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一页
前一页
回目录
回主页
第十章 东进的破产


  当地留斯将军带领他的第6集团军残部,在斯大林格勒投降的时俟,苏联这次辉煌胜利的主要规划者T·K·朱可夫,正在遥远的列宁格勒,为红军的下一次胜利拟订计划。
  自从德军于1941年9月8日从陆地上完成对列宁格勒的封锁以后,一直到1943年初,英勇的列宁格勒人,在极端困苦的情况下,始终抱着这样的希望:援兵一定会来的,红军一定会想办法前来解救他们。
  时间月复一月地过去,成千上万的人死去了,许多人是在有史以来人类曾经遭遇过的那种最骇人听闻的处境中,因饥饿和体力消耗殆尽而死的。德军的包围差一点儿没有达到希特勒的疯狂目标。
  1942年12月2日,最高统帅部命令沃尔霍夫方面军和列宁格勒方面军的司令员们为突破德军的封锁作准备。这个代号为“火花”的战役,要求两个方面军各组建一个突击集团。一个集团是由沃尔霍夫方面军的第二突击集团军组成,另一个集团则以列宁格勒方面军的第67集团军为主组成。这两个在某些地段相距不到10英里的突击集团,将实施相向突击——沃尔霍夫方面军向西进攻,而列宁格勒方面军则向东和东南进攻。协调这两个方面军的行动的责任,交给了伏罗希洛夫和朱可夫。
  12月8日,最高统帅部对两个方面军下达了更具体的指令,并派去增援部队以确保突破的成功。沃尔霍夫方面军所得到的增援兵力兵器,使得它的兵力增加了约百分之二十二,火炮增加百分之二十,迫击炮增加约百分之三十。列宁格勒方面军兵力增加了百分之十。
  12月28日,朱可夫和伏罗希洛夫制订出实施相向突击的最后计划。两个突击集团预定在靠近拉多加湖南岸的2号工人村,到往南大约六英里的6号工人村一线会师。波罗的海舰队司令员B·Q特里布茨海军中将,将以其驻扎在涅瓦河上的炮舰支援这次行动。
  到1943年1月阳,两个方面军都已作好实施战役的准备,但由于气候不好,最高统帅部允许它们把这次攻势推迟十到十二天。
  1月12日晨,当温度计的读数仍在摄氏零下二十三度的时候,红军的两千多门火炮和迫击炮打破了严冬的沉寂。在此后的几天里,特别是在1月14日到18日之间,苏军部队试图突破德军过去一年来苦心经营的防御,战斗异常激烈。
  滑雪步兵第12旅实施了大胆的机动,它奉命越过封冻的拉多加湖向利普卡村进攻。从背后突击德军。这一行动清楚表明了苏军指挥部的足智多谋。
  1月18日,列宁格勒方面军和沃尔霍夫方面军的部队终于在1号工人村和5号工人村会师,对列宁格勒的封锁被打破了。
  朱可夫这时又可以被派到别的地方去执行任务了。这个地方就是库尔斯克突出部。这时德国人关切的是,在即将到来的夏季,他们应当怎样继续进行这场战争。埃里希·冯·曼施泰因写道:
  很明显,在损失了如此众多的大兵团之后,不再能够得到大量部队去发动另一次象1941年和1942年那样大规模的攻势了。但看朱可能做到的是——如果德国方百拥有恰当的领导的话,能够把苏联消耗和疲惫到这种地步,使它对已经遭受的过分牺牲感到厌倦,准备接受一种僵持状态。在当时,这种想法绝不是异想天开。
  曼施泰因认为,德军的指挥人员和作战部队仍比它们的红军对手优越:
  这样,德军统帅部已没有多少时间用来在东线争取打个平手了。假如它能够在战略防御(这在当时是不可避免的)范围内。给予敌人以若干强大的局部性的打击——首先和最重要的是通过俘虏敌军,使敌军的实力消耗到决定性的程度,才能做到这一点。
  在苏军战线上形成了一个从奥廖尔以南的一个地点一直向南伸展到别尔哥罗德的巨大突出部。对于德军统帅部来说,这个宽大的突出部构成了严重威胁,因为它可以作为向驻守在这一地段的两个德军推团军群侧翼发动进攻的出发地域。德军决定消除这个突出部,并且认为,如果能相当早地发动进攻,就能使红军各部队猝不及防,不得不把在冬季战役将近结束时遭到沉重打击的装甲部队投入战斗。
  为了实施这次代号为“堡垒”的战役,德军南方集团军群将要提供两个集团军,即坦克第4军和“战斗”特遣集团军,在它们的编成内共有十一个装甲或坦克一掷弹兵师,以及五个步兵师。为了提供这些部队,德军在顿涅茨河和米乌斯河的部队部署不得不削弱。中央集团军群将提供第9集团军,其编成内共有大个装甲或坦克一掷弹兵师,以及五个步兵师。这个集团军将不得不在奥廖尔一带的突出部集结,在那里,苏军能够从东面和北面向它的背后发动进攻。
  还是在“堡垒”战役仍然处在计划阶段的时俟(德军希望在5月上半月发动这次战役),苏军最高统帅部派T·R·朱可夫到库尔斯克突出部研究局势。在他动身之前,斯大林把他召到莫斯科。
  那时正是3月中旬,朱可夫在天黑以后到达,同斯大林和政治局委员们一起开会开到第二天凌晨3时。
  当所有参加会议的人都离开以后,斯大林走到朱可夫跟前,问他是否吃过晚饭。朱可夫回答说还没吃过,于是斯大林对他说:
  “那我们一起走,吃饭时顺便谈谈哈尔科夫地区的困难局势。”
  吃饭时,总参谋部送来了标有西南方面军和沃罗汉日方面军地段情况的地图。一位参谋汇报说,哈尔科夫西南,局势特别严重,德军部队从波尔塔瓦和克拉斯诺格勒转入进攻,向两个方面军的接合部施加了沉重的压力。
  饭后,朱可夫便动身到前线去执行他的新任务。
  大约早晨7时,他已来到中央机场,准备飞往沃罗涅日方面军司令部。必须到现场去分析那里出现的局势并提供帮助。朱可夫一坐上飞机就睡着了,直到飞机在机场着陆感到颠簸时才醒来。
  当天晚些时候,朱可夫用高频电话向斯大林报告了情况。他要求最高统帅赶快从最高统帅部预备队和友邻方面军抽调一切可能抽调的部队,以阻止德军占领别尔哥罗德并向库尔斯克方向突击。
  一小时以后,朱可夫从总参谋长那里获悉,斯大林已经命令坦克第1集团军、第21和第64集团军开到别尔哥罗德地域。3月18日德军冲进别尔哥罗德以后,便不能继续向北前进了。一直到3月底,德军一再试图突破苏军防御,但未能得逞。
  就在这时,斯大林任命H·Q·瓦杜丁上将为沃罗建日方面军司令员。3月底和4月初,瓦杜丁和朱可夫一起几乎走遍了方面军的所有部队,帮助各部队指挥员估计局势,制订以后的作战计划。
  4月8日,朱可夫向斯大林报告说:
  看来,敌人在第一阶段最大限度地集中其兵力后(其中包括十三到十五个坦克师),将在大量航空兵支援下,以其奥廖尔一克罗梅集团从东北迂回库尔斯克,以其别尔哥罗德一哈尔科夫集团从东南迂回库尔斯克……
  应当预计到,敌人在今年的各次进攻中,基本将依靠其坦克师和航空兵。因为它的步兵实施进攻的能力比去年要弱得多了。
  朱可夫建议苏军暂不要转入进攻,“最好等到在防御中消耗疲惫了敌人,并打掉敌人的坦克以后,再投入新锐预备队,转入全面反攻,以彻底粉碎敌人的主要集团。”
  一两天以后。华西列夫斯基来到现场,朱可夫同他详细讨论了他给斯大林的报告。朱可夫说,“我和华西列夫斯基对所有问题的看法都是一致的。”
  他们两人拟定了最高统帅部关于其预备队的配置以及在库尔斯克地域建立草原方面军的指个草案,呈送给斯大林。4月12日傍晚,朱可夫和华西列夫斯基来到莫斯科,向斯大林汇报关于库尔斯克战役的设想。朱可夫写道:
  我们的结论是,必须在所有重要方向上,而且首先是在库尔斯克突出部地域建立牢固的、纵深梯次配置的防御。据此,我们给各方面军司令员下达了相应的指示。部队开始在冬季防线上挖掘工事。对于组训完毕的最高统帅部战略预备队,决定暂不使用,并将其集结到更加靠近受威胁的地域。
  在4月其余的日子里,苏军最高统帅部继续为即将发动的会战进行着极为紧张的计划和准备。
  5月初,朱可夫去北高加索方面军执行任务后返回最高统帅部。这时,总参谋部基本完成了夏、秋战役的计划工作。同时,最高统帅部组织了周密的谍报侦察和空中侦察,十分可靠地查明。敌大量部队和军事物资正运往奥廖尔、克罗梅、勃良斯克、哈尔科夫、克拉斯诺格勒和波尔塔瓦地域。
  朱可夫写道:“这证实了我们4月份的推断。在最高统帅部和总参谋部,认为德军可能在最近几天内转入进攻的意见占了上风。”
  大约在同时,沃罗涅日方面军司令员瓦杜了将军和军事委员会委员赫鲁晓夫向斯大林建议对别尔哥罗槽—哈尔科夫地域的德军集团实施一次先发制人的突击。朱可夫、华西列夫斯基和安东诺夫以及总参谋部的一些成员不赞成这项建议,于是朱可夫把这一情况报告了斯大林。
  使朱可夫失望的是,斯大林犹豫不决,对于究竟是以强固的防御迎击敌人,还是先改进行一次突击以挫败敌人的进攻,拿不定主意。斯大林担心会象1941年和1942年那样,苏军的防御经不住德军的突击,同时他不相信苏军能够粉碎强大的、坚固筑全进守的敌人。这种举棋不定的情形一直持续到5月中旬。经过多次讨论,最后斯大林才同意以纵深梯次防御消耗敌人,然后在别尔哥罗德一哈尔科夫方向和奥廖尔方向上发起强大反攻来打击敌人。
  德军的情况相当糟糕。5月初,希特勒决定把“堡垒”战役推迟到6月。他希望到那时,他的各个装甲师将配备新型坦克。可是,当新型坦克运到时,战役开始时间已推迟到7月初了。趁苏军尚未从冬季战役的损失中得以恢复之前,向它发动突击的大好时机终于永远丧失了。
  --------
  ①曼施泰因著《失去的胜利》,第44页。——原书注

  根据朱可夫的建议,最高统帅部开始迅速集装部队,以便阻挡德军的进攻。中央方面军和沃罗涅日方面军将承受敌军的主要突击。作为预备队和反击部队,最高统帅部建立了由H·C·科涅夫上将领导的预备队方面军(后改称草原方面军),其编成内有几个多兵种合成集团军和一些坦克与机械化兵团。这些部队即将参战的地区的地形,是开阔的大草原,沟壑溪谷不多,非常适宜使用大量坦克。
  五个坦克集团率、若干个坦克和机械化军以及一些步兵军和步兵师,编入最高统帅部预备队和各方面军的第二梯队中。这些机动兵团不仅可以迅速调去堵住战线上可能出现的任何缺口。而且是一支可以在适当时机投入战斗的庞大的反攻力量。
  最高统帅部指定西方方面军和勃良斯克方面军负责制订向奥廖尔一带德军发动进攻战役的计划,但战役的实施要等到德军最初的攻势被遏止以后。
  自战争开始以来,苏军实施防御的部队中,炮兵团的数目首次超过步兵团的数目,其比例是1.5比1。在最可能遭到敌人突击的方向上,火炮的配置也最密集。例如,在受威胁最大的地段——奥廖尔至库尔斯克的铁路线担任掩护的中央方面军第13集团军,其每英里正面上得到大约一百四十八门火炮和迫击炮的支援,远远超过德军为发动进攻所能拼凑的数目。
  在实施防御准备期间,中央方面军和沃罗涅日方面军又获得了九千多门火炮和迫击炮。从最高统帅部预备队中总共拨出九十二个炮兵团来加强这两个方面军。配置了大千多门防坦克炮,在比较重要的方向上共敷设地雷和炸药包约达四十万个。
  斯大林命令朱可夫留在库尔斯克,负责协调中央、勃良斯克和西方三个方面军的行动,而华西列夫斯基则负责指导沃罗涅日方面军。
  7月4日下午3时,经过短时间的炮兵射击和空中轰炸之后,库尔斯克会战爆发了。据冯·梅伦廷将军记载,当天傍晚,德军掷弹兵和步兵在突击炮兵和工兵的支援下,突破到红串防御的前沿。梅伦廷写道:
  在进攻的第二天,我们遭到第一次挫折,尽管我们作了种种努力,部队过是无法突破俄军的防线。“大德意志”师(一个很强的师,拥有约一百八十辆坦克),编成密集队形进行冲击,它的正前方就是沼泽,因而遭到俄国炮兵的猛烈轰击一工兵未能准备好适当的渡口,许多坦克成了红军航空兵的牺牲品——在战斗中,尽管德国空军占优势。但俄国飞机作战英勇顽强。甚至在德军第一天攻占的地域内,俄国人不知从哪儿突一然昏出来,因而“大德意志”师的侦察部队不得不去对付他们。7月5日夜间到7月6日底起未能渡过溪流和沼泽。
  在左翼,坦克第3师对萨维多夫卡的进攻,就象“大德意志”师对阿列克谢耶夫卡和卢恰尼诺的进攻一样,未能获得成功。整个地区到处都是地雷,而且拥军在整个防线上的防御,都得到配置在居高临下有利位置的坦克的支持。
  我们的突击部队遭受重大伤亡,坦克第3师不得不打退一系列反击。尽管德国空军对俄军炮兵阵地进行了若于次大规模轰炸,但俄军的防御火力丝毫没有减弱。
  整个库尔斯克地区的战斗打得很艰苦,而且一直没有间断过。经过一周激战之后,德国人得出结论。俄军的预备队是打不完的。到7月14日,比较精明的德国领导人,其中包括梅伦廷,都认识到,“德军进攻的时间表已经完全被打乱”。所以出现这种情况,原因很多。海伦廷写道:
  进攻伊始,突破在很大纵深内布满地雷的俄军前沿防线,已经证明比我们原先预料的要困难得多。俄军发动的凌厉反击,并把大量的兵力兵器无情地投入这种反击,也是一件出乎意料的令人不快的事情。德军的伤亡是不轻的,而我们的坦克的损失则是令人哀悼的“豹式”坦克(一种新型坦克)未能象预料的那样发持作风这种坦克容易被击中着火,因为滑油和燃油供油系统没有充分的防护,坦克乘员的训练也不足。参加战斗的八十辆“豹式”坦克,到7月14日为止已所剩无几了。
  7月13日,战斗正处于高潮时;希特勒召见南方集团军群司令官和中央集团军群的司令官,告诉他们说,盟军已于当天在西西里岛登陆,而且意大利人打得很糟。由于盟军可能在别的地方——巴尔千各国和下意大利登陆,情况变得更加严重了。因此,必须中止“堡垒”战役。
  但是,谈何容易!事情毕竟正如梅伦廷所说的那样,“我们现在的处境,就象一个人揪住了一只狼的两只耳朵,怎么敢撒手放开它!”
  军事史学家们一般都没有论述希特勒的这一决定立即造成的影响。曼施泰因也没有重视这一问题。他只讲了一句简洁的话:“在取消‘堡垒’战役的时候,东部战场的主动权终于转入俄国人手中。”
  人们或许会认为,到希特勒下令取消这一战役的时候,德军的一些师的命运已经注定了。德军统帅部犯了一个特大错误,就是给了苏军时间,使它在4、5、6三个月重新部署和加强了他们的兵力。
  在普罗霍罗夫卡周围的一次异常激烈的战斗中,德军装甲车辆和人员损失极其惨重。据苏方的记载,仅在一天的战斗中,德军就损失了三百五十辆坦克和一万名官兵。
  突出部南侧的战斗也十分激烈,损失的严重程度便是证明。例如,坦克第19师坦克第73团,到进攻的第五天只剩下两个连了。步兵第332师损失了三千七百人,而坦克第6师也遭到重大伤亡,只剩下四十七辆坦克了。
  就在这个时候,朱可夫和华西列夫斯基以最高统帅部驻当地代表的身份,命令西方方面军和勃良斯克方面军发动攻势。三天以后,即在7月15日,中央方面军向奥廖尔方向发起了进攻。
  德军统帅部面临着一项紧急的决定,即是否将正向别尔哥罗德—库尔斯克方向进攻的部队后撤到它们原来的阵地。如在原来的阵地巩固下来,德军能指望利用在奥廖尔桥头堡作战的部队之一部。因此,7月16日,德军坦克第4集团军和“战斗”特遣集团军,在强大的后卫部队掩护下开始撤退。
  与此同时,朱可夫命令近卫第6集团军和坦克第1集团军沿奥博扬—别尔哥罗德公路向前实施迅猛的反突击。7月18日,他把草原方面军投入战斗,到了7月20日,沃罗汉日方面军和草原方面军的所有集团军向正在撤退的德军实施了向心突击。当日日终,收复了德军7月5日发动攻势前苏军曾经占据的阵地。
  7月底,近卫第11、坦克第4集团军以及第61集团军的部队接近了奥廖尔一勃良斯克公路和铁路线,到8月初,战斗已在奥廖尔接近地上打响。后撤的德军部队和车辆密密麻麻分布在公路和田野上,一眼望不到边,并且在几条主要公路上造成令人沮丧的堵塞。苏军的地面攻击机和轰炸机不停地向这些堵塞地点,向聚集在奥卡河各渡口的德军部队进行袭击。
  当苏军接近奥廖尔的时候,他们发现这座战前曾拥有十多万人口的城市已经变成一片废墟。工厂被炸毁,铁路车场被破坏。城市里只剩下高层公寓建筑物的零零星星的残垣断壁了。德军进行了顽固的抵抗,但红军部队终于在8月5日肃清了该城的残敌(见附图5)。
  随着库尔斯克的胜利和奥廖尔与别尔哥罗德的解放,莫斯科第一次响起了祝捷礼炮。
  “俄国首次决定鸣放祝捷礼炮和放烟火来庆祝库尔斯克的胜利,这决不是偶然地、灵机一动地作出的决定。”亚历山大·沃思评论说,“因为俄国统帅部懂得,俄国打赢了库尔斯克会战,它实际上就已打赢了这场战争。”或者说,正如斯大林所说的:“如果说斯大林格勒会战预示着德国法西斯军队的衰落,那么库尔斯克会战则使它面临灭顶之灾。”
  7月31日,最高苏维埃主席团宣布,为苏军将领们“卓越而果敢地指挥作战和抗击德国侵略者所取得的胜利”授勋:授予朱可夫元帅苏沃洛夫一级勋章;授予科涅夫大将库图佐夫一级勋章;授予布尔加宁中将红旗勋章。
  荣誉和奖赏并没有使朱可夫放漫步伐。他继续亲自指挥关键性地区的作战。尼古拉·K·波佩尔在他撰写的、于1960年出版的《坦克转向西方》一书中,对于朱可夫视察在库尔斯克附近陷入困境的一支坦克部队的情形作了记载。虽说他的记载抱有偏见’但却是饶有趣味的。职业军人朱可夫同集团率政治委员、后来成了赫鲁晓夫的辩护士的波佩尔将军的关系,很可能是非常冷淡的。波佩尔是这样描写朱可夫抵达A·Ⅱ·格特曼将军的司令部的:
  朱可夫元帅走下他的车子,砰地一声关上车门。在他走向格特曼的帐篷时,很快地向周围扫视了一眼。消息不胫而走,传遍了整个司令部。指挥员们怀着担心和期望注视着朱可夫的到来。所以担心,是因为他们知道,无论朱可夫来到哪个部队,不管公正不公正,反正不狠狠训斥一些人,不把一些人撤职或降职是不多的。所以抱着期望,是因为最高统帅部代表拥有很大权威,能够使部队采取行动,能够在任何时候(因为他对情况了如指掌)迅速作出决定。
  这一次,朱可夫大发雷霆的原因是可以理解的。情况实际上发生了悲剧性的逆转。列昂诺夫的坦克旅同主力部队的联系被敌人切断了。
  可是,他为什么一定要在还没有把情况弄清楚的时候指责别人,而且暴跌如雷呢?有人说,一个司令员训斥下级是要使他们于得更好,更迅速地采取行动和多动脑筋。我不相信这一点。不到五分钟以前,格特曼还是果断而坚定的,可现在他不知所措了。
  接着,波佩尔对朱可夫的指责变得尖刻起来:
  粗暴——我们这一代的许多指挥员,都把它同朱可夫元帅的名字联系在一起——并不是他一个人自我沉洒的东西。他认为他有权侮辱他的下级,他的这种看法就象传染病一样传播开来。有些指挥员就采取了象板着面孔的军纪官一般的傲慢态度,有时这甚至成为他们的一贯作风,然而它是同我军的真正民主的性质格格不人的。
  波佩尔作为一个历史学家——一如果可以这样称呼他的活,他的道路是坎坷的。他对朱可夫的批评后来遭到指责。不过,在他的书出版的那个时候,党的方针号召人们谴责朱可夫的“波拿巴主义者”的倾向。
  巴月23日,科涅夫将军的草原方面军的部队,在相邻的沃罗涅日方面军和西南方面军的协同下,解放了乌克兰城市哈尔科夫。这一胜利,连同在库尔斯克和奥廖尔的辉煌胜利,标志着东部战线上德军的毁灭。苏军在战役中决没有用尽他们的资源,红军此刻在数量上已占明显优势。这时苏联空军的力量,是德国空军的两倍,而迅速改变着的局势,迫使德国空军不断地从一个战场调到另一个战场去应付新的危急局面。
  在1943年最后几个月里,德军从南方战线全线退却,红军则全力追击。德国人曾希望沿第聂伯河据守,但是眼睁睁地看着苏军于10月强渡了这条河而毫无办法,只剩下河口的一块地方仍旧留在德国人手中。通往克里米亚的陆路接近地上的彼烈科普也被收复,克里米亚半岛上的德军被截断了。
  11月,红军攻克基辅,乌克兰的大小城市一个接一个被苏军收复。到12月初,经过了三个月的进攻,俄国中部和南部的德军被击退了二百多英里。接着双方都停下来,准备进行严酷的冬季战役。
  --------
  ①苏军于1943年11月21日进入基辅。赫鲁晓夫回忆了红军进报第聂伯河西岸,准备解放乌克兰首都的胜利时刻。为了指挥这一重大战斗,朱可夫从最高统帅部来到前线。赫鲁晓夫写道:“为他和我修建了一所掩蔽部好睡党,那一天我们坐在里面讨论局势,开开玩笑。到了第一天、第三天,找们再也用不着使用这个掩蔽部了。见《赫鲁晓夫回忆录》,第211页。——原书注

  根据苏军最高统帅部总的计划,乌克兰的四个方面军于1943年12月底和1944年1月初重新展开进攻。1944年初,朱可夫赶到乌克兰去协调瓦杜丁将军指挥的乌克兰第1方面军和科涅夫将军指挥的乌克兰第2方面军的行动。在卡涅夫和科尔松—谢市琴柯夫地城附近,在第聂伯河的弯曲部,由威廉·施滕麦尔曼将军指挥的德军十个师和一个摩托化旅占据着一块大约八十英里宽的突出部地域。
  1月24日,乌克兰第2方面军的部队向这个突出部发动突击,两天以后,乌克兰第1方面军也发动了进攻。这些部队突破了德军的防御,1月29日,两个方面军的部队在兹维尼戈罗德卡附近会师,合围了轴心国的上述各师。
  --------
  ①据朱可夫回忆录《回忆与思考》中的记载,此处应为“一天以后”——译者注

  2月8日,朱可夫向施滕麦尔曼将军发出最后通牒,要他投降。但德国人拒绝了最后通牒,于是战斗重新激烈起来。
  被合围的德军的处境一天天恶化,到2月10日以后,整个孤立地区都处在苏军炮火轰击之下。2月17日夜间,德军最后一次企图拼命突围,只有部分德军冲出包围圈。
  据苏联方面的数字,在科尔松一谢甫琴柯夫战役中,共击毙德军五万五千人,生俘一万八千二百人,而德国方面则声称,被合围在科尔松的五万军队中,虽施泰因成功地救出了三万五千人,虽然损失了大量的武器装备,特别是大批火炮。不管双方的统计数字如何,战役的结局是红军和朱可夫、瓦杜丁、科涅夫三位将领的一次伟大胜利。
  3月初,苏军最高统帅部决定发动一次由乌克兰第三、第2、第3方面军参加的大规模攻势,以便彻底解放乌克兰西部被称“右岸”的地区。最高统帅部开始变更这个地区的几个方面军的部署,给各方面军重新划分了战线。坦克第4集团军从最高统帅部预备队调给乌克兰第1方面军。在收复了罗夫偌和卢茨克之后,现在有可能在乌克兰第1方面军的侧翼向科韦耳,然后继续向布列斯特、卢布林展开进攻(2月24日,最高统帅部在白俄罗斯第1方面军和乌克兰第1方面军之间的地域,建立了白俄罗斯第2方面军)。
  这次攻势的基本战略,是在从波列西耶到第聂伯河口的宽大正面上同时发起强大的突击,把敌人分割成一个个小的集团,然后分别歼灭之。
  白俄罗斯第2方面军将向科韦耳—布列斯特地区进攻。而乌克兰第1方面军将从会彼托夫卡向切尔托夫和切尔诺夫策实施突击;并切断在德涅斯特河以北地区的德军南方集团军群的退路。
  乌克兰第2方面军将从兹维尼戈罗德卡地域向乌曼、雅西突击,而乌克兰第3方面军则从克里沃伊罗格向尼古拉耶夫和敖德萨突击。乌克兰第4方面军将不参加西乌克兰战役,它将开始准备在克里米亚发动攻势。
  苏军各方面军司今部开始调整其部队的部署,把部队集中到实施主要突击的地域。尽管气候恶劣,公路网的状况很差,准备工作还是按期完成了。人们加紧努力向红军各部队运送人员。装备、弹药、燃料和食品,由于道路不好,有些师直到攻势开始之后才得到补给。
  在最后准备阶段,红军遭受了一次严重损失。2月29日,在前往部队视察途中,瓦杜了将军和他的司令部人员乘坐的汽车遭到乌克兰民族主义分子的伏击,瓦杜了中弹负伤。他继续活了一个半月,在4月15日动手术时死了。
  3月三日,T·K·朱可夫接替瓦杜了担任鸟克兰第1方面军司令员。朱可夫没有改变原先对各个部队下达的任务,唯一的变动是,他命令第13集团军以其主力防守目前的防线,而该军左翼的一个师则要在第60集团军协同下向西前进攻。
  8月4日晨,朱可夫的部队在他亲临战场指挥的鼓舞下,穿越几乎无法通行的田野发起了切尔诺夫策攻势。他们在一条大约一百一十英里长的正面上突破了德军的坚固防御,两天之内向前挺进了十五到三十英里。
  3月5日,斯大林命令在莫斯科用二百二十四门大炮齐射二十响,向乌克兰第1方面军的部队致出。
  从3月7日到11日,朱可夫的突击集团,艰难跋涉,穿过乌克兰泥泞地带的泥淖向前挺进,夺取了沃洛契斯克一切尔内—奥斯特罗夫地域,切断了利派夫一敖德萨铁路线,向前推进了六十二英里。
  与此同时,P·R·马利诺夫斯基大将指挥的乌克兰第3方面军也转入进攻,强渡了印古列茨河,突破了德军在河西岸的坚固防御。
  一些狡猾的德军指挥官得以逃脱朱可夫的围歼。为了避免被合围,德军坦克第48军开始非常冒险地穿过了朱可夫的先遣部队的正面,向塔尔诺波尔撤退。赫尔曼·巴尔克将军采取了白天战斗,夜晚行军的办法。为了保证不间断地控制他的那个军,他把他的指挥部设在远离前线的地方,以便他能够在一个地方呆好几天,然后再向后方迁移很长一段距离。既然巴尔克觉得红军每次进攻都是针对大的城镇(也许是想通过夺取大城镇来引起斯大林的注意,这样就会根据特别命令,在莫斯科为他们鸣礼炮),所以他就小心翼翼地避开这些城镇。
  梅伦廷写道:
  在俄军发动的战役中,(德军的)许多灾难的起因都是由于把高级指挥部设在大城镇,或者出于不适当的故作勇敢而把指挥部设在过分靠近前线的地方。结果指挥部常常被卷入战斗,使部队完全失去控制和指挥。巴尔克避免了这一错误,他注意把他的指挥部设在远离交通线的地方。
  德军第48军终于能够在塔尔诺波尔西面集中,加人了这个地区的战线。
  3月17日,座落在陡峭河岸上的古老要塞杜布诺(哥萨克塔拉斯·布尔巴曾在这里作过战),被朱可夫的乌克兰第1方面军的部队所攻克。翌日,苏军又占领了重要的铁路枢纽日梅林卡。3月19日,苏军通过侧翼迂回和正面进攻相结合,收复了卡梅涅次,接着在第二天攻占了铁路枢纽莫吉廖夫波多尔斯克。与此同时,科涅夫的部队正在夺取南布格河上的工业中心文尼察。
  3月ZI日,朱可夫的突击集团继续进攻。春汛、深谷以及泛滥的溪流虽使部队前进速度减慢,但突击集团继续向德涅斯特河挺进。坦克第1集团军强渡了这条河,而其他坦克部队则渡过了普鲁特河,解放了切尔诺夫策。
  这时,朱可夫的部队挺进如此神速,以致苏联新闻局有时不得不使用笼统的提法,例如3月27日就出现过这样的笼统报道:“解放了二百四十个地方。”每当攻占了较大的、比较重要的地方,都要在傍晚时分在莫斯科鸣放十二响到二十响礼炮。切尔托夫、普罗斯库罗夫、卡梅涅次波多尔斯克、科洛梅亚等城均被红军接连攻克。
  4月5日,《消息报》的一篇文章宣布。“苏联元帅朱可夫同志所指挥的乌克兰第1方面军的部队的辉煌战绩,已使红军进抵到喀尔巴田山山麓,把德军的战线截成两段,并使敌人失去了主要交通线。”这篇文章还说;“德军的南部集团不得不完全依靠通往罗马尼亚的公路。”
  《消息报》概括了朱可夫的部队新近取得的胜利,指出:“发起攻势不到一个月,乌克兰第五方面军的部队就击溃了德军二十八个师和五个师级集群以及一个罗马尼亚师。”关于敌军的伤亡数字和兵器损失也许有些夸大,即:二十万官兵、二千一百八十七辆坦克和自行火炮、四千六百零二门火炮、二千六百七十六门迫击炮,以及大约五万四千辆卡车和牵引车。苏联新闻局4月3日发布的一项特别公报说,“朱可夫指挥的二十八天作战”解放了一万六千一百七十三平方英里的苏联领土、乌克兰的三个区中心城市——文尼察、卡梅涅次波多尔斯克、切尔诺夫策,以及五十七个城镇。
  但是,《苏联伟大卫国战争史》一书批评了朱可夫在3月最后几天对于攻势作战的处置不当。它说,朱可夫没有及时采取必要措施来加强近卫步兵第18军地段的对外正面和坦克第4集团军地域的对内正面的部队。他在制止敌人使用苏军部队上空空域方面也是不成功的。侦察工作搞得不好,而且指挥所脱离了部队。正是利用了这些错误,3月28日被合围在塔尔诺波尔东南的斯卡拉附近的德军坦克第1集团军,集中了一支包括七个坦克师和三个步兵师的大部队,于3月底在良次科伦一切尔托夫地段发动了一次强有力的进攻,并于4月7日突出合围,进抵布查奇。
  --------
  ①空车作战方面的缺点,不能归昝于朱可夫。《苏联伟大卫国战争史》一书承认,春季的道路被洪水淹没,使得苏联空军无法迁移到其他机场,以便在合围地区实施有较的作战行动。由于前沿机场的问题,一些靠空运补给的大部队缺乏燃料和弹药。见《苏联伟大卫国战争史》,第4卷,第79页。——原书注

  4月4日,德国人使用了从法国和南斯拉夫调来的一个坦克师和两个步兵师,在波德盖策附近向苏军近卫步兵第18军发动进攻,迫使它向前撤退。4月7日,这些德军部队在布查奇同坦克第豆集团军会合,付出沉重的代价以后突出了合围,甚至带走了大都分重兵器。
  可是,这一段插曲却使得希特勒同冯·曼施泰因元帅之间产生了无可挽回的危机。起初,希特勒不许坦克第1集团军设法突围,坚持要它拼死据守。但是。曼施泰因飞到贝格霍夫,来到希特勒的贝希特斯加登别墅。在他扬言要辞职的情况下,才终于获准为这一行动制订计划。然而一周之后,即在突围尚未实现之前。曼施泰因被解除了职务。
  朱可夫的乌克兰第1方面军的部队继续向西推进,在喀尔巴牙山山麓击败了德军,并前出到捷克斯洛伐克和罗马尼亚边境。为了庆祝这一胜利,4月8日在莫斯科,使用三百二十四门大炮齐射二十四响,向乌克兰第1方面军致敬。
  马利诺夫斯基指挥的乌克兰第3方面军继续进攻,夺取了敖德萨接近地上的重要据点拉兹德尔纳亚。切断了德军敖德萨集团退向罗马尼亚的主要道路。
  科涅夫元帅的乌克兰第2方面军的部队,在雅西以北强渡了普鲁特河,占领了多罗霍伊和博托沙尼。朱可夫的部队乘胜前进,夺取了重要城镇塔尔诺波尔。4月15日傍晚,莫斯科人再次听到了他们已经习以为常的向乌克兰第1方面军致敬的礼炮声。
  几周之前,最高统帅部和各方面军司令部已开始准备对德军中央集团军群发动攻势,以便解放白俄罗斯共和国。在准备过程中,总参谋部人员讨论了怎样迷惑敌人的问题卜并决定想方设法使德国人相信,红军将向南,和向波罗的海各国发动大规模进攻。
  1944年5月8日,总参谋部向马克丝第3方面军司令员下达命令,要他在方面军右翼的后面集中八九个步兵师,并加强以坦克和炮兵。为此,将向该方面军提供必要的部队。还将配置大批假坦克和假火炮,并且布置一些防空阵地。战斗机将在基什尼奥夫以北经过仔细选定的地区进行巡逻飞行。为保证这些迷惑措施不露破绽,方面军司令员必须从空中检查一下部队集中情况。为了保密起见,这些计划仅仅告诉了为数不多的人。作战方面的伪装活动预定从6月5日起持续到6月16日。类似的指令也下达给波罗的海第3方面军司令员,要求他在切列哈河以东采取伪装和迷惑敌人的措施。
  苏军还采取其他措施来隐藏自己的意图。例如,只有五个人了解白俄罗斯攻势的详细情况。他们是:斯大林的第一副手朱可夫、总参谋长华西列夫斯基和他的第一副手安东诺夫将军、作战部长什捷缅科和他的副手。对于有关战役问题的通信,实行了瞩格控制,绝对禁止用电话和电报进行机密谈话。严格控制无线电通讯,在距战区前沿大约三十五英里范围内,甚至连低功率的无线电台也不得使用。
  在对各方面军司令员5月上半月提出的各种设想进行研究和分析之后,最高统帅部制订了白俄罗斯战役的一项初步计划。这个代号为“巴格拉季昂”(以1812年战争的英雄命名)的战役,要求消除维切布斯克—博勃鲁伊斯克—明斯克地域的突出部。前出到莫洛杰奇诺、斯托尔勃策、斯塔罗宾。预定用两个突击集团进攻守卫这个突出部的德军部队的两翼。A突击集团由波罗的海第1方面军和白俄罗斯第3方面军组成;B突击集团由白俄罗斯给1和第2方面军组成。两个突击集队的编成内共有七十七个步兵师、三个坦克军、一个摩托化军和个骑兵军。按计划,这次战役将持续四十到五十天,向前推进一百二十五到一百五十英里。5月22日夜间到5月23日晨在最高统帅部召开的有斯大林和各方面军代表参加的会议上,审查了这项计划。虽然对各方面军的具体任务作了更详细的规定或作了一些变动,但计划的总目标没有改变。5月31日,最高统帅部发出指令。提出了各方面军的具体任务。
  ——波罗的海第1方面军向贝申科维奇和什文切尼斯突击,同白俄罗斯第3方面军配合作战,粉碎维切布斯克和列彼利地域之敌,然后强渡南德维纳河,向列彼利—恰什尼基地区推进。这次突击要求使用两个集团军突破戈罗多克西南的德军防御,夺取贝申科维奇。一部分部队将同白俄罗斯第3方面军右翼集团军一起推进,占领维切布斯克。
  ——白俄罗斯第3方面军的任务,是同波罗的海第1方面军和白俄罗斯第2方面军协同作战,粉碎敌维切布斯克集团和奥尔沙集团,并前出到别烈津河。
  白俄罗斯第3方面军的部队将实施两个突击:一个是用两个集团军向森诺突击,部队之一部向西北推进,同波罗的海第1方面军配合作战,夺取维切布斯克,一个是用两个集团军沿明斯克公路向博里索夫突击。在攻占森治和奥尔沙之后,这些部队将使用它们的强大的机动部队消灭博里索夫集团,并在博里索夫地区前出到别烈津河西岸。
  ——白俄罗斯第2方面军奉命同白俄罗斯第1和第3方面军的部队协伺作战,消灭莫吉廖夫地域之敌,然后前出到别烈津河。
  ——白俄罗斯第1方面军的部队的任务是消灭搏勃鲁伊斯克地域之敌军集团,然后推进到奥西波维契、普霍维奇和斯卢次克。这一作战行动要求各用两个集团军实施两个突击。一个是从罗加切夫地域向筹款鲁伊斯克和奥西波维势突击;一个是从奥扎里契向斯卢次克突击。
  预定出动一千多架远程飞机袭击奥尔沙、明斯克、博勃鲁伊斯克、巴拉诺维奇、卢尼涅次、布列斯特和比亚韦斯托克等地的德军机场,同时破坏敌人的铁路运输。进攻开始前一天夜间,远程轰炸机将袭击预定实施突破的地段的德军主要防御中心。
  白俄罗斯的各游击队得到指示。加强对敌人的交通线的袭击,在取有利阵地、渡口以及桥头堡,并据守这些地方直至红军部队前来会合。
  最高统帅部还采取了一系列步骤来加强各方面军,特别是用部队和兵器加强白俄罗斯第1和第3方面军。近卫第2集团军和第51集团军在结束了克里米亚半岛战役后,被编入最高统帅部预备队。然后被派往白俄罗斯。最高统帅部指派华西列夫斯基协调波罗的海第1方面军和白俄罗斯第3方面军的行动,指派朱可夫协调白俄罗斯第1和第2方面军的行动(5月15日,科涅夫接替朱可夫担任了乌克兰第1方面军司令员)。
  朱可夫在白俄罗斯战役中的成就,可以归因于他的非凡的个人品质和军事才能。苏联《军事史杂志》1966年11月号一期的一篇文章描写了他的这些品质:
  在准备一次战役的过程中,T·R·朱可夫总要和方面军司令员和集团军司今员一起研究问题,而且还同其他部队指挥员一起研究问题,亲自熟悉实际情况,特别是对敌人的战线实施突破的地段的实际情况。c·M·什捷缅科上将回忆了朱可夫作为最高统帅部代表,在白俄罗斯战役中协调白俄罗斯第豆和第2方面军的行动期间的工作情况。
  他写道:“最高统帅部代表深入了解了每个集团军的地段的地形。他考虑了各种可能性,以便’能对所有的作战方案共同加以研究,一再仔细地进行推敲。最后认识到,实施白俄罗斯第1方面军的任务的最佳方法是:合围博勃鲁伊斯克地域的敌人,然后歼灭被合围之敌。这一攻势的准备工作毫不迟延地根据已获批准的计划和最高统帅部代表的指示实施了,而最高统帅部则从它的预备队中派出部队来援助方面军司令部。”
  什捷缅科上将在他写的一篇关于白俄罗斯攻势准备工作的文章中,也谈到了朱可夫和华西列夫斯基的工作情况。他写道:“当时,最高统帅部的活动,象往常一样,是非常紧张的,而且并非总是坐在办公室里。这时候,最高统帅部代表们巳经在一些最重要的方面军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他们在这些方面军中,同当地的司令部一起解决有关准备和实施具有重大意义的作战行动的问题。”
  --------
  ①M·什捷缅科著《在向白俄罗斯突击之前》,载苏联《军事史杂志》。1965年9月号,第44页。——原书注

  什捷缅科说,战后,有些方面军司令员抱怨说,总参谋长和最高统帅第一助理常驻在方面军,对于前线兵团首长产生了不良影响。什捷缅科说:
  在一定程度上说,情况确实是这样的,但是从根本上说,我们觉得尽管有人提山这种批评,但最高统帅部代表在那种条件下所从事的活动本身就表明它是必要的。情势要求在方面军中必须有这样的人,他富有经验、拥有权威,能够同方两军司令部一起就最重要的作战行动,迅速作出决定,并帮助确保作战行动的实施。”
  什捷缅科指出,朱可夫作为斯大林的第一助理,是有充分理由经常到方面军去的。而华西列夫斯基通常则宁愿呆在他领导的总参谋部。“可是,在这个问题上,最高统帅是不同任何人商量的。他显然认为那种情况是正常的,因此,几乎每次他们回来之后,他都要问他们打算什么时候再回前线去。”
  到1944年6月26日,苏联人已经在其各个方面军集结了庞大的阵容,共有部队一百六十六个师和九个步兵旅,得到三万一千多门大口径火炮和迫击炮、五千二百辆坦克和自行火炮以及六千架飞机的支援。
  与德军相比,苏军在步兵师和骑兵师的数量方面的优势为3比1,而火炮和迫击炮的优势几乎也是3比1。使德国人更加倒霉的是,苏军在坦克和自行火炮方面拥有四倍的优势,而作战飞机的优势比这还要稍大一些。白俄罗斯第1和第3方面军拥有四个方面军的总兵力的三分之二,拥有全部坦克和自行火炮、飞机数目的四分之三。
  到6月22日,苏军攻势的准备业已完成。即将发起进攻之前,一些先遣营进行了威力侦察,以便获得关于德军防御状况的最后情报。由于这一行动在某些地段获得成功,使红军一些部队的战术地位也得到改善,而且在许多地段上,这种侦察性的试探进攻发展成为总攻。
  波罗的海第1方面军于6月23日将其各集团军的大部兵力投入进攻,但由于道路不好和敌人的顽抗而进展缓慢。
  经过炮火和航空火力准备之后,白俄罗斯第3方面军的部队也发起进攻。第5集团军和第39集团军首战告捷,它们在一条三十英里宽的正面上突破德军防御,突破纵深约达六英里。在奥尔沙地段。攻势进展稍慢,近卫第11集团军遭到猛烈抵抗,一天之内只前进了半英里到不足二英里。第31集团军的进攻未能奏效。沿明斯克公路进攻的苏军部队进展也很缓慢,其主要原因是炮火和空中轰炸未能压制住德军在这一地区的非常强固的防御。也未能充分查明德军的火力配系。此外,苏军炮兵部队没有很好执行伪装纪律,以致被敌人发现,未能象它们原来希望的那样对敌军发动突然袭击。
  尽管如此,白俄罗斯第3方面军的部队经过三天战斗,粉碎了南德维纳河和第聂伯河之间一条长大十二英里的狭长地带的敌军防御,向前推进了十八到三十英里,并于6月27日晨攻占了维切布斯克和奥尔沙。
  白俄罗斯第1方面军于6月24日开始进攻,然而由于气候不好和侦察不充分,有些大部队开头进展迟缓。南部突击集团进展比较顺利。当步兵部队在防线上打开突破口时,坦克部队进入突破口。博勃鲁伊斯克地域的战斗尤为激烈,德国人极力避免被合围,而俄国人则向这一地区倾泄炮弹和炸弹,以便把德军合围起来。苏联人承认,在6月29日攻占博勃鲁伊斯克之前,至少有五千名德军突出包围。经过五天战斗,白俄罗斯第1方面军的部队,在一段一百二十五英里的正面上突破德军防线,向纵深推进了六十八英里。
  白俄罗斯第2方面军的部队于6月23日投入战斗,到6月26日,先头部队强渡了第聂伯河,在莫吉廖夫以北的河右岸占领了若于个登陆场。三天以后,苏军部队解放了莫吉廖夫,进抵到普鲁特河和第聂伯河汇合处。
  这时,德军从南德维纳河到普里皮亚特河开始全线撤退。苏军最高统帅部向四个方面军发出新的指令,要它们挺进到明斯克,解放该城,并歼灭正在逼近的敌预备队,从而使德军不能稳固其阵地。
  白俄罗斯的三个方面军向明斯克实施向心突击,7月3日,苏维埃白俄罗斯的首都——一座已被夷为废墟的城市里的德军,被全部肃清。
  在以后的日子里,苏军开始有计划地歼灭明斯克以东的德军各集团。7月9日,白俄罗斯第2方面军司令员奉命消灭一直在破坏苏联交通线和作战行动的许多德军小股部队。
  这时候,红军被赋予了新的任务:彻底解放白俄罗斯,并把德军逐出立陶宛和波兰。波罗的海第1方面军向问格夫区尔斯和考纳斯实施主要突击,而白俄罗斯第3方面军革命向维尔纽斯和利达进攻,并在涅曼河西岸夺取登陆场。白俄罗斯第2方面军应向诺沃格鲁多克推进,前出到涅曼河,然后继续向比亚韦斯托克进攻。白俄罗斯第1方面军的右翼部队成向巴拉诺维契和布列斯特实施主要突击,前出到南布格河,并在河西岸建立登陆场。
  这些任务绝大部分都在7月下半月完成了。由朱可夫指挥的攻打布列斯特的战斗,投入了一个坦克集团军和九个诸兵种合成集团军,其中包括波兰第1集团军。在战役的这个阶段,朱可夫与波兰军队的领导人之间已经建立起互相尊重和敬佩的感情。
  7月20日,攻势开始,旗开得胜。白俄罗斯第1方面军左翼的突击集团在宽大的正面上前出到南布格河,在三个地点渡过渡河进入波兰领土,7月23日攻克卢布林,而朱可夫的几个集团军则于7月25日进抵到维斯瓦河。
  --------
  ①维斯瓦河,即维斯杜拉河,又译维斯拉河。——译者注

  苏军继续推进,于7月27日对德军布列斯特集团形成包围。翌日,这座在1941年6月经受了战争首次打击的要塞城市布列斯特即为红军所收复。
  这时,最高统帅部下达了新的指令。命令四个方面军进抵东普鲁士边界和维斯瓦河。朱可夫指挥下的两个方面军还被赋予了特别任务。白俄罗斯第2方面军应向沃姆扎和奥斯特罗文卡进攻,约在8月10日前在纳雷夫河西岸建立登陆场,并巩固其阵地燃后进入东普鲁士。白俄罗斯第1方面军应向华沙总方向进攻,于8月8日前夺取波兰首都郊区的普拉加,并在纳雷夫河和维斯瓦河西岸建立登陆场。
  虽然进攻速度减慢了,但白俄罗斯第2方面军于8月下半月进抵到奥古斯图夫—沃姆扎一线,而白俄罗斯第1方面军的各集团军,从纳雷夫河河口直到普乌图斯克的地段上进抵纳雷夫河。此时德军恢复了它的战略正面,这个不利情况,加上苏军交通线过长,且部队已很疲惫,使苏军不得不中断这次攻势。
  8月29日,斯大林命令所有四个方面军在耶尔加瓦到尤塞夫沃一线占领防御阵地。朱可夫指挥的白俄罗斯第1和第2方面军则获准在9月份进行有限的攻势作战,以便在纳雷夫河上建立登陆场,解放普拉加,然后再建立防御阵地。
  在这段期间。波兰地下军趁德军撤退和苏军向前推进之机,下令于8月1日傍晚发动总起义。虽然详细探讨华沙起义不属本书的范围,但应当指出,波兰首都的这次殉难,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争议最大的事件之一。不言而喻,它曾产生过深远的政治影响。关于红军是否能够或愿意前往援助华沙起义者们的问题,争论一直继续到今天。因此,对这个问题至少得简短地谈一下。
  --------
  ①乔治·凯南曾说,华沙事件是“表明苏联决心在战后控制东欧的最露骨的和明确无误的迹象”。见乔治·凯南著《列宁和斯大林领导下的俄国与西方》,第365页。——原书注

  朱可夫是否有能力继续向前推进,把德国人赶出波兰首都呢?起义领导人布尔一科马罗夫斯基认为他是可以做到这一点的,因为红军部队在进抵维斯瓦河东岸的当天便渡过了这条河。他认为,这一事实清楚表明苏军没有遭到德军认真的抵抗,维斯瓦河已不再是苏军向前推进的重大障碍。他还指出,红军侦察部队从其登陆场深入到波兰境内很远的地方,没有遇到抵抗,而德军部队显然正在仓皇地从华沙撤退。
  --------
  ①什捷缅科将军写道,9月初,斯大林开始对乌克兰第2和第3方面军可能采取的作战方针表示关注。由于驻这两个方面军的最高统帅部代表铁木辛哥病了,斯大林派朱可夫去弄清那些地段的情况。朱可夫刚一回来,斯大林就把他派往白俄罗斯第1方面军去“查明华沙的情况,并采取必要措施”。斯大林吩咐朱可夫亲自向波兰人交待任务,并帮助他们组织实施。
  9月15日,朱可夫飞到白俄罗斯第1方面军。翌日晨,他和罗科索夫赔费一起来到位于普拉加热莱纳区的波兰第1集团军司令部。这时波兰司令员已开始派遣步兵部队度过维拉瓦河去援助起义者。他们同波兰司令员讨论了局势。什捷缅科没有详谈苏军给了什么支援,只是说“为保证顺利度过维斯瓦河,尽了一切努力”。几天以后,斯大林命令总参谋部同朱可夫和罗科索夫斯基商量怎样援助华沙。9月20日,朱可夫和罗科索夫斯基向总参谋部提出了建议,但建议的内容不得而知。什捷缅科对他们提出的建议内容也含糊其词。他写道:“国家军(忠于设在伦敦的波兰流亡政府的波兰地下军)领导人酝酿的政治阴谋……促使罗科索夫斯基表示坚决主张停止在华沙的作战行动。这个建议得互T·R·朱可夫的支持。”于是斯大林同意了,波兰第1集团军奉命在维斯瓦河东岸转入防御。见什捷细科著《走向胜利》,《旗帜》杂志,1970年6月号,第135页-第140页。--原书注
  ②布尔·科马罗夫斯基著《秘密军队》,第199页。——原书注


  朱可夫的说法则完全不同。对此,应当从苏军总是喜欢沿河岸把攻势停下来,以便稳固战线、调整部署的角度去看待。战后,朱可夫对驻柏林的美军装甲第7师的约翰·斯普鲁林准将说:“当我们进抵华沙时,我们看不出我们有什么办法渡过维斯瓦河,如果不先把我们战线上的德军大大削弱的话。”
  朱可夫说,苏军最高统帅部认为,希特勒对共产主义怀着。狂疯的仇恨,所以他将不顾其他战场的需要,集中一切可能的力量来对付红军。德国人对斯拉夫人怀有恐惧心理,德国的兵工厂很大一部分都集中在德国东部,而这一地区是普鲁士军人阶层的据点,所有这些因素促使苏联人认为,希特勒宁肯在西线放弃地盘,也不愿削弱他在东部战场的兵力。
  古德里安在他的书中写道,维斯瓦河一线的战斗是激烈的,而“我们德国人的印象是,挡住敌军使之无法前进的是我们的防御,而不是俄国要破坏华沙起义的愿望。”
  同时,不管能否做到,斯大林显然不愿意去帮助波兰人。他认为华沙的战斗,是“一批贪图权力的罪犯们的一次鲁莽而拙劣的冒险”。此外,斯大林断然拒绝让美英飞机在空投补给品之后使用苏联的空军基地。8月16日,苏联外交部副部长安德烈·维辛斯基向美国驻莫斯科大使宣读了如下的声明:
  --------
  ①丘吉尔著《第二次世界大战回忆录》,商务印书馆版,第6卷《胜利与悲剧》,上部,第l分册,第202页。——原书注

  苏联政府当然不能反对英国或美国飞机在华沙地区空投武器,因为这是美国和英国的事。但它决然反对美国或英国飞机在华沙地区空投武器后,在苏联领土降落,因为苏联政府不希望同华沙的冒险行动直接或间接地发生关系。
  同一天,丘吉尔首相收到斯大林的一封信,信中说:“在已经出现的形势下,苏军最高统帅部得出结论,它必须同华沙的冒险行动脱离关系。”
  --------
  ①丘吉尔著《二次世界大战回忆录》,商务印书馆版,第6卷《胜利与悲剧》,上部,第1分册,第201—第202页。——原书注

  9月月中,苏联人终于开始向被围困的波兰人空投补给品,虽然红军仍然没有作出进军华沙的尝试。丘吉尔的结论是,“他们希望让非共产党的波兰人全部被消灭”。10月初,华沙的波兰军队投降了。这场战斗持续了六十多天,波兰地下军战死者几近半数,德军死亡一万人——这些数字表明了这是一场短兵相接的战斗。当苏军在三个月之后开进华沙的时候,他们看到的是一座已经变成废墟的城市,许多尸体尚未掩埋。
  其他地方的事态正在迅速发展着。到1944年8月底,意大利、芬兰、罗马尼亚和保加利亚这些曾经是德国的盟国的国家都退出了战争。
  红军在夏季攻势中遭受了很大损失。10月份,朱可夫着手研究部队向西进军的问题。这时,俄国对于希特勒会在西线放弃地盘以加强东线作战的担心有所减少,因为他们看到了西线德军防御的情形。盟军开始深人德国领土,夺取了亚琛,威胁着鲁尔区。虽然德军在西线集结了它的残余的装甲部队,将其投入一场伤亡惨重的反攻,几乎进抵到马斯河,但到年底时,盟军阻止了这次进攻,再次迫使德军后退。
  1944年,朱可夫获得了苏联最高军功勋章——胜利勋章。这种勋章是最高苏维埃主席团于1943年设立的,作为对“卓越地领导大规模的军事行动,并打败德国法西斯军队,取得辉煌胜利”的奖赏。到最后,共有三人两次荣获胜利勋章,他们是:华西列夫斯基、朱可夫和斯大林。下列军事首长各获得一枚胜利勋章:戈沃罗夫、罗科索夫斯基、科涅夫、Q·N·托尔布欣、铁木辛哥、马利诺夫斯基、麦列茨科夫和安东诺夫。的确,得到这一荣誉的是一批为数甚少的出类拔萃的人。
  以苏军的许多胜利为标志的1944年即将结束。9月5日,苏联人向保加利亚宣战,但在9月9日,即在保加利亚人向德国宣战之后,苏军最高统帅部命令停止在该国的一切军事行动。
  10月3日,鸟克兰第2方面军的部队越过南斯拉夫边界,开始解放边境附近的一些城镇。10月20日,苏军和南斯拉夫军队解放了贝尔格莱德,而乌克兰第2方面军正攻打匈牙利的德布勒森市。到12月底,乌克兰第2和第3方面军包围了布达佩斯,匈牙利临时政府向德国在战。
  向德国本土突击的计划正在制订中,而T·K·朱可夫命中注定要在这一行动中起重大作用。当他同科涅夫一起于1944年11月7日到达莫斯科参加庆祝布尔什维克革命二十七周年的活动时,他们听到斯大林宣布,将由朱可夫指挥的白俄罗斯第1方面军部队去攻占柏林。
  罗曼·科尔科维茨写道:“斯大林专断地决定把苏军各种军事行动和夺取胜利的最美差使留给朱可夫,这使总参谋部的干部们感到沮丧,也使科涅夫很不开心,因为他也想参加征服柏林的战斗。”
  --------
  ①罗曼·科尔科维兹著《苏联军队和共产党》,第236页。——原书注

  下一章 将要谈到科涅夫对这一决定作出了何种反应,而且在本书以后的章节里也可以明显看出他对朱可夫的厌恶所造成的长远影响。
后一页
前一页
回目录
回主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