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一页 前一页 回目录 回主页 |
一、冥世来客 他们紧排成一字长蛇阵,沿着白色墙壁(或者说是淡黄色墙壁)站着,人人都笑容可掬。他们的目光,他们的手势,他们的脸上都带着几分滑稽可笑的神情,似乎是在请人加入他们的行列。他们每个人都露出和蔼可亲的样子,好像在对我说:“来啊! 他们中一位年纪最大的老人,终于开口了,说出一句我自认为被我猜中的话:“来吧!” 接着他又说:“来跟我们站在一起,我们上等着你呢。” 好像这是毋庸置疑的事,已成定案。 我瞥了一眼那一小队排在墙前的人群,有些人年老,有些人年轻。其中有一个胖子,一个瘦子,一位头发呈红棕色的女人,一名女黑人,一位金发女郎,两个瘦个子青年,还有几名长者。有些人戴眼镜,其中一位还戴着一顶白帽子。这些人好面熟啊!女人们和男人们都露出微笑。这些男人和女人我都爱他们,他们不过十来个人。对于他们,我都倾注过爱心,虽然他们都已去世,然而我依然爱着他们,因为他们从来没有从我的记忆中抹去。他们是我生平眼看着死去的人,但我在寻思我为什么要去与他们相逢。细细想来,我压根没有打算这样做。但是他们一定要我去。他们动作十分协调,笑容都非常自然。他们人人显得憨厚亲切,但翻来覆去几乎都是那句老话。他们虽然语气温和,但软中带硬,一字一顿,嗲声嗲气:“来啊,你倒是来啊!你还等什么呢?” 他们慢吞吞的声调和他们那无精打采的有限的几个动作倒是十分协调。他们对自己的所作所为,对自己的目的意图都一清二楚,但就是想设套子等我去跳。这不禁使我疑窦顿生、十分恼火。唉!我真是白白心疼了他们一场,现在他们却非要我去不可,他们那瘦削苍白的脸上还带点幸灾乐祸的神气。他们摆出一本正经的架势,还成竹在胸,自以为一切会水到渠成。他们确信我会听从他们,跨过生死界线去与他们相逢。对这种态度我实在感到厌恶。不,他们是一些死人,我决不想去他们那里! “他们是一群死鬼,”我说道,“但他们又好像没有死,因为我还活着,而他们就在那里,沿着淡黄色墙壁站着,还和我说着话。要不然,难道我自己已命归黄泉,不在人世?” 他们几乎直定定地木然不动,在我对面不远处,离我不到一米,面对着我。但我不会去与他们相见,我不想这样做。但我有权选择吗?这是不是一种义务,一条命令?他们要我做点什么呢?这冲着我发出的可怕的声音究竟是什么声音?我的眼睛从这些站着的人群上移开了,我的目光稍稍向旁边移了几分,刹那间,这些沿墙壁站着的人就倏忽不见。突然房间中笼罩了一片蔚蓝色,因为我就在这间房间中,躺在床上,嘴里插满了管子。 呵,我的眼前猛然出现一片瓦蓝瓦蓝的森林,林涛起伏,呼然有声。这是怎么回事呢? 二、通情不见得达理 在安肯帕格里山脉中的多洛雷斯峰麓,有一条狭长扁平、两旁怪石嶙峋的山岬,上面寸草不长,完全裸露在外,中心好像被一把巨大的斧子砍过一样,光洁平滑。那些犹特印地安人①早在白人到来以前就定居在这一地区,他们把这里称作是“老鹰岩”。登上“老鹰岩”可并不容易,但凡到过那里的人都成了超凡出尘的人物,他们看到了,也领略到了浩瀚浓密的山林和一望无垠的美妙仙景,真可谓:此景只应天上有,人间哪得几回见。 ①以游牧为主的肖松尼印地安人的一个部落,曾居住在美国科罗拉多州、犹他州,后到新墨西哥州和亚利桑那州。——译者注 这是一片广袤的冷杉林,蓝绿和绿蓝两色杂然相陈。这片林海在眼前起伏摆动,犹如一张辽阔无边的蓝色绿绒地毯,中间杂有五彩缤纷的颜色,有淡紫色、柠檬黄、赭石色、墨黑色、紫红色、胭脂红,但蓝色仍然是主色,它覆盖并吸收了七彩于其中,向人们展示出岿然独存而又变幻莫测的壮丽林涛,高悬于这片别致的林海之上的天空更是蓝莹莹一片,蓝得更加素净,更加淡雅,没有其它杂色。两种蓝色交相辉映,下面是闪烁深蓝的林海,上面是清彻透明的天幕,使这种景观更富有魔幻般的不可抵挡的诱惑力。 当地有这样一则传说:要是有人俯身朝林海眺望,身子如伸得太往前,很有可能经不住诱惑而想纵身往下跳并消失在这片林海中。还据说有些动物与有些人一样都受到了这魔幻般美景的诱惑而往下跳去,即使别人在安肯帕格里森林的大树脚下的灌木丛中查找几天几夜,也休想找到他们尸首的半点踪影。 我想给各位讲一件我不久前遇到的事,这件事并不发生在我上面提到的科罗拉多州的山巅,而就发生在我所居住的城市——巴黎,更确切地说,是发生在这个城市的一座土医院几间病房的几堵墙壁间的那一小块地方。这件事改变了我一生,因为我差点丧了命!这是由最初看来是某种疑难杂症引起的,后来这种症状看来又并不复杂,不过直到我打算讲这段往事的那一天我才发现这种症状并不难诊断。可是在我开始叙述这段往事以前,我不能不讲讲“老鹰岩”,不能不说说成千上万个蔚蓝色山脊,那千白万棵与浩瀚大海无异的冷杉树,而我十八岁时就向往与我的朋友一起湮没在这片茫茫的林海中。 我在医院经第一次麻醉术后苏醒时看到冥世来客紧紧排成一行站在病房中,紧接着我便看到那番景象。而后,在医院的病床上我一动不动地躺著作漫长的神游,一步步向死亡大门走去,时时萦绕在我脑际和心中的,也许正是这种景象,久久不能摆脱。 一则发生在离我住进这一病房几十年以前、又与病房相隔万里之遥的故事,一环接一环,丝丝入扣,其中的核心内容却是这一令人难忘的景观,之所以难忘,是因为个中缘由与“常理”相悻。 成年人,特别是法国成年人总以为一切都可以通过“常理”来解释原因。我却学会了不用这种办法来判断是非。实际上,我学会了不去过分追究是非曲直,我只不过想去理解事物。生命是个谜,时间也是个谜,我们每个人都遵守各种不同的法则,然而“常理”却不等于法则。在那些打破沙锅问到底的人们面前,我往住不大容易说清这些道理,因为这时候他们用迷茫的目光看着我,也就是用那些只想凭借自己的智慧来理解生活和世界的人所特有的眼神看着我,似乎觉得我不可理喻,又觉得我着实可怜。现在我可以毫不费力地证实有理与无理之间的差别,在发生在我身上的故事中,不仅是“常理”和智慧起了作用,还有其它更有力的因素:情感、毅力、意志、爱情和意想不到的事物。 我的故事并非凭空臆造,也并非是虚构的。我想用一些简朴真实、诚恳的话来加以叙述。在叙述之前,我首先还得回到“老鹰岩”。 三、一片蔚蓝色的冷杉林海 “老鹰岩”!我现在既然已慢慢走出麻醉造成的迷幻世界,“老鹰岩”的景象也就不时盘旋在我脑际,我对我的躯体丝毫没有感觉,也没有意识到躯体因为捆绑包扎而有什么不适。我只看到这种景象,这是为什么? 我们几个人在山脚下的帐篷里,都为“老鹰岩”的景象而惊叹不已。“要是登上老鹰岩,”有个人对我们说,“你会有一种从未有过的奇怪感觉,不论是醉酒,相爱,做梦,还是拔山扛鼎都不会有这种感觉。”既然有人对我们这样说了,我们也就信以为真。我们当时有四五个人都乐意相信他的话是真的,都想领略这种感觉。最初把这宗秘密告诉我们的那个人对我们说:“老鹰岩非去不可!” 此人是个白人与印地安人的混血儿,他名叫“红云”,一个从他那曾经辉煌一时的祖先那里借用来的名字。他并不在帐篷里干活,但每周一次,他都会驾驶着那辆凹凸不平的老式福特牌小型运输车给我们带来邮件和食品。他年事已高,脸上爬满了皱纹,皱纹中又伸出皱纹,上像江河来自涓涓小溪一样。他早已认识我们这群年轻人。夜色降临,我们正在小憩。六点钟我们便吃了晚饭——当时晚饭吃得早,睡觉也早,以便早早起床——我们依傍着支在河岸边的帐篷,坐在长满野草的山丘上,抬头仰望多洛雷斯峰,朝“老鹰岩”瞧着。“红云”走到我们这群人中间问道:“你们想爬上去吗?” “你怎么知道我们想爬上去?”我的一位朋友反问道。 他露出了笑容,至少我认为我在他这张皱紧的、棕褐色的、像干粘土一样布满裂纹的脸上看到了笑容。然而他没有回答这个问题,因为这是个幼稚可笑的问题:他比我们年纪大,怎么不知道年轻人头脑中的想法呢? “你们应该早早出发,”他说道,“因为路程比你们想象的要长。带上饮料和干粮,走斯托小道,顺着这条小道一直走到峰脚下,然后只要向上攀登就行了。注意不要受伤。岩石很容易擦破皮肤。” 我们中有一位年轻人又提了个问题: “可以带手套吗?” 他放声大笑起来。 “不,不必带手套。” 我们听从了他的话,在墨黑而冰冷的夜里,山风把美国黄松吹得摇曳多姿,黎明前寒气袭人,我们冒着寒风向松林正中走去,松村经风一吹,给我们送来阵阵松果和松脂的醉人芳香。这样向着这片顶峰慢慢攀登倒也令人心旷神怡,不觉疲劳。一到顶峰,林木就会突然消逝,我们只有与碎石和荒漠打交道的份儿了。松针和松枝被我们踩得咯吱作响。虽然我们没有见到,但我们知道昆虫和松鼠等动物就在旁边,等我们过去。这些小动物就躲在苦藓下面、蕨丛下、被砍伐后的树墩和树干下以及在前几次暴风雨、霹雳、飓风中被连根拔起的冷杉树的枯树干下。电闪雷鸣和狂风暴雨曾想摧毁这一带的森林,可自己却在虚无的天空中化为乌有,消失得无影无踪。这片林木虽然被剥了皮,受了伤,但依旧傲然屹立。任何暴风雨都没有力量将这片森林摧垮。 为什么这样具体详细的景象会如此清晰地浮现在我脑际?一面是这些颜色、这些声音出现在黄色的房间里,在那里我看到了排成一行的冥世来客向我招手示意,要我与他们一起相聚;另一面却又见我们这一群人在调整好自己的队伍,不遗余力地向“老鹰岩”迈进,这是怎么回事? 最后我们终于抵达了岩石地带,太阳冉冉升起,一层粉红色的薄纱掩盖并笼罩了茫茫黑夜。顷刻间,我们四肢着地,猫着腰,匍匐前进,那样子活像在不远处出没的猞俐或山狮。山坡太陡峭,人就无法再直立行走了。空气既干燥,又尘土飞扬。大家不得不哈着气呼吸。这种情况持续了两个小时。现在骄阳似火,可奇怪的是,人们既能感受到从永不消融的积雪处传来的寒气,又感觉到了太阳放出的热浪,但并不真正感到酷热。我们不时停下来喝点水壶中的水,把我们帽子里面的帆布带沾沾湿,使后颈保持清凉,同时免得中暑。但是大家清楚,日射病是不可能得的,因为寒气袭人,然而我们还是诚惶诚恐,深怕中了暑。我们的双手已鲜血淋漓,真是给“红云”不幸而言中了。 当我们到达顶峰时,我觉得穿过了一道看不见的屏障,把我们和酷热的现实世界隔开,并把一个远离尘世、迥然不同的天地展现在我们眼前。我们面前突然出现一块断裂的大石板,光滑而裸露,尖端徐徐没入云霄。狂风吹得人必须全身躺倒在石板上。一阵头晕目眩或者至少是跟踉跄跄、永远无法站稳的感觉自然而然地迫使我们直挺挺地躺在石板上。一躺下,大家就向断口和空隙处爬去,急于想知道那林海,那一片墨绿究竟在哪里,并最后一睹这样的风光。 这种眼空无物的景象和这样的狂风使你晕眩,在你脚下翻滚起伏的这片蓝色林海,这种美景,这种事物和时间交融成一片圣洁的景观,使你很可能萌生一种强烈的欲望,想投身到这片林海中和它融合为一,还想在这张墨绿的毯子上滚一滚——如果那真是一张毯子的话——正如一个孩子可以在被窝里打滚,一个婴儿可以在母亲的肚子上打滚一样。你还可能想置身于这世外仙景和斑谰的色彩中与它浑然一体。这个迥然不同的世界仿佛在对你说:“来吧! 然而我现在再也不是躺在安肯帕格里峰的石板上,我再也不是十八岁的青年。漫长的岁月流逝了,而这一片蔚蓝却仍在我眼前起伏翻滚。我现在却躺在淡黄色墙壁的房间中,而且重又见到了一群男人和女人。他们是我生平看到他们死去的人,但他们却对我说:“来啊!”这种震撼我全身的声音是什么? |
后一页 前一页 回目录 回主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