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一页 前一页 回目录 回主页 |
人人都希望自己能受到别人的欢迎,但事实上却并非人人都受欢迎。因为我们要做到这一点实在是很不容易的。如今的时代,可以说没有一种职业生活会与人际关系相分离,对于有些人采说,是否能到处受到人们的欢迎,决定其职业表现成功与否。 一位人际关系学家说:“我们不断地想办法使别人承认我们;希望别人常识我们的知识和能力;希望别人购买我们的乐西;希望上司把理想的工作交给我们;我们多数人希望得到别人的喜欢——不仅是喜欢,而目是大大的喜欢,希望别人把我们当作最知己的朋友……唯有最富有魅力的形象对能吸引别人。” 的确,树立一个良好的“职业形象”是受人欢迎的前提。当然,这种形象绝不单单反映一个人在别人眼里的外形、表象,更重要的是指一个人的气质、知识、修养等内在因素的一种表露。往往有一些看似并不重要的小事、小节,而也许正是这些小事、小节体现人的素质,从而使一个人在上司、下属、同事乃至那些打扫卫生的、看大门的老工人心目中或树立、或丧失应有的职业形象。 过分自我表现不如不表现 有贡献,会表现,适时出现。 ——当代“上班族”流行语 表现自己并不错。在现代社会,充分发挥自己潜能,表现出自己的才能和优势,是适应挑战的必然选择。但是,表现自己要分场合、分方式,使人看上去矫揉造作,很是别扭,好像是做样子给别人看似的。 吉米是一家大公司的高级职员,平时工作积极主动,表现很好,待人也热情大方。但一天,一个小小的动作却使他的形象在同事眼中一落千丈。那是在会议室里,当时好多人都等着开会,其中一位同事发现地板有些脏,便主动拖起地来。而吉米似乎有些身体不舒服,一直站在窗台边往楼下看。突然,他走过来,一定要拿过那位同事手中的拖把。本来差不多己拖完了,不再需要他的帮忙。可吉米却执意要求,那位同事只好把拖把给了他。 刚过半分钟,总经理推门而入。他正拿着拖把勤勤恳恳,一丝不苟地拖着。这一切似乎不言而喻了。 从此,大家再看吉米时,顿觉他假了许多。以前的良好形象被这一个小动作一扫而光。 在工作中,往往有许多人掌握不好热忱和刻意表现之间的界限。不少人总把一腔热忱的行为演绎得看上去是故意装出来的,也就是说,这些人学会的是表现自己,而不是真正的热忱。热忱绝不等于刻意表现。在需要关心的时候关心他人;在应当拼搏的时候洒上一把汗;真诚自然,谁都会赞许。而不失时机甚至抓住一切机会刻意表现出自己“与群众打成一片”、“关心别人”、“是领导的好下属”、“雄心勃勃”,则会让人觉得虚假而不愿与之接近。 成廉·温特尔说:“自我表现是人类天性中最主要的因素。”人类喜欢表现自己就象像孔雀喜欢炫耀美丽羽毛一样正常。但刻意的自我表现就会使热忱变得虚伪,自然变得做作,最终的效果还不如不表现。 许多的人,在其谈话中不论是否以自己为主题,总有突显自己,主张自我的表现。这种人虽说可能被人高估为“具有辩才”,但是也可能被认为是“口无遮拦显得轻浮”或经常想要“引人注目”等,暴露出其自我显示欲求的否定面,常使别人产生排斥感和不快情绪。 据说丘吉尔虽然经常爱用些夸张的词汇来自我表现,但是在关键时刻他却会用英语说:“我们应该在沙滩上奋战,应该在田野、街巷里奋战,应该在机场、山岗上奋战——我们,决不感激投降。”他在这段话里唯有“投降这个词使用的是外来语(而非英语),因为它代表的含意是丘吉尔认为不予以考虑的,可见,真正善于自我表现的人是“有贡献”、会表现的,又能适时出现的人。 善于自我表现的人常常既“表现”了自己,又未露声色。他们与同事进行交谈时多用“我们”而很少用“我”,因为后者给人以距离感,而前者则使人觉得较亲切。要知道“我们”这个字眼,代表着“你也参加的意味”,往往使人产生一种“参与感”,还会在不知不觉中把意见相异的人划为同一立场,并按照自己的意图影响他人。 善于自我表现的人从来杜绝说话带“嗯”、“哦”、“啊”等停顿的习惯,这些语赘可能被看做对开诚布公还有犹豫,也可能让人觉得是一种敷衍、傲慢的官僚习气,而导致令人反感。 真正的展示教养与才华的自我表现绝对无可厚非,只有刻意地自我表现才是最愚蠢的。卡耐基曾指出,如果我们只是要在别人面前表现自己,使别人对我们感兴趣的话,我们将永远不会有许多真实而诚挚的朋友。朋友,真正的朋友,不是以这种方法来交往的。 “激情”不宜总“遭遇” 让我们去尽情地遭遇激情吧,世界原本疯狂。 ——留美学生口头禅 据调查显示,一个人最令同事们反感的表现通常有以下几项: ①欠缺耐心。你诚恳地向他征求意见或诉说苦闷,他却显出一副事不关己,不感兴趣的样子。 ②得理不饶人,同事已经为自己的一个小疏忽,或一时失口的冲撞再三道歉,他却仍然四处抱怨,骂骂咧咧。 ③小题大作。原本是个芝麻绿豆大小的“小道消息”,却被他讲得神乎其神、严重之极,唯恐别人不晓得他“消息灵通。” ④唯我独尊,总是自以为是,容不下任何批评建议,有时还纵容自己的怒气,毫不收敛地向不相关的同事发脾气。 我们经常会发现一个平日工作勤恳,业务熟练的人却是难以受到大家的欢迎,就因为他的EQ(情绪智商)太低,不善于管理,控制自己的情绪。要知道人与人之间的情绪是会互相感染的,有时自己控制得还不错的情绪,一下子就被别人破坏了;而别人的情绪也常常会被自己“污染”。问题是谁都付厌无故伤害别人情绪的人。哪怕他是为了工作,为了“正事”。 其实上班也如同演戏。后者演的是角色,与真我不见得相同,而前者要演的也是种种角色,不见得与真我完全一致。好演员能很快“人戏”,并且可以既将戏里戏外分得很清,又看不出虚伪的矫揉造作。因为他能够收放自如地执行工作,把自己原来的情绪放在一边,专心配合领导、同事的工作要求,表现出适当的情绪。从而制造了一个轻松、合宜的气氛,既有利于同事也表现合理的情绪,也无疑会令自己受欢迎。毫无理智地放纵自己去“遭遇激情”,实在是聪明的“上班族”不肯为的行为。 遗憾的是,学历高、能力强、经历多、见识广,未必能改善一个人的“人缘儿”处境,他们照样可能陷入苦闷。 托尼在美国中部一个大制造公司做了4年的人事官员,他有一个体面的心理学学位,18个月以前与他在大学一年级时结识的一个女孩结了婚。他自称适度自信,性格外向,对自己的生活道路大体上是乐观的,工作顺利,婚姻幸福。然而他却常常陷入一种莫名的不快中。他承认:“我总觉得自己失去了什么。我在工作中并不很受欢迎,因为我对同事们从没有真正的亲密感。或许在内心深处我不相信任何人。即便跟妻子琼在一起,我大多数时候也是小心谨慎。当有人直截了当地问有关我自己的问题,我通常闪烁其词。作为人事官员,我需要人们的支持和信任。但我感觉他们有点儿躲着我,甚至提防我。或许他们是在回报平日里我对他们的喜怒无常和神精质吧。即便人们对我谈论他们生活中的重大问题,那也是很表面化的。我的心理学学位当然没有教给我怎样排除我与他人间的屏障,或许那是我自己的错。” 让我们再来看一个例子:安娜是一个办公室的管理人员,具有丰富的工作经验,为其组织中相当数量的办公室成员承担着广泛的责任,既有职业上的,也有个人方面的。她同丈夫离婚了,与十多岁的儿子和女儿住在一起。她的烦恼是:“我总是无法克制地经常向别人发脾气,虽然事后常常后悔,但又总也控制不了自己的恶劣情绪。我们办公室的职员流动相当快,所以对大多数的人很难有真正的了解,而我周期性地与这样或那样的人发生口角。我试图强硬些,也试图亲切愉快些,可什么都不管用。如果我粗暴强硬,他们就怨恨不满并予以回击。而如果我态度可亲,他们又觉得我软弱可欺,想趁机利用我。我在家里的问题也无法解决。我的孩子们都怨恨我把时间和精力放在工作上,这使我感到我令他们失望了,但更令我自己失望的是,我即便付出这么多的代价,却仍然得不到同事们的理解和拥戴。我曾失落之极,认真考虑过辞职。可是我在个人生活上已感觉失败,如果现在辞职,那么我在职业上也失败了。” 那么错在哪里呢?托尼与安娜显然都是成功的职业人员,他们的工作涉及到操纵其他同事并又离不开他们的支持和拥护,他们要么有不错的学位和职位(像托尼),要么有长期的工作经验(像安娜),可显然他们却都不觉得对工作驾轻就熟。而他们的共同症结就在于不能信任同事、尊重同事,无法良好地管理、控制自己的情绪,结果既伤害了自己,又得罪了他人。 这个世界上托尼与安娜并不少见。许多职业人员都容易有这样的感觉:只因为他们取得了资格并且事业顺利,他们就自然善于操纵平等的同事以及那些为他们工作的人。所以如果事情搞糟了,那就一定是别人的过失。不过托尼和安娜有一点比许多具有同样问题的人胜过一筹,那就是他们认识到事情并不如意,而过失或许在他们自己,不见得一定在别人。 有微笑的人有希望 笑容能照亮所有看到它的人,象穿过乌云的太阳,带给人们温暖。 ——代尔·卡耐基 严格来说,人的表情只有两个——哭与笑,至于那些不哭也不笑的嘴脸,他们早已选择麻木冷漠的渡过一生。谁也不希望自己的人生是麻木的、冷漠的,哭丧着脸的,于是,人人相信——“笑比哭好”。 现实的工作、生活中,一个人对你满面冰霜、横眉冷对;另一个人对你面带笑容,温暖如春,他们同时向你请教一个工作上的问题,你更欢迎哪一个?当然是后者,你会毫不犹豫地对他知无不言,言无不尽,问一答十;而对前者,恐怕就恰恰相反了”。 一个人的面部表情亲切、温和、充满喜气,远比他穿着一套高档、华丽的衣服更吸引人注意,也更容易受人欢迎。 大卫·史汀生是美国一家小有名气的公司总裁,他还十分年轻。他几乎具备了成功男人应该具备的所有优点,他有明确的人生目标,有不断克服困难、超越自己和别人的毅力与信心;他大步流星、雷厉风行、办事干脆利索、从不拖沓;他的嗓音深沉圆润,讲话切中要害;而且——他总是显得雄心勃勃,富于朝气。他对于生活的认真与投入是有口皆碑的,而且,他对于同事们也很真诚,讲求公平对待,与他深交的人都为拥有这样一个好朋友而自豪。 但初次见到他的人却对他少有好感。这令熟知他的人大为吃惊。为什么呢?仔细观察后才发现,原来他几乎没有笑容。 他深沉严峻的脸上永远是炯炯的目光,紧闭的嘴唇和紧咬的牙关。即便在轻松的社交场合也是如此。他在舞池中优美的舞姿几乎令所有的女士动心,但却很少有人同他跳舞。公司的女员工见了他更是畏如虎豹,男员工对他的支持与认同也不是很多。而事实上他只是缺少了一样东西,一样足以致命的东西——一副动人的、微笑的面孔。 因为微笑是一种宽容、一种接纳,它缩短了彼此的距离,使人与人之间心心相通。喜欢微笑着面对他人的人,往往更容易走人对方的舌地。难怪有人说微笑是成功者的先锋。 下面是一家小型电脑公司的经理所讲述的他如何为一个很难填补的缺额找到了一位适当的人选。 “我为了替公司找一个电脑博士几乎伤透脑筋,最后我找到一个非常好的人选,刚刚从名牌大学毕业。几次电话交谈后,我知道还有几家公司也希望他去,而且都比我的公司大,比我的公司有名。当他表示接受这份工作时,我真的是非常高兴也非常意外。他开始上班后,我问他,为什么放弃其它更优厚的条件而选择我们公司?他停了一下然后说:‘我想是因为其它公司的经理在电话里是冷冰冰的,商业味很重,那使我觉得好像只是另一次生意上的往来而已。但你的声音,听起来似乎你真的希望我能成为你们公司的一员。因为我似乎看到,电话的那一边,你正在微笑着与我交谈。你可以相信,我在听电话地时候也是笑着的’。” 的确,如果说行动比语言更具有力量,那么微笑就是无声的行动,它所表示的是:“我很满意你。你使我快乐。我很高兴见到你。”笑容是结束说话的最佳“句号”,这话真是不假。 “你希望别人高兴来见你,你就必须高兴会见别人。”这是一位行政单位的秘书的经验之谈。他说他所属的办公室主任只要是见到上司总会微笑着打招呼、点头,上司也以同样的态度回敬他。可一回到自己的科室,对下属便很冷淡,很严厉,从不露笑脸,这样他也就得不到同仁们的微笑与拥护了。 对人微笑是一种文明的表现,它显示出一种力量、涵养和暗示。一个刚刚学会微笑的中年领导干部说:“自从我开始坚持对同事微笑之后,起初大家非常迷惑、惊异,后来就是欣喜、赞许,两个月来,我得到的快乐比过去一年中得到的满足感与成就感还要多。现在,我己养成了微笑的习惯,而且我发现人人都对我微笑,过去冷若冰霜的人,现在也热情友好起来。上周单位搞民主评议,我几乎获得了全票,这是我参工作这么多年来从未有过的大喜事!” 有微笑面孔的人,就会有希望。因为一个人的笑容就是他好意的信使,他的笑容可以照亮所有看到它的人。没有人喜欢帮助那整天皱着眉头,愁容满面的人,更不会信任他们。而对于那些受到上司、同事、客户或家庭的压力的人,一个笑容却能帮助他们了解一切都是有希望的,也就是世界是有欢乐的。只要活着,忙着、工作着,就不能不微笑…… 赞美是惠人悦己的“开心果” 人人都喜欢赞扬。 ——亚伯拉罕·林肯 美国哲学家詹姆士说:“人类本质中最殷切的需求是渴望被肯定。”他不用“希望”,“盼望”,而用“渴望”这个词,足以说明人们需要的程度。也就是说,人们对于被肯定的渴望,绝不亚于对于食物和睡眠的需要。而人们渴望被肯定的本质说到底就是:“渴望被重视”,“渴望赞美。” 美国著名的成人教育家卡耐基说:“我们滋养我们的子女、朋友和员工的身体,却很少滋养他们的自尊心。我们供给他们牛肉和洋芋,培养精力;但我们却忘了给他们可以在记忆中回想好多年像晨星之音的称赞。” 一位漂亮又颇有些才气的女孩子大学毕业后被分配到了家乡一个很不错的单位任党委秘书,小小年纪便担当重任,整日出入单位各重要领导的办公室,参加大小“实质性”会议,因此掌握不少“内幕消息”,竟颇得许多年长同事的恭维与羡慕,加之工作环境大异于校园环境,遂浮华了许多,逢人总能不露声色,又虚情假意地“赞美”一番,以博他人开心,换个“好人缘儿”,某日,她在楼梯上遇到了单位电话员小潘。小潘是个不幸的女人,天生的小儿麻痹不仅使她身材瘦弱,还夺去了她一条健康的腿,30岁时才被父母廉价“托付”给一个外地去打工的农民,从此不仅倍受其轻视,还常常被强行榨走钱财。出于同情,她与小潘搭话(平日单位里很少有人主动同她交谈),夸奖她的衣服漂亮,称赞她穿的裤子显得个子高,几句原本是应酬敷衍的虚伪之词,竟让小潘激动得满脸红晕,眼放异彩,先是摇头,接着是笑,然后便是热泪横流。从那以后,小潘竟然真的漂亮起来,原来乱草般的头发修剪成了整齐的短发,还烫了小花儿,平日苍白干燥的唇上也被细心地涂上了唇膏;穿的衣服也再不像以前那样俗气邋遢了,而且每次有了“新举措”之后,总要跑到她那里展示一番,她也总是认真地赞美一番,只是再也不像第一次那样虚情假意,言不由衷。 也许有些人会批评这个女孩说:“这是种拍马屁的方法,没有用——对有知识的人是不会产生效果的。” 当然,拍马局是骗不了明白人的,那是肤浅、自私、虚伪的,它应该失败,而且真的是常常失败。有些人对别人的赞赏是非常饥渴的,任何赞美之词都可以接受,哪怕明知是假意恭维。但我们不得不承认的是,许多人正是凭着这种善意的恭维而获得了希望和自信,重新鼓起了生活的勇气,乃至改变一生。 上一个故事中的那个女孩早已离开单位闯世界去了,但是无论她浪迹到世界的哪个角落,小潘真诚的祝福和问候总能或直接或间接地传到她身边,由于女孩无数次地赞美,使小潘恢复了、或者是刚刚发现了做女人的快乐和价值,30多年她第一次听说原来自己也很美,即便个子矮些,即便有一条腿是病的,可上天却用白皙的皮肤,灵巧的双手,令人羡慕的工作单位补偿了她,使她感到了一种前所未有的信心和安慰。她托人捎话给女孩说她离婚了,前夫至今难以承认竟然是小潘先提出离婚;她说她准备到上海做手术修正那条用了30多年的腿,哪怕白遭回罪也甘心;她还说女孩对她的大恩大德胜似她爹娘,因为爹娘给她的是一个生就痛苦的生命,使她生不如死,而女孩却拯救了她死气沉沉的生命,让她不曾白白活一回。 女孩没有想到无意中的赞美,甚至起初还例行公事般的套话,竟然如此改变一个人。而也许我们日常生活中常常忽视的许多美德中的一项,就是对别人表示欣赏和赞扬。 一百多年前,在美国,由于“渴望被重视”,“渴望获得赞美”,一个未受过任何高等教育,极度贫困的杂货店员,争分夺秒地研究他花费5角钱买来的法律书,后来在经过近20年,共计17次惨痛失败后,他终于成为一名律师乃至总统,他的名字——亚伯拉罕·林肯。后来他解释说:“那是因为人人都喜欢赞扬。”当然这种人类的本性并不是他第一个发现的,所有在办公室里、公司里、商店里、工厂里工作的人们都会无一例外地遭遇过,在一番刻意地自我表现之后,却不见丝毫赞扬。因而工作中,我们应该永远不要忘记,我们的同事都是人,也都像我们自己一样渴望别人的欣赏和赞扬。欣赏和赞扬是所有的人都欢迎的东西。 在我们每天所到的地方,不妨多说几句感谢的话,留下一些友善的小小火花。你将像前面我们提到的那个女孩子一样,无法想像这些小小的火花如何点燃起友谊的火焰,而无论日后你走到哪里,这友善、温情的火焰都会照亮你的心灵。 但是值得注意的一点就是我们的赞扬必须真实可信,如果一个人的赞扬明摆着不是出自真心,那就无异于是对他人的侮辱。一位叫做弗顿·谢恩的大主教曾经说过:“赞扬就象薄薄的腊肠片,清爽可口,恰到好处,而阿谀则又肥又厚,令人无法接受。”这正是赞美和恭维之间最明显的区别,一个是真诚的,另一个是不真诚的;一个出自内心,另一个出自牙缝;一个为天下人所喜欢,另一个为天下人所不齿。 工作生涯中学会真诚、善意的赞美同事,当然是必修的专业课,而学会分清赞美与恭维的不同也极其重要。在墨西哥城的查普特培克宫,有一座深受墨西哥人崇拜的著名将军奥布里负的半身像,像下刻着这位将军的哲学智慧之语:“别担心攻击你的那些敌人,要担心恭维你的那些朋友。”因为恭维只是廉价的赞美,如果仅凭恭维就能够达到目的,大家就会争相恭维起来,那么我们岂不都成了做人处世的专家? 有人是这样给恭维下的定义:“恭维,是对另一个人说出正好是他对自己的想法。”的确,当我们没有在思考一些确定的问题时,通常会把我们时间的百分之九十五用来想着我们自己。现在,如果我们停止不想自己一会儿,开始想想别人的好处,我们就不会诉诸于那些廉价的,还没有说出来就知道是虚情假意的恭维了。 虽然我们没有汽车、金钱、地位给别人,但是我们却能够给别人我们所能给的东西,这就是:“给予别人真诚的赞赏。”它是促人向上的催化剂;它能使人朝气蓬勃;它是挖掘人们内在善、美之心的最好铁锹。 所以,渴望被重视、鼓舞、影响着人们的心灵;懂得满足人类这种渴望的人,就能够和别人友好相处。 一位著名企业家说过:“促使人们自身能力发展到极限的最好办法,就是赞赏和鼓励……我喜欢的就是真诚,慷慨地赞美别人。”如果我们真心诚意地想搞好与同事们的关系,就不要光想着自己的成就、功劳,别人是不理会这些的;而是需要去发现别人的优点、长处、成绩,然后不是虚情假意的逢迎,而是真诚的,慷慨地去赞美。 从明天起,如果你发现中午的工作餐有一道好菜时,不要忘记说这道菜做得不错,并且把这句话传给大师傅;如果你发现一位同事的项目搞得很利索,不要忘记赞美他雷厉风行的工作态度;虽然这些话语并不能令他们得到加薪或提拔的好运,但至少,你是诚心诚意地向他们奉上了一颗“开心果”。 |
后一页 前一页 回目录 回主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