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一页 前一页 回目录 回主页 |
卡巴杜西亚是一个火山岩高原的总称,面积4,000平方公里,在土耳其首都安卡拉东南300公里处。 远古年代,卡巴杜西亚五座火山大喷发,熔岩淌流,堆成一片高原。岁月悠悠,风雨无情,刻蚀剥离,将高原切割成碎块。有的被溪河打穿,形成悬崖峡谷;有的蛀蚀出星星麻点,致使地面崎岖不平。最壮观的还是数百座金字塔形状的小山,高度几10米到100米,排成密密匝匝的方阵,颇似月球上的丘陵。整片高原薄瘠荒凉,地上长不出树,地下挖不出矿,一向人烟稀少。 1963年,卡巴杜西亚高原上的德林库尤村爆出一条大新闻:一个农民掘地时,在他院子底下偶然碰到一个洞口。在村民协助下,架着梯子进入井口似的入口,通过八层过道,见到一个无所不包的地下城镇。纵横交错的隧道两旁,象蚁冢一样排列着无数住宅、厨房,有礼拜堂、作坊、水井、食物贮藏室,还有专作墓地的洞室。52个通凤管道通向地面隐蔽处。几条供逃跑用的地道造得非常巧妙。据估算,这样规模的地下城可供2万人安身。在纯粹手工劳动的情况下,从坚硬的熔岩层中掏出这么大的空间,有可能吗?单从地下清运出那么多的石渣,就要克服多少困难呵。人们只能这样设想:或者是建设者的坚韧精神战胜了大自然,用几代人的功夫把它挖成;或者是地下存在着火山熔岩隧洞(大规模的火山喷发很可能形成隧道式的熔洞),再加人工展拓改造而成。 隔了两年,又一个同等规模的迷官在凯梅克里附近被挖掘出来。更奇的是,这两座地下城是个双连体,有一条10公里长的地道把两城连接起来。 到现在,规模不等的地下城已发现36座。有的只能算是地下村、地下户,小得只能容几家到几十家安身。最大的还是前述那两座具备城市规模的地下城。有人估计,发现尚未终结,总数可能达到100座之多。 更早以前,卡巴杜西亚已经发现过成千座岩洞教堂和地下教堂。它们凿在小岩山内或悬崖上,有的相当华丽堂皇。在戈雷梅谷,几乎每座小尖岩都被挖空了。每一座岩山,就是一座教堂。踏上损缺的石阶,可以爬进礼拜大厅。岩石被巧妙地琢成拱门、圆柱、拱顶,每一寸壁面和柱体都装饰着线纹和图案;壁画栩栩如生,是圣经故事和东方宗教、民间传说的大杂脍。 在泽尔弗峡谷而侧的悬崖上,修道士们耐心地打出一个个窟窿,修成教堂、修道院、斋堂、厨房、卧室等等;里面的祭坛、餐桌、坐椅、床铺、家具,一式是石头制品。 在南部幽静的伊拉拉谷地,河流两岸的崖壁高达150米,壁面密布着神龛、小教堂、修道室,里面供奉着色彩鲜明的圣像,全部就壁凿成,与东方敦煌、大足的佛像洞窟构造相似。这条庄严的基督教“神道”,首尾相连10公里! 对于卡巴杜西亚人狂热的宗教献身精神,对于他们的穴居和消失,史书全无记载。考古学家费尽心机,迄未得出明确的答案。最早发现“神道”和地下教堂的,是法兰西国王路易十四的一位密使,时在十七世纪末。他回欧洲宣布了这个重大发现,但没有人相信他的“神话”。人人说他是疯子,世界上那有这样美妙的地方?不到一个世纪,发现的人多了,卡巴杜西亚才渐渐出名,慕名朝圣者不绝于途。 最早的居民是谁呢?他们肯定不是土著,是从远地避难而来的。其所以选择卡巴杜西亚,就因为它荒凉,绝无人迹,不会引起外人的注意。村民们最初是开石砌房子。开石还不如直接凿房于岩内。由地面岩山逐渐延伸于地下,于是发展成了地下城。公元610~1204年,从罗马帝国东部分化出一个拜占庭帝国,这是一个以土耳其为基地)说希腊语、奉行基昌教的独特国家。卡巴仕西亚人从此成了“化内之民”,皈依了基督教。其时,阿拉伯人也在扩大伊斯兰教势力,用剑与可兰经建立强大的宗教国家,与拜占庭打得你死我活。双方每占对方一地,则毁其宗教寺庙,强迫占领区人民政信己教。卡巴杜西亚一向是安全的,外地虔诚的基督徒和教士纷纷来避难,于是,学者渐多,信徒日众,严然成了一个圣地。这些人要修遭、讲学、居住,自然要开凿更多的教堂、修道院和地下村镇。 终于有一天,拜占庭帝国覆灭了,穆斯林完全统治了土耳其。面临杀身之祸的卡巴杜西亚人撤走了,四散逃亡,或者到容许基督教存在的西方去,或者改奉伊斯兰教杂居到阿拉伯村庄。这个时间的未限,当在十二世纪末或十二世纪初。由此算来,卡巴杜西亚的消亡距今不过700多年呢。 |
后一页 前一页 回目录 回主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