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目录 |
最早读到邢育森的小说是在《天涯》上。那时我刚上网不久,由于热爱文学的关系,上网后便搜寻传统文学媒体网站,如《钟山》、《山花》、《萌芽》等,却每每失望而归,原因是那些以文学刊物为依托的网站确实难如人意,不是更新太慢,就是根本没有更新。《天涯》是海南省作协主办的文学刊物,质量不俗,在文坛上有先锋的姿态和名声。 就是在这里,我第一次见到了邢育森的名字。该刊在编发邢育森的小说《活得象个人样》时,加了编前语,说这部作品是由读者推荐来的,在网络上颇有影响,云云。《天涯》杂志的选稿眼光是很毒的,对此没有人怀疑。看过1998年6月号邢育森那篇小说后,我更赞赏《天涯》编辑的选稿眼光,同时对网络文学有了一些新的认识。 《活得象个人样》写一个网虫的网络生活和现实生活。在网上,“我”活得象个人样,侃大山,泡MM,同网路上的美女约好了见面,见对方开着红色跑车来赴约,又在心里大骂“妈的,又一个资产阶级”。回到现实生活中,“我”象换了一个人,活得很不象个人样,有一阵不耐烦了,竟“转过身,操起那个啤酒瓶,使劲的向镜子砍去,我看到自己破碎在无数的碎片里。” 这是一个什么样的网络写手?我一边阅读小说,一边在心里猜度。当然,仅凭看一两篇小说,很难有答案。当我决定在网路上对一批网络写手进行采访、并给几位作者试探性发出电子信件后,很快收到了邢育森的回信。在回信中,他推荐我去读一下他的小说新作《柔人》,并说那里头有关于他的简介。在“黄金书屋”、“书路”、“文学殿堂”、“棋琪书吧”等文学网站里,都收录有《邢育森文集》,很快,我便在网上找到了他推荐的作品。 在《写在〈柔人〉前面的话》一文中,作者邢育森有个自我介绍:“在接触网络之前,我和许多文学爱好者一样,喜欢读书和想象,对世界万物充满着热爱和关注……1993年我考入北邮读研究生,网络使我的生活开始了一个崭新的阶段。在完成课题研究之余,我保持着在BBS上写点什么的习惯,是的,完全是一种习惯。现在想来,我已经说不出这是出于什么目的。但我可以肯定的说,这不是为了沽名钓誉,不是为了功利报酬。” 在给我的回信中,邢育森更进一步地描述了他的个人经历:工科博士毕业,从事于网络规划与建设,属于IT业界的技术人员,并在人邮出版过专业书籍,又有着一定的文学基础和强烈的文学爱好,以网络为家园,不断创作着新的作品。 看过这些文字,我又花了一整天时间泡在网上,仔细读了邢育森的大多数作品,这样一来,我感觉对邢育森的思想脉络有了大致的了解。于是不揣冒昧,拟好一个提纲,在网路上对邢育森进行了采访。 吴:很多网络作家是从BBS开始他们的写作生涯的,在你回复给我的电子信件中,也提到你曾在北邮BBS上发表过大量作品。电子信件中你还说到:“北邮的BBS有专门的lover专版,而且有着很好的文学原创氛围。所以如果接受采访,我一定会提及那些日夜与共的网友们,是他们造就了我。”从这段文字中可以看出,你不仅是网路上的一个优秀写手,而且是很讲义气的性情中人。 对你这样年龄的人来说,怀旧似乎过早了点,但回忆一下刚消逝不久的青春岁月,将过去时光所留下的人和事归纳一下,存放在记忆库中,也许是有意义的。何况,还有那么多造就了你的“日夜与共的网友”。请你能说说北邮BBS对你网络写作带来的影响。 邢:非常高兴也十分感谢,你的第一个问题就提到了我的朋友们,尤其是那些北邮的网友们。我先说一下当时的背景情况,众所周知,CERNET比其他几个网络都建得早,所以我在北邮能较早地接触到Internet、WWW和BBS。大概是96年初吧,北邮有了第一个BBS“鸿雁传情”,我申请做了love(初涉爱河)的版主,在网上的名字就叫lover。后来因为实验室的项目紧,有一年没有怎么上。到97年3月,我重新回到了BBS上,开始在网上写些东西。开头完全是随手写写,也没有目的,最初的动机就是展现一下自己的文笔和思想吧。后来慢慢以文会友,结识了很多很多的朋友,基本上都是在网上认识的。北邮网上的原创文学的气氛特别的浓厚,有那么几个“作家”,熬着夜的写小说,写诗,搞故事接龙,然后互相评论和交流,象loger、windyy、seasky等等;还有好几个女孩子,除了相貌美丽性情可爱,文章也写的相当不错。 北邮学校就那么小,于是大家慢慢就熟了,网友们经常聚会,最常见的就是晚上10:30,三产服务部门口喝可乐,大伙管这个叫可乐报告会。一大帮人,有年轻教师,有博士硕士研究生,有本科生,各个系各个专业的都有,年龄都差不多,凑在一起,聊天说话,欢声笑语,真的是很开心。我和站长们的关系都特别好,象北邮网虫几乎人人皆知的ytan、林、cpp等,他们给了我很大的帮助。鸿雁传情关掉以后,北邮新开的BBS是真情流露,站长们给我开了个lover专版。从此我有了一个完全属于自己的天地,促使我连续不断地写些文字出来。 由于课题研究和项目编程需要,我经常在实验室熬夜。在忙完正事之后,我一般就放着音乐,开始写东西。夜色寂静,文思如泉,确实很惬意。然后白天睡一天,黄昏起来,到网上看看大家的评论和回应,再约个网友去北门外的小馆子里喝扎啤,晚上回到实验室,又开始重复每夜相同的工作和写作。我曾经和很多网友在网上彻夜长谈。说实在的,在没有上网之前,我生命中很多东西都被压抑在社会角色和日常生活之中。是网络,是在网络上的交流,让我感受了自己本身一些很纯粹的东西,解脱释放了出来成为了我生命的主体。比如,文学创作。在上网之前,我一直就以为我这一辈子就会做一个电信行业的工程师或者科研人员了,我的所有时间和精力,也都是在为了这个目的积累和做准备。是网络,是这个能自由创作和发表的天地,激励了我本已熄灭的热情,重新找到了旧日那个本来的自我。 也许大家想象不到,北邮这样的理工院校,绝对不乏才子高手。如果日后有机会,他们的文章能够让更多的人了解和熟悉,您就能明白我身在其中又能小有成就就不是偶然的了。我们都在相互的影响着,慢慢的提高了自己的水平,形成了自己的风格。更主要的,是北邮一批绝对热心的读者在不断的给予我们鼓励和赞扬,使我们从稚嫩走向成熟,从盲目走向自觉,所以我说,是北邮的BBS造就了我。如果您有机会去北邮转一转,也许还能从现在的网虫那里听见他们在传扬着这些老网虫的名字和故事。 这里还有一个背景,就是当时CERNET收费,使北邮的学生基本上无法访问校园外的信息,所以这种闭塞封闭的小环境反而促进了我们的交流和感情的融合。每年临毕业的时候,网虫们总是要聚在一起,互相告别。往往是在附近的饭店包上几桌,畅饮一番之后,去主席像下的小广场团聚,唱歌流泪,拥抱倾诉。现在回想起来,还是那么的心酸和怅然,如果以后有机会,我一定把北邮的网络经历写出来,好好的写出来。 毕业之后,我从校园网的小环境进入了163、169,从一些站点看到了有我的几篇小说。我的作品从北邮流传出去的主要途径是我的几个网友总是热心把我的文章转到清华的BBS上去,然后再传播到其他BBS,再转载到WWW世界里。所以我感觉我的作品没有完整的被世人所了解,而且我还看到了被别人篡改过的文章,比如《网上自有颜如玉》,本来是写的北京高校的事情,却被改成了什么南宁某科什么什么的,而且这个版本四散都有,我看了真是哭笑不得。所以我就萌生了把自己全部作品都搬到163、169的想法,我选择了《书路》,和书路的站长残剑一见如故,就在书路建立了自己的作品集。所以我也要衷心感谢书路对我的大力帮助。个人作品集发表后,很多素不相识的朋友给我写信,表示鼓励并给予帮助,我也借这个机会说声各位朋友,谢谢您了。 吴:《活得象个人样》是篇很不错的小说,这篇小说在网路上反响很大,在传统文学媒体的读者中,反响也不错。我想,创作这篇小说大概与你在北邮BBS的操练有关吧。能否简单谈谈你怎么想到要创作这篇小说的? 邢:谈到这篇小说,我的心情就很复杂,使我回想起很多的事情和经历来。有些感受是刻骨铭心永远难忘的。在写这篇文字之前,我确实是处于一种难以言表的苦闷和迷惘之中。具体的故事已经破碎成无数的碎片,散落在我的每篇文章的角落里了,我也不想再去回述了。总之,一种个人的痛苦经历以及由此而来的悲天悯人使我进入了一种极其兴奋的状态。动笔写第一篇的那天,我从西客站回来,独自坐在公共汽车上,满脑子里全是要诉说要倾泻的冲动。回到学校,洗了个澡,晚饭也没有吃,就去了实验室。那段时间我特别的迷摇滚,Nirvana的,重金属的,我戴着耳机听了一晚上音乐,内心里的感受要满的溢出来,真的如此。等人都走了,我打开音箱,开始写起来。就这么着,一段段的,故事引导着我,它自己就完成了。 这篇小说的风格和我其他作品截然不同。我在写它之前,隐约有个念头,要写成男人爱看的那种。这主要是源于我受的一点刺激:我在网友聚会的时候,总是被一群女孩子包围着,她们很喜欢我的散文啊诗歌啊什么,我在有所成就感之余,却偶然听见了哥儿们对我的评价:风花雪月,远离现实,没劲。这让我觉得自己挺受挫折的,我突然意识到所谓才华所谓文笔的毫无价值,一个写手如果只是卖弄技巧编造故事,而不能打动人们的心灵,给人们以切实的震撼和帮助,他的存在只是成为人们消遣时光的一种道具和玩物而已。 个人的郁闷转化成了群体的愤怒,自身的反省上升为社会的批判。因为我那时在真真切切的极其痛苦着,所以我对苦闷和荒谬十分敏感,平日所积累的所见所闻接踵而至,我已经不吐不快。这篇文章写完之后,我自己也很满意,因为通过它,我获得了兄弟哥儿们的好感和敬重。我终于在所谓文弱矫情、浪漫浮华的才子形象之外,展现了我生命刚硬坚实的那部分,我也通过这篇文章完成了自己。 吴:另外,网路上有人拿你同台湾网络作家痞子蔡相比,对此,你一直是持否认态度的。分别读了你同痞子蔡的作品后,我也认为你们完全是两种不同类型的网络作家。相同的也许只有一点,都是高等学府毕业出来的学生,都是学理工的。 依我看,痞子蔡的作品似乎更热心于幽默调侃的套路,和文学的商业化靠得更近一些。而读你的作品,虽然有些段落能给人带来轻松和开心,但大多数文字给人的感觉是沉重。我想这可能与大陆台湾两地不同的文学氛围有关。拿传统文学媒体来说,大陆台湾两地的作品也是有较大区别的。 你曾经说:“我写东西绝对不是为了愉悦读者,我是有着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终极关爱的创作目的的。”对此观点我部分赞同,但又认为“愉悦读者”仍是文学诸多功能中的一种。你有没有想过今后的创作中,会在幽默调侃上下些功夫,用生活中的小欢乐来冲淡人生的大悲哀。 邢:确实,海外留学的那批网络作家写出来的作品;台湾网人的文章;大陆本地的网文;这是完全不同的三种类型。因为我们各自生活在不同的境遇里,自然有着不同的情结和表达方式。在我个人遭遇情感痛苦之前,我确实十分快乐轻松,那时最多也不过“为赋新词强说愁”而已。可后来的现实,亲身的经历,让我陷入一种发自内心的怀疑和悲观之中,这种倾向也自然带入了文章里。灰色也好,沉重也好,阴暗也好,它们真实的存在着;所以我们,至少我,根本无法逃避。前面说过,我的文章价值观已经发生了变化,我认为我真切了解着和我同龄的读者们,我知道他们在需要着什么的文本,我只有尽我的能力去提供和创作。我希望我的心血之作,能真正打动人们的内心,能在他们的记忆和生命中多停留几天。 当然,人们也需要着欢乐,需要着愉悦,需要着这样的作品。就好象现在收视率颇高的《还珠格格》,获得了人们真诚的喜爱和衷心的欢迎。但我不会刻意去下工夫练习幽默调侃,那样写下去就成了《贫嘴张大民的幸福生活》。我只有自然而然的遵循着我个人生命历程,如实的表达着我想表达的,尽力的表达着我能表达的。 我还想说的是,我不是一个专业作家,我不用靠写文章养活自己,也无意在文坛成名成腕如何如何。所以我每写一篇,我都不用考虑市场销路和个人前途,我写文章就是写文章,心里没什么别的负累和牵挂,不会患得患失。我唯一考虑的就是它对读者究竟有没有价值。 吴:我和很多读者一样,已注意到你创作中出现的一些“新动向”。举你的小说新作《柔人》为例。在这篇小说中,你写了一个貌似真实,细读起来却荒诞不经的故事:“我”的单位要分房了,有个柯小姐三番五次打呼机联系,要给“我”单位所有适龄男性青年介绍女朋友,迅速拿结婚证,便于分房子。不错,生活中这样荒唐的故事太多了,以至于人们已经麻木,把荒诞当正常接受下来。很多人生活在荒诞之中,却意识不到荒诞的存在。《柔人》的意义在于,“我”意识到了世界的荒诞并且试图反抗——虽然那种反抗更可能是徒劳的。 在小说的结尾,柯小姐为“我”画了画像,“我”看着那张毫无个性、毫无风格的画像,终于明白过来:柔人就是那种可塑性太强的人,就是那种永远被身边的环境左右和压抑,总被内心的矛盾和痛苦所逼迫的人。“他们没有形状,没有轮廓,顺时而变,因境而异,不停的从一个容器被倒进另一个容器;也因此,没有血性,没有骨气,也没有作为,没有灵魂。只有苟且和投机,扭曲和变形。我就是一个不折不扣的柔人, 这段文字是很深刻有力的,尤其是末尾那句“大街上遍地都是,而我也许是其中最象的一个。”将批判的锋芒直指本身,这种意义深远的忏悔,需要有大勇气。因为我们一直生活在一个缺乏忏悔意识的国家里。 在你的作品中,经常可以读到这么两个主题:生存的荒谬和青春的苦闷。在近作《柔人》中,前一个主题似有加强的趋向。哦,这仅仅只是我个人的理解,不一定对。很想听听你的观点。 邢:从我个人来说,从学校毕业了,到单位上班了,在社会上厮混了,自然会面对很多校园里碰不到的现实问题。于是那种抽象的青春苦闷被具体琐碎的生存困境所代替了,所以在作品里就表露了出来。您能意识到这一点,令我非常感谢。我总觉得,在校园里,尽管也有很多痛苦和不如意的地方,但一切似乎还是在用理性可以理解和谅解的范围之内的。可是在更广阔的现实生活里,太多的问题竟然无法用道理和逻辑去解释和接受,这就产生了很荒唐的感觉。我不是说我遭遇了什么事情,相反我现在生活工作都好好的,而是一些很小的事情,一些别人的事情,让我敏锐的意识到了这些。 但是我有个习惯,在批判别人之前,总要先拿自己开刀。我觉得现在的社会没有谁是完全清白无辜的,要想做医生就要先严格的体检发现自己身上有什么病。其实任何一个人,和社会都是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的,无论是人性的扭曲,性格的变态,还是内心的苦闷,道德的堕落,都和这个社会是密不可分的。从我自己来说,我是有一种完美主义的倾向的,所以每每我发现自己的弱点和问题的时候,我总毫不客气的进行揭露和解析,并进一步思索是否也有更多的人和我一样处于这样的困扰和茫然之中。我既然比别人敏锐一些,意识到了,就要写出来,以明确生动的文字描述和人物形象,唤醒更多的人的自觉。我希望我的作品也许能让他们更好的认识自己,更好的完善自己。 另外,对我来说,《柔人》这篇小说已经不局限于描写网虫们在网络上发生的故事,而是现代都市年轻人更广阔真实的生活,网络仅仅是承载和传播这一作品的媒体,而不是故事的起源和主角。 吴:顺便问你一个纯粹私人化的问题。在网络写手中,据我所知很多人都用网名,而“邢育森”三个字更象你的真实姓名。对吗?如果是,那么请问,你为什么不用网名? 邢:主要是明确了在网上流传的我的那些作品的版权归属。比如写《活得象个人样》,我用的是涅磐,其他的文章主要是用lover。我预见到自己的一些文章会被引用转载或发表,这时我就要竭力证明那些文章确实是我而不是别人所写。可以想象得出,而且也确实如此,这个过程十分的麻烦而且恶劣影响我的心情。所以我采用了最简单最直接的办法:署上真名。 而且网络写作仅仅是我生命中的一部分。我希望认识我的人,在评价我的时候,能这么说:他是一个工科博士,出过技术书籍,还写了很多网络作品。我希望我在世人的眼中形象是真实完整的。我还希望我的形象在IT业界,而不是在文坛,能看起来更鲜明一些。 吴:能否谈谈你的专业?一般而言,专业往往是会同文学发生冲突的,至少时间上有冲突。你怎么处理这种冲突? 邢:网络创作毕竟是一种副业或者是爱好。目前我负责省宽带ATM试验网的规划建设和工程项目,是在为网络基础设施的宽带化贡献力量。如果说白天的工作是在建设网络实体本身,那晚上回家的文学创作,则是在为了丰富网络上的信息而进行努力。 另外,我还从事着技术书籍的写作,象人邮出版的《Internet上的多媒体世界》和今年9月份某出版社即将出版的《充分利用网络资源》,是在宣传网络业务,介绍网络技术,为广大网民进行服务。 所以,网络对于我来说,实在是与我血肉不可分割,我和网络之间的感情实在太深厚了。我几乎把除了吃饭睡觉看足球之外的所有时间都交给了网络。 吴:同大多数网络写手一样,你也是除了写小说外,还涉足了散文、随笔、诗歌以及武侠小说等领域。我读了你的武侠小说《醉梦花》、《刀光淡蓝如雪》、《烈焰狂刀》等几篇,感觉其简洁明快的写作风格与古龙有些相似。 古龙的小说《楚留香》,开头有一纸短笺:“闻君有白玉美人,妙手雕成,极尽妍态,不胜心向往之。今夜子时,当踏月来取,君素雅达,必不致令我徒劳往返也。”把楚留香盗取别人宝物之事,写得轻松、优雅,极富诗意,从中不难看出古大侠潇洒的身影。而你的写作态度,似乎更偏向于严肃一些。 想必你是读过古龙的武侠小说的。请问:古大侠对你的影响大吗?你的武侠小说是否受了古龙武侠小说的影响?另外,在武侠小说创作上,是否愿意把古龙的那种潇洒更多地溶于自己的文字之中? 邢:现在让我闭上眼睛,我脑海里浮现出来的是些什么呢?没错,有古龙,还有金庸,崔健,王朔,罗大佑,顾城。主要是这几个人,伴随我的成长历程,因此自然给了我深刻的影响和熏陶。网络写作其实很注重简洁明快的风格,不光是武侠。因为人们在网上看东西,一是信息太丰富太多了看不过来往往是匆匆浏览几眼,二是这几眼一定要把读者留住,拖沓累赘十分的要不得。所以网文大都简洁明快,十分吸引人。这点古龙的风格确实很有借鉴作用。 我现在正写着几篇武侠散文,我希望以后能结成个集子(题目也想好了,就叫《我在江湖》系列)。说到武侠,我脑海里浮现的已经不是刀光剑影,不是江湖恩仇,而是国外拍的特别棒的那种MTV。那种有点超现实风格的,恍惚迷离的,唯美又荒诞的,精巧又大气的那种。我是想把那种感觉带进武侠的写作之中,我已经放弃了编造故事,我更喜欢讲述一个片断,构造一种氛围,一种简洁明快又回味无穷的风格。 下面我就举个我已经完成的一篇的一个段落作为例子吧:“忽然问了,说出了名字了,两张苍白的脸上一起浮现出凄凉的欢笑了。好象迷失的羔羊蹒跚的走回了废弃的家园了,好象已经枯萎的花朵飞扬起曾经的繁华了。好象,身体拥抱着一起飞舞了,灵魂依偎着相亲相爱了,幸福果然在痛的深处弥漫开了。” 吴:眼下网络文学总体而言还很稚嫩,但网络写手却层出不穷。对网络文学的发展来说,应该是可喜可贺的现象。但其中暴露的问题也有不少,其中网络写手作品的版权问题比较突出。请你谈谈这方面的意见和看法。 邢:我说说我个人的想法吧。我觉得凡是劳动成果就要得到保护和尊重。网络作品本身没有任何报酬,当然大家也不必花钱看,这种方式谁也不欠谁的。可是如果冒出来个人,把网络作品印成书(或收到杂志里)出版了,挣了读者的钱,既不经过作者的同意,也不付给作者应得的稿酬。这种行为就是赤裸裸的侵犯版权了,我们一定要坚决反对并呼吁有关部门进行打击。我想我们这些网络“写手”也都保留着维护自己权益的各种权利。 另一方面,对于那种非赢利目的的转载,比如网站之间,我觉得倒是没什么。有的网站转载我的作品并没有征求我的同意,我也不太想追究。有的网站很周到,做事情很规范,先写封Mail来征求我的同意;其实我肯定同意,而且我还要回信说“我的拙作被贵站转载,我感到非常感谢而且十分荣幸”。双方互相敬重,就此成为朋友,皆大欢喜。你看,这样不更好吗?那为什么不这样呢? 其实最好的保护网络作家版权的办法就是尽快把优秀的作品搜集起来,由正规的出版社,在获得作者同意并共同参与的情况下,结集出版。否则,这些文章在网上放着,谁想印随便就印了,根本就控制和阻挡不了。正规出版社何必让这些人赚了这笔钱呢? 吴:关于文学网站,目前我感觉到他们更像是网上图书馆。这方面,我已写过一篇文章《请勿本末倒置——对文学网站的几点思考》。文章中有个基本观点:既然是文学网站,就应该把更多时间和精力放到搜集整理网人原创文学上来。对此观点,你有何意见?另外,在扶持网人原创文学方面,有些文学网站做了大量工作,请你说说网络写手与文学网站的关系,如能提出有建设性意义的意见和建议,那就更好。 邢:我仔细看过你的这篇文章,也十分同意你的观点。我也把它推荐给一些文学网站的站长那里了。希望更多的人能达成共识,一同参与进来,切实做点事情出来。 我一直希望着能有一个统一的网络原创文学站点,做成精品,做成发表和管理网络原创文学的集中营,做成家喻户晓十分有吸引力的优秀站点。这样会更好的促进网络文学的发展,引起更广泛的关注,保护创作者的利益。 网络创作的现状是散兵游勇,东一榔头西一杠子的冒出点文章来,既缺乏系统的整理,也没有深刻的评论,更罕见相互的交流。我希望原创作家能作为网络世界里一个创作群体出现,获得更多的人的承认和尊重。 吴:在台湾,很多在网路上流行过的作品被出版社相中,出版网络文学丛书。而大陆,这方面的工作做得还不够。据我所知,已有出版社同网络作家就此方面的合作开始协商。从目前网络原创文学的实绩看,虽然有不少肤浅之作,但沙里淘金,也有不少优秀的文学作品,其中有的已达到或超出传统媒体出版物的水平。 你的作品已经不少,我认为这些作品是对得起书商和读者的。如果有家出版社要结集出版,你持什么态度?如果是第二渠道的书商联系出版事宜,你同意吗? 邢:我说过,如果我的作品被发表或者出版,那是我创作的结果而不是目的。如果有出版社要结集出版我的作品的话,我十分的欢迎并由衷的感谢。也许过上几十年以后,无论从网络发展史还是从现代文学史的角度回顾,现在的网络文学都是无法回避和省略的一个篇章。我衷心希望能有出版社意识到结集出版网络文集的意义和价值,我本人也真诚愿意和任何一家有此意向的出版社或第二渠道的书商进行合作。在我看来,这次合作的双方所得到的收益,绝对不仅仅在于那些有限的稿酬收入和经济利润。 我的个人电子邮件信箱是:[email protected]或[email protected]。 我的个人作品集网址是: //myhome.he.cninfo.net/~bookroad/net/netman/lover/lover.htm 最后,十分感谢你给了我这样的机会,让我能够畅所欲言。我真诚希望能和更多的朋友,联合起来,共同为网络文学的发展做些实实在在的事情,也许这对我们大家来说都是一个美好的开端。我想说,这次采访将是我永远难忘的一次愉快记忆。 |
回目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