国主义者还在拚命讲究坚船利炮的主义,实行压迫别个民族的政策,将来终不免像拿破仑和威廉第二的收场吧!咳!帝国主义者们,何时才能打破你们的迷梦呢?
  不过我们中国人若因为帝国主义将来总有失败之一日,便袖手旁观地等待他们自己末日的到来,那也是毫无根据的乐观论。帝国主义的自身是不能失败的,必定要我们加之以正义的惩创,他们才能失败。他们讲究坚船利炮,我们也讲究坚船利炮,他们提倡爱国,我们也提倡爱国,若是四万万同胞个个肯为中国死,中国就脱离帝国主义的羁勒了。醒秋希望中国人个个成为爱国男儿,更希望中国出一个拿破仑、华盛顿、林肯混合起来的大英雄,先以强大的武力卫护中国,继以民治的精神治理中国,终则本解放黑奴的人道主义,解放全世界倒悬的弱小民族。醒秋究竟是一个崇拜英雄和天才的主义者,虽不赞成拿破仑的侵略政策,却不能不赞叹他的伟大和光荣,故也希望中国产生一个拿破仑。
  她又参谒过法国名贤墓,在地洞中对那些长眠的名人致敬。又曾摩挲大战时无名英雄的心瓶。也曾于大皇宫前(Palais-Royal)遥望那佳气郁郁的凯旋门和立在夕阳光中像一道黄金色雾似的埃及方尖塔。在鲁渥尔博物院(Muséedu Louvre)遍览全欧最富的宝藏和艺术的精华。在国立歌剧院(LBopéra)和奥戴(Théa AtredeI Bodéon)听歌剧和看古装剧,访嚣俄的故居,参观过罗雕刻院。八天之内,她游历了巴黎四十余处名胜的地方。
  后来她又游到巴黎附近的枫丹白露和凡尔赛离宫去了。那两所离宫,都是法国全盛时代的建筑,其楼阁之壮丽,陈设之宏富、铜像之庄严、喷泉之奇幻、园林之幽茜、径路之曲折,虽中国的三都、两京、阿房之赋,迷楼之记,恐也不足形容尽致。康有为曾说世界宫殿建筑之美,以中国为最。醒秋在北京读书时,也曾游过太和、文华、武英三殿,从前极震惊于它们工程的浩大,以康有为的话为可信,但自从见了法国路易十四遗殿之后,对于南海的话,便不免要提出抗议。为什么呢?中国的宫殿,注重对称之美,原有它的特色,但不知艺术的优美,已于无形间牺牲于单调的庄严中了。而且那翼然的殿角,屹立的牌楼,不调和的丹甍黄瓦,只不过表出帝王的残暴和淫威,以及强力凭陵兆民所养成的尊贵。它只能使我们震惊于它建筑形式的宏壮,只能使我们感到沉重的帝制气压,却引不起我们光明愉快的艺术快感来。西洋宫殿,庄严亦自庄严,但另有一种蔼然可亲之致,这或者因为西洋的君主,原不像我们东方帝王把自己巍巍乎尊得像帝天一般,所以他们住所的表现,也呈出一种不同的气派来吧。
  在离宫里,醒秋记得最清楚的是路易十六皇后的一张御榻,锦幄金钩,穷极奢丽,看了可以想见她那时生活的一斑。这位风流放诞的皇后,是巴崩朝的祸水,是法兰西大革命的导火线,是路易十六断头亡国的原因。历史上说她秉性轻浮,好弄权变,玩路易十六于股掌之上,常呼他为“可怜人。”相传她有一次蒙了假面跑到公共剧场跳舞,被人识破,从此佻达之名大著。当时宫庭的奢华,出于人思议之表,别的不说,皇后每星期要御珠履四双,侍女售烬余的烛头,每年可得一百二十五万佛郎的收入,也算骇人听闻了。唐明皇时宫女数万,日进烟螺六石为画眉之用,宫庭豪侈轶事,中外真足媲美。
  那时法国财政困难,饥馑屡至,贫民困苦万状,而宫庭仍滥费无度。虽以著名理财大家透尔戈(Turgot)为财政大臣,也弄得束手无策。加以其他种种原因,终于激成法国的大革命。路易十六被弑之后,皇后也被捕下狱。巴黎蜡人院有皇后在狱时的蜡像,小室一间,方仅寻丈,围以铁栅,室中一榻外无他物。皇后作女尼装束,立于小榻前祈祷。栅外两个红衫兵士看守着她,附耳门上,作窃听之状。其景况极为凄凉。要是先看了威杰劳倍伦(Vigéc-Lebrun)夫人替皇后盛时绘画的油画像(现在凡尔赛离宫),再看蜡人院里的写真,谁能相信她是一个人呢。
  还有枫丹白露宫里奥公主(拿破仑第一的皇后)的浴盆,本来是路易十六皇后的,拿氏娶奥公主后便将它搬到这里来。醒秋看了不禁联想华清赐浴的故事,“温泉水滑洗凝脂”,她念着这句诗,在浴盆旁徘徊良久。又联想到康南海先生在这里参观时所作的有关拿破仑帝后的诗句,什么“万马奔腾叱咤去,记兹隐几决长征”,又什么“尚想桃华奥公主,百花舞凤隐英雄,”觉得英雄美人的故事,果然易于动人。再者她幼时在小学里读书,曾读过薛福成巴黎观油画记,心里很羡慕。到巴黎后到处打听油画院,竟没有人知道。到枫丹白露离宫,看了壁画,恰是普法战争的故事,才知薛氏所见者就是这个东西。其实那些战争画虽出名画家之手,但比之鲁渥尔所藏各种名贵绝伦的图画,究竟比不上。薛福成游法时,鲁渥尔想也到过,他对于鲁渥尔所藏的不知赞美,却把那些颇带俗气的战争画,极力形容一番,可见他审美的眼光,不大高明。
  更有路易十四和曼德侬夫人的轶事,她也在中国读了许多。他们的遗迹都收在威尔赛离宫里,现在拿来和她所读过的书一一印证,倒也兴趣无穷。
  醒秋白昼在外边遨游,晚上便回到拉丁街一家旅社里歇息。旅社的隔壁是一个酒吧,每夜音乐喧闹,舞声鼎沸,吵得她不能入梦。她半倚着枕头,眼睛虽然闭着,心却清清朗朗的醒着,过去的现在的未来的都像潮水一般在她脑海里翻腾起伏。她想念她的病重的母亲,不知现在怎样?想那回国后的叔健,恨他的冷酷无情,不解人意,但说也奇怪,她对于他偏还有一种自己也不能解说的眷恋情思。叔健在她想象里似乎成了两个截然不同的人物:一个是叔健的本人,是具体的,是这两年以来给与她许多精神痛苦的;一个是她理想构造成功的,是抽象的,是她恋爱的幻影。这具体的叔健,和抽象的叔健,轮流在她脑中涌现,教她恼恨一回,思念一回,决绝一回,系恋一回,到后来两个叔健的影子混和起来,模糊起来,融成一片,她恨也不是,爱也不是了。
  她细细考虑自己的将来,回国之后,家庭决无不强迫她和叔健结婚之理?她与叔健的感情,已经完全破裂,不但她痛心刻骨的恨他,他接到她最后的绝交书,也像很着恼,虽然勉强来了一封解释的信,但回国之后倏忽半年,竟没一个字儿来。爱情有如白璧,一碎不能复完;爱情又如一个美妙的梦,醒过一番之后便不能更续下去,续了也无复余味,她今生是不能再和叔健结婚的了。勉强结婚,将来定没有愉快的结果。
  但是,她将来的问题究竟怎样解决呢?进修道院吧?她决定皈依天主教时,曾有过这样的念头,因为她赞美修道士们虔洁严肃的精神,以为有无上之美,而且为解除自己精神痛苦计,也想借宗教为安身立命之地。再者马沙修女曾说将来要到中国去传教,后来白朗于醒秋皈依之际也说这话了。马沙白朗是她平生良友,她爱她们,愿意一辈子和她们同处,马沙白朗若肯到中国,她是也可以出家的。
  不过这世俗潜修的念头虽然曾一度在她脑筋里活动,不久便冷淡下去了。前面已经说过,醒秋原是一个多血质的人,富于冲动,每每以一个冲动决定了她一生的命运。她的信仰天主教是一个冲动,她的想修道也是一个冲动,前一个冲动是实现了,后一个冲动才发动便消衄,这是什么缘故呢?
  原来修道院规律的严肃,决不是她所能忍受的。本来她脱离红尘的动机,原想借道院清净的岁月,和缓她紧张的心弦,她虽说出家是烦恼者解脱的门径,等于自杀,她不能在自杀上求解脱,只好在修道上求解脱了。其实她尚在青年,求生的欲念甚强,受了挫折,便想在别处另寻出路。换言之,她丰富的情感,仍要求有发泄的机会,她的心情不是要收敛,其实要解放。她不是求死,其实是求生。若是天主教的修道士也和佛教的出家人一样,六亲无累,万缘皆断,昼则芒鞋破钵,到处随缘,夜则古佛青灯,蒲团静坐,闲云野鹤般的生活,落花流水般的行止,萧闲,自在,富于诗意;这样的出家,她倒是乐意的。但天主教的修道却非如此,无论男女修士除岩栖壑处的隐者外——中世纪时才有,现代也没有了,而且隐士们的刻苦精修,恐怕也不是佛教徒的苦行所能比拟——修士居处都有一定的寺院,有一定应守的规则;他们对于院长绝对服从,出必告,入必面,一举一动,不得专擅;而且严肃虔祷,苦身克己,种种戒行,更非局外人所能想象。独立不羁的她,自由惯了的她,能够受这样的拘束么?不能,无论怎样,不能。她的性格岂但放纵随便而已,如前所述,她原是个“娇孩”,受不得一点辛苦,也受不得一点磨折,无论心灵或形体方面。看了白朗、马沙的好模范,也想加入她们的团体,肩背上负荷着沉重的十字架,脚踏着荆棘,向卡尔佛里勇敢地进行。不过她的自知之明告诉她,自己决不能这样干,干了将来一定会后悔,半途而废,有什么意思?这伟大的志愿在她头脑里像一现的昙花,以后便永无消息。噢!做一个守死善道的宗教家,谈何容易?况且她原是一个荏弱的灵魂!
  即说她能够收敛心情去修道,还有一件东西,她却不愿意抛弃,这就是她爱美的情感。这是她性灵中最美丽的花,她要让它好好地发荣滋长,不愿将它放置于冰天雪窖,使之枯萎而死。
  这爱美的情感包括极广:如文艺的欣赏、音乐的陶醉、一花一草的怡情、壮丽山川的游览、奇珍书籍的披阅、知心朋友的谈话,都不是修道院中所能享受的权利。她又爱好文字的创作,但据她浅薄的信仰经验而论,宗教的虔诚和文艺的灵感,实处于背道而驰的地位。任何文学家要写一首诗,或一篇优美的文字,他的情感必激发动荡到最高点,才有创作的能力。所以文学家的情感要有机会使它常常热烈奔放,不受一毫羁束。宗教家呢?他们的生活是这样:时刻讲究正心诚意的功夫,终身从事于灵和肉的争战,朝朝暮暮的祭献、祈祷,他们对神的虔诚增加一分,则他们的心情也紧敛一分,他们将一切的欲念,活活钉死在十字架上,信德虽是完全,情感却枯萎了。再者文学家或艺术家须有排斥一切,唯我独尊的精神,如天马行空,如威凤翔于九霄之上,中国的李太白,英国的拜伦,都有这种气度,所以他们的作品,也都潇洒自然,不同凡响。宗教家在精神上自己加上重重桎梏,意气不能飞扬,思想当然也就不能活泼。她相信那哀感顽艳的情感,和沉博绝丽的文章,决不是戒律谨严的高僧所能有或所能做的。坡叟哀(Bossuct)止能做他的哀诔文(Lcsoraisons funèbres),至于给哀绿绮的情书,还得让阿伯拉来写;漫郎摄实戈也得让白莱活士特(Prévost)教士来创作吧。乌日山僧颇能吟几句好诗,但《断鸿零雁记》以及“春雨楼头尺八箫”,便只能教那饮酒食肉的曼殊和尚专美了。她羡慕宗教的庄严,又不能忘情于文艺的超逸,希伯来与希腊思潮的冲突,不知曾使多少有为的人物,陷于惨澹的一生,曾使无量数聪明之士,终身徘徊于歧路,现在这位中国青年也在这旋涡里旋转着,翻滚着,没法立定脚跟。这新鲜的滋味、不是亲自尝试,又哪能知道?
  老实说,她未来巴黎之前,还是打算回国去入修道院,及见了巴黎那渊渊如大海的艺术宝藏,更触动了她那爱美情感,才决然放弃了这个念头了。
  她思前想后,不嫁;修道又不能,回国之后还以从事著述为唯一良策。她的哀怨、她的爱恋、她的不幸的命运、她的芳馨凄艳的情操,都可以借文字发表出来。文学是她最佳的慰情者,最相宜的终身伴侣。
  她的身世是个阙陷的身世,但阙陷也未常不美。希腊美神的石像,罗马古宫的断址颓垣,荆棘的铜驼,隋堤的衰柳,正因其阙陷成了后人的诗料呢。而且她不必和一个男人结婚,她心里却可以爱一个男人,这男人是谁?还是叔健。她已经深恨叔健了。为什么还爱他呢?原来她又有许多奇妙的解释:她所爱的叔健并非叔健本人,却是她那理想所构成的神秘影子。叔健本人便说是温柔可爱,和她没有恶感,也不及这神秘影子可爱的百分之一。因为这影子是她的幻想,她的柔情、她的爱、她的梦,一点一点塑造成功的。这是她恋爱的偶像,她曾用心灵拥抱他过,又曾以眼泪浇他的足,用头发去擦干。这偶像是完全的、伟大的、圣洁的,不但叔健当不起,恐怕这世界里没有一人当得起吧。不过她除叔健之外,没有认识别个男人,没有将爱情向别人输注过,所以勉强抓住了叔健的名字,题上她的偶像罢了。人们的爱情对象有两种:一种对象是人,是男子所喜欢的女人,是女人所恋爱的男子;一种对象是什么,我说不出,总而言之要比自己高尚,要比自己神圣过几千百倍,所谓男女间的贞操、信义、悲壮哀艳,可歌可泣的爱情的牺牲,都是为这项对象而发。爱情有了这项对象,那爱情才纯洁、才高贵、才属于灵,否则只是卑陋的肉感而已。
  骑士时代英雄,崇拜一个大家闺秀,将她的名字写在深山大树上,除自己外,不让一个人知道或者也不让他的恋人知道。也有侠士为舍己成人之故,闷死自己的情爱;也有爱人不幸短命,他或她便“终身一曲雉朝飞”,不再别寻鸳侣;也有许多的女子,情人虽然负了她,她心里还保存以前的爱念,因为她所爱的并不是那个负她的人,却是她从前爱情的寄托者。有人说这是“自我恋”的发展,那也未常不可,不过说它是第二种爱情的对象,则比较妥当,比较切合。更扩而充之,那些热心爱国的志士,为全人类服务的仁人,也都是这项情感发达的缘故吧。
  可恨我们中国人脑筋过于简单,过于拘泥于实现的生活,对于这种优美的艺术情感,不大了解,动不动要搬些什么弗洛德的学说来解释一回,丑化了美的人生,损坏了美妙的诗趣,真真煞风景!
  醒秋决定自己前途之后,潮沸般的心绪,略为平静。她在巴黎游览了几天,回里昂一行,又到瑞士打了一转。因为悬挂着母亲,湖光山色,无心赏览,只去了两天便赶回里昂,收拾行李。船票已由中法学院代购,办了护照等手续,动身之日,和中法朋友郑重分手,趁火车赴马赛上船。
  白朗那晚送她于车站,含着眼泪,叮嘱她途中保重,又教她无论如何,不可忘记了宗教的信仰,醒秋唯唯听命。白朗又送了她十几本宗教书籍,使她途中得以消遣。又嘱她回国之后,时时温习法文,和她勤通鱼雁,不要将几年辛苦换来的东西付之遗忘。醒秋也答应了。
  初夏的傍晚,马赛码头有一只大船出口。船上许多人向岸上送行的亲朋,频挥手巾,以示惜别之意。三层楼铁栏之畔,立着一个中国女青年,那就是醒秋。她眼睛也望着岸上,虽然没有一个送别的人,但她也有无限惜别的情意,留给她羁留三载有半的法兰西。
  她立于栏旁,以她心灵的手,向马赛挥着,默默地祝祷道:
  “别了,法兰西!你是我第二故乡,三年作客的可爱地。我的脚迹虽然也曾到过别的地方,但居留里昂最久,所以里昂给我的印象,尤为深刻。圣蒂爱纳的古堡中,金头公园的湖畔,虹河的桥上,福卫尔大教堂里:一花、一草、一瓦、一石、一片晴波、一天夕照,都有我乡思的颤动,初恋的迷醉,哭兄忆母的泪痕的渍染,伤春情绪的萦绕,虔诚祈祷的遗音……你虽然曾给我许多眼泪洗面的岁月,也给我许多永不能忘的欢乐。我有时懊悔来你这里,空抛掷了三载韶光,换得一腔悲痛回去,但我也在你这里得了无数人生的经验,所得也未常不偿所失。别了,可爱的法兰西,今生今世,我或者不能再看见你,但我将永远宝贵着你所给我的记忆,我的梦魂或者还会飞渡大西洋,和你时时相见。”
  “别了,白朗女士!我亲爱的教师,我义重如山的朋友。我和你同处二年,你的人格,影响我不少。你想我皈依于你所信仰的神,费尽心血,现在你总算将我劝服了。这年头正是天主教在中国遭厄的年头,我皈依之后,在法国已为同国人所误解,虽然他们对我显明的攻击,尚未发动,再待下来,事情便不知要演变到何地步了。我此番归去,说不定还有许多迫害在等待着我。但前途无论如何艰险,我必坚贞自誓,永远不改初衷,那是我对于天主的忠实,也是对于你的信义。虽然你我国籍不同,种族各异,但我们同具一颗‘人类的心’,我们的性灵因此遂无隔阂,我想世界之所以成为世界,也是全靠这颗伟大的‘人类的心’维系着吧。你曾像爱骨肉一般的爱我,这般友情,在我一生是很少遇见的。但你爱我并不单为了对朋友的情感,而是为了我灵魂的好处,前者私而后者公,我也能明白。我以后要分外珍惜自己的灵魂,不容它有失落的机会。记得我在马沙修女家中,她常说人生世上,是为了战斗立功而来,她的二哥第一次大战时,奋勇作战,受伤将死,曾合掌对天说:‘天主,我打了一个好仗!’马沙说她愿意她自己临死时,也能对天主说这句话。白朗,我亲爱的朋友,我知道你也是如此,也愿意我如此。我一定要以这种精神自勉,到那炮火连天的人生战场上打一个仗!“别了,亲爱的朋友!希望你时常为我,为我最爱的母亲,为我最慕恋的祖国祈祷,我也为你祈祷。我们形体虽隔,精神仍可互相交通,这个世界里即不能相会,将来还有相会的时候,这是我所坚信无疑的。”
  “别了!法兰西!”
  “别了!白朗女士!”
  碧绿的海波里,荡漾着黄金色的夕阳,一缕浓烟,斜拖水面,直拖到马赛岸上,那景况依稀和那年醒秋偕中法学院的同学自上海放洋相似。但来时欢笑,去时悲哀;来时抱着无穷希望,去时带着一颗碎心,这是不同之点。汽笛声中,那艘大舰载了几百客人,和无数离愁别恨,向漫漫大海东去了!
后一页
前一页
回目录
回主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