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一页
前一页
回目录
回主页
四 众说纷纭 难测真凶


  从国内获得的消息证实,纪然冰是一位品学兼优的青岛海洋大学高材生,毕业后即到王朝大酒店任公关。
  在认识了彭增吉之后,便辞去王朝大酒店的工作,到上海彭增吉的公司中担任秘书。
  1992年8月来到美国。
  她来美国之后,又是如何生活的呢?有人提供了一条线索,纪然冰有一位最要好的朋友王娜,现在纪然冰公寓附近的一家餐馆打工。
  要揭开纪然冰在美国生活之谜,必须要找到王娜。
  费了许多周折,我开车来到了这家叫“山谷皇冠”的中餐馆。
  我走进去,整洁的餐厅中,排列着绿色台布的桌子。
  正是午饭时间,却没有几个人在用餐。
  谁是王娜?一位男侍者走上前来。
  我想我不能贸然地询问,于是挑选了一个靠角落的桌子坐下,细细地打量了起来。
  似乎没有女性侍者。
  帐台上有一位小姐,中等个子,走过来问我要吃什么,我随意点了一碗面。
  然后装作若无其事的样子,随口问了一句:“你就是王娜吧?”
  那女侍一听,摇摇头说:“不,我不是。”
  “那么王娜去哪里了?”
  “王娜已经好几天没来上班了。”
  突然从厨房走出一位年约30多岁矮个子的女性,用浓重的陕西腔普通话回答我。
  我只得介绍本人是中文报纸的记者,为采访纪然冰命案,很想找王娜聊一聊。
  那位大姐(后来我才知道,她是餐馆的业主,人称大姐)说,每天都有许多电话打来找王娜,王娜已经不敢来上班了,她对纪然冰一案不敢说什么,因为现在凶手还没有抓到,她害怕。
  我看大姐对纪然冰也是很熟的样子,于是问她是否认识纪然冰。
  大姐看我远从80公里之外的地方跑来,又是极有诚意的样子,便爽直地点点头。
  凭着我当记者的直觉,我想从大姐处一定能得出东西,便也顾不上吃面,向大姐打听纪然冰的情况。
  就在昨天中午,王娜刚上班,有人打电话来向王娜了解纪然冰的事,王娜突然一阵翻肠倒肚的不适,昏厥过去。
  王娜是纪然冰最要好的朋友。
  案发前的星期天(8月15日)王娜结婚,纪然冰当伴娘,兴高采烈地参加了王娜的婚礼。
  简单的婚礼完了之后,纪然冰带着儿子,陪新婚的王娜和先生罗伯特去海边照相,纪然冰甚至还羡慕地对王娜说,哪一天我也能跟彭先生走上这一步!大姐说她也认识纪然冰,她常常到餐厅来吃饭,推着一辆儿童车,“那儿子可真逗人喜爱!”纪然冰的生活非常寂寞,整天伴着儿子,托大姐找了保姆,但往往是过了两三个月就得换人,“这不,我又给她找到一个,还没等见面,她就发生这事!”大姐遗憾地说。
  爽直的大姐说,你就不用去找王娜了,案发之后,凶手没有抓到,大家心里都惶惶然,王娜也不会轻易与记者说什么的!你有什么事,问我吧!大姐告诉我,纪然冰心中最大的苦闷是彭先生至今没有承诺过要娶她!“纪然冰对彭先生用情很深,她不是一个没有主见或想利用彭先生的人。
  我看她是真心爱上了彭先生。
  她为彭先生生下这个小孩,整天就是守着孩子。
  她非常爱儿子,好像把对彭先生的所有感情都用在小孩身上。
  彭先生不常来,纪然冰就一个人抚养小孩,还准备去读工商管理硕士。
  好像她的托福考试也已通过了。”
  我听着这些描述,一个美丽动人的纪然冰形象出现在眼前,一个人孤寂地站在窗前,凝望夜空,身边的儿子,她与彭先生爱情的结晶成了她唯一的精神支柱。
  “暮雨潇潇郎不归,空房独守时”,而在这异国他乡,纪然冰要承受多大的压力!我还了解到,纪然冰在此地一开始几乎一个朋友都没有。
  与王娜的结识,也是非常偶然。
  纪然冰到这里之后,一次到餐馆来吃饭,正好王娜当班。
  王娜也是孤身一人,两人攀谈之下,很是融洽。
  王娜的男朋友是美国航空公司的飞机驾驶员,一个月中大半个月都在外地,王娜有时就到纪然冰的家中住,两人常常谈心彻夜,互诉心事。
  餐厅的另一位上海人小方,也成了纪然冰的朋友。
  后来介绍纪然冰到另一处房子居住。
  纪然冰认识的人就这么少。
  大姐说:你知道吗?我们都让警方唤去询问过了。
  至于询问些什么,大姐则不便透露了。
  谈到朋友们现在怀疑作案的对象,大姐说,这还不清楚么,生了儿子要分彭先生家的财产,当然有人会恨之入骨——矛头直指彭太太。
  “那么,你认识彭先生吗?”
  我突然话题一转,提出这么一个问题。
  大姐点点头。
  “彭先生看上去温良敦厚。
  他陪纪然冰到我这个餐馆来吃过几次饭。
  似乎是个沉默寡言的人,话不多,但纪然冰非常听他的。
  他们俩看上去还是蛮不错的一对。
  彭先生待人非常有礼貌。
  昨天还到我这里来找过王娜,想问一些关于纪然冰最后几天的生活呢!”“唉,彭先生来过这里?他长得怎么样?”
  我又被挑起了兴趣。
  “彭先生中等身材,看上去很结实,五十出头的人了,一根白发都没有。
  不过,我怀疑他的头发是染过的。”
  大姐对彭先生印象不错,这与彭家邻居吴重周的印象几乎差不多。
  客人开始多了起来,大姐也不能坐下尽跟我聊天,她不时站起来招呼客人,我便加快速度,把一碗面吃完,向大姐告辞。
  回到报社才发现,这几天,在南加州华人社区,纪然冰命案已家喻户晓。
  我的老朋友李治勤已经打了好几遍电话来。
  这位住在美国30多年的前国民党飞行员,这时对这一案件用非常精辟的话做了总结:凶手如果是彭增吉本人,那么是情理之外,意料之外;如果是彭太太,那么是情理之中,意料之中;如果是纪然冰的男朋友(假定她有一个昔日的男友)那么是在情理之中,意料之外了。
  在报社工作的同事张平则更对此案作了详细的逻辑推理,描述出这一过程:“彭增吉与纪然冰的婚外情关系,彭太太一定是早有所闻,略有所知。
  几次规劝彭先生不听,彭太太自然有一肚子火。
  等到发现纪然冰居然来美国生了一个小孩,彭太太则更加憋不住。
  应该是彭太太到美国后,了解纪然冰的住所,向彭增吉打了电话,发去一个最后通牒,‘你现在赶快在我与纪然冰两人之间作一抉择,现在是有她没我,有我没她。
  你还不准备放弃她,那么你就等着来收尸吧。
  ’彭先生一听到太太放出这样的狠话,心知事情不妙,赶快临时决定回到美国来处理这件事。
  你看他一路上都是临时买票,就是想来保护纪然冰和自己的儿子。
  紧赶慢赶,最后还是迟了一步,在纪然冰门口敲门,没人应,彭先生已知道不妙,但他要考虑如何处理这事,所以在门口整整等了8个小时。
  这8个小时,彭先生,一个精明的生意人就是在考虑如何处理这最后的结局。
  到考虑完毕,再推门进去,报警。
  彭先生即使知道了是他太太杀了纪然冰,又能怎么样。
  这是大小老婆的权益之争。
  中国两千多年社会就充满了这样一部历史。
  你看过《赵氏孤儿》没有?”
  张平的分析似乎颇有逻辑性,也许是福尔摩斯的东西读得太多了,成了一个“私家侦探”。
  南加州有许多人成为私家侦探。
  餐馆中、厨房里、汽车上几乎都在议论这件案子,对于凶手的猜测,大都集中在彭太太身上,也有人直指彭先生。
  甚至有人捕风捉影,猜想是纪然冰以前有过男朋友,来到美国作案。
  不过,一谈起大陆赴美的困难程度,又觉得不太可能了。
  而我,就变成这一股“私家侦探”热的焦点,人们无法直接与调查此案的警方接触,提供给警方以个人的猜测,于是通过各种各样的渠道,传递到我这儿的是要我到哪里去挖掘疑点,从谁的身上可以发现线索。
  然后,打开当天的报纸,看看有什么新的线索。
  我则必须每天与警方联系。
  警方发言人马提则每天说:什么也没有(No thing to do)。
后一页
前一页
回目录
回主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