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观汉记

 

东观汉记卷六

  传一

   光烈阴皇后〔一〕

  有阴子公者,生子方,〔二〕方生幼公,公生君孟 ,名睦,〔三〕即后之父也。范晔后汉 书卷一0光烈阴皇后纪李贤注

  上微时,过新野,〔四〕闻后美,〔五〕心悦之 。后至长安,见执金吾车骑甚盛,因叹曰:“仕宦当作 执金吾,〔六〕娶妻当得阴丽华。”更始元年,遂纳后 于宛。〔七〕御览卷一三七

  光烈阴皇后,上即位,立为贵人。〔八〕上以后 性贤仁,宜母天下,欲授以尊位。后辄退让,自陈不足 以当大位。〔九〕御览卷一四四

  后为皇后。〔一0〕类聚卷一八

  失亲数十年,言及未尝不流涕。〔一一〕书 钞卷二四

〔一〕 “光烈阴皇后”,名丽华, 南阳新野人,事详范晔后汉书卷一0光烈阴皇后纪。汪 文台辑司马彪续汉书卷一亦略载其事。范书皇后纪论云 :“汉世皇后无谥,皆因帝谥以为称。虽吕氏专政,上 官临制,亦无殊号。中兴,明帝始建光烈之称,其后并 以德为配,至于贤愚优劣,混同一贯,故马、窦二后俱 称德焉。其余唯帝之庶母及蕃王承统,以追尊之重,特 为其号,如恭怀、孝崇之比是也。”据史通古今正史篇 ,东观汉记有外戚传,本卷所收光烈阴皇后等传,原当 皆在外戚传。

〔二〕 “子方”,姚本注云:“子 方即腊日以黄羊祠灶神者。”范晔后汉书阴识传云:“ 宣帝时,阴子方者,至孝有仁恩,腊日晨炊而灶神形见 ,子方再拜受庆。家有黄羊,因以祀之。自是已后,暴 至巨富,田有七百余顷,舆马仆隶,比于邦君。子方常 言‘我子孙必将彊大’,至识三世而遂繁昌,故后常以 腊日祀灶,而荐黄羊焉。”事又见风俗通义祀典篇。阴 识即光烈阴皇后前母兄。

〔三〕 “睦”,范晔后汉书光烈阴 皇后纪李贤注云:“今世本‘睦’作‘陆’。”是唐代 传世本有“睦”作“陆”者。

〔四〕 “上微时,过新野”,此二 句聚珍本作“初,光武适新野”,类聚卷二六、御览卷 二六引同,书钞卷五四引作“光武初过新野”。

〔五〕 “闻后美”,此句聚珍本作 “闻阴后美”,书钞卷五四、类聚卷二六引同,御览卷 三八0引作“闻阴 丽华美”。

〔六〕 “当”,书钞卷五四引作“ 须”。

〔七〕 “更始元年,遂纳后于宛” ,范晔后汉书光烈阴皇后纪云:“初,光武适新野,闻 后美,心悦之。后至长安,见执金吾车骑甚盛,因叹曰 :‘仕宦当作执金吾,娶妻当得阴丽华。’更始元年六 月,遂纳后于宛当成里,时年十九。”

〔八〕 “立为贵人”,范晔后汉书 光烈阴皇后纪云:“光武即位,令侍中傅俊迎后,与胡 阳、宁平主诸宫人俱到洛阳,以后为贵人。”

〔九〕 “自陈不足以当大位”,建 武二年,以光烈阴皇后固辞后位,遂立郭后。至十七年 ,乃废郭后而立阴后,事见范晔后汉书光武郭皇后纪、 光烈阴皇后纪。此条永乐大典卷二九七二亦引,字句全 同。

〔一0〕“后为皇后”,类聚卷一八 引东观汉记云:“初,光武闻阴丽华美,心悦之,叹曰 :‘娶妻当得阴丽华。’后为皇后。”“娶妻当得阴丽 华”以上诸句,上文已作辑录,今删去,仅辑“后为皇 后”一句。御览卷三八0亦引此条文字,仅无“之”字 ,余与类聚卷一八引同。

〔一一〕“失亲数十年,言及未尝不 流涕”,此条姚本、聚珍本皆未辑录。范晔后汉书光烈 阴皇后纪云:“七岁失父,虽已数十年,言及未曾不流 涕。”

 
 

   明德马皇后〔一〕

  明德皇后尝久病,至卜者家为卦,问咎祟所在。卜 者卦定释蓍,仰天叹息。〔二〕卜者乃曰:“此女明年 小疾,必将贵。遂为帝妃,不可言也。”〔三〕御 览卷七二七

  后长七尺二寸,〔四〕青白色,方口美发。〔五 〕初学记卷一0

  明帝马皇后美发,为四起大髻,但以发成,尚有 余,绕髻三匝,复出诸发。〔六〕眉不施黛,装不求饰 。〔七〕独左眉角小缺,补之如粟。常称疾而终身得意 。〔八〕范晔后汉书卷一0明德马皇后 纪李贤注

  先人后己,发于至诚。〔九〕书 钞卷二五

  荐达左右。〔一0〕书钞卷二五

  永平三年春,有司奏请立长秋宫,〔一一〕以率 八妾。〔一二〕上未有所言。皇太后曰:“马贵人德冠 后宫。”遂登至尊。先是数日,后梦有小虫飞无数随着 身,〔一三〕入皮肤中,复飞出。〔一四〕御 览卷三九八

  明德皇后既处椒房,太官上饭,累肴膳备副,重 加幕覆,辄撤去,谴敕令与诸舍相望也。〔一五〕御 览卷八四七

  明德马后不喜出入游观,〔一六〕希尝临御□牖 。〔一七〕御览卷一八八

  马后袍极粗疏,诸主朝望见,〔一八〕反以为绮 。后曰:“此缯染色好,故直用之。” 御 览卷八一六

  明德马皇后尝有不安,时在敬法殿东厢,上令太 夫人及兄弟得入见。〔一九〕初学记卷 二四

  马皇后志在克己辅上,不以私家干朝廷。兄马防 为虎贲中郎将,〔二0〕弟为黄门郎,讫永平世不迁。 〔二一〕书钞卷五八

  明德马后,时上欲封诸舅,〔二二〕外间白太后 ,〔二三〕曰:“吾自念亲属皆无柱石之功,俗语曰: ‘时无赭,浇黄土。’” 御览卷四九 五

  太后诏曰:〔二四〕“吾万乘主,〔二五〕欲身 率众,〔二六〕身服大练缣裙,〔二七〕食不求所甘, 〔二八〕左右傍人皆无薰香之饰。〔二九〕前过濯龙门 上,〔三0〕见外家问起居,车如流水,马如游龙,仓 头衣绿□,〔三一〕领袖正白,〔三二〕顾视御者,不 及之。亦不谴怒,〔三三〕但绝其岁用,冀以默止讙耳 。”〔三四〕书钞卷一三九

  上欲封诸舅,〔三五〕马太后辄断绝曰:“计之 熟矣,勿有疑也。〔三六〕至孝之行,安亲为上。〔三 七〕今遭变异,谷价数倍,忧惶昼夜,不安坐卧,而欲 封爵,违逆慈母之拳拳。〔三八〕吾素刚急,有胸中气 ,不可不慎。〔三九〕穣岁之后,唯子之志,吾但当含 饴弄孙,不能复知政。” 类聚卷五一

  后素谨慎,〔四0〕小感慨辄自责,如平生事舅 姑。时新平主家御者失火,及北阁后殿,深以自过,起 居不忻。至正月当上原陵,言我守备不精,惭见原陵, 〔四一〕不上。御览卷一三七

  明德马后置织室,〔四二〕蚕于濯龙中,数往来 观视,内以为娱乐,外以先女功。〔四三〕类 聚卷六五

  明德后诏书流布,咸称至德,王主诸家,〔四四 〕莫敢犯禁。广平、钜鹿、乐成王在邸,入问起居,帝 望见车骑鞍勒皆纯黑,〔四五〕无金银彩饰,马不逾六 尺,〔四六〕于是以白太后,即赐钱各五百万,于是施 亲戚,被服自如。〔四七〕御览卷一五 0

〔一〕 “明德马皇后”,马援之小 女,事详范晔后汉书卷一0。汪文台辑司马彪续汉书卷 一、张璠汉记亦略载其事。

〔二〕 “卜者卦定释蓍,仰天叹息 ”,聚珍本无“息”字,此二句下有“问之”一句。书 钞卷二三有“释蓍叹息”一句,即本此二句。

〔三〕 “不可言也”,书钞卷二三 引“相当大贵,不无言也”二句,当系括引。“无”字 乃“可”字之讹。范晔后汉书明德马皇后纪云:“后时 年十岁,干理家事,敕制僮御,内外谘禀,事同成人。 ……后尝 久病,太夫人令筮之, 筮者曰:‘此女虽有患状而当大贵,兆不可言也。’后 又呼相者使占诸女,见后,大惊曰:‘我必为此女称臣 。然贵而少子,若养他子者得力,乃当逾于所生。’” 汪文台辑司马彪续汉书卷一云:“母尝使善卜者相后, 曰:‘此女必当大贵,遂为帝王妃,然而少子。’”

〔四〕 “七尺二寸”,姚本、聚珍 本同,书钞卷二三、御览卷一三七、万花谷后集卷八引 亦同,惟御览卷三六七引作“七尺三寸”。按御览卷三 六七所引误。范晔后汉书明德马皇后纪亦云后“身长七 尺二寸”。

〔五〕 “方口美发”,书钞卷二三 仅引此一句。

〔六〕 “复出诸发”,此句原无, 御览卷一三七引有,今据增补。

〔七〕 “装不求饰”,此句原无, 书钞卷二五引有,今据增补。

〔八〕 “常称疾而终身得意”,此 条类聚卷一七,六帖卷三一,御览卷三六五、卷三七三 亦引,字句皆较简略。

〔九〕 “先人后己,发于至诚”, 此条姚本、聚珍本皆未辑录。类聚卷一五引续汉书云: “明德皇后马氏……年十三,以选入太子宫,接侍同列 而承至尊,先人后己,发于至诚,由是见宠。”

〔一0〕“荐达左右”,范晔后汉书 明德马皇后纪云:“显宗即位,以后为贵人。时后前母 姊女贾氏亦以选入,生肃宗。帝以后无子,命令养之。 ……后于是尽心抚育,劳悴过于所生。肃宗亦孝性淳笃 , 恩性天至,母子慈爱,始终无 纤介之间。后常以皇嗣未广,每怀忧叹,荐达左右,若 恐不及。后宫有进见者,每加慰纳。”类聚卷一五引续 汉书载明德马皇后事亦有“荐达左右”语。

〔一一〕“长秋宫”,范晔后汉书明 德马皇后纪李贤注云:“皇后所居宫也。长者,久也, 秋者,万物成熟之初也,故以名焉。请立皇后,不敢指 言,故以宫称之。”

〔一二〕“八妾”,汉书五行志上云 :“春秋桓公十四年‘八月壬申,御廪灾’。……刘向 以为御廪,夫人八妾所舂米之臧以奉宗庙者也。”颜师 古注云:“一娶九女,正嫡一人,余者妾也,故云八妾 。”

〔一三〕“后梦有小虫飞无数随着身 ”,此句姚本、聚珍本作“梦有小飞虫万数随着身”, 御览卷九四四引同。书钞卷二三仅引“梦飞虫着身”一 句。

〔一四〕“复飞出”,“出”字姚本 、聚珍本作“去”,御览卷九四四、事类赋卷三0引同 。此条书钞卷一0亦引,字句较为简略。

〔一五〕“谴敕令与诸舍相望也”, 此条御览卷七00引作“明德马皇后既处椒房,太官上 饭,重加幕覆,辄撤去”。聚珍本即据御览卷七00辑 录,仅删去“明德马皇后”五字。

〔一六〕“不喜出入游观”,书钞卷 二三仅引“不喜游观”一句。

〔一七〕“希尝临御□牖”,“尝” 字姚本、聚珍本作“常”,初学记卷一0引同。按二字 古通。“牖”字姚本、聚珍本作“望”,初学记卷一0 引同。御览卷一三七引续汉书载孝明马皇后事云:“性 不喜出入 游观,未尝临御□牖。 ”

〔一八〕“诸主朝望见”,“主”字 姚本作“王”,书钞一二九、御览卷六九三引同。按“ 主”字是,聚珍本作“主”。范晔后汉书明德马皇后纪 云:“朔望诸姬主朝请,望见后袍衣疏粗,反以为绮縠 ,就视,乃笑。后辞曰:‘此缯特宜染色,故用之耳。 ’六宫莫不叹息。”益可证“主”字是。汪文台辑司马 彪续汉书卷一载此事云:“诸王亲家朝请,望见后裙极 粗疏,以为绮,就视,乃笑。后曰:‘此缯染色好,故 用之耳。’老人知者,无不叹息。”

〔一九〕“上令太夫人及兄弟得入见 ”,玉海卷一五九亦引此条,字句较为简略。

〔二0〕“马防”,此二字原无,书 钞卷六三引有,今据增补。

〔二一〕“讫永平世不迁”,“迁” 字御览卷二四一引作“转”。聚珍本注云:“以上明帝 时事。”类聚卷一五引续汉书载明德马皇后事云:“后 志在克己辅上,不以私家干朝庭。兄为虎贲中郎将,两 弟黄门郎,讫永平世不迁。”事又见初学记卷一0、御 览卷一三七所引续汉书。

〔二二〕“时上欲封诸舅”,“上” 指章帝。范晔后汉书明德马皇后纪云:“建初元年,帝 欲封诸舅,太后不听。”

〔二三〕“太后”,此二字聚珍本重 ,属下句读。

〔二四〕“太后诏曰”,此句原作“ 明德后曰”,今据姚本和初学记卷一0引校改。

〔二五〕“吾万乘主”,书钞卷二五 引同。姚本、聚珍本“乘”字下有“之”字,初学记卷 一0引亦有“之”字。

〔二六〕“欲身率众”,此句原无, 姚本、聚珍本亦未辑录,书钞卷二五引有此句,今据增 补。

〔二七〕“身服大练缣裙”,此句原 作“身服大缣”,姚本、聚珍本作“身衣大练缣裙”, 初学记卷一0引同,今据增补“练”、“裙”二字。

〔二八〕“食不求所甘”,此句原无 ,姚本、聚珍本有,初学记卷一0引亦有此句,今据增 补。

〔二九〕“傍人皆”,原无此三字, 姚本、聚珍本有,初学记卷一0引亦有此三字,今据增 补。

〔三0〕“濯龙”,通鉴卷四六胡三 省注云:“续汉志:‘濯龙,园名,近北宫。’”

〔三一〕“绿□”,范晔后汉书明德 马皇后纪李贤注云:“□,臂衣,今之臂鞲,以缚左右 手,于事便也。”通鉴卷四六胡三省注云:“
余据字书,臂□之□从革,此□从 衣,释单衣也,皆音古侯翻。”按“鞲”与“□”音同 字通,“鞲”亦作“□”。“绿□”即谓绿色臂衣。

〔三二〕“领袖正白”,通鉴卷四六 胡三省注云:“言其新洁无垢污也。”

〔三三〕“亦”,原作“遂”,聚珍 本作“亦”,类聚卷九三引同,今从改。

〔三四〕“冀以默止讙耳”,范晔后 汉书明德马皇后纪云:建初二年,“大旱,言事者以为 不封外戚之故,有司因此上奏,宜依旧典。太后诏曰: ‘凡言事者皆欲媚朕以要福耳。……吾为天下母,而身 服大练,食不求甘,左右但着帛布,无香薰之饰者,欲 身率下也。以为外亲见之,当伤心自敕,但笑言 太 后素好俭。前过濯龙门上,见外家问起居者,车如流水 ,马如游龙,仓头衣绿□,领袖正白。顾视御者,不及 远矣。故不加谴怒,但绝岁用而已,冀以默愧其心,而 犹懈怠,无忧国忘家之虑。……’固不许。”御览卷一 三七引续汉书云:“太后素自喜俭,前过濯龙门上,见 外家问起居,车如流水马如龙,苍头衣绿□直领,领袖 正白。顾视旁御者,远不及也。亦不谴怒,但绝其岁用 ,冀以嘿止喧耳。”可与此相参证。

〔三五〕“上欲封诸舅”,据通鉴卷 四六,此为章帝建初二年时事。

〔三六〕“勿有疑也”,原脱“勿” 、“也”二字,姚本、聚珍本有此二字,范晔后汉书明 德马皇后纪、通鉴卷四六同,今据增补。

〔三七〕“至孝之行,安亲为上”, 通鉴卷四六胡三省注引扬子云:“孝莫大于宁亲,宁亲 莫大于四表之欢心。”

〔三八〕“拳拳”,范晔后汉书明德 马皇后纪李贤注云:“拳拳犹勤勤也。”

〔三九〕“慎”,范晔后汉书明德马 皇后纪、通鉴卷四六作“顺”。

〔四0〕“后素谨慎”,书钞卷二六 有“太后慎谨”一句,当系东观汉记马皇后传中语。此 句上原引有以下一段文字:“后长七尺二寸,青白色, 方口美发,为四起大髻,但以发成,尚有余,绕结三匝 ,复出诸发。眉不施黛,独左眉角小缺,补之如粟。” 因与上文重出,今删去。

〔四一〕“原陵”,光武帝之陵。范 晔后汉书明帝纪云:中元二年“
三月丁卯,葬光武皇帝于原陵”。 李贤注引帝王世纪云:“原陵方三百二十步,高六丈, 在临平亭东南,去洛阳十五里。”

〔四二〕“织室”,西汉时少府下有 东织、西织,成帝河平元年省东织,更名西织为织室。 掌皇室丝帛的织造和染色。

〔四三〕“外以先女功”,此条书钞 卷二六,初学记卷一0、卷一四,类聚卷三九,六帖卷 三六,御览卷八二五亦引,字句皆较此简略。

〔四四〕“王主诸家”,御览卷八九 四引作“王主诸处”,聚珍本未辑此句。

〔四五〕“黑”,原误作“墨”,姚 本、聚珍本作“黑”,书钞卷一二六两引,类聚卷四五 ,御览卷三五八、卷八九四皆一引,均作“黑”,今据 改正。

〔四六〕“不”,此字原脱,聚珍本 有,类聚卷四五,御览卷三五八、卷八九四引亦有,今 据增补。

〔四七〕“于是施亲戚,被服自如” ,此二句聚珍本未辑录。
 
 
 

   章德窦皇后〔一〕

  进止得适,人事修备。〔二〕书钞 卷二五

  后性敏给。〔三〕书钞卷二五

〔一〕 “章德窦皇后”,大司空窦 融之曾孙,窦勋之女,事详范晔后汉书卷一0章德窦皇 后纪。汪文台辑司马彪续汉书卷一亦略载其事。

〔二〕 “进止得适,人事修备”此 条姚本、聚珍本皆未辑录。御览卷一三七引续汉书云: “孝章章德窦皇后,右扶风平陵人,窦勋之女。……母 沘阳公主欲内之,帝闻后有才色,数以问诸家。建初二 年,后与女弟随主入见长乐宫,进止得适,人事修备。 ”

〔三〕 “后性敏给”,此条姚本、 聚珍本皆未辑录。范晔后汉书章德窦皇后纪云:窦皇后 “入掖庭,见于北宫章德殿。后性敏给,倾心承接,称 誉日闻。明年,遂立为皇后”。御览卷一三七引续汉书 载窦皇后事亦有“后性敏给”之语。
 
 
 

   敬隐宋皇后

  敬隐宋后以王莽末年生,〔一〕遭世仓卒,其母不 举,弃之南山下。时天寒,冬十一月,再宿不死。外家 出过于道南,闻有儿啼声,怜之,因往就视,有飞鸟纡 翼覆之,沙石满其口鼻,能喘,心怪伟之,以有神灵, 遂取而持归养,长至年十三岁,乃以归宋氏。御 览卷三六一

  章帝宋贵人,时窦皇后内宠方盛,以贵人名族, 节操高妙,心内害之,欲为万世长计,阴设方略,谗毁 贵人,由是母子见疏。数月,诬奏贵人使婢为蛊道祝诅 ,七年,遂被谮暴卒。〔二〕御览卷一 四四

〔一〕 “敬隐宋后”,父宋杨,永 平末年,选入太子宫,章帝即位,立为贵人,生庆,立 为皇太子。旋以谗废,贵人自杀。后殇帝卒,立庆长子 祜为帝,是为安帝。建光元年三月,追尊祖妣宋贵人曰 敬隐皇后。事见范晔后汉书清河孝王庆传、安帝纪,又 见汪文台辑司马彪续汉书卷一。

〔二〕 “遂被谮暴卒”,事详范晔 后汉书清河孝王庆传。章德窦皇后纪亦略载其事。此条 永乐大典卷二九七二亦引,字句全同。
 
 
 

   孝和阴皇后

  孝和阴皇后,〔一〕聪慧敏达,有才能,善史书。 永元二年,〔
二〕选入掖庭,为贵人,托以先后近属,故有宠〔三 〕御览卷一四四

  巫蛊咒诅。〔四〕书钞卷二六

〔一〕 “孝和阴皇后”,光烈阴皇 后兄执金吾阴识之曾孙,吴房侯阴纲之女,事详范晔后 汉书卷一0和帝阴皇后纪。汪文台辑司马彪续汉书卷一 亦略载其事。

〔二〕 “永元二年”,范晔后汉书 和帝阴皇后纪云:“后少聪慧,善书艺。永元四年,选 入掖庭,以先后近属,故得为贵人,有殊宠。”御览卷 一三七引续汉书云:“孝和阴皇后,吴房侯纲之女也。 后为人聪惠,有才能。永元四年,选入掖庭为贵人,以 托先后近属,故有异宠。”此云“二年”,而范书、司 马彪书云“四年”,疑当作“四年”。

〔三〕 “故有宠”,此条永乐大典 卷二九七二亦引,字句全同。

〔四〕 “巫蛊□诅”,此句姚本、 聚珍本皆未辑录。范晔后汉书和帝阴皇后纪云:“自和 熹邓后入宫,爱宠稍衰,数有恚恨。后外祖母邓朱出入 宫掖。十四年夏,有言后与朱共挟巫蛊道,事发觉,帝 遂使中常待张慎与尚书陈褒于掖庭狱杂考案之。朱及二 子奉、毅与后弟轶、辅、敞辞语相连及,以为祠祭祝诅 ,大逆无道。奉、毅、辅考死狱中。帝使司徒鲁恭持节 赐后策,上玺绶,迁于桐宫,以忧死。”

 
 

   和熹邓皇后〔一〕

  和熹邓后年五岁,〔二〕太夫人为剪发,〔三〕夫 人年老目冥,〔四〕并中后额,虽痛忍而不言,〔五〕 一额尽伤。左右怪而问之,后言:“夫人哀我为断发, 难伤老人意,故忍之耳。”〔六〕御览 卷一三七

  和熹皇后六岁,诸兄持后发,后曰:“身体发肤 ,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奈何弄人发乎?” 〔七〕类聚卷一七

  六岁能书。〔八〕书钞卷二五

  诸兄读经,难问其意。〔九〕书 钞卷二六

  和熹邓后七岁读论语,志在书传,母常非之曰: “当习女工,今不是务,宁当学博士耶?”后重违母意 ,昼则缝纫,夜私买脂烛读经传,宗族外内皆号曰“诸 生”。〔一0〕御览卷六一四

  和熹邓皇后尝梦扪天体,荡荡正青,滑如磄●, 〔一一〕有若钟乳,后仰嗽之。〔一二〕以讯占梦,言 尧梦攀天而上,〔一三〕汤梦及天舐之,〔一四〕皆圣 主之梦。〔一五〕御览卷三九八

  博览五经传记。〔一六〕书钞卷 二六

  和熹邓后逊位,手书谢表,深陈德薄,不足以奉 承宗庙,充少君之位。〔一七〕书钞卷 一0三

  和熹邓后即位,万国贡献悉禁绝,惟岁时供纸墨 而已。〔一八〕初学记卷二一

  邓太后赐冯贵人步摇一具。〔一九〕类 聚卷七0

  和熹后时,新遭大忧,法禁未设,宫中亡大珠一 箧,〔二0〕主名不立。太后念欲下掖庭考问之,恐有 无辜僵仆者,乃亲自临见宫人,一一阅问,察其颜色, 开示恩信。宫人盗者,即时其服,不加鞭箠,不敢隐情 ,〔二一〕宫人惊,咸称神明。〔二二〕御 览卷一三七、卷八0二

  邓太后雅性不好淫祀。〔二三〕范 晔后汉书卷四殇帝纪李贤注

  邓太后临朝,上林鹰犬,悉斥放之。〔二四〕类 聚卷九一

  下□尚书曰:〔二五〕“国家离乱,大□未安, 黄门鼓吹,曷有燕乐之志。欲罢黄门鼓吹。”〔二六〕 书钞卷一三0

  和熹邓后称制,〔二七〕永初二年三月,〔二八 〕京师旱,至五月朔,太后幸雒阳寺,省庶狱,举冤囚 。徒杜泠不杀人,〔二九〕自诬,被掠羸困,使舆见, 〔三0〕畏吏,不敢自理。〔三一〕吏将去,微疾举颈 ,若欲有言,〔三二〕太后察视觉之,即呼还问状,遂 信,〔三三〕即时收令下狱抵罪,尹左迁。行未还宫, 澍雨大降。类聚卷一00

  邓太后尝体不安,〔三四〕左右忧惶,至令祷祠 ,愿以人为代。太后闻之,即谴怒,敕掖庭令以下:“ 何故乃有此不祥之言?”左右咸流涕,叹太后临大病, 不自顾,而念兆民。后病瘳,岂非天地之应与?〔三五 〕御览卷五二九

  和熹邓后自遭大忧,〔三六〕及新野君仍丧,〔 三七〕诸兄常悲伤思慕,羸瘦骨立,不能自胜。〔三八 〕御览卷三七八

〔一〕 “和熹邓皇后”,名绥,太 传邓禹之孙,护羌校尉邓训之女,事详范晔后汉书和熹 邓皇后纪。汪文台辑司马彪续汉书卷一亦略载其事。范 书皇后纪论云:“初平中,蔡邕始追正和熹之谥,其安 思、顺烈以下,皆依而加焉。”李贤注引蔡邕集谥议云 :“汉世母氏无谥,至于明帝始建光烈之称,是后转因 帝号加之以德,上下优劣,混而为一,违礼‘大行受大 名,小行受小名’之制。谥法‘有功安人曰熹’。帝后 一体,礼亦宜同。大行皇太后谥宜为和熹”。

〔二〕 “和熹邓后年五岁”,此句 原无“和熹邓”三字,御览卷三八四引有,今据增补。 此句御览卷三六四引作“和熹皇后年五岁”。

〔三〕 “剪”,书钞卷二五引作“ 剃”,御览卷三八四引作“断”,于义皆通。

〔四〕 “夫人年老目冥”,“老” 字御览卷三八四引作“耆”。“
冥”字原误作“寔”,聚珍本作“ 冥”,御览卷 三六四、卷三八四 引亦作“冥”,字尚不误,今据校正。

〔五〕 “而”,原无此字,御览卷 三八四引有,今据增补。

〔六〕 “故忍之耳”,此句下尚引 有以下一段文字:“及为太后,时宫中亡大珠一筐。太 后念欲下掖庭考问之,恐有无辜僵仆者,乃亲自临见宫 人阅问,动察颜色,开示恩信,宫人即时首服,不加鞭 箠,不敢隐情,宫人惊,咸称神明。”已移至下文。范 晔后汉书和熹邓皇后纪云:“后年五岁,太傅夫人爱之 ,自为剪发。夫人年高目冥,误伤后额,忍痛不言。左 右见者怪而问之,后曰:‘非不痛也,太夫人哀怜为断 发,难伤老人意,故忍之耳。’”可与此互证。

〔七〕 “奈何弄人发乎”,此条文 字御览卷三七三亦引,字句微异。

〔八〕 “六岁能书”,此句姚本、 聚珍本皆未辑录。范晔后汉书和熹邓皇后纪云:“六岁 能史书,十二通诗、论语。”此句有节删。

〔九〕 “诸兄读经,难问其意”, 此二句姚本、聚珍本皆未辑录。范晔后汉书和熹邓皇后 纪云:“诸兄每读经传,辄下意难问。”

〔一0〕“宗族外内皆号曰‘诸生’ ”,书钞卷二六引“皆号诸生”一句,当即出此。御览 卷一三七引续汉书载和熹邓皇后事云:“后七岁读论语 ,十二岁通诗,诸兄读经,辄难问微意,志在书传。母 非之曰:‘当习女工,以供衣服,今不是务,汝当举博 士耶?’后重违母意,则缝绽极女工事,暮夜,私买脂 烛读经传,宗族内外皆号曰‘诸生’。 ”可与此互证。范晔后汉书和熹邓皇后纪亦有相类记载 。

〔一一〕“滑如磄●”,姚本、聚珍 本无“如磄●”三字。“磄●”,怪石。“●”与“磃 ”通。

〔一二〕“后仰嗽之”,“后”字原 误作“若”,姚本、聚珍本云:“后仰□之。”类聚卷 七九引同,今据校正。书钞卷二三引“梦扪天仰嗽”一 句,系括引大意。此句范晔后汉书和熹邓皇后纪作“乃 仰嗽饮之。”

〔一三〕“言尧梦攀天而上”,王先 谦后汉书和熹邓皇后纪集解载惠栋说引周宣梦书云:“ 昔圣帝明皇之时,神气昭然先见。故尧梦乘龙上天,汤 梦布令天下,后皆有天下。”

〔一四〕“汤梦及天舐之”,此句原 脱误作“汤反天砥之”,姚本、聚珍本作“汤梦及天舐 之”,今据校正。范晔后汉书和熹邓皇后纪云:“汤梦 及天而咶之。”“咶”与“舐”通。

〔一五〕“皆圣主之梦”,此句上姚 本、聚珍本有“此”字,类聚卷七九引同。此句下姚本 、聚珍本有“吉不可言”一句,不知从何书辑录。范晔 后汉书和熹邓皇后纪有此句。据范书和熹邓皇后纪,永 元七年,后与诸家子俱选入宫,八年冬,入掖庭为贵人 ,时年十六。

〔一六〕“博览五经传记”,此条姚 本、聚珍本皆未辑录。御览卷一三七引续汉书载和熹邓 皇后事云:“后自入宫,遂博览五经传记。”

〔一七〕“充少君之位”,范晔后汉 书和熹邓皇后纪云:永元“十四年夏,阴后以巫蛊事废 ,后请救不能得, 帝便属意焉。 后愈称疾笃,深自闭绝。……至冬,立为皇后,辞让者 三,然后即位。手书谢表,深陈德薄,不足以充小君之 选”。

〔一八〕“惟岁时供纸墨而已”,御 览卷六0五亦引此条,字句全同。聚珍本把此条连缀于 下条之后,并注云此为殇帝延平元年事。按聚珍本编排 失次,注文亦误。范晔后汉书和熹邓皇后纪云:永元十 四年冬,邓贵人立为皇后。“是时方国贡献,竞求珍丽 之物,自后即位,悉令禁绝,岁时但供纸墨而已。”通 鉴卷四八亦将此事系于永元十四年,可见邓后令万国仅 岁供纸墨事在和帝时。

〔一九〕“邓太后赐冯贵人步摇一具 ”,“冯”字原误作“马”,姚本、聚珍本作“冯”, 今据改正。元兴元年,和帝卒,葬后,宫人并归园,冯 贵人王赤绶,以未有头上步摇、环佩,加赐各一具。见 范晔后汉书和熹邓皇后纪。释名释首饰云:“步摇,上 有垂珠,步则摇动也。”司马彪续汉书舆服志下云:“ 步摇以黄金为山题,贯白珠为桂枝相缪,一爵九华,熊 、虎、赤罴、天鹿、辟邪、南山丰大特六兽,诗所谓‘ 副笄六珈’者。诸爵兽皆以翡翠为毛羽。金题,白珠珰 绕,以翡翠为华云。”

〔二0〕“箧”,竹笥。

〔二一〕“不敢隐情”,书钞卷二五 有此一句,当即东观汉记邓太后事。

〔二二〕“咸称神明”,御览卷一三 七引云:“及为太后,时宫中亡大珠一筐”云云,详见 上文注〔六〕。又卷八0二引云:“和熹后时,新遭大 忧,法禁未设,宫中亡大珠一箧,主名不立。太后乃亲 自临见宫 人,一一问阅,察其颜 色,开示恩信。宫人盗者,即时首服。”此条即综合两 处所引辑录。范晔后汉书和熹邓皇后纪亦略载此事。通 鉴卷四八将此事系于元兴元年十二月殇帝初即位时。

〔二三〕“邓太后雅性不好淫祀”, 范晔后汉书殇帝纪延平元年载:“夏四月庚申,诏罢祀 官不在祀典者。”其下李贤即引此条文字作注。和熹邓 皇后纪载:殇帝即位,邓太后临朝,“常以鬼神难征, 淫祀无福,乃诏有司罢诸祠官不合典礼者。”由此看来 ,此句当系于殇帝延平元年。而聚珍本系于下文邓太后 省庶狱,举冤囚,澍雨大降一条后,以为安帝永初年间 事,与史不符。书钞卷二三有“不好淫祀”一句,即系 东观汉记邓太后事。东汉会要卷五引东观汉记云:“邓 太后性不好淫祀。”

〔二四〕“悉斥放之”,“放”字御 览卷九二六、事类赋卷一八引作“卖”。范晔后汉书和 熹邓皇后纪云:“悉斥卖上林鹰犬。”通鉴卷四九将此 事系于殇帝延平元年六月。胡三省注云:“东都亦有上 林苑,在雒阳西。‘斥’,开也,弃也。”

〔二五〕“下囗尚书曰”,此句有脱 误,无从校正。此句上冠有“东观记云:和熹后传云” 九字,知“下囗尚书曰”云云为和熹邓皇后传中文字。

〔二六〕“欲罢黄门鼓吹”,范晔后 汉书安帝纪永初元年九月载:“
壬午,诏太仆、少府减黄门鼓吹, 以补羽林士。”又见通鉴卷四九。疑此邓太后命罢黄门 鼓吹与范书安帝纪永初元年所载为同一事。通 鉴 卷四九胡三省注云:“汉官仪曰:‘黄门鼓吹,百四十 五人。羽林左监主羽林八百人,右监主九百人。’杜佑 曰:“汉代有黄门鼓吹,享宴食举乐十三曲,与魏代鼓 吹、长箫伎录,并云丝竹合作,执节者歌。’”姚本、 聚珍本皆未收此条。聚珍本乐志有“国家离乱,大□未 安,黄门旧有鼓吹,今宜罢去”一条,系辑自陈禹谟刻 本书钞卷一三0。陈本经过窜改,不足为据;且此条为 邓太后诏中语,据孔广陶校注本书钞所引,不应入乐志 。

〔二七〕“和熹邓后称制”,此句书 钞卷二三引作“太后临朝”。

〔二八〕“永初二年三月”,此句原 无,御览卷一一、事类赋卷三引有,今据增补。

〔二九〕“徒杜泠不杀人”,原无“ 徒”字,御览卷六四二引有,今据增补。“泠”,姚本 、聚珍本作“冷”,御览卷六四二引作“洽”。

〔三0〕“使舆见”,“舆”字原误 作“兴”。姚本云:“使舆见。”聚珍本云:“便舆见 。”今据改正。御览卷六四二引作“便与见”,“与” 字亦误。通鉴卷四九云:永初二年“五月丙寅,皇太后 幸雒阳寺,及若卢狱,录囚徒。雒阳有囚,实不杀人而 被考自诬,羸困舆见。”胡三省注云:“舆,箯舆也。 狱囚被掠委困者,以箯舆处之。”箯舆编竹木为之。

〔三一〕“自理”,此二字御览卷六 四二引作“白”。

〔三二〕“微疾举颈,若欲有言”, 此二句御览卷六四二引作“举头若有言”。

〔三三〕“遂信”,姚本同,聚珍本 作“遂得申理”,御览卷六四二引作“遂得申列”。

〔三四〕“邓太后尝体不安”,事在 安帝永初三年秋,见范晔后汉书和熹邓皇后纪。

〔三五〕“岂非天地之应与”,此条 孔广陶校注本书钞卷九0两引,一引云:“以人为代。 ”一引云:“和熹邓皇后尝体不安,左右忧惶,至令祷 祠,愿以身为牲。后即谴怒止之,后疾遂瘳。”陈禹谟 刻本书钞卷九0亦两引此条,一引云:“以人为代。” 另一引云:“邓太后尝体不安,左右忧惶,至令祷祠, 愿以身代牲。太后闻之,甚怒,即敕令禁止,以为何故 乃有此不祥之言。左右咸流涕,叹息曰:‘太后临大病 ,不自顾,而念兆民。’后病遂瘳,岂非天地之应与? ”其下注“补”字,即谓此条文字已据他书增补。姚本 、聚珍本即据陈刻本辑录,所不同者,一二字而已。

〔三六〕“自遭大忧”,谓和帝、殇 帝卒。

〔三七〕“新野君”,和熹邓皇后母 阴氏。范晔后汉书安帝纪永初元年载:“六月戊申,爵 皇太后母阴氏为新野君。”又永初四年载:“
冬十月甲戌,新野君阴氏薨。”阴 氏卒后谥曰敬君。“仍”,重也,再也。

〔三八〕“不能自胜”,此条御览卷 三八六亦引,字句稍略。范晔后汉书和熹邓皇后纪云: “及新野君薨,太后自侍疾病,至乎终尽,忧哀毁损, 事加于常。”又邓骘传云:永初“四年,母新野君寝病 ,骘兄弟并上书求还侍养。太后以阊最少,孝行尤着, 特听之,赐安车驷马。及新野君薨,骘等复乞身行服, 章连上,太后许之。骘等既还里第,并居冢次。阊至孝 骨立,有闻当时”。

 
 

   安思阎皇后〔一〕

〔一〕 “安思阎皇后”,名姬,阎畅 之女,事详范晔后汉书卷一0安思阎皇后纪。汪文台辑 司马彪续汉书卷一亦略载其事。史通古今正史篇叙东观 汉记递修经过云:“至元嘉元年,复令太中大夫边韶、 大军营司马崔寔、议郎朱穆、曹寿杂作孝穆、崇二皇及 顺烈皇后传,又增外戚传入安思等后。”据此可知东观 汉记外戚传中有安思阎皇后传。此传文字今全佚,仅存 其目。
 
 
 

   顺烈梁皇后〔一〕 

  有光景之祥。〔二〕书钞卷二三

  九岁诵论语。〔三〕书钞卷二五

  孝顺梁皇后,〔四〕永建三年春三月丙午,〔五 〕选入掖庭。〔
六〕相工茅通见之,〔七〕瞿然惊骇,却再拜贺曰: “此所谓日角偃月,〔八〕相之极贵,臣所未尝见。” 〔九〕太史卜之,兆得寿房,〔一0〕又筮之,得坤之 比。〔一一〕御览卷七二七

  顺帝阳嘉元年,立顺烈皇后。是时自冬至春不雨 ,尊后之日,嘉澍沾渥。〔一二〕御览 卷一0

  太后摄政。〔一三〕书钞卷二三

〔一〕 “顺烈梁皇后”,名妠,大 将军梁商之女,事详范晔后汉书卷一0顺烈梁皇后纪。 汪文台辑司马彪续汉书卷一亦略载其事。御览卷一三七 引续汉书载梁皇后事云:“和平元年崩,群臣奏谥曰顺 烈皇后,合葬宪陵。”据史通古今正史篇所载,顺烈梁 皇后传是桓帝元嘉元年令太中大夫边韶、大军营司马崔 寔、议郎朱穆、曹寿等人所作。

〔二〕 “有光景之祥”,此条姚本 、聚珍本皆未辑录。范晔后汉书顺烈梁皇后纪云:“后 生,有光景之祥。”御览卷一三七引续汉书云:“梁皇 后,大将军商女,后有光景之祥。”

〔三〕 “九岁诵论语”,此条姚本 、聚珍本皆未辑录。按范晔后汉书顺烈梁皇后纪云:梁 皇后“少善女工,好史书,九岁能诵论语,治韩诗,大 义略举”。御览卷一三七引续汉书云:梁皇后“既有女 工之巧,尤好史书学问之事。九岁能诵孝经、论语,遂 治韩诗,大义略举”。

〔四〕 “孝顺梁皇后”,类聚卷七 五引作“孝顺梁后”。按“孝顺”二字当作“顺烈”, 初学记卷一0引“顺烈梁皇后传曰”云云,可证。

〔五〕 “三月丙午”,姚本、聚珍 本作“三月丙申”,初学记卷一0引同。按永建三年三 月辛丑朔,丙午、丙申日均在三月。

〔六〕 “选入掖庭”,时梁皇后十 三岁,见范晔后汉书顺烈梁皇后纪。

〔七〕 “茅通”,原脱“茅”字, 姚本、聚珍本有,初学记卷一0引亦有,今据增补。范 晔后汉书顺烈梁皇后纪、御览卷一三七引续汉书皆有“ 相工茅通”之语。类聚卷七五引作“莱通”,误。

〔八〕 “此所谓日角偃月”,书钞 卷二三有“日角偃月”一句,当出东观汉记顺烈梁皇后 传。

〔九〕 “臣所未尝见”,此句下姚 本,聚珍本有“也”字,初学记卷一0、类聚卷七五引 同。

〔一0〕“寿房”,原作“戴房”, 误。聚珍本作“寿房”,范晔后汉书顺烈梁皇后纪同, 今据改正。据范书顺烈梁皇后纪载,梁皇后先为贵人, 阳嘉元年,于寿安殿立为皇后,与“兆得寿房”相应。

〔一一〕“得坤之比”,范晔后汉书 顺烈梁皇后纪李贤注云:“易坤卦六五爻,变而之比, 比九五,象曰:‘显比之吉,位正中也。’九五居得其 位,下应于上,故吉。”

〔一二〕“嘉澍沾渥”,书钞卷二三 仅引此一句。

〔一三〕“太后摄政”,书钞卷二三 引此句,孔广陶注云:“是孝顺梁皇后事。”今据孔注 把此句置于顺烈梁皇后传内。御览卷一三七引续汉书载 梁皇后事云:“阳嘉元年,立为皇后。冲帝在襁褓,太 后摄政。”

 
 

   窦贵人〔一〕

  窦章女,顺帝初,入掖庭为贵人,早卒。帝追思之 ,诏史官树碑颂德,章自为之辞。〔二〕御 览卷五八九

〔一〕 “窦贵人”,范晔后汉书卷 二三窦章传略载其事。

〔二〕 “章自为之辞”,“章”字 姚本、聚珍本作“帝”。范晔后汉书窦章传云:“顺帝 初,章女年十二,能属文,以才貌选入掖庭,有宠,与 梁皇后并为贵人。……贵人早卒,帝追思之无已,诏史 官树碑颂德,章自为之辞。”
 
 
 

   孝崇匽皇后〔一〕

  申贵人生孝穆皇帝,〔二〕赵夫人为穆皇后,〔三 〕匽夫人生桓帝。帝既立,追谥赵夫人为穆皇后,匽夫 人为博园贵人。〔四〕和平元年,桓帝诏曰:“博园匽 贵人履高明之懿德,资淑美之嘉会,与天合灵,笃生朕 躬,‘欲报之德’,〔五〕诗所感叹,今以贵人为孝崇 皇后。”〔六〕御览卷一四四

〔一〕 “孝崇匽皇后”,名明,为 蠡吾侯刘翼媵妾,生桓帝,事详范晔后汉书卷一0孝崇 匽皇后纪。汪文台辑司马彪续汉书卷一亦略载其事。

〔二〕 “申贵人生孝穆皇帝”,聚 珍本无“帝”字。“申贵人”,为章帝贵人。“孝穆皇 帝”,即章帝子河间孝王刘开。

〔三〕 “赵夫人为穆皇后”,此句 聚珍本作“赵夫人生孝崇皇”。孝崇皇即蠡吾侯刘翼。 范晔后汉书桓帝纪本初元年载:“九月戊戌,追尊皇祖 河间孝王曰孝穆皇,夫人赵氏曰孝穆皇后,皇考蠡吾侯 曰孝崇皇。”

〔四〕 “匽夫人为博园贵人”,事 在本初元年十月,见范晔后汉书桓帝纪。李贤注云:“ 博本汉蠡吾县之地也。帝既追尊父为孝崇皇,其陵曰博 陵,置园庙焉,故曰博园,在今瀛州博野县西。贵人位 次皇后,金印紫绶。”

〔五〕 “欲报之德”,诗小雅蓼莪 篇云:“父兮生我,母兮鞠我。拊我畜我,长我育我。 顾我复我,出入腹我。欲报之德,昊天罔极。”

〔六〕 “今以贵人为孝崇皇后”, 范晔后汉书桓帝纪和平元年载:“夏五月庚辰,尊博园 匽贵人曰孝崇皇后。”则桓帝此诏当在和平元年五月。 此条永乐大典卷二九七二亦引,字句全同。
 
 
 

   孝桓邓皇后〔一〕

  孝桓帝邓后,字猛,〔二〕父香,早死,猛母宣改 嫁为掖庭民梁纪妻。纪者,襄城君孙寿之舅也。〔三〕 寿引进令入掖庭,得宠为贵人,故冒姓为梁氏。〔四〕 御览卷一四四

〔一〕 “孝桓邓皇后”,事详范晔 后汉书卷一0桓帝邓皇后纪。汪文台辑司马彪续汉书卷 一亦略载其事。

〔二〕 “邓后,字猛”,范晔后汉 书桓帝邓皇后纪云“邓皇后讳猛女”,御览卷一三七引 续汉书亦云“邓皇后字猛女”。

〔三〕 “襄城君孙寿”,永乐大典 卷二九七二误引作“襄城君县寿”,聚珍本作“襄成县 君孙寿”。“孙寿”,大将军梁翼妻。范晔后汉书冀梁 传云:桓帝时,“弘农人宰宣素性佞邪,欲取媚于冀, 乃上言大将军有周公之功,今既封诸子,则其妻宜为邑 君,诏遂封冀妻孙寿为襄城君,兼食阳翟租,岁入五 千万,加赐赤绂,比长公主”。“
舅”,原误作“男”,永乐大典卷 二九七二引同误,聚珍本作“舅”,范书桓帝邓皇后纪 同,今据改正。

〔四〕 “故冒姓为梁氏”,范晔后 汉书桓帝邓皇后纪云:邓皇后,“和熹皇后从兄子邓香 之女也。母宣,初适香,生后,改嫁梁纪。……后少孤 ,随母为居,因冒姓梁氏。……梁冀诛,立后为皇后。 帝恶梁氏,改姓为薄,封后母宣为长安君。(延熹)四 年,有司奏后本郎中邓香之女,不宜改易它姓,于是复 为邓氏”。
 
 
 

   灵帝宋皇后〔一〕

  左道。〔二〕书钞卷二六

〔一〕 “灵帝宋皇后”,章帝宋贵 人之从曾孙,宋酆之女,事详范晔后汉书卷一0灵帝宋 皇后纪。汪文台辑司马彪续汉书卷一亦略载其事。

〔二〕 “左道”,范晔后汉书灵帝 宋皇后纪云:“后无宠而居正位,后幸姬众,共谮毁。 初,中常侍王甫枉诛勃海王悝及妃宋氏,妃即后之姑也 。甫恐后怨之,乃与太中大夫程阿共构言皇后挟左道祝 诅,帝信之。光和元年,遂策收玺绶。 后自致暴室,以忧死。”
 
 
 

   灵思何皇后〔一〕

  长七尺一寸。〔二〕 书钞卷二三

〔一〕 “灵思何皇后”,事详范晔 后汉书卷一0灵思何皇后纪。汪文台辑司马彪续汉书卷 一亦略载其事。

〔二〕 “长七尺一寸”,范晔后汉 书灵思何皇后纪云:何皇后“家本屠者,以选入掖庭, 长七尺一寸”。
 
 
 

东观汉记卷七

  传二

   齐武王縯

  縯字伯升。〔一〕王莽末年,天下大旱,蝗虫蔽天 ,盗贼群起,四方溃畔。伯升遂起兵舂陵。〔二〕范 晔后汉书卷一四齐武王縯传李贤注

  伯升进围宛,莽素震其名,大惧,使画伯升像于 埻,〔三〕旦起射之。〔四〕姚本

  平林后部攻新野,〔五〕不下,宰潘临登城言曰 :“得司徒刘公一信,〔六〕愿先下。”及伯升军至, 即开门降。〔七〕姚本

  伯升作攻城斗车,上曰:“地车不可用,谁当独 居此上者?”伯升曰:“此兵法也。”上曰:“兵法但 有所图画者,实不可用。”伯升遂作之。后有司马犯军 令,〔八〕当斩,坐斗车上。书钞卷一 三九

  更始遂共谋诛伯升,〔九〕大会诸将,以成其计 。更始取伯升宝剑视之,绣衣御史申屠建随献玉玦,更 始竟不能发。御览卷八一五

  刘伯升部将宗人刘稷,〔一0〕数陷阵溃围,勇 冠三军。闻更始立,怒曰:“本起兵图大事者,伯升兄 弟,更始何为者耶?”更始闻而心忌之。以稷为抗威将 军,稷不肯拜。更始乃收稷,将诛之,伯升固争,并执 伯升,即日害之。〔一一〕御览卷四三 四

〔一〕 “縯字伯升”,原无此句, 据东观汉记传例当有,今增补。齐武王縯,范晔后汉书 卷一四有传。又见汪文台辑司马彪续汉书卷二。聚珍本 注云:“縯,光武兄,范书本传及太平御览各书俱称伯 升,当是以字行。”

〔二〕 “伯升遂起兵舂陵”,原无 此句,范晔后汉书齐武王縯传云:“莽末,盗贼群起, 南方尤甚。伯升召诸豪杰计议曰:‘王莽暴虐,百姓分 崩。今枯旱连年,兵革并起。此亦天亡之时,复高祖之 业,定万世之秋也。’众皆然之。于是分遣亲客,使邓 晨起新野,光武与李通、李轶起于宛。伯升自发舂陵子 弟,合七八千人,部署宾客,自称柱天都部。”今括取 范书大意增补。此句虽非原书旧貌,但文义当无相违。

〔三〕 “使画伯升像于埻”,后汉 书齐武王縯传王先谦集解引惠栋说云:“太公金匮云: ‘武王伐纣,丁侯 不朝,尚父乃 画丁侯于策,三旬,射之,丁侯病大剧。’莽盖法古为 厌胜之术也。吕氏春秋正月纪:‘万人操弓,共射一招 ,招无不中。’高诱注云:‘招,埻的也。’说文:‘ 埻,射臬也。’”

〔四〕 “旦起射之”,此条文字又 见聚珍本,字句全同。范晔后汉书齐武王縯传云:“王 莽纳言将军严尤、秩宗将军陈茂闻阜、赐军败,引欲据 宛。伯升乃陈兵誓众,焚积聚,破釜甑,鼓行而前,与 尤、茂遇育阳下,战,大破之,斩首三千余级。尤、茂 弃军走,伯升遂进围宛,自号柱天大将军。王莽素闻其 名,大震惧,购伯升邑五万户,黄金十万斤,位上公。 使长安中官署及天下乡亭皆画伯升像于塾,旦起射之。 ”“塾”,李贤注云:“东观记、续汉书并作‘埻’。 ”由此可知东观汉记载王莽令天下射伯升像事。姚本、 聚珍本所辑即本于范书和李贤注。

〔五〕 “平林”,原作“平陵”, 今据范晔后汉书齐武王縯传校改。

〔六〕 “信”,原作“言”,今据 范晔后汉书齐武王縯传校改。

〔七〕 “即开门降”,此条文字聚 珍本亦有,字句与姚本全同。范晔后汉书齐武王縯传云 :“圣公既即位,拜伯升为大司徒,封汉信侯。由是豪 杰失望,多不服。平林后部攻新野,不能下。新野宰登 城言曰:‘得司徒刘公一信,愿先下。’及伯升军至, 即开城门降。”“
新野宰登城言曰”句下李贤注云: “王莽改令长为宰。东观记曰其宰潘临也。”姚本、聚 珍本所辑即据范书和李贤注。

〔八〕 “后有司马犯军令”,此下 三句原无,聚珍本有,御览卷三三六亦引,今据增补。

〔九〕 “更始遂共谋诛伯升”,此 句上有阙文,致使文义未为完足。范晔后汉书齐武王縯 传云:更始元年“五月,伯升拔宛。六月,光武破王寻 、王邑。自是兄弟威名益甚。更始君臣不自安,遂共谋 诛伯升”。

〔一0〕“刘伯升部将”,“升”字 下原衍“都”字,聚珍本无此字,范晔后汉书齐武王縯 传亦无此字,今据删。

〔一一〕“即日害之”,此条下聚珍 本尚有以下一段文字:“有二子,建武二年,立长子章 为太原王,兴为鲁王。十一年,徙章为齐王。十五年, 追谥伯升为齐武王。章少孤,光武感伯升功业不就,抚 育恩养甚笃,以其少贵,欲令亲吏事,故试守平阴令。 ”姚本亦有此段文字。按此条文字辑自陈禹谟刻本书钞 卷七0“抚育如子”条。旧本书钞“抚育如子”条注文 本作“东观汉记北海王传云:‘北海靖王兴,上抚育如 子,每朝廷有异政,辄下问兴。’”陈禹谟删去旧本书 钞所引东观汉记原文,补以范晔后汉书齐武王縯传“有 二子”至“故试守平阴令”一段文字,文末注曰“补” ,又冠以“东观汉记曰”,遂使姚本、聚珍本辑者把范 书文字误辑入东观汉记。
 
 
 

   北海靖王兴

  兴迁弘农太守,〔一〕县吏张申有伏罪,兴收申案 论,郡中震栗。时年旱,分遣文学循行属县,理冤狱, 宥小过,应时甘雨澍降。〔
二〕姚本

  北海靖王兴,上抚育如子,〔三〕每朝廷有异政 ,京师雨泽,秋稼好丑,辄驿马下问兴。〔四〕其见亲 重如此。类聚卷四五

〔一〕 “兴”,范晔后汉书卷一四 有传。又见汪文台辑司马彪续汉书卷二。兴为齐武王縯 次子,于建武二年封鲁王,二十八年徙封北海王。

〔二〕 “应时甘雨澍降”,此条文 字又见聚珍本,字句全同。二本所辑,不知出自何书。 范晔后汉书北海靖王兴传云:“兴……试守缑氏令,为 人有明略,善听讼,甚得名称。迁弘农太守,亦有善政 。”李贤注云:“续汉书曰:‘弘农县吏张申有伏罪, 兴收申案论,郡中震栗。时年旱,分遣文学循行属县, 理冤狱,宥小过,应时甘雨降澍。’”书钞卷七五亦引 续汉书,文字微异。二本所辑,疑出续汉书。

〔三〕 “上抚育如子”,原无此句 ,姚本、聚珍本亦未辑录。书钞卷七0引,今据增补。

〔四〕 “辄驿马下问兴”,原无“ 问”字,姚本、聚珍本有,书钞卷七0引亦有,今据增 补。此句御览卷一五0引作“辄乘驿马问焉”。

 
 

   北海敬王睦

  北海敬王睦,〔一〕显宗之在东宫,尤见幸。而睦 性谦恭好士,名儒宿德,莫不造门。〔二〕永平中,法 宪颇峻,睦乃谢绝宾客,放心音乐。岁终,遣中大夫奉 璧朝贺,〔三〕召而谓曰:“朝廷设问寡人,大夫将何 辞对?”使者曰:“大王忠孝慈仁,敬贤乐士,臣虽蝼 蚁,敢不以实?”睦曰:“吁,子危我哉!此乃孤幼时 进趋之行也。〔四〕大夫其对以孤袭爵已来,志意衰惰 ,声色是娱,犬马是好。”使者受命而行。御 览卷四二三

  北海敬王睦善草书,〔五〕临病,明帝驿马令作 草书尺牍十首焉。御览卷七四九

〔一〕 “北海敬王睦”,范晔后汉 书卷一四有传。又见汪文台辑司马彪续汉书卷二。“敬 ”字原误作“靖”,聚珍本作“敬”,与范书合,今据 改。睦为北海靖王兴子。

〔二〕 “名儒宿德,莫不造门”, 姚本云:“时法网尚疏,睦性好士,夙夜滋恭,千里人 民土地财贿结欢,由是名儒造门者陆沉。”注云:“‘ 陆沉’,字似有误。”书钞卷七0引云:“时法网尚疏 ,诸侯通宾客,千里人士财贿结欢,由是宿德名儒造门 者沉陆。睦性好士,夙夜滋恭。”

〔三〕 “中大夫”,范晔后汉书北 海敬王睦传李贤注云:“王国官也。”司马彪续汉书百 官志云:王国大夫,“比六百石,无员,掌奉王使至京 都,奉璧贺正月,及使诸国。本皆持节,后去节”。

〔四〕 “此乃孤幼时进趋之行也” ,范晔后汉书北海敬王睦传李贤注云:“东观记、后汉 书并云‘是吾幼时狂惷之行也’。”聚珍本已据李贤注 引改。

〔五〕 “敬”,原误作“静”。
 
 
 

   赵孝王良〔一〕

  光武初起兵,良搏手大呼曰:“我欲诣纳言严将军 。”叱上起去。出合,令人视之。还白方坐啖脯,良复 讙呼。上言“不可讙露”。明旦欲去。前白良曰:“欲 竟何时诣严将军所?”良意下,曰:“我为诈汝耳,当 复何苦乎?”〔二〕范晔后汉书卷一四 李贤注

  干私出国,〔三〕到魏郡邺、易阳,止宿亭,令 奴金盗取亭席,金与亭佐孟常争言,以刃伤常,部吏追 逐,干藏逃,金绞杀之,悬其尸道边树。国相举奏,诏 书削中丘。〔四〕范晔后汉书卷一四赵 孝王良传李贤注

〔一〕 “赵孝王良”,光武帝叔父 ,建武二年封广阳王,五年徙为赵王。范晔后汉书卷一 四有传。又见汪文台辑司马彪续汉书卷二。

〔二〕 “当复何苦乎”,此条书钞 卷一四五引作“光武初起兵,良大怒,叱上,出阁外饮 食,令人视之,还白方坐啖脯”。御览卷八六二亦引, 字句稍略。

〔三〕 “干”,赵孝王良卒,子节 王栩嗣。栩卒,子顷王商嗣。商卒,子靖王宏嗣。宏卒 ,子惠王干嗣。据范晔后汉书安帝纪,元初三年九月宏 卒,干嗣立为赵王当在安帝元初四年。又据桓帝纪所载 ,干卒于桓帝延熹七年。

〔四〕 “诏书削中丘”,范晔后汉 书赵孝王良传云:“元初五年,封干二弟为亭侯。是岁 ,赵相奏干居父丧私娉小妻,又白衣出司马门,坐削中 丘县。”与东观汉记所述不同。
 
 
 

   刘弘〔一〕

  刘弘,字禹孙,〔二〕年十五,治欧阳尚书,布衣 徒行,请诵孜孜。〔三〕书钞卷九八

  弘字孺孙,先起义兵,卒。范晔 后汉书卷一四成武孝侯顺传李贤注

〔一〕 “刘弘”,成武孝侯刘顺叔 父,事见范晔后汉书卷一四成武孝侯顺传,又见汪文台 辑司马彪续汉书卷二。各书皆不载刘弘追封爵谥,故此 以姓名立目。

〔二〕 “字禹孙”,范晔后汉书成 武孝侯顺传李贤注引云:“弘字孺孙。”

〔三〕 “讲诵孜孜”,此条聚珍本 连缀于邓弘传中,不可据。邓弘虽然也喜学讲诵,范晔 后汉书邓骘传云邓弘少时也治欧阳尚书,与刘弘颇有相 类之处。但不能因此混为一人。此条云刘弘字禹孙,而 邓弘字叔纪,两人字绝异。根据二人之字,即可将二人 事迹区别开来。
 
 
 

   刘梁〔一〕

  梁字季少,病筋挛卒。范晔后汉书 卷一四成武孝侯顺传李贤注

〔一〕 “刘梁”,刘弘弟,事见范 晔后汉书卷一四成武孝侯顺传,又见汪文台辑司马彪续 汉书卷二。各书皆不载刘梁追封爵谥,故此以姓名立目 。
 
 
 

   城阳恭王祉〔一〕

  初名终,后改为祉。范晔后汉书卷 一四城阳恭王祉传李贤注

  刘敞曾祖节侯买,以长沙定王子封于零道之舂陵 乡,为舂陵侯。〔二〕敞父仁嗣侯,〔三〕于时见户四 百七十六,以舂陵地势下湿,有山林毒气,难以久处, 上书愿减户徙南阳,留男子昌守坟墓,元帝许之。初元 四年,徙南阳之白水乡,犹以舂陵为国名,遂与众弟钜 鹿都尉回往家焉。〔四〕仁卒,敞谦俭好义,推父时金 宝财产与昆弟。荆州刺史上其义行,拜卢江都尉。御 览卷五一五

  敞临庐江岁余,遭旱,行县,人持枯稻,自言稻 皆枯。吏强责租。敞应曰:“太守事也。”载枯稻至太 守所。酒数行,以语太守,太守曰:“无有。”敞以枯 稻示之,太守曰:“都尉事邪?”敞怒叱太守曰:“鼠 子何敢尔!”刺史举奏,莽征到长安,免就国。〔五〕 范晔后汉书卷一四城阳恭王祉传李贤注

  敞为嫡子终娶宣子女习为妻,〔六〕宣使嫡子姬 送女入门,二十余日,义起兵。〔七〕范 晔后汉书卷一四城阳恭王祉传李贤注

  祉以建武二年三月见于怀宫。〔八〕范 晔后汉书卷一四城阳恭王祉传李贤注

〔一〕 “城阳恭王祉”,舂陵侯敞 之子,范晔后汉书卷一四有传。又见汪文台辑司马彪续 汉书卷二。

〔二〕 “零道”,原误作“陵道” ,聚珍本不误,今据改正,“舂陵乡,为”四字原脱, 范晔后汉书城阳恭王祉传云:“敞曾祖父节侯买,以长 沙定王子封于零道之舂陵乡,为舂陵侯。”今据增补。

〔三〕 “敞父仁嗣侯”,此句至“ 犹以舂陵为国名”诸句原作“敞父仁嗣侯,以舂陵地势 下湿,有山林毒气,上书求减邑内徙。元帝初平四年, 徙南阳之白水乡,犹以舂陵为国名”。按范晔后汉书城 阳恭王祉传李贤注引云:“考侯仁于时见户四百七十六 ,上书愿减户徙南阳,留子男昌守坟墓,元帝许之。” 又文选卷四张衡南都赋李善注引云:“舂陵节侯,长沙 定王中子买。节侯生戴侯,戴侯生考侯,考侯仁以舂陵 地势下湿,难以久处,上书愿徙南阳守坟墓。元帝许之 ,于是北徙。”今据范书李贤注、文选李善注增改数句 。“初平”乃“初元”之讹,聚珍本不误,范书亦不误 ,今据校正。文选卷四张衡南都赋李善注又引“考侯仁 徙封南阳白水乡”一句。

〔四〕 “遂与众弟钜鹿都尉回往家 焉”,此句原无,姚本、聚珍本亦无,书钞卷四八引, 今据增补。“众弟”,当作“从弟”。范晔后汉书城阳 恭王祉传云:“遂与从弟钜鹿都尉回及宗族往家焉。”

〔五〕 “免就国”,此条御览卷八 三九亦引,文字稍略。

〔六〕 “宣”,高陵侯翟宣,汉成 帝时丞相翟方进之子。

〔七〕 “义”,翟宣之弟。义起兵 反王莽事见汉书翟方进传所附翟义传。

〔八〕 “祉以建武二年三月见于怀 宫”,范晔后汉书城阳恭王祉传云:“及更始降于赤眉 ,祉乃闲行亡奔洛阳。是时宗室唯祉先至,光武见之欢 甚。建武二年,封为城阳王。”
 
 
 

   东海恭王彊

  东海恭王彊,〔一〕光武皇帝长子也。母郭后。建 武二年六月,立为皇太子。十七年十月,郭后废为中山 太后。自郭后废,彊不自安,数因左右陈诚,愿备藩辅 。十九年六月,〔二〕彊废为东海王。二十八年十月, 就国,兼食东海、鲁国二郡二十九县,〔三〕租入倍诸 王,赏赐恩宠绝无伦比,〔四〕置虎贲旄头云罕,〔五 〕宫殿设钟□之悬。〔六〕彊性聪达恭谦,〔七〕临之 国,比上书让还东海十九县,又因皇太子固辞。上不许 ,以彊章示公卿大夫,深嘉叹之。御览 卷一四八

  东海王彊薨,〔八〕上发鲁相所上檄,下床伏地 ,举声尽哀,至长乐宫,白太后,因出幸津门亭发丧。 〔九〕文选卷六0任昉齐竟陵文宣王行 状李善注

  东海王彊薨,追念彊雅性恭俭,不欲令厚葬以违 其意,诏中常侍杜岑、东海傅相曰:〔一0〕“王恭谦 好礼,以德自终。敕官属遣送,务行约省,茅车瓦器, 以成王志。” 御览卷五五三

  东海王彊孙顷王肃,性谦俭,修恭王法。〔一一 〕永初中,以西羌未平,上钱二千万。元初中,复上缣 万疋,〔一二〕以助国费。〔
一三〕初学记卷一0

〔一〕 “东海恭王彊”,光武帝子 ,范晔后汉书四二有传。

〔二〕 “十九年六月”,此句上有 “其”字,当系衍文。聚珍本无,今据删。

〔三〕 “兼食东海、鲁国二郡”, 原无“兼”字,书钞卷七0两引皆有此字,今据增补。 “鲁国”下原有“并”字,系衍文,聚珍本无,书钞卷 七0两引皆无此字,今据删。

〔四〕 “绝无伦比”,原无“绝” 字。万花谷后集卷七引作“绝无伦比”,今据增“绝” 字。此四字姚本、聚珍本作“绝于伦比”,初学记卷一 0引同。

〔五〕 “置”,原误作“致”,姚 本、聚珍本作“置”,书钞卷七0两次引征、卷一三0 一次引征皆作“置”。又初学记卷一0、御览卷六八0 、万花谷后集卷七引亦作“置”,今据改正。“云罕” ,此二字原无,书钞卷七0两引,其中一处引有此二字 ,今据增补。

〔六〕 “宫殿设钟□之悬”,类聚 卷四四引有此句,字有脱漏。此句下聚珍本尚有“拟于 乘舆”一句,各 书所引皆无此句 。范晔后汉书东海恭王彊传云:“帝以彊废不以过,去 就有礼,故优以大封,兼食鲁郡,合二十九县。赐虎贲 头,宫殿设钟□之县,拟于乘舆。”可能聚珍本即据范 书增入。

〔七〕 “谦”,聚珍本作“谨”, 书钞卷七0引同。

〔八〕 “东海王彊薨”,彊卒于明 帝永平元年五月,葬于六月,见范晔后汉书明帝纪。

〔九〕 “津门亭”,范晔后汉书东 海恭王彊传李贤注云:“津门,洛阳南面西头门也,一 名津阳门。每门皆有亭。”

〔一0〕“傅相”,原误作“相传” ,聚珍本作“傅相”,与范晔后汉书东海恭王彊传相合 ,今据改。

〔一一〕“修恭王法”,此句原无, 姚本、聚珍本同,书钞卷七0引有,今据增补。

〔一二〕“复”,原无此字,姚本、 聚珍本同,书钞卷七0引有,今据增补。

〔一三〕“费”,此字原无,姚本、 聚珍本有,书钞卷七0引亦有“
费”字,与范晔后汉书东海恭王彊 传同,今据增补。此条万花谷后集卷七亦引,文字稍异 。
 
 
 

   沛献王辅

  沛献王辅,〔一〕善京氏易。〔二〕永平五年秋, 京师少雨,上御云台,召尚席取卦具自卦,〔三〕以周 易卦林占之,〔四〕其繇曰:“蚁封穴户,大雨将集。 ”明日大雨。上即以诏书问辅曰:“道岂有是耶?”辅 上书曰:“案易卦震之蹇,蚁封穴户,大雨将集。蹇, 〔五〕艮下坎上,艮为山,坎为水。山出云为雨,〔六 〕蚁穴居而知雨,将云雨,蚁封穴,〔七〕故以蚁为兴 文。”〔八〕诏报曰:“善哉!王次序之。”〔九〕文 选卷六0任昉齐竟陵文宣王行状李善注

  沛王、楚王来朝,皆就国,〔一0〕明帝告诸王 傅相,王诸子年五岁以上,皆令带列侯印,〔一一〕复 送绶十九枚,为诸王子在道欲急带之也。书 钞卷一三一

  沛献王辅,性恭严有威,〔一二〕好经书,论集 经传图谶,作五经通论。奉蕃以至没,〔一三〕遵履法 度,未尝犯禁,称为贤王。初学记卷一 0

〔一〕 “沛献王辅”,光武帝子, 建武十五年封右翊公,十七年徙为中山王,二十年徙封 沛王。范晔后汉书卷四二有传。又见汪文台辑司马彪续 汉书卷三。

〔二〕 “善京氏易”,此句原无, 姚本、聚珍本有,初学记卷二、卷一0,类聚卷二,御 览卷一0、卷七二七,万花谷前集卷一引亦有,今据增 补。

〔三〕 “自卦”,玉海卷三五、汉 艺文志考证卷九引同。姚本、聚珍本作“自为卦”,初 学记卷二引同,御览卷七二七引作“自作卦”。

〔四〕 “周易卦林”,聚珍本同, 玉海卷三五引亦同。姚本无“卦”字,初学记卷二、卷 一0,类聚卷二,御览卷一0、卷七二七,万花谷前集 卷一引亦皆无“卦”字。汉艺文志考证卷九引作“京氏 易林”。

〔五〕 “蹇”,原无此字,姚本、 聚珍本有,初学记卷二、卷一0,类聚卷二,御览卷一 0、卷七二七,万花谷前集卷一引亦皆有此字,今据增 补。

〔六〕 “山”,原无此字,姚本、 聚珍本有,初学记卷二、卷一0,类聚卷二,御览卷一 0、卷七二七,万花谷前集卷一引皆有此字,今据增补 。

〔七〕 “蚁封穴”,“穴”字下原 有“者”字,从文义看不当有此字,聚珍本无,今据删 。

〔八〕 “兴文”,聚珍本同。姚本 作“兴居”,类聚卷二引与姚本同。万花谷前集卷一引 作“雨居”。初学记卷二,御览卷一0、卷七二七引皆 无“文”字。

〔九〕 “王次序之”,玉海卷一二 三亦引此条,字句极略。

〔一0〕“皆”,此字聚珍本无,御 览卷六八二引同。

〔一一〕“印”,聚珍本作“绶”, 御览卷六八二引同。

〔一二〕“恭严有威”,此四字原无 ,姚本、聚珍本同,书钞卷七0引有,今据增补。

〔一三〕“奉蕃以至没”,“没”字 下姚本、聚珍本有“身”字。

 
 

   楚王英

  楚王英奉送黄缣三十五疋、白纨五疋入赎,〔一〕 楚相以闻,诏书还赎缣纨,以助伊蒲塞桑门之盛馔。〔 二〕御览卷八一九

  光武子楚王英谋反自杀。〔三〕御 览卷二0一

〔一〕 “楚王英”,光武帝子,建 武十五年封为楚公,十七年进爵为王。范晔后汉书卷四 二有传。“赎”,原误作“蜀”,下文“赎”字同误, 今据聚珍本校正。

〔二〕 “以助伊蒲塞桑门之盛馔” ,此句文选卷二张衡西京赋李善注亦引,文字全同。范 书楚王英传云:“英少时好游侠,交通宾客,晚节更喜 黄老,学为浮屠斋戒祭祀。八年,诏令天下死罪皆入缣 赎。英遣郎中令奉黄缣白纨三十匹诣国相曰:‘托在蕃 辅,过恶累积,欢喜大恩,奉送缣帛,以赎愆罪。’国 相以闻。诏报曰:‘楚王诵黄老之微言,尚浮屠之仁祠 ,洁斋三月,与神为誓,何嫌何疑,当有悔吝?其还赎 ,以助伊蒲塞桑门之盛馔。’”李贤注云:“‘伊蒲塞 ’即‘优婆塞’也,中华翻为近住,言受戒行堪近僧住 也。‘桑门’即‘
沙门’。”

〔三〕 “光武子楚王英谋反自杀” ,姚本无楚王英传,聚珍本虽有楚王英传,然而漏辑此 条。据范晔后汉书楚王英传,明帝永平十三年,有人告 楚王英大逆不道,英被废,徙丹阳泾县。十四年,英至 丹阳,自杀。
 
 
 

   济南安王康

  济南安王康,〔一〕多殖财货,大治宫室,起内第 ,奴婢千四百人。〔二〕书钞卷七0

〔一〕 “济南安王康”,光武帝子 ,建武十五年封济南公,十七年进爵为王。范晔后汉书 卷四二有传。

〔二〕 “奴婢千四百人”,此条聚 珍本作“济南安王康,多殖财货,大修宫室,起内第, 奴婢至千四百人,厩马千二百匹,私田八百顷,奢侈恣 欲,游观无节”。与陈禹谟刻本书钞卷七0所引全同, 可见珍聚本所辑是据陈本书钞。此条末,陈本书钞注“ 补”字,即谓本文已作增补。考之范晔后汉书济南安王 康传,可知陈本书钞所增改字句,均据范书。
 
 
 

   东平宪王苍

  东平王苍,〔一〕少好经书,雅有智慧。书 钞卷七0

  东平宪王苍,少有孝友之质,〔二〕宽仁弘雅。 中元二年,光武帝崩,明帝诏曰:“东平王苍,宽博有 谋,可以托六尺之孤,临大节而不可夺,其以苍为骠骑 将军,位在三公上。”〔三〕初学记卷 一0

  是时四方无虞,苍以天下化平,宜修礼乐,乃与 公卿共议定南北郊冠冕车服制度,乃祖庙登歌八佾舞数 。苍以亲辅政,尽心王室,每有议事,上未尝不见从, 名称日重。〔四〕姚本

  东平宪王苍开东合,〔五〕延英雄。御 览卷四七四

  东平宪王苍上书表荐名士左冯翊桓虞等,〔六〕 虚己礼下,与参政事。御览卷四七四

  上尝问东平王苍曰:“在家何业最乐?”苍对曰 :“为善最乐。”上嗟叹之。〔七〕文 选卷三八任昉为范始兴作求立太宰碑表李善注

  东平王苍与诸王朝京师,〔八〕月余还。帝临送 归宫,凄然怀思,乃遣使手诏诸国曰;“辞别之后,独 坐不乐,因就车归,伏轼而吟,瞻望永怀,实劳我心, 诵及采菽,〔九〕以增叹息。”类聚卷 二九

  明帝诏书示诸国曰:“诏问东平王苍处家何等最 乐,王对曰:‘
为善最乐。’”帝曰:“其言甚大,副其腰腹。”〔 一0〕苍美鬓髯,〔一一〕腰带八尺二寸。〔一二〕类 聚卷四五

  上以所自作光武皇帝本纪示东平宪王苍,苍因上 世祖受命中兴颂。〔一三〕上甚善之,以问校书郎,此 与谁等,皆言类相如、扬雄,前代史岑比之。〔一四〕 文选卷六0任昉齐竟陵文宣王行状李善 注

  建初三年,上赐东平王苍书曰:“岁月骛过,〔 一五〕山陵浸远,孤心惨怆。飨卫士南宫,皇太后因过 按行阅视旧时衣物。惟王孝友之德,今以光烈皇后假髻 、帛巾各一、衣一箧遗王,〔一六〕可时瞻视,以慰凯 风寒泉之思。〔一七〕今鲁国孔氏尚有仲尼车舆冠履, 明德盛者,光灵远也。致宛马一匹。闻武帝歌天马,〔 一八〕沾赤汗,今亲见其然,血从前髆上小孔中出。” 〔一九〕万花谷后集卷一八,文选卷五 八谢朓齐敬皇后哀策文、卷二三颜延之拜陵庙作李善注 ,御览卷七一五,书钞卷一九,类聚卷九三

  四年,〔二0〕苍上疏愿朝。上以王触寒涉道, 使中谒者赐乘舆貂裘。〔二一〕苍到洛阳,使鸿胪持节 郊迎,引入,不在赞拜之位,升殿乃拜,上亲答拜。苍 上疏曰:〔二二〕“赐奉朝请,咫尺天颜,事过典故。 ”诸王归国,上特留苍。〔二三〕赐以秘书列图、道术 秘方。至八月饮酎毕,〔二四〕有司复奏遣苍,乃许之 。手诏赐苍曰:“骨肉天性,〔二五〕诚不以远近亲疏 ,然数见颜色,情重昔时,中心恋恋,恻然不能言。” 于是车驾祖送,流涕而诀。复赐乘舆服御,珍宝鞍马, 钱布以亿万计。〔二六〕类聚卷四五

  东平王苍到国后病水气喘逆,上遣太医丞相视之 ,小黄门侍疾。置驿马,传起居,以千里为程。〔二七 〕御览卷七四三

  东平王苍葬,章帝诏有司加赐鸾辂乘马,〔二八 〕龙旗九旒,虎贲百人。御览卷五五三

  章帝幸东平,祭东平王墓,云:“思其人,到其 乡,〔二九〕其处在,其人亡。” 类 聚卷三四

〔一〕 “东平王苍”,光武帝子, 建武十五年封东平公,十七年进爵为王。范晔后汉书卷 四二有传。又见汪文台辑司马彪续汉书卷三。

〔二〕 “质”,原误作“贤”,姚 本、聚珍本作“质”,书钞卷七0、御览卷一五0引同 ,今据改正。

〔三〕 “位在三公上”,原无此句 ,聚珍本有,书钞卷七0、类聚卷四五、御览卷一五0 引亦有,今据增补。此条书钞卷六四、类聚卷四八、御 览卷二三八亦引,字句稍略。

〔四〕 “名称日重”,此条文字聚 珍本亦有,不知二本辑自何书。陈禹谟刻本书钞卷六四 引续汉书,与此全同。疑姚本误以续汉书文字辑入,而 聚珍本辑者不察,又据姚本辑录。

〔五〕 “东合”,汉书公孙弘传云 :“弘自见为举首,起徒步,数年至宰相封侯,于是起 客馆,开东合以延贤人,与参谋议。”颜师古注云:“ 合者,小门也,东向开之,避当庭门而引宾客,以别于 掾吏官属也。”

〔六〕 “名士”,聚珍本作“贤士 ”。

〔七〕 “上嗟叹之”,此条初学记 卷一0引作“明帝尝从容问王:‘在家为人,何好最乐 ?’苍曰:‘为善最乐。’”御览卷四六八亦引,字句 简略。

〔八〕 “东平王苍与诸王朝京师” ,事在明帝永平十一年。

〔九〕 “采菽”,见诗小雅,为诸 侯来朝,天子嘉之之作。

〔一0〕“副其腰腹”,“副”字御 览卷一五0引作“称”。范晔后汉书东平王苍传云:永 平“十一年,苍与诸王朝京师。月余,还国。帝临送归 宫,凄然怀思,乃遣使手诏国中傅曰:‘辞别之后,独 坐不乐,因就车归,伏轼而吟,瞻望永怀,诵及采菽, 以增叹息。日者问东平王处家何等最乐,王言为善最乐 ,其言甚大,副其要腹矣。今送列侯印十九枚,诸王子 年五岁已上能趋拜者,皆令带之。’”

〔一一〕“苍美鬓髯”,姚本作“苍 体长,美须眉”。聚珍本作“苍体大,美须眉”。

〔一二〕“腰带八尺二寸”,此条书 钞卷七0、御览卷三七一亦引,字句稍略。

〔一三〕“苍因上世祖受命中兴颂” ,范晔后汉书东平王苍传云:明帝永平“十五年春,行 幸东平,赐苍钱千五百万,布四万匹。帝以所作光武本 纪示苍,苍因上光武受命中兴颂。帝甚善之,以其文典 雅,特令校书郎贾逵为之训诂”。

〔一四〕“史岑”,范晔后汉书文苑 传云:“王莽末,沛国史岑子孝亦以文章显,莽以为谒 者,着颂、诔、复 神、说疾凡四 篇。”此条文选卷四七史孝山出师颂李善注亦引,文字 稍有不同。

〔一五〕“骛过”,范晔后汉书东平 王苍传同,初学记卷二0、书叙指南卷一三引作“惊迈 ”。

〔一六〕“假髻、帛巾各一、衣一箧 遗王”,汉制考卷一引同,初学记卷二0引作“假紒、 帛中衣各一箧遗王”。初学记所引有误,不可信据。范 晔后汉书东平王苍传云:“今送光烈皇后假紒、帛巾各 一,及衣一箧。”

〔一七〕“凯风”,见诗邶风。毛诗 序云:“凯风,美孝子也。”诗云:“凯风自南,吹彼 棘心。棘心夭夭,母氏劬劳。凯风自南,吹彼棘薪。母 氏圣善,我无令人。爰有寒泉,在浚之下。有子七人, 母氏劳苦。”

〔一八〕“天马”,汉书西域传云: “宛别邑七十余城,多善马。马汗血,言其先天马子也 。”武帝纪太初四年云:“春,贰师将军广利斩大宛王 首,获汗血马来。作西极天马之歌。”应劭注云:“大 宛旧有天马种,蹋石汗血。汗从前肩髆出,如血,号一 日千里。”范晔后汉书东平王苍传李贤注云:“前书天 马歌曰:‘太一况,天马下,沾赤汗,沫流赭。’”

〔一九〕“血从前髆上小孔中出”, 此条系连缀各书所引而成。万花谷后集卷一八引云:“ 永平三年,上赐东平王苍书曰:‘岁月惊迈,山陵寖远 ,孤心惨怆。今以光烈皇后假帛仲衣各一箧遗王,可时 视瞻,以慰凯风寒泉之恩。’”文选卷一六潘岳寡妇赋 李善注引云:“上赐东平王苍书曰:‘岁月骛 过 ,山陵浸远。’”又卷五七颜延之陶征士诔李善注引云 :“上赐东平王苍书曰:‘岁月骛过,山陵浸远。今鲁 国孔氏尚有仲尼车舆冠履,明德盛者,光灵远也。’” 又卷五八谢朓齐敬皇后哀策文李善注引云:“上赐东平 王苍书曰:‘飨卫南宫,皇太后因过按行阅视旧时衣物 。今以光烈皇后假结帛巾各一、衣一箧遗王,可视瞻, 以慰凯风寒泉之思。’”又卷二三颜延之拜陵庙作李善 注引云:“上赐东平王苍书曰:‘今送光烈皇后衣一箧 。今鲁国孔氏尚有仲尼车舆冠履,明德盛者,光灵远也 。’”御览卷七一五引云:“章帝诏东平王苍:‘惟王 孝友之德,令以光烈皇后假髻帛巾各一、衣一箧遗王, 可时瞻视,以慰凯风寒泉之思。’”书钞卷一九引云: “致宛马一匹。”类聚卷九三引云:“闻武帝歌天马, 治赤汗,今亲见其然,血从前髆上小孔中出。”今综合 以上各书所引,删除重复,厘订谬误,增补脱漏,按文 理进行编次。范晔后汉书东平王苍传具载章帝所赐书, 今录之如下:建初“三年,帝飨卫士于南宫,因从皇太 后周行掖庭池阁,乃阅阴太后旧时器服,怆然动容,乃 命留五时衣各一袭,及常所御衣合五十箧,余悉分布诸 王主及子孙在京师者各有差。特赐苍及琅邪王京书曰: ‘中大夫奉使,亲闻动静,嘉之何已!岁月骛过,山陵 浸远,孤心凄怆,如何如何!闲飨卫士于南宫,因阅视 旧时衣物,闻于师曰:“其物存,其人亡,不言哀而哀 自至。”信矣。惟王孝友之德,亦岂不然!今送光烈皇 后假紒帛巾各一,及衣一箧,可时奉瞻,以慰凯风寒泉 之思,又欲令后生子孙得见先后衣服之制。今鲁国孔氏 尚有仲尼车舆冠履,明德盛者,光灵 远 也。其光武皇帝器服,中元二年已赋诸国,故不复送。 并遗宛马一匹,血从前髆上小孔中出。常闻武帝歌天马 ,沾赤汗,今亲见其然也。顷反虏尚屯,将帅在外,忧 念遑遑,未有闲宁。愿王宝精神,加供养。苦言至戒, 望之如喝。’”

〔二0〕“四年”,建初四年。此句 上尚有“东平王苍,少有孝友之质,宽仁弘雅,帝即位 ,诏以为骠骑将军,位在三公上”数句,因与上文复出 ,今删去。

〔二一〕“貂裘”,原作“豹裘”, 姚本、聚珍本同,书钞卷一二九、御览卷一五0引亦作 “豹裘”。类聚卷六七、御览卷六九四引作“
貂裘”,与范晔后汉书东平王苍传 同,今据校改。

〔二二〕“苍上疏曰”,此句至“事 过典故”诸句原无,文选卷二二颜延之车驾幸京口三月 三日侍游曲阿后湖作李善注引云:“东平王苍上疏曰: ‘赐奉朝请,咫尺天颜。’”又卷五六陆倕石阙铭李善 注引云:“东平王苍上疏曰:‘事过典故。’”今据两 处所引增补。姚本未辑此数句,聚珍本未辑“赐奉朝请 ,咫尺天颜”二句。范晔后汉书东平王苍传云:“六年 冬,苍上疏求朝。……苍既至,升殿乃拜,天子亲答之 。……苍以受恩过礼,情不自宁,上疏辞曰:‘臣闻贵 有常尊,贱有等威,卑高列序,上下以理。陛下至德广 施,慈爱骨肉,既赐奉朝请,咫尺天仪,而亲屈至尊, 降礼下臣,每赐宴见,辄兴席改容,中宫亲拜,事过典 故。臣惶怖战栗,诚不自安,每会见,踧踖无所措置。 此非所以章示群下,安臣子也。’”

〔二三〕“上特留苍”,此句下原有 “八月饮酎毕,大鸿胪奏遣苍发,上亲临送流涕,赏赐 以亿万数”一段文字,今删去,取类聚卷二九所引“赐 以秘书列图”至“钱布以亿万计”一段文字补入。

〔二四〕“饮酎”,酎为两次或多次 复酿的醇酒。始酿于正月一日,至八月始成。汉制:天 子八月于宗庙饮酎,令诸侯出金助祭。

〔二五〕“骨肉天性”,“肉”字下 原衍“与”字,聚珍本无,与范晔后汉书东平王苍传同 ,今据删。

〔二六〕“钱布以亿万计”,此条书 钞卷七0亦引,字句疏略。

〔二七〕“以千里为程”,此条书钞 卷七0引,字句较简略。永乐大典卷二0三一0亦引, 字句全同。

〔二八〕“章帝诏有司”,“章帝” 下原衍“访”字,聚珍本无,今据删。

〔二九〕“到”,姚本、聚珍本同, 书钞卷三五引作“至”。范晔后汉书东平王苍传云:“ 元和三年,行东巡守,幸东平宫,帝追感念苍,谓其诸 子曰:‘思其人,至其乡,其处在,其人亡。’”
 
 
 

   阜陵质王延

  阜陵质王延在国侈泰骄佚。〔一〕书 钞卷七0

〔一〕 “阜陵质王延”,光武帝子 ,建武十五年封淮阳公,十七年进爵为王,永平中徙为 阜陵王。范晔后汉书四二有传。“侈泰骄佚”,聚珍本 作“骄泰淫佚”。
 
 
 

   广陵思王荆

  广陵思王荆,〔一〕性刻急隐害,喜文法,有才能 。中元二年,世祖崩,不悲哀,而作飞书与东海王彊, 说之,令举兵为逆乱。彊得荆书,即执其行书者,封上 之。以亲亲隐其事,遣荆止河南宫。〔二〕御 览卷一五0

  广陵王荆祝诅,〔三〕自杀。御 卷二0一

〔一〕 “广陵思王荆”,光武帝子 ,与明帝同母所生。建武十五年封山阳公,十七年进爵 为王,永平中徙为广陵王。范晔后汉书卷四二有传。

〔二〕 “遣荆止河南宫”,此条姚 本、聚珍本均未辑录。

〔三〕 “祝诅”,原脱“祝”字, 范晔后汉书广陵思王荆传云:荆“使巫祭祀祝诅,有司 举奏,请诛之,荆自杀,立二十九年死”。今据增补。 聚珍本无“祝诅”二字。

 
 

   中山简王焉

  简王焉以郭太后少子,〔一〕独留京师。书 钞卷七0

〔一〕 “简王焉”,光武帝子,建 武十五年封左翊公,十七年进爵为王,三十年徙封中山 王。范晔后汉书卷四二有传。
 
 
 

   琅邪孝王京

  琅邪孝王京就国都,〔一〕雅好宫室,穷极技巧, 壁带玉饰以金银。〔二〕类聚卷六一

  光烈皇后崩,明帝悉以太后所遗金宝赐京。〔三 〕聚珍本

〔一〕 “琅邪孝王京”,光武帝子 ,建武十五年封琅邪公,十七年进爵为王。范晔后汉书 卷四二有传。又见汪文台辑司马彪续汉书卷三、华峤后 汉书卷一。

〔二〕 “壁带玉饰以金银”,此句 书钞卷七0引作“壁带饰玉”。范晔后汉书琅邪孝王京 传云:“京都莒,好修宫室,穷极伎巧,殿馆壁带皆饰 以金银。”李贤注云:“壁带,壁中之横木也,以金银 为釭,饰其上。”

〔三〕 “明帝悉以太后所遗金宝赐 京”,此条文字,不知聚珍本辑自何书。范晔后汉书琅 邪孝王京传云:“光烈皇后崩,帝悉以太后遗金宝财物 赐京。”
 
 
 

   彭城靖王恭

  恭赐号灵寿王,〔一〕未有国邑。〔二〕范 晔后汉书卷五0彭城靖王恭传李善注

  恭子男丁前妻物故,酺侮慢丁小妻,恭怒,闭酺 马厩,酺亡,夜诣彭城县欲上书,恭遣从官仓头晓令归 ,数责之,乃自杀。〔三〕范晔后汉书 卷五0彭城靖王恭传李贤注

  丙为都乡侯,〔四〕国为安乡侯,丁为鲁阳乡侯 。范晔后汉书卷五0彭城靖王恭传李贤 注

  定兄据卞亭侯,〔五〕弟光昭阳亭侯,固公梁亭 侯,兴蒲亭侯,延昌城亭侯,祀梁父亭侯,坚西安亭侯 ,代林亭侯。范晔后汉书卷五0彭城靖 王恭传李贤注

〔一〕 “恭”,明帝子,永平十五 年封为钜鹿王,建初三年徙封江陵王,元和二年徙为六 安王。章帝卒,遗诏徙封彭城王。范晔后汉书卷五0有 传。

〔二〕 “未有国邑”,范晔后汉书 彭城靖王恭传云:“彭城靖王恭,永平九年赐号灵寿王 。”李贤注云:“东观记曰‘赐号,未有国邑’也。” 此条即据李贤注所引,又参以范书酌定。

〔三〕 “乃自杀”,范晔后汉书彭 城靖王恭传云:“元初三年,恭以事怒子酺,酺自杀。 ”

〔四〕 “丙为都乡侯”,恭有四子 :道、丙、国、丁。范晔后汉书彭城靖王恭传云:“恭 立四十六年薨,子考王道嗣。元初五年,封道弟三人为 乡侯。”其下李贤引此条文字作注。

〔五〕 “定兄据卞亭侯”,范晔后 汉书彭城靖王恭传云:“道立二十八年薨,子顷王定嗣 。本初元年,封定兄弟九人皆为亭侯。”其下李贤引此 条文字作注。
 
 
 

   乐成靖王党

  乐成靖王党,〔一〕善史书,〔二〕喜正文字。御 览卷七四七

〔一〕 “乐成靖王党”,明帝子, 永平九年赐号重熹王,十五年封乐成王。范晔后汉书卷 五0有传。“靖”, 原误作“静 ”,谥法有“
靖”,云“柔德安众曰‘靖’,恭 己鲜言曰‘靖’,宽乐令终曰‘靖’”。范书乐成靖王 党传亦作“靖”,今据改正。

〔二〕 “史书”,汉书元帝纪赞云 :“元帝多材艺,善史书。”应劭注云:“周宣王太史 史籀所作大篆。”王先谦补注引钱大昕说云:“应说非 也。汉律,太史试学童,能讽书九千字以上,乃得为吏 。见艺文志。贡禹传:‘武帝时,盗贼起,郡国择便巧 史书者,以为右职。俗皆曰:“何以礼义为?史书而仕 宦”’。酷吏传:‘严延年善史书,所欲诛杀,奏成于 手中,主簿亲近史,不得闻知。’盖史书者,令史所习 之书,犹言隶书也。善史书者,谓能识字作隶书耳。”
 
 
 

   乐成王苌〔一〕

  安帝诏曰:〔二〕“乐成王居谅闇,衰服在身,弹 棋为戏,不肯谒陵。” 御览卷七五五

〔一〕 “乐成王苌”,本为济北惠 王寿子,乐成靖王党传国至其孙,无嗣而绝,安帝永宁 元年以苌绍封。范晔后汉书卷五0乐成靖王党传、后汉 纪卷一六略载其事。又见汪文台辑司马彪续汉书卷三。

〔二〕 “安帝诏”,苌到国数月, 骄淫不法,冀州刺史与国相举奏苌罪,安帝下诏谴责。 事见范晔后汉书 乐成靖王党传、 后汉纪卷一六。
 
 
 

   下邳惠王衍〔一〕

  和帝赐恭诏曰:〔二〕“皇帝问彭城王始夏无恙。 盖闻尧亲九族,万国协和,书典之所美也。下邳王被病 沉滞之疾,昏乱不明,家用不宁,姬妾适庶,诸子分争 ,纷纷至今。前太子卬顽凶失道,陷于大辟,是后诸子 更相诬告,迄今适嗣未知所定,朕甚伤之。惟王与下邳 王恩义至亲,正此国嗣,非王而谁?礼重适庶之序,春 秋之义大居正。孔子曰:‘惟仁者能好人,能恶人。’ 贵仁者所好恶得其中也。太子国之储嗣,可不慎欤!王 其差次下邳诸子可为太子者上名,将及景风拜授印绶焉 。” 范晔后汉书卷五0下邳惠王衍传 李贤注

〔一〕 “下邳惠王衍”,明帝子, 永平十五年封下邳王,范晔后汉书卷五0有传。

〔二〕 “和帝赐恭诏曰”,据范晔 后汉书下邳惠王衍传载,衍就国后病荒忽,太子卬有罪 废,诸姬争欲立子为嗣。和帝遂使彭城靖王恭至下邳正 其嫡庶,故有此诏。后立子成为太子。李贤注引此诏原 无“
和帝”二字,今据文义增补。

 
 

   梁节王畅〔一〕

  梁节王畅上疏曰:“筋骨相连,命在丝发。”〔二 〕文选卷二六谢灵运五言诗初发石首城 李善注

〔一〕 “梁节王畅”,范晔后汉书 卷五0有传。姚本、聚珍本漏辑梁节王畅事。

〔二〕 “筋骨相连,命在丝发”, 梁节王畅少骄贵,不遵法度。和帝永元五年,豫州刺史 梁相举奏畅不道,经考讯,畅不服。有司请征畅诣廷尉 诏狱,和帝不许。有司重奏除畅国,徙九真。和帝不忍 ,但削二县。畅惭惧,遂上疏辞谢。此二语当即出此疏 中。范晔后汉书梁节王畅传节录畅疏文,但漏载此二语 。
 
 
 

   清河王庆〔一〕

  永元四年,移幸北宫章德殿,讲白虎观,庆得入省 宿止。〔二〕初学记卷一0

  十五年,有司以日食阴盛,奏遣诸王侯就国。诏 曰:“甲子之异,责由一人。诸王幼稚,早离顾复,弱 冠相育,常有蓼莪、凯风之哀。选懦之恩,知非国典, 且复宿留。”〔三〕范晔后汉书卷五五 清河孝王庆传李贤注

〔一〕 “清河王庆”,章帝子,初 为皇太子,后被窦皇后所谮,废为清河王。和帝即位, 待之甚渥。后庆长子祜入嗣帝统,是为安帝。安帝建光 元年三月,追尊庆为孝德皇。聚珍本以“孝德皇”立目 ,按初学记卷一0、万花谷后集卷七皆引东观汉记“清 河王庆传”,可见以“清河王庆”立目,比较符合东观 汉记旧貌。清河王庆,范晔后汉书卷五五有传。

〔二〕 “庆得入省宿止”,此条万 花谷后集卷七亦引,文字全同。

〔三〕 “且复宿留”,范晔后汉书 清河孝王庆传云:“十五年,有司以日食阴盛,奏遣诸 王侯就国。诏曰:‘甲子之异,责由一人。诸王幼稚, 早离顾复,弱冠相育,常有蓼莪、凯风之哀。选懦之恩 ,知非国典,且复须留。’”李贤注云:“东观记‘须 留’作‘宿留’。”此条即据李贤注,又酌取范书文字 辑录。
 
 
 

   平原王胜〔一〕

  平原王葬,邓太后悲伤,命史官述其行迹,为作传 诔,藏于王府。书钞卷一0二

〔一〕 “平原王胜”,和帝子,延 平元年封,立八年卒。范晔后汉书卷五五有传。
 
 
 

   孝穆皇〔一〕

〔一〕 “孝穆皇”,即河间孝王刘开 ,桓帝之祖,范晔后汉书卷五五有传。史通古今正史篇 载东观汉记撰修经过云:“至元嘉元年,复令太中大夫 边韶、大军营司马崔寔、议郎朱穆、曹寿杂作孝穆、崇 二皇及顺烈皇后传,又增外戚传入安思等后。”浦起龙 史通通释认为“
‘孝穆’五字,传写讹脱,当作‘ 献穆、孝崇二皇后。’”。余嘉锡四库提要辨证云:“ 浦起龙通释谓‘“孝穆、崇二皇”五字,传写讹脱,当 作“献穆、孝崇二皇后”’,则又非是。献穆皇后乃曹 操之女,献帝之后,薨于魏景初元年,崔寔等死已久矣 ,安得为之作传乎?考桓帝纪云:‘本初元年闰月,即 皇帝位。九月,追尊皇祖河间孝王曰孝穆皇,皇考蠡吾 侯曰孝崇皇。’以其位号出于追尊,故皇而不帝,且不 作纪而作传也。起龙不知此事,而欲轻改旧文,妄孰甚 焉!”辨证所言甚是。孝穆皇传中文字未见他书引征, 今全阙,仅存其目。此目姚本、聚珍本皆未辑录。

 
 

   孝崇皇〔一〕

〔一〕 “孝崇皇”,即蠡吾侯刘翼, 桓帝之父。据史通古今正史篇,东观汉记有孝崇皇传, 参阅本书孝穆皇传注〔一〕。孝崇皇传中文字今全阙, 仅存其目。此目姚本、聚珍本皆未辑录。
 
 
 

东观汉记卷八

  传三

   刘玄

  刘玄,〔一〕字圣公,光武族兄也。弟为人所杀, 圣公结客欲报之。客犯法,圣公避吏于平林。吏系圣公 父子张。圣公诈死,使人持丧归舂陵,吏乃出子张,圣 公因自逃匿。王莽末,南方饥馑,〔二〕人庶群入野泽 ,掘凫茈而食,〔三〕更相侵夺。新市人王匡、王凤为 平理诤讼,遂推为渠帅,众数百人。诸亡命往从之,数 月间至七八千人,号新市兵。平林人陈牧、廖湛复聚众 千余人,号平林兵。圣公入平林中,与伯升会,〔四〕 遂共围宛。圣公号更始将军。自破甄阜等,众庶来降十 余万。诸将立刘氏,南阳英雄皆归望于伯升。然汉兵以 新市、平林为本,其将帅素习圣公,因欲立之。而朱鲔 立坛城南淯水上,诣伯升。吕植通礼经,为谒者,将立 圣公为天子仪以示诸将。〔
五〕马武、王匡以为王莽未灭,不如且称王。张卬拔 剑击地曰:〔六〕“称天公尚可,称天子何谓不可!” 于是诸将军起,与圣公至于坛所,奉通天冠进圣公。于 是圣公乃拜,冠,南面而立,改元为更始元年。上为太 常偏将军。上破二公于昆阳城,〔七〕而更始收刘稷及 伯升,即日皆物故。上驰诣宛谢罪,更始大惭。长安中 兵攻王莽,斩首,收玺绶诣宛。〔八〕更始入便坐黄堂 上视之,曰:“莽不如此,当与霍光等。”更始韩夫人 曰:“莽不如此,帝那为得之?”〔九〕更始北都洛阳 ,李松等自长安传舆服御物,〔一0〕及中黄门从官至 洛阳。关中咸相望天子,〔一一〕更始遂西发洛阳,〔 一二〕李松奉引,车马奔,触北阙铁柱门,三马皆死。 更始至长安,居东宫,钟鼓帷帐,宫人数千,官府闾里 ,御府帑藏,皆安堵如旧。〔一三〕更始上前殿,郎吏 以次侍。更始愧恧,俯刮席与小常侍语,〔一四〕郎吏 怪之。更始纳赵萌女为后,有宠,遂委政于赵萌,〔一 五〕日在后庭与妇人□饮,〔一六〕诸将军言事,更始 醉不能见。时不得已,〔一七〕乃令侍中坐帷内与语, 诸将识非更始声,出皆怨之。韩夫人尤嗜酒,〔一八〕 每侍饮,见常侍奏事,辄怒曰:“帝方对我饮,正用此 时持事来乎!”〔一九〕起,抵破书案。〔二0〕所置 牧守交错,州郡不知所从。赵萌以私事捽侍中。〔二一 〕侍中曰:“陛下救我。”更始言:“大司马纵之。” 萌曰:“臣不受诏。”遂斩之。更始在长安自恣,三辅 苦之。〔二二〕又所署官爵皆群小,〔二三〕里闾语曰 :〔二四〕“使儿居市决,作者不能得。佣之市空返, 问何故,曰:今日骑都尉往会日也。”被服威仪,不似 衣冠,〔二五〕或绣面衣、锦葱、诸于、襜褕,〔二六 〕骂詈道路,〔二七〕为百姓之所贱。长安中为之歌曰 :“灶下养,〔二八〕中郎将。烂羊胃,骑都尉。烂羊 头,关内侯。”由是四方不复信向京师。雒阳人韩鸿为 谒者,〔二九〕更始二年,使持节降河北,拜除二千石 。其冬,赤眉十余万人入关。徐宣、樊崇等入至弘农枯 枞山下,〔三0〕与更始将军苏茂战。崇北至蓩乡,转 至湖。引兵入上林,〔三一〕更始骑出厨城门,〔三二 〕诸妇女皆从后车呼更始,当下拜城。更始下马拜谢城 ,乃去,至高陵。上闻更始失城,乃下诏封更始为淮阳 王,而赤眉刘盆子亦下诏以圣公为长沙王。更始仍许赤 眉,求降,〔三三〕上玺绶,乃封为畏威侯。〔三四〕 赤眉谢禄曰:〔三五〕“三辅兵多欲得更始,〔三六〕 一旦失之,合兵攻公,自灭之道也。”〔三七〕遂害更 始。〔三八〕诏邓禹收葬于霸陵。〔三九〕御 览卷九0

  下江王风、王延兵侵疆,〔四0〕与荆州牧战, 钩牧车屏●泥,刺款款陪乘,〔四一〕度足以得牧,〔 四二〕然不敢害,尚愿望赦。〔四三〕书 钞卷一三九

  三辅豪杰入长安,攻未央宫。庚戌,〔四四〕杜 虞杀莽于渐台,〔四五〕东海公宾就得其首,传诣宛, 封滑侯。〔四六〕类聚卷五一

〔一〕 “刘玄”,范晔后汉书卷一 一有传。又见汪文台辑谢承后汉书卷一、司马彪续汉书 卷二。聚珍本把刘玄编入载记。按史通题目篇云:“东 观以平林、下江诸人列为载记。”刘玄不属平林、下江 , 史通编次篇明言东观汉记作者 “抑圣公于传内”,可见刘玄应编入传内。

〔二〕 “南方饥馑”,聚珍本同, 范晔后汉书刘玄传亦同。书钞卷一五六引作“东方枯旱 ,民多饥饿”。御览卷三五、卷四八六引作“
南方枯旱,民多饥饿”,卷九九四 引同,惟脱“饥”字。

〔三〕 “凫茈”,即荸荠。“茈” ,聚珍本同,书钞卷一五六、御览卷九九四引亦同。御 览卷三五、卷四八六引作“茨”。

〔四〕 “伯升”,刘縯字,事详范 晔后汉书本传。

〔五〕 “仪”,聚珍本作“议”。

〔六〕 “卬”,原作“印”,聚珍 本作“卬”,与范晔后汉书刘玄传同。通鉴卷三九作“ 卬”,考异云:“司马彪续汉书‘卬’作‘印’,袁宏 后汉纪作‘斤’,皆误,今从范晔后汉书。”

〔七〕 “二公”,谓王莽大司徒王 寻、大司空王邑。王莽遣寻、邑征更始,刘秀破之于昆 阳。事详本书光武帝纪。

〔八〕 “斩首,收玺绶诣宛”,据 汉书王莽传,校尉东海公宾就斩莽首,持至汉大将军王 宪。后传莽首诣更始,悬宛市。

〔九〕 “那”,原作“□”,与“ 那”字音同。聚珍本作“那”,今据改。

〔一0〕“传舆服御物”,聚珍本作 “传送乘舆服御物”。

〔一一〕“相”,聚珍本作“想”。

〔一二〕“更始遂西发洛阳”,此句 至“居东宫”诸句,原无“发洛阳”至“更始至长安” 二十五字,聚珍本有,今据增补。水经注卷一六引云: “更始发洛阳,李松奉引,车马奔,触北阙铁柱门,三 马皆死。”疑聚珍本“发洛阳”云云二十五字即据此辑 录,并据文义增补“更始至长安”五字。水经注卷一六 引洛阳故宫名云洛阳“有朱雀阙、白虎阙、苍龙阙、北 阙、南宫阙”。玉海卷一六九引“北阙铁柱门”五字, 并释“北阙”云:“阊阖门外夹建巨阙,以应天宿。阙 前水南道右置登闻鼓以纳谏。”按范晔后汉书刘玄传云 :“二年二月,更始自洛阳而西。初发,李松奉引,马 惊奔,触北宫铁柱门,三马皆死。……王莽败,唯未央 宫被焚而已,其余宫馆一无所毁。……更始既至,居长 乐宫。”

〔一三〕“官府闾里,御府帑藏,皆 安堵如旧”,此三句原作“官府里堵如旧”。聚珍本作 “官府闾里,安堵如旧”,记纂渊海卷二九、合璧事类 后集卷四九、翰苑新书卷三一引作“更始至长安,御府 帑藏,皆按堵如故”,今据聚珍本和各书所引校补。

〔一四〕“更始愧恧,俯刮席与小常 侍语”,此二句原作“更始顾,刮席与小常侍语”。类 聚卷六九引云:“更始至长安,止前殿,郎吏以次侍。 更始愧恧,俯刮席与小常侍语。”姚本同,今据删“顾 ”字,增“愧恧,俯”三字。此二句聚珍本与类聚引同 。

〔一五〕“更始纳赵萌女为后,有宠 ,遂委政于赵萌”,原无“纳赵萌女为后,有宠,遂” 九字,聚珍本有,御 览卷三八八 引亦有,今据增补。此三句御览卷四九七引作“更始纳 赵萌女为夫人,有宠,遂委政于萌”。

〔一六〕“日在后庭与妇人□饮”, 此下三句聚珍本作“日夜与妇人欢宴后庭,群臣欲言事 ,辄醉不能见”,御览卷三八八引同,卷四九七引“欲 ”字下衍“遂”字,余亦与聚珍本同。

〔一七〕“时不得已”,此下四句原 无,聚珍本有,御览卷三八八引亦有,今据增补。御览 卷四九七引作“乃令侍中坐帐内与语,诸将识非更始声 ,出皆怨”。

〔一八〕“韩夫人尤嗜酒”,此句上 姚本、聚珍本有“更始”二字,书钞卷一三三,类聚卷 六九,六帖卷一四,御览卷三八九、卷四八三、卷七一 0,合璧事类外集卷五0引同。

〔一九〕“正用此时持事来乎”,此 句原无,姚本、聚珍本有,书钞卷一三三、类聚卷六九 、御览卷七一0引亦有,今据增补。御览卷三八九引作 “正酣,何此时持事来乎”。

〔二0〕“抵破书案”,此句原误作 “●书案破之”,姚本、聚珍本作“抵破书案”,书钞 卷一三三,类聚卷六九,六帖卷一四,御览卷四八三、 卷七一0,合璧事类外集卷五0引同,今据校改。“抵 ”,击也。

〔二一〕“捽”,聚珍本作“责”。

〔二二〕“更始在长安自恣,三辅苦 之”,此二句原无,书钞卷一二九、御览卷六九三引, 今据增补。

〔二三〕“署”,姚本、聚珍本作“ 置”,类聚卷四五、御览卷二0三引同。

〔二四〕“里闾语曰”,此句至“今 日骑都尉往会日也”诸句原无,御览卷八二七引,今据 增补。又“今日骑都尉往会日也”句下,御览卷八二七 引尚有“犹是四方不复信向京师”一句,今依文义系于 下文“关内侯”句下。“犹”乃“由”之讹,下文已校 正。

〔二五〕“被服威仪,不似衣冠”, 原无“威仪”、“衣冠”四字,书钞卷一二九引云:“ 被服威仪,不似衣冠。”今据增补。姚本作“
被服威仪,不以衣冠”,御览卷六 九五引同。聚珍本作“被服不法”。

〔二六〕“诸于”,原误作“诸服” ,书钞卷一二九引云:“诸于、襜褕。”范晔后汉书刘 玄传作“襜褕、诸于”,今据改正。汉书元后传颜师古 注云:“诸于,大掖衣,即褂衣之类也。”“于”即“ 衧”之省。

〔二七〕“骂詈道路”,原无此句, 聚珍本有,御览卷六九三亦引,今据增补。

〔二八〕“灶下养”,此下四句原无 ,姚本、聚珍本有,类聚卷四五,御览卷二0三、卷四 九五引亦有,范晔后汉书刘玄传同,今据增补。御览卷 二四一引仅有“灶下养,中郎将”二句。

〔二九〕“雒阳人韩鸿为谒者”,此 下四句原无,聚珍本有,今据增补。不知聚珍本从何书 辑录。姚本亦有“洛阳人韩鸿为谒者,更始使持节降河 北,拜除二千石”一段文字。

〔三0〕“除宣、樊崇等入至弘农枯 枞山下”,此下四句原无,聚珍本有,范晔后汉书刘玄 传李贤注引,今据增补。通鉴卷四0亦引,字句稍异。 此为更始三年时事。

〔三一〕“引兵入上林”,此句上聚 珍本有“赤眉”二字,系据文义增入。

〔三二〕“厨城门”,范晔后汉书刘 玄传李贤注引三辅黄图云:“洛城门,王莽改曰建子门 ,其内有长安厨官,俗名之为厨城门,今长安故城北面 之中门是也。”

〔三三〕“更始仍许赤眉,求降”, 聚珍本脱“赤眉”二字,“求”误作“来”。

〔三四〕“畏威侯”,聚珍本脱“侯 ”字。

〔三五〕“赤眉谢禄曰”,此阙文颇 多。范晔后汉书刘玄传云:“赤眉下诏书曰:‘圣公降 者,封长沙王。过二十日,勿受。’更始遣刘恭请降, 赤眉使其将谢禄往受之。……封为畏威侯。刘恭复为固 请,竟得封长沙王。更始常依谢禄居,刘恭亦拥护之。 三辅苦赤眉暴虐,皆怜更始,而张卬等以为虑,谓禄曰 :‘今诸营长多欲篡圣公者。一旦失之,合兵攻公,自 灭之道也。’于是禄使从兵与更始共牧马于郊下,因令 缢杀之。”由此可知,“谢禄曰”三字当作“张卬等以 为虑,谓谢禄曰”。“赤眉”二字上下皆有脱文。

〔三六〕“三辅兵多欲得更始”,“ 欲得”二字原作空格。袁宏后汉纪卷三云:赤眉在长安 ,“贪其财物,因大放兵虏掠,因纵火烧宫室。三王谓 谢禄曰:‘三辅营家多欲得更始者,一朝失之,必合兵 攻赤眉,不如杀之也。’”今据增补“欲得”二字。

〔三七〕“合兵攻公,自灭之道也” ,此二句原脱,文义未完,今据范晔后汉书刘玄传增补 。

〔三八〕“遂害更始”,此句聚珍本 脱。

〔三九〕“诏邓禹收葬于霸陵”,范 晔后汉书刘玄传云:谢禄缢杀更始,“刘恭夜往收臧其 尸。光武闻而伤焉,诏大司徒邓禹葬之于霸陵”。

〔四0〕“下江王风、王延兵侵疆” ,此句有讹误。严可均四录堂校刊本书钞“风”作“凤 ”,“延”作“匡”。“疆”,与“彊”字通。

〔四一〕“钩牧车屏●泥,刺款款陪 乘”,此二句多有讹误。范晔后汉书刘玄传云:“王莽 末,……新市人王匡、王凤为平理诤讼,遂推为渠帅, 众数百人。于是诸亡命马武、王常、成丹等往从之,共 攻离乡聚,臧于绿林中,数月间至七八千人。地皇二年 ,荆州牧某发奔命二万人攻之,匡等相率迎击于云杜, 大破牧军,杀数千人,尽获辎重。”李贤注引续汉书云 :“牧欲北归随,武等复遮击之,钩牧车屏泥,刺杀其 骖乘,然不敢杀牧也。”据此,此二句当作“钩牧车屏 泥,刺杀其陪乘”。

〔四二〕“牧”,原误作“收”,据 上文,此字当作“牧”,今迳改。

〔四三〕“尚愿望赦”,据范晔后汉 书刘玄传,此条所述乃地皇二年事,因不便补入上条, 故置于此。

〔四四〕“庚戌”,据汉书王莽传, 庚戌为更始元年十月三日,而范晔后汉书光武帝纪则以 诛莽系于九月。

〔四五〕“杜虞杀莽于渐台”,原无 “杜虞”二字,聚珍本有,御览卷二00引亦有,今据 增补。按汉书王莽传云:“商人杜吴杀莽,取其绶。” “渐台”,范晔后汉书刘玄传李贤注云:“太液池中台 也。为水所渐润,故以为名。”

〔四六〕“封滑侯”,御览卷二00 引作“封猾侯”。此条当是东观汉记刘玄传中文字。上 条云:“长安中兵攻王莽,斩首,收玺绶诣宛。”与此 条为同一事。御览卷九0所引上条文气贯通,无法把此 条补缀其中,姑附于此。
 
 
 

   朱鲔

  朱鲔等遂会城南洧水上沙中,〔一〕设坛,立圣公 为天子。〔二〕书钞卷一五九

  鲔破,〔三〕上大喜,诸将军贺,思上尊号。〔 四〕书钞卷八五

  更始大司马朱鲔守洛阳,吴汉诸将围守数月不下 。世祖以岑彭尝为鲔校尉,令彭说鲔曰:“赤眉已得长 安,今公谁为守乎?萧王受命平定燕、赵,〔五〕百姓 安土归心,贤俊四面云集。今北方清净,大兵来攻洛, 保一城,欲何望乎?不如亟降。”鲔曰:“大司徒公被 害时,〔六〕鲔与其谋,又谏更始无遣上北伐,自知罪 深,故不敢降耳。”彭还诣河阳白上,上谓彭复往晓之 :“夫建大事者,不忌小怨。今降,官爵可保,况诛罚 乎?”上指水曰:“河水在此,吾不食言。”彭奉上旨 ,复至城下说鲔,因曰:“彭往者得执鞭侍从,蒙荐举 拔擢,深受厚恩,思以报义,不敢负公。”鲔从城上下 索曰:“必信,可乘上。”〔七〕彭趋索欲上。鲔见其 不疑,即曰:“旦蚤与我会上东门外。”彭如期往,与 鲔交马语。鲔轻骑诣彭降,彭为杀羊具食。鲔曰:〔八 〕“身为降虏,未见吴公,诸将不敢食。”彭即令鲔自 缚,与俱见吴公,将诣行在所河津亭。〔九〕上即时解 鲔缚,复令彭夜送归洛阳。御览卷四六 一

  成德侯朱鲔玄孙杞,〔一0〕坐杀人国除。御 览卷二0一

〔一〕 “朱鲔”,范晔后汉书无传 。岑彭传云:“鲔,淮阳人。”“遂”,御览卷七四引 作“共”。“城南洧水”,谓宛县南之洧水。袁宏后汉 纪卷一“洧水”作“济水”,误。

〔二〕 “立圣公为天子”,更始元 年二月,诸将立圣公为天子。圣公,刘玄字,事详范晔 后汉书本传。

〔三〕 “鲔破”,此句下原有“河 内”二字,系衍文,姚本、聚珍本皆无,唐类函卷一四 四引亦无此二字,今据删。范晔后汉书光武帝纪云:建 武元年,“朱鲔遣讨难将军苏茂攻温,冯异、寇恂与战 ,大破之,斩其将贾彊。于是诸将议上尊号”。通鉴卷 四0建武元年载:“朱鲔闻王北征而河内孤,乃遣其将 苏茂、贾彊将兵三万余人渡巩河,攻温,鲔自将数万人 攻平阴以缀异。檄书至河内,寇恂即勒军驰出,并移告 属县,发兵会温下。……旦日,合战,而冯异遣救及诸 县兵适至,恂令士卒乘城鼓噪,大呼言曰:‘刘公兵到 !’苏茂军闻之,陈动,恂因奔击,大破之。冯异亦渡 河击朱鲔,鲔走。异与恂追至洛阳,环城一□而归。自 是洛阳震恐,城门昼闭。异、恂移檄上状,诸将入贺, 因上 尊号。”与此可以互证。

〔四〕 “诸将军贺,思上尊号”, 此二句姚本、聚珍本作“诸将贺之,恳上尊号”,唐类 函卷一四四引同。

〔五〕 “萧王受命平定燕、赵”, 更始二年,光武帝被封为萧王。袁宏后汉纪卷一更始元 年载:“更始将使大将平河北,刘赐诸宗室无可使者, 独有世祖也。朱鲔等以为不可,而左丞相曹竞父子用事 ,冯异劝世祖厚结焉。由是以世祖为大司马,遣平河北 。”“萧王受命平定燕、赵”即谓此。四库全书考证云 :“按是时光武已即位,史官载笔不应称萧王,恐抄撮 记文者有讹。”

〔六〕 “大司徒公被害时”,“大 司徒公”指光武帝兄刘伯升。更始立,以刘伯升为大司 徒。范晔后汉书刘縯传云:“伯升部将宗人刘稷,数陷 阵溃围,勇冠三军。时将兵击鲁阳,闻更始立,怒曰: ‘本起兵图大事者,伯升兄弟也,今更始何为者邪?’ 更始君臣闻而心忌之。以稷为抗威将军,稷不肯拜。更 始乃与诸将陈兵数千人,先收稷,将诛之。伯升固争。 李轶、朱鲔因劝更始并执伯升,即日害之。”

〔七〕 “必信,可乘上”,此二句 原作“当如此来”,今从御览卷七六六校改。范晔后汉 书岑彭传作“必信,可乘此上”。

〔八〕 “曰”,原脱,聚珍本有, 今据增补。

〔九〕 “将”,范晔后汉书岑彭传 李贤注引无此字。

〔一0〕“成德侯朱鲔玄孙杞”,朱 鲔以洛阳降光武帝,拜为平狄将军,封扶沟侯。见范晔 后汉书岑彭传。范书未载鲔徙封成德侯事。鲔玄孙杞, 亦不见范书。
 
 
 

   申屠志

  申屠志以功封汝阴王,〔一〕上书以非刘氏还王玺 ,改为颍阳侯。〔二〕御览卷二00

〔一〕 “申屠志”,范晔后汉书、 袁宏后汉纪均未载此人,更始将有名申屠建者,不知是 否为一人。

〔二〕 “改为颍阳侯”,“颍”字 原误作“□”,今据聚珍本改正。范晔后汉书刘玄传云 :“李松与棘阳人赵萌说更始,宜悉王诸功臣。朱鲔争 之,以为高祖约,非刘氏不王。更始乃先封宗室太常将 军刘祉为定陶王,刘赐为宛王,刘庆为燕王,刘歙为元 氏王,大将军刘嘉为汉中王,刘信为汝阴王。后遂立王 匡为比阳王,王凤为宜阳王,朱鲔为胶东王,卫尉大将 军张卬为淮阳王,廷尉大将军王常为邓王,执金吾大将 军廖湛为穣王,申屠建为平氏王,尚书胡殷为随王,柱 天大将军李通为西平王,五威中郎将李轶为舞阴王,水 衡大将军成丹为襄邑王,大司空陈牧为阴平王,骠骑大 将军宋佻为颍阴王,尹尊为郾王。唯朱鲔辞曰:‘臣非 刘宗,不敢干典。’遂让不受。”据此,封王者无 申屠志,封汝阴王者乃刘信,非刘氏辞 王封者仅朱鲔一人,与御览卷二00所引申屠志事无一 相合之处。通鉴卷三九亦载更始封王事,与范书大同小 异。
 
 
 

   王郎〔一〕

  宫婢生子,正与同时,即易之。〔二〕范 晔后汉书卷一二王郎传李贤注

  知命者谓侍郎韩公等。〔三〕范 晔后汉书卷一二王郎传李贤注

  王郎遣谏议大夫杜威持节诣军门,〔四〕上遣棨 戟迎,延请入军。威称说实成帝遗体子舆也。上曰:“ 设使成帝复生,天下不可复得,况诈子舆乎!” 御 览卷六八一

〔一〕 “王郎”,即王昌,赵国邯 郸人,范晔后汉书卷一二有传。又见汪文台辑司马彪续 汉书卷二。

〔二〕 “即易之”,范晔后汉书王 郎传云:“初,王莽篡位,长安中或自称成帝子子舆者 ,莽杀之。郎缘是诈称真子舆,云‘母故成帝讴者,尝 下殿卒僵,须臾有黄气从上下,半日乃解,遂□身就馆 。赵后欲害之,伪易他人子,以故得全’”云云,其下 李贤即引此条文字作注。

〔三〕 “知命者谓侍郎韩公等”, 范晔后汉书王郎传云:赵缪王子刘林“立郎为天子,… …移檄州郡 曰:‘制诏部刺史、 郡太守:朕,孝成皇帝子子舆也。昔遭赵氏之祸,因以 王莽篡杀,赖知命者将护朕躬’”云云,其下李贤引此 句作注。

〔四〕 “杜威”,本书光武纪作“ 杜长威”,范晔后汉书王郎传、袁宏后汉纪卷二作“杜 威”。
 
 
 

   苏茂〔一〕

  苏茂杀淮阳太守,得其郡,营广乐。大司马吴汉围 茂,茂将其精兵突至湖陵,〔二〕与刘永相会。〔三〕 水经注卷八

〔一〕 “苏茂”,陈留人,范晔后 汉书卷一二刘永传略载其事。

〔二〕 “湖陵”,聚珍本作“湖陵 ”,范晔后汉书刘永传、袁宏后汉纪卷四建武三年、通 鉴卷四一建武三年皆作“湖陵”。按战国宋有胡陵邑, 秦置湖陵县。汉书地理志山阳郡属县有湖陵,云:“禹 贡‘
浮于泗、淮,通于河’,水在南。 莽曰湖陆。”颜师古注引应劭云:“章帝封东平王苍子 为湖陵侯,更名湖陵。”

〔三〕 “与刘永相会”,范晔后汉 书刘永传云:“建武二年夏,光武遣虎牙大将军盖延等 伐永。初,陈留 人苏茂为更始讨 难将军,与朱鲔等守洛阳。鲔既降汉,茂亦归命,光武 因使茂与盖延俱攻永。军中不相能,茂遂反,杀淮阳太 守,掠得数县,据广乐而臣于永。永以茂为大司马、淮 阳王。盖延遂围睢阳,数月,拔之,永将家属走虞。虞 人反,杀其母及妻子,永与麾下数十人奔谯。苏茂、佼 彊、周建合军救永,为盖延所败,茂奔还广乐,彊、建 从永走保湖陵。三年春,永遣使立张步为齐王,董宪为 海西王。于是遣大司马吴汉等围苏茂于广乐,周建率众 救茂,茂、建战败,弃败复还湖陵,而睢阳人反城迎永 。”可与此互证。
 
 
 

   庞萌

  庞萌为平狄将军,〔一〕与盖延共击董宪,〔二〕 诏书独下延,〔三〕而不及萌,萌以为延谮己,自疑, 遂反。上闻之,大怒,乃自将兵讨萌,与诸将书曰:“ 吾常以庞萌为社稷臣,将军得无笑其言乎?”御 览卷四八三

〔一〕 “庞萌”,范晔后汉书卷一 二有传。袁宏后汉纪卷五亦略载其事。“庞萌”二字下 聚珍本有“山阳人”三字,系据范书庞萌传增补。

〔二〕 “与盖延共击董宪”,此为 建武四年事。范晔后汉书盖延传载此事较详,其文云: 建武“四年春,延又击苏茂、周建于蕲,进与董宪战留 下,皆破之。因率平狄将军庞萌攻西防,拔之。复追败 周建、苏茂于彭城,茂、建亡奔董宪,董宪将贲休举兰 陵城降。宪闻之,自郯围休。时延及庞萌在楚,请往救 之。……而董宪遂拔兰陵,杀贲休”。

〔三〕 “诏书独下延”,此句上原 衍“昭”字,聚珍本无,范晔后汉书庞萌传同,今据删 。
 
 
 

   王闳

  王闳者,〔一〕王莽叔父平阿侯谭子也。王莽篡位 ,潜忌闳,乃出为东郡太守。闳惧诛,常系药手内。莽 败,汉兵起,闳独完全。御览卷九八四

〔一〕 “王闳”,范晔后汉书卷一 二有传。
 
 
 

   彭宠

  彭宠,〔一〕字伯通,南阳宛人也。父宏,〔二〕 哀帝时为渔阳太守,〔三〕有名于边。容貌饮食绝众。 是时单于来朝,当道二千石皆选容貌饮食者,故宏徙为 云中太守。御览卷二五九

  彭宏元始中迁河南太守,〔四〕至渑池,夜逢小 贼叩马,宏下车,曰:“将军哀之。”车中有监御史马 况,〔五〕奏举,宏乃坐免。〔六〕书 钞卷一三九

  浮密奏宠,〔七〕上征之。宠既自疑,其妻劝宠 无应征,“今渔阳大郡,兵马众多,奈何为人所奏,而 弃此去”。宠与所亲信吏计议,吏皆怨浮,劝宠止不应 征。〔八〕文选卷四一朱浮为幽州牧与 彭宠书李善注

  梦裸袒冠帻,〔九〕逾城,髡徒推之。宠堂上闻 虾□声在火罏下,凿地求之,不得。〔一0〕范 晔后汉书卷一二彭宠传李贤注

  彭宠奴子密等三人共谋劫宠,〔一一〕宠时斋, 独在便坐室中,〔一二〕昼卧。〔一三〕子密等三奴缚 庞着床板,告外吏:“大王解斋,吏皆便休。”又用宠 声呼其妻入室,见宠,惊曰:〔一四〕“奴反!”奴乃 捽其妻头,击其颊。宠曰:“趣为诸将军辨装。”两奴 将妻入取宠物,一奴守宠。宠谓奴曰:“若小儿,我素 所爱,今解我缚,当以女珠妻若。”小奴见子密听其语 ,遂不得解。子密收金玉衣物,使宠妻缝两缣囊。夜解 宠手,令作记告城门将军云:“今遣子密等诣子后兰卿 所,〔一五〕其开门出,〔一六〕勿稽留。”书成,即 断宠及妻头,置缣囊中,西入上告。世祖封子密为不义 侯。〔一七〕御览卷五00

  彭宠故旧渤海赵宽妻子家属依托宠居,宽仇家赵 伯有好奴,以赇宠。宠贪之,为尽杀宽家属。宠之□德 不仁贪狼如此。〔一八〕御览卷四八一

〔一〕 “彭宠”,范晔后汉书卷一 二有传。

〔二〕 “宏”,原作“容”,聚珍 本同。按范晔后汉书彭宠传作“
宏”,今据改。下同。

〔三〕 “哀帝时为渔阳太守”,姚 本云:“彭宠为渔阳太守,容貌绝众。”把彭宏事误属 彭宠。书钞卷七六引与姚本同误。

〔四〕 “彭宏元始中迁河南太守” ,“宏”字原作“宠囗”,明正德年间竹东书舍抄本、 结一庐藏旧抄本书钞作“宏”,则元始中迁河南太守者 为宠父宏,孔广陶校注本书钞误,今校正。范晔后汉书 彭宠传云:“宠少为郡吏,地皇中,为大司空士。”据 此,宠在平帝元始年间,资历尚浅,不可能迁至河南太 守。本条下文“宏”字亦误作“
宠”,今一并改正。

〔五〕“有监御史马况”,书钞卷一 三九孔广陶校注云:“‘监’字疑误。”

〔六〕 “宏乃坐免”,此条姚本、 聚珍本均未辑录。

〔七〕 “浮密奏宠”,范晔后汉书 朱浮传云:“光武遣吴汉诛更始幽州牧苗曾,乃拜浮为 大将军幽州牧。……浮年少有才能,颇欲厉风迹,收士 心,辟召州中名宿涿郡王岑之属,以为从事,及王莽 时故吏二千石,皆引置幕府,乃多发诸 郡仓谷,禀赡其妻子。渔阳太守彭宠以为天下未定,师 旅方起,不宜多置官属,以损军实,不从其令。浮性矜 急自多,颇有不平,因以峻文诋之。宠亦佷强,兼负其 功,嫌怨转积。浮密奏宠遣吏迎妻而不迎其母,又受货 贿,杀害友人,多积兵谷,意计难量。”

〔八〕 “劝宠止不应征”,范晔后 汉书彭宠传云:“朱浮与宠不相能,浮数谮构之。建武 二年春,诏征宠,宠意浮卖己,上疏愿与浮俱征。又与 吴汉、盖延等书,盛言浮枉状,固求同征。帝不许,益 以自疑。而其妻素刚,不堪抑屈,固劝无受召。宠又与 常所亲信吏计议,皆怀怨于浮,莫有劝行者。”可与此 相证。

〔九〕 “梦裸袒冠帻”,谓彭宠妻 梦裸袒冠帻。

〔一0〕“不得”,此句御览卷九四 九引作“无所得”。范晔后汉书彭宠传云:建武二年, 宠叛汉。明年,“攻拔蓟城,自立为燕王。其妻数恶梦 ,又多见怪变”。其下李贤引此条文字作注。

〔一一〕“彭宠奴子密等三人共谋劫 宠”,此句上姚本有“诏讨彭宠者封侯”一句,聚珍本 同,惟无“彭”字。此为建武五年事。

〔一二〕“便坐室”,不是正室,乃 便坐之室。

〔一三〕“昼卧”,原作“昼夜卧” ,衍“夜”字。聚珍本作“昼卧”,类聚卷三五引同, 今据删“夜”字。

〔一四〕“惊曰”,此句至“击其颊 ”四句原无,聚珍本有,范晔后汉书彭宠传李贤注引, 今据增补。

〔一五〕“今遣子密等诣子后兰卿所 ”,范晔后汉书彭宠传载,子后兰卿,彭宠从弟。光武 帝征宠,宠不应征。光武帝遣子后兰卿喻之,宠因留子 后兰卿,发兵叛汉。宠不信任子后兰卿,使将兵在外, 故有此语。“子后兰卿”,原作“兰卿子后”,今从聚 珍本、范书校改。

〔一六〕“其开门出”,原作“其开 出”,聚珍本同。按范晔后汉书彭宠传作“速开门出” ,则“开”下脱“门”字,今据范书增补。

〔一七〕“世祖封子密为不义侯”, 原无此句,类聚卷三五引有,今据增补。姚本无此句, 而有“世祖以奴杀主不义,复不可不封,乃封子密为不 义侯”。聚珍本改“世祖”作“朝廷”,余与姚本同。 御览卷二0一、事文类聚后集卷一七引云:“彭宠奴子 密杀宠,诣阙降,封为不义侯。”

〔一八〕“宠之□德不仁贪狼如此” ,此条姚本、聚珍本皆未辑录。“□”,原误作“勃” 。
 
 
 

   卢芳〔一〕

  芳,安定人。属国胡数千畔,在参蛮,芳从之,诈 姓刘氏,自称西平王。会匈奴句林王将兵来降参蛮胡, 芳因随入匈奴,留数年。单于以中国未定,欲辅立之, 遣毋楼且王求入五原,与假号将军李兴等结谋,兴北至 单于庭迎芳。芳外倚匈奴,内因兴等,故能广略边郡。 范晔后汉书卷八九南匈奴列传李贤注

〔一〕 “卢芳”,字君期,范晔后 汉书卷一二有传。又见汪文台辑张璠汉记。
 
 
 

东观汉记卷九

  传四

   李通〔一〕

  齐武王常杀通同母弟申屠臣,〔二〕上不得已过通 ,乃买半臿佩刀裹之。至通舍,时病卧,因持上手得刀 。通异之,乃谓上曰:“一何武也!”上曰:“以备不 虞耳。”〔三〕书钞卷一二三

  王莽前队大夫诛谋反者,〔四〕李次元闻事发觉 ,被马欲出。〔
五〕马驾在辕中,惶遽着鞍上马,出门顾见车方自觉 ,乃止。御览卷四六九

  李通娶宁平公主。〔六〕为大司空。〔七〕通性 谦恭,常避权势,谢病不视事。御览卷 四二三

  李通上疏曰:“臣经术短浅,智能空薄。”〔八 〕文选卷三八任昉为齐明帝让宣城郡公 第一表李善注

  李通上大司空印绶,以特进奉朝请。及有司奏请 封诸皇子,帝感通首创大谋,即日封通少子雄为邵陵侯 。每幸南阳,常遣使者以太牢祀通父冢。〔九〕御 览卷五二六

  子音嗣。音卒,子定嗣。定卒,子箕嗣。〔一0 〕范晔后汉书卷一五李通传李贤注

〔一〕 “李通”,字次元,南阳宛 人,范晔后汉书卷一五有传。又见汪文台辑司马彪续汉 书卷二、华峤后汉书卷一。

〔二〕 “申屠臣”,本书光武帝纪 作“公孙臣”。

〔三〕 “以备不虞耳”,此条陈禹 谟刻本书钞卷一二三引作“齐武王尝杀通同母弟申徒臣 ,上恐其怨,不欲与轶相见。轶数请,上乃强见之。轶 深达通意,上乃许往,意不安,买半臿佩刀怀之。至通 舍,通甚悦,握上手,得半臿刀,谓上曰:‘一何武也 !’上曰:‘仓卒时以备不虞耳。’”除首句外,文字 与范晔后汉书李通传李贤注所引续汉书全同,疑陈本书 钞此段文字系抄自续汉书。姚本、聚珍本所辑皆本陈本 书钞,仅一二字歧异。

〔四〕 “前队大夫”,范晔后汉书 李通传云:光武与李通“欲劫前队大夫及属正”,李贤 注云:“前队大夫谓南阳太守甄阜也。”

〔五〕 “出”,御览卷三五八引作 “亡”。

〔六〕 “宁平公主”,即光武女弟 伯姬。

〔七〕 “为大司空”,据范晔后汉 书光武帝纪,建武七年五月,前将军李通为大司空,十 二年九月免。

〔八〕 “智能空薄”,此条姚本、 聚珍本皆未辑录。

〔九〕 “常遣使者以太牢祀通父冢 ”,“太”字原脱,聚珍本有,御览卷五五七引亦有, 今据增补。此条御览卷二00亦引,字句稍略。

〔一0〕“子箕嗣”,范晔后汉书李 通传云:通卒,“子音嗣。音卒,子定嗣。定卒,子黄 嗣”。李贤注云:“东观记‘黄’字作‘箕’也。”此 条即据李贤注,又酌取范书文句辑录。
 
 
 

   邓晨

  晨曾祖父隆,扬州刺史,祖父勋,交址刺史。范 晔后汉书卷一五邓晨传李贤注

  晨与上共载出,逢使者不下车,使者怒,颇加耻 辱。上称江夏卒史,晨更名侯家丞。使者以其诈,将至 亭,欲罪之,新野宰潘叔为请,得免。范 晔后汉书卷一五邓晨传李贤注

  邓晨,〔一〕南阳人,与上起兵,新野吏乃烧晨 先祖祠堂,污池室宅,焚其冢墓。宗族皆怒,曰:“家 自富足,何故随妇家入汤镬中?”〔二〕晨终无恨色。 御览卷四八三

  光武微时与邓晨观谶,云“刘秀当为天子”。或 言“国师公刘秀当之”。〔三〕光武曰:“安知非仆乎 ?”建武三年,上征邓晨还京师,数宴见,说故旧平生 为忻乐。晨从容谓帝曰:“仆竟辨之。”帝大笑。御 览卷三九一

  邓晨为陈留郡,〔四〕兴鸿郤陂,〔五〕益地数 千顷,溉郡稻,常以丰熟,兼流给他郡。书 钞卷三九

〔一〕 “邓晨”,字伟卿,范晔后 汉书卷一五有传。又见汪文台辑谢承后汉书卷一、司马 彪续汉书卷二。

〔二〕 “何故随妇家入汤镬中”, 邓晨娶光武姊元,故晨宗族有此语。

〔三〕 “国师公刘秀”,汉书刘歆 传云:“歆以建平元年改名秀,字颖叔云。及王莽篡位 ,歆为国师。”颜师古注引应劭云:“河图赤伏符云: ‘刘秀发兵捕不道,四夷云集龙斗野,四七之际火为主 。’故改名,几以趣也。”

〔四〕 “为陈留郡”,即为陈留郡 太守。据范晔后汉书邓晨传,晨未曾为陈留郡太守,建 武十三年,曾拜汝南郡太守,此当作“为汝南郡”,下 云晨兴鸿郤陂,陂即在汝南境内,可为确证。

〔五〕 “鸿郤陂”,原作“鸿都陂 ”,误。聚珍本尚不误,今据改正。范晔后汉书邓晨传 云:建武十三年,为汝南太守,“兴鸿郤坡数千顷田” 。鸿郤坡为武帝时开凿,引淮水为坡灌田,位于汝南郡 慎阳、新息间。成帝时,关东大水,陂溢为害,翟方进 为丞相,奏罢之。

 
 

   来歙

  来歙,〔一〕字君叔,南阳新野人也。父冲。〔二 〕歙有大志慷慨,治春秋左氏,〔三〕东诣洛阳见上, 上大喜,〔四〕曰:“君叔独劳苦。”即解所被襜襦以 衣歙,〔五〕拜太中大夫。御览卷二四 三

  来歙,字君叔,南阳人也。建武五年,持节送马 援,奉玺书于隗嚣。嚣遣子恂随入侍。时山东略定,帝 谋西收嚣兵,〔六〕与俱伐蜀。嚣将王元说嚣,故狐疑 不决。〔七〕歙素刚直,遂发愤责之曰:“
国家以公知臧否,晓废兴,故以手书畅至意。足下推 忠诚,〔八〕遣伯春委质,〔九〕是君臣父子信也。〔 一0〕今乃欲从佞惑之言,为族灭之计,叛主负子,违 背忠信。吉凶之决,在于今日。”因欲前刺嚣,嚣起入 ,部勒兵,将杀歙,歙徐杖节就车而去。御 览卷七七八

  上闻得略阳,〔一一〕甚悦。左右怪上数破大敌 ,今得小城,何足以喜?然上以略阳嚣所依阻,心腹已 坏,则制其支体易也。范晔后汉书卷一 五来歙传李贤注

  嚣围来歙于略阳,世祖诏曰:“桃花水出,〔一 二〕船槃皆至,〔一三〕郁夷、陈仓,〔一四〕分部而 进者也。” 水经注卷一七

  上大发关东兵,自将上陇,隗嚣众溃走,围解。 于是置酒高会,劳赐诸将,来歙班坐绝席,在诸将之右 ,赐歙妻缣千疋。〔一五〕御览卷三0 七

  光武使来歙监诸将。〔一六〕御 览卷二四0

  来歙征公孙述,〔一七〕诏于汧积谷六万斛,驴 四百头负驮。御览卷三三二

  隗嚣破后,有五溪六种寇侵,见便钞掠,退阻营 堑。来歙乃大治攻具冲车度堑,遂与五溪战,大破之。 御览卷三三六

  来歙与盖延攻公孙述将王元。〔一八〕破之,蜀 人大惧,使刺客刺歙,〔一九〕歙未死,驰告盖延。延 见歙,伏悲不能仰视。〔二0〕歙叱曰:“故呼卿,欲 属以军事,而反效儿女子泣涕乎!”延收泪强起,受所 诫。歙自书表,投笔抽刃而死。御览卷 四八八

  帝嘉歙忠节,复封歙弟由为宜西乡侯。〔二一〕 范晔后汉书卷一五来歙传李贤注

〔一〕 “来歙”,范晔后汉书卷一 五有传。又见汪文台辑司马彪续汉书卷二。

〔二〕 “父冲”,此句原无。范晔 后汉书来歙传云:“父仲。”李贤注云:“东观记‘仲 ’作‘冲’。”此句即据李贤注增补。

〔三〕 “春秋左氏”,聚珍本作“ 左氏春秋”。

〔四〕 “东诣洛阳见上,上大喜” ,原无下一“上”字,今据御览卷六九五引增补。此二 句孔广陶校注本 书钞卷一二九引 作“世祖见歙,与之大欢”。陈禹谟刻本书钞卷一二九 引作“来歙与刘嘉俱诣洛阳,世祖见歙,与之大欢”。 姚本、聚珍本即据陈本书钞辑录。

〔五〕 “所”,原脱,姚本、聚珍 本有,御览卷六九五、范晔后汉书来歙传李贤注引亦有 此字,今据增补。“衣”,御览卷六九五引作“赐”。

〔六〕 “收”,原误作“牧”,聚 珍本作“收”,范晔后汉书来歙传同,今据改正。

〔七〕 “狐疑”,此二字原脱,聚 珍本有,范晔后汉书来歙传李贤注引亦有,今据增补。

〔八〕 “推”,原误作“拥”,聚 珍本作“推”,范晔后汉书来歙传同,今据改正。

〔九〕 “遣伯春委质”,此句原脱 误为“眷委质”。聚珍本作“遣伯春委质”,范晔后汉 书来歙传同,今据改正。“伯春”,隗恂字。

〔一0〕“是君臣父子信也”,此句 范晔后汉书来歙传作“是臣主之交信也”。

〔一一〕“上闻得略阳”,范晔后汉 书来歙传云:建武“八年春,歙与征虏将军祭遵袭略阳 ,遵道病还,分遣精兵随歙,合二千余人,伐山开道, 从番须、回中径至略阳,斩嚣守将金梁,因保其城。嚣 大惊曰:‘何其神也!’其下李贤即引“上闻得略阳” 云云作注。此句上聚珍本有“歙与征虏将军祭遵袭略阳 ,因保其城”二句,系据范书增补。

〔一二〕“桃花水”,汉书沟洫志载 杜钦言治河之策,有“来春桃花水盛”之语,颜师古注 云:“月令‘仲春之 月,桃始华 ’。盖桃方华时,既有雨水,川谷冰泮,众流猥集,波 澜盛长,故谓之桃华水耳。而韩诗传云‘三月桃华水’ 。”

〔一三〕船槃”,后汉书来歙传王先 谦集解所载沉钦韩说引作“松槃”,并注云:“‘松槃 ’,或作‘船槃’,疑‘转般’之误。”

〔一四〕“郁夷、陈仓”,四库全书 考证云:“按司马书郡国志右扶风有陈仓,无郁夷,盖 东汉时省。”

〔一五〕“赐歙妻缣千疋”,“妻” 字原脱,聚珍本有,书钞卷一九引亦有,范晔后汉书来 歙传同,今据增补。此条御览卷八一八亦引,字句全同 ,而卷三九三引字句稍异。

〔一六〕“光武使来歙监诸将”,据 范晔后汉书来歙传载,光武帝发关东兵解略阳之围后, “劳赐歙,班坐绝席,在诸将之右,赐歙妻缣千匹。诏 使留屯长安、悉监护诸将”。

〔一七〕“来歙征公孙述”,姚本、 聚珍本无此句,而有“因歙上疏宜选兵马,储积资粮” 二句。按范晔后汉书来歙传云:“诏使留屯长安,悉监 护诸将。歙因上书曰:‘公孙述以陇西、天水为藩蔽, 故得延命假息。今二郡平荡,则述智计穷矣。宜益选兵 马,储积资粮。……’帝然之。于是大转粮运。”其下 李贤注云:“东观记曰:‘诏于汧积谷六万斛,驴四百 头负驮。’”姚本、聚珍本“因歙上疏”云云二句系撮 取范书大意增补。

〔一八〕“来歙与盖延攻公孙述将王 元”,事在建武十一年。

〔一九〕“刺客”,此二字原无,姚 本、聚珍本有。类聚卷三五引亦有,今据增补。

〔二0〕“伏悲”,类聚卷三五、御 览卷三八七引作“悲哀”。

〔二一〕“复封歙弟由为宜西乡侯” ,范晔后汉书来歙传云:建武十三年,“帝嘉歙忠节, 复封歙弟由为宜西侯”。李贤注云:“东观记曰‘宜西 乡侯’。”此条即据李贤注,又酌取范书文句辑录。
 
 
 

   邓禹

  邓禹,〔一〕字仲华,南阳新野人。〔二〕年十三 ,能诵诗,受业长安。时上亦游学京师,禹年虽幼,而 见上知非常人,遂相亲附。〔三〕御览 卷三八四

  邓禹,字仲华,南阳人也。更始既至雒阳,以世 祖为大司马,使安集河北。禹闻之,自南阳发,北径渡 河,追至邺谒,上见之甚欢,谓曰:“我得拜除长吏。 生远来,宁欲仕耶?”禹曰:“不愿也。” 文 选卷二五刘琨重赠卢谌李善注

  邓禹闻上安集河北,〔四〕即杖策北渡,〔五〕 追及于邺。上欣其至。禹进说曰:“更始虽都关西,今 山东未安,赤眉、青犊之属,动以万数,三辅假号,往 往群聚。更始既未有所挫,而不自听断,〔
六〕诸将皆庸人屈起,〔七〕志在财币,争用威力, 朝夕自快,非有忠良明智,深虑远图,欲尊主安民者。 明公虽建蕃辅之功,〔八〕犹恐无所成立。〔九〕于今 之计,莫如揽延英雄,〔一0〕务悦民心,立高祖之业 ,救万民之命。以公而虑天下,不足定也。”上大悦, 因令左右号禹曰邓将军,常宿止于中,与定计议。御 览卷四六一

  上至广阿,〔一一〕止城门楼上,披舆地图,指 示邓禹曰:“天下郡国如是,我乃始得一处,卿言天下 不足定,何也?”〔一二〕类聚卷六三

  上破邯郸,诛王郎,欲北发突骑。禹曰:“吴汉 有智谋,诸将鲜能及者。”上以禹为知人。〔一三〕书 钞卷三三

  光武即位,拜邓禹为大司徒。制曰:〔一四〕“ 前将军邓禹,〔
一五〕深执忠孝,与朕谋谟帷幄,决胜千里。孔子曰 :‘自吾有回也,门人日以亲。’〔一六〕封禹为酂侯 。” 文选卷三八任昉为范尚书让吏部 封侯第一表李善注

  赤眉入长安,邓禹乘胜独克,而师行有纪,皆望 风相携以迎降者,日以千数,〔一七〕众号百万 类 聚卷五九

  邓禹为司徒,讨赤眉,不以时进,光武敕曰:“ 司徒,〔一八〕尧也;赤眉,桀也。今长安饥民。孰不 延望?” 御览卷二0七

  自冯愔反后,〔一九〕邓禹威稍损,又乏食。赤 眉还入长安,邓禹与战,败走,至高陵,军士饥饿,皆 食藻菜。〔二0〕帝乃征禹还,敕曰:“赤眉无谷,〔 二一〕自当来降,吾折箠笞之,〔二二〕非诸将忧也。 ”〔二三〕御览卷三五

  邓禹与赤眉战,赤眉佯败,弃辎重走,车皆载土 ,〔二四〕以豆覆其上。兵士饥,争取之。赤眉引还击 之,军溃乱。时百姓饥,人相食,黄金一斤易豆五升, 道路断隔,委输不至,军士悉以□实为粮。御 览卷四八六

  邓禹攻赤眉,辄不利,吏士散亡尽,禹独与二十 四骑还诣雒阳。〔二五〕书钞卷一一七

  建武中,邓禹罢三公,〔二六〕以列侯就第,位 特进。〔二七〕书钞卷五二

  邓禹,右将军官罢,以特进奉朝请。〔二八〕御 览卷二四三

  邓禹笃于经书,教学子孙。书钞 卷九七

  邓禹,字仲华,以元功拜太傅。进见东向,甚见 尊宠。〔二九〕御览卷二0六

  序曰:贤骏思圣主,风云从龙武,自然之应也。 邓禹以弱冠睹废兴之兆,嬴粮策马,以追世祖,遂信竹 帛之愿,〔三0〕建社稷之谋,袭萧何之爵位,可谓材 难矣。受命之初,躬率六师。中兴治定,勒号泰山。圣 上继体,立师傅,位三公,功德之极,而禹兼之。易称“
利见大人”,诗有“自求多福”,其禹之谓与?〔三 一〕史略卷三

〔一〕 “邓禹”,范晔后汉书卷一 六有传。又见汪文台辑谢承后汉书卷一、司马彪续汉书 卷二、华峤后汉书卷一。

〔二〕 “南阳新野人”,文选卷四 张衡南都赋李善注引云:“邓禹、吴汉并南阳人。”

〔三〕 “遂相亲附”,此句下原有 “及汉兵起,即策杖北渡,追及上于邺”三句,因与下 文重复,今删去。

〔四〕 “邓禹闻上安集河北”,此 句至“上欣其至”诸句与上条内容重复,因文字出入较 多,未作删削。

〔五〕 “杖策北渡”,书钞卷一一 引,仅有此四字。

〔六〕 “不”,原无此字,依文义 当有。聚珍本有,与范晔后汉书邓禹传同,今据增补。

〔七〕 “屈”,范晔后汉书邓禹传 同,姚本、聚珍本作“崛”,类聚卷二五引同。按二字 通。

〔八〕 “建”,原脱,姚本、聚珍 本有,类聚卷二五引亦有,与范晔后汉书邓禹传同,今 据增补。

〔九〕 “成立”,原脱,姚本、聚 珍本有,类聚卷二五引亦有,与范晔后汉书邓禹传同, 今据增补。

〔一0〕“揽延”,类聚卷二五引同 ,姚本、聚珍本作“延揽”,与范晔后汉书邓禹传同。

〔一一〕“上至广阿”,王郎起兵, 光武帝击王郎,邓禹从至广阿。

〔一二〕“何也”,此据书钞卷九六 、玉海卷一六四亦引,字句简略。此条文义未完,据范 晔后汉书邓禹传,禹对曰:“方今海内殽乱,人思明君 ,犹赤子之慕慈母。古之兴者,在德薄厚,不以大小。 ”

〔一三〕“上以禹为知人”,此条姚 本作“邓禹破邯郸,诛王郎,有智谋,诸将鲜及”,聚 珍本同,惟无“邓” 字。按二本 及据陈禹谟刻本书钞卷三三所引辑录,而余所据乃孔广 陶校注本。孔本引云:“东观汉记邓禹传:上破邯郸” 云云,可证此段文字当入邓禹传。御览卷四四二、卷六 三一引东观汉记亦有相类内容,字句较详,聚珍本置入 吴汉传,与范晔后汉书吴汉传相契合。今以书钞所引入 邓禹传,而以御览所引入吴汉传。书钞所引原无“上以 禹为知人”一句,今据御览卷四四二、卷六三一引增补 。

〔一四〕“制曰”,文选卷五八王俭 褚渊碑文李善注引作“策曰”。

〔一五〕“前将军邓禹”,此下四句 原无,文选卷五八王俭褚渊碑文李善注引云:“前将军 邓禹,与朕谋谟帷幄。”又卷四三丘迟与陈伯之书李善 注引云:“诏邓禹曰:‘将军深执忠孝,与朕谋谟帷幄 。’”书钞卷一三引云:“谋出帷幄,决胜千里。”今 据各书所引增补。

〔一六〕“门人日以亲”,史记仲尼 弟子列传云:“回年二十九,发尽白,蚤死。孔子哭之 恸,曰:‘自吾有回,门人益亲。’”

〔一七〕“日”,原脱,聚珍本有, 与范晔后汉书邓禹传同,今据增补。

〔一八〕“光武敕曰,司徒”,原脱 “敕曰司”三字,聚珍本有,与范晔后汉书邓禹传同, 今据增补。建武元年九月,赤眉入长安,三辅降邓禹者 日以千数,禹众号称百万,诸将劝禹径攻长安。禹认为 赤眉新拔长安,财富充实,锐不可当。他主张休兵上郡 、北地、安定三郡,养精蓄锐,以待时机。于是 禹 引兵北去。光武帝以关中未定,禹久不进兵,遂有此敕 ,促禹进兵。事见范晔后汉书邓禹传。

〔一九〕“自冯愔反后,”此下三句 原无,御览卷九六五引有,今据增补。光武帝下敕促禹 进兵攻长安赤眉,禹不听,仍欲休兵北方。遣冯愔、宗 歆守栒邑,二人争权相攻,愔杀歆反禹。事见范晔后汉 书邓禹传。

〔二0〕“藻菜”,书钞卷一五六引 作“桑叶”,御览卷九六五、事类赋卷二六引作“枣叶 ”。

〔二一〕“赤眉无谷”,“谷”字下 御览卷六四九引有“食”字。

〔二二〕“吾折箠笞之”,“箠”字 下书钞卷一四引有“以”字。

〔二三〕“非诸将忧也”,范晔后汉 书邓禹传云:“赤眉复还入长安,禹与战,败走,至高 陵,军士饥饿,皆食枣菜。帝乃征禹还,敕曰:‘赤眉 无谷,自当来东,吾折捶笞之,非诸将忧也。无得复妄 进兵。’”文字与此大同小异。

〔二四〕“车皆载土”,原脱“车” 字,御览卷八四一引有,今据增补。此下二句聚珍本引 作“皆载赤豆覆其上”,“载”下脱“土”字。

〔二五〕“禹独与二十四骑还诣雒阳 ”,“禹”字下原衍“强”字,姚本、聚珍本无,御览 卷三00引亦无此字,今据删。“还”字原无,御览卷 三00引有,今据增补。“雒阳”,姚本、聚珍本同, 御览卷三00引亦作“雒阳”。按二字误,当作“宜阳 ”,范晔后汉书邓禹传、冯异传皆作“宜阳”。

〔二六〕“邓禹罢三公”,因与赤眉 战败,罢大司徒官,事在建武三年闰正月。见范晔后汉 书光武帝纪。

〔二七〕“位特进”,此条御览卷二 四三引作“建武中,邓禹失司徒,特进奉朝请”。

〔二八〕“以特进奉朝请”,范晔后 汉书邓禹传云:建武“三年春,与车骑将军邓弘击赤眉 ,遂为所败,众皆死散。事在冯异传。独与二十四骑还 诣宜阳,谢上大司徒、梁侯印绶。有诏归侯印绶。数月 ,拜右将军。……十三年,天下平定,诸臣皆增户邑, 定封禹为高密侯,……其后左右将军官罢,以特进奉朝 请”。

〔二九〕“甚见尊宠”,此条姚本、 聚珍本均未辑录。范晔后汉书邓禹传云:“显宗即位, 以禹先帝元功,拜为太傅,进见东向,甚见尊宠。”

〔三0〕“信”,与“伸”字通。

〔三一〕“其禹之谓与”,此条姚本 、聚珍本均未辑录。
 
 
 

   邓训

  邓训,〔一〕字平叔,谦恕下士,无贵贱见之如旧 ,朋友子往来门内,视之如子,有过加鞭扑之教。太医 皮巡从猎上林还,暮宿殿门下,寒疝病发。时训直事, 闻巡声,起往问之,巡曰:“冀得火以熨背。”训身至 太官门为求火,不得,乃以口嘘其背,复呼同庐郎共更 嘘,至朝遂愈也。〔二〕范晔后汉书卷 一六邓训传李贤注

  邓训,字平叔,永平中,治滹□、石臼河,从都 庐至羊肠仓,欲令通漕。太原吏民苦转运,所经三百八 十九隘,前后没溺死者不可胜筭。建初三年,拜训谒者 ,使监领其事,更用驴辇,岁省亿万计,活徒士数千人 。 御览卷三九六

  邓训尝将黎阳营兵屯狐奴,〔三〕后迁护乌桓校 尉,〔四〕黎阳营故吏皆恋慕,〔五〕故吏最贫羸者举 国,念训尝所服药北州少乏,〔六〕又知训好青泥封书 ,从黎阳步推鹿车于雒阳市药,还过赵国易阳,〔七〕 并载青泥一幞,〔八〕至上谷遗训。其得人心如是。〔 九〕御览卷六0六

  邓训为护乌桓校尉,吏士常大病疟,〔一0〕转 易至数十人。训身煮汤药,〔一一〕咸得平愈。其无妻 者,为适配偶。御览卷九八四

  训坐私与扈通书,免归。燕人思慕,为之作歌。 〔一二〕范晔后汉书卷一六邓训传李贤 注

  邓训拜张掖太守,〔一三〕以身率下,河西改俗 ,邻郡则之。书钞卷七五

  训为护羌校尉,时迷吾子迷唐,别与武威种羌合 兵万骑,来至塞下,未敢攻训,先欲胁月氏胡。训拥卫 诸故,令不得战。〔一四〕范晔后汉书 卷一六邓训传李贤注

  训发湟中秦、胡、羌兵四千人,出塞掩击迷唐于 雁谷。〔一五〕范晔后汉书卷一六邓训 传李贤注

  邓训为护羌校尉,乃发湟中六千人,〔一六〕令 长史任尚将之,缝革为舡,乃置于□上以渡河,掩击胡 羌卢落大豪,〔一七〕多有斩获。书钞 卷一三七

  邓训为护羌校尉,诸胡皆喜。羌俗,耻病死,每 病临困,辄持刀以自刺。训闻有困病者,辄拘持束缚, 〔一八〕不与兵刃,使医药疗治,愈者非一,〔一九〕 小大莫不感悦。〔二0〕训病卒,〔二一〕吏民羌胡爱 惜,旦夕临者数千人,〔二二〕或以刀自割,又刺杀犬 马牛羊,曰:“邓使君已死,我曹皆死耳。”前乌桓吏 士皆奔走道路,至以空城郭。家家立祠,〔二三〕每有 病,辄祷求福。书钞卷六一

〔一〕 “邓训”,此下二句原仅有 “训”字,依东观汉记体例,传首当有此二句。训为邓 禹第六子,范晔后汉书卷一六有传。

〔二〕 “至朝遂愈也”,此条御览 卷七二二亦引,文字微异。

〔三〕 “邓训尝将黎阳营兵屯狐奴 ”,“狐奴”二字范晔后汉书邓训传同。聚珍本作“渔 阳”,御览卷七四引同。此句下聚珍本有“为幽部所归 ”一句,与范书一致。范书李贤注云:“汉官仪曰:‘ 中兴以幽、冀、并州兵克定天下,故于黎阳立营,以谒 者监之。’狐奴,县,属渔阳郡也。”

〔四〕 “后迁护乌桓校尉”,建初 六年,邓训迁护乌桓校尉。

〔五〕 “黎阳营故吏皆恋慕”,此 句原无“营故吏皆恋慕”六字,聚珍本有,御览卷七四 引亦有,惟“营”字 误作“宫” ,今据增补。

〔六〕 “念”,原作“志”,姚本 、聚珍本作“念”,翰苑新书卷六二、范晔后汉书邓训 传李贤注引亦作“念”,今从改。

〔七〕 “过”,原无此字,姚本、 聚珍本有,翰苑新书卷六二、范晔后汉书邓训传李贤注 引亦有此字,今据增补。

〔八〕 “幞”,姚本、聚珍本同, 范晔后汉书邓训传李贤注引亦同。按此字当作“墣”。 说文云:“墣,块也。”

〔九〕 “其得人心如是”,此条书 钞卷一0四、记纂渊海卷八三、合璧事类续集卷四八、 翰苑新书卷六五亦引,字句简略。

〔一0〕“常”,姚本同,范晔后汉 书邓训传李贤注引亦同。聚珍本作“尝”,御览卷七四 三引同。按二字通。

〔一一〕“训身煮汤药”,“身”字 下姚本、聚珍本有“为”字,范晔后汉书邓训传李贤注 引同。“煮”字御览卷七四三引作“主”。

〔一二〕“为之作歌”,范晔后汉书 邓训传云:建初“八年,舞阴公主子梁扈有罪,训坐私 与扈通书,征免归闾里”。李贤注引东观汉记云:“燕 人思慕,为之作歌也。”此条即据李贤注,又参酌范书 辑录。

〔一三〕“邓训拜张掖太守”,范晔 后汉书邓训传云:“元和三年,卢水胡反畔,以训为谒 者,乘传到武威,拜张掖太守。”

〔一四〕“令不得战”,范晔后汉书 邓训传云:“章和二年,护羌校尉张纡诱诛烧当种羌迷 吾等,由是诸羌大怒,谋欲报怨,朝廷忧之。公卿举训 代纡为校尉。诸羌激忿,遂相与解仇结婚,交质盟诅, 众四万余人,期冰合度河攻训。先是小月氏胡分居塞内 ,胜兵者二三千骑,皆勇健富彊,每与羌战,常以少制 多。虽首尾两端,汉亦时收其用。时迷吾子迷唐,别与 武威种羌合兵万骑,来至塞下,未敢攻训,先欲胁月氏 胡。训拥卫稽故,令不得战。”李贤注云:“‘稽故’ 谓稽留事故也。东观记‘稽故’字作‘诸故’也。”此 条即据范书和李贤注辑录。字句虽然未必尽与东观汉记 相符,但不会相去甚远。

〔一五〕“出塞掩击迷唐于雁谷”, 范晔后汉书邓训传云:训“赏赂诸羌种,使相招诱。迷 唐伯父号吾乃将其母及种人八百户,自塞外来降。训因 发湟中秦、胡、羌兵四千人,出塞掩击迷唐于写谷。” 李贤注云:“东观记‘写’作‘雁’。”是东观汉记载 训发湟中兵掩击迷唐事。此条即据李贤注所引,又酌取 范书文句辑录。

〔一六〕“乃发湟中六千人”,邓训 先发湟中秦、胡、羌兵四千人,掩击迷唐于雁谷,迷唐 众悉败散。春天,迷唐欲归故地,训又发湟中六千人击 之。事详范晔后汉书邓训传。“湟中”二字原误作“湟 内”, 姚本、聚珍本作“湟中” ,今据改。

〔一七〕“胡羌”,书钞卷一一六引 作“诸羌”,御览卷七六九引作“明羌”。按任尚所击 者为迷唐种羌,以及随从迷唐的小种羌,并没有击胡。 此二字当以书钞卷一一六所引为是。

〔一八〕“束缚”,御览卷二四二引 作“缠束”。

〔一九〕“愈者非一”,此句书钞卷 三九引作“差者甚多”。

〔二0〕“小大”,书钞卷三五引作 “大小”。

〔二一〕“训病卒”,此句上御览卷 二四二引有“及”字。

〔二二〕“旦夕临者数千人”,“者 ”字下姚本、聚珍本有“日”字。

〔二三〕“家家立祠”,此下三句原 无,书钞卷三九引,今据增补。聚珍本作“家家为立祠 ,每有疾病,辄祷请之,求福也”。
 
 
 

   邓鸿〔一〕

  永平六年,〔二〕邓鸿行车骑将军,位在九卿上, 绝坐。书钞卷六四

〔一〕 “邓鸿”,邓禹少子,范晔 后汉书卷一六邓禹传附载其事。

〔二〕 “永元六年”,当作“永平 六年”。据范晔后汉书和帝纪,永元元年,车骑将军窦 宪出鸡鹿塞,北击匈奴,邓鸿则出稒阳塞,与宪相佐, 时鸿为度辽将军。六年,南单于安国从弟子侯逢反汉出 塞,九月,以邓鸿行车骑将军事,与越骑校尉冯柱等率 兵击讨。七年正月,行车骑将军邓鸿下狱死。邓禹传载 邓鸿事云:“肃宗时,为度辽将军。永元中,与大将军 窦宪俱出击匈奴,有功,征行车骑将军。出塞追畔胡逢 侯,坐逗留,下岳死。”亦可证“永元”二字是。
 
 
 

   邓陟

  邓陟,〔一〕字昭伯。〔二〕邓训五子,〔三〕及 女弟为贵人,立为皇后,〔四〕陟三迁虎贲中郎将。延 平元年,拜为车骑将军、仪同三司。仪同三司始自陟也 。〔五〕类聚卷四七

  邓陟兄弟常居禁中,〔六〕陟谦退,不欲久在内 ,连求还第,太后乃许。御览卷四二三

  永初元年,以定策增封邓陟三千户。〔七〕让不 获,遂逃避使者,〔八〕间阙上疏,自陈情焉。〔九〕 书钞卷四八

  殇帝崩,惟安帝宜承大统,车骑将军邓陟定策禁 中,〔一0〕封陟为上蔡侯。〔一一〕文 选卷三八 任昉为范尚书让吏部封 侯第一表李善注

〔一〕 “邓陟”,邓训之子,范晔 后汉书卷一六有传。“陟”字原作“骘”,范书邓骘传 李贤注云:“东观记‘骘’作‘陟’。”通鉴卷四八胡 三省注引此注同,今据改。书钞卷四八引亦作“陟”。

〔二〕 “字昭伯”,原误作“字昭 明”,姚本、聚珍本作“字昭伯”,御览卷二四三引亦 作“字昭伯”,与范晔后汉书邓骘传同,今据校正。

〔三〕 “邓训五子”,此下四句原 无,御览卷四七0引,今据增补。

〔四〕 “立为皇后”,即和熹皇后 。

〔五〕 “仪同三司始自陟也”,此 条书钞卷五二、御览卷二四三亦引,字句稍略。

〔六〕 “陟”,原作“骘”,此条 下同。“弟”,原脱,聚珍本有,与范晔后汉书邓骘传 同,今据增补。

〔七〕 “以定策增封邓陟三千户” ,“陟”字下姚本有“等”字,类聚卷二一、御览卷四 二四引同。殇帝卒,邓太后与陟等定策立安帝。

〔八〕 “避”,原脱,姚本有,类 聚卷二一,御览卷二0一、卷四二四引亦有,今据增补 。

〔九〕 “间阙上疏,自陈情焉”, 此二句姚本作“闭关上疏自陈”,类聚卷二一引同。按 “间阙”二字当作“间关诣阙”。范晔后汉书邓骘传云 :“骘等辞让不获,遂逃避使者,间关诣阙,上疏自陈 。”

〔一0〕“陟”,原作“骘”,此条 下同。

〔一一〕“封陟为上蔡侯”,聚珍本 将此条与上条连缀为“殇帝崩,惟安帝宜承大统,陟定 策禁中,封陟为上蔡侯,增封三千户,让不获,遂逃避 使者,间关上疏自陈”。
 
 
 

   邓悝

  邓俚,〔一〕字叔昭。安帝即位,拜悝城门校尉。 自延平之初,以国新遭大忧,故悝兄弟率常在中供养两 宫,比上疏自陈:“愚闇粪朽,幸得遭值明盛,兄弟充 列显位,并侍帷幄,豫闻政事,无拾遗一言之助,以补 万分,而久在禁省,日月益长,罪责日深,唯陛下哀怜 。” 御览卷五一五

〔一〕 “邓悝”,邓训第三子,范 晔后汉书卷一六邓训传略载其事。
 
 
 

   邓弘

  邓弘,〔一〕字叔纪。和熹后兄也。〔二〕天资喜 学,〔三〕师事刘述,常在师门,布衣徒行,讲诵孜孜 。奴醉,击长寿亭长,亭长将诣第白之。弘即见亭长, 赏钱五千,厉声曰:“健直当然。”〔四〕异日,奴复 与宫中卫士忿争,〔五〕卫士欧箠奴,〔六〕弘闻,〔
七〕复赏五千。〔八〕御览卷五0 0

  邓弘收恤故旧,无所失,父所厚同郡郎中王临, 年老贫乏,弘常居业给足,乞与衣裘舆马,施之终竟。 御览卷四七六

  邓弘薨,有司复请加谥曰昭成君,发五校轻车骑 士为陈,至葬所,所施皆如霍光故事,皇太后但令门生 挽送。〔九〕御览卷五五四

〔一〕 “邓弘”,邓训第四子,范 晔后汉书卷一六邓骘传略载其事。

〔二〕 “和熹后兄也”,此句原无 ,聚珍本有,书钞卷三七引,今据增补。

〔三〕 “天资喜学”,此下五句原 无,书钞卷九八引,今据增补。聚珍本亦有此五句,所 不同者,“天资喜学”句下增入“年十五治欧阳尚书” 一句,此句系取自书钞卷九八所引刘弘事。

〔四〕 “厉声曰,健直当然”,此 二句原无,书钞卷三七引有,今据增补。聚珍本亦有此 二句,作“励之曰,直健当然”。从文义来看,“励之 ”二字是。

〔五〕 “忿”,类聚卷三五引作“ 怒”。

〔六〕 “欧”,与“殴”字通。

〔七〕 “弘闻”,原误作“引问” ,聚珍本作“弘闻”,类聚卷三五引同,今据校正。

〔八〕 “复赏五千”,此句聚珍本 作“又与五千”,类聚卷三五引同。

〔九〕 “皇太后但令门生挽送”, “但令”二字原误作“皆曰”,今据聚珍本改。按范晔 后汉书邓骘传云:弘卒,“将葬,有司复奏发五营轻车 骑士,礼仪如霍光故事,太后皆不听,但白盖双骑,门 生挽送”。据此,此句似当作“皇太后皆不听,但白盖 双骑,门生挽送”。御览卷五五四所引“皆”下脱“不 听,但”三字,“曰”乃“白”字之讹,其下又脱“盖 双骑”三字。聚珍本乃据文义校改。
 
 
 

   邓阊

  邓阊,〔一〕字季昭,迁黄门侍郎。于时国家每有 灾异水旱,阊侧身暴露,忧惧□□,形于颜色,公卿以 下,咸高尚焉,汉兴以来,为外戚仪表。〔二〕初 学记卷一二

  邓太后报邓阊曰:“长归冥冥,〔三〕往而不反 。” 初学卷二一曹植三良诗李善注

  邓阊,字季昭,拜侍中,出则陪乘,入侍左右, 忠言善谋,先纳善圣法诫臣辅之言,〔四〕朝夕献纳, 虽得于上,身在亲近,不敢自恃,敬之心弥笃。〔五〕 书钞卷五八

  邓氏自中兴后,〔六〕累世宠贵,凡侯者二十九 人,公二人,大将军以下十三人,中二千石十四人,州 牧郡守四十八人,其余侍中、大夫、郎、谒者,不可胜 数,东京莫与为比。〔七〕御览卷四七 0

〔一〕 “邓阊”,邓训第五子,范 晔后汉书卷一六邓骘传略载其事。

〔二〕 “为外戚仪表”,此条御览 卷二二一亦引,仅个别字歧异。

〔三〕 “长归冥冥”,邓阊卒于安 帝元初五年,见范晔后汉书邓骘传。

〔四〕 “先纳善圣法诫臣辅之言” ,此句有脱误。姚本、聚珍本作“先纳圣善匡辅之言” 。聚珍本注云:“此八字晏殊类要作‘皆先圣法象臣辅 之言’。”

〔五〕 “敬之心弥笃”,此句姚本 、聚珍本作“兢兢之心弥笃固也”。

〔六〕 “邓氏自中兴后”,此句上 原尚引有以下一段文字:“邓训五子,及女弟为贵人, 立为皇后,骘三迁虎贲中郎将,车骑将军、仪同三司, 同三封始自骘也。”末句“同三”二字当作“仪同三司 ”。此段文字应为邓陟传中内容,今删去。

〔七〕 “东京莫与为比”,此系初 学记卷一八、类聚卷五一、御览卷一九九亦引,字句较 略。

 
 

   邓豹

  邓豹,〔一〕字伯庠,迁大匠,工无虚张之缮,徒 无饥寒之色。书钞卷五四

〔一〕 “邓豹”,邓陟从弟,范晔 后汉书卷一六邓骘传略载其事。
 
 
 

   邓遵

  邓遵,〔一〕元初中,〔二〕迁度辽将军,讨击羌 虏,斩首八百余级,得铠弩刀矛戟楯匕首二三千枚。〔 三〕御览卷三三九

  邓遵破匈奴,得釜镬二三千枚。御 览七五七

  邓遵破匈奴,得剑匕首二三千枚。〔四〕御 览卷三四六

  邓遵破诸羌,〔五〕诏赐邓遵金刚鲜卑绲带一具 ,〔六〕虎头鞶囊一,〔七〕金错刀五十,辟把刀、墨 再屈环横刀、金错屈尺八佩刀各一,金蚩尤辟兵钩一。 〔八〕御览卷三四五

〔一〕 “邓遵”,邓陟从弟,范晔 后汉书卷一六邓骘传、卷八七西羌传等篇略载其事。

〔二〕 “元初”,原作“永初”, 聚珍本作“元初”,今据改。据范晔后汉书安帝纪,元 初三年,邓遵率南匈奴击先零羌,此役遵为度辽将军。

〔三〕 “戟楯”,聚珍本作“战楯 ”。按“戟楯”二字是。

〔四〕 “得剑匕首二三千枚”,此 句书钞卷一二二引同,惟“剑”字误作“战”。姚本、 聚珍本作“得匕首三千枚”,与此异。

〔五〕 “邓遵破诸羌”,此句原无 ,聚珍本有,御览卷六九一引亦有,今据增补。姚本作 “邓遵破匈奴”,书钞卷一二九、御览卷六九六引同。

〔六〕 “诏赐邓遵金刚鲜卑绲带一 具”,“诏”字原脱,聚珍本有,御览卷三五四、玉海 卷八六引亦有此字,今据增补。“刚”字原误作“对” ,类聚卷六0引同误。姚本、聚珍本作“刚”,书钞卷 一二九,御览卷六九一、卷六九六引同,今据校改。此 句下书钞卷一二九引尚有“剑、银带各二”一句,同卷 别处又仅引“银带”二字,均非完句。

〔七〕 “虎头鞶囊一”,此句原无 ,御览卷六九一引有,今据增补。聚珍本作“虎贲鞶囊 一”,玉海卷八六引作“兽头鞶囊一枚”。

〔八〕 “金蚩尤辟兵钩一”,此句 原无,聚珍本有,书钞卷一二四、御览卷三五四引亦有 此句,今据增补。书钞卷一九引“赐金佩刀”一句,又 引“赐辟兵钩”一句,皆出此条。玉海卷一五一引云: “建初中,以佩刀、书刀赐马严。又赐邓遵金错把刀、 佩刀。”“又赐”云云亦出此条。
 
 
 

   寇恂〔一〕

  更始时,〔二〕大司马朱鲔在雒阳。上欲南定河内 ,问禹曰:〔
三〕“诸将谁可使守河内者?”禹曰:“寇恂文武备 足,有牧民御众之才。〔四〕河内富实,〔五〕南迫雒 阳,非寇恂莫可使也。”上拜寇恂为河内太守,行大将 军事。〔六〕御览卷四四二

  上拜寇恂河内太守,恂移书属县,讲兵肄射,伐 淇园之竹,〔七〕治矢百余万。〔八〕御 览卷三四九

  上传闻朱鲔破河内,〔九〕有顷,寇恂檄至,上 大喜,曰:“吾知寇子翼可任也。”诸将军贺,因上尊 号。御览卷五四三

  寇恂为河内守,上即位,高邑军食急。〔一0〕 恂以骊马送谷,〔二〕前后不绝。〔一三〕书 钞卷一三九

  光武以寇恂为河内太守,行大将军事。恂同门生 董崇说恂曰:〔
一三〕“上新即位,四方未定,而君以此时据大郡, 此谗人所侧目,怨祸之府也,宜思功遂身退之计。”恂 然其言,因病不视事。御览卷四六一

  建武二年,寇恂为颍川太守,便道之官,〔一四 〕郡大生旅豆,〔一五〕收得一万余斛,以应给诸营。 〔一六〕御览卷八四一

  执金吾贾复在汝南,部将杀人颍川,〔一七〕捕 得,寇恂乃戮之于市。复以为耻,〔一八〕过颍川,谓 左右曰:“吾今见恂,必手剑之。”恂知其谋,不欲与 相见。恂曰:“昔蔺相如屈于廉颇者,为国也。”乃□ 属县盛供具,一人皆兼二人之馔。恂乃出迎于道,称疾 还。贾复勒兵欲追之,而吏士皆醉,遂过去。恂遣谷崇 以状闻,〔一九〕上乃征恂。恂至引见,〔二0〕时复 先在座,欲起相避。上曰:“
天下未定,两虎安得私斗?今日朕分之。”〔二一〕 于是受赐,极欢宴,遂同载车出,相与结厚。御 览卷四九六

  寇恂为颍川守,郡中政理,〔二二〕贼不入界。 〔二三〕书钞卷三五

  寇恂为河内太守,征入为金吾,〔二四〕颍川盗 贼群起。车驾南征,恂从至颍川,盗贼悉降。百姓遮道 曰:“愿从陛下复借寇君一年。”上乃留恂。〔二五〕 文选卷五九沈约齐故安陆昭王碑文李善 注

  隗嚣死,其将高峻拥兵据高平,帝入关,将自征 之。〔二六〕寇恂时从。上议遣使降之,帝乃谓恂曰: “卿前止吾此举,今为吾行也。〔二七〕若峻不即降, 引耿弇等五营击之。”〔二八〕恂奉玺书至高平,峻遣 军师皇甫文谒,辞礼不屈。恂怒,将诛文。诸将谏曰:〔
二九〕“高峻精兵万人,卒多强弩,〔三0〕西遮陇 道,连年不下。今欲降之,反戮其使,无乃不可乎?” 恂不应,遂斩之,遣其副归告峻曰:“军师无礼,已戮 之矣。欲降,急降;〔三一〕不欲,固守。”峻惶恐, 即日开城降。诸将皆贺,因曰:“敢问戮其使而降城, 何也?”恂曰:“皇甫文,峻之腹心,其所计事者也。 今来不屈,无心降耳。”〔三二〕诸将皆曰:“非所及 也。” 御览卷四四八

〔一〕 “寇恂”,字子翼,范晔后 汉书卷一六有传。又见汪文台辑司马彪续汉书卷二。

〔二〕 “更始时”,此句上聚珍本 有“寇恂任郡为功曹,太守耿况甚器重之”二句,不知 辑自何书。范晔后汉书寇恂传云:“寇恂,字子翼,上 谷昌平人也,世为着姓。恂初为郡功曹,太守耿况甚重 之。”

〔三〕 “禹”,邓禹。

〔四〕 “御众”,此二字原无,姚 本、聚珍本有,书钞卷三三、御览卷六三一引亦有,今 据增补。

〔五〕 “富实”,原作“富贵”, 聚珍本作“富实”。按依文义“
富实”二字为是,今据校改。

〔六〕 “行大将军事”,此句原无 ,聚珍本有,御览卷四六一引亦有,今据增补。

〔七〕 “淇园”,即诗卫风所咏淇 奥,在今河南淇县境内。其地多竹,卫风淇奥篇云:“ 瞻彼淇奥,绿竹 猗猗。”

〔八〕 “治矢百余万”,此条书钞 卷一二五亦引,字句稍略。

〔九〕 “上传闻朱鲔破河内”,当 时光武帝北伐燕、代,更始大司马朱鲔闻河内势孤,遣 苏茂、贾彊统兵三万攻温,恂大破之,追斩贾彊。事详 范晔后汉书寇恂传。

〔一0〕“高邑”,光武帝即皇帝位 于鄗,改鄗为高邑。

〔一一〕“骊”,并驾。文选卷二张 衡西京赋云:“骊驾四鹿。”薛综注云:“骊,犹罗列 骈驾之也。”

〔一二〕“前后不绝”,此条姚本、 聚珍本皆未辑录。

〔一三〕“董崇”,聚珍本作“董孛 ”。按“孛”字误,范晔后汉书寇恂传作“崇”。

〔一四〕“寇恂为颍川太守,便道之 官”,“太守”以下六字原无,聚珍本有,书钞卷七四 引亦有,今据增补。

〔一五〕“旅”,寄也。“旅豆”, 未经播种而自生的豆类。

〔一六〕“应”,聚珍本无此字。

〔一七〕“颍川”,聚珍本脱此二字 。

〔一八〕“复以为耻”,范晔后汉书 寇恂传云:“时尚草创,军营犯法,率多相容,恂乃戮 之于市,复以为耻。”

〔一九〕“徇遣谷崇以状闻”,原无 “遣谷崇”三字,聚珍本同。书钞卷一三九引云:“复 耻之,欲手剑击恂, 恂遣谷崇以 闻。”今据此增补“遣谷崇”三字。

〔二0〕“引”,聚珍本作“乃”, 误。

〔二一〕“今日朕分之”,此下五句 聚珍本无,书钞卷一三九引,今据增补。“分”,解也 。

〔二二〕“郡中政理”,此句原无, 姚本、聚珍本有,范晔后汉书寇恂传李贤注引亦有,今 据增补。

〔二三〕“贼不入界”,此句姚本作 “盗贼不入”,范晔后汉书寇恂传李贤注引同。聚珍本 作“贼不入境”。

〔二四〕“寇恂为河内太守,征入为 金吾”,寇恂先为河内太守,继为颍川太守,建武三年 ,拜汝南太守。七年,代朱浮为执金吾。见范晔后汉书 寇恂传。

〔二五〕“上乃留恂”,此条记纂渊 海卷六五亦引,字句略有不同。

〔二六〕“帝入关,将自征之”,时 在建武十年。

〔二七〕“吾”,原脱,聚珍本有, 范晔后汉书寇恂传亦有此字,今据增补。

〔二八〕“五营”,聚珍本作“诸营 ”。按“五营”二字不误。范晔后汉书寇恂传载光武帝 言云:“若峻不即降,引耿弇等五营击之。”

〔二九〕“诸将”,此二字原脱,聚 珍本有,范晔后汉书寇恂传亦有此二字,今据增补。

〔三0〕“卒”,聚珍本同,范晔后 汉书寇恂传作“率”。

〔三一〕“急降”,聚珍本作“则降 ”。按“急”字于义较长。范晔后汉书寇恂传作“急” 。

〔三二〕“无心降耳”,寇恂语尚未 完,据范晔后汉书寇恂传所载,恂尚有以下数语:“全 之则文得其计,杀之则峻亡其胆,是以降耳。”
 
 
 

   冯异〔一〕

  异荐邑子铫期、叔寿、殷建、左隆等,光武皆以为 掾史。〔二〕范晔后汉书卷一七冯异传 李贤注

  齐武王以谮愬遇害,〔三〕上与众会饮食笑语如 平常。冯异侍从亲近,见上独居,不御酒肉,坐卧枕席 有泣涕处,异独入叩头,宽解上意。文 选卷五九沈约齐故安陆昭王碑文李善注

  冯异因间进说曰:“天下同苦王氏,思汉久矣。 更始诸将纵横暴虐,所至虏掠,百姓失望。今专命方面 ,施行恩德。夫有桀、纣之乱,乃见汤、武之功。民人 饥渴,易为充饱。宜急分遣官属,徇行郡县,理冤结, 布惠泽。”上纳之。御览卷四六一

  王朗起兵,上自蓟东南驰,晨夜草舍,〔四〕夜 至饶阳燕蒌亭。〔五〕时天寒烈,众皆饥疲,冯异上豆 粥。明旦,上谓诸将曰:“昨日得公孙豆粥,饥寒俱解 。”〔六〕类聚卷五

  上闻王郎军将至,复惊去。至南宫,天大雨,〔 七〕上引车入道傍空舍,灶中有火,冯异抱薪,邓禹炊 火,〔八〕上对灶炙衣。〔九〕冯异进一笥麦饭兔肩, 因渡呼□河。〔一0〕书钞卷一二九

  冯异,字公孙,为人谦退,与诸将相逢,辄引车 避道。每止顿,诸将共论功伐,异常屏止树下,军中号 “大树将军”。〔一一〕御览卷四二三

  异敕吏士,非交战受敌,常行诸营之后,相逢引 车避之,由是无争道变斗。〔一二〕范 晔后汉书卷一七冯异传李贤注

  更始遣舞阴王李轶、廪丘王田立、大司马朱鲔、 白虎公陈矫将兵号三十万,与河南太守武勃共守雒阳。 上乃拜异为孟津将军,军河上,以拒朱鲔等。〔一三〕 范晔后汉书卷一七冯异传李贤注

  上报异曰:〔一四〕“轶多诈不信,人不能得其 要领,今移其书。” 范晔后汉书卷一 七冯异传李贤注

  上以冯异为孟津将车,屯河上,击走朱鲔,追至 雒阳城门,环城一匝乃还。上闻之,大喜,诸将皆贺。 御览卷四六七

  黄龙见于河,〔一五〕诸将劝光武立,〔一六〕 乃召冯异。冯异曰:“更始败亡,天下无主。”〔一七 〕上曰:“我梦乘龙上天,〔
一八〕觉悟,心中动悸。”异因下席再拜贺曰:“此 天命发于精神。心中动悸,大王重慎之性也。”异遂与 诸将定议上尊号。类聚卷七九

  冯异,颍川人,建武中,〔一九〕征贼还过阳翟 ,诏异上冢,别下颍川太守、都尉及三百里内长吏皆会 ,〔二0〕使中大夫致牛酒,〔二一〕宗族会郡县给费 。御览卷四七0

  建武二年,遣冯异西击赤眉于关中,〔二二〕车 驾送至河南,赐以乘舆七尺玉具剑,〔二三〕敕异曰: “念自修整,无为郡县所笑。”异顿首受命。类 聚卷二九

  黾池霍郎、陕王长、湖浊惠、华阴阳沈等称将军 者皆降。〔二四〕范晔后汉书卷一七冯 异传李贤注

  异与赤眉遇于华阴,降其将刘始、王重等。〔二 五〕范晔后汉书卷一七冯异传李贤注

  冯异,字公孙,拜为征西将军,〔二六〕与赤眉 相距。〔二七〕上命诸将士屯渑池,为赤眉所乘,反走 上回溪阪。异复合兵追击,大破之殽底。玺书劳异曰: “垂翅回溪,奋翼渑池,失之东隅,收之桑榆。”〔二 八〕文选卷一0潘岳西征赋李善注

  使者宋嵩西上,因以章示异。〔二九〕范 晔后汉书卷一七冯异传李贤注

  光武引见冯异,〔三0〕诵于公卿曰:“是我起 兵时主簿,为吾披荆棘定关中者也。” 书 钞卷六九

  上赐冯异玺书曰:“〔三一〕闻吏士精锐,水火 不避,购赏之赐,必不令将军负丹青,失断金也。”〔 三二〕御览卷二九九

〔一〕 “冯异”,字公孙,颍川父 城人,范晔后汉书卷一七有传。又见汪文台辑司马彪续 汉书卷二、华峤后汉书卷一。

〔二〕 “光武皆以为掾史”,范晔 后汉书冯异传云:“光武署异为主簿,苗萌为从事。异 因荐邑子铫期、 叔寿、段建、左 隆等,光武皆以为掾史,从至雒阳。”李贤注云:“东 观记及续汉书‘段’并作‘
殷’字。”此条即据李贤注,又酌 取范书文句辑录。

〔三〕 “齐武王以谮愬遇害”,齐 武王刘縯被更始所杀,事详本书和范晔后汉书齐武王縯 传。

〔四〕 “晨夜草舍”,此句原无, 聚珍本有,御览卷四八六引亦有,今据增补。

〔五〕 “饶阳”,此二字原无,聚 珍本有,御览卷四八六引亦有,今据增补。

〔六〕 “饥寒俱解”,此条书钞卷 三、卷一四四,御览卷三四、卷一九四亦引,字句皆较 简略。

〔七〕 “天大雨”,此句书钞卷一 三五引作“大风雨”,卷一四四引作“天大风雨”,御 览卷一0引作“遇大风雨”。

〔八〕 “炊”,御览卷一0引作“ 爇”,范晔后汉书冯异传作“□”,“爇”与“□”同 。

〔九〕 “炙”,书钞卷三引同,御 览卷一0引作“燎”,与范晔后汉书冯异传合。此句以 上聚珍本编入光武帝纪,字句与此稍异。

〔一0〕“冯异进一笥麦饭兔肩,因 渡呼□河”,此二句原无,书钞卷一三五引云:“冯异 进一笥麦饭。”初学记卷二九引云:“冯异进麦饭兔肩 ,因渡呼□河。”今综合两书所引增补。此条书钞卷三 、卷一四四,御览卷七一一亦引,字句皆较简略。

〔一一〕“军中号‘大树将军’”, 此条聚珍本缀于本篇末,今据范晔后汉书冯异传编次。

〔一二〕“由是无争道变斗”,此条 聚珍本置于本篇末“军中号‘大树将军’”条前,今依 范晔后汉书冯异传编次。

〔一三〕“以拒朱鲔等”,范晔后汉 书冯异传云:“时更始遣舞阴王李轶、廪丘王田立、大 司马朱鲔、白虎公陈侨将兵号三十万,与河南太守武勃 共守雒阳。光武……乃拜寇恂为河内太守,异为孟津将 军,统二郡军河上,与恂合势,以拒朱鲔等。”李贤注 云:“东观记‘侨’字作‘矫’。”由此可知,东观汉 记载冯异与陈矫等相拒事。此条即据李贤注,又酌取范 书文句辑录。

〔一四〕“上报异曰”,李轶等守雒 阳,冯异屯兵河上,两军对峙。冯异与李轶通书劝降, 轶有降意,致书于异,不与异争锋。异以实奏闻光武帝 ,光武帝遂以书报异,令异宣露轶书,使朱鲔知之。后 来鲔怒,使人刺杀轶。事详范晔后汉书冯异传。

〔一五〕“黄龙见于河”,此句原无 ,姚本、聚珍本亦皆无此句。类聚卷九八引云:“黄龙 见于河,冯异劝上即位。上曰:‘我昨夜梦骑赤龙上天 ,觉悟,心中动悸。’”云云。依文理“黄龙见于河” 一句当在此处,今据增补。

〔一六〕“诸将劝光武立”,聚珍本 无此句,而有“并上奏劝上立,曰:‘帝王不可以久旷 。’”诸句。按文选卷三七刘琨劝进表李善注引云:“ 诸将上奏世祖曰:‘帝王不可以久旷。’”聚珍本即据 李善注所引增删连缀。李善注所引当为光武帝纪中语, 已入光武帝纪,此篇不再辑录。

〔一七〕“冯异曰,更始败亡,天下 无主”,此三句原无,文选卷三七刘琨劝进表李善注引 ,今据增补。聚珍本亦有此三句,惟无“冯”字。

〔一八〕“我梦乘龙上天”,此句御 览卷三九八、事文类聚后集卷二一引作“我昨夜梦乘赤 龙上天”。

〔一九〕“建武中”,建武二年。

〔二0〕“三百里”,范晔后汉书冯 异传作“二百里”。

〔二一〕“中大夫”,聚珍本作“太 中大夫”。太中大夫秩千石,无固定员额。司马彪续汉 书百官志云:“凡大夫、议郎皆掌顾问应对,无常事, 唯诏令所使。”

〔二二〕“建武二年,遣冯异西击赤 眉于关中”,此二句原无,而有“光武遣冯异讨赤眉” 一句。初学记卷二二、御览卷三四二引有此二句,今据 改。

〔二三〕“七尺玉具剑”,原作“七 尺具剑”,姚本、聚珍本有“玉”字,编珠卷二、初学 记卷二二、御览卷三四二、范晔后汉书冯异传李贤注引 亦皆有“玉”字,今据增补。书钞卷一九引无“七尺玉 ”三字,系节引,不足为据。

〔二四〕“黾池霍郎、陕王长、湖浊 惠、华阴阳沈等称将军者皆降”,范晔后汉书冯异传云 :光武帝命异击赤眉,“异顿首受命,引而西,所至皆 布威信。弘农群盗称将军者十余辈,皆率众降异”。所 谓“
十余辈”,即霍郎、王长、浊惠、 阳沈等人。“黾”,与“渑”字同。

〔二五〕“降其将刘始、王重等”, 范晔后汉书冯异传云:“异与赤眉遇于华阴,相拒六十 余日,战数十合,降其将刘始、王宣等五千余人。”李 贤注云:“东观记‘宣’作‘重’。”可知东观汉记载 冯异收降刘始、王重事。此条即据李贤注,又酌取范书 文句辑录。

〔二六〕“拜为征西将军”,时在建 武三年春。御览卷二三九引云:“冯异为征西将军,入 关征赤眉。”与此字句歧异。

〔二七〕“距”,与“拒”字通。

〔二八〕“失之东隅,收之桑榆”, 此二句原无,聚珍本有,文选卷六左思魏都赋、卷二一 颜延之五言诗秋胡、卷二四曹植五言诗赠白马王彪、卷 三一刘铄五言诗拟行行重行行李善注皆引,今据增补。 “东隅”,东方。日出东方,故以东隅指早晨。“桑榆 ”,日落时余光所在处,谓晚暮。

〔二九〕“使者宋嵩西上,因以章示 异”,此二句上有阙文。范晔后汉书冯异传云:“异自 以久在外,不自安,上书思慕阙廷,愿亲帷幄,帝不许 。后人有章言异专制关中,斩长安令,威权至重,百姓 归心,号为咸阳王。帝以章示异。”其下李贤引“使者 宋嵩西上”二句作注。由范书可知东观汉记原书大意。 此为建武五年事。

〔三0〕“光武引见冯异”,时在建 武六年。

〔三一〕“上赐冯异玺书”,建武九 年初,隗嚣病死,其将王元、周宗立嚣子纯为王,冯异 攻之,公孙述遣将 赵匡、田弇救 纯。冯异攻匡、弇近一年,皆斩之。光武帝赐冯异玺书 即在此时。事详范晔后汉书冯异传、通鉴卷四二。

〔三二〕“失断金也”,此条范晔后 汉书冯异传李贤注亦引,字句微异。“断金”,意谓同 心。易系辞云:“二人同心,其利断金。”
 
 
 

   冯彰〔一〕

  永平五年,封平乡侯,食郁林潭中。范 晔后汉书卷一七冯异传李贤注

  彰子普坐斗杀游徼,〔二〕会赦,国除。范 晔后汉书卷一七冯异传李贤注

〔一〕 “冯彰”,冯异长子,事附 见范晔后汉书卷一七冯异传。据范书,异封阳夏侯。建 武十年,异卒,彰嗣。十三年,更封彰东缗侯。永平五 年,又徙封平乡侯。

〔二〕 “彰子普”,此三字原无, 为使文义明白,今据范晔后汉书冯异传增补。姚本、聚 珍本有此三字,亦据范书补入。
 
 

   岑彭

  岑彭亡归宛,〔一〕与贰师严尤共城守。〔二〕范 晔后汉书卷一七岑彭传李贤注

  更始遣立威王张卬与将军淫伟镇淮阳,伟反,击 走卬。彭引兵攻伟,破之。〔三〕范晔 后汉书卷一七岑彭传李贤注

  光武使吴汉收谢躬,令岑彭助汉为方略,拜为刺 奸大将军,〔四〕督察众营。上以常自所持节授岑彭, 从平河北。〔五〕书钞卷一三0

  岑彭伐树木开道,直出黎丘。〔六〕文 选卷三八傅亮为宋公至雒阳谒五陵表李善注

  岑彭据津乡,〔七〕当江南荆、扬之咽喉,〔八 〕清净江湖,诸蛮夷贡献,于是江南之珍奇食物始流通 焉。〔九〕书钞卷一四二

  岑彭引兵从车驾破天水,与吴汉围隗嚣于西城。 敕彭曰:〔一0〕“两城若下,〔一一〕便可将兵南击 蜀虏。人苦不知足,既平陇,复望蜀。〔一二〕每一发 兵,头鬓为白。”〔一三〕御览卷三六 三

  岑彭与吴汉围隗嚣,〔一四〕时以缣囊盛土为堤 ,灌西城,谷水从地中数丈涌出,故城不拔。范 晔后汉书卷一七岑彭传李贤注

  彭东入弘农界,〔一五〕百姓持酒肉迎军,曰: “蒙将军为后拒,全子弟得生还也。” 范 晔后汉书卷一七岑彭传李贤注

  彭与吴汉发桂阳、零陵、长沙委输濯卒,凡六万 余人,骑五千匹,皆会荆门。〔一六〕范 晔后汉书卷一七岑彭传李贤注

  彭若出界,〔一七〕即以太守号付后将军,选官 属守州中长吏。范晔后汉书卷一七岑彭 传李贤注

〔一〕 “岑彭”,字君然,南阳棘 阳人,范晔后汉书卷一七有传。又见汪文台辑谢承后汉 书卷一、司马彪续汉书卷二、华峤后汉书卷一。

〔二〕 “与贰师严尤共城守”,范 晔后汉书岑彭传云:“王莽时,守本县长。汉兵起,攻 拔棘阳,彭将家属奔前队大夫甄阜。……及甄阜死,彭 被创,亡归宛,与前队贰严说共城守。”李贤注云:“ 东观记云:‘与贰师严尤共城守。’”此条即据李贤注 ,又酌取范书文句辑录。按“贰师严尤”疑误,严尤为 大司马,非为贰师。当以“前队贰严说”为是。“前队 贰”即前队大夫贰,为前队大夫甄阜之副。

〔三〕 “破之”,范晔后汉书岑彭 传云:“更始遣立威王张卬与将军徭伟镇淮阳,伟反, 击走卬。彭引兵攻伟,破之。”李贤注云:“
东观记‘徭’作‘淫’。”此条即 据李贤注,又酌取范书文句辑录。

〔四〕 “拜为刺奸大将军”,此下 二句原无,聚珍本有,御览卷六八一引亦有,今据增补 。范晔后汉书岑彭传李贤注引续汉书云:“时更始尚书 令谢躬将六将军屯邺,兵横暴,为百姓所苦。上先遣吴 汉往收之,故拜彭为刺奸将军。”

〔五〕 “从平河北”,此句原无, 聚珍本有,御览卷六八一引亦有,今据增补。

〔六〕 “岑彭伐树木开道,直出黎 丘”,此为建武三年伐秦丰时事。范晔后汉书岑彭传云 :建武三年,“令彭率傅俊、臧宫、刘宏等三万余人南 击秦丰,……潜兵度沔水,击其将张杨于阿头山,大破 之。从山谷间伐木开道,直袭黎丘,击破诸屯兵”。后 汉纪卷四亦略载此事。

〔七〕 “津乡”,邑名,在今湖北 江陵县东。

〔八〕 “当江南荆、扬之咽喉”, 范晔后汉书岑彭传李贤注仅引此句,作“津乡当荆、扬 之咽喉”。

〔九〕 “于是江南之珍奇食物始流 通焉”,此条姚本、聚珍本皆作“彭以将伐蜀汉,而津 乡当荆、扬之咽喉,乃自引兵还屯津乡,因喻告诸蛮夷 ,诸蛮夷相率遣使贡献,于是江南之珍奇食物始流通焉 ”。按姚本、聚珍本“乃自引兵还屯津乡”以上诸句, 系据范晔后汉书岑彭传和李贤注编次,其余诸句乃据陈 禹谟刻本书钞辑录。陈刻本书钞此条末注“补”字,可 见字句已据他书增补,已非旧貌。

〔一0〕“敕彭曰”,“彭”字下类 聚卷一七引有“书”字。

〔一一〕“两城若下”,指西城与上 邽二城。“两城”,类聚卷一七引作“西城”,误。范 晔后汉书岑彭传云:建武“八年,彭引兵从车驾破天水 ,与吴汉围隗嚣于西城。时公孙述将李育将兵救嚣,守 上邽,帝留盖延、耿弇围之,而车驾东归。敕彭书曰: ‘两城若下,便可将兵南击蜀虏。人苦不知足,既平陇 ,复望蜀。每一发兵,头须为白。’”

〔一二〕“复”,类聚卷一七引作“ 重”。

〔一三〕“头鬓为白”,此条姚本、 聚珍本均未辑录。

〔一四〕“岑彭与吴汉围隗嚣”,原 无此句,书钞卷一三二,类聚卷六九,御览卷六九九、 卷七0四引有,今据增补。此句姚本、聚珍本作“彭围 隗嚣于西城”。

〔一五〕“彭东入弘农界”,岑彭围 隗嚣于西城,嚣援军至,汉兵食尽而退。嚣出兵尾击, 彭殿后拒嚣,全师东归。彭东入弘农界,即在此时。此 句上姚本、聚珍本有“嚣尾击诸营,彭师殿”二句,系 酌取范晔后汉书岑彭传文字补入。

〔一六〕“皆会荆门”,范晔后汉书 岑彭传云:建武“十一年春,彭与吴汉及诛虏将军刘隆 、辅威将军臧宫、骁骑将军刘歆,发南阳、武陵、南郡 兵,又发桂阳、零陵、长沙委输桌卒,凡六万人,骑五 千匹,皆会荆门”。李贤注云:“桌卒,持桌行船也。 东观记作‘濯’。”此条即据李贤注和范书辑录。

〔一七〕“彭若出界”,范晔后汉书 岑彭传云:建武十一年,彭与吴汉伐蜀,大破蜀兵,“ 诏彭守益州牧,所 下郡,辄行太 守事。”其下李贤即引东观汉记此条文字作注。
 
 
 

   岑起〔一〕

  起,元初中,坐事免。〔二〕范晔 后汉书卷一七岑彭传李贤注

〔一〕 “岑起”,岑彭曾孙,范晔 后汉书卷一七岑彭传略载其事。“起”字范书作“杞” 。

〔二〕 “元初中,坐事免”,范晔 后汉书岑彭传载,彭封舞阴侯。彭卒,子遵嗣,徙封细 阳侯。“遵卒,子伉嗣。伉卒,子杞嗣,元初三年,坐 事失国”。
 
 
 

   贾复

  贾复,〔一〕字君文,治尚书,事舞阴李生,李生 奇之,谓门人曰:“贾生容貌志意如是,而勤于学,此 将相之器。”〔二〕御览卷二三八

  贾复为县掾,〔三〕迎盐河东,会盗贼起,等辈 放散其盐,复独完还致县中。〔四〕御 览卷八 六五

  复马羸,光武解右骖以赐之。〔五〕范 晔后汉书卷一七贾复传李贤注

  时上置两府官属,复与段孝共坐。孝谓复曰:“ 卿将军督,我大司马督,不得共坐。”复曰:“俱刘公 吏,有何尊卑?”官属以复不逊,上调官属补长吏,共 白欲以复为鄗尉,上署报不许。〔六〕范 晔后汉书卷一七贾复传李贤注

  贾复以偏将军从上拔邯郸,〔七〕击青犊于射犬 ,〔八〕大战,日中,〔九〕贼阵坚不却。上传召复曰 :“吏士饥,且可朝食。”复曰:“先破之,然后食耳 。”于是被羽先登,所向皆靡,诸将皆服其勇。御 览卷三0二

  贾复北与五校战于真定,大破之。复伤疮甚,〔 一0〕上惊。复病寻愈,追及上,上见大喜。御 览卷四六七

  征诣雒阳,拜左将军,〔一一〕南击赤眉新城, 转西入关,击盆子于渑池,破之。御览 二三八

  吴汉击蜀未破,上书请复自助,上不遣。范 晔后汉书卷一七贾复传李贤注

  上以复敢深入,〔一二〕希令远征,而壮其勇节 ,常自从之,故复少方面之勋。诸将每论功,复未曾有 言。上辄曰:“贾君之功,我自知之。” 御 览卷四三四

  复阖门养威重,授易经,起大义。〔一三〕范 晔后汉书卷一七贾复传李贤注

  上以天下既定,思念欲完功臣爵土,不令以吏职 为过,故皆以列侯就第也。〔一四〕范 晔后汉书卷一七贾复传李贤注

〔一〕 “贾复”,范晔后汉书卷一 七有传。又见汪文台辑司马彪续汉书卷二、华峤后汉书 卷一、袁山松后汉书。

〔二〕 “此将相之器”,此句下尚 有“征诣雒阳,拜左将军,南击赤眉新城,转西入关, 击盆子于渑池,破之”诸句。此为建武三年事,今编次 于后。

〔三〕 “贾复为县掾”,时在王莽 末年。

〔四〕 “复独完还致县中”,此条 书钞卷一四六亦引,字句稍略。

〔五〕 “复马羸,光武解右骖以赐 之”,范晔后汉书贾复传云:复“因邓禹得召见,光武 奇之,禹亦称有将帅节,于是署复破虏将军督盗贼。复 马羸,光武解左骖以赐之”。李贤注云:“骖者,服外 之马也。东观记、续汉书‘左’并作‘右’。”可知东 观汉记载光武赐复右骖事。此条即据李贤注,又酌取范 书文句辑录。

〔六〕 “上署报不许”,范晔后汉 书贾复传云:“官属以复后来而好陵折等辈,调补鄗尉 ,光武曰:‘贾复有折冲千里之威,方任以职,勿得擅 除。’”

〔七〕 “拔”,御览卷四三四引同 ,聚珍本作“攻”。

〔八〕 “于射犬”,此三字原无, 聚珍本有,文选卷二七王粲五言诗从军李善注引亦有, 今据增补。

〔九〕 “日中”,聚珍本作“至日 中”,御览卷四三四引同。

〔一0〕“疮”,聚珍本作“创”, 与范晔后汉书贾复传同。

〔一一〕“拜左将军”,据范晔后汉 书贾复传,建武三年,复“迁左将军,别击赤眉于新城 、渑池间,连破之。与帝会宜阳,降赤眉”。

〔一二〕“上以复敢深入”,此句上 尚引有“贾复以偏将军从上拔邯郸,击青犊”云云一段 文字,因与上文内容重复,删去不录。

〔一三〕“起”,聚珍本作“知”。 按二字于义皆通。此句下聚珍本有“帝深然之,遂罢左 右将军,复以侯就第,加位特进”四句,不知辑自何书 。范晔后汉书贾复传云:建武“十三年,定封胶东侯, 食郁秩、壮武、下密、即墨、梃、观阳,凡六县。复知 帝欲偃干戈,修文德,不欲功臣拥众京师,乃与高密侯 邓禹并剽甲兵,敦儒学。帝深然之,遂罢左右将军。复 以列侯就第,加位特进”。疑聚珍本三句摘于此。

〔一四〕“故皆以列侯就第也”,聚 珍本无此条。

 
 

   贾宗

  贾宗,〔一〕字武孺,为朔方太守。匈奴常犯塞, 得生口,问:“太守为谁?”曰:“贾武孺。”曰:“ 宁贾将军子邪?”曰:“是。”皆放遣还,是后更不入 塞。范晔后汉书卷一七贾宗传李贤注

  贾宗,字武孺,为长水校尉。宗性方正,〔二〕 奉职爱士,及在朝廷,数言便宜,深见亲异,赏赐殊厚 。上美宗既有武节,又兼经术,每宴会,令与当世大儒 司徒丁鸿问难经传。〔三〕书钞卷六一

〔一〕 “贾宗”,贾复少子,范晔 后汉书卷一七有传,附于贾复传后。此下三句原无,聚 珍本有。依文例,当有“贾宗,字武孺”二句,又据下 文所述内容,当有“为朔方太守”句,今从聚珍本增补 。范书贾宗传云:“宗字武孺,少有操行,多智略。初 拜郎中,稍迁,建初中为朔方太守,……匈奴畏之,不 敢入塞。”

〔二〕 “宗性方正”,聚珍本此句 在上句“为长水校尉”句上。

〔三〕 “司徒丁鸿”,此四字原无 ,聚珍本有,书钞卷六一、御览卷二四二引亦有,今据 增补。

 
 

   冯骏

  长沙中尉冯骏将兵诣彭,〔一〕玺书拜骏为威虏将 军。范晔后汉书卷一七岑彭传李贤注

〔一〕 “冯骏”,范晔后汉书无传 。光武帝建武五年,岑彭谕降江南,交址牧邓让与七郡 太守遣使奉贡,冯骏将兵诣彭,可能就在此时,或略前 。参范晔后汉书光武帝纪、岑彭传。
 
 
 

   张丰

  涿郡太守张丰举兵反。〔一〕初,丰好方术,有道 士言丰当为天子,以五彩囊盛石系丰肘,云“石中有玉 玺”。丰信之,遂以反。〔
二〕既当斩,〔三〕犹曰肘有玉玺,〔四〕椎破之, 丰乃知被诈,仰天叹曰:“当死无所恨。”〔五〕御 览卷五一

〔一〕 “张丰”,范晔后汉书无传 ,祭遵传略载其事。

〔二〕 “以”,聚珍本无此字。事 类赋卷七引亦无此字。

〔三〕 “既当斩”,聚珍本作“既 败当斩”,事类赋卷七引同。

〔四〕 “曰”,聚珍本作“言”。

〔五〕 “当死无所恨”,范晔后汉 书祭遵传云:建武三年,“涿郡太守张丰执使者举兵反 ,自称无上大将军,与彭宠连兵。四年,遵与朱佑及建 威大将军耿弇、骁骑将军刘喜俱击之。遵兵先至,急攻 丰,丰功曹孟□执丰降。初,丰好方术,有道士言丰当 为天子,以五彩囊裹石系丰肘,云石中有玉玺。丰信之 ,遂反。既执当斩,犹曰‘肘石有玉玺’。遵为椎破之 ,丰乃知被诈,仰天叹曰:‘当死无所恨!’”可与此 互证。
 
 
 

   秦丰〔一〕

  丰,邔县人,少学长安,受律令,归为县吏。更始 元年起兵,攻得邔、宜城、鄀、编、临沮、中庐、襄阳 、邓、新野、穣、湖阳、蔡阳,兵合万人。〔二〕范 晔后汉书卷一七岑彭传李贤注

〔一〕 “秦丰”,范晔后汉书无传 ,其事散见范书光武帝纪、岑彭传、朱佑传等篇。

〔二〕 “兵合万人”,范晔后汉书 岑彭传云:“建武二年,使彭击荆州,下犨、叶等十余 城。是时南方尤乱,南郡人秦丰据黎丘,自称楚黎王, 略有十二县。”可与此相参证。
 
 
 

   邓奉

  光武以邓奉为辅汉将军。〔一〕御 览卷二四0

  邓奉拒光武瓜里。〔二〕司马彪 续汉书郡国志四刘昭注

〔一〕 “邓奉”,范晔后汉书无传 ,其事散见范书光武帝纪、岑彭传等篇。范书载奉为破 虏将军,未载为辅汉将军。

〔二〕 “邓奉拒光武瓜里”,司马 彪续汉书郡国志四南阳郡下云:“宛,本申伯国,有南 就聚,有瓜里津。”其下刘昭即引此句作注。聚珍本注 云:“范书岑彭传,建武二年,帝遣吴汉伐南阳诸贼, 汉军所过多侵暴。时邓奉谒归新野,怒汉掠其乡里,遂 据淯阳反。三年,帝自将南征,破斩之。”
 
 
 

东观汉记卷十

  传五

   吴汉

  吴汉,〔一〕字子颜,南阳人。〔二〕韩鸿为使者 ,使持节,降河北,拜除二千石,人为言:“吴子颜, 奇士也,可与计事。”〔三〕书钞卷七 三

  吴汉为人质厚少文,造次不能以辞语自达,邓禹 及诸将多所荐举。〔四〕再三召见,〔五〕其后勤勤不 离公门,上亦以其南阳人,渐亲之。〔六〕御 览卷四六四

  上既破邯郸,诛王郎,召邓禹宿,夜语曰:“吾 欲北发幽州突骑,〔七〕诸将谁可使者?”禹曰:“吴 汉可。吴汉与邓弘俱客苏弘,〔八〕称道之。禹数与语 ,其人勇鸷有智谋,诸将鲜能及者。”上于是以汉为大 将军。汉遂斩幽州牧苗曾,上以禹为知人。御 览卷四四二

  吴汉与苏茂、周建战,〔九〕汉躬被甲持戟,告 令诸部将曰:“
闻鼓声皆大呼俱进,后至者斩。”遂鼓而进,贼兵大 破。〔一0〕御览卷三五二

  北击清河长垣及平原五里贼,皆平之。〔一一〕 范晔后汉书卷一八吴汉传李贤注

  吴汉击富平、获索二贼于平原。〔一二〕明年春 ,贼率五万余人夜攻汉营,军中惊乱,汉坚卧不动。〔 一三〕御览卷三九三

  公孙述大司马田戎将兵下江关,〔一四〕至南郡 ,据浮桥于江水,〔一五〕吴汉锯绝横桥,大破之。初 学记卷七

  吴汉进逼成都,阻江北为营,使副将武威将军刘 禹将万余人屯于江南。〔一六〕范晔后 汉书卷一八吴汉传李贤注

  吴汉伐蜀,分营于水南水北,〔一七〕北营战不 利,乃衔枚引兵往合水南营,大破公孙述。御 览卷三五七

  吴汉兵守成都,公孙述将延岑遣奇兵出吴汉兵后 ,袭击破汉,汉堕水,缘马尾得出。〔一八〕御 览卷八九四

  吴汉平成都,乘筏从江下巴郡,盗贼解散。〔一 九〕书钞卷一三八

  吴汉性忠厚,笃于事上,〔二0〕自初从征伐, 〔二一〕常在左右,〔二二〕上未安,则侧足屏息,上 安然后退舍。兵有不利,军营不完,〔二三〕汉常独缮 檠其弓戟,〔二四〕阅其兵马,激扬吏士。上时令人视 吴公何为,还言方作战攻具,上常曰:〔二五〕“吴公 差强人意,〔二六〕隐若一敌国矣。”〔二七〕封汉广 平侯。〔二八〕御览卷四一八

  吴汉当出师,朝受诏,夕即引道,初无办严之日 ,〔二九〕故能常任职,以功名终。〔三0〕类 聚卷五九

  吴汉尝出征,妻子在后买田业。汉还,让之曰: “军师在外,吏士不足,何多买田宅乎!”遂尽以分与 昆弟外家。〔三一〕御览卷四二九

  吴汉爵位奉赐最尊重,然但治宅,〔三二〕不起 巷第。〔三三〕夫人先死,〔三四〕薄葬小坟,不作祠 堂,恭俭如此。疾笃,〔三五〕车驾亲临,问所欲言。 对曰:“臣愚无所识知,唯愿慎无赦而已。”病薨,奏 谥曰:“有司议宜以为武。”〔三六〕诏特赐曰忠侯。〔
三七〕无后,国除。〔三八〕类聚 卷四0

  序曰:自古异代之忠,其详不可得闻也。已近观 大汉高祖、世祖受命之会,建功垂名之忠,察其屈伸, 固非乡举里选所能拔也。吴汉起乡亭,由逆旅假阶韩鸿 ,发筴彭宠,然后遇乎圣王,把旄杖钺,佐平诸夏,东 征海嵎,北临塞漠,西逾陇山,南平巴、蜀,遂斩公孙 述、延岑、刘永、董宪之首,斯其跨制州域,窃号帝王 ,章章可数者。熛起糜沸之徒,其所洒扫众矣。天下既 定,将帅论功,吴公为大。览其战克行事,无知名,无 勇功,令合于孙、吴。何者?建武之行师,计出于主心 ,胜决庙堂,将帅咸承玺书,倚威灵,以治克乱,以智 取愚,其势然也。及汉持盈守位,劳谦小心,惧以终始 ,勒功帝佐,同名上古,盛矣哉!〔三九〕史 略卷三

〔一〕 “吴汉”,范晔后汉书卷一 八有传。又见汪文台辑司马彪续汉书卷二、华峤后汉书 卷一。“吴”字书钞卷七三引时省,今补入。

〔二〕 “南阳人”,原无此句,聚 珍本有,文选卷四张衡南都赋李善注、卷三八任昉为范 尚书让吏部封侯第一表李善注、卷五二韦曜博弈论李善 注引亦皆有此句,今据增补。

〔三〕 “可与计事”,此条陈禹谟 刻本书钞卷七三引作“汉字子颜,更始立,使使者韩鸿 徇河北。或谓鸿曰:‘吴子颜,奇士也,可与计事。’ 鸿召见汉,甚悦之”。唐类函卷五七引同。姚本、聚珍 本皆据陈禹谟刻本书钞辑录。

〔四〕 “多所荐举”,文选卷五二 韦曜博弈论李善注引作“多举汉者”。

〔五〕 “再三召见”,此下四句原 无,聚珍本有,文选卷五二韦曜博弈论李善注引亦有, 今据增补。

〔六〕 “渐亲之”,此条文选卷三 八任昉为范尚书让吏部封侯第一表李善注亦引,字句略 于此。

〔七〕 “吾”,原无此字,御览卷 六三一引有,今据增补。“发”,聚珍本作“伐”,误 。御览卷六三一引作“发”,尚不误。范晔后汉书吴汉 传云:“光武将发幽州兵,夜召邓禹,问可使行者。”

〔八〕 “吴汉与邓弘俱客苏弘”, 此下三句原无,御览卷六三一引,今据增补。聚珍本亦 有此三句,惟无 “吴”字,又“ 苏弘”二字下有一“弘”字,余同。

〔九〕 “吴汉与苏茂、周建战”, 事在建武三年,见范晔后汉书光武帝纪和吴汉传。

〔一0〕“破”,聚珍本作“败”。

〔一一〕“北击清河长垣及平原五里 贼,皆平之”,范晔后汉书吴汉传云:建武四年,“又 率陈俊及前将军王梁,击破五校贼于临平,追至东郡箕 山,大破之。北击清河长直及平原五里贼,皆平之”。 李贤注云:“东观记及续汉书‘长直’并作‘长垣’。 按长垣,县名,在河南,不得言北击,而范书作长直, 当是贼号,或因地以为名。”可知东观汉记载汉攻清河 、平原事。此条即综合李贤注与范书而成。

〔一二〕“吴汉击富平、获索二贼于 平原”,事在建武五年,见范晔后汉书光武帝纪、通鉴 卷四一。聚珍本注云:“此建武二年事。”误。范晔后 汉书吴汉传载于建武四年,亦不确。

〔一三〕“汉”,原脱,依文义应有 此字,聚珍本有,今据增补。

〔一四〕“公孙述大司马田戎将兵下 江关”,事在建武十一年。“下江关”三字原误作“下 江开”,聚珍本作“下江关”,玉海卷一七二引同,今 据校正。

〔一五〕“水”,玉海卷一七二、记 纂渊海卷八引同,姚本、聚珍本作“上”。

〔一六〕“使副将武威将军刘禹将万 余人屯于江南”,范晔后汉书吴汉传云:汉攻拔广都, “遂自将步骑二 万余人进逼成都 ,去城十余里,阻江北为营,作浮桥,使副将武威将军 刘尚将万余人屯于江南,相去二十余里”。李贤注云: “东观记、续汉书‘尚’字并作‘禹’。”是东观汉记 载汉与禹分屯江南北事。此条即据李贤注,又酌取范书 字句辑录。

〔一七〕“分营于水南水北”,与上 条为同一事。

〔一八〕“缘马尾得出”,此条事类 赋卷二一亦引,文句稍异。姚本作“吴汉伐蜀,战败堕 水,缘马尾得出”。类聚卷九三引与姚本同。

〔一九〕“盗贼解散”,此条陈禹谟 刻本书钞卷一三八引作“吴汉平成都,乃乘桴沿江下巴 郡,杨伟、徐容等惶恐解散”,下注“补”字,即谓已 用他书改补,已非书钞原貌。而姚本、聚珍本皆据陈禹 谟刻本书钞辑录。按范晔后汉书吴汉传云:建武“十八 年,蜀郡守将史歆反于成都,……而宕渠杨伟、朐□徐 容等,起兵各数千人以应之。……汉率刘尚及太中大夫 臧宫将万余人讨之。汉入武都,乃发广汉、巴、蜀三郡 兵围成都,百余日城破,诛歆等。汉乃乘桴沿江下巴郡 ,杨伟、徐容等惶恐解散”。陈禹谟刻本书钞所引显然 是依据范书改补。此条御览卷七七一引作“吴汉教乘筏 从江下巴郡,盗贼解散”。

〔二0〕“笃于事上”,原无此句, 聚珍本有,御览卷三三九引亦有,今据增补。

〔二一〕“初”,原脱,聚珍本有, 御览卷三三九、文选卷三八任昉为范尚书让吏部封侯第 一表李善注引亦 有,今据增补。

〔二二〕“常”,原脱,聚珍本有, 御览卷三三九引亦有,今据增补。

〔二三〕“军营不完”,此句聚珍本 作“军营不如意”,御览卷三三九、文选卷三八任昉为 范尚书让吏部封侯第一表李善注引同。

〔二四〕“其”,聚珍本无此字,文 选卷三八任昉为范尚书让吏部封侯第一表李善注引亦无 此字。“檠”,辅正弓弩的器具。淮南子修务训云:“ 弓待檠而后能调。”

〔二五〕“上常曰”,此三字聚珍本 作“上赏嗟曰”,“赏”乃“尝”字之讹。文选卷三八 任昉为范尚书让吏部封侯第一表李善注引作“
上尝嗟曰”。

〔二六〕“意”,原脱,文义不完。 聚珍本有,书钞卷一九引亦有,今据增补。

〔二七〕“隐若一敌国矣”,此句原 作“隐若敌国”,聚珍本有“一”、“矣”二字,御览 卷二七五、卷三三六,文选卷三八任昉为范尚书让吏部 封侯第一表李善注引同,今据增补。

〔二八〕“封汉广平侯”,原无此句 ,聚珍本有,文选卷三八任昉为范尚书让吏部封侯第一 表李善注引亦有此句,今据增补。此条聚珍本连缀于上 御览卷四四二所引“上既破邯郸,诛王郎”条下,今据 范晔后汉书吴汉传编次。

〔二九〕“办严”,即办装。明帝名 庄,“装”与“庄”同音,为避明帝讳,“办装”改作 “办严”。

〔三0〕“以功名终”,此条御览卷 二七五亦引,文字全同。

〔三一〕“遂尽以分与昆弟外家”, 此条书钞卷一一五、御览卷五一五亦引,字句稍略。

〔三二〕“然但治宅”,此句姚本同 ,聚珍本作“然但修里宅”,范晔后汉书吴汉传李贤注 引与聚珍本同。

〔三三〕“巷”,此字姚本有,聚珍 本无,范晔后汉书吴汉传李贤注引亦无。

〔三四〕“夫人先死”,此下三句原 无,姚本、聚珍本有,范晔后汉书吴汉传李贤注引亦有 ,今据增补。

〔三五〕“疾笃”,此句至“唯愿慎 无赦而已”诸句原无,聚珍本有,类聚卷五二引亦有, 今据增补。御览卷六五二引此数句,文字小异。

〔三六〕“奏谥曰,有司议宜以为武 ”,此二句姚本、聚珍本作“有司奏议以武为谥”,范 晔后汉书吴汉传李贤注引同。

〔三七〕“诏”,原误作“昭”,姚 本、聚珍本不误,范晔后汉书吴汉传李贤注引亦不误, 今据校正。

〔三八〕“无后,国除”,此句原无 ,聚珍本有,御览卷二0一引亦有,今据增补。聚珍本 注云:“范书本传:汉薨,子成嗣,至孙旦无子,国除 。建初中,徙封旦弟筑阳侯盱为平春侯,奉汉后。盱卒 ,子胜嗣。与此异。”

〔三九〕“盛矣哉”,此条姚本、聚 珍本皆未辑录。

 
 

   盖延

  盖延,〔一〕字巨卿,渔阳要阳人,〔二〕身长八 尺,弯弓三百斤,以气势闻。〔三〕御 览卷三八六

  延为幽州从事。范晔后汉书卷一 八盖延传李贤注

  围刘永于睢阳,永惊惧,引兵走出鱼门,延追击 ,大破之。斩其鲁郡太守梁丘寿。又破永沛郡太守陈脩 ,斩之。〔四〕范晔后汉书卷一八盖延 传李贤注

  时盖延因斋戒祠高祖庙。〔五〕范 晔后汉书卷一八盖延传李贤注

  董宪将贲休举兰陵城降,宪闻之,自郯围休。时 延及庞萌在楚,请往救之。帝敕曰:“可直往击郯,则 兰陵必自解。”〔六〕范晔后汉书卷一 八盖延传李贤注

  延上疏辞曰:〔七〕“臣幸得受天戈,诛逆虏, 奉职未称,久留天诛,常恐污辱名号,不及等伦。天下 平定已后,曾无尺寸可数,不得预竹帛之编。明诏深闵 ,儆戒备具,每事奉循诏命,必不敢为国之忧也。”范 晔后汉书卷一八盖延传李贤注

  庞萌还攻盖延,〔八〕延与战,破之。〔九〕诏 书劳延曰:“庞萌一夜反叛,相去不远,营壁不坚,殆 令人齿相击,〔一0〕而将军闻之,夜告临淮、楚国, 〔一一〕有不可动之节,吾甚美之。夜闻急少能若是。 ” 御览卷四六九

  永初七年,邓太后绍封延曾孙恢为庐亭侯。〔一 二〕范晔后汉书卷一八盖延传李贤注

〔一〕 “盖延”,范晔后汉书卷一 八有传。又见汪文台辑华峤后汉书卷一。

〔二〕 “渔阳要阳人”,此句原无 ,聚珍本有,御览卷三四七引亦有,今据增补。

〔三〕 “以气势闻”,此条书钞卷 一二五、类聚卷六0亦引,字句稍略。

〔四〕 “斩之”,范晔后汉书盖延 传云:“光武即位,以延为虎牙将军。建武二年,…… 南伐刘永,先攻拔襄邑,进取麻乡,遂围永于睢阳。数 月,尽收野麦,夜梯其城入。永惊惧,引兵走出东门, 延追击,大破之。永弃军走谯,延进攻,拔薛,斩其鲁 郡太守,而彭城、扶阳、杼秋、萧皆降。又破永沛郡太 守,斩之。”“引兵走出东门”句下李贤注云:“东观 记云:‘走出鱼门。’然则东门名鱼门也。”“斩其鲁 郡太守”句下李贤注云:“东观记曰:‘鲁郡太守梁丘 寿’也。”“又破永沛郡太守”句下李贤注云:“东观 记曰:‘沛郡太守陈脩。’”此条即据李贤注,又酌取 范书文句辑录。

〔五〕 “时盖延因斋戒祠高祖庙” ,延屡败刘永,平定沛、楚、临淮,修高祖庙,置啬夫 、祝宰、乐人。延斋戒祠高祖庙即在此时,见范晔后汉 书盖延传。

〔六〕 “则兰陵必自解”,范晔后 汉书盖延传云:建武“四年春,延又击苏茂、周建于蕲 ,进与董宪战留下,皆破之。因率平狄将军庞萌攻西防 ,拔之。复追败周建、苏茂于彭城,茂、建亡奔董宪, 董宪将贲休举兰陵城降。宪闻之,自郯围休。时延及庞 萌在楚,请往救之。帝敕曰:‘可直往捣剡,则兰陵必 自解。’”李贤注云:“捣,击也。东观记作‘击’字 。”是东观汉记载盖延请救兰陵贲休事。今据李贤注, 又酌取范书文句编定此条。

〔七〕 “延上疏辞曰”,延轻敌深 入,光武数以书相诫,所以延有此奏。见范晔后汉书盖 延传。

〔八〕 “庞萌还攻盖延”,建武五 年三月,平狄将军庞萌反汉,杀楚郡太守孙萌而东附董 宪。见范晔后汉书光武帝纪。

〔九〕 “延与战,破之”,范晔后 汉书盖延传云:“及庞萌反,攻杀楚郡太守,引军袭败 延,延走,北度泗水,破舟□,坏津梁,仅而得免。” 与此异。

〔一0〕“殆令人齿相击”,“齿” 字下姚本、聚珍本有“欲”字,范晔后汉书盖延传李贤 注、御览卷三三五、通鉴卷四一胡三省注引亦有“欲” 字。

〔一一〕“而将军闻之,夜告临淮、 楚国”,姚本、聚珍本脱“闻之”以下八字。

〔一二〕“邓太后绍封延曾孙恢为庐 亭侯”,范晔后汉书盖延传云:“建武二年,更封安平 侯。……十三年,增封定食万户。十五年,薨于位。子 扶嗣。扶卒,子侧嗣。永平十三年,坐与舅王平谋反, 伏诛,国除。永初七年,邓太后绍封延 曾孙恢为芦亭侯。”李贤注云:“
东观记作‘庐亭’。”此条即据李 贤注,又酌取范书文句辑录。
 
 
 

   陈俊〔一〕

  俊初调补曲阳长,上曰:“欲与君为左右,小县何 足贪乎?”俊即拜,解印绶,上以为安集掾。〔二〕范 晔后汉书卷一八陈俊传李贤注

  建武二年春,攻匡城贼,下四县。〔三〕范 晔后汉书卷一八陈俊传李贤注

  光武赐陈俊绛衣三百领,以衣中坚同心之士也。 文选卷二七王粲五言诗从军李善注

〔一〕 “陈俊”,字子昭,南阳西 鄂人,范晔后汉书卷一八有传。又见司马彪续汉书卷二 、华峤后汉书卷一。

〔二〕 “上以为安集掾”,范晔后 汉书陈俊传云:“更始立,以宗室刘嘉为太常将军,俊 为长史。光武徇河北,嘉遗书荐俊,光武以为安集掾。 ”

〔三〕 “下四县”,范晔后汉书陈 俊传云:“建武二年春,攻匡贼,下四县。”李贤注云 :“东观记作‘匡城 贼’。”此 条即据李贤注,又酌取范书文句辑录。
 
 
 

   陈浮〔一〕

  诏书以祝阿益济南国,〔二〕故徙浮封蕲春侯。范 晔后汉书卷一八陈俊传李贤注

〔一〕 “陈浮”,陈俊之子,范晔 后汉书卷一八陈俊传略载其事。

〔二〕 “祝阿”,建武十三年,陈 俊定封为祝阿侯,食邑祝阿。二十三年卒,子浮嗣,即 徙封蕲春侯。
 
 
 

   臧宫

  臧宫,〔一〕字君翁,为辅威将军,〔二〕将兵击 诸郡,至中卢,屯骆越。是时公孙述将田戎、任满与征 南大将军岑彭相距于荆门,〔三〕诸将战,〔四〕数不 利,越人谋欲畔汉附蜀。宫兵少,不足以制也。〔五〕 会属县送委输牛车三百余两至,〔六〕宫即设变,夜断 城门限,〔七〕令委输车回转出入,隆隆至明。越人候 伺者闻车声不绝,而门限断,以官兵大来,〔八〕乃奉 牛酒劳军,〔九〕由是遂安。书钞卷一 三九

  臧宫,字君公,〔一0〕以城门校尉转左中郎将 ,〔一一〕征武陵蛮。书钞卷六三

  有德之君,以乐乐民。无德之君,以乐乐身。〔 一二〕书钞卷二九

〔一〕 “臧宫”,颍川郏人,范晔 后汉书卷一八有传。又见汪文台辑华峤后汉书卷一。

〔二〕 “为辅威将军”,“辅”字 原作“建”,聚珍本作“辅”,御览卷二四0引云:“ 光武以臧宫为辅威将军。”今据改。范晔后汉书臧宫传 云:建武五年,“帝使太中大夫持节拜宫为辅威将军” 。

〔三〕 “与征南大将军岑彭相距于 荆门”,此文原作“与汉军相距于荆门”,御览卷四九 四引作“与征南大将军岑彭相距于荆门”,范晔后汉书 臧宫传与御览所引同,今据改。

〔四〕 “诸将战”,此句御览卷四 九四引作“彭等战”,范晔后汉书臧宫传与御览所引同 。

〔五〕 “不足以制也”,此句御览 卷四九四引作“力不能制”。

〔六〕 “会属县送委输牛车三百余 两至”,此句御览卷四九四引作“会属县送委输车数百 ”。

〔七〕 “夜断城门限”,“夜”字 下聚珍本有“使锯”二字,御览卷四九四引同。

〔八〕 “以官兵大来”,此句聚珍 本作“以汉兵大来”,御览卷四九四引作“以汉兵大至 ”。

〔九〕 “乃奉牛酒劳军”,此句上 御览卷四九四引有“其帅”二字。

〔一0〕“公”,与“翁”字通。

〔一一〕“以城门校尉转左中郎将” ,范晔后汉书臧宫传载:建武十九年,单臣、傅镇反, 入据原武城,臧宫斩之。“宫还,迁城门校尉,复转左 中郎将。击武溪贼,至江陵,降之”。

〔一二〕“以乐乐身”,建武二十七 年,臧宫与杨虚侯马武上书劝光武帝击匈奴,光武帝下 诏表示反对,此数语即诏中语,见范晔后汉书臧宫传。 姚本、聚珍本皆未辑此条。
 
 
 

   耿况〔一〕

  太史官曰:耿况、彭宠俱遭际会,顺时承风,〔二 〕列为蕃辅,忠孝之策,千载一遇也。〔三〕文 选卷四七袁宏三国名臣序赞李善注

〔一〕 “耿况”,范晔后汉书无传 ,耿弇传略载其事。

〔二〕 “承”,聚珍本作“乘”。 按“承”字义长。

〔三〕 “千载一遇也”,此条文选 卷四0任昉到大司马记室笺李善注亦引,字句较略。由 此条可以知道东观汉记原有耿况传,今全篇散佚,此存 数句乃传后史官论赞之语。

 
 

   耿弇

  耿弇,〔一〕字伯昭,扶风人。更始使侍御史黄党 即封世祖为萧王,上在邯郸宫,〔二〕昼卧温明殿。耿 弇入造床下请间,因说曰:“今更始失政,天下可驰檄 而定。今使者来欲罢兵,不可听也。兵一罢,不可复会 也。”上曰:“国家已都长安,天下大定,何用兵为? ”弇曰:“青、徐之贼,〔三〕铜马、赤眉之属数十辈 ,辈数十万众,皆东至海,所向无前,圣公不能办也, 〔四〕败必不久。”帝起坐曰:“卿失言,我击卿。” 〔五〕弇曰:“大王哀厚弇如父子,故披赤心为大王陈 事。”上曰:“我戏卿耳。何以言之?”弇曰:“百姓 患苦王莽苛刻日久,闻刘氏复兴,莫不欣喜,望风从化 ,而去虎口就慈母,〔六〕倒戟横矢不足以喻明。〔七 〕公首事,南破昆阳,败百万师。今复定河北,以义征 伐,表善惩恶,躬自克薄以待士民,发号向应,望风而 至。〔八〕天下至重,公可自取,无令他姓得之。”上 曰:“卿若东得无为人道之。”弇曰:“此重事,不敢 为人道也。”〔九〕御览卷四六一

  耿弇讨张步,与济南王费邑合战,〔一0〕大破 之,斩邑首,传诣行在。所断贼头入示巨里,〔一一〕 归其亲属,外以执为思,内臣怖之。〔一二〕书 钞卷一三九

  光武以耿弇为建威大将军,从攻雒阳。〔一三〕 御览卷二四0

  张步都临淄,〔一四〕使弟玄武将军蓝将兵守西 安,去临淄四十里,耿弇引军营临淄、西安之间。弇视 西安城小而坚,蓝兵又精,未易攻也。临淄诸郡太守相 与杂居,人不专一,其声虽大而虚,易攻。弇内欲攻之 ,告令军中治攻具,〔一五〕后五日攻西安,复纵生口 令归。蓝闻之,晨夜守城。至其日夜半,〔一六〕令军 皆食,会明,求乞攻西安,临淄不能救也。〔一七〕弇 曰:“然吾故扬言欲攻西安,今方自忧治城具,而吾攻 临淄,一日必拔,何救之有?吾得临淄即西安孤,必复 亡矣,所谓一举而两得者也。〔一八〕且西安城坚,精 兵二万人,攻之未可卒下,卒必多死伤。正使得其城, 张蓝引兵突临淄,更强勒兵,凭城观人虚实,吾深入敌 城,〔一九〕后无转输,旬月之间,〔二0〕不战而困 ,诸军不见是尔。”弇遂击临淄,至日中破之。张蓝闻 临淄破,果将其众亡。御览卷三一七

  张步攻耿弇营,合战,弇升王宫环台望之。〔二 一〕耿弇击张步于东城,飞矢中弇股,以手中刀截之, 〔二二〕军中无知者。〔二三〕御览卷 三七二

  张步攻耿弇,时上在鲁,闻弇为步所攻,自往救 之,未至,陈俊谓弇曰:“虏兵盛,可且闭营休士,〔 二四〕以须上来。”弇曰:“
乘舆且到,臣子当击牛酾酒以待百官,反欲以贼虏遗 君父耶?”乃出大战,自旦及昏,复大破之。后数日, 车驾至临淄,自劳军也。御览卷四一七

  弇凡平城阳、琅邪、高密、胶东、东莱、北海、 齐、千乘、济南、平原、泰山、临淄等郡。范 晔后汉书卷一九耿弇传李贤注

  耿弇追张步,步奔平寿,乃肉袒负斧锧于军门, 而弇勒兵入据其城,树十二郡旗鼓,〔二五〕令步兵各 以郡人诣旗下,众尚十余万,辎重七千余两,〔二六〕 皆罢归乡里。御览卷三四0

  耿弇少好学,习父业。常见郡试骑士,〔二七〕 建旗鼓,肄驰射,〔二八〕由是好将帅之事。凡所平郡 三十六,〔二九〕屠城三百,未尝挫折。书 钞卷一一五

〔一〕 “耿弇”,耿况之子,范晔 后汉书卷一九有传。又见汪文台辑谢承后汉书卷一、司 马彪续汉书卷二、袁山松后汉书。此下三句原无,聚珍 本有,御览卷三八九亦引。此三句当在传首,今补入。

〔二〕 “上在邯郸宫”,此句至“ 天下可驰檄而定”诸句原无,而有“罢兵,耿弇曰”五 字。今删去原有五字,而据御览卷三九三所引增入“上 在邯郸宫”云云数句。聚珍本有此数句,惟“耿弇入造 床下请间”句“造”字误作“告”,又脱“因说”二字 。

〔三〕 “之”,聚珍本作“大”。

〔四〕 “办”,范晔后汉书耿弇传 李贤注云:“办犹成也。”

〔五〕 “击”,聚珍本作“系”。

〔六〕 “而”,聚珍本作“如”。

〔七〕 “喻明”,聚珍本作“明喻 ”。

〔八〕 “至”,聚珍本作“止”。

〔九〕 “不敢为人道也”,此句下 聚珍本有“上以弇为建威大将军”一句,不知聚珍本辑 自何书。范晔后汉书耿弇传云:“光武即位,拜弇为建 威大将军。……建武二年,更封好畤侯。”

〔一0〕“耿弇讨张步,与济南王费 邑合战”,事在建武五年。范晔后汉书张步传云:建武 “五年,步闻帝将攻之,以其将费邑为济南王,屯历下 。冬,建威大将军耿弇破斩费邑,进拔临淄”。通鉴卷 四一所载较详,其文云:“张步闻耿弇将至,使其大将 军费邑军历下,……费邑分遣弟敢守巨里。弇进兵先胁 巨里,严令军中趣修攻具,宣敕诸部,后三日当悉力攻 巨里城。阴缓生口,令得亡归,以弇期告邑。邑至日, 果自将精兵三万人来救之。弇……即分三千人守巨里, 自引精兵上冈阪,乘高合战,大战之,临陈斩邑,既而 收首级以示城中,城中凶惧。费敢悉众亡归张步。”后 汉纪卷五所载较通鉴稍略。

〔一一〕“所断贼头入示巨里”,此 句上当有“以”字。

〔一二〕“外以执为思,内臣怖之” ,此二句有讹误。此条姚本、聚珍本皆未辑录。

〔一三〕“从攻雒阳”,此句聚珍本 未辑录。范晔后汉书光武帝纪载,建武元年六月,光武 帝即皇帝位,七 月,以大将军耿 弇为建威大将军,旋遣弇率彊弩将军陈俊军五社津,备 荥阳以东,使吴汉率十一将军围朱鲔于雒阳。九月,朱 鲔降。

〔一四〕“张步都临淄”,范晔后汉 书耿弇传云:“时张步都剧。”通鉴卷四一同。考之东 观汉记下文,范书、通鉴所载为是。当时张步都剧,使 张蓝率精兵二万守西安,诸郡太守合兵万余守临淄。三 城西安在西,剧县在东,临淄居中。耿弇先击破临淄, 使张步与张蓝隔绝,张蓝大惧,引兵亡归剧。

〔一五〕“令”,聚珍本作“命”。

〔一六〕“其”,聚珍本作“期”, 与范晔后汉书耿弇传、后汉纪卷五同。

〔一七〕“会明,求乞攻西安,临淄 不能救也”,“会明”二字下有脱文。后汉纪卷五云: “会明,至临淄城,军吏争之,以为‘攻临淄,而西安 必救;攻西安,临淄不能救’。”通鉴卷四一云:“会 明,至临淄城,护军荀梁争之,以为‘攻临淄,西安必 救之;攻西安,临淄不能救,不如攻西安’。”据此可 知脱文大意。

〔一八〕“所谓一举而两得者也”, 此句书钞卷一一三引作“所以击一而得两也”。

〔一九〕“敌城”,聚珍本作“重地 ”,范晔后汉书耿弇传作“敌地”。

〔二0〕“月”,聚珍本作“日”。

〔二一〕“张步攻耿弇营,合战,盒 升王宫环台望之”,此三句原无,首句御览卷三四五、 卷四三四引,据补。范晔后汉书耿弇传云:张步引兵至 临淄,“直攻弇营,与刘歆等合战,弇升王宫坏台望之 ”。李贤注云:“临淄本齐国所都,即齐王宫,中有坏 台也。东观记作‘
环台’。”“合战,弇升王宫环台 望之”二句,系据李贤注和范书酌补。

〔二二〕“以手中刀截之”,此句姚 本、聚珍本作“以佩刀摧之”,类聚卷六0引同。御览 卷三四五、卷三四九、卷四三四引作“以佩刀截之”。

〔二三〕“军中”,姚本、聚珍本作 “左右”,类聚卷六0,御览卷三四五、卷三四九、卷 四三四引同。

〔二四〕“士”,聚珍本作“事”, 误。范晔后汉书耿弇传载陈俊言曰:“剧虏兵盛,可且 闭营休士,以须上来。”

〔二五〕“十”,原误作“下”,聚 珍本作“十”,书钞卷一二0引同,范晔后汉书耿弇传 、后汉纪卷五亦皆作“十”,今据改正。

〔二六〕“两”,原误作“而”,聚 珍本作“两”,范晔后汉书耿弇传、后汉纪卷五同,今 据改正。

〔二七〕“郡试”,姚本作“郡尉试 ”,范晔后汉书耿弇传同。聚珍本作“都尉试”。范书 李贤注引汉官仪云:“岁终郡试之时,讲武勒兵,因以 校猎,简其材力也。”

〔二八〕“肄驰射”,此句原无,姚 本、聚珍本有,御览卷三八九引亦有,今据增补。

〔二九〕“三十六”,姚本同,聚珍 本作“四十六”,与范晔后汉书耿弇传、通鉴卷四一相 合。
 
 
 

   耿国

  耿国,〔一〕字叔宪。〔二〕范晔 后汉书卷一九耿国传李贤注

  为大司农,晓边事,能论议,数上便宜事,天子 器之。〔三〕聚珍本

〔一〕 “耿国”,耿弇弟,范晔后 汉书卷一九有传。又见汪文台辑司马彪续汉书卷二。

〔二〕 “字叔宪”,范晔后汉书耿 国传云:“国字叔虑。”李贤注云:“东观记‘虑’作 ‘宪’。”此条即据此辑录。“宪”,初学记卷一二、 御览卷二三二引司马彪续汉书皆作“虑”。

〔三〕 “天子器之”,此条不知聚 珍本辑自何书。初学记卷一二、御览卷二三二引司马彪 续汉书皆有此条文字,字句全同。按御览卷二三二先引 东观汉记刘据事,下文即云:“又曰:高诩字季回,… …又曰:羊融字子优,……”其下又引续汉书李固事, 然后以“又曰”形式引征四条续汉书文字,耿国为大司 农事即为其中的一条。疑聚珍本辑者阅读御览时,忽略 了夹置在“又曰”中的“续汉书”三字,误把耿国为大 司农一条系于东观汉记。

 
 

   耿秉

  耿秉与窦固出白山击车师,〔一〕后王安得震怖, 从数百骑走出门,脱帽抱马足乞降。〔二〕书 钞卷一二七

  耿秉为征西将军,镇抚单于以下。〔三〕及薨, 赐朱棺玉衣。〔
四〕南单于举国发哀,〔五〕犁面流血。〔六〕御 览卷三六五

  耿秉性勇壮,而简易于事军,行常自被甲在前, 休止不结营部。然远斥候,明要誓,有警,军阵立成, 士卒皆乐为死。〔七〕御览卷二七九

〔一〕 “耿秉”,耿国之子,字伯 初,范晔后汉书卷一九有传。又见汪文台辑司马彪续汉 书卷二、华峤后汉书卷一。袁宏后汉纪卷一三亦略载其 事。

〔二〕 “脱帽抱马足乞降”,此句 范晔后汉书耿秉传李贤注引作“
脱帽趋抱马□”。此条姚本、聚珍 本皆未辑录。

〔三〕 “镇抚单于以下”,此句下 聚珍本有“击匈奴,封美阳侯”二句。姚本亦有此二句 ,聚珍本即据姚 本补缀。此二句 不知辑自何书。范晔后汉书耿秉传云:“章和二年,复 拜征西将军,副车骑将军窦宪击北匈奴,大破之。事并 见宪传。封秉义阳侯,食邑三千户。”

〔四〕 “赐朱棺玉衣”,此句原无 ,聚珍本有,书钞卷九二、御览卷五五一皆引,今据增 补。

〔五〕 “南单于举国发哀”,“哀 ”字御览卷三七五引同,聚珍本作“丧”,御览卷二三 九引亦作“丧”。御览卷二七九引云:“匈奴闻秉死, 举国号哭。”

〔六〕 “犁”,聚珍本作“剺”。 按二字古通。剺,割也。“面”,聚珍本作“而”,误 。

〔七〕 “士卒皆乐为死”,此条书 钞卷一一五、御览卷四三四亦引,字句微异。依叙事先 后,此条当置于上条“及薨”句上。
 
 
 

   耿恭

  耿恭,〔一〕字伯宗。永平中,始置西域都护、戊 己校尉,乃以恭为戊己校尉,屯后王部金蒲城。〔二〕 谒者关宠为戊己校尉,〔三〕屯前王部柳中城。恭至部 ,移檄乌孙,示汉威德,大昆弥以下皆欢喜,〔四〕遣 使献名马,愿遣子入侍。书钞卷三六

  匈奴破杀后王安得,〔五〕攻金蒲城,耿恭以毒 药傅矢,传语匈奴:“汉家箭神,〔六〕中其疮者必有 异。”〔七〕因发强弩射之,虏中矢者,视疮皆沸,〔 八〕并大惊。相谓曰:“汉兵神,真可畏也。”遂解去 。〔九〕御览卷三四九

  耿恭以疏勒城傍有水,徙居之。匈奴来攻,绝其 涧水。城中穿井十五丈,无水。吏士渴乏,笮马粪汁饮 之。〔一0〕恭曰:“闻贰师将军拔佩刀刺山而飞泉出 ,〔一一〕今汉德神灵,岂有穷乎!”乃正衣服,向井 拜,为吏请祷,身自率士负笼,有顷,飞泉涌出,吏士 惊喜,皆称万岁。于是令士且勿饮,先和泥涂城,并扬 示之。〔一二〕类聚卷九,御览卷六九 、卷五四二、卷七六四,范晔后汉书卷一九耿恭传李贤 注

  耿恭在疏勒,救兵不至,〔一三〕车师复叛,与 匈奴共攻恭。数月,〔一四〕食尽穷困,乃□铠弩,〔 一五〕食其筋革。恭与士众推诚,〔一六〕共同死生, 〔一七〕故无二心。书钞卷一一九

  恭发疏勒时尚有二十六人,随路死没,三月至敦 煌,唯余十三人。恭母先卒,及还,追行丧制,有诏使 五官中郎将马严齎牛酒释服。〔一八〕范 晔后汉书卷一九耿恭传李贤注

  车师太子比特訾降。〔一九〕范 晔后汉书卷一九耿恭传李贤注

  恭坐将兵不忧军事,肆心纵欲,飞鹰走狗,游戏 道上,虏至不敢出,得诏书怨怼,征下狱。〔二0〕聚 珍本

  耿氏自中兴以后讫建安之末,大将军九人,卿十 三人,〔二一〕尚公主三人,列侯十九人,中郎将、护 羌校尉及刺史、二千石数十百人,〔二二〕遂与汉兴衰 。御览卷四七0

〔一〕 “耿恭”,耿国弟耿广之子 ,范晔后汉书卷一九有传。又见汪文台辑谢承后汉书卷 一、司马彪续汉书卷三。袁宏后汉纪卷一0亦略载其事 。此句至“乃以恭为戊己校尉”诸句,原仅有“耿恭为 戊己校尉”一句,今所增改,全据御览卷二四二所引。

〔二〕 “屯后王部金蒲城”,“后 王部”原误作“后主部”,下“
前王部”原误作“前主部”,今皆 据范晔后汉书耿恭传改正。此下三句聚珍本未加辑录。

〔三〕 “关宠”,原作“门宠”。 范晔后汉书耿恭传作“关宠”,御览卷一九二引司马彪 续汉书与范书同,又续汉书五行志有“戊己校尉关宠” ,是“门宠”乃“关宠”之讹,今据改正。

〔四〕 “欢喜”,此二字及下“遣 使献名马,愿”六字原无,聚珍本有,书钞卷六一引亦 有,今据增补。

〔五〕 “杀”,原误作“离”,今 据聚珍本、范晔后汉书耿恭传校正。

〔六〕 “箭神”,书钞卷一二五引 作“神箭”。

〔七〕 “中其疮者必有异”,书钞 卷一二五引作“其中创者必有异”。

〔八〕 “疮”,书钞卷一二五引作 “创”。

〔九〕 “遂解去”,范晔后汉书耿 恭传云:“匈奴遂破杀后王安得,而攻金蒲城。恭乘城 搏战,以毒药傅 矢,传语匈奴曰 :‘汉家神箭,其中疮者必有异。’因发彊弩射之。虏 中矢者,视创皆沸,遂大惊。会天暴风雨,随雨击之, 杀伤甚众。匈奴震怖,相谓曰:‘汉兵神,真可畏也。 ’遂解去。”

〔一0〕“笮”,压榨。

〔一一〕“贰师将军”,汉书李广利 传云:“太初元年,以广利为贰师将军,发属国六千骑 及郡国恶少年数万人以往,期至贰师城取善马,故号‘ 贰师将军’。”贰师城属大宛,故址在今苏联吉尔吉斯 西南部马尔哈马特。

〔一二〕“并扬示之”,类聚卷九引 云:“耿恭为校尉,居疏勒,匈奴来攻,城中穿井十五 丈,无水。恭曰:‘闻贰师将军拔佩刀刺山而飞泉出, 今汉德神灵,岂有穷乎!’乃正衣服,向井拜,为吏请 祷。有顷,井泉濆出。”御览卷六九引云:“耿恭以疏 勒城傍有水,徙居之。匈奴来攻,绝其涧水,吏笮马粪 汁饮之。”又卷五四二引云:“
耿恭于疏勒城穿井十五丈不得水, 恭乃正衣服,向井再拜,为吏士祷水,身自率士挽笼, 有飞泉涌出,大得水。吏士警喜,皆称万岁。”又卷七 六四引云:“耿恭于疏勒城穿井十五丈不得水,恭乃正 衣冠,向井再拜,为吏士祷水,身自率士负笼,有飞泉 涌出,吏士惊喜,皆称万岁。”范晔后汉书耿恭传李贤 注引云:“恭亲自挽笼,于是令士且勿饮,先和泥涂城 ,并扬示之。”此条即综合以上各书所引辑成。书钞卷 八五、卷一四四亦引,字句均未超出上引各段文字。

〔一三〕“救兵不至”,范晔后汉书 耿恭传云:“时焉耆、龟兹攻殁都护陈睦,北虏亦围关 宠于柳中。会显宗崩,救兵不至。”

〔一四〕“数月”,此句原无,姚本 、聚珍本有,御览卷四八六引亦有,今据增补。

〔一五〕“乃□铠弩”,此句上御览 卷三四八引有“士”字。

〔一六〕“恭”,此字原无,姚本、 聚珍本有,御览卷三四八引亦有,今据增补。

〔一七〕“共”,姚本、聚珍本皆无 此字,御览卷三四八引同。按无“共”字,文气较顺。

〔一八〕“有诏使五官中郎将马严齎 牛酒释服”,范晔后汉书耿恭传云:建初元年,恭“发 疏勒时尚有二十六人,随路死没,三月至玉门,唯余十 三人。……恭母先卒,及还,追行丧制,有诏使五官中 郎将齎牛酒释服”。李贤于“三月至玉门”句下注云: “玉门,关名,属敦煌郡,在今沙州。臣贤按:酒泉郡 又有玉门县,据东观记曰‘至敦煌’,明即玉门关也。 ”又于“五官中郎将”下注云:“据东观记,马严。” 此条即据李贤注,又酌取范书文句辑录。通鉴卷四六胡 三省注曾转引李贤注“玉门,关名”云云。

〔一九〕“车师太子比特訾降”,范 晔后汉书耿恭传载,章帝初即位,遣征西将军耿秉救耿 恭,建初元年正月,击车师,攻交河城,多所斩获,匈 奴惊走,“车师复降”。其下李贤引东观汉记此语作注 。

〔二0〕“征下狱”,此条不知聚珍 本从何书辑出。聚珍本注云:“
范书本传,恭是时为长水校尉,副 马防 征西羌,忤防,谒者李谭奏 恭以罪。”

〔二一〕“大将军九人,卿十三人” ,此二句姚本、聚珍本作“大将军二人,九卿十三人” ,初学记卷一八引同。按范晔后汉书耿恭传云:“耿氏 自中兴已后迄建安之末,大将军二人,将军九人,卿十 三人。”是御览卷四七0所引“大”字下脱“将军二人 ”四字,其下“将军九人,卿十三人”八字不误。

〔二二〕“中郎将”,原脱“中”字 ,姚本、聚珍本有,初学记卷一八引同,今据增补。“ 数十百人”,姚本作“数百人”,初学记卷一八引同。 聚珍本作“数十人”。按当作“数十百人”,范晔后汉 书耿恭传云:“中郎将、护羌校尉及刺史、二千石数十 百人。”可证。
 
 
 

   铫期

  铫期,〔一〕字次况,〔二〕为光武贼曹掾,从平 河北。上至蓟,时王郎檄书到,〔三〕蓟中起兵应王郎 。上趋驾出,百姓聚观,喧呼满道,遮路不得行。期骑 马奋戟,瞠目大呼左右曰:“跸。”大众披辟。〔四〕 后上即位,上笑曰:“卿欲遂跸耶?” 御 览卷六八0

  光武使邓禹发房子兵二千人,以铫期为偏将军, 别攻真定宋子余贼,拔乐阳、稿、肥累者也。〔五〕水 经注卷一0

  铫期从击王郎将儿宏、刘奉于钜鹿下,期先登陷 阵,手杀五十余人,创中额,〔六〕摄帻复战,〔七〕 遂大破之。 御览卷三六四

  铫期为太中大夫,从到雒阳,拜为卫尉。是时陇 蜀未降,麻赋往□□屯。〔八〕上轻与期门近出。〔九 〕期当车前叩头曰:“臣闻古今之戒,变生不意,诚不 愿陛下微行数出。”有诏车骑罢还。〔一0〕书 钞卷一三九

  期疾病,使使者存问,加赐医药甚厚。其母问期 当封何子?期言:“受国家恩深,常惭负,如死,不知 当何以报国,何宜封子也!”上甚怜之。范 晔后汉书卷二0铫期传李贤注

〔一〕 “铫期”,颍川郏人,范晔 后汉书卷二0有传。又见汪文台辑谢承后汉书卷一。

〔二〕 “字次况”,原脱“字”字 ,“况”又误“贶”,今据姚本、聚珍本和范晔后汉书 铫期传校正。

〔三〕 “时王郎檄书到”,此句至 “瞠目大呼左右曰”数句原作“
蓟中应王郎,上惊去,吏民遮道不 得行,期瞠目道左曰”。初学记卷一七引云:“铫期从 光武略地,时王郎檄书到,蓟中起兵应王郎。上趋驾出 ,百姓聚观,喧呼满道,遮路不得行。期骑马奋戟,瞠 目大呼左右曰:‘走。’众皆披靡。”今据初学记所引 增改。

〔四〕 “辟”,姚本作“避”,书 钞卷一三0引同。按二字古通。范晔后汉书铫期传作“ 靡”,与初学记卷 一七所引相合 。

〔五〕 “拔乐阳、稿、肥累者”, “拔”字聚珍本误作“援”。“
稿”字水经注原误引作“禀”,聚 珍本不误,今据改正。“肥累”,水经注原引作“肥垒 ”,聚珍本作“肥累”者是,今据改。范晔后汉书铫期 传云:“期为裨将,与傅宽、吕晏俱属邓禹。徇傍县, 又发房子兵。禹以期为能,独拜偏将军,授兵二千人, 宽、晏各数百人。还言其状,光武甚善之。使期别徇真 定宋子,攻拔乐阳、稿、肥累。”

〔六〕 “创”,原误作“疮”,聚 珍本作“创”,与范晔后汉书铫期传同,今据改正。

〔七〕 “帻”,原误作“情”,聚 珍本作“帻”,与范晔后汉书铫期传同,今据改正。

〔八〕 “麻赋往□□屯”,此句有 脱误,无从校正。“赋”字疑当作“贼”。

〔九〕 “期门”,汉武帝时选拔陇 西、天水、安定、北地、上郡、西河等六郡良家子组成 。武帝微行游猎,则执兵扈从,期诸殿门。其长曰仆射 ,属光禄勋。范晔后汉书铫期传李贤注云:“武帝将出 ,必与北地良家子期于殿门,故曰‘期门’。”

〔一0〕“有诏车骑罢还”,此条姚 本、聚珍本皆未辑录。
 
 
 

   王霸〔一〕

  袓父为诏狱丞。〔二〕范晔后汉书 卷二0王霸传李贤注

  上为大司马,以王霸为功曹令史,从渡河北,宾 客随者数十人,稍稍引去,上谓霸曰:〔三〕“颍川从 我者皆去,〔四〕而子独留,始验疾风知劲草。” 御 览卷四一八

  王郎起,上在蓟,郎移檄购上。上令王霸至市中 募人,将以击郎。市人皆大笑,举手●揄之,〔五〕霸 惭而去。〔六〕御览卷八二七

  光武发邯郸,〔七〕晨夜驰骛,传闻王郎兵在后 ,〔八〕吏士惶恐。南至下曲阳呼□河,〔九〕导吏还 言河水流澌,〔一0〕无船,不可渡。官属益惧,〔一 一〕畏为王郎所及。〔一二〕上不然也,遣王霸往视之 ,实然。王霸恐惊众,〔一三〕虽不可渡,且临水止, 尚可为阻,〔一四〕即还曰“冰坚可渡”。士众大喜。 上笑曰:“果妄言也。”〔一五〕比至河,河流澌已合 可履。〔一六〕上令霸护渡,马欲僵,以囊盛沙布冰上 ,〔一七〕遂得渡。渡未毕军,冰解。〔一八〕上谓霸 曰:“安吾众能济者,卿力也。”谓官属曰:“王霸从 我劳苦,前遇冰变,权时以安吏士,是天瑞也。为善不 赏,〔一九〕无以劝后。”即日以霸为军正,赐爵关内 侯。御览卷四四八

  刘文及苏茂臣于刘永,〔二0〕上遣王霸讨之。 霸至,遂闭门坚守,劳赐吏士,作倡乐,〔二一〕贼欢 呼,〔二二〕雨射营中,中霸前酒樽,霸安坐不动。〔 二三〕类聚卷七三

  光武以王霸为讨虏将军,〔二四〕击董宪。〔二 五〕御览卷二四0

  王霸为上谷太守,脩飞狐道至平城,〔二六〕堆 石布土,三百余里。初学记卷二四

〔一〕 “王霸”,字元伯,颍川颍 阳人,范晔后汉书卷二0有传。

〔二〕 “诏狱”,奉诏系治罪犯之 所。续汉书百官志云:“左平一人,六百石,掌平决诏 狱。”

〔三〕 “上”,原脱,依文义当有 此字,聚珍本未脱,今据增补。

〔四〕 “去”,聚珍本作“逝”, 书钞卷一九引亦作“逝”,范晔后汉书王霸传同。

〔五〕 “●”,说文作“歋”,释 云:“人相笑,相歋愈。”“●揄”,即“歋愈”。聚 珍本作“揶揄”,御览卷四九一引作“耶榆”,卷四九 八引作“耶歈”,卷四六六引作“邪揄”,范晔后汉书 王霸传同。按字虽歧异,皆音同字通。

〔六〕 “霸惭而去”,御览卷四九 一引同,卷四六六引作“霸惭懅而还”,卷四九八引作 “霸惭遽而返”。按“遽”乃“懅”之讹。“
懅”,惭也。

〔七〕 “光武发邯郸”,此句姚本 、聚珍本作“上从邯郸避王郎兵”,类聚卷一0、御览 卷八七三引同,惟“上”作“光武”。

〔八〕 “传闻王郎兵在后”,此句 原脱误作“传闻后”,今据范晔后汉书王霸传校补。

〔九〕 “南”,此字原无,聚珍本 有,御览卷八七三引有,今据增补。

〔一0〕“言”,原脱,姚本、聚珍 本有,书钞卷一三九、类聚卷一0、御览卷八七三引亦 有此字,今据 增补。

〔一一〕“官属益惧”,此句聚珍本 作“左右皆惶”,类聚卷一0、御览卷八七三引同。书 钞卷一三九引作“左右皆惶惧”。

〔一二〕“畏为王郎所及”,此句原 无,御览卷八七三引有,今据增补。聚珍本亦有此句, 惟无“王”字。

〔一三〕“遣王霸往视之,实然,王 霸恐惊众”,此三句姚本、聚珍本作“上令王霸前瞻水 ,霸欲如实还报,恐惊官属”,书钞卷一三九引同。

〔一四〕“虽不可渡,且临水止,尚 可为阻”,此三句原无,姚本、聚珍本有,类聚卷一0 引亦有,今据增补。御览卷八七三引亦有此三句,惟脱 “可为”二字。

〔一五〕“言”,原脱,聚珍本有, 类聚卷一0、御览卷八七三引亦有,今据增补。

〔一六〕“可履”,此二字原无,书 钞卷一三九、类聚卷一0、御览卷八七三引有,今据增 补。

〔一七〕“马欲僵,以囊盛沙布冰上 ”,原脱上句,下句又误作“以沙土汾冰上”,今据御 览卷八七三引校补。姚本、聚珍本作“马欲僵,各以囊 盛沙布冰上”,书钞卷一五九引同。

〔一八〕“渡未毕军,冰解”,此二 句姚本、聚珍本作“渡未毕数车而冰陷”,类聚卷一0 引同,惟“车而”二字互倒。书钞卷一三九引作“未毕 数车而冰还陷”,御览卷八七三引作“既度,未数里, 冰陷也”。此二句以上事类赋卷八引作“光武自邯郸避 王郎兵,南至丰,曲阳吏言:‘滹沱河流澌,无船,不 可渡。’左右皆怖。上令王霸前视之, 实然。霸念还言惊众,且白曰:‘冰坚可渡。’上大笑 曰:‘
果妄言也。’比至河,冰已合,上 乃渡,未毕数车冰陷也”。

〔一九〕“为善不赏”,“不”字下 原衍“费”字,聚珍本无,今据删。

〔二0〕“刘文及苏茂臣于刘永”, 此句原脱误为“刘文及苏茂易永”,今据聚珍本校正。

〔二一〕“倡”,原误作“冒”,聚 珍本作“倡”,御览卷七六一引同,今据改正。

〔二二〕“贼欢呼”,“贼”字上原 衍“赋”字,今删去。“贼”字下聚珍本有“众”字。

〔二三〕“霸安坐不动”,此句原无 ,聚珍本有,御览卷三九三引亦有,今据增补。御览卷 七六一引作“霸坐不动”。此条御览卷三九三引作“上 幸谯,使王霸攻周建,贼雨射城中,中霸前酒□,霸安 坐不动”。王霸攻苏茂、周建,事在建武四年,详见范 晔后汉书王霸传。

〔二四〕“王霸为讨虏将军”,建武 五年,王霸拜讨虏将军。

〔二五〕“击董宪”,此条姚本、聚 珍本皆未辑录。

〔二六〕“王霸为上谷太守,脩飞狐 道至平城”,建武九年,王霸拜上谷太守。十三年,为 防御卢芳与匈奴、乌桓连兵扰边,霸与杜茂治飞狐道, 堆石布土,筑起亭障,自代至平城三百余里。见范晔后 汉书王霸传。

 
 

   祭遵〔一〕

  上过颍阳,〔二〕祭遵以县吏数进见,上爱其容仪 ,署为门下吏。御览卷三八九

  祭遵从征河北,为军市令。舍中儿犯法,遵格杀 之。上怒,命收遵。时主簿陈副谏曰:〔三〕“明公常 欲众军整齐,今遵奉法不避,是教令行也。”上乃贷之 ,〔四〕以为刺奸将军。语诸将曰:“当备祭遵,吾舍 中儿犯令尚杀之,必不私诸卿也。”〔五〕御 览卷二三二

  祭遵为征虏将军,〔六〕将兵北入箕关,与弘农 、厌新、柏华聚、蛮中贼合战,〔七〕中弩矢,入口洞 出,举袖掩口,血流袖中。众见遵伤,却退。遵呵吏士 ,吏士进战,皆一击十,大破之。御览 卷四三四

  祭遵袭略阳,〔八〕遣护军王忠皆持卤刀斧伐树 开道。至略阳,袭隗嚣。御览卷三四五

  隗嚣破,〔九〕上从长安东归过□,幸祭遵营, 劳之,〔一0〕士众作黄门武乐,〔一一〕至夜御灯火 。时遵有疾,〔一二〕诏赐重茵,覆以御盖。御 览卷八七0

  时遵屯□。〔一三〕诏书曰:“将军连年距难, 众兵即却,复独按部,功劳烂然。兵退无宿戒,粮食不 豫具,今乃调度,恐力不堪。国家知将军不易,亦不遗 力。今送缣千匹,以赐吏士。”范晔后 汉书卷二0祭遵传李贤注

  祭遵奉公,赏赐与士卒,〔一四〕家无私财,身 衣布衣韦葱,〔
一五〕卧布被终身,〔一六〕夫人裳不加彩,士以此 重之。〔一七〕类聚卷七0

  祭遵病薨,丧至河南,诏遣百官皆诣丧所。上车 驾素服往吊,望城门举音,遂哭而至哀恸。复幸城门, 阅过丧车,〔一八〕瞻望涕泣。上亲临祠以太牢,仪如 孝宣帝临霍将军故事。御览卷五六一

  时下宣帝临霍将军仪,令公卿读视,以为故事。 范晔后汉书卷二0祭遵传李贤注

  祭遵薨,丧至河南,博士范升上疏曰:“遵为将 军,取士皆用儒术,〔一九〕对酒娱乐,必雅歌投壶。 又建为孔子立后,奏置五经大夫。虽在军旅,心存王室 ,不忘俎豆,〔二0〕可谓守死善道者也。”乃赠将军 ,给侯印绶,朱轮容车,〔二一〕遣校尉发骑士四百人 ,被玄甲、兜鍪,兵车军阵送葬。〔二二〕御 览卷三五六

  祭遵死后,每至朝会,上常叹曰:“安得忧国奉 公之臣如祭征虏者!”〔二三〕御览卷 六二一

  上数嗟叹,卫尉铫期见上感恸,对曰:“陛下至 仁,哀念祭遵不已,群臣各怀惭惧。”〔二四〕范 晔后汉书卷二0祭遵传李贤注

  颍阳侯祭遵无子,〔二五〕国除。御 览卷二0一

〔一〕 “祭遵”,字弟孙,颍川颍 阳人,范晔后汉书卷二0有传。又见汪文台辑谢承后汉 书卷一、司马彪续汉书卷二、华峤后汉书卷一。

〔二〕 “上过颍阳”,光武破王寻 等,还过颍阳,时值更始元年,王莽地皇四年。

〔三〕 “陈副”,此二字姚本、聚 珍本同,范晔后汉书祭遵传亦作“陈副”,而御览卷四 二七引作“陈嗣”。

〔四〕 “贷”,聚珍本同,书钞卷 三七引亦同。姚本作“贳”,书钞卷五五、御览卷四二 七引亦作“贳”。按二字于义皆通。贷,宽免。贳,赦 免。

〔五〕 “必不私诸卿也”,御览卷 二四0、卷八二七亦引此条中一二语。

〔六〕 “祭遵为征虏将军”,建武 二年春,祭遵拜征虏将军。

〔七〕 “柏华聚、蛮中贼”,原无 “聚”字,范晔后汉书祭遵传李贤注、通鉴卷四0胡三 省注引有,又无“中”字,聚珍本有,范书祭遵传亦有 ,今据增补。通鉴卷三二胡三省注引郦道元云:“河南 新城县,故蛮子国也,县有鄤聚,今名蛮中。”

〔八〕 “祭遵袭略阳”,此句御览 卷七六三引同,聚珍本未辑录。

〔九〕 “隗嚣破”,此句原无,聚 珍本有,御览卷七0二引亦有,今据增补。

〔一0〕“劳之”,此二字原无,聚 珍本有,御览卷七0二引亦有,今据增补。

〔一一〕“黄门武乐”,后汉书祭遵 传王先谦集解引沈钦韩云:“黄门,即黄门鼓吹,天子 所以宴乐群臣。武乐,即短箫铙歌军乐也。”

〔一二〕“时遵有疾”,此下三句原 无,聚珍本有,书钞卷一三四、御览卷七0二引亦有, 今据增补。此条御览卷四七四、卷七0八亦引,字句较 略。

〔一三〕“时遵屯汧”,此句聚珍本 改作“遵独留汧”,其上又据范晔后汉书祭遵传增补“ 公孙述遣兵救隗嚣,吴汉、耿弇等悉奔还”二句。

〔一四〕“赏赐与士卒”,此句书钞 卷一二九引作“赏赐与士共之”。

〔一五〕“韦葱”,此二字原无,聚 珍本有,书钞卷一二九引亦有,今据增补。

〔一六〕“终身”,此二字原无,聚 珍本有,书钞卷一二九引亦有,今据增补。

〔一七〕“士以此重之”,此句原无 ,聚珍本有,书钞卷一二九引亦有,今据增补。

〔一八〕“阅过”,此二字原误作“ 遇”,姚本、聚珍本作“阅过”,范晔后汉书祭遵传李 贤注引同,今据改。

〔一九〕“取士皆用儒术”,此下五 句原无,姚本、聚珍本有,类聚卷七四引亦有,今据增 补。

〔二0〕“心存王室,不忘俎豆”, 此二句聚珍本作“不忘王室”,非原书旧貌。

〔二一〕“朱轮容车”,此句原无, 姚本、聚珍本亦未辑录,御览卷三五五引有,今据增补 。范晔后汉书祭遵传云:遵卒,“赠以将军、侯印绶, 朱轮容车,介士军陈送葬”。

〔二二〕“兵车军阵送葬”,此条书 钞卷一一五、类聚卷五九、御览卷七五三、合璧事类后 集卷七四、翰苑新书卷五一、范晔后汉书祭遵传李贤注 亦引,字句皆较简略。

〔二三〕“安得忧国奉公之臣如祭征 虏者”,此条书钞卷一九、卷二九、卷三八,御览卷二 三九,记纂渊海卷五八亦引,字句大同小异。

〔二四〕“群臣各怀惭惧”,范晔后 汉书祭遵传云:“其后会朝,帝每叹曰:‘安得忧国奉 公之臣如祭征虏者乎!’遵之见思若此。”其下李贤即 引此段文字作注。

〔二五〕“颍阳侯祭遵”,建武二年 ,祭遵封为颍阳侯。
 
 
 

   祭肜

  祭肜,〔一〕字次孙,早孤,以至孝称。值天下乱 ,野无烟火,而祭肜独在冢侧。〔二〕每贼过,见其尚 幼而有志节,奇而哀之。〔
三〕御览卷五五七

  祭肜为襄贲令,〔四〕是时盗贼尚未悉平,而襄 贲清静。诏书增秩一等,赐缣百疋,策书勉励。〔五〕 御览卷八一八

  祭肜为辽东太守,〔六〕至则厉兵马,远斥候。 肜有勇力,能贯三百斤弓,虏每犯塞,〔七〕常为士卒 先锋,数破之。御览卷三四七

  祭肜为辽东太守,鲜卑奉马一疋,貂裘二领。御 览卷六九四

  祭肜为辽东守,抚夷狄以恩信,皆畏而爱之。〔 八〕书钞卷三五

  祭肜为辽东太守,肜之威声扬于北方,胡夷皆来 内附,〔九〕野无风尘,乃悉罢缘边屯兵。及肜卒,〔 一0〕乌桓、鲜卑追思无已,每朝京师,过肜冢拜谒, 仰天号泣乃去。御览卷二六0

  祭肜素清俭,在辽东三十年,衣无储副。〔一一 〕帝嘉其功效,赐钱百万,〔一二〕衣服刀剑,〔一三 〕下至杯案食物,大小重沓。〔一四〕书 钞卷一三三

  祭肜膂力过人,常贯三百斤弓,入为太仆。从帝 至鲁,〔一五〕过孔子讲堂,帝指子路室曰:“此太仆 室也。〔一六〕太仆,吾之御侮也。”〔一七〕御 览卷二三0

〔一〕 “祭肜”,范晔后汉书卷二 0有传。又见汪文台辑司马彪续汉书卷二。袁宏后汉纪 卷一0亦略载其事。“祭肜”二字原误作“□刐”,此 条下同,聚珍本则误作“□删”。

〔二〕 “冢”,原误作“家”,今 据范晔后汉书祭肜传改正。

〔三〕 “奇而哀之”,范晔后汉书 祭肜传云:“肜字次孙,早孤,以至孝见称。遇天下乱 ,野无烟火,而独在冢侧。每贼过,见其尚幼而有志节 ,皆奇而哀之。”与此大同小异。因为聚珍本“祭肜” 二字误作“□删”,遂以此条文字入□删传,并云□删 时代不明,误甚。

〔四〕 “祭肜”,原误作“祭彤” ,以下各条同误,皆据范晔后汉书祭肜传改正。“肜” 与“融”字通。事类赋卷一三引东观汉记云:“祭肜贯 三百斤弓。”“肜”字尚不误。

〔五〕 “策书勉励”,此条书钞卷 七八亦引,字句较略。

〔六〕 “祭肜为辽东太守”,肜于 建武十七年为辽东太守。

〔七〕 “虏每犯塞”,此下三句原 无,聚珍本有,御览卷四三四引亦有,今据增补。

〔八〕 “皆畏而爱之”,此条姚本 、聚珍本皆未辑录。

〔九〕 “胡夷”,文选卷二0陆云 大将军宴会被命作诗李善注引同,聚珍本作“诸夷”。

〔一0〕“及肜卒”,按时间顺序, 此下诸句当在本篇末。

〔一一〕“储副”,初学记卷二0、 御览卷七一0、万花谷后集卷一八引同,姚本、聚珍本 作“副储”,不知何据。

〔一二〕“钱百万”,此三字原无, 姚本、聚珍本有,书钞卷一九、初学记卷二0、六帖卷 四九、御览卷七一0、万花谷后集卷一八、合璧事类后 集卷六引亦有此三字,今据增补。祭肜被赐,时在永平 十二年。范晔后汉书祭肜传云:永平“十二年,征为太 仆。肜在辽东几三十年,衣无兼副。显宗既嘉其功,又 美肜清约,拜日,赐钱百万,马三匹,衣被刀剑,下至 居室什物,大小无不悉备”。

〔一三〕“衣服刀剑”,此句姚本、 聚珍本作“及衣冠刀剑”。

〔一四〕“沓”,御览卷七一0引同 ,姚本、聚珍本作“□”。按“
沓”字义长。

〔一五〕“至鲁”,此二字原无,姚 本、聚珍本有,书钞卷五四、御览卷三八六引亦有,今 据增补。

〔一六〕“此太仆室也”,此句原无 ,姚本、聚珍本有,书钞卷一九、卷五四,类聚卷四九 ,御览卷三八六引亦有,今据增补。

〔一七〕“吾之御侮也”,尚书大传 卷二殷传西伯戡耆云:“孔子曰:‘文王得四臣,丘亦 得四友焉。自吾得回也,门人加亲,是非胥附与?自吾 得赐也,远方之士日至,是非奔辏与?自吾得师也,前 有辉,后有光,是非先后与?自吾得由也,恶言不入于 门,是非御侮与?文王有四臣以免虎口,丘亦有四友以 御侮。’”由字子路。
 
 
 

   祭参〔一〕

  鲜卑千余骑攻肥如城,杀略吏人,祭参坐沮败,下 狱诛。〔二〕范晔后汉书卷四和帝纪李 贤注

〔一〕 “祭参”,祭肜子,范晔后 汉书卷二0祭肜传略载其事。

〔二〕 “下狱诛”,范晔后汉书和 帝纪云:永元九年“八月,鲜卑寇肥如,辽东太守祭参 下狱死”。
 
 
 

   郭况

  郭况谨慎,〔一〕上书,〔二〕除黄门侍郎,年十 六。〔三〕书钞卷五八

  郭况为城门校尉。〔四〕况,皇后弟,贵重,宾 客辐凑,而况恭俭谦逊,遵奉法度,不敢骄奢。〔五〕 御览卷五一五

  郭况迁大鸿胪,上数幸其第,饮酒,赏赐金帛甚 盛,〔六〕京师号况家为金穴,言其贵极也。〔七〕初 学记卷一八

〔一〕 “郭况”,真定稿人,为光 武郭皇后之弟,其事见范晔后汉书卷一0光武郭皇后纪 。

〔二〕 “上书”,疑此二字为衍文 。范晔后汉书光武郭皇后纪云:建武元年,“帝善况小 心谨慎,年始十六,拜黄门侍郎”。

〔三〕 “年十六”,此条姚本、聚 珍本皆未辑录。

〔四〕 “郭况为城门校尉”,建武 十四年,况迁城门校尉。

〔五〕 “骄”,聚珍本作“一”。

〔六〕 “饮酒,赏赐金帛甚盛”, 原无“饮酒,赏”三字,“饮酒”二字系据聚珍本和六 帖卷七五引增补,“赏”字系据御览卷八一0引增补。

〔七〕 “言其贵极也”,此句聚珍 本作“言富实也”,御览卷八一0、事类赋卷九引作“ 言其富贵”。此条万花谷别集卷一六亦引,字句大同小 异。
 
 
 

   邓让〔一〕

  让夫人,光烈皇后姊也。范晔后汉 书卷一七岑彭传李贤注

〔一〕 “邓让”,范晔后汉书无传 。
 
 
 

   孙咸〔一〕

  谶曰:“孙咸征狄。”今以平狄将军孙咸行大司马 事。咸以武名官,应图谶云。〔二〕书 钞 卷五一

〔一〕 “孙咸”,范晔后汉书无传 。

〔二〕 “应图谶云”,此条文字当 是诏命中语。类聚卷四七、御览卷二0九、范晔后汉书 景丹传李贤注亦引,字句皆略于此。范书景丹传云:“ 世祖即位,以谶文用平狄将军孙咸行大司马,众咸不悦 。”
 
 
 

   蒋翊

  蒋翊,〔一〕字元卿,后母憎之,伺翊寝,操斧斫 之,值翊如厕。御览卷七六三

〔一〕 “蒋翊”,范晔后汉书无传 。“翊”字当作“诩”。汉书王贡两龚鲍传云:“始隃 麋郭钦,哀帝时为丞相司直,奏免豫州牧鲍宣、京兆尹 薛修等,又奏董贤,左迁卢奴令,平帝时迁南郡太守。 而杜陵蒋诩元卿为兖州刺史,亦以廉直为名。王莽居摄 ,钦、诩皆以病免官,归乡里。”范晔后汉书杨震传云 :“父宝,习欧阳尚书。哀、平之世,隐居教授。居摄 二年,与两龚、蒋诩俱征,遂遁逃,不知 所 处。”李贤注云:“蒋诩,字元卿。”皆可证。聚珍本 亦作蒋翊,以为所处时代不详。据汉书、范书所载,诩 生活于王莽时和东汉初年,聚珍本失考。
 
 
 

   杨正

  杨正为京兆功曹,〔一〕光武崩,京兆尹出西域, 贾胡共起帷帐设祭,尹车过帐,胡牵车令拜。尹疑止车 ,正在前导曰:“礼,天子不食支庶,况夷狄乎!”□ 坏祭,遂去。御览卷二六四

〔一〕 “杨正”,不见范晔后汉书 。
 
 
 

   耿嵩

  耿嵩,〔一〕字文都,钜鹿人。履清高之节,髫童 介然特立,〔
二〕不随于俗,乡党大人莫不敬异之。〔三〕王莽败 ,盗贼起,宗族在兵中,〔四〕谷食饥贵,人民相食, 〔五〕宗家数百人,升合分粮。时嵩年十二三,宗人长 少咸共推令主廪给,〔六〕莫不称平。御 览卷四二九

〔一〕 “耿嵩”,不见范晔后汉书 。

〔二〕 “髫”,聚珍本作“□”, 类聚卷二二引同。

〔三〕 “大人”,聚珍本同,类聚 卷二二引作“士大夫”。

〔四〕 “兵”,聚珍本同,类聚卷 二二引作“草”。

〔五〕 “人民相食”,此句原无, 聚珍本有,书钞卷一五八、类聚卷二二引亦有,今据增 补。

〔六〕 “给”,此字原无,聚珍本 有,书钞卷一五八、类聚卷二二引亦有,今据增补。
 
 
 

   张重

  张重,〔一〕日南计吏,形容短小,明帝问云:“ 何郡小吏?”答曰:“臣日南计吏,非小吏也。” 御 览卷三七八

〔一〕 “张重”,范晔后汉书未载 张重事迹。御览卷四引后汉书云:“张重字重笃,明帝 时举孝廉。帝曰:‘何郡小吏?’答曰:‘臣日南吏。 ’帝曰:‘日南郡人应向北看日。’答曰:‘臣闻雁门 不见垒雁 为门,金城郡不见积金 为郡。臣虽居日南,未尝向北看日。’”所述张重事迹 稍详于御览卷三七八所引。
 
 
 

   姜诗

  姜诗,〔一〕字士游,广汉雒人。遭值年荒,〔二 〕与妇佣作养母。贼经其里,〔三〕束兵安步,云“不 可惊孝子”。母好饮江水,儿常取水溺死。夫妇痛,恐 母知,诈云行学,岁作衣投于江中,〔四〕俄而涌泉, 出于舍侧,味如江水,井旦出鲤鱼一双。〔五〕御 览卷四一一

  贼经姜诗里,不敢惊孝子,致米肉而去。诗埋之 。后吏谴诗,掘出示之。〔六〕书钞卷 一四五

〔一〕 “姜诗”,范晔后汉书卷八 四有姜诗妻传,诗事即见传中。

〔二〕 “遭”,聚珍本作“适”。 按二字于义皆通。

〔三〕 “贼经其里”,此句御览卷 三八九引作“赤眉贼经其里落”。

〔四〕 “岁”,此字聚珍本重,御 览卷三八九引亦重。按当作“岁岁”。

〔五〕 “井旦出鲤鱼一双”,“井 ”,御览卷九三六引作“并”,余同。此句姚本、聚珍 本作“日生鲤一双”。事类赋卷二九亦引作“
日生鲤一双”。

〔六〕 “掘出示之”,此条御览卷 八六三亦引,字有讹脱。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