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一页 前一页 回目录 回主页 |
我曾面对蒙娜·丽莎,在她那被称为千古之谜的神秘的微笑前沉思;我曾倾听一百多年前在法兰西农村中响起的晚祷的钟声,为那两个正在田间祈祷的淳朴的农民祝福,怀着与他们同样虔诚的心;艾涅瓦佐夫斯基笔下的大海所涌起的巨浪曾在我胸中激荡,使我关怀着正在海上漂流的遇难者的命运;雷诺阿、马奈、德加的画使我注意到了在生活中和在大自然界的光与色…… 但是,对那些名画,我所有的不过是一般的喜爱,还不能深切地领会画面所显示和其中内涵的意义,还不能真正领略那艺术的精妙之处。对于艺术品的欣赏,关联到欣赏者的生活经历、感情经验和心理背景这种种因素,同时还需要欣赏者有一定的艺术素养。一如马克思所说的,一个艺术欣赏者应该是具有艺术欣赏水平的人。否则,即使是再好的艺术品,也不能成为你认识和感受的对象。我们知道,艺术欣赏是欣赏者以作品为中介与作者的感情的交流过程,同时也是欣赏者再创造的过程,只有当你能够深入对象,你的思想力才能活跃起来,你的想象的翅翼才能翱翔。 我深感到自己有关美术知识的不足,审美能力不强。所以我很注意阅读汤麟同志这五、六年来所发表的一些对于名画进行赏析的文章。那些文章为我提供了许多有关的知识,帮助我提高了欣赏水平。据了解,还有许多读者也喜爱这类文章。 现在,他将这些文章汇集出版,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 他引导我们走进了世界名画的艺术长廊,从文艺复兴时期的达·芬奇、拉菲尔一直到现当代的许多有名的画家,其中包括各个时期、不同国家、不同流派的代表性的作品。他对所介绍的画,用亲切的态度作了讲解:画家的简历,风格特点,每幅画的时代背景和社会内容,还适当地穿插了一些有关的掌故、逸事,或是引用一首小诗。而且,他还从美学的角度,对每幅画构图的安排、线条的运用、色彩的处理、光暗的对比等等方面,作了艺术分析。他着重谈到的不是技巧,而是阐叙这些技巧是如何为内容的需要服务的,同时,他也没有忽视形式本身的相对独立件。——他是从社会学与美学统一的角度对作品的整体性来把握的。 但他并不仅仅是一个具有广博知识的讲解员,他也是一个美的探寻者。画是产生于画家对于生活的感受,他将他的感受溶化于画中。画的欣赏者则是从对画的感受出发的,那种感受往往可以意会,却难以言传,汤麟在这一方面作了很大的努力。除了说明画的内容的涵义外,他还满怀激情,力图用生动的语言,来表达他所感受到的作品气氛、情调、内在的精神和微妙的魅力。这种探索就使他的文章区别于一般的作品简介,具有一定的美学价值。他的感受未必与读者的感受完全相同,但至少他表达出了一个基调,可供读者参考。他的探求精神同时也可以给读者以启发和诱导,使他们不仅增强了对每一幅画的了解和感受,而且活跃了他们的审美意识和审美情趣。我还想特别指出,汤麟是很理解这一点的:不能用枯涩的文字去解说精美的艺术品。他的文章每一篇都是抒情性很浓的散文。 过去一段相当长的时间内被冷落的美育问题,这几年来日益受到重视。人们认识到如果没有美的心灵,就不可能成为真正的人,就不可能有一个美好的社会环境。美好的心与求真的心、向善的心原是统一的。由于史无前例的十年浩劫所留下的后遗症,除德育、智育、体育外,也为美育提出了重大的任务。我们很高兴地看到,有关这一方面的书籍已在陆续出现。 在深入研究这方面的问题的同时,还需要适应广大读者水平的普及性的读物。汤麟的这一著作就正是这样的一本读物。我曾从中受益,因而写了如上一点感想,并愿推荐给别的对绘画有兴趣的同志们。 1986.6.26 |
后一页 前一页 回目录 回主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