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一页 前一页 回目录 回主页 |
1981年5月,密特朗就任法国总统,由于新内阁中,有4名共产党人担任部长,美国大为恼火。为了取悦美国,这年7月于加拿大举行的七国首脑会议上,密特朗亲口向里根透露了一桩苏联间谍案,结果令里根大吃一惊:“这乃是20世纪最大的一桩间谍案!”有人甚至认为,该案使东西方两阵营的平衡关系从此发生急剧变化,从而间接导致10年后苏联的解体。 奉派赴法窃取机密 整个案件,目前可从三本已问世的著作中了解来龙去脉。1986年,一名法国记者写了一本书《KBG在法国》;19叨年,法国反间谍机构的一位负责人在一本名叫《来自地狱的访问者》的书中,描述了该案内幕;今年1月份,一名俄国记者更出版新书,把该案男主角的最后下场,作了清楚的交代。 1932年出生于莫斯科的维托夫,是苏联克格勃成员。1965年他奉派巴黎工作,名义上是苏联的专员,专门负责电子器材的进出口工作,实际上是为克格勃吸收情报人员,以及偷取法国的科技秘密。他的夫人斯维拉娜,在此期间则迷上了巴黎的时装及香水。 1970年,维托夫奉调回国,在克格勃总部负责科技情报工作。也许因为享受过巴黎的纸醉金迷,他一直渴望再出国,也因此一直与任职汤姆森电子公司的法国人普鲁斯特有来往。1974年,维托夫调派加拿大,而此时,加拿大及美国都已觉察到了维托夫的真实身份,再加上他夫人斯维拉娜涉及到一件珠宝案,不到一年时间,维托夫就被莫斯科紧急召回,继续在克格勃情报分析中心工作。 对维托夫而言,这是件枯燥的工作。而斯维拉娜爱慕虚荣,私生活极不检点。维托夫本人则与办公室女同事奥切京娜有染。 1981年2月份,维托夫写了一封告急信给那个法国人普鲁斯特。信中称:“我已陷入生死交关的一刻!” 变节投靠法国 普鲁斯特与法国反间谍机构“领土监视局”(DST)有来往。该局决定试探维托夫的真实意图。一位也在汤姆森电子公司工作的工程师立刻被派往莫斯科。这位60来岁的法国人,实际上是货真价实的谍报人员,名叫阿迈尔,系法国名校“国立综合科技学院”高材生,与前总统吉斯坦算是校友(就是因为在这件间谍案上他所表现出的冷静大胆,而获得法国最高荣誉勋章)。 1981年3月份,阿迈尔在莫斯科一家专供外国人消费的百货公司前,与维托夫第一次会面。 维托夫向阿迈尔提供的情报,均属最高机密,也最具价值,其中包括苏联如何在西方国家中收集科技情报,以供苏联国内军民工业之需。 卧底案密特朗亲自核准 法国的“领土监视局”确认,维托夫已成为西方国家在克格勃核心中最重要的卧底者。该局当时的负责人夏莱,特别为这位卧底者取了一个代号“再见”(FAREWELL)。对夏莱而言,这个英文安有双重意义,一为“万事如意”一为“一路顺风”。最重要的是,用英文代号,会使苏联情报部门怀疑是美国人或英国人干的,而不会想到法国人。 1981年7月初,夏莱将该间谍案呈报法国内政部长。后者立即明白事关重大,并且嘱咐:“绝不能让那个大嘴巴知道,否则全巴黎都知道了。”“大嘴巴”是指当时的国防部长赫鲁,去年一家法国杂志曾指称他是为前东欧国家工作的间谍,然未获证实。 一般来说,“法国领土监视局”,只负责法国境内的反间谍工作,但负责国外情报工作的“法国国家安全局”被怀疑遭克格勃渗透,因此,维托夫卧底案全权由“领土监视局”负责,并于1981年7月获总统密特朗亲自核准。 3000件最高机密 法国驻莫斯科大使馆武官奉命与维托夫联系,并把一台“迷你”相机交给对方。“再见”工作表现得十分“优异”。10个月之间,他提供了3000份有关苏联如何收集西方科技情报的文件,结果散布在15个西方国家中的刀多名被克格勒招募的工作人员,以及450名在西方国家中专门刺探科技秘密的苏联情报人员,纷纷被抖落出来。或许是因为维托夫的卧底,导致80年代很大程度上依赖科技情报的苏联经济陷入窘迫。更有甚者,美国以诡诈的“星球大战”计划,逼迫苏联与之展开军事竞赛,从而使苏联经济不堪重负。 1983年4月,法国根据维托夫提供的情报,将47名苏联驻巴黎大使馆的外交人员,以间谍罪驱逐出境。现任法国驻德大使希尔,当时为法国外长谢松的助手,在通知苏联代办时为了不容对方反驳,特将维托夫泄露的机密文件示给对方。维托夫的卧底身份因而被克格勃追查出来。1984年12月,维托夫被苏联最高军事法庭判处死刑,次年1月被枪决。 不过,据俄国记者的说法,维托夫是在1982年2月被捕,并非判国罪名,而是因其酒后失手将一路人杀死,被判15年徒刑。 马库斯·沃尔夫曾任原东德安全部外国情报局局长,东西德统一后, 被逮捕,后接受审讯并被判刑。 1997年他的新著《没有脸的人》出版。书中回忆了他一生的情报生 涯,其中叙述了他派往西德的男性谍报人贝,如何利用色相,从西德政 府高级官员的女秘书手中获得大量机密情报的内幕。 |
后一页 前一页 回目录 回主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