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一页
前一页
回目录
回首页
战斗机编


  战斗机,是第一次世界大战初期从侦察机乘员之间出于自卫目的、手持步枪互相射杀演变而来的专用机种,著名的福克E 型飞机被大多数人认为是最早出现的成功的战斗机。
  战斗机,也称歼击机(第二次世界大战时又称驱逐机),是“用于在空中消灭敌机和其他飞航式空袭兵器的军用飞机”(见《中国大百科全书·航空航天卷》)。其主要作战目标是敌方的战斗机和轰炸机,主要作战模式是空战,但也在一定程度上兼有护航、拦截、对地攻击、侦察等功能。战斗机属于技术竞争性最强、发展速度最快、型号更新最及时的对抗型航空武器。成为每个国家军事航空力量中的基干机种,也是先进国家飞机研制的重点努力方向。战斗机的型号数量和生产、服役数量均占各国军用机之首位。
  为便于读者对各个历史时期战斗机的总体发展水平有一个概括的了解,特给出表1—1供参考。
  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战斗机只能进行单纯的空中格斗,攻击武器也只是1~2挺7~8毫米口径的机关枪。瞄准全依靠个人经验。飞机构造也以木质构架加亚麻布蒙皮为主,发动机功率与飞行性能都处于低级水平。
  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尤其是在三十年代中,战斗机并未因战争暂时中止而停止发展。一些先进国家的新式战斗机开始向半金属乃至全金属结构和“单翼”气动布局发展。许多概念颇为领先的空气动力学理论走出实验室,争相应用于型号设计中。口径20毫米的机炮开始装上飞机。不少体育竞赛飞行中的杰出机种,作为技术储备的实验品,纷纷成为战斗机研制中的原准机,飞机性能继续得以完善,飞机外形走出“古
  
  进入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战斗机的总体发展水平已接近活塞螺旋桨飞机的顶峰阶段。不少型号的最高时速已逾越600千米大关。一批性能优异、工作可靠的空冷或水冷1000~2000马力级的大功率活塞发动机不断被装上新机。工厂开始设计出多座重型战斗机、夜间战斗机、战斗轰炸机和战斗侦察机等战斗机的特种型号。雷达第一次在少数战斗机上获得应用,火箭弹已成为枪炮之外的辅助机载武器。处于萌芽时期的喷气战斗机和昙花一现的火箭动力战斗机分别被试制出来,而且少量进入使用阶段。战斗机在整个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取得了巨大的战绩,发挥了独特的作用。
  战后,喷气飞机很快就先于其他用途机种占据了整个战斗机领域。装备机载雷达和大口径机炮,以跨音速飞行已成为现实。后掠翼、变面积律蜂腰机身、前三点起落架、密封高空座舱和个人生命维持系统等全新技术产物被融入到型号设计中来。在朝鲜战争中,发生于喷气战斗机之间的空战第一次取得了可贵的高速空战经验。在此后十多年中,冷战形势迫使许多国家先后研制装备了超音速战斗机。不久,又出现一批设计相当成功的能以二倍音速飞行的型号。空对空导弹业已成为空战飞机的标准装备。至70年代初,战斗激烈的越南战争又大大刺激了战斗机的进一步改进,出于作战需要,许多型号以战斗轰炸机的形式出现,更多地投入对地面目标的直接攻击,在很大程度上取替了昔日轻轰炸机的地位。战争教训使人们开始重新重视战斗机的中、低空跨音速机动性能,不再盲目追求高速和大升限。于是,敏捷的盘旋角速度、更小的转弯半径、高值爬升率及加速性能普遍成为设计师们刻意追求的指标。同时,“导弹制胜”神话的破灭,又导致航炮再度受到青睐。这时,战斗机已发展出第二代,并出现了垂直起落(VTOL)战斗机的实战型号。
  从70年代中期开始,战斗机开始向第三代发展,它们中的大多数已成为今日世界空中力量的主力。这一代战斗机,是在充分吸取了越南战争和中东战争的经验教训后研制成功的新一代型号。如F—14、F—15、F—16、米格—29、米格—31、
  苏—27、幻影2000、阵风、狮鹰等等。与上一代机型相比,速度和升限等传统飞行性能指标并未产生明显的飞跃,但它们更
  重视的是飞机的加速度性能和瞬时转弯角速度等性能指标(如可在2.5分钟内从M0.9增速到M2.0,可以30度/秒的角速度拐弯),以适应80~90年代的空战特点。同时机载武器开始趋向多样化,空对空导弹中出现了发射后不管的中远程拦射型和可以离轴发射的近距离格斗型,还为战斗机配备了装各种传感器的对地攻击兵器。高度自动化雷达火力控制系统保证飞机可进行全天候全方向全高度的对多目标同时攻击作战。飞机的电子及反电子战手段和野战生存性以及战场维护性均得到较大程度的提高。隐身战斗机也开始问世。
  进入90年代,各国纷纷开始研制第四代战斗机,以维持2000年前后的空中优势。其典型型号有美国的F—22和前苏联的工程样机1—42型等。新一代型号的飞行性能基本上没有发生太大的改观,但却相当注重在隐身性能、超音速巡航性能(指发动机不开加力便可作较长时间巡航)、敏捷性(有别于机动性的非常规机动飞行能力,通常指机动能力的“变化率”)和机体的可靠性与维护性之间得到很好的协调平衡。第四代战斗机具备了超视距及全环境作战能力。可在严酷的电磁环境和核及生物化学污染环境中正常执行任务。它们将应用当前处于成熟阶段的最尖端技术进行设计,其中包括飞行主动控制技术、隐身技术、翼身融合保形技术、先进复合材料、变弯度机翼、推力矢量控制、大推重比发动机、先进电子座舱显示技术等。

  ------------------
  allan9扫描制作 || //www.qiuzao.com
后一页
前一页
回目录
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