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一页 前一页 回目录 回主页 |
我国洪水灾害频频发生,史不绝书。 自公元前206年至1840年的2046年中,较大洪水灾害共计984次, 平均两年左右就发生一次。黄河是洪水灾害最严重的一条河流,自公元前 602年至1938年的2540年间,决口泛滥次数多达1590次,较大的改道26 次。黄河决口泛滥给下游带来深重灾难,也加剧了海河、淮河两大流域洪 水灾害。 19世纪50年代前后,黄河1855年铜瓦厢决口改道标志着我国主要江 河河道形势发生了突变,黄河改道北徙,取大清河入海,奠定了现今黄河 入海的流路,从此淮河摆脱了黄河的干扰,但从11世纪起,黄河夺淮600 余年,数千亿吨泥沙带入淮河流域,给淮河造成的恶劣影响长期难以消 除。对于海河来讲,黄河北徙以后,又恢复对海河影响,特别是徙骇、马 颊河和漳卫河下游,不断受到黄河决口泛滥侵扰。 长江,1788年、1860年、1870年接连出现三次特大洪水,冲开荆江南 岸藕池口和松滋口,并形成藕池河和松滋河,形成四口向洞庭湖分流的局 面,入湖流量由几千立方米每秒增加到几万立方米每秒,大量泥沙进入洞 庭湖,使洞庭湖迅速淤积,江湖关系发生很大变化,荆江两岸洪水威胁与 日俱增,矛盾日趋尖锐。 在江河发生剧变的形势下,各主要江河又发生了历史最大或接近历史 最大洪水。社会动荡,江河治理停滞倒退,原本基础很薄弱的水利设施又 不断遭到破坏。新中国成立之前的百余年,是我国历史上洪涝灾害最频繁 的一段时期。 据初步统计,自1840~1949年的110年间,全国受水灾县数平均每年 250县,灾情最重的年份受灾县数高达592个(1931年),几乎占全国总 县数的1/3,受灾县数最少的年份(1927年)仍然有43个县受灾,其中 70%的年份受灾县数在100个以上。 本世纪30年代,水灾最为频繁,各主要江河接连不断发生特大洪水, 如1930年辽西大、小凌河洪水、1931年江淮洪水、1932年松花江洪水、 1933年黄河洪水、1935年长江中游洪水、1939年海河洪水,灾害都极为严 重。其中1931年水灾遍及全国16个省区,灾情最重的江淮流域:湘、 鄂、赣、浙、苏、鲁、豫、皖8省,农田淹没面积达973万hm2,受灾人口 5217万,占当时8省总人口数的1/4。长江西起沙市东抵上海沿江城市均 被水淹,武汉市水淹达100日之久,淮河流域京广铁路线以东广大平原地 区一片汪洋,里运河东堤溃决。直接死于水灾的人口达40万,灾情十分惨 重。 1931年长江洪水 1931年气候反常,入夏以后全国大部分地区出现长时间淫雨天气,6~ 8三个月内,珠江、长江、淮河、海河以及辽河、松花江流域降雨日数多达 35~50天,最多桂林达59天。期间不断出现大雨和暴雨,“南起百粤北至 关外大小河川尽告涨溢”,造成全国性的大水灾。全国受灾区域达16省, 其中长江中下游及淮河流域的湘、鄂、赣、浙、皖、苏、鲁、豫8省灾情 最重,是本世纪以来受灾范围最广、灾情最重的一次大水灾。 由于洪水来量巨大,长江中下游江堤圩垸普遍决口,荆江大堤沙沟 子、一弓堤、朱三弓堤等处决口,长江干流自湖北省石首至江苏南通沿程 漫溢决口354处。江汉平原、洞庭湖区、鄱阳湖区、太湖区大部分被淹。 武汉市水淹达100日之久。湖北、湖南、安徽沿江沿湖一片汪洋,京汉铁 路长期停运,津浦铁路中断行车54天。据统计,这一年长江流域受灾人口 2887万余人,死亡14.54万人,受灾农田377.3万hm2,损毁房屋约178 万间,估计直接经济损失达13.84亿银元。 1954年长江洪水 1954年长江出现百年来罕见的全流域性特大洪水。这年汛期,雨季来 得早,暴雨过程频繁,持续时间长,降雨强度大,笼罩面积广,长江干支 流洪水遭遇,枝城以下1800km河段最高水位全面超过历史最高记录。 新中国成立初期全面恢复整修江河堤防、修建荆江分洪工程和汛期军 民全力抗洪抢险,这次特大洪水虽然保住了荆江大堤和武汉市的主要市 区,但仍然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和社会影响。 长江干堤和汉江下游堤防溃口61处,扒口13处,支堤、民堤溃口无 数。湖南洞庭湖区900多处圩垸,溃决70%,淹没耕地25.7万hm2,受 灾人口达165万,溃口分洪量达245亿m3,其余圩区也都渍涝成灾;江汉 平原的洪湖地区、东荆河两岸一直到武汉市区周围湖泊一片汪洋,荆江分 洪区及其备蓄区全部被淹没,湖北全省溃口、分洪水量达602亿m3,淹没 耕地87.5hm2,受灾人口达538万;江西部阳湖区五河尾间及湖区周围圩 垸大部分溃决,分洪量达80亿m3,淹没耕地16.2万hm2,受灾人口171 万;安徽省华阳河地区分洪,无为大堤溃决,决口分洪量达87亿m3,淹没 耕地34.3hm2,受灾人口达290万。堤防圩垸溃决、扒口共分洪1023亿 m3,淹没耕地约166.7万hm2,受灾人口达1800余万。此外,广大农田暴 雨积涝成灾,广大山地暴雨山洪为害。长江中下游湖北、湖南、江西、安 徽、江苏5省有123个县市受灾,洪涝灾害农田面积317余万hm2,受灾人 口1888余万。京广铁路100天不能正常运行,灾后疾病流行,仅洞庭湖区 死亡达3万余人。由于洪涝淹没地区积水时间长,房屋大量倒塌,庄稼大 部分绝收,灾后数年才完全恢复。 由于长江流域工农业生产和水陆交通运输在全国的重要地位,1954年 大水不仅造成当年重大经济损失,而且对以后几年经济发展都产生了很大 影响。 1998年大洪水 入汛以来,我国一些地方遭受严重洪水灾害。特别是长江发生了自 1954年以来的又一次全流域性大洪水,松花江、嫩江出现超历史记录的特 大洪水,引起举国上下的高度关注。 造成今年洪水灾害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直接的原因是气候异常,雨 水过大。自6月份起,长江流域出现3次持续大范围强降雨过程。第一 次,是6月12日至27日。江南大部分地区暴雨频繁,江西、湖南、安徽 等地区降雨量比常年同期多1倍以上,江西北部多2倍以上。第二次,是7 月4日至25日。长江三峡地区、江西中北部、湖南西北部和其他沿长江地 区,降雨量比常年同期偏多5成至2倍。第三次,是7月末至现在。长江 上游,汉水流域,四川东部、重庆、湖北西南部、湖南西北部降雨量较常 年偏多2至3倍。受降雨影响,长江发生了继1954年以来第二次全流域性 大洪水。7月份长江中下游主要站的洪量超过1954年,其中宜昌站1215亿 立方米,比1954年多45亿立方米,汉口站1648亿立方米,比1954年多 120亿立方米。今年长江流域洪水主要有四个特点:一是全流域发生大洪 水。除上游多次发生大洪水外,鄱阳湖水系的信江、修河、饶河和抚河均 超历史最高水位,洞庭湖水系的湘江、资水、沉江、澧水多次发生大洪 水,汉江,清江等支流也多次发生较大洪水。二是干支流洪水遭遇,洪峰 叠加。在两湖先期发生特大洪水、水位居高不下的情况下,长江上游又多 次发生洪水,与中下游洪水不断遭遇。三是水位高。长江于流宜昌以下河 段全线超过警戒水位。沙市至螺山、武穴至九江360公里江段和洞庭湖、 鄱阳湖的水位超过历史最高水位,特别是沙市江段水位曾高达45.22米。 四是洪峰接连出现,高水位持续时间长。长江上游连续发生7次洪峰,8月 上旬到中旬,10天时间内出现3次洪峰。长江中游大部分江段超警戒水位 两个多月,超历史最高水位的时间也已持续一个多月。 入夏以来,东北地区也降大雨暴雨。松花江、嫩江发生3次大洪水, 来势之猛,持续时间之长,洪峰之高,流量之大,超过历史最高记录。珠 江流域的西江和福建闽江等江河,在6月下旬也相继发生了百年一遇的特 大洪水。 由于洪水量级大、涉及范围广、持续时间长,洪涝灾害非常严重。截 至8月22日初步统计,全国共有29个省(区、市)遭受了不同程度的洪 涝灾害,受灾面积3.18亿亩,成灾面积1.96亿亩,受灾人口2.23亿人, 死亡3004人(其中长江流域1320人),倒塌房屋497万间,各地估报直 接经济损失1666亿元。江西、湖南、湖北、黑龙江、内蒙古和吉林等省 (区)受灾最重。
|
后一页 前一页 回目录 回主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