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一页 前一页 回目录 回主页 |
王行兴预料的这一天终于来了。 1981年,在礼泉群众和干部的强烈要求下,咸阳地委和礼泉县委共同组织的18人工作组浩浩荡荡进驻烽火。地委副书记张世第任组长,地委政策研究室副主任马云溪、地区农委副主任张宏勋等任副组长。 这是一个十分尴尬的的工作组。地委副书记牵头调查另外一个地委副书记的问题。这位负责调查的地委副书记也看清了局势,称病在家,把调查工作扔给了副组长们,他实际只挂了个名。调查级别立即降了一格,变成了下级调查上级领导的局面。 王保京是在职地委副书记,一年前还是礼泉县委书记,同时是烽火村党支部书记。地委要求王保京回避,王保京不回避。调查期间,王保京回村,要求出席工作组组织的村干部座谈会。张宏勋说:“你是地委副书记么,你说了算么!” 会上,张宏勋不敢说话,村干部不敢说话。王保京还在工作组里安插了内线,通风报信,干扰调查。 王保京私下召开村干部会,说工作组谁谁是咱自己人,要搞好生活,谁谁跟咱不一条心,别管他。张宏勋自然是“不一条心”的人。春节后,工作组下烽火村,天冷得很。“自己人”安排进热炕烧得暖烘烘的农民家,张宏勋等被安排进了冷冰冰的接待站(也就是七年后武芳被硫酸毁容毁身的地方)睡硬床板。王保京还跟王行兴等村干部交侍:“他们的结论写不好就不让他们走!” 什么是农民?当地人说:“拎起来一吊子,放下来一堆子。”这话刻薄,不太恭敬。他们可以什么都不在乎。土地是他们的生存底线。社会任何一个阶层,都不可能站在土地上为人处事,除了农民。土地可以长庄稼,长树木,长花草,长虫豸,长牲畜,长野兽,也可以长思想。土地的享性,也就是人的享性。政治惩罚中最严酷的一条,就是撵到农村与农民为伍。因为没有比农民再低下的社会阶层了。农民当不了自己的“家”,做不了自己的“主”。既被称为“革命的阶级”受到尊崇,又被称为“小生产的汪洋大海”、“严重的问题是教育农民”而受到贬斥。鸡猪吃食,猪往前拱,鸡往后刨,你拱你的,我刨我的。农民自有一套办法对付。只要能活下来的办法,他们都能找到。逆来顺受,抗租抗粮,瞒产私分,吃糠咽菜,逃荒要饭,实在活不下去,便揭竿而起,陈胜吴广。半个世纪以来,没有陈胜吴广。“三年困难时期”,一村一村的人饿死,说是不能给“大好形势”抹黑,饿死也不出村不出家,饿死也不准出村出家,是为中国历史上的奇迹。时而顽强,时而懦弱;时而稳定,时而摇摆;时而主意大,时而心胸小;时而瞻前顾后,时而挺而走险……都取决于现实的判断,都取决于靠天吃饭的不确定的生存状态。经不起大棒子,也经不起胡萝卜。 王保京起家,把烽火人折腾得不善,也给烽火人带来了诸多好处。从50年代起,烽火人便挺着腰板走路,充满了优越感。只要在街上,看见穿日本尿素袋子衣服的人,一定是烽火人。化纤编织得细密结实,白底黑字,染黑,压不住黑字,屁股上是“含氮46%”,胸口上是“尿素”、“日本××株式会社”。那时候,日本尿素尽烽火用,袋子要收回,烽火六角钱一个买回来,便是天大的面子。把人羡慕的。那是特权的标志。要钱有钱,要物有物。1964年,王保京便在“西北地区农业稳产高产经验座谈会”上介绍经验时承认“省、专区、县、公社党政领导”“在人力、物力方面给了我们以很大的支持”。70年代、80年代“人力”支持不如50年代,“人力”贡献主要是成千上万参观者的屎尿积肥,最多的一天达5000人,物力、财力则变本加厉。而且,王保京搞浮夸,产量上弄虚作假,早期只在几亩科学丰产试验田做文章,后期大日高产,是在“瞒亩增产”、“多报少交”、“迟交缓交”做文章,房子,水利,电力,道路,化肥,农药,水泥,石灰,木材,钢材,粮食,要么是钱,要么是物,都从国家的腰包里为烽火人捞到了好处。王保京不像有些农村基层干部“一举两得”,勒紧村民的裤腰带讨好上级,换自己的好处,而是“一举三得”,上级满意,自己满意,村民满意。里面好处的区别,仅仅是大和小、多和少的区别。这种一平二调弄虚作假皆大欢喜的“烽火模式”或“王保京模式”,对烽火村民来说是“人道主义”,然而,对于陕西、咸阳、礼泉最该支持的贫困农民来说,就是不“人道主义”。陕西、咸阳、礼泉本来就是不富裕的农业地区,财政困难,僧多粥少,烽火分得多,他们就分得少,烽火全拿走了,他们就什么也得不到。更实际的是,烽火拿走的部分,包括他们每年给国家的血汗“贡献”。党和国家不是能下金蛋的母鸡,钱和物皆取之于民,用之于烽火,也不是掏自己的腰包,拆自家的东墙,补烽火的西墙。这说明,小人道是建立在大不人道的基础之上的。这种肥一个瘦一方的社会再分配机制,因为不是明目张胆地打家劫舍,一平二调,分摊在每个人每个村身上微乎其微,感觉不到,可是聚敛起来,给一个人一个村,便是肥乎其肥。加上意识形态说法,加上黑匣子运作,大家要么不知情,要么敢怒不敢言。烽火人不管那么多,谁给好处就支持谁。上面得了(主要是政治上的)好处,下面得了(主要是经济上的)好处,上下都起来维护自己,后院不起火,上级不追查,即使追查也是走过场敷衍,是王保京地位稳固、屡经风浪而不倒的诀窍,也是王保京聪明过人的另一个侧面。 王保京是农民,他了解农民,懂得用农民的办法来应付危机。他关在烽火村的屋子里与党支部一班人密谋对策时,就不是地委副书记了,而是彻头彻尾的村党支部书记,而是本乡本土的农民。 没有委婉,没有含糊,没有顾忌,没有隐蔽,指示明确:耍横,耍泼!这是王保京的“杀手铜”。农民耍横耍泼,能把农民咋!何况背后有我王保京哩! 工作组的调查结论,显然对烽火不利。工作组要走,烽火人不让走。王行兴在家主持工作,对王保京的做法有意见,但是必须执行。这种关键时刻,烽火一致对外,他如果有二心,可能会在烽火名声扫地,无立足之地。烽火的天下,还是王保京的天下。他不得不遵照王保京的旨意,带着人,把张宏勋的工作组堵在了村里。 “张宏勋出来说话!”有人呐喊。 张宏勋被迫出来见烽火的群众。他说:“我们是地委派来的!你们不能这么干!你们的做法是错误的!” 什么地委!王保京就是地委副书记! 围堵者不听:“说不好,不准走!” 张宏勋不吃这一套:“好!不走就不走!我们工作组不走了!” 马云溪和县委负责人闻讯,赶来解围,工作组才连夜惶惶脱身。 |
后一页 前一页 回目录 回主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