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一页
前一页
回目录
回主页
桔皮之“争”



刘彤矢

  40多年过去了,但在我的记忆中清晰地保留这样一件事。那是我读延安中学的时候,大约是1944年12月,周恩来副主席从重庆归来,带回一些桔子,分给了中央各领导同志,但他们舍不得吃,都留给了孩子们。所以,在延安中学上学的几位领导的孩子和由领导照顾的烈士子女们,星期天回到家,都分到了一点儿桔子。这些同学自己也舍不得吃,又把它们带到了学校,想让同学们都品尝一下。
  可是,人多桔子少,别说每人一个,就是每人一瓣也分不过来呀。只好是在场的同学每人吃一瓣;后来的人只能分到一块桔子皮,闻闻香味。最后,连桔子皮也供不应求了,只好不断分割,从鸡蛋那么大,分成指甲盖大小的几块,再分成豆子大的几块。……尽管如此,也还不够分配。于是,终于爆发了“桔子皮争夺战”。你“抢”,他“夺”,而且“抢”得那样“认真”,“夺”得那样“专注”,……那嬉戏欢乐的喧闹,那热烈而充满孩子气的争夺,使我至今难忘。
  当激烈的“争夺战”稍事平息之后,又来了两个同学。他们的鼻子还真灵,一进门就喊:“好香啊,你们吃什么呢?”杜吉昌同学为了逗他俩,故意抿嘴做出吃的样子;他俩越急,吉昌同学就越是不张嘴。于是,两个小家伙上去就掰吉昌的嘴,直到把嘴掰开才“休战”。当他们看到吉昌嘴里吐出的东西时,装出一副不以为然的样子说:“咳,是块桔子皮,我们当是什么好吃的呢!”可是他俩说出这样的“大话”以后,又犹豫起来。两人小声嘀咕了几句,就悄悄地来求杜吉昌:“喂,好同学,能不能咬给我们一点儿尝尝?”他们那乞求的眼光和声调,把同学们逗得哈哈大笑起来。
  桔子,对于当时在延中学习的青少年来说是罕见的,当然也是非常珍贵的。然而我们的心中都有这样一个概念:学校就是我的家,同学就是我的兄弟姐妹,我们的命运是共同的,我们的苦乐也是共同的。所以越是珍品,越不能独吞,而要大家来分享,这已成了我们的习惯。即使是几颗酸枣、几粒木瓜豆,或发生了像“桔皮争夺战”这样的“争执”,我们的心中也总是牵挂着大家。
  --------
  刘彤矢
  女,曾用名刘佩兰。延中三班学生,党总支干部。国务院直属机关局级干部。曾著《圣地幼苗》一书。


后一页
前一页
回目录
回主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