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一页 前一页 回目录 回主页 |
四岁时,安德海受了“汤包子”的胯下之辱,他八岁时发誓要报仇。 安德海在父母的精心呵护下,度过了愉快的最初的三个年头。这三年来,母亲没有生第二个孩子,又逢年景好,小德海格外受到优待,奶奶家的、外婆家的,甚至叔叔家的鸡蛋,舍不得吃,可小德海只要一去他们那儿串门,便能吃上一个鸡蛋,家里仅有的一点麦面也是全供给孩子,所以,他长得比邻家的孩子高,又白又胖,很令人喜爱。父亲是中年得子,视儿子为宝贝,舍不得碰一指头,母亲更是爱子心切,直到三岁还没断奶。安德海生活在一片爱的阳光之中。 又过了一年,年景明显不好了,安德海的母亲怀上了第二个孩子,这个孩子便是后来的慈禧的小情夫——安德洋,安德海的弟弟。这一年冬季几乎没正式下过一场大雪,俗话说:雪兆丰年。这北方冬季主要种植小麦,而小麦要越过漫长、寒冷的冬季,就必须有床“棉被”盖着,这大雪便是小麦的棉被。庄稼人天天盼雪,夜夜祈雨,而老天爷好像有意和人过不去似的,刚有点阴,天便转了晴,飘飘落落下了点小雪花,还没落到地下就化成了水。麦苗在严寒里冻得缩头缩脚。到了春天,麦苗返青,需要雨水,农谚说:春雨贵如油,一点也不假,麦苗正渴着,可偏偏就是不下雨。好不容易捱到了麦子成熟期,本来只是大大减产,人们还是忙着压场、磨镰刀,希望能收点回来。可谁知两夜 的西北风吹个不停,麦子全倒在地里,烂在地里。眼见着到手的粮食,几乎颗粒无收,人们心里甭提多难过了。 六月以来,进入梅雨期,这雨呀,整整下了17天,沟满了,河满了,地里全是水,甚至小河里的鱼儿都游到了家门口,大水淹没了田地,淹没了房屋,淹没了人们的心。地里的高粱、玉米、芝麻、大豆等农作物全淹了,到了秋季,又是一场少有的欠收。春秋两季欠收,底子薄一点的人家便全家出外逃荒,稍有积累的也扎紧了腰带。 首先,安德海的鸡蛋是吃不成了,奶奶病重,家里卖了几只鸡,请来郎中,吃了些药,病情还是不见好转。母亲怀着孩子,面黄肌瘦,挣扎着下地干活,几次昏倒在地头,险些送了命。一日,安邦太将一个小篮递到四岁的安德海手中: “德海,你奶奶生病,娘要生小弟弟,爹去下地干活,你乖乖地听话,拿着小篮到院子边去挖些青草来,喂喂咱家的那只小兔子。” 安德海很懂事似的点了点头,他这几天就一直看见娘从地里回来后躺在炕上一动也不动,爹烧了一点玉米粥,娘只皱着眉头喝上两口,便给了儿子。安德海头也不抬地一口气喝完,还舔舔碗边,娘看到他这些动作,总是苦苦地一笑。有一次,娘刚端起碗,便大口、大口地呕吐起来,安德海喝完了自己的一碗,其实,爹根本没有给他盛满碗,不过是小半碗罢了,他还饿,看着娘放在炕头的那半碗粥,馋得他直流口水。他慢慢地挨到碗边,先用一只手指头,沾一点儿粥,放在嘴里吮了吮,再沾一点,再吮,娘看见了,摸着儿子的头,劝儿子全喝下去,安德海端起娘的那碗饭,一仰脖,全喝下去了,正巧爹回屋取东西,看见儿子把两碗饭都吃了,不问青红皂白,上去就是一巴掌。这一巴掌打得太猛了,安德海的鼻子、嘴巴全流血了,母亲看见儿子哭得好委屈,也跟着簌簌落泪。小德海哭累了,倒在炕上睡了。半夜里,他迷迷糊糊地醒来,只听见娘说: “他爹,孩子饿,你那一巴掌真重。” “唉,可怜的儿呀,爹是打重了,可你呢?干了一天的活,肚子里又揣着个讨债鬼,不吃点东西怎么撑得住呢?” 安邦太伸手摸了摸儿子,小德海屏住呼吸,闭着眼装睡。他虽不知道爹说的“讨债鬼”是什么东西,但他朦朦胧胧地知道娘每天很累、很累,不想吃东西。 “他爹,我看你明天还是把那只小兔杀了吧,煮点汤,给他爷爷、奶奶送一半过去,剩下的给孩子解解馋,也让他吃饱一次。” 一听娘说杀小兔,小德海再也沉不住气了,一咕碌爬了起来: “娘,不杀小兔,不杀小兔。” 儿子哭着、求着,哭得爹娘无言以对。 “娘,你要是杀了小兔,我就不喊你是娘。” 爹娘被儿子的稚气逗乐了,就这样,小兔得救了。这小兔全身长着绒绒的、长长的白毛,一对红红的大眼睛可逗人爱了。白日里,爹娘下地干活,他一人在家便去兔窝里把小白兔抱在怀里,给小兔梳梳毛,喂点烂菜叶,亲了又亲,小兔温存地伏在他的怀里,一动也不动,他们早已是一对好朋友了。 今天,爹让他给小兔挖点青草,小德海非常高兴。他先到兔窝边去看了看小伙伴: “小白兔呀,你老老实实地待着,可千万不要乱跑,我一会就回来。我去院子外面给你找点吃的来,你要好好地吃饭,吃了饭才能长大呀。” 他把过去日子好过时,爹娘劝他多吃一个鸡蛋说的话,全说给小兔听了。小德海一手拎着小篮,一手拿着草铲,蹦蹦跳跳地跑到了院外。已经是夏天了,田野里开着各种各样的小花,红 的、白的、紫的,五彩缤纷,绚丽夺目。小德海掐了一大把野花,在手里揉着、搓着,一只黑蝴蝶落到了牵牛花上,他蹑手蹑脚地扑蝴蝶。本来那蝴蝶一动也不动,当安德海刚一伸手捏它时,它倏地一扑双翅飞走了。安德海垂头丧气地坐在地下,心想:一等下次再见到这只蝴蝶,非把它捉住不可,捉住它,把它用绳子扎起来,吊起来,让它不死不活,看它可敢和我作对了。” 安德海看看已近晌午,便用力地铲着青草,可他才四岁多,人太小,力气不足,那青草扒在地上又硬又粗,铲了老半天,也没装满小篮。 “唉呀,小兔该饿了,这么少的草,爹一定会骂的。” 怎么办呢?安德海从小就机灵,他那小眼珠一转: “嗨,就这么办。” 安德海的家在汤庄子,其实只有三户人家姓汤,其余的20几户人家都姓安,还有几户姓张。为什么三户人家姓汤,村名叫“汤庄子”呢?原来,汤姓人虽少,但财大气盛,汤家从沧州迁来,据说是在沧州结了冤家,避仇人,兄弟三个来到这里定居。 他们来时带来了十几个家奴,20几口大箱子,老年人说进村的时候,抬箱子的仆夫累得直喘粗气,扁担都压弯了,箱子里一定是金银财宝、绸缎细软之类了。他们一到村于,便从农民手中大量买地,盖了三幢高大、宽敞的大宅子,接着又买了十几亩地,雇些人给他们种田,不到三年,原来的“安家庄”改成了“汤庄子”,应了那句俗话:仗势欺人、财大气盛。 这两年,虽说年景不好,汤庄子已有不少人逃荒了,可这三家汤宅却不断飘出诱人的香味,他们仍然是吃肉喝汤。安家与汤家平日里素不往来,井水不犯河水,谁也不愿得罪谁。什么原因?那不是秃子头上的疤——明摆着嘛:汤家势大,安家人多。 四年前,安德海出生时,汤家也曾送过贺礼,汤家添了生口,安家也去礼尚往来,所以,两家相处还算融洽。 这汤家老二,人称二掌柜,为人有些奸滑,平日里就惹人嫌,他整天游手好闲,提笼架鸟,人们见了他总退避三分。他有三个老婆,可三个老婆只有大老婆生了一个儿子,其余生的全是丫头,自然这大老婆生的儿子是个宝,顶在头顶上怕摔着,含在口里怕化了。这孩子骄纵无比,今年正好九岁了,名叫“汤宝”,可安家的人背后总爱叫他“汤包子——没货”。“汤包子”跟他爹如出一辙,甚至是“青出于蓝而胜于蓝”。他不仅继承了老子的游手好闲之习气,还“发挥”了心狠手辣之专长。从小专爱找茬跟人打架,可村里的孩子们总远远地躲着他,他干着急没处撒野。 安德海因为年纪小,不知道汤家有个专横大王“汤包子”,更不知道“汤包子”的厉害。他刚才想:这青草什么时候才能装满呢?眼珠一转,计上心来。记得前些日子,跟爹到地里玩,路过一块地,那地里种着绿油油的小白菜,还有红红的蕃茄,长长的豆角。安德海心想;“小白兔可爱吃青菜了,对,给它挖点青菜来。” 四岁的孩子费了好半天劲才走到那块菜地里,这么多的小白菜,多嫩呀,安德海低头便挖小白菜,三下两下,小篮就装满了。 这日,汤二掌柜带着他的宝贝儿子“汤包子”赶集回来,爷儿俩边走边说: “爹,咱家的菜地就在前边吧。” “小子,鸡呀、肉呀你都吃腻了,想吃青菜了?” “不,我才不吃那破烂东西呢,烂在地里算了。” 正说着,只见安德海从他家的菜地里走出来,手里拎着一只小篮,篮里装满了青菜。 “小子,站住!” “汤包子”大吼一声,吓得安德海猛然打了个寒颤。“汤包 子”认得这个孩子是安老大的心肝宝贝,叫“安德海”。他便步步逼近安德海, “小子,干什么来了,偷东西。” “没,没偷东西。” 安德海边往后退,边为自己辩护。他才四岁,还不明白什么是偷,他认为地里的东西谁都可以去拿。 “妈的,你还嘴硬。” 汤二掌柜用极其赞赏的目光看着儿子,他想静观儿子是如何处置“小偷”的,以便在儿子身上找到“闪光点”。所以,此时他保持沉默,儿子仗爹撑腰,也仗自己占理,更加威风了起来,他把双手往腰间一叉: “这里是我家的菜地,你的小篮里明明装着青菜,还想赖帐吗?” “我是从这菜地里挖的小白菜,我的小白兔饿了。” “兔子饿了,就可以偷东西吗?我还饿了呢,我可以偷你的兔子吃吗?” 一听说吃兔子,安德海急了,连忙求饶,可“汤包子”来了劲了。他两腿向两边一跨,搭了个“桥洞”,指着胯下说: “今个儿你要是从我这‘桥洞’里钻过去,我就不吃你的兔子,要不然……” 安德海毫不犹豫地从他胯下钻了过去,为了保住小兔子,他还来回钻了三次。“汤包子”这下一点都不开心,原来安德海太小,还不懂得什么叫“胯下之辱”。“汤包子”又出一计,让安德海学狗叫并舔舔自己的脚。安德海早在三年前,也就是一岁左右的时候,就会学狗叫,学小狗舔食物,这一着,安德海最拿手。 安德海根本不懂学狗叫是对人的人格污辱,便“汪、汪、汪”地叫了一阵子,又向前爬了几步,伏在地上舔“汤包子”的脚。就在安德海伏在地上舔脚的时候,“汤包子”上去就是一脚,踢得安德海鼻子直往外喷鲜血,眼冒金花,头晕脑胀。安德海躺在地上一个劲地滚来滚去,汤家父子边走边说: “看你以后还偷东西不。” 幼小的安德海第一次在心底种下了仇恨的种子: “咱们走着瞧。” 娘的肚子一天比一天大,安德海总是纳闷。 “娘的肚子怎么了?” 爹说: “儿呀,等些日子,爹和娘一块去地里扒一个小弟弟回来,你疼弟弟吗?” “疼,我一定疼小弟弟。我也去扒一个毛孩来。” 安邦太夫妻笑了,自从怀上第二个孩子,又逢灾年,家里都快揭不开锅了,他们很少有笑容。他们今天笑了,他们笑儿子天真,但他们是打心眼里笑,因为他们的宝贝儿子才四岁就想着“扒毛孩”,(“扒毛孩”是北方农村生孩子的别称。)这孩子是安家的希望,安家传宗接代全系在儿子身上了。 日子一天比一天难过,到了冬天,玉米粥也难喝得上。爹把秋天收的一点山芋晒干,再把山芋梗和山芋干一起磨碎,煮着吃,日子过得紧巴,舍不得买盐吃。过去每逢冬天,母亲总是做一大盆盐豆子当菜吃,可今年豆子绝收,原来储存的一点陈豆子也吃完了,安家每天三餐便是山芋糊加少许萝卜,吃了一个冬天,安德海一见山芋就吐酸水,他多么想吃上盐豆子,哪怕是一颗也好啊。到了初春,连那可怕的山芋糊也断了,安德海跟着爹去挖荠菜煮着吃。 饿、饿、饿,安德海只觉得肚饿,饿得发昏,饿得想吐,可又吐不出来什么。他的弟弟安德洋出世了。由于母体营养极度不良,婴儿瘦弱不堪,小脸只有一个拳头这么大,满脸的皱纹,像个七八十岁的小老头,难看极了。手指细得像根麻绳,身上皮贴 着骨头,爹娘生怕小生命夭折,给他起个名字叫“狗剩”,意思是:狗都嫌孩子瘦,不去吃他,是狗吃剩了的。至于“安德洋”这个名字,是后来境况好一点,随老大安德海之名而起的。 爹娘下地干活去了,安德海便在家里照料小弟弟。小弟弟饿得直哭,五岁的哥哥便拿来山芋干往弟弟的嘴里塞,呛得“狗剩”差一点没死过去。安德海看娘总是把乳头塞进弟弟嘴里,乳头并不往外流一点水,弟弟立刻就不哭了。于是,安德海学着母亲的样子,把“狗剩”抱起来,托着他的头,把自己那肮脏无比的手指放进弟弟的小嘴里,弟弟果然不哭了,使劲地吮着哥哥的手,可吮了一会儿,又吐掉手指,放声大哭起来。“狗剩”哭哑了嗓子,哭睡了,醒了还在哭,天都快黑了,娘还没回来,安德海便抱着弟弟去奶奶家。五岁的孩子哪里会抱婴儿,他深一脚。 浅一脚地往奶奶家走,不料一脚端在大粪池里,两个孩子满身。 满嘴都是大粪,幸好二叔安邦杰发现及时,不然两条小命就没了。 难过的冬天总算捱过了,来年春,也许能收点麦子,吃上个饱饭。眼见着麦子成熟了,全家人有了一点笑容,估计今年收成比去年要好一些。爹娘忙着压场,安德海就把小弟弟抱到院子里,把弟弟放在地上,他在学着磨镰刀,一不小心,也可能根本就不会磨刀,手被刀口割破了,他用小褂的一角包住了伤口,抬头一看,弟弟正冲着他笑呢。这“狗剩”,名字不好听,可长相不难看,他除了长着一双像哥哥一样的又浓又黑的眉毛、明亮的大眼睛之外,还遗传了娘的一对浅浅的笑靥,一笑起来,很像个小姑娘。孩子虽瘦弱,但挺精神,特别是一开春,几个月的孩子便能咯咯地笑出声来。安德海比以前更加疼爱这个小弟弟。 再过几天就可以挥镰收麦了。奶奶突然感到心头堵得难受,当郎中赶到时,老命已矣。安家只好放下手头的活计,忙着办丧事。三天三夜的守孝,儿孙们不能睡觉,跪在灵堂里长达三个昼夜,加上心急,安邦太病倒了。这一病就是20多天,喘着,咬着,淌着冷汗,郎中把了脉,说他得了个“疡病”。安家就像炸了窝似的,哭哭啼啼,好不凄惨。一天夜里,安德海起来小便,爹正蹲在院子里抽闷烟。 “爹,你怎么不睡觉?” “儿呀,你太小,还什么都不懂,咱家这日子难过呀。” 爹把小德海搂在怀里,小德海把头贴在爹的胸前,突然他觉得爹的泪水落在他的脸上。他用小手抚摸爹的脸,他觉得爹的脸又粗又硬,不像弟弟的脸那样细腻、柔和。 “爹,你哭了。” “嗯,爹是舍不得你们娘几个。爹这个病难治好,不知哪一天就走了,你和弟弟还太小,你娘身体也不好,万一哪一天爹撒手走了,你一定要听娘的话,不要惹娘生气,行吗?” 安德海根本不懂得什么是“撒手走了”,但他知道,“走了”不是件好事,爹就是为这事儿哭的。但他明白爹自个儿是不愿意“走的”。黑夜中,爹紧紧搂着安德海,安德海很少和爹这么亲近过,他觉得爹很疼他。他渐渐地在爹的怀里睡着了。为了给安邦大治病,安家把仅有的三亩盐碱地给卖了,夫妻俩到处求医,只要听说哪里有治疡病的偏方,就求人去讨,家里穷得空如一洗,安邦太的病居然奇迹般地好了起来,经过一个冬天的调养,他的面色好看多了,人也胖了一点。种田人没了地,无田可种,就面临了一个严重的问题:何以生存?安邦太夫妻合计了一阵,决定安邦太给汤家二掌柜家当长工,杏儿给他家当女佣,洗洗衣服,并干些杂活儿。就这样,安家夫妻进了汤家。 白天,安德海在家照料弟弟,爹娘去汤家干活,晚上,爹娘回来给哥俩带点黑面窝头,中午那一餐,便在家煮点玉米粥或山芋糊吃。六岁的孩子还要喂好家里的一只小羊、两只鸡,可真难为他。弟弟已会走路,他很淘气,一眼没看见,他便跑到水井边,向井下张望。安德海便把弟弟关在院子里,弟弟玩累了,便趴在地上睡着了,有时弄得满脸都是泥土。安德海早上去给小羊割点青草来,再把两只小鸡放出去,就要忙着做午饭,他一个人又要烧锅,添柴,又要看着锅里的饭,实在忙活。有时遇到阴雨天,柴火淋湿了,一个劲地点不着,倒冒出来的浓烟把他熏得鼻涕一把泪一把,好不容易煮熟了粥,弟弟又睡着了,他便摇晃弟弟。小“狗剩”有时还挺乖,可更多的时候是大哭大叫,弄得安德海不知如何是好。 杏儿的爹,即安德海的外公早已去世,外婆年迈耳聋,老年性白内障,双眼失明,杏儿是独生女,老来没依靠,十分可怜。 杏儿便把瞎老娘接来同住。安德海喂饱了弟弟,又给姥姥盛碗粥端来,姥姥听见小德海的脚步声,连忙下床,一不小心,踩到屎盆子上,打翻了屎盆,摔倒了老人,安德海连忙上前去扶姥姥,一碗热腾腾的玉米粥一下子全倒在了弟弟的脚上,烫得弟弟抱着脚哇哇大哭。安德海费了好大的劲才把姥姥扶上床,把姥姥身上沾了屎的脏衣服全脱了下来,又转回头来脱下弟弟的鞋子,一看那“狗剩”的左脚上起了个大水泡,安德海想把水泡按下去,他生怕爹娘回来看见后责备他,便猛一用力,水泡是炸了,可没过几天,弟弟的伤口感染,高烧不止,天又热,伤口又不清洁,那脓水血水一个劲地流,小命差一点没搭进去。 安家的两只花母鸡,在安德海的精心照料下,到了初冬便下蛋了,两只鸡轮流着产蛋,乐得爹娘直夸儿子。他们不舍得吃上一个,逢十天、八天的便让安德海拿到五里以外的一个小集市卖掉,换点零钱买盐吃。一天,弟弟硬闹着跟哥哥去卖鸡蛋。“狗剩”已两岁了,小孩子还算逗人喜爱,安德海也非常疼这个弟弟,便答应带他去赶集。一路上,小哥俩蹦蹦跳跳的,可高兴了,弟弟问这问那,安德海耐心地回答着弟弟,可谁知没有三里路,弟弟便累了,坐在地下闹着不起来: “狗剩,快起来,等卖了鸡蛋,哥哥给你买块小糖,好么?” 一听说买小糖吃,弟弟便爬了起来。可走了几十步,又不愿走了。 “快点走,一看太阳都老高了,姥姥在家还等着我给她做饭吃呢。” 别说姥姥要等着吃饭,就是爹娘,他“狗剩”也不再理睬,他硬是站在那儿不走。没有办法,安德海只有背一会儿,抱一会儿,七岁的孩子哪里能抱得动两岁的孩子走几里路,安德海只觉得头昏眼花,脚下一不留神,两个孩子摔到了沟里,他爬了起来,慌忙去看看小篮里的十几个鸡蛋,还好,才打破了两个。安德海见那两个打破的鸡蛋,蛋清已弄脏了,两个蛋黄还能吃,他便小心翼翼地用双手捧起来: “狗剩,快来吃,快把两个蛋黄吃了。” “哥,生的,我不吃。” “不吃哥就揍你,吃了鸡蛋能长高。” 听说吃了鸡蛋能长高,“狗剩”乖乖地全喝下去了,他天天盼着长成哥哥这么高。直到后来长大以后,朦朦胧胧地回忆吃两个鸡蛋的事,安德洋才体会出当时哥哥对他的疼爱。 日子刚有点好过,安德海的娘便病倒了。她在汤家做活期间,先后流了两次产。当夫妻发现又要添丁生口时,生怕养不起孩子,便偷偷地像20年前第一次那样勒死了胎儿。杏儿的身体早不如20年前,她已近40岁,终日的操劳,繁重的体力劳动,折磨的她已像五六十岁的老太太,头发全白了,腰也弯了,流产后不敢告诉东家,生怕做不成工,仍然坚持每天到河边洗衣服。坐月子的妇女最忌冷水,这一来,她得了月子病,腰酸腿疼手发麻,她咬着牙,连丈夫也不让知道,终于有一天昏倒在河边。 娘是不能再到汤家做工了,爹一个人的收入养不起一家五口人,七岁的安德海便到了汤家做放牛娃。一个孩子要看四头牛, 真不容易,可他却把这几头牛驯服得服服贴贴,有时候牛吃饱了,安德海便找一块干净的草地,在树荫下休息。一天下午安德海美美地睡上了一大觉,醒来时暮色已合,他赶紧去牵那几头牛,糟糕,少了一头牛,他连忙把剩下的三头牛拴在一棵大树上,四处寻另外一头牛,四处找遍了,全然不见牛的影子,他急得哭了起来,到了晚上,天又沉又黑,他怕极了,可又不敢回家,他知道汤家饶不过他: “对,干脆跑了算了,到大姑家去,汤家的人就找不到自己了。” 安德海几个月前曾跟着大表兄去过大姑家,便凭着记忆向东南方向跑去。这夜深人静的田野里,一点声音也没有,突然他被什么东西绊倒了,挣扎着爬起来,妈呀,原来自己倒在了坟上。 安德海浑身发毛,头发直往上竖,手心里捏着汗,他再也不敢往前走,一个人站在田野里大哭。汤家的人到了晚上不见安德海把牛赶回来,知道一定出了什么事,便喊来安邦太,让他带几个人去寻安德海。安邦太一行人到了地里,只寻到了三头牛,不见安德海和另外一头牛,便四处寻安德海。人们隐隐约约听见孩子的哭声,跑过来一看,果然是安德海。孩子是找到了,可没了那头牛,汤家是不能善罢甘休的。人们又分头找牛,还算幸运,那只挣开绳子的牛被邻村的人捡到了,经过说合,给了人家一些酬金,牛总算带回来了。汤家决定不用安德海了。 安德海又回到了家里,帮着多病的母亲干些家务。一日,安德海到地里割草,他那曾经放过的四头牛见昔日的小主人来了,纷纷走拢过来。安德海见左右无人,便拍拍一只老黄牛的头,谁知那头老黄牛竟前腿跪了下来,仿佛示意让安德海坐上去,安德海猛一个跳跃,跳到了牛背上,他骑坐在牛背上,可惬意了: “等我以后发了财,就不坐这牛背了,我一定要坐轿子。” |
后一页 前一页 回目录 回主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