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一页
前一页
回目录
回主页
第七章 人品作风


  我们最好能从一些事实中去透视李兆基的人品和作风。以下所举的例子,都是从李兆基的同事、朋友和亲人口中探悉的,正好让读者自行感受这位富甲一方的香港大亨是如何待人接物的。

             一 扶危济急 照顾下属

  一九八三年,全城经济市道都在风雨飘摇之中,谁的环境都好不到哪儿去,有些人前些日子过于急进,有风驶尽(巾里),弄得家无贮备之粮,就难保不会被这个经济低潮拖垮了。
  在李兆基身边任事多年一位姓陈的老伙计正因自己炒楼炒股失败,血本无归,又被证券经纪行迫仓,真是走投无路,欲哭无泪。
  这事给李兆基发觉了,不期然地说上他那句口头禅:
  “乜咁论尽(口架)!”
  也不待对方开口求援,李兆基就把会计何永勋叫进办公室来,嘱咐他:
  “替他平仓吧。”
  何永勋忍不住问:
  “在这个时候帮他吗?”
  意思是说又不是太平盛世,在此大难当头,谁都兼顾不了谁。况且,其时恒基也欠下银行相当多的债务,应是自顾不暇。
  李兆基说:
  “就是这个时候,我不帮他,还会有谁帮他了?”
  别说是跟了自己一辈子的老伙计,就是才在李兆基身边任秘书不久的郭志云,也有类似的危难发生,只不过“炒浓”了股票的不是她本人,而是她的家人。
  李兆基发觉了郭志云有一点神不守舍,愁眉不展,于是关心地向她查问,郭志云把心上的困扰说出来。她说:
  “我想帮助家人,可是,自己没有能力,但见死不救,又于心不忍。”
  这就是郭志云的困难了。
  于是那个慷慨而又关怀下属的老板李兆基,又问声不响的为一个好伙计解决了难题。

             二 设身处地 诚恳关怀

  在新鸿基创立后不久,冯景禧分神另开设纺织工厂,并且希望从永业时代就跟随他过档到新鸿基的罗景云去帮忙打理工厂。
  罗景云在李兆基、冯景禧和郭得胜三位老板之中,跟李兆基谈话的机会最少,只为李兆基根本是少说话多做事的人,却跟他其实谈得最是投契,于是他把冯景禧的意思转告李兆基,征询他的意见。
  李兆基听后,沉思一会,便答:
  “让我替你想一想,才答覆你吧!”
  罗景云并不知道,他提出的疑问,让李兆基困扰了几天。
  从小到大,李兆基就已体会到好雇员的难得。目下几位由永业而至新鸿基的随员,都是忠诚护主的好助手,失去他们任何一个都是新鸿基的损失。
  同样的道理引申到好朋友及好拍档冯景禧身上,罗景云是冯景禧带他出身,把他引入永业任事的。如今冯景禧另有创业计划,要把罗景云调去辅助他,也是顺理成章的事。
  想来想去,鱼与熊掌,各有因由。
  认真是顺得哥情失嫂意,一下子不知如何是好。
  再重新考虑一遍,李兆基恍然大悟过来了。
  他老是从老板的角度去考虑问题是不对的。
  罗景云信任他,才向他求教,那就应该撇开老板的身份,以罗景云为朋友的角度,去为罗景云本身的利益考虑去留。
  正确的决定应该是首先对罗景云有利,才对得起朋友,才是好办法。
  这么一想,问题就迎刃而解了。
  翌日回到公司去他就对罗景云说:
  “你还是留在新鸿基好,不熟不做。”
  在熟悉的行业和熟悉的环境内,运用熟练的技巧和谙熟的人事,必然是事半功倍。
  李兆基笃信事业成就等于一个累积总分。
  他只会把自己信奉的道理,自己朝着前进的方向,告诉他的同事和朋友。
  结果,罗景云留下来了,最终成为香港地产界内的名将。

             三 有福同享 皆大欢喜

  一九八八年,有一天,建筑部的经理在开会时向李兆基偶然提及,承接其中一项工程的判头要求恒基补发一笔酬金,遭建筑部拒绝,理由是合约上对有关承造项目以及银码,都写得清清楚楚,怎可能工程做完之后就反口加价?
  李兆基问:
  “那个判头为什么要出尔反尔呢?一定有他的原因吧?”
  “是的。”建筑部的同事回答:“他说他当初落标时计错了数。直到如今结账时,才发觉做了一单亏本生意。”
  李兆基点点头,说:
  “包咐论尽(口架)!”
  建筑部的同事当即表示,合约是白纸黑字签好的,有法津保障,大可不必对此事进行处理。
  李兆基说:
  “在市道不俗时,人人赚到钱,唯独他吃亏,也是够可怜的。法律不外乎人情,判头是我们的长期合作伙伴,反正这个地盘我们有钱赚,也就补回那笔钱给他,皆大欢喜吧!”

             四 一言九鼎 重信守诺

  金城银行的副总经理温超元看中了其中恒基大埔安慈路翠屏花园的一个铺位,用以开设分行,出价四百三十万元,李兆基答允了。
  过了一段日子,他在街上碰上了恒生银行的一个经理,对方翘起了大拇指,赞美他说:
  “温先生,你的面于真够大!”
  “什么?”温超元莫名其妙。
  “大埔的那个地铺,风水好,又是单边,地点又最旺。”对方说:“你知道吗?我们最近向恒基洽购,原来李兆基先生已答允你们,纵有人肯出多两成价钱,都买不到。李兆基说,金城银行有言在先,他们一定要轮第(此外缺字……)”
  做生意赚多赚少,尤在其次。
  信誉永远占第一位。
  银行家的最大操守是重承诺,相信买不到铺位的恒生银行与买到铺位的金城银行,都会同样敬重李兆基的一言九鼎。

             五 念旧怀远 注重衣食

  李兆基是能征惯战,举重若轻之士,他在应付繁重工作之余亦不忘娱乐,尤其是保障健康、松弛紧张情绪的运动对李兆基更不可缺。
  李兆基年中多会抽空跟家人去日本或加拿大滑雪,又会与好友到美国或东南亚最一流的高尔夫球场打球。
  一九八九年廖烈智最记得约同李兆基、郑裕彤等联袂去美国打波,因为发生了一件令各人十分印象深刻的事。
  成班富豪享受完友谊球赛之后,都希望饱餐一顿,奈何吃了几天西餐,实在很不合脾胃,老想在附近找间中国饭馆,吃中国菜。
  找了半天,终于得偿所愿。
  饭菜搬到面前来后,各人尝了一口,觉得味道差,均不想吃。
  只有李兆基一人面不改容,甚而是悠然自得地据案大嚼。
  各个富豪目不转睛地瞪着李兆基,最终忍不住问:
  “你觉得这些饭菜的味道如何?”
  李兆基答:
  “差劲极了。”
  廖烈智于是问:
  “那么你为什么又津津有味似地吃得精光呢?”
  李兆基笑道:
  “战时,我们难得有餐饱饭吃,那时候已经知道,有机会吃饱就是福份呢。”
  原来在日治时代,李兆基故乡顺德的街坊邻里,有些人饥寒交迫,都能得到李家的救济。
  每晚李介甫和李兆基父子除了省吃俭用之外,每天饭后收拾饭台时,必把剩余的饭菜,分派给在门口等候的行乞老弱人士,令他们有一口饭充饥。
  小小年纪的李兆基目睹饥饿的邻里得到少许剩余饭菜而面露感恩的表情时,他忽然的告诉自己:
  “千万别忘了当时的情景。”
  以后李兆基成了香港富豪中极之有“衣食”的一位,实在是紧记童年这些往事所致。

             六 从善如流 纳谏听劝

  李兆基于一九八○年初往新加坡探望已在当地工业界有名望的旧友萧经岳。萧经岳看到李兆基,便说:
  “四哥,别怪我坦率,你的衣着未免过于寒酸了吧!”
  李兆基闻言吃吃笑:
  “啊,是吗?是吗?男人不必太着重打扮吧,我也没有这个闲情逸致。”
  萧经岳正色道:
  “这不是你个人问题。今时今日,你背负着恒基兆业之名,是集团信心的标志,就应该在人前人后都光彩清新,令人看上去舒服,这根本是你的责任。”
  李兆基回港,一下了飞机,回到办公室去,嘱咐秘书的第一件事就是:
  “请代我找个裁缝来,我要订造一批新西装。”

             七 投入勤奋 认真从事

  李兆基很年轻时,也没有太注重健康,只知埋头坦脑的苦干,其后发觉两位业务伙伴冯景禧和郭得胜都每天早泳,他便又养成了这个习惯。
  加上好朋友如郑裕彤、廖烈智、王增祥等,老是提点他运动之不可缺,极力推荐他打高尔夫球,包保他在如茵的绿草之上,在温暖的阳光之下,一棒一棒的把球打进洞去,会觉得舒筋活络,头脑清醒,心境开朗。
  李兆基也就从此决心打起高尔夫球来。
  好友们对李兆基学习打高尔夫球的毅力相当佩服,他除非不致力做一件事,否则必然做到成功为止。以学习高尔夫球为例,李兆基不但礼聘多位名师教导,而且还买了很多录影带回家,一有空就自行补习,终于成为友济之中一个“好波”之人。

             八 随和谦厚 与人方便

  李兆基一般如果当日没有午膳约会,他会在公司午饭,李兆基吃得相当简单。有一段日子,料理他吃午饭的女佣人十姐,很多时都给他准备免治牛肉饭加一只鸡蛋作午餐。
  李兆基的秘书郭志云曾问十姐:
  “为什么老是独沾一味?你烧些新的菜式给老板吃吧?”
  十姐说:
  “他是老板,可以随时嘱咐我更换菜式,他每次都吃个精光,不就证明他顶喜欢吃免治牛肉饭吗?”
  后来,人事部把十姐调到另外一层楼去负责茶水工作,于是由另一位女佣丽姐照顾老板的午膳。
  新接手的女佣弄了另外一味小菜,送进去给李兆基。他十分开心,情不自禁地说:
  “哈哈,有新菜式了。”
  恒基的同事将此传为美谈,李兆基毫无架子的谦和性格更受到敬重。
    九不爱贪新不会忘旧
  李兆基是个很念旧的人,这是香港商界中人公认的。他连穿的皮鞋,几十年都是巴利的那个没有缚带的懒佬款式。
  负责给他买鞋的同事陈华兴,有一次向他报告,巴利皮鞋厂再不出这个款式的皮鞋了,李兆基“唔唔”地应了两声,便嘱他快去搜购,一下子买下同款式的几对巴利皮鞋,直穿至破烂,再无可修补为止。
  他的西装从来都是一位叫李桐的师傅替他缝制。李桐已为他服务了几十年,李兆基从没有试过要尝试市面上的什么名牌产品。
  恒基兆业自一九八一年搬到环球大厦,十五年来不断扩充,很多层的装修都相当辉煌得体,只有六楼的主席办公室,没有重新装修,还是老样于。
  墙壁上的那幅青山绿水的墙纸和那套家私,李兆基对足了五千多个日子,依然乐此不疲。
  家里亦然,搬进惠苑之后,从最顶的一层数下来四层都是李家的住宅,每层大约四千四百呎,同住的儿女们已经三番四次地为自己的家居天地重新装修,只有李兆基在搬进去之后,丝毫没有再动过他的睡房和书房布置。
  一九九零年初,老朋友萧经岳从新加坡来香港探望他,上李家去叙旧时,李兆基刚从浴室出来,手中拿着一个须刨,“笑骑骑”地对萧经岳说:
  “看,这是你送给我的须刨。”
  那是八十年代初的事,要不是李兆基提起,萧经岳都忘记了。十多年的旧物,他还这么如珍如宝的使用着,只为他看重旧物所盛载的旧情旧义。

             十 求才若渴 真诚相向

  跟随在李兆基身边工作的人,对他都很佩服和尊敬,人人都心甘情愿为他服务。
  李兆基对下属,最难得还有两大好处,其一是李兆基会对得力下属一律视若亲人朋友般关怀备至。
  例如有一次,林高演在家中书房,蹲于书桌旁捡拾掉在地上的东西,女佣没有留意,拉开了书桌的抽屉,以致林高演一站起来,就撞伤了背部。翌日,李兆基知道这个意外,立即亲自带着林高演到山顶医院找骨科名医就诊。
  老板的这种关心是无法不令打工仔感激感动的。
  其二是对于信任的下属,李兆基很能放手让他去干。当他把最重要的决策方针定下来之后,尤其喜欢考验主持计划者如何表现商业智慧与行政能力,作为他继续栽培该等人才的指标。
  这又是所有企业界高级要员所最殷切祈望得到的机会。

            十一 爱惜同事 分甘同味

  跟李兆基工作过的人都对他赞口不绝。认为他是最照顾伙计利益的好老板。
  李兆基对雇员的支持和爱护,的确也不只是意见的提供和口头的关怀。
  他明白打工仔只靠一份薪金,入息总是有限。于是,很多时都让几位左右手有机会注股于一些十拿九稳的地盘计划上,让他们能赚到比薪金多几倍的利润。使同事分享业务的盈利,感受做生意的乐趣,对士气肯定会有良好帮助。
  例如:在新鸿基时代,李兆基征得冯景禧和郭得胜的同意,把当时一个在中环的地盘百分之十五的股份拿出来,让五位好伙计加股。
  那五位同事就是卢超俊、冯贵权、罗景云、梁升和何永新,让他们每人各占百分之三。
  每百分之一的股本就是港币七千元,换言之,五位职员需要各自拿出二万一千元来注股。
  当时梁升私下盘算,发觉自己的银行积蓄只有一万元,量入为出,只好加股百分之一,自动放弃其余百分之二的权益,把它送给了其余有能力加股的同事。
  过了几天,李兆基才知道这件事,便急急把梁升叫到办公室去问:
  “阿昇,那真是个潜质极佳的投资项目,你为什么只入百分之一的股份呢?”
  梁升坦然说:
  “多谢四哥关照,我每月薪金也不足一千元,积蓄有限。现今全副身家也只不过一万元呢!”
  李兆基想了一想便道:
  “我有机会赚一万,都希望你们赚一百。这样吧,我把我名下的百分之二股份让给你,股本暂时你欠我的,将来赚到钱,你就偿还给我吧!”
  雇主对雇员的真诚照顾在于实惠。
  朋友对朋友的真挚关怀在于疏财。
  这地盘收成之日,开心的不只是梁升和其他同事,更是李兆基本人。
  他暗地里计算,真是本小利大。付出小小的钱,就能赢得了一团和气,合作愉快。
  从来,和气生财,这是李兆基成就霸业的秘诀之一。

            十二 慷慨重义 珍重交情

  印度籍之梅真利家族名下,在澳门黑沙湾经营的制衣厂在一九九六年终于宣布倒闭了,这令李兆基损失了二千八百万元。
  远在一九八八年时,梅真利来向李兆基求救,这家制衣厂年来经营不善,加上制衣已成夕阳工业,故此欠下银行债项,被追迫清还,他们在红磡荣光街五十二号有一座梅真利工业大厦,地皮有两万平方呎,共十层,希望李兆基可以承购以济燃眉之急。
  李兆基于是以一亿多元买入该项物业,然而梅真利仍然不能完全清还银行债务,加上有一项坏账无法追回,周转再度不灵。于是在一九八九年又往恒基求援。
  李兆基虽与他相识多年,但交情并非很深,感念梅真利也算是在香港艰苦创业的家族,不忍见死不救,于是又慷慨地提供了二千八百万元现金作周转。
  可惜,制衣厂久延残喘至一九九六年,终于返魂乏术了。
  听说梅真利家族在乍甸山仍有一幢祖屋,李兆基应可提出以此房产作为抵押,但李兆基从来没有这样要求,
  香港之内,富豪兴衰,无日无之,对于没落的家族,多的是一沉百踩,少的是雪中送炭。
  不忍心落井下石,且存厚道、且保温情的,试问在这个成三败寇见称的压力之城内,能有几人?

            十三 犒赏三军 惠及亲属

  曾在恒基兆业工作的人会证明,集团内的同事都具备废寝忘餐、埋头苦干的拼搏精神,因为凡是对恒基有贡献的职员,李兆基绝不会亏待他们。每年年底,都会有不菲的花红。
  就算曾为李兆基服务过、已退休或已亡故的老巨子,万一他们的下一代有困难,李兆基亦会尽力帮忙。以下就是其中一例。
  每年收到如雪片飞来的圣诞咭之中,有一个署名莲达的,自纽约远道而至。
  莲达就是李兆基在永业时代已经认识的一位旧伙计的女儿,其父跟在李兆基身边任事多年,直至退休,才跟家人到美国退休,并于八十年代初病殁。
  八十年代末美国地产大跌,莲达写信给李兆基,说经济不景,因而失业,没法子准时付按揭,银行要充公她的房子,李兆基便立即汇给她四十万美元,让她把房子买下来。
  事至如今,已达十年。莲达再没有提起那笔欠款,却每年都有圣诞唁寄回来。对李兆基而言,每年收到莲达的圣诞咭时就会微微笑着对身边的儿子说:
  “知道她能安居乐业就安慰了。”
  做生意不能不精于数字,做人可不必斤斤计较。
  因此对待朋友和股东不同,对前者付予深情,对后者还以厚利。
  这就是李兆基了。

            十四 好友后代 关怀备至

  李兆基对朋友的关心真是无微不至的。他的好朋友冯景禧早逝,他对冯氏遗孀梁宝璇和冯家第二代相当关心。
  每年李兆基生日,只宴请亲属、恒基的老臣子和旧朋友,以图个阖家欢聚的意愿,而其中必定会邀请冯景禧夫人。每逢听到冯景禧的旧部属时有探访陪伴冯梁宝璇,李兆基就觉得快慰。
  李兆基看着冯景禧的儿女长大,感情特别深厚,故此当他知悉冯家女儿婚姻触礁,且与夫婿在离婚条件上作拉锯战,双方都陷入痛苦烦恼时,李兆基就挺身而出,居中调停。
  李兆基自认是过来人,生活上无法协调而要离婚是无可奈何之事,当时彼此可能意气用事,事过境迁之后细心思量,对方说到底是自己儿女的亲父或亲母,断不应恶言相向,苛刻对待,以免下一代更难堪。总之,各让一步以求海阔天空。
  故此,李兆基为免冯小姐和夫婿纠缠不清,宁愿作离婚条件的担保人,务使他们好来好往,再过新生活。
  结果,二人真是在李兆基的调解之下,和气分手,了却冯景禧夫人一宗心事。
  难怪冯景禧夫人总是在人前人后,表示对李兆基的感谢和欣赏,说:
  “李兆基做生意本事,做人谦厚忠诚,冯景禧生前就已相当敬佩他了。”

            十五 爱屋及乌 旧生同欢

  李兆基在一九九七年的一月十一日亲临跑马地山村道的香港马会会所,作为“新证旧生会”成立典礼的主礼嘉宾。
  “新证”指的是冯景禧创办的新鸿基证券集团。自从冯景禧家庭出售了新鸿基证券集团的控股权之后,曾在集团任事的同事现今虽已在各行各业内有很好的发展,但仍然怀念旧日共事新鸿基证券集团的日子,故而决意成立一个“旧生会”,希望通过定期的聚会,可以互通信息,互助业务,同时纪念冯景禧先生。
  李兆基一直怀念冯景禧这位知己,难得旧伙计如此念念不忘冯景禧知遇之恩,于是李兆基自动慷慨捐赠一笔巨款,与冯景禧夫人梁宝璇女士合资买下中环一层物业,作为旧生会之会址,以留纪念。
  李兆基当晚为新证旧同事演唱的歌是经他特别挑选,都是以歌颂友情为主题的。
  李兆基不忘故人,跟一班并不是服务恒基的同事们认真而舒畅地度过这个晚上,让晚宴在他的歌声余音之中愉快地结束,各人心上不但留下一份温暖的好感觉,对李兆基的德行更是敬佩。

            十六 扶持弟妹 手足情深

  李兆基排行第四,三兄是李兆麟,其余是五弟兆楠、七弟达民、六妹焕珍、八妹焕琼、十妹焕瑶。
  如果你跟李兆捕和李焕琼谈起李兆基,他们往往爱把儿时的趣事相告,最令他们难忘的就是李兆基到香港发展之后,焕琼与兆楠最爱吃巧克力,因此他每次回乡探亲,一定买巧克力糖回去给弟妹。
  李兆基深得兄弟的尊重,除了大家都感谢李兆基为家族争光之外,更为李兆基对他们的家庭与事业都十分关心与扶持,的确是个很爱护他们的兄长。

            十七 父兼母职 恩威并施

  李兆基爱护子女,无微不至。孩子们小时,他不论工作如何忙碌,都必定抽时间陪伴他们和教导他们。
  他是从不疾言厉色责骂儿女的,因为他认为责骂不是最有效的教育子女方法,只会惹他们反感及反抗。他最喜欢是以身作则,用事例放在孩子们跟前,让他们感受、消化、吸收、领悟,再作个别的发挥。
  例如看到活泼伶俐的小女儿佩玲有一段日子吸烟,他完全没有表示不满,只有一次,轻松地笑着说:
  “抽烟会令牙齿和手指发黄。若是女孩子这个模样的话,可能不怎么好看。”
  之后,佩玲就把抽烟的习惯戒掉了。
  又家杰在二十刚出头时,结识了一个漂亮的女孩子,动了成家立室的心。李兆基知道了,又是笑笑说:
  “你今年二十岁,一定能有机会认识一个女朋友,十年就有十个你慢慢选择,这么心急干什么呢?”
  家杰想想,言之成理。
  李兆基很开心的是娴雅的长女佩雯和精灵的二女佩玲都分别觅得如意郎君。
  佩雯嫁给浙江第一银行的创办人之后人李宁,他是个高大英俊、谦和殷实的年轻人,不久更是夫妻二人都在恒基助他一臂之力。
  李宁在恒基集团之特别计划部任总经理,替集团管理干色店的百货业务和酒店业务。除了因为爱妻两敬重岳父之外,李宁真心佩服李兆基的才华。李宁认为没有在业务上做足功课,下属是不敢去见李兆基的,岳父是那种不怒而威、无为而治的成功老板。
  佩玲的夫婿郑启文长得俊秀温文,是香港名门望族之后,在英国学成回港后,开始从事地产业务,现在是华大地产投资有限公司、顺豪建筑(集团)有限公司及顺豪资资(集团)有限公司三间上市公司之行政主席,该三间公司在一九九六年之资产净值分别为十五亿、十一亿及五点六亿,可见郑启文的事业表现相当出色。郑启文对岳父英明决断的商业才干、公私分明的做事原则,相当佩服。
  如果你抓着李兆基的五位儿女,问他们有关父亲的问题,每位都会向你提供一个独特而实在的答案。
  现已有三女一子的大女儿佩雯说:
  “父母离异之后,两人都各自过独身生活,并没有分别嫁娶。我们其实不会反对父亲有很活跃的社交活动,但他明显是个挺爱家的人,最大的享受就是跟我们在一起吃顿早餐或晚饭,然后逗着孙儿耍乐。”
  二女儿佩玲说:
  “世间难觅如此一个长情念旧的人,一切都是旧的好。故而,久不久他便会放下繁重的工作,组织一些活动,跟亲友叙旧。我们几兄妹都非常的敬爱他,他真是个好父亲。”
  长子家杰说:
  “我们对父亲并无什么特别要求,就算他另外有一头家室都是很正常的事。可是,他从来每一晚都回家睡觉,基本上如果不是非赴会不可的应酬,他都宁愿在家吃晚饭。对于他的才华,我们更是佩服到五体投地。”
  现在恒基跟随父亲做事的三女儿佩仪说:
  “父亲之所以欢喜滑雪,是因为我们喜欢这种运动。当兄妹们在英国念大学时,有一年暑假到澳洲去滑雪,父母陪着我们去,父亲便开始学滑雪,以便每年跟我们一起玩。他不但注重我们的学校教育,而且关心我们的健康、嗜好和品格的发展。”
  小儿子家诚说:
  “小时候,我病痛较多,父亲对我的呵护,无微不至,这是我印象最深刻的。此外,从小到大,我都没有回家去会见不到父亲的感觉,印象中,他很多时都在家吃饭,假日又必带着我们到外头去找一些娱乐节目。”
  李兆基的五名儿女,在他的教育和爱护下,都完成大学课程。家杰是英国KEELE大学毕业生,家诚是加拿大WILFREDLAURIER大学荣誉经济学士,佩雯是英国伦敦大学荣誉文学士,佩玲则在伦敦城市理工学院获文学士(会计),佩仪是英国BRUNEI,大学理学士(经济与商业财务)。
  李兆基是传统的中国生意人,他对儿子继承家族事业一直都有殷切期望,也觉得儿子有责任将家族事业发扬光大。
  故而现今家杰是恒基兆业地产有限公司副主席,恒基兆业(中国)投资有限公司董事长;家诚则为恒基兆业地产有限公司董事兼副总经理。是父亲的得力助手,且已开始独当一面,表现出色。
  长女佩雯和次女佩玲均已婚,并有幸福家庭,佩雯还在恒地出任市场拓展总经理。幼女佩仪对商业也有兴趣,在恒地任营业部副经理,勤奋地随父兄学习。
  看到下一代各有所成,李兆基相当快慰。

            十八 友侪亲朋 同声称颂

  本书的作者梁凤仪是商界中人,故而身边都是认识李兆基的朋友,多年以来,听到他们对李兆基待人接物的观感,且记录如下。
  香港另一位富豪霍英东与李兆基同是培华基金主要捐款人,霍英东一直相当佩服李兆基对年轻人教育的热诚,认为李兆基在事业上与公益上之成就甚为卓越。
  香港另一位地产业巨子郑裕彤则常翘起大拇指赞李兆基说:
  “李兆基的勤力是罕见的,我自问望尘莫及,还有他的眼力很好,现在六十多岁的他,不用戴眼镜,远近都能看得清楚,令我羡慕不已。”
  香港特别行政区行政会议员梁振英,是梁振英测量行的东主,他曾认真地说过:
  “人人都以为在香港从事地产极容易发达,这个想法是错误的,我见过不知多少地产商失败的个案。李兆基一定有令人敬佩的成功因素。”
  香港特别行政区行政会议员李业广,最佩服李兆基的一点是:
  “我认识李兆基几十年,从没有见过他决策错误。”
  香港临时立法会议员、也是地产界的知名人士的简福饴解释了李兆基事业成功的原因:
  “我认为李兆基的超人成就建基于他慎密的计算头脑和对地产市场变化有先见之明。”
  香港地产界翘楚、信和集团主席黄志祥说:
  “李博士在地产发展和公用事业上所表现的眼光独到,高瞻远瞩就是成功要素。”
  新鸿基地产主席郭炳湘常在人前诚恳地说:
  “与四叔(他对李兆基之尊称)合伙做生意最放心,因为他公道正义,从不会占人便宜。”
  地产界的巨子们对于李兆基的成功,可归纳为如上的分析。至于香港银行家对他的看法又怎样呢?
  香港德高望重的银行家何添博土说:
  “李兆基不但勤力,而且聪明敏捷。恒生银行的一班高层人员对他的营商作风和手法一向有很大信心。”
  东亚银行主席李国宝对李兆基的印象是:
  “少说话、多做事,观察力极强,分析力极详细。”
  廖创兴银行的廖烈文对李兆基的看法是:
  “知人善任,处事认真。我认为李兆基今日的成就,足以为香港以致全中国人引以为做,是年轻人做人做事的最佳模范。”
  律师阮北耀认识李兆基数十年,他指出:
  “李兆基最令人敬重之处可以概括在八个字之内:富而不骄、重情重义。”
  罗景云曾跟随过李兆基、冯景禧与郭得胜工作,现任新鸿基地产有限公司董事,他以非常肯定的口吻说:
  “我胆敢说所有曾跟过四哥工作的同事都会认为他有今日的成就,是绝对公平的,每一个下属都会为他高兴,引以为荣。”
  综合所得之香港商界人士的意见,李兆基赢得的不只是财富,而且是名誉。
  他的闻名不只在于富有,而在于谦和。
  他的成功也不只在于能干,更在于胸襟。
  李兆基的昨天已有辉煌的奋斗成绩;
  李兆基的今天,依然努力不懈,所以,他的明天,必然更为璀璨。
  在香港,很多人的梦想是成为成功的企业家。
  这很多人的梦想只是永恒的梦想。
  李兆基却能切切实实地使永恒的梦想成真。

                —全文完—

后一页
前一页
回目录
回主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