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一页 前一页 回目录 回主页 |
这不是淡雅的风俗画,不是悠扬的笛声,不是绿窗前的小夜曲,不是独自沉思的喃喃低语……而是从生活的旷野上响起的激昂的歌声。 作者说:“我不愿总是那么徐缓地吐纳,我喜爱急骤的肺叶运动。”他满怀激情地歌唱母亲大地,歌唱祖国、时代、人民。 他也歌唱爱情——降落在他生命的秋天的爱情,不是蕴藉含蓄,而是热烈奔放地倾吐爱的渴望和爱的执著。他在一棵无名的灌木、一颗七月流火的碎粒、一朵无色的飞花上寄托自己的情怀。他对人生哲理的追求通过对日常现象和平凡事物的歌唱而表达出来。可贵的不在于,或者说不仅在于他的歌唱的内容为我们带来了一些新的感受,他追求的哲理达到了怎样的高度和深度;可贵的是和歌声同时跳动着的他心中的火焰。那火焰照亮了他的歌,也燃烧着读者的心。 由于作者怀着迫人的激情,虽然是采取散文诗的形式,这些篇章却有着刚劲的力度和强烈的节奏感。 不过我也感觉到,作者有时是过于急切地以急促的语调来倾吐他的爱情,过多或过分地表现了感情本身,以至读者追踪作者的感情有些困难。而且,这些篇章几乎都用了同样的调子,风格上显得有些单一。但我仍认为作者炽烈的感情是可贵的。感情的淡漠或不足,正是某些散文诗的通病,虽然那里面用了一些华丽的词句,在追求某种意境或表达了某种哲理,却仍不过是没有生命的纸花。 只有通过感情的真,去探索生活中的善,才有可能达到艺术的美。而在艺术上,要摆脱感情上的淡漠,要比改正别的缺点困难得多。技巧可以学习,感情却是难以强求的。 作者陈志民,笔名绿藜,五十年代前后,即发表过相当数量的诗。并出版过三个小册子。后来,他也经历了坎坷的长途。 但无论在怎样的情况下,他总还是没有放下他的笔。这几年来,他写得更多。他说:“诗是我生命的精华。”他正是由于对生活的执著的爱而爱着诗,通过对诗的执著的爱去表达对生活的爱的。这本散文诗就是他的爱的结晶。 |
后一页 前一页 回目录 回主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