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一页 前一页 回目录 回主页 |
在华盛顿,无论是在庄严的林肯纪念堂前,还是在壮观的国会大厦前,都有一片宽阔而美丽的水塘。那水塘总是修建得十分浩大,鸥鸟在宁静的水面上低低地飞翔着。 我问我的翻译仪方,为什么在这些重要的建筑物前,总要建一片这样的水塘? 问仪方这个问题的时候,我们正隔着那片如镜般的水面,远远地站在白色林肯纪念堂的对面。水面如此寂静平和,将我的和纪念堂的影子清晰地映照出来,那一刻已是黄昏。 仪方说,她总是把这样的水塘叫做反思池。 反思池? 水面可以照见你的本原。你在水中可以看到那个真实的你自己。于是,你便可以对着水中的那个自己反思和内省了…… 我听着仪方的解释。 “反思池”这几个字使我震动。 我们驻足在池塘边。身后有三三两两的美国人匆匆走过。 我想我原本也喜欢描述水面。特别是当那玫瑰色的黄昏坠落在天地之间,当那迷蒙的暮霭轻轻飘浮在水面上。那是种绝顶的宁静和美丽,是震慑和洗刷着人的灵魂的。但“反思池”改变了我对水面的认识,我为什么从未想到过要把水面同思想联系起来呢? 在如镜的水中反思自我,这有点像在教堂神父的小木屋前坦白自己的灵魂。那一刻,神父就是忏悔者的镜子,在无形的心灵的反照下,你终于看清了自己的罪恶。这样你洗清罪恶,离开神殿,在灿烂阳光的照射下,开始人生的下一个步履。然后你又回到了神父面前…… 我们沿着林肯纪念堂的反思池向前走。一步一步接近着那个方顶的白色的建筑。白色大理石的廊柱支撑着林肯留给美国人的关于平等的信念,支撑着亿万美国黑人争取彻底解放的斗争。 如此的林肯。他高高地坐在纪念堂内汉白玉雕刻的巨大石椅上。他深邃的带着愤怒和忧虑的目光执著地凝视着前方。他的前方就是那片反思池,但可惜他已不能再走到那片宁静的水池前,反思他为美国人规划的生命之蓝图是否已如期实现。 无论未来怎样,林肯都是美国最伟大杰出的一代总统,他的最永恒的业绩之一,就是点燃了美国人的生命之灯,照亮了他们的前程。 纪念堂里一遍又一遍播放的是,那个死于非命的年轻的美国黑人英雄马丁·路德·金著名的《I Have A Dream》(我有一个梦)。金的这一段最著名的讲演就是在林肯纪念堂的反思池前发表的。当时,金就站在林肯的雕像前,满怀激情地对聚集在反思池边的二十五万来自美国各地的黑人和白人们说: “一百年前,一个伟大的美国人——我们大家现在就站在他塑像的身影下——签署了《奴隶解放宣言》。对一直在不公正的火焰里受着煎熬的亿万黑奴来说,这个极为重要的法令就像是一盏巨大的希望之灯,又像是失去自由的漫长黑夜结束后的欢乐黎明。但是在一百年后的今天,我们却不得不正视黑奴仍未获得自由这个悲惨的现实。一百年后的今天,黑人依然令人痛心地遭受着种族隔离、种族歧视的折磨。一百年后的今天,黑人依然飘泊在物质丰富的汪洋大海之中的贫困孤岛上。一百年后的今天,黑人依然被遗弃在美国社会的各个角落,在自己的国土上过着流放的生活。因此,我们今天来到这里……” 金慷慨激昂,在林肯纪念堂的反思池前反思着《奴隶解放宣言》签署一百年来黑人未曾被解放的历史。 我想这就是为什么这一片庄严美丽的水塘被称做是反思池。 后来,在美国南部的曼菲斯,我去了金被谋杀的那家旅馆。那家旅馆为纪念金这位年轻的黑人领袖,被政府改做了“黑人民权运动展览馆”。展览大厅里迎面伫立一块黑色的产石。巨石的顶端是一条平直的线,那条线象征着自由。黑色巨石上雕满了各种形态姿势,不断向顶端那自由之线攀援的黑人们。他们中有的已奄奄待毙,有的已艰难地爬得很高。但无论他们怎样以毕生之心血向自由攀登,他们中却没有一个人是真正接近了那自由的。 这就是马丁·路德·金所为之奋斗的。 所以,金才大声呼喊着:I have a dream.我有一个梦…… 我梦想有朝一日,真正实现所有的人都生来平等……金最后说,这就是我们的希望。这就是我回到南方所怀着的信念。有了这样的信念,就能从失望之山劈下希望之石;有了这信念,我们就能够把我们这个国家刺耳的争吵声变成一支动听的友爱的自由之交响…… 马丁·路德·金便是带着这友爱、自由之交响的梦,回到了南方。他是个牧师,他提倡争取自由但一贯反对暴力。他启示黑人的心灵,他寻求实现林肯宣言的和平之道路,但就在他在华盛顿林肯纪念堂前发表那次著名演说之后的第五个年头,他还是在曼菲斯的旅馆里被谋杀了。种族主义者的罪恶子弹射进了他的胸膛,这个黑人牧师献身时只有三十八岁。 而我们依然徘徊在林肯纪念堂前的反思池边,听金1963年8月在这里发表的那满怀激情的演说。我有一个梦……我有一个梦……金的声音飘荡在静而宽阔的水面上。没有水鸟,只有纪念堂巨大的投影——然后,黑夜开始降临。 (注:1994年岁末,赵玫应美国新闻署邀请,赴美参加“国际访问者”计划,历时一月余。) |
后一页 前一页 回目录 回主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