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一页 前一页 回目录 回主页 |
宇建突然提出他要完善一个章节。这个章节的题目是《结语·谁掠夺了灵魂》。这是宇建在彻夜不眠之后所获得的精神成果。他清晨便带着这一章节的手稿,急匆匆地赶来朗园。 他敲醒了睡眼矇眬的萧思。 他一走进屋便开始对萧思宣讲,说他认为这种资本主义的方式就是牧师一样的方式。它使越来越多的蓝领阶层开始过起白领的甚至阔佬富翁式的救济生活,于是他们再不会意识到他们的劳动实际上是被人剥削的。他们被舒适的生活麻醉了,腐化了,看不到随着工业现代化,是他们创造了越来越高的劳动生产率,而他们又拿到了什么呢?劳动与收入并不是等价的,但是他们仅仅为那提高一点的工资就开始沾沾自喜,随遇而安,仿佛他们是富翁似的,而真正拿大钱,真正抛头露面名利双收的其实是那些老板们,像你哥哥,你妹妹,也像覃。但又有谁知道那些真正的劳动者?有谁知道像我这样的招待?没有人知道,而其实他们才是财富的真正创造者,是最最伟大的英雄。可怕的是,他们竟看不到自身的这种无私奉献的可贵精神。他们自己都不把自己当人看,其至心甘情愿被雇佣。我们应当号召他们起来,觉醒,这个社会应真正实现多劳多得,而不能允许不劳而获的现象继续下去了。这一章必须加上。 宇建慷慨激昂宣讲的时候,萧思始终庸懒地躺在床上。她让自己慢慢地清醒过来。然后她无限迷惘地对宇建说,当然,当然你的想法很好,可是书已经快出印刷厂了,不可能再改变了。 为什么不能?宇建骤然变得暴躁了起来,他说,只要想做没有做不到的,我要把这一章亲自送到印刷厂加进去。 不行,宇建,这不是你想怎么做就怎么做的年代。你不能意气用事到处乱碰乱撞的,到头来只能是自己被撞得头破血流。 你退却了? 不,我只是告诉你,在这个社会你只能按这个社会的规矩做事,或者,你可以重新再写一本书? 那这本书出来也等于没出,这对我来说将是毕生的遗憾。我不知道我是不是还能再写出一本书来,没有时间了。萧思你真让我失望。你那么世俗。你根本不懂什么是思想,什么是绝对的精神。只有黑格尔懂,还有马克思,这是只有在莱茵河畔才能诞生的精神财富。这里不行,这里被金钱污染了,到处都是一片又一片的精神的沙漠。 宇建开始朝外走。 思猛然从她的床上跳起,她狂奔过去拦住了正向外走的宇建。思把两条裸露的手臂娇滴滴地搭在了宇建的肩膀上。思说,你是对的,把那一章给我,我现在就送出版社审查,然后去印刷厂,行吗?你不要生气,相信我能够理解你。 宇建沮丧地摇头。他冷酷地把萧思的手臂从他的肩上拿了下来。他说,思想者永远是孤独的。 不,不,我和你在一起。我不是一直和你在一起吗?而且,我已经想到了离婚,我会离婚的…… 你疯了吗?何况,像基督那酥像马丁·路德像马丁·路德·金那样的人是永远不会结婚的,他们只是人类精神的象征。 好了,我懂你的意思啦,但你不是基督耶稣也不是什么马丁·路德·金。你有我这样的女人崇拜你。你随时可以占有这个女人的身体。宇建为了你的事我已经太累了。我有时怀疑我对你的崇拜是不是太盲目了。我迷失了方向。在大海中飘荡。海浪打过来,我便摇晃着。你深夜刚走,清晨又要把我砸醒。我累了,来帮我脱下这长袍,我的身体是不是很能诱惑你?难道这不是人类最美好的一件事吗?快忘掉那些蓝领白领资本家和雇佣劳动者吧,到我这儿来。只有在这儿,全世界的每一个人才都是平等的。 宇建确实被诱惑了。他的头在萧思的胸膛上来回摩擦着,他在此瞬间已无法思想。他的大脑一片空白,只有萧思鲜红的嘴唇在他的眼前扩大起来迷茫一片。他只能伸开双臂,由被动滑向主动,他感受到这个温暖柔软的女人在奋力扭动着。他听到了这个像母兽一样的身体发出的低声的吼叫。他们朝床上慢慢地勇士一般地倒了下去。 然而萧思突然像鱼一样从宇建的身体下滑走了。她开始穿衣服,她说我要去出版社了,那才是最最重要的。 宇建大发雷霆。他将思揪过来。他觉得女人在这个时刻离开就等于是杀了他。他残暴极了。他强迫思。他使思在反抗中窒息。他在同这个女人的搏斗中也像一头凶猛的野兽。他也低声吼叫着,不管思的死活。直到他喘着粗气离开了那张床,他才说,去出版社吧。 萧思像被撕碎了般瘫软在床上。她说,很好,终于有了比去出版社还重要的事情。我喜欢被你强暴,我感到一种地狱般的你我毁灭之前的疯狂和兴奋。其实你同我们是坐在同一条要沉的船上,你同世人也没什么两样,你同样是个离不开女人的男人,对吗? 不对,宇建穿着整齐斩钉截铁地说。是的,不对,我和世人不一样。 是吗?但我和世人一样,萧思说,我会去出版社的,但不是为了你的思想,而是为了你这坚挺的身躯和力量。 你我在一起,确实像末日。这一切就快结束了,这是宇建离开萧思时说的最后的一句话。 但萧思很快就忘了这句话,她也没有预感到未来将要发生的离奇古怪的事。 女人不得不去参加那个卫斯理礼拜堂中盛大的婚礼。 在此之前她一直沉默着,沉默了很久,她知道事实上一切都已经结束了。而结束的一切是无可挽回的。连老爷后来都慢慢接受了森将离去这个现实,并开始依然像森的好友般,派专人为森筹备婚礼。 婚礼之前女人再没有单独见到过森。她不再去上学。她深居简出。在此寂寞难捺的期间,她同两个人做过长谈。两个人都是女人,一个是萨妮,而另一个是太太。萨妮是女人约的,而太太则是主动走进了女人的房间。两次长谈都发生在婚礼的前一天。 女人把萨妮约到了那个英国人的俱乐部里。女人和萨妮面对面地坐着。她们彼此沉默,沉默了很久,然后女人开始讲话。 她说她和森的第一次单独会面就是在这张桌子前。然后,她要森把她送到了萨妮家。女人说,那一次她允许森摸了她的手,仅此而已,但从此森永远在学校的门口等着她。后来就一发而不可收,森很多次把她带到那片被废弃的教堂和被废弃的墓地。他们在那里做了他们本不该做的事情,就在教堂的屋顶下,在灰尘之中。她感动极了,从未有过的好,那时候她才发现她是爱森的。女人说,因为爱,她才让森认识了萨妮。她说这就是她与森之间的全部的故事,因为萨妮不是别人,而是她最好最好的朋友,她才决定把这一切讲给萨妮。女人说她不愿对萨妮隐瞒,她心里很苦,她承受不住此生她最爱的两个人离她而去。她从此不再有朋友了。 萨妮早已热泪盈眶。 女人从桌子上伸出手,轻轻抹去了萨妮的眼泪。她说,萨妮,别哭,我保证从今以后绝不再单独见森了,相信我。 萨妮也握住了女人的手。萨妮说,其实我什么都明白,森真正爱的女人只有一个,那就是你。但我也爱他。我愿意嫁给他成为他的太太。我宁可跟他到地角天涯,宁可被你们之间的爱所折磨,但我也要把森抢过来,我为此而恨着我自己。 女人站了起来。 她从萨妮的手中抽出了她的手。 女人说,萨妮我们做朋友的缘分到此为止了。因为森,我们只能断绝。你走吧。我听到他的车开来了。萨妮你真幸运。 萨妮慌慌张张地下楼。 这时候女人走到落地窗前。她掀开窗帘,正看见森抬着头向上望。森的蓝蓝的目光。森的蓝蓝目光中的忧伤。女人哭了。她赶紧放下窗帘。那辆她曾经那么熟悉的黑色的小轿车,现在,却是萨妮坐进去。 女人哭着回到了朗园。 那是她自己的家。她觉得悲戚不堪。这时候太太走进她的房间,送过来裁缝刚刚送到的明天参加婚礼的白色旗袍,女人没有试那套衣服。她搂住太太哭了。她哭了很久,太太也不去阻拦她。 后来她对太太说,我没有勇气改变现实。我想跟着森到美国去,可我又舍不得你们,舍不得朗园,我觉得只有这座房子才是我的家。 而太太则说,孩子,还是那句话,爱是永恒的忍耐,记住吧。 然后她穿上了那件白色的旗袍。 她知道她穿着那件旗袍美丽极了。 第二天他们全家去参加婚礼。 女人坐在教堂的木椅上,看真正的美国牧师为森和萨妮主持婚礼。女人变得很麻木,仿佛是一个外人。她也感觉不到心的创痛和流血。她平静极了,也美丽极了。她就坐在老爷和太太的身边,坐在森的父母和萨妮父母的身边。 女人就那样看着,她知道婚礼一过,林和萨妮就要彻底离去。她再也不见不到他们。那么遥远要越洋过海,连音讯也不会再有。女人那就那样看着。她在披着白色婚纱的萨妮和穿着白色西装的森手挽着手从她眼前走过的时候,脸上竟毫无表情。后来,女人站在一大群送别的亲人中。女人的脸被别人的身体别人的手臂别人的鲜花和别人的声音淹没了。女人已不存在,她在与森的爱情生活中永远的消失了。 但女人还是看到了森在人群中寻找的目光。女人知道那是为了寻找她。但是女人故意躲避了那目光,尽管心中充满了疼痛的感觉。 黑色轿车终于开走,带走了森,也带走了不堪回首的往事。 女人喘了一口大气。她和老爷太太回到了朗园。女人觉得她像是卸掉了一个沉重的大包袱,她从此便可以轻轻松松做人了。 女人不再去读书。 她的学生时代和恋爱时代都告结束。 女人变成了真正的女人,她开始留在家中过最平常的日子。她像太太一样,终日在朗园中做女人应做的一切事情。 詹姆斯的美方新代理来了。这是个地道的纨袴子弟。他根本就不懂银行的业务,成天最大的兴趣,就是跑马和养狗。这个美国人也曾到朗园来做过客。但很快就显示出了他同兢兢业业的老爷之间的差距。他们的关系日趋紧张,银行的生意也因美方代理的胡作非为而越来越走下坡路。 老爷在家中开始大骂逍遥海外的S·森。 老爷的不愉快像阴云一样笼罩了整座朗园。 女人开始忧心忡忡。直到此刻她才意识到她同森的相爱有多么可怕。它几乎毁了老爷,毁了家里的一切。是她让森离开的。是她为了老爷而让森远涉重洋的,想不到竟会是这样的结局。从此女人变得抑郁。她被一种越来越强烈的罪恶感缠绕着。不知该怎样帮助老爷。她甚至不能劝慰老爷,她常常感觉到太太射过来的那责怪的目光。太太是明白的。毁灭的预感被证实了。女人甚至想去找S牧师。她祈祷着,让森回来,让森回来吧,帮帮我们。 然后,有一天,太太突然溘然离世。她死的时候刚刚四十岁。女人从未有过如此穿心透肺的悲伤。像灭顶之灾,她悲痛欲绝。她和老爷彻夜痛哭,他们都觉出。至此,他们已失去了一切。 太太死后,女人和老爷的关系骤然变得冷漠,他们之间失去了一座畅通的桥梁。从此,他们便成为了截然不同的两极。老爷几乎再没有到女人的房中去过。他们只有在吃饭的时候才能相见。他们几乎不讲话。而女人呢,则每日关在房中读书。两耳不闻窗外事,也不去关心老爷生意上的成败与兴衰。她悟出其实人类最明智的态度就是豁达而坦然地在命运面前随波逐流。他们生活在同一屋顶下却已形同路人。 唯有朗园依然。 |
后一页 前一页 回目录 回主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