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一页 前一页 回目录 回主页 |
这么些天总是风风雨雨,但在雨丝风片中花还是要开了,春天还是要来了。 又到了桃花、樱花的时节,又到了我们老人也挤在年轻的人丛中看花的时节。 你们哪天来呢? 我们每天都在盼望,等候……等候仙子和诗人的降临。 ——这是武汉大学教授、老诗人毕奂午前不久邀约我们几位老朋友去他家聚会的信,是一则诗柬。现在的年轻人未必熟悉毕奂午这个名字。他是和何其芳、卞之琳、曹葆华等同辈的诗人。巴金先生主持的文化生活出版社曾出版过他的两本诗集:《掘金记》和《雨夕》。今年,《长江》文学丛刊从中选出了若干首重新发表。虽然是五十多年前的旧作,读来还是感到清新可喜。他现在已七十五岁高龄,还是那么热情洋溢,这从诗柬中就可以看出,只是,最后那一句浪漫色彩太重。我们当中有几个写诗的,但并没有仙子。几位应邀的女士都已是白发苍苍了。 记不清是从哪一年开始的了,大概是在十年浩劫后不久,郑思夫人马国英、伍禾夫人聂碧莲、天风夫妇、秦敢夫妇、田野夫妇、阳云夫妇,还有我和老伴,每年春天都到奂午家聚会一次,虽然因为出差或别的什么原因,有时候人不是到得那么齐。珞珈山上,有两条旁边栽满樱花树的山路,每年四月下旬,赶到山上看花的人很多,至于我们主要倒是看看老朋友。相交几十年了,其间都经历过坎坷风雨,在那十年人妖混淆、是非不分的岁月,也都经受了大磨难,而且郑思、伍禾都已不在人间。现在处境都有了根本的好转,但大家都忙,住得又分散,见面的机会不多,相聚在一起就更为难得了。所以就以赏花为名,碰面谈谈天,挤在年轻的人群中看看樱花、桃花,也是难得的愉悦和悠闲。 第一次聚会时,奂午还住在珞珈山下、东湖之滨的一座平房中。这说起来颇有一点诗意。那两间破旧而又狭小的土屋有如农舍,他也确然刚辞去“牛倌”生涯不久,墙上还挂着放牛时戴的草帽。他给大家讲了几件放牛时的“逸事”,惹得满座哈哈大笑。后来他迁入校区内的一幢小楼,住房多了些,每间还是很小,又堆满了书刊,上十个人挤在一起,就真是只能促膝而谈了。室外不远就是繁茂的樱花,就是拥挤的看花的人群。春天在那里。但春天也在我们这里。虽然室小而陋,在座都是白头人,却也谈笑风生。谈谈身体和孩子的情况,也谈谈做了些什么工作,还有什么打算,也议论对某些事情的看法,彼此还开开玩笑……老朋友之间的那种温暖、关怀和亲切,恐怕不是年轻人所能体会到的。而且,等一会儿,我们也要挤到那些年轻人中去了,也要挤到樱花丛中去了。 当然,总是要分手的,互道珍重。 明年还将有春天。 明年我们将收到老诗人的更美丽的诗柬。1986年 |
后一页 前一页 回目录 回主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