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目录 |
认识笨狸先生是一种缘分。有一天,我在网上瞎转悠,无意中找到了一个可心的网站——易维工作室,读了几篇文章,感觉颇和我意。再仔细看,该工作室和索易合办了一份《IT评论周刊》的邮件列表,编辑先生有热情征稿的话,于是将刚写好的一篇文章《从王蒙等人打官司说起》投过去,作为一种响应。 很快收到了回信,表扬了一番我那篇文章后,提出让我给他们的《IT评论周刊》主持谈网络文学的栏目。信后边落款处的署名即是“笨狸”。能为一份质量不俗的周刊主持某个栏目,在于我既是鼓励也是压力,我应承下来后,给笨狸写了简短的信,顺便提到他的名字,我开玩笑地说:有这样一个名字的人肯定是有趣的人。下一封回信中笨狸说:一般来说,笨的人总是会有趣的。回答得很机智,很妙。笨狸——笨拙的猢狸?这么两个奇妙的汉字组合在一起,内中蕴藏的含义让人觉得韵味无穷。 在网上一来二去,我同笨狸先生混熟了,成了“淡如水”的那种朋友。上文说的“认识”,有点夸张,实际上我同笨狸还从未见过面,我们之间的交往,一靠彼此读对方的文章,二靠电子信件。但我想这也够了,俗话说“话不投机半句多”,既然我们之间说了那么多话又都感觉乐此不疲,就是“千杯少”那个类型的了。 笨狸先生是网络中著名的IT评论家,在一次被某网站评选为IT评论圈十大候选人后,他写了篇文章《染红了也是一根葱》,其中的文字不乏机智和调侃:“这次感谢卓越网站榜的‘十大笔杆子’有我的提名,让我有一个‘话语权’告诉大家:千万别拿这些‘笔杆子’当一回事儿,我们和大家一样都在瞎掰,虽然我们是在认真地瞎掰,却毕竟也只是一种瞎掰而已。”在任何时候都不要失掉自我,这恰恰是一个IT评论家必备的素质,即使将来成了“宇宙著名IT评论家”,我想笨狸先生依然是会保持他那种特立独行的批判姿态的。笨狸呀笨狸,说起来真有点大智若愚似的笨,仔细一想,却仍然是一只狡猾的猢狸呢! 在网络中,笨狸所写下的文字究竟有多少?我没去细数,至少也是数以百计吧。知道这个名字的人都清楚:笨狸是个快手,或者换句话说:是把快刀。他写IT评论,写网络文学评论,写专访文章,兼写小说、诗歌及其他,快如风,快如脱兔,有时候一天就能见到他两篇以上的文章。以上这是快手的意思。至于快刀,指的是他处事的风格。在《织文为网》一文中,笨狸把这种明快的处事风格条理化:“我认为,网络上的配合,需要几个原则:1、共同的热情;2、相互的理解;3、直率的批评;4、坚持的韧性;5、干脆的作风。在现实中,我们的经验是大家面对面,不能伤了相互的感情,因为都在一起,有事情可以慢慢商量。而在网络上,还是这种慢吞吞的态度就完了,拖延和任由弊病扩散就是失败的象征。快速的反应和干脆的决断,是一个组织者应有的基本作风。” 求新,务实,仗义直言,简洁明快,追寻智慧和有趣……在我的印象中,笨狸是这一切的总和。采访网络写手,笨狸是我采访计划中的一个,我发了封电子信件,说了“采访”的念头,意思是要他介绍一下情况,提供一点背景,笨狸的回答仍然简单干脆:行哇,采访什么都行。既然这样,我就只好任由话题野马脱缰般一路撒野似的跑去了……。 吴:笨狸你好。我们的相识是从易维工作室开始的,那么我们开侃的话题也从易维开始吧。关于易维工作室,我理解是几个性情朋友联合筹办起来的一个松散性质的网站,不知对否?值得注意的是该工作室和索易合作推出的邮件列表,每周六出刊,内容有最近一周IT业界的重要时事、观点独到的评论、还有一些休闲栏目。用《IT评论周刊》写在刊头的一句话说,这个邮件列表是“对IT产业独立的批评性思考”。 邮件列表的这个定位是很有意义的。众所周知,眼下的网络还是一片混沌初开的情景,每天都会产生无数文字,其中既有精品也有垃圾。而《IT评论周刊》的适时出现,让人耳目一新。该刊除了“对IT产业独立的批评性思考”外,另有大量对IT产业的建设性意见和建议,这些批评、思考、意见和建议,对于网络秩序的建立有着积极的影响,从长远来看,是件功德无量的事。 我想请你谈谈易维工作室和《IT评论周刊》的情况,当初你们几位朋友是怎么想到坚持“IT评论”这个点子的? 笨:易维工作室只是一个松散的集体,前段时间有新闻说,5个原子是芯片上二氧化硅薄膜至少所需要达到的厚度,如果把我们五个人现在所处的地理位置作为一种原子距离,大概这种芯片有1/5个地球那么大。我们五个人各在一方,到现在我还没有和MAYDAY见过面,TENDIS已经在新加坡读MBA,也许是很难回来的了。我想,只有网络才允许我们以这样的方式来互相联系。 其实,我们几个人一开始并不是一定坚持只在“IT评论”这个圈子里的,这种情况必须从《龙音》杂志说起。《龙音》应该说是国内网络最早的电子刊物之一,是我们几个CFIDOBBS发烧友准备把CFIDO精神在INTERNET上传播的一种尝试。可惜,由于各种原因,《龙音》办了一年就因为读者太少而夭折了。再过了一段时间,我们才组织了这么一个易维工作室,开始也不是以“IT评论”定位,而是以网站策划和商业操作为诉求的。不过,当时的网络世界是唯美主义的,没有好的美工制作就无法在这块地盘上立足。所以我们知道这个定位不适合我们,于是,就在不知不觉中变成了现在的这种样子。 但我们并不仅仅就想如此而已,因为易维成员中的TENDIS和MAYDAY对于IT评论的兴趣并不是很大。所以,现在的评论只是一种暂时的情况,至于以后的发展,说实话我也没有什么很实际的打算。在这里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做这个工作室,我们相互理解,觉得好玩,这就够了,这就是一个最长远的定位——无论我们具体在玩什么。 吴:由于个人能力有限等原因,国内网络出现了大量个人网站的联合体,比如你在《君子之交淡如水》一文中说到的例子:热点男孩、飞翔鸟以及易维工作室等等,这些联合体之所以出现,一方面是因为ICP们的乏味导致民间内容建设者的自我崛起,另一方面也是因为面对太多的个人主页,要有一定的竞争力度就必须合作。 眼下个人网站联合体是个矛盾的事物,一方面要图谋发展必须走联合之路,另一方面联合中又不可避免地出现了一些让人不愉快的纠纷。你在《君子之交淡如水》中谈到:“如果个人网站联盟是商业性的,那么还是都做小人吧,首先需要制订制度,最主要的必须限制某个体有独自决定集权事务的权力。” 请你谈谈你对个人网站联合体方面的意见和建议。 笨:你很敏锐,不错,个人网站联合体确实是一个矛盾构成。一个方面,个人网站的名利心不能太重,但是合作起来成为一个团体的时候就必须一开始就考虑名利问题。共同的爱好只能建立松散的团体,只有共同的利益才可能形成一个1+1>2的合作。另外一个方面,要形成一个比较长久合作的团体,兴趣爱好其实并不一定要一致,相互包容或者规章制度必有其一。 说实话,我们易维并没有严密的制度,所以有时候一天大家凑大堆文章出来,有时候却半个屁也不放。那是因为我们都从CFIDO中出来的,也相处相知了很长时间,已经有了很深的默契。虽然如此,我们也有一个面对利益时的规则,那就是无论谁提出的事情或者项目,只要他一定要做,大家都会同意,此刻,这个项目提出者就必须担任起项目的各种调配工作。也就是说,我们没有一个固定的主导人物,只有具体项目的小组负责人。 与此同时,我们也不反对其中个体有他自己的活动和其他合作。在真正能够相互理解的集体中,纠纷可以依靠理解,而在无法相互理解的情况下,就只有规则才能维持了。对于这点,易维有过教训。所以现在虽然必须扩大成员规模,我们却不敢这样做——除非能够搞出一个很好的规则。 吴:你的IT评论写得很棒,比如《染红了也是一根葱》、《谁读网络唇》、《谁家网络谁家院》等篇,均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古人曾有“功夫在诗外”的名句,颇有道理。事实上,即使从一篇文章中,读者也常常能看出人品的高下,人格的魅力往往是在字里行间无声无息流淌出来的。 记不清在你哪篇文章中读到过类似这样的文字,大意是你不愿意过多谈政治,是因为谈政治先得拥有话语权。这话是常识也是真理。但是正如你在《谁家网络谁家院》中引用鲁迅先生的话所说的:谈风月也会谈出问题来。这话同样是常识也是真理。要对IT产业进行“独立的批评性思考”,有些问题是怎么也绕不开的。在这方面,我很佩服你文章中所表现出来的特立独行的写作姿势。 我想问的是,你写IT评论文章的心路历程:什么时候开始对IT产业关注并着手写文章的?一共大约写了多少篇?还记得写作第一篇IT评论文章的情形吗?印象最深的是哪一篇? 笨:现在我们提倡三讲,就要讲政治。那么,不讲政治就是落后了。但是国内现在的政治有可以讲的地方吗?形势一片大好啊,讲什么?换句话说,此刻的政治是只读的,而不是可写的。和前面说到的一样,写IT评论并不是刻意为之的。如果要说从什么时候开始,我只能说从94年开始,却无法记得一个确切的日期。因为一直到现在,对于IT评论我还是用一种随便的心态去对待的,所以也没有记录自己的行为。 我写IT评论只是因为有话要说,可以这样说,既然网络提供了这么一个很适合说话的环境,那么从上网开始,我就开始写IT评论了。当然,一开始我更随便,总是乱写一通,更故意写得乱七八糟来捣乱。因为觉得好玩,于是自己也从来没有留底,只有等到97年把书签式的个人主页改成自己的文字垃圾站以后,我那些在网络上随意留下的东西才有了一个生存的空间,那么就从这些乱七八糟的东西开始算,到现在已经有了差不多130篇IT评论的文章——当然其中很多算不上文章的。 所以,因为这种不太拿它当一回事的心态,使我不但记不得第一篇IT评论,也记不得究竟有哪一篇让我自己印象深刻了。这让我一直很担心,怕自己有一天写出了已经写过的东西出来,那就是笑话了。这也是让文章有一个地方呆着的可怕之处。 吴:我注意到,你不仅写作了大量的IT评论文章,也写了相当数量的关于网络文学的文章。最让我记忆犹新的是那篇《织网为文》,不仅对网络文学作了精细分析,而且还提出了一些建设性意见。此外,《网络文章版权的思考》、《面向网络速食》、《网络文学商业化》等篇谈网络文学的文章,也给我留下较深的印象。看得出来,你对网络文学有真挚浓烈的感情,只是因为要写作大量的IT评论文章,才不得不割爱。 相对于传统文学媒体而言,网络文学是一个崭新的领域。有人说,网络文学同传统文学媒体中的文学没多大区别,只是传播途径不一样罢了。对此说法你怎么看?请谈谈你对网络文学的看法。 笨:网络文学和传统媒体文学当然是有区别的。我抄一段《织文成网》(很多人都要我改成“织网成文”,我主要是觉得这里网为主,文为辅,所以成的是网而不是文。)新版中的一段话作为回答吧: 之所以要分出网络文学,是因为在互联网上,一些作品在写作方式、内容特色、发表出版等方面所表现出来的东西存在着有别于传统文学概念目前所能包容的东西。就像我们也同意以“口头文学”、“通俗文学”、“古典文学”等概念按各种方法来细分文学种类一样,在媒体选择上,网络文学无疑就是在网络上发表的作品;在内容划分上,网络文学是适合网络消费需要的作品;在时期划分上,网络文学或者可以代表着文学的未来。当然,正如并非所有古典的文字都是古典文学一样,网络上的言论本来也没有都想穿上文学外衣的愿望。 网络文学大概有三种内容,一是利用多媒体电脑技术和互联网交互作用而创作出来的文学作品,只存在于网络,其代表有联手小说、多媒体剧本等形式。比如在“回声资讯”上的《地铁》、在“易维工作室”上面的《守门》(注:地址是://www.nease.net/~banly/sm/index.htm)都是充满网络色彩的多人合作联手小说。至于多媒体剧本,就是在文字内容的基础上,再运用音乐、背景画面、动画片段来丰富和隐喻剧本的剧场效果。 网络文学所包含的另外一种意思,只是把传统媒体的文学作品电子化以后放上网络而已,也就是说,用键盘把文字输入电脑或者使用扫描仪扫描书本,使具体的书籍内容转化成为一个只能储存在电脑里面的电子文本。比如大量的文学作品收藏站点,像“新语丝文库”(注:地址是://www.xys.org)、“黄金书屋”(注:地址是://www.goldnets.com)、“棋琪书吧”(注:地址是://bookbar.126.com)等,都存放着数量上不亚于地方图书馆的藏书。其实这只是人们的习惯称呼,在实质上,不能因为把文学作品放上网络就说这是网络文学,否则,把《诗经》、《论语》之类的东西都电子化后就标上网络文学的标签,只怕睡梦中会被古人打嘴巴。 网络文学的最后一种意思,就是采用传统的创作手法然后首先在网络上发表的作品。这类东西最多,也最能成为网络文学的代表。几乎所有的文学爱好者其个人站点都有这一类的作品,他们通常也只能在网络上才能得到把作品公诸于众的机会。 吴:站在未来的角度看,网络文学的兴起,对中国文学自有其积极意义。但是有许多人已经注意到,相对于传统文学媒体来说,网络文学中有更多的垃圾文字——因为传统文学媒体不管怎么说都还有拿工资的编辑把关。同时,网络文学中也有不少精妙文章,即使拿到传统文学媒体上去也不会逊色。问题是网络中的文学缺乏搜集和整理,这种搜集整理,既要负责任,也要有能识货的眼力。 网络中已经有人开始注意原创文学了,比如夷陵网讯新开张的“原创作动力文库”等,就是在网人原创方面做建设性的工作。但是这其中工作量巨大,仅靠个人的力量恐怕难于胜任。很想听听你对网人原创文学方面的意见。如果条件成熟的话,你会出面牵头主办一个网人原创文学文库吗? 笨:做原创文库是一件很好的事情,但是我觉得很难。比如这个牵头人就很难找,像我这样有热情的网人就既缺乏号召力和权威性,而有号召力和权威的名人就缺乏时间和精力。再者,要搞网络文库,首要条件必须和各种媒体有广泛而密切的联系,第二个条件是必须要有专职的人来负责维护。这些都需要资金的支持,而且其商业效益并不一定会如何好。 如果我发了财以后,让我出钱来建设这么一个文库我会乐意干的,目前呢,我还是有这个自知之明的,让我牵头的话,这件事情只能搞砸。就算发财了,我也不会自己牵头,而是出钱请权威们来牵头。如果说条件成熟,这个条件就是钱。很俗吗?没有办法。学问只能是寂寞的,如果要做为一个热闹的事业,就只好用俗的方法,否则一定吃力不讨好。 吴:你的业余兴趣和爱好? 笨:诸如此类等等,这张纸有没有限制?因为我怕写不下。论兴趣和爱好,我的毛病就出来了。因为太多,一下子却不知道从何说起。大家不妨去看所有的征婚启事,诸如“爱好文学、音乐、体育”等等毛病我都有。更要命的是除此之外,琴棋书画我无一能通,却无一不好;吃喝玩乐样样不精,却样样喜欢。也就是说,我对所有的事情都充满了好奇。 其中,以前花去我不少钱的爱好就是HI-FI,现在是电脑。其他消费方面,书籍大概每月的平均支出是300块,音乐CD每月的支出平均是200块,租DVD的支出现在每月大概要100块(每片4元租金),网络费用每月平均600块。现在由于经济不景气,已经裁减了旅游费用。然后,我应该指出,我最大的爱好就是钱。因为没有钱,这所有的爱好都变得很可怜了。 吴:前不久我去过你原来的主页《激流》,才发现你不仅写IT评论和网络文学方面的评论,还写了不少小说。那些《故事新编》用旧瓶装新酒,足以让人一醉。其中有篇《杀智》,相当不错。该小说分“索地”、“逃亡”、“围城”、“策反”四部分,写了智慧被围追堵截的种种遭遇,使人想起王小波的创作。 如前所述,在网络中能读到好的文字是件可遇不可求的事,我读过那篇《杀智》后,就有一种如饮陈年美酒的感觉。能说说你创作这部小说的有关情况吗? 笨:杀智原来是在新语丝之友上面贴出来让大家笑一笑的,也没有统一的计划和打算,所以写得很散。后来因为觉得太长太臭,总那么贴下去就难免被仍臭鸡蛋,所以暂时就停止了在之友上贴,打算写完之后再去贴。而现在虽然号称写完,自己看着却也有点不太舒服。想等有时间改改再说了。 吴:我注意到你在网络文学建设方面,不仅身体力行,自己动笔写文章,而且还担当了一些“社会活动家”的角色。比如在网络中影响很大的两个文学网站《新语丝》和《书屋》中,你分别担当起了编辑和电子编辑的责任。当然那是一种松散型的“兼职”。但从中同样能看出你的网络文学的热心。 我想问问你的“文学情结”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编织的?一般而言,一个人随着年龄的增长、事业的成功,文学梦便开始淡化(专业写作者除外),而从你身上我没有看到淡化的现象,除写IT评论外,你的文学梦还会一直做下去吗? 笨:我的文学梦好象从来都没有做过,小时候发表过几首小诗,现在我都不敢说出来了。因为如果换了我现在当编辑,也肯定不会让那些东西出来见人。你说得对,一个人随着年龄的增长、事业的成功,文学梦便开始淡化。但是,首先我心理年龄一直都没有变老,再者我事业一点也不成功,最重要的一个是我没有做过文学梦。所以,这种对于文学的爱好也就一直保留了下来。 庄子不是说过材与不材之间最能持久吗?我现在的情况就是这样。对于文学,总是停留在爱与不爱之间,既没有梦,当然就不会醒了。所以以前我的主页名字叫《无梦岛》,结果坚持了下来。现在叫《激流》,这个名字就不太吉利,因为太激的东西总是容易“勇退”,不过,看着越来越少的浏览人数,我想大概这个地方也就只能坚持到世纪末了。世纪末以后的事情,现在说了也是没用。 吴:你说过等静下心来,会好好修改那部小说《杀智》。在网络中,多半是随写随扔型的写手,难得像你那般认真。我倒是真心希望今后你有时间的话,能坐下来认真修改一番。从网络文学的现状来看,眼下网络文学十分需要出现一些优秀的作品,如果有更多的网络写手稍安勿躁,认真将自己的某些具有潜质的作品打磨一番,对网络文学是有益的。 另外,凭你对文学的热心,我也真诚地希望你在写作IT评论之余,能多写作一点网络文学作品。在这方面,你还有什么新的创作计划吗? 笨:我会修改杀智的,但是没有任何具体的打算,只是想多灌灌水,去掉垃圾,整理成一个有结构的东西出来。至少,要让其中有一个人能够站起来。这实在是一个艰难的任务。至于写东西,现在每天有牢骚要发,发完了也就没有了敲键盘的乐趣。我想,如果到了厌烦评论的时候,我会文学一下的,至于文到什么程度就难说,因为我是兴趣第一的。创作计划上,目前正在对“织文成网”进行灌水,准备把它灌成一个胖子出一个小册子。如果不幸真的出了,希望你捧个场,买一本拿去垫桌子吧。我请你吃饭。 吴:最后问一点,你对网络文学的前景怎么看? 笨:前途无量!我正在灌水的新版《织文成网》中有一句话:以后的文学大师,将在网络中产生,21世纪的某一天,诺贝尔文学奖将在网络上颁发给纯粹在网络上创作的网络作家。另外再加一个旁证,看了《人民文学》五十周年的那套精选丛书,我更坚信中国的文学只能靠网络去发扬光大了——虽然现在还看不到什么影子。 |
回目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