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观汉记

 

东观汉记卷十一

  传六

   任光

  任光,〔一〕字伯卿,初为乡啬夫。〔二〕汉兵攻 宛,军人见光冠服鲜明,令解衣,将斩而夺之。会光禄 勋刘赐适至,视光容貌长者,乃救全之。御 览卷六四六

  扶柳县廷掾持王郎檄诣府白光,光斩之于市。〔 三〕范晔后汉书卷二一任光传李贤注

  光武平河北,任光伯卿暮入堂阳,使骑皆炬火, 〔四〕天地赫然尽赤,堂阳惊怖,即夜降。御 览卷八七0

〔一〕 “任光”,南阳宛人,范晔 后汉书卷二一有传。

〔二〕 “乡啬夫”,续汉书百官志 云:“其乡小者,县置啬夫一人。主知民善恶,为役先 后,知民贫富,为赋多少,平其差品。”

〔三〕 “光斩之于市”,范晔后汉 书任光传云:“更始至雒阳,以光为信都太守。及王郎 起,郡国皆降之,光独不肯,遂与都尉李忠、令万脩、 功曹阮况、五官掾郭唐等同心固守。廷掾持王郎檄诣府 白光,光斩之于市,以徇百姓。”李贤注云:“东观记 扶柳县廷掾。”此条即据李贤注,又酌取范书字句辑录 。

〔四〕 “使”,原误作“悬”,聚 珍本作“使”,今据改。范晔后汉书任光传云:“世祖 遂与光等投暮入堂阳界,使骑各持炬火。”
 
 
 

   任隗〔一〕

  任隗从羽林监迁虎贲中郎将。〔二〕御 览卷二四一

  建武八年,〔三〕始置将作大匠,自任隗始。六 帖卷七五

  任隗,字仲和,拜司空。〔四〕永元初,外戚秉 权,朝臣畏竦,莫敢抗省。惟隗与袁安同心合意,〔五 〕数犯严谏,〔六〕举窦宪并诸党,免官争奏。〔七〕 书钞卷五二

  屯卒,〔八〕子腾嗣。〔九〕范 晔后汉书卷二一任隗传李贤注 

〔一〕 “任隗”,任光之子,范晔 后汉书卷二一有传。又见袁山松后汉书。袁宏后汉纪卷 一三亦略载其事。

〔二〕 “任隗从羽林监迁虎贲中郎 将”,御览卷二四一引云:“马廖、任隗皆从羽林监迁 虎贲中郎将。”辑录此条时已删去马廖。

〔三〕 “建武八年”,姚本同,聚 珍本作“建武元年”。按此当作“建初元年”。续汉书 百官志刘昭注引蔡质汉仪云:将作大匠“位次河南尹, 光武中元二年省,谒者领之,章帝建初元年复置”。建 初元年复置将作大匠时,即以任隗为此官。范晔后汉书 任隗传云:“肃宗即位,雅相敬爱,数称其行,以为将 作大匠。将作大匠自建武以来常谒者兼之,至隗乃置真 焉。”此可为确证。

〔四〕 “拜司空”,时在章帝章和 元年。

〔五〕 “合意”,姚本、聚珍本作 “毕力”,系据陈禹谟刻本书钞。

〔六〕 “严”,姚本同,聚珍本作 “颜”。按“颜”字是。

〔七〕 “举窦宪并诸党,免官争奏 ”,此二句姚本、聚珍本皆无,与陈禹谟刻本书钞同。

〔八〕 “屯”,任隗之子。

〔九〕 “子腾嗣”,范晔后汉书任 隗传云:隗“永元四年薨,子屯嗣。帝追思隗忠,擢屯 为步兵校尉,徙封西阳侯。屯卒,子胜嗣”。李贤注云 :“东观汉记‘胜’作‘腾’。”此条即据李贤注,又 酌取范书字句辑录。
 
 
 

   李忠

  李忠,〔一〕字仲都,〔二〕父为高密中尉,忠发 兵奉世祖,〔
三〕为右将军,封武固侯。时无绶,上自解所佩绶以 赐之。书钞卷六四

  上初至不脱衣带,衣服垢薄,使忠解澣长襦,忠 更作新袍□鲜支小单衣□而上之。〔四〕范 晔后汉书卷二一李忠传李贤注

  上会诸将,问破贼所得物,唯李忠独无所掠。上 曰:“我欲赐之,诸君无望乎?”〔五〕即以所乘大骊 马及绣被衣物赐之。类聚卷九三

  王郎遣将攻信都,信都大姓马宠等开城内之,收 太守宗广及李忠母妻子,皆系狱,而令亲属招呼忠。时 宠弟从忠为校尉,忠即时召见,责数以背恩反城,因格 杀之。诸将皆惊曰:“家属在人手中,杀其弟,何猛也 !”忠曰:“若纵贼不诛,则二心也。”上闻而美之, 谓忠曰:“今吾兵已成也,将军可归救老母妻子。”〔 六〕忠曰:“蒙明公大恩,思得效命,诚不敢内顾宗亲 。” 御览卷四一七

  病湿痹,免。〔七〕范晔后汉书 卷二一李忠传李贤注

〔一〕 “李忠”,东莱黄人,范晔 后汉书卷二一有传。又见汪文台辑司马彪续汉书卷二。

〔二〕 “字仲都”,范晔后汉书李 忠传同,袁宏后汉纪卷五云“字仲卿”。

〔三〕 “父为高密中尉,忠发兵奉 世祖”,此二句原无。范晔后汉书李忠传云:“父为高 密都尉。”李贤注云:“东观记、续汉书并云‘中尉’ 。”“父为高密中尉”句即据此增补。“忠发兵奉世祖 ”句则据书钞卷一三一、御览卷六八二引增补。聚珍本 有此二句。“高密中尉”、“高密都尉”,当以“高密 中尉”为是。范书李忠传李贤注云:“郡国志高密,侯 国。百官志皇子封,每国傅相各一人,中尉一人,比二 千石,职如郡都尉,主盗贼。高密非郡,为‘都’字者 误。”

〔四〕 “鲜支”,原作“解支”, 不成词,姚本、聚珍本同。后汉书李忠传王先谦集解引 沈钦韩云:“‘解支’当作‘鲜支’。广雅:‘鲜支, 绢也。’‘小单衣’,盖汗衫。”今据沈说校改。

〔五〕 “上曰,我欲赐之,诸君无 望乎”,此三句原无,御览卷八一五引有,今据增补。 聚珍本亦有此三句,“君”字下有“得”字,与范晔后 汉书李忠传同。

〔六〕 “老”,聚珍本同,范晔后 汉书李忠传亦作“老”。初学记卷一七引作“若”。

〔七〕 “病湿痹,免”,建武六年 ,李忠为丹阳太守,十四年,三公奏课为天下第一,迁 豫章太守,忠病湿痹免官即在此时。见范晔后汉书李忠 传。
 
 
 

   李纯〔一〕

  永平二年,坐纯母礼杀威弟季。〔二〕范 晔后汉书卷二一李忠传李贤注

〔一〕 “李纯”,李忠之孙,范晔 后汉书卷二一李忠传略载其事。

〔二〕 “永平二年,坐纯母礼杀威 弟季”,范晔后汉书李忠传云:忠于“建武二年,更封 中水侯。……十九年,卒,子威嗣。威卒,子纯嗣。永 平九年,坐母杀纯叔父,国除”。一云“永平二年”, 一云“永平九年”,未知孰是。熊方补后汉书年表卷三 异姓诸侯载李纯“
永平九年,坐罪,国除。永初七年 ,复封琴亭”。
 
 
 

   邳彤

  邳彤,〔一〕字伟君,〔二〕信都人也。王莽分钜 鹿为和成郡,〔三〕居下曲阳,以彤为卒正。更始即位 ,上以大司马平河北,至曲阳,彤举城降,为后大将军 。御览卷二三八

  信都反为王郎,所置信都王捕系邳彤父弟及妻子 ,〔四〕使为手书呼彤曰:“降者封爵,不降者灭族。 ”〔五〕彤泣报曰:“事君者不得顾家。彤亲所以至今 得安于信都者,刘公之恩。公事方争国,不得复念私也 。”初学记卷一七

〔一〕 “邳彤”,范晔后汉书卷二 一有传。

〔二〕 “字伟君”,原作“字玮君 ”,聚珍本作“字伟君”,范晔后汉书邳彤传同,今据 校改。

〔三〕 “王莽分钜鹿为和成郡”, 此下三句原无,而有“为曲阳卒正”一句。范晔后汉书 邳彤传李贤注引此三句,今据增补,而删去原“为曲阳 卒正”一句。通鉴地理通释卷七引亦有此三句,惟“和 成郡”误为“和戎郡”,“以彤”作“以邳彤”。范书 光武帝纪李贤注仅引首句,“和成郡”亦误作“和戎郡 ”。

〔四〕 “邳彤”,原误作“祭彤” 。

〔五〕 “灭族”,御览卷四一七引 作“族灭”,范晔后汉书邳彤传同。
 
 
 

   刘植〔一〕

  光武以刘植为骁骑将军,〔二〕攻中山。御 览卷二三八

  昌成侯桓公孙述,〔三〕坐与楚谋反,国除。御 览卷二0一

〔一〕 “刘植”,字伯先,钜鹿昌 城人,范晔后汉书卷二一有传。

〔二〕 “刘植”,原误作“刘桓” ,聚珍本不误,今据改正。

〔三〕 “昌成侯桓公孙述”,“桓 ”字乃“植”字之讹,“公”字系衍文。范晔后汉书刘 植传云:“建武二年,更封植为昌城侯。讨密县贼,战 殁。子向嗣。……卒,子述嗣,永平十五年,坐与楚王 英谋反,国除。”
 
 
 

   刘歆

  刘歆,〔一〕字细君。〔二〕范晔 后汉书卷二一刘植传李贤注 

〔一〕 “刘歆”,刘植从兄,范晔 后汉书卷二一刘植传略载其事。

〔二〕 “字细君”,范晔后汉书刘 植传云:“王郎起,植与弟喜、从兄歆率宗族宾客,聚 兵数千人据昌城。”李贤注云:“东观记‘喜’作‘嘉 ’,字共仲;歆字细君也。”本条即据此辑录。
 
 
 

   刘嘉

  刘嘉,〔一〕字共仲。〔二〕范晔 后汉书卷二一刘植传李贤注

  建武九年,〔三〕以刘嘉为骁骑将军,〔四〕攻 涿郡。御览卷二三八

〔一〕 “刘嘉”,范晔后汉书卷二 一刘植传略载其事。范书作“刘喜”。四库全书考证云 :“按此别一刘嘉,非范书宗室四王三侯之顺阳怀侯嘉 也。”

〔二〕 “字共仲”,范晔后汉书刘 植传云植“弟喜”,李贤注云:“东观记‘喜’作‘嘉 ’,字共仲。”本条即据此辑录。

〔三〕 “建武九年”,聚珍本作“ 建武四年”。按范晔后汉书刘植传云:“建武二年,更 封植为昌城侯。讨密县贼,战殁。子向嗣。帝使喜代将 植营,复为骁骑将军,封观津侯。”据此,刘嘉为骁骑 将军在建武二年。

〔四〕 “刘嘉”,原作“刘喜”, 聚珍本作“刘嘉”,今据改。
 
 
 

   耿纯

  耿纯于邯郸见上,〔一〕遂自结纳,献马及缣帛数 百疋。 御览卷八一八

  王郎举尊号,欲收纯,纯持节与从吏夜逃出城, 驻节道中,诏取行者车马,得数十,驰归宋子,与从兄 欣、宿、植俱诣上所在卢奴,言王郎反状。范 晔后汉书卷二一耿纯传李贤注

  耿纯,字伯山,率宗族宾客二千余人,皆衣缣襜 褕、绛巾,奉迎上于费。〔二〕上目之,大悦。〔三〕 书钞卷一二七

  耿纯率宗族归光武,时郡国多降邯郸,纯兄归烧 宗家庐舍。上以问纯,纯曰:“恐宗人宾客,卒有不同 ,〔四〕故焚烧庐舍,绝其反顾之望。”上大笑。类 聚卷六四

  时真定王刘扬造作谶记云:“赤九之后,瘿扬为 主。”扬病瘿,欲以惑众。建武二年,遣纯持节,行赦 令于幽、冀。至真定,时扬弟临邑侯让及从兄绀各拥兵 万余人,扬自恃众强而纯意安静,即从官属诣之。扬入 见纯,纯接以礼敬,因延请其兄弟,皆入,迺闭合悉诛 之。〔五〕范晔后汉书卷二一耿纯传李 贤注

  耿纯,字伯山,钜鹿人。请治一郡,尽力自效。 上笑曰:“卿乃欲以治民自效。”乃拜纯为东郡太守, 后坐事免。上过东郡,数千人号呼涕泣,云“愿复得耿 君”。上复以纯为东郡太守。御览卷二 六0

〔一〕 “耿纯”,范晔后汉书卷二 一有传。又见汪文台辑司马彪续汉书卷二。“耿纯于邯 郸见上”,更始元年十月,更始以光武行大司马事,持 节北渡河,镇慰州郡,进至邯郸。耿纯见光武即在此时 。

〔二〕 “费”,范晔后汉书耿纯传 作“育”。书钞卷一二九,御览卷六九三、卷八一九亦 引,字句略同。

〔三〕 “大悦”,此条与上条聚珍 本连缀为“王郎举尊号,欲收纯,纯持节与从吏夜遁出 城,驻节道中,诏取行者车马数十,持归宋子。光武自 蓟东南驰,纯与从昆弟欣、宿、植共率宗族宾客二千余 人,皆衣缣襜褕、绛巾奉迎,诣上所在卢奴,言王郎所 反之状。上拜纯为前将军,封耿乡侯”。按陈禹谟刻本 书钞卷一二九引云:“王郎反,世祖自蓟东南驰,耿纯 与从弟欣、宿、植共率宗族宾客二千余人,皆衣缣襜褕 、绛衣,奉迎牙育,拜纯为前将军。”又卷一二七引云 :“
耿纯率宗族宾客二千余人,皆衣缣 襜褕,绛衣绛巾,奉迎世祖,世祖拜纯为前将军,封耿 乡侯。”很明显,聚珍本此段文字系本范书耿纯传李贤 注、陈本书钞卷一二九和卷一二七所引两段文字辑录, 又略有改易。陈本书钞两段文字末皆注“补”字,即谓 已据他书增补。考之范晔后汉书,可知陈本书钞皆据范 书耿纯传增补。陈本书钞既经窜改,聚珍本所辑自然有 失东观汉记原貌。

〔四〕 “卒”,姚本、聚珍本同, 御览卷一八一引亦同,记纂渊海卷五二引作“半”。范 晔后汉书耿纯传载耿纯语云:“犹恐宗人宾客半有不同 心者,故燔烧屋室,绝其反顾之望。”

〔五〕 “迺闭合悉诛之”,范晔后 汉书耿纯传云:“时真定王刘扬复造作谶记云:‘赤九 之后,瘿扬为主。’扬病瘿,欲以惑众,与绵曼贼交通 。建武二年春,遣骑都尉陈副、游击将军邓隆征扬,扬 闭城门,不内副等。乃复遣纯持节,行赦令于幽、冀, 所过并使慰劳王侯。密敕纯曰:‘刘扬若见,因而收之 。’纯从吏士百余骑与副、隆会元氏,俱至真定,止传 舍。扬称病不谒,以纯真定宗室之出,遣使与纯书,欲 相见。纯报曰:‘奉使见王侯牧守,不得先谒,如欲面 会,宜出传舍。’时扬弟临邑侯让及从兄细各拥兵万余 人,扬自恃众强而纯意安静,即从官属诣之,兄弟并将 轻兵在门外。扬入见纯,纯接以礼敬,因延请其兄弟, 皆入,迺闭合悉诛之。”李贤于“时扬弟临邑侯让及从 兄细”下注云:“东观记、续汉书‘细’并作‘绀’。 ”据此知东观汉记载耿纯谋诛刘扬等人事。此条即据李 贤注,又酌取范书文句辑录。虽然与东观汉记旧貌不尽 相符,但亦可略得其梗概。 
 
 
 

   朱祜〔一〕

  朱福,字仲先。〔二〕南阳宛人也。少孤,归外家 复阳刘氏。〔
三〕上为舂陵侯讼逋租于大司马严尤,时福亦为复阳 侯讼逋租于尤,尤止车独与上语,不视福等。上归,戏 福曰:“严公宁视卿耶?”〔
四〕书钞卷一三九

  上复以朱祜为护军,〔五〕常舍止于中。祜侍宴 ,从容曰:“长安政乱,〔六〕公有日角之相。”〔七 〕从以观上风采。〔八〕上曰:“召刺奸收护军!”祜 由是不复言。御览卷三六三

  光武起拜朱祜建义大将军,〔九〕赐绛八百疋。 〔一0〕御览卷八一四

  光武以朱祜为建义将军,攻朱鲔。御 览卷二四0

  收得所盗茂陵武帝庙衣、印、绶。〔一一〕范 晔后汉书卷二二朱佑传李贤注

  封朱祜为鬲侯,〔一二〕邑七千三百户。祜自陈 功薄而国大,愿受南阳五百户足矣,上不许。〔一三〕 御览卷二0一

  光武尝与朱福共车而出,过候司隶陈崇。崇,南 阳人也,与上通家。福持车在外,以为上当自达道,今 崇请之,上不说,辞出就车,崇大笑,曰:“独我当相 见,念卿不复,故不道也。”常戏狎之如是,福愈恭慎 自附。〔一四〕书钞卷一三九

  上在长安时,尝与祜共买蜜合药。上追念之,赐 祜白蜜一石,问:“何如在长安时共买蜜乎?”其亲厚 如此。〔一五〕范晔后汉书卷二二朱佑 传李贤注

  初,光武学长安时,过朱祜,祜尝留上,须讲竟 ,乃谈话。〔一六〕及帝登位,车驾幸祜第,〔一七〕 上谓祜曰:〔一八〕“主人得无去我讲乎?”祜曰:“ 不敢。” 文选卷三八任昉为范尚书让 吏部封侯第一表李善注

〔一〕 “朱祜”,范晔后汉书卷二 二有传。又见汪文台辑司马彪续汉书卷二。朱祜事书钞 、类聚、六帖、御览、文选李善注、范书李贤注多有征 引,“祜”字几乎全引作“佑”,范书朱佑传亦作“佑 ”。按范书朱佑传李贤注云:“东观记‘佑’作‘福’ ,避安帝讳。”书钞卷一三九即引作“福”。安帝名祜 ,是朱祜名当作“祜”,不应作“佑”。祜义为福,所 以东观汉记为避安帝讳,把“祜”改作“福”,取其同 义。类聚卷五五引作“祜”,尚不误。以下各条所引, “祜”字皆误作“佑”,今一并改正,不再另出校记。

〔二〕 “字仲先”,原误作“字仲 光”,类聚卷五五、御览卷六一五引作“字仲先”,与 范晔后汉书朱佑传同,今据改正。

〔三〕 “少孤,归外家复阳刘氏” ,此二句原无。水经注卷三0引云:“朱佑少孤,归外 家复阳刘氏。”今据增补。“复阳”为南阳郡属县,因 位于大复山之阳,故名。据水经注卷三0所载,大复山 南有朱祜庙,“庙前有碑,是南阳郭苞立。又二碑,并 是汉延熹中守令所造,文辞鄙拙,殆不可观”。

〔四〕 “严公宁视卿耶”,此条文 字本书光武帝纪中已经辑录。但从“朱福,字仲先,南 阳宛人也”诸语来看,此条又应是朱祜传中文字。今以 此条入朱祜传,而以他书所引入光武帝纪。范晔后汉书 中一事见于两篇者颇多,东观汉记也有同类情况。

〔五〕 “上复以朱祜为护军”,光 武兄刘伯升为大司徒时,以祜为护军。后来光武为大司 马,讨河北,复以祜为护军。见范晔后汉书朱佑传。

〔六〕 “政”,与范晔后汉书朱佑 传同,聚珍本作“兵”,书钞卷六四引亦作“兵”。

〔七〕 “日角”,额骨中央部分隆 起,为帝王之相。

〔八〕 “从以观上风采”,此句书 钞卷六四引作“欲以观上旨”。

〔九〕 “光武起拜朱祜建义大将军 ”,光武初即位,即以祜为建义大将军。见范晔后汉书 光武帝纪。

〔一0〕“赐绛八百疋”,范晔后汉 书、后汉纪、通鉴皆不载赐绛事。下条云祜攻朱鲔,不 知赐绛与攻朱鲔二事何者在先。

〔一一〕“收得所盗茂陵武帝庙衣、 印、绶”,范晔后汉书朱佑传云:“延岑自败于穣,遂 与秦丰将张成合,佑率征虏将军祭遵与战于东阳,大破 之,临阵斩成,延岑败走归丰。佑收得印绶九十七。” 与此为同一事,时在建武三年。

〔一二〕“封朱祜为鬲侯”,祜初封 安阳侯,建武二年,更封堵阳侯,十三年,定封鬲侯。 见范晔后汉书朱佑传。

〔一三〕“上不许”,此条类聚卷二 一、御览卷四二四、范晔后汉书朱佑传李贤注亦引,字 句稍略。

〔一四〕“福愈恭慎自附”,此条姚 本、聚珍本皆未辑录。

〔一五〕“其亲厚如此”,此条书钞 卷一四七,类聚卷八一,六帖卷一六,御览卷八二八、 卷八五七、卷九八四亦引,字句大同小异。

〔一六〕“话”,聚珍本同,姚本作 “语”,类聚卷五五、御览卷六一五引亦作“语”。

〔一七〕“第”,聚珍本同,姚本作 “家”,类聚卷五五、御览卷六一五引亦作“家”。

〔一八〕“上谓祜曰”,此句原作“ 问”,姚本、聚珍本作“上谓祜曰”,类聚卷五五引同 ,今据改。
 
 
 

   景丹〔一〕

  王莽时举有德行、能言语、通政事、明文学之士, 丹以言语为固德侯相。〔二〕范晔后汉 书卷二二景丹传李贤注

  景丹率众至广阿。〔三〕上在广阿,闻外有大兵 来,登城,勒兵在西门楼。上问:“何等兵?”丹等对 言:“上谷、渔阳兵。”上曰:“为谁来乎?”对曰: “为刘公。”即请丹入,人人劳勉,恩意甚备。〔四〕 范晔后汉书卷二二景丹传李贤注

  光武以景丹为骠骑将军。〔五〕类 聚卷四八

  建武二年,定封景丹栎阳侯。上谓丹曰:“今关 东故王国,虽数县,不过栎阳万户邑。〔六〕富贵不归 故乡,如衣锦夜行,故以封卿。”〔七〕御 览卷二00

  丹从上至怀,病疟,见上在前,〔八〕疟发寒栗 。上笑曰:“闻壮士不病疟,今汉大将军反病疟邪?” 使小黄门扶起,赐医药。还归雒阳,病遂加。范 晔后汉书卷二二景丹传李贤注

  拜弘农太守,曰:“弘农逼近京师,知将军病, 但得将军威重,卧而镇之可也。”〔九〕书 钞卷七五

〔一〕 “景丹”,字孙卿,冯翊栎 阳人,范晔后汉书卷二二有传。又见汪文台辑司马彪续 汉书卷二。

〔二〕 “丹以言语为固德侯相”, 此句原无,范晔后汉书景丹传云:“王莽时举四科,丹 以言语为固德侯相。”李贤注云:“东观记曰:‘王莽 时举有德行、能言语、通政事、明文学之士。’”东观 汉记有“丹以言语为固德侯相”一句,文义方完,今据 范书增补。

〔三〕 “景丹率众至广阿”,此句 原无,御览卷七0八引有,今据增补。聚珍本亦有此句 ,惟删“景”字。据范晔后汉书景丹传所载,更始立, 遣使者徇上谷,景丹与连率耿况降,丹拜上谷长史。王 郎起兵,丹与况共谋拒郎,况使丹等统兵南归光武。

〔四〕 “恩意甚备”,此条御览卷 三五八引作“景丹将兵诣上,上劳勉丹,出至城外兵所 ,下马坐鞍旃毾□上”。末句“上”字下姚本、御览卷 七0八引有“设酒肉”三字,当以“上设酒肉”四字作 一句读。

〔五〕 “光武以景丹为骠骑将军” ,光武即位时,以丹为骠骑将军。

〔六〕 “邑”,此字原脱,姚本、 聚珍本有,类聚卷五一引亦有,今据增补。

〔七〕 “故以封卿”,此条书钞卷 四七引作“景丹,栎阳人,帝谓丹曰:‘今关东,王故 乡也。富贵不归故乡,如衣锦夜行,故以封卿也。’” 字句与御览卷二00所引稍异。

〔八〕 “见上在前”,此句姚本作 “上在前”,聚珍本作“在上前”,御览卷七四三引亦 作“在上前”。

〔九〕 “卧而镇之可也”,此条姚 本作“景丹拜弘农太守,丹时病,帝以其旧将,欲令强 起领郡事,乃夜召入,谓曰:‘弘农逼近京师,知将军 病,但得将军威重,卧以镇之足矣。’”聚珍本首句无 “景丹”二字,又无“丹时病,帝以其旧将”二句,“ 帝”作“上”,余与姚本同。按姚本系据陈禹谟刻本书 钞引,陈本书钞惟“弘农逼近京师”作“贼逼近京师” 。聚珍本亦据陈本书钞,字句又略作删削。
 
 
 

   王梁〔一〕

  光武拜王梁为大司空,以武强为侯国。〔二〕水 经注卷一0

  王梁为中郎将,与景丹、祭遵合击蛮中,〔三〕 破之,诏梁别北守天中关。初学记卷七

〔一〕 “王梁”,字君严,渔阳要 阳人,范晔后汉书卷二二有传。又见汪文台辑司马彪续 汉书卷二、华峤后汉书卷一。

〔二〕 “以武强为侯国”,原无“ 武强”二字,水经注卷一0云:“衡漳又东北右合张平 口故沟,上承武强渊,渊之西南水侧有武强县故治,故 渊得其名焉。东观汉记曰:‘光武拜王梁为大司空,以 为侯国。’”所引东观汉记因承上文,“以为侯国”句 省略“武强”二字,今增补。按汉书高惠高后文功臣表 载严不职封武强侯。两汉时无武强县,惠栋后汉书补注 疑为乡亭之名。范晔后汉书王梁传云:“世祖……即位 ,议选大司空,而赤伏符曰‘王梁主卫作玄武’,帝以 野王卫之所徙,玄武水神之名,司空水土之官也,于是 擢拜梁为大司空,封武强侯。”

〔三〕 “祭遵合击蛮中”,此文原 误脱为“蔡遵合击蛮”,今据聚珍本校正。范晔后汉书 祭遵传云:“建武二年春,拜征虏将军,定封颍阳侯, 与骠骑大将军景丹、建义大将军朱佑、汉忠将军王常、 骑都尉王梁、臧宫等入箕关,南击弘农、厌新、柏华蛮 中贼。”
 
 
 

   马成

  马成为郏令,〔一〕上征河北,成羸衣步担,渡河 诣上。 御览卷八二九

  马成缮治亭障,〔二〕自西河至渭桥,河上至安 邑,太原至井陉,中山至邺,皆筑保壁,起烽燧,十里 一候。 书钞卷一一九

〔一〕 “马成”,字君迁,南阳棘 阳人,范晔后汉书卷二二有传。又见汪文台辑司马彪续 汉书卷二、华峤后汉书卷一。“郏”,原误作“郯”, 聚珍本作“郏”,范书马成传同,今据改正。

〔二〕 “缮”,御览卷三三五引同 ,聚珍本作“善”,类聚卷八0引亦作“善”。“亭障 ”,聚珍本作“障塞”,类聚卷八0、御览卷三三五引 同。
 
 
 

   刘隆〔一〕

  建武时,天下垦田多不实,诏下州郡检覈其事,百 姓嗟怨。时州郡各遣使奏事,帝见陈留吏牍上有书,视 之,云“颍川、弘农可问,河南、南阳不可问”。帝诘 吏由趣,吏不服,抵言于长安街得之。帝怒。时东海公 年十二,在幄后言曰:“吏受郡敕,当欲以垦田相方耳 。”帝曰:“即如此,何故言河南、南阳不可问?”对 曰:“河南帝城,多近臣,南阳帝乡,多近亲,田宅逾 制,不可为准。”帝令虎贲诘问吏,吏首服,如显宗言 。遣谒者考实,具知奸状。〔二〕类聚 卷一六,御览卷一九五、卷六0六

  建武二十年,〔三〕左中郎将刘隆为骠骑将军, 即日行大司马事。类聚卷四八

〔一〕 “刘隆”,字元伯,南阳人 ,范晔后汉书卷二二有传。

〔二〕 “具知奸状”,类聚卷一六 引云:“建武时,天下垦田不实,诏下州郡检其事。帝 见陈留牍上有书曰:‘颍川、弘农可问,河南、南阳不 可问。’帝诘吏由趣,吏不服,抵言于长安街得之。帝 怒。时明帝年十二,在幄后曰:‘吏受郡敕,当欲以垦 田相方耳。’帝曰:‘即如此,河南、南阳不可问?’ 对曰:‘河南帝城,多近臣,南阳帝乡,多近亲,田宅 逾制,不可为准。’帝令诘问,乃首服,如显宗言。” 御览卷一九五引云:“建武时,天下垦田皆不实,诏下 州郡检实。时州郡各遣使奏事,帝见陈留史牍上有书, 视之,云‘颍川、弘农可问,河南、南阳不可问’。帝 诘史,言于长寿街得之。”又卷六0六引云:“时天下 垦田多不实,诏检覆覈,百姓嗟怨。诸郡遣使,帝见陈 留吏牍上有书,视之,云‘颍川、弘农可问,河南、南 阳不可问’。上得之,怒。时东海公年十二,在幄后言 曰:‘吏受郡敕,欲以垦田相方耳。’帝曰:‘即如此 ,何故言河可问?’对曰:‘河南帝城,多近臣,南阳 帝乡,多近亲,田宅逾制,不可为准。’帝令虎贲诘问 吏,吏首服。遣谒者考实,具知奸状。”此条即系综合 上述三处所引辑录。聚珍本把此事系于明帝纪。按范晔 后汉书刘隆传云:建武“十一年,守南郡太守,岁余, 上将军印绶。十三年,增邑,更封竟陵侯。是时天下垦 田多不实,又户口年纪互有增减。十五年,诏下州郡检 覈其事,而刺史太守多不平均,或优饶豪右,侵刻羸弱 ,百姓嗟怨,遮道号呼。时诸郡各遣使奏事,帝见陈留 吏牍上有书,视之,云‘颍川、弘农可问,河南、南阳 不可问’。帝诘吏由趣,吏不肯服,抵言于长寿街上得 之。时显宗为东海公,年十二,在幄后言曰:‘吏受郡 敕,当欲以垦田相方耳。’帝曰:‘即如此,何故言河 南、南阳不可问?’对曰:‘河南帝城,多近臣,南阳 帝乡,多近亲,田宅逾制,不可为准。’帝令虎贲将诘 问吏,吏乃实首服。如显宗对。于是谴谒者考知,具知 奸状。明年,隆坐征下狱”。据范书可知此条文字系出 刘隆传。

〔三〕 “建武二十年”,原误作“ 永平二十五年”,聚珍本作“建武二十年”,今据改。 按范晔后汉书光武帝纪载,建武二十年五月辛亥,大司 马吴汉卒,六月壬辰,左中郎将刘隆为骠骑将军,行大 司马事。
 
 
 

   傅俊

  傅俊从上迎击王寻等于阳关,〔一〕汉兵反走,还 汝水上,〔二〕上以手饮水,〔三〕澡盥须眉尘垢,〔 四〕谓俊曰:“今日罢倦甚,诸卿宁惫邪?” 范 晔后汉书卷二二傅俊传李贤注

  傅俊以建武二年从至河内,时渔阳未下,遣俊持 节使征宛王刘赐,迎光烈皇后于淯阳邓奉家,时为皇后 佑落车发至宛,〔五〕迎宁平公主。〔六〕书 钞卷一三九

〔一〕 “傅俊”,字子卫,颍川襄 城人,范晔后汉书卷二二有传。又见汪文台辑华峤后汉 书卷一。“王寻等”,此三字御览卷六三引作“王莽二 公”。

〔二〕 “还汝水上”,“还”字下 御览卷六三引有“到”字。

〔三〕 “上以手饮水”,水经注卷 二一引无“上”字,而有“于涯”二字。御览卷六三引 有“上”字,其下又有“于水岸”三字。

〔四〕 “澡盥须眉尘垢”,此句水 经注卷二一、御览卷六三引作“
澡颊尘垢”。

〔五〕 “佑落”,此二字有误。

〔六〕 “迎宁平公主”,范晔后汉 书光烈阴皇后纪云:“更始元年六月,遂纳后于宛当成 里,时年十九。及光武为司隶校尉,方西之雒阳,令后 归新野。及邓奉起兵,后兄识为之将,后随家属徙淯阳 ,止于奉舍。光武及位,令侍中傅俊迎后,与胡阳、宁 平主诸宫人俱到雒阳,以后为贵人。”与此可以互证。
 
 
 

   坚镡

  坚镡,〔一〕字子皮。〔二〕范晔 后汉书卷二二坚镡传李贤注

  光武以坚镡为扬化将军。〔三〕御 览卷二四0

  坚镡北当董欣,〔四〕一年间道路隔绝,〔五〕 粮馈不属,镡疏食菜羹,与士众共之。〔六〕书 钞卷一一五

〔一〕 “坚镡”,颍川襄城人,范 晔后汉书卷二二有传。

〔二〕 “字子皮”,范晔后汉书坚 镡传云:“坚镡,字子伋。”李贤注云:“东观记‘伋 ’作‘皮’。”此条即据李贤注和范书辑录。

〔三〕 “坚镡为扬化将军”,光武 即位之初,即以坚镡为扬化将军。

〔四〕 “坚镡北当董欣”,时在建 武二年,事详范晔后汉书坚镡传。

〔五〕 “一”,原脱,今据范晔后 汉书坚镡传增补。

〔六〕 “与士众共之”,此条陈禹 谟刻本书钞卷一一五引作“坚镡独孤绝,南拒邓奉,北 当董欣,一年间道路隔塞,粮馈不至,食蔬菜,与士卒 共劳苦。每急辄先当矢石,身被三创,以此能全其众。 及帝征南阳,击破欣、奉,以镡为左曹,常从征伐”。 其下注“补”字,即谓已据他书增改。考之范晔后汉书 ,可知陈本书钞增改全据范书坚镡传。聚珍本此条系据 陈本书钞辑录,仅删去“每急辄先当矢石”以下诸句。
 
 
 

   马武〔一〕

  建武六年,马武与众将上陇击隗嚣,身被甲兜鍪, 〔二〕持戟奔击,杀数十人,〔三〕嚣追兵尽还,武中 矢伤。御览卷三五六

〔一〕 “马武”,字子张,南阳湖 阳人,范晔后汉书卷二二有传。又见汪文台辑谢承后汉 书卷一、司马彪续汉书卷二。

〔二〕 “身被甲兜鍪”,此句聚珍 本作“身被兜鍪铠甲”。

〔三〕 “十”,范晔后汉书马武传 作“千”。
 
 
 

东观汉记卷十二

  传七

   窦融〔一〕

  以军功封宁武男。〔二〕范晔后汉 书卷二三窦融传李贤注

  河西太守窦融遣使献□驼。〔三〕初 学记卷二九

  遣司马虞封间行通书。〔四〕范 晔后汉书卷二三窦融传李贤注

  竺曾弟婴报怨,杀属国侯王胤等,曾惭而去郡, 融承制拜曾为武锋将军。〔五〕范晔后 汉书卷二三窦融传李贤注

  窦融将兵牧叙州。〔六〕书钞卷 三二

  诏封窦融曰:“行河西五郡大将军、叙州牧、张 掖属国都尉窦融,执志忠孝,〔七〕扶微救危,仇疾反 虏隗嚣,率厉五郡精兵,羌胡毕集,兵不血刃,而虏土 崩瓦解,功既大矣。笃意分明,断之不疑,吾甚嘉之。 其以六安安丰、阳泉、蓼、安风凡四县封融为安丰侯。 ”〔八〕御览卷二00

  窦融光武时数辞爵位,不许,〔九〕因上疏曰: “臣融年五十三,有一子,年十五,质性顽钝,臣融朝 夕教导以经艺,不得令观天文,见谶记,诚欲令恭肃畏 事,恂恂脩道,〔一0〕不愿其有才能,〔
一一〕何况乃当传以连城广土,享侯国哉!”〔一二 〕他日会见,〔
一三〕迎诏曰:“公欲让职还土,〔一四〕今相见, 不宜论也。”类聚卷二一

  窦融嗣子穆尚内黄公主,而融弟显亲侯窦友嗣子 固尚沮阳公主,〔一五〕穆长子勋尚东海恭王女。〔一 六〕窦氏一公,〔一七〕两侯,三公主,四二千石,相 与并代,〔一八〕自祖至孙,官府□第相望,〔一九〕 奴婢千数,虽亲戚功臣,莫与为比。初 学记卷一八

  融年老,〔二0〕子孙骄慢,乞骸骨归第,诏许 之。融卒,谒者奏穆父子自谓失势,帝令将家属归本郡 。〔二一〕书钞卷三二

〔一〕 “窦融”,字周公,扶风平 陵人,范晔后汉书卷二三有传。又见汪文台辑司马彪续 汉书卷二、华峤后汉书卷一。

〔二〕 “以军功封宁武男”,范晔 后汉书窦融传云:“王莽居摄中,为强弩将军司马,东 击翟义,还攻槐里,以军功封建武男。”李贤注云:“ 东观记、续汉书并云‘宁武男’。”本条即据此辑录。

〔三〕 “河西太守窦融遣使献□驼 ”,此条御览卷九0一亦引,文字全同。范晔后汉书窦 融传云:建武“五年夏,遣长史刘钧奉书献马”。与此 当为同一事。

〔四〕 “遣司马虞封间行通书”, 范晔后汉书窦融传云:融“复遣钧上书曰:‘……谨遣 同产弟友诣阙,口陈区区。’友至高平,会嚣反叛,道 绝,驰还,遣司马席封间行通书”。李贤注:“东观记 及续汉书‘席’皆作‘虞’字。”本条即据此辑录。聚 珍本作“令弟友诣阙,道绝,驰还,遣司马虞封间行通 书”,亦据李贤注和范书辑录。

〔五〕 “融承制拜曾为武锋将军” ,范晔后汉书窦融传云:建武“
七年夏,酒泉太守竺曾以弟报怨杀 人而去郡,融承制拜曾为武锋将军,更以辛肜代之”。 其下李贤即引此段文字作注。李贤注首句原无“
竺”字,又无“融承制”一句,为 使文义完足,今据范书增补。通鉴卷四二亦引此条,仅 有“曾弟婴报怨,杀属国侯王胤等”二句。

〔六〕 “窦融将兵牧叙州”,此句 下原有“窦宪兄弟并列位,威镇四海”二句,为窦宪传 中语,今删去,移入窦宪传。

〔七〕 “执志”,聚珍本同,姚本 作“允执”,书钞卷四七引同。

〔八〕 “六安安丰、阳泉、蓼、安 风”,聚珍本无“六安”二字,范晔后汉书窦融传同。 姚本有,类聚卷五一引亦有。按六安旧为侯国,安丰、 阳泉、蓼、安风四县皆属六安国。“阳泉”原误作“阳 原”,“安风”原脱“风”字,姚本、聚珍本皆不误, 类聚卷五一引亦不误,今据校正。

〔九〕 “不许”,此句原无,聚珍 本有,御览卷四二四引亦有,今据增补。此句上聚珍本 尚有“不欲传子”一句,不知据何书所引辑录。

〔一0〕“脩”,姚本、聚珍本同, 御览卷四二四引作“循”,范晔后汉书窦融传亦作“循 ”。按二字于义皆通。

〔一一〕“愿”,原误作“显”,聚 珍本作“愿”,御览卷四二四引同,今据改正。

〔一二〕“享侯国哉”,此句类聚卷 五一引作“享诸侯之国哉”,御览卷二0一引同,惟“ 哉”字作“也”,御览卷四二四引作“享诸侯国哉”。

〔一三〕“他日会见”,此下五句原 无,类聚卷五一引,今据增补。聚珍本亦有此五句,“ 迎诏曰”作“迎诏融曰”,余与此同。路子复藏明抄本 书钞卷四八引此五句与聚珍本同。御览卷二0一亦引, 字句微异。

〔一四〕“公”,原无,聚珍本有, 御览卷二0一引亦有,今据增补。

〔一五〕“沮阳公主”,姚本、聚珍 本同,御览卷四七0引作“泾阳公主”。按当作“涅阳 公主”,范晔后汉书窦融传云:“友子固,亦尚光武女 涅阳公主。”又皇后纪载:光武帝五女,“皇女中礼, 十五年封涅阳公主,适显亲侯大鸿胪窦固,肃宗尊为长 公主”。李贤注云:“涅阳,属南阳郡。”

〔一六〕“东海恭王”,御览卷四七 0引同,姚本、聚珍本皆误作“
东海公主”。范晔后汉书窦融传云 :“穆子勋,尚东海恭王彊女沘阳公主。”

〔一七〕“一公”,姚本同,初学记 卷二四、御览卷四七0引亦同,聚珍本作“一王”。

〔一八〕“相与并代”,此句原无, 初学记卷二四引有,今据增补。

〔一九〕“□”,初学记卷二四引作 “邸”,于义较长。

〔二0〕“融年老”,此句上原有“ 窦融长子穆,穆子勋,并尚公主”三句,因与上重复, 今删去。

〔二一〕“帝令将家属归本郡”,此 条姚本、聚珍本皆未辑录。
 
 
 

   窦固

  窦固,〔一〕字孟孙,少为黄门郎,谦让有节操。 书钞卷五八

  中元二年,〔二〕以窦固为中郎将,监羽林左骑 。破西羌还,〔
三〕是时窦氏公、侯、二千石并在朝廷,门内尚三公 主,赏赐恩宠荣于当世,亲戚功臣无与为等也。御 览卷四七0

  明帝欲征匈奴,窦固议曰:“塞外草美,马不须 谷。”类聚卷九三

  窦固为奉车都尉,〔四〕与驸马都尉耿秉等北征 匈奴,遂灭西域,开通三十六国。在边数年,羌胡亲爱 之。羌胡见客,〔五〕炙肉未熟,人人长跪前割之,血 流指间,进之于固,固辄为啖,不秽贱之,是以爱之如 父母也。〔六〕御览卷四七五

  窦固,字孟孙,为卫尉,〔七〕奉两宫宿卫。上 而见重当世,仁厚恭谨;下而赈施宗族,甚有名称。〔 八〕书钞卷五三

〔一〕 “窦固”,窦融弟窦友之子 ,范晔后汉书卷二三有传。又见汪文台辑司马彪续汉书 卷二。

〔二〕 “中元二年”,原脱“二” 字,聚珍本作“中元元年”。按范晔后汉书窦固传云: “中元元年,袭父友封显亲侯。显宗即位,迁中郎将, 监羽林士。”显宗即位时为中元二年,此时窦固为中郎 将。今据范书增补“二”字。

〔三〕 “破西羌还”,此为明帝永 平末年时事。按时间顺序,当叙于下“窦固为奉车都尉 ”云云一条之后。

〔四〕 “窦固为奉车都尉”,时在 明帝永平十五年,见范晔后汉书明帝纪、窦固传。

〔五〕 “羌胡见客”,此句以下一 段文字原作“炙肉未熟,人人长跪前割,血流指间,进 之于固,固辄为啖,不秽贱也,是以亲之如父”。凡与 此不同处,皆据范晔后汉书窦固传李贤注所引校改。

〔六〕 “是以爱之如父母也”,羌 胡爱窦固事书钞卷一四五两引,字句皆较此简略。

〔七〕 “为卫尉”,章帝建初八年 ,代马防为卫尉。见范晔后汉书窦固传。

〔八〕 “甚有名称”,此条书钞卷 五三两引,另一处所引字句较此简略。
 
 
 

   窦宪

  窦宪恃宫掖声势,〔一〕遂以贱直夺沁水公主园田 ,〔二〕公主不敢诉。后肃宗驾出过园,指以问宪,宪 阴呜不得对。〔三〕发觉,帝大怒,召宪切责曰:“今 贵主尚见枉夺,何况小臣乎!”〔四〕御 览卷四八三

  章帝崩,窦太后临政,窦宪为大将军,食邑二万 户,弟景执金吾,瑰将作大匠、光禄勋。〔五〕初 学记卷一八

  窦宪作大将军,置长史、司马员吏官属,位次太 傅。〔六〕司马彪续汉书百官志刘昭注

  大将军窦宪封武阳侯,〔七〕食邑二万户,宪固 辞封。诏曰:〔
八〕“大将军宪前岁出征,克灭北狄,朝加封赏,固 辞不受。舅氏旧典,并蒙爵土。〔九〕其封宪冠军侯, 邑二万户。” 御览卷二0一

  窦宪兄弟并列位,〔一0〕威镇四海。书 钞卷三二

  窦宪以特进见礼依三公,〔一一〕并未开封。书 钞卷五二

〔一〕 “窦宪”,字伯度,窦融曾 孙,范晔后汉书卷二三有传。又见汪文台辑司马彪续汉 书卷二。

〔二〕 “沁水公主园田”,原仅存 “沁园”二字,今据聚珍本和范晔后汉书窦宪传增补。 “沁水公主”,名致,明帝女,永平三年封沁水公主, 适高密侯邓干。

〔三〕 “阴呜”,聚珍本作“阴喝 ”,范晔后汉书窦宪传同。按“
阴呜”、“阴喝”,义皆为噎塞。 范书李贤注云:“喝”字“或作‘
呜’”。是李贤时范书有作“喝” 者,也有作“呜”者。

〔四〕 “小臣”,聚珍本作“小民 ”,范晔后汉书窦宪传作“小人”。

〔五〕 “瑰将作大匠、光禄勋”, 此条御览卷四七0亦引,文字全同。

〔六〕 “位次太傅”,范晔后汉书 窦宪传云:“旧大将军位在三公下,置官属依太尉。宪 威权震朝廷,公卿希旨,奏宪位次太傅下,三公上;长 史、司马秩中二千石,从事中郎二人六百石,自下各有 增。”

〔七〕 “武阳侯”,原作“舞阳侯 ”,聚珍本作“武阳侯”,今据校改。范晔后汉书窦宪 传载,和帝永元元年,窦宪出击匈奴,登燕然山,刻石 勒功而还。“诏使中郎将持节即五原拜宪大将军,封武 阳侯,食邑二万户”。通鉴卷四七胡三省注云:“郡国 志东郡有东武阳县,泰山郡有南武阳侯国,宪其封南武 阳欤?”

〔八〕 “诏曰”,此诏在永元二年 。

〔九〕 “舅氏旧典,并蒙爵土”, 西汉时,帝舅一般皆封为侯,故和帝诏中有此语。

〔一0〕“窦宪兄弟并列位”,此句 上原有“窦融将兵牧凉州”一句,为窦融传中语,今删 去,移入窦融传。此下二句姚本、聚珍本皆未辑录。

〔一一〕“见礼”,原误倒作“礼见 ”,聚珍本不误,今据改正。
 
 
 

   窦章〔一〕

  时谓东观为老氏藏室。〔二〕聚珍 本

  窦章女初入掖庭为贵人,〔三〕早卒。帝追思之 ,诏史官树碑颂德,帝自为之辞。〔四〕书 钞卷一0二

〔一〕 “窦章”,字伯向,窦融玄 孙,窦万全少子,范晔后汉书卷二三有传。又见汪文台 辑华峤后汉书卷一。

〔二〕 “时谓东观为老氏藏室”, 此条不知聚珍本从何书辑录。范晔后汉书窦章传云:“ 永初中,三辅遭羌寇,章……讲读不辍。太仆邓康闻其 名,请欲与交,章不肯往,康以此益重焉。是时学者称 东观为老氏臧室,道家蓬莱山,康遂荐章入东观为校书 郎。”此条上下皆有阙文。

〔三〕 “女”,原误作“从母”。 范晔后汉书窦章传云:“顺帝初,章女年十二,能属文 ,以才貌选入掖庭,有宠,与梁皇后并为贵人。”今据 校正。

〔四〕 “帝自为之辞”,范晔后汉 书窦章传作“章自为之辞”。此条聚珍本未辑录。
 
 
 

   马援

  马援,〔一〕字文渊,扶风茂陵人。〔二〕世 说新语言语篇、御览卷二六0

  远祖徙茂陵成欢里。〔三〕范晔 后汉书卷二四马援传李贤注

  通生宾,〔四〕宣帝时以郎持节,号使君,使君 生仲,仲官至玄武司马;仲生援。范晔 后汉书卷二四马援传李贤注

  援三兄,〔五〕况字长平,〔六〕余字圣卿,员 字季主。范晔后汉书卷二四马援传李贤 注

  受齐诗,师事颍川满昌。范晔后 汉书卷二四马援传李贤注

  援以况出为河南太守,次两兄为吏京师,见家用 不足,乃辞况欲就边郡畜牧。范晔后汉 书卷二四马援传李贤注

  马援外类倜傥简易,而内重礼,事寡嫂,虽在阃 内,〔七〕必帻然后见之也。〔八〕书 钞卷一二七

  马援为郡督邮,送囚至府,囚有重罪,援哀而纵 之,亡命北地,遇赦留。御览卷六四二

  马援叹曰:“凡殖产,〔九〕贵其能施民也,〔 一0〕否则守钱奴耳。”〔一一〕乃尽散以班昆弟故旧 ,身衣羊裘皮葱。书钞卷一二九

  隗嚣甚重马援,以为绥德将军。时公孙述称帝, 嚣使援往观之。援素与述同乡里,相善,以为至当握手 迎如平生,而述方盛陈陛卫,〔一二〕以延援入,〔一 三〕交拜礼毕,就馆,更为援制荅布单衣、交让冠,〔 一四〕会百官于宗庙,立旧交之位。述鸾旗旄骑,警跸 就车,礼甚盛,欲以援封侯,食大将军位。〔一五〕宾 客皆乐留,援晓之,因而辞归,谓嚣曰:“子阳井底蛙 耳,〔一六〕不如专意东方。”嚣乃使援奉书洛阳。〔 一七〕援初到,〔一八〕敕令中黄门引入,时上在宣德 殿南庑下,但帻坐。上迎,笑谓之曰:“卿遨游二帝间 ,见卿,使人惭。”援顿首谢曰:“当今之世,非独君 择臣,臣亦择君。臣与公孙述同县,少小相善。〔一九 〕臣前至蜀,述陛戟而后进臣。今臣远来,〔二0〕陛 下何知非刺客而简易如此?”于是上复笑曰:“卿非刺 客,顾说客耳。”援乃曰:“天下反覆,自盗名字者不 可胜数。今见陛下,恢廓大度,同符高祖,乃知帝王自 有真也。”帝甚壮之。〔二一〕御览卷 七七八

  援说嚣曰:“前到朝廷,上凡十四见。开心见诚 。”〔二二〕范晔后汉书卷二四马援传 李贤注、书钞卷九

  马援与杨广书曰:〔二三〕“车丞相高祖园寝郎 ,〔二四〕一月九迁为丞相者,知武帝恨诛卫太子,上 书讼之。” 文选卷三八任昉为范尚书 让吏部封侯第一表李善注

  上自征隗嚣,〔二五〕至漆,诸侯多以王师之重 ,不宜远入险阻,计未决。会召马援,因说隗嚣侧足无 所立,〔二六〕将帅土崩之势,兵进必破之状,于上前 聚米为山川,指画地势,〔二七〕上曰:“
虏在吾目中矣。”〔二八〕嚣众大溃。〔二九〕御 览卷二七五

  马援为陇西太守,〔三0〕击羌,中矢贯腓胫, 〔三一〕上闻,赐羊三千、牛三百头以养病。御 览卷三七二

  帝从援议,诏武威太守梁统,悉还金城客民。〔 三二〕范晔后汉书卷二四马援传李贤注

  马援,字文渊,扶风人。为陇西太守,务开宽信 ,恩以待下,〔
三三〕任吏以职,但总大体而已。宾客故人,日满其 门。诸曹时白外事,辄曰:“此丞、掾任,何足相烦。 若大姓侵小民,黠羌欲旅距,〔三四〕此乃太守事耳。 ” 御览卷二六0

  马援从陇西太守迁虎贲中郎将。〔三五〕御 览卷二四一

  马援在陇西,上书曰:“富民之本,在于食货, 宜如旧铸五铢钱。”三府凡十三难,〔三六〕援一一解 之,条奏其状。帝从之,天下赖其便。〔三七〕类 聚卷六六

  马援自还京师,数被进见。援长七尺五寸,〔三 八〕色理发肤眉目容貌如画。闲进对,〔三九〕尤善述 前事,每言及三辅长者至闾里少年皆可观,皇太子、诸 王闻者,莫不属耳忘倦。御览卷三七九

  马援击寻阳山贼,上书曰:“除其竹木,譬如婴 儿头多虮虱而剃之,荡荡然虮虱无所复依。”书奏,上 大悦,出尚玺书,数日,黄门取头虱章持入,〔四0〕 因出小黄门头有虱者,皆剃之。〔四一〕御 览卷九五一

  光武以马援为伏波将军。〔四二〕御 览卷二四0

  援上书:“臣所假伏波将军印,书‘伏’字,‘ 犬’外向。城皋令印,‘皋’字为‘白’下‘羊’;丞 印‘四’下‘羊’;尉印‘白’下‘人’,‘人’下‘ 羊’。即一县长吏,印文不同,恐天下不正者多。符印 所以为信也,所宜齐同。”荐晓古文字者,事下大司空 正郡国印章。奏可。〔四三〕范晔后汉 书卷二四马援传李贤注

  马援好事,〔四四〕至荔浦,见冬笋名笣笋,上 言:“禹贡‘厥笣橘柚’,疑谓是也,其味美于春夏笋 。”〔四五〕御览卷九六三

  马援击交址,〔四六〕从容谓官属曰:“吾从弟 少游尝哀吾慷慨多大志,曰:‘士生一世,但取衣食裁 足,乘下泽车,〔四七〕御款段马,〔四八〕为郡掾吏 ,守坟墓,乡里称为善人,斯可矣。致求盈余,〔四九 〕但自苦耳。’当吾在浪泊、西里、乌间,〔五0〕虏 未灭之时,下潦上雾,毒气熏蒸,〔五一〕仰视乌鸢跕 跕堕水中,〔五二〕卧念少游平生时语,何可得也!”  书钞卷一三九

  马援与兄子严敦书云:〔五三〕“学庞伯高不就 ,〔五四〕犹为谨敕士,所谓刻鹄不成尚类鹜者。效杜 季良而不成,〔五五〕陷为天下轻薄子,所谓画虎不成 反类狗也。”〔五六〕御览卷九一九

  马援平交址,上言太守苏定张眼视钱,〔五七〕 ●目讨贼,〔五八〕怯于战功,宜加切敕。后定果下狱 。御览卷四九一

  马援于交址铸铜马,奏曰:“臣闻行天者莫如龙 ,行地者莫如马。臣援师事杨子阿。〔五九〕孝武帝时 ,善相马者东门京铸作铜马法献之,立马于鲁班门外, 更名曰金马门。臣既备数家骨法,以所得骆越铜,铸以 为马,高二尺五寸,〔六0〕围四尺五寸,谨献。”诏 置马德阳殿下。类聚卷九三

  马援振旅还京师,赐衣服、酒、床、什器,粟五 百斛,侯车一乘,朝见位次随九卿之□。〔六一〕书 钞卷一三九

  马援曰:“方今匈奴、乌桓尚扰北边,欲自请击 之。男儿要当死于边野,以马革裹尸还墓耳,〔六二〕 何能卧床上在儿女子手中耶?”故人孟冀曰:“谅为烈 士,当如此矣!”〔六三〕御览卷四三 八

  马援行亭鄣,到右北平,诏书赐援钜鹿缣三百疋 。 御览卷八一八

  马援,字文渊,建武二十四年,威武将军刘尚击 武陵五溪蛮夷,〔六四〕深入,军没。援因复请行。时 年六十二,帝愍其老,未许之。援自请曰:“臣尚能被 甲上马。”帝令试之。援据鞍顾眄,以示可用。帝笑曰 :“矍铄哉是翁也!”〔六五〕遂遣援。御 览卷二七四

  二月到武陵临乡。〔六六〕范晔 后汉书卷二四马援传李贤注

〔一〕 “马援”,范晔后汉书卷二 四有传。又见汪文台辑谢承后汉书卷一、司马彪续汉书 卷二。

〔二〕 “扶风茂陵人”,世说新语 言语篇引东观汉记云:“马援,字文渊,茂陵人”云云 。又御览卷二六0引云:“马援,字文渊,扶风人”云 云。此条即据二书所引辑录。

〔三〕 “远祖徙茂陵成欢里”,原 无“远祖”二字。范晔后汉书马援传云:“其先赵奢为 赵将,号曰马服君,子孙因为氏。武帝时,以吏二千石 自邯郸徙焉。”其下李贤注引东观汉记“徙茂陵成欢里 ”一语作注。为使文义完足,今据范书大意增补“远祖 ”二字。此条姚本、聚珍本作“远祖以吏二千石自邯郸 徙茂陵成欢里”,亦据李贤注和范书辑录。

〔四〕 “通”,马援曾祖,以功封 重合侯,因兄马何罗反,通受牵连被诛。

〔五〕 “援三兄”,此句原无,姚 本、聚珍本有,系据范晔后汉书马援传增补。为使文义 完足,今亦补入。

〔六〕 “长平”,姚本、聚珍本作 “君平”。

〔七〕 “阃”,御览卷六八七、文 选卷四0任昉奏弹刘整李善注引作“闺”。

〔八〕 “必帻然后见之也”,御览 卷六八七引同,惟无“也”字。文选卷四0任昉奏弹刘 整李善注引作“必冠然后入见”。

〔九〕 “凡殖产”,此句姚本、聚 珍本作“凡殖货财产”,系据陈禹谟刻本书钞,与范晔 后汉书马援传同。

〔一0〕“民”,姚本、聚珍本作“ 赈”,系据陈禹谟刻本书钞,与范晔后汉书马援传同。

〔一一〕“奴”,姚本作“卤”,聚 珍本作“虏”。“卤”、“虏”二字通。陈禹谟刻本书 钞作“虏”,与范晔后汉书马援传同。

〔一二〕“方”,聚珍本作“乃”。

〔一三〕“以延”,此二字聚珍本作 “引”。

〔一四〕“荅布”,原作“都布”, 书钞卷一二八引同,聚珍本作“
荅布”,范晔后汉书马援传作“都 布”,李贤注云:“东观汉记‘都’作‘荅’。”今据 聚珍本和李贤注改。汉书货殖传云:“荅布皮革千石。 ”颜师古注云:“粗厚之布也。……荅者,厚重之貌。 ”

〔一五〕“欲以援封侯,食大将军位 ”,此二句聚珍本作“欲授以封侯大将军位”,范晔后 汉书马援传同,惟“授”字下有“援”字。

〔一六〕“子阳”,公孙述字子阳。

〔一七〕“嚣乃使援奉书洛阳”,时 在建武四年冬。

〔一八〕“援初到”,此句至“但帻 坐”数句原无,而有“援至,引见于宣德殿”二句。今 删去原有二句,据范晔后汉书马援传李贤注补入“援初 到”至“但帻坐”数句。聚珍本有此数句,“但”误作 “袒”。御览卷六八七引云:“马援初见,帝令中黄门 引入,上在宣德殿南庑下,但帻坐。”与范书李贤注所 引文字微异。

〔一九〕“臣与公孙述同县,少小相 善”,原无“同县少小”四字,聚珍本有,御览卷三五 二引亦有,今据增补。

〔二0〕“臣”,原无此字,聚珍本 有,御览卷三五二引亦有,今据增补。

〔二一〕“帝甚壮之”,原无此句, 世说新语言语篇引有,今据增补。此条书钞卷四、卷八 、卷九,初学记卷二六,御览卷九0、卷六八四,事类 赋卷一二亦引,字句极为简略。

〔二二〕“开心见诚”,范晔后汉书 马援传云:“建武四年冬,嚣使援奉书洛阳。……太中 大夫来歙持节送援西归陇右,……援说嚣曰:‘前到朝 廷,上引见数十,每接宴语,自夕至旦,才明勇略,非 人敌也。且开心见诚,无所隐伏,阔达多大节,略与高 帝同。经学博览,政事文辩,前世无比。’”“上引见 数十”句下李贤注云:“东观汉记曰凡十四见。”书钞 卷九引云:“开心见诚。”此条即据李贤注和书钞卷九 所引,又酌取范书文句辑录。

〔二三〕“马援与杨广书曰”,隗嚣 遣子恂入质于汉,援携家属随恂归洛阳。后隗嚣狐疑, 发兵拒汉。援为汉谋画灭嚣,游说嚣将叛嚣,又为书与 嚣将杨广,使广劝嚣归汉。见范晔后汉书马援传。

〔二四〕“车丞相高祖园寝郎”,“ 车丞相”即车千秋。汉书本传云:“千秋为高寝郎,会 卫太子为江充所谮败,久之,千秋上急变讼太子冤,曰 :‘子弄父兵,罪当笞;天子之子过误杀人,当何罪哉 !臣尝梦见一白头翁教臣言。’是时,上颇知太子惶恐 无他意,乃大感悟,召见千秋。……立拜千秋为大鸿胪 。数月,遂代刘屈牦为丞相,封富民侯。千秋无他材能 术学,又无伐阅功劳,特以一言寤意,旬月取宰相封侯 。”范晔后汉书马援传备载援与杨广书,然无“车丞相 高祖园寝郎”云云一段文字,是被范晔所删。

〔二五〕“上自征隗嚣”,事在建武 八年。

〔二六〕“因说隗嚣侧足无所立”, “侧足”五字原无。文选卷二0曹植五言诗送应氏李善 注引东观汉记云:“马援曰:‘隗嚣侧足无所立。’” 今据文义摘取“侧足”五字补缀于此。此句聚珍本作“ 因说嚣侧足而立”。

〔二七〕“于上前聚米为山川,指画 地势”,此二句原脱“川”字、“地势”二字,聚珍本 有,今据增补。类聚卷七二引云“聚米为山川地势”, 有“川地势”三字,然“地”字上又脱“指画”二字。

〔二八〕“上曰,虏在吾目中矣”, 此二句原无,姚本、聚珍本有,类聚卷七二引亦有,今 据增补。文选卷五七潘岳哀永逝文李善注引作“世祖曰 :‘虏在吾目中。’”

〔二九〕“嚣众大溃”,范晔后汉书 马援传云:建武“八年,帝自西征嚣,至漆,诸将多以 王师之重,不宜远入险阻,计冘豫未决。会召援,夜至 ,帝大喜,引入,具以群议质之。援因说隗嚣将帅有土 崩之势,兵进有必破之状。又于帝前聚米为山谷,指画 形势,开示众军所从道径往来,分析曲折,昭然可晓。 帝曰:‘虏在吾目中矣。’明旦,遂进军至第一,嚣众 大溃”。与此可以互参。

〔三0〕“马援为陇西太守”,时在 建武十一年。

〔三一〕“胫”,原误作“胀”,聚 珍本作“胫”,今据改。范晔后汉书马援传云:“援中 矢贯胫。”

〔三二〕“悉还金城客民”,范晔后 汉书马援传云:“朝臣以金城破羌之西,涂远多寇,议 欲弃之。援上言,破羌以西城多完牢,易可依固,其田 土肥壤,灌溉流通。如令羌在湟中,则为害不休,不可 弃也。帝然之,于是诏武威太守,令悉还金城客民。” “于是诏武威太守”句下李贤注云:“东观记曰梁统也 。”此条即据李贤注,又参酌范书辑录。

〔三三〕“务开宽信,恩以待下”, 此二句聚珍本作“务开恩信,宽以待下”。从文义来看 ,聚珍本为是。范晔后汉书马援传旧刻本亦作“务开宽 信,恩以待下”,中华书局点校本已改作“务开恩信, 宽以待下”。

〔三四〕“旅距”,范晔后汉书马援 传李贤注云:“不从之貌。”王先谦集解云:“旅距, 聚众相拒耳。注非。”

〔三五〕“马援从陇西太守迁虎贲中 郎将”,马援为陇西太守六年,征入为虎贲中郎将。见 范晔后汉书马援传。

〔三六〕“三府凡十三难”,此句至 “帝从之”数句原无,范晔后汉书马援传云:“初,援 在陇西上书,言宜如旧铸五铢钱。事下三府,三府奏以 为未可许,事遂寝。及援还,从公府求得前奏,难十余 条,乃随牒解释,更具表言。帝从之,天下赖其便。” 李贤注云:“东观记曰:‘凡十三难,援一一解之,条 奏其状也。’”此数句即据李贤注,又参酌范书增补。

〔三七〕“天下赖其便”,此条聚珍 本连缀为“在陇西上书曰:‘富民之本,在于食货,宜 如旧铸五铢钱。’天下赖其便。三府以为未可,凡十三 难,援一一解之,条奏其状”。“天下赖其便”句不应 置于“宜如旧铸五铢钱”句下,当移在本条末。

〔三八〕“援长七尺五寸”,此下二 句原作“为人明白,眉目如画”,今据范晔后汉书马援 传李贤注引校改。类聚卷一七、永乐大典卷一九六三六 引云:“马援眉目如画。”御览卷三六五引云:“马援 自还京师,数被进见,为人须髯眉目如画。”

〔三九〕“闲”,聚珍本作“娴”。 按二字通,义为熟练。

〔四0〕“出尚玺书,数日,黄门取 头虱章持入”,此三句原无,御览卷五九四引,今据增 补。“出尚玺书”句有讹误。聚珍本作“出尚书,尽数 日,敕黄门取头虱章特入”,首句、末句皆有讹误。后 汉书马援传王先谦集解引作“出付尚书,尽数日,敕黄 门取头虱章持入”,“出付尚书”一句,文义可通,似 无误。

〔四一〕“皆剃之”,此条记纂渊海 卷一00、合璧事类别集卷九三亦引,字句微异。

〔四二〕“光武以马援为伏波将军” ,建武十七年,以援为伏波将军,南击交址征侧。事详 范晔后汉书马援传、通鉴卷四三。

〔四三〕“奏可”,此条书钞卷一三 一、御览卷六八三、玉海卷八四、东汉会要卷九亦引, 字句稍异。

〔四四〕“好事”,此二字原无,聚 珍本有,御览卷九六六引亦有,今据增补。

〔四五〕“其味美于春夏笋”,此条 记纂渊海卷九六亦引,字句较略。

〔四六〕“击交址”,此三字原无, 类聚卷九二、卷九三,御览卷九二三、记纂渊海卷九七 引有,今据增补。

〔四七〕“下泽车”,利于在泽间行 走的短毂车。周礼冬官考工记云:“车人为车,……行 泽者欲短毂,行山者欲长毂,短毂则利,长毂则安。”

〔四八〕“款段”,马行迟缓貌。范 晔后汉书马援传李贤注:“款犹缓也,言形段迟缓也。 ”

〔四九〕“致求盈余”,此句姚本、 聚珍本作“求益盈余”,类聚卷九三引同。

〔五0〕“当吾在浪泊、西里、乌间 ”,此句以下一段文字原无,御览卷三九0引有,今据 增补。姚本、聚珍本亦有此段文字,又书钞卷一五一, 类聚卷二、卷九二,御览卷一五、卷九二三,记纂渊海 卷九七,文选卷二八鲍照苦热行李善注皆引此段文字, 字句互有同异。此句原脱“西”字、“乌”字。按姚本 云:“吾在浪泊、西里、乌间。”聚珍本云:“吾在浪 泊、西里、坞间。”书钞卷一五一引云:“吾在浪泊、 西里、坞间。”类聚卷二引云:“吾在浪泊、西里、乌 闲。”今据增补“西”字、“乌”字。四库全书考证云 :“马援谓官属曰:‘吾在浪泊、西里、乌间。’按‘ 乌间’,太平御览及范书本传俱无‘乌’字。恐是地名 。”考证所谓太平御览,系指御览卷一五。卷一五引云 :“吾在浪泊、西里间。”

〔五一〕“熏”,类聚卷九二、御览 卷九二三、记纂渊海卷九七、文选卷二八鲍照苦热行李 善注引作“上”。

〔五二〕“乌鸢”,书钞卷一五一引 作“鸢飞”,范晔后汉书马援传作“飞鸢”。“跕跕” ,范书李贤注云:“堕貌也。”

〔五三〕“马援与兄子严敦书云”, 马援兄子严、敦并喜讥议,交通侠客。援时在交址,遂 遣书相诫。

〔五四〕“庞伯高”,聚珍本作“龙 伯高”,范晔后汉书马援传同。范书马援传载援书云: “龙伯高敦厚周慎,口无择言,谦约节俭,廉公有威, 吾爱之重之,愿汝曹效之。”据范书马援传,伯高名述 ,京兆人,为山都长,后擢为零陵太守。

〔五五〕“杜季良”,范晔后汉书马 援传载援书云:“杜季良豪侠好义,忧人之忧,乐人之 乐,清浊无所失,父丧致客,数郡毕至,吾爱之重之, 不愿汝曹效也。”季良名保,京兆人,为越骑司马,见 范书马援传。

〔五六〕“所谓画虎不成反类狗也” ,此条御览卷七五0亦引,字句较略。

〔五七〕“苏定”,为交址太守,逼 反交址女子征侧,事见范晔后汉书南蛮西南夷传。

〔五八〕“●目”,眇目细视。“讨 ”,原误作“计”,聚珍本作“
讨”,今据改正。

〔五九〕“臣援师事杨子阿”,此文 义未完,其下当有阙文。范晔后汉书马援传载援表云: “臣援尝师事子阿,受相马骨法。”此句下当据范书增 补“受相马骨法”一句。

〔六0〕“二”,聚珍本作“三”, 范晔后汉书马援传同。

〔六一〕“朝见位次随九卿之囗”, 疑“之”字下脱“列”字。此条聚珍本作“援振旅还京 师,赐车一乘”。书钞卷一九引作“马援振旅京师,赐 车一乘”。范晔后汉书马援传云:建武“二十年秋,振 旅还京师,军吏经瘴疫死者十四五。赐援兵车一乘,朝 见位次九卿”。

〔六二〕“墓”,御览卷四三四引同 ,聚珍本作“葬”。按“葬”字是,范晔后汉书马援传 作“葬”。

〔六三〕“当”,原误作“尚”,聚 珍本作“当”,范晔后汉书马援传同,今据改正。

〔六四〕“刘尚”,原误作“刘向” 。聚珍本作“刘禹”。按类聚卷五九、御览卷三五五引 皆作“刘尚”,范晔后汉书马援传同。又范书光武帝纪 、公孙述传、来歙传、祭遵传、马成传、宋均传、南蛮 西南夷传,司马彪续汉书天文志、五行志,袁宏后汉纪 卷八亦皆作“刘尚”。然范书来歙传李贤注云:“东观 记、续汉书‘尚’字并作‘禹’。”

〔六五〕“矍铄哉是翁也”,范晔后 汉书马援传同,李贤注云:“东观记作‘●哉是翁’。 ”聚珍本从之。然类聚卷一八、卷五九,御览卷三五五 、卷三八三引皆作“矍铄哉是翁也”。

〔六六〕“二月到武陵临乡”,据范 晔后汉书马援传,建武二十四年,援率军击武陵五溪蛮 ,“明年春,军至临乡”。是此“二月”当在建武二十 五年。
 
 
 

   马廖〔一〕

  廖少习易经,清约沉静。援击武溪无功,卒于师, 廖不得嗣爵。范晔后汉书卷二四马廖传 李贤注

  马廖、任傀皆从羽林监迁虎贲中郎将。〔二〕御 览卷二四一

  马廖上疏长乐宫曰:〔三〕“夫改政移风,必有 其本。长安语曰:‘城中好高髻,〔四〕四方高一尺。 城中好广眉,四方过半额。〔
五〕城中好广袖,〔六〕四方用疋帛。’” 御 览卷三六四

  司隶校尉梁松奏特进防、光、廖、廖子豫,〔七 〕三家奴婢千人,〔八〕兄弟父子并受爵土,荣显冠世 ,多买京师膏腴美田,作大庐,近带城郭,妨困小民。 御览卷八二一

〔一〕 “马廖”,字敬平,马援长 子,范晔后汉书卷二四有传。又见谢承后汉书卷一。

〔二〕 “马廖、任傀皆从羽林监迁 虎贲中郎将”,范晔后汉书马廖传云:“少以父任为郎 。明德皇后既立,拜廖为羽林左监、虎贲中郎将。”“ 任傀”,即任隗,事详范晔后汉书本传。

〔三〕 “长乐宫”,此三字原无, 聚珍本有,御览卷三七三引亦有,今据增补。

〔四〕 “城中好高髻”,此下二句 原无,聚珍本有,御览卷三七三引亦有,今据增补。

〔五〕 “过”,聚珍本作“且”, 范晔后汉书马廖传同。

〔六〕 “城中好广袖”,此下二句 原无,聚珍本有,御览卷八一八亦有,今据增补。范晔 后汉书马廖传作“城中好大袖,四方全疋帛”。

〔七〕 “司隶校尉梁松奏特进防、 光、廖、廖子豫”,聚珍本注云:“范书梁松殁于显宗 永平四年,马氏之败在肃宗建初八年,于时松殁已久, 此文有误。”

〔八〕 “三家奴婢千人”,此句原 无,御览卷五00引云:“司隶校尉梁松奏特进马防兄 廖、廖子孙三家奴婢千人。”今据增补。“兄”当为“ 光”之讹,“孙”当为“豫”之讹。所谓“三家”,系 指马援子廖、防、光三家。聚珍本未辑此句。范晔后汉 书马防传云:“防兄弟贵盛,奴婢各千人已上。”御览 卷四七0引东观汉记马防传亦云防“兄弟奴婢各千人已 上”。
 
 
 

   马防〔一〕

  永平十五年,〔二〕上始欲征匈奴,与窦固等议出 兵调度,皆以为塞外草美,可不须马谷,〔三〕其各以 。〔四〕固等将兵到炖煌,当出塞上,请马谷。上以固 言前后相违,怒不与谷。皆言按军出塞,无谷马故事。 马防言:“当与谷。”〔五〕上曰:“何以言之?”防 对曰:“宣帝时,五将出征,按其奏言:〔六〕‘匈奴 候骑得汉马矢,见其中有粟,知汉兵出,以故引去。’ 以是言之,马当与谷。”上善其用意微致,〔七〕敕下 调马谷,防遂见亲近。〔八〕御览卷八 九四

  马防征西羌,〔九〕上喜防功,〔一0〕令史官 作颂,颂其功伐。书钞卷一0二

  章帝建初三年,〔一一〕马防为车骑将军、城门 校尉,置掾史,位在九卿上,绝席,班同三事。〔一二 〕诏封兄弟二人各六千户,防为颍阳侯,〔一三〕特以 前参医药,懃劳省闼,绥定西羌,〔一四〕以襄城羹亭 千二百五十户增防,〔一五〕身带三绶,宠贵至盛。〔 一六〕御览卷六八二

  马防,字公平,〔一七〕为光禄勋,宿卫宫省。 上数幸防府,赏赐饮食,行每日出。〔一八〕书 钞卷五三

  大予丞鲍邺等上作乐事,下防。防奏言:“建初 二年七月邺上言,天子食饮,必顺于四时五味,而有食 举之乐。所以顺天地,养神明,求福应也。今官雅乐独 有黄钟,而食举乐但有太簇,皆不应月律,恐伤气类。 可作十二月均,各应其月气。公卿朝会,得闻月律,乃 能感天,和气宜应。诏下太常评焉。太常上言,作乐器 直钱百四十六万,奏寝。今明诏复下,臣防以为可须上 天之明时,因岁首之嘉月,发太簇之律,奏雅颂之音, 以迎和气。”时以作乐器费多,遂独行十月迎气乐也。 〔一九〕隋书音乐志

  马防,字孝孙,拜执金吾,〔二0〕性矜严公正 ,上言孝章,〔
二一〕议多见用。〔二二〕书钞卷 五四

  马防子钜,为常从小侯,六年正月斋宫中,上欲 冠钜,夜拜为黄门侍郎,〔二三〕御章台下殿,陈鼎俎 ,自临冠之。防兄弟奴婢各千人已上。〔二四〕御 览卷五四0

  马防多牧马畜,赋敛羌胡。〔二五〕帝不喜之, 数加谴敕,所以禁遏甚备,由是权势稍损,宾客亦衰。 御览卷六二七

〔一〕 “马防”,马援第三子,范 晔后汉书卷二四有传。又见华峤后汉书卷一、张璠汉记 。

〔二〕 “永平十五年”,此句原无 ,聚珍本有,御览卷八三七引亦有,今据增补。

〔三〕 “马谷”,聚珍本作“谷马 ”,御览卷八三七引同。

〔四〕 “其各以”,此下有脱文, 无从校补。

〔五〕 “当与谷”,此句至“对曰 ”诸句原无,姚本、聚珍本亦未辑录,御览卷八三七引 ,今据增补。“当”字原误作“常”,依文义校改。

〔六〕 “按其奏言”,此句原无, 御览卷八三七引,今据增补。姚本、聚珍本作“其奏言 ”,类聚卷九三引同。

〔七〕 “微致”,原作“微动”, 不成辞。御览卷八三七引作“微致”,当是,今据改正 。聚珍本作“微至”。

〔八〕 “防遂见亲近”,此条类聚 卷八五亦引,字句较简略。

〔九〕 “马防征西羌”,事在章帝 建初二年。

〔一0〕“喜”,姚本同,聚珍本作 “嘉”。

〔一一〕“章帝建初三年”,此句原 无,姚本、聚珍本有,书钞卷五二引亦有,今据增补。 据范晔后汉书马防传,肃宗即位,拜防中郎将,稍迁城 门校尉。建初二年,金城、陇西羌皆反,拜防行车骑将 军事,率军击羌。明年,诏征防还,拜车骑将军,城门 校尉如故。

〔一二〕“班同三事”,此句原无, 书钞卷五二引云:“马防,章帝建初三年,防为车骑将 军,班同三事。”翰苑新书卷三六引云:“马防班同三 事。”今据增补。姚本有此句,聚珍本脱。水经注卷二 二引云:“汉封车骑将军马防为侯国,防城门校尉,位 在九卿上,绝席。”字句省略颇多。

〔一三〕“诏封兄弟二人各六千户, 防为颍阳侯”,原无“兄弟二人各六千户,防为”十字 ,姚本、聚珍本有,今据增补。范晔后汉书马防传云: 建初“四年,封防颍阳侯,光为许侯,兄弟二人各六千 户”。此二句类聚卷五一引作“马防兄弟三人各六千户 ,防为颍阳侯”,御览卷一九九引作“封马防兄弟三人 各六千户,为颍阳侯”,卷四七0引作“诏封防兄弟三 人各三千户,防为颍阳侯”,卷五一五引作“
马防兄弟二人皆各六千户”,皆有 讹脱。

〔一四〕“绥定西羌”,原无此句, 姚本、聚珍本有,类聚卷五一、御览卷一九九引亦有, 今据增补。

〔一五〕“羹亭”,原作“美亭”, 御览卷一九九引同。姚本、聚珍本作“羹亭”,类聚卷 五一引同,今从改。水经注卷二一云:汝水又东南流径 不羹城南,其地为亭,“东观汉记曰:‘车骑马防以前 参药,勤劳省闼,增封侯国襄城羹亭千二百五十户。’ 即此亭也”。“千二百五十户”,姚本、聚珍本作“一 千二百户”,类聚卷五一、御览卷一九九引同。范晔后 汉书马防传作“千三百五十户”。

〔一六〕“身带三绶,宠贵至盛”, 记纂渊海卷七一引此二句。

〔一七〕“字公平”,范晔后汉书马 防传云防字江平,书钞卷五四、御览卷二三七、翰苑新 书卷三三引东观汉记又云防字孝孙。

〔一八〕“行每日出”,此句有脱误 。其下原有“上征讨四方,令防居守京师,抚百姓,治 宫室,起学官”数句。按书钞卷五三下条注文云:“续 汉书:‘李通字次元,为光禄勋。时上征讨四方,令通 居守京师,抚百姓,治宫室,起学官。’”是书钞卷五 三所引东观汉记“
上征讨四方”云云,系由下条误入 ,今删去不录。

〔一九〕“时以作乐器费多,遂独行 十月迎气乐也”,此二句原无,范晔后汉书章帝纪李贤 注引东观汉记云:“马防上言:‘圣人作乐,所以宣气 致和,顺阴阳也。臣愚以为可因岁首发太簇之律,奏雅 颂之音,以迎和气。’时以作乐器费多,遂独行十月迎 气乐也。”今据增补。“十月迎气乐”,范书马防传作 “十二月迎气乐”。此条姚本、聚珍本皆据范书章帝纪 李贤注所引辑录。玉海卷六、卷一二、卷一0四亦引此 条文字,卷六据隋书音乐志引,卷一二所引与范书李贤 注同,卷一0四亦同李贤注,然又略有增补。

〔二0〕“拜执金吾”,据范晔后汉 书马防传,防未曾拜执金吾,其弟光曾自越骑校尉迁执 金吾。

〔二一〕“上言孝章”,此句有讹误 。御览卷二三七引作“上事处”,亦有误。

〔二二〕“议多见用”,“议”原误 作“义”,今据御览卷二三七、翰苑新书卷三三引改正 。此条姚本作“马防,字孝孙,拜金吾,性矜严公正, 数言政事,多见采用”,系据陈禹谟刻本书钞辑录。聚 珍本仅取姚本末三句,首句上补“防”字。万花谷续集 卷三亦引此条,字句较略。

〔二三〕“黄门侍郎”,原无“侍” 字,初学记卷一二,御览卷二0一、卷四七0引有,今 据增补。

〔二四〕“防兄弟奴婢各千人已上” ,此句原无,聚珍本有,今据增补。御览卷四七0引有 此句,仅无“防”字。此条书钞卷五八、初学记卷一四 亦引,字句大同小异。

〔二五〕“赋敛羌胡”,书钞卷四一 仅引此一句。
 
 
 

   马光〔一〕

  光遭母丧,哀恸感伤,形骸骨立。范 晔后汉书卷二四马防传李贤注

  马光,字叔山,为卫尉,上以光谨敕畏慎,特亲 异之。〔二〕书钞卷五三

  马光,字叔山,监越骑校尉。视事,帅厉吏士, 〔三〕教习有方。〔四〕时五校尉令在北军营中,光以 为五校尉主禁兵武备,〔五〕所以宿卫两宫,不宜在一 处,表请二校尉附北宫。诏书许越骑、射声等治北宫。 〔六〕书钞卷六一

  章帝与舅马光诏曰:“朝送鹿脍,宁用饭也。”  御览卷八六二

  马光,字叔山,拜太仆,视事减省诸费,岁千万 以上。书钞卷五四

  光前坐党附窦宪,〔七〕归国,为宪客奴所诬告 。奴名玉当。初,窦氏有事,玉当亡,私从光乞,不与 。恨去,怀挟欲中光。官捕得玉当,因告言光与宪有恶 谋,光以被诬不能自明,乃自杀。光死后,宪他奴郭扈 自出证明光、宪无恶言,光子朗上书迎光丧葬旧茔,诏 许之。范晔后汉书卷二四马防传李贤注

〔一〕 “马光”,马援第三子,范 晔后汉书卷二四马援传、马防传略载其事。

〔二〕 “特亲异之”,此条姚本、 聚珍本皆未辑录。

〔三〕 “视事,帅厉吏士”,此二 句原无,聚珍本有,书钞卷六一凡四引东观汉记马光传 ,其中两引亦有此二句,今据增补。

〔四〕 “教习有方”,原无此句, 姚本、聚珍本有,今据增补。书钞卷六一有一处引作“ 教习吾兵”。按姚本、聚珍本系据陈禹谟刻本书钞。

〔五〕 “主禁兵武备”,此五字原 无,姚本、聚珍本有,书钞卷六一有一处引东观汉记亦 有此五字,今据增补。

〔六〕 “等”,姚本、聚珍本作“ 寺”。

〔七〕 “光前坐党附窦宪”,此下 三句原无,范晔后汉书和帝纪李贤注引,今据增补。此 三句下李贤注尚引有“乃自杀”一句,因与下文重复, 今删去。据范书和帝纪,光自杀于永元六年二月。
 
 
 

   马客卿〔一〕

  马援子客卿,〔二〕幼而歧嶷,年六岁,能应接诸 公,专对宾客。尝有死罪亡命者来过,客卿逃匿不令人 知。外若讷而内沉敏。〔三〕援甚奇之,〔四〕以为将 相器,故以客卿字焉。御览卷三八四

〔一〕 “马客卿”,马援第四子, 范晔后汉书卷二四马援传附载其事。客卿为字,依史例 当以名标目。因客卿名不可考,姑以字立目。袁宏后汉 纪卷九云:“客卿幼而奇嶷。初,援南定百越,北征匈 奴,谋议之士集于门下。客卿年六岁,能应接诸公,专 对宾客。尝有死罪亡命者,客卿逃匿之,不令人知。援 甚奇之,以为壮大必任将相,故以秦时官号字焉。”

〔二〕 “子”,原误作“字”,聚 珍本不误,今据改正。

〔三〕 “内”,原脱,聚珍本有, 今据增补。范晔后汉书马援传云:客卿“外若讷而内沉 敏”。

〔四〕 “援”,原误作“兄”,聚 珍本不误,范晔后汉书马援传亦作“援”,今据改正。
 
 
 

   马严〔一〕

  余卒时,严七岁,依姊婿父九江连率平阿侯王述。 〔二〕明年,母复终,会述失郡,居沛郡。建武三年, 余外孙右扶风曹贡为梧安侯相,迎严归,养视之。至四 年,叔父援从车驾东征,过梧安,乃将严兄弟西。严年 十三至雒阳,留寄郎朱仲孙舍,大奴步护视之也。范 晔后汉书卷二四马严传李贤注

  严从其故门生肆都学击剑,习骑射。范 晔后汉书卷二四马严传李贤注

  从司徒祭酒陈元受春秋左氏。〔三〕范 晔后汉书卷二四马严传李贤注

  帝诏马严留仁寿闼,与校书郎杜抚、班固定建武 注记。〔四〕御览卷一八四

  显宗拜马严持兵长史,将北军五校士、羽林兵三 千人,屯西河美稷,卫护南单于,听置司马、从事。牧 守谒敬,同之将军。敕严过武库,〔五〕祭蚩尤,帝亲 御阿阁,〔六〕观其士众,时人荣之。御 览卷五二六

  马严拜御史中丞,〔七〕赐冠帻衣服车马。严为 司马,职典兰台,外营州牧,举劾按章,申明旧典,奉 法察举,无所回避,百寮惮之。〔八〕书 钞卷六二

  马严,字威卿,为五官中郎将,边境每有事,辄 下严处便宜。上初立,汲汲欲知下情,引纳严,敕有所 闻见辄言。帝令自今以往,诸上便宜封表,遣子以往, 都使诣省门,帝自劳以手书。书钞卷六 三

  马严为陈留太守。〔九〕建初中,严病,遣功曹 史李龚奉章诣阙。上亲召见龚,〔一0〕问疾病形状, 以黄金十斤、葛缚佩刀、书刀、革带付龚,〔一一〕赐 严,遣太医送方药。〔一二〕类聚卷六 0

〔一〕 “马严”,字威卿,马援兄 马余之子,范晔后汉书卷二四有传。又见汪文台辑司马 彪续汉书卷二。

〔二〕 “依姊婿父九江连率平阿侯 王述”,据汉书元后传载,成帝河平二年,王谭被封为 平阿侯。谭卒,子仁嗣。仁卒,子术嗣,时为平帝元始 三年。“王述”与“王术”为一人。范晔后汉书马援传 云:“援兄子婿王磐子石,王莽从兄平阿侯仁之子也。 ”则王述当为马严姊婿之昆弟,此云姊婿父,不可据。

〔三〕 “从司徒祭酒陈元受春秋左 氏”,范晔后汉书马严传云:严“从平原杨太伯讲学, 专心坟典,能通春秋左氏”。李贤注云:“东观记曰从 司徒祭酒陈元受之。”此条即据李贤注,又参酌范书辑 录。

〔四〕 “与校书郎杜抚、班固定建 武注记”,原脱“郎”字,聚珍本未脱,今据增补。范 晔后汉书马严传云:“明德皇后既立,严乃闭门自守, 犹复虑致讥嫌,遂更徙北地,断绝宾客。永平十五年, 皇后敕使移居洛阳。显宗召见,……有诏留仁寿闼,与 校书郎杜抚、班固等杂定建武注记。”此条玉海卷一六 九亦引,文字微异。

〔五〕 “武库”,为藏兵器之所, 令一人,秩六百石。

〔六〕 “阿”,范晔后汉书马严传 李贤注云:“曲也。”

〔七〕 “马严拜御史中丞”,此句 合璧事类后集卷二五、翰苑新书卷一三引作“马严,字 威卿,拜中丞”。范晔后汉书马严传云:“肃宗即位, 征拜侍御史中丞。”

〔八〕 “百寮惮之”,此条姚本未 辑录,聚珍本作“拜中丞,严举劾按章,申明旧典,奉 法察举,无所回避,百寮惮之”,脱漏颇多。

〔九〕 “马严为陈留太守”,时在 建初二年。

〔一0〕“亲”,原无,聚珍本有, 御览卷三四五、卷八一九引亦有,今据增补。

〔一一〕“书刀”,姚本、聚珍本作 “书带”,误。御览卷三四五引云:“以黄金十斤、佩 刀、书刀、革带付龚。”玉海卷一五一引云:“建初中 ,以佩刀、书刀赐马严。”又引云:“建初中,以书刀 赐马严。”皆可证“书刀”二字是。

〔一二〕“遣太医送方药”,原无此 句,御览卷三四五引,今据增补。聚珍本亦有此句,句 末增一“也”字。书钞卷一九引云:“马严病,并送方 药。”
 
 
 

   马融〔一〕

  马融与伯世书曰:〔二〕“愦愦愁思,犹不解怀。 思在竹间,放狗逐麋。晚秋涉冬,大苍出笼。〔三〕黄 棘下菟,芼以干蔡。以送余日,兹乐而已。”御 览卷九二六

  马融才高博洽,为通儒,教养诸生,常有千数。 涿郡卢植、北海郑玄,皆其徒也。善鼓瑟,好吹笛,达 生任性,不拘儒者之节。居宇器服,多存侈饰。常坐高 堂,施绛纱帐,前授生徒,后列女乐,弟子以次相传, 鲜有入其室者。〔四〕御览卷四九三

〔一〕 “马融”,字季长,马严第 五子,范晔后汉书卷六0有传。又见汪文台辑谢承后汉 书卷三、司马彪续汉书卷四、华峤后汉书卷二。袁宏后 汉纪卷一九亦略载其事。

〔二〕 “伯世”,谢伯世。类聚卷 九一载马融与谢伯世书。

〔三〕 “大苍”,谓鹰。

〔四〕 “鲜有入其室者”,此条御 览卷八一六,记纂渊海卷四0、卷五一亦引,字句皆较 简略。 
 
 
 

   马棱〔一〕

  从兄毅,张掖属国都尉。〔二〕范 晔后汉书卷二四马棱传李贤注

  马棱,字伯威,为广陵太守,郡界常有蝗虫伤谷 ,谷价贵。棱有威德,奏罢盐官,振贫羸,薄赋税,蝗 虫飞入海,化为鱼虾。兴复陂湖,增岁租十余万斛。〔 三〕书钞卷七五、类聚卷一00、御览 卷九四三、范晔后汉书卷二四马棱传李贤注

  马棱为会稽太守,诏诘会稽车牛不务坚强,车皆 以桃枝细簟。〔
四〕御览卷七0八

〔一〕 “马棱”,马援族孙,范晔 后汉书卷二四有传。

〔二〕 “从兄毅,张掖属国都尉” ,范晔后汉书马棱传云:棱“少孤,依从兄毅共居业, 恩犹同产”。李贤注引东观汉记云:“毅,张掖属国都 尉。”此条即据李贤注,又酌取范书“从兄”二字辑录 。

〔三〕 “增岁租十余万斛”,书钞 卷七五引云:“马援为广陵太守,郡界常有蝗虫伤谷, 援有威德,蝗虫飞入海,化为鱼虾。”“援”乃“棱” 字之讹。类聚卷一00引云:“马棱为广棱太守,郡连 有蝗虫,谷价贵。棱奏罢盐官,振贫羸,薄赋税,蝗虫 飞入海,化为鱼虾。”御览卷九四三引云:“马棱,字 伯威,为广陵太守,奏罢盐官,赈贫羸,薄赋税,蝗虫 飞入海,化为鱼虾。”范晔后汉书马棱传李贤注引云: “棱在广陵,蝗虫入江海,化为鱼虾,兴彼陂湖,增岁 租十余万斛。”此条即综合各书所引辑录。事文类聚前 集卷五,合璧事类卷二0、别集卷八七、别集卷九四, 记纂渊海卷五、卷九九,玉海卷二三亦引,字句皆较简 略。

〔四〕 “车皆以桃枝细簟”,“枝 ”字下书钞卷一三三引有“竹”字。
 
 
 

   朱勃

  朱勃,〔一〕字叔阳,〔二〕年十二能诵诗、书。 常候马援兄况。勃衣方领,能矩步,〔三〕辞言娴雅。 援裁知书,见之自失。况知其意,酌酒慰援曰:〔四〕 “朱勃小器速成,智尽此耳,卒当从汝禀学,勿畏也。 ”勃未二十,右扶风请试守渭城宰。〔五〕及援为将军 ,封侯,而勃位不过县令。援后虽贵,常待以旧恩而卑 侮之,勃愈自亲。及援遇谗,唯勃能终焉。御 览卷五一五

  朱勃上书理援曰:“八年,车驾讨隗嚣,豪强略 城,酋羌煞吏,〔六〕唯独狄道为国坚守,士民饥馑, 乃啖弩煮履。〔七〕寄命漏刻。〔八〕援谋如涌泉,势 如转圆。〔九〕救倒悬之急,存几亡之城。〔一0〕飞 鸟跱衡,〔一一〕马惊触虎,物类相生,亦无不有。”  书钞卷一五六

  章帝下诏曰:“告平陵令、丞:县人故云阳令朱 勃,建武中以伏波将军爵土不传,上书陈状,不顾罪戾 ,怀旌善之志,有烈士之风。诗云:‘无言不雠,无德 不报。’其以县见谷二千斛赐勃子若孙,勿令远诣阙谢 。” 范晔后汉书卷二四马援传李贤注

〔一〕 “朱勃”,范晔后汉书卷二 四马援传略载其事。

〔二〕 “字叔阳”,此句下聚珍本 有“扶风平陵人”一句。

〔三〕 “矩步”,原作“行步”, 聚珍本作“矩步”,御览卷四四二亦引作“矩步”。按 当作“矩步”,范晔后汉书马援传即作“矩步”,李贤 注:“矩步者,回旋皆中规矩。”

〔四〕 “酌酒慰援曰”,此句上聚 珍本有“乃自”二字,御览卷四四二引同。

〔五〕 “试守”,暂时署理某官, 以试其才能。汉制,一县之宰可试守,试守一岁,如果 称职,则可即真,食其全俸。

〔六〕 “酋羌煞吏”,书钞卷一三 六引同,聚珍本作“酋长杀吏”,御览卷三四八引作“ 羌反杀吏”。

〔七〕 “啖弩煮履”,御览卷三四 八引同。聚珍本作“煮履啖弩”,书钞卷一三六引与聚 珍本同。御览卷四八六引作“啖弩煮履”。

〔八〕 “寄命漏刻”,原无此句, 聚珍本有,御览卷四八六引亦有此句,今据增补。

〔九〕 “援谋如涌泉,势如转圆” ,此二句原无,御览卷四四八、文选卷五六曹植王仲宣 诔李善注引有,今据增补。聚珍本亦有此二句,惟“圆 ”作“规”。

〔一0〕“救倒悬之急,存几亡之城 ”,此二句原无,聚珍本有,御览卷三四八引亦有此二 句,与范晔后汉书马援传同,今据增补。

〔一一〕“飞鸟跱衡”,此下四句原 无,聚珍本有,文选卷一四颜延之赭白马赋李善注亦有 此四句,今据增补。“衡”,聚珍本误作“冲”。
 
 
 

   樊重

  樊重,〔一〕字君云,世善农稼,好货殖。〔二〕 御览卷八二二

  樊重治家产业,起庐舍,高楼连阁,陂池灌注, 竹木成林,六畜杂果,〔三〕檀漆桑麻,闭门成市。〔 四〕类聚卷六五

  樊重,字君云,南阳人。家素富,外孙何氏兄弟 争财,重耻之,以田二顷解其忿讼。〔五〕县中称美, 推为三老。年八十余终。〔六〕其素所假贷人间数百万 ,〔七〕遗令焚削文契。债家闻者皆惭,争往偿之,诸 子从敕,竟不肯受。御览卷五九八

  樊重,世祖即位,追尊樊氏,封为寿张敬侯。书 钞卷四七 

〔一〕 “樊重”,范晔后汉书卷三 二樊宏传、袁宏后汉纪卷七略载其事。

〔二〕 “好货殖”,此条类聚卷六 五亦引,字句稍略。

〔三〕 “六畜杂果”,此下二句原 无,御览卷八二七引有,今据增补。姚本、聚珍本皆未 辑此下二句。

〔四〕 “闭门成市”,初学记卷一 八引云:“樊重素富,闭门成市。”

〔五〕 “讼”,此字原无,聚珍本 有,御览卷四九一引同,今据增补。

〔六〕 “终”,此字上御览卷四九 一引有“临”字,以“临终”二字作一句读。

〔七〕 “素”,此字原无,聚珍本 有,书钞卷一0四、御览卷四九一引同,今据增补。
 
 
 

   樊宏

  樊宏,〔一〕字靡卿,拜光禄大夫,位特进。〔二 〕御览卷四三0

  樊宏封长罗侯,〔三〕建武十有三年,徙都尉, 〔四〕封谢侯。十五年,徙封寿张侯,薨。〔五〕书 钞卷四八

  樊宏为人谦慎,常诫其子曰:“富贵盈溢,未有 能终者。天道恶满而好谦,〔六〕前世贵戚皆明戒也。 保身全己,岂不乐哉!”每当朝会,〔七〕迎期先到, 俯伏待事,时至乃起。帝闻之,敕驺临朝乃告,勿令豫 到。及病困,车驾临问其所欲言,宏顿首自陈:“无功 享食大国,愿还寿张,食小乡亭。”上悲伤其言而不许 。御览卷四二三

〔一〕 “樊宏”,樊重长子,范晔 后汉书卷三二有传。又见汪文台辑司马彪续汉书卷三、 华峤后汉书卷一。

〔二〕 “拜光禄大夫,位特进”, 此为光武帝即位时事。此下尚引有以下一段文字:“宏 为人谦慎,每当朝会,先到,俯伏待事,时至乃起。上 闻之,敕驺临朝乃告,勿令豫到。”因与下文重复,今 删去。

〔三〕 “樊宏封长罗侯”,时在建 武五年。

〔四〕 “徙”,姚本、聚珍本作“ 从”。

〔五〕 “薨”,姚本、聚珍本无此 字。据范晔后汉书樊宏传载,宏卒于建武二十七年。

〔六〕 “天道恶满而好谦”,此句 至“岂不乐哉”数句原无,聚珍本有,类聚卷二三引亦 有,今据增补。御览卷四五八引亦有此数句,惟“前世 贵戚皆明戒也”句脱“皆”字。

〔七〕 “每当朝会”,此句至“勿 令豫到”数句原无,聚珍本有,御览卷二四三引亦有, 今据增补。御览卷二四三引“每当朝会”句脱“当”字 ,“敕驺临朝乃告”句脱“驺”字,而御览卷四三0引 皆未脱。 
 
 
 

   樊鯈

  樊鯈,〔一〕字长鱼,事后母至孝,〔二〕母常病 痈,鯈昼夜匍伏,不离左右,至为吮痈。〔三〕御 览卷四一二

  樊鯈至孝,母终,上遣中黄门朝暮餐食。〔四〕 文选卷五九沈约齐故安陆昭王碑文李善 注

  野王献甘胶、膏饧,每作大发,〔五〕吏以为饶 利。樊鯈知之,临薨奏焉。御览卷八五 二

〔一〕 “樊鯈”,樊宏长子,范晔 后汉书卷三二有传。又见汪文台辑司马彪续汉书卷三。 袁宏后汉纪卷一0亦略载其事。初学记卷一七引云:“ 雍倏,字长鱼,事母至孝,母尝病□,倏昼夜匍伏,不 离左右,至为吮□。”姚本、聚珍本把“倏”字正作“ 鯈”,然不知改“
雍”作“樊”,遂使姚本、聚珍本 皆误以樊鯈、雍鯈为二人。姚本于雍鯈传注云:“范书 阙。”聚珍本亦置雍鯈于时代不可考之列。

〔二〕 “后”,原脱,永乐大典卷 六六二、卷一0八一二引亦脱此字。聚珍本有,御览卷 七四二引亦有,范晔后汉书樊鯈传同,今据增补。

〔三〕 “痈”,永乐大典卷一0八 一二引同,御览卷七四二、永乐大典卷六六二引作“嗽 ”。

〔四〕 “上遣中黄门朝暮餐食”, 范晔后汉书樊鯈传云:鯈“事后母至孝,及母卒,哀思 过礼,毁病不支,世祖常遣中黄门朝暮送饘粥”。

〔五〕 “每作大发”,此句范晔后 汉书樊鯈传作“每辄扰人”。
 
 
 

   樊梵

  樊梵,〔一〕字文高,为尚书郎,〔二〕每当直事 ,〔三〕常晨驻车待漏。〔四〕虽在闲署,冠剑不解于 身。每斋祠,恐失时,乃张灯俯伏。〔五〕为郎二十三 岁,〔六〕未尝被奏,三署服其慎重。〔
七〕御览卷二一五

〔一〕 “樊梵”,樊鯈第三子,范 晔后汉书樊鯈传略载其事。

〔二〕 “尚书”,此二字原脱,聚 珍本有,御览卷四三0引亦有,今据增补。

〔三〕 “当”,原误作“尝”,姚 本、聚珍本作“当”,书钞卷三六、卷六0,类聚卷六 八,御览卷二、卷四三0,海录碎事卷一二,文选卷五 九沈约齐故安陆昭王碑文李善注引同,今据改正。

〔四〕 “常晨驻车待漏”,原无“ 常晨”二字,书钞卷六0、玉海卷一一引同。而类聚卷 六八、御览卷二、海录碎事卷一二、文选卷五九沈约齐 故安陆昭王碑文李善注引云“常晨驻车待漏”,皆有“ 常晨”二字,今据增补。聚珍本作“常晨驻马待漏”, 御览卷四三0引同。

〔五〕 “乃”,此字原无,聚珍本 有,御览卷四三0引亦有,今据增补。

〔六〕 “二十三岁”,书钞卷三六 、卷六0引作“二十岁”。按“
二十三岁”是。范晔后汉书樊鯈传 云:“梵字文高,为郎二十余年。”

〔七〕 “三署”,范晔后汉书和帝 纪云:“元兴元年春正月戊午,引三署郎召见禁中。” 李贤注引汉官仪云:“三署谓五官署也,左、右署也, 各置中郎将以司之。”“慎重”,聚珍本作“慎也”, 书钞卷六0引同,而卷三六引作“重慎”。
 
 
 

   樊准

  樊准,〔一〕字幼陵,为州从事,〔二〕临职公正 ,〔三〕不发私书,世称冰清。〔四〕书 钞卷三七

  樊准见当世学者少惧,〔五〕先王道术陵迟,乃 上疏曰:〔六〕“光武受命中兴之初,〔七〕群雄扰于 冀州,旌旗乱于大泽,然犹投戈讲学,息马论道。孝明 皇帝尤垂意于经学,即位删定乖疑,〔八〕稽合图谶, 封师太常桓荣为关内侯,亲自制作五行章句,每享射礼 毕,〔九〕正坐自讲,诸儒并听,四方欣欣。是时学者 尤盛,〔一0〕冠带搢绅游辟雍,观化者以亿计。”  御览卷六一三

  樊准,字幼陵,〔一一〕为御史中丞,执宪御下 ,举正非法,百僚震悚。〔一二〕书钞 卷六二

  樊准拜尚书令,沈深博雅,〔一三〕明习汉家故 事。〔一四〕周密畏慎。〔一五〕书钞 卷五九

〔一〕 “樊准”,樊宏族曾孙,范 晔后汉书卷三二有传,“准”作“准”。李贤注云:“ ‘准’或作‘准’。”姚本把樊准和樊准误分为二人, 樊准列于卷四,樊准列于卷七,谬甚。

〔二〕 “为州从事”,书钞卷七三 、御览卷二六五引同,姚本、聚珍本作“为别驾从事” ,系据陈禹谟刻本书钞卷七三所引辑录。

〔三〕 “临职”,书钞卷七三引作 “坚直”。

〔四〕 “世称冰清”,此句原无, 姚本、聚珍本有,书钞卷七三引同,今据增补。此条书 钞卷七七亦引,字句较为简略。

〔五〕 “惧”,聚珍本作“悯”。

〔六〕 “乃上疏曰”,邓太后临朝 ,儒学陵替,樊准乃上此疏。

〔七〕 “光武”,此二字下聚珍本 有“皇帝”二字。

〔八〕 “孝明皇帝尤垂意于经学, 即位删定乖疑”,此二句聚珍本作“孝明皇帝尤垂情古 典,游意经艺,删定乖疑”。

〔九〕 “毕”,原脱,依文义当有 此字。聚珍本有,今据增补。

〔一0〕“尤”,聚珍本作“大”。

〔一一〕“幼陵”,原误作“初陵” ,书钞卷三六、御览卷二二五引皆不误,今据改正。

〔一二〕“悚”,书钞卷三六、御览 卷二二五引同,姚本、聚珍本作“栗”,系据陈禹谟刻 本书钞卷三六所引辑录。

〔一三〕“沈深博雅”,聚珍本无此 句。

〔一四〕“明习汉家故事”,原脱“ 家”字,姚本、聚珍本有,初学记卷一一、类聚卷四八 引亦有,今据增补。“故”字姚本、聚珍本作“旧”, 类聚卷四八引亦作“旧”,陈禹谟刻本书钞卷五九、初 学记卷一一、御览卷二一0引作“故”。

〔一五〕“周密畏慎”,此句原无, 姚本、聚珍本有,类聚卷四八、御览卷二一0引亦有, 今据增补。
 
 
 

   阴睦〔一〕

  建武三年,〔二〕追尊贵人父睦为宣恩侯。睦,皇 后父也。书钞卷四七

〔一〕 “阴睦”,南阳新野人,光 烈阴皇后父,范晔后汉书卷一0光烈阴皇后纪略载其事 ,“睦”字作“陆”。李贤注云:“东观记:‘有阴子 公者,生子方,方生幼公,公生君孟,名睦,即后之父 也。’今世本‘睦’作‘陆’。”

〔二〕 “三年”,聚珍本作“二年 ”。据范晔后汉书光烈阴皇后纪,建武九年,下诏追尊 阴陆为宣恩哀侯。
 
 
 

   阴识

  阴识为执金吾,〔一〕居位数十年,与宾客语,不 及国家,其重慎如此。〔二〕御览卷四 三0

  阴识为执金吾,入则造也。〔三〕书 钞卷五四

〔一〕 “阴识”,字次伯,阴睦长 子,范晔后汉书卷三二有传。又见汪文台辑司马彪续汉 书卷三。袁宏后汉纪卷七亦略载其事。

〔二〕 “其重慎如此”,此条书钞 卷五四亦引,字句稍有不同。

〔三〕 “入则造也”,此句有脱文 。姚本、聚珍本皆无此条。 
 
 
 

   阴兴

  阴兴,〔一〕字君陵,为期门仆射,从上出入,常 操小盖,疾风暴雨,屏翳左右,泥涂隘狭,自投车下, 脱葱解履,涉淖至膝。〔二〕御览卷三 八六

  上欲封阴兴,〔三〕置印绶于前,兴固让曰:“ 臣未有先登陷阵之功,而一家数人并蒙爵土,令天下觖 望,诚不愿。”〔四〕帝嘉兴之让,不夺其志。〔五〕 御览卷四二四

  阴兴,字君陵,尽忠竭思,其无益于国,虽在骨 肉,不以私好害公义。与张宗、鲜于褒不相善,〔六〕 而知其有用,犹称其所长而荐之。〔七〕张汜、杜禽之 徒与兴厚善,〔八〕以其华而少实,私货以财,终不为 言,是以世称其忠平。御览卷四二九

  兴夫人薨,会葬,诏使五官中郎将持节至墓赐印 绶,诏追封加谥兴曰鲖阳翼侯。书钞卷 四七

  初,阴氏世奉管仲之祀于邑,谓之“相君子”。 至子方,以累积恩德,为神所飨,腊日晨炊于灶,神见 ,再拜受庆。时有黄羊,因以祠之。自是富殖百万,田 至七百顷。后世子孙,常以腊日奉祠灶神以黄羊。〔九 〕类聚卷八0

〔一〕 “阴兴”,阴睦次子,范晔 后汉书卷三二有传。又见汪文台辑司马彪续汉书卷三。 袁宏后汉纪卷七亦略载其事。

〔二〕 “膝”,聚珍本作“踝”。

〔三〕 “阴兴”,原误作“樊兴” 。

〔四〕 “诚不愿”,聚珍本未辑此 句。范晔后汉书阴兴传作“至诚不愿”。袁宏后汉纪卷 七作“臣诚不愿”。

〔五〕 “不夺其志”,此条书钞卷 四八、类聚卷五一、御览卷二0一亦引,字句微异。

〔六〕 “与张宗、鲜于褒不相善” ,此句姚本、聚珍本作“与同郡张宗、上谷鲜于褒不相 好”,与范晔后汉书阴兴传同。“善”字原误作“喜” ,书钞卷三七引云“与张宗、鲜于褒不相善”,今据改 。

〔七〕 “荐”,书钞卷三七引同, 姚本、聚珍本作“达”,与范晔后汉书阴兴传同。

〔八〕 “张汜、杜禽之徒与兴厚善 ”,书钞卷三七引同,惟“与兴”二字作“兴与”。“ 张汜”二字上姚本、聚珍本有“友人”二字,与范晔后 汉书阴兴传同。

〔九〕 “常以腊日奉祠灶神以黄羊 ”,此条姚本、聚珍本皆未辑录。按风俗通义祀典篇云 :“汉记:‘南阳阴子方积恩好施,喜祀灶,腊日晨炊 而灶神见,再拜受神,时有黄羊,因以祀之。其孙识, 执金吾,封原鹿侯;兴,卫尉,鲖阳侯。家凡二侯,牧 守数十。其后子孙常以腊日祀灶以黄羊。’”“汉记” ,即指东观汉记。所引与类聚卷八0略有不同。
 
 
 

   阴傅

  阴傅封隐强侯。〔一〕七年,以隐强属西,〔二〕 徙封于丹阳,为期思侯。〔三〕书钞卷 四八

〔一〕 “阴傅”,阴兴第二子,范 晔后汉书卷三二阴兴传略载其事。“傅”字范书作“博 ”。“隐强侯”,姚本、聚珍本作“□强侯”,范书同 ,李贤注云:“□强,县属汝南郡,在□水之北。”阴 傅于永平元年封隐强侯。

〔二〕 “以隐强属西”,此下有阙 文。

〔三〕 “徙封于丹阳,为期思侯” ,聚珍本注云:“司马彪郡国志□强、期思并属汝南郡 ,丹阳无期思地,此文有误。”
 
 
 

东观汉记卷十三

  传八

   卓茂

  卓茂,〔一〕字子康,〔二〕南阳人也。文 选卷三八任昉为范尚书让吏部封侯第一表李善注

  卓茂为丞相史,〔三〕尝出,道中有人认茂马者 。茂问失马几日,〔四〕对曰:“月余矣。”茂曰:“ 然此马畜已数年。”遂解马与之,曰:“即非所失,幸 至丞相府还我。”乃步挽车去。后马主自得马,〔五〕 惭愧诣府,叩头谢归焉。〔六〕类聚卷 九三

  卓茂,字子康,南阳人。迁密令,视民如子,口 无恶言,吏民亲爱而不忍欺之。民尝有言部亭长受其米 肉遗者,〔七〕茂问之曰:“
亭长从汝求乎?为汝有事属之而受乎?〔八〕将平居 以恩意遗之乎?”民曰:“往遗之耳。”茂曰:“遗之 而受,何故言耶?”民曰:“
窃闻贤明之君,〔九〕使民不畏吏,吏不取民。今我 畏吏,是以遗之。”茂曰:“凡人所以贵于禽兽者,以 有仁爱,知相敬事也。今邻里尚致馈,此乃相亲,况吏 民乎?凡人之生,群居杂处,故有经纪礼义以相交接。 汝独不欲修之,宁能高飞远去,不在人间耶?亭长素为 善吏,〔一0〕岁时遗之,礼也。”民曰:“苟如此, 律何故禁之?”茂笑曰:“律设大法,礼从人情。今我 以礼教汝,必无怨恶。以律治汝,何所措其手足乎?” 时天下大蝗,河南二十余县皆被其灾,独不入密界。督 邮言之,〔一一〕太守不信,自出按行,〔一二〕见乃 服焉。御览卷二六七

  守令与茂并居,久之,吏人不归往守令。〔一三 〕范晔后汉书卷二五卓茂传李贤注

  是时王莽秉政,置大司农六部丞,劝课农桑,迁 茂为京部丞,密人老少皆涕泣随送。〔一四〕范 晔后汉书卷二五卓茂传李贤注

  上初即位,先访求茂,〔一五〕茂谒见,时年七 十余矣。〔一六〕建武元年诏曰:“故密令卓茂,束身 自脩,执节淳固,断断无他,其心休休焉。夫士诚能为 人所不能为,则名冠天下,当受天下重赏。故武王诛纣 ,封比干之墓,表商容之闾。今以茂为太傅,封褒德侯 ,〔一七〕赐安车一乘,衣一袭,金五百斤。”〔一八 〕御览卷二0一

  茂为人恬荡乐道,惟实不为华貌,行己在于清浊 之间,自束发至白首,与人未尝有争竞。范 晔后汉书卷二五卓茂传李贤注

〔一〕 “卓茂”,范晔后汉书卷二 五有传。又见汪文台辑司马彪续汉书卷二。

〔二〕 “字子康”,原误作“字子 容”,聚珍本作“字子康”,书钞卷五二,御览卷二0 六、卷二六七引亦作“字子康”,与范晔后汉书卓茂传 同,今据改正。

〔三〕 “丞相史”,时孔光为丞相 ,茂为孔光府史。孔光为丞相是在哀帝年间。

〔四〕 “茂问失马几日”,此句御 览卷四九一引作“茂问亡马几时乎”。

〔五〕 “后马主自得马”,此句聚 珍本作“后日马主自得其马”,御览卷四九一引同。

〔六〕 “惭愧诣府,叩头谢归焉” ,此二句原作“惭愧诣茂”,今据聚珍本、御览卷四九 一引校改。

〔七〕 “部亭长”,即所部亭长。

〔八〕 “属”,读作“嘱”。

〔九〕 “明”,范晔后汉书卓茂传 同,聚珍本作“圣”。

〔一0〕“亭长素为善吏”,此下三 句原无,御览卷八六三引,今据增补。聚珍本亦有此下 三句,但连缀于上文“知相敬事也”句下。今据范晔后 汉书卓茂传置此。

〔一一〕“督邮”,汉制,郡监属县 ,设五部,部有督邮掾,以察诸县。见司马彪续汉书百 官志。

〔一二〕“行”,原误作“幸”,聚 珍本作“行”,范晔后汉书卓茂传同,今据改正。

〔一三〕“吏人不归往守令”,此条 上有阙文。范晔后汉书卓茂传云:茂“迁密令,……初 ,茂到县,有所废置,吏人笑之,邻城闻者皆蚩其不能 。河南郡为置守令,茂不为嫌,理事自若。数年,教化 大行,道不拾遗”。可见此条上当有“河南郡为置守令 ”一句。姚本、聚珍本已增入。聚珍本将此条连缀于上 条“视民如子”句前。

〔一四〕“密人老少皆涕泣随送”, 此条全为范晔后汉书卓茂传中文字,李贤于此段文字下 注云:“王莽摄政,置大司农部丞十三人,人部一州, 劝课农桑。今书及东观记并言六部。”从李贤注来看, 东观汉记卓茂传当有王莽秉政,茂为京部丞事,今摘录 范书文句编次于此。范书文句虽然未必与东观汉记尽符 ,但亦不会相去太远。

〔一五〕“上初即位,先访求茂”, 此二句原无,御览卷七一0引,今据增补。“求”字下 御览引有“贤”字,系衍文,今删去。

〔一六〕“茂谒见,时年七十余矣” ,此二句原无,御览卷二0六引,今据增补。御览引原 无“时”字、“矣”字,范晔后汉书卓茂传李贤注引有 ,今据增补。

〔一七〕“褒德侯”,书钞卷四八、 卷一二九,御览卷七一0引皆同。范晔后汉书卓茂传作 “褒德侯”,李贤注云:“东观记、续汉书皆作‘宣德 侯’。”聚珍本、御览卷二0六引东观汉记、书钞卷五 二引应劭汉官皆作“宣德侯”。疑东观汉记传本有作“ 褒德侯”者,也有作“宣德侯”者。

〔一八〕“金五百斤”,范晔后汉书 卓茂传作“絮五百斤”。似以范书为是。此条书钞卷一 九、记纂渊海卷七一亦引,字句极略。聚珍本作“光武 即位,先访求茂,茂时年七十余矣。诏封茂宣德侯,以 茂为太傅,赐几杖、安车一乘”。事类赋卷一四引作“ 光武拜密令卓茂为太傅,封褒德侯,赐之几杖”。
 
 
 

   鲁恭

  鲁恭,〔一〕字仲康,扶风人。父建武初为武陵太 守,〔二〕卒官。时恭年十二,弟丕年七岁,〔三〕昼 夜号踊不绝声,郡中赙赠无所受。及归服丧,礼过成人 。耽思闭门讲诵,〔四〕兄弟双高。太尉赵喜闻鲁恭志 行,〔五〕每岁时遣子送米肉,辞让不敢当。恭怜丕小 ,欲先就其名,〔六〕托疾不仕。郡数以礼请,谢不肯 应。母强遣之,〔七〕恭不得已而行,〔八〕因留新丰 教授。丕举秀才,〔九〕恭乃始为郡吏。〔一0〕御 览卷五一五

  鲁恭为中牟令,宿讼许伯等争陂泽田,积年州郡 不决。恭平理曲直,各退自相责让。文 选卷五九沈约齐故安陆昭王碑文李善注

  鲁恭为中牟令,时郡国螟伤稼,犬牙缘界,不入 中牟。河南尹袁安闻之,疑其不实,使仁恕掾肥亲往察 之。〔一一〕恭随行阡陌,俱坐桑下,有雉过止其傍, 傍有童儿。亲曰:“何不捕之?”儿言“雉方将鶵”。 亲嘿然有顷,与恭诀曰:〔一二〕“所以来者,〔一三 〕欲察君之治迹耳。今虫不犯境,此一异也。化及鸟兽 ,此二异也。竖子有仁心,三异也。府掾久留,〔一四 〕担扰贤者。”具以状白安。〔一五〕类 聚卷一00

  帝时伐匈奴,鲁恭上疏谏曰:〔一六〕“窃见窦 宪、耿秉,衔使奉命,〔一七〕暴师于外。陛下亲劳, 忧在军役,诚欲以安定边陲,为民除害。臣思之,未见 其便。数年以来,民食不足,国无蓄积,〔
一八〕盛春兴发,〔一九〕扰动天下,妨废农时,以 事夷狄,非所以垂意于中国,悯念民命也。”御 览卷四五三

  鲁恭上疏曰:“举无遗策,动不失其中。”〔二 0〕文选卷五三陆机辩亡论李善注

  五月姤卦用事。〔二一〕范晔后 汉书卷二五鲁恭传李贤注

〔一〕 “鲁恭”,范晔后汉书卷二 五有传。又见汪文台辑司马彪续汉书卷二、华峤后汉书 卷一。袁宏后汉纪卷一四、卷一六亦略载其事。

〔二〕 “建武初”,此三字原无, 聚珍本有,御览卷三八四引亦有,今据增补。范晔后汉 书鲁恭传云:恭“父某,建武初为武陵太守,卒官”。

〔三〕 “丕”,原误作“平”,下 同,聚珍本不误,范晔后汉书鲁恭传亦不误,今据改。

〔四〕 “耽思闭门讲诵”,此下二 句原无,聚珍本有,御览卷四二五引亦有,今据增补。 “耽思”上下脱漏二字,“耽思”与所脱二字原为四字 句,其下“闭门讲诵”为另一四字句。

〔五〕 “太尉赵喜闻鲁恭志行”, 此下三句原无,聚珍本有,御览卷八六三引亦有,今据 增补。此三句御览卷四二五引作“太尉赵喜岁时遗子送 米肉,辞让不受”,“遗”乃“遣”字之误。“赵喜” ,聚珍本作“赵□”,范晔后汉书本传亦作“赵□”。 按“喜”、“□”,古今字。

〔六〕 “欲先就其名”,此句上原 衍“不”字,文义全非。聚珍本无,御览卷四一六引亦 无,今据删。范晔后汉书鲁恭传云:“恭怜丕小,欲先 就其名,托疾不仕。”

〔七〕 “母强遣之”,原脱“遣” 字,聚珍本有,御览卷四一六引亦有,今据增补。

〔八〕 “行”,聚珍本同,御览卷 四一六引作“西”,与范晔后汉书鲁恭传相合。

〔九〕 “丕举秀才”,聚珍本同, 御览卷四一六引作“丕举方正”。此句上聚珍本有“建 初中”一句。范晔后汉书鲁恭传云:“建初初,丕举方 正。”聚珍本“建初中”一句,即据此改补。

〔一0〕“恭乃始为郡吏”,此条御 览卷三八四亦引,只有“礼过成人”以上诸句。

〔一一〕“仁恕掾”,范晔后汉书鲁 恭传李贤注:“主狱,属河南尹,见汉官仪。”

〔一二〕“亲嘿然有顷,与恭诀曰” ,原仅有“亲”、“曰”二字,其他七字聚珍本有,御 览卷九一七引亦有,今 据增补。 “嘿”,与“
默”字同,聚珍本已改作“默”。

〔一三〕“所以来者”,聚珍本同, 文选卷三六王融永明十一年策秀才文李善注、卷五九沈 约齐故安陆昭王碑文李善注引皆同,独御览卷九一七引 作“本来考君界有无虫耳”,似非原书旧文。

〔一四〕“府掾久留”,此下二句原 无,聚珍本有,御览卷九一七引亦有,今据增补。

〔一五〕“具以状白安”,此句聚珍 本作“因还府具以状白安”,御览卷九一七引同,仅无 “具”字。此条类聚卷九0亦引,文字简略。

〔一六〕“鲁恭”,其下原有“王” 字,显系衍文,聚珍本无,今据删。

〔一七〕“衔”,原作“御”,“御 使”,不成词。聚珍本作“衔”,今据改。

〔一八〕“蓄”,此字原脱,聚珍本 有,范晔后汉书鲁恭传同,今据增补。

〔一九〕“发”,此字原脱,聚珍本 有。范晔后汉书鲁恭传有“今乃以盛春之月,兴发军役 ,扰动天下”云云诸语,可见聚珍本补“发”字是正确 的,今从之。

〔二0〕“动不失其中”,鲁恭上疏 颇多,此疏不见范晔后汉书鲁恭传,又疏前后语阙,无 从判断此疏为何时所上。此条文选卷五六曹植王仲宣诔 李善注亦引,文字全同。

〔二一〕“五月姤卦用事”,范晔后 汉书鲁恭传载,和帝末年,下令麦秋得案验薄刑,而州 郡好以苛察为政,遂以盛夏断狱。鲁恭上疏谏止。此语 即为疏中语。范书鲁恭传节录此疏,可参阅。李贤注 云:“
姤卦巽下干上,初六,一阴爻生, 五月之卦也。”
 
 
 

   鲁丕

  鲁丕,〔一〕字叔陵,专心于学,朝夕孜孜,〔二 〕兼通五经,〔三〕为当世大儒。拜赵相,〔四〕为政 尚宽惠礼让,虽有官,不废教授,门人常有数百,关东 号曰“五经复兴鲁叔陵”。〔五〕书钞 卷一00

  和帝召诸儒,鲁丕与侍中贾逵、尚书令黄香等相 难数事,〔六〕帝善丕对,罢朝,特赐官帻履□。〔七 〕书钞卷一三六

〔一〕 “鲁丕”,范晔后汉书卷二 五鲁恭传附有鲁丕传。汪文台辑司马彪续汉书卷二、袁 宏后汉纪卷一六亦略载鲁丕事。

〔二〕 “专心于学,朝夕孜孜”, 原无此二句,书钞卷六七引有,今据增补。此二句姚本 、聚珍本作“性沈深好学,孳孳不倦”。按此二句非东 观汉记旧文,姚本从范晔后汉书鲁丕传中摘补,聚珍本 又抄自姚本。

〔三〕 “兼通五经”,此句下姚本 、聚珍本有“以鲁诗、尚书教授”。按范晔后汉书鲁丕 传云:丕“兼通五经,以鲁诗、尚书教授,为当世名儒 ”。姚本、聚珍本所增一句,即本于此。

〔四〕 “拜赵相”,此下五句原无 ,御览卷二四八引有,今据增补。此五句姚本作“拜赵 相,门生就学者百余人”,与范晔后汉书鲁丕传全同。 聚珍本“不废教授”句脱“授”字,“门人常有数百” 句与姚本同,其余文字与御览卷二四八所引无异。

〔五〕 “五经复兴鲁叔陵”,此条 书钞卷九六两引,御览卷六一五亦引,文字均较简略。

〔六〕 “和帝召诸儒,鲁丕与侍中 贾逵、尚书令黄香等相难数事”,原无“尚书令黄香” 五字,类聚卷七0引有,今据增补。御览卷六九七引有 “黄香”二字,脱“尚书令”三字。“相难”,谓以经 义互相问难。

〔七〕 “特赐官帻履□”,“特” 字下御览卷六九七引有“颁”字。范晔后汉书鲁丕传云 :永元十一年,“和帝因朝会,召见诸儒,丕与侍中贾 逵、尚书令黄香等相难数事,帝善丕说,罢朝,特赐冠 帻履□一袭”。事又见通鉴卷八四。姚本、聚珍本皆以 此条入和帝纪,字句与此微异。
 
 
 

   魏霸

  魏伯,〔一〕字乔卿,〔二〕济阴人也。建初中为 郎。伯孤兄弟子来候,伯以所乘车马遣送之。归至成皋 ,〔三〕郎官有乘皂盖车者,见兄子乘车,疑而格杀之 。伯闻悲泪,昼夜泣涕,生病。〔四〕书 钞卷一三九

  魏霸,字乔卿,为钜鹿太守,〔五〕妻子不到官 舍。常念兄嫂在家勤苦,己独专乐,〔六〕故掌服□粝 ,不食鱼肉之味,妇亲蚕桑,服机杼,子躬耕农,与兄 弟子同苦乐,不得有异。乡里慕其行,化之。〔七〕御 览卷五一五

  魏霸为钜鹿太守,霸性清约质朴,为政宽恕,正 色而已,不求备于人。掾吏有过,辄私责数,不改,休 罢之,终不暴扬其恶。御览卷二六0

  魏霸,字叔卿,为将作大匠,〔八〕吏皆怀恩, 人自竭节作业,无谴过。〔九〕书钞卷 五四

  魏霸延平元年仕为光禄大夫,妻死,〔一0〕长 兄更为娶妻。〔
一一〕妻至官舍,〔一二〕霸笑曰:“年老,儿子备 具,何用空养他家老妪为?”即自入拜其妻,手奉案前 跪。霸曰:〔一三〕“夫人视老夫复何中空,〔一四〕 而远失计义,〔一五〕不敢相屈。”〔一六〕即拜而出 。妻惭求去,〔一七〕遂送还之。书钞 卷八五

〔一〕 “魏伯”,范晔后汉书卷二 五有传。又见汪文台辑谢承后汉书卷一。袁宏后汉纪卷 一四亦略载 其事。“伯”,与“ 霸”字同。

〔二〕 “字乔卿”,聚珍本注云: “一本作‘字延年’。”御览卷四九一引云“魏霸字延 年,仕为光禄大夫”,书钞卷五四又引云“魏霸字叔卿 ”,皆不可据信。按御览卷七一0引云:“魏霸延平元 年仕为光禄大夫。”御览卷四九一所引“魏霸字延年, 仕为光禄大夫”二句,疑即由东观汉记这段文字脱误而 成。范晔后汉书魏霸传载霸字乔卿,初学记卷一七引谢 承后汉书亦载霸字乔卿,可证“乔卿”二字不误。

〔三〕 “归”,聚珍本无此字。

〔四〕 “生病”,聚珍本作“至病 ”,与上句连读。

〔五〕 “为钜鹿太守”,姚本、聚 珍本同,书钞卷三五、续编珠卷一引亦同,独类聚卷二 一引作“为长史”。

〔六〕 “专”,姚本、聚珍本作“ 尊”,类聚卷二一引同。按“尊”字是,初学记卷一七 引谢承后汉书亦作“尊”。

〔七〕 “乡里慕其行,化之”,原 无“之”字,语义未完,姚本、聚珍本有“之”字,初 学记卷一七引谢承后汉书同,今据增补。此二句类聚卷 二一引作“乡里皆慕其化”。

〔八〕 “为将作大匠”,据范晔后 汉书魏霸传,霸于和帝永元十六年征拜将作大匠。

〔九〕 “无谴过”,此句下姚本、 聚珍本有“之事”二字。

〔一0〕“魏霸延平元年仕为光禄大 夫,妻死”,原无“延平元年仕为光禄大夫”十字,姚 本、聚珍本有,御览卷七一0引亦有,今据增补。书钞 卷一三三,御览卷四九一、卷五四二引亦载霸仕为光禄 大夫,只是文字略异。范晔后汉书魏霸传云:“延平元 年,代尹勤为太常。明年,以病致仕,为光禄大夫。” 是霸为光禄大夫在延平二年,此引东观汉记“元年”下 可能有删节。

〔一一〕“更”,姚本、聚珍本作“ 伯”,书钞卷一三三,御览卷四九一、卷五四二、卷七 一0亦皆引作“伯”。按霸与其兄不应同名,“伯”字 有误。

〔一二〕“妻”,姚本、聚珍本作“ 送”,书钞卷一三三,御览卷四九一、卷五四二、卷七 一0亦皆引作“送”。

〔一三〕“即自入拜其妻,手奉案前 跪。霸曰”,此三句姚本同。聚珍本“拜”作“辞”, 书钞卷一三三引无“霸”字,御览卷四九一引“拜”作 “辞”,无“手”字,“跪霸”作“因跪”,御览卷五 四二、卷七一0引“跪霸”作“因跪”,余亦同。

〔一四〕“空”,聚珍本脱此字。

〔一五〕“远”,聚珍本作“遂”, 御览卷四九一引亦作“遂”。

〔一六〕“不敢相屈”,原无此句, 姚本、聚珍本有,书钞卷一三三,御览卷五四二、卷七 一0引亦有,今据增补。御览卷四九一引作“
不敢屈”,偶脱“相”字。

〔一七〕“妻惭求去”,此下二句原 无,聚珍本有,御览卷五四二引亦有,今据增补。
 

 

   刘宽

  刘宽迁南阳太守,〔一〕温仁多恕,吏民有过,但 用蒲鞭罚之,示辱而已。〔二〕类聚卷 八二

  刘宽简略嗜酒,尝坐客,使苍头市酒,迂久,〔 三〕大醉而还。对客骂曰:“畜生。”宽遣人视奴,疑 必自杀。〔四〕类聚卷三五

  刘宽性简略,夫人欲试宽意,伺当朝会,装严已 讫,使婢奉肉羹,〔五〕翻污朝衣。婢遽收之,〔六〕 宽神色不异,乃徐言:“羹烂汝手?”〔七〕合 璧事类卷五四

〔一〕 “刘宽”,字文饶,弘农华 阴人,范晔后汉书卷二五有传。又见汪文台辑谢承后汉 书卷一、司马彪续汉书卷二、华峤后汉书卷一。袁宏后 汉纪卷二五,隶释卷一一太尉刘宽碑、刘宽后碑亦略载 其事。“迁南阳太守”,范书刘宽传云:“延熹八年, 征拜尚书令,迁南阳太守,典历三郡。”而太尉刘宽碑 云宽延熹八年,“迁东海相,以德兴化,泽臻民物。复 迁南阳太守”。

〔二〕 “示辱而已”,此条御览卷 九九九亦引,字句微异。

〔三〕 “迂久”,此句原无,御览 卷四六六、卷五00引有,今据增补。

〔四〕 “疑必自杀”,此条姚本和 御览卷四六六、卷五00所引与此字句大同小异。惟聚 珍本较详,全文作“宽简略嗜酒,尝有客,遣苍头市酒 ,迂久,大醉而还。客不堪之,骂曰:‘畜产。’宽须 臾遣人视奴,疑必自杀。顾左右曰:‘此人也,骂言畜 产,辱孰甚焉。吾惧其死也。’”与范晔后汉书刘宽传 字句大略相同,不知聚珍本据何书辑录。

〔五〕 “使婢奉肉羹”,“使”字 下书钞卷一二九引有“侍”字,范晔后汉书刘宽传同。

〔六〕 “遽”,此字原无,聚珍本 有,六帖卷二0、御览卷五00引亦有,范晔后汉书刘 宽传同,今据增补。

〔七〕 “羹烂汝手”,此条初学记 卷一九、类聚卷三五、万花谷后集卷一六亦引,字句微 异。
 
 
 

   伏湛〔一〕

  上自将击彭宠,〔二〕伏惠公谏曰:“臣闻文王享 国五十,伐崇七年,而三分天下有二。至武王,四海乃 宾。陛下承大乱之极,出入四年,中国未化,远者不服 ,而远征边郡,四方闻之,莫不怪疑,愿思之。” 御 览卷四五三

  南阳太守杜诗上疏荐伏惠公曰:〔三〕“窃见故 大司徒阳都侯伏惠公自行束脩,〔四〕讫无毁玷,〔五 〕笃信好学,〔六〕守死善道,经为人师,行为仪表, 秉节持重,有不可夺。〔七〕众贤百姓,乡望德义。〔 八〕微过斥退,久不复用,识者愍惜,儒士痛心。湛容 貌堂堂,〔九〕国之光辉,智略谋虑,朝之渊薮。龆龀 励志,〔一0〕白首不衰。实足以先后王室,名足以光 示远人。武公、庄公所以砥砺蕃屏,劝进忠信,令四方 诸侯咸乐回首,仰望京师。柱石之臣,宜居辅弼,出入 禁门,补阙拾遗。”〔一一〕御览卷六 三一

〔一〕 “伏湛”,字惠公,琅邪东 武人,范晔后汉书卷二六有传。又见汪文台辑司马彪续 汉书卷二、袁山松后汉书。

〔二〕 “上自将击彭宠”,建武二 年,彭宠反汉。三年,光武帝欲自将兵击之。时伏湛为 大司徒,上疏谏阻,遂遣耿弇击宠。

〔三〕 “南阳太守杜诗上疏荐伏惠 公曰”,建武五年冬,光武帝征张步,伏湛留守。时蒸 祭高庙,河南尹、司隶校尉于庙中争论,湛不举奏,被 免去大司徒之职。六年,徙封不其侯,遣就国,故有杜 诗上疏荐伏湛事。见范晔后汉书伏湛传。

〔四〕 “自行束脩”,谓初入学官 之时。汉代年十五左右始行束脩,入学官。

〔五〕 “讫”,竟也。

〔六〕 “学”,原作“死”,涉下 文而误。聚珍本作“学”,书钞卷三三引同,与范晔后 汉书伏湛传相合,今据改正。

〔七〕 “秉节持重,有不可夺”, 此二句原无,聚珍本有,书钞卷三三亦引,今据增补。 “夺”字下当有“之志”二字,范晔后汉书伏湛传载杜 诗荐湛疏云:“秉节持重,有不可夺之志。”

〔八〕 “乡”,范晔后汉书伏湛传 作“仰”。

〔九〕 “湛容貌堂堂”,此句至“ 宜居辅弼”句原无,聚珍本有,今据增补。其中“容貌 堂堂”至“名足以光示远人”诸句和“柱石之臣,宜居 辅弼”二句,御览卷三八九引,“武公、庄公所以砥砺 蕃屏”至“仰望京师”四句,范晔后汉书伏湛传李贤注 引。

〔一0〕“龆龀”,谓童年。范晔后 汉书伏湛传作“髫发”。

〔一一〕“出入禁门,补阙拾遗”, 此二句原无,聚珍本有,文选卷一0潘岳西征赋李善注 亦引,今据增补。文选卷二八鲍照乐府放歌行李善注引 作“出入禁门,补拾遗阙”。此条御览卷三七九、文选 卷四七袁宏三国名臣序赞李善注亦引,然皆极简略。
 
 
 

   伏盛

  伏盛,〔一〕字伯明。范晔后汉书 卷二六伏隆传李贤注

  张步遣其掾孙昱随盛诣阙上书,献鳆鱼。〔二〕 范晔后汉书卷二六伏隆传李贤注

〔一〕 “伏盛”,伏湛之子,范晔 后汉书卷二六有传。“盛”,范书作“隆”,云“字伯 文”。李贤注云:“东观记‘隆’作‘盛’,字伯明。 ”按“盛”字当改作“隆”。为避殇帝讳,修史者改“ 隆”作“盛”。

〔二〕 “张步遣其掾孙昱随盛诣阙 上书,献鳆鱼”,范晔后汉书伏隆传云:“张步遣使随 隆诣阙上书,献鳆鱼。”李贤注云:“东观记:步遣其 掾孙昱随之。”此条即据李贤注,又参酌范书辑录。
 
 
 

   伏恭〔一〕

  恭字叔齐,伏湛同产兄子也。范晔 后汉书卷二六牟融传李贤注

〔一〕 “伏恭”,范晔后汉书卷七 九有传。又见汪文台辑华峤后汉书卷二。
 
 
 

   伏晨〔一〕

  晨尚高平公主。范晔后汉书卷二六 伏湛传李贤注

〔一〕 “伏晨”,伏湛少子伏翕之 孙,范晔后汉书无传。
 
 
 

   侯霸

  侯霸,〔一〕字君房,有威重,〔二〕为太子舍人 。〔三〕书钞卷六六

  从钟宁君受律。范晔后汉书卷二 六侯霸传李贤注

  侯霸,字君房,河南密人也。〔四〕为临淮太守 ,治有能名。〔
五〕及王莽之败,霸保固自守,〔六〕卒全一郡。更 始元年,遣谒者侯盛、荆州刺史费遂齎玺书征霸,〔七 〕百姓老弱相携号哭,遮使者车,或当道而卧。皆曰: “乞侯君复留期年。”〔八〕民乃诫乳妇勿得举子,侯 君当去,必不能全。使者虑霸就征,临淮必乱,不敢受 玺书,〔九〕而具以状闻。〔一0〕御 览卷二六0

  侯霸为尚书令,〔一一〕深见任用。〔一二〕类 聚卷四八

〔一〕 “侯霸”,范晔后汉书卷二 六有传。又见汪文台辑司马彪续汉书卷二、袁山松后汉 书。袁宏后汉 纪卷五亦略载其事 。

〔二〕 “有威重”,此句御览卷二 四六引作“为人严而有威”。

〔三〕 “为太子舍人”,范晔后汉 书侯霸传云:“成帝时,任霸为太子舍人。”

〔四〕 “河南密人也”,此句原无 ,书钞卷一三九引,今据增补。“河南”二字原误作“ 河内”,今据范晔后汉书侯霸传校改。汉书地理志河南 有密县。

〔五〕 “为临淮太守,治有能名” ,此二句姚本作“霸为淮平大尹,政理有能名”。聚珍 本同,惟无“霸”字。书钞卷一三九引作“为临淮太守 ,郡以致治”。袁宏后汉纪卷五亦云侯霸于王莽时“为 临淮太守”。按临淮郡,王莽改为淮平。范晔后汉书侯 霸传云:“后为淮平大尹,政理有能名。”

〔六〕 “自”,原脱,今据范晔后 汉书侯霸传增补。此句聚珍本作“霸保守临淮”,文选 卷五九沈约齐故安陆昭王碑文李善注引同。

〔七〕 “遣谒者侯盛、荆州刺史费 遂齎玺书征霸”,此句原作“遣使征霸”,姚本、聚珍 本作“遣谒者侯盛、荆州刺史费遂齎玺书征霸”,范晔 后汉书侯霸传李贤注引同,今据改。此句书钞卷一三九 引同,惟“齎”字作“赉”。文选卷五九沈约齐故安陆 昭王碑文李善注引作“遣谒者侯盛齎玺书征霸”。

〔八〕 “期年”,此二字原无,聚 珍本云:“愿复留霸期年。”文选卷五九沈约齐故安陆 昭王碑文李善注引同,今据增补。

〔九〕 “受”,聚珍本作“授”, 范晔后汉书侯霸传同。按二字通。

〔一0〕“而具以状闻”,此条书钞 卷三五亦引,字句简略。

〔一一〕“侯霸为尚书令”,范晔后 汉书侯霸传云:“建武四年,光武征霸与车驾会寿春, 拜尚书令。”

〔一二〕“深见任用”,此条御览卷 二一0亦引,文字全同。
 
 
 

   韩歆

  韩歆,〔一〕字翁君,南阳人。以从征伐有功,封 扶阳侯。好直言,为司徒,〔二〕尝因朝会帝读隗嚣、 公孙述相与书,歆曰:“亡国之君皆有才,桀、纣亦有 才。”上大怒,以为激发,免归田里。上犹不释,复诏 就责,歆及子婴皆自杀。御览卷四八三

〔一〕 “韩歆”,范晔后汉书卷二 六侯霸传略载其事。

〔二〕 “为司徒”,建武十三年, 从沛郡太守代侯霸为大司徒。见范晔后汉书光武帝纪。
 
 
 

   宋弘

  上尝问宋弘通博之士,〔一〕弘荐沛国桓谭才学洽 闻,几及杨雄、刘向父子。于是召谭拜议郎、给事中。 上每宴,辄令鼓琴,好其繁声。弘闻之,不悦,悔于荐 举。闻谭内出,正朝服坐府上,〔二〕遣吏召之。谭至 ,不与席而让之曰:〔三〕“吾所以荐子者,欲令辅国 家以道德,〔四〕而今数进郑声以乱雅乐,〔五〕非颂 德忠正也。”〔六〕后大会群臣,上使谭鼓琴,见弘, 失其常度。上怪而问之,弘乃离席免冠谢曰:“臣所以 荐桓谭者,望能以忠正导主,而令朝廷耽悦郑声,〔七 〕臣之罪也。”其后不复令谭给事中。〔八〕御 览卷六三一

  宋弘为司空,〔九〕常受俸得盐豉千斛,〔一0 〕遣诸生迎取上河,令粜之。盐贱,诸生不粜,弘怒, 便遣,及其贱,悉粜卖,不与民争利。〔一一〕御 览卷八二八

  宋弘尝燕见,御坐新施屏风,图画烈女,〔一二 〕帝数顾视之。弘正容言曰:“未见好德如好色者。” 上即为撤之。时上姊胡阳公主新寡,〔一三〕上与共论 朝臣,微观其意。主曰:“宋公威容德器,群臣莫及。 ”上曰:“方且图之。”后弘见上,令主坐屏风后,因 谓弘曰:“谚言贵易交,富易妻,人情乎?”弘曰:“ 臣闻贫贱之交不可忘,糟糠之妻不下堂。”上顾谓主曰 :“事不谐矣。”类聚卷六九

〔一〕 “宋弘”,字仲子,京兆长 安人,范晔后汉书卷二六有传。又见汪文台辑袁山松后 汉书。“上尝问宋弘通博之士”,当在建武初年宋弘为 大司空时。“通博”,书钞卷一0九、类聚卷四四引作 “通儒”。四库全书考证云:“按‘通儒之士’,或传 写有讹,考范书本传作‘通博之士’,太平御览引本书 与范书同,文义较妥。”

〔二〕 “正朝服坐府上”,此句原 无,聚珍本有,书钞卷三七引亦有,今据增补。御览卷 五七七引无“正朝服”三字,而有“坐府上”三字。

〔三〕 “与”,原误作“举”,聚 珍本作“与”,书钞卷三七引同,范晔后汉书宋弘传亦 作“与”,今据改正。

〔四〕 “德”,原无此字,书钞卷 三七引有,今据增补。范晔后汉书宋弘传载弘让桓谭曰 :“吾所以荐子者,欲令辅国家以道德也。”

〔五〕 “郑声”,史记乐书云:“ 郑、卫之音,乱世之音也。”汉书礼乐志云:“周室大 坏,诸侯恣行,设两观,乘大路。陪臣管仲、季氏之属 ,三归雍彻,八佾舞廷。制度遂坏,陵夷而不反,桑间 、濮上、郑、卫、宋、赵之声并出,内则致疾损寿,外 则乱政伤民。”颜师古注云:“郑、卫、宋、赵诸国, 亦皆有淫声。”

〔六〕 “颂”,聚珍本作“硕”。

〔七〕 “令”,原误作“今”,“ 耽”,原误作“钦”,皆据聚珍本改正。范晔后汉书宋 弘传载弘言云:“臣所以荐桓谭者,望能以忠正导主, 而令朝廷耽悦郑声,臣之罪也。”

〔八〕 “其后不复令谭给事中”, 此句原无,聚珍本有,类聚卷四四引亦有,今据增补。 此句御览卷五七七引作“故不复令谭给事”。此条书钞 卷三三、事类赋卷一一亦引,字句较略。

〔九〕 “宋弘为司空”,原作“司 空宋弘”,书钞卷三八引作“宋弘为司空”,今从改。

〔一0〕“常”,书钞卷三八、御览 卷四二五引作“尝”。按二字通。

〔一一〕“不与民争利”,此条姚本 作“宋弘为司空,尝受俸得盐,令诸生粜,诸生以贱不 粜。弘怒,悉贱粜,不与民争利”。系据书钞卷三八所 引辑录。聚珍本同,只是删去首句。

〔一二〕“图画烈女”,原脱“图” 字,姚本、聚珍本有,书钞卷一三二,六帖卷一四,御 览卷七0一、卷七五0引亦有此字,今据增补。“烈” ,书钞卷一三二引同,姚本、聚珍本作“列”,六帖卷 一四,御览卷七0一、卷七五0引同,范晔后汉书宋弘 传亦作“列”。按二字通。

〔一三〕“胡阳公主”,姚本、聚珍 本作“湖阳公主”,御览卷七0一引同,范晔后汉书宋 弘传亦同。按当作“湖阳公主”,史书一般都作“湖阳 公主”,然而也偶有作“胡阳公主”者,如范晔后汉书 光烈阴皇后纪云:“光武即位,令侍中傅俊迎后,与胡 阳、宁平主诸宫人俱到洛阳。”湖阳公主名黄,建武二 年,封为湖阳长公主。见范书北海靖王 兴传。
 
 
 

   冯勤

  冯勤,〔一〕字伟伯,〔二〕魏郡人。曾祖父杨, 宣帝时为弘农太守,有八子,皆为二千石,赵魏间荣之 ,号“万石”焉。〔三〕兄弟形皆伟壮,唯勤祖偃长不 满七尺,〔四〕常自谓短陋,恐子孙似之,乃为子伉娶 长妻,〔五〕生勤,长八尺三寸。御览 卷三七七

  偃为黎阳令。范晔后汉书卷二六 冯勤传李贤注

  冯勤初为太守铫期功曹,有高能称。〔六〕书 钞卷七七

  魏郡太守范横上疏荐勤。范晔后 汉书卷二六冯勤传李贤注

  冯勤为郎中,给事尚书。以图议军粮,在事精勤 ,遂见亲识,由是使典诸侯封事。勤差量功次轻重,〔 七〕国土远近,地势丰薄,〔
八〕不相逾越,莫不厌服焉。自是封爵之制,非勤不 定。御览卷一九八

  冯勤迁司徒。〔九〕是时三公多见罪退,上欲令 以善自终,〔一0〕乃因宴见从容戒之曰:“朱浮上不 忠于君,下陵轹同列,终以中伤,放逐受诛,〔一一〕 虽复追加赏赐,不足以偿不訾之身。〔一二〕忠臣孝子 ,览照前世,〔一三〕以为鉴戒。〔一四〕能尽忠于国 ,事君无二,则爵赏光乎当世,〔一五〕功名列于不朽 ,〔一六〕可不勉哉!” 御览卷四五 八

  中元元年,车驾西幸长安,祠园陵还,勤燕见前 殿尽日,归府,因病喘逆,上使太医疗视,赏赐钱帛, 遂薨。范晔后汉书卷二六冯勤传李贤注

  冯奋弟由,黄门侍郎,尚安平公主。〔一七〕范 晔后汉书卷二六冯勤传李贤注

〔一〕 “冯勤”,范晔后汉书卷二 六有传。

〔二〕 “伟伯”,原误作“卫伯” ,聚珍本作“伟伯”,御览卷二五九引同,与范晔后汉 书冯勤传相合。

〔三〕 “号‘万石’焉”,此句姚 本、聚珍本作“号为冯万石”,类聚卷五0引同。书钞 卷七四引作“号曰冯万石”。

〔四〕 “祖偃”,原误作“祖优知 ”,聚珍本作“祖偃”,今据改正。范晔后汉书冯勤传 云:“勤祖父偃。”

〔五〕 “伉”,原误作“泛”,聚 珍本作“伉”,范晔后汉书冯勤传同,今据改正。

〔六〕 “有高能称”,此条姚本、 聚珍本皆未辑录。

〔七〕 “勤差量功次轻重”,此下 七句原无,姚本、聚珍本有,类聚卷五一亦引,今据增 补。

〔八〕 “薄”,原误作“王”,姚 本、聚珍本作“薄”,范晔后汉书冯勤传同,今据改正 。

〔九〕 “冯勤迁司徒”,建武二十 七年冯勤为司徒。见范晔后汉书光武帝纪。

〔一0〕“上欲令以善自终”,此句 姚本、聚珍本作“上贤勤,欲令以善自珍”。范晔后汉 书冯勤传云:“帝贤勤,欲令以善自终。”

〔一一〕“终以中伤,放逐受诛”, 此二句姚本、聚珍本作“竟以中伤人臣,放逐遭诛”。 类聚卷二三引作“竟以中伤人臣,放逐受诛”。按范晔 后汉书冯勤传载光武帝言云:“朱浮上不忠于君,下陵 轹同列,竟以中伤至今,死生吉凶未可知,岂不惜哉! 人臣放逐受诛,虽复追加赏赐赙祭,不足以偿不訾之身 。”可见此文有节删。

〔一二〕“不足以偿不訾之身”,范 晔后汉书冯勤传李贤注云:“‘
訾’,量也。言无量可比之,贵重 之极也。‘訾’与‘资’同。”

〔一三〕“览”,原作“鉴”,姚本 、聚珍本作“览”,书钞卷一八、类聚卷二三引同,范 晔后汉书冯勤传亦作“览”,今据改。

〔一四〕“鉴”,姚本、聚珍本作“ 镜”,书钞卷一八、类聚卷二三引同,范晔后汉书冯勤 传亦作“镜”。

〔一五〕“光”,原误作“先”,姚 本、聚珍本作“光”,类聚卷二三引同,范晔后汉书冯 勤传亦作“光”,今据改正。

〔一六〕“功”,原脱,姚本、聚珍 本有此字,类聚卷二三引同,范晔后汉书冯勤传亦有此 字,今据增补。

〔一七〕“尚安平公主”,范晔后汉 书冯勤传云:勤中子顺,尚平阳长公主,“建初八年, 以顺中子奋袭主爵为平阳侯,薨,无子。永元七年,诏 书复封奋兄羽林右监劲为平阳侯,奉公主之祀。奋弟由 ,黄门侍郎,尚平安公主。”李贤注云:“章帝女也。 臣贤按:东观记亦云安平,皇后纪云由尚平邑公主,纪 、传不同,未知孰是。”此条即据李贤注,又酌取范书 文句辑录。李贤注引作“安平”,范书作“平安公主” ,亦相互有异。
 
 
 

   郭贺

  郭贺,〔一〕字乔卿,为荆州刺史。明帝到南阳巡 守,赐三公之服,去幨帷,使百姓见之,以彰有德。〔 二〕书钞卷七二

〔一〕 “郭贺”,范晔后汉书卷二 六蔡茂传附载郭贺事迹。又见汪文台辑谢承后汉书卷一 。

〔二〕 “以彰有德”,此条文字聚 珍本作“郭贺,字乔卿,洛阳人,为荆州刺史,百姓歌 之曰:‘厥德文明。’治有殊政。显宗巡狩,赐以三公 之服,黻冕之旒”。书钞卷三六引作“郭贺为荆州刺史 ,百姓歌之曰:‘厥德文明。’”卷三九引作“郭贺为 荆州刺史,治有殊政。显宗巡狩,赐以三公之服,鳖冕 之旒”。“鳖”,即“黻”字之误。姚 本、书钞卷三0引皆较简略。
 
 
 

   赵□

  赵□,〔一〕字伯阳,南阳宛人也。〔二〕少有节 操,从兄为人所杀,无子,□十五,常思欲报之。乃挟 兵结客,后遂往复仇。而仇家皆疾病,无相拒者。□以 因疾报杀,非仁者心,且释之而去,顾谓仇曰:“尔曹 若健,远相避也。”后病愈,悉自缚诣□,不与相见, 后竟杀之。〔三〕御览卷四八一

  更始即位,舞阴大姓李氏拥城不下,更始遣柱天 将军李宝降之,不肯,云:“闻宛之赵氏有孤孙□,〔 四〕信义着闻,愿得降之。”更始征□,使诣舞阴,李 氏遂降。御览卷四二0

  赵□为赤眉兵所围,〔五〕迫急,乃亡走,与友 人韩仲伯等数十人,携小弱,越山出武关。仲伯以妇色 美,虑有强暴者,而己受其害,欲弃之于道。□责怒仲 伯,〔六〕不听,以泥涂仲伯妇面,〔七〕载以鹿车, 身自推之。〔八〕每逢贼欲逼夺,□辄为求哀,〔九〕 言其病,〔一0〕以此得免。〔一一〕御 览卷四0七

  赵□为赤眉所迫,亡走,遇更始亲属,皆裸跣涂 炭,饥困不能前。□见之悲感,所装缣帛资粮,悉以与 之。御览卷四一九

  敕□从骑都尉储融受兵二百人,〔一二〕通利道 路。□白上,不愿受融兵,单车驰往,度其形况。上许 之。范晔后汉书卷二六赵□传李贤注

  赵□,〔一三〕字伯阳,为平原太守,〔一四〕 后青州大蝗,入平原界辄死,岁屡有年,百姓歌之。类 聚卷五0

  建武二十六年,上延集内戚宴会,诸夫人各前言 为赵□所济活。〔一五〕帝甚嘉之。后征□入为太仆, 引见谓曰:“卿非但为英雄所保也,妇人亦怀卿之恩。 ”厚加赏赐。御览卷四七九

  草创苟合,〔一六〕未有还人,盖□至此,请徙 之令尽也。范晔后汉书卷二六赵□传李 贤注

  太尉赵□上言宜登封岱宗,正三雍之礼。玉 海卷九五

  太尉赵□以日蚀免。〔一七〕书 钞卷五一

  赵□,〔一八〕字伯阳,为卫尉,行太尉事,〔 一九〕性周密,尽心事上,内典宿卫,夙夜匪懈,恩宠 甚厚。遭母忧,上疏乞身行服,〔二0〕帝不许,〔二 一〕遣使者为释服。〔二二〕书钞卷五 三

  □内典宿卫,外干宰职,正身立朝,未尝懈惰。 及帝崩,复典丧事,再奉大行,礼事修举。肃宗即位, 进为太傅。〔二三〕聚珍本

  诏云:“行太尉事卫尉赵□,〔二四〕三叶在位 ,〔二五〕为国元老,其以□为太傅。”时年八十,而 心力克壮,继母在,〔二六〕朝夕瞻省,傍无几杖,言 不称老,达练事体,明解朝章,虽无謇直之风,屡有补 阙之益。〔二七〕初学记卷一一

  赵□奋迅行伍。〔二八〕文选卷 一0潘岳西征赋李善注

〔一〕 “赵□”,范晔后汉书卷二 六有传。又见汪文台辑司马彪续汉书卷二。袁宏后汉纪 卷八亦略载其事。“□”字原作“喜”,本条下文同, 姚本、聚珍本作“□”,他书或引作“□”,或引作“ 喜”。按当以“□”字为是。

〔二〕 “南阳宛人”,原脱“阳” 字。范晔后汉书赵□传云:“南阳宛人也。”今据增补 。

〔三〕 “后竟杀之”,此条类聚卷 三三亦引,字句稍略。

〔四〕 “□”,原作“喜”,本条 下文同。

〔五〕 “赵□为赤眉兵所围”,据 范晔后汉书赵□传记载,更始拜□为五威偏将军,以功 拜中郎将,封勇功侯。更始败,□为赤眉兵所围。“□” ,原作“喜”,本条下文同。

〔六〕 “□责怒仲伯”,原作“喜 怒”,聚珍本作“□责怒仲伯”,今从改。御览卷三八 0引与聚珍本同,惟“□”字作“喜”。

〔七〕 “仲伯”,原脱“伯”字。 此二字聚珍本作“其”,御览卷三八0引同。

〔八〕 “自”,原脱,聚珍本有, 御览卷三八0引同,范晔后汉书赵□传亦有此字,今据 增补。

〔九〕 “辄为求哀”,此四字原无 ,聚珍本有,御览卷三八0引亦有此四字,今据增补。

〔一0〕“其”,此字原脱,聚珍本 有,御览卷三八0引亦有此字,今据增补。

〔一一〕“以此得免”,范晔后汉书 赵□传同,聚珍本作“遂脱”,御览卷三八0引同。

〔一二〕“敕□从骑都尉储融受兵二 百人”,范晔后汉书赵□传云:“时江南未宾,道路不 通,以□守简阳侯相。□不肯受兵,单车驰之简阳。” 其下李贤引“敕□”云云作注。此句上姚本有“帝以□守 简阳侯相”一句,聚珍本有“光武以□守简阳侯相”一 句,皆系酌取范书文字增补。

〔一三〕“□”,原作“喜”。

〔一四〕“为平原太守”,此句下姚 本、聚珍本有“于是擢举义行,诛锄奸恶”二句。按书 钞卷七六引东观汉记云:“赵君□为平原太守,百姓歌 之。”陈禹谟刻本书钞卷七六此条已改引后汉书,有“ 于是擢举义行,诛锄奸恶”二句,与今本范晔后汉书赵 □传相合。姚本、聚珍本“于是”云云二句,系据陈本 书钞或范书增补。

〔一五〕“□”,原作“喜”,本条 下文同。

〔一六〕“草创苟合”,范晔后汉书 赵□传云:建武“二十七年,拜太尉,赐爵关内侯。时 南单于称臣,乌桓、鲜卑并来入朝,帝令□典边事,思 为长久规。□上复缘边诸郡,幽、并二州由是而定。” 其下李贤引“草创苟合”云云作注。按范书光武帝纪载 ,建武十五年二月,徙雁门、代郡、上谷三郡民,置常 山关、居庸关以东。二十年,省五原郡,徙其吏人置河 东。二十五年,南单于臣服于汉,遣子入侍。乌桓大人 率众内属。二十六年,遣中郎将段郴授南单于玺绶,令 入居云中。至此,原来先后被迁徙的云中、五原、朔方 、北地、定襄、雁门、上谷、代八郡民,亦令归还本土 ,并使谒者带领弛刑徒修理城郭。但返回边郡的人并不 多。所谓“草创苟合,未有还人”,就是指这种情况来 说的。二十七年,赵□上奏复缘边诸郡,八郡民才又徙 还本土。

〔一七〕“太尉赵□以日蚀免”,此 句聚珍本作“拜太尉,以日蚀免”。注云:“范书本传 ,建武二十七年拜太尉,明帝永平三年,坐考中山相薛 脩不实免,非因日蚀也。且以灾异策免三公,自安帝时 徐防始,光武时未有此,此文疑误。”

〔一八〕“□”,原作“喜”。

〔一九〕“行太尉事”,此句原无, 书钞卷五三别处引此条有此句,今据增补。据范晔后汉 书赵□传载,明帝永平三年春,□坐考中山相薛脩不实 免,同年冬代窦融为卫尉。八年,代虞延行太尉事。

〔二0〕“遭母忧,上疏乞身行服” ,此二句原作“母殁,故乞身行服”。书钞卷九三引作 “遭母忧,上疏乞身行丧”。今参酌书钞卷九三所引校 改。此二句姚本、聚珍本作“母殁,乞身行服”。

〔二一〕“帝”,姚本、聚珍本作“ 显宗”,书钞卷九三引同。

〔二二〕“遣使者为释服”,此句原 无,书钞卷九三引有,今据增补。姚本、聚珍本亦有此 句,只是无“者”字,此句下又有“赏赐恩宠甚渥”一 句。陈禹谟刻本书钞卷九三引云:“遣使者为释服,赏 赐恩宠甚渥。”可见姚本、聚珍本系据陈本书钞辑录, 又偶脱“者”字。

〔二三〕“进为太傅”,此条不知聚 珍本从何书辑录,文字与范晔后汉书赵□传全同。

〔二四〕“卫尉”此二字原无,类聚 卷四六引有,今据增补。“□”,原作“喜”,本条下 文同。

〔二五〕“叶”,类聚卷四六、合璧 事类后集卷一一引作“世”。

〔二六〕“继母在”,此句下合璧事 类后集卷一一引有“堂”字。

〔二七〕“屡有补阙之益”,此条姚 本、聚珍本作“诏曰:‘行太尉事赵□,三叶在位,为 国元老,其以□为太傅。’”“时年八十”以下各句漏 辑。御览卷二0六亦引此条,字句与姚本、聚珍本略同 。

〔二八〕“赵□奋迅行伍”,聚珍本 将此句编于传首“赵□,字伯阳”二句下。四库全书考 证云:“此条永乐大典及姚本无之,当是序中语。”
 
 
 

   牟融

  牟融,〔一〕字子优,迁大司农,居职修治,又善 论议,朝廷皆服其能。帝数嗟叹,以为才堪宰相。〔二 〕唐类函卷四七

〔一〕 “牟融”,北海安丘人,范 晔后汉书卷二六有传。又见汪文台辑司马彪续汉书卷二 。袁宏后汉纪卷一0亦略载其事。

〔二〕 “以为才堪宰相”,此条姚 本全同。书钞卷五四引作“牟融,字子优,为大司农, 性明达,朝廷称为名卿”。书钞卷三六,类聚卷四九, 初学记卷一二,六帖卷七五,万花谷别集卷八,记纂渊 海卷三一,合璧事类后集卷三三、卷三五,翰苑新书卷 二一、卷二二亦皆引此条,字句与书钞卷五四所引大同 小异。聚珍本作“牟融,字子优,迁大司农,性明达, 居职修治,又善论议,朝廷称为名卿。帝数嗟叹,以为 才堪宰相”。内容详于诸书所引,系综合各书所引连缀 而成。御览卷二三二引云:“羊融,字子优,为大司农 ,性明达,称为名卿。”“羊融”即“牟融”之讹,聚 珍本辑者不加细考,遂以羊融另立一传,辑入此条文字 ,编于不明时代的人物之列,大误。
 
 
 

   韦彪

  韦彪上议曰:〔一〕“二千石皆以选出京师,剖符 典千里。”〔
二〕文选卷二九嵇康杂诗李善注

〔一〕 “韦彪”,字孟达,扶风平 陵人,范晔后汉书卷二六有传。又见汪文台辑谢承后汉 书卷一、华峤后汉书卷一。袁宏后汉纪卷一一亦略载其 事。据范书载,建初中,韦彪为大鸿胪,当时上书言事 者,大多认为郡国贡举率非功次,吏事日坏,咎在州郡 ,有诏下公卿朝臣议。韦彪上议,认为贡举关键“在于 选二千石,二千石贤,则贡举皆得其人矣”。文选李善 注所引韦彪议中二语,已被范书节删。

〔二〕 “剖符典千里”,此条文选 卷五七潘岳马汧督诔李善注亦引,文字与此全同。
 
 
 

   韦豹

  韦豹,〔一〕字季明。数年辟公府,〔二〕辄以事 去。司徒刘恺辟之,谓曰:“卿轻人,好去就,故爵位 不逾。〔三〕今岁垂尽,当辟御史,意在相荐,子其留 乎?”豹曰:“犬马齿衰,〔四〕岂敢久待。荐之私, 〔五〕非所敢当。”遂跣而起,恺追之,遥去不顾。〔
六〕御览卷六三一

〔一〕 “韦豹”,韦彪族子,范晔 后汉书卷二六韦彪传附载其事。

〔二〕 “数年辟公府”,聚珍本无 “年”字。按“年”字系衍文,范晔后汉书韦彪传无此 字。下文云:“卿轻人,好去就。”正承“数辟公府” 为言。

〔三〕 “逾”,聚珍本同,范晔后 汉书韦彪传作“跻”。

〔四〕 “犬”,聚珍本作“夫”。 按“犬”字是,范晔后汉书韦彪传作“犬”。

〔五〕 “荐之私”,从上下句来看 ,此当四字为句。聚珍本“荐”上有“论”字,于义不 通,必是误字。范晔后汉书韦彪传载韦豹言云:“犬马 齿衰,……不堪久待,选荐之私,非所敢当。”是“荐 ”字上脱“选”字。

〔六〕 “遥”,聚珍本同,范晔后 汉书韦彪传作“径”,于义较长。
 
 
 

   桓虞

  桓虞,〔一〕字伯春,〔二〕时迁尚书仆射,〔三 〕据法断事,周密平正,以为能,擢为南阳太守。〔四 〕书钞卷五九

〔一〕 “桓虞”,范晔后汉书无传 。袁宏后汉纪卷一一略载其事。

〔二〕 “字伯春”,范晔后汉书章 帝纪章和元年李贤注:“桓虞,字仲春,冯翊万年人。 ”建初四年注亦云“字仲春”。又袁宏后汉纪卷一一亦 云:“虞字仲春。”

〔三〕 “时迁尚书仆射”,陈禹谟 刻本书钞无“时”字,姚本、聚珍本亦无“时”字。此 句上聚珍本有“冯翊万年人”一句,疑是据上引范书李 贤注增入。

〔四〕 “擢为南阳太守”,范晔后 汉书章帝纪云:建初四年五月甲戌,“南阳太守桓虞为 司徒”。据此,桓虞擢为南阳太守当在建初四年前。
 
 
 

   赵勤

  赵勤,〔一〕字益卿,〔二〕刘赐姊子。勤童幼有 志操,往来赐家,国租适到,时勤在旁,赐指钱示勤曰 :“拜,乞汝三十万。”〔
三〕勤曰:“拜而得钱,非义所取。”终不肯拜。〔 四〕御览卷八三五

  赵勤,字孟卿,南阳棘人。〔五〕明达好学,介 然特立。太守骆珍召署曹吏,至掾督邮。太守桓虞下车 ,叶令雍霸及新野令皆不遵法,乃署勤督邮,〔六〕到 叶见霸,不问县事,但高谈清论以激厉之,霸即陈责解 印绶去。〔七〕勤还入新野界,令闻霸已去,遣吏奏记 陈罪,复还印绶去。虞乃叹曰:“善吏如良鹰矣,下□ 即中。”〔八〕御览卷二五三

  赵勤,南阳人,太守桓虞召为功曹,〔九〕委以 郡事。尝有重客过,欲托一士,令为曹吏。虞曰:“我 有贤功曹赵勤,当与议之。”□于内中听,〔一0〕虞 乃问勤,勤对曰:“恐未合,众客曰止,〔
一一〕止,勿复道。”〔一二〕御 览卷二六四

〔一〕 “赵勤”,范晔后汉书未见 。

〔二〕 “字益卿”,姚本、聚珍本 同,御览卷二五三引作“字孟卿”。

〔三〕 “乞”,给与。“三十”, 姚本同,事类赋卷一0引亦同。聚珍本作“二”。

〔四〕 “终不肯拜”,此句下聚珍 本注云:“此段一本作‘勤少孤,尝从人贷钱。或以钱 示勤曰:“汝起拜,即与汝。”勤曰:“拜汝得钱非义 。”终不肯拜。’”所谓“一本”,即指姚本。姚本辑 有这段文字。此条书钞卷八五引作“勤少孤,往来刘赐 家,赐指钱示勤曰:‘汝起拜赐汝。’勤曰:‘拜而得 钱,非义所取。’终不肯拜”。

〔五〕 “棘”,南阳郡无棘县,当 作“棘阳”。

〔六〕 “署”,原误作“复”,姚 本、聚珍本作“署”,书钞卷七七引同,今据改。

〔七〕 “陈责”,当作“自责”。 姚本、聚珍本无,书钞卷七七引亦无此二字。

〔八〕 “下□即中”,此条御览卷 九二六、事类赋卷一八、文选卷二八鲍照东武吟李善注 亦引,文字疏 略。“□”,臂套 ,以皮为之。

〔九〕 “功曹”,即郡守下的功曹 史,主要掌管人事,也与闻一郡政务。汉代县也置功曹 。

〔一0〕“听”,与“厅”字通。

〔一一〕“众客”,据上文,当作“ 重客”。

〔一二〕“勿复道”,此条书钞卷三 四、卷七七亦引,仅有前四句,文字微异。
 
 
 

   王阜

  王阜,〔一〕字世公,蜀郡人。少好经学,年十一 ,辞父母,欲出精庐。〔二〕以尚少,〔三〕不见听。 后阜窃书诵尽,日辞,欲之犍为定生学经,取钱二千、 〔四〕布二端去。母追求到武阳北男谒舍家得阜,将还 。后岁余,白父升曰:“令我出学仕宦,〔五〕傥至到 今,毋乘跛马车。”升怜其言,听之定所受韩诗,年七 十为食侍谋,童子传授业,声闻乡里。〔六〕书 钞卷一三九

  王阜,字世公,为重泉令,政治肃清,举县畏惮 ,〔七〕吏民向化,鸾鸟集止学宫。〔八〕阜使校官掾 长涉叠为张雅乐,〔九〕击磬,鸟举足垂翼,应声而舞 ,〔一0〕翾翔复上县庭屋,〔一一〕十余日乃去。〔 一二〕御览卷二六七

  王阜为益州太守,边郡吏多放纵。阜以法绳正吏 民,不敢犯禁,政教清静,百姓安业,时有神马见滇河 中,〔一三〕甘露降,芝草生,〔一四〕白乌见,连有 瑞应。世谓其持法平,政宽慈,〔一五〕惠化所致。〔 一六〕御览卷二六0

  王阜为益州太守,大将军窦宪贵盛,以绛罽襜褕 与阜,阜不受。〔一七〕尝移书益州,取六百万。阜疑 有奸诈,以状上。宪遣奴驺帐下吏李文迎钱,〔一八〕 阜以诏书未报,距不与文。积二十余日,诏书报,给文 以钱市马。 御览卷八三五

〔一〕 “王阜”,范晔后汉书无传 ,西南夷传略载其事,但“阜”字作“追”。其事又见 汪文台辑谢承后汉书卷五、华阳国志先贤士女总赞。

〔二〕 “父”,孔广陶校注本书钞 无此字,但明正德竹东书舍抄本、结一庐藏旧抄本等皆 有“父”字。聚珍本和文选卷三八任昉为范始兴作求立 太宰碑表李善注引亦有“父”字,今据增补。“精庐” ,亦称“精舍”,集生徒讲学之所。

〔三〕 “以尚少”,孔广陶校注本 书钞原误倒为“尚以少”,明正德竹东书舍抄本、结一 庐抄本等尚不误,今从之。此句聚珍本作“以少”,文 选卷三八任昉为范始兴作求立太宰碑表李善注作“以尚 幼”。

〔四〕 “取”,聚珍本作“携”。

〔五〕 “令”,聚珍本作“今”。 按“令”字是。

〔六〕 “年七十为食侍谋,童子传 授业,声闻乡里”,聚珍本注云:“此段文义难明。” 按前二句有讹脱,文义大致是说王阜以少年传授生徒。 “七十”当作“十七”。陈禹谟刻本书钞卷一三九引谢 承后汉书云:“王阜幼好经学,年十一,辞父母,欲出 就学,父母以阜少不允。阜窃书负箧,乘跛马车,从安 定受韩诗。年十七经业大就,声闻乡里。”辞虽与东观 汉记多所不同,但“七十”二字足可据此得到纠正。

〔七〕 “政治肃清,举县畏惮”, 此二句原无,聚珍本有,书钞卷七八引亦有,今据增补 。

〔八〕 “鸾鸟集止学宫”,聚珍本 有巴异传,辑有以下一段文字:“巴异为重泉令,吏民 向化,鸾鸟止学宫。”“巴异”即“王阜”之讹。辑者 不察,遂误以为东汉有巴异一人。

〔九〕 “阜使校官掾长涉叠为张雅 乐”,此句字有舛误。县令属官没有以“校官掾”为称 者。六帖卷九四、合璧事类别集卷六二引作“
授官椽”,亦误。汉无“长涉”, “涉”或是“沙”字之讹。姚本作“阜使官掾沙叠为张 雅乐”,聚珍本作“阜使五官掾长沙叠为张雅乐”,书 钞卷七八,类聚卷九0、卷九九引作“阜使掾汝叠为张 雅乐”,御览卷九一六引作“阜使掾沙叠为乐”,孰是 孰非,不能确考。

〔一0〕“应声而舞”,此句合璧事 类别集卷六三引作“应乐声而飞舞”。

〔一一〕“翾”,姚本、聚珍本同, 书钞卷七八、类聚卷九九皆引作“翱”。

〔一二〕“十余日乃去”,此条书钞 卷三五、卷一0八,初学记卷一六,御览卷五七六,记 纂渊海卷七八、合璧事类外集卷一四亦引,字句较此简 略。

〔一三〕“时有神马见滇河中”,原 无此句,书钞卷七五引有,今据增补。此句聚珍本作“ 神马四出滇河中”,类聚卷五0引作“神马四出镇河中 ”,是聚珍本据类聚,又校正了“镇”字之讹。

〔一四〕“芝草生”,原无此句,聚 珍本亦无,书钞卷七五引有,今据增补。

〔一五〕“世谓其持法平,政宽慈” ,此二句姚本、聚珍本作“世谓其用法平正宽兹”,类 聚卷五0引同。

〔一六〕“惠化所致”,“惠”字原 误作“有”,聚珍本、类聚卷五0引尚不误,今据改。 此条稽瑞引作“章帝元和二年,王阜为益州牧,白乌见 ”,字句极略。

〔一七〕“以绛罽襜褕与阜,阜不受 ”,此二句原无,聚珍本、御览卷六九三引有,今据增 补。

〔一八〕“遣”,原误作“追”。聚 珍本作“遣”,甚是,今据改。
 
 
 

   宋杨〔一〕

  宋义后有宋昌。〔二〕史记卷一0 孝文本纪索隐

  安帝永宁元年,〔三〕遣大鸿胪持节至墓赐印绶 ,追封当阳侯。〔四〕书钞卷四七

〔一〕 “宋杨”,“杨”字姚本同 ,聚珍本作“扬”,书钞卷四七引作“阳”。范晔后汉 书卷五五清河孝王庆传略载宋杨事。

〔二〕 “宋义后有宋昌”,范晔后 汉书清河孝王庆传云:“清河孝王庆,母宋贵人。贵人 ,宋昌八世孙,扶风平陵人也。父杨,以恭孝称于乡闾 ,不应州郡之命。”据此可知宋杨为宋昌七世孙。此条 姚本、聚珍本皆未辑录。

〔三〕 “永宁元年”,姚本同,聚 珍本作“永宁二年”。

〔四〕 “追封当阳侯”,据范晔后 汉书清河孝王庆传记载,殇帝死后,庆子祜嗣立,是为 安帝。安帝追谥宋贵人曰敬隐后,追封宋杨为当阳侯, 谥穆。
 
 
 

东观汉记卷十四

  传九

   宣秉

  宣秉建武元年拜御史中丞,〔一〕上特诏御史中丞 与司隶校尉、尚书令会同并专席而坐,故京师号曰“三 独坐”。〔二〕御览卷二二五

〔一〕 “宣秉”,字巨公,冯翊云 阳人,范晔后汉书卷二七有传。又见汪文台辑司马彪续 汉书卷二。袁宏后汉纪卷六亦略载其事。

〔二〕 “故京师号曰‘三独坐’” ,此条书钞卷六一、卷一三三,类聚卷六九,御览卷七 0九亦引,文字微异。
 
 
 

   宣彪

  宣彪官至玄菟太守。〔一〕范晔后 汉书卷二七宣秉传李贤注

〔一〕 “宣彪”,事附见范晔后汉 书卷二七宣秉传。
 
 
 

   张湛

  张湛,〔一〕字子孝,右扶风人。以笃行纯淑,乡 里归德,虽居幽室闇处,自整顿,〔二〕三辅以为仪表 。御览卷四0三

  张湛为冯翊,〔三〕见府寺门即下。主簿进曰: “位尊德重,不宜自轻。”湛曰:“礼,下公门,〔四 〕何谓轻哉?” 类聚卷二一

  张湛为光禄勋,〔五〕帝临朝,或有惰容,湛辄 谏其失。常乘白马,上每见湛,辄言“白马生且复谏矣 ”。〔六〕类聚卷九三

  张湛,字子孝,为光禄大夫,〔七〕数正谏威仪 不如法度者。湛常乘白马,上有异政,辄言“白马生且 复谏矣”。〔八〕书钞卷五六

  张湛,字子孝,为太子太傅,及郭后废,〔九〕 因称疾不朝,〔
一0〕拜太中大夫,病居中东门候舍,〔一一〕故时 人号中东门君。帝数存问赏赐。后大司徒戴涉被诛,〔 一二〕帝强起湛以代之。至朝堂,遗失溲,〔一三〕因 自陈疾笃,不能复任朝事,遂罢之。〔一四〕御 览卷二四四

〔一〕 “张湛”,范晔后汉书卷二 七有传。又见汪文台辑司马彪续汉书卷二。袁宏后汉纪 卷七亦略载其事。

〔二〕 “自整顿”,“自”字上聚 珍本有“必”字。按当有“必”字,范晔后汉书张湛传 云:“居处幽室,必自修整。”

〔三〕 “张湛”,原误作“张堪” 。张堪,字君游,南阳宛人,未曾为冯翊。而张湛于建 武初年为左冯翊,见范晔后汉书本传、袁宏后汉纪卷七 。此条下文“湛”字原亦误作“堪”,今一并校正。

〔四〕 “礼,下公门”,礼记曲礼 云:“大夫士下公门,式路马。”郑玄注:“皆广敬也 。”

〔五〕 “张湛为光禄勋”,建武五 年,张湛为光禄勋。见范晔后汉书本传。

〔六〕 “辄言白马生且复谏矣”, 此条御览卷八九四亦引,文字全同。

〔七〕 “为光禄大夫”,建武七年 ,张湛为光禄大夫。见范晔后汉书本传。

〔八〕 “辄言白马生且复谏矣”, 此条类聚卷二四、卷四九,御览卷二四三亦引,字句稍 略。

〔九〕 “郭后”,名圣通,建武二 年,立为皇后。十七年,废为中山王太后。见范晔后汉 书光武郭皇后纪。

〔一0〕“不朝”,此二字原无,书 钞卷六五引有此二字,今据增补。

〔一一〕“中东门候舍”,范晔后汉 书张湛传李贤注云:“汉官仪曰:‘洛阳十二门,东面 三门,最北门名上东门,次南曰中东门。每门校尉一人 ,秩二千石;司马一人,秩千石;候一人,秩六千石。 ’‘
候舍’,盖候之所居。”

〔一二〕“大司徒戴涉被诛”,建武 十五年,戴涉为大司徒。二十年,下狱死。见范晔后汉 书光武帝纪。

〔一三〕“遗失溲”,“溲”字下聚 珍本有“便”字,范晔后汉书张湛传同。

〔一四〕“遂罢之”,此条书钞卷五 六亦引,字句较略。
 
 
 

   王丹

  王丹,〔一〕字仲回,京兆人也。每岁农时,载酒 肴,便于田头大树下饮食劝勉之,因留其余酒肴而去。 范晔后汉书卷二七王丹传李贤注

  王丹闾里有丧忧,辄度其资用,教之俭约,因为 其制日定葬,其亲丧不过留殡一月,其下以轻重为差。 御览卷五五三

  王丹资性清白,疾恶豪强。〔二〕时河南太守同 郡陈遵,关西之大侠也。其友人丧亲,遵为护丧事,〔 三〕赙助甚丰。〔四〕丹乃怀缣一疋,陈之于主人前, 曰:“如丹此缣,出自机杼。”遵闻而有惭色。御 览卷八一八

  更始时,遵为大司马护军,出使匈奴,过辞于丹 。〔五〕丹曰:“俱遭世反覆,〔六〕唯我二人为天地 所遗。〔七〕今子当之绝域,无以相赠,赠子以不拜。 ”遂揖而别,遵甚悦之。〔八〕范晔后 汉书卷二七王丹传李贤注

  邓禹平三辅,粮乏,王丹上麦二千斛。禹高其节 义,表丹领左冯翊。〔九〕御览卷八三 八

  王丹为太子少傅,蹇蹇正直。〔一0〕翰 苑新书卷二八

  司徒侯霸欲与王丹定交,〔一一〕丹被征,霸遣 子昱往。〔一二〕昱道遇丹,拜于车下,丹答之。昱曰 :“家公欲与君投分,何为拜子孙耶?”丹曰:“君房 有是言,〔一三〕王丹未之许。”〔一四〕御 览卷五四二

  王丹子有同门生丧亲,家在中山,白丹欲往奔慰 。结侣将行,丹怒挞之五十,〔一五〕令寄缣二匹以祠 焉。〔一六〕或问其故,丹曰:“交道之难,未易言也 。” 御览卷八一八

  王丹,字仲回,初有荐士于丹者,丹选举之,而 后所举者陷罪,丹免,〔一七〕客惭自绝。〔一八〕俄 而征丹复为太子太傅,乃呼客见之,谓曰:“何量丹之 薄?”不为设食以罚之,〔一九〕相待如旧。御 览卷六三一

〔一〕 “王丹”,范晔后汉书卷二 七有传。又见汪文台辑司马彪续汉书卷二。袁宏后汉纪 卷五亦略载其事。此下四句原无,御览卷四三一引云: “王丹,字仲因,每岁农时,辄载酒肴于田间,候勤者 与而劳之。”“仲因”乃“仲回”之讹。今据增补“王 丹,字仲回”、“
每岁农时”三句。“京兆人也”一 句,系据御览卷四九一增补。聚珍本有此四句。

〔二〕 “资性清白,疾恶豪强”, 此二句聚珍本连缀在首条“京兆人也”句下,叙事次序 舛乱。此二句是概括语,下即叙述“资性清白,疾恶豪 强”的具体事例,文理自当如此。御览卷四九一引与此 相同,范晔后汉书王丹传叙事次序亦与此相同。

〔三〕 “遵为护丧事”,“遵”字 下记纂渊海卷五八引有“亲”字。

〔四〕 “丰”,记纂渊海卷五八引 作“厚”。

〔五〕 “过辞于丹”,此条初学记 卷一八两引,一引此句下有“临诀”二字。

〔六〕 “俱遭世反覆”,“世”字 原脱,类聚卷二九、御览卷五四二、合璧事类续集卷四 六引有,今据增补。聚珍本作“时”,与御览卷四七八 引同。此条初学记卷一八两引,一引此句作“俱遭时变 ”。

〔七〕 “地”,此字原脱,聚珍本 有,初学记卷一八,类聚卷二九,御览卷四七八、卷五 四二,合璧事类续集卷四六引亦有,今据增补。

〔八〕 “遵甚悦之”,此条书钞卷 八五、六帖卷三四、鸣沙石室古籍丛残所收古类书亦引 ,文字较简。

〔九〕 “表丹领左冯翊”,范晔后 汉书王丹传云:“禹表丹领左冯翊,称疾不视事,免归 。后征为太子少傅。”

〔一0〕“蹇蹇正直”,此条合璧事 类后集卷四五亦引,字有讹误。姚本、聚珍本皆未辑录 。

〔一一〕“司徒侯霸欲与王丹定交” ,此句原舛误为“司徒侯覆欲王丹者定交”,聚珍本作 “司徒侯霸欲与王丹定交”,书钞卷八五引作“侯霸欲 与王丹定交”,今据以厘正。

〔一二〕“往”,聚珍本作“候”, 书钞卷八五亦引作“候”,范晔后汉书王丹传同。

〔一三〕“君房”,侯霸字。

〔一四〕“王丹”,书钞卷八五引作 “我”。

〔一五〕“丹怒挞之五十”,此句原 作“丹怒而挞之”,今据范晔后汉书王丹传李贤注引校 改。

〔一六〕“令寄缣二匹以祠焉”,此 句原无“二匹”二字。范晔后汉书王丹传李贤注引作“ 寄帛二匹以祠 焉”,今据增补“ 二匹”二字。

〔一七〕“丹免”,聚珍本作“丹坐 免”。

〔一八〕“惭”,原误作“暂”,聚 珍本不误,今据改。范晔后汉书王丹传亦作“惭”。

〔一九〕“设食”,范晔后汉书王丹 传同,聚珍本作“设席食”。
 
 
 

   陈遵

  陈遵破匈奴,〔一〕诏赐駮犀剑。〔二〕书 钞卷一二二

〔一〕 “陈遵”,字孟公,杜陵人 ,汉书卷九二有传。范晔后汉书卷二七王丹传、本书王 丹传皆略载其事。

〔二〕 “诏赐駮犀剑”,“駮犀剑 ”三字原误作“骇犀剑”,姚本作“駮犀剑”,陈禹谟 刻本书钞同,今据改正。按范晔后汉书冯石传云:石“ 为安帝所宠。帝尝幸其府,留饮十许日,赐駮犀具剑、 佩刀、紫艾绶、玉玦各一”。可证字当作“駮”。“駮 犀剑”,即以斑犀为装饰的剑。此条编珠卷二引作“光 武赐陈导骇犀剑”,御览卷三四二引作“光武有骇犀之 剑,以赐陈遵”,所引皆有讹误。 聚 珍本有陈导传,辑有“光武赐陈导骇犀剑”一条文字。 “陈导”即“陈遵”之讹。
 
 
 

   王良

  王良,〔一〕字仲子,〔二〕东海人。少清高。为 大司徒司直,〔三〕在位恭俭,妻子不入官舍,布被瓦 器。时司徒吏鲍恢以事到东海,〔四〕过候其家,〔五 〕而良妻布裙徒跣曳柴,〔六〕从田中归。恢告曰:“ 我司徒吏也,〔七〕故来受书,〔八〕欲见夫人。”妻 曰:“妾是也。”恢乃下拜,叹息而还。〔九〕御 览卷四三一

  王良以疾归,一岁复征,至荥阳,疾笃,不任进 道,乃过其友人。友人不肯见,曰:“不有忠言奇谋而 取大位,何其往来屑屑不惮烦也!”〔一0〕遂拒之。 良惭,自后连征,辄称疾。〔一一〕类 聚卷七五

〔一〕 “王良”,范晔后汉书卷二 七有传。又见汪文台辑司马彪续汉书卷二。袁宏后汉纪 卷六亦略载其事。

〔二〕 “字仲子”,此下三句原无 ,聚珍本有,御览卷四一0引亦有,今据增补。

〔三〕 “司直”,司马彪续汉书百 官志云:“世祖即位,以武帝故事,置司直,居丞相府 ,助督录诸州,建武十八年省也。”

〔四〕 “司徒吏”,聚珍本同,姚 本作“司徒史”,类聚卷七0亦引作“司徒史”,与范 晔后汉书王良传相合。司徒属官有长史一人,令史及御 属三十六人。当时鲍恢为长史还是令史,不详。范书王 良传载,建武六年,王良代宣秉为大司徒司直。袁宏后 汉纪卷六作“司徒掾”。

〔五〕 “过”,原无此字,姚本、 聚珍本有,类聚卷七0引亦有,今据增补。

〔六〕 “徒跣”,此二字原无,姚 本、聚珍本有,书钞卷一二九、御览卷六九六、范晔后 汉书王良传李贤注引亦有,今据增补。

〔七〕 “司徒吏”,姚本、聚珍本 同,类聚卷七0引亦同,范晔后汉书王良传作“司徒史 ”。袁宏后汉纪卷六作“司徒掾”。

〔八〕 “受”,原作“授”,姚本 、聚珍本作“受”,类聚卷七0亦引作“受”,今据改 。

〔九〕 “叹息而还”,此条御览卷 七0七亦引,文字较简略。

〔一0〕“屑屑”,忙碌不安定貌。

〔一一〕“辄称疾”,此条御览卷四 一0引,文字微异。永乐大典卷二0三一一亦引,字句 全同。
 
 
 

   杜林

  杜林于河西得漆书古文尚书经一卷,〔一〕每遭困 厄,握抱此经。〔二〕御览卷六一九

  杜林寄隗嚣地,〔三〕终不降志辱身,至簪蒿席 草,不食其粟。〔四〕嚣乃出令曰:〔五〕“杜伯山天 子所不能臣,诸侯所不能友,盖伯夷、叔齐耻食周粟。 令且从师友之位,〔六〕须道开通,使顺其志。”林虽 拘于嚣,而终不屈节。建武六年,弟成物故,嚣乃听林 持丧东归。既遣而悔,追令刺客杨贤于陇坻遮杀之,贤 见林身推鹿车,〔七〕载致弟丧,〔八〕乃叹曰:“当 今之世,谁能行义?我虽小人,何忍杀义士。”因亡去 。御览卷七七五

  杜林,字伯山,扶风人。为侍御史。〔九〕先与 郑兴同寓陇右,乃荐之。上乃征兴为太中大夫。御 览卷六三一

  杜林上疏曰:〔一0〕“臣闻营河、雒以为民, 刻肌肤以为刑,封疆画界以建诸侯,井田什一以供国用 ,三代之所同。及至汉兴,因时宜,趋时务,省烦苛, 取实事,不苟贪高亢之论。是以去土中之京师,就关内 之远都。除肉刑之重律,用髡钳之轻法。郡县不置世禄 之家,农人三十而税一。〔一一〕政卑易行,礼简易从 。民无愚智,〔
一二〕思仰汉德,乐承汉祀。基业特起,不因缘尧。 尧远于汉,民不晓信,言提其耳,终不悦谕。后稷近于 周,民户知之,世据以兴,基由其祚,本与汉异。郊祀 高帝,诚从民望,得万国之欢心,天下福应,莫大于此 。民奉种祀,且犹世主,不失先俗。群臣佥荐鲧,考绩 不成,九载乃殛。宗庙至重,众心难违,不可卒改。诗 云:‘不愆不忘,率由旧章。’明当尊用祖宗之故文章 也。宜如旧制,以解天下之惑,合于易之所谓‘先天而 天不违,后天而奉天时’义。方军师在外,祭可且如元 年郊祭故事。”司马彪续汉书祭祀志刘 昭注

  建武八年间,郡国比大水,〔一三〕涌泉盈溢。 杜林以为仓卒时兵擅权作威,张氏虽皆降散,〔一四〕 犹尚有遗脱,长吏制御无术,令得复炽,元元侵陵之所 致也。上疏曰:“臣闻先王无二道,明圣用而治。见恶 如农夫之务去草焉,芟夷蕴崇之,绝其本根,勿使能殖 ,畏其易也。古今通道,传其法于有根。狼子野心,奔 马善惊。成王深知其终卒之患,故以殷氏六族分伯禽, 七族分康叔,怀姓九宗分唐叔,捡押其奸宄,又迁其余 于成周,旧地杂俗,旦夕拘录,所以挫其强御之力,诎 其骄恣之节也。及汉初兴,上稽旧章,合符重规,徙齐 诸田,楚昭、屈、景,燕,赵,韩,魏之后,以稍弱六 国强宗。邑里无营利之家,野泽无兼并之民,万里之统 ,海内赖安。后辄因衰粗之痛,胁以送终之义,故遂相 率而陪园陵,无反顾之心。追观往法,政皆神道设教, 强干弱枝,本支百世之要也。是以皆永享康宁之福,无 怵惕之忧,继嗣承业,恭己而治,盖此助也。其被灾害 民轻薄无累重者,两府遣吏护送饶谷之郡。或惧死亡, 卒为佣赁,亦所以消散其口,救赡全其性命也。昔鲁隐 有贤行,将致国于桓公,乃留连贪位,不能早退。况草 创兵长,卒无德能,直以扰乱,乘时擅权,作威玉食, 狙猱之意,徼幸之望,曼延无足,张步之计是也。小民 负县官不过身死,负兵家灭门殄世。陛下昭然独见成败 之端,或属诸侯官府,元元少得举首仰视,而尚遗脱, 二千石失制御之道,令得复昌炽从横。比年大雨,水潦 暴长,涌泉盈溢,灾坏城郭官寺,吏民庐舍,溃徙离处 ,溃成坑坎。臣闻水,阴类也。易卦‘地上有水比’, 言性不相害,故曰乐也。而猥相毁垫沦失,常败百姓安 居。殆阴下相为蠹贼,有小大胜负不齐,均不得其所, 侵陵之象也。诗云:‘畏天之威,于时保之。’唯陛下 留神明察,往来惧思,天下幸甚。”司 马彪续汉书五行志刘昭注

  杜林,字伯山,迁大司徒司直。〔一五〕百僚知 林以明德用,甚尊惮之。书钞卷六二

  杜林,字伯山,〔一六〕为光禄勋,〔一七〕周 密敬慎,选举称平,郎有好学,辄见诱进。书 钞卷五三

  杜林,字伯山,与马援同乡里,〔一八〕素相亲 厚。援从南方还,时林马适死,援令子持马一匹遗林, 曰:“朋友有车马之馈,可具以备乏。”林受之。居数 月,林遣子奉书曰:“将军内施九族,外有宾客,〔一 九〕望恩者多。林父子两人食列卿禄,常有盈,今送钱 五万。”援受之,谓子曰:“人当以此为法,是伯山所 以胜我也。”〔
二0〕御览卷八九四

  王又以师数加馈遗,〔二一〕林不敢受,常辞以 道上禀假有余,苦以车重,无所置之。范 晔后汉书卷二七杜林传李贤注

  杜林代张纯为大司空,〔二二〕务于无为。〔二 三〕类聚卷四七

〔一〕 “杜林”,范晔后汉书卷二 七有传。又见汪文台辑司马彪续汉书卷二。

〔二〕 “握抱此经”,此条书钞卷 一0一亦引,字句较略。

〔三〕 “杜林寄隗嚣地”,“地” 字原脱,姚本、聚珍本有,御览卷九九七、范晔后汉书 杜林传李贤注引亦有此字,今据增补。此下二句事类赋 卷一六引作“杜林寄隗嚣而终不屈节”。

〔四〕 “至簪蒿席草,不食其粟” ,此二句原窜至下文“杜伯山天子所不能臣”句下,今 据姚本、聚珍本和御览卷九九七、范晔后汉书杜林传李 贤注所引校正。文选卷五九任昉刘先生夫人墓志李善注 引云:“梁统与杜林书曰:‘君非隗嚣,不降志辱身, 至簪蒿席草,不食其粟。’”以“至簪蒿席草”云云为 梁统与杜林书中语,与此不同。

〔五〕 “嚣”,原无此字,据文义 当有“嚣”字,聚珍本有,今据增补。

〔六〕 “令”,聚珍本同,范晔后 汉书杜林传作“今”。

〔七〕 “鹿车”,一种小车。御览 卷七七五引风俗通义云:“鹿车窄小,裁容一鹿也。或 云乐车,乘牛马者,锉斩饮饲达曙,今乘此虽为劳极, 然入传舍,偃卧无忧,故曰乐车。无牛马而能行者,独 一人所致耳。”

〔八〕 “弟”,御览卷四二0引同 ,范晔后汉书杜林传亦同,聚珍本作“成”。

〔九〕 “为侍御史”,原脱“侍” 字,姚本、聚珍本有,类聚卷五三引亦有此字,范晔后 汉书杜林传同,今据增补。

〔一0〕“杜林上疏曰”,司马彪续 汉书祭祀志云:建武“七年五月,诏三公曰:‘汉当郊 尧。其与卿大夫、博士议。’”杜林认为汉业特起,功 不缘尧,遂上此疏。范晔后汉书杜林传亦载此事。

〔一一〕“税”,姚本、聚珍本作“ 取”。

〔一二〕“民无”,姚本作“无有” ,聚珍本作“人无”,范晔后汉书杜林传李贤注引同。

〔一三〕“比”,聚珍本作“七”, 误。

〔一四〕“张氏虽皆降散”,“张氏 ”谓张步。建武初,步据有齐地,后光武帝讨步,步降 ,封为安丘侯,与家属居洛阳。八年夏,步携妻子逃奔 临淮,与弟弘、蓝欲招其旧部,乘船入海,被琅邪太守 陈俊追杀。事详范晔后汉书张步传。

〔一五〕“大司徒司直”,司马彪续 汉书百官志云:“世祖即位,以武帝故事,置司直,居 丞相府,助督录诸 州,建武十八 年省也。”

〔一六〕“字伯山”,原误作“字仲 子”。

〔一七〕“为光禄勋”,建武十一年 ,杜林代郭宪为光禄勋。见范晔后汉书杜林传。

〔一八〕“同”,原脱此字,聚珍本 有,范晔后汉书杜林传李贤注引亦有此字,今据增补。

〔一九〕“有”,事类赋卷二一引作 “存”。按二字于义皆通。“存”,恤养。

〔二0〕“是伯山所以胜我也”,此 条类聚卷六六、御览卷八三五亦引,字句大同小异。

〔二一〕“王又以师数加馈遗”,建 武十九年,皇太子彊废为东海王,以杜林为王傅。此所 谓“王”,即指东海王彊。此句姚本、聚珍本作“王以 师故数加馈遗”,其上又有“林为东海王傅”一句。二 本所增,系据范晔后汉书杜林传。

〔二二〕“杜林代张纯为大司空”, 此文有误。据范晔后汉书光武帝纪,建武二十二年冬十 月,大司空朱浮免,光禄勋杜林为大司空。二十三年秋 八月,杜林卒。冬十月,太仆张纯为大司空。又杜林传 云:建武二十二年,“代朱浮为大司空”。张纯传云: 建武“二十三年,代杜林为大司空”。与光武帝纪相合 。

〔二三〕“务于无为”,此条御览卷 二0八亦引,字句全同。
 
 
 

   郭丹

  郭丹,〔一〕字少卿,南阳人。累世千石,父稚为 丹买田宅居业。丹为司徒,〔二〕视事五年,薨。赐送 甚宠,〔三〕百官会朝,诏问丹家,时宗正刘匡对曰: “郭丹为三公,典牧州郡,田亩不增。”御 览卷八二一

  郭丹从师长安,买符入函谷关,〔四〕乃慨然叹 曰:“丹不乘使者车,终不出关。”既至京师,尝为都 讲,诸儒咸钦重之。〔五〕更始二年,三公举丹贤能, 征为谏议大夫,持节使归南阳,安集受降。丹自去家十 有二年,〔六〕果乘高车出关,如其志。〔七〕书 钞卷一三九

  郭丹为更始谏议大夫,使南阳,安集受降。更始 败,〔八〕丹无所归节传,以弊布缠裹节,如担负状, 昼伏夜行,求谒更始妻子,奉还节传,因归乡里。书 钞卷一三0

  郭丹为郡功曹,荐阴□、程胡、鲁歆自代。太守 杜诗曰:“古者卿士让位,今功曹稽古经,〔九〕可为 至德。编署黄堂,〔一0〕以为后法。”〔一一〕御 览卷二六四

  郭丹师事公孙昌,敬重,常持蒲编席,人异之。 〔一一〕御览卷七0九

  郭丹为司徒,在朝名清廉公正。〔一二〕类 聚卷四七

〔一〕 “郭丹”,范晔后汉书卷二 七有传。又见汪文台辑谢承后汉书卷一。袁宏后汉纪卷 九亦略载其事。

〔二〕 “丹为司徒”,此下各句当 在郭丹传篇末。

〔三〕 “赐送甚宠”,此下二句原 无,路子复藏明抄本、徐氏明抄本、五川居士藏明抄本 、傅增湘藏明抄本、清四录堂抄本书钞卷三八引皆有此 二句,今据增补。

〔四〕 “符”,书钞卷四0、卷五 六,初学记卷一二,御览卷二二三、卷七七三引同。御 览卷七七八引作“传”,卷八二八引作“繻”。按“传 ”即符信,“繻”亦为符信。汉书终军传记载:“初, 军从济南当诣博士,步入关,关吏予军繻。军问:‘以 此何为?’吏曰:‘为复传,还当以合符。’军曰:‘ 大丈夫西游,终不复传还。’弃繻而去。”颜师古注引 张晏云:“繻,符也。书帛裂而分之,若券契矣。”又 引苏林云:“繻,帛边也。旧关出入皆以传。传烦,因 裂繻头合以为符信也。”汉代关符制度大略如此。

〔五〕 “钦”,范晔后汉书郭丹传 作“敬”。

〔六〕 “丹自去家十有二年”,御 览卷七七八引同,范晔后汉书郭丹传亦同,书钞卷四0 引仅无“有”字,聚珍本无“丹”、“有”二字。而书 钞卷五六引作“自去家十有三年”,姚本和初学记卷一 二、御览 卷二二三引作“自去家 十三年”。

〔七〕 “如其志”,此条合璧事类 别集卷八引作“郭丹初之长安,过宛,从宛人陈兆买入 关符,以入函谷关。既入,封符乞人,曰:‘
不乘使车不出关。’丹自入关后, 十二年不归,后如关,竟如本志”。六帖卷九、类聚卷 六所引与合璧事类别集卷八文字稍有不同,初学记卷七 、范晔后汉书郭丹传李贤注所引较为简略。“陈兆”, 六帖卷九引同,类聚卷六、范晔后汉书郭丹传李贤注皆 引作“陈洮”,聚珍本亦作“陈洮”。

〔八〕 “更始败”,此下二句御览 卷六八一引作“更始败,诸将军悉归上,普获封爵,丹 无所归节传”,聚珍本同,惟“获”字作“赐”。

〔九〕 “今功曹稽古经”,“稽” 字下聚珍本有“含”字,文选卷四六任昉王文宪集序李 善注引同。按史记周本纪正义引括地志云:“
诗云:‘虞、芮质厥成。’毛苌云 :‘虞、芮之君相与争田,久而不平,乃相谓曰:“西 伯仁人,盍往质焉。”乃相与朝周。入其境,则耕者让 畔,行者让路。入其邑,男女异路,斑白不提挈。入其 朝,士让为大夫,大夫让为卿。二国君相谓曰:“我等 小人,不可履君子之庭。”乃相让所争地以为闲原。’ ”杜诗说郭丹“稽古经”,即指此。

〔一0〕“黄堂”,太守处理公务之 所。

〔一一〕“以为后法”,六帖卷七七 也引有以上一段文字,但较此简略。

〔一二〕“常持蒲编席,人异之”, 此二句聚珍本作“常待重编席,显异之”。按“常”, 与“尝”字通。古人席地而坐,蒲席厚软,“
持蒲编席”,表示敬重。“重编席 ”,即双层的席子。用这种席子相待,也是敬重的表示 。

〔一三〕“在朝名清廉公正”,此条 御览卷二0七亦引。书钞卷三八、卷五二引仅无“名” 字,余全同。
 
 
 

   吴良

  吴良,〔一〕字大仪,齐国临淄人,以清白方正称 于乡里。为郡议曹掾,正旦掾入贺,〔二〕太守门下掾 王望前言曰:“齐郡败乱,遭离盗贼,人民饥饿,不闻 鸡鸣狗吠之音。〔三〕明府视事五年,土地开辟,盗贼 灭息,五谷丰熟,家给人足。今日岁首,诚上雅寿。” 掾皆称万岁。〔四〕良跪曰:〔五〕“门下掾佞谄,〔 六〕明府无受其觞。〔七〕盗贼未弭,〔八〕人民困乏 ,〔九〕不能家给人足。于今议曹掾尚无葱,〔一0〕 宁为家给人足耶?”望曰:〔一一〕“议曹惰寙,自无 葱,宁足为不家给人足邪?”太守曰:“此生言是。” 遂不举觞,赐鳆鱼百枚。宴罢,〔一二〕教署功曹,良 耻以言受官,不拜。御览卷四二七

  良习大夏侯尚书。〔一三〕范晔 后汉书卷二七吴良传李贤注

  吴良以清白方正称,东平王苍辟为西曹掾,数谏 正苍,多善策。苍上表荐良。御览卷二 四九

  东平王苍荐吏吴良,〔一四〕上以章示公卿,曰 :“前见良头须皎然,〔一五〕衣冠甚伟,求贤助国, 宰相之职,萧何荐韩信,〔一六〕设坛即拜,不复考试 ,以良为议郎。”〔一七〕御览卷六三 一

  永平中,车驾出,信阳侯阴就干车骑,突卤簿。 车府令齐国徐匡钩就车,〔一八〕收奴送狱。〔一九〕 诏书遣匡,自系。〔二0〕吴良上书言:“信阳侯骄慢 ,干突车骑,〔二一〕无人臣礼,大不敬,〔二二〕匡 执法守正而下狱,臣恐政化由是堕矣。”〔二三〕于是 诏出匡,左迁即丘长。〔二四〕书钞卷 五五

  吴良为司徒长史,以清白方正称。〔二五〕书 钞卷三七

〔一〕 “吴良”,范晔后汉书卷二 七有传。

〔二〕 “正旦掾入贺”,此句姚本 、聚珍本作“岁旦与掾吏入贺”,书钞卷三七、御览卷 二六四皆引作“岁旦与掾史入贺”,范晔后汉书吴良传 同。此“掾”指郡中诸曹掾史。

〔三〕 “狗”,姚本、聚珍本和范 晔后汉书吴良传李贤注引皆作“
犬”。

〔四〕 “掾”,姚本和御览卷五三 九、范晔后汉书吴良传李贤注引作“掾史”,聚珍本作 “掾吏”。

〔五〕 “良跪曰”,此句书钞卷一 二九,御览卷五三九、卷九三八引同,姚本、聚珍本和 范晔后汉书吴良 传李贤注引皆作 “良时跪曰”,书钞卷三七引作“良终于下坐勃然作进 曰”,御览卷二六四引作“
良于下席勃然进曰”。

〔六〕 “门下掾佞谄”,此句御览 卷五三九、范晔后汉书吴良传李贤注引皆同,姚本、聚 珍本作“门下掾谄佞”,书钞卷一二九引作“
门下掾侮谄”。御览卷九三八引作 “门下侯谄”,字有讹脱。书钞卷三七引作“望,佞邪 之人,欺谄无状”,御览卷二六四引同,仅无“
望”字。按以上诸书所引,字句间 有异同,似以书钞卷三七所引接近原貌。

〔七〕 “明府无受其觞”,此句书 钞卷三七、御览卷二六四皆引作“愿勿受其觞”。

〔八〕 “弭”,书钞卷一二九引同 ,姚本、聚珍本作“尽”,御览卷五三九、范晔后汉书 吴良传李贤注亦引作“尽”。

〔九〕 “民”,御览卷五三九引同 ,姚本、聚珍本和范晔后汉书吴良传李贤注引作“庶” 。

〔一0〕“于今议曹掾尚无葱”,此 句姚本、聚珍本和范晔后汉书吴良传李贤注引作“今良 曹掾,尚无葱”,书钞卷一二九引同,仅无“
良”字,御览卷五三九引亦同,仅 无“今”字。

〔一一〕“望曰”,此下四句原无, 姚本、聚珍本和范晔后汉书吴良传李贤注引有,今据增 补。

〔一二〕“宴罢”,此下四句御览卷 二六四引作“宴罢,转良为功曹,耻以言受进,终不肯 谒”。书钞卷三七引“耻”上有“良”字,末句无“肯 ”字,余与御览卷二六四引同。聚珍本无“宴罢”二字 ,“
耻”上有 “良 ”字,余与御览引全同。御览卷九三八引作“教署功曹 ,良耻以言受官,遂不肯谒”。

〔一三〕“良习大夏侯尚书”,此句 聚珍本在上条“为郡议曹掾”句前。按范晔后汉书吴良 传载东平王刘苍上疏荐吴良云:“躬俭安贫,白首一节 ,又治尚书,学通师法。”此处李贤注引东观汉记“良 习大夏侯尚书”一句。据此,“良习”云云也可能是刘 苍疏中之语。

〔一四〕“东平王苍荐吏吴良”,“ 苍”字下书钞卷五六引有“上疏”二字。

〔一五〕“前见良头须皎然”,此下 四句原无,聚珍本有,又御览卷三七四引云:“吴良为 东平王所荐,诏曰:‘前见良头须皎然,衣冠甚伟,求 贤助国,宰相之职,今以良为议郎。’”今据增补。范 晔后汉书吴良传载显宗语,与此略同。

〔一六〕“荐”,书钞卷五六引作“ 举”。

〔一七〕“以良为议郎”,“以”字 上聚珍本和书钞卷五六、御览卷三七四引有“今”字, 范晔后汉书吴良传同,当据增补。此条类聚卷五三亦引 ,字有脱漏。

〔一八〕“钩”,范晔后汉书吴良传 李贤注云:“留也。”王先谦集解引惠栋云:“王幼学 云:‘古兵有钩有镶,引来曰钩,推去曰镶。’”

〔一九〕“收奴送狱”,此句聚珍本 作“收御者送狱”,范晔后汉书吴良传同。书钞卷三七 、御览卷二三0引作“收送狱”。按此句当以聚珍本为 是。

〔二0〕“自系”,此句有脱字。聚 珍本作“匡自系狱”,范晔后汉书吴良传同。书钞卷三 七引作“自系狱”,御览卷二三0引作“自系不出”。

〔二一〕“干突车骑”,此句原无, 御览卷二三0引有,今据增补。

〔二二〕“大不敬”,此句原无,御 览卷二三0引有,今据增补。

〔二三〕“臣恐政化由是堕矣”,此 句聚珍本作“恐政化由是而坠”,书钞卷三七引作“恐 政化由是而隳矣”,御览卷二三0引作“臣恐陛下政化 由是隳矣”。范晔后汉书吴良传作“臣恐圣化由是而弛 ”。文字虽异,意思相同。

〔二四〕“即丘”,县名,属东海郡 。书钞卷三七引作“昴丘”,误。按范晔后汉书吴良传 载:“帝虽赦匡,犹左转良为即丘长。”是左迁者为吴 良,而不是徐匡,“左迁即丘长”句上有脱文。

〔二五〕“以清白方正称”,此条书 钞卷六八、御览卷二0九亦引。
 
 
 

   承宫

  承宫,〔一〕字少子,琅邪姑幕人。〔二〕少孤, 年八岁,人令牧豕。〔三〕乡里徐子盛明春秋经,授诸 生数百人。宫过其庐下,见诸生讲诵,好之,因弃猪而 听经。〔四〕猪主怪不还,行索,见宫,〔五〕欲笞之 。〔六〕门下生共禁止,因留精舍门下,〔七〕拾薪, 〔八〕执苦数年,〔九〕遂通经。御览 卷九0三

  承宫遭王莽篡位,天下扰攘,盗贼并起,宫遂避 世汉中。建武四年,将妻子之华阴山谷,〔一0〕耕种 禾黍,临熟,人就认之,宫悉推与而去,由是显名。类 聚卷二一

  永平中,征承宫为博士,迁左中郎将。〔一一〕 数纳忠谏,论议切直,名播匈奴。时单于遣使求欲得见 宫,诏□宫自整饰。宫对曰:“夷狄炫名,非识实也。 臣状丑,不可以示远,宜选长大威容者。”帝乃以大鸿 胪魏应代之。御览卷三八二

〔一〕 “承宫”,范晔后汉书卷二 七有传。又见汪文台辑谢承后汉书卷一、司马彪续汉书 卷三。袁宏后汉纪卷一0亦略载其事。

〔二〕 “姑幕”,二字原无,聚珍 本有,御览卷三八四引作“姑苏”,字虽然讹误,然而 可证原书有“姑幕”二字,今据增补。范晔后汉书承宫 传云:宫“琅邪姑幕人也”。

〔三〕 “人令牧豕”,此句姚本、 聚珍本和类聚卷六四、御览卷三八四引皆作“为人牧猪 ”。

〔四〕 “弃”,御览卷三八四引同 ,御览卷六一一、范晔后汉书承宫传李贤注引续汉书亦 作“弃”。姚本、聚珍本作“忘”,类聚卷六四引作“ 亡”。按三字于义皆通。

〔五〕 “行索,见宫”,此二句类 聚卷六四引作“行求索,见宫”,文气较顺。御览卷三 八四引作“来索,见宫”,“来”乃“求”字之讹。姚 本、聚珍本作“行求索,见生”,“生”乃“宫”字之 讹。

〔六〕 “之”,原无此字,姚本、 聚珍本有,类聚卷六四、御览卷三八四引亦有,今据增 补。

〔七〕 “精舍”,精庐,学舍。

〔八〕 “拾薪”,聚珍本作“樵薪 ”,御览卷三八四引同。

〔九〕 “执苦数年”,范晔后汉书 承宫传、御览卷六一一引续汉书同。聚珍本作“执苦数 十年”。

〔一0〕“华阴山谷”,姚本、聚珍 本同,御览卷四二四、卷八二二引亦同。类聚卷八五引 作“蒙阴山谷”,范晔后汉书承宫传作“蒙阴山”。按 华阴为弘农郡属县,在华山之北。蒙阴为泰山郡属县, 境内有蒙山。

〔一一〕“左中郎将”,原脱“将” 字,聚珍本有,范晔后汉书承宫传亦有此字,今据增补 。左中郎将,隶属光禄勋,秩比二千石,主左署郎。
 
 
 

   郑均

  郑均,〔一〕字仲虞,任城人也。治尚书,好黄老 ,澹泊无欲,清静自守,不慕游宦。兄仲,为县游徼, 颇受礼遗。均数谏止,不听,即脱身出作。〔二〕岁余 ,得数万钱,归以与兄,曰:“钱尽可复得,为坐吏赃 ,终身捐弃。”兄感其语,遂为廉洁,称清白吏。〔三 〕御览卷五一五

  均失兄,养孤兄子甚笃,〔四〕已冠娶,出令别 居,并门,尽推财与之,使得一尊其母,然后随护视振 给之。范晔后汉书卷二七郑均传李贤注

  郑均,字仲虞,拜侍御史,引见极问,乃上封事 。上甚悦,赐车马衣服。〔五〕书钞卷 六二

  均遣子英奉章诣阙,〔六〕诏召见英,问均所苦 ,赐以冠帻钱布。范晔后汉书卷二七郑 均传李贤注

  赐羊一头,〔七〕酒二斗,终其身。范 晔后汉书卷二七郑均传李贤注

  郑均,字仲虞,为尚书,淡泊无欲。章帝东巡, 过任城,乃幸均舍,敕赐尚书禄,以终其身,〔八〕故 时人号为“白衣尚书”。书钞卷六0

〔一〕 “郑均”,范晔后汉书卷二 七有传。又见汪文台辑谢承后汉书卷一。

〔二〕 “作”,原无此字,姚本、 聚珍本有,类聚卷六六、御览卷八三五引亦有,今据增 补。有“作”字,于义较长。

〔三〕 “称清白吏”,此条范晔后 汉书郑均传李贤注亦引,然仅有“兄仲”二句。

〔四〕 “均失兄,养孤兄子甚笃” ,御览卷五一二引作“郑均好义笃实,事寡嫂,收儿, 恩礼甚至”。“收儿”句有脱文,疑当作“收孤儿”。

〔五〕 “上甚悦,赐车马衣服”, 书钞卷六二另引东观汉记无此二句,而有“月余,迁尚 书”二句。此条姚本、聚珍本皆未加辑录。

〔六〕 “均遣子英奉章诣阙”,此 句上姚本有“均屡辟不诣,公车特征,再迁尚书,肃宗 敬重之,后以病告归”五句,聚珍本“再迁尚书”一句 作“月余,迁尚书”,其上又有“拜侍御史”一句,余 与姚本同。按姚本、聚珍本增出的文字似据范晔后汉书 郑均传删补,为使文义完整,置于此句之上。

〔七〕 “终其身”,此条上姚本、 聚珍本有“元和元年,与毛义”七字。按范晔后汉书郑 均传云:“元和元年,诏告庐江太守、东平相曰:‘议 郎郑均,束脩安贫,恭俭节整,前在机密,及病致仕, 守善贞固,黄发不怠。又前安邑令毛义,躬履逊让,… …其赐均、义谷各千斛,常以八月长吏存问,赐羊酒, 显兹异行。’明年,帝东巡过任城,乃幸均舍,□赐尚 书禄,以终其身。”由此可以看出范书李贤注所引大意 。姚本、聚珍本所增七字,系撮取范书大意缀补。

〔八〕 “以终其身”,原无此句, 姚本、聚珍本有,鸣沙石室古籍丛残古类书、类聚卷四 八、御览卷二一二引亦皆有此句,今据增补。
 
 
 

   赵温〔一〕

  赵典兄子温,〔二〕初为京兆郡丞,〔三〕叹曰: “大丈夫生当雄飞,安能雌伏!”〔四〕遂弃官而去。 后官至三公。〔五〕御览卷二五三

〔一〕 “赵温”,字子柔,蜀郡成 都人,范晔后汉书卷二七赵典传略载其事。又见汪文台 辑谢承后汉书卷一、华阳国志卷一巴志。

〔二〕 “赵典兄子温”,聚珍本无 此句,而有“赵温,字子柔,蜀郡成都人”三句。此句 六帖卷四一引作“赵温子柔”,“温”字下脱“字”字 。

〔三〕 “初为京兆郡丞”,姚本无 “郡”字,陈禹谟刻本书钞卷三二、唐类函卷六三引同 。孔广陶校注本书钞卷三二、六帖卷四一引有“郡”字 。按两汉时人皆不称京兆为郡,此“郡”字当系衍文。

〔四〕 “大丈夫生当雄飞,安能雌 伏”,书叙指南卷一一饥寒贫贱下云:“贱贫曰雌伏。 ”即本此。其下注云:“东观记赵温。”

〔五〕 “后官至三公”,范晔后汉 书赵典传云:“典兄子谦,谦弟温,相继为三公。…… 温字子柔,初为京 兆丞,叹曰: ‘大丈夫当雄飞,安能雌伏!’遂弃官去。……献帝西 迁都,为侍中,同舆辇至长安,封江南亭侯,代杨彪为 司空,免,顷之,复为司徒,录尚书事。”据献帝纪, 初平四年,太常赵温代杨彪为司空,旋免。兴平元年, 由卫尉为司徒,录尚书事,建安十三年免。
 
 
 

   桓谭

  桓谭,〔一〕字君山,〔二〕少好学,遍治五经, 能文,有绝才,喜非毁俗儒,由是多见排抑。哀、平时 ,位不过郎。书钞卷一00

  光武即位,拜议郎。〔三〕文选 卷五刘峻辩命论李善注

  中家子为之保役,〔四〕受计上疏,趋走俯伏, 譬若臣仆,坐而分利。〔五〕范晔后汉 书卷二八桓谭传李贤注

  贾人多通侈靡之物,罗纨绮绣,杂彩玩好,以淫 人耳目,而竭尽其财。是为下树奢媒而置贫本也。求人 之俭约富足,何可得乎?夫俗难卒变,而人不可暴化。 宜抑其路,使之稍自衰焉。范晔后汉书 卷二八桓谭传李贤注

  矫称孔丘,为谶记以误人主。〔六〕范 晔后汉书卷二八桓谭传李贤注

  桓谭讥讪图谶,〔七〕有诏会议灵台所处,〔八 〕上谓桓谭曰:“天下事吾欲以谶决之,〔九〕何如? ”谭默然良久,曰:“臣不读谶。”上问其故,谭复极 言谶之非经。上大怒,曰:“桓谭非圣无法,将下斩之 。”谭叩头流血,良久得解。由是失旨,〔一0〕遂不 复转迁,出为六安郡丞。之官,意忽忽不乐,道病卒, 时年七十余。御览卷四八三

  光武读之,□言卷大,令皆别为上下,凡二十九 篇。〔一一〕范晔后汉书卷二八桓谭传 李贤注

  琴道未毕,但有发首一章。〔一二〕范 晔后汉书卷二八桓谭传李贤注

  桓谭,字君山,沛人。章帝元和中,行巡狩,至 沛,令使者祠谭冢,乡里以为荣。〔一三〕御 览卷五二六

〔一〕 “桓谭”,范晔后汉书卷二 八有传。又见汪文台辑谢承后汉书卷一。袁宏后汉纪卷 四亦略载其事。

〔二〕 “字君山”,此下三句原无 ,文选卷五四刘峻辩命论李善注引,今据增补。

〔三〕 “拜议郎”,此条文字之下 原引有诏会云台,桓谭非谶事,为避免与下文重复,今 删去。

〔四〕 “中家”,赀产为中等之家 。

〔五〕 “坐而分利”,桓谭拜议郎 ,上疏陈时政所宜。此条文字与下条文字皆为疏中语。 此疏范晔后汉 书桓谭传载之较详 。

〔六〕 “为谶记以误人主”,光武 帝信谶,多以决嫌疑。桓谭上疏抨击谶记,此段文字即 疏中语。

〔七〕 “桓谭讥讪图谶”,原无此 句,聚珍本有,书钞卷九六两引亦有此句,今据增补。

〔八〕 “处”,原无此字,姚本、 聚珍本有,书钞卷七七、御览卷二五三引亦有,今据增 补。

〔九〕 “以”,原脱此字,聚珍本 有,书钞卷七七、卷九六,文选卷五四刘峻辩命论李善 注亦有,今据增补。

〔一0〕“由是失旨”,此下诸句原 无,仅有“出为六安郡丞”一句。文选卷五四刘峻辩命 论李善注引云:“谭叩头流血,乃贳,由是失旨,遂不 复转迁,出补六安太守丞。之官,意不乐,道病卒。” 书钞卷七七引云:“帝怒,出为六安郡丞,意不乐,道 病卒。”御览卷二五三引云:“……上大怒曰:‘桓谭 非圣无法,将下斩之。’谭叩头流血,良久乃得解。出 为六安郡丞。意忽忽不乐,病卒,时年七十余。”今据 三书所引增补。

〔一一〕“凡二十九篇”,范晔后汉 书桓谭传云:“初,谭著书言当世行事二十九篇,号曰 新论,上书献之,世祖善焉。”其下李善引此条文字作 注。聚珍本已摘取范书文字补于此条文字之上,以使文 义完整可读。据李贤注,新论诸目次第为一本造,二王 霸,三求辅,四言体,五见征,六谴非,七启寤,八袪 蔽,九正经,十识通,十一离事,十二道赋,十三辨惑 ,十四述策,十五闵友,十六琴道。 本 造、述策、闵友、琴道各一篇,其余分为上下两篇,总 计二十八篇。大概在新论原本中,本造、述策、闵友三 目中有一目分为上下两篇。

〔一二〕“但有发首一章”,此条玉 海卷一一0亦引,文字全同。

〔一三〕“乡里以为荣”,此条类聚 卷三八亦引,文字略有不同。
 
 
 

   冯衍〔一〕

  其先上党潞人,曾祖父奉世徙杜陵。范 晔后汉书卷二八冯衍传李贤注

  野王生座,袭父爵为关内侯,座生衍。范 晔后汉书卷二八冯衍传李贤注

  冯衍说吴汉曰:〔二〕“得道之兵,鼓不振尘。 ” 文选卷一0潘岳西征赋李善注

  衍更始时为偏将军,与鲍永相善。更始即败,固 守不以时下。建武初,为扬化大将军掾,辟邓禹府,数 奏记于禹,陈政言事。〔三〕曰:“衍闻明君不恶切悫 之言,以测幽冥之论;忠臣不顾争引之患,以达万机之 变。是故君臣两兴,功名兼立,铭勒金石,令问不忘。 今衍幸逢宽明之日,将值危言之时,〔四〕岂敢拱默避 罪,而不竭其诚哉!伏念天下离王莽之害久矣。始自东 郡之师,〔五〕继以西海之役,〔六〕巴、蜀没于南夷 ,〔七〕缘边破于北狄,〔八〕远征万里,暴兵累年, 祸拿未解,兵连不息,刑法弥深,赋敛愈重。众彊之党 ,横击于外,百僚之臣,贪残于内,元元无聊,饥寒并 臻,父子流亡,夫妇离散,庐落丘墟,田畴芜秽,疾疫 大兴,灾异蜂起。于是江湖之上,海岱之滨,风腾波涌 ,更相骀藉,〔九〕四垂之人,肝脑涂地,死亡之数, 不啻太半,殃咎之毒,痛入骨髓,匹夫僮妇,咸怀怨怒 。皇帝以圣德威灵,龙兴凤举,率宛、叶之众,将散乱 之兵,歃血昆阳,长驱武关,破百万之阵,摧九虎之军 ,〔一0〕雷震四海,席卷天下,攘除祸乱,诛灭无道 ,一期之间,海内大定。继高祖之休烈,修文、武之绝 业,社稷复存,炎精更辉,〔一一〕德冠往初,功无与 二。天下自以去亡新,就圣汉,当蒙其福而赖其愿。树 恩布德,易以周洽,其犹顺惊风而飞鸿毛也。然而诸将 虏掠,逆伦绝理,杀人父子,妻人妇女,燔其室屋,略 其财产,饥者毛食,〔一二〕寒者裸跣,冤结失望,无 所归命。今大将军以明淑之德,秉大使之权,统三军之 政,存抚并州之人,惠爱之诚,加乎百姓,高世之声, 闻乎群士,故其延颈企踵而望者,非特一人也。且大将 军之事,岂得珪璧其行,束修其心而已哉?〔一三〕将 定国家之大业,成天地之元功也。昔周宣中兴之主,齐 桓霸彊之君耳,犹有申伯、召虎、夷吾、吉甫攘其蝥贼 ,安其疆宇。况乎万里之汉,明帝复兴,而大将军为之 梁栋,此诚不可以忽也。且衍闻之,兵久则力屈,人愁 则变生。今邯郸之贼未灭,〔
一四〕真定之际复扰,〔一五〕而大将军所部不过百 里,守城不休,战军不息,兵革云翔,百姓震骇,奈何 自怠,不为深忧?夫并州之地,东带石陉关,〔一六〕 北逼彊胡,年谷独熟,人庶多资,斯四战之地,攻守之 场也。如其不虞,何以待之?故曰‘德不素积,人不为 用。备不豫具,难以应卒’。今生人之命,县于将军, 将军所杖,必须良才,宜改易非任,更选贤能。夫十室 之邑,必有忠信。无谓无贤,路有圣人。〔一七〕审得 其人,以承大将军之明,虽则山泽之人,无不感德,思 乐为用矣。然后简精锐之卒,发屯守之士,三军既整, 甲兵已具,相其土地之饶,观其水泉之利,制屯田之术 ,习战射之教,则威风远畅,人安其业矣。若镇太原, 抚上党,收百姓之欢心,树名贤之良佐,天下无变,则 足以显声誉,一朝有事,则可以建大功。惟大将军开日 月之明,发深渊之虑,监六经之论,观孙、吴之策,省 群议之是非,详众士之白黑,以超周南之迹,垂甘棠之 风,令夫功烈施于千载,富贵传于无穷。伊、望之策, 何以加兹。”范晔后汉书卷二八冯衍传 李贤注

  西归故里。〔一八〕书钞卷三二

  款子乔于中野兮,遇伯成而定虑。〔一九〕范 晔后汉书卷二八冯衍传李贤注

  伏朱楼而四望兮,采三奇之华灵。〔二0〕范 晔后汉书卷二八冯衍传李贤注

  揵八枳而为篱兮,筑蕙若而为室。〔二一〕范 晔后汉书卷二八冯衍传李贤注

  冯敬通废于家,娶北地任氏女为妻,〔二二〕忌 不得畜媵妾,儿女常自操井臼也。文选 卷三八任昉为范尚书让吏部封侯第一表李善注

  冯敬通少有淑傥之志,明帝以为衍材过其实,〔 二三〕抑而不用,遂陷□失志,〔二四〕以寿终于家。 文选卷五四刘峻辩命论李善注

〔一〕 “冯衍”,字敬通,京兆杜 陵人,范晔后汉书卷二八有传。又见汪文台辑华峤后汉 书卷一。

〔二〕 “冯衍说吴汉曰”,原脱“ 说”字,聚珍本有,今据增补。聚珍本注云:“范书, 更始二年,吴汉为大将军,斩更始幽州牧苗曾,衍时为 更始立汉将军。”

〔三〕 “陈政言事”,范晔后汉书 冯衍传云:“更始二年,遣尚书仆射鲍永行大将军事, 安集北方。衍因以计说永曰:‘衍闻明君不恶切悫之言 ,以测幽冥之论’”云云。李贤引东观汉记“衍更始时 为偏将军”至“陈政言事”一段文字作注,李贤注又云 :“自‘明君’以下,皆是谏邓禹之词,非劝鲍永之说 ,不知何据,有此乖违。”从此注来看,范书冯衍传所 载“衍闻明君不恶切悫之言”云云,在李贤看到的东观 汉记传本中,系为冯衍谏邓禹之词。下面所辑冯衍谏词 ,就是根据李贤注从范书中辑录的。聚珍本亦辑有冯衍 谏词。而姚本冯衍传未辑,注云:“相其词义,说永为 近。”文选卷一一王逸鲁灵光殿赋李善注引云:“冯衍 说鲍永曰:‘社稷复存,炎精更辉。’”又卷五九王巾 头陀寺碑文李善注引云:“冯衍说鲍永曰:‘衍珪璧其 行,束修其心。’”与姚本注文相合。

〔四〕 “危言之时”,谓有道之时 。“危”,正也。或云高也。论语宪问云:“子曰:‘ 邦有道,危言危行。’”

〔五〕 “东郡之师”,王莽居摄二 年,东郡太守翟义起兵于东郡讨莽,莽遣孙建、王邑等 八将军击义。事详汉书王莽传、翟义传。

〔六〕 “西海之役”,汉书王莽传 云:居摄元年,“西羌庞恬、傅幡等怨莽夺其地作西海 郡,反攻西海太守程永,永奔走。莽诛永,遣护羌校尉 窦况击之”。

〔七〕 “巴、蜀没于南夷”,汉书 西南夷传云:“王莽篡位,改汉制,贬钩町王以为侯。 王邯怨恨,牂牁大尹周钦诈杀邯。邯弟承攻杀钦,州郡 击之,不能服。三边蛮夷秋扰尽反,复杀益州大尹程隆 。莽遣平蛮将军冯茂发巴、蜀、犍为吏士,赋敛取足于 民,以击益州。出入三年,疾疫死者什七,巴蜀骚动。 莽征茂还,诛之。更遣宁始将军廉丹与庸部牧史熊大发 天水、陇西骑士,广汉、巴、蜀,犍为吏民十万人,转 输者合二十万人,击之。始至,颇斩首数千,其后军粮 前后不相及,士卒饥疫,三岁余死者数万。而粤嶲蛮夷 任贵亦杀太守牧根,自立为邛谷王。”

〔八〕 “缘边破于北狄”,汉书匈 奴传云:王莽始建国三年,乌珠留单于“遣左骨都侯、 右伊秩訾王呼卢訾及左贤王乐将兵入云中益寿塞,大杀 吏民。……是后,单于历告左右部都尉、诸边王,入塞 寇盗,大辈万余,中辈数千,少者数百,杀雁门、朔方 太守、都尉,略吏民畜产不可胜数,缘边虚耗”。

〔九〕 “骀”,史记天官书云:“ 兵相骀藉,不可胜数。”汉书天文志作“跆藉”,是“ 骀”与“跆”通。“骀藉”,犹言践踏。

〔一0〕“摧九虎之军”,王莽地皇 四年,下江兵邓晔、于匡攻武关,莽拜将军九人,皆以 “虎”为号,号曰“九虎”,率军拒晔、匡。后六虎败 走,其中二虎自杀,四虎逃亡;三虎郭钦、陈翚、成重 收散卒,保京师仓。事详汉书王莽传。

〔一一〕“炎精”,谓火德。汉代一 些学者根据五德终始说,认为汉承尧后,以火德而王。

〔一二〕“毛”,草也。四库全书考 证云:“衍集作‘无’。”

〔一三〕“岂得珪璧其行,束修其心 而已哉”,范晔后汉书冯衍传李贤注云:“言当恢廓规 摹,不可空自清洁,徒约束修身而已。”

〔一四〕“邯郸之贼”,谓王郎。

〔一五〕“真定之际复扰”,谓真定 王刘扬起兵附王郎事。更始元年,更始以光武帝行大司 马事,北定河北时,王郎起兵,据邯郸,自立为天子。 当时真定王刘扬起兵以附王郎,众十余万。见范晔后汉 书刘植传。

〔一六〕“东带石陉关”,范晔后汉 书冯衍传原作“东带名关”。李贤注云:“东观记作‘ 石陉关’。”今据校改。

〔一七〕“无谓无贤,路有圣人”, 范晔后汉书冯衍传无此二句,李贤注引东观汉记有。

〔一八〕“西归故里”,此条姚本、 聚珍本皆未辑录。范晔后汉书冯衍传云:“卫尉阴兴、 新阳侯阴就以外 戚贵显,深敬重 衍,衍遂与之交结,由是为诸王所聘请,寻为司隶从事 。帝惩西京外戚宾客,故皆以法绳之,大者抵死徙,其 余至贬黜。衍由此得罪,尝自诣狱,有诏赦不问。西归 故郡,闭门自保,不敢复与亲故通。”

〔一九〕“款子乔于中野兮,遇伯成 而定虑”,范晔后汉书冯衍传载,建武末年,衍上书自 陈,仍不被起用。衍不得志,撰显志赋以明己志。赋见 范书。其中有二句云:“款子高于中野兮,遇伯成而定 虑。”李贤注云:“庄子曰:‘伯成子高,唐虞时为诸 侯,至禹为天子,乃去而耕。禹往见之,曰:“尧理天 下,吾子立为诸侯。尧授舜,舜授予,子去而耕,其故 何也?”子高曰:“昔尧理天下,至公无私,不赏而人 劝,不罚而人畏。今子赏而不劝,罚而不威,德自此衰 ,刑自此作。夫子盍行,无留吾事。”耕而不顾。’‘ 款’,诚也。真人即谓子高。……东观记‘高’字作‘ 乔’,谓仙人王子乔也,义亦通。”此条即据李贤注, 又酌取范书文句辑录。

〔二0〕“伏朱楼而四望兮,采三奇 之华灵”,范晔后汉书冯衍传载衍显志赋云:“伏朱楼 而四望兮,采三秀之华英。”李贤注云:“前书曰:‘ 仙人好楼居。’故云‘伏朱楼而四望’也。楚词曰:‘ 采三秀于山间。’王逸曰:‘谓芝草也。’东观记及衍 集‘秀’字作‘奇’,‘英’字作‘灵’。按下云‘食 五芝之茂英’,此若是‘芝’,不宜重说,但不知三奇 是何草也。范改‘奇’为‘秀’,恐失之矣。”此条即 据李贤注,又酌取范书文句辑录。

〔二一〕“揵八枳而为篱兮,筑蕙若 而为室”,范晔后汉书冯衍传载衍显志赋云:“揵六枳 而为篱兮,筑蕙若而为室。”李贤注云:“‘
揵’,立也。‘枳’,芬木也。晏 子曰:‘江南为橘,江北为枳。’枳之为木,芳而多刺 ,可以为篱。此云‘六枳’,东观记作‘八枳’。按周 书小开篇曰:‘呜呼!汝何敬非时?何择非德?德枳维 大人,大人枳维公,公枳维卿,卿枳维大夫,大夫枳维 士,登登皇皇,君枳维国,国枳维都,都枳维邑,邑枳 维家,家枳维欲无疆。’言上下相维,递为藩蔽也。其 数有八,与东观记同,此为六。”此条即据李贤注,又 酌取范书文句辑录。

〔二二〕“娶北地任氏女为妻”,范 晔后汉书冯衍传李贤注引衍集载衍妻事甚详。

〔二三〕“材”,文选卷一六江淹恨 赋李善注引作“才”。按二字同。

〔二四〕“陷□”,不遇貌。
 
 
 

   冯豹

  冯豹,〔一〕字仲文,后母恶之,尝因豹夜卧,引 刀斫之,正值其起,〔二〕中被获免。御 览卷七0七

  冯豹,字仲文,好儒学,以诗传教授,〔三〕乡 里为之语曰:“
道德斌斌冯仲文。”御览卷六 一四

  冯豹每奏事未报,常服省阁下,〔四〕或从昏至 明。天子默使小黄门持被覆之,曰:“勿惊之。”御 览卷七0七

  豹为武威太守,视事二年,河西称之。〔五〕聚 珍本

〔一〕 “冯豹”,冯衍子,范晔后 汉书卷二八有传。又见汪文台辑华峤后汉书卷一。

〔二〕 “正值其起”,此句聚珍本 作“豹正起”。

〔三〕 “以诗传教授”,范晔后汉 书冯豹传云:“长好儒学,以诗、春秋教丽山下。”书 钞卷九七引此上数句,文字全同。

〔四〕 “省阁”,聚珍本作“省门 ”。按“省阁”二字是。范晔后汉书冯豹传云:“举孝 廉,拜尚书郎,忠勤不懈。每奏事未报,常俯伏省阁, 或从昏至明。”

〔五〕 “河西称之”,此条不知聚 珍本从何书辑录。范晔后汉书冯豹传云:“和帝初,数 言边事,奏置戊己校尉,城郭诸国复率旧职。迁武威太 守,视事二年,河西称之,复征入为尚书。”
 
 
 

   田邑〔一〕

  邑,冯翊莲芍人也。其先齐诸田,父丰,为王莽着 威将军。邑有大节,涉学艺,能善属文。〔二〕范 晔后汉书卷二八冯衍传李贤注

  田邑,字伯玉,为上党太守。时更始遣鲍永、冯 衍屯太原,永、衍恐其先降,说之曰:“晏婴临盟,拟 以曲戟,不易其辞。”〔三〕御览卷三 五二

  邓禹使积弩将军冯愔将兵击邑,愔悉得邑母弟妻 子。〔四〕范晔后汉书卷二八冯衍传李 贤注

  遣骑都尉弓里游、谏大夫何叔武,〔五〕即拜邑 为上党太守。范晔后汉书卷二八冯衍传 李贤注

  衍与邑素誓刎颈,俱受重任。〔六〕范 晔后汉书卷二八冯衍传李贤注

  邑书曰:〔七〕“愚闻丈夫不释故而改图,哲士 不徼幸而出危。今君长故主败不能死,〔八〕新帝立不 肯降,拥众而据壁,欲袭六国之从。与邑同事一朝,内 为刎颈之盟,兴兵背畔,攻取涅城。破君长之国,坏父 母之乡,首难结怨,轻弄凶器。人心难知,何意君长当 为此计。昔者韩信将兵,无敌天下,功不世出,略不再 见,威执项羽,名出高帝,不知天时,就烹于汉。智伯 分国,即有三晋,欲大无已,身死地分,头为饮器。〔 九〕君长衔命出征,拥带徒士,上党阨不能救,河东畔 不能取,朝有颠沛之忧,国有分崩之祸,上无仇牧之节 ,〔一0〕下无不占之志。〔一一〕天之所坏,人不能 支。君长将兵不与韩信同日而论,威行得众不及智伯万 分之半,不见天时,不知厌足。欲明人臣之义,当先知 故主之未然;欲贪天下之利,宜及新主之未为。今故主 已败,新主既成,四海为罗网,天下为敌人,举足遇害 ,动摇触患,履深泉之薄冰不为号,〔一二〕涉千钧之 发机不知惧,何如其知也?绝鲍氏之姓,废子都之业, 诵尧之言,服桀之行,悲夫命也。张舒内行邪孽,不遵 孝友,疏其父族,外附妻党,已收三族,将行其法。能 逃不自诣者舒也,能夷舒宗者予也。”永、邑遂结怨焉 。范晔后汉书卷二八冯衍传李贤注

  为渔阳太守,未到官,道病,征还,为谏议大夫 ,病卒。范晔后汉书卷二八冯衍传李贤 注

  邑年三十,历卿大夫,号归罢,〔一三〕厌事, 少所嗜欲。〔一四〕史记卷八高祖本纪 索隐

〔一〕 “田邑”,范晔后汉书无传 ,其事略见范书卷二八冯衍传。

〔二〕 “能善属文”,此句下尚有 “为渔阳太守,未到官,道病,征还,为谏议大夫,病 卒”数句,已移后。

〔三〕 “晏婴临盟,拟以曲戟,不 易其辞”,晏子春秋内篇杂上云:“崔杼既弑庄公而立 景公,杼与庆封相之,劫诸将军大夫及显士庶人于太宫 之坎上,令无得不盟者。为坛三仞,陷其下,以甲千列 环其内外,盟者皆脱剑而入。维晏子不肯,崔杼许之。 有敢不盟者,戟拘其颈,剑承其心,令自盟曰: ‘ 不与崔、庆而与公室者,受其不祥。言不疾,指不至血 者死。’所杀七人。次及晏子,晏子奉杯血,仰天叹曰 :‘呜呼!崔子为无道,而弑其君,不与公室而与崔、 庆者,受此不祥。’俛而饮血。崔子谓晏子曰:‘子变 子言,则齐国吾与子共之;子不变子言,戟既在脰,剑 既在心,维子图之也。’晏子曰:‘
劫吾以刃,而失其志,非勇也;回 吾以利,而倍其君,非义也。崔子!子独不为夫诗乎! 诗云:“莫莫葛藟,施于条枝。恺恺君子,求福不回。 ”今婴且可以回而求福乎?曲刃钩之,直兵推之,婴不 革矣。’崔杼将杀之,或曰:‘不可,子以子之君无道 而杀之,今其臣有道之士也,又从而杀之,不可以为教 矣。’崔子遂舍之。”又见新序义勇篇。

〔四〕 “愔悉得邑母弟妻子”,范 晔后汉书冯衍传云:“及世祖即位,遣宗正刘延攻天井 关,与田邑连战十余合,延不得进。邑迎母弟妻子,为 延所获。”与此所载不同。

〔五〕 “遣骑都尉弓里游、谏大夫 何叔武”,范晔后汉书冯衍传云:“邑闻更始败,乃遣 使诣洛阳献璧马,即拜为上党太守。”其下李贤引此文 作注。此句上姚本、聚珍本有“后邑闻更始败,乃归世 祖,世祖”十二字,系据范书冯衍传文义增补。

〔六〕 “俱受重任”,谓冯衍与田 邑俱受更始重任。

〔七〕 “邑书曰”,更始死后,田 邑降于光武帝,拜上党太守。冯衍忿邑背叛,遗书邑责 之。邑报书于衍,劝衍降,衍不从。当时讹传更始随赤 眉在北方,衍信之,与鲍永屯兵界休,移书上党,云更 始 在雍。鲍永遣弟升及子婿张舒 诱降涅城。张舒家在上党,邑悉系之,又为此书劝永降 。事详范晔后汉书冯衍传。

〔八〕 “君长”,鲍永字。

〔九〕 “头为饮器”,通鉴卷一载 :“三家分智氏之田,赵襄子漆智伯之头,以为饮器。 ”

〔一0〕“仇牧之节”,春秋庄公十 二年云:“秋八月甲午,宋万弑其君捷及其大夫仇牧。 ”公羊传云:“万尝与庄公战,获乎庄公。庄公归,散 舍诸宫中,数月然后归之。归反,为大夫于宋。与闵公 博,妇人皆在侧。万曰:‘甚矣,鲁侯之淑、鲁侯之美 也!天下诸侯宜为君者,唯鲁侯尔。’闵公矜此妇人, 妒其言。顾曰:‘此虏也。尔虏焉故?鲁侯之美恶乎至 ?’万怒,搏闵公,绝其脰。仇牧闻君弑,趋而至,遇 之于门,手剑而叱之。万臂摋仇牧,碎其首,齿着乎门 阖。仇牧可谓不畏彊御矣。”又见新序义勇篇。

〔一一〕“不占之志”,新序义勇篇 云:“齐崔杼弑庄公也,有陈不占者,闻君难,将赴之 。比去,餐则失匕,上车失轼。御者曰:‘怯如是,去 有益乎?’不占曰:‘死君,义也;无勇,私也。不以 私害公。’遂往,闻战斗之声,恐骇而死。人曰‘不占 可谓仁者之勇也’。”

〔一二〕“泉”,聚珍本作“渊”。 按当作“渊”,后人避唐高祖李渊讳,改作“泉”。

〔一三〕“号归”,与“告归”义同 。

〔一四〕“少所嗜欲”,范晔后汉书 冯衍传载田邑报冯衍书云:“邑年三十,历任卿士,性 少嗜欲,情厌事为。”字句相近。
 
 
 

   申屠刚

  申屠刚,〔一〕字巨卿,扶风人。性刚直忠正,志 节抗厉,常慕史□、汲黯之为人。〔二〕涉猎书记,果 于行义。元始中,举贤良对策:“昔周公豫防祸首,〔 三〕先遣伯禽守封于鲁,离断至亲,以义割恩,使己尊 宠,不加其后。”言甚切直。建武初,征拜侍御史,迁 尚书令,謇謇多直言,〔四〕无所屈挠。时陇蜀未平, 上尝欲近出,刚谏上不听,刚以头轫乘舆车轮,〔五〕 马不得前。〔六〕御览卷四二七

〔一〕 “申屠刚”,范晔后汉书卷 二九有传。又见汪文台辑司马彪续汉书卷三、华峤后汉 书卷一。袁宏后汉纪卷七亦略载其事。

〔二〕 “史□”,字子鱼,春秋时 卫大夫。韩诗外传卷七载:“昔者卫大夫史鱼病且死, 谓其子曰:“我数言蘧伯玉之贤而不能进,弥子瑕不肖 而不能退。为人臣生不能进贤而退不肖,死不当治丧正 堂,殡我于室足矣。”卫君问其故,其 子以父言闻。君造然召蘧伯玉而贵之,而退弥子瑕,徙 殡于正堂,成礼而后去。生以身谏,死以尸谏,可谓直 矣。”贾子新书胎教篇、新序杂事亦载此事。论语卫灵 公篇云:“子曰:‘直哉史鱼!邦有道,如矢;邦无道 ,如矢。’”“汲黯”,字长孺,汉武帝时官主爵都尉 ,任气节,行修洁,直言敢谏,事详汉书本传。

〔三〕 “昔周公豫防祸首”,此下 六句原无,范晔后汉书申屠刚传李贤注引有,今据增补 。

〔四〕 “言”,原脱此字,姚本、 聚珍本有,书钞卷三七、类聚卷四八、御览卷二一0引 亦有,今据增补。

〔五〕 “轫”,阻止车轮转动的木 头,车起时要撤去此木。这里指申屠刚以头充轫,阻止 车轮转动。

〔六〕 “马不得前”,此条合璧事 类后集卷二五亦引,文字较简略。
 
 
 

   鲍永

  鲍永,〔一〕字君长,上党人也。少有志操,治欧 阳尚书,〔二〕事后母至孝,妻尝于母前叱狗,而永即 去之。〔三〕初学记卷一七

  鲍永为郡功曹,时有称侍中止传舍者,太守赵兴 欲出谒。永以不宜出,当车拔佩刀,兴因还。后数日, 诏书下捕之,果矫称使者,由是知名。〔四〕御 览卷二六四

  鲍永,字君长,拜仆射,行将军事,〔五〕将兵 安集河东。永好文德,虽行将军,常衣皂襜褕,〔六〕 路称鲍尚书兵马。〔七〕初学记卷一一

  时永得置偏裨将五人。〔八〕范 晔后汉书卷二八冯衍传李贤注

  光武即位,遣谏议大夫储大伯持节征永诣行在所 。永疑不从,乃收系大伯,封大伯所持节于晋阳传舍壁 中,〔九〕遣信人驰至长安。范晔后汉 书卷二九鲍永传李贤注

  永遣升及舒等谋使营尉李匡先反涅城,〔一0〕 开门内兵,杀其县长冯晏,立故谒者祝回为涅长。范 晔后汉书卷二八冯衍传李贤注

  昔更始以鲍永行大将军,更始没,永与冯钦共罢 兵,幅巾以居,降于上。书钞卷一二七

  上谓鲍永曰:“我攻怀三日兵不下,关东畏卿, 且将故人往。”即拜永谏大夫。至怀,谓太守曰:“足 下所以坚不下者,未知孰是也。今圣主即位,天下以定 ,不降何待?”即开城降。永说下怀,〔一一〕上大喜 ,与永对食。御览卷四六七

  赐洛阳上商里宅。范晔后汉书卷 二九鲍永传李贤注

  鲍永,字君长,为鲁郡太守。时彭丰等不肯降。 后孔子阙里无故荆棘自辟,从讲室扫除至孔里。永异之 ,召郡府丞谓曰:“方今阨急而阙里无故自涤,意岂夫 子欲令太守大行飨,〔一二〕诛无状也?”〔一三〕乃 修学校礼,请丰等会,手格杀之。御览 卷一五七

  鲍永为司隶校尉,〔一四〕时赵王良从上送中郎 将来歙丧还,〔
一五〕入夏城门中,〔一六〕与五官将军相逢,〔一 七〕道迫,良怒,召门候岑尊,叩头马前。永劾奏良曰 :“今月二十七日,〔一八〕车驾临故中郎将来歙丧还 ,车驾过,须臾赵王良从后到,与右中郎将张邯相逢城 门中,道迫狭,叱邯旋车,又召门候岑尊诘责,使前走 数十步。按良诸侯藩臣,蒙恩入侍,知尊帝城门候吏六 百石,〔一九〕而肆意加怒,令叩头都道,奔走马头前 ,〔二0〕无藩臣之礼,大不敬也。”御 览卷二五0

  鲍永为司隶校尉,矜严公正,平陵鲍恢为从事, 〔二一〕恢亦抗直不避强御。〔二二〕诏曰:“贵戚且 敛手,〔二三〕以避二鲍。”〔二四〕御 览卷二六五

  鲍永,字君长,为司隶校尉,行县到京兆灞陵, 过更始冢,引车入陌,欲下,从事谏止之。永曰:“亲 北面事人,何忍车过其墓。〔
二五〕虽以获罪,司隶不辞也。”〔二六〕遂下车, 哭尽哀。西至右扶风,〔二七〕椎牛上苟谏冢。〔二八 〕上闻之,〔二九〕问公卿曰:“奉使如此,何如?” 时太中大夫张堪对曰:“仁者百行之宗,忠者礼义之主 也。〔三0〕仁不遗旧,忠不忘君,行之高者也。”上 悦。御览卷四二0

  诏书迎下永曰:〔三一〕“君晨夜冒犯霜露,精 神亦已劳矣。以君帷幄近臣,其以永为兖州牧。”范 晔后汉书卷二九鲍永传李贤注

〔一〕 “鲍永”,范晔后汉书卷二 九有传。又见汪文台辑谢承后汉书卷一、司马彪续汉书 卷三。

〔二〕 “治欧阳尚书”,此句原无 ,姚本、聚珍本亦未辑录。类聚卷九四引有此句,今据 增补。范晔后汉书鲍永传作“习欧阳尚书”。

〔三〕 “而永即去之”,此条六帖 卷二0、御览卷四一二、永乐大典卷一0八一二亦引, 字句稍略。

〔四〕 “由是知名”,此条书钞卷 七七亦引,字句简略。

〔五〕 “拜仆射,行将军事”,范 晔后汉书鲍永传云:“更始二年征,再迁尚书仆射,行 大将军事,持节将兵,安集河东、并州、朔部,得自置 偏裨,辄行军法。”

〔六〕 “常衣皂襜褕”,此句原作 “常皂襜”,御览卷二一一引同。姚本、聚珍本作“常 衣皂襜褕”,范晔后汉书鲍永传李贤注引同,今据校改 。

〔七〕 “马”,原无此字,御览卷 二一一引同。姚本、聚珍本有此字,范晔后汉书鲍永传 李贤注引同,今据增补。

〔八〕 “时永得置偏裨将五人”, 范晔后汉书冯衍传云:“永既素重衍,为且受使得自置 偏裨,乃以衍为立汉将军。”其下李贤引此句作注。当 时鲍永行大将军事,得自置偏裨将。

〔九〕 “封大伯所持节于晋阳传舍 壁中”,范晔后汉书鲍永传李贤注仅引此下二句,其上 “光武即位”云云四句,系据范书鲍永传增补,以使文 义完足。

〔一0〕“永遣升及舒等谋使营尉李 匡先反涅城”,范晔后汉书冯衍传云:“及世祖即位, 遣宗正刘延攻天井关,与田邑连战十余合,延不得进。 ……后邑闻更始败,乃遣使诣洛阳献璧马,即拜为上党 太守。因遣使者招永、衍,永、衍等疑不肯降。……或 讹言更始随赤眉在北,永、衍信之,故屯兵界休,方移 书上党,云皇帝在雍,以惑百姓。永遣弟升及子婿张舒 诱降涅城。”其下李贤引“永遣升及舒等”云云作注。 李贤注原无“永遣”二字,今据范书增补,以使文义完 足。姚本增“鲍永遣”三字,聚珍本增“永遣”二字。

〔一一〕“永说下怀”,此句原无, 聚珍本有,范晔后汉书鲍永传李贤注引亦有,今据增补 。通鉴卷四0载:建武二年,“鲍永、冯衍审知更始已 亡,乃发丧,出储大伯等,封土印绶,悉罢兵,幅巾诣 河内”。通鉴考异云:“鲍永传称‘永等降于河内,时 攻怀未拔,帝谓永曰:“我攻怀三日而城不下,关东畏 服卿,可且将故人自往城下譬之。”即拜永谏议大夫。 至怀,乃说更始河内太守,于是开城而降’。按光武未 都洛阳以前屡幸怀,又祠高祖于怀宫,并无更始河内太 守据怀事。本纪亦无攻怀一节。按田邑书称‘主亡一岁 ,莫知所定’。则永、衍之降必在此年。而帝纪光武此 年不曾幸河内,但有幸脩武事。然则永、衍实降于脩武 。脩武,亦河内县也。其称降怀等事,当是史误。故皆 略之。”

〔一二〕“意”,聚珍本无此字。

〔一三〕“诛无状也”,范晔后汉书 鲍永传载永言云:“方今危急而阙里自开,斯岂夫子欲 令太守行礼,助吾诛无道邪?”“也”与“邪”通。

〔一四〕“鲍永为司隶校尉”,建武 十一年,鲍永为司隶校尉。见范晔后汉书鲍永传。

〔一五〕“赵王良从上送中郎将来歙 丧还”,范晔后汉书来歙传载,建武十一年,来歙击公 孙述,遇刺身亡。光武帝“使太中大夫赠歙中郎将、征 羌侯印绶,谥曰节侯,谒者护丧事。丧还洛阳,乘舆缟 素临吊送葬。”与此可以互相印证。“赵王良”,光武 帝叔父,事详范书本传。

〔一六〕“夏城门”,洛阳伽蓝记序 云:洛阳“北面有二门,西头曰大夏门,汉曰夏门,魏 晋曰大夏门”。

〔一七〕“五官将军”,后汉书鲍永 传王先谦集解引刘攽云:“五官无将军之称,盖‘军’ 字本是‘车’字。”中华书局点校本后汉书鲍永传李贤 注亦引东观汉记此文,已改“军”作“车”。

〔一八〕“今月二十七日”,据通鉴 卷四二所载,“今月”当指六月。

〔一九〕“知尊帝城门候吏六百石” ,此句上聚珍本有“宜”字。“
门”字下原有“使”字,从文义看 ,应为衍文,聚珍本无此字,今据删。

〔二0〕“奔”,此字原无,聚珍本 有,范晔后汉书鲍永传李贤注引亦有此字,今据增补。

〔二一〕“平陵鲍恢为从事”,此句 聚珍本作“以平陵鲍恢为都官从事”。范晔后汉书鲍永 传云:永为司隶校尉,“乃辟扶风鲍恢为都官从事”。

〔二二〕“恢亦抗直不避强御”,原 无“不避强御”四字。此句聚珍本作“并伉直不避强御 ”,书钞卷三七引作“并抗直不避强御”,今据增补“ 不避强御”四字。

〔二三〕“贵戚且敛手”,“且”字 下聚珍本有“当”字。范晔后汉书鲍永传云:“贵戚且 宜敛手。”

〔二四〕“以避二鲍”,此句下聚珍 本有“其见惮如此”一句,范晔后汉书鲍永传同。

〔二五〕“何忍车”,此三字原无, 聚珍本有,初学记卷一七、御览卷四一八引亦有,今据 增补。

〔二六〕“辞”,御览卷四一八引同 。聚珍本作“避”,范晔后汉书鲍永传同,初学记卷一 七引作“辟”。按“避”、“辟”二字古通。

〔二七〕“西”,范晔后汉书鲍永传 同。聚珍本作“而”,御览卷四一八引同。

〔二八〕“椎”,原误作“推”,御 览卷四一八引同误。聚珍本作“
椎”,范晔后汉书鲍永传同,今据 改正。“苟谏”,鲍永父宣,哀帝时任司隶校尉,为王 莽所杀。永为郡功曹,王莽欲灭宣子孙,都尉路平承风 望旨,欲加害于永。苟谏为太守,以永为吏,常置府中 ,加以保护。苟谏卒,永送谏丧至扶风。事详范书鲍永 传。

〔二九〕“闻之”,此二字原脱,聚 珍本有,初学记卷一七、御览卷四一八引亦有此二字, 今据增补。

〔三0〕“主”,原误作“至”。聚 珍本作“主”,御览卷四一八引同,范晔后汉书鲍永传 亦作“主”,今据改正。

〔三一〕“诏书迎下永曰”,范晔后 汉书鲍永传云:“后大司徒韩歆坐事,永固请之不得, 以此忤帝意,出为东海相。坐度田不实,被征,诸郡守 多下狱。永至成皋,诏书逆拜为兖州牧,便道之官。” 其下李贤引“诏书迎下永曰”云云作注。此句上姚本、 聚珍本皆有“永以度田不实,被征”二句,系取范书文 字增补。
 
 
 

   鲍昱

  鲍昱为沘阳长,〔一〕县人赵坚杀人系狱,〔二〕 其父母诣昱,自言年七十余唯有一子,适新娶,今系狱 当死,长无种类,涕泣求哀。昱怜其言,令将妻入狱, 解械止宿,遂任身有子。范晔后汉书卷 二九鲍昱传李贤注

  光武二十三年,太尉鲍昱兼卫尉。〔三〕类 聚卷四九

  鲍昱,字文渊,拜司隶校尉,〔四〕诏昱诣尚书 ,使封胡降檄。上遣小黄门问昱有所怪不?对曰:“臣 闻故事通官不着姓,又当司徒露布,〔五〕怪使司隶而 着姓也。”帝报曰:“吾欲令天下知忠臣之子复为司隶 。” 御览卷四一八

  时司徒辞讼久者至十数年,〔六〕比例轻重,非 其事类,错杂难知。昱奏定辞讼七卷,〔七〕决事都目 八卷,以齐同法令,息遏人讼也。范晔 后汉书卷二九鲍昱传李贤注

〔一〕 “鲍昱”,鲍永子,范晔后 汉书卷二九有传,云字文泉,而御览卷四一八引东观汉 记云字文渊,书钞卷六一引续汉书云昱字守文。按“文 渊”二字是,为避唐高祖李渊讳,“渊”字改作“泉” 。汪文台辑司马彪续汉书卷三、袁宏后汉纪卷一一亦略 载其事。“鲍昱为沘阳长”,此句原无,今据御览卷六 四三引增补。“沘阳”,御览引作“泚阳”,聚珍本云 “鲍昱,字文渊,泚阳长”,亦作“泚阳”。按“泚阳 ”乃“沘阳”之讹。东汉县无泚阳,而有沘阳,或作“ 比阳”,属南阳郡,因地处比水之阳,故名,故治所在 今河南泌阳县。范书鲍昱传云昱“为沘阳长”,字尚不 误。

〔二〕 “县人”,原作“沘阳人” ,今从御览卷六四三引改。聚珍本作“邑人”。

〔三〕 “太尉鲍昱兼卫尉”,此条 御览卷二三0引同。按范晔后汉书、袁宏后汉纪皆不载 昱为太尉和卫卫尉,疑此文有误。

〔四〕 “拜司隶校尉”,光武帝中 元元年,鲍昱拜司隶校尉。见范晔后汉书鲍昱传。

〔五〕 “故事通官不着姓,又当司 徒露布”,范晔后汉书鲍昱传李贤注引汉官仪云:“群 臣上书,公卿校尉诸将不言姓。凡制书皆玺封,尚书令 重封。唯赦赎令司徒印,露布州郡。”

〔六〕 “时司徒辞讼久者至十数年 ”,“时”字玉海卷六五引作“
建初中”。明帝永平十七年,鲍昱 为司 徒。见范晔后汉书鲍昱传。

〔七〕 “辞讼七卷”,玉海卷六五 引作“辞讼比七卷”。
 
 
 

   郅恽

  郅恽,〔一〕字君章,上书谏王莽,令就臣位。莽 大怒,即收系恽。难即害之,〔二〕使黄门胁导恽,令 为狂疾惚恍,不自知所言。恽曰:“所言皆天文,非狂 人所造作。”御览卷七三九

  郅恽之友董子张父及叔为乡里盛氏一时所残害, 〔三〕子张病困将终,恽往候子张。〔四〕子张视恽, 歔欷不能言,〔五〕恽曰:“
吾知子不悲天命长短,而痛二父雠不复也。”子张但 目击而已。〔六〕恽即将客遮仇人,取其头以示子张, 子张□,气因绝。〔七〕恽见令,以状首。令应之迟, 趋出诣狱。令跣追之,不及,即自入狱谢恽,〔八〕拔 刃自向以要恽曰:“子不从我出,敢不以死明心乎!” 恽遂出。御览卷四七三

  汝南太守欧阳歙召郅恽为功曹,〔九〕汝南旧俗 ,十月飨会,百里内皆齎牛酒到府饮宴。时临飨礼毕, 歙教曰:〔一0〕“西部督邮繇延,〔一一〕天资忠贞 ,不严而治。今与众儒共论延功,显之于朝。”〔一二 〕恽于下座愀然前曰:“案延资性贪邪,外方内员,朋 党构奸,罔上害民。明府以恶为善,〔一三〕以直从曲 ,此既无君,又复无臣。〔一四〕恽敢奉觥。”歙色惭 ,不知所为。门下掾郑敬进曰:“君明臣直,功曹言切 ,明府德也。”歙意少解,曰:“实歙罪也”。御 览卷二六四

  郅恽,字君章,汝南人也。郑次都隐于弋阳山中 。恽即去,从次都止,渔钓甚娱,留数十日。恽喟然叹 曰:“天生俊士,以为民也。鸟兽不可与同群,子从我 为伊尹乎?将为许、巢而去尧、舜也?”〔
一五〕次都曰:“吾年耄矣,安得从子?子勉正性命 ,勿劳神以害生。”告别而去。恽客于江夏,郡举孝廉 为郎。〔一六〕文选卷四二应璩与从弟 君苗君胄书李善注

  郅恽为上东城门候。〔一七〕上尝夜出,还,〔 一八〕拒关,诏开门欲入,恽不纳。上令从门间识面。 恽曰:“火明辽远。”〔一九〕恽遂不开。〔二0〕明 日,恽上书曰:“昔文王不敢盘于游田,以万民惟忧。 而陛下远猎山林,以夜继昼,其如社稷宗庙何?诚小臣 所窃忧也。”由是上特重之。御览卷四 五三

  郅恽为长沙,〔二一〕长沙有义士古初,遭父丧 未葬,□人火起,及初舍。棺不可移,初冒火伏棺上, 会火灭。〔二二〕御览卷五五一

  坐前长沙太守张禁多受遗送千万,〔二三〕以恽 不推劾,故左迁芒长。〔二四〕范晔后 汉书卷二九郅恽传李贤注

  芒守丞韩龚受大盗丁仲钱,阿拥之,加笞八百, 不死,入见恽,称仲健。恽怒,以所杖铁杖捶龚。龚出 怨怼,遂杀仲,恽故坐免。范晔后汉书 卷二九郅恽传李贤注

〔一〕 “郅恽”,范晔后汉书卷二 九有传。又见汪文台辑华峤后汉书卷一。袁宏后汉纪卷 七、风俗通义过誉篇亦略载其事。

〔二〕 “难即害之”,范晔后汉书 郅恽传载,恽上书王莽,引经据谶,劝说王莽下就臣位 。王莽劾以大逆,收系诏狱。但由于郅恽据经谶,所以 不便立刻害之。

〔三〕 “叔”,姚本、聚珍本作“ 叔父”,御览卷五一二、范晔后汉书郅恽传李贤注引同 。

〔四〕 “往候子张”,原作“往候 张”,姚本作“候子张”,类聚卷三三引同,今据增“ 子”字。聚珍本作“往候之”,御览卷四0七、卷五一 二引同。御览四八一引作“候之”。下文“取其头以示 子张,子张□”二句,原亦脱“子”字。

〔五〕 “不能言”,此三字原无, 姚本、聚珍本有,类聚卷三三,御览卷四0七、卷四八 一引同,今据增补。范晔后汉书郅恽传亦有此三字。

〔六〕 “子张但目击而已”,此句 原无,聚珍本有,御览卷四0七引同,今据增补。范晔 后汉书郅恽传亦有此句。

〔七〕 “子张□,气因绝”,此二 句姚本、聚珍本作“子张见而气绝”,类聚卷三三,御 览卷四0七、卷四八 一引同,范 晔后汉书郅恽传亦同。御览卷五一二引作“子张见之, 悲喜,因绝”。

〔八〕 “恽”,聚珍本作“之”。

〔九〕 “汝南太守欧阳歙”,光武 帝建武七年继寇恂任汝南太守,见范晔后汉书欧阳歙传 。

〔一0〕“教”,谕告之词,其义与 “令”同。文选傅亮为宋公修张良庙教李善注:“秦法 ,诸公王称教。教者,教示于人也。”汉代郡中下令谓 之“教”。

〔一一〕“西部督邮”,督邮为郡之 佐吏,掌管监察属县,考课殿最,分东、南、西、北、 中部,统称五部督邮。

〔一二〕“朝”,汉代郡守府寺亦可 称“朝”。范晔后汉书法真传云:真“性恬静寡欲,不 交人间事。太守请见之,真乃幅巾诣谒。太守曰:‘… …太守虚薄,欲以功曹相屈,光赞本朝,何如?’风俗 通义十反篇安定太守胡伊条云:“郡以伊为主薄,迎新 太守,曰:‘我是宰士,何可委质于二朝乎!’”皆称 郡守治所为“朝”。

〔一三〕“明府”,范晔后汉书张湛 传李贤注:“郡守所居四府。明府者,尊高之称。”汉 人又有明公、明使君、明太子之称,加“明”字,以示 尊崇。

〔一四〕“此既无君,又复无臣”, 汉代制度,郡县可以自辟属吏,地位与古代的陪臣相类 似,所以太守于功曹,得蒙君父之称。

〔一五〕“许、巢”,“许”指许由 ,庄子让王篇云:“尧以天下让许田,许由不受。”潜 夫论交际篇云:“许由让 其帝位 。”“巢”,指“巢父”,皇甫谧高士传卷上云:“巢 父者,尧时隐人也。山居不营世利,年老,以树为巢而 寝其上,故时人号曰巢父。”尧以天下相让,不受。

〔一六〕“郡举孝廉为郎”,此条文 选卷六0任昉齐竟陵文宣王行状李善注亦引,文字极简 。

〔一七〕“上东城门”,洛阳伽蓝记 序云:洛阳“东面有三门,北头第一门曰建春门,汉曰 上东门,阮籍诗曰‘步出上东门’是也。”太平寰宇记 卷三云:“上东门,洛阳东面门也。”

〔一八〕“上尝夜出,还”,此二句 水经注卷一六引作“光武尝出夜还”。太平寰宇记卷三 引作“光武夜还”。

〔一九〕“恽曰:‘火明辽远’”, 此二句原无,水经注卷一六引有,今据增补。范晔后汉 书郅恽传云:恽“为上东城门候。帝尝出猎,车驾夜还 ,恽拒关不开。帝令从者见面于门间。恽曰:‘火明辽 远。’遂不受诏。”

〔二0〕“恽遂不开”,此句水经注 卷一六引作“遂拒不开”,太平寰宇记卷三引作“恽不 纳”。

〔二一〕“郅恽为长沙”,此句原无 ,类聚卷八0、合璧事类外集卷五五引有,今据增补。 “为长沙”,即为长沙太守。

〔二二〕“会火灭”,此句姚本作“ 俄而火灭”,类聚卷二0引同。聚珍本作“会火灭”, 合璧事类外集卷五五引同。此句下聚珍本又有“以为孝 感所致云”一句。御览卷八六八、记纂渊海卷五引作“ 火乃灭”。姚本、聚珍本皆立有“古初”一目,只收录 此条文字。范晔后汉书郅恽传载:“恽再迁长沙太守。 先是长沙有孝子古初,遭父丧未葬,邻人失火,初匍匐 柩上,以身扞火,火为之灭。恽甄异之,以为首举。” 可见此条文字当入郅恽传,今依范书编次。

〔二三〕“坐前长沙太守张禁多受遗 送千万”,此承上文郅恽为长沙太守为言。

〔二四〕“芒长”,原无此二字,聚 珍本有,与范晔后汉书郅恽传相合,今据增补。
 
 
 

   苏竟

  苏竟与刘歆子恭书曰:〔一〕“前世以磨研编简之 才,与国师公从事出入者砚耳。”〔二〕书 钞卷一0四

〔一〕 “苏竟”,范晔后汉书卷三 0有传。“子恭”,此二字上聚珍本有“兄”字,当据 增补。按汉书董仲舒传赞云:“向曾孙龚。”恭与龚为 一人。范晔后汉书苏竟传云:“初,延岑护军邓仲况拥 兵据南阳阴县为寇,而刘歆兄子龚为其谋主。竟时在南 阳,与龚书晓之。”李贤注:“前书及三辅决录并云向 曾孙,今言歆兄子,则不同也。”

〔二〕 “与国师公从事出入者砚耳 ”,此句聚珍本作“与国右史公从事出者惟砚也”,类 聚卷五八引作“与国右史公从事出入”。按王莽时刘歆 为国师,“国右史公”即“国师公”之误。“者砚耳” 三字当系衍文,范晔后汉书苏竟传无。
 
 
 

   郭伋

  郭伋为颍川太守,〔一〕辞去之官,〔二〕光武诏 曰:“郡得贤能太守,去帝城不远,河润九里,〔三〕 冀京师并蒙其福也。” 御览卷二六0

  郭伋,字细侯,河南人也。在并州素结恩德,〔 四〕行部到西河美稷,有童儿数百,各骑竹马,于道次 迎拜。〔五〕伋问曰:“儿曹何自远来?”对曰:“闻 使君到,喜,故迎。”〔六〕诸儿复送到郭外,〔七〕 问“使君何日当还”。伋语别驾从事计日告之。〔八〕 行部还入美稷界,先期一日。伋念负诸童儿,〔九〕遂 止于野亭,须期乃入。〔一0〕御览卷 二五六

  郭伋为并州,伋知卢芳夙贼,〔一一〕难卒以力 制,常严烽候,明购赏,以结寇心。御 览卷三三五

〔一〕 “郭伋”,范晔后汉书卷三 一有传。又见汪文台辑司马彪续汉书卷三、华峤后汉书 卷一、张璠汉记。

〔二〕 “辞去之官”,此下二句聚 珍本作“召见辞谒,帝劳之曰”,文选卷六0任昉齐竟 陵文宣王行状李善注引同。范晔后汉书郭伋传亦作“召 见”云云八字。

〔三〕 “河”,原误作“何”,聚 珍本作“河”,书钞卷一一、文选卷六0任昉齐竟陵文 宣王行状李善注引同,今据改。范晔后汉书郭伋传李贤 注引庄子云:“河润九里,泽及三族。”

〔四〕 “在并州素结恩德”,此句 下聚珍本有“老小相携道路”一句。据范晔后汉书郭伋 传,建武十一年,省朔方刺史属并州,以伋为并州牧。

〔五〕 “于道次”,原无此三字, 聚珍本有,御览卷四六七引同,今据增补。

〔六〕 “闻使君到,喜,故迎”, 此三句聚珍本作“闻使君始到,喜,故奉迎”。御览四 六七引作“闻使君到,喜,故来奉迎”。

〔七〕 “到”,聚珍本作“出”。

〔八〕 “语”,原误作“曰”,御 览卷二六三引作“语”,今据改。聚珍本作“使”,似 依文义校改。

〔九〕 “伋念负诸童儿”,此句聚 珍本作“伋谓违信”。

〔一0〕“须期乃入”,水经注卷三 引云:“郭伋,字细侯,为并州牧。前在州素有恩德, 老小相□道路。行 部到西河美稷 ,数百小儿各骑竹马迎拜。伋问儿曹何自远来,曰:‘ 闻使君到,喜,故迎。’伋谢而发去。诸儿复送郭外, 问‘使君何日还’。伋计日告之。及还,先期一日,念 小儿,即止野亭,须期至乃往。”字句稍略于此。事又 见史通暗惑篇。

〔一一〕“夙”,此字原无,聚珍本 有,类聚卷八0引亦有,今据增补。
 
 
 

   杜诗

  杜诗,〔一〕字君公。建武元年,杜诗为侍御史, 安集洛阳。时将军萧广放纵兵士,暴横民间。〔二〕诗 敕晓不改,遂格杀广,还以状闻。上召见,赐以棨戟, 〔三〕复使之河东,诛降逆贼杨异等。御 览卷六八一

  杜诗,字君公,为南阳太守,〔四〕性节俭而治 清平,以诛暴立威信,善于计略,省爱民役。造作水排 ,〔五〕铸为农器,用力省,见功多。时人方于召信臣 ,故南阳人为之语:“前有召父,后有杜母。”〔六〕 御览卷二六0

  南阳太守杜诗坐遣客为弟报仇,被征,会病卒, 丧无所归,诏使持丧郡国邸,赙绢千疋。〔七〕御 览卷八一七

〔一〕 “杜诗”,此下二句原无, 聚珍本有,书钞卷三六引亦有,今据增补。杜诗,范晔 后汉书卷三一有传。又见汪文台辑谢承后汉书卷一、张 璠汉记。

〔二〕 “暴横”,聚珍本作“猝暴 ”。

〔三〕 “棨戟”,范晔后汉书杜诗 传李贤注引汉杂事云:“汉制,假棨戟以代斧钺。”古 今注卷上云:“棨戟,殳之遗象也。诗所谓‘
伯也执殳,为王前驱’。殳,前驱 之器也,以木为之,后世滋伪,无复典刑,以赤油韬之 ,亦谓之油戟,亦谓之棨戟。”

〔四〕 “为南阳太守”,光武帝建 武七年,杜诗由汝南都尉迁南阳太守,见范晔后汉书杜 诗传。

〔五〕 “水排”,范晔后汉书杜诗 传李贤注:“冶铸者为排以吹炭,今激水以鼓之也。‘ 排’当作□’,古字通用也。”笺注倭名类聚抄卷五云 :“‘□’,东观汉记作‘排’。则知‘□’,俗‘排 ’字。”

〔六〕 “后有杜母”,此条书钞卷 三六亦引,文字极为简略。

〔七〕 “千疋”,范晔后汉书杜诗 传同,聚珍本作“七千疋”,不知何据。“七”字疑为 衍文。
 
 
 

   孔奋

  窦融请孔奋署议曹掾,〔一〕守姑臧长。天下扰乱 ,唯西河独安,而姑臧称为富邑,通货胡羌,市日四合 ,〔二〕每居县者,不盈数日,〔三〕辄致丰积。御 览卷八二七

  孔奋,字君鱼,右扶风茂陵人。守姑臧长。七年 ,〔四〕诏书以为奋在姑臧治有绝迹,赐爵关内侯。奋 素孝,供养至谨,在姑臧唯老母极膳,妻子饭食葱芥, 时人笑之。或嘲奋曰:“置脂膏中,不能自润。”而奋 不改其操。〔五〕御览卷二六七

  孔奋为武都郡丞,时郡为隗嚣余党所攻,〔六〕 杀太守,得奋妻子。奋追贼,贼推奋妻子于军前。奋年 五十,惟有一子,不顾,遂擒贼,而其子见屠。帝嘉其 忠,迁武都太守。御览卷三一0

  孔奋笃于骨肉,弟奇在雒阳为诸生,分禄奉以供 给其粮用,四时送衣,下至脂烛,每有所食甘美,辄分 减以遗奇。〔七〕御览卷四一六

〔一〕 “孔奋”,范晔后汉书卷三 一有传。又见汪文台辑司马彪续汉书卷三、华峤后汉书 卷一。光武帝建武五年,河西大将军窦融署孔奋为议曹 掾,见范书孔奋传。

〔二〕 “市日四合”,周礼地官司 市云:“大市日昃而市,百族为主。朝市朝时而市,商 贾为主。夕市夕时而市,贩夫贩妇为主。”是古代集市 一日三合。此云“市日四合”,足见其人货殷繁。

〔三〕 “数日”,聚珍本作“数月 ”,与范晔后汉书孔奋传相合。按当作“数月”。

〔四〕 “七年”,范晔后汉书孔奋 传云:建武“八年,赐爵关内侯”。

〔五〕 “而奋不改其操”,此条文 字聚珍本作“奋在姑臧四年,财物不增,惟老母极膳, 妻子但菜食。或嘲奋曰:‘直脂膏中,亦不能自润。’ 而奋不改其操。诏书以奋在姑臧治有绝迹,赐爵关内侯 ”。书钞卷三八引作“孔奋,字君鱼,右扶风人。为姑 臧长,老母珍膳,妻子但食葱菜,为众所笑,谓之弱劣 。嘲奋曰:‘置脂膏中,不能自润。’而奋不改其操也 ”。御览卷九七七引作“孔奋,字君鱼,为姑臧长,时 天下乱,河西独安。前长居官数月,辄致赀产。奋在姑 臧四岁,财物不增,唯老母极膳,妻子但食葱菜。或嘲 奋曰:‘置脂膏中,不能不润。’”又类聚卷八三、御 览卷四二五亦引,文字互有异同。按御览卷二六七所引 叙事次序与范晔后汉书孔奋传相同,而聚珍本连缀失次 ,不可据。

〔六〕 “时郡为隗嚣余党所攻”, “时”字下原有“在”字,文义扞格难通。按范晔后汉 书孔奋传云:奋“除武都郡丞。时陇西余贼隗茂等夜攻 府舍,残杀郡守,贼畏奋追急,乃执其妻子,欲以为质 。奋年已五十,唯有一子,终不顾望,遂穷力讨之。… …贼窘惧逼急,乃推奋妻子以置军前,冀当退却,而击 之愈厉,遂禽灭茂等,奋妻子亦为所杀。世祖下诏褒美 ,拜为武都太守。”所叙事极为清楚。今参酌范书删“ 在”字,文义始通。聚珍本作“妻时在郡,为隗嚣余党 所攻杀,太守得奋妻子”。虽然增补“妻”字,与下文 连读,义亦不可解,聚珍本不足为据。

〔七〕 “辄分减以遗奇”,此条初 学记卷一七、御览卷五一五、续编珠卷一亦引,文字稍 有不同。
 
 
 

   张堪

  张堪,〔一〕字君游,年六岁,〔二〕受业长安, 治梁丘易,才美而高,京师号曰“圣童”。御 览卷三八四

  张堪为蜀郡,〔三〕公孙述遣击之。堪有同心之 士三千人,相谓曰:“张君养我曹,为今日也。”乃选 习水军三百人,〔四〕遂斩竹为箄渡水,余人击蜀,〔 五〕遂免大难。〔六〕书钞卷一三八

  张堪,字君游,南阳人。试守蜀郡,与吴汉并力 讨公孙述,遂破蜀。汉先遣堪入成都,〔七〕镇抚吏民 。时珍宝珠玉委积无数,堪录簿上官,秋毫无所取。〔 八〕书钞卷三八

  堪字君游,南阳人,去蜀郡乘折辕车,白布被囊 。 书钞卷三八

  张堪,字君游,试守蜀郡太守,迁渔阳太守,有 惠政,〔九〕开治稻田八千余顷,教民种田,〔一0〕 百姓以殷富。〔一一〕童谣歌云:“桑无附枝,麦穗两 岐。张君为政,乐不可支。”〔一三〕视事八年,匈奴 不敢犯塞。〔一三〕类聚卷五0

  光武诏曰:“平阳丞李善称故令范迁于张堪,〔 一四〕令人面热汗出,其赐堪家杂缯百疋,以表廉吏。 ”〔一五〕御览卷三八七

  上尝召见诸郡计吏,问其风土,及前后守令能否 。蜀郡计掾樊显进曰:“渔阳太守张堪昔在蜀,其仁以 惠下,威能讨奸。前公孙述破时,珍宝山积,卷握之物 ,足富十世,而堪去职之日,乘折辕车,布被囊而已。 ”上闻叹息。以显陈堪行有效,即除鱼复令。〔一六〕 类聚卷七0

〔一〕 “张堪”,范晔后汉书卷三 一有传。又见汪文台辑司马彪续汉书卷三、华峤后汉书 卷一。袁宏后汉纪卷六亦略载其事。

〔二〕 “年六岁”,聚珍本同,范 晔后汉书张堪传作“年十六”。

〔三〕 “张堪为蜀郡”,此句姚本 、聚珍本作“堪守蜀郡”。聚珍本注云:“范书本传不 载堪为蜀守。”按范晔后汉书张堪传云:“世祖……即 位,中郎将来歙荐堪,召拜郎中,三迁为谒者。使送委 输缣帛,并领骑七千匹,诣大司马吴汉伐公孙述,在道 追拜蜀郡太守。”聚珍本误注。此句御览卷七七一引作 “张堪为陪义长”。

〔四〕 “习”,姚本同,聚珍本作 “择”。

〔五〕 “余人击蜀”,姚本、聚珍 本无此句。

〔六〕 “大”,姚本、聚珍本无此 字。

〔七〕 “堪”,原无此字,姚本、 聚珍本有,今据增补。

〔八〕 “秋毫无所取”,此句上原 有“称”字,显系衍文。姚本、聚珍本无此字,今据删 。

〔九〕 “有惠政”,原无此句,聚 珍本有,书钞卷三五引亦有,今据增补。

〔一0〕“教民种田”,姚本同,聚 珍本作“教民种作”,书钞卷三五两引亦作“教民种作 ”,编珠卷四,类聚卷一九、卷八五,御览卷二六0、 卷八三八,文选卷三六王融永明十一年策秀才文李善注 引作“劝民耕种”,初学记卷二七、御览卷四六五引作 “劝人耕种”。

〔一一〕“以殷富”,“以”字下编 珠卷四,初学记卷二七,类聚卷一九、卷八五,御览卷 四六五、卷八三八,文选卷三六王融永明十一年策秀才 文李善注引皆有“致”字,当据增补。

〔一二〕“支”,原作“为”,姚本 同,聚珍本作“支”,编珠卷四,书钞卷三五,类聚卷 八五,御览卷二六0、卷四六五、卷八三八,文选卷三 六王融永明十一年策秀才文李善注皆引作“支”。按“ 支”字是,与上文“岐”字韵相协,范晔后汉书张堪传 亦作“支”,今据校改。

〔一三〕“匈奴不敢犯塞”,此条书 钞卷三九亦引,文字较此简略。

〔一四〕“丞”,聚珍本误作“称” 。

〔一五〕“以表廉吏”,此事范晔后 汉书张堪传未载,就此条文字内容来看,也无从确定年 代。聚珍本系于张堪传末。

〔一六〕“以显陈堪行有效,即除鱼 复令”,此二句原无,书钞卷七九引云:“上常召见诸 郡计吏,问太守谁最能者,及蜀郡计掾樊显,进曰:‘ 张堪仁惠清廉,无与为比。’上以显陈堪行有效,即除 鱼复令。”今据增补。姚本、聚珍本作“以显陈堪行有 效,即除渔阳令”。按“鱼复令”三字是,范晔后汉书 张堪传云:“拜显为鱼复长。”李贤注:“鱼复,县, 属巴郡。”又按姚本、聚珍本立有樊显一目,系以此条 文字。据范晔后汉书,此条文字当在张堪传中,今从范 书编排。此条文字书钞卷三九引作“张堪,世祖召见诸 郡计吏,问前后太守能否。蜀郡计掾樊显曰:‘张堪昔 在蜀,其仁足惠下,威能讨奸。’”卷一三九亦引,字 句大同小异。
 
 
 

   廉范

  廉范,〔一〕字叔度,京兆人也。父客死蜀汉,〔 二〕范与客步负丧归。〔三〕至葭萌,舡触石破没,范 持棺柩,遂俱沉溺。众伤其义,钩求得之,仅免于死。 太守张穆持筒中布数箧与范,〔四〕范曰:“石生坚, 兰生香,前后相违,不忍行也。”遂不受。御 览卷四一二

  廉范为云中太守,始到,烽火日通。故事,虏出 度五千人,〔五〕乃移书旁郡求助。吏白今虏兵度出五 千,请移警檄。范不听,遂选精兵,自将出至近县,令 老弱城守而追之。类聚 卷 八0

  廉范,字叔度,为蜀郡太守。成都邑宇逼侧,〔 六〕旧制,禁民夜作以防火,而更相隐蔽,烧者日日相 属。范乃毁削前令,但严使储水,百姓为便。乃歌之云 :“廉叔度,来何暮?不禁火,民安堵。昔无襦,今五 葱。”〔七〕类聚卷五0

  廉范为蜀郡守,令民不禁火,百姓皆喜,家得其 愿,时生子皆以廉为名者千。御览卷三 六二

  肃宗崩,〔八〕廉范奔赴敬陵。时庐江郡严麟奉 章吊国,〔九〕俱会于路。麟乘小车,涂深马死,不能 自进。范见而愍然,命从骑下马与之,不告而去。麟事 毕,不知马所归,缘路访之。或谓麟曰:“
故蜀郡太守廉叔度,好赒人穷,今奔国丧,当是耳。 ”麟亦素闻范名,以为然,即牵马造门,谢而归之。世 伏其好义。御览卷四二0

〔一〕 “廉范”,范晔后汉书卷三 一有传。又见汪文台辑司马彪续汉书卷三、华峤后汉书 卷一。袁宏后汉纪卷九亦略载其事。

〔二〕 “父”,御览卷五五0引同 ,聚珍本作“祖父”。按“父”字是。范晔后汉书廉范 传云:“范父遭丧乱,客死于蜀汉,范遂流寓西州。西 州平,归乡里。年十五,辞母西迎父丧。”所述极为明 确。范 祖父丹,为王莽所倚重, 率军与赤眉交战,败死无盐,事见范晔后汉书刘玄刘盆 子传、冯衍传,丹绝无“客死蜀汉”之事。袁宏后汉纪 卷九亦云:“范字叔度,杜陵人。祖父丹,王莽时为大 司马。范父遭乱,客死于蜀。”

〔三〕 “范与客步负丧归”,“范 ”字下聚珍本有“年十五”三字。按御览卷四二五引有 “廉范年十五至蜀迎祖母丧”一句,卷八二0引同,惟 “至”字作“入”,是知原书有“年十五”三字,当据 增补。

〔四〕 “太守张穆持筒中布数箧与 范”,此下各句原无,聚珍本有,御览卷四二五、卷八 二0引亦有,今据增补。

〔五〕 “度”,估计。

〔六〕 “成都邑宇逼侧”,此句至 “百姓为便”各句姚本、聚珍本全同,类聚卷八0引作 “成都地迫屋狭,百姓夜作,以供衣食。又禁火,民复 弊之,失火者日属。范令夜作,但使储水,百姓皆悦” 。“
弊”字误,当作“蔽”。事类赋卷 八引作“成都地迫屋狭,百姓夜作,以供衣食。又禁火 ,民覆蔽之,失火者日属。范放令夜作,但使储水,百 姓皆悦”。御览卷八六八引与类聚大体相同。

〔七〕 “昔无襦,今五葱”,此二 句姚本、聚珍本同,事类赋卷八引亦同。徐氏明抄本书 钞卷三九引作“生平无一襦,今有五葱”。蒋光□藏清 抄本书钞卷三九引作“平生无衣襦,今有五葱”。御览 卷四六五引作“平生无襦,今五葱”,范晔后汉书廉范 传同,书钞卷一二九引亦与御览同,仅“五”字 误 作“乃”。御览卷八六八引作“昔日无襦,今五葱”。 此条书钞卷三五、类聚卷一九、御览卷六九五亦引,文 字节删较多。

〔八〕 “肃宗崩”,范晔后汉书廉 范传同。聚珍本作“章和二年,帝崩”,书钞卷一三九 引同。

〔九〕 “时庐江郡严麟奉章吊国” ,此句至“不能自进”一段文字,姚本、类聚卷九三引 大同小异,范晔后汉书廉范传所载也大体相同。聚珍本 作“还入城,见道中有诸生乘小车马顿死泥中,诸生立 旁,不能自进。时范问为谁,所从来。生白庐江太守掾 严麟为太守奉章来吊”。所引内容稍详。书钞卷一三九 引作“还入城,见道中有诸生乘小车,马预死泥中,诸 生立旁。时范问为谁,所从来,生曰庐江太守掾严麟, 为太守奉章来吊”。“预”乃“顿”之讹。聚珍本即从 书钞中辑出,并参考御览卷四二0所引补入“不能自进 ”一句。
 
 
 

   王堂

  王堂为汝南太守,〔一〕教掾吏曰:“其宪章朝右 ,委功曹陈蕃。”〔二〕聚珍本

〔一〕 “王堂”,字敬伯,广汉郪 人,范晔后汉书卷三一有传。又见汪文台辑张璠汉记。

〔二〕 “委功曹陈蕃”,此条不知 聚珍本从何书辑录。文选卷二五卢谌赠刘琨李善注引张 璠汉记字句与此全同。范晔后汉书王堂传云:王堂“迁 汝南太守,搜才礼士,不苟自专,乃教掾史曰:‘古人 劳于求贤,逸于任使,故能化清于上,事缉于下。其宪 章朝右,简覈才职,委功曹陈蕃。匡政理务,拾遗补阙 ,任主簿应嗣。庶循名责实,察言观效焉。’”
 
 
 

东观汉记卷十五

  传十

   朱浮

  朱浮与彭宠书,〔一〕责之曰:“伯通自伐,〔二 〕以为功高天下。往时辽东有豕,生子白头,〔三〕异 而献之。行至河东,见群豕皆白,怀惭而还。若以子之 功,论于朝廷,则为辽东豕也。”初学 记卷二九

  上不征彭宠,〔四〕朱浮上疏切谏曰:“连年距 守,吏士疲劳,甲胄生虮虱,弓弩不得弛,上下相率焦 心,大兵冀蒙救护生活之恩。陛下辄忘之于河北,诚不 知所以然。”御览卷三五六

  朱浮上疏曰:“陛下率礼无违。”〔五〕文 选卷四张衡南都赋李善注

  朱浮为大司空,〔六〕坐卖国恩,〔七〕以为威 福。书钞卷五二

〔一〕 “朱浮”,字叔元,沛国萧 人,范晔后汉书卷三三有传。又见汪文台辑司马彪续汉 书卷三。“朱浮与彭宠书”,建武初年,光武帝拜浮为 大将军幽州牧,宠为渔阳太守,二人不协,嫌怨积深, 宠举兵攻浮,浮遂与宠书责之。范书朱浮传载其书云: “盖闻知者顺时而谋,愚者逆理而动,常窃悲京城太叔 以不知足而无贤辅,卒自弃于郑也。伯通以名字典郡, 有佐命之功,临人亲职,爱惜仓库,而浮秉征伐之任, 欲权时救急,二者皆为国耳。即疑浮相谮,何不诣阙自 陈,而为族灭之计乎?朝廷之于伯通,恩亦厚矣,委以 大郡,任以威武,事有柱石之寄,情同子孙之亲。匹夫 媵母尚能致命一餐,岂有身带三绶,职典大邦,而不顾 恩义,生心外畔者乎!伯通与吏人语,何以为颜?行步 拜起,何以为容?坐卧念之,何以为心?引镜窥影,何 施眉目?举措建功,何以为人?惜乎弃休令之嘉名,造 枭鸱之逆谋,捐传世之庆祚,招破败之重灾,高论尧舜 之道,不忍桀、纣之性,生为世笑,死为愚鬼,不亦哀 乎!伯通与耿侠游俱起佐命,同被国恩。侠游谦让,屡 有降挹之言;而伯通自伐,以为功高天下。往时辽东有 豕,生子白头,异而献之,行至河东,见群豕皆白,怀 惭而还。若以子之功论于朝廷,则为辽东豕也。今乃愚 妄,自比六国。六国之时,其势各盛,廓土数千里,胜 兵将百万,故能据国相持,多历年世。今天下几里,列 郡几城,柰何以区区渔阳而结怨天子?此犹河滨之人捧 土以塞孟津,多见其不知量也!方今天下适定,海内愿 安, 士无贤不肖,皆乐立名于世 。而伯通独中风狂走,自捐盛时,内听骄妇之失计,外 信谗邪之谀言,长为群后恶法,永为功臣鉴戒,岂不误 哉!定海内者无私雠,勿以前事自误,愿留意顾老母幼 弟。凡举事无为亲厚者所痛,而为见雠者所快。”文选 卷四一亦载此书,李善注云:“东观汉记亦载此书,大 意虽同,辞旨全别,盖录事者取舍有详略矣。”

〔二〕 “伯通自伐”,文选卷四0 任昉到大司马记室笺李善注引朱浮与彭宠书,仅有此下 二句。“伯通”,彭宠字。

〔三〕 “子”,原脱,聚珍本有, 御览卷九0三、记纂渊海卷九八引亦有此字,今据增补 。

〔四〕 “上不征彭宠”,此句原误 作“上征鼓宠”,今据聚珍本改正。据范晔后汉书朱浮 传记载,彭宠举兵攻浮叛汉,涿郡太守张丰亦举兵反。 光武帝未能亲自将兵击讨,只遣游击将军邓隆暗中助浮 。

〔五〕 “陛下率礼无违”,范晔后 汉书朱浮传云:“旧制,州牧奏二千石长吏不任位者, 事皆先下三公,三公遣掾史案验,然后黜退。帝时用明 察,不复委任三府,而权归刺举之吏。浮复上疏曰:‘ 陛下清明履约,率礼无违,自宗室诸王、外家后亲,皆 奉遵绳墨,无党势之名’”云云。

〔六〕 “朱浮为大司空”,建武二 十年,朱浮代窦融为大司空。二十二年,坐卖弄国恩免 。见范晔后汉书朱浮传。

〔七〕 “坐”,姚本、聚珍本无此 字。
 
 
 

   冯鲂〔一〕

  其先魏之别封曰华侯,华侯孙长卿食采冯城,因以 氏焉。鲂父名杨。范晔后汉书卷三三冯 鲂传李贤注

  冯鲂为司空,〔二〕坐免陇西太守邓融免官。书 钞卷五二

  明帝诏曰:“冯鲂以忠孝典禁兵,〔三〕出入八 年,数进忠言直谏,其还故爵为杨邑侯,赐以玉玦。” 〔四〕编珠卷三

  永平十五年,上行幸诸国,敕鲂车驾发后,将缇 骑宿玄武门复道上,领南宫吏士,保给床席,子孙得到 鲂所。诏曰:“南宫复道多恶风寒,左右老人居之且病 痱。〔五〕内者多取帷帐,东西完塞诸窗,望令致密。 ”〔六〕书钞卷一一七,范晔后汉书冯 鲂传李贤注,御览卷六九九、卷七四二

  冯鲂,字孝孙,父子兄弟并带青紫,三世侍中。 〔七〕书钞卷五八

〔一〕 “冯鲂”,南阳湖阳人,范 晔后汉书卷三三有传。又见汪文台辑谢承后汉书卷一、 司马彪续汉书 卷三。

〔二〕 “冯鲂为司空”,“冯鲂” 二字原作“冯犹”。陈禹谟刻本书钞、唐类函卷三六引 作“冯模”,姚本、聚珍本同,皆以冯鲂、冯模分为两 传。姚本注云:“范书阙。”聚珍本亦认为冯模时代不 可考。按“冯犹”、“冯模”皆“冯鲂”之讹。范晔后 汉书冯鲂传云:光武帝“中元元年,从东封岱宗,行卫 尉事。还,代张纯为司空。……永平四年,坐考陇西太 守邓融,听任奸吏,策免”。

〔三〕 “典禁兵”,原脱“禁”字 ,书钞卷一二八引有此字,今据增补。范晔后汉书冯鲂 传云:永平“七年,代阴嵩为执金吾”。“典禁兵”即 指此。

〔四〕 “赐以玉玦”,此条御览卷 六九二、玉海卷九0亦引,字句稍略。据范晔后汉书冯 鲂传载,光武帝中元二年,冯鲂封为杨邑乡侯。明帝永 平四年,坐考陇西太守邓融,听任奸吏,策免,削爵土 。十四年,明帝下诏复故爵土。

〔五〕 “痱”,史记魏其武安侯列 传云:“病痱。”索隐云:“痱音肥,风病也。”

〔六〕 “望令致密”,书钞卷一一 七引云:“冯鲂,永平十五年,上行幸诸国,敕鲂车驾 发后,将缇骑宿玄武门。”范晔后汉书冯鲂传李贤注引 云:“敕鲂车驾发后,将缇骑宿玄武门复道上,领南宫 吏士,保给床席,子孙得到鲂所。”御览卷六九九引云 :“冯鲂,永平中,上行幸诸国,敕鲂车驾发后,将缇 骑宿玄武门复道上,诏:‘南宫复道多恶风寒,老人居 之且病靡苦,内者多取帷帐,东西竟塞 诸 窗,望令致密。’”又卷七四二引云:“明帝行幸诸国 ,敕执金吾冯鲂将缇骑宿玄武门复道上,诏曰:‘复道 多风寒,左右老人且病痱。多取帷帐,东西完塞窗,皆 令致密。’”此条即综合各书所引辑录。御览卷三00 、玉海卷一三七亦引,字句皆较简略。

〔七〕 “三世侍中”,“世”字姚 本、聚珍本作“代”。此条初学记卷一二、御览卷二一 九亦引,字句全同。
 
 
 

   冯石〔一〕

  冯鲂孙石,袭母公主封获嘉侯,为侍中,稍迁卫尉 ,能取悦当世,为安帝所宠。帝尝幸其府,留饮十余日 ,〔二〕赐駮犀具剑、佩刀、紫艾绶、玉玦各一。〔三 〕书钞卷一三一

〔一〕 “冯石”,冯鲂子冯柱次子 ,范晔后汉书卷三三冯鲂传略载其事。

〔二〕 “余”,姚本、聚珍本作“ 许”,系据陈禹谟刻本书钞。书钞卷一二二、御览卷三 四二、事类赋卷一三引作“数”。

〔三〕 “駮犀具剑”,“駮”原作 “骏”,误。姚本、聚珍本作“
駮”,御览卷三四二引同,今据改 正。范晔后汉书冯鲂传亦作“駮”,李贤注云:“以班 犀饰剑也。”以“班”释“駮”,益证字当作“
駮”。
 
 
 

   虞延

  虞延,〔一〕陈留人。〔二〕光武东巡,过小黄, 〔三〕高帝母昭灵后园陵在焉。延为部督邮,〔四〕诏 呼引见,问园陵之事。〔五〕延占拜可观,〔六〕其园 陵树□皆谙其数,俎豆牺牲,颇晓其礼。帝善之,敕延 从驾到鲁。还经封丘,城门下小,不容羽盖。上怒,使 挞侍御史。延因陛见引咎,以为罪在督邮。上诏曰:“ 以陈留督邮虞延故,贷御史罪。”〔七〕御 览卷二五三

  虞延字子大,陈留人。孝明帝时,有新野功曹邓 寅,〔八〕以外戚小侯每豫朝会,而容姿趋步,有出于 众。显宗目之,〔九〕顾左右曰:“朕之仪貌,岂若此 人!”特赐舆马衣服。〔一0〕延以寅虽有容仪而无实 行,未尝加礼。上乃诏令自称南阳功曹诣阙,〔一一〕 拜郎中,迁玄武司马。寅在职不服父丧,帝闻,乃叹曰 :“‘知人则哲,惟帝难之。’信哉斯言!”以延为明 。〔一二〕御览卷四四二

〔一〕 “虞延”,范晔后汉书卷三 三有传。又见汪文台辑谢承后汉书卷一、司马彪续汉书 卷三。袁宏后汉纪卷九亦略载其事。

〔二〕 “陈留人”,此下三句御览 卷三八九引作“陈留人,为都督邮,世祖闻而奇之,二 十年东巡,路过小黄”。“都督邮”当作“部督邮”。 部督邮为郡之佐吏,负责监察属县,考课殿最,分东、 南、西、北、中部,称为五部督邮。

〔三〕 “小黄”,汪文台辑谢承后 汉书卷一云“光武巡狩至外黄”。按“小黄”不误,为 陈留郡属县。范晔后汉书虞延传李贤注引汉官仪注云: “高帝母起兵时死小黄北,后为作陵庙于小黄。”又引 陈留风俗传云:“沛公起兵野战,丧皇妣于黄乡。天下 平,乃使使者梓宫招魂幽野,有丹蛇在水,自洗濯,入 于梓宫,其浴处仍有遗发,故谥曰昭灵夫人,因作园陵 、寝殿、司马门、钟□、卫守。”

〔四〕 “部都邮”,书钞卷七七引 同,姚本、范晔后汉书亦作“部都邮”。御览卷三七九 引无“部”字,聚珍本作“郡”。据袁宏后汉纪记载, 虞延当时为南部督邮。

〔五〕 “问园陵之事”,此句下御 览卷三七九、卷三八九引有“进止从容”一句。

〔六〕 “占拜可观”,范晔后汉书 虞延传同,书钞卷七七引作“瞻拜可观”,御览卷三七 九、卷三八九引作“跪拜可观”,卷四三二引作“占对 可观”,文字虽异,义皆可通。

〔七〕 “贷”,范晔后汉书虞延传 作“贳”。按“贷”,宽免。“
贳”,与“赦”字通。二字义相近 。御览卷三八九引有如下一段文字:“俎豆牺牲,颇晓 其礼,帝善之,敕延从驾西尽郡界,赐钱及剑带佩刀还 郡。”据范晔后汉书虞延传,“延从驾”以下十六字当 在“贷御史罪”句下。

〔八〕 “孝明帝时,有新野功曹邓 寅”,此二句御览卷二六四引作“永平初,新野功曹邓 寅”。“邓寅”,范晔后汉书虞延传作“邓衍”。

〔九〕 “显宗”,此二字御览卷二 六四引作“上”。

〔一0〕“衣服”,原误作“之服” ,聚珍本作“衣服”,御览卷二六四引同,范晔后汉书 虞延传亦同,今据改正。

〔一一〕“上乃诏令自称南阳功曹诣 阙”,此句原无,御览卷二六四引有,今据增补。聚珍 本亦有此句,但无“诏”字。范晔后汉书虞延传云:“ 延以衍虽有容仪而无实行,未尝加礼。帝既异之,乃诏 令自称南阳功曹诣阙。既到,拜郎中,迁玄武司马。” 又李贤注引谢承后汉书云:“延知衍华不副实,行不配 容,积三年不用,于是上乃自敕衍称南阳功曹诣阙。”

〔一二〕“以延为明”,聚珍本无此 句,而有“寅闻惭而退”一句。御览卷二六四引亦无此 句,而有“寅闻而惭退”一句。范晔后汉书虞延传云: “衍惭而退,由是以延为明。”
 
 
 

   郑弘〔一〕

  会稽郑弘为邹县令,〔二〕鲁春雨霜,邹谷独无灾 。书钞卷三五

  太尉郑弘,以日蚀免。〔三〕书 钞卷三五

〔一〕 “郑弘”,字巨君,会稽山 阴人,范晔后汉书卷三三有传。又见汪文台辑谢承后汉 书卷一。袁宏后汉纪卷一二亦略载其事。

〔二〕 “会稽郑弘为邹县令”,此 句聚珍本作“会稽郑弘字巨君,为邹县令”。

〔三〕 “太尉郑弘,以日蚀免”, 书钞卷五一引云:“太尉张酺、郑洪、徐防、赵喜、随 延、宠桓,并以日蚀免。”“郑洪”系“郑弘”之讹。 此二句即据书钞所引辑录。聚珍本作“为太尉,以日食 免”。据范晔后汉书郑弘传,元和元年,代邓彪为太尉 ,后为窦宪迫害去官,不言以日蚀免。章帝纪云元和三 年“太尉郑弘免”,亦不言以日蚀免。袁宏后汉纪卷一 二亦未言以日蚀免。
 
 
 

   梁统〔一〕

  其先与秦同祖,出于伯益,别封于梁。范 晔后汉书卷三四梁统传李贤注

  桥子溥,〔二〕溥子延,以明军谋特除西域司马 。延生统。范晔后汉书卷三四梁统传李 贤注

  元帝初元五年,〔三〕轻殊死刑三十四事,哀帝 建平元年,轻殊死刑八十一事,其四十二事手杀人者减 死一等。范晔后汉书卷三四梁统传李贤 注

  五帝有流殛放杀之诛,〔四〕三王有大辟刻肌之 法,是以五帝、三王之刑,除残去乱。鞭扑不可弛于家 ,〔五〕刑罚不可废于国,征伐不可偃于天下,用之有 本末,行之有逆顺耳。书钞卷四三

  统对尚书状曰:〔六〕“元寿二年,三辅盗贼群 辈并起,至燔烧茂陵都邑,烟火见未央宫,前代所未尝 有。其后陇西新兴,北地任横、任崖,西河漕况,越州 度郡,万里交结,或从远方,四面会合,遂攻取库兵, 劫略吏人,国家开封侯之科,以军法追捕,仅能破散也 。”范晔后汉书卷三四梁统传李贤注

〔一〕 “梁统”,字仲宁,安定乌 氏人,范晔后汉书卷三四有传。又有司马彪续汉书卷三 。

〔二〕 “桥子溥”,范晔后汉书梁 统传云:“统高祖父子都,自河东迁居北地,子都子桥 。”其下李贤引东观汉记“桥子溥”云云作注。此句上 姚本、聚珍本已据范书增补“统高祖父子都,自河东迁 居北地,子都子桥”三句。

〔三〕 “元帝初元五年”,范晔后 汉书梁统传云:“统在朝廷,数陈便宜。以为法令既轻 ,下奸不胜,宜重 刑罚,以遵旧 典,乃上疏。”此即疏中语。范书载梁统疏,此下诸句 作“臣窃见元哀二帝轻死之刑以一百二十三事,手杀人 者减死一等”。四库全书考证云:“考范书所载减轻条 目,其数与原文不合,盖缘元帝所轻三十四事,范书未 曾统计耳,赖本书载统疏原文,可订其讹。”

〔四〕 “五帝有流殛放杀之诛”, 此文与上文同为梁统疏中语。“
杀”,聚珍本作“窜”。按陈禹谟 刻本书钞卷四三、唐类函卷七八引皆作“杀”,范晔后 汉书梁统传亦作“杀”,无作“窜”者。姚本此条全脱 。聚珍本作“窜”,纯系辑者臆改。

〔五〕 “鞭扑不可弛于家”,此下 五句原无,聚珍本有,唐类函卷七八引,今据增补。

〔六〕 “统对尚书状曰”,梁统上 疏建议重刑罚,议者以为不可施行。统又上言,表示“ 愿得召见,若对尚书近臣,口陈其要”。光武帝令尚书 问状,故有统对尚书状一事。
 
 
 

   梁竦〔一〕

  彼仲尼之佐鲁兮,〔二〕先严断而后弘衍。虽离谗 以呜邑兮,卒暴诛于两观。〔三〕殷伊尹之协德兮,〔 四〕暨太甲而俱宁。岂齐量其几微兮,徒信己以荣名。 虽吞刀以奉命兮,〔五〕抉目眦于门闾。吴荒萌其已殖 兮,可信颜于王庐?〔六〕图往镜来兮,关北在篇。〔
七〕君名既泯没兮,〔八〕后辟亦然。屈平濯德兮, 洁显芬香。句践罪种兮,越嗣不长。〔九〕重耳忽推兮 ,六卿卒强。〔一0〕赵殒鸣犊兮,秦人入疆。〔一一 〕乐毅奔赵兮,燕亦是丧。〔一二〕武安赐命兮,昭以 不王。〔一三〕蒙宗不幸兮,长平颠荒。〔一四〕范父 乞身兮,楚项不昌。〔一五〕何尔生不先后兮,推洪勋 以遐迈。服荔裳如朱绂兮,骋鸾路于奔濑。历苍梧之崇 丘兮,宗虞氏之俊乂。临众渎之神林兮,东敕职于蓬碣 。祖圣道而垂典兮,褒忠孝以为珍。既匡救而不得兮, 必殒命而后仁。惟贾傅其违指兮,〔一六〕何杨生之欺 真。〔一七〕彼皇麟之高举兮,熙太清之悠悠。临岷川 以怆恨兮,〔一八〕指丹海以为期。〔一九〕范 晔后汉书卷三四梁统传李贤注

〔一〕 “梁竦”,字叔敬,梁统子 ,范晔后汉书卷三四有传。又见汪文台辑谢承后汉书卷 一、司马彪续汉书卷三。

〔二〕 “彼仲尼之佐鲁兮”,范晔 后汉书梁竦传云:竦“坐兄松事,与弟恭俱徙九真。既 徂南土,历江、湖,济沅、湘,感悼子胥、屈原以非辜 沈身,乃作悼骚赋,系玄石而沈之”。此下即悼骚赋中 文字。史记孔子世家云:“定公十四年,孔子年五十六 ,由大司寇行摄相事。”“仲尼之佐鲁”,即谓此。

〔三〕 “虽离谗以呜邑兮,卒暴诛 于两观”,“离”,遭也。“呜邑”,二字或作“呜唈 ”,呜咽也。“暴诛于两观”,指诛少正卯事。刘子心 隐篇云:“少正卯在鲁,与孔子同时,孔子门人三盈三 虚。”说苑指武 篇云:“孔子为 鲁司寇,七月而诛少正卯于东观之下。”袁宏后汉纪卷 一二元和二年载郑弘对章帝之语云:“窦宪,奸臣也, 有少正卯之行,未被两观之诛。”

〔四〕 “伊尹”,姚本、聚珍本误 作“伊周”。

〔五〕 “虽吞刀以奉命兮”,“虽 ”字聚珍本注云:“疑作‘胥’。”四库全书考证云: “按竦赋本以悼子胥、屈原,此句正用伍员事也。‘虽 ’字疑是‘胥’字之讹。”聚珍本注、考证所疑近是。 史记伍子胥列传载:吴王夫差信太宰嚭之谗,“乃使使 赐伍子胥属镂之剑,曰:‘子以此死。’伍子胥仰天叹 曰:‘嗟乎!谗臣嚭为乱矣,王乃反诛我。我令若父霸 。自若未立时,诸公子争立,我以死争之于先王,几不 得立。若既得立,欲分吴国予我,我顾不敢望也。然今 若听谀臣言以杀长者。’乃告其舍人曰:‘必树吾墓上 以梓,令可以为器;而抉吾眼县吴东门之上,以观越寇 之入灭吴也。’乃自刭死”。

〔六〕 “信”,与“伸”字通。“ 王庐”,指吴王阖庐,为吴王夫差之父。

〔七〕 “关北在篇”,此句文义不 明,字有讹误。“北”字姚本作一方格,表示脱一字。

〔八〕 “君名既泯没兮”,“名” 字下姚本、聚珍本皆有“其”字。

〔九〕 “句践罪种兮,越嗣不长” ,越王句践平吴,横行江、淮,号称霸王。句践谋臣范 蠡认为越王“可与共患难,不可与共乐”,遂离开越国 。而句践另一谋臣大夫种则称病不朝。有人谗种欲作乱 ,句践乃赐种剑,迫令自杀。种遂自杀。种卒后,越王 七传至无彊,被楚所杀,越从此败散。事详史记越王句 践世家。

〔一0〕“重耳忽推兮,六卿卒强” ,重耳以献公骊姬之乱出亡,后归晋得立,是为晋文公 。晋文公赏从亡者及功臣,以赵衰为原大夫,居原,任 国政;以魏武子袭魏氏之后,列为大夫,治于魏;又封 赏司空季子、狐偃等,从亡者介子推未能得到封赏。介 子推认为:“献公子九人,唯君在矣。惠、怀无亲,外 内弃之;天未绝晋,必得有主,主晋祀者,非君而谁? 天实开之,二三子以为己力,不亦诬乎?窃人之财,犹 曰是盗,况贪天之功以为己力乎?下冒其罪,上赏其奸 ,上下相蒙,难与处矣!”遂隐居不出。晋至昭公时, 六卿赵、魏、韩、范、中行、智氏势盛,公室卑微。此 所云“重耳忽推”,即指忽视介子推之言,封赏赵衰、 魏武子等,导致后来六卿之强。事见史记晋世家、赵世 家、魏世家。

〔一一〕“赵殒鸣犊兮,秦人入疆” ,“鸣犊”,即窦鸣犊。史记孔子世家云:“孔子既不 得用于卫,于西见赵简子。至于河而闻窦鸣犊、舜华之 死也,临河而叹曰:‘美哉水,洋洋乎!丘之不济此, 命也夫!’子贡趋而进曰:‘敢问何谓也?’孔子曰: ‘窦鸣犊、舜华,晋国之贤大夫也。赵简子未得志之时 ,须此两人而后从政;及其已得志,杀之乃从政。丘闻 之也,刳胎杀夭则麒麟不至郊,竭泽涸渔则蛟龙不合阴 阳,覆巢毁卵则凤皇不翔。何则?君子讳伤其类也。夫 鸟兽之于不义也尚 知辟之,而况 乎丘哉!’”是鸣犊曾辅佐赵简子,赵简子从政后杀之 。“赵殒鸣犊”即谓此。“秦人入疆”,指赵王迁时秦 兵入邯郸,赵亡。

〔一二〕“乐毅奔赵兮,燕亦是丧” ,燕王哙时,齐兵入燕,攻破燕国,燕王哙死,燕昭王 嗣立。昭王卑身厚币以招贤者,乐毅自魏往,昭王二十 八年,为燕上将军,与秦、楚、三晋合谋伐齐,齐兵败 。燕军攻入齐都临淄,齐城不下者独聊、莒、即墨。昭 王卒,子惠王立,因与乐毅有隙,不加信任,使骑劫代 乐毅为将,乐毅亡走赵。齐田单以即墨击败燕军,骑劫 死,燕兵引归,齐悉复得其故城,此后燕国力衰败。事 见史记燕召公世家。

〔一三〕“武安赐命兮,昭以不王” ,“武安”,即白起。白起事秦昭王,以功封武安君。 武安君晚年与昭王相应侯范睢有隙。昭王四十八年,使 五大夫王陵攻赵邯郸,少利。四十九年正月,发兵佐陵 ,陵战不善。昭王欲使武安君代陵为将,武安君称病不 肯行。昭王使王龁代陵,围邯郸,不能拔。楚又使春申 君和信陵君将兵攻秦,秦军多有亡失。昭王、应侯欲起 用武安君,武安君遂称病笃。于是昭王免武安君为士伍 。诸侯军急攻秦军,秦军屡次败退。昭王使人遣武安君 ,不得留咸阳。武安君既行,出咸阳西门十里,至杜邮 ,昭王与应侯群臣议曰:“白起之迁,其意尚怏怏不服 ,有余言。”昭王乃使使者赐之剑,令自裁,武安君遂 自杀,此即所谓“武安赐命”。武安君死后,王龁未能 攻拔邯郸,引兵而去。“昭以不王”,即谓此。事详史 记白起列传、秦本纪。

〔一四〕“蒙宗不幸兮,长平颠荒” ,“蒙宗”,犹言“蒙氏”,指蒙恬、蒙毅。秦始皇尊 宠蒙氏,蒙恬任外事,多年统兵在外,居上郡,威震匈 奴;蒙毅在内位至上卿,出则骖乘,入则御前。始皇死 ,胡亥、赵高处死蒙恬、蒙毅。“蒙宗不幸”,即指此 。事详史记蒙恬列传。“长平颠荒”,指秦二世胡亥被 赵高、阎乐困杀于望夷宫。因望夷宫在长陵西北长平观 道东故亭处,故云“长平颠荒”。事详史记秦始皇本纪 。

〔一五〕“范父乞身兮,楚项不昌” ,“范父”,谓范增,项羽谋士,羽尊之为“亚父”。 楚、汉相争时,刘邦采用陈平之计,离间项羽、范增。 项羽对范增发生怀疑,范增怒曰:“天下事大定矣,君 王自为之。愿赐骸骨归卒伍。”项羽许之。范增离开项 羽,未至彭城,疽发背而死。范增死后,项羽所建立的 楚政权日渐衰弱,终于被刘邦所灭。事详史记项羽本纪 。

〔一六〕“贾傅其违指兮”,“贾傅 ”,指贾谊,谊先后为长沙王太傅、梁怀王太傅。贾谊 建议文帝改正朔,易服色,法制度,定官名,兴礼乐, 又草具诸事仪法,色尚黄,数用五,悉更秦法。因遭到 大臣的反对,文帝未能采纳其议。后来谊又上疏言诸侯 地连数郡,当稍削其地,文帝亦未能采纳。“违指”之 言当即指此。事详史记、汉书贾谊本传。

〔一七〕“杨生之欺真”,“杨生” ,指杨雄。王莽篡汉,建立新朝,雄曾事莽。在东汉人 看来,刘汉为“真”,新莽为“伪”。因雄事莽,故云 “欺真”。

〔一八〕“岷川”,即岷水,出自蜀 境,古人视为江水正源。

〔一九〕“指丹海以为期”,“丹海 ”,川名,拾遗记卷一云:“舜葬苍梧之野,有鸟如雀 ,丹州而来,吐五色之气,……常游丹海之际,时来苍 梧之野。”又名丹渊,汉书律历志云:唐帝“让天下于 虞,使子朱处于丹渊为诸侯”。此句下聚珍本尚有以下 一段文字:“永元九年,制诏三公、大鸿胪曰:‘夫孝 莫大于尊尊亲亲,其义一也。追命外祖,以笃亲亲。其 追封谥皇太后父竦为褒亲愍侯,好爵显服,以慰母心。 ’”姚本亦有此文,然“永元九年”误作“永和元年” 。据书钞卷四七所引,此文出和帝纪,今编入和帝纪。
 
 
 

   梁商〔一〕

  商少持韩诗,兼读众书传记,天资聪敏,昭达万情 。举措动作,直推雅性,务在诚实,不为华饰。孝友着 于闾阈,明信结于友朋。其在朝廷,俨恪矜严,威而不 猛。退食私馆,接宾待客,宽和肃敬。忧人之忧,乐人 之乐,皆若在己。轻财货,不为蓄积,故衣裘裁足卒岁 ,奴婢车马供用而已。朝廷由是敬惮委任焉。范 晔后汉书卷三四梁商传李贤注

  梁商,字伯夏,安定乌氏人。〔二〕常曰:“多 藏厚亡,为子孙累。”每租奉到及两宫赏赐,便置中门 外,未尝入藏,悉分与昆弟中外。〔三〕御 览卷五一五

  梁商,〔四〕饥年谷贵,有饿馁,辄遣苍头以车 载米盐菜钱,〔
五〕于四城散乞贫民。〔六〕书钞 卷三九

  梁商上书曰:“猥复超起宿德。”〔七〕文 选卷四二应璩与侍郎曹长思书李善注

  商病笃,敕子冀等曰:“吾以不德,享受多福, 生无以辅益朝庭,死必耗费帑藏,衣衾饭唅玉匣珠贝之 属,何益朽骨。百僚劳攘,纷华道路,祇增尘垢。虽云 礼制,亦有权时。方今边郡不宁,〔八〕盗贼未息,岂 宜重为国损。气绝之后,载至冢舍,即时殡敛。敛以时 服,皆以故衣,无更裁制。殡已开冢,冢开即葬。祭食 如前,〔九〕无用三牲。孝子善述父志,不宜违我言也 。”〔一0〕聚珍本

  梁商薨,给赐东园□车、朱寿器、银镂、黄金玉 匣。〔一一〕书钞卷九二

  初,帝作诔曰:“孰云忠侯,〔一二〕不闻其音 。背去国家,都兹玄阴。幽居冥冥,靡所且穷。” 范 晔后汉书卷三四梁商传李贤注

  梁商朝廷敬惮,其委任自前世外戚见礼过尊显所 未曾有。〔一三〕商门无驻马请谒之宾,谦虚抑损,九 命弥恭,汉兴已来,妃后之家亦无商比。御 览卷四二三

〔一〕 “梁商”,梁竦次子梁雍之 子,范晔后汉书卷三四有传。又见汪文台辑谢承后汉书 卷一、司马彪续汉书卷三。

〔二〕 “安定乌氏人”,四库全书 考证云:“考史家体例,凡子孙附于祖父传者,但于祖 父传中书明为某地人,后此更不复载。此条当是梁统传 文,后来采摘东观汉记者移入商传。”

〔三〕 “悉分与昆弟中外”,此条 记纂渊海卷四八亦引,字句微异。

〔四〕 “梁商”,原误作“梁高” ,姚本同误,并立梁高传。按范晔后汉书无梁高,“梁 高”乃“梁商”之讹。商轻财好施,此所载事与商行迹 相符。聚珍本把此条辑入梁商传,甚是。

〔五〕 “盐”,姚本、聚珍本无此 字。

〔六〕 “于四城散乞贫民”,此句 姚本、聚珍本作“于四城外给与贫民”。

〔七〕 “猥复超起宿德”,此句文 义不明,当有脱误。

〔八〕 “郡”,姚本作“境”,范 晔后汉书梁商传同。

〔九〕 “前”,姚本同,范晔后汉 书梁商传作“存”。

〔一0〕“不宜违我言也”,此条不 知聚珍本从何书辑录。

〔一一〕“朱寿器”,原作“寿朱器 ”,姚本、聚珍本作“朱寿器”,初学记卷一四、御览 卷五五一引同,今据改。“匣”,原作“柜”,姚本、 聚珍本作“匣”,初学记卷一四、御览卷五五一引同, 今据改。范晔后 汉书梁商传云: “赐以东园朱寿器、银镂、黄肠、玉匣、什物二十八种 。”

〔一二〕“忠侯”,永建元年,梁商 袭父封乘氏侯,卒赐谥忠侯。见范晔后汉书梁商传。

〔一三〕“其委任自前世外戚见礼过 尊显所未曾有”,此有讹误,似当作“其委任礼过尊显 ,前世外戚所未曾有”。聚珍本作“其委任自前世外戚 礼遇所未曾有”。
 
 
 

   梁冀〔一〕

  父商献美人支通期于顺帝。〔二〕范 晔后汉书卷三四梁冀传李贤注

  梁冀僭侈,作平上軿车。〔三〕事 类赋卷一六

  永昌太守铸黄金之蛇献之冀,益州刺史种皓发其 事。大将军夫人躬先率礼,淑慎其身,超号为开封君, 即大将军梁冀妻也。〔四〕聚珍本

〔一〕 “梁冀”,字伯卓,梁商长 子,范晔后汉书卷三四有传。又见汪文台辑谢承后汉书 卷一、司马彪续汉书卷三、华峤后汉书卷一、张璠汉记 。

〔二〕 “父商献美人支通期于顺帝 ”,范晔后汉书梁冀传云:“初,父商献美人友通期于 顺帝,通期有微 过,帝以归商, 商不敢留而出嫁之,冀即遣客盗还通期。”李贤注云: “东观记‘友’作‘支’。”此条即据李贤注,又酌取 范书文句辑录

〔三〕 “作平上軿车”,此条上聚 珍本尚有以下一段文字:“梁冀拜步兵校尉,上书:‘ 列校之职,上应天工,下厌群望,实非愚臣所宜。’” 姚本亦辑有此段文字。按二本系据陈禹谟刻本书钞卷六 一辑录。据孔广陶校注本书钞和御览卷二四二所引,“ 梁冀”当作“梁不疑”。今于梁冀传中不录此条,而辑 入梁不疑传。

〔四〕 “即大将军梁冀妻也”,此 条不知聚珍本从何书辑录。“永昌太守铸黄金之蛇献之 冀,益州刺史种皓发其事”为一事,“大将军夫人躬先 率礼”云云又为一事,二事不相关涉,聚珍本当从两处 辑录。聚珍本注云:“‘大将军夫人’以下十九字当是 诏策之词,‘即大将军梁冀妻也’句恐为后人加注,而 节录者误作正文。又范书本传,冀妻孙寿封襄城君。梁 商传:夫人阴氏薨,追号开封君。此以号开封君者为冀 妻,疑亦有误。”
 
 
 

   梁不疑

  梁不疑拜步兵校尉,〔一〕上书曰:“列校之职, 上应天工,下厌群望,〔二〕实非过少所宜任也。”  书钞卷六一

〔一〕 “梁不疑”,梁商次子,范 晔后汉书无传,梁冀传略载其事。又见汪文台辑谢承后 汉书卷一、司马彪续汉书卷三。

〔二〕 “群”,原作“郡”,御览 卷二四二引作“群”,今据改。
 
 
 

   张纯

  张纯,〔一〕字伯仁,建武初,先诣阙,封武始侯 。〔二〕文选卷三八任昉为萧扬州荐士 表李善注

  张纯,字伯仁,为太中大夫,〔三〕在朝廷累世 ,明习故事。建武初定,旧典多缺,每有疑义,辄以访 问,以断是非,一日或数四引见。〔四〕书 钞卷五六

  张纯,字伯仁,为虎贲中郎将,纯素重慎周密, 时上封事,辄削去草。御览卷四三

  张纯,字伯仁,为大司空,〔五〕务于无为。〔 六〕书钞卷五二

  张纯,字伯仁。建武二十六年,纯奏议云:“三 年一祫,五年一禘。禘之为言谛,谛定昭穆尊卑之义也 。禘祭以夏四月。夏者阳气在上,阴气在下,故正尊卑 之义也。祫祭以冬十月。〔七〕冬者五谷成熟,时备礼 成,〔八〕骨肉合聚饮食也。”〔九〕书 钞卷九0

  子奋,字稚通。兄根,常被病。纯病困,敕家丞 翕曰:〔一0〕“吾无功于时,猥蒙爵土,身死之后, 勿议传国之事。”纯薨,大行移书问嗣,翕上书奋。中 元二年,诏书封奋。奋上书曰:“根不病,哀臣小称病 ,令翕立后。臣时在河南冢庐,臣见纯前告翕语,自以 兄弟不当蒙爵土之恩,愿下有司。”帝以奋违诏,收下 狱,奋乃袭封。奋既嗣爵,谦俭节约,闺门和平。〔一 一〕文选卷三八任昉为萧扬州荐士表李 善注、书钞卷四八、类聚卷五一、御览卷五一五

〔一〕 “张纯”,京兆杜陵人,范 晔后汉书卷三五有传。又见汪文台辑司马彪续汉书卷三 。袁宏后汉纪卷八亦略载其事。

〔二〕 “封武始侯”,此句下尚有 “子奋,字稚通”云云一段文字,已移置于后。

〔三〕 “为太中大夫”,建武五年 张纯为太中大夫。见范晔后汉书张纯传。

〔四〕 “或数四引见”,此条唐类 函卷五0引作“张纯,字伯仁,为太中大夫,在朝累世 ,明习故事。建武初,旧典多阙,每有疑议,辄以访纯 ,自郊庙婚冠丧纪礼仪多所正定,一日或数四引见”。 姚本即据唐类函所引辑录,字句全同。聚珍本亦同,仅 删“张纯,字伯仁”五字。

〔五〕 “为大司空”,建武二十三 年,代杜林为大司空。见范晔后汉书张纯传。

〔六〕 “务于无为”,此条姚本、 聚珍本皆未辑录。

〔七〕 “祫祭以冬十月”,原误作 “禘祭以冬十二月”。范晔后汉书张纯传载纯奏议云: “祫祭以冬十月。”今据改正。

〔八〕 “时”,范晔后汉书张纯传 所载纯奏议作“物”。

〔九〕 “骨肉合聚饮食也”,此条 陈禹谟刻本书钞卷九0引云:“
建武二十六年,诏纯曰:‘禘、祫 之祭,不行已久矣,宜据经典,详为其制。’纯奏曰: ‘礼三年一祫,五年一禘。春秋传曰:“大祫者何?合 祭也。”毁庙及未毁庙之主皆登,合食乎太祖,五年而 再殷。汉旧制三年一祫,毁庙主合食高庙,存庙主未尝 合祭。元始五年,诸王公列侯庙会,始为禘祭。又前十 八年亲幸长安,亦行此礼。禘之为言谛,谛定昭穆尊卑 之义也。禘祭以夏四月,夏者阳气在上,阴气在下,故 正尊卑之义也。祫祭以冬十月,冬者五谷成熟,物备礼 成,故合聚饮食也。斯典之废,于兹八年,谓可如礼施 行,以时定议。’帝从之,自是禘、祫遂定。”其下注 “补”字,即谓已据他书增补。查范晔后汉书张纯传, 可知陈本书钞系据范书张纯传增补。姚本、聚珍本皆从 陈本书钞辑录。

〔一0〕“家丞翕”,范晔后汉书张 纯传李贤注云:“东观记曰家丞名歙。”

〔一一〕“闺门和平”,文选卷三八 任昉为萧扬州荐士表李善注引云:“子奋,字稚通。兄 根,常被病。纯病困,敕家丞翕:‘司空无功,爵不当 传嗣。’纯薨,大行移书问嗣,翕上书夺,诏封奋。奋 上书曰: ‘根不病,哀臣小称病 ,今翕移臣。’”“夺”字乃“奋”字之误。书钞卷四 八引云:“纯临死,谓家人曰:‘吾无功于时,猥蒙爵 土,身死之后,勿议传国之事。’”类聚卷五一引云: “张纯临终,谓家丞曰:‘吾无功于时,猥蒙爵土,身 死之后,勿议传国爵。’子奋,上诏奋嗣爵,奋称纯遗 旨,固不肯受。帝以奋违诏,收下狱,奋乃袭封。”御 览卷五一五引云:“张纯封武始侯,有子根、奋。及纯 病,敕家丞翕曰:‘无功于国,猥蒙大恩,爵不当及于 后嗣。’纯薨,大行移书问嗣,奋。中元二年,诏书封 奋。奋上书曰:‘不病,哀臣小称疾,令翕立后。臣时 在河南冢庐,臣见纯前告翕语,自以兄弟不当蒙袭爵之 恩,愿下有司。’诏不听。奋既嗣爵,谦俭节约,闺门 和平。”“大行移书问嗣,奋”,“奋”字上脱“翕上 书”三字。此条即综合各书所引辑录。
 
 
 

   曹褒

  曹褒,〔一〕字叔通,笃学有大度,〔二〕常慕叔 孙通为汉礼仪,昼夜研精沉思,〔三〕寝则怀铅笔,行 则诵文书。〔四〕当其念至,忽忘所之。〔五〕事 类赋卷一五

  褒笃学有大度,举孝廉,拜车府令。书 钞卷五五

  曹褒在射声,〔六〕营舍有停棺不葬百余所,褒 亲自履行,问其意故。吏对曰:“此等多是建武以来绝 无后者。”褒怆然,为买空地,悉葬其无主者,设祭以 祀之。迁城门校尉、将作大匠。〔七〕时疾疫,褒巡行 病徒,〔八〕为致医药,经理饘粥,多蒙济活。〔九〕 御览卷四一九

  曹褒为河内太守,〔一0〕时旱,春至六月无雨 ,谷贵,百姓颇流离。褒到,省吏职,〔一一〕退去贪 残,屡得澍雨。其秋大熟,百姓给足,流民皆还。〔一 二〕御览卷一一

〔一〕 “曹褒”,范晔后汉书卷三 五有传。又见汪文台辑司马彪续汉书卷三。袁宏后汉纪 卷一二亦略载其事。

〔二〕 “有大度”,此三字原无, 书钞卷五五引有,今据增补。

〔三〕 “研精”,此二字原无,书 钞卷一0四引有,今据增补。

〔四〕 “文书”,书钞卷九八、类 聚卷五五引作“诗书”。

〔五〕 “忽忘所之”,此条书钞卷 九七两次引征,字句较略。

〔六〕 “射声”,即射声校尉,掌 宿卫兵,秩比二千石。据范晔后汉书曹褒传,褒于永元 四年迁此官。

〔七〕 “迁城门校尉、将作大匠” ,此句原无“城门校尉”四字,聚珍本有,书钞卷三九 引亦有,今据增补。按范晔后汉书曹褒传亦云褒由射声 校尉“迁城门校尉、将作大匠”。

〔八〕 “褒巡行病徒”,此下四句 聚珍本作“褒愍哀病徒,亲自省治,医药饘粥,多蒙济 活”。书钞卷三九 引作“愍哀病 徒,亲自省致,医药粥糜,好者知感”。聚珍本是综合 书钞、御览所引而成,个别文字又作了校改。

〔九〕 “多蒙济活”,此条御览卷 八五九亦引,字句疏略。

〔一0〕“曹褒为河内太守”,据范 晔后汉书曹褒传,褒在永元七年为河内太守。

〔一一〕“省吏职”,此句当是四字 句,与以下几句文例相同。范晔后汉书曹褒传作“省吏 并职”,当据补“并”字。

〔一二〕“流民皆还”,“民”字范 晔后汉书曹褒传作“□”,误。此条姚本、聚珍本漏辑 。
 
 
 

   郑兴

  郑兴从博士金子严为左氏春秋。〔一〕范 晔后汉书卷三六郑兴传李贤注

  光武帝问郊记事,郑兴曰:“臣不为谶。”上曰 :“卿之不学,非之耶?”兴曰:“臣于书有所未学, 无所非之也。”〔二〕书钞卷九六

〔一〕 “郑兴”,字少赣,河南开 封人,范晔后汉书卷三六有传。又见汪文台辑谢承后汉 书卷一、司马彪 续汉书卷三、华 峤后汉书卷一。袁宏后汉纪卷六亦略载其事。

〔二〕 “无所非之也”,此条姚本 、聚珍本皆未辑录。
 
 
 

   郑众

  郑众,〔一〕字仲师,建武中,太子及山阳王因虎 贲将梁松请众,〔二〕欲为通引籍,〔三〕赂遗缣帛, 众悉辞不受,谓松曰:“太子储君,无外交义,汉有旧 防,诸王不宜通宾客。”松讽以长者难逆。众曰:“犯 禁触罪,不如守法而死。”太子及王皆奇之。〔四〕书 钞卷三七

  庐江献鼎,诏召郑众问齐桓公之鼎在柏寝台,见 何书?春秋左氏有鼎事几?众对状,除为郎中。〔五〕 御览卷七五六

  永平八年,〔六〕匈奴遣使求和亲,上遣郑众持 节使匈奴。众素刚烈,至北庭,虏欲令拜,众不为屈。 单于大怒,围守闭之,不与水火,欲胁服众,众拔刃自 誓,〔七〕单于恐而止。御览卷四三八

  永平中,遣郑众使北匈奴,众因上书言:“臣前 奉使,不为匈奴拜,单于恚恨,〔八〕故兵围臣。〔九 〕今复衔命,必凌折臣。臣诚不忍将大汉节对毡裘独拜 。〔一0〕如令匈奴遂能服臣,将有损大汉之强。”上 不听,众不得已,既行,后果为匈奴所杀。〔一一〕类 聚卷六八

〔一〕 “郑众”,范晔后汉书卷三 六有传。又见汪文台辑司马彪续汉书卷三、华峤后汉书 卷一。袁宏后汉纪卷一四亦略载其事。

〔二〕 “虎贲将”,聚珍本作“虎 贲中郎将”,与范晔后汉书郑众传同。

〔三〕 “欲为通引籍”,此句聚珍 本作“欲为通籍”,御览卷四二七引同。范晔后汉书郑 众传作“欲为通义,引籍出入殿中”。

〔四〕 “太子及王皆奇之”,聚珍 本脱此句。

〔五〕 “除为郎中”,此条事类赋 卷一六、玉海卷八八亦引,文字微异。

〔六〕 “永平”,原误作“永和” 。永平为明帝年号,永和为顺帝年号。郑众卒于章帝建 初八年,没有活到顺帝时期,“永和”二字必误。聚珍 本作“永平”,与范晔后汉书郑众传合,今据改正。

〔七〕 “众拔刃自誓”,原无“众 ”字。此句姚本、聚珍本作“众拔刀自誓”,书钞卷四 0引作“众按刀自誓”,今据补“众”字。

〔八〕 “恚恨”,原误作“悉恨” ,姚本同误。御览卷六八一引作“恚恨”,与范晔后汉 书郑众传同,今据校改。聚珍本作“恚怒”。

〔九〕 “故兵围臣”,此句姚本、 聚珍本作“放兵围臣”,御览卷六八一引作“遣兵围臣 ”,范晔后汉书郑众传作“故遣兵围臣”。按范书当是 东观汉记旧文。

〔一0〕“独”,此字原无,书叙指 南卷一九引亦无此字,聚珍本有,御览卷三四一、卷六 八一,记纂渊海卷四九引亦有,今据增补。

〔一一〕“后果为匈奴所杀”,此句 疑为类聚作者妄加。据范晔后汉书郑众传记载,众被迫 北使匈奴,在路途上连续上书,有诏追还,拘系廷尉, 会赦归家。建初六年,代邓彪为大司农,八年卒官。书 钞卷五四两引华峤后汉书,亦言郑众为大司农。是众非 为匈奴所杀,而卒于任大司农时期。
 
 
 

   范升

  范升,〔一〕字辨卿,迁博士,每有大议,辄见访 问。书钞卷六七

〔一〕 “范升”,范晔后汉书卷三 六有传。
 
 
 

   陈元

  陈元上疏曰:〔一〕“抉瑕擿衅,掩其弘美。”〔 二〕文选卷二五傅咸赠何劭王济李善注

  光武兴立左氏,而桓谭、卫宏并共毁訾,故中道 而废。〔三〕聚珍本

〔一〕 “陈元”,范晔后汉书卷三 六有传。又见汪文台辑华峤后汉书卷一。四库全书考证 云:“陈元传,按此传姚本前后两见,一编王綝传后, 一编尹勤传后,并讹贺玄,永乐大典同。”

〔二〕 “掩其弘美”,陈元习左氏 春秋,光武帝建武初,议立左氏传博士,范升奏以为左 氏传浅末,不宜立。陈元诣阙上疏辩之。范晔后汉书陈 元传详载其事。此二句即疏中语。

〔三〕 “故中道而废”,此条聚珍 本辑录,不知摘自何书。
 
 
 

   贾逵

  贾逵,〔一〕字景伯,能讲左氏及五经本文,以大 小夏侯尚书教授。长八尺二寸,〔二〕诸儒为之语曰: “问事不休贾长头。” 御览卷六一五

  明帝永平十七年,〔三〕神雀五色翔集京师,帝 以问临邑侯刘复,〔四〕不能对,荐贾逵博物。〔五〕 对曰:“昔武王修父之业,鸑鷟鸣于岐山,〔六〕宣帝 威怀戎狄,神雀仍集,〔七〕此降胡之征也。”〔八〕 帝召贾逵,〔九〕敕兰台给笔札,使作神雀颂。〔一0 〕稽瑞

  建初元年,贾逵入北宫虎观、南宫云台,〔一一 〕使出左氏大义,书奏,上嘉之,赐布五百疋、衣一袭 。〔一二〕御览卷八二0

  贾逵,字景伯,拜侍中。〔一三〕逵在朝侍帷幄 ,兼领秘书近署,甚见纳用。书钞卷五 八

〔一〕 “贾逵”,范晔后汉书卷三 六有传。又见汪文台辑谢承后汉书卷一、司马彪续汉书 卷三、华峤后汉书卷二。袁宏后汉纪卷一二亦略载其事 。

〔二〕 “长八尺二寸”,此句原无 ,聚珍本把此句置于“字景伯”之下。御览卷三七七引 云:“贾逵长八尺二寸,京师为之语曰:‘问事不休贾 长头。’”范晔后汉书贾逵传云:“逵悉传父业,弱冠 能诵左氏传及五经本文,以大夏侯尚书教授,……身长 八尺二寸,诸儒为之语曰:‘问事不休贾长头。’”是 此句当在“诸儒为之语曰”句上。

〔三〕 “永平十七年”,类聚卷九 九、御览卷九二二、事类赋卷一九误引作“永安十七年 ”,姚本同误。聚 珍本尚不误。 玉海卷六0云:“贾逵传:‘显宗永平中,有神爵集宫 殿官府,冠羽有五采色,帝异之,以问临邑侯刘复,复 不能对,荐逵博学多识,帝乃召逵问之。……因敕兰台 给笔札,使作神雀颂。’”“显宗永平中”句下注:“
东观记永平十四年。”可见王应麟 所看到的东观汉记“永平十七年”作“永平十四年”。

〔四〕 “临邑侯”,原误作“瑞邑 侯”。刘复为刘兴之子,建武三十年封临邑侯,见范晔 后汉书北海靖王兴传。贾逵传亦作“临邑侯”,今据改 正。

〔五〕 “贾逵”,原脱“逵”字。

〔六〕 “鸑鷟鸣于岐山”,范晔后 汉书贾逵传李贤注云:“鸑鷟,凤之别名也。周大夫内 史过对周惠王曰:‘周之兴也,鸑鷟鸣于岐山。’事见 国语也。”

〔七〕 “仍”,频也。

〔八〕 “此降胡之征也”,原脱“ 胡之征也”四字,文义未完,据范晔后汉书贾逵传当有 此四字,今据增补。李贤注云:“宣帝时神雀再见,改 为年号,后匈奴降服,呼韩入朝也。”

〔九〕 “帝召贾逵”,此下三句原 无,书钞卷一0四引有,今据增补。

〔一0〕“使作神雀颂”,此条御览 卷九二二、事类赋卷一九引作“
永安十七年,公卿以神雀五色翔集 京师,奉觞上寿,令贾逵作神雀颂”。

〔一一〕“虎观”,当作“白虎观” 。范晔后汉书贾逵传云:“建初元年,诏逵入讲北宫白 虎观、南宫云台。”

〔一二〕“赐布五百疋、衣一袭”, 此条文选卷三九江淹诣建平王上书李善注、卷五四刘峻 辩命论李善注亦引,文字较为简略。

〔一三〕“拜侍中”,此句以下四句 姚本、聚珍本作“拜侍中,领骑都尉,内备帷幄,兼领 秘书近署,甚见信用”,与范晔后汉书贾逵传无一字之 别。疑姚本系据范书增改,而聚珍本又移用姚本文字。
 
 
 

   司马均〔一〕

  争曲直者,辄言“敢祝少宾乎”?心不直者,终不 敢祝也。〔二〕范晔后汉书卷三六贾逵 传李贤注

〔一〕 “司马均”,其事略载范晔 后汉书卷三六贾逵传,又见汪文台辑谢承后汉书卷八。

〔二〕 “终不敢祝也”,范晔后汉 书贾逵传云:“逵荐东莱司马均、陈国汝郁,帝即征之 ,并蒙优礼。均字少宾,安贫好学,隐居教授,不应辟 命。信诚行乎州里,乡人有所计争,辄令祝少宾,不直 者终无敢言。”其下李贤即引东观汉记此条文字作注。 姚本、聚珍本在此条文字前据范书增入“司马均, 字少宾,东莱人,隐居教授,诚信行乎 州里,乡人有”二十二字。
 
 
 

   汝郁

  汝郁,〔一〕字叔异,陈国人。年五岁,母病,不 能饮食,郁常抱持啼泣,〔二〕亦不肯饮食。母怜之, 强为餐饭,欺言已愈。郁察母亲色不平,〔三〕辄复不 食。宗亲共奇异之,因字曰“异”。〔四〕御 览卷四一二

  汝郁再征,载病诣公车,〔五〕尚书敕郁自力受 拜。郁乘辇白衣诣止车门,〔六〕台遣两当关扶郁,〔 七〕入拜郎中。 文选卷四三嵇康与山 巨源绝交书李善注

〔一〕 “汝郁”,范晔后汉书卷三 六贾逵传略载其事。又见汪文台辑司马彪续汉书卷五。

〔二〕 “常抱持啼泣”,此五字原 无,姚本、聚珍本有,范晔后汉书贾逵传李贤注引亦有 ,今据增补。初学记卷一七引脱“泣”字,有前四字。

〔三〕 “母亲色”,初学记卷一七 、类林卷一引作“母颜色”,“
亲”乃“颜”之误。姚本、聚珍本 作“母色”,类聚卷七二引同。“
不”,初学记卷一七引同,姚本、 聚珍本作“未”,类聚卷七二引亦作“未”。

〔四〕 “因字曰‘异’”,聚珍本 脱此句。此条御览卷五一五、卷八四七亦引,文字较简 略。

〔五〕 “公车”,范晔后汉书丁鸿 传李贤注:“署名,公车所在,因以名。诸待诏者,皆 居以待命。”又光武帝纪李贤注引汉官仪云:“公车掌 殿司马门,天下上事及征召皆总领之。”

〔六〕 “止车门”,聚珍本同。疑 当作“公车门”。

〔七〕 “当关”,谓守门者。
 
 
 

   张霸

  张霸,〔一〕字伯饶,蜀郡成都人。年数岁,有所 啖,必先让父母,乡里号曰“张曾子”。九岁通春秋, 〔二〕复欲进业,父母语“
汝小何能多曰”。〔三〕御览卷四 一二

  张霸,字伯饶,以樊鯈删严氏公羊春秋犹多繁词 ,〔四〕乃减为二十万言,更名张氏之学。书 钞卷一0一

  张霸博览五经,孙林、刘固等并慕之,市宅其傍 以就学。〔五〕书钞卷九六

〔一〕 “张霸”,范晔后汉书卷三 六有传。又见汪文台辑谢承后汉书卷二、司马彪续汉书 卷三。

〔二〕 “九岁”,聚珍本同,范晔 后汉书张霸传作“七岁”。

〔三〕 “汝小何能多曰”,字有脱 误。聚珍本作“汝小何能多少”,字亦有误。按范晔后 汉书张霸传云:“七岁通春秋,复欲进余经,父母曰‘ 汝小未能也’,霸曰‘我饶为之’,故字曰‘饶’焉。 ”据此,东观汉记“汝小”六字当作“汝小何能,霸曰 ”,其下又有脱漏。

〔四〕 “樊鯈”,原作“樊鯈”, 姚本、聚珍本作“樊倏”,御览卷六一0引同。按“鯈 ”字是。范晔后汉书樊宏传附载樊鯈事,名作“鯈”, 并云字长鱼。鯈为鱼名,以“鯈”为名,与字长鱼义相 关连,这正符合古人名与字的一般规律。

〔五〕 “市宅其傍以就学”,此条 书钞卷九六两次征引。范晔后汉书张霸传亦载此事。姚 本、聚珍本皆未辑录。
 
 
 

   张楷

  张楷,〔一〕字公超,隐居弘农山中,学者随之, 所居成市,后华阴山南遂有公超市。〔二〕书 钞卷九六

〔一〕 “张楷”,范晔后汉书卷三 六张霸传后附有张楷传。汪文台辑谢承后汉书卷二、华 峤后汉书卷一亦略载其事。

〔二〕 “后华阴山南遂有公超市” ,此条姚本、聚珍本皆未辑录。
 
 
 

   桓荣

  桓荣,〔一〕字春卿,沛郡龙亢人也。荣本齐桓公 后。〔二〕桓公作伯,支庶用其谥立族命氏焉。少学长 安,治欧阳尚书,事博士朱普,贫窭无资,〔三〕常客 佣以自给,精力不倦,十五年不窥家。〔
四〕御览卷四八四

  桓荣勤学,讲论不怠。〔五〕书 钞卷九七

  桓荣拜议郎,入侍太子,每朝会,辄令荣于公卿 前敷奏经书,帝称善,曰:“得卿几晚。”〔六〕初 学记卷二一

  欧阳尚书博士缺,上欲用桓荣,荣叩头让曰:〔 七〕“臣经术浅薄,不如同门生郎中彭闳、扬州从事皋 弘。”帝曰:“俞,往,女谐。”〔八〕因拜荣为博士 ,引闳为议郎。〔九〕车驾幸太学,会诸博士论难于前 ,荣被服儒衣,温恭有蕴藉,明经义,每以礼让相厌,〔
一0〕不以辞长人,儒者莫之及,特为加赏赐。又诏 诸生雅吹击磬,尽日乃罢。〔一一〕御 览卷四二四

  桓荣为博士,入会庭中,诏赐奇□,受者皆怀之 ,荣独举手奉以拜。帝笑指之曰:〔一二〕“此真儒生 也。”愈见敬厚。御览卷三九一

  桓荣常寝病,〔一三〕太子朝夕遣中人问疾,赐 以帷帐奴婢,曰:“如有不讳,无忧家室也。”后病愈 ,入复侍讲。类聚卷六八

  建安二十八年,大会百官,诏问谁可傅太子者。 群臣承意,皆言太子舅执金吾阴识可。博士张佚正色曰 :“今陛下立太子,为阴氏乎?为天下乎?即为阴氏, 则阴侯可;为天下,则固宜用天下之贤才。”上称善, 曰:“欲置傅者,以辅太子也。今博士不难正朕,况太 子乎!”即拜为太子太傅。〔一四〕御 览卷二四四

  建武二十八年,〔一五〕以桓荣为少傅,赐以辎 车乘马。荣大会诸生,陈车马印绶,曰:“今日所蒙, 〔一六〕稽古之力也,可不勉乎!” 御 览卷二四四

  太子执报桓荣书曰:“君慎疾加餐,重爱玉体。 ”〔一七〕文选卷二四曹植又赠丁仪王 粲李善注

  初,桓荣遭仓卒困厄时,尝与族人桓元卿俱捃拾 ,投闲辄诵诗。〔一八〕元卿谓荣曰:“卿但尽气尔, 当安复施用时乎?”〔一九〕荣笑而不应。后荣为太常 ,元卿来候荣,荣诸弟子谓曰:〔二0〕“
平生笑君尽气,今何如?”元卿曰:“我农民,安能 预知此。”御览卷三九一

  显宗即位,尊桓荣以师礼。常幸太常府,令荣坐 东面,设几杖,会百官骠骑将军东平王苍以下、荣门生 数百人,天子亲自执业,时执经生避位发难,〔二一〕 上谦曰“太师在是”。即罢,悉以太官供具赐太常家, 其恩礼如此。永平二年,辟雍初成,拜荣为五更。〔二 二〕每大射养老礼毕,上辄引荣及弟子升堂,执经自为 下说。〔二三〕御览卷四0四

  明帝诏曰:“五更沛国桓荣,以尚书辅朕十有余 年,〔二四〕诗云:〔二五〕‘日就月将,示我显德行 。’其赐爵关内侯,食邑五千户。”〔二六〕书 钞卷四八

〔一〕 “桓荣”,范晔后汉书卷三 七有传。又见汪文台辑司马彪续汉书卷三、华峤后汉书 卷一。袁宏后汉纪卷九亦略载其事。

〔二〕 “荣本齐桓公后”,此下三 句原无,范晔后汉书桓荣传李贤注引,就文理来看,此 下三句当置于此。聚珍本即如此连缀。又此句下原引有 “也”字,据上下文气,不当有此字,聚珍本已删,今 从之。

〔三〕 “资”,原脱此字,聚珍本 有,与范晔后汉书桓荣传同,今据增补。

〔四〕 “十五年不窥家”,此条文 选卷三八任昉为范尚书让吏部封侯第一表李善注引作“ 桓荣字春卿,沛国人也。治欧阳尚书,事九江朱文刚, 穷极师道,赐荣爵关内侯”。据汉书儒林传,朱普字公 文,李善注引作“朱文刚”,误。

〔五〕 “讲论不怠”,从叙事文理 来看,此条应在上条“少学长安”句前。

〔六〕 “曰:得卿几晚”,此五字 原无,类聚卷四六引云:“桓荣授皇太子经,每朝,令 荣于公卿前说经。上曰:‘得卿几晚。’因除博士。” 今据补。此条书钞卷六七引作“桓荣授皇太子经,每朝 会,辄令荣于公卿前说经”。又御览卷六一五亦引,文 字与初学记卷二一引全同。

〔七〕 “荣”,原脱,姚本、聚珍 本有,类聚卷二一引亦有,今据增补。

〔八〕 “俞,往,女谐”,范晔后 汉书桓荣传李贤注:“‘俞’,然也。然其所举,□令 往,言汝能和谐此官。”

〔九〕 “引闳为议郎”,范晔后汉 书桓荣传云:“引闳、弘为议郎。”

〔一0〕“每以礼让相厌”,“礼” 字下原衍“义”字,聚珍本无,与范晔后汉书桓荣传相 合,今据删。“厌”,服也。

〔一一〕“尽日乃罢”,此句下尚有 “荣卒,子郁当袭爵,上书让于兄子泛,显宗不许,不 得已受封,而悉以租入与之。帝以郁先师子,有礼让, 甚见亲厚”一段文字,因与桓郁传重出,今删去。此条 文选卷五0范晔逸民传论李善注亦引,字句极为简略。 杜工部草堂诗笺卷一赠比部萧郎中十兄亦引,仅有“桓 荣温恭有蕴藉”一句。

〔一二〕“指”,原误作“止”,聚 珍本作“指”,与范晔后汉书桓荣传同,今据改正。

〔一三〕“常”,姚本、聚珍本作“ 尝”。按二字通。

〔一四〕“即拜为太子太傅”,此条 为桓荣传中文字,范晔后汉书桓荣传亦载此事,字句几 乎全然相同。范书于“即拜为太子太傅”句下云:“而 以荣为少傅,赐以辎车、乘马。荣大会诸生,陈其车马 、印绶,曰:‘今日所蒙,稽古之力也,可不勉哉!’ ”姚本未辑录此条文字,聚珍本另立张佚传,以此条文 字列置其中。

〔一五〕“建武”,原误作“建兴” ,聚珍本不误,今据改正。

〔一六〕“今日所蒙”,聚珍本同, 六帖卷七五、记纂渊海卷三三引作“今日之荣”。

〔一七〕“重爱玉体”,据范晔后汉 书桓荣传载,桓荣为太子少傅,以太子经学成毕,上疏 归道,故太子报书。此即书中语。此条聚珍本连缀于上 条之前,据范书桓荣传当置于此。

〔一八〕“投闲辄诵诗”,此句姚本 作“投闲辄诵”,书钞卷九七引同。聚珍本作“投间辄 诵诗”,御览卷八二四引作“投闲辄讲”。

〔一九〕“安复”,聚珍本同,御览 卷八二四引作“复有”。

〔二0〕“荣诸弟子谓曰”,原脱“ 荣”字、“弟”字,聚珍本有,范晔后汉书桓荣传李贤 注引亦有,今据增补。

〔二一〕“时执经生避位发难”,此 下二句原作“每言‘太师在是’”,今据范晔后汉书桓 荣传李贤注引校改。

〔二二〕“五更”,礼记文王世子云 :“遂设三老五更,群老之席位焉。”郑玄注:“三老 五更各一人也,皆年老更事致仕者也,天子以父兄养之 ,示天下之孝悌也。”汉书礼乐志云:“养三老五更于 辟雍。”范晔后汉书明帝纪云:永平二年“冬十月壬子 ,幸辟雍,初行养老礼。诏曰:‘……令月元日,复践 辟雍。尊事三老,兄事五更,安车□轮,供绥执绶。… …’”此时三老为李躬,五更即桓荣。

〔二三〕“执经自为下说”,“下说 ”二字聚珍本作“辩说”。范晔后汉书桓荣传李贤注: “‘下说’谓下语而讲说之也。”此条翰苑新书卷二一 引作“桓荣为太常,上幸太常府,荣东面坐,设九宾会 。后为五更禄终厥身”。初学记卷一八、类聚卷四九、 御览卷六一五、续编珠卷一亦引,文字较简略。

〔二四〕“辅”,姚本、聚珍本作“ 授”,范晔后汉书桓荣传李贤注引同。范晔后汉书明帝 纪永平二年载明帝诏,字亦作“授”。书钞卷六七引作 “教”。书钞卷六七所引已辑入明帝纪。

〔二五〕“诗云”,此下三句原无, 而有“示我以德行”一句。姚本、聚珍本作“诗云”三 句,范晔后汉书桓荣传李贤注引同,今据改。

〔二六〕“五千户”,姚本、聚珍本 作“五百户”,而范晔后汉书明帝纪、桓荣传作“五千 户”,书钞卷六七引同。此条书钞卷一二亦引,字句疏 略。
 
 
 

   桓郁〔一〕

  桓荣卒,子郁当袭爵,让于兄子,显宗不许,不得 已受封,而悉以租入与之。〔二〕类聚 卷五一

  永平十四年为议郎,〔三〕迁侍中。范 晔后汉书卷三七桓郁传李贤注

  上谓郁曰:〔四〕“卿经及先师,致复文雅。” 其冬,上亲于辟雍自讲所制五行章句已,复令郁说一篇 。上谓郁曰:“我为孔子,卿为子夏,起予者商也。” 又问郁曰:“子几人能传学?”郁曰:“臣子皆未能传 学,孤兄子一人学方起。”〔五〕上曰:“努力教之, 有起者即白之。”〔六〕范晔后汉书卷 三七桓郁传李贤注

  皇太子赐郁鞍马、刀剑,郁乃上疏皇太子曰:“ 伏见太子体性自然,包含今古,谦谦允恭,天下共见。 郁父子受恩,无以明益,夙夜惭惧,诚思自竭。愚以为 太子上当合圣心,下当卓绝于众,宜思远虑,以光朝廷 。”〔七〕范晔后汉书卷三七桓郁传李 贤注

  和帝永元三年,〔八〕西谒园陵,桓郁兼羽林中 郎将从,〔九〕赐马二匹,〔一0〕并鞍勒、防汗。〔 一一〕御览卷三五九

  桓荣子郁,以明经复为太常。〔一二〕类 聚卷四九

〔一〕 “桓郁”,范晔后汉书卷三 七有传。又见汪文台辑华峤后汉书卷一。袁宏后汉纪卷 九亦略载其事。

〔二〕 “而悉以租入与之”,此条 御览卷五一二亦引,文字与此全同。

〔三〕 “永平十四年为议郎”,此 句上聚珍本有“上以郁先师子,有礼让,甚见亲厚,郁 以”十五字,是据范晔后汉书桓郁传增入。

〔四〕 “上谓郁曰”,此句上聚珍 本有“上自制五家要说章句,令郁校定于宣明殿”二句 ,是据范晔后汉书桓郁传增入。

〔五〕 “孤兄子一人学方起”,四 库全书考证云:“考李贤范书桓荣传注引华峤书云:‘ 荣长子雍早卒。’范书郁传云:‘荣卒,郁当袭爵,让 于兄子泛。’则郁所谓‘学方起’者,当指泛言。”

〔六〕 “有起者即白之”,此条御 览卷六一五,玉海卷二六、卷二八、卷一五九亦引,字 句较为简略。

〔七〕 “以光朝廷”,范晔后汉书 桓荣传云:“永平十五年,入授皇太子经,迁越骑校尉 ,诏□太子、诸王各奉贺致礼。郁数进忠言,多见采纳 。”其下李贤即引此条文字作注。

〔八〕 “永平三年”,姚本、聚珍 本作“永元二年”,初学记卷二二引作“永元元年”, 皆误。据范晔后汉书 和帝纪,和 帝于永元三年“冬十月癸未,行幸长安”。“十一月癸 卯,祠高庙,遂有事十一陵”。下文所云“西谒园陵” 事即指此。永元元年、二年皆无西谒园陵之举。

〔九〕 “从”,姚本、聚珍本无此 字,初学记卷二二引亦无此字。

〔一0〕“赐马二匹”,此句上姚本 、聚珍本有“上”字,初学记卷二二引亦有“上”字。

〔一一〕“防汗”,即鞈,革制的胸 甲,当心着之,可以御矢。

〔一二〕“以明经复为太常”,此条 原作“桓荣为太常,上幸太常府,荣东面坐,设九宾会 。子郁,以明经复为太常”。“设九宾会”以上诸句是 桓荣传中文字,为免重复,今删去。据范晔后汉书桓郁 传,和帝永元四年,郁代丁鸿为太常。
 
 
 

   桓焉

  桓焉为太傅,〔一〕以母忧自乞解职,听以大夫行 丧。逾年,使赐牛酒,〔二〕夺服,即拜光禄大夫,迁 太常。书钞卷九三

〔一〕 “桓焉”,桓郁第三子,范 晔后汉书卷三七有传。又见汪文台辑华峤后汉书卷一。

〔二〕 “使赐”,姚本、聚珍本作 “诏使赐”,御览卷五四六引作“诏赐”。
 
 
 

   桓典

  桓典,〔一〕字公雅,举孝廉为郎中。居无几,国 相王吉以罪被诛,〔二〕故人亲戚莫敢至者。典独弃官 收敛归葬,服丧三年,负土成坟,为立祠堂,尽礼而去 。御览卷四二0

  桓典为御史,是时宦者执政,典无所回避,常乘 骢马,京师畏惮,为之语曰:“行行且止,避骢马御史 。”〔三〕类聚卷九三

〔一〕 “桓典”,桓焉中子桓顺之 子,范晔后汉书卷三七有传。又见汪文台辑司马彪续汉 书卷三、华峤后汉书卷一。

〔二〕 “国相”,指沛国相。

〔三〕 “避骢马御史”,此条御览 卷八九四亦引,文字稍异。
 
 
 

   桓鸾〔一〕

  鸾父良,龙舒侯相。范晔后汉书卷 三七桓鸾传李贤注

  鸾贞亮之性,着乎幼冲。学览六经,莫不贯综。 推财孤寡,分贿友朋。泰于待贤,狭于养己。常着大布 褞袍,粝食醋餐。范晔后汉书卷三七桓 鸾传李贤注

  除陈留巳吾长,旬月闲迁河内汲令。范 晔后汉书卷三七桓鸾传李贤注

〔一〕 “桓鸾”,桓焉弟桓良之子 ,范晔后汉书卷三七有传。
 
 
 

   桓礹〔一〕

  礹到吴郡,〔二〕扬州刺史刘繇振给谷食衣服所乏 者,〔三〕悉不受。后东适会稽,住止山阴县故鲁相钟 离意舍,太守王朗饷给粮食、布帛、牛羊,一无所留。 临去之际,屋中尺寸之物,悉疏付主人,纤微不漏。移 居扬州从事屈豫室中,中庭橘树一株,遇实熟,乃以竹 藩树四面,风吹落两实,以绳系着树枝。每当危亡之急 ,其志弥固,宾客从者皆肃其行。范晔 后汉书卷三七桓礹传李贤注

〔一〕 “桓礹”,范晔后汉书卷三 七有传。又见汪文台辑谢承后汉书卷二。范书云:“晔 字文林,一名严。”李贤注“东观记‘严’作‘礹’” 。

〔二〕 “礹到吴郡”,此句上聚珍 本有“桓礹,字文林,尤修志介,一餐不受于人,不应 辟命,初平中,天下乱”数句,系摘范晔后汉书桓晔传 文句增补。

〔三〕 “刘繇”,姚本同,聚珍本 作“刘孙”,误。刘繇,字正礼,为扬州刺史,范晔后 汉书献帝纪、许劭传、陶谦传、袁术传、刘宠传均有记 载。
 
 
 

   丁綝

  綝字幼春,〔一〕定陵人也。伉健有武略。范 晔后汉书卷一七冯异传李贤注

  丁綝从上渡河,拜河南太守。〔二〕及封功臣, 上令各言所乐,谓綝曰:“诸将皆欲县,子独求乡,何 也?”綝曰:“昔孙叔敖敕其子,受封必求硗确之地。 〔三〕今綝能薄功微,得乡厚矣。”上从之,封为定陵 新安乡侯,食五千户。〔四〕后徙封陵阳侯。类 聚卷五一

〔一〕 “丁綝”,范晔后汉书卷三 七丁鸿传略载其事。

〔二〕 “拜河南太守”,原无此句 ,聚珍本有,御览卷二0一引同,今据增补。范晔后汉 书丁鸿传载,建武元年,丁綝拜河南太守。

〔三〕 “硗确”,瘠薄之地。吕氏 春秋异宝篇云:“孙叔敖疾,将死,戒其子曰:‘王数 封我矣,吾不受也。为我死,王则封汝,必无受利地。 楚、越之间有寝之丘者,而名甚恶。荆人畏鬼,而越人 信机。可长有者,其唯此也。’孙叔敖死,王果以美地 封其子,而子辞,请寝之丘,故至今不失。”事又见列 子说符篇、淮南子人间训。

〔四〕 “食五千户”,原无此句, 聚珍本有,今据增补。御览卷二0一引亦有此句,只是 脱“五”字。范晔后汉书丁鸿传云:丁綝“封定陵新安 乡侯,食邑五千户”。
 
 
 

   丁鸿

  丁鸿年十三,〔一〕从桓荣受欧阳尚书,三年而明 章句,善论难,为都讲,〔二〕遂笃志精锐,布衣荷担 ,不远千里。御览卷三八四

  丁鸿父綝,从征伐,鸿独与弟盛居,怜盛幼少而 共寒苦。及綝卒,鸿当袭封,上书让国于盛,书不报。 既葬,乃挂衰绖于冢庐而去,〔三〕留书与盛曰:“鸿 贪经书,不顾恩义,弱而随师,生不供养,死不饭唅, 皇天祖祢,并不佑助,身被大病,不任茅土。前上疾状 ,愿辞爵,章不报。迫于当封,谨自放弃。”〔四〕御 览卷五一五

  丁鸿让国于弟盛,逃去。鸿初与九江人鲍骏同事 桓荣,甚相友善。及鸿亡,骏遇于东海,阳狂不识骏。 骏乃止而让之曰:“今子以兄弟私恩而绝父不灭之基, 可谓智乎?”鸿感怆,〔五〕垂涕叹息,乃还就国。御 览卷七三九

  丁鸿,字孝公,〔六〕兼射声校尉。〔七〕肃宗 召鸿与太常楼望、少府成封、屯骑校尉桓郁、卫士令贾 逵等论定五经同异于白虎观,〔八〕鸿最明,诸人称之 。上叹嗟其才,〔九〕号之曰“殿中无双丁孝公”,赐 钱二十万。〔一0〕书钞卷六一

  元和二年,车驾东□狩,鸿以少府从。上奏曰: “臣闻古之帝王,统治天下,五载巡狩,至于岱宗,柴 祭于天,望秩山川,协时月正日,同斗斛权衡,使人不 争。陛下尊履蒸蒸,奉承弘业,祀五帝于明堂,配以光 武,二祖四宗,咸有告祀。瞻望太山,嘉泽降澍,柴祭 之日,白气上升,与燎烟合,黄鹄群翔,所谓神人以和 ,答响之休符也。”上善焉。范晔后汉 书卷三七丁鸿传李贤注

  以庐江郡为六安国,徙封为马亭侯。〔一一〕范 晔后汉书卷三七丁鸿传李贤注

  永元四年,〔一二〕司徒丁鸿兼卫尉。类 聚卷四九

  日蚀,司徒丁鸿上疏曰:〔一三〕“臣闻春秋日 蚀三十六,而弑君三十六,〔一四〕变不空生。夫帝王 不宜以重器假人,观古及汉倾危之祸,靡不由世位擅宠 之家。伏见大将军,〔一五〕刺史二千石初除谒辞,求 通待报,虽奉玺书,受台敕,不敢去,至数十日。背公 室,向私门,此乃上威损,下权盛。〔一六〕外附之臣 ,〔一七〕依托权门,谄谀以求容媚,宜诛之。”御 览卷四五三

  鸿薨,子湛嗣。湛卒,子浮嗣。浮卒,子夔嗣。 〔一八〕范晔后汉书卷三七丁鸿传李贤 注

〔一〕 “丁鸿”,范晔后汉书卷三 七有传。又见汪文台辑司马彪续汉书卷三、华峤后汉书 卷一。袁宏后汉纪卷一三亦略载其事。

〔二〕 “都讲”,主持讲学之人。 范晔后汉书侯霸传云:霸“师事九江太守房元,治谷梁 春秋,为元都讲”。

〔三〕 “冢”,原误作“家”,聚 珍本作“冢”。书钞卷四八两引,一引作“冢”,御览 卷二0一引亦作“冢”,今据改。

〔四〕 “弃”,聚珍本脱此字。

〔五〕 “怆”,聚珍本同,文选卷 三八任昉为褚谘议蓁让兄袭封表李善注引作“悟”,与 范晔后汉书丁鸿传同。

〔六〕 “字孝公”,文选卷三八任 昉为褚谘议蓁让兄袭封表李善注引作“字季公”,不可 信。范晔后汉书丁鸿传作“字孝公”。

〔七〕 “兼射声校尉”,和帝永元 十年,丁鸿被征诣公车,不久拜侍中。十三年,以侍中 兼射声校尉,见范晔后汉书丁鸿传。

〔八〕 “肃宗召鸿与太常楼望、少 府成封、屯骑校尉桓郁、卫士令贾逵等论定五经同异于 白虎观”,此句书钞卷六一原引作“肃宗召鸿与诸儒桓 郁、贾逵等论定五经同异于白虎观”,范晔后汉书丁鸿 传李贤注,玉海卷四二、卷一六六引作“与太常楼望、 少府成封、屯骑校尉桓郁、卫士令贾逵等集议”。此句 即据诸书所引合校而成。

〔九〕 “上叹嗟其才”,此下诸句 书钞卷六一原引作“帝数嗟叹曰:‘殿中无双丁孝公。 ’”今据范晔后汉书丁鸿传李贤注引增改。

〔一0〕“赐钱二十万”,此条聚珍 本作“兼射声校尉。肃宗诏与太常楼望、少府成封、屯 骑校尉桓郁、卫士令贾逵等集议五经同异于白虎观,使 五官中郎将魏应主承制问难,侍中淳于恭奏上,上亲称 制临决。上嗟叹鸿才,号之曰‘殿中无双丁孝公’,赐 钱二十万”。所增字句,与范晔后汉书丁鸿传大体相同 。

〔一一〕“徙封为马亭侯”,范晔后 汉书丁鸿传云:“元和三年,徙封马亭乡侯。”李贤注 :东观汉记云 “‘以庐江为六安 国’,所以徙封为马亭侯”。此条文字即据此酌定。姚 本、聚珍本作“元和三年,以庐江郡为六安国,徙封鸿 为马亭侯”。也是据范书和李贤注增改。

〔一二〕“永元四年”,原作“永元 二年”,御览卷二三0引作“永元三年”,皆误。范晔 后汉书丁鸿传云:“永元四年,代袁安为司徒。是时窦 太后临政,宪兄弟各擅威权。鸿因日食,上封事,…… 书奏十余日,帝以鸿行太尉兼卫尉,屯南、北宫。于是 收大将军印绶,宪及诸弟皆自杀。”今据校正。范书和 帝纪载永元四年闰三月,太常丁鸿为司徒,可见鸿兼卫 尉不可能在永元四年以前。

〔一三〕“日蚀,司徒丁鸿上疏曰” ,范晔后汉书和帝纪载,永元四年闰三月,太常丁鸿为 司徒,六月戊戌朔,日食。丁鸿上疏当在此月。

〔一四〕“弑”,原误作“杀”,聚 珍本作“弑”,范晔后汉书丁鸿传同,今据改。“三十 六”,聚珍本同,范书作“三十二”。李贤注云:“刘 向上书云:‘弑君三十六。’今据春秋与刘向同,而东 观及续汉、范氏诸本皆云‘三十二’,盖误也。”是东 观汉记原文作“三十二”。

〔一五〕“伏见大将军”,此下有脱 文。范晔后汉书丁鸿传载鸿疏云:“今大将军虽欲敕身 自约,不敢僭差,然而天下远近皆惶怖承旨,刺史二千 石初除谒辞,求通待报,虽奉符玺,受台敕,不敢便去 ,久者至数十日。”由此可以看出,所脱文字为“虽欲 ”至“承旨”二十一字。

〔一六〕“下权盛”,据范晔后汉书 丁鸿传,此句下删削颇多,其中有“闲者月满先节,过 望不亏,此臣骄溢 背君,事功独 行也”诸句,李贤注云:“‘月满先节’,谓未及望而 满也。东观记作‘先节’,俗本作‘失节’,字之误也 。”可见东观汉记原有“闲者月满先节”诸语,御览卷 四五三引时删去。

〔一七〕“外附之臣”,谓背离公室 ,□附私家的臣属。

〔一八〕“子夔嗣”,范晔后汉书丁 鸿传云:永元“六年,鸿薨,赐赠有加常礼。子湛嗣。 湛卒,子浮嗣。浮卒,子夏嗣”。李贤注云:“东观记 及续汉书‘夏’字作‘夔’也。”此条文字即综合范书 和李贤注辑出。姚本、聚珍本同。
 
 
 

   杨乔

  杨乔曰:〔一〕“臣伏念二千石,〔二〕典牧千里 。” 文选卷三八张悛为吴令谢询求为 诸孙置守冢人表李善注

〔一〕 “杨乔”,会稽乌伤人。聚 珍本以为时代不可考。按范晔后汉书杨琁传云:“兄乔 ,为尚书,容仪伟丽,数上言政事。桓帝爱其才貌,诏 妻以公主。乔固辞不听,遂闭口不食,七日而死。”又 循吏孟尝传云:“桓帝时,尚书同郡杨乔上书荐尝。” 是杨乔为桓帝时人。

〔二〕 “念”,聚珍本作“见”。
 
 
 

   毛义

  庐江毛义,〔一〕性恭俭谦约,〔二〕少时家贫, 以孝行称。〔
三〕南阳张奉慕其名,〔四〕往候之。坐有顷,府檄 适至,以义守令。〔五〕义奉而入白母,〔六〕喜动颜 色。书钞卷一0三

〔一〕 “毛义”,范晔后汉书卷三 九刘赵淳于江刘周赵列传序、袁宏后汉纪卷一一略载其 事。又见汪文台辑谢承后汉书卷七、华峤后汉书卷一。

〔二〕 “性恭俭谦约”,原无此句 ,聚珍本有,御览卷五九七引亦有,今据增补。

〔三〕 “以孝行称”,此句下聚珍 本有“为安阳尉”一句。按范晔后汉书刘赵淳于江刘周 赵列传序李贤注引云:“义为安阳尉,府檄到,当守令 。”通鉴卷四六胡三省注引云:“义为安阳尉,府檄至 。”聚珍本所增即据此。

〔四〕 “名”,御览卷五九七引同 ,姚本、聚珍本作“义”,类聚卷五八引亦作“义”。

〔五〕 “以义守令”,“守”,摄 代。“令”,县令。通鉴卷四六章帝元和元年载:“南 阳张奉慕义名,往候之, 坐定而 府檄适至,以义守安阳令。”是以毛义摄代安阳县令。

〔六〕 “奉”,姚本、聚珍本作“ 奉檄”,类聚卷五八引同,御览卷五九七引作“摄檄” 。
 
 
 

   薛苞

  汝南薛苞,〔一〕字孟尝,丧母,以至孝闻。父娶 后妻而憎苞,分出,〔二〕日夜号泣,不能去,至被欧 杖。不得已,庐于舍外,旦入而洒扫。父怒,又逐之。 乃庐于里门,晨昏不废。积岁余,父母惭而还之。御 览卷四九一

〔一〕 “薛苞”,范晔后汉书无传 ,刘平等人传序略载其事,“苞”字作“包”。其事又 见袁宏后汉纪卷一一。

〔二〕 “分出”,范晔后汉书刘平 等人传序作“分出之”。
 
 
 

   刘平

  刘平,〔一〕字公子,楚郡人。更始时,天下乱, 平弟仲为贼所杀。其后贼忽然而至,平扶侍其母,奔走 逃难,抱仲遗腹女而弃其子。母欲还取之,平不听,曰 :“力不能两活,仲不可以绝类。”遂去不顾,与母俱 匿野泽中。平朝出求食,逢饿贼,〔二〕将烹之,叩头 曰:“今旦为老母求菜,〔三〕老母待归为命,愿得归 ,食母毕,还就。”因涕泣,〔四〕贼哀而遣之。平还 ,食母讫,因白曰:“属与贼期,义不可欺。”遂还诣 贼。众皆大惊,相谓曰:“常闻烈士,〔
五〕今乃见之。去矣,吾不忍食子。”于是得全。平 既免脱,〔六〕乃摭荚得三升豆,以谢贼恩。御 览卷四二0

  刘平,字公子,以仁孝着闻,永平三年为宗正。 〔七〕书钞卷五三

〔一〕 “刘平”,范晔后汉书卷三 九有传。又见汪文台辑谢承后汉书卷二、司马彪续汉书 卷三、华峤后汉书卷一。袁宏后汉纪卷九亦略载其事。

〔二〕 “逢饿贼”,范晔后汉书刘 平传同,聚珍本作“为饿贼所得”。

〔三〕 “今旦为老母求菜”,刘平 语聚珍本作“今旦为老母求菜,老母饥,少气,待归为 命。愿得归,饭母毕,还就死”。类聚卷八五引作“老 母饥,少气力,待平为命。愿得还,饭食母,驰来就死 ”。御览卷八四一引与类聚卷八五引同,仅无“力”字 、“食”字。按刘平语中“母待归为命”一句,当从范 晔后汉书刘平传作“母待旷为命”。刘 平初名旷。

〔四〕 “因涕泣”,类聚卷八五引 作“涕泣发于肝胆”。

〔五〕 “常”,聚珍本作“尝”。 按二字通。

〔六〕 “平既免脱”,此下三句原 无,今据御览卷八四一引增补。聚珍本有此三句,仅无 “脱”字。类聚卷八五引作“乃摭三升豆,以谢贼恩” 。

〔七〕 “永平三年为宗正”,此句 下姚本、聚珍本尚有“数荐达名士承宫、郇恁等”一句 。范晔后汉书刘平传有此句,疑聚珍本据范书增补。此 条初学记卷一二、御览卷二三0、合璧事类后集卷二三 、翰苑新书卷二二亦引,文字略同。又六帖卷七五、卷 七七亦引,“宗正”二字皆误为“祭酒”。
 
 
 

   赵孝

  赵孝父为田禾将军,〔一〕孝尝从长安来,欲止亭 。亭长难之,言有贵客过,扫洒,不欲秽污地,良久乃 听止。吏因问曰:“田禾将军子从长安来何时发?〔二 〕几日至?”孝曰:“寻到矣。”御览 卷一九四

  赵孝为郎,每告归,往来常白衣步担,过道上邮 亭,但称书生,寄止于亭门塾。〔三〕御 览卷一八五

  赵孝,字长平,沛国蕲人。王莽时,天下乱,人 相食,孝弟礼为饿贼所得,孝闻,即自缚诣贼,曰:“ 礼久饿羸瘦,不如孝肥。”饿贼大惊,并放之。〔四〕 初学记卷一七

  赵孝,字长平,建武初,天下新定,谷食尚少, 孝得谷,炊将熟,〔五〕令弟礼夫妻使出,〔六〕比还 ,孝夫妻共茹蔬菜,〔七〕礼夫妻来归,告言已食,辄 独饭之。积久,礼心怪疑,后掩伺见之,亦不肯复出, 〔八〕遂共蔬食,兄弟怡怡,乡里归德。〔九〕御 览卷八四七

〔一〕 “赵孝”,范晔后汉书卷三 九有传。又见汪文台辑谢承后汉书卷二、华峤后汉书卷 一。袁宏后汉纪卷九亦略载其事。“田禾将军”,王莽 时置此将军,掌管北边屯田之事。

〔二〕 “田禾将军”,原脱“禾” 字,今据上文增补。

〔三〕 “寄止于亭门塾”,以上两 条聚珍本作“赵孝,字长平,沛国蕲人,父为田禾将军 。孝为郎,归告,每往来,常白衣步担。尝从长安来, 过直上邮亭,亭长难之,告有贵客过,洒扫”。其下“ 不欲秽污地”云云诸句与御览卷一九四引同,而“田禾 将军子”句“禾”字未脱。

〔四〕 “并放之”,此条类聚卷二 一、续编珠卷一亦引,字句大同小异。

〔五〕 “将”,原脱,姚本、聚珍 本有,书钞卷一四三,初学记卷一七,御览卷四一六、 卷五一五、卷八三七 引皆有此字 ,今据增补。

〔六〕 “使出”,姚本、初学记卷 一七引同,御览卷四一六、卷五一五、卷八三七引皆无 “使”字。聚珍本作“俱出外”,类林卷一引同。

〔七〕 “比还,孝夫妻共茹蔬菜” ,此下五句聚珍本作“孝夫妇共蔬食,比礼夫妻归,即 曰‘我已食讫’,以谷饭独与之”。姚本和初学记卷一 七、御览卷八三七引与御览卷八四七引同,惟“茹蔬菜 ”三字作“蔬食茹菜”。按“蔬食茹菜”四字当为原书 旧貌,书钞卷一四三引东观汉记赵孝事,标目即作“蔬 食茹菜”。又御览卷四一六、卷五一五引各句次序亦与 御览卷八四七引同,只是个别文字歧异。

〔八〕 “亦不肯复出”,“肯复” 二字原作“肯后”,御览卷八三七引作“复肯”,可知 “肯后”乃“肯复”之讹,今改正。此句聚珍本和御览 卷五一五引作“亦不肯食”,御览卷四一六引同,惟无 “亦”字。

〔九〕 “乡里归德”,此条陈禹谟 刻本书钞卷一四三引作“赵孝,字长平,建武初,天下 新定,谷食贵。孝得谷,炊将熟,时弟他出,至莫始回 ,孝待之同饭,虽蔬食茹菜,兄弟怡怡”。所述与他处 所引略有不同。此句下聚珍本尚有以下一段文字:“孝 辟太尉府,显宗闻其行,官至长乐卫尉,弟礼为御史中 丞。帝嘉其笃行,宠异之,诏礼十日就长乐卫尉府,太 官送供具,相对尽欢。数年,礼卒,令孝从官属送丧归 也。”此段文字不知从何书辑出,范晔后汉书赵孝传、 书钞卷五三引华峤 后汉书、袁宏 后汉纪卷九亦载有相类内容,字句间有异同。
 
 
 

   魏谭

  魏谭,〔一〕字少闻,〔二〕王莽末,政乱,盗贼 起,人民相食。谭为夷所得,〔三〕等辈数十皆缚束, 当稍就啖。见谭貌谨敕,独放,令主炊养。有夷长公哀 谭,〔四〕谓曰:“汝曹皆当以次死,哀纵汝,急宜去 。”〔五〕谭不肯去,叩头曰:“我常为诸君主炊养, 〔六〕食馨肉肌香,余皆菜食,羸瘦,肉腥臊不可食, 愿先等辈死。”长公义之,即相谓此儿有义,可哀纵也 。贼遂皆放之,数十人皆得脱。御览卷 四二0

  魏谭有一孤兄子,年一二岁,常自养视,遭饥馑 ,分升合以相生活。〔七〕谭时有一女,生裁数月,念 无谷食,终不能两全,弃其女,养活兄子,州郡高其义 。御览卷五一二

〔一〕 “魏谭”,范晔后汉书卷三 九赵孝传附有魏谭传。

〔二〕 “少闻”,聚珍本作“少间 ”,范晔后汉书赵孝传附魏谭传作“少闲”。按“间” 与“闲”,二字同。此下聚珍本有“琅邪人”一句。

〔三〕 “夷”,聚珍本作“贼”, 下同。

〔四〕 “夷长公”,范晔后汉书赵 孝传附魏谭传云:“贼有夷长公。”李贤注:“夷,姓 也。”按“夷”疑指少数民族,“长公”似为夷族下级 头目之称。

〔五〕 “急宜去”,此句聚珍本作 “急从此去”,范晔后汉书赵孝传附魏谭传同。

〔六〕 “常”,聚珍本作“尝”。 按二字通。

〔七〕 “生”,聚珍本作“存”。
 
 
 

   倪萌

  倪萌,〔一〕字子明,齐国临淄人也。仁孝敦笃, 不好荣贵,常勤身田农。遭岁仓卒,兵革并起,人民馁 饿相啖,与兄俱出城采蔬,为赤眉贼所得,欲杀啖之。 萌诣贼叩头言:〔二〕“兄年老羸瘠,不如萌肥健,愿 代兄。”贼义而不啖,命归求豆来赎兄。〔三〕萌归不 能得豆,复自缚诣贼,贼遂放之。〔四〕初 学记卷一七

〔一〕 “倪萌”,范晔后汉书卷三 九赵孝传后附载其事。“倪”字范书作“儿”,二字同 。

〔二〕 “萌”,此字原无,姚本、 聚珍本同。御览卷三七八、卷八四一引有,今据增补。

〔三〕 “命归求豆来赎兄”,此下 诸句原无,聚珍本有,御览卷八四一引亦有,今据增补 。

〔四〕 “贼遂放之”,此条续编珠 卷一亦引,字句与初学记卷一七引同。
 
 
 

   王琳

  汝南王琳字巨尉,〔一〕年十余,丧父母,遭大乱 ,百姓奔逃,唯琳兄弟独守冢庐。〔二〕弟季出,遇赤 眉贼,将为哺。琳自缚,请先季死,贼矜而放之。类 聚卷二一

〔一〕 “汝南王琳字巨尉”,此句 原仅有“王琳”二字,聚珍本有“汝南”、“字巨尉” 五字,御览卷四一六、卷四二0引同,今据增补。王琳 ,范晔后汉书卷三九赵孝传后附载其事。

〔二〕 “冢”,原作“家”,聚珍 本作“冢”。按“冢”字是,范晔后汉书赵孝传后载王 琳事云:“琳兄弟独守冢庐,号泣不绝。”“
冢”与“冢”,二字同。
 
 
 

   淳于恭

  淳于恭以谦俭推让为节,〔一〕家有山田橡树,人 有盗取之者,恭助为收拾。载之归,乃知是恭。其盗还 橡,〔二〕恭不受。〔三〕类聚卷二一

  淳于恭,字孟孙,北海淳于人。以谦俭推让为节 ,人有刈恭禾者,〔四〕恭见之,〔五〕念其愧,因伏 草中,至去乃起。恭家井在门外,上有盆,邻里牧牛儿 争饮牛。〔六〕恭恶其争,多置器其上,〔
七〕为预汲水满之。小儿复争,恭各语其家父母,父 母乃禁怒之,里落皆化而不争。御览卷 四0三

  淳于恭养兄崇孤儿,教诲学问,时不如意辄呼责 ,〔八〕数以捶自击其胫,欲以感之。儿惭负,不敢复 有过。〔九〕御览卷五一二

〔一〕 “淳于恭”,姓淳于,名恭 。范晔后汉书卷三九有传。又见汪文台辑司马彪续汉书 卷三。

〔二〕 “橡”,亦称橡子,即栎实 ,可食。范晔后汉书李恂传记载,恂免官后,“徙新安 关下,拾橡实以自资”。

〔三〕 “恭不受”,此句下原有“ 人又有盗刈恭禾者,恭见之,念其愧,因伏草中,至去 乃起”数句,为避免与下条重出,今删去。此条御览卷 四二四、卷四九一亦引,文字大同小异。

〔四〕 “者”,原无,姚本、聚珍 本有,类聚卷八五,御览卷四二四、卷四九一引亦有此 字,今据增补。

〔五〕 “恭”,原无,姚本、聚珍 本有,类聚卷八五,御览卷四二四、卷四九一、卷八三 九引亦有此字,今据增补。

〔六〕 “儿”,聚珍本作“而”, 误。

〔七〕 “多置器其上”,事类赋卷 八引云:“淳于恭家井在门所,邻儿饮牛,恭恶不净, 多置器在井上。”字句多所删改。

〔八〕 “呼”,原作“平”,于此 无义,必是误字。聚珍本作“呼”,当是。“呼”字残 破,舛误为“平”。今依聚珍本校正。

〔九〕 “不敢复有过”,此条聚珍 本置于上条“至去乃起”句下。按以上三条记述了淳于 恭的四件事情,一为恭助盗橡者,二为伏草中不见盗禾 者,三为置器井旁,不令牧牛儿争,这些举动使得“里 落皆化而不争”。四为教诲兄子事,与以上三事不为一 类,在东观汉记中,教诲兄子事当在以上三事之后。范 晔后汉书淳于恭传云:恭“家有山田果树,人或侵盗, 辄助为收采。又见偷刈禾者,恭念其愧,因伏草中,盗 去乃起,里落化之。王莽末,岁饥兵起,恭兄崇将为盗 所亨,恭请代,得 俱免。后崇卒 ,恭养孤幼,教诲学问,有不如法,辄反用杖自箠,以 感悟之,儿惭而改过”。由此也可看出,“里落化之” 以上为一类内容,以下为另一类内容。东观汉记所记恭 教诲兄子事当序在“里落皆化而不争”句后,聚珍本连 缀于第三事之前,舛乱失次。
 
 
 

   江革

  江革,〔一〕字次翁,〔二〕客东海下邳,佣赁以 养父母。下邳知其孝,市买辄与好善者,〔三〕虽无钱 ,任贳与之。御览卷八二七

  江革专心养母,幅巾屣屩。〔四〕文 选卷四三孔稚珪北山移文李善注

  江革母年八十,革不欲摇动之,常自居辕内挽车 ,不用牛马。〔
五〕书钞卷一四一

  永平中,江革为五官中郎将,每朝会,〔六〕帝 诏使虎贲迎送扶掖。〔七〕革每进拜,上辄自礼之,〔 八〕小有疾,〔九〕辄太官送食,宠遇甚厚。京师贵戚 卫尉顺阳侯马廖、侍中窦宪等各奉书致礼遗革,〔一0 〕终不发书,无所当受,〔一一〕上以此重之。〔一二 〕御览卷四七四

〔一〕 “江革”,范晔后汉书卷三 九有传。又见汪文台辑谢承后汉书卷二、华峤后汉书卷 一。袁宏后汉 纪卷一一亦略载其 事。

〔二〕 “字次翁”,此句原无,聚 珍本有,御览卷二四一引江革拜五官中郎将事有“江革 ,字次翁”之文,今据增补“字次翁”一句。

〔三〕 “买”,聚珍本作“贾”。

〔四〕 “幅巾屣屩”,“屣屩”, 聚珍本作“屐履”,文选卷二一颜延年秋胡诗李善注引 同。此条杜工部草堂诗笺卷八引作“江革养母,幅巾屐 履”。

〔五〕 “不用牛马”,此条御览卷 七七五亦引,文字稍有不同。

〔六〕 “每朝会”,原无“每”字 ,姚本、聚珍本有,御览卷二四一引亦有,今据增补。 此句书钞卷六三引作“每有朝会”,亦有“每”字。

〔七〕 “迎送扶掖”,原脱“送” 字,御览卷三六九引有,今据增补。此四字姚本、聚珍 本作“扶持”二字,书钞卷六三、御览卷二四一引同。

〔八〕 “上辄自礼之”,此句姚本 、聚珍本作“恒自礼焉”。书钞卷六三引作“常自礼之 ”,孔广陶书钞注云:“‘恒’作‘常’,系唐人转写 避穆宗讳也。”御览卷二四一引作“帝自礼之”。

〔九〕 “小有疾”,此下三句姚本 作“时有疾不会,辄敕大臣送醪膳,恩宠莫与为比”。 “臣”字当作“官”。聚珍本“臣”作“官”,“醪膳 ”作“餐醪”,余与姚本同。书钞卷六三引与聚珍本全 同。

〔一0〕“窦宪”,其下姚本、聚珍 本有“慕其行”三字,与范晔后汉书江革传相合。

〔一一〕“当”,姚本、聚珍本作“ 报”,范晔后汉书江革传亦作“
报”。

〔一二〕“上以此重之”,此句姚本 、聚珍本作“帝闻而益善之”,范晔后汉书江革传同。
 
 
 

   刘般

  刘般,〔一〕字伯兴,〔二〕兼屯骑校尉。〔三〕 时五校官显职闲,〔四〕府寺宽敞,舆服光丽,伎巧毕 给,故多宗室肺腑居之。御览卷二四二

  刘般字伯兴,〔五〕为太仆,在朝尽节,〔六〕 夙夜不怠。书钞卷五四

  刘般字伯兴,迁宗正,〔七〕在朝廷竭忠尽节, 勤身忧国,〔八〕夙夜不怠,数纳嘉谋,州郡便宜,〔 九〕清净畏慎,受职修治,振施宗族。御 览卷二三0

〔一〕 “刘般”,原作“刘磐”。 书钞卷五三、卷五四、卷六一,初学记卷一二,六帖卷 七五、卷七七,御览卷二三0皆引刘般事迹片段,字皆 作“刘般”,姚本、聚珍本亦作“刘般”,今从之。刘 般,范晔后汉书卷三九有传。又见汪文台辑华峤后汉书 卷一。

〔二〕 “字伯兴”,原作“字仲兴 ”,书钞卷六一引刘般为屯骑校尉事,亦云“字仲兴” ,皆误。初学记卷一二、御览卷二三0引刘般为宗正事 ,皆云“字伯兴”,与聚珍本合,范晔后汉书刘般传亦 云:“字伯兴”,今据改。

〔三〕 “兼屯骑校尉”,范晔后汉 书刘般传载:“永平……十年,征般行执金吾事,从至 南阳,还为朝侯。明年,兼屯骑校尉。”

〔四〕 “五校”,范晔后汉书刘般 传同。书钞卷六一引作“五校尉”,聚珍本同。按有无 “尉”字,均无妨文义。五校尉,指屯骑校尉、越骑校 尉、步兵校尉、长水校尉、射声校尉。司马彪续汉书百 官志刘昭注云:“大驾卤簿,五校在前,各有鼓吹一部 。”

〔五〕 “伯兴”,原误作“与伯” 。

〔六〕 “在朝尽节”,此句姚本、 聚珍本作“在朝竭忠尽节”,初学记卷一二引东观汉记 云:“刘般字伯兴,代名忠孝,在朝竭忠尽节。建初元 年,拜为宗正。”据此,此句上又有“世名忠孝”一句 。初学记“代”字原作“世”,避唐太宗李世民讳改。 六帖卷七五、卷七七引亦有“代名忠孝”一句。

〔七〕 “迁宗正”,此句姚本、聚 珍本作“建初元年,拜为宗正”。与初学记卷一二所引 全同。按范晔后汉书刘般传云:“建初二年,迁宗正。 ”

〔八〕 “勤身忧国”,此句姚本、 聚珍本作“忧勤国事”,书钞卷五三引作“勤忧国事” ,字异而义同。

〔九〕 “州郡便宜”,此下四句姚 本、聚珍本无。
 
 
 

   刘恺

  刘恺,〔一〕字伯豫,以当袭父般爵,〔二〕让与 弟宪,遁逃避封。〔三〕久之,章和中,〔四〕有司奏 请绝国,上美其义,特优加之,〔五〕恺犹不出。有司 复奏之,侍中贾逵上书曰:“孔子称‘能以礼让为国, 于从政乎何有’。”和帝纳之,下诏曰:〔六〕“故居 巢侯刘般嗣子恺,当袭父般爵,而称父遗意,致国弟宪 ,遁亡七年,所守弥固。盖王法崇善,成人之美。其听 宪嗣爵。”乃征恺,拜为郎,稍迁侍中。恺之入朝,在 位者莫不仰其风行。御览卷四二四

〔一〕 “刘恺”,范晔后汉书卷三 九刘般传附有刘恺传。又见汪文台辑华峤后汉书卷一。 书钞卷四八引有此条,首云“东观汉记刘恺传云”,可 知东观汉记有刘恺传。

〔二〕 “以当袭父般爵”,此句下 聚珍本有“封居巢侯”一句,御览卷二0一引亦有此句 ,但作“居崇侯”。按“居巢侯”是,东汉有居巢县, 属庐江郡。据范晔后汉书刘般传,般于建武九年封灾丘 侯,后徙封杼秋侯,永平元年又徙为居巢侯。

〔三〕 “遁逃避封”,“遁”字原 脱,聚珍本、御览卷五一五引皆有“遁”字,范晔后汉 书刘般传附刘恺传同,今据增补。

〔四〕 “久之,章和中”,此二句 原无,聚珍本有,御览卷五一五引亦有此二句,范晔后 汉书刘般传附刘恺传同,今据增补。

〔五〕 “加”,御览卷五一五引同 ,此字误。聚珍本作“嘉”。“
加”乃“嘉”的残破字。范晔后汉 书刘般传附刘恺传作“假”,于义亦通。

〔六〕 “下诏”,原误倒作“诏下 ”,聚珍本作“下诏”,范晔后汉书刘般传附刘恺传同 ,今据改。
 
 
 

   蔡顺〔一〕

  蔡君仲,汝南人。王莽乱,人相食。君仲取桑椹, 赤黑异器。贼问所以,君仲云:“黑与母,赤自食。” 贼义之,遗盐二斗,〔二〕受而不食。〔三〕御 览卷九五五

〔一〕 “蔡顺”,字君仲,范晔后 汉书卷三九周磐传附载其事。

〔二〕 “斗”,事类赋卷二五引作 “升”。

〔三〕 “受而不食”,此条类聚卷 八八亦引,字句略简。
 
 
 

   赵咨

  赵咨,〔一〕字文楚,东郡燕人,大司农陈奇举咨 至孝,〔二〕躬率子孙耕农为养。盗尝夜往劫之,咨恐 母惊惧,乃先至门迎盗,因请为设食,谢曰:“老母八 十,疾病须养,居贫无储,〔三〕乞少置衣粮,〔四〕 妻子余物无所惜。”〔五〕诸盗皆惭叹,跪曰:“所犯 无状,干暴贤者。”言毕奔走。类聚卷 二0

〔一〕 “赵咨”,范晔后汉书卷三 九有传。

〔二〕 “字文楚,东郡燕人,大司 农陈奇举咨至孝”,此三句原仅有“至孝”二字,今据 御览卷四一二引增补。

〔三〕 “无储”,此二字原无,聚 珍本有,御览卷四一二引亦有,今据增补。

〔四〕 “少”,原无此字,聚珍本 有,御览卷四一二引亦有,今据增补。范晔后汉书赵咨 传载咨言云:“老母八十,疾病须养,居贫,朝夕无储 ,乞少置衣粮。”

〔五〕 “妻子余物无所惜”,此句 御览卷四一二引作“妻子余物,一无所请”,与范晔后 汉书赵咨传同。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