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一页
前一页
回目录
回主页
博采众长善为伯乐


               “国有三不祥”

  古代晏子曾说:“国有三不祥:夫有贤而不知,一不祥;知而不用,二不祥;用而不任,三不祥。”

  一个国家有了贤才而不知道,发现不了人才,发现了人才却又不用,尽管用了人才,却又不委以重任,当然是“不祥”喽,国家如此,又怎能会兴旺发达,繁荣富强呢?

  其实,大的说,在一个国家中是这样,小一点说,在一个公司,一个企业或者一个学校,在任何一个正式的组织中不也是这样吗?这里面就涉及到为职者如何用人的问题。

  俗话说:“千里马常有,伯乐不常有。”为职者应善于发现千里马,善于利用千里马,善为伯乐。

  为职者应善于博采众长。人总有自大的毛病,而且往往表现为对别人的不自觉的贬斥,总喜欢吹毛求疵,不愿承认别人的优点和长处。毛病容易找到,优点同样容易发现,事物中充满着矛盾。矛盾的双方是相反相成,相伴相生的。毛病或缺点与优点或长处作为一对矛盾也是对立存在的,找到缺点的同时也就会发现优点,只不过是有时我们不自觉地否认了罢了。为职者却应该注意克服这种不是习惯的习惯,转而应该善于发现别人的优点和长处,应当贵人所长,忘人所短。

  俗话说:“金无足赤,人无完人。”人总难免有长处也有缺陷,所谓“尺有所短,寸有所长”,各有各的长处,又各有各的短处,正如太阳也有黑子,月亮也有圆缺,哪怕再精美的壁玉也会有瑕疵一样,任何东西都不可能十全十美。

  三国时魏国人才学家刘助在《人物志》中曾这样描述人物:

           厉直刚毅,材在矫正,失在激讦。
           柔顺安恕,第在宽容,失在少决。
           雄悍杰健,任在胆烈,失在多恩。
           精良畏那,善在恭谨,失在多疑。
           强指坚劲,用在祯干,失在专固。
           论辩理绎,能在释结,失在流窟。
           普博周给,弘在覆裕,失在涸浊。
           清介廉洁,节在位固,失在物肩。
           休动磊落,业在拳跻,失在疏越。
           沉静机密,精在玄微,失在迟缓。
           朴露径尽,质在中诚,失在不微。
           多智韬情,权在谲略,失在依违。

  可以说,这段话精辟地指出了人的辩证统一的性格双重性,道出了人的矛盾对立性,从正反两方面剖析了十二种不同性格的人物的优缺点。

  有平原便有高山,有陆地便有大海,我们不能求全责备,希望找到完美无缺的人。一个人没有短处也就必然没有长处。这是符合辩证法的,正如没有乌云遮住太阳,也就不会有降水现象的发生,只有有所短,才可能有所长。为职者应当学会看到别人的长处,而忘掉别人的短处,懂得“瑕不掩瑜”的道理。

              五根手指不一样长

  长处和短处都是相对而言的,在环境条件发生变化时,二者又是会相互转化的。比如在举重、拔河等比赛时,胖子显然有优势,可是在跳高赛跑等比赛中,胖子却又明显处于劣势。所以说,为职者不能顽固或机械地认定某人有何长处或有何短处,不能绝对化。要针对不同的情况,发现并利用不同人的不同优点和长处。

  为职者贵人所长,忘其所短,便要做到“公而忘私”。这里的“忘私”,是指抛弃自己以为高高在上的优越感,忘掉自己的身份、地位,以平常心去看待自己的下属或其他人。

  三国刘备恭谦爱人,为人仁义,对待手下将士备加关爱,善于发挥他们各自的长处,而不去计较他们的短处,才使得关羽关云长千里走单骑护送嫂夫人,赵云赵子龙在千军万马中救阿斗。刘备自谦无德,从不去指斥别人的缺陷,而是量才为用,因材施职。当然,其中也有刘备自身德高仁厚的感召力在发挥作用。

  曹操也并没有因为杨修的侍才傲狂而立即将其杀死,反而亲自为他牵马拽蹬,行军三十里,以利用杨修的聪明才智去对付诸葛亮的锦囊妙计。诚然,后来杨修终是因做狂被杀,但那是曹操卸磨杀驴的黑心之处。

  《老子》中有一句名言:“知不知,尚矣。”意思是说,明明知道,却又装作不知,这是很高明的。扬州八怪之一的郑板桥也曾说过“难得糊涂”,尽管其本意与我们现在理解的有些出人,但为职者又确实难得湖涂。

  我们所说的“忘其所短”的“忘”也正是这样一层涵义。真正意义上的“忘”,是不可能的,一个人的缺点一旦你发现后,很难将它从你的记忆中抹去。我们说的“忘”也就是适当地装装糊涂。

  有人曾经做过实验,如果一个人刚一出生开始,便让周围的人说他笨,说他傻,时间久了,他长大以后就真的很笨、很傻。这说明一个人若总是被人指责这不是那不是,便会在精神上颓废、萎靡,对自己了失去自信,做起事来便会畏手畏脚,本应能做好的也会因为自卑而弄糟。所以说,为职者不要总是指责别人的缺点、

  我们说装糊涂,绝非是袒护或包庇下属的短处,任其为所欲为。如果他的缺点无关大局,无伤大体,不会造成恶劣影响,那么,糊涂糊涂也无妨。但如果他的缺点性质恶劣,不仅将破坏大事,或者会造成极坏影响,则应遏制。但应注意方法,所谓“惩前毖后,治病救人”,不能举棒高喝,一棍子打死,要选择恰当的时机,心平气和地与他谈,推心置腹,摆清利弊,使他明白孰是孰非,真正从心理上接受并自己调整。

  为职者仅仅“贵人所长,忘其所短”还不够,还要广开言路,博采众议,虚心听取别人的意见。

  为职者有的以为自己居于高位,别人都不如自己,不愿意听取别人的意见或建议。其实这种闭目塞听的做法是极为错误的,古人云:“智者千虑,必有一失;愚者千虑,必有一得。”

  再愚钝的人也能想出一个好办法,人无论有何等地聪慧机智也难免有失误之处。我们并不是要讥笑智者百思以后仍然不能避免的“一失”,而是在提醒大家,应当注意愚者的“一得”,不能随随便便地认为某某人蠢笨,不会想出什么妙招,并因此而瞧不起别人。其实,任何人都有自己思维的独到之处。

  无论你本身多么伟大,多么不寻常,也应该注意听取别人的意见,其实,越是伟大的人越应注意听取别人的意见。毛泽东的“群众路线”不正是很好的体现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广泛地联系群众,实行民主集中。

  为职者如果闭目塞听,自以为是,无异于闭门造车,兼听本身便是聪明的捷径。古人有“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之说,善于听的人可以通过听别人的议论,拓宽视野,增加知识,获取经验,增长见识,丰富阅历,是自我完善的有效途径。古代时,名相子产不毁乡校便是广泛听取乡校中的议论,采纳雅言,鉴证得失,以乡校的议论作为镜子,及时发现失误和长处,发挥长处,改正失误,及时采取有效的措施。

  俗话说:“三个臭皮匠,顶一个诸葛亮。”便是这个道理,要集思广益,广泛地听取别人的议论,对于自身是大有稗益的。

  听要善听,不能乱听,听了还要想。如果听了便当耳旁风,这样的听无异于竹篮打水。如果听了都牢牢记住,不加区分,不加择别,听一句记一句,则又会使自己思路出现“十”字叉口,最后,众说纷坛,莫衷一是。而为职者又不善听,会听不会断,必然是不知该择选哪条路好,犹豫踌躇间,却早已错过了成功的机会。

  为职者处理比较复杂棘手的的问题时,一定要深思熟虑,但一个人的思路毕竟有限,不妨听听来自各方面的意见,看看别人是怎样想,权衡利弊,综合判断,得出结论。

  博采众议最大的好处在于笼络人心。为职者善于倾听别人的议论,会使别人心中感到受了重视,尤其在某些复杂难办的事情处理上,博采众议会产生意想不到的效果。

  《史记》中便记载了一个故事:

  有个名叫郭解的快客。说是侠客,其实也不过是一介平民,只不过他受到别人的格外敬重。这种敬重的获得,实际上就是如何利用人心的弱点去收买人心,征服人心,笼络住别人来重视自己,为自己出力。

  司马迁对郭解有一番评价,他认为郭解在外表上看来,其貌不扬,并不比常人多些什么,言谈举止,行动话语也并无超凡之处。但是,与他有过交往的人都很敬慕他、欣赏他、信任他,所以司马迁写《史记》时,将他收入游侠列传,为其立传。事实上,郭解在那样的社会中,凭自己的卑微下贱的身份和地位,获得此等选举赞誉,究其实质,无非是他善于笼络人心罢了。

  郭解有一次便通过“采听”别人的意见,收买了一个人的心,却又是拿着自己外甥的性命为代价。

  郭解有一个胞姐,其姐膝下有一小儿,长大成人后。由于娇宠成性,养下恶习,又倚仗其舅郭解结交甚广,受人敬畏的势力,经常飞扬跋扈,骄气凌人,甚至有时对人粗暴无礼。

  有一天,郭解的外甥在街上闲逛,瞅瞅这边,瞧瞧那边,闲极无聊。

  忽然,他抬头看见一个男子,身材和自己差不多,长相也无特别之处,只是在他鼻子的右侧有一颗米粒儿大的朱砂痣,格外显眼,远远看上去就像被人在脸上用红墨水点了一滴似的。郭解的外甥一见此人,乐了,心中觉得好笑,迎面走过去,一拍那个男子的肩膀说:“嗨,哥儿们,走,喝杯酒去。”

  那人自然一惊,上下看了看对方,不认识,心中纳闷,赶紧一拱手,笑道:“这位小哥,你怕是认错人了吧,你我素昧平生,不知小哥为何请我喝酒啊。”

  郭解的外甥仰头大笑,说:“你不认识我,我可认识你,因为你的鼻子旁边总趴着一只红苍蝇,哈哈……,走,喝酒去

  那男子经他一说,右手下意识地捂住了鼻侧的朱砂痣,脸立时涨得通红,心中老大的不痛快,但忍了忍怒火,笑道:“小哥,改日吧,我今天还有些急事,改日一定奉陪,告辞,告辞——”

  说着,侧身要走,却被郭解的外甥一把拉住,嚷道:“哟,你看你,你不认识我吧,郭解是我亲娘舅呀,请你喝酒都不去,请你是看得起你,你怎么还——,走吧,今天你先陪我喝酒再说别的——”

  不由分说,拉着那男子便往酒馆里去,那男子一想,多一事不如少一事,见这小子明摆着是个没皮,还是别惹也罢,喝两杯敷衍过去也就结了。

  于是,那男子便随着郭解的外甥来到了一个酒馆中。

  郭解的外甥索日霸道,酒馆的伙计们都知道,一见他来,赶紧跑过来打招呼,堆着笑脸问:“二位客爷,你们来点什么?”

  郭解的外甥一摆手,喝道:“随便上些好莱,多弄点好酒,我们俩今天要一醉方休,快点——”

  小伙计一哈腰,嘴里答应一声:“二位稍候,马上就来——”

  那位朱砂痣的男子也没有说话,一屁股坐在桌边的条凳上,郭解的外甥在他对面坐下。

  随后,便有跑堂的端来了酒菜。郭解的外甥拿起酒壶灌了两大碗,端给朱砂痣男子一碗说:“来来来,干了这一碗,喝!”

  那男子看了看酒,又看看郭解的外甥,他已经将那碗酒喝了,那男子没有办法端起碗皱着眉头喝了下去。郭解的外甥马上又将两碗倒满,又干了一碗,连干三碗。

  那男子只觉得有些头晕,便说;“这位小哥,实在抱歉,我不胜酒力,不能再喝了。”

  郭解的外甥却早又将酒倒上,一听,眼睛一瞪,说:“少给我装熊,三大碗你都干了,还说什么不胜酒力,怎么你以为我不能喝呀,干!”

  那男子赶紧摆手,赔着笑脸说:“不不不,我绝非那个意思,我的酒量真是有限。再者,我真的有事要办,不能再喝了,就请小哥见谅,失陪,失陪!——”

  那男子起身要走,郭解的外甥‘赠’地站起来,一伸手将那男子抓住,逼视着那男子,笑着说:“走,可不大容易,既然喝上了,我又要了这么多菜,你不喝就走,能行吗?喝!”

  那男子一见他的样子,眼珠子通红,心中的火气陡增了几分,那男子使劲按镰火气说:“这顿酒菜我付帐,我是真不能再喝了,你让我走吧,求你还不行?”

  “不行!”

  郭解的外甥死缠不放,说:“这酒得喝到底,你不喝也得喝!”

  那男子心中暗骂,这是他娘的什么人呀,逼着别人喝酒,忍不住冲口而出:“今天我就不喝,你能怎么样?”

  郭解外甥一听,乐了,说:“怎么样?嘿嘿,你要敢不喝,就别怪我不客气,非灌不可——”

  说着,端起酒,拽着那男子就要强行灌酒。

  那男子再也压不住心中的火气,招手便是一拳,正打在郭解的外甥的鼻子上。这小子锦旗猝不及防,被打得眼冒金花,头往后一仰,身子却又被条凳绊了一下,整个后倒下去。说来巧得很,也不知是那男子这一拳打得太重还是怎么的,郭解外甥后翻,后脑软骨处正好磕在身后的桌子角上,只听“扑哧”一声,这小子的脑后便浆血直冒,喷出多远。当即,摔倒地上,手抓脚蹬,断了气。

  出了人命,酒馆里大乱,那男子吓得不轻,酒劲也醒透了,愣了愣,赶紧转身逃命而去。

  郭解的姐姐知道儿子被人杀死,痛哭欲绝,叫骂着要为儿子报仇,她哭喊着来找郭解。要弟弟赶紧去寻找仇人,一定要杀了他为自己的儿子报仇。

  郭解平时也曾听人说些外甥的恶事,知道他平日不学好,但怎么说也不至于被杀,听姐姐哭诉,心中也异常生气,答应姐姐,一定要寻到仇人为外甥报仇。

  郭解派人四处打听寻找,搜寻那个男子的下落。

  后来,那男子也实在无路可逃,便直接来找郭解,承认是自己杀了郭解的外甥。郭解一见到这男子,出乎这男子的预料,郭解并没有立即举剑将他杀死,而是很平静地问:“不知我那外甥与你有何怨仇,竟至于对他下此狠手?”

  这男子便将那日的经过叙说一遍。最后才说:“素闻郭大侠为人仗义,耿直守信,在下也久慕大名,却不想令甥竟是如此刁蛮,倚仗大侠的威望,仗势欺人。竟非要我陪他喝酒,我酒力不胜,无法再喝,他却又硬要灌我。常言说,士可杀,不可辱。是可忍,孰不可忍,我实忍无可忍,本欲打他几下,给他个教训,哪里想到,祸不单行,偏偏他向后一仰,被脚边的凳子绊住,后脑勺正好撞在桌子角上,立时气绝。见势不妙,我便跑了。今番前来自首,将事情有说个明白,任凭郭大侠处置。郭侠士您看着办吧!”

  郭解听完沉思不语,皱着眉头,眼睛打量着这个男子,半晌役有说话。随后,又站起身在那男子眼前踱来踱去。

  好大一会儿,郭解才说:“这么说来,我外甥不是你亲手杀死。只是事情凑巧,误伤了他的性命。责任主要不要你,我不会难为你的。”

  那男子听此,当场呆在那里,大瞪着两眼望着郭解,似乎没有听到郭解说的话。郭解又说道:“你现在可以走啦!

  那人回过神来,简直不相信自己的耳朵,忽地又扑通一声跪在郭解面前,道:“郭大侠胸怀大义,襟怀宽广,实在令我五体投地。令甥之死。虽属误伤,但我也绝非没有干系,大侠能够不计嫌仇,饶我不死,我真不知该怎样感恩才是。”

  郭解笑了,伸手扶起那男子说:“不必如此,不必如此,恶甥自食其果,唉,也是他在劫难逃,怨不得别人,我怎能为了一己私情而抛弃‘义’字呢。你不必感激我。”

  那男子对郭解真不知如何说才好,心中崇敬异常,他说:“郭大侠,我虽不才,但这条命既然是侠士相赠,就应为侠士效劳,若有用得着我的地方,您尽管吩咐,我愿为大侠肝脑涂地。”

  这便是郭解收买人心之高明处。

              善于听取部下的意见

  博采众长另外一个做法便是要善于听取部下的意见。为职者听取部下的意见不仅仅是可以广纳雅言,使自己思想畅通。更主要的是这种虚心听取下属意见的态度会使部下觉得你平易近人。开明纳谏,很容易使他们心眼于你,甘心情愿地为你出谋划策,尽心尽力地帮助你走向成功。

  下属的意见多为两类,一类是有关计划或方案策略的计谋意见。对这类意见,为职者既要虚心听取,又不可偏听偏信。因众说纷坛,有是有非,有好有坏,为职者就善于区分,不可盲从。另一类则是指正为职者自身的工作得失、正误的批评性意见。俗话说:“忠言逆耳。”对于这类意见,态度尤应谨慎。当然,无论是谁都不愿让人指责缺点,为职者更是如此。但是,部下的批评无论对与错,恰当与否,都应欣然接受,做到虚怀若谷,坦荡无抵。因为,部下如此直言不讳正说明了他对你的赤诚,比那些表面吹捧,背地施毒的人要强得多,能得到这种人的支持,事业才会成功。为职者听取下属的批评意见,应当做到“有则改之,无则加勉”,最忌暴跳如雷,不肯接受。那样,就很容易被小人塞耳目,应当“亲贤臣,远小人,察纳雅言”。

  汉初,刘邦、项羽争霸,楚汉战争中项羽被逼得乌江畔横剑自刎。究其败因和刘邦取胜之道,不能不承认,刘邦用人之术高于项羽一筹,刘邦善于听取部下意见,能够做到虚心接受,正确采纳。当时,刘邦手下有萧何、张良、韩信辅佑。刘邦善于用人,广泛听取手下谋臣武将的意见,集中大家的智慧,帮自己排除异己,一统天下。

  而项羽则不会用人。其手下也绝非没有良才,其亚父范增老谋深算,精干老练,项羽却不能虚心接受他的意见,我行我素,固执己见,终至四面楚歌,功亏篑。

  唐太宗在历史上是有名的明君,他善纳雅言,广听谗谏。晚年时,他曾问魏征:“近来,朝中大臣很少有像原来那样直言不讳地进谏之人,不知是何原因?”

  魏征忙答:“陛下不知,直言者是知道陛下开明,敢于冒天威而直讳;那些沉默者则是各有原因。依微臣看来,有的是生性怯懦,心中有话却又不敢当面直说,有的对陛下接触不深,不知陛下的开明,惟恐多言有失,也不敢言;有的则眷恋现有荣华,担心一语不镇丢了富贵,便也不可能积极发言。凡此种种,各怀他念,故而很少有人直谏。”

  魏的分析极有道理,也给为职者提了指醒,出了为职者手下各种心理。对于为职者而言,也往往会忽略这些事。

  所以说,为职者应善作伯乐,发现千里马,以图后用。压制别人并不能抬高自己,只有水涨才能船高。
后一页
前一页
回目录
回主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