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一页
前一页
回目录
回主页
党员:中流砥柱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中国共产党的根本宗旨。平时,党员要为实现 这一宗旨努力工作;关键时刻,紧急关头,要为实现这一宗旨奋力拼搏, 直至英勇献身。这正是共产党员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的生动写照。在 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亲切关怀和坚强领导下,动员广大军民和社 会各界,团结一致,坚定信心,夺取抗洪斗争的胜利,这是一项极为光荣 而又艰巨的任务,是对参加抗洪斗争的每个共产党员的严峻考验。榜样的 力量是无穷的,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是至关重要的,战争年代如此, 和平建设时期仍然如此。无论是董存瑞、黄继光,还是焦裕禄、孔繁森, 等等,都对我们伟大事业发展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在我们党内,英雄 辈出,群星灿烂,一代一代优秀共产党人业已在广大人民心目中矗立起崇 高的群体形象。在这场历史罕见的特大洪水面前,中国共产党人的铮铮铁 骨,会更加熠熠生辉。

  在千里长江大堤上,展示给世人的是一个光辉的共产党人的群体形 象。他们的平凡事迹中蕴含着伟大的人生哲理,他们质朴的作风中映射着 夺目的光彩。在暴雨如注、浊浪滔天的危急关头,共产党员发出的“不要 管我,救群众要紧”的呐喊,具有多大的感召力和凝聚力!当堤坝溃决、 群众在茫茫夜色中飘流时,几个先期脱险的党员高唱“团结就是力量”的 壮歌,奋力抢险,又给人们多大的信心和力量。于是,遍布长江大堤的临 时党支部,就成为指挥战斗、鼓舞斗志的坚强战斗堡垒,党员干部手持的 小红旗,就成为导引群众制服洪魔、夺取抗洪斗争胜利的火炬。在这次长 江抗洪抢险斗争中,广大党员充分发挥了先锋模范作用。哪里最紧急,哪 里最危险,哪里就有共产党员。一个党员就是一面鲜红的旗帜,一个党组 织就是一个坚强的战斗堡垒。壮举感天动地,群众好评如潮。从士兵党员 到将军党员,从普通党员到各级党员领导干部,个个临危不惧,冲锋在 前。

  在松花江、嫩江的抗洪一线上,依然飘扬着共产党员的闪亮的旗帜。 党中央、国务院十分重视抗洪抢险的局势变幻,要求共产党员要像对长江 严峻的防汛形势一样高度重视,充分发挥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哪里 有危险,就出现哪里;哪里有困难,就出现在哪里,与广大抗洪军民坚持 奋斗至抗洪斗争的全面胜利。当前,抗洪大军昼夜窿战,既要抗洪,又要 御寒,其累其苦,可想而知。这就增加了抗洪的困难,时间也更加急迫。 在这种形势下,切切不能有丝毫的麻痹大意,切切不可有任何侥幸心理, 务必始终保持高度警惕,严防死守,决战决胜。

  全国防汛抗洪进入最关键的阶段,最关键的阶段是最考验人的时刻。 中央领导同志情系灾区,心系灾情,同时也对广大党员和子弟兵寄予深深 的厚望。我们的党员一定要把共和国的重托化作无穷的精神力量,把灾区 当战场,把水线当火线,再接再厉,全力以赴,同子弟兵和人民群众密切 协作,团结奋战,夺取抗洪救灾斗争的全面胜利,让全国人民放心!

  灾区人民群众在特大洪水面前,临危不惧,服从全局,舍小家,顾大 家,宁可自己作出牺牲,也要确保全局,表现了高尚的集体主义精神和可 贵的大局观念。

  在抗洪抢险最紧要关头,最关键时刻,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 中央军委主席江泽民亲临湖北抗洪前线,向奋战在第一线的军民,向全党 全军全国各族人民作出了决战决胜,誓夺抗洪抢险最后胜利的总动员,要 求全党全军全国继续全力支持抗洪抢险第一线军民的斗争,直到最后胜 利。

  总书记的重要讲话,充分肯定了前一段抗洪抢险斗争所取得的重大胜 利;高度赞扬了抗洪军民所表现出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集体主义精神、 爱国主义精神;进一步坚定了夺取抗洪斗争胜利的信心;全面部署了当前 抗洪抢险和救灾工作。总书记的讲话是对广大党员和抗洪军民的巨大关 怀,巨大鼓舞。

  武汉抗洪英勇献身第一人

  在面对滔滔大江的武汉市防汛指挥部,从书记市长到专家学者,从指 挥员到普通工作人员,大家在一个多月中熬红了眼睛,被蚊虫咬肿了手 足,可大家只有一个愿望:我们要战胜洪魔!大家只有一个信念:我们能 战胜洪魔!

  8月5日深夜,坐镇在武惠堤堤头的洪山区委一班人向市领导坚定他 说,人在堤在,人不在了堤也要在!市长王守海眼里闪着泪花说:“堤要 在,人也要在!”

  然而,要奋斗就会有牺牲,要胜利也会有牺牲。共产党员潘良勇,是 武汉今年抗洪中英勇献身的第一人。他作为市水利局副处长、高级工程 师,近两年来一直患有高血压、冠心病,而且正处于脑溢血恢复的关键时 期。今年入汛以后,他再三请求,硬是来到了抗洪第一线。7月,潘良勇和 同事们胃着高温,常常一天驱车200多公里,先后查看10多处险工险段, 往往深夜11时多才疲惫不堪赶回家。由于劳累过度,不幸脑溢血突发,两 天后以身殉职,年仅52岁。地方政府的勇士们同样也奉献了自己的力量, 甚至生命。

  保卫大庆

  暴涨的洪水和倾盆大雨汇聚成一次次洪峰,冲毁农田、道路和村庄, 向我国最大的石油工业基地一大庆油田逼近。

  自入夏以来,由于嫩江上游大面积连续降雨,水位急剧上涨,大庆市 提前一个月进入主汛期。随着嫩江水位不断增高、洪水流量增大。大庆市 杜尔伯特蒙古族自治县、肇源县的沿江堤防险情不断,长时间被洪水浸泡 冲刷的堤坝,相继出现局部渗漏、脱坡等险情。

  为了保卫家园、保卫油田,大庆市27万军民日夜奋战在百里长堤上, 用血肉之躯筑起了一道道牢固的防线。从杜尔伯特蒙古族自治县江湾乡拉 海堤到肇源县新站镇胖头泡,从市委书记到农民群众,都深知大庆一旦被 淹,全油田2万多口油井将难逃厄运,就会给国家造成无法弥补的损失和 影响。大庆市市长杨信说:“大庆不能被淹,国家更不能没有大庆油田, 这就是我们的大局观。”

  杜尔伯特蒙古族自治县腰新乡有一处民堤,阻水严重,给上游国堤造 成极大的压力,更不利于下游泄洪。面对堤内千亩农田万亩鱼塘,眼看着 就要粮满囤鱼满舱的农民,满脸愁容,左右为难:要想保油田,就必须炸 民堤保国堤,可一年的辛苦顷刻间就要化为乌有。别说农民舍不得,就连 决定炸堤的县领导也舍不得,“宁淹农田别淹油田”,农民们艰难地做出 也许是他们一生中最难做出的决定后,随着几声轰轰的炮响,民堤被炸开 了,堤内绿油油的庄稼和银光闪闪的塘鱼,眨眼间被白茫茫的江水吞噬 掉。“今年的庄稼长得最好哇!”面对此景,许多农民泪流满面……

  大庆不仅是大庆人的大庆,也是全国人民的大庆,如果保不住大庆油 田,就无法向曾用鲜血和生命开发建设大庆油田的“老会战”们交待,更 无法向党中央、国务院和全国人民交待。虽然汛情在变,抢险队伍和抢险 地点在变,但保卫大庆油田的决心始终没有变,抗洪群众保大家舍小家的 大局观念始终没有变。一批批比抢险队伍在234万大庆人信任和期待的目 光中,走向杜尔伯特,走向肇源,走向保卫油田的最前线。

  8月11日,肇源县富强乡立陡山堤段险情迭出,形势十分危急。住在 附近高岗村屯的群众,闻讯后自发来到堤上支援抢险。由于风浪的冲护坡 上部分沙袋已下沉人水,几十米的堤段的护坡层急需加高。此时,备土已 用完,到远处取土又来不及。

  富强乡堤防站站长张国祥情急之中,猛然想起自己家中的果园土墙可 用作防汛土,二话没说便领人来到自己家的果园前,推倒果园土围墙后, 用围墙土装了几十条编织袋运到堤段上,使护坡层及时得到了加高加固。 一位正在堤上抢险的农民深有感触他说:“这几年旱情严重,油田每年都 花钱帮我们抗旱打井,现在只要能保住油田,把命都搭上我们也没怨 言。”

  (原载1998年8月18日《人民日报》解国记刘荒杨海滨)

  血与肉铸起抗洪长城

  尽管洪水可以恣意去做它想做的事,但是我们的英雄们却不允许他这 样做,并与之浴血奋战,铸起一道坚硬无比的钢铁长城。

  6月29日20时许,广东省南海市丹灶镇樵桑联围水闸决口。刹那间, 洪水咆哮、恶浪滔大。7月4日16时45分,围堰合龙成功。数万军民鏖战 五昼夜的抗洪壮举虽然被定格为历史,然而,许多可歌可泣的人与事却给 人们留下难忘的记忆。

  身为省三防指挥部总指挥、省委常委、副省长的欧广源,五天五夜一 刻也没离开最危险的水闸决口处,始终与数千灾民风雨同舟,全过程指挥 战斗。事发当晚20时许,他火速赶到现场。五昼夜100 多个小时,他始终 把守在“虎口”,累了坐在沙包上打个吨儿,饿了咽口干粮,到了围堰合 龙决战的那天,他一整天没有“吃东西。是的,数万军民五昼夜的辛劳就 要在关键时刻经受考验了,此刻,他的心提到了嗓子眼上……

  抗洪抢险时的水利专家又往往顶在最前沿。事发后20分钟,佛山水文 分局的技术人员到达现场。在水闸决口处,载满沙包的船沉下去,几秒钟 内就像滚汤圆似地滚走,但水文人却要在如此危险的环境下抢测水文资 料。水深、流速、流量等有关资料犹如虎口拔牙般测出来,保障了抢险全 过程的决策依据。当省领导决定构筑二道防线、挡住决口涌出的洪水时、 从事水利工作48年、如今73岁的省水利厅顾问汤德俊,最先到达目的 地。有记者在二线见到由于过度疲劳而眼圈发黑的他时,他只有一句话: 数十年来习惯了,这是水利人的本色。这不仅仅是水利人的本色,更是共 产党员的风范。

  抗洪前线的监察官

  江西都昌县矶山下坝,一直活跃着一个雄健的身影——都昌县监察局 长罗杏全。

  7月26日,矶山下坝水位已达21.90米,超警戒线2.90米,内外落差 8米多。上午10时15分,正在巡坝的罗杏全听见一声高喊“危险”,转身 一看南面内侧有一处塌方,他快速赶到现场,只见近10米宽的坝顶,仅残 留1.5米,形成了一个长60米、宽8米、深7米的大陷坑,外湖水渗过单 薄的坝体,夹着泥沙哗哗地流,决口随时可能发生。罗杏全带领纪委监察 局干部冒着坝毁人亡的危险,投入抢险战斗,有的抱起上百斤重的大石块 投入水中,有的跳人齐腰深的外坝水中,将一块块石头垒起来,坝上县直 机关干部及乡干部来了,民工们也来了。经过一昼夜奋战,在外湖筑起一 条帮坝,才使险段转危为安。7月27日,矶山下坝总指挥因劳累过度病倒 了,罗杏全又临时担任起下坝总指挥。28日,在他指挥下,又成功地抢住 了另一处更大面积的塌方。

  7月30日,外湖水位涨至22.35米,超警戒线3.35米,坝内侧泡泉不 断,形势异常严峻,县委书记、县长坐镇指挥,30个县直机关赶来增援, 县、乡、村干部达500余人,加上群众2500人。除了负责抢险、巡坝外, 指挥部又交给罗杏全一项任务:负责督察县、乡、村干部及劳力到岗情 况,矶山下坝长2350米,罗杏全一天在坝上16个小时,来回奔波,脚趾 头烂了,大腿上起了血泡;深夜,他还要带领纪委、监察局干部查岗。

  由于监督及时到位,矶山下坝的抗洪大军纪律严明,组织有序,大大 增强了责任感和战斗力。

  红色先锋

  红飘带,洞庭湖上一道绚丽的风景。

  7月下旬以来,株洲预备役师先后快速收拢集结1000多人员,兵分三 路,固守益阳市南县育乐垸茅草街镇、岳阳市华容县洪山头镇长江大堤。 全师288名党员表示,一定要在这场抗洪斗争中发挥模范带头作用。为显 示其党员身份,他们特地在右臂扎上一条红飘带。

  7月27日早上,由南县与安乡县6个乡镇构成的南汉垸西洲大堤西伏 段60多米塌方滑坡。堤身出现10余处裂缝,内坡堤脚10米处两个沙眼转 化成管涌,浊水喷出2米多高,严重危及32万亩农田和15万人的生命财 产安全!

  险情就是命令。预备役师舟桥连的官兵与友邻部队火速赶到大堤。专 职副师长吴凯建一声召唤,在场的22名党员齐刷刷地站了出来,22条红飘 带十分夺目,在他们的带动下,另外20多名非党员预备役军人,也毫不犹 豫地步人抢险大军。管涌向堤身靠近,直径逐渐扩大到2米,随时都有可 能发生坍塌溃垸!在这最关键、最危险的时刻,随后赶到的10多名臂扎红 飘带的共产党员站了出来,专门递送其他劳力背来的卵石压管涌,背土垒 袋加高堤身。经过10多个小时奋战,险情终于被制服。

  8月的湘北夜晚,异常闷热,白天抢了一天险的人们都十分累了,许多 人一倒头就进入梦乡,而在大堤上,一支支手电射向大堤的每一个角落, 那是负责巡检查险的人在工作,他们的臂上都系着一条红飘带。

  在288条红飘带的模范带动下,这个师1000余名官兵,兵分三路,五 战洞庭,出动冲锋舟100多艘次,抢运防汛物资数十吨,修筑子堤1000多 米,圆满地完成了上级赋予的各项任务。

  铁汉筑人堤

  7月31日,安徽省望江县巩固圩发生重大险情,由于情势危急,十几 个突击队员迅速跳人水中,筑起了一道人堤,以减缓水流对堤的冲击。巩 固圩是护卫同马大堤的一道重要屏障,随着水位的持续上涨,原有老堤已 完全处于水面之下,仅靠一道新加高的子堤挡水,险象环生。为了死保圩 堤不破,莲洲乡成立了一支60人的抢险突击队。

  7月31日下午3点30分,抢险进入白热化阶段。一块巨大的雨布从堤 顶直铺水底,与此同时,从运送抢险物资的船只上抛下大量石袋,抢险队 员们冒着生命危险潜入湍急的江水中,摸着石袋压住雨布。

  突击队队长、共产党员吴良友顾不上危险一次又一次潜入水中。一位 战友动情他说:“俺们的队长已经和洪水搏斗一个多月了。他的父亲病 危,本来应该在家尽尽孝道。可险情接连不断地发生,他硬是强忍着内心 的悲痛,没有离开圩堤一步。”阮道长,突击队中的另一位共产党员,由 于雨淋水泡,他已经连续发了三天的高烧。大堤上,一位老大爷用手指着 正在水中压石袋的阮道长,连声称赞:“好样的汉子!”类似的情形在抗 洪抢险的过程中层出不穷。

  正是由于有了这样的模范代表,正是有了这样的优秀共产党员。经过 两小时鏖战,险情终于得到控制。我们乘船离开了这群男子汉,顺流而 下,远处又传来“人在堤在”的阵阵吼声。上阵亲兄弟

  兄弟可以在家庭里共同赡养父母,也同样可以在抗洪前线上一同抢 险。

  在保卫大庆油田的战斗中,有一对亲兄弟格外引人注目。哥哥吴云 波,是大庆市委副书记;弟弟吴云峰,是武警黑龙江省总队政委。两人同 为大庆抗洪抢险的前线指挥官。

  8月上旬以来,嫩江一次又一次掀起洪峰。危难之际,大庆市委、市政 府请求部队紧急支援。8月10日23时,武警黑龙江总队接到求援后,吴云 峰在半小时内集结了近600名官兵,急行军7个小时,于11日凌晨6时许 赶到就要决堤的嫩江拉海大堤。江水滔滔,浊浪翻腾。情形万分紧急,大 坝经过长时间的浸泡,已经十分脆弱,必须加固。随着一声令下: “跳!”己是五十出头的吴云峰第一个跳到了齐腰深的洪水中。战士们一 个接一个地跳到水里,然后再接坝上战士抛下的麻袋、石块等。激战3个 多小时,终于护住了大堤,延缓了对下游的压力。之后连续七天七夜,吴 云峰带领战士转战3个主要大堤,排除重大险情。

  吴云峰说,来大庆这么多天了,兄弟俩就见过一次面,然后就各管一 摊事去了。电话里,吴云波的爱人苗林说,老吴已离家十几天了,她也只 是从电视上才看到他卷着裤脚,一手拄镐指挥抗洪。吴云波在接受记者采 访时苦笑着说,“这次大庆20万军民投入了抗洪第一线。身为一个‘头 头’,不论是地方上的,还是部队的,关键时刻,自己要敢第一冲到前面 去。”

  就是这样一对亲兄弟,一同在抗洪一线上指挥抗洪抢险工作。

  总指挥遇险记

  8月14日上午,嫩江第三次洪峰与松花江第二次洪峰汇合后进入松花 江肇源段,对我国最大的油田——大庆油田构成严重威胁。嫩江前线抗洪 抢险总指挥、黑龙江省副省长王宗漳闻讯火速乘直升机赶到肇源县,没想 到却经历了一次难忘的生死考验。

  王宗漳一到肇源县,就急赴最危险的地段——胖头泡险工段。这里有 10公里已是水漫堤坝,严重的地方甚至超出坝面70厘米,浪花冲撞着堤 坝,泥土大块地被卷走。

  工作人员把前线指挥部定在离最危险地段15公里处一个高地上,王宗 漳坚决不同意,执意把前指放在最危险的堤坝上,他说:“这样指挥方 便。”当时,抢险军民已增至5000余人,其中总队官兵就达3000人。

  晚上23时30分左右,又下起了大雨。

  15日凌晨2时许,凶猛的洪水在离指挥部仅400米的大坝决开一个口 子,此时的抗洪人员再没有物资去填充这个口子,王宗漳总指挥果断下达 了沿大坝两端有序撤退的命令。群众在部队的掩护下先撤了下去,部队官 兵也在有组织地撤退。王宗漳总指挥目送着大家,不管工作人员怎样催 促,坚持要走在最后。

  天阴得没有一丝星光,雨还在下,指挥部的20多人靠两个手电互相扶 拉着往前摸。黑龙江省水利厅厅长冯兆英已经59岁了,走得非常艰难。王 宗漳不时地提醒大家:“照看好岁数大的和身体不好的,不能有一人掉 队。”大约走了半个多小时,突然,一段被洪水冲得只有两米左右宽的堤 坝出现在大家面前,所有的人都想起来后怕:如果这个地方也被冲开一个 口子,他们只好留在那段断堤上,水大浪高,船又靠不上去,后果不堪设 想。

  过了这段险区,又走了1个多小时,终于等来了救援的防汛艇。这 时,天已经大亮。王宗漳不放心撤走的部队,非要逆水去高地看望部队。 大约早上7点多钟,王宗漳和其他地方领导了解部队情况后,给官兵们安 顿好早饭才离去,继续指挥抗洪抢险第二套方案的实施。

  身先士卒作榜样

  人们清楚地记得:8月17日上午10点多钟,在湖南省岳阳县麻塘垸北 闸堤段,刚用罩锤打了木桩的一名中等身材的人坐在堤坡上,脸色乌青, 额头上汗珠直往下滴,用右手不停地揉着左胸和左肩,气喘吁吁他说: “我不舒服,心脏病发了。”人们从他口袋小瓷瓶里掏出“速效救心 丸”,连续给他喂服了两次,他还是昏厥在堤坡上。

  这位昏厥的人,就是罗典苏。

  罗典苏是累倒的。8月15日晚,罗典苏到中洲垸指挥抗风浪,战了一 通宵。16日下午,当他得知北湖村守护的堤段有70多米的内滑坡没有止 住,打桩现场上330多个桩柱还要打进80厘米,就赶到北湖村守护堤段。 这时,他了解到部分群众对木桩还要往下打有畏难情绪,他决定现身说 法,叫上3个人,与自己一起抬起70多磅的罩锤。连连打起来,一连将4 个木桩都打下80多厘米。他一干就是一下午。群众看到市里领导都能将桩 打下去,纷纷干了起来,将300多个木桩全部打下80多厘米。17日上午8 点多钟,他又来到洞庭村守护的堤段,这里也是用木桩处理内滑坡,也有 300多个木桩需要打下80多厘米。他不顾头天打桩带来的筋骨疼痛,先叫 上洞庭村村主任吴卫兵等3人和自己抬起罩锤又打了起来,后来他一个人 又抡起发锤打桩,扫了100多下。这时,群众都跟着罗部长打起来。一个 铁匠小伙子几下就打进一个桩。罗典苏打完第五个桩后,心脏病发了。他 就是拼死拼活地奋战在抗洪抢险第一线累倒在大堤上的。

  罗典苏,今年50岁,患有糖尿病等多种疾病。今年7月15日,他刚 从外地回到岳阳,得知市委分配他任岳阳县抗洪抢险总指挥,长江和洞庭 湖水位正迅速上涨,在家用半个小时准备一下行装,当晚就赶到了岳阳县 防汛指挥部。

  罗典苏把防汛抗洪的责任看得比泰山还重。从上堤的第一天起,他白 天巡查、指挥,坚持每天凌晨3点到5点大堤检查防守情况。他说:“凌 晨3点到5点,是守堤人最疲劳的时候,最容易出问题。”为了保证大堤 的安全,他上堤30多大来,不分白天黑夜,不知疲倦地奔波,哪里有险 情,他就奔赴哪里。7月28日晚,大雨倾盆,麻塘垸大堤遭到洪峰袭击, 金山堤段出现的80多米长、8米来宽的纵向裂缝堵了一天还未处理完。他 和县委书记卢良才、技术人员制定了里加平台、中间升导浸沟、堤外削坡 减负的处理方案,但是险情仍然控制不住。他一身淋得透湿,仍然坚持冒 着雨指挥。卢良才劝他:“老罗,你身体不好,顶不住,这里有我们,你 先回去休息一下。”罗典苏说:“你们都在这里,我怎么能回去,我必须 和群众在一起干!群众看到我们在这里,信心更足,劲头更大。”他一直 坚持到29日凌晨4点多钟险情处理好才离开大堤。早晨6点,他又上金山 堤察看。

  8月14日晚9点,洞庭湖面刮起8级西北风,中洲垸来电话告急,3 米多高的大浪翻过堤面,4.1公里挡水墙大部分倒塌,大堤岌岌可危。中洲 垸,保护着12万人、15万亩耕地。罗典苏立即驱车赶到中洲垸。他迎着狂 风恶浪,走上大堤,浪头随时有可能把他打翻。他毫无惧色,指挥4000多 军民用蛇皮袋装卵石塞挡土墙洞穴,抛预制块,一直干到早晨7点风浪停 止,保住了大堤。

  罗典苏为了大堤的安全,忘记了疲劳,忘记了家。上堤30多天,他从 来没有回过一次家。7月26日,他同县委书记卢良对,一起到市里开过一 次会。散会后,卢良才对他说:“你爱人有病,顺便回家看一下吧。”罗 典苏说:“这是什么时候?抗洪抢险这么紧张,又事关群众的生命安全, 怎么能回去!”出了会场,他和卢书记直奔大堤。

  在医院经过6个多小时的抢救,罗典苏苏醒了。他睁开眼的第一句话 是:“桩打好了没有?那两处管涌堵住了没有?”听了他的问话,在场的 人都忍不住流下了热泪。

后一页
前一页
回目录
回主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