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一页 前一页 回目录 回主页 |
贾广建(郑州) 我失业那会儿,和一群摆地摊的人交上了朋友。他们不曾在国营单位里上过班喝过茶,不懂什么劳保待遇、国家福利、公费医疗、实报实销,不识长城卡、大众通,无缘桑拿屋、洗脚城。他们以几十元的本钱,几毛钱的利润,上万元的热情,在不为人注意的角落里,做着卑微的营生。在社会这个大舞台上,他们不是主角,更不是配角,他们只是一类没有称谓的群众演员。 深秋的早晨,天刚蒙蒙亮,他们就三三两两地哈着白气来到了简陋的市场上。裤头、乳罩、刮胡刀、洗发剂、明星画、工艺品、包子、煎饼、浆面条、麻花、烧饼、豆腐串,都成了他们手中的道具。“过道路过,不要错过!”他们响亮地叫卖。“走一走,转一转,心里打着肉算盘,全棉秋衣十块钱,你看划算不划算!”他们故意换着腔调,吸引行人驻足观望。“七块八块不算贵,用不着再开研讨会!”他们诗意地吟唱着。遇到和他们穿著一样的民工,他们不乏诙谐与幽默:“给嫂子买个包吧,老板!少进歌舞厅,少进洗头城,花小钱给嫂子捎个惊喜,夫妻之间还增加感情!”在与顾客的买卖交易中,他们淋漓尽致地挥洒着和气与可亲、狡黠与自嘲,有时还能就嘴讽刺一把社会不良:“风吹日头晒,咱不像官倒来钱块,不能再便宜了!”他们能把自己卖的烤红薯说得煞有介事,令人忍俊不禁:“冷天热红薯,时令大补!当年亚运会的指定红薯!”他们自乐自娱惟独没有自卑自怜自叹过。 因为市场不太正规,有人出面收钱却不开票,他们只好忍了。遇到大检查,收钱的通知回避,他们只好回避。夜幕降临,他们在闪烁的汽灯下收拾剩货,吆喝了一天的嘴累了,默默地数着手里的钱。被问及赚钱多少时,他们总是拍着手里厚厚的钱,乐呵呵地说:“老婆子又有饭吃了!简而言之,两个字,‘凑合’—” 几年后的今天,我成了一个上班族,遇尔路过那个日渐有了规模的市场,依然还能听到他们精彩的叫卖:“对面的女孩呀看过来,看过来呀看过来,这边的皮包大甩卖!”“买一盒‘还珠格格’,送你一瓶‘常回家看看’!想知道啥叫‘常回家看看’你就往前站!” 当年曾经为我看摊、帮我叫卖的老友们黄伯、小四川、安徽小两口、老马、老三、杨黑脸等正满面尘灰地坐守着自己的摊位,或端一壶茶叶水高声叫卖,或争论著欧元感慨着楼价,或侃着联合国聊着克林顿,生活的情趣依然如故。见到逛市场的我,他们热情地打招呼:“大学生。在哪儿高就呢?”我笑笑:“高不成,低不就!简而言之,两个字,‘凑合’—” |
后一页 前一页 回目录 回主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