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一页 前一页 回目录 回主页 |
协约、同盟两阵营,互相残杀四年多; 美国陆军二百万,远征欧洲气势雄。 且说1914年8月欧洲大战一开始,美国总统威尔逊既不搞什么总动员,也不对哪个国家宣战,却发表了一个“中立宣言”。他说“美国人必须在道义上和感情上首先想到美国和美国的利益”,“美国不仅在名义上,而且必须在事实上保持中立”。所以,史迪威那一代年轻军官,不论怎么想在大战中找个用武之地,都不得越“雷池一步”。美国保持中立,是其对欧洲一贯采取的“孤立主义”传统政策的继续,也是其“隔岸观火”、“坐收渔利”的老手法。就在这“中立”的旗号下,美国和交战双方,不管是德、奥、土、保同盟国,还是法、英、俄、意、日协约国,都进行了繁忙的贸易活动,大量出售军用品和军用物资,得到了巨额利润。仅1916年度,美国48家最大公司盈利就近10亿美元。不言而喻,对外贸易的迅速增长,反过来又大大刺激了国内美国工农业生产的发展,所以,自1914年到1916年,美国工业总产值由242亿美元猛增到624亿美元。 这次大战,本来就是帝国主义重新划分势力范围和重新瓜分世界的肮脏战争。大战刚一开始,俄国就抛出一个分割欧洲和德国殖民地的方案;英法也着手讨论瓜分土耳其亚洲领土的计划;日俄战争后不可一世的日本,更觉得有了趁火打劫的良机,首相大隈重信公开宣称日本决意要成为世界的“支配国”。1914年8月5日,大限重信向德国发出最后通牒:一要其撤退在日本和中国海上的军舰;二要其把在中国胶州湾的租界地无条件地交给日本。德国人没有理睬。8月23日,日本对德国宣战。9月2日,日军74野18师团7000多人,在中国胶东半岛的龙口登陆,接着攻占了莱州、平度、潍县等地,而且直抵胶州。沿途杀人放火,奸淫掳掠,无恶不作,并继续挺进济南。到10月6日,胶济铁路全线、山东省的大部分地区被日军占领,沿线的矿山和邮电、交通设施,全由日本人管理。 10月10日,日军在山东增兵一个混成旅,开始进攻青岛,英国也派兵在峻山登陆,并纠集驻中国北部的英印军队几千人和日军一起向青岛发起总攻,迫使德国投降。与此同时,日本海军以寻找德国在东方的主力舰队为借口,向南太平洋出击,占领了马绍尔、加罗林、马里亚纳等德属请群岛,在美国至菲律宾之间的海上通道上横设了障碍和炮台。 日本人这次趁火打劫,仅用了两个月时间,以死亡200人的代价,便取得了有重大战略意义的成果。不仅如此,第二年1月,日本又向袁世凯北洋政府提出了灭亡中国的“二十一条”。自此,美国在远东和太平洋推行的“门户开放”政策受到了严重威胁,若让日本人横行下去,远东的一切“门户”都会被日本把持在手里;而任凭德国在欧洲取胜,德国又会横行大西洋,使美洲大陆暴露在它的威胁之下,美国在美洲大陆的“门罗主义”只会被打个粉身碎骨。 这时美国公众的心理和舆论有了明显变化,备战空气变得浓厚起来。1916年5月,德国和英国在日德兰海域进行了日德兰海战。此次海战,英国被击沉3艘大舰,11艘小舰,有2名海军将领战死。德国也有1艘大舰和10艘小舰被击沉。这表明德日海军仍然有强大的力量拦阻美国和协约国的海上通道。在这种情况下,美国总统威尔逊力主国会通过了如下法案:陆军常规部队扩大一倍,达到8.8万人,建造了两座军营,成立“非常造船公司”,加速经济军事化的步伐。在战备工作进行当中,培训足够数量的军官成了首当其冲的任务。有10年教龄和教授多种学科能力的史迪威,被选中到纽约的普提茨堡任教官。这里是首批建立的后备役军官训练营地。担此重任后,史迪威于当年9月晋升为上尉军衔。 在此期间,由政府支持成立了大众新闻委员会,呼吁作家、艺术家、教授等参加社会宣传,进行战争动员;并派出上万名宣传员到剧院、电影院、大中学校、工厂发表“四分钟演说”。宣传员们揭露德国击沉美国快速邮船、派间谍渗透美国窃取情报等一连串事实,激发青年为美国和美国利益而战。史迪威第一次被猛烈的同仇敌汽的热流所激动,把三个月一期的训练工作干得非常出色。同时,根据美军赴欧观察员的情报,针对战争中出现将飞机、坦克使用于大规模阵地战的新问题,不断改变、充实了教学和训练内容。史迪威还充分发挥了他熟悉法语的特长,为陆军部和训练营地翻译了大量法军作战资料,对改革教学和训练作出了重要贡献。 1917年1月,德国宣布对进入战区水域的船只发射鱼雷将不再预发警告,实行所谓无限制潜艇作战。眨眼之间,协约国的船只,美国和其他中立国的船只连连被德国潜水艇击沉,德国几乎封锁了协约国的海上供应通道。英国几十万军队即将断炊,存粮只够吃几周了。英国海务大臣向美国人呼救,他们说:“如果照这样损失下去,我们将无法继续作战。” 在这种情况下,美国的金融寡头和政府的部长们极力主张美国立刻参战。恰在这时,华盛顿截获了德国外交部长给德国驻墨西哥公使的密电,要他策动墨西哥政府和德国建立反美军事同盟。德国答应不仅给墨西哥巨额财政援助,还在反美胜利之日,把美国的得克萨斯州、新墨西哥州、亚利桑那州划归墨西哥。威尔逊见到此密电大为光火。而火上浇油的是,美国商船“孟菲斯城号”、“伊利诺号”、“弗吉尼亚号”等在此间均被德国潜艇击沉,几百名美国公民葬身海底。威尔逊总统急忙在国会发表演说,断言协约国没有美国的军火和援助是不能战胜德国的。德国胜利将对美国极为不利。他阐明“这场战争是德国人强加到我们身上来的”。他要求国会承认战争状态的存在。随后,于4月初,参议院以82票对6票,众议院以375票对50票通过对德国宣战的决议。 英法两国随即派出名震欧洲的霞飞元帅和高级文武官员组成的代表团到达华盛顿,讨论美国参战和全面援助问题。美国也选出历经日俄战争和曾统兵在菲律宾、墨西哥作战的优秀将领潘兴,作为美国欧洲远征军总司令,先期前往法国。 当时美国有1亿以上的人口,可动员480万18岁至45岁的男性公民服兵役。按20名士兵中需1名军官计,所需要的军官数额吓坏了陆军部。训练军官,成了最紧急而繁重的任务。原有的军官,特别是西点军校毕业的军官的身价,立即陡增十倍、百倍。史迪威的战时军衔,立即由上尉晋升为少校。有三道命令接踵而至,一道命令要他到一个很大的训练营地任教官;一道命令是派他到80师一个旅任副官;第三道命令是要他到西班牙去,在美国大使馆任武官,这可以实现他多年来申请在西班牙语国家工作的夙愿。陆军部的联系人给他写信说,西班牙到处是间谍和德国特务,需要一个能干的人去,经营一个侦察系统。他要求史迪威尽快用电报作出答复。 史迪威的选择是,不当教官,不当武官,而到战斗旅去任副官,而且很快在副官岗位上干了起来。 战斗旅远征的准备工作还在进行当中,1917年12月,他又接到一道命令:立即到法国,向美国远征军司令部总司令潘兴将军报到。他兴奋异常,挤上一艘运兵船横渡大西洋。在法国的圣纳泽尔军港登陆。 船一靠岸,他见一些法国人聚在船坞和街道旁边看这些大兵上岸。人群中妇女们大多身穿长服,几乎没有壮年男子,人们的脸阴沉着;那气氛像是在举行葬礼。在去美军总司令部驻地——肖蒙的路上,也屡见穿长服的妇女,使人产生一种悲怆感。史迪威目睹这一切思绪连翩,当初先辈们为了摆脱专制压迫,争取个人自由,离开欧洲开拓了美国这片以平等、自由、公正为原则的国土。300年后,他们的子孙后代竟全副武装回到了故土,担负起挽救自由、平等、公正的职责,但通往理想的路上满是血污、凄凉…… 潘兴的总司令部设在巴黎南面肖蒙地带的一座大葡萄园里。潘兴将军要史迪威加强参谋部的情报工作。在这个高级司令部工作的参谋,都是利文沃思指挥参谋学校或陆军作战学院的毕业生。34岁的史迪威虽然没有在这两个学校深造过,但潘兴了解他,在驻守菲律宾时,他是个聪明、称职的指挥官,翻译过法文的“日俄战争”小册子;他编译的南美洲一些国家地形、地理的资料,使陆军受益匪浅。远征军正急需这样难得的人才。 潘兴将军比史迪威年长20多岁,他1886年毕业于西点军校,称得上是史迪威的前辈学长。美西战争前,潘兴将军曾在西点教授战术课,也算得上是同行当中的先行者、引路人。他秉性刚毅,以精干带兵作战获得威望,人们以精明强干、睿智练达的“黑桃杰克”称誉他。许多跟随他征战墨西哥的军官、老兵,得知他出任欧洲远征军总司令,纷纷聚拢到他的麾下,谋求差使,也大长了远征军的声威。 史迪威在潘兴手下,自1918年3月到同年11月停战,亲历了三次战略行动。一是粉碎德国五次大进攻的防御战;二是收复德国占领的三个突出地带的反击战;三是以钳形攻势占领两个交通枢纽的进攻战。停战后,史迪威还被派到德国科布伦茨地区,执行了八九个月的占领任务。在总计十八九个月期间,史迪威领略了潘兴统帅百万大军克敌制胜的胆魄和才干,学到了不少带兵打仗的方法,这对他后来在二战中率兵作战起了重要的影响,以致许多人称史迪威是“潘兴式的将军”! 史迪威的岗位和职务是远征军第4军首席情报员。到英军58师熟悉前线情况,是他的第一项任务。58师师部在法国北部兴登堡战线的前沿重镇努瓦水。英军参谋人员见到他后相信了美国参战不是说空话。他们认真地帮助他观察德军阵地的构成和设施,以及公路伪装,使他了解德军的攻击步骤和特点,飞机、坦克和重炮的使用情况等;还同他一起研究地图和空中侦察拍摄的资料以及侦察手段和方法,并陪同他观察前沿的战壕、防空洞、弹药库、夜间巡逻等等。尽管他厌恶甚至不能忍受英国一些人的傲慢和趾高气扬,但为了完成需要了解、观察的每个项目,他延长了一天的工作时间,完全忘记了对一些人的反感。他“饱学”而归后,对第4军等单位以及后来的情报工作,都起了很好的作用。 史迪威在第4军工作期间,给他印象最深的是,潘兴将军关于美军指挥权的归属问题的处理,显示了他维护美军独立地位和尊严的坚定态度以及统览全局的能力和牺牲精神。 潘兴将军率总司令部到达法国时,交战双方都已精疲力竭。不久,意大利军队在卡波雷托战役中丧失兵力46.5万人,德奥军队向西推进100多公里。意军无主,难民叫苦连天,士兵愤怒已极,高呼“打倒战争”、“打倒军官”,洪水一般向西溃逃。形势如此严峻,英法两国赶忙一边派出11个师去救援,一边由英、法、比。意等国成立“最高军事委员会”,成员包括各国政府首脑及主要军事顾问,负责调整协约国的兵力和战略行动,但它没有实际权力,不能起统一指挥作用。 英法联军紧催美国参战,是因为他们的兵力不足,士气又低落,所以一见到潘兴,就让美军尽快补充到英法联军去。为此,号称“老虎”的法国政府首脑克雷孟梭带着法军总司令部成员,以“最高军事委员会”名义亲临美军第1步兵师,劝说美军指挥官,让他们用法国的方法和惯例训练美国士兵,弥补美军经验不足的弱点。他们要求美军立刻上阵,让法国士兵看到美国人前来助战,以振作法军日益沮丧的士气。这当然遭到了潘兴的坚决反对。 潘兴到英法联军战场巡视过后,大为震惊。这场战争如此惨烈,美军无论在技术上、精神上都准备不够。所以,他不顾一切地想让美国军队尽可能慢一点开赴前线,以便教会士兵们躲炮弹、防毒气,让士兵们有一定的应付困难和恐怖的训练。对维护美军的独立地位和指挥权,他的态度更加坚定、强烈。一到法国他就向法军司令官直言不讳地说过:美国远征军不受任何外人统辖,我们可以同英法联军并肩作战,但绝不受英法将领指挥。巡视之后,他甚至不客气地告诫联军司令官:不能为了减轻法、英两国的压力,就把美国士兵当炮灰用!后来,他决定让第1步兵师开赴西线参战时,仍明确表示,这同法国方面的要求毫不相干,因为美国公众舆论、美国国会都迫不及待地要听到美国军队同可恨的德国兵交锋的消息。潘兴手下的将领对他维护美军的尊严和美国利益的行动,都感到快慰和振奋。 潘兴之所以坚决拒绝英法联军的要求,是因为他对如何打破当时的堑壕战僵局,改变联军的颓势,已胸有成竹。他认为决不能再打那种把士兵推进“碾肉机”的阵地消耗战,必须恢复运动战,采取纵深突破的野战夺取胜利。在指挥上,一如西点军校战术教材所主张的,作战计划的中心是指明作战目标,下达命令必须简明扼要,而不须把所有行动细节逐一列入计划,限制部队的手脚,那样只能被动挨打。潘兴还要求部队的临战训练,主要是灌输相信美国力量的进攻思想,使军官和部队在战争中以最大限度的主动精神,抓住时机进攻,打败敌人。 按照“最高军事委员会”的部署,美军的当面是被德军占领的圣米耶尔突出地带,潘兴把这里称作德军的“太阳穴”。因为它的东面和德国本上相毗连,从这里发起进攻,突入任何一侧,都会打开通往德国的道路,只要突进德国本土,英法联军的危局必会得以挽救。他的独立作战计划,选的就是这个目标。然而,德国对此早已有防备,自1914年夺得这个突出地带后,便筑起了十分坚固的防御工事,联军对它无能为力,所以把美军放在了这里。 潘兴设想,攻取圣米耶尔突出地带,必须创建一个有4个军的集团军,每个军有4个师,外加1个后备师,1个新兵训练站,1个军满员要6000名军官,17万士兵。但是,由于国内种种困难,直到1918年德国开始大进攻之际,到达法国的美军只有7个师,33万人。攻取圣米耶尔的各项准备工作不仅十分繁重,而且战局变幻,不可预测。 史迪威从英军58师回到总司令部之后,在参谋学校遇到了1911到1913年塔夫脱总统任期的陆军部长亨利·史汀生,他已年届50岁,也来远征,担任军法官。两人相见备感亲切。30年代史汀生出任国务卿,40年代再度任陆军部部长,对史迪威的前途都有过重要影响。 由于总司令部急需,史迪威被调去协助组织参谋部的情报部。他来到肖蒙才知道战局已骤然紧张起来,极端严峻的形势已危及到潘兴将军和美军的每一个人。 原来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胜利后,苏维埃政府退出战争,俄国士兵、农民摆脱了大战的灾难。到1918年二三月间,德国统帅部已把对付俄国战场的40个师集中到了西线战场,其兵力总计已达197个师,而英法联军只有167个师。德国决定利用兵力上的优势,趁大批美国军队未运到欧洲之前,与英法军进行决战。联军已获得确切情报,德军第一步是集中兵力打英国远征军第5军团,占领法国西海岸,使英军与本土相隔离,迫使英军投降,然后全力围困和消灭法军。为实现这一计划,德军统帅部已向前移驻斯巴。 决战迫在眉睫。 联军“最高军事委员会”发布通告,授命福煦“协调西线协约国军队的行动”,接着他便担任了协约国联军总司令,统一指挥英、法、意、比军队与德军决战。在此危急关头,他要求美军接受统一指挥迎击德军。潘兴对他们仍旧毫不含糊地回答:远征军是美国军队,只听从美国人指挥。他斩钉截铁一般拒绝改变美军独立作战的直接指挥权。 然而当德军以65个师在英法联军防线结合部发起猛攻时,联军仅有36个师迎战,英军两道防线接连被德军突破,德军距巴黎仅有60公里,远射程炮弹已落到了巴黎市郊。潘兴以军事家的睿智和胆魄,作出了惊人之举:放弃他对美军独立作战的直接指挥权,让已到达的33万美军归福煦总司令指挥,投入英法联军全线作战。 潘兴将军作出这个重大决定时,史迪威已到凡尔登防线的法国17军实习。最先在法国登陆的马歇尔则目睹了这惊人的一幕。他和步兵1师的赛纳特将军了解当时的处境。赛纳特将军说,当时,英国第5军团已溃不成军,法军预备队换上去也伤亡惨重。德军打开了一道60公里的突破口,英法两军之间的重要交通线已被拦腰切断,士兵丧失斗志,英军司令黑格失去信心,总司令福煦心急如焚。潘兴在周围一片沮丧绝望的气氛中,接连24小时仔细研究了多种方案后,毅然放弃自己对美军的直接指挥权,让美军按协约国军总司令的统一部署参战。马歇尔说,因为作出这个决定,潘兴才“一跃而成为伟人”!因为在存亡攸关的大战中当一名配角,依照法国人的命令行事,只有宽宏大度的伟人才做得到。潘兴的惊人之举,赢得了军官和士兵更深的信赖和更高的崇敬。 史迪威得知潘兴的决定的同时,还听说他做了动人的讲话和颇具诱惑力的许诺。说是凡少校以上的军官只要才干出众,就能得到飞快的提拔。史迪威虽然为自己的军衔过低而感到难堪和烦恼,但他这时不能不把全部心思用在压得喘不过气来的情报工作上,无暇再想提拔晋升之类的事了。 德军的第三次进攻战役转向了法军战线。德军一改正面平推的打法,发动了一系列的多点进攻。美军有8个师和法军一起作战,挡住了进抵到马恩河的德军。 接着,法国情报部门破译了德军的密码电报,法美军队得以事先在德军第四次进攻的地点做好了充分准备,使德军想把亚眠、马恩河两个突出地段联结起来威胁巴黎的企图彻底失败。 7月15日,德军向兰斯两侧发动第五次进攻。仗打了两天损失16万人,虽然前进了6公里,但后备兵力消耗殆尽,无力再继续战争。 美、英、法、比等协约国军队由福煦总司令统一指挥,使战局发生了重大变化。到达法国的美军已有89万人,还有大量的军用物资源源不断地运来。7月18日,以法军4个集团军为主,加上美军8个师和英、意军各2个师发起反击,首先夺取了马恩河突出地带。8月8日,以英军为主,用大批坦克为先导,对亚眠突出地带发动了突然袭击,在联军围攻下,六七个德军师全军覆没。最后夺取圣米耶尔突出地带,便是以美军为主的艰巨任务了。看到这次统一指挥,统一步调的作战威力,使史迪威后来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的中缅印抗日战场上,奋力追求出现这样的态势,但没有成功。这是因为国情不同,环境也不同了。 1918年8月,德军失败已成定局,福煦在结束战争的计划中,要求在9月7日开始的第一个进攻行动,便是以美军为主夺取圣米耶尔突出地带。 潘兴为了发动这次进攻,苦心筹集力量,到8月10日,包括史迪威所在的第4军在内的第1集团军终于建成了。这个集团军包括法国17军在内,总计50万人,是欧洲战场人数最多的一支部队。作战部助理参谋长马歇尔中校为这次作战拟就了主要计划,史迪威则为制定这个作战计划提供了翔实而精确的情报资料。 为了做好圣米耶尔战役的情报工作,史迪威在英军战线熟悉了怎样组织以师为作战单位的情报活动。之后,又到法国第17军实习了一个半月,掌握了一个军乃至一条庞大防线的情报系统的运转情况。 在法国17军实习期间,他和该军情报处长阿尔芒·贝洛姆少校在一个办公室工作,但大部分时间他是到时时遭受炮击的各个要塞和指挥所去巡视,在壕沟、瓦砾中爬行,在潮湿和臭气熏人的掩体里观察敌情。紧靠火线的地方为了盖住死尸而撒下了大量石灰,地下坑道里到处是烂泥浆。但对职务的高度责任心,使他从不受恶劣环境的影响。 贝洛姆少校很欣赏史迪威,认为他有笛卡尔“我思故我在”的哲人气概。在战斗打得十分激烈的时候,史迪威却极为镇静。有一次敌前侦察,史迪威走到距德军只有60码的地方,从上午9点钟一直步行到第二天凌晨2点钟才回到营地。白天他被敌人的炮火压制在只能蹲两个人的掩体里,大约有近200发重炮炮弹落在偏左的地方;夜晚他在德军打来的非常稠密的枪弹炮弹中穿行,有时掉在泥坑里。当别人问起他这一天的经历时,他回答说:“非常有趣的一天。” 史迪威是第一个同法国17军共同作战的美国人。他的流利的法语成了他和法国人建立融洽关系的桥梁,法国人帮助他熟悉了参谋工作各部门的情况,火线的步兵作业,每一个梯队情报工作的组织、设备及活动。最有价值的是,他们安排史迪威乘观测飞机作了一次飞行观测,这在当时是最新的侦察手段之一。史迪威成了美国远征军第一个邀游蓝天的人。 40多天的共同生活,史迪威发现17军里老兵多,他们不仅能打仗,而且能说出打仗的道理。他们对伙伴富有同情心,有位康托上校,66岁,秃顶,肥胖,胸前有一排排的勋章,却仍戴一顶士兵帽子。他邀请史迪威吃晚饭,餐桌上有煎蛋卷、鱼、米饭、蔬菜色拉、白葡萄酒、香摈酒、甜酒和奶酪。勤务兵按照惯例,先敬个礼,然后恭敬地说: “夫人请用餐。” 史迪威很奇怪,那个座位没有人呀!为什么叫“夫人”呢? 上校问史迪威:“你结婚了吗?”“结了。”史迪威回答。“你妻子在哪里?”“在美国。” 老上校说:“不对,她在你心里,她就在这里。因此我要他说,‘夫人请用餐。’” 史迪威离开17军时,参谋人员为他举行了盛大的送别宴会,由作战处、情报处等三个处的处长按正式外事规格主持了宴会。虽然地处战场,但桌子上都放了花,一大块精美的、上面雕饰了法国公鸡和美国鹰徽的奶油杏仁糖,放在史迪威的餐桌中心。一晚上香摈酒不断,每个人都坚持要史迪威给他们签名留念。一位军官写了一首充满激情的诗献给史迪威,史迪威用学到的许多法国俚语和美国人特有的幽默致答词。法美两国军人在惨烈的战火中结下了友谊。 一直注视着圣米耶尔突出地带形势发展的潘兴将军,调动了史迪威的位置,对他指明,为在这个地带发动攻势,情报工作是制定作战计划的中心环节。要求他在8个星期内。建起各师的情报处和训练参谋人员的学校,采取一系列实际步骤组织情报活动,汇集各种资料。数据。 为了进行这些工作,史迪威不停地来往于各师师部之间,奔波于肖蒙、朗格勒和设在纳夫夏托的第4军军部的路上。由他指挥运转的情报系统,自各个方面搜集了有关敌军战线和圣米耶尔地形的考察资料,绘制和提供了各种比例与坐标数据的地图。他们还根据诸多迹象对敌军兵力及活动规律和趋向进行了估计,并分发了有关敌军各类炮火每天、每周发射情况及变化的综合分析材料。最后还为第1集团军攻取圣米耶尔突出地带准备了总计15吨重量的地图。 如此繁多的情报项目,在美军作战史上是第一次,有些在美法联军中也找不到先例。美国国内以巨大的财力、物力为这一工作提供了技术保障。军火工业虽然来不及提供许多飞机、坦克,但根据情报提供的德军防御设施的精确资料。创制了便于摧毁敌人混凝土地堡、地下掩体、山腰坑道等防御工事的直列装药的爆破筒,由12毫米口径猎枪改制的大口径步枪,以及特制的剪断铁丝网障碍物的钢钳、钢斧等。这些武器和工具,轻便、威力大、步兵好携带,适于突入敌防御纵深作战。士兵们做现场演练时,得到观看的潘兴将军和军官们的热烈称赞。 圣米耶尔攻势打响前夕,史迪威晋升为中校。 潘兴将军和总司令部对情报综合分析后确认:圣米耶尔突出地带,是底线35英里、边线各25英里的一个等腰三角形。它有多道防线,窄轨铁路纵横其间,使各前沿、主阵地、野战炮、机枪阵地、弹药库、囤兵区、飞机场等联成一体。交叉火力成网严密,阵地筑垒异常坚固。最后确定的打法是:出奇不意,突然袭击,第一步,是借夜幕把14个师连同军需品秘密集中于侧翼。…… 然而,美军的保密措施很不严密,巴黎街头都在传播、议论美军的调动。第4军驻地纳夫夏托的理发师,对美军的调动也知道的一清二楚。史迪威十分焦急。他夜以继日地工作。他多是乘汽车到各个观察所看地形,有几次则乘气球踞高远望,为部队顺利开进和集结及时提供了情报。 开始攻击那天,秋风秋雨骤起,道路泥泞,步兵负荷加重。史迪威更是通宵达旦地工作。这是第4军第一次打大仗,马歇尔原先所在的美军首批到达法国的第1师,道格拉斯·麦克阿瑟任参谋长的第42师,是这个军最英勇善战的部队。第4军的右侧是第1军,那里的情报处长迈尔斯上校和他联系频繁,使史迪威更加忙碌。 炮火准备从凌晨1时开始。呼啸着飞驰的炮弹,如漫天冰雹落在圣米耶尔地带,一直打了4个小时,火光照亮了暗夜。清晨5点钟,步兵在烟尘和秋雨中跃出战壕,多路多点扑向德军阵地。史迪威不断接到电话和电报,得知全线向前推进很顺利。 步兵第1师和第42师打得很漂亮,但第89师打得很不好。史迪威很快到达89师指挥所,发现这里的情况乱糟糟的,对下无联系,对上无报告,一切都茫无头绪。 他又转到了第1师。和89师情况截然不同,这里的参谋人员个个都很能干,一切有条不紊,伤员躺在指挥所外面可以避风雨的地方,护士照顾得也很好。步兵随着法军坦克,不顾榴霰弹连连在头顶低空爆炸,前仆后继地冲破了德军头道防线。士兵们高兴地呼喊:“打得好!”第1军和第4军都出色地完成了全线第1天的攻击任务,真是了不起的胜利!实际上,在攻击中第4军遇到了比第1军更顽强抵抗的敌人,但他们英勇善战,在中午时分就到达了所有的目的地。 史迪威从一群俘虏中挑选了几名军官回到战俘营审问。审讯还没结束,便接到去图尔的命令,让他调查德军打在那里的重炮弹弹坑的直径。他发了火,严厉训斥了地形科的无知,无能!幸好,法军的飞机已夺取了制空权,美军第二天的攻击将仍旧会很顺利的。 史迪威紧随攻击部队穿过烧毁的坦克、卡车、翻倒的炮架,还有惊恐的难民群,进入了德军纵深阵地。原来,在第1集团军发起进攻之前,德军由于兵源严重缺乏,已决定从这里撤退,并立即拆卸了重型武器装备运回德国。德军头一两天的抵抗,只是为了掩护撤退。因此,被德国军队占领最早,防御最坚固的圣米耶尔突出地带,很快便被美军收复了。 美军的作战计划虽然用不着去执行了,但史迪威仍然勘察了。德军在这个地带的最后一道防线的详细情况,验证了原先情报中的重要数据,并且连轴转了两个昼夜,写出了战斗总结报告。 在胜利的气氛中,第1军情报处处长迈尔斯上校接连几天每隔一小时就给史迪威打一次电话,向他了解最新消息。有一天史迪威被惹烦了,便信口说了一句: “对,德国氯气专家,大名鼎鼎的奥托·施米尔克泽被我们捉住了” “快,把他的名字的字母拼给我听听,氯气这个字的字母怎么拼啊!快!”电话中传来迈尔斯十分激动的声音。 史迪威没有料到,他为了搪塞迈尔斯,用德文“软干酪”这个词编造的一个德国人的名字,却被他信以为真,还不厌其烦地追问起细节来。史迪威顺水推舟,也来了个假戏真做。他煞有介事地加进一些合理想象的细节,回答迈尔斯的追问。 迈尔斯听完郑重其事地宣布,我这就派防化部队军官会见这个俘虏。当这位防化部队军官抵达司令部时,接待人员告诉他,施米尔克泽博士已被押送到集团军情报部去审问了。接着不断有人来找史迪威,他都以此法推托,使来者总也找不到这个“博士俘虏”。没想到,消息却越传越广,以致路透社记者在巴黎、伦敦和纽约的报纸上都发表了这样的报道:“据圣米耶尔前线消息,德国一位著名毒气专家被美国军队俘虏。他是在准备使用毒气投射器时被抓住的。” 史迪威的骗局露馅以后,各军部、师部的参谋人员个个捧腹大笑,迈尔斯上校成了人们谈论的笑料。乔治·马歇尔因公来到第4军时说到了这件事,并表示不欣赏这种恶作剧。 1918年10月,史迪威的临时军衔晋升到上校,同时荣获为非战斗人员新设立的勋章——“优异服务勋章”。第4军参谋长韦尔斯将军十分喜欢和钦佩史迪威,说他有“非凡的才干”,是“战争中成长起来的最能干的情报官之一”,“曾编入这个军的每一个师都异口同声地赞扬史迪威的情报处”。 这时,真正传来了“特大新闻”。福煦元帅指挥的法、美、英、比联军,经过9月底的两次钳形攻势,占领了德军的两大交通枢纽,德军全线崩溃。比利时军队开始收复国土。德国人要求停战了。 第4军乘胜进入德国科布伦茨地区执行占领任务,军部设在摩泽尔河畔的科赫姆市,不断有德国的显赫人物来访。已任驻德美军作战部长的乔治·马歇尔,护送德国皇太子韦尔士亲王来到第4军,指名要史迪威负责陪同皇太子。尽管史迪威对此十分厌恶,但见这位皇太子不摆架子,举止文静,礼节周到,也就不再说什么了,反倒随随便便和他谈天说地,东拉西扯起来。 皇太子向史迪威如实说了求和的经过。原来,德国政府为试探停战途径,曾派人到华盛顿找威尔逊总统。威尔逊正犹豫不定时,德国鱼雷击沉了美国的客轮“伦斯特号”。威尔逊勃然大怒,断然拒绝了德国的求和。到11月卫日晚上,德国国防部长一行的汽车打着白旗,越过前沿阵地,直到第二天早晨抵达法国北部贡比涅森林的雷通车站。联军总司令福煦乘坐的专列就停在这里。德国人一到,福煦即摆出胜利者的姿态,以嘲讽的口吻问道: “你们来干什么?先生们……” “我们想听听您的停战建议。”德国人回答说。 福煦的火不打一处来,给了德国人当头一棒,他说:“噢!我们没有提过任何停战建议,我们很愿意继续打下去。” 德国人无可奈何地表示:“无法继续打下去了,”请求福煦提出停战条件。 就这样,在1918年11月11日清晨5时,双方签订了贡比涅停战协定,结束了第一次世界大战。 韦尔士皇太子讲这段经过时,深感这是德国民族的莫大耻辱。也正是基于一种报复心理,22年后,占领了巴黎的希特勒硬是把福煦坐的专列车从博物馆拉到贡比涅森林,使法国人在原地,原车厢里签订了投降书,这是后话。韦尔士皇太子的这次美军之行,使美军在科布伦茨地区执行占领任务方便了许多。 1919年5月,第4军建制被撤销。史迪威在远征军的任务就此结束,并准备回国。美国于1918年底到达欧洲的200万远征军中,有50280人被打死,205690人负伤。打得最英勇,伤亡也最大的是步兵第2师和海军陆战队。法国政府为了表彰美国海军陆战队,命名那座被打成秃山的森林为“海军陆战队森林”,并在名义上将此山划归美国政府所有,成为纪念美军在欧洲大陆作战的 一处胜地。在负伤人数当中,史迪威也被算了进去,因为贝鲁伯特弹药库的爆炸使他的左眼受了重伤。 潘兴将军和助手马歇尔还要到欧洲各盟国进行正式访问,远征大军则解甲归田回美国。在横渡大西洋的运兵船上,士兵们唱着:“巴黎游遍,看尽繁华,哪有心思再种庄稼。……”其实,所谓“巴黎游遍”,是指有支美国军队跟着骑在马上的潘兴将军等,在巴黎爱丽舍田园大街上参加了检阅,穿过了法国政府为给美军庆功打开的凯旋门——这是普法战争后穿过这座高大的穹顶拱门的第一支外国军队。这自然是美军的荣耀,但仅此而已。驻守在巴黎之外的美国大兵们,有几个到过巴黎,见过什么繁华?正是:远征欧洲一年半,不见繁华见灾难;尸骨遍野血成河,伤痕累累回家园。欲知后事如何,且看下章分解。 |
后一页 前一页 回目录 回主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