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一页
前一页
回目录
回主页
建设模范边区


  延安是中共中央、毛泽东主席领导抗日,领导和指挥军队坚持敌后抗战并取得最后胜利的所在地。以林伯渠为主席的陕甘宁边区政府,在党中央直接领导下,坚持贯彻党的十大政策,到一九四三年便渡过难关,走上恢复发展生产的道路,以发展生产和教育培养干部两大基本任务为中心,开展了更有成效的建设。
  一九四三年,边区军民把大生产运动又推进到一个新的阶段,开展了更大规模的生产运动,以实现党中央和毛泽东提出的丰衣足食的伟大号召。由于各项生产措施的进一步落实,经过一年的艰苦奋斗,各条生产战线都获得了巨大成绩。为了检阅大生产运动的丰硕成果,表彰涌现出来的劳动英雄,十一月二十六日至十二月十六日,边区政府在延安同时举行了第三届生产展览会和第一届劳动英雄代表大会。
  二十六日下午,两个盛会在三万群众欢欣鼓舞的气氛中隆重开幕,朱德、贺龙、高岗、林伯渠、李鼎铭以及晋绥行署主任续范亭等参加了大会,林伯渠在雷鸣般的掌声中发表演说。他说:“在这样一个战争环境又是比较穷困的地区,人民和军队今年居然能做到丰衣足食,这是边区人民和八路军伟大力量的表现。”①他在简述取得的成绩及其原因,以及边区生产运动的特点后指出:旧的时代过去了,现在是创造新时代的时候,这个新时代的创造者,就是今天二百多个劳动英雄和成百万的边区革命人民。最后,他宣读了一九四四年边区生产计划:增加细粮二十万石,植棉二十万亩,运盐四十万驮。号召边区军民,为普遍做到耕三余一②而努力!
  续范亭在会上热情洋溢地歌颂了共产党领导人民进行革命、生产的丰功伟绩。他说:“我五十岁了,第一次才看见这样的事情!”有些人把共产党描绘成“三头六臂”的怪物,“是的,共产党人是有三头六臂的。三头就是‘枪’头、‘锄’头和‘笔’头;六臂就是两只手能打仗,两只手能生产,另外两只手能写文章,能学习,能抓汉奸特务分子。这样的三头六臂,对老百姓是好的,对中国是好的。”③
  --------
  ①《解放日报》,1943年11月27日。
  ②耕三余一,即耕种三年能余一年的粮食。
  ③《解放日报》,1943年11月27日。


  第一届劳动英雄代表大会,总结交流了生产经验,明确了指导一九四四年边区生产的方针和办法,给劳动模范发了优厚的奖金,并颁发分别有毛泽东、朱德、高岗、贺龙、林伯渠、李鼎铭等亲笔题字的奖状,还通过了《陕甘宁边区第一届劳动英雄代表大会宣言》,号召全边区农民、工人、战士、机关干部、学校师生,进一步发展生产,充实物质力量,准备消灭日本侵略者和对付反动派的袭击,夺取对敌斗争的最后胜利。
  生产展览会有近百个展室,六千六百件展品,近两千张图表和照片,生动地显示了边区军民的聪明才智和丰富的创造力,是边区“丰衣足食”的缩影。参观者达五万余人。
  中共中央对边区“两大盛会”非常重视,十一月二十九日,把全体劳模请到杨家岭中央大礼堂,毛泽东、朱德、刘少奇、周恩来等一起接见并宴请了劳模。毛泽东还作了《组织起来》的重要讲话,指出把群众的力量组织成为一支劳动大军,“这是人民群众得到解放的必由之路,由穷苦变富裕的必由之路,也是抗战胜利的必由之路。”①十二月九日,毛泽东在林伯渠、陈云等陪同下,参观了展览会,找了十七位劳动英雄座谈,了解移民生产、变工扎工、部队生产、创办义仓和合作社等方面的情况,从下午一直谈到深夜。
  --------
  ①《毛泽东选集》第3卷,第935页。

  十二月十六日两大盛会闭幕时,林伯渠致闭幕词,向边区军民发出了“耕三余一,两年完成”的号召,要求劳动英雄要成为团结群众的核心。这两个大会使广大军民进一步受到了鼓舞,增强了信心和力量,有力地推动了边区大生产运动的发展。
  大会闭幕的第二天,林伯渠邀请部分劳模漫谈明年生产具体办法。李鼎铭副主席和各厅、处、院的负责人也参加了座谈会。林伯渠和各负责人不断提出问题向劳动英雄们请教,要求对政府工作提出批评意见。劳模们对开荒、变工、移民、畜牧、运输和合作等项工作都发表了意见。特别是对林主席在闭幕大会上提出的“耕三余一,两年完成”的口号,充满着信心。他们认为要做到耕三余一,在种地上也要来个“三三制”,即揭(翻)地三次,锄草三次,每亩地上粪三十担。种地要贪好,不要贪多,把已有的地种好了再多开荒,熟地要好好保养,不要随便地把地搞坏就丢掉。谈到改造二流子,大家说,今年改造了四千五百多个二流子,多是用说服教育具体帮助的办法改造过来的,今后要坚持这个好办法。大家反映说,老百姓普遍要求实行农业统一累进税,这对促进生产很有好处。座谈会开了一整天,劳模们以主人翁的态度,对搞好边区的经济建设,谈了很多很好的意见和建议。
  接着,边区政府委员会召开会议,林伯渠总结了一年来的工作,要求一九四四年大力发展合作运动,发展植棉、打盐、运盐、畜牧和民间手工业;部队粮食和副食品做到多数完全自给,机关做到经费大部自给;要把物资贸易看作仅次于发展生产的重要工作。从此以后,边区的生产出现了一派热气腾腾的局面。
  在发展生产和经济建设的同时,边区的文教建设在党中央、西北局及林伯渠的关怀和指导下,也取得了很大的成绩,出现了许多新气象。
  还在一九四二年,林伯渠就论述了发展教育的重要性,他说:“为革命战争服务的教育,必须以干部教育为主,国民教育为辅。应该是:第一干部在职教育,第二干部学校教育,第三社会教育,第四儿童教育。”①
  --------
  ①《林伯渠同志在一九四二年高干会上关于政权工作中两个根本思想问题的发言大纲》。

  干部教育,除了在职干部每天的政治或文化学习外,在党中央、西北局和边区政府的倡议下,在延安曾先后创办了中国抗日军政大学、陕北公学、鲁迅艺术学院、中国女子大学、延安大学、行政学院、医科大学、民族学院等二十多所干部学校,培养了成千成万的革命干部,分赴抗日战争的各条战线,献身于中华民族的解放事业。林伯渠不仅参与了一些学校的创办工作,还亲自兼任行政学院的院长。
  边区的社会教育以扫除文盲为中心一环。抗战初期,边区的文盲占总人口百分之九十九。为了尽快扫除文盲,林伯渠除了提倡办识字班、识字组、夜校以外,在毛泽东的支持下,他还与吴玉章等一起,发起成立了新文字学会,积极推行拉丁化新文字运动,在边区创办了新文字报刊和学校,“收到很大的成绩。”①
  --------
  ①吴玉章:《回忆伯渠同志》,《中国青年报》,1960年6月18日。

  由于林伯渠的提倡和推动,边区的中小学教育和国民教育,也不断进行了改革,获得了较快的发展。一九四三年,边区有中学、师范八所,完小、初小四百四十四所。特别是边区政府制定了“民办公助”的政策以后,各县还创办了五百七十多所村学,一百五十多所私立小学,三千三百多个读报组和二百三十多所夜校或半日校。
  在林伯渠领导下,边区医药卫生事业,也有了很大的发展,如打水井,修厕所,建猪圈,消灭虱子,取缔巫神,大力培养医护人员,实行新法接生,建立医药卫生合作社,实行中西医合作,严禁幼女缠足等,这些都有力地改变了边区卫生落后面貌,促进了边区人畜两旺。
  林伯渠根据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精神,还鼓励边区文艺团体和文艺工作者,深入实际斗争,和工农兵相结合,为广大群众服务,创作、演出了许多为群众喜闻乐见的节目,大大地丰富了边区人民的文化生活。边区“民众剧团”的方向和道路,曾受到毛泽东的表扬。总之,在林伯渠的关怀和领导下,陕甘宁边区“群众文教建设的阵容,也为之一新。”①
  --------
  ①《边区民主政治的新阶段》,《解放日报》,1944年12月8日。

  在边区政治、经济、文化不断向前发展的情况下,边区广大军民的精神面貌也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各个阶层之间,党、政、军、民之间,出现了空前团结的局面。一九四三年春节的拥军优抗与拥政爱民运动,就充分地反映了这种状况。春节前,边区政府作出《关于拥护军队的决定》,并拨款六万二千多元,由林伯渠等亲率慰问团慰劳延安附近的驻军和抗属。南泥湾等地驻军在得知这一消息后,无不欢欣鼓舞。他们在驻地修筑道路,平整场地,扎搭彩门,张灯结彩,准备热烈欢迎慰问团。
  二月十七日,林伯渠在联防司令部副司令员肖劲光、延安警备区政委张邦英、慰劳团团长杨清、延属分区专员曹力如等人陪同下,乘车来到南泥湾、金盆湾,对连队、部队工厂、家属合作社进行慰问。他们走到那里,那里顿时就变成了欢乐的海洋。
  二十日,南泥湾举行阅兵式,慰劳活动出现了更加热烈的场面。这一天,灿烂的阳光照射着这块沉睡百余年而复苏的土地,数十里外的垦区部队,全副武装赶到阅兵场;李区长带领着披着羊皮袄的男人,穿着大红大绿的姑娘,发髻上插着针簪的婆姨和欢腾雀跃儿童的群众队伍,每人手持一支小旗,也浩浩荡荡来接受林主席检阅。十点,林伯渠身着蓝布大衣,头戴黑呢子帽,精神矍铄,迈着稳健的步子,由王震旅长陪同,进入阅兵场,登上检阅台。欢呼声、口号声,此起彼伏,震荡了整个山谷。手持日本造的武器的年轻战士,端着枪、跨着正步,在庄严宏亮的军号声中,雄纠纠地通过检阅台。是日,部队还进行了精彩的刺枪、投弹、过天桥、越障碍等表演。林伯渠看到“执枪杀贼寇,释枪事田陇”的英雄部队,脸上挂着无比欢欣的笑容。
  当日下午,南泥湾驻军还举行了拥政爱民大会,王震旅长在五千多军民参加的大会上致词,讲述了这个盛会的意义。接着,神采奕奕的林伯渠主席讲话。他说:这次我们带来的慰劳品很少,然而我们带来了延安及边区人民对于自己的军队无限的爱护热忱和关心。你们是八路军最优秀的一部分,你们是广大人民的军队,是有战斗力有创造性的军队,八路军的创造精神在你们身上光辉地表现出来。你们是艰苦耐劳的军队,是生产的模范,你们已把生产知识和斗争知识结合起来,因此你们又是无敌的军队。林伯渠的讲话,不时为热烈的掌声所打断。会上还给优秀“贺龙投弹手”每人奖励一条有林伯渠亲笔题字的毛巾,部队集体进行了拥政爱民宣誓。
  二十三日,林伯渠离开时,在给驻军全体指战员的留别信中写道:“在这里,我们看到了荒地变成了良田,梢林开辟为公路,新窑新屋一排排建立起来,木工厂、纸厂、榨油厂、鞋厂已在工作,南泥湾、金盆湾的自然面貌大为改观,移民日益增加,军民生活向丰衣足食之途迈进,而这种生气勃勃的繁荣现象,是你们坚决执行党中央、毛主席、朱总司令发展生产开辟南泥湾政策的结果。”“希望你们在党中央、西北局、边府、留守兵团司令部领导下,及王旅长、张政委直接领导下,更加团结一致,努力生产,加紧学习。”①
  --------
  ①《解放日报》,1943年2月26日。

  在林伯渠的带动下,整个边区的拥军优抗活动都搞得轰轰烈烈,与此同时,军队也广泛地开展了拥政爱民活动,而且自此以后,“双拥”活动即成了根据地的各级政府与军民的光荣传统。不仅平时拥政爱民、优军优抗,每逢节日,彼此还要举行热烈的慰问活动。
  在抗日战争进入最艰苦的年代,林伯渠在领导边区政府的工作中,由于坚决贯彻了中共中央提出的十大政策及党中央与西北局的一系列指示,不仅使边区军民渡过了难关,而且做到了丰衣足食,使教育、文化、卫生事业也有了很大发展,把边区建设成了模范的抗日民主根据地。因此,他也更加得到了边区人民的拥护和爱戴。

后一页
前一页
回目录
回主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