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一页 前一页 回目录 回主页 |
晓阳(郑州) “不用流汗不用慌,不用粮油不用钢。 产值都在指头上,全凭算盘奔小康。” 这是我在某“小康”村听到的几句顺口溜。虽然是极而言之,对于我们进行小康验收考评,确乎有醍醐灌顶之效。 农村小康建设,究竟是靠干,还是靠算?正确的答案人人会说,但真正实行起来,就各有千秋了。 某乡村自谓早已达到小康村标准,主要理由是:该村人均纯收入2000元以上。可是深入到村户里一了解,人均纯收入只有一三四百元,充其量实现温饱而已。可是乡领导又是怎么匡算的呢?他们用的是“模糊数学”。家养几只下蛋鸡,就是养鸡专业户;家有一轮三轮车,就是运输专业户;外出一个打工妹,就是进了工薪阶层;挑卖几棵大白菜,就是有了副业收入。不消说,还有几片荒坡,几间房舍,桌椅板凳,锅碗瓢勺等“固定资产”,再加上卖粮钱、卖猪钱,鸡屁股银行等“流动资金”,这样东一折,西一算,哪一家“收入”不是成千上万?什么“百姓千万工程”之类,还不是“弹指一挥间”! 这使我想起邓拓杂文中《一个鸡蛋的家当》的故事。丈夫在外边捡了一个鸡蛋,回到家里就向妻子炫耀,说我们马上要变成财主了。妻子莫明其妙,丈夫就给她算了一笔帐:一个鸡蛋孵出一只母鸡,一只母鸡每天至少下一个蛋,蛋又生鸡,鸡再下蛋,几何级数增长,百千倍数翻番,不出一两年,就是一个养鸡大王,再过三五年,就是一个百万富翁。那位丈夫越算越得意忘形,到后来竟然说出了要娶几房小老婆之类的话,惹得妻子醋劲大发,夺过那个鸡蛋摔个粉碎,一个鸡蛋的家当没有了,百万富翁的美梦也就因此完结了。 孔乙己说“茴香豆”的“茴”字有几种写法,表现出的是无聊的酸腐,但我们一些干部对“小康村”的几种算法,表现出的则是狡黠和投机。他们“撒豆成兵,以一当十”的直接动因,就是“数字出干部”的心理逻辑。假数字表现假政绩,假政绩为了晋官级,下级哄上级,一级骗一级,浮夸造假就成了时下官场里某些人心照不宣的数字游戏。那些规矩谨严的“报表”,那些煞有介事的“考核”,那些吹吹打打的“达标”,那些堂堂皇皇的“验收”,其中有多少干货,有多少水分,有多少是“一竿插”,有多少是“顺竿爬”,当事者未必不清楚,当局者也未必真糊涂。只不过各有所需,各适其欲罢了。 图虚名必然把实祸,要嘴皮就得饿肚皮。农民们算帐,最关心的是能得多少实惠,而不是会变多少数字。囤子又鼓涨了几圈?房子又新添了几间?折子又增加了几位?这些数字应该是亲眼看到的实在物,而不是叫人眼花缭乱的算盘珠。一个鸡蛋的家当,毕竟圆不了发财梦。气球鼓胀得快、也破灭得快。“提升数字”和“提升官职”或许有因果关系,但同“提高生活”就南其辕而北其辙了。建议官场里那些“快速运算”专家们都来读读邓拓这篇杂文,或许会头脑清醒一些吧! |
后一页 前一页 回目录 回主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