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一页 前一页 回目录 回主页 |
金利来—— 一个由中国人创造的,并获 得世界上最多的且不论是阳春白 雪或下里巴人都熟悉和爱戴的国际名牌 跨入九十年代的金利来不仅以极其鲜明、充满活力的产品形象,将欧洲风味率先引进香港,而且也成功地竖立起她独一无二的金漆招牌,特别在领带方面,除雄霸本地市场外,更畅销于海内外四十多个国家和地区。 另外,领带的质量和设计,全部率先采用欧美各国名家的设计)由过去的有规律的图案花纹转变为不规则构图,并配以丰富的色彩、精湛细巧的手工,给人焕然一新的感觉的同时,也成为男装服饰潮流的领导者。 不仅如此,金利来的产品也尽情拓展男装服装服饰领域,形成风格独特的全方位、多元化的发展模式。 金利来的产品不仅包括领带、恤衫、西装、领结、腰封、皮带及各类皮具等用品之外,更有各款金属配件,令愈来愈讲求时尚、渴望突出个人品味及尊崇气质的男士们搭配自如、更趋完美。 一九九二年新春来临之际,一路勇攀高峰、创下骄人成绩的金利来以自己金光四射、锐不可当的魅力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开年大吉——,一举夺得了由DHI和南华早报联合主办的“香港一九九二年度海外拓展成就奖”。 一手创立国际名牌金利来的曾宪梓喜悦激动的心情不言而喻,金利来能够获此殊荣不仅因此而为自己奠定了身为港产名牌、首屈一指的地位,而且也为港制产品走出香港、走向世界起到了带头和推动的作用。 一如一九九二年一月二日,香港《明报》在专门报道“金利来(远东)有限公司夺得一九九二年海外拓展成就奖”时所描述的:“金利来(远东)有限公司是次获奖,正好配合主力、机构之目的,积极开拓及发展各海外)市场,从而大大提高香港商业在国际上的地位及声誉。” 一九九二年六月,由于金利来不断发展壮大的业务的需要,曾宪梓在:“金利来(远东)有限公司”的基础上成立了“金利来集团有限公司”,一个既富创新又充满活力同时更是稳重求进的集团公司应运而生。 一九九二年九月十八日,在香港居领导地位的男士服装、服饰及皮具制造商与供应商的金利来集团有限公司在香港联合交易所股票市场正式挂牌上市。 并且,金利来集团新股发售方面由获多利财务顾问有限公司及Firmits:Limited保荐,由获多利财务顾问有限公司包销。 金利来集团由家族式、私营式公司从此发展成为一间公众持有、潜力深厚的上市公司。 应该说,上市安排是金利来集团突飞猛进式的发展的重要里程碑。金利来上市标志着金利来集团从此朝着更积极。更多元化的路线迈进。 作为集团公司主席的曾宪梓在记者招待会上表示:“我们将进一步扩展在中国的分销网络。鉴于金利来商标深受欢迎,我们将把握这个优势,发展其他种类的产品。” “我们计划在三年内,将经销本公司产品的国内批发及零售客户,由四百六十个增至一千个。” “为发展金利来牌子的优势,本集团已着手向欧洲采购设计款式,以及将金利来商标的男装鞋及女装手袋判予分包商生产,该等产品预期于本年第四季度推出。” “本人相信产品牌子深受欢迎及产品质量出众是我们成功的先决条件。我们将继续拓展市场,并计划在德国设立一个联络办事处,以配合金利来进驻欧美市场的发展。” 对于金利来的上市,香港市场人士均纷纷看好,其中股票市场专业人士在香港《每周财经动向》中详细分析指出。“金利来目前生产男士用品洋洋大观,种类繁多,包括四千款领带、七百五十款恤衫、皮带八百八十款、袖口钮九百一十款、其他还有领带针与领针等。” “该公司在扩展中国大陆市场方面已达到无孔不入的境地,现时国内有超过二十五条电视频道定期播放金利来广告。” “近期上市的数只新股,表现不佳,一些更跌破上市价。金利来即将上市买卖,它是一只颇具潜力的新股,可望有好的表现。” 果然,金利来上市后,群情高涨,市场反映十分热烈,当时的盛况不少报刊杂志都作了描述,《星岛晚报)甚至在当天就作了详细报道:“金利来集团今早挂牌,股价随着大市回升而表现良好,甫开市股价即升至三元,中段报三元七角五,较上市价二元七角上升百分之十三点八。金利来集团主席曾宪梓对今早股价表示满意。” 另外,大公报在感叹“金利来商誉值三亿”时更进一步谈到:“近期多间新上市的公司之中,似乎以金利来集团最受市场人士注视,一方面是该集团业务较多人熟悉,另一方面则为集团集资额不少,达到二亿多元。” “金利来可说为一间制造及零售集团,金利来产品牌子最为出名,因此,金利来的商标价格甚高,达到三亿元之巨。” 至于曾宪梓在回答记者的提问时说:“这一次发售新股所筹得的资金,将能够加强集团的资本基础,有助于集团扩展分销网,及进一步提高集团的整体生产力。” “金利来集团在这次售股计划中所筹得的二亿余元港市资金,除了其中的五千万元用作偿还银行贷款外,其余的款额将充作在中国各大城市设立批发及分销中心网的用途。” “不仅如此,金利来集团已经和黑龙江省哈尔滨市有关部门合作,在市中心一块面积近四万平方米的地段,兴建一栋商业大厦,此外集团也在广东省梅州市购置了一块近八万平方米的地段,用于兴建集团公司的厂房、货仓、办公室等等。” 由于金利来声名赫赫,产品形象鲜明,在发展新市场方面十分成功,且一直成为香港发展及推广自己牌子产品的先锋。 一九九二年年终来临之际,曾宪梓和金利来再次锦上添花——荣获由香港贸易发展局主办的首届“总督工业奖——出口市场推广”(Govermor,sAward一ExportMarketing)。 这项属于香港政府的至高荣誉,对于曾宪梓和金利来来说,意义都十分重大。 它是香港政府在全港商家面前树立的一面致力开拓海外市尝不断建立功勋的旗帜。 它代表香港政府对于作为香港人的曾宪梓和他创立的国际名牌金利来的高度赞许,它不仅表彰了曾宪梓白手兴家的二十多年来,艰苦卓绝、努力不懈的耕耘,而且也是对曾宪梓不同凡响的商业才能和完整的市场推广策略所进行的最充分的肯定。 十二月九日这一天,曾宪梓在接受香港总督彭定康颁发奖项时说道:“这个奖项对于我们将来继续努力拓展出口市场有着极大的鼓舞和支持作用。” “我衷心希望其他厂家也能在海外推广其牌子的产品。特别是,香港曾为海外无数名牌生产优质产品,因此对于生产自己牌子的产品应毫无问题。” 由于金利来集团业务的迅速发展,对本港的货仓要求在近几年大幅度上升,也为了更积极地配合海内外市场对金利来产品需求的急速增长,一九九三年六月二十二日,金利来斥资四点九亿港元向新鸿基地产购入沙田小沥源源顺围十三至十五号且总楼面面积超过三十万平方英尺的工业大厦,作为金利来集团经营总部,并易名为金利来集团中心。 并于十二月六日这一天,曾宪梓在金利来集团中心举行了隆重地开幕剪彩仪式。 十二月八日,曾宪梓在庆贺完乔迁之喜之后,再次喜事连连.——迎来了金利来成立二十五周年的银禧庆典。 为了庆祝这个盛大的日子,历经磨难、独力创业二十五载的曾宪梓在位于香港九龙尖沙嘴丽晶酒店的丽晶大礼堂举行了别开生面的豪华晚宴。 香港无线电视翡翠台在当天晚上以“金利来金辉闪耀二十五年”为特别节目,进行了现场直播。 一九九四年二月二十日,金利来集团公司的全体员工在香港金域假日酒店济济一堂,举行了生动活泼的春节联欢晚会。 在联欢会上,与金利来同时成长、并在金利来不断发展过程中努力拼搏、积极进取的一些元老重臣们受到了曾宪梓的特别嘉奖。 在这样一个洋溢着浓烈感人情怀的氛围里,所有金利来人都感觉到一种说不劲道不完的喜悦,由衷的自豪和无法抑制的激动。曾宪梓在真诚地感谢他们为金利来公司所作出的巨大的贡献的同时,一一赠送了金质奖牌、一一与他们合影留念。 这些元老重臣真正是将他们一生中最青春、最美好的年华无私、无怨、无悔的奉献给了金利来,其中超过十年工龄以上的就有二十名,超过十五年工龄以上的就有十三名,超过二十年工龄以上的就有五名。 这样的情况,在员工流动性频密的香港已属不为多见。只有老板与员工相互信任、共同进退的公司才会出现这种长久的和谐。 金利来集团的员工对曾宪梓十分敬爱,他们喜欢亲热地称呼曾宪梓——“老板”。 不过,即使是这样,曾宪梓对员工的素质要求非常严格,并需要有一定的自发性。 他常说:“选择员工的时候,我最为看重的是员工的人品、德行和知识。品质不端、行为不检的人,无论他多么能干,我也不会录用。” “用人的时候,老是说我的好话,老是喜欢在我面前阿映逢迎的人,我就格外小心。我信奉的是用人的时候,先取其心,后取其才,正所谓其心不正,其才不可用也。” “不要看他当面讲好听的话,最关健的是要看他真实的表现。” 曾宪梓非常善于打心理战,这不仅体现在他商旅生涯中一个又一个成功的战例上,而且也生动地反映在他观察入微的用人决策之中。 曾经有这么一个早年创业之时,在他录用公司员工的过程中所发生的鲜为人知的故事。 当金利来不再是一人工厂的时候,曾宪梓开始逐步地招兵买马,扩大他的阵营了。 这时候他需要的员工并不是具有怎样高等学历的高才生,他需要的是脚踏实地、有上进心的勤劳朴实的员工。 那么,怎样才能够从众多的应聘者之中找出这种理想的人选呢?曾宪梓认真地思索了一番之后,终于有了一个绝妙的主意……那一天的天气非常明丽,窗明几净的金利来公司沐浴在清晨的霞光里,正所谓“麻雀虽小,肝胆俱全”的厂房布置也别有一番风格,此时此刻,公司仅有的几个员工都在各就各位、有条不紊地忙碌着他们手头的工作。 金利来的东主曾宪梓将一把用于打扫房间的扫把斜斜地靠在他办公室的门边,并且让它对着门口很不经意地倒了下来,然后才不动声色地坐回到他决不豪华的大班椅上,等待着前来应聘的即将面试的员工。 这一天应聘的人不算少,曾宪梓办公室门边倒在地上的扫把时而被进进出出的人们漠视,时而被进进出出的人们扶起,最后录用的结果是各方面条件合适并且主动将倒在地上的扫把扶起来的人。 曾宪梓做的是一个看似简单其实不然的心理测验。 他故意将扫把放倒在地上,倒在地上的扫把其实很容易被经过的人看到,因为它实在是与整洁的办公室以及生产车间很不协调。而曾宪梓就是希望前来应聘的员工经过门边的时候,就能发现它。 假如这个应聘的员工进来的时候没有顾及脚下的扫把,在跟老板谈完之后,出去的时候还是不理睬这个扫把,那就意味着这个员工具备以下两种情况。 其一,他不灵敏,对倒在地上的扫把,自己虽然看到了,不会跌倒,但是可能会碰倒其他的人,说明这个人在为自己考虑的时候并不习惯为他人着想。 其二,他可能进来出去的时候都留意到了,也想到了会绊倒其他人的各种可能的后果,但他却没有去做,他不愿意弯一弯腰将倒在地上的扫把扶起来,说明这个人很懒。 曾宪梓觉得这样的人即使有很吸引的能力,但是并不一定适合当时的自己,所以他不会录用他们。 在今天,曾宪梓在跟他的一些好朋友聊起这些动人的往事时,常常也为自己居然有那么多奇奇怪怪的招数而开心得哈哈大笑起来,不过,笑过之后他也很认真地对朋友说道:“你们可别小看这种方法,它可以说万试万灵。虽然过程很简单,但是,看一个人不光从大处去考察他,就是从这样细微的小事来判断他也不是没有道理的。而且,有时候,往往一些不经意的细节更能说明问题、更能揭示一个人内心的东西,看出他的本质来。” 曾宪梓对于每一个聘用的员工,不仅注重他们专业技能的培养,更重要的是注重他们道德品质的培养,使他们成为对社会、对公司有用的可造之才。 不仅如此,曾宪梓还要求所有金利来的员工都必须做到四个“不可分”:其一,要求员工明确自己的职权范围。 其二,要求员工淋漓尽致地发挥自己的聪明才干。 其二,要求员工凡事要有强烈地责任心,属于自己职权范围内的事情,要主动负责,不可推卸责任。 其四,员工有理由要求自己的合理待遇,所谓价高者得。 曾宪梓说:“我希望员工加入金利来公司以后,会视公司的事业为自己的事业,与公司共同进退。至于我自己会在员工需要的时候给予他们最大的支持,鼓励他们努力实现自己的理想和目标。” “任何事业的发展都离不开艰苦的努力,金利来事业的发展更是如此。” “金利来从一个默默无闻的家庭手工业作坊发展成为产品畅销四十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实力雄厚的跨国集团,虽然其中的艰辛已经超出一般人的想象,但正好说明这一切就是金利来员工二十五年来同心协力、共同奋斗所取得的成果。” 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一个粱骛不驯的山野小子到富可敌国的商界大亨,在风风雨雨的事业发展进程之中,不断创造奇迹的曾宪梓也在不断地奇迹般地创造自己、丰硕自己。 不过,拥有如此骄人成绩的曾宪梓也深深知道,金利来能够取得今日之辉煌成就,仅靠他个人的努力是不够的。 即使他有着得天独厚的商业智慧;即使他有着坚毅不屈的拼搏精神;即使他有着令人羡慕不已的运气,他还是必须有这么一支能够很积极地执行他的系列政策、鞍前马后地与他并肩作战的队伍,能够竭尽全力地支持他、充分地信赖他的队伍。 从一九六九年开始就跟随着曾宪梓打江山并立下不少汗马功劳的金利来领带生产部经理张静娇就是曾宪梓信赖的元老重臣之今年刚到四十岁的张静娇,是一个集刻苦耐劳、勤俭朴实于一身的典型的客家女性。 她从十五岁开始就进入当时还是一人工厂时期的金利来当领带车缝女工,迄今为止已有长达二十五年的领带生产和管理经验。 一九六九年九月十六日,张静娇在母亲的带领下来到客家同乡曾宪梓的山寨厂里当学徒,日薪八元,在当时已算是不低的工资。 曾宪梓和黄丽群手把手地教张静娇怎样使用缝纫机,怎样缝纫领带等等,一切都是从零开始,她知道老板对领带品质的要求很高,她也竭尽全力跟上进度、保证质量。 虽然在开始的时候,曾宪梓检查她做的领带,发现有些领带质量不过关而被曾宪梓批评过,她自己也伤心地哭过,但后来,掌握诀窍之后,每每曾宪梓检查之前,张静娇会自己先行检查一次,如有下妥,立即返工。 由于大家相处得十分融洽,就像一家人那样亲密无间,以至于作起来常常是废寝忘食。 特别是金利来广旨出街的日子,领带供不应求,张静娇曾经有过一个月没有出房门的记录,渴了就喝黄丽群煲好的鲜奶,累了就挤在曾宪梓的母亲的床上睡觉。这些日子虽然辛苦,却给她留下了美好的回忆。 张静娇曾经打趣地对曾宪梓的第三个儿子、现在已是集团公司副总经理的曾智明说道:“智明啊,你在我面前可是没有秘密的,想当年我没少帮你换尿片……”直到今天、张挣娇仍然十分感激曾宪梓和黄丽群,能够给一无所知的她提供勤奋工作的机会。 有时候,不免回想起往事来,她仍然会惊叹他说:“我只是……个普普通通的人,只不过有些上进心和好胜心较其他的人强烈一些,任何工作学不会不甘心,不做好不罢休,我自己也设想到干就干上二十五年……”今天金利来的人们常常喜欢亲热地叫她“娇姐”,在休息的时候,员工们围坐在一起总是很自豪他说:“我们老板从来不收徒弟,但老板却收下娇姐做徒弟,现在娇姐的经验非常丰富,就是她闭上眼睛摸摸领带,也能很准确地判断出领带的成色来。” 不过,张静娇在非常自豪能够与金利来同步成长的同时,更对公司的员工特别是金利来工厂的工人感到由衷的自豪,她深深记得发生在九三年六月份的那个小故事:当时位于广东梅州市的中国金利来公司刚从德国引进了一套世界上最先进的领带生产机器。张静娇陪同德国机器厂的工程师来到梅州的金利来公司安装新机器。 厂里的工人是刚从当地招工入厂的新手,只上了三天班,虽然上班前张静娇对他们有过简短的培训过程,但仅仅只是局限于对新机器的初步认识。 来自德国的工程师也看出了这批工人个个都是新手,于是便利用工人们离开工作岗位到楼下餐厅吃午饭的机会,偷偷将领带生产机器同缝纫机合并使用的车工线剪断……看着德国工程师笑嘻嘻地进行“恶作剧”,站在一边的张静娇马上明白了他们的意图,心里就忍不住着急起来……早有“预谋”的德国工程师们绝对不会给张静娇“通风报信”的机会,他们十分得意地将心里面干着急的张静娇拉出去吃中午饭。 吃完午饭的工人们开始各就各位准备开工了,这时候,他们惊愕地发现上午工作得好好的机器突然无法正常使用了,所有的检查显示机器一切正常并没有出现任何故障。 而且,偏偏不凑巧的是德国工程师以及娇姐他们又外出吃午饭去了,自然是不到两个小时不会返回工厂,怎么办,“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生命”,绝对不能等。 工人们决定由自己逐一检测,根据机器运作的基本原理,找出毛箔……当德国工程师们慢条斯理地吃完午饭准备回来看中国工人的笑话的时候,他们比当初的工人们更惊愕地发现工人们不仅自己找出机器无法使用的原因,而且早已修复好并使之正常运作起来了。 这不得不令德国人发自内心地佩服,他们一边竖起大拇指一边兴奋地对张静娇说:“了不起!真了不起!我们曾经在很多的国家和地区,都使用这样的方法进行测试,最后的结果也都没有超出我们的意料之外。” “这一次我们服了,没想到中国工人这么聪明,才上几天班,居然能够处理人为的障碍,简直是大神奇了……”张静娇心里说不出的高兴,她也被这些可爱的有着“初生牛犊不伯虎”的精神的年轻人所感动,她不禁想到她所敬爱的老板曾宪梓在国内投资办厂时曾经说过的:“我们不仅要生产世界上第一流的领带,而且还要为国家、为金利来造就第一流的人才。我需要的是有志气、有上进心、责任心强、德才兼备的员工。……“我告诉你们,中国人并不笨,只要用心学习、用心钻研,就一定能够成才,就一定能够成功。” 今年四十三岁的张静兰是金利来远东公司的副总经理,也是曾宪梓创业二十五年以来最为得力的助手之一,甚至可以称得上是曾宪梓事业的左右膀。 张静兰主要负责集团公司的行政事务以及整体采购运作。 一九七o年,年仅十九岁的张静兰加入金利来后,经过二十四年的努力奋斗,从一个纯情、文静的女孩子成长为稳重、成熟的企业主管。 她将一个成功的主管应该具备的各种条件集中在一起,规定自己参照这些条例,做到最好:“其一,处事公正——对大小事件的处理,不偏不倚,对员工一视同仁,秉公处理,才能使人信服。 其二,对人诚恳——别以为做了主管就可以自高自大,任意对员工喝骂。相反的,愈是高位,待人愈应诚恳和气。 其三,善于领导精神——事事要能做员工的好榜样,以身做则,否则会使人不满。 其四、维持员工的自尊心——做主管的不要当众责备员工,应保留余地,勿伤害对方的自尊心。 其五,遇事需交代清楚——公事公办,遇到有新的措施,要预先说明,要做到人人知道。 其六、要多了解人,知道别人的情况,给予同情和分别对待。 其七、信守诺言——做一个主管千万勿随便作承诺,但若一旦作了承诺,则必须兑现。 其八、多些奖励和慰勉——许多做主管的只知道责骂,不肯奖励慰勉,这样会产生反作用。 其九,使员工合作——员工之间若不能精诚合作,工作难以顺利开展。 其十、使员工信赖公司——员工对公司信赖,才能努力工作,使公司业务更好。 日本人的企业管理哲学是“下级学习的是上级的背影。上级全力以赴地投入工作的行动就是对下级最好的教育。” 金利来能有今日的成就,其中一个最为重要的原因就是在勇往直前的进取心的驱使下的勤勉。 张静兰觉得公司的所有成员,从老板曾宪梓到员工自始至终贯穿一个“勤”字,她一直牢牢记住刚来公司的时候,曾宪梓对她说过的话语“先做后玩,有前途。先玩后做,没有前途。” 在回忆起过往勤勤恳恳的岁月的时候,她常常忍不住感慨他说道:“看到公司发展得这么庞大,我们都感到非常开心,因为二十四年的时间不短,我将生命中最精华的部分献给金利来,与金利来共同成长、共同进退,这就使我发自内心的感到自豪。” “虽然金利来今天的成就是属于公司、属于老板的,但是,毕竟我们一直在积极地参与其中,所以我们也品尝到了成功的滋味,所以这种喜悦的心情是无法用语言来表达的。” 当年曾宪梓走街串巷的日子里结识的二十六岁好朋友杨荫盛,是台湾国立大学的毕业生,现为金利来远东之出入口经理。 自一九七二年四月一日加入金利来后,也在伴随着金利来成长的过程中,渡过了他二十二个年头的大好年华。 杨荫盛到公司之后,虽然通过广告宣传,公司的局面正在逐步打开,但由于用于发展的资金始终有限,所以公司仍处于青黄不接的阶段,仍然十分困难。 直到今天,杨荫盛仍然记忆犹新且最为感动的是他到公司还不足两个星期的时候,曾宪梓和黄丽群就起程去新加坡,打算做一些市场调查,看看有没有可能发展业务。 临行前,曾宪梓非常信赖地将整个公司部交给杨荫盛打理。 在接近一个月的时间里,接替曾宪梓、临时接管金利来的杨荫盛从寻遍各大洋行以最合理的价钱订购进口领带原料到亲自设计剪裁领带、组织员工生产制作领带、质量监督检查、到逐家逐户送货、补货、财务结算等等,真正体会到了曾宪梓起早摸黑、有时甚至是通宵达旦的超过正常人体能所能承受的工作量。 杨荫盛因此对意志力惊人的曾宪梓更是充满了由衷的敬佩之情,总希望能够分担曾宪梓的工作量,减轻他的负担。 共同奋斗的日子虽然过得很苦,但杨荫盛仍然对曾宪梓、对发展中的金利来充满信心。 当时公司的情况非常的困难,定单很多,周转资金又十分欠缺,到处是催帐的通知,银行的还款日期也到了最后的期限。 .面对这样的情况,杨荫盛十分着急,但曾宪梓却总能够沉着应付,总是能够在最紧要的关头,绞尽脑汁、想方设法将资金的使用率用到最荆有一次,资金真的周转不过来了,盘谷银行催还款项已经到了最后的期限,虽然只有几万元钱,但公司确实已经无能为力了。 最后,还是曾宪梓出面希望银行作一些宽容,延迟三十天还款,由于曾宪梓一直信誉良好,自始至终对人诚实、使人信赖且跟银行的经理是互相了解的朋友,所以盘谷银行在没有任何担保的情况下,同意了曾宪梓的请求,挽救了一场潜在的危机。 今日的金利来公司实力雄厚,资金储备充裕,与全港十数家银行有着良好的往来关系。 有一次,曾宪梓对杨荫盛说:“现在公司的银行太多了,十几间,你看是不是将公司资金集中在几间大的银行就可以了。” 杨荫盛说:“你记不记得有一次盘谷银行对我们不错,在关键时刻真正帮助了我们,我觉得应该保留。还有盐业银行也是这样。” “我始终觉得将全部资金集中在几间大银行大危险,虽然有时候,银行大一些会更保险一些,但我觉得银行大是大的一方面,但如果集中在一起便是另外一回事,始终不安全。” 曾宪梓觉得杨荫盛说得有道理,就马上采纳了他的意见。 这件事情给杨荫盛的感触也很深,能够与这样深明大义的老板在一起共事,他觉得是一种极大的幸运。 从二十二年前进入公司的那一天起,杨荫盛从来没有为前途担忧过,他认为到一个公司,最关键的是看这个公司的老板的作风。他看见曾宪梓带领金利来一步一步发展,十分有计划、有远见,这种喜悦是不言而喻的,他实在是为今天的金利来感到分外的自豪。 一如西方管理学中所宣称的:“欣赏别人的智慧,你可以用他们的精神能力达到更有价值的目标。” 作为一个拥有国际名牌的跨国集团的主脑,曾宪梓深知道,一企业的发展,在不同的阶段就需要配备不同的管理人才,为公司注入充满活力的新生血液,这不仅是企业自身发展的需要,而且也是在今日纷繁复杂的商业社会中企业加强自身的竞争能力顺应时代发展的必由之路。 正如人们常说的“如果你只出得起花生的话,你就只能请得起猴子。” 视人才为公司最重要资产的曾宪梓不惜以重金招聘具有不同专业经验的人才,执掌集团公司管理阶层。 曾宪梓高薪聘请的另一员干将就是持有新西兰惠灵顿之维多利亚大学工商管理学士学位的年仅三十五岁的刘仲文。 刘仲文是新西兰会计师学会会员,特许会计师。曾宪梓聘用他为金利来集团公司的财务总监及公司秘书。 对于曾宪梓,刘仲文有一种溢于言表的敬佩,他一方面对曾宪梓独一无二的市场推广策略和对于市场反映的灵敏度感到惊奇,另一方面,对曾宪梓所特有的属于坚毅不屈的精神特质的领袖魅力更由衷的景仰。 今天的金利来,各种业务运作与决策都能够获得有效率而顺利地推行,集团的董事以及高级行政人员不仅能充分发扬曾宪梓的积极进娶稳健谨慎的创业精神,而且能够以果敢的目光、准确的判断力引导集团公司以更大的张力超前发展。 在金利来,曾宪梓谦虚谨慎、严肃刻苦的形象深入人心。 曾宪梓能够将公司员工以超强的凝聚力凝聚在一起,甚至长达二十五年之久,他深深知道这种企业内部的凝聚力可以直接关系到企业对外的竞争能力。 曾宪梓管理员工的最特别的地方就是以一种严格要求下的亲切感来对待员工,甚至在早年还培养了员工们积极向上的而且还可以称之为“金利来家庭”的观念。 不仅如此,曾宪梓对于公司的科技、管理人员的录用重能力而不是百分百重学历。 他要求不论是主管还是员工在勤勉工作的同时都必须充分运用智慧,以最大的限度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和无边的创造力。 他甚至举例说:“只有勤力是不够的,好像从前有个人,他每天早上起床将一堆砖搬到隔壁房间,再由隔壁房间搬回来,每天搬来搬去,很辛苦,但没有用。” “我所需要的员工不光是勤力,而且是要在勤力的基础上,加入智慧,加入创造所取得的更大的效用。” 而处在这样氛围的员工们,对曾宪梓除了发自内心的敬爱的同时,更是忠心耿耿,老板的一句批评,有可能使他们热泪满眶,老板的一次表扬更可能使他们泪水盈盈。 平易近人、从善如流、执事以信、百折不挠是下属对曾宪梓的观感,也是曾宪梓赖以成功的重要因素。 其实,处事谨慎、严肃的曾宪梓也不乏幽默,有时,公司开会的时候曾宪梓会奉劝营业部的主管对客户要真诚,说话要有信誉。 在谈到自己的切身体会时,他忍不注笑着说道:“早年我跟一家百货公司营业员交往的时候,这位营业员很诚意的请我吃饭,但实际上是请我吃了两个叉烧包。” “这件事情虽然是小事,但给我记忆深刻,所以在这里我要提醒你们,如果你有诚意请客人吃饭,就真真正正地请吃饭,不要到最后只是吃个包那么简单。” 不过,在今天,大量社会和政务工作缠身的曾宪梓因为到公司的时间少了,与员工在一起促膝谈心的机会更是罕有,以至于常常发出这样的感叹:“现在是老员工比较熟悉,新员工因为接触得少,还不太熟悉了解。过去社会活动少,我可以经常和员工们一起工作、一起生活,就像一个和睦相处的大家庭。现在忙了,与员工们的联系变少,自然就有距离了。” |
后一页 前一页 回目录 回主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