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目录
评《枫》

作者:许世杰

  人们的心上如果真有文学家所描绘的那种感情的琴弦,我相信:凡是读过短篇小说《枫》的人,心弦上都会弹奏出深沉、抑郁的旋律,伴你沉思,从历史的回顾和斑斑的血迹中得出沉痛的教训;都会进发出悲愤、激昂的音符,催你跨上仇恨的骡马,向着林彪、“四人帮”这群刽子手们冲杀。
  《枫》勇敢、真实地再现了文化大革命中两派革命群众组织势不两立、互相武斗残杀的悲惨一幕。这段历史不知给多少人的心灵深深镌刻下了永难磨灭的伤痕!《枫》以动人的艺术形象,描绘了这样一个故事:一对曾经初恋的青年学生,分别参加了井冈山和造总兵团两个相互敌对的群众组织。在真枪实弹的武斗中,女学生卢丹枫面对“敌人”,“至死不做叛徒”跳楼身亡,男学生李红铜被后来掌权的井冈山派诬判为枪逼卢丹枫跳楼的凶手而处以死刑。对于这样的故事,我们的后代是不会理解的,但这确实作为一种短暂而奇特的政治现象,在全国不少地方存在过。《枫》揭示了这幕悲惨而又似乎怪诞的历史的罪恶渊源。这一对主人公怀着“誓死捍卫毛主席革命路线”、“为共产主义伟大理想而奋斗”的炽热的心,响应“把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进行到底”的号召,勇敢地投身到一场人为的、被扩大化了的拼杀中。林彪“立竿见影”那套形而上学的鬼话,江青“文攻武卫”的恶毒伎俩,还有所谓中央文革首长对两派组织各封“左派”的阴险挑斗,把这一对青年连同已处于白热化的两派组织,推向了相互残杀的战场。这些可爱、善良、无辜的人们哪里知道,他们宝贵的生命并没有献于梦寐以求的共产主义事业,而是被一群毒蛇——他们虔敬的“首长”们的权势角斗吞噬了!对这一幕鲜血淋漓的历史的艺术再现,怎能不震撼读者的心弦?!
  卢丹枫生命的火光虽然永远地熄灭了,但我脑海里的她,却依然那样英气勃勃,依然是男孩子似的短发,神气的翘鼻子,闪耀着骄矜光芒的一双稚气未脱的大眼。《枫》对卢丹枫这一人物的描写是成功的。那一个个表现她“红得象红玛瑙似的单纯、明朗、热烈”的思想性格的镜头,令人难以忘却:她在学习“毛选”经验交流会上,以自己身体的投影解释“立竿见影”原则时的笑盈盈的形象;她把毛主席语录倒背如流,并“立竿见影”执行的认真神态;她以怀中战友的尸体为掩护,匍匐在泼水般的机枪扫射下的勇敢精神;她在血腥鏖战之后恍惚醒来,与李红钢相逢时那又恨、又爱、又劝降、又轻蔑的复杂感情;还有她在走向楼边跃出最后一步前,发出的高昂的口号声……难道,她只知道“革命不是请客吃饭”,天生就不爱红装爱武装吗?不!她有着对美和爱的憧憬与欲望:她爱大自然,爱如丹的枫叶;她爱甜蜜的初恋,也懂得并蒂的枫叶所内涵的深情;她爱蔚蓝的和平,热切地盼望着文化大革命胜利的那一天,“一切都会如愿以偿”;她也有少女的羞涩和温和的笑容……当一片枫叶飘落在她失去生命的唇边,“好象这是她在最后一次留恋地亲吻着晚风,爱情,亲吻着青春,生活,亲吻着她那永别了的一切”的时候,泪水,怎能不把读者的眼眶充盈?!这个形象越美好,就越是激起我们对毁灭她的黑暗势力的仇恨!
  《枫》中的第一人称“我”和火焰般的枫叶,虽然都贯穿全篇,但作用却不尽相同。“我”将目睹和回忆的一个个生活画面,自然连缀成篇,增强了作品的真实感。而枫叶,却用细细的叶脉,把一对主人公的思想、感情紧紧地系在了一起。最后,当载着李红钢的刑车从人群中驶过的时候,那“红得简直象刚刚从伤口喷出来的血,浓艳欲滴”的片片枫叶,又把主人公的死同“我”和读者的心紧紧地系在了一起,使“我”和读者久久不能平静,不由得思索着、理解着这一对青年的悲剧命运的内涵的深意……
  我的心被《枫》撕碎了!
                  (原载《文艺报》1979年第6期)
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