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一页
前一页
回目录
回主页
门 槛




  屠格涅夫有一篇以《门槛》为题的散文诗,那里面将门槛象征为走向前进的道路。那个站在门边的女郎,虽明知门槛内是寒冷、饥饿、危险……却还是勇敢地跨进去了。据说这首散文诗是歌颂苏菲亚的。——我这里所说的门槛却是另一种。

  我幼年时的大多时光,是消磨在门前的行人道上:打弹子、踢小球、捉迷藏……有时还打架。当同伴们零落地散去以后,我就欢喜独自守坐在门槛上。看看天上的云,看看落日光跨过大街,又跨过对面的屋顶,渐渐地消失了。小小的心里,似乎也感到了寂寞。于是又回过头来看街上来来往往的行人。我想,他们这样匆忙地是要到哪里去呢?——这类似的语句我后来曾在一篇散文中谈到过,那表达的是一种对人生的苍凉之感。而我那时所有的却是对那些自由行走的人的羡慕,想着他们是见到过一些很美丽很新奇的地方,而又在向更美丽更新奇的地方走去。于是暗自发愿,当我长大时,也要走出这条大街,到很远很远的地方去。

  自然,后来我是长大了,而且,也走出来了。但一切却并不如童年时所想象的那样美丽。倒是如大家所知道的,在行走的路上,我们就要遇到荆棘、小坑、沙漠、山谷、绊脚石……和偶一不慎就要失足的独木桥。以致我们疲乏,浑身布满了创伤,脚上不停地滴血——然而,我们也还是在这样地走着。

  有时候,在几乎要被疲乏、创伤压倒的时候,我就变得有些脆弱了,渴望休息。于是像幼年时一样地又在门槛上静静地坐着,看天,看云,看落日光,看旁的人们在大街上行走。这一次,对于那些行走的人,我感到的是另一种羡慕:我知道这一条路并不平坦,我钦佩那些毫不气绥的过客。同时,我也为自己的软弱感到痛苦。

  昨天,读到一个外国剧本:《生命在呼喊》,描述一个重病的老教授,虽然他的女儿和友人都劝他好好休息,他却坚决地要在他临死之前完成他的一个有益于国家的科学报告。结果,他以生命为赌注,完成了志愿。他对女儿说:“假使风瘫只留给我一只眼睛来看世界,一只耳朵去听它的声音,就是这样我也不会放弃生命的……当我头脑还清醒的时候,我还能够跟着这个世界前进……你还记得我的祖父吗?他整天无所事事,习以为常地坐在门槛上面,瞧着马路,我不能够像他那样生活下去。”

  他,这个垂死的害着风瘫的老者,对于生命有着这样坚强的执著,而我——二十岁的年轻人,却因疲累而像那个老人的祖父一样,坐在门槛上,眼看着无数的人们,包括那个垂危的老教授在内,跨越我前进。我能够不感到惭愧吗?那么,肖镑,离开你罪恶的门槛,站起来,走过去!从荆棘、绊脚石上跨过去,从沙漠和荒野上跨过去……1943年12月13日深夜附注:这篇小文发表时用的是肖镑的笔名791曾卓文集
后一页
前一页
回目录
回主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