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一页
前一页
回目录
回主页
自序


                   1

  蛰居巴蜀小城,半生从事戏文。敝姓魏,这个字不能简化,一半委,一半鬼。姓氏注定委身于鬼,写起戏来便有些鬼聪明、鬼点子、鬼狐禅,总爱离经叛道,闯关探险。于是招来褒贬不明的绰号--戏鬼!

  褒之可上《录鬼簿》,在元人杂剧前辈诸公之后叨陪末座。

  贬之则用铁扫帚打入另册,与牛鬼蛇神为伍。

                   2

  前几年编剧之余,洒了些剩墨,凑成些闲文。写戏是有心栽花,作文是无意插柳;偶尔到文学界客串几场,数量甚微,就那么几板斧。只求少而不粗,短而不浅,从内涵到形式皆斗胆独树一面鬼帜。虽是江山易改,鬼性难移,但鬼话不离人间烟火;鬼眼儿盯住多灾多难的中国;鬼胎里怀着一片责任心,几分使命感;鬼头鬼脑思考人的价值,神的奥秘,官的沉浮,民的忧乐,会不会七八年又来一次不大不小的“节日”?……

  现将连篇鬼话收为一集,杂文与散文拼盘,白话与文言骈骊,思辨与抒情对照,麻辣与清淡兼容。打个好吃鬼的比喻:川菜特产,鸳鸯火锅。

                   3

  古代杂文、散文、论文没有明确分门别类,统称文章。五四新文化运动逐渐演变界定为杂文、散文、论文几种体裁。杂文领袖鲁迅,散文大师朱自清、林语堂、周作人、谢冰心等等。当年杂文、散文一时瑜亮,各有千秋。据我偏爱愚见,诸家散文精品再美,也不及鲁迅杂文解剖人生,震撼灵魂,推动时代,彪炳史册。可惜鲁迅风骨后继无人,谁继承谁例楣。锋利的杂文,带刺的玫瑰,开始凋零于五十年代中期那个寒冷的夏天,后又全军覆没于那场说来众所周知,其实众所不知的滔滔浩劫,重重黑幕里……
  得了,“历史问题宜粗不宜细”,伤心往事宜忘不宜记。咱们都去购买一种名传电视的妙药(洁尔阴)--难言之隐,一洗了之吧!

                   4

  杂文是个奇特品种,太黑暗或太光明的时代都没有她

  天下太无道,不准庶民非议,庶民不敢公开非议。

  天下太有道,放手让庶民非议,庶民则无可非议。

  当天下进入新旧更替,美丑交织,光明与黑暗周旋,真理与假话角逐,改革与保守碰撞,开放与封闭拉锯,分娩伴随阵痛,裂变引出奇观,法制虽不健全却又保持相对的民主,……这时代,杂文应运而生。

  别说其他,单揭官场腐败,就足够杂文家嘻笑怒骂:追问这种被老百姓深恶痛绝的所谓“现象”是否已渗入本质?为何其生命力如此顽强,繁殖力如此普遍,应变力如此灵活?反腐败号令久矣,为何老是雷声大,雨点小?反来反去,腐败现象反而每况愈“上”!真奇怪,为什么腐而不“败”呢?!

  好在有一定程度的民主,杂文可以揭示;同时又有一定范围的禁忌,揭示便受局限。而局限,正好因势利导,构成杂文艺术特征之一:曲笔。回廊九转,曲径通幽,味道就在伊人曲线美啊……

  如果生活中出现倚仗权势,指鹿为马,杂文家无权无势,只好运用曲笔,指桑骂槐。

  指鹿为马是严肃认真的假话!

  指桑骂愧是佯狂假痴的真话!

                   5

  深夜苦思,真话与真理是个什么关系。

  可否这样说:真话是真理的基础,真理是真话的升华。真话不等於是真理,但真理起码必须是真话。

  当代提倡讲真话的代表人物巴老,在历经多年谎祸之后大彻大悟,归真返朴,叩响真理之门。

  吾乡四川地灵人杰,出了这么一位文坛泰斗。写到此,自然联想起另一位川籍文豪--从大佛脚下沫水若江走遍天下,成名于高唱《女神》,鼎盛于疾呼《雷电颂》,终结于瞎说《李白与杜甫》!

  从前我喜欢郭沫若青春灿烂,如今我敬仰巴金晚霞辉煌。若论学识渊博,才华横溢,巴老比郭老逊色。若论道德风骨、人格力量呢?……

  恕我直言,暮年的郭老有些可悲,他用违心的假话否定自己黄金时代说过的大量真话。

  晚年的巴老确实可贵,他用掏心的真话忏悔自己灰暗时期说过的少量假话。

  后生小子鄙人则可恶,竟用痛心的鬼话议论大人物。我沉重地叹息自己曾经那么倾倒的文豪,临终时留下一个假聪明真糊涂的遗嘱--骨灰不埋在生他养他的桑粹乐山,硬要撒到与他自己毫不相干,已经摇摇欲坠的大寨旗杆之下!……

                   6

  杂文别多写,这劳什子惹祸。若从个人眼前安危着想,远不及挥洒散文保险。

  杂文多辛辣,散文多恬淡。杂文如烈火,散文似清泉。写杂文非刺不可,写散文没刺无妨。杂文如净友,散文似情侣。杂文是怒目金刚,散文是低眉菩萨。杂文逆耳,散文开心。写杂文风涛涉险,写散文安步当车。所以,人们趋利避害,形成现阶段散文热,杂文温,两种姊妹文体发展不平衡。像我这种酷爱并擅长杂文的角色,刚露两手独门活儿,就给自己惹出一身麻烦,吃了许多大亏。换招吧,与其降格减锐去弄那种人云亦云,不痒不痛的杂文,倒不如索性改写散文,玩玩美文,从兹只谈风月,彼此相安无事。

  果然一写散文即连连获奖。手捧实惠,口尝甜头。回顾写杂文如同端起一碗忆苦饭!

                   7

  魔鬼附身,这序言怎么不知不觉又搞成一篇杂文了!

  算一算,这本小集子譬如十个指头,其中九个半取得共识,皆大欢喜。只余几篇有过争议法难,就算半个指头吧,岂能力拔山兮?大山也不至于那样脆弱,经不起弹指一挥。今夕何夕?《巴山鬼话》想必不会重复《燕山夜话》之厄运。中国向何处去?明白人心中都有数,就无须“鬼话”说穿了……

                          1993年11月
后一页
前一页
回目录
回主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