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一页 前一页 回目录 回主页 |
“正当我认为事情不会更糟糕的时候,事实又违背了我的意愿。” 查尔斯王子是在会谈结束后对他的外祖母说这句话的。这是他一生中最艰难的一次会晤,是在白金汉宫的私人房间里进行的,正值“卡米拉之门”事件发生的九天以后。 卡米拉年迈的父亲布鲁斯·尚德少校给查尔斯王子写来一封信,说要和王子当面谈谈。在收到这封信的当天下午4点钟过后,这位屡获勋章的老英雄抵达了白金汉宫,随后由侍从们将他引入了查尔斯王子的书房,当时查尔斯王子正在伏案工作。 一见尚德少校进来,查尔斯王子立刻迎上前去同他握手,不料却遭到了卡米拉父亲的断然拒绝。他坚决不愿意同这个与他女儿有多年私情——由秘密转入公开的男人握手。不仅如此,他不顾自己年事已高——快接近八十岁了,拒绝坐查尔斯替他准备的椅子。 会谈就这样开始了。 在随后的九十分钟会谈过程中,尚德老人满腔愤怒地表达了他的怨恨。开始时语气还显得有些迷茫和伤感,但是几分钟之后,老人变得激动起来,脸也气得通红。 “我女儿的生活完全叫人给毁了,这还不算,连她的孩子们也成了别人取笑和蔑视的对象。你让我的全家蒙受了奇耻大辱。”老人大声咆哮。 查尔斯王子被老人说得羞愧地低下了头。不料他并没有就此收场,继续用同样的口吻对他厉声训斥。他说他的妻子已经被这场丑闻折磨得“死去活来”,几乎成了一个重病之人。他还说查尔斯王子在“嘲弄”他的家人,玷污了尚德家族的名声。 据尚德家的一位好友说:“王子一句话也说不出来,站在那里一动不动,如同一个犯了错误的孩子在接受父亲的训斥一般。有好几次他嘴里嘟哝着,试图作些解释,却遭到了老人的厉声遏止。老人确实有点儿怒不可遏,连他自己都感觉不到有多么生气。在这种情形下,查尔斯王子又能说些什么呢?他很早就认识这位尚德少校。当查尔斯在70年代中期刚刚与卡米拉相识的时候,就曾多次去他的家并在那里滞留。” 这位朋友说:“少校对查尔斯如同再生父亲一样。事实上,他与布鲁斯·尚德的关系甚至胜过了他的亲生父亲。 “查尔斯王子绝对没有想到卡米拉的父亲会受到这么大的伤害,心里很过意不去。然而尚德老人根本顾不上这些,反而要求他立即断绝与卡米拉的一切来往。他对查尔斯说,不管他们之间怎么样,请他立刻‘滚出’她的生活。 “不仅如此,他还批评他不是个称职的父亲和丈夫。他强调说查尔斯身处特殊的地位又是贵族出身,应该更清楚,他应该做些什么而不是如此公开地保持与他女儿的私情。” “那真的是我一生中最难堪的场面。”查尔斯王子后来说道。 一位朋友说:“对查尔斯而言,那的确是一次莫大的耻辱。少校决非等闲之辈,他与英王室有着密切的关系,对这个家庭的情况异常地熟悉。他和查尔斯相识已经有二十年了,从来不隐瞒自己的观点,说起话来更是直言不讳,丝毫不顾及王子的情面。因为从来没有人对查尔斯用这种态度说话,也不可能像这样教训他,所以他真的被那老人的愤怒震慑住了,好久没缓过劲来。” 当少校准备离开的时候,火气似乎平息了下来。他盯住查尔斯的眼睛,说道:“看在我的家庭的份上,也为了你的家庭,更为了这个国家——你必须停止同我女儿的交往。我恳求你,请你永远地结束这种不可思议的放纵行为。” 查尔斯默默地点了点头,答应少校说他将“考虑考虑”。 不料这句话刚一出口,尚德少校又一次大发雷霆:“我不需要你去‘考虑考虑’,我是要你做你唯一能够做到并且只有这么做才有出路的事情。你必须断绝同卡米拉的一切联系——并且是立即!” 查尔斯王子再也说不出话来,眼泪顺着脸颊流下来。 当查尔斯王子在丑闻爆发后第一次正式访问伦敦城的时候,只听见人群中有一个男人冲着他大声叫喊:“你应该为自己感到羞愧!” 听到喊声,王子的脸猛然间羞红了,他赶紧转过身去。 从那以后,圣詹姆斯官开始频繁收到公众发来的信件——表达他们对王子的不满和仇视。这些公众都是他未来的臣民,然而他们却在疯狂地诅咒他和谩骂他——指责他欺骗了他美丽的妻子。紧接着,全国各地的报纸每天都登载攻击查尔斯王子的文章。 随着民众的呼声日渐高涨和媒体报道的不断升级,形势对查尔斯王子越来越不利,他在国人心目中的威望也在不断地下降。面对这一局势,王室很快意识到了问题的严重性。他们必须立刻采取紧急措施来制止媒体的抨击,迅速改变新闻导向,及时扭转公众对王子极端的怨恨情绪。尽管这不是件容易的事,因为臣民们对王子的敌对情绪早已波及全国各地,但是白金汉宫决心已定,要不惜一切代价挽回未来国王的声誉。 据白金汉宫的一位退休人员说:“王子起初并未将‘卡米拉之门’丑闻当作一件事关全局的大事,相反只认为这种事情最多不过在文章里喊喊叫叫罢了,决不可能引起英国公众的愤慨。然而他的判断失误了,事实上不久以后白金汉宫的人都清楚地意识到王室将要面临一场严重的灾难。这场灾难不仅要危及王室家族的声誉,还会影响到查尔斯王子的前途,他的未来岌岌可危。报纸上每天都公布民意测试的结果,证实查尔斯王子的信誉跌到了历史的最低点。 “更严重的是,白金汉宫卷入了一场与半个世纪前的退位风波同样类型的丑闻,若不及时控制局面,随时都可能重蹈历史的覆辙。” 在那次与尚德少校的艰难会晤之后,查尔斯又很快被召集到另外一次会谈中。这是由女王陛下亲自召开的会议,除了女王和查尔斯王子之外,菲利普亲王和女王的私人秘书理查德·弗洛斯、王子的私人秘书理查德·奥拉德中校也参加了这次会谈。其实理查德·奥拉德中校并非查尔斯王子的专职私人秘书,他曾是英国海军的一个军官,但是为了赢得这场名誉之战的胜利,他应王室的邀请为宫中出谋划策。在这场“硝烟弥漫”的“战役”中,这位前海军中校显示了他杰出的指挥才能,成了本次“战役”的中流砥柱式人物。 在长达一个多钟头的会晤期间,两位私人秘书分析了局势的严重性——未来国王的声誉和形象已经落入了历史的最低点。他们认为,眼下有很多事情要做,首当其冲的是要采取紧急措施扭转局势,既要迅速又要果断。女王陛下同意了奥拉德中校的一项建议,认为王子有必要尽快采取行动,主动出击打一场“积极的公关”战役。 按照惯例,王室成员一般在星期天的上午去教堂参加宗教活动,这是他们的传统。而那些记者们总是守在教堂的外边,随时准备拍摄他们的照片。 在会谈结束后的第一个星期天,当王室成员照例在桑德里汉姆的教堂结束宗教活动后,记者们惊奇地发现查尔斯王子正带着他的两个儿子朝他们这边走来。在这群摄影记者的印象中,类似这样的情景还是头一次出现,难怪他们个个都大惊小怪呢。 其中的一位摄影师回忆说:“查尔斯王子主动来到记者面前有招有式地等候记者拍摄他们父子在一起时的照片,这的确是一次破天荒的举动。根据大家的回忆,他从来就没有像那天那样主动带着孩子出现在记者的面前。很显然,白金汉宫的风向开始转变了。” 查尔斯王子知道,为了他的未来,有许多重要的活动在等待着他去安排。毫无疑问,他明白自己的天职所在:继承王位并成为国王查尔斯三世。 他面临着日夜扩大的危机,也完全理解这一点。“卡米拉之门”事件发生以后,他度过了一生中最阴暗的日子。这期间,他总是不断地向朋友们提起一段古训。那便是前德国皇帝威尔汉姆说过的一句话:“君主之位好比处女膜,一旦失去,将永远收不回来。” 据王室圈里的一个成员说:“他面临着一个无法改变的事实:他的未来是命中注定的,由不得他来选择。为了这顶国王的桂冠,他四十年来一直都在迎接命运的挑战,时刻都可能陷入危机。查尔斯本人也知道,他面临的局势非常严峻。 “他的责任感和使命感迫使他决定同命运展开一场生死搏斗。 然而麻烦在于越来越多的人对他持有异议。《太阳报》在“卡米拉之门”曝光后不久举办了一次民意测验,结果表明:在大约两万名读者中间,大多数人认为查尔斯王子已经威信扫地,永远也当不了国王。其中有70%的人说在“卡米拉之门”事件发生后他们不再尊重他了,60%的读者认为查尔斯必须终止与卡米拉的关系。 就连查尔斯王子自己也说:“这的确太糟糕了。糟糕透了。” 然而,来自公众的抨击还仅仅只是一个方面,更可怕的批评还是来自英国教会,教会的言论才是最有杀伤力的武器。因为查尔斯即将成为英国教会的领袖,所以教会的批评对他能否继承王位势必产生不可忽视的影响。 正像人们所预料的那样,一批英国国教的圣徒们开始了他们的抗议活动。首先出场的是约克郡的副主教乔治·奥斯汀。 乔治·奥斯汀是一位来自宗教界的代表性人物,他对查尔斯王子的行为提出了尖锐的批评。身为约克郡的副主教,他历来积极主张家庭至上并不懈地支持这一观点。 英国广播公司在第四套节目中安排了题为“今日”的评论专栏。乔治·奥斯汀副主教在该节目中对查尔斯王子进行了言辞激烈的评论,直截了当地切入评论的主题。 “我的观点,”他说道,“是查尔斯王子有必要去教堂在上帝的面前起誓,表明他对婚姻的态度。这似乎能够说明,如果他与卡米拉·帕克·鲍维尔斯确有私情关系,那么,他的誓言立刻便会变成谎言,不攻自破。如果他就某件事失去了信誉,违背了他的誓言,那么他又如何能够去威斯敏斯特大教堂起誓加冕王位呢?” 虽说此番评论只有短短的几句话,却造成了很大的影响。乔治·奥斯汀虽然不是主教,在当地却是一位备受尊敬的宗教界人士。 纽克郡的主教约翰·哈伯顾德博士也在评论中给查尔斯王子提出了郑重的警告。他这样评论:“在他成为国王以前,必须沏底地解决他的个人生活问题。” 牛津地区的主教理查德·哈里斯也参加了这次评论。 与纽克郡的副主教、主教相比,理查德·哈里斯主教的态度似乎没有那么激进,比较开明仁慈。 他说:“女王陛下的职责之一是信仰维护者,然而并非人人都能真正理解其中确切的含义。诚然,如果国王都能以身作则,用理想的道德标准来衡量自己的行为方式,从而成为道德执行的典范,那自然是再好不过了。可是就目前的形势来看,要做到这一点恐怕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随着宗教界舆论的不断升温,形势对查尔斯王子越来越严峻。为了遏制舆论的大肆扩散,女王即刻召集了宗教界的领袖到拉姆佩斯宫举行会议。拉姆佩斯宫是英国所有教堂的总部,宗教领袖的会议一般都在这里召开。 她旗帜鲜明地告诉与会的宗教领袖:“尽管威尔士王子的私人生活成为王室历史中令人遗憾的一幕,但他必将继承王位,这一点是毫无疑问的。” 虽然坎特伯雷大教堂的大主教公开宣称他将“全力以赴地”支持查尔斯继承王位,然而恶劣的形势已经迫在眉睫了。 许多报纸纷纷发表了攻击查尔斯王子的文章。一时间,以“查尔斯不能继承王位”为标题的评论布满了各家报刊的主要版面。 时至今日,查尔斯和他的顾问们才深刻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开始感觉到他们以往从未动摇过的信念——查尔斯终究要变成国王正在受到巨大的威胁。 “战争”仍在激烈地进行着。 虽说查尔斯王子的顾问们个个都是经验丰富的谋士,但是在处理公共关系事务方面却表现得一筹莫展,使查尔斯王子出现了决策上的失误。 1993年4月底,由于缺乏公共关系经验,查尔斯王子犯了一个极其严重的错误,导致了一系列恶性事件的发生。 在此期间,西班牙之父朱安·卡洛斯国王逝世了。查尔斯王子决定前去西班牙首府马德里参加朱安·卡洛斯国王的葬礼,他乘飞机抵达了西班牙王国。然而英国公众此时正以焦灼的目光关注着国内发生的一件大事。恐怖主义集团爱尔兰共和军活动猖獗,在瓦灵顿的北部城镇制造了一起骇人听闻的爆炸事件,造成了血案的发生,有两名男孩——乔纳森·鲍尔和迪姆·帕利在事件中当场丧生。面对恐怖分子肆意虐杀少年的罪恶行径,所有的英国人都义愤填膺,怒斥犯罪分子的暴行。 惨案发生后,戴安娜要求白金汉宫准许她前去瓦灵顿参加两位男孩的悼念活动,但是她的请求遭到了白金汉宫的拒绝。一怒之下,戴安娜决心报复王室家族。在悼念活动举办前的24小时,她给年仅12岁的少年迪姆·帕利的母亲打了电话。电话中,戴安娜和男孩的妈妈说了很长时间,并用“安慰和哀悼的语言”抚慰那位悲痛欲绝的母亲。 温迪·帕利夫人后来告诉人们说,她被王妃那颗善良的心和深切的关怀“深深地打动了”。 她的丈夫科琳说:“是温迪接的电话。我注意到她的脸色渐渐地恢复了红润。 “紧接着,她的脸上绽出了笑容,显得极为兴奋。她把电话递到我的手中,告诉我说:‘是威尔士王妃打来的电话。’ “毫无疑问,只要听听电话里的声音,你定能判定说话的人是戴安娜王妃。她说她对发生的事情感到万分地遗憾,恨不能紧紧地拥抱温迪一下。很显然,她们之间的交谈是母亲式的交流。” 除此之外,帕利夫人还说道,戴安娜告诉她说原本要来参加孩子的悼念活动,但未曾想白金汉宫断然拒绝了她的请求。 据查尔斯王子的朋友说,这是戴安娜王妃的又一“绝妙的表现”,是她笼络人心的一贯做法。 然而,恰恰因为她有如此“动人的魅力”,使她赢得了众多的支持和同情。报纸等媒体对她的慈善行为大加赞赏,认为她是一位关心民众疾苦的善良天使。 第二天早晨,英国各地的报纸同时登载了评论性文章。文章一方面对戴安娜王妃的义举大加称赞,另一方面则对白金汉宫的冷漠无情给予了强烈的抨击。 在所有的报刊批评中,以《太阳报》发表的文章最为显著。在“圣洁的”王妃的鼓动下,该报发表了一篇题为《愤怒的戴安娜来电安慰受难家庭》的报道。 事实是,在爆炸事件发生后不久,查尔斯王子便来到了瓦灵顿,对事件的详情进行了调查。后来,他还与奥拉德中校一起分析了这次调查访问的录像带。无论怎么说,这次考察始终都被阴暗的气氛笼罩着,查尔斯的心情也十分沉重。 英国广播公司在电视节目中播放了查尔斯王子慰问受害者时的情景。在访问因爆炸事件遭难的受害者时,查尔斯王子用漠然的口吻对一位断了一条腿的妇女说:“你的勇气令我感到由衷地高兴。” 虽然他代表王室前去安抚了爆炸事件的受害者,但是他的表现却令公众感到失望。人们对他此行的评价是事不关己,毫无同情之心,叫人看了很不舒服,他自己也对这次行动很不满意。 在公关活动中,戴安娜仍然以绝对的优势战胜了查尔斯,她在这方面具有丰富的经验。1993年4月,仅仅一个月的时间,戴安娜就召集了一万多人参加她举办的公众活动。相比之下,查尔斯的纪录则远远地甩在了后面。虽然他组织了25场类似的活动,但每次参与活动的人数平均只有132人。他比戴安娜工作得更辛苦,但是却很少看到他的成果。 面临如此被动的局面,白金汉宫决定立即采取行动遏制劣势的蔓延。此时的白金汉宫已经充分地意识到,要想恢复王室的声誉,必须打一场大规模的公关战役,首要的任务就是要拥有一套高效率的“公关机器”。至此,一系列艰巨的攻关工程在这危急的时刻拉开了序幕。 丑闻使英国王室陷入了空前的危机,就连女王陛下都接到过投诉电话,要求她“树立王室的形象迎接即将到来的21世纪”。 女王沉着地向民众表达了她的心声。她首先宣布,她将首次突破陈规,向国家交纳税金。舆论认为,这项声明“早就应该下达了”,不过现在开始行动也为时不晚。王权支持者认为,女王的这项声明是“值得钦佩的”,批评家们也对这一举措表示赞赏。 紧接着,王室又发表了第二项声明。声明说,从1993年开始,白金汉宫将在每年的夏季——8月至9月对游人开放,开放时间将持续五年。 这项声明获得了意外的成功。自白金汉宫公开对游人开放以来,前来参观的人蜂拥而至,在宫门外排起了长长的队伍,蜿蜒达数条街区。人们除了参观宫殿设施之外,还纷纷拥入纪念品商店购买大量的纪念品,为白金汉宫的礼品商店带来了丰厚的利润,气氛空前地热烈。得知这一消息后,世界各国的媒体迅速做出了反应,争相予以报道。据悉,白金汉宫在开放后的第一个夏季就接待了377000人,每位游客只要支付12英镑的门票便能够游遍整个白金汉宫。这样一来,仅门票的收入就达200万英镑,加上纪念品的利润额120万英镑,白金汉宫在第一个夏季的收入共计320万英镑。 1992年12月,温莎城堡曾经历过一场特大火灾,损失惨重。英国王室一直想修复这座城堡,但始终未能如愿。经女王批准,白金汉宫决定拿出大部分的利润对遭受火灾的温莎城堡进行修缮。 王室的公关战役虽然初战告捷,然而还有更多的工作等待着他们去完成。为了重新树立查尔斯王子的公众形象,必须聘请专人来设计一套切实可行的长期规划并付诸实施。于是,1993年6月,王室在圣詹姆斯宫举行了另一次重要会议。作为本次会议的“职业专家”,理查德·奥拉德爵士应邀出席了会议。 为了设计这套特别规划,不少精英人物均参加了会议,其中包括公关事务专家哈佛·高德史密斯、电视艺术制片人梅尔温·布莱格和《时代》的编辑彼德·斯托特哈德。会议原计划按时召开,不料半个钟头过去了却仍然不见查尔斯本人到场,弄得大家都很尴尬。 奥拉德中校发觉势头不妙,马上派人给王子送去了一封便笺,再三强调了本次会议的紧迫性,要求他对“所面临的问题”予以密切的配合。在便函的下端,奥拉德中校重重地写了“恳请”二字,并在下面划了一道横线。 据一位王室侍从称:“打那以后,查尔斯王子再也没有缺席过任何一次重要会议。” 查尔斯王子夫妇的婚姻矛盾从80年代以来就一直在不断地演变。转眼之间,这场王室婚姻之战出现了激烈的火爆场面,随时都可能引发一场大规模的王室丑闻。事实确实如此,随着他们之间矛盾的日益激化,越来越多的英国公众开始把目光转向这场影响空前的王室纠纷,令白金汉宫伤透了脑筋。 英国人关心他们未来国王的命运,担心王室会因此而身败名裂;白金汉宫的高层人士更加焦虑不安,生怕英国王室会从此一蹶不振。查尔斯本人知道,要想铺平通往成功的道路,首先得改变自己的形象,否则,继承王位还将遇到数不清的麻烦。 虽然他心里清楚自身所面临的境况,也明白应该如何约束自己的言行。怎奈他无法控制住自己的感情,无法断绝与卡米拉的关系。整个1993年,他仍然不停地给卡米拉打电话保持着密切的来往。 据卡米拉的朋友说:“尽管一切都发生了,但是查尔斯王子仍然需要卡米拉。他从来就没有想过要放弃卡米拉,也没有考虑过有一天他必须这么做。他们之间自始至终保持着电话联系,不过每次都使用相对安全的陆路电话。因为他们过去有过惨痛的教训,知道不能再使用移动电话。 “他们之间的关系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隐秘,只有极少数人知道他们仍在继续来往。查尔斯王子知道这件事必须绝对地保密,不能让任何人知道,其中包括他自己的父亲。与此同时,他也明白,重塑一个王子的形象并非轻而易举,不仅需要长时间的努力,还需要耗费大量的精力。他不能再往自己的脸上抹黑,不能再让媒体抓住把柄,决不能让他和卡米拉的关系再次成为世人关注的焦点。 “他们每周只有一两次约会,而且每次约会都安排在朋友的家里。尽管形势对他们非常不利,但是查尔斯却不能不见卡米拉,没有卡米拉他就难以生活下去。即便在最危急的时刻,人们的目光聚集在他的身上,查尔斯还是要找到卡米拉,需要她帮助自己摆脱笼罩在心头的阴影。 “无论在感情上或者性生活方面,他都离不开卡米拉。他需要知道卡米拉仍然在爱着他,如同他现在还在爱着她一样。每次去朋友家约会时,他们都分别行动,各自单独前往。当约会完结离开时,他们又都趁着夜色各自回到不同的住地。虽然两人间的约会神鬼不知,却依然在不间断地进行着。 “如果说这场危机造成了什么后果的话,那就是使他们的关系变得更加紧密了。在他们备受磨难的时候,两人不仅没有分开,反而更加迫切地需要彼此的安慰。除了对卡米拉百般信赖之外,查尔斯王子发觉自己很难相信其他人。他不仅爱她,同时也很尊重她的意见。是她清楚地告诉他不能再这样忍受下去了,必须行动起来予以有力的回击。” 时至1993年12月,奥拉德中校意识到他依然面临着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由于这个问题的存在,使他很难彻底地为恢复王子的声誉扫清障碍。虽说查尔斯和卡米拉的来往表面上似乎终止了,但是丑闻留下的后患却仍然存在。媒体的公开报道再一次将矛盾指向白金汉宫,说王子和卡米拉继续保持着“秘密的”关系。 戴安娜的朋友大肆宣扬道:“发生了这一切,查尔斯王子居然还在给卡米拉打电话,如果说不是每天都打,至少每个星期要通几次电话。王妃对这些事情已不再关心,她只想按自己的方式去生活。” 倘若让这些媒体的报道任意发展下去,用不了多久人们将会再一次看到另一场“卡米拉之门”丑闻的爆发。只要有卡米拉的影子存在,英国公民就永远不会原谅查尔斯王子,他们坚持认为查尔斯与卡米拉的私情是摧毁这场神话般婚姻的罪魁祸首。 在王室顾问们的精心安排下,查尔斯王子单独出访澳大利亚的计划酝酿成功了,他将于1994年1月代表英国王室去澳大利亚访问。对查尔斯王子来说,此次访问可能会取得圆满的成功,也可能会遭到意想不到的失败。但不管会发生什么,查尔斯的亲朋好友们都殷切地希望他能有上乘的表现,特别是在没有戴安娜王妃的时候。 12月中间,奥拉德中校在圣詹姆斯宫召集了一次具有战略意义的会议。会议按照事先的安排在查尔斯王子的私人办公室里举行,围坐在油光发亮的红木圆桌旁的有奥拉德中校、女王陛下的私人秘书罗伯特·费罗斯爵士,当然也包括查尔斯王子本人。 会议的中心议题是讨论如何更有效地帮助查尔斯王子——命中注定要继承王位的人恢复名誉、重塑新的公众形象,当然也涉及到王子的澳大利亚访问。三个男人的会谈涉及了许多具体内容,其中不乏一些琐碎的细节,诸如王子最先应该访问哪座城市、何时结束第一阶段的访问、飞行计划如何安排之类的事宜。 会议的场面如同商议军事战争一样,每一项计划都经过认真的讨论,甚至连王子应该佩戴什么样的链扣、王室的专机上应该配备多少瓶查尔斯喜爱的苏格兰矿泉水都得到落实。 这本是一次常规性的会议,目的是要确保查尔斯的澳大利亚之行获得圆满成功,同时取得这场攻坚战役的首场胜利。会议进展顺利,该讨论的问题似乎无一遗漏。眼看一天的工作即将结束,不料奥拉德中校突然又插入了另外一项议题。 奥拉德中校——这位在白金汉宫与王子关系最为密切的男人清理了一下嗓门,说道:“殿下,我们现在还有最后一个问题必须讨论。” 紧接着,两位王室顾问直截了当地就“那件事情”同查尔斯王子展开了讨论。多年来,王室成员一直把查尔斯与卡米拉的私情称作为“那件事情”。奥拉德中校所要挑明的,正是查尔斯王子同卡米拉·帕克·鲍维尔斯长达24年的恋情。 在随后的60分钟里,他们畅所欲言,把埋藏在心底的话一股脑儿全倒了出来。特别是两位顾问,说起话来毫不留情,直接切中要害。 “你想成为国王吗?”他们问道。 查尔斯毫不犹豫地回答:“那当然。” “那好,殿下,关于卡米拉……”两位王室顾问异口同声地说道,仿佛事先商量好了。 随后,他们又用同样的口气——男人对男人的口气向查尔斯解释了他们拟定的计划。他们告诉王子殿下澳大利亚之行仅仅是计划中的第一步,但这对重塑查尔斯王子的形象将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此外他们还告诉他说更多的活动将在下一步付诸实施,因此他必须积极配合他们,力争在最短的时间内消除人们对他的敌对情绪。 在会谈临近结束的时候,查尔斯王子终于下定了决心。 他无限伤感地说:“要看清楚自己的面目实在太难了,难怪人们说‘当事者迷,旁观者清’这句话呢。不管怎么说,我明白自己必须做些什么。” 王室的一位内部人士说:“这一天应该称作查尔斯王子的决策日。直到现在,这一价值6400万英镑的问题才首次展现在他的面前。问题的答案是;如果他真的迫切希望成为国王的话,必须付出代价,那就是卡米拉。” 漫长的24年过后,查尔斯王子面临着他一生中最难做出的抉择。如同他的祖叔父爱德华八世一样,查尔斯王子必须在两者之间做出惟一的选择——要么继承王位,要么放弃他深爱着的女人。 |
后一页 前一页 回目录 回主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