晏子春秋集释

 
附录
    一晏子春秋佚文
      一晏子春秋佚文
    二晏子集语
    三晏子事迹
      一家世
      二传记
      三政事
        史记十二诸侯年表
      四遗迹
      五评论
        二贤论(杨夔)
        晏子传论(苏辙)
        晏子(洪迈)
        晏婴论(赵青藜)
        晏婴路寝对论(赵青藜)
        晏子不受邶殿论(姚鼐)
        晏平仲论(马国翰)
        晏平仲论(俞樾)
    四有关晏子学说学派讨论
      一儒家说
        晏子春秋(王鸣盛)
        晏子非墨家辨(刘师培)
      二墨家说
        辩晏子春秋(柳宗元)
        晏子春秋辨(薛季宣)
        晏子(项安世)
        晏子(王应麟)
        晏子春秋(焦竑)
        论晏子改入墨家(章学诚)
        新刻晏子春秋书后(洪亮吉)
        晏子春秋(凌扬藻)
        晏子之宜入墨家(尹桐阳)
      三其他
        论晏子独成一家(洪亮吉)
        晏子春秋学案(蛤笑)
        晏子(罗焌)
        晏子春秋辨证(严挺)
    五有关晏子春秋考辨
      一晏子之书称春秋说
      二史志著录
      三真伪考辨
        晏子春秋(姚际恒)
        读晏子一(恽敬)
        读晏子二
        书柳子厚辨晏子春秋后(吴德旋)
        读晏子春秋(管同)
        读晏子(黄以周)
        晏子考释(梁启超)
        晏子(日本古贺侗庵)
        晏子春秋(日本古贺侗庵)
      四篇目考晏子春秋篇目考(刘广圻)
      五校刻晏子春秋序跋
        晏子春秋总评(杨慎)
        绵眇阁本题辞(余有丁等)
        晏子删评题辞(王僎)
        凌刻本题识(凌澄初)
        平津馆刻本序(孙星衍)
        全椒吴氏刻本叙(吴鼒)
        重刻晏子春秋后序(顾广圻)
        读晏子春秋杂志序(王念孙)
        指海本晏子春秋跋(钱熙祚)
        晏子春秋重校本序(黄以周)
        晏子春秋序(苏舆)
        校吴刻本题识(叶昌炽)
        晏子春秋斠补序(刘师培)
        晏子春秋校注叙(张纯一)
        晏子春秋新证序(于省吾)
      六晏子春秋版本题识
    六晏子春秋重言重意篇目表
     
     
     

附录

 一晏子春秋佚文

天子以下至士皆祭以首时。
  案:此条礼记王制孔疏引晏子 春秋。

允矣君子,直言是务。

  案:此条王应麟诗考引晏子春秋 。丁晏补注本“允”作“乐”,今本书挩引此诗,未知 王氏所据何本。

寡妇树兰,生而不芳;继子得食,肥而不泽。

  案:此为太平御览八百四十九所 引,蒙上所引“晏子曰”,“食脱粟之饭”章、“相齐 三年”章,标“又曰”二字,今本书挩此四句。又见淮 南子缪称训,惟“寡妇”作“男子”,“生”字作“美 ”。◎则虞案:“树兰”句又见文心雕龙情采篇。

余家素贫,昼则苦于作劳,夜则甘于疲寝,三时之际 ,书皆生尘。

  案:此条御览三十七引晏子春秋 ,然不类晏子语。

治天下若委裘,用贤委裘之实,桓公听管仲,而赵襄 听王登,此之谓委裘然。

  案:此条文选任昉为萧扬州荐士 表李注引为晏子,又申之云:“
委裘,谓用贤也。”今书无此文, “晏”字疑误。

为代于足脩为市死者又脩为也。

  案:此为原本书钞四十五所引, 蒙上所引“晏子曰籍重而狱多”二句,标“又曰”二字 ,今本无此文。书钞所引亦脱讹不可晓。

君之所以尊者令,令不行,是无君也,故明君慎令。

  案:此条御览六百三十八引晏子 ;书钞四十五、类聚五十四均引为申子。

夫爵益高者意益下,官益大者心益小,禄益厚者施益 博。

  案:此为艺文类聚二十三所引, 蒙上条所引“晏子曰居必择邻”三句,标“又曰”二字 ,御览四百五十九直为晏子,末有“也”字。然此乃楚 相孙叔敖语,见韩诗外传七、荀子尧问篇、淮南道应训 。

人之将疾,必先不甘粱肉之味;国之将亡,必先恶忠 臣之语。

  案:此为类聚二十三所引,蒙上 所引“晏子曰居必择邻”,标“
又曰”二字,御览四百五十九同, 今此语亦见文子微明篇。◎则虞案:记纂渊海六十六引 同,惟“忠臣”作“忠直”。

其文好者身必剥,其角美者身见煞;甘泉必竭,直木 必伐。

  案:此为类聚二十三所引,亦蒙 上条所引“晏子曰居必择邻”,标“又曰”二字,御览 四百五十九改标“文子”。今此语见文子符言篇,或类 聚误引。

宁戚欲干齐桓公,困穷饭牛于北门之外,桓公诏夜门 避任车,戚乃击辕而歌,桓公悯
而异之,今后车载之。

  案:此为北堂书钞一百四十一所 引,称“晏子春秋”,今本无此文。惟吕氏春秋举难篇 亦述此事,或“晏子”乃“吕氏”之讹。

齐侯自颊谷归,谓晏子曰:“寡人获罪于鲁君,如之 何?”晏子曰:“君子谢过以质,小人谢过以文,齐尝 侵鲁四邑,请皆归之。”

  案:此为公羊定十年传何休解诂 文。疏云:“皆晏子春秋及家语、孔子世家之文。”是 本书亦记归鲁邑事,其与解诂同异若何,今不可考,姑 录解诂文于此。

齐侯送晏子于雪宫。

  案:此为元和郡县图志河南道六 临淄县所引,其文云:“雪宫,在县东北六里,晏子春 秋所谓‘齐侯送晏子于雪宫’也。今本书无此文,窃疑 图志所引即孟子梁惠王下齐宣王见孟子事,因彼章亦述 晏子语,遂误识其文属之本书,当订正。

人不衣裋褐,不食糟糠。饮食不美,面目颜色,不足 视也,是以食必粱肉。

  案:此为原本书钞一百四十三所 引,称为“晏子”,今本书无此文。此见墨子非乐上篇 ,陈禹谟本改“晏” 为“墨”, 孔校亦云:“
‘晏子’盖沿上文误入。”是也。

 以上刘师培辑,则虞校。

管夷吾曰:“吾既告子养生矣,送死奈何?”晏平仲 曰:“送死略矣,将何以告焉。”

管夷吾曰:“吾固欲闻之。”平仲曰:“既死,岂在 我哉?焚之亦可,沈之亦可,之亦可,露之亦可,衣薪 而弃诸沟壑亦可,□文绣裳而纳诸石椁亦可,唯所遇焉 。

  则虞案:见列子杨朱篇,意林二 引列子迳称“晏子曰”。讥晏子者每以薄葬短丧为诟病 ,今晏子春秋无其文列子引晏子者二:一即此;其二力 命篇引牛山之对。

四海之云凑,千里之雨至。

  则虞案:见记纂渊海卷二引。

师旷识爨薪,易牙别淄渑。

  则虞案:见记纂渊海卷六十一引 。
 以上则虞补辑。
 
 

 二晏子集语

  冬十月,会于鲁济,寻溴梁之言,同伐齐。齐侯 御诸平阴,堑防门而守之广里。夙沙卫曰:“不能战; 莫如守险。”弗听,诸侯之士门焉,齐人多死,范宣子 告析文子曰:“吾知子,敢匿情乎?鲁人莒人皆请以车 千乘自其乡入,既许之矣,若入,君必失国,子盍图之 。”子家以告公,公恐。晏婴闻之,曰:“君固无勇, 而又闻是,弗能久矣。”齐侯登巫山以望晋师,晋人使 司马斥山泽之险,虽所不至,必旆而疏陈之,使乘车者 左实右伪以旆先,舆曳柴而从之,齐侯见之,畏其众也 ,乃脱归。(左襄十八年传)

    平公元年,伐齐,齐灵公与 战靡下,齐师败走。晏婴曰:“
君亦毋勇,何不止战。”遂去。晋 追,遂围临灾,尽烧屠其郭中,东至胶,南至沂,齐皆 城守。晋乃引兵归。(史记晋世家)

  冬,会于沙随,复锢栾氏也。栾盈犹在齐,晏子 曰:“祸将作矣,齐将伐晋,不可以不惧。”( 左襄二十二年传)

  秋,齐侯伐卫,自卫将遂伐晋。晏平仲曰:“君 恃勇力以伐盟主,若不济,国之福也,不德而有功,忧 必及君。”(左襄二十三年传)

  甲戌,飨诸北郭,崔子称疾不视事。乙亥,公问 崔子,遂从姜氏,姜入于室,与崔子自侧户出。公拊楹 而歌,侍人贾举止众从者而入,闭门,甲兴,公登台而 请,弗许;请盟,弗许;请自刃于庙,弗许。皆曰:“ 君之臣杼,疾病不能听命,近于公宫,陪臣干掫,有淫 者不知二命,公逾墙,又射之,中股反队,遂弑之。贾 举、州绰、邴师、公孙敖、封具、铎父、襄伊、偻堙皆 死。祝佗父祭于高唐,至,复命,不说,弁而死于崔氏 。申蒯侍渔者,退谓其宰曰:“尔以帑免,我将死。” 其宰曰:“免是反子之义也。”与之皆死。崔氏杀鬷蔑 于平阴,晏子立于崔氏之门外,其人曰:“死乎?”曰 :“独吾君也乎哉?吾死也?”曰:“行乎?”曰:“ 吾罪也乎哉?吾亡也?”曰:“归乎?”曰:“君死, 安归?君民者,岂以陵民,社稷是主;臣君者,岂为其 口实,社稷是养。故君为社稷死,则死之,为社稷亡, 则亡之,若为己死而为己亡,非其私昵,谁敢任之。且 人有君而弑之,吾焉得死之?而焉得亡之?将庸何归? ”门启而入,枕尸股而哭,兴,三踊而出。人谓崔子必 杀之,崔子曰:“民之望也,舍之得民。”( 左襄二十五年传)

    三曰:达士者,达乎死生之 分。达乎死生之分,则利害存亡弗能惑矣。故晏子与崔 杼盟而不变其义。……晏子与崔杼盟。其辞曰:“不与 崔氏而与公孙氏者,受其不祥。”晏子俛而饮血,仰而 呼天曰:“不与公孙氏而与崔氏者,受此不祥。”崔杼 不说,直兵造胸,句兵钩颈,谓晏子曰:“子变子言, 则齐国吾与子共之;子不变子言,则今是已。”晏子曰 :“崔子,子独不为夫诗乎?诗曰:‘莫莫葛藟,延于 条枚,凯弟君子,求福不回。’婴且可以回而求福乎? 子惟之矣。”崔杼曰:“此贤者,不可杀也。”罢兵而 去。晏子援绥 而乘,其仆将驰, 晏子抚其仆之手曰:“安之毋失节。疾不必生,徐不必 死。鹿生于山,而命悬于厨,今婴之命有所悬矣。”晏 子可谓知命矣。(吕氏春秋知分)

    崔杼弑庄公,合士大夫盟, 盟者皆脱剑而入,言不疾指血至者死。所杀者十余人。 次及晏子,捧杯血仰天而叹曰:“恶乎!崔杼将为无道 而杀其君。”于是盟者皆视之。崔杼谓晏子曰:“子与 我,吾将与子分国;子不与我,杀子,直兵将推之,曲 兵将钩之。吾愿子之图之也。”晏子曰:“吾闻留以利 而倍其君,非仁也;劫以刃而失其志者,非勇也。诗曰 :‘莫莫葛藟,延于条枚,恺悌君子,求福不回。’婴 其可回矣。直兵推之,曲兵钩之,婴不之革也。”崔杼 曰:“舍晏子!”晏子起而出,授绥而乘。其仆驰,晏 子抚其手曰:“麋鹿在山林,其命在庖厨,命有所悬, 安在疾驱。”安行成节,然后去之。诗曰:“羔裘如濡 ,恂直且侯,彼己之子,舍命不渝。”晏子之谓也。( 韩诗外传一)

    崔杼弑庄公,令士大夫盟者 皆脱剑而入,言不疾,指不至血者死,所杀十人。次及 晏子,晏子奉杯血仰天叹曰:“恶乎!崔子将为无道, 杀其君。”盟者皆视之。崔杼谓晏子曰:“子与我,我 与子分国;子不吾与,吾将杀子,直兵将推之,曲兵将 勾之。唯子图之。”晏子曰:“婴闻回以利而背其君者 ,非仁也;劫以刃而失其志者,非勇也。诗云:‘恺悌 君子,求福不回。’婴可谓不回矣。直兵推之,曲兵勾 之,婴不之回也。”崔子舍之。晏子趋出,授绥而乘。 其仆将驰,晏子拊其手曰:“虎豹在山林,其命在庖厨 ,驰不益生,缓不益死。”按之成节,然后去之。诗云 :“彼己之子,舍命不渝。”晏子之谓也。(新序节士 )

  秋,七月,齐侯郑伯为卫侯故如晋,晋侯兼享之 。晋侯赋嘉乐,国景子相齐侯赋蓼萧,子展相郑伯赋缁 衣。叔向命晋侯拜二君,曰:“寡君敢拜齐君之安我先 君之宗祧也,敢拜郑君之不贰也。”国子使晏平仲私于 叔向曰:“晋君宣其明德于诸侯,恤其患而补其阙,正 其违而治其烦,所以为盟主也。今为臣执君,若之何? ”叔向告赵文子,文子以告晋侯,晋侯言卫侯之罪,使 叔向告二君,国子赋辔之柔矣,子展赋将仲子兮,晋侯 乃许归卫侯。叔向曰:“郑七穆,罕氏其后亡者也,子 展俭而壹。”(左襄二十六年传)

  公膳日双鸡,饔人窃更之以鹜。御者知之,则去 其肉,而以其洎馈,子雅、子尾怒,庆封告卢蒲嫳,卢 蒲嫳曰:“譬之如禽兽,吾寝处之矣。”使析归父告晏 平仲,平仲曰:“婴之众,不足用也,知无能谋也,言 弗敢出,有盟可也。”子家曰:“子之言云,又焉用盟 。”(左襄二十八年传)

  崔氏之乱,丧群公子,故锄在鲁,叔孙还在燕, 贾在句渎之丘。及庆氏亡,皆召之,具其器用,而反其 邑焉。与晏子邶殿,其鄙六十,弗受。子尾曰:“富, 人之所欲也,何独弗欲?”对曰:“庆氏之邑足欲,故 亡;吾邑不足欲也,益之以邶殿乃足欲,足欲,亡无日 矣。在外不得宰吾一邑,不受邶殿,非恶富也,恐失富 也。且夫富如布帛之有幅焉,为之制度,使无迁也。夫 民生厚而用利,于是乎正德以幅之,使无黜嫚,谓之幅 利,利过则为败,吾不敢贪多,所谓幅也。”与北郭佐 邑六十,受之。(左襄二十八年传)

  吴公子扎……聘于齐,说晏平仲,谓之曰:“子 速纳邑与政,无邑无政,乃免于难。齐国之政,将有所 归,未获所归,难未歇也”。故晏子因陈桓子以纳政与 邑,是以免于栾高之难。(左襄二十九 年传)

  宣子遂如齐纳币,见子雅。子雅召子旗,使见宣 子,宣子曰:“
非保家之主也,不臣。”见子尾,子尾见彊,宣子谓 之如子旗,大夫多笑之,唯晏子信之,曰:“夫子,君 子也。君子有信,其有以知之矣。”( 左昭二年传)

  齐侯使晏婴请继室于晋,曰:“寡君使婴曰:‘ 寡人愿事君朝夕不倦,将奉质币以无失时,则国家多难 ,是以不获,不腆先君之适,以备内官,焜燿寡人之望 ,则又无禄,早世陨命,寡人失望。君若不忘先君之好 ,惠顾齐国,辱收寡人,徼福于大公、丁公,照临敝邑 ,镇抚其社稷,则犹有先君之适,及遗姑姊妹,若而人 。君若不弃敝邑,而辱使董振择之,以备嫔嫱,寡人之 望也。’”韩宣子使叔向对曰:“寡君之愿也。寡君不 能独任其社稷之事,未有伉俪,在缞绖之中,是以未敢 请。君有辱命,惠莫大焉。若惠顾敝邑,抚有晋国,赐 之内主,岂惟寡君,举群臣实受其贶,其自唐叔以下, 实宠嘉之。”既成昏,晏子受礼,叔向从之宴,相与语 。叔向曰:“齐其何如?”晏子曰:“此季世也,吾弗 知,齐其为陈氏矣,公弃其民而归于陈氏。齐旧四量, 豆、区、釜、钟,四升为豆,各自其四,以登于釜,釜 十则钟。陈氏三量皆登一焉,钟乃大矣,以家量贷,而 以公量收之。山木如市,弗加于山;鱼盐蜃蛤,弗加于 海;民参其力,二入于公,而衣食其一。公聚朽蠹,而 三老冻馁,国之诸市,屦贱踊贵,民人痛疾,而或燠休 之,其爱之如父母,而归之如流水,欲无获民,将焉辟 之。箕伯、直柄、虞遂、伯戏,其相胡公大姬,已在齐 矣。”叔向曰:“然。虽吾公室,今亦季世也。戎马不 驾,卿无军行,公乘无人,卒列无长。庶民罢敝,而宫 室滋侈;道殣相望,而女富溢尤。民闻公命,如逃寇雠 ,栾郤、胥原、狐续、庆伯降在皂隶,政在家门,民无 所依,君日不悛,以乐慆忧,公室之卑,其何日之有。 谗鼎之铭曰:‘
昧旦丕显,后世犹怠。’况日不悛,其能久乎!”晏 子曰:“子将若何?”叔向曰:“晋之公族尽矣。肸闻 之,公室将卑,其宗族枝叶先落,则公室从之。肸之宗 十一族,唯羊舌氏在而已,肸又无子,公室无度,幸而 得死,岂其获祀。”(左昭三年传)

  初,景公欲更晏子之宅,曰:“子之宅近市,湫 隘嚣尘,不可以居,请更诸爽垲者。”辞曰:“君之先 臣容焉,臣不足以嗣之,于臣侈矣。且小人近市,朝夕 得所求小人之利也,敢烦里旅。”公笑曰:“子近市, 识贵贱乎?”对曰:“既利之,敢不识乎。”公曰:“ 何贵何贱?”于是景公繁于刑,有鬻踊者。故对曰:“ 踊贵屦贱。”既已告于君,故与叔向语而称之,景公为 是省于刑。君子曰:“仁人之言,其利博哉,晏子一言 而齐侯省刑。诗曰:‘君子如祉,乱庶遄已。’其是之 谓乎。”及晏子如晋,公更其宅,反则成矣。既拜,乃 毁之而为里室,皆如其旧,则使宅人反之,“且谚曰: ‘非宅是卜,唯邻是卜。’二三子先卜邻矣,违卜不祥 。君子不犯非礼,小人不犯不祥,古之制也,吾敢违诸 乎。”卒复其旧宅。公弗许;因陈桓子以请,乃许之。 (左昭三年传)

    景公过晏子曰:“子宫小近 市,请徙子家豫章之圃。”晏子再拜而辞曰:“且婴家 贫,待市食而朝暮趋之,不可以远。”景公笑曰:“子 家习市,识贵贱乎?”是时景公繁于刑,晏子对曰:“ 踊贵而屦贱。”景公 曰:“何故 ?”对曰:“刑多也。”景公造然变色,曰:“寡人其 暴乎!”于是损刑五。(韩非子难二)

  十一月,齐侯如晋,请伐北燕也。士□相士鞅逆 诸河,礼也,晋侯许之。十二月,齐侯遂伐北燕,将纳 简公。晏子曰:“不入,燕有君矣,民不贰。吾君贿, 左右谄谀,作大事不以信,未尝可也。”
(左昭六年传)

  齐惠栾、高氏皆耆酒,信内多怨,彊于陈、鲍氏 而恶之。夏,有告陈桓子曰:“子旗子良,将攻陈鲍。 ”亦告鲍氏。桓子授甲而如鲍氏,遭子良醉而骋,遂见 文子,则亦授甲矣。使视二子,则皆从饮酒。桓子曰: “彼虽不信,闻我授甲,则必逐我,及其饮酒也,先伐 诸。”陈鲍方睦,遂伐栾高氏。子良曰:“先得公,陈 鲍焉往。”遂伐虎门。晏平仲端委立于虎门之外,四族 召之,无所往。其徒曰:“助陈鲍乎?”曰:“何善焉 ?”“助栾高乎?”曰:“庸愈乎?”“然则归乎?” 曰:“君伐,焉归?”公召之,而后入。公卜,使王黑 以灵姑銔率,吉,请断三尺焉而用之。五月,庚辰,战 于稷,栾高败;又败诸庄,国人追之;又败诸鹿门,栾 施高彊来奔。陈鲍分其室。晏子谓桓子:“必致诸公。 让,德之主也。让,之谓懿德。凡有血气,皆有争心, 故利不可强,思义为愈。义,利之本也,蕴利生孽,姑 使无蕴乎,可以滋长。”桓子尽致诸公,而请老于莒。 桓子召子山,私具幄幕器用从者之衣屦,而反棘焉。子 商亦如之,而反其邑;子周亦如之,而与之夫于。反子 城、子公、公孙捷,而皆益其禄;凡公子公孙之无禄者 ,私分之邑;国之贫约孤寡者,私与之粟,曰:“诗云 :‘陈锡载周。’能施也。桓公是以霸。”公与桓子莒 之旁邑,辞。穆孟姬为之请高唐,陈氏始大。( 左昭十年传)

  齐侯疥遂痁,期而不瘳,诸侯之宾问疾者多在, 梁丘据与裔款言于公曰:“吾事鬼神丰,于先君有加矣 ,今君疾病,为诸侯忧,是祝史之罪也。诸侯不知,其 谓我不敬,君盍诛于祝固、史嚣以辞宾。”公说,告晏 子。晏子曰:“日宋之盟,屈建问范会之德于赵武,曰 :‘夫子之家事治,言于晋国,竭情无私,其祝史祭祀 ,陈信不愧,其家事无猜,其祝史不祈。’建以语康王 ,康王曰:‘神人无怨,宜夫子之光辅五君,以为诸侯 主也。’”公曰:“据与款谓寡人能事鬼神,故欲诛于 祝史,子称是语,何故?”对曰:“若有德之君,外内 不废,上下无怨,动无违事,其祝史荐信,无愧心矣。 是以鬼神用飨,国受其福,祝史与焉,其所以蕃祉老寿 者,为信君使也,其言忠信于鬼神。其适遇淫君,外内 颇邪,上下怨疾,动作辟违,从欲厌私,高台深池,撞 钟舞女,斩刈民力,输掠其聚,以成其违,不恤后人, 暴虐淫从,肆行非度,无所还忌,不思谤讟,不惮鬼神 ,神怒民痛,无悛于心,其祝史荐信,是言罪也,其盖 夫数美,是矫诬也,进退无辞,则虚以求媚。是以鬼神 不飨其国以祸之,祝史与焉,所以夭昏孤疾者,为暴君 使也,其言僭嫚于鬼神。”公曰:“然则若之何?”对 曰:“不可为也。山林之木,衡鹿守之;泽之萑蒲,舟 鲛守之;薮之薪蒸,虞候守之;海之盐蜃,祈望守之。 县鄙之人,入从其政;逼介之关,暴征其私;承嗣大夫 ,强易其贿。布常无艺,征敛无度;宫室日更,淫乐不 违;内宠之妾肆夺于市,外宠之臣僭令于鄙;私欲养求 ,不给则应。民人苦病,夫妇皆诅,祝有益也,诅亦有 损。聊、摄以东,姑、尤以西,其为人也多矣,虽其善 祝,岂能胜亿兆人之诅?君若欲诛于祝史,脩德而后可 。”公说,使有司宽政,毁关去禁,薄敛已责。( 左昭二十年传)

  十二月,齐侯至自田,晏子侍于遄台,子犹驰而 造焉。公曰:“
唯据与我和夫?”晏子对曰:“据亦同也,焉得为和 。”公曰:“和与同异乎?”对曰:“异。和,如羹焉 ,水火醯醢盐梅,以烹鱼肉,燀之以薪,宰夫和之,齐 之以味,济其不及,以泄其过,君子食之,以平其心。 君臣亦然。君所谓可,而有否焉,臣献其否,以成其可 ;君所谓否,而有可焉,臣献其可,以去其否。是以政 平而不干,民无争心,故诗曰:‘亦有和羹,既戒既平 ,鬷嘏无言,时靡有争。’先王之济五味,和五声也, 以平其心,成其政也。声亦如味,一气、二体、三类、 四物、五声、六律、七音、八风、九歌,以相成也;清 浊大小,长短疾徐,哀乐刚柔,迟速高下,出入周疏, 以相济也。君子听之,以平其心,心平德和,故诗曰: ‘德音不瑕。’今据不然,君所谓可,据亦曰可;君所 谓否,据亦曰否。若以水济水,谁能食之;若琴瑟之专 壹,谁能听之。同之不可也如是。”饮酒乐,公曰:“ 古而无死,其乐若何?”晏子对曰:“古而无死,则古 之乐也,君何得焉!昔爽鸠氏始居此地,季荝因之,有 逢伯陵因之,蒲姑氏因之,而后大公因之。古者无死, 爽鸠氏之乐,非君所愿也。”(左昭二 十年传)

  齐有彗星,齐侯使禳之,晏子曰:“无益也,祇 取诬焉。天道不□,不贰其命,若之何禳之。且天之有 彗也,以除秽也,君无秽德,又何禳焉;若德之秽,禳 之何损。诗曰:‘惟此文王,小心翼翼,照事上帝,聿 怀多福,厥德不回,以受方国。’君无违德,方国将至 ,何患于彗。诗曰:‘我无所监,夏后及商,用乱之故 ,民卒流亡。’若德回乱,民将流亡,祝史之为,无能 补也。”公说,乃止。(左昭二十六年 传)

    齐有彗星,齐侯使祝禳之。 晏子曰:“无益也,祇取诬焉。天道不□,不贰其命, 若之何禳之也。且天之有彗,以除秽也,君无秽德,又 何禳焉;若德之秽,禳之何损。诗云:‘惟此文王,小 心翼翼,昭事上帝,聿怀多福,厥德不回,以受方国。 ’君无违德,方国将至,何患于彗。诗曰:‘我无所监 ,夏后及商,用乱之故,民卒流亡。’若德之回乱,民 将流亡,祝史之为,无能补也。”公说,乃止。(新序 杂事)

    齐景公时有彗星,使人禳之 ,晏子曰:“无益也,祇取诬焉。天道不闇,不贰其命 ,若之何禳之也。且天之有彗,以除秽也,君无秽德, 又何禳焉;若德之秽,禳之何益。诗曰:‘惟此文王, 小心翼翼,昭事上帝,聿怀多福,厥德不回,以受方国 。’君无回德,方国将至,何患于彗。诗曰:‘我无所 监,夏后及商,用乱之故,民卒流亡。’若德回乱,民 将流亡,祝史之为,无能补也。”公说,乃止。(论衡 变虚)

  齐侯与晏子坐于路寝,公叹曰:“美哉室,其谁 有此乎!”晏子曰:“敢问何谓也?”公曰:“吾以为 在德。”对曰:“如君之言,其陈氏乎?陈氏虽无大德 ,而有施于民,豆、区、釜、钟之数,其取之公也薄, 其施之民也厚。公厚敛焉,陈氏厚施焉,民归之矣。诗 曰:‘虽无德与女,式歌且舞。’陈氏之施,民歌舞之 矣。后世若少惰,陈氏而不亡,则国其国也已。”公曰 :“善哉!是可若何?”对曰:“唯礼可以已之。在礼 家施不及国,民不迁,农不移,工贾不变,士不滥,官 不滔,大夫不收公利。”公曰:“善哉!我不能矣。吾 今而后知礼之可以为国也。”对曰:“礼之可以为国也 久矣,与天地并,君令臣共,父慈子孝,兄爱弟敬,夫 和妻柔,姑慈妇听,礼也。君令而不违,臣共而不贰, 父慈而教,子孝而箴,兄爱而友,弟敬而顺,夫和而义 ,妻柔而正,姑慈而从,妇听而婉,礼之善物也。”公 曰:“善哉!寡人今而后闻此礼之上也。”对曰:“先 王所禀于天地以为其民也,是以先王上之。”( 左昭二十六年传)

    景公与晏子游于少海,登□寝 之台,而还望其国曰:“美哉!泱泱乎!堂堂乎!后世 将孰有此?”晏子对曰:“其田成氏乎?”景公曰:“ 寡人有此国也,而曰田成氏有之,何也?”晏子对曰:“
夫田成氏甚得齐民,其于民也,上 之请爵禄行诸大臣,下之私大斗斛区釜以出贷,小斗斛 区釜以收之。杀一牛,取一豆肉,余以食士;终岁布帛 ,取二制焉,余以衣士。故巿木之价不加贵于山,泽之 鱼盐龟鳖蠃蚌不加贵于海。君重敛,而田成氏厚施。齐 尝大饥,道旁饿死者,不可胜数也,父子相牵而趋田成 氏者不闻不生,故周秦之民相与歌之曰:‘讴乎其已乎 苞乎,其往归田成氏乎。’诗曰:‘虽无德与女,式歌 且舞。’今田成氏之德,而民之歌舞,民德归之矣。故 曰:其田成氏乎。”公泫然出涕曰:“不亦悲乎!寡人 有国而田成氏有之,今为之奈何?”晏子对曰:“君何 患焉!若君欲夺之,则近贤而远不肖,治其烦乱,缓其 刑罚,振贫穷而恤孤寡,行恩惠而给不足,民将归君, 则虽有十田成氏,其如君何。”(韩非子外储说右上)

    十九年,齐使晏婴如晋,与 叔向语。叔向曰:“晋,季世也,公厚赋为台池而不恤 政,政在私门,其 可久乎!”晏 子然之。(史记晋世家)

    晏子数谏景公,景公弗听, 已而使于晋,与叔向私语曰:“
齐国之政,其卒归于田氏矣。”( 史记田敬仲完世家)

  齐景公问晏子曰:“孔子为人何如?”晏子不对 。公又复问,不对。景公曰:“以孔某语寡人者众矣, 俱以贤人也,今寡人问之,而子不对,何也?”晏子对 曰:“婴不肖,不足以知贤人。虽然,婴闻所谓贤人者 ,入人之国,必务合其君臣之亲,而弭其上下之怨。孔 某之荆,知白公之谋,而奉之以石乞,君身几灭,而白 公僇。婴闻贤人得上不虚,得下不危,言听于君必利人 ,教行下必于上,是以言明而易知也,行明而易从也, 行义可明乎民,谋虑可通乎君臣。今孔某深虑同谋以奉 贼,劳思尽知以行邪,劝下乱上,教臣杀君,非贤人之 行也;入人之国,而与人之贼,非义之类也;知人不忠 ,趣之为乱,非仁义之也。逃人而后谋,避人而后言, 行义不可明于民,谋虑不可通于君臣,婴不知孔某之有 异于白公也,是以不对。”景公曰:“呜呼!贶寡人者 众矣,非夫子,则吾终身不知孔某之与白公同也。”( 墨子非儒)

    墨子称景公问晏子以孔子而 不对,又问三,皆不对。公曰:“以孔子语寡人者众矣 ,俱以为贤人,今问子而不对,何也?”晏子曰:“婴 闻孔子之荆,知白公谋而奉之以石乞,劝下乱上,教臣 弑君,非圣贤之行也。”诘之曰:“楚昭王之世,夫子 应聘如荆,不用而反,周旋乎陈、宋、齐、卫。楚昭王 卒,惠王立。十年,令尹子西乃召王孙胜以为白公。是 时,鲁哀公十五年也,夫子自卫反鲁,居五年矣。白公 立一年, 然后乃谋作乱,乱作在 哀公十六年秋也,夫子已卒十旬矣。墨子虽欲谤毁圣人 ,虚造妄言,奈此年世不相值何!”(孔丛子诘墨)

  孔某之齐,见景公,景公说,欲封之以尼溪,以 告晏子。晏子曰:“不可。夫儒,浩居而自顺者也,不 可以教下;好乐而淫人,不可使亲治;立命而怠事,不 可使守职;宗丧循哀,不可使慈民;机服勉容,不可使 导众。孔某盛容脩饰以蛊世,弦歌鼓舞以聚徒,繁登降 之礼以示仪,务趋翔之节以观众。博学不可使议世,劳 思不可以补民,絫寿不能尽其学,当年不能行其礼,积 财不能赡其乐。繁饰邪术,以营世君,盛为声乐,以淫 遇民,其道不可以期世。其学不可以导众。今君封之, 以利齐俗,非所以导国先众。”公曰:“善。”于是厚 其礼,留其封,敬见而不问其道,孔某乃恚怒于景公与 晏子。(墨子非儒)

    景公问政孔子,孔子曰:“ 君君,臣臣,父父,子子。”景公曰:“善哉!信如君 不君,臣不臣,父不父,子不子,虽有粟,吾岂得而食 诸。”他日又复问政于孔子,孔子曰:“政在节财。” 景公说,将欲以尼溪田封孔子。晏婴进曰:“夫儒者滑 稽而不可轨法,倨傲自顺不可以为下,崇丧遂哀,破产 厚葬,不可以为俗,游说乞贷,不可以为国。自大贤之 息,周室既衰,礼乐缺有间,今孔子盛容饰,繁登降之 礼,趋详之节,累世不能殚其学,当年不能究其礼,君 欲用之以移齐俗,非所以先细民也。”后景公敬见孔子 ,不问其礼。异日,景公止孔子曰:“奉子以季氏,吾 不能以季孟之间待之。”齐大夫欲害孔子,孔子闻之。 景公 曰:“吾老矣,弗能用也。 ”孔子遂行,反乎鲁。(史记孔子世家)

    丞相史曰:“晏子有言:儒 者华于言而寡于实,繁于乐而舒于民;久丧以害生,厚 葬以伤业;礼烦而难行,道迂而难遵;称往古而言訾当 世,贱所见而贵所闻;此人本枉,以己为拭。此颜异所 以诛黜,而狄山死于匈奴也。处其位而非其朝,生乎世 而讪其上,终以被戮而丧其躯,此独谁为负其累而蒙其 殃乎。”(盐铁论论诽第二十四)

  昔者齐景公问于晏子曰:“吾欲观于转附、朝□, 遵海而南,放于琅邪,吾何修而可以比于先王观也?” 晏子对曰:“善哉问也。天子适诸侯曰巡狩,巡狩者, 巡所守也;诸侯朝于天子曰述职,述职者,述所职也: 无非事者。春省耕而补不足,秋省敛而助不给。夏谚曰 :‘吾王不游,吾何以休,吾王不豫,吾何以助,一游 一豫,为诸侯度。’今也不然,师行而粮食,饥者弗食 ,劳者弗息,睊睊胥谗,民乃作慝,方命虐民,饮食若 流,流连荒亡,为诸侯忧。从流下而忘反谓之流,从流 上而忘反谓之连;从兽无厌谓之荒,乐酒无厌谓之亡。 先王无流连之乐,荒亡之行,惟君所行也。”景公说, 大戒于国,出舍于郊,于是始兴发,补不足,召大师曰 :“为我作君臣相说之乐。”盖征招角招是也。其诗曰 :“畜君何尤。”畜君者,好君也。( 孟子梁惠王下)

  曾子行,晏子从于郊,曰:“婴闻之,君子赠人 以言,庶人赠人以财。婴贫,无财,请假于君子,赠吾 子以言。乘舆之轮,太山之木也,示诸檃栝,三月五月 为帱菜,敝而不反其常,君子之檃栝,不可不谨也,慎 之。兰茞稿本,渐于蜜醴,一佩易之,正君渐于香酒, 可谗而得也,君子之所渐,不可不慎也。”( 荀子大略)

    曾子从孔子于齐,齐景公以 下卿礼聘曾子。曾子固辞,将行,晏子送之曰:“吾闻 君子赠人以财,不若以言。今夫兰本三年,湛之以鹿醢 ,既成,则易以匹马,非兰本美也,愿子详其所湛,既 得所湛,亦求所湛。吾闻君子居必择处,游必择士。居 必择处,所以求士也;游必择士,所以修道也。吾闻反 常移性者欲也,故不可不慎也。”(说苑杂言)

    曾子从孔子之齐,齐景公以 下卿之礼聘曾子。曾子固辞,将行,晏子送之曰:“吾 闻之,君子遗人以财,不若善言。今夫兰本三年,湛之 以鹿酳,既成啖之,则易之匹马,非兰之本性也,所以 湛者善矣,愿子详其所湛者。夫君子居必择处,游必择 方,仕必择君。择君所以求仕,择方所以修道,迁风移 俗者,嗜欲移性,可不慎乎!”孔子闻之,曰:“晏子 之言,君子哉!依贤者固不困,依富者固不穷,马蚿斩 足而复行何也?以其辅之者众。”(家语六本)

  晏婴子聘鲁,哀公问曰:“语曰:‘莫三人而迷 。’今寡人与一国虑之,鲁不免于乱何也?”晏子曰: “古之所谓‘莫三人而迷’者,一人失之,二人得之, 三人足以为众矣,故曰‘莫三人而迷’。今鲁国之群臣 以千百数,一言于季氏之私,人数非不众,所言者一人 也,安得三哉。”(韩非子内储说上)

  齐有北郭骚者,结罘罔,捆蒲苇,织萉屦,以养 其母,犹不足,踵门见晏子曰:“愿乞所以养母。”晏 子之仆谓晏子曰:一此齐国之贤者也。其义不臣乎天子 ,不友乎诸侯;于利不苟取,于害不苟免。今乞所以养 母,是说夫子之义也,必与之。”晏子使人分仓粟,分 府金而遗之,辞金而受粟。有间,晏子见疑于齐君,出 奔,过北郭骚之门而辞,北郭骚沐浴而出,见晏子曰: “夫子将焉过?”晏子曰:“
见疑于齐君,将出奔。”北郭子曰:“夫子勉之矣! ”晏子上车太息而叹曰:“婴之亡岂不宜哉,亦不知士 甚矣!”晏子行,北郭子召其友而告之曰:“说晏子之 义,而尝乞所以养母焉。言闻之曰:‘养及亲者身伉其 难。’今晏子见疑,吾将以身死白之。”着衣冠,令其 友操剑奉笥而从,造于君庭,求复者曰:“晏子,天下 之贤者也,去,则齐国必侵矣。必见国之侵也,不若先 死,请以头托白晏子也。”因谓其友曰:“盛吾头于笥 中,奉以托。”退而自刎也。其友因奉以托。其友谓观 者曰:“北郭子为国故死,吾将为北郭子死也。”又退 而自刎。齐君闻之,大骇,乘驲而自追晏子,及之国郊 ,请而反之。晏子不得已而反,闻北郭骚之以死白己也 ,曰:“婴之亡岂不宜哉,亦愈不知士甚矣!”( 吕氏春秋士节)

    北郭骚踵见晏子曰:“窃悦 先生之义,愿乞所以养母者。”晏子使人分仓粟府金而 遗之,辞金而受粟有间,晏子见疑于景公,出奔,北郭 子召其友而告之曰:“吾悦晏子之义,而尝乞所以养母 者。吾闻之曰:‘养及亲者身更其难。’今晏子见疑, 吾将以身白之。”遂造公庭,求复者曰:“晏子,天下 之贤者也,今去齐国,齐国必侵矣。方必见国之侵也, 不若先死,请绝颈以白晏子。”逡巡而退,因自杀也。 公闻之,大骇,乘驰而自追晏子,及之国郊,请而反之 。晏子不得已而反之,闻北郭子之以死白己也,太息而 叹 曰:“婴不肖,罪过固其所也 ,而士以身明之,哀哉!”(说苑复恩)

  晏子之晋,见反裘负刍息于涂者,以为君子也, 使人问焉,曰:“曷为而至此?”对曰:“齐人累之, 名为越石父。”晏子曰:“嘻!”遽解左骖以赎之,载 而与归。至舍,弗辞而入,越石父怒,请绝。晏子使人 应之曰:“婴未尝得交也,今免子于患,吾于子犹未邪 ?”越石父曰:“吾闻君子屈乎不己知者,而伸乎己知 者,吾是以请绝也。”晏子乃出见之,曰:“向也见客 之容而已,今也见客之志。婴闻察实者不留声,观行者 不讥辞,婴可以辞而无弃乎?”越石父曰:“夫子礼之 ,敢不敬从。”晏子遂以为客。俗人有功则德,德则骄 ,今晏子功免人于阨矣,而反屈下之,其去俗亦远矣, 此令功之道也。(吕氏春秋观世)

    晏子之晋,见披裘负刍息于 途者,以为君子也,使人问焉,曰:“曷为而至此?” 对曰:“齐人累之,吾名曰越石甫。”晏子曰:“嘻! ”遽解左骖以赎之,载而与归。至舍,不辞而入。越石 甫怒而请绝。晏子使人应之曰:“婴未尝得交也,今免 子于患,吾于子犹未可耶?”越石甫曰:“吾闻君子诎 乎不知己,而信乎知己者,吾是以请绝也。”晏子乃出 见之,曰:“向也见客之容,而今也见客之意。婴闻察 实者不留声。观行者不几辞,婴可以辞而无弃乎?”越 石甫曰:“夫子礼之,敢不敬从。”晏子遂以为上客。 俗人之有功则德,德则骄,晏子有功免人于厄,而反诎 下之,其去俗亦远矣,此全功之道也。(新序节士)

  晏子聘鲁,上堂则趋,授玉则跪。子贡怪之,问 孔子曰:“晏子知礼乎?今者晏子来聘鲁,上堂则趋, 授玉则跪,可也?”孔子曰:“其有方矣,待其见我, 我将问焉。”俄而晏子至,孔子问之,晏子对曰:“夫 上堂之礼,君行一,臣行二。今君行疾,臣敢不趋乎? 今君之授币也卑,臣敢不跪乎?”孔子曰:“善!礼中 又有礼。赐,寡使也,何足以识礼也。”诗曰:“礼仪 卒度,笑语卒获。”晏子之谓也。(韩 诗外传四)

    晏子聘于鲁,堂上不趋,晏 子趋;授玉不跪,晏子跪。门人怪而问于孔子,孔子不 知,问于晏子,晏子解之,孔子乃晓。(论衡知实)

  传曰:齐景公问晏子:“为人何患?”晏子对曰 :“患夫社鼠。”景公曰:“何谓社鼠?”晏子曰:“ 社鼠出窃于外,入托于社,灌之恐坏墙,熏之恐烧木, 此鼠之患。今君之左右,出则卖君以要利,入则托君不 罪乎乱法,君又并覆而育之,此社鼠之患也。”景公曰 :“呜呼!岂其然?”“人有巿酒而甚美者,置表甚长 ,然至酒酸而不售。问里人其故,里人曰:‘公之狗甚 猛,而人有持器而欲往者,狗□迎而啮之,是以酒酸不 售也。’士欲白万乘之主,用事者迎而啮之,亦国之恶 狗也。左右者为社鼠,用事者为恶狗,此国之大患也。 ”诗曰:“瞻彼中林,侯薪侯蒸。”言朝廷皆小人也。 (韩诗外传七)

  齐有得罪于景公者,景公大怒,缚置之殿下,召 左右肢解之,敢谏者诛。晏子左手持头,右手磨刀,仰 而问曰:“古者明王圣主,其肢解人不审从何肢解始也 ?”景公离席曰:“纵之,罪在寡人。”诗曰:“好是 正直。”(韩诗外传八)

  齐景公出弋昭华之池,颜邓聚主鸟而亡之,景公 怒而欲杀之。晏子曰:“夫邓聚有死罪四,请数而诛之 。”景公曰:“诺。”晏子曰:“邓聚为吾君主鸟而亡 之,是罪一也;使吾君以鸟之故而杀人,是罪二也;使 四国诸侯闻之,以吾君重鸟而轻士,是罪三也;天子闻 之,必将贬绌吾君,危其社稷,绝其宗庙,是罪四也。 此四罪者,故当杀无赦,臣请加诛焉。”景公曰:“止 !此亦吾过矣。愿夫子为寡人敬谢焉。”诗曰:“邦之 司直。”(韩诗外传九)

    景公好弋,使烛雏主鸟而亡 之,景公怒而欲杀之。晏子曰:“烛雏有罪,请数之以 罪乃杀之。”景公曰:“可。”于是乃召烛雏数之景公 前,曰:“汝为吾君主鸟而亡之,是一罪也;使吾君以 鸟之故杀人,是二罪也;使诸侯闻之,以吾君重鸟而轻 士,是三罪也。数烛雏罪已毕,请杀之。”景公曰:“ 止!勿杀而谢之。”(说苑正谏)

  晏子之妻使人布衣纻表,田无宇讥之曰:“出于 室何为者也?”晏子曰:“家臣也。”田无宇曰:“位 为中卿,食田七十万,何用是人为畜之?”晏子曰:“ 弃老取少谓之瞽,贵而忘贱谓之乱,见色而说谓之逆, 吾岂以逆乱瞽之道哉!”(韩诗外传九 )

  齐景公游于牛山之上,而北望齐曰:“美哉国乎 !郁郁泰山,使古而无死者,则寡人将去此而何之?” 俯而泣沾襟。国子、高子曰:“然。臣赖君之赐,疏食 恶肉,可得而食也,驽马柴车,可得而乘也,且犹不欲 死,况君乎!”俯泣。晏子曰:“乐哉!今日婴之游也 ,见怯君一而谀臣二。使古而无死者,则太公至今犹存 ,吾君方今将被蓑笠而立乎畎亩之中,惟事之恤,何暇 念死乎!”景公惭而举觞自罚,因罚二臣。( 韩诗外传十)

    齐景公游于牛山,北临其国 城而流涕曰:“美哉国乎!郁郁芊芊,若何滴滴去此国 而死乎?使古无死者,寡人将去斯而之何?”史孔、梁 丘据皆从而泣,曰:“臣赖君之赐,疏食恶肉,可得而 食,驽马棱车,可得而乘也,且犹不欲死,而况吾君乎 !”晏子独笑于旁,公雪涕而顾晏子曰:“寡人今日之 游悲,孔与据皆从寡人而泣,子之独笑何也?”晏子对 曰:“使贤者常守之,则太公、桓公将常守之矣;使有 勇者而常守之,则庄公、灵公将常守之矣。数君者将守 之,吾君方将被蓑笠而立乎畎亩之中,唯事之恤,行假 念死乎?则吾君又安得此位而立焉?以其迭处之,迭去 之,至于君也,而独为之流涕,是不仁也。见不仁之君 ,见谄谀之臣,臣见此二者,臣之所为独窃笑也。”景 公惭焉;举觞自罚,罚二臣者各二觞焉。(列子力命篇 )

  齐景公遣晏子南使楚,楚王闻之,谓左右曰:“ 齐遣晏子使寡人之国几至矣。”左右曰:“晏子,天下 之辩士也,与之议国家之务,则不如也;与之论往古之 术,则不如也。王独可以与晏子坐,使有司束人过王, 王问之,使言齐人善盗,故束之,是宜可以困之。”王 曰:“善。”晏子至,即与之坐图国之急务,辩当世之 得失,再举再穷,王默然无以续语。居有闲,束徒以过 之,王曰:“何为者也?”有司对曰:“是齐人善盗, 束而诣吏。”王欣然大笑曰:“齐乃冠带之国,辩士之 化,固善盗乎?”晏子曰:“然固取之,王不见夫江南 之树乎?名橘,树之江北,则化为枳。何则?地土使然 尔。夫子处齐之时,冠带而立,俨有伯夷之廉,今居楚 而善盗,意土地之化使然尔,王又何怪乎!”诗曰:“ 无言不雠,无德不报。”(韩诗外传十 )

    晏子将使荆,荆王闻之,谓 左右曰:“晏子,贤人也,今方来,欲辱之,何以也? ”左右对曰:“为其来也,臣请缚一人过王而行。”于 是荆王与晏子立语,有缚一人过王而行,王曰:“何为 者也?”对曰:“齐人也。”王曰:“何坐?”曰:“ 坐盗。”王曰:“
齐人固盗乎?”晏子反顾之曰:“ 江南有橘,齐王使人取之,而树之于江北,生不为橘, 乃为枳。所以然者何?其土地使之然也。今齐人居齐不 盗,来之荆而盗,得无土地使之然乎?”荆王曰:“吾 欲伤子,而反自中也。”(说苑奉使)

  齐景公出田,十有七日而不反,晏子乘而往,比 至,衣冠不正。景公见而怪之,曰:“夫子何遽乎?得 无有急乎?”晏子对曰:“然,有急,国人皆以君为恶 民好禽。臣闻之,鱼鳖厌深渊而就干浅,故得于钓网; 禽兽厌深山而下于都泽,故得于田猎。今君出田十有七 日而不反,不亦过乎!”景公曰:“不然。为宾客莫应 待邪,则行人子牛在;为宗庙而不血食邪,则祝人太宰 在;为狱不中邪,则大理子几在,为国家有余不足邪, 则巫贤在。寡人有四子,犹有四肢也,而得代焉,不可 患焉。”晏子曰:“然,人心有四肢而得代焉,则善矣 ;令四肢无心十有七日,不死乎!”景公曰:“善哉言 !”遂援晏子之手,与骖乘而归。若晏子者,可谓善谏 矣。(韩诗外传十)

  夫子适齐,晏子就其□,既宴其私焉,曰:“齐 其危矣,譬若载无辖之车以临千仞之谷,其不颠覆,亦 难冀也。子吾心也,子以齐为游息之□,当或可救,子 幸不吾隐也。”夫子曰:“夫死病无可为医。夫政令者 ,人君之御辔,所以制下也。今齐君失之已久矣,子虽 欲挟其辀而扶其轮,良弗及也。抑犹可以终齐君及子之 身,过此以往,齐其田氏矣。”(孔丛 子嘉言)

  景公谓太卜曰:“子之道何能?”对曰:“能动 地。”晏子往见公,公曰:“寡人问太卜曰:‘子之道 何能?’对曰:‘能动地。’地可动乎?”晏子默然不 对,出,见太卜曰:“昔吾见句星在房心之间,地其动 乎?”太卜曰:“然。”晏子出,太卜走往见公曰:“ 臣非能动地,地固将动也。”田子阳闻之,曰:“晏子 默然不对者,不欲太卜之死;往见太卜者,恐公之欺也 。晏子可谓忠于上而惠于下矣。”(淮 南子道应训)

    齐景公问太卜曰:“子之道 何能?”对曰:“能动地。”晏子往见公,公曰:“寡 人问太卜曰:‘子道何能?’对曰:‘能动地。’地固 可动乎?”晏子嘿然不对,出,见太卜曰:“昔吾见钩 星在房心之间,地其动乎?”太卜曰:“然。”晏子出 ,太卜走见公:“
臣非能动地,地固将自动。”(论 衡变虚)

  景公谓晏子曰:“晋,大国也,使人来,将观吾 政也。今子怒大国之使者,将奈何?”晏子曰:“夫范 昭之为人,非陋而不识礼也。且欲试吾君臣,故绝之也 。”景公谓太师曰:“子何以不为客调成周之乐乎?” 太师对曰:“夫成周之乐,天子之乐也,若调之,必人 主舞之。今范昭人臣也,而欲舞天子之乐,臣故不为也 。”范昭归以告平公曰:“齐未可伐也。臣欲试其君, 而晏子识之;臣欲犯其礼,而太师知之。”仲尼闻之, 曰:“夫不出于樽俎之间而知千里之外,其晏子之谓也 ,可谓折冲矣,而太师其与焉。”(新 序杂事)

  齐景公饮酒而乐,释衣冠,自鼓缶,谓侍者曰: “仁人亦乐是夫?”梁丘子曰:“仁人耳目,亦犹人也 ,奚为独不乐此也。”公曰:“速驾迎晏子。”晏子朝 服以至,公曰:“寡人甚乐此乐也,愿与夫子共之,请 去礼。”晏子对曰:“君之言过矣!齐国五尺之童子, 力尽胜婴,而又胜君,所以不敢乱者,畏礼也。上若无 礼,无以使其下;下若无礼,无以事其上。夫麋鹿唯无 礼,故父子同麀;人之所以贵于禽兽者,以有礼也。诗 曰:‘人而无礼,胡不遄死。’故礼不可去也。”公曰 :“寡人无良,左右淫湎寡人,以至于此,请杀之。” 晏子曰:“左右何罪?君若好礼,左右有礼者至,无礼 者去;君若恶礼,亦将如之。”公曰:“善!请革衣冠 ,更受命。”乃废酒而更尊,朝服而坐。觞三行,晏子 趋出。(新序剌奢)

  齐景公问于晏子曰:“寡人欲从夫子而善齐国之 政。”对曰:“
婴闻之,国具官而后政可善。”景公作色曰:“齐国 虽小,则何为不具官乎?”对曰:“此非臣之所复也。 昔先君桓公,身体堕懈,辞令不给,则隰朋侍;左右多 过,刑罚不中,则弦章侍;居处肆纵,左右慑畏,则东 郭牙侍;田野不修,人民不安,则宁戚侍;军吏怠,戎 士偷,则王子成父侍;德义不中。信行衰微,则管子侍 。先君能以人之长续其短,以人之厚补其薄,是以辞令 穷远而不逆,兵加于有罪而不顿,是故诸侯朝其德,而 天子致其胙。今君之失多矣,未有一士以闻者也,故曰 未具。”景公曰:“善!吾闻高缭与夫子游,寡人请见 之。”晏子曰:“臣闻为地战者不能成王,为禄仕者不 能成政。若高缭与婴为兄弟久矣,未尝干婴之过,补婴 之阙,特进仕之臣也,何足以补君。”( 说苑君道)

    高缭仕于晏子,晏子逐之, 左右谏曰:“高缭之事夫子三年,曾无以爵位,而逐之 ,其义可乎?”晏子曰:“婴仄陋之人也,四维之然后 能直,今此子事吾三年,未尝弼吾过,是以逐之也。” (说苑臣术)

  齐景公出猎,上山见虎,下泽见蛇,归召晏子而 问之,曰:“今日寡人出猎,上山则见虎,下泽则见蛇 ,殆所谓之不祥也。”晏子曰:“国有三不祥,是不与 焉。夫有贤而不知,一不祥;知而不用,二不祥;用而 不任,三不祥也。所谓不祥,乃若此者也。今上山见虎 ,虎之室也;下泽见蛇,蛇之穴也。如虎之室,如蛇之 穴,而见之,曷为不祥也?”(说苑君 道)

  晏子没十有七年,景公饮诸大夫酒,公射出质, 堂上唱善若出一口。公作色太息,播弓矢。弦章入,公 曰:“章!自吾失晏子,于今十有七年,未尝闻吾过不 善,今射出质,而唱善者若出一口。”弦章对曰:“此 诸臣之不肖也。知不足以知君之不善,勇不足以犯君之 颜色,然而有一焉。臣闻之,君好之,则臣服之;君嗜 之,则臣食之。夫尺蠖食黄则其身黄,食苍则其身苍, 君其犹有谄人言乎!”公曰:“善!今日之言,章为君 ,我为臣。”是时,海人入鱼,公以五十乘赐弦章。归 ,鱼乘塞涂,抚其御之手曰:“曩之唱善者,皆欲若鱼 者也。昔者晏子辞赏以正君,故过失不掩;今诸臣谄谀 以干利,故出质而唱善如出一口。今所辅于君未见于众 而受若鱼,是反晏子之义,而顺谄谀之欲也。”固辞鱼 不受。君子曰:“弦章之廉,乃晏子之遗行也。”( 说苑君道)

  晏子侍于景公,朝寒,请进热食,对曰:“婴非 君之厨养臣也,敢辞。”公曰:“请进服裘。”对曰: “婴非田泽之臣也,敢辞。”公曰:“然夫子于寡人奚 为者也?”对曰:“社稷之臣也。”公曰:“何谓社稷 之臣?”对曰:“社稷之臣,能立社稷,辨上下之宜, 使得其理;制百官之序,使得其宜;作为辞令,可分布 于四方。”自是之后,君不以礼,不见晏子也。( 说苑臣术)

  齐侯问于晏子曰:“忠臣之事其君,何若?”对 曰:“有难不死,出亡不送。”君曰:“裂地而封之, 疏爵而贵之,吾有难不死,出亡不送,可谓忠乎?”对 曰:“言而见用,终身无难,臣何死焉;谋而见从,终 身不亡,臣何送焉。若言不见用,有难而死之,是妄死 也;谏而不见从,出亡而送,是诈为也。故忠臣者能纳 善于君,而不能与君陷难者也。”(说 苑臣术)

    齐侯问于晏子曰:“忠臣之 事君也何若?”对曰:“有难不死,出亡不送。”君曰 :“列地而与之,疏爵而贵之,君有难不死,出亡不送 ,可谓忠乎?”对曰:“言而见用,终身无难,臣奚死 焉;谏而见从,终身不亡,臣奚送焉。若言不见用,有 难而死,是妄死也;谏不见从,出亡而送,是诈为也。 故忠臣也者,能尽善与君,而不能与陷于难。”(新序 杂事)

    齐詹问于晏子曰:“忠臣之 事其君也若何?”对曰:“有难不死,出亡不送。”詹 曰:“列地而予之,疏 爵而贵之 ,君有难不死,出亡不送,可谓忠乎?”对曰:“言而 见用,臣奚死焉;谏而见从,终身不亡,臣奚送焉。若 言不见用,有难而死,是妄死也;谏而不见从,出亡而 送,是诈伪也。故忠臣者能尽善于君,不能与陷于难。 ”(论衡定贤)

  晏子朝,乘敝车,驾驽马。景公见之,曰:“嘻 !夫子之禄寡耶?何乘不任之甚也?”晏子对曰:“赖 君之赐,得以寿三族,及国交游,皆得生焉。臣得暖衣 饱食,敝车驽马以奉其身,于臣足矣。”晏子出,公使 梁丘据遗之辂车乘马,三返不受。公不悦,趣召晏子。 晏子至,公曰:“夫子不受,寡人亦不乘。”晏子对曰 :“君使臣临百官之吏,节其衣服饮食之养,以先齐国 之人,然犹恐其侈靡而不顾其行也。今辂车乘马,君乘 之上,臣亦乘之下,民之无义,侈其衣食而不顾其行者 ,臣无以禁之。”遂让不受也。(说苑 臣术)

  景公饮酒,陈桓子侍,望见晏子,而复于公曰: “请浮晏子。”公曰:“何故也?”对曰:“晏子衣缁 布之衣,麋鹿之裘,栈轸之车,而驾驽马以朝,是隐君 之赐也。”公曰:“诺。”酌者奉觞而进之,曰:“君 命浮子。”晏子曰:“何故也?”陈桓子曰:“君赐之 卿位,以尊其身,宠之百万,以富其家,群臣之爵莫尊 于子,禄莫厚于子。今子衣缁布之衣,麋鹿之裘,栈轸 之车,而驾驽马以朝,则是隐君之赐也,故浮子。”晏 子避席曰:“请饮而后辞乎?其辞而后饮乎?”公曰: “辞然后饮。”晏子曰:“君赐卿位,以显其身,婴不 敢为显受也,为行君令也;宠之百万,以富其家,婴不 敢为富受也,为通君赐也。臣闻古之贤臣,有受厚赐而 不顾其国族,则过之;临事守职不胜其任,则过之。君 之内隶,臣之父兄,若有离散在于野鄙者,此臣之罪也 ;君之外隶,臣之所职,若有播亡在四方者,此臣之罪 也;兵革不完,战车不修,此臣之罪也。若夫敝车驽马 以朝主者,非臣之罪也。且臣以君之赐,臣父之党无不 乘车者,母之党无不足于衣食者,妻之党无冻馁者,国 之简士待臣而后举火者数百家。如此,为隐君之赐乎, 彰君之赐乎?”公曰:“善。为我浮桓子也。”( 说苑臣术)

  晏子方食,君之使者至,分食而食之,晏子不饱 。使者返,言之景公。景公曰:“嘻!夫子之家若是其 贫也。寡人不知也,是寡人之过也。”令吏致千家之县 一于晏子,晏子再拜而辞曰:“婴之家不贫,以君之赐 ,泽覆三族,延及交游,以振百姓,君之赐也厚矣,婴 之家不贫也。婴闻之,厚取之君而厚施之人,代君为君 也,忠臣不为也;厚取之君而藏之,是筐箧存也,仁人 不为也;厚取之君而无所施之,身死而财迁,智者不为 也。婴也闻为人臣,进不事上以为忠,退不克下以为廉 ,八升之布,一豆之食足矣。”使者三返,遂辞不受也 。(说苑臣术)

  梁丘据谓晏子曰:“吾至死不及夫子矣!”晏子 曰:“婴闻之,为者常成,行者常至。婴非有异于人也 ,常为而不置,常行而不休者,故难及也。”( 说苑建本)

  晏子饮景公酒,令器必新,家老曰:“财不足, 请敛于民。”晏子曰:“止!夫乐者上下同之,故天子 与天下,诸侯与境内,自大夫以下各与其僚,无有独乐 。今上乐其乐,下伤其费,是独乐者也,不可。”( 说苑贵德)

  景公探爵鷇,鷇弱,故反之。晏子闻之,不待请 而入,见景公汗出,惕然,晏子曰:“君胡为者也?” 景公曰:“我探爵鷇,鷇弱,故反之。”晏子逡巡北面 再拜而贺之:“吾君有圣王之道矣。”景公曰:“寡人 入探爵鷇,鷇弱,故反之,其当圣王之道者何也?”晏 子对曰:“君探爵鷇,鷇弱,故反之,是长幼也。吾君 仁爱,禽兽之加焉,而况于人乎!此圣王之道也。”( 说苑贵德)

  景公睹婴儿有乞于途者,公曰:“是无归夫?” 晏子对曰:“君存,何为无归?使养之,可立而以闻。 ”(说苑贵德)

  景公游于寿宫,睹长年负薪而有饥色,公悲之, 喟然叹曰:“令吏养之!”晏子曰:“臣闻之,乐贤而 哀不肖,守国之本也。今君爱老而恩无不逮,治国之本 也。”公笑,有喜色。晏子曰:“圣王见贤以乐贤,见 不肖以哀不肖,今请求老弱之不养,鳏寡之不室者,论 而供秩焉。”景公曰:“诺。”于是老弱有养,鳏寡有 室。(说苑贵德)

  晏子治东阿三年,景公召而数之曰:“吾以子为 可,而使子治东阿,今子治而乱,子退而自察也,寡人 将加大诛于子。”晏子对曰:“臣请改道易行而治东阿 ,三年不治,臣请死之。”景公许之。于是明年上计, 景公迎而贺之曰:“甚善矣!子之治东阿也。”晏子对 曰:“前臣之治东阿也,属托不行,货赂不至,陂池之 鱼,以利贫民,当此之时,民无饥者,而君反以罪臣; 今臣之后治东阿也,属托行,货赂至,并会赋敛,仓库 少内,便事左右,陂池之鱼,入于权家,当此之时,饥 者过半矣,君乃反迎而贺。臣愚不能复治东阿,愿乞骸 骨,避贤者之路。”再拜便辟,景公乃下席而谢之曰: “子强复治东阿,东阿者,子之东阿也,寡人无复与焉 。”(说苑政理)

    晏子治阿三年,毁闻于朝, 公不悦,召而将免焉。晏子辞曰:“臣知过矣,请复之 。”三年而举国善之,谣言四达,公将致其所以赏,晏 子辞焉。公曰:“何谓也?”晏子对曰:“昔者臣之所 治,君之所当取也,而更得罪焉;今者臣之所治,君之 所当诛也,而更得赏焉,非臣之情,臣不愿也。”子华 子闻之曰:“晏子可谓直而不阿者矣。晏子之辞受,其 可以训矣,齐之芜也固宜。”(子华子北宫子仕)

  齐侯问于晏子曰:“为政何患?”对曰“患善恶 之不分。”公曰:“何以察之?”对曰:“审择左右, 左右善,则百僚各得其所宜而善恶分。”孔子闻之曰: “此言也信矣。善言进则不善无由入矣;不进善言,则 善无由入矣。”(说苑政理)

  景公好妇人而丈夫饰者,国人尽服之,公使吏禁 之曰:“女子而男子饰者,裂其衣,断其带。”裂衣断 带,相望而不止。晏子见,公曰:“寡人使吏禁女子而 男子饰者,裂其衣,断其带,相望而不止者,何也?” 对曰:“君使服之于内,而禁之于外,犹悬牛首于门而 求买马肉也。公胡不使内勿服,则外莫敢为也。”公曰 :“善。”使内勿服,不旋月而国莫之服也。( 说苑政理)

  齐人甚好毂击,相犯以为乐,禁之不止。晏子患 之,乃为新车良马,出与人相犯也,曰:“毂击者不祥 ,臣其祭祀不顺,居处不敬乎?”下车弃而去之,然后 国人乃不为。故曰:“禁之以制,而身不先行也,民不 肯止。故化其心,莫若教也。”(说苑 政理)

  晏子所与同衣食者百人,而天下之士亦至。( 说苑尊贤)

  景公为台,台成,又欲为钟。晏子谏曰:“君不 胜欲,为台,今复欲为钟,是重敛于民,民之哀矣。夫 敛民之哀而以为乐,不祥。”景公乃止。( 说苑正谏)

  景公有马,其圉人杀之,公怒,援戈将自击之。 晏子曰:“此不知其罪而死,臣请为君数之,令知其罪 而杀之。”公曰:“诺。”晏子举戈而临之曰:“汝为 吾君养马而杀之,而罪当死;汝使吾君以马之故杀圉人 ,而罪又当死;汝使吾君以马故杀人,闻于四邻诸侯, 汝罪又当死。”公曰:“夫子释之!夫子释之!勿伤吾 仁也。”(说苑正谏)

  景公正昼被发乘六马,御妇人,以出正闺,刖跪 击其马而反之,曰:“尔非吾君也。”公惭而不朝。晏 子睹裔敖而问曰:“君何故不朝?”对曰:“昔者君正 昼被发乘六马,御妇人出正闺,刖跪击其马而反之,曰 :‘尔非吾君也。’公惭而反,不果出,是以不朝。” 晏子入见,公曰:“昔者寡人有罪,被发乘六马以出正 闺,刖跪击其马而反之,曰:‘尔非吾君也。’寡人以 天子大夫之赐,得率百姓以守宗庙,今见戮于刖跪,以 辱社稷,吾犹可以齐于诸侯乎?”晏子对曰:“君无恶 焉。臣闻之,下无直辞,上无隐君;民多讳言,君有骄 行。古者明君在上,下有直辞,君上好善,民无讳言。 今君有失行,而刖跪有直辞,是君之福也,故臣来庆, 请赏之,以明君之好善;礼之,以明君之受谏。”公笑 曰:“可乎?”晏子曰:“可。”于是令刖跪倍资无正 ,时朝无事。(说苑正谏)

  景公饮酒,移于晏子家,前驱报闾曰:“君至。 ”晏子被玄端立于门曰:“诸侯得微有故乎?国家得微 有故乎?君何为非时而夜辱?”公曰:“酒醴之味,金 石之声,愿与夫子乐之。”晏子对曰:“夫布荐席,陈 簠簋者有人,臣不敢与焉。”公曰:“移于司马穣苴之 家。”前驱报闾曰:“君至。”司马穣苴介胄操戟立于 门曰:“诸侯得微有兵乎?大臣得微有叛者乎?君何为 非时而夜辱?”公曰:“酒醴之味,金石之声,愿与夫 子乐之。”对曰:“夫布荐席,陈簠簋者有人,臣不敢 与焉。”公曰:“移于梁邱据之家。”前驱报闾曰:“ 君至。”梁邱据左操瑟,右挈竽,行歌而至,公曰:“ 乐哉!今夕吾饮酒也。微彼二子者,何以治吾国;微此 一臣者,何以乐吾身。”贤圣之君,皆有益友,无偷乐 之臣,景公弗能及,故两用之,仅得不亡。( 说苑正谏)

  晏子复于景公曰:“朝居严乎?”公曰:“朝居 严,则曷害于治国家哉?”晏子对曰:“朝居严则下无 言,下无言则上无闻矣。下无言则谓之喑,上无闻则谓 之聋,聋喑则非害治国家如何也?且合菽粟之微以满仓 廪,合疏缕之纬以成帏幕,太山之高,非一石也,累卑 然后高也。夫治天下者,非用一士之言也,固有受而不 用,恶有距而不入者哉!”(说苑正谏 )

  晏子使吴,吴王谓行人曰:“吾闻晏婴盖北方之 辩于辞习于礼者也,命傧者:客见则称天子。”明日, 晏子有事,行人曰:“天子请见。”晏子憱然者三,曰 :“臣受命敝邑之君,将使于吴王之所,不佞而迷惑入 于天子之朝,敢问吴王恶乎存?”然后吴王曰:“夫差 请见。”见以诸侯之礼。(说苑奉使)

  晏子使吴,吴王曰:“寡人得寄僻处蛮夷之乡, 希见教君子之行,请私而毋为罪。”晏子憱然避位矣。 王曰:“吾闻齐君盖贼以慢,野以□,吾子容焉何甚也 ?”晏子逡巡而对曰:“臣闻之,精事不通,粗事不能 者必劳;大事不得,小事不为者必贫;大者不能致人, 小者不能至人之门者必困。此臣之所以任也,如臣岂能 以道食人者哉!”晏子出,王笑曰:“今日吾讥晏子也 ,犹裸而訾高橛者。”(说苑奉使)

  景公使晏子使于楚,楚王进橘置削,晏子不剖而 并食之。楚王曰:“橘当去剖。”晏子对曰:“臣闻之 ,赐人主前者瓜桃不削,橘柚不剖。今万乘无教,臣不 敢剖,然臣非不知也。”(说苑奉使)

  晏子使楚,晏子短,楚人为小门于大门之侧,而 延晏子。晏子不入,曰:“使至狗国者从狗门入,今臣 使楚,不当从此门。”傧者更从大门入,见楚王,王曰 :“齐无人耶?”晏子对曰:“齐之临淄三百闾,张袂 成帷,挥汗成雨,比肩继踵而在,何为无人?”王曰:“
然则何为使子?”晏子对曰:“齐命使各有所主,其 贤者使贤主,不肖者使不肖主,婴最不肖,故宜使楚耳 。”(说苑奉使)

  齐侯问于晏子曰:“当今之时,诸侯孰危?”对 曰:“莒其亡乎。”公曰:“奚故?”对曰:“地侵于 齐,货竭于晋,是以亡也。”(说苑权 谋)

  齐景公尝赏赐及后宫,文绣被台榭,菽粟食凫雁 ,出而见殣,谓晏子曰:“此何为死?”晏子对曰:“ 此喂而死。”公曰:“嘻!寡人之无德也何甚矣!”晏 子对曰:“君之德着而彰,何为无德也?”景公曰:“ 何谓也?”对曰:“君之德及后宫与台榭,君之玩物衣 以文绣,君之凫雁食以菽粟,君之营内自乐,延及后宫 之族,何为其无德也!顾臣愿有请于君,由君之意,自 乐之心,推而与百姓同之,则何殣之有!君不推此而苟 营内好私,使财货偏有所聚,菽粟币帛腐于囷府,惠不 遍加于百姓,公心不周乎国,则桀纣之所以亡也。夫士 民之所以叛,由偏之也。君如察臣婴之言,推君之盛德 ,公布之于天下,则汤武可为也,一殣何足恤哉!”( 说苑至公)

  齐景公问晏子曰:“寡人自以坐地,二三子皆坐 地,吾子独搴草而坐之,何也?”晏子对曰:“婴闻之 ,唯丧与狱坐于地。今不敢以丧狱之事侍于君矣。”( 说苑杂言)

  齐景公为露寝之台,成,而不通焉。柏常骞曰: “为台甚急,台成,君何为不通焉?”公曰:“然。枭 昔者鸣,其声无不为也,吾恶之甚,是以不通焉。”柏 常骞曰:“臣请禳而去之。”公曰:“何具?”对曰: “筑新室,为置白茅焉。”公使为室成,置白茅焉。柏 常骞夜用事,明日,问公曰:“今昔闻枭声乎?”公曰 :“一鸣而不复闻。”使人往视之,枭当陛布翼伏地而 死。公曰:“子之道若此其明也,亦能益寡人寿乎?” 对曰:“能。”公曰:“能益几何?”对曰:“天子九 ,诸侯七,大夫五。”公曰:“亦有征兆之见乎?”对 曰:“得寿,地且动。”公喜,令百官趣具骞之所求。 柏常骞出,遭晏子于涂,拜马前辞曰:“骞为君禳枭而 杀之,君谓骞曰:‘子之道若此其明也,亦能益寡人寿 乎?’骞曰:‘能。’今且大祭为君请寿,故将往以闻 。”晏子曰:“嘻!亦善矣,能为君请寿也。虽然,吾 闻之,惟以政与德顺乎神,为可以益寿,今徒祭可以益 寿乎?然则福名有见乎?”对曰:“得寿,地将动。” 晏子曰:“骞,昔吾见维星绝,枢星散,地其动,汝以 是乎?”柏常骞俯有间,仰而对曰:“然。”晏子曰: “为之无益,不为无损也。薄赋敛,无费民,且令君知 之。”(说苑辨物)

  齐大旱之时,景公召群臣问曰:“天不雨久矣, 民且有饥色,吾使人卜之,祟在高山广水,寡人欲少赋 敛以祠灵山可乎?”群臣莫对。晏子进曰:“不可,祠 此无益也。夫灵山固以石为身,以草木为发,天久不雨 ,发将焦,身将热,彼独不欲雨乎?祠之无益。”景公 曰:“不然,吾欲祠河伯可乎?”晏子曰:“不可,祠 此无益也。夫河伯以水为国,以鱼鳖为民,天久不雨, 水泉将下,百川竭,国将亡,民将灭矣,彼独不用雨乎 ?祠之何益!”景公曰:“今为之奈何?”晏子曰:“ 君诚避宫殿,暴露,与灵山河伯共忧,其幸而雨乎。” 于是景公出野暴露三日,天果大雨,民尽得种树。景公 曰:“善哉!晏子之言可无用乎,其惟有德也。”( 说苑辨物)

  景公畋于梧邱,夜犹蚤,公姑坐睡,而梦有五丈 夫北面幸卢称无罪焉。公觉,召晏子而告其所梦。公曰 :“我其尝杀不辜而诛无罪耶?”晏子对曰:“昔者先 君灵公畋,五丈夫罟而骇兽,故杀之,断其首而葬之, 曰‘五丈夫之邱’。其此耶!”公令人掘而求之,则五 头同穴而存焉。公曰:“嘻!令吏葬之。”国人不知其 梦也,曰:“君悯白骨,而况于生者乎,不遗余力矣, 不释余智矣。”故曰:“人君之为善易矣。”( 说苑辨物)

  齐景公登射,晏子修礼而待。公曰:“选射之礼 ,寡人厌之矣,吾欲得天下勇士,与之图国。”晏子对 曰:“君子无礼,是庶人也;庶人无礼,是禽兽也。夫 臣勇多则弑其君,子力多则弑其长,然而不敢者,惟礼 之谓也。礼者所以御民也,辔者所以御马也,无礼而能 治国家者,婴未之闻也。”景公曰:“善。”乃饬射更 席,以为上客,终日问礼。(说苑修文 )

  齐景公喜奢而忘俭,幸有晏子以俭镌之。( 说苑反质)

  晏子饮景公酒,日暮,公呼具火。晏子辞曰:“ 诗曰‘侧弁之俄’,言失德也;‘屡舞傞傞’,言失容 也;‘既醉以酒,既饱以德,既醉而出,并受其福’, 宾主之礼也;‘醉而不出,是谓伐德’,宾主之罪也。 婴以卜其日,未卜其夜。”公曰:“善!”举酒而祭之 ,再拜而出。曰:“岂过我哉!吾托国于晏子也,以其 家贫善寡人,不欲其淫侈也,而况与寡人谋国乎。”( 说苑反质)

  晏子病将死,断楹内书焉。谓其妻曰:“楹也语 ,子壮而视之。”及壮,发书,书之言曰:“布帛不穷 ,穷不可饰;牛马不穷,穷不可服;士不可穷,穷不可 任。穷乎穷乎,穷也。”(说苑反质)

  齐相晏子仆御之妻也,号曰命妇。晏子将出,命 妇窥其夫为相御,拥大盖,策驷马,意气洋洋,甚自得 也。既归,其妻曰:“宜矣,子之卑且贱也。”夫曰: “何也?”妻曰:“晏子长不满三尺,身相齐国,名显 诸侯,今者吾从门间观,其志气恂恂自下,思念深矣。 今子身长八尺,乃为之仆御耳,然子之意洋洋若自足者 ,妾是以去也。”其夫谢曰:“请自改,何如?”妻曰 :“是怀晏子之智而加以八尺之长也。夫躬仁义,事明 主,其名必扬矣。且吾闻宁荣于义而贱,不虚骄以贵。 ”于是其夫乃深自责,学道谦逊,常若不足。晏子怪而 问其故,具以实对。于是晏子贤其能纳善自改,升诸景 公,以为大夫,显其妻以为命妇。君子谓命妇知善。故 贤人之所以成者,其道博矣,非特师傅朋友相与切磋也 ,妃匹亦居多焉。诗曰“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言当 常向为其善也。

  颂曰:“齐相御妻,匡夫以道,明言骄恭,恂恂 自效。夫改易行,学问靡已,晏子升之,列于君子。” (列女传二)

  齐伤槐女者,伤槐衍之女也,名婧。景公有所爱 槐,使人守之,植木悬之,下令曰:“犯槐者刑,伤槐 者死。”于是衍醉而伤槐,景公闻之,曰:“是先犯我 令。”使吏拘之,且加罪焉。婧惧,乃造于相晏子之门 曰:“贱妾不胜其欲,愿得备数于下。”晏子闻之,笑 曰:“婴其有淫色乎?何为老而见奔,殆有说内之至哉 !”既入门,晏子望见之,曰:“怪哉!有深忧。”进 而问焉,对曰:“妾父衍,幸得充城郭为公民,见阴阳 不调,风雨不时,五谷不滋之故,祷祠于名山神水,不 胜曲糱之味,先犯君令,醉至于此,罪故当死。妾闻明 君之莅国也,不损禄而加刑,又不以私恚害公法,不为 六畜伤民人,不为野草伤禾苗。昔者宋景公之时,大旱 三年不雨,召太卜而卜之,曰:‘当以人祀之。’景公 乃降堂北面稽首曰:‘吾所以请雨者,乃为吾民也,今 必当以人祀,寡人请自当之!’言未卒,天大雨,方千 里。所以然者何也?以能顺天慈民也。今吾君树槐,令 犯者死,欲以槐之故,杀婧之父,孤妾之身,妾恐伤执 政之法,而害明君之义也,邻国闻之,皆谓君爱树而贱 人,其可乎?”晏子惕然而悟。明日朝,谓景公曰:“ 婴闻之,穷民财力谓之暴,崇玩好威严令谓之逆,刑杀 不正谓之贼。夫三者,守国之大殃也。今君穷民财力, 以美饮食之具,繁钟鼓之乐,极宫室之观,行暴之大者 也;崇玩好,威严令,是逆民之明者也;犯槐者刑,伤 槐者死,刑杀不正,贼民之深者也。”公曰:“寡人敬 受命。”晏子出,景公即时命罢守槐之役,拔植悬之木 ,废伤槐之法,出犯槐之囚。君子曰:“伤槐女能以辞 免。”诗云:“
是究是图,□其然乎。”此之谓也。

  颂曰:“景公爱槐,民醉折伤,景公将杀,其女 悼惶。奔告晏子,称说先王,晏子为言,遂免父殃”( 列女传六)

  齐景公将伐宋,师过太山,公梦二丈人立而怒甚 盛。公告晏子,晏子曰:“是宋之先汤与伊尹也。”公 疑,以为太山神。晏子曰:“
公疑之,则婴请言汤伊尹之状。汤皙以长,颐以髯, 锐上而丰下,据身而扬声。”公曰:“然,是已。”“ 伊尹黑而短,蓬而髯,丰上而锐下,偻身而下声。”公 曰:“然,是已。今奈何?”晏子曰:“夫汤、太甲、 武丁、祖乙,天下之盛君也,不宜无后,今唯宋耳,而 公伐之,故汤伊尹怒,请散师和于宋。”公不用,终伐 宋,军果败。
(论衡死伪)

    齐景公伐宋,过泰山,梦二 人怒。公谓太公之神,晏子谓宋祖汤与伊尹也,为言其 状:汤皙容多发,伊尹黑而短,即所梦也。景公进军不 听,军鼓毁,公怒,散军伐宋。(博物志异闻)

  谨按晏子春秋:齐景公病水十日,夜梦与二日斗 而不胜。晏子朝,公曰:“吾梦与二日斗,寡人不胜, 我其死也?”晏子对曰:“请召占梦者。”立于闺,使 以车迎,召占梦者至,曰:“曷为见召?”晏子曰:“ 公梦与二日斗,不胜,恐必死也。”占梦者曰:“请反 具书。”晏子曰:“无反书,公无所病。病者,阴也; 日者,阳也。一阴不胜二阳,公病将已。”居三日,公 病大愈,且赐占梦者。曰:“
此非臣之功也,晏子教臣对也。”公召晏子,将赐之 ,晏子曰:“占梦者以臣之言对,故有益也;使臣身言 之,则不信矣。此占梦者之力也,臣无功焉。”公召吏 而使两赐之。晏子不为夺人之功,占梦者不蔽人之能。 (风俗通卷九)

  晏平仲问养生于管夷吾,管夷吾曰:“肆之而已 ,勿壅勿阏。”晏平仲曰:“其目柰何?”夷吾曰:“ 恣耳之所欲听,恣目之所欲视,恣鼻之所欲向,恣口之 所欲言,恣体之所欲安,恣意之所欲行。夫耳之所欲闻 者音声,而不得听,谓之阏聪;目之所欲见者美色,而 不得视,谓之阏明;鼻之所欲向者椒兰,而不得嗅,谓 之阏颤;口之所欲道者是非,而不得言,谓之阏智;体 之所欲安者美厚,而不得从,谓之阏适;意之所欲为者 放逸,而不得行,谓之阏往。凡此诸阏,废虐之主。去 废虐之主,熙熙然以俟死,一日一月,一年十年,吾所 谓养;拘此废虐之主,录而不舍,戚戚然以至久生,百 年千年万年,非吾所谓养。”管夷吾曰:“吾既告子养 生矣,送死柰何?”晏平仲曰:“送死略矣,将何以告 焉。”管夷吾曰:“吾固欲闻之。”平仲曰:“既死, 岂在我哉!焚之亦可,沈之亦可,瘗之亦可,露之亦可 ,衣薪而弃诸沟壑亦可,□衣绣裳而纳诸石椁亦可,唯 所遇焉。”(列子扬朱篇)

  子华子谓晏子曰:“天地之间有所谓隐戮者而莫 之或知,知之者,其几于道乎?”晏子曰:“何谓也? ”子华子曰:“天地之生才也实难,其有以生也,必有 所用也,如之何其将壅之蔽之,而使之不得以植立也? 天地之所大忌也,日月之所烛燎也,阳阴之所杌移也, 鬼神之所伺察也,是以帝王之典,进贤者受上赏,不荐 士者罚及其身,善善而恶恶,其实皆衍于后。尝试观之 ,夫物之有材者,其精华之蕴,神明之所固护而秘惜, 不可以知力窥也。蒙金以沙,固玉以璞。珠之所生,漩 桓之渊,而隈澳之下也;豫章楩楠之可以大斫者,必在 夫大山穹谷,孱颜岖峿之区,抉剔之,掎摭之,剥削之 ,苟不中于程度,则有虎狼蛟噩虺蜴之变,雷霆崩坠覆 压之虞。何以故?天地之生才也实难,其有以生也,必 有所用也,如之何其将壅之蔽之而使之不得以植立?是 之谓违天而黩明。违天而黩明,神则殛之,虽大必折, 虽炎必扑,荒落而类,□败而族。夫是之谓隐戮。隐戮 也者,阴□之反也,如以匙勘钥也,如以玺印涂也,必 以其类,其应如响。”晏子曰:“骇乎哉!吾子之言也 。婴也愿遂其所以闻。”子华子曰:“大夫无甚怪于余 之所以言也,余之所以言,其有以云也。今夫人之常情 ,为恶其毁也,成恶其亏也,于其所爱焉者,则必有恪 固之心。恪固之心萌于中虚,卒然而攻其所甚爱,则必 曹起而争,争而不得,则必气沮而志夺,气沮而志夺, 则拂然而怒填乎膺,拂然而怒填乎膺,则将无与为敌者 矣。天地之所以生材也,甚爱之,甚惜之,则其所以有 恪固之心,曾何以异夫人之常情。世之人莫之或知也, 徒恃其胸腹之私,与其狡谲变诈之数,翕翕而訿訿,巧 抵而深排,规以幸人不己胜也。何有天地之鉴也,神明 之照也,甚可畏也,甚可怖也。如使之气沮而志夺,拂 然而怒,以充塞乎两间,偏俱尪蹶,聚而为阴阳之罚, 其中于人也必惨矣。是必至之势,面无足经怪者,悲夫 !世之人莫之或知,知之者其几于道矣。本也,晋国之 鄙人也,尝得故记之所以道者矣。昔先大夫栾武子之在 位也,夙夜靖共,矫枉而惠直,不忘其执守,而以从其 君,厥有显闻,布在诸侯之册书。逮其嗣主则不然,弗 类于厥心,放命以自贤,怙宠专权,翦弃人士,图以封 殖于厥躬,国人疾视之,如目有眯焉,日移其志,以速 厥罚,栾氏以亡。昔先大夫随武子之在位也,明睿以博 识,晋国之隽老也,然且慆焉而不自居,惟曰:‘余有 所不见。’惟曰:‘余有所不知。’惟曰:‘余有所不 闻。’暝有所志,旦而升诸公,是以晋国之士无遗其材 者,用能光融昭著,以有立于朝,父子兄弟以世及也, 而为晋宗卿。逮其嗣主则不然,嚚嚚自庸,而巧持其非 心,毁本塞原,甚于虺蜮,日惟谀佞之小夫是昵,是用 洁然知者远之,洒然善者伏藏以在下,日移其志,以速 厥罪,范氏以亡。昔先大夫中行文子之在位也,拔识俊 良,振其滞淹,人之有技能,如出于厥躬,恪谨弗解, 惟力是视,是以能相其君以寻盟诸侯。逮其嗣主,以苛 为察,以欺为明,以刻为忠,以计多为善,以聚敛为良 ,崩角摘齿,恐人之轧己也,门如闹市,惟利是视,憸 人乘间而会逢其恶,极其回邪,如鬼如蜮,日移其志, 以速厥罚,中行氏以亡。凡此三主者,晋国之世臣也, 所谓崇蕴穹窿而不迁之宗也,而又其先大夫皆有元德, 以媚于上下神祇;其在嗣主荒坠厥训,用以覆宗灭绪, 馁其先灵而不得以血食于晋国。无他故也,恃其盛强昌 庶而蔑弃于理,凭人而胜天,藏忮于中,而以之违天地 所恪固,是以其酷如是也;而况于单族后门之士,窃人 之爵禄,而邀觊于一时之幸,虚憩而恫疑,且惧人之出 于其上也,疑似之迹未明,同异之志未讲,而壅之蔽之 ,使之不得以植立也,则其得祸也必有深于晋之三主者 矣。夫筑垣墉者,务其高而不务其实,高不隐仞而基倾 之矣。以两手而掩人之聪明,自以为得也,而不知其聋 瞽之疾已移于己也,悲夫!夫岂不为之大哀矣乎!”晏 子曰:“骇哉乎,言也!微吾子,婴无所闻之。婴也, 请刻诸佩觿,以志其不忘也。”

  晏子问于子华子曰:“齐之公室惧卑柰何?”子 华子曰:“夫人之有欲也,天必随之,齐将卑是求,夫 何惧而不获。昔者轩辕二十五宗,故黄祚衍于天下,于 今未忘也。宗周之王也,姬姓之封者凡七十夫,指之不 能率其臂,犹臂之不能运其体也。今齐自襄、桓以来, 斩斩焉,朝无公姓,野无公田。带甲横兵,挟毂而能战 ,非公士也;结绶纚纚,位列而籍居,非公臣也;公族 之子若其孙,散而之于四方也,惟童隶是伍,公所以与 俱者,自有肺肠者也。于诗有之:‘岂无他人,不如我 同姓。’何以是踽踽而以临于人上也?齐将卑是求,夫 何惧而不获。今之人,分财贿而设钩策焉,非以夫钩策 者为能均也,使善恶多寡无所归其怨也。是以圣人穷造 物以为识量,然且龟卜蓍筮以为决,所以立言于公也; 声出而应律,身出而协度,然且权量尺石以为器,所以 立正于公也;义适而理训,举天下无敢以容其议,然且 书契章程以为式,所以立信于公也;德泽汪濊,威制宏 远,尽四海之大,无不面纳,然且法制礼籍以为准,所 以立义于公也。今齐则不然,所以为国,举出于私矣。 非止乎此而已也,而又公敛其怨,私受其福矣,公宾其 名,私享其实矣。齐之忘于公室也,非一日也,故齐将 卑是求,夫何惧而不获。”子华子曰:“昔先王之制法 也,有本衍焉,有末度焉。因而弗作,守而弗为,去羡 去慕,与四时分其叙,与寒暑一其度,不言而民以之化 ,不令而民以之服。是以能因则大矣,能守则固矣。夫 有心于作,法之细也;作而刻其真,法之原也。法也者 ,制世之粗迹也,而且不可以容心焉,而况于营道术乎 。于传有之,循道理之数,而以辅万物之自然,六合不 足均也。七十九代之君,其为法不同而俱王于天下,用 此道也。”(子华子晏子)

  晏子见于子华子曰:“日者,婴得见于公,公恶 夫群臣之有党也,曰:‘子将何方以弭之?’婴无以应 也,吾子幸教以所不逮,虚心以承。”子华子曰:“嘻 !君之及此言也,齐其殆矣乎!游士之所以不立于君之 朝,以党败之也,人主甚恶其党,则左右执事之臣,有 以藉口矣。夫左右执事之臣,其托宠也深,其植根干也 固,背诞死党之交,布散离立,联累罗络而为之疏。苟 非其人也,则小有异焉者,不得以参处乎其中间也。士 以洁廉而自好者,夫孰肯舍其昭昭以从人之昏昏,洒焉 若将有浼焉,必不容矣。是以左右执事之臣,因其修而 隳之曰党人也。人君曾不是察,随其所甚恶而甘心焉, 于是有流放戮辱之事。夫事(士)之自好者,削斫数椽 ,足以自庇,而一箪之食,足以糊口,其孰肯以不赀之 躯,而投人主之所必怒者耶?嘻!君之及此言也,齐其 殆矣乎!小人之始至于齐也,小异者不容而已矣,今则 疑似者削迹矣;小人之始至于齐也,媕婀脂韦者未必御 也,今则服冕而乘轩者矣。小人之至于齐,为日未数数 也,而其变更如此,齐其未艾也。人君曾不是察,而左 右执事之臣,又原君之所甚恶,因以隳游士之修,举齐 之朝将化而为私人矣。日往而月易,筑坛级于宫,而君 不得知也。嘻!君之及此言也,齐其殆矣乎!”

  子华子谓晏子曰:“夫治有象,大夫亦尝闻之矣 乎?”晏子曰:“婴愿闻之于吾子矣。”子华子曰:“ 治古之时,其君之志也端,以有修,其臣同德比义,而 无有异心,朝无幸位,事无失业,其四野之外,耒耜从 其宜,沟畎以其便,其民愿而从法,疏而弗失。上下翦 翦,惟其君之听,盩气伏息,灾疫不作,四邻寝兵,而 珪玉纁币以承其欢。此非治象而云何?今齐之正言不闻 ,聪明不开,朝茀而不除,野荒而荐饥,其去治象也远 矣,无等级以寄言者矣。本闻之,下无言谓之喑,上无 闻谓之聋,聋喑之朝,上有放志,而下多忌讳,齐之谓 也。且合升、勺、龠、合以登之斛,廪则成矣。太山之 高,非一石之积也;琅玡之东,渤澥稽天,非一水之钟 也;所以治国家天下者,非一士之言也。今齐之执事者 ,其悖矣乎!墨以为明,狐而为苍,以一为二,以二为 三,公不能禁也;植党与而护其所同,忌前而排孤,媕 婀脂韦者日至于君之前,固宠而恃便,公不能禁也。犹 之买马者然,不论其足力,而以色物毛泽而为仪,则厩 无走马矣。犹之售玉者然,不论其廉贞温粹而无瑕者, 而以大小径广为仪,则箧无连城矣。惟士亦然:论士不 以其才而以势地为仪,则伊尹、仲父不立于朝矣。且齐 之为国也,表海而负嵎,轮广隈澳,其涂之所出,四通 而八达,游士之所凑也。今齐君之所习而狎者,非鲍、 国之私人,则崔、田之党也,游士无所植其足矣。游士 无所植其足,则凭轼结辙而违之。夫游士之所以去,则 治象之所以不存也。本闻之,穷乡下里,其为丛祠也, 不过于卮酒而脔肉,芜国之社,不难于请福,今齐之蕉 萃也甚矣,所欲以为治者,下半于古之人而功则略具矣 。夫子之于齐君也,朝夕进见,而犹固惜自爱也,独不 出其謦欬,而规以振起之,夫子之仁心,抑已褊矣。” 晏子曰:“善!微吾子,婴无所闻之。婴之于君,犬彘 之臣也,吾子之言之也,婴有罪矣。”

  晏子问于子华子曰:“圣人尚俭,于传有之乎? ”子华子曰:“
有之。夫俭,圣人之宝也,所以御世之具也,三皇、 五帝之所留察也。”晏子曰:“婴闻之,尧不以土阶为 陋,而有虞氏怵戒于涂髹。其尚俭之谓欤!”子华子曰 :“何哉,大夫之所谓俭者?夫俭在内不在外也,俭在 我不在物也。心居中虚以治五官,精气动薄,神化回潏 ,啬其所以出,而谨节其所受,然后神宇泰定而精不摇 ,其格物也明,其遇事也刚,此之谓俭,而圣人之所宝 也,所以御世之具也,三皇、五帝之所留察也。何哉, 大夫之所谓俭者?夫视入以为出,庾氏之职业也;操赢 而制余,商贾子之所为也;中人之家,计口然后食,闾 里之志也。乃若天子者大官也,有天下者大器也,临万 品,御万民,穷天之产,罄地之毛,无有不共,无有不 备,此则古今常尊之埶也;奈何而以闾里之所志,商贾 子之所为,庾氏之职业,仰而议夫尧舜之量哉?此腐儒 之所守,而污俗之所以相欺者也。土阶涂髹之说,野人 之所称道,而于传所不传者也。本闻之,尧居于衢室之 宫,垂衣而襞幅,邃如神明之居,辑五瑞以见群后,带 幅舄而入觐者,如众星之拱北,尧则若固有之也。舜游 于岩廊之上,被袗衣,而鼓五弦之琴,画日月于太常, 备十有二章,黼黻元黄,烂如也,出则有鸾和,动则有 佩环,步趋中于茎韶之节,舜亦若固有之也。夫尧舜之 备物也如此,而恶有所谓土阶三尺,茅茨不翦者,恶有 所谓涂髹以自怵戒者!此腐儒之所守,而污俗之所以相 欺者也,故记所不道也。桀纣之亡天下也,以不仁,而 不以奢也。戒奢者有礼存焉,礼之所存,可约则杀,可 丰则腆,岂有揽四海之赋,受九□之经,入而土阶以居 ,欲以涂髹而不敢也,其不然也必矣。且先王之制也, 改玉则改行,旗旒冕璪,以示登降之品。今污世人不通 于礼也,处尊而逼贱,居大而侵小。夫以王公之尊,而 圉隶以自奉,难为其下矣。不惟以陋于厥躬也,而又旁 无以施其族党,上不丰其宗祧,曰:‘吾以是为俭也。 ’不亦夷貊之人矣乎!”晏子曰:“善!微吾子,婴无 所闻之也,终不敢以论约。”(子华子 晏子问党)
 
 
 

 三晏子事迹

 

    一家世 晏子父

  齐侯使高固、晏弱、蔡朝、南郭偃会,及敛盂,高 固逃归。夏,会于断道,讨贰也。盟于卷楚,辞齐人。 晋人执晏弱于野王,执蔡朝于原,执南郭偃于温。苗贲 皇使,见晏桓子,归,言于晋侯曰:“夫晏子何罪?昔 者诸侯之事吾先君,皆如不逮,举言群臣不信,诸侯皆 有贰志,齐君恐不得礼,故不出而使四子来。左右或沮 之,曰:‘君不出,必执吾使。’故高子及敛盂而逃。 夫三子者曰:‘若绝君好,宁归死焉。’为是犯难而来 。吾若善逆彼,以怀来者,吾又执之,以信齐沮,吾不 既过矣乎!过而不改,而又久之,以成其悔,何利之有 焉!使反者得辞,而害来者,以惧诸侯,将焉用之!” 晋人缓之,逸。(左宣十七年传)

  齐晏桓子卒,晏婴粗缞斩,苴绖带杖,菅屦,食 鬻,居倚庐,寝苫,枕草,其老曰:“非大夫之礼也。 ”曰:“唯卿为大夫。”(左襄十七年 传)
 
 

    二传记

  晏平仲婴者,莱之夷维人也,事齐灵公、庄公、景 公,以节俭力行重于齐。既相齐,食不重肉,妾不衣帛 。其在朝,君语及之即危言,语不及之即危行,国有道 即顺命,无道即衡命,以此三世显名于诸侯。越石父贤 ,在缧绁中,晏子出,遭之涂,解左骖赎之,载归,弗 谢;入闺,久之,越石父请绝,晏子戄然摄衣冠谢曰: “婴虽不仁,免子于厄,何子求绝之速也?”石父曰: “不然。吾闻君子诎于不知己而信于知己者,方吾在缧 绁中,彼不知我也,夫子既以感寤而赎我,是知己,知 己而无礼,固不如在缧绁之中。”晏子于是延入为上客 。晏子为齐相,出,其御之妻从门间而窥其夫。其夫为 相御,拥大盖,策驷马,意气扬扬,甚自得也。既而归 ,其妻请去。夫问其故,妻曰:“晏子长不满六尺,身 相齐国,名显诸侯,今者妾观其出,志念深矣,常有以 自下者。今子长八尺,乃为人仆御,然子之意,自以为 足,妾是以求去也。”其后夫自抑损,晏子怪而问之, 御以实对,晏子荐以为大夫。

  太史公曰:“吾读管氏牧民、山高、乘马、轻重 、九府,及晏子春秋,详哉其言之也。既见其著书,欲 观其行事,故次其传。至其书,世多有之,是以不论, 论其轶事。管仲,世所谓贤臣,然孔子小之,岂以为周 道衰微,桓公既贤,而不勉之至王,乃称霸哉!语曰:‘
将顺其美,匡救其恶,故上下能相亲也。’岂管仲之 谓乎!方晏子伏庄公尸,哭之成礼然后去,岂所谓见义 不为无勇者邪!至其谏说犯君之颜,此所谓进思尽忠, 退思补过者哉!假令晏子而在,余虽为之执鞭,所忻慕 焉。”(史记管晏列传)
 
 

     晏子传 郑樵

  晏平仲婴,莱之夷维人,桓子弱之子也。及事灵公 、庄公、景公。初,晋大夫栾盈得罪奔楚,晋于是会诸 侯于商任以锢之。庄公三年,栾盈自楚来奔,晏子言于 公,曰:“商任之会,受命于晋,今纳栾氏,将焉用之 ?小所以事大,信也;失信不立,君其图之。”弗听。 退告陈文子曰:“君人执信,臣人执共,忠信笃敬,上 下同之,天之道也。君自弃也,弗能久矣。”栾盈犹在 齐,晏子曰:“祸将作矣,晋将来伐,不可以不惧。” 既而明年果有晋师。五年,崔杼弑庄公,晏子闻难往赴 ,立于崔氏之门外。其人曰:“死乎?”曰:“独吾君 也乎哉?吾死也?”曰:“行乎?”曰:“吾罪也乎哉 ?吾亡也?”曰:“归乎?”曰:“君死安归?君民者 岂以陵民,社稷是主;臣君者岂为其口实,社稷是养。 故君为社稷死,则死之,为社稷亡,则亡之;若为己死 而己亡,非其私昵,谁敢任之。且人有君而弑之,吾焉 得死之,而焉得亡之,将庸何归!”门启而入,枕尸股 而哭,兴,三踊而出。人谓崔子必杀之,崔子曰:“民 之望也,舍之得民。”崔杼立灵公嬖子杵臼而相之,是 为景公。庆封为左相,盟国人于大宫,曰:“所不与崔 、庆者。”晏子仰天叹曰:“婴所不为忠于君,利社稷 者是与,有如上帝!”乃歃。及庆氏败,公与晏子邶殿 其鄙六十,弗受。子尾曰:“富,人之所欲也,何独弗 欲?”对曰:“庆氏之邑足欲,故亡;吾邑不足欲也, 益之邶殿乃足欲,足欲,亡无日矣。在外不得宰吾一邑 ,不受邶殿,非恶富也,恐失富也。且夫富,如帛布之 有幅焉,为之制度,使无迁也。夫民生厚而用利,于是 乎正德以幅之,使无黜嫚,谓之幅利,利过则为败,吾 不敢贪多,所为幅也。”景公四年,吴季札来聘,见晏 子,相得甚欢,说其纳邑与政,故晏子因陈桓子而纳之 。九年,公使晏子请继室于晋,曰:“寡君使婴曰:‘
寡人愿事君朝夕不倦,将奉质币以无失时,则国家多 难,是以不获,不腆先君之适,以备内官,焜燿寡人之 望,则又无禄,早世陨命,寡人失望。君若不忘先君之 好,惠顾齐国,辱收寡人,徼福于太公丁公,照临敝邑 ,镇抚其社稷,则犹有先君之适,乃遗姑姊妹,若而人 。君若不弃敝邑,而辱使董振择之,以备嫔嫱,寡人之 望也。’”韩宣子使叔向对曰:“寡君之愿也。寡君不 能独任其社稷之事,未有伉俪,在缞绖之中,是以未敢 请,君有辱命,惠莫大焉。若惠顾敝邑,抚有晋国,赐 之内主,岂惟寡君与群臣实受其贶,其自唐叔以下,实 宠嘉之。”既成昏,晏子受礼,叔向从之宴,相与语。 叔向曰:“齐其何如?”晏子曰:“此季世也,吾弗知 ,齐其为陈氏矣,公弃其民而归于陈氏。齐旧四量,豆 、区、釜、钟,四升为豆,各自其四,以登于釜,釜十 则钟。陈氏三量皆登一焉,钟乃大矣,以家量贷,而以 公量收之,山木如巿,弗加于山,鱼鉴蜃蛤,弗加于海 ,民参其力,二入于公,而衣食其一。公聚朽蠹,而三 老冻馁,国之诸巿,屦贱踊贵,民人痛疾,而或燠休之 。其爱之如父母,而归之如流水,欲无获民,将焉辟之 。箕伯、直柄、虞遂、伯戏,其相胡公、太姬已在齐矣 。”叔向曰:“然。虽吾公室,今亦季世也。戎马不驾 ,卿无军行,公乘无人,卒列无长,庶民罢敝,而宫室 滋侈,道殣相望,而女富溢尤,民闻公命,如逃寇雠, 栾却、胥原、狐续、庆伯降在皂隶,政在家门,民无所 依,君日不悛,以乐慆忧,公室之卑,其何日之有!谗 鼎之铭曰:‘昧旦丕显,后世犹怠。’况日不悛,其能 久乎!”晏子曰:“子将若何?”叔向曰:“晋之公族 尽矣。肸闻之,公室将卑,其宗族枝叶先落,则公从之 。肸之宗十一族,唯羊舌氏在而已,肸又无子,公室无 度,幸而得死,岂其获祀。”初,公欲更晏子之宅,曰 :“子之宅近巿,湫隘嚣尘,不可以居,请更诸爽垲者 。”辞曰:“君之先臣容焉,臣不足以嗣之,于臣侈矣 。且小人近巿,朝夕得所求小人之利也,敢烦里旅。” 公笑曰:“子近巿,识贵贱乎?”对曰:“
既近之,敢不识乎。”公曰:“何贵?何贱?”于是 公方繁刑,有鬻踊者,故对曰:“踊贵屦贱。”既已告 于君,故与叔向语而称之,公以是省刑焉。及晏子在晋 ,公更其宅,反则成矣。既拜,乃毁之,而为里室皆如 其旧,则使宅人反之,“且谚曰:‘非宅是卜,唯邻是 卜。’二三子先卜邻矣,违卜不祥。君子不犯非礼,小 人不犯不祥,古之制也,吾敢违诸乎!”卒复其旧宅。 公弗许,因陈桓子以请,乃许之。公孙灶卒,司马灶见 晏子曰:“又丧子雅矣。”晏子曰:“惜也!子旗不免 ,殆哉!姜族弱矣,而妫将始昌,二惠竞爽,可又弱一 个焉,姜其危哉!”郑罕虎娶子尾氏,晏子骤见之。陈 桓子问其故,对曰:“能用善人,民之主也。”十六年 ,栾、高、陈、鲍之乱,子良谋欲得公以自辅,公不听 ,遂伐虎门。晏平仲端委立于虎门之外,四族召之,无 所往。其徒曰:“助陈、鲍乎?”曰:“何善焉!”“ 助栾、高乎?”曰:“庸胜乎!”“然则归乎?”曰: “君伐,焉归!”公召之而后入。及栾、高败,陈、鲍 分其室,晏子谓陈桓子必致诸公:“让,德之主也,让 之谓懿德,凡有血气,皆有争心,故利不可彊,思义为 愈;义,利之本也,蕴利生孽,姑使无蕴乎,可以滋长 。”桓子尽致诸公,而请老于莒。二十六年,公疥,遂 痁,期而不瘳,诸侯之宾问疾者多在,梁邱据与裔□言 于公曰:“吾事鬼神丰,于先君有加矣,今君疾病为诸 侯忧,是祝史之罪也。诸侯不知,其谓我不敬,君盍诛 于祝固、史嚚以辞宾。”公说,告晏子,晏子曰:“日 宋之盟,屈建问范会之德于赵武,赵武曰:‘夫子之家 事治,言于晋国,竭情无私,其祝史祭祀,陈信不愧, 其家事无猜,其祝史不祈。’以语康王,康王曰:‘神 人无怨,宜其光辅五君,以为盟主也。’”公曰:“据 与□谓寡人能事鬼神,故欲诛于祝史,子称是语,何故 ?”对曰:“若有德之君,外内不废,上下无怨,动无 违事,其祝史荐信,无愧心矣。是以鬼神用飨,国受其 福,祝史与焉,其所以蕃祉老寿者,为信君使也,其言 忠信于鬼神。其适遇淫君,外内颇邪,上下怨疾,动作 辟违,从欲厌私,高台深池,撞钟舞女,斩刈民力,输 掠其聚,以成其违,不恤后人,暴虐淫从,肆行非度, 无所还忌,不思谤讟,不惮鬼神,神怒民痛,无悛于心 ,其祝史荐信,是言罪也,其盖失数美,是矫诬也,进 退无辞,则虚以求媚。是以鬼神不飨其国以祸之,祝史 与焉,所以夭昏孤疾者,为暴君使也,其言僭嫚于鬼神 。”公曰:“然则若之何?”对曰:“不可为也。山之 林木,衡鹿守之;泽之萑蒲,舟鲛守之;薮之薪蒸,虞 候守之;海之盐蜃,祈望守之。县鄙之人,入从其政; 逼介之关,暴征其私;承嗣大夫,彊易其贿;布常无艺 ,征敛无度;宫室日更,淫乐不违;内宠之妾肆夺于市 ,外宠之臣僭令于鄙;私欲养求,不给则应。民人苦病 ,夫妇皆诅,祝有益也,诅亦有损。聊、摄以东,姑、 尤以西,其为人多矣,虽则善祝,岂能胜亿兆之诅?君 若欲诛于祝史,修德而后可。”公说,使有司宽政,毁 关去禁,薄敛已责。公田于沛,既还,晏子侍于遄台, 子犹驰而造焉。公曰:“唯据与我和夫?”晏子对曰: “据亦同也,焉得为和。”公曰:“和与同异乎?”对 曰:“异。和如和羹焉,水火醯醢盐梅,以亨鱼肉,燀 之以薪,宰夫和之,齐之以味,济其不及,以泄其过, 君子食之,以平其心。君臣亦然。君所谓可,而有否焉 ,臣献其否,以成其可;君所谓否,而有可焉,臣献其 可,以去其否。是以政平而民不干,民无争心。故诗曰 ‘亦有和羹,既戒既平,□假无言,时靡有争。’先王 之济五味,和五声也,以平其心,成其声也。声亦如味 ,一气、二体、三类、四物、五声、六律、七音、八风 、九歌,以相成也;清浊小大,短长疾徐,哀乐刚柔, 迟速高下,出入周疏,以相济也。君子听之,以平其心 ,心平德和,故诗曰:‘德音不瑕。’今据不然,君所 谓可,据亦曰可;君所谓否,据亦曰否。若以水济水, 谁能食之;若琴瑟之专壹,谁能听之。同之不可也如是 。”饮酒乐,公曰:“古而无死,其乐若何?”晏子对 曰:“古而无死,则古之乐也,君何得焉!昔爽鸠氏始 居此地,季荝因之,有逢伯陵因之,蒲姑氏因之,而后 太公因之。古若无死,爽鸠氏之乐,非君所愿也。”三 十有二年,有彗见于国,公念自伤。晏子曰:“君高台 深池,赋敛如弗得,刑罚恐弗胜,茀星将出,彗星何惧 乎!”公曰:“
禳之若何?”对曰:“无益也,而祇取诬焉,天道不 谄,不贰其命,若之何禳之!且天之有彗,以除秽也, 君无秽德,又何禳焉;若德之秽,禳之何损。今怨者已 众,而君令一人禳之,安能胜众口乎!”时公治宫室, 聚狗马,厚赋重刑,故晏子以此谏之。公与晏子坐于路 寝,公叹曰:“美哉室,其谁有此乎!”晏子曰:“敢 问何谓也?”公曰:“吾以为在德。”对曰:“如君之 言,其陈氏乎。陈氏虽无大德,而有施于民,豆、区、 釜、钟之数,其取之公也薄,其施之民也厚。公务于敛 ,陈氏务施,民归之矣。诗曰:‘虽无德与女,式歌且 舞。’陈氏之施,民歌舞之矣。后世若少隋,陈氏而不 亡,则国其国也。”公曰:“善哉!是可若何?”对曰 :“唯礼可以已之。在礼家施不及国,民不迁,农不移 ,工贾不变,士不滥,官不滔,大夫不收公利。”公曰 :“善哉!我不能已,吾今而后知礼之可以为国也。” 对曰:“礼之可以为国也久矣,与天地并。君令臣共, 父慈子孝,兄爱弟敬,夫和妻柔,姑慈妇听,礼也。君 令而不违,臣共而不贰,父慈而教,子孝而箴,兄爱而 友,弟敬而顺,夫和而义,妻柔而正,姑慈而从,妇听 而婉,礼之善物也。”公曰:“善哉!寡人今而后闻此 礼之上也。”对曰:“先王所禀于天地,以为其民也, 是以先王上之。”时越石父贤,在缧绁之中,晏子出, 遭之涂,解左骖赎之,载与归,弗谢,入闺,久之,越 石父请绝,晏子戄然摄衣冠谢曰:“婴虽不仁,免子于 难,何子求绝之速也?”石父曰:“不然。吾闻君子诎 于不知己,而伸于知己者。方吾在缧绁之中,彼不知我 也,夫子既以感悟而赎我,是知己矣,知己而无礼,固 不如在缧绁之中。”晏子于是延入为上客。晏子为相时 ,出,其御之妻从门窥见其夫,拥大盖,策驷马,意气 甚自得。已而归,其妻请去。夫问其故,妻曰:“晏子 长不满六尺,身相齐国,名显诸侯,今者妾观其出,志 念深矣,常有以自下者。今子长八尺,为人仆御,然子 之意自以为足,妾是以求去也。”其后夫自抑损,晏子 怪而问之,御以实对,晏子荐以为大夫。晏子卒,有子 曰圉。(通志)

    则虞案:杨慎评本首有晏平 仲考略一篇,即撮取此文。
 
 

    三政事

  顷公卒,子灵公环立。灵公九年,晋栾书弑其君厉 公。十年,晋悼公伐齐,齐令公子光质晋。十九年,立 子光为太子,高厚傅之,令会诸侯盟于钟离。二十七年 ,晋使中行献子伐齐,齐师败,灵公走入临灾,晏婴止 灵公,灵公弗从,曰:“君亦无勇矣。”晋兵遂围临灾 ,临灾城守不敢出,晋焚郭中而去。二十八年,初,灵 公取鲁女生子光,以为太子;仲姬戎姬,戎姬嬖,仲姬 生子牙,属之戎姬,戎姬请以为太子,公许之。仲姬曰 :“不可,光之立,列于诸侯矣,今无故废之,君必悔 之。”公曰:“在我耳。”遂东太子光,使高厚傅牙为 太子。灵公疾,崔杼迎故太子光而立之,是为庄公。庄 公杀戎姬。五月壬辰,灵公卒,庄公即位,执太子牙于 句窦之邱,杀之。八月,崔杼杀高厚。晋闻齐乱,伐齐 ,至高唐。庄公三年,晋大夫栾盈奔齐,庄公厚客待之 ,晏婴、田文子谏,公弗听。四年,齐庄公使栾盈间入 晋曲沃为内应,以兵随之,上太行,入孟门。栾盈败, 齐兵还取朝歌。六年,初,棠公妻好,棠公死,崔杼取 之。庄公通之,数如崔氏,以崔杼之冠赐人,侍者曰: “不可。”崔杼怒,因其伐晋,欲与晋合谋袭齐而不得 闲。庄公尝笞宦者贾举,贾举复侍,为崔杼间公,以报 怨。五月,莒子朝齐,齐以甲戌飨之,崔杼称病不视事 。乙亥,公问崔杼病,遂从崔杼妻,崔杼妻入室,与崔 杼自闭户不出。公拥柱而歌,宦者贾举遮公从官,而入 闭门,崔杼之徒,持兵从中起。公登台而请解,不许; 请盟,不许;请自杀于庙,不许。皆曰:“君之臣杼疾 病,不能听命,近于公宫,陪臣争趣有淫者,不知二命 。”公逾墙,射中公股,公反坠,遂弑之。晏婴立崔杼 门外,曰:“君为社稷死则死之,为社稷亡则亡之,若 为己死己亡,非其私昵,谁敢任之!”门开而入,枕公 尸而哭,三踊而出。人谓崔杼必杀之,崔杼曰:“民之 望也,舍之得民。”丁丑,崔杼立庄公异母弟杵臼,是 为景公。景公母,鲁叔孙宣伯女也。景公立,以崔杼为 右相,庆封为左相。二相恐乱起,乃与国人盟,曰:“ 不与崔、庆者死。”晏子仰天曰:“婴所不获,唯忠于 君,利社稷者是从。”不肯盟。庆封欲杀晏子,崔杼曰 :“忠臣也,舍之。”齐太史书曰:“崔杼弑庄公。” 崔杼杀之。其弟复书,崔杼复杀之;少弟复书,崔杼乃 舍之。景公元年,初,崔杼生子成及彊,其母死,取东 郭女生明,东郭女使其前夫子无咎与其弟偃相崔氏。成 有罪,二相急治之,立明为太子,成请老于崔杼,崔杼 许之,二相弗听,曰:“崔宗邑不可。”成、彊怒,告 庆封,庆封与崔杼有却,欲其败也。成、彊杀无咎、偃 于崔杼家,家皆奔亡。崔杼怒,无人使。一宦者御见庆 封,庆封曰:“请为子诛之。”使崔杼仇卢蒲嫳攻崔氏 ,杀成、彊,尽灭崔氏,崔氏妇自杀,崔杼无归,亦自 杀。庆封为相国,专权。三年十月,庆封出猎。初,庆 封已杀崔杼,益骄,嗜酒好猎,不听政,令庆舍用政。 已有内却,田文子谓桓子曰:“乱将作。”田、鲍、高 、栾氏相与谋庆氏,庆舍发甲围庆封宫,四家徒共击破 之。庆封还,不得入,奔鲁。齐人让鲁,封奔吴,吴与 之朱方,聚其族而居之,富于在齐。其秋,齐人徒葬庄 公,僇崔杼尸于巿以说众。九年,景公使晏婴之晋,与 叔向私语曰:“齐政卒归田氏,田氏虽无大德,以公权 私有德于民,民爱之。”十二年,景公如晋,见平公, 欲与伐燕。十八年,公复如晋,见昭公。二十六年,猎 鲁郊,因入鲁,与晏婴俱问鲁礼。三十一年,鲁昭公辟 季氏难奔齐,齐欲以千社封之,子家止昭公,昭公乃请 齐伐鲁,取郓以居昭公。三十二年,彗星见,景公坐□寝 叹曰:“堂堂谁有此乎!”群臣皆泣,晏子笑。公怒, 晏子曰:“臣笑群臣谀甚。”景公曰:“彗星出东北, 当齐分野,寡人以为忧。”晏子曰:“君高台深池,赋 敛如弗得,刑罚恐弗胜,茀星将出,彗星何惧乎!”公 曰:“可禳否?”晏子曰:“使神可祝而来,亦可禳而 去也。百姓苦怨以万数,而君令一人禳之,安能胜众口 乎!”是时景公好治宫室,聚狗马,奢侈,厚赋重刑, 故晏子以此谏之。四十二年,吴王阖闾伐楚,入郢。四 十七年,鲁阳虎攻其君不胜,奔齐,请齐伐鲁。鲍子谏 ,景公乃囚阳虎,阳虎得亡,奔晋。四十八年,与鲁定 公好会夹谷,犁锄曰:“孔丘知礼而怯,请令莱人为乐 ,因执鲁君,可得志。”景公害孔丘相鲁,惧其霸,故 从犁锄之计。方会,进莱乐,孔子历阶上,使有司执莱 人斩之,以礼让景公。景公惭,乃归鲁侵地以谢而罢去 。是岁,晏婴卒。(史记齐世家)

  齐景公时,晋伐阿甄,而燕侵河上,齐师败绩。 景公患之,晏婴乃荐田穣苴曰:“穣苴虽田氏庶孽,然 其人文能附众,武能威敌,愿君试之。”景公召穣苴与 语兵事,大说之,以为将军。(史记司 马穣苴列传)
 
 

    史记十二诸侯年表

齐灵公环二十七年 晋围临淄,晏婴(下缺) 
庄公三年 晋栾逞来奔,晏婴曰:“不如归之。”
庄公五年 畏晋通楚,晏子谋。
齐景公杵臼四年 吴季扎来使,与晏婴欢。
景公杵臼九年 晏婴使晋,见叔向曰:“齐政归田氏。”叔 向曰“晋公室卑。”
景公杵臼卅二年 彗星见。晏子曰:“田氏有德于齐,可畏。 ”
 
 

    四遗迹

  晏子之宅近巿,景公欲易之,而婴勿受,为诫曰: “吾生则近巿,死岂易志。”乃葬故宅,后人名之曰清 节里。(水经注卷二十六)

  晏平仲故宅,在临淄小城北门,即左传“近巿” 宅也,墓亦在焉。(齐乘卷六)

  晏城,县西北二十五里,齐相晏婴采邑,今依旧 址为镇,晏城驿亦以此名。(康熙齐东 县志)

  德如齐城,登营丘望晏婴家,顾谓左右曰:“礼 ,大夫不逼城葬。平仲,古之贤人达礼者也,而生居近 巿,死葬近城,岂有意乎?”青州秀才晏谟对曰:“孔 子称臣先人平仲贤则贤矣,岂不知高其梁,丰其礼,盖 政在家门,故俭以矫世,存居湫溢,卒岂择地而葬乎! 所以不远门者,犹冀悟平生意也。”遂以谟从,至汉城 阳景王庙,宴庶老于申池,北登社首山,东望鼎足,因 目牛山而叹曰:“古无不死!”怆然有终焉之志。( 晋书载记慕容德传)

  晏子墓,临淄古城北三里。唐贞观中,禁十五步 内不得樵采。高密、平原又各有墓,与此为三。( 齐乘卷五)

  晏婴冢,在城西三十五里尹屯东,大可数亩,高 二丈余,土人耕耘时,砖砾大于近世所陶数倍,相传为 晏婴冢云。(新修齐河县志)

  晏子祠,在齐●禹城交界之处。山东通志内载: 齐河西北二十五里有晏城,系齐相晏婴采邑,后人立祠 于晏城之北,祀齐相晏婴。其建祠时代,亦无碑记可考 。(南巡盛典卷九十四)

  晏公庙,在县东门外路北,今废。( 新修齐河县志)
 
 

    五评论

  子曰:“晏平仲善与人交,久而敬之。”( 论语公冶长)

  子贡问于孔子曰:“夫子之于子产、晏子,可为 至矣,敢问二大夫之所自为,夫子之所以与之者。”孔 子曰:“夫子产于民为惠主,于学为博物;晏子于君为 忠臣,而行为恭敏。故吾皆以兄事之,而加爱敬。”( 家语辨政)

  子贡问曰:“闻诸晏子,少连大连善居丧,其有 异称乎?”孔子曰:“父母之丧,三日不怠,三月不解 ,期悲哀,三年忧,东夷之子,达于礼者也。”( 家语曲礼子夏问)

  齐晏桓子卒,晏婴粗衰斩,苴绖带,杖,以菅屦 ,食鬻,居倚庐,寝苫,枕草,其老曰:“非大夫之礼 也。”晏子曰:“唯卿为大夫。”曾子以问孔子,孔子 曰:“晏平仲可谓能远害矣,不以己之是駮人之非,愻 辞以避咎,义也夫!”(家语曲礼子夏 问)

  管仲以其君霸,晏子以其君显。( 孟子公孙丑上)

  子谓:子家驹续然大夫,不如晏子;晏子,功用 之臣也,不如子产;子产,惠人也,不如管仲。管仲之 为人,力功不力义,力知不力仁,野人也,不可以为天 子大夫。(荀子大略)

  或曰:“晏子之贵踊,非其诚也,欲便辞以止多 刑也。”此不察治之患也。夫刑当无多,不当无少,无 以不当闻,而以太多说,无术之患也。败军之诛以千百 数,犹且不止,即治乱之刑如恐不胜,而奸尚不尽。今 晏子不察其当否,而以太多为说,不亦妄乎!夫惜草茅 者耗禾穗,惠盗贼者伤良民,今缓刑罚,行宽惠,是利 奸邪而害善人也,此非所以为治也。( 韩非子难二)

  或曰:“景公不知用势,而师旷、晏子不知除患 。夫猎者托车舆之安,用六马之足,使王良佐辔,则身 不劳而易及轻兽矣。今释车舆之利,捐六马之足与王良 之御,而下走逐兽,则虽楼季之足,无时及兽矣。托良 马固车,则臧获有余。国者,君之车也;势者,君之马 也。夫不处势以禁诛擅爱之臣,而必德厚以与天下齐行 以争名,是皆不乘君之车,不因马之利,舍车而下走者 也。”或曰:“景公,不知用势之主也,而师旷、晏子 ,不知除患之臣也。”(韩非子外储说 右上)

  子夏曰:“春秋之记臣杀君,子杀父者,以十数 矣,皆非一日之积也,有渐而至矣。”凡奸者行久而成 积,积成而力多,力多而能杀,故明主蚤绝之。今田常 之为乱有渐见矣,而君不诛,晏子不使其君禁侵陵之臣 ,而使其主行惠,故简公受其祸。故子夏曰:“善持势 者蚤绝奸之萌。”(韩非子外话说右上 )

  其言曰:“君虽不量于臣,臣不可以不量于其君 ,是故君择臣而使之,臣择君而事之,有道顺君,无道 横命。”晏平仲之行也。(大戴礼卫将 军文子)

    其言曰:“君虽不量于其身 ,臣不可以不忠于其君,是故君择臣而任之,臣亦择君 而事之,有道顺命,无道衡命。”盖晏平仲之行也。( 家语弟子行)

  晏平仲祀其先人,豚肩不掩豆,澣衣濯冠以朝, 君子以为隘矣。(礼记礼器)

  曾子曰:“晏子可谓知礼也已,恭敬之有焉。” 有若曰:“晏子一狐裘三十年,遣车一乘,及墓而反, 国君七□,遣车七乘,大夫五□,遣车五乘,晏子焉知 礼?”(礼记檀弓)

  子高见齐王,齐王问:“谁可临淄宰?”称管穆 焉。王曰:“穆容貌陋,民不敬。”答曰:“夫见敬在 德,且臣所称,称其材也。君王闻晏子、赵文子乎?晏 子长不过三尺,面貌恶,齐国上下莫不宗焉。”( 孔丛子对魏王)

  申叔问子顺曰:“礼,为人臣三谏不从,可以称 其君之非乎?”答曰:“礼所不得也。”曰:“叔也昔 者逮事有道先生,问此义焉,而告叔曰:‘得称其非者 ,所以使天下人君不敢遂其非也。’”子顺曰:“然吾 亦闻之,是亡考起时之言,非礼意也。礼,受放之臣, 不说人以无罪。先君夫子曰:‘事君欲谏,不欲陈言。 ’不欲显君之非也。”申叔曰:“然则晏子、叔向皆非 礼也?”答曰:“此二大夫相与私燕言及国事,未以为 非礼也。晏子既陈屦贱而踊贵于其君,其君为之省刑。 然以及叔向,叔向听晏子之私,又承其问所宜,亦答其 事也。”(孔丛子执节)

  墨子曰:“孔子相鲁,齐景公患之,谓晏子曰: ‘邻有圣人,国之忧也。今孔子相鲁,为之若何?’晏 子对曰:‘君其勿忧。彼鲁君,弱主也;孔子,圣相也 。不如阴重孔子,欲以相齐,则必强谏鲁君,鲁君不听 ,将适齐,君勿受,则孔子困矣。’”诘之曰:“按如 此辞,则景公、晏子畏孔子之圣也,上乃云‘非圣贤之 行’,上下相反,若晏子悖可也,否则不然矣。”( 孔丛子诘墨)

  墨子曰:“孔子见景公,公曰:‘先生素不见晏 子乎?’对曰:‘晏子事三君而得顺焉,是有三心,所 以不见也。’公告晏子。晏子曰:‘三君皆欲其国安, 是以婴得顺也。闻君子独立不惭于影,今孔子伐树削迹 ,不自以为辱,身穷陈、蔡,不自以为约,始吾望儒贵 之,今则疑之。’”诘之曰:“若是乎?孔子、晏子交 相毁也,小人有之,君子则否。孔子曰:‘灵公污而晏 子事之以洁,庄公怯而晏子事之以勇,景公侈而晏子事 之以俭。晏子,君子也。’梁丘据问晏子曰:‘事三君 而不同心,而俱顺焉,仁人固多心乎?’晏子曰:‘一 心可以事百君,百心不可以事一君,故三君之心非一也 ,而婴之心非三也。’孔子闻之曰:‘小子记之,晏子 以一心事三君,君子也。’如此,则孔子誉晏子,非所 谓毁而不见也。景公问晏子曰:‘若人之众则有孔子乎 ?’对曰:‘孔子者,君子行有节者也。’晏子又曰:‘
盈成匡,父之孝子,兄之悌弟也,其父尚为孔子门人 。’门人且以为贵,则其师亦不贱矣。是则晏子亦誉孔 子可知也。夫德之不修,己之罪也;不幸而屈于人,己 之命也。伐树削迹,绝粮七日,何约乎哉!若晏子以此 而疑儒,则晏子亦不足贤矣。”(孔丛 子诘墨)

  晏子与崔杼盟,临死地而不易其义;殖华将战而 死,莒君厚赂而止之,不改其行。故晏子可迫以仁而不 可劫以兵,殖华可止以义而不可县以利,君子义死而不 可以富贵留也,义为而不可以死亡恐也。( 淮南子精神训)

  齐景公内好声色,外好狗马,猎射亡归,好色无 辨,作为路寝之台,族铸大钟,撞之庭下,郊雉皆呴, 一朝用三千钟赣,梁丘据、子家哙导于左右,故晏子之 谏生焉。(淮南子要略)

  孔子之所严事,于周则老子,于卫蘧伯玉,于齐 晏平仲。(史记仲尼弟子列传)

  晏婴相景公,食不重肉,妾不衣丝,齐国亦治。 (史记平津侯主父列传)

  贤良曰:“盖桡枉者过直,救文者以质。昔者晏 子相齐,一狐裘三十载,故民奢示之以俭,民俭示之以 礼。”(盐铁论救匮第三十)

  庄、杨荡而不法,墨、晏俭而废礼,申、韩险而 无化,邹衍迂而不信,圣人之材天地也,次山陵川泉也 ,次鸟兽草木也。(法言五百篇)

  管仲、晏婴,功书并作。(论衡 书解)

  晏子所遭,可谓大矣。直兵指胸,白刃加颈,蹈 死亡之地,当剑戟之锋,执死得生还,命善禄盛,遭逢 之祸,不能害也。(论衡命义)

  是以晏子轻囷仓之蓄而惜一杯之钻何异。( 潜夫论边议)

  北郭刎颈以申晏婴,所以致命而不辞者,为国荐 士,灭身无悔,忠之至也,德之难也。( 刘子荐贤)

  昔鲁哀公遥慕稷、契之贤,不觉孔丘之圣;齐景 公高仰管仲之谋,而不知晏婴之智;张伯松远羡仲舒之 博,近遗子云之美。以夫子之圣,非不光于稷、契,晏 婴之贤,非有减于管仲,杨子云之才,非为劣于董仲舒 ,然而弗贵者,岂非重古而轻今,珍远而鄙近,贵耳而 贱目,崇名而毁实耶!(刘子正赏)
 
 

     二贤论 杨夔

  子贡以管夷吾之奢晏平仲之俭质于宣尼,宣尼以管 仲之奢贤大夫也而难为上,晏平仲贤大夫也而难为下, 盖讥其僭上逼下之失,或谓无所轻重。予敢继其末以论 先后焉。夫齐桓承襄公之失政,接无知之乱常,久亡于 外,自莒先入,有国之后,锐心以求其治,及叔牙言夷 吾之能,脱囚服,秉国政,有鲍叔之助,隰朋之佐,遂 能九合诸侯以成霸业,此逢时之大者也。若平仲者,立 于衰替之朝,有田国之彊,有栾高之侈,时非曩时,君 非贤君,当崔杼之弑也,能廷然易其盟,陈氏之大也, 能晓然商其短,独立于谗陷之伍,自全于纷扰之中,人 无间言,时莫与偶。若桓公九合诸侯不以兵车,信夷吾 之力也,使晏子居桓公之世,有鲍隰之助,则其尊周室 ,霸诸侯,功岂减于管氏乎!以其镂簋而朱弦,孰若豚 肩不掩豆,以其三归而反坫,孰若一狐裘三十年,矧国 之破家之亡者,以奢乎?以俭乎?语曰:“奢则不逊俭 则固,与其不逊也宁固。”然后知圣人轻重之旨斯在。 (全唐文卷八百六十七)
 
 

     晏子传论 苏辙

  管子以桓公霸,然其家淫侈,不能身蹈礼义。晏子 之为人勇于义,笃于礼,管子盖有愧焉。然晏子事灵、 庄、景公,皆庸君,功业不足道,使晏子而得君如管仲 之于桓公,其所成就,当与郑子产比耳。至于纠合诸侯 ,攘却戎狄,未必能若管子也。唐姚元崇、宋璟皆中兴 贤相,然元崇好权利,事武后,立于群枉之中,未尝有 一言犯之,及事明皇帝,时亦有所纵弛,太庙栋毁,巡 游东都,以为无害;至于宋璟介洁,特立于武后世,排 斥权幸,身危者数矣,其于明皇帝亦未尝有取容之言。 故世尝以元崇比管仲,璟比晏子,或庶几焉。( 栾城集)
 
 

     晏子 洪迈

  齐庄公之难,晏子不死不亡,而曰:“君为社稷死 则死之,为社稷亡则亡之,若为己死而为己亡,非其私 昵,谁敢任之。”及崔杼、庆封盟国人曰“所不与崔、 庆者”,晏子叹曰:“婴所不唯忠于君,利社稷者是与 ,有如上帝。”晏子此意,正与豫子所言“众人遇我” 之义同,特不以身殉庄公耳。至于毅然据正以社稷为辞 ,非豫子可比也。(容斋随笔卷十三)

  晏平仲之在齐也,历事三君,皆暗主也。崔、庆 既亡,陈氏得政,所际之时,则季世也。方庄公之弑, 晏子伏尸成礼,大宫之歃,舍命不渝,是可谓仁者之勇 矣。景公嗣位,若能委权任用,承霸国之余烈,晋失诸 侯,齐国之兴,日可俟也。乃景公固非能大有为之君也 ,所宠任者梁丘据、裔款之流,所好者宫室台榭之崇, 声色狗马之玩。婴也随事补救,以讽谏匡君,必者朝夕 不怠,危行言孙,故能身处乱世,显名诸侯,而齐国赖 之以安也。虽然,景固非能大有为者也。当灵、庄残暴 之余,国脉渐削,而弗能济之以仁俭;崔、庆弑逆之时 ,贼臣乱国,而弗能震之以威权。修桓公之政,则晏婴 可以为仲父,有马千驷,则壤地甲兵不减于九合一匡时 也。奈何景公志无远图,惟繁刑嗜酒田猎游观之是尚, 婴数为谏之,景数为违之,欲以绍前烈而逮先君之后, 不亦难乎!值晋霸已衰之日,在位日久,虽意存代兴而 卒无成业,故子朝乱周而不能定,季氏逐君而不能讨, 北燕、徐、莒兵耀小国,以是求伯,势必无成,况又政 在陈氏乎!势重者,人主之渊鱼,而圃池之德,归于私 家,彗星见于上,祝诅交于下,登牛山而陨涕,其气衰 ,其志惰矣。此晏子所由对叔向而私忧,亦莫如之何也 已。(马骕绎史卷七十七)
 
 

     晏婴论 赵青藜

  晏子谓君为己死而非其私昵谁敢任,胡传引之以责 贾举等,不得为死节臣,如孔父仇牧可也。婴以是自恕 则不可。君人者,社稷诚重矣,而无道之君死多不为社 稷,私昵之辈,更不知国贼之当讨,君死之当从,是国 无死臣也。况婴系本公族,世为列卿,独无社稷责哉? 乃其生存也,则逆料其必败以夸先,见其受弑也,则置 身局外饰说以欺人。彼太史兄弟不惜舍身以正崔杼弑君 之罪,而己且恬然与崔庆旅进旅退,其不及贾举十人远 甚,坐使洋洋大国,具官济济,诛崔庆者仅得卢蒲癸王 何二嬖人,则光不是乎私昵,而将于谁私昵之!厥后景 公虽非有道之主,于婴不可谓不倚为社稷臣,明知社稷 之终归陈氏,与叔向所私言,亦如料光之必败也者,而 不进谏以早正其国本。抑管仲有言曰“德礼不易,无人 不怀”,图霸之成规具在,而一任其君之伐晋伐宋,会 其盟某次某,纷纷者何为!而曰晏子以其君显,诚齐人 之见也欤!(读左管窥)
 
 

     晏婴路寝对论 赵青藜

  晏子之在齐也,虽顽凶若崔杼犹以为民望而释之, 可不谓贤哉!顾其言曰“君为社稷死则死之,为社稷亡 则亡之”,明乎己之非私昵于庄公也,是诚然矣。于景 公固已奉社稷以从矣,知无不言,言无不尽,此其时矣 ,乃委蛇其间,规其小过,舍其本计。夫孔子在齐,公 欲用之,反谓其莫殚莫究,犹曰圣人道大,其不知孔子 也无足怪。齐之将为陈氏,亦既知之,岂不知以公之自 弃其民乎!医之治疾也,望其气色,切其脉息,得其受 病之所在,反以攻之,顺而调之,无不愈者。知公之自 弃其民也,劝之厚施以收其心,顺而调之之道也。比公 坐路寝,天牖其衷,兴言在德,乃漫应之曰:“礼,家 施不及国。”将禁厚施于陈氏乎!毋乃反为攻而谬用其 术,是益民之怨也,疾将愈甚。公曰“不能”,吾固幸 其不能也,然而公且善之,又仅举礼之陈言以对。古忠 臣谋国,国之安危,民之利病,昼夜以思,不遑寝处, 得之于心,欲以人告我后,而每苦无由。幸其君之自悟 ,进吾而诏之,无所忌讳,则恺切以陈,因其所明,通 其所蔽,言必扼要,贤者独不闻乎!且陈非真有厚施于 民也,豆区釜钟,饥易食,渴易饮耳,诚由使有司宽政 毁关去禁,薄敛已责,数端扩而充之,行之弗倦,虽陈 之厚,公不必薄,其庸有济乎!逮后陈恒弑君,孔子请 讨,曰“以鲁之众加齐之半”,则齐民之未尽归陈也明 甚。天于继世不忍遽废,民于旧君不忍遽绝,及景公之 身而图之,不犹为医国之良工也哉!( 读左管窥)
 
 

     晏子不受邶殿论 姚鼐

  大夫相灭而相并者,是篡杀其君之渐也,齐、晋之 末载是已。齐崔氏也亡,而邑入乎庆,庆氏也亡,而邑 入乎二惠诸族。其时大夫分邑,子雅辞多受少,子尾既 受,而稍致诸公,陈氏不取邑而取百车之木。是三子者 以为贤于吞噬之甚者则可矣,以其私家相取,为非人臣 之道,则一而已。晏子将明言其不义乎,得罪一国,而 不可为也;将从而受分乎,违己之心,而不忍出也。邦 无道,危行言孙,其处丧,则托曰:“惟卿为大夫。” 其辞邶殿,则托曰:“畏失富。”晏子之心,固亦苦矣 。夫晏子之贤,无愧儒者,世乃以孟子不欲比管、晏及 沮封孔子事,疑其非贤,是皆不然。晏子盖盛德而才差 不足,又直陈氏得政之日,事景公庸主,未尝得君如管 仲专也,故其功烈,非孟子王佐之才之所希也。然第曰 管仲、曾西所不为,不言晏子者,重晏子之德也。当孔 子至齐,以景公之庸懦,岂遽能以季、孟之间,期以待 邻之一儒士哉,此必晏子荐之故也;及其不能用孔子, 此必晏子所痛,而知其国之将亡不可救者,夫何有反沮 孔子事哉?晏子以俭着,春秋之后,墨子之徒假其说以 难儒者,沮孔子封事,墨者造之也,故载于墨子非儒篇 。其言以儒者为崇丧遂哀,破产厚葬,此墨者之陋说, 非粗缞斩以丧父尽礼者之言也。诸侯裂地以封大夫,此 三晋、田齐以后之事,非孔子时国不过赐田邑之制也。 子长不能辨而载之世家,虽大儒如朱子亦误信焉,是以 晏子为世诟,而不知其固非实也。鲁襄公十七年,晏桓 子卒,平仲嗣立,能为丧礼,又从平阴之役,意其年必 逾二十,其后五十七年,乃会夹谷,计晏子必已丧矣。 晏子丧,而后景公行事益悖,而子长言会夹谷时有晏子 ,吾益知世家言之多谬也。(惜抱轩文 集卷一)
 
 

     晏平仲论 马国翰

  史传言齐景公欲以尼溪封孔子,晏婴沮之。余谓无 其事,即有之,亦必别有曲折调护之至意,而非忌圣道 之行,与病儒效之疏也。何以知之?以孔子称平仲善交 知之。孟子曰:“千里一圣,是为连步。”易传曰:“ 鸣声相应,仇偶相从,人由意合,物以类同。”言交道 之孚也。鲁有孔子,齐有平仲,闻风相思,宜深洄溯, 一旦握手言欢,游处至八年之久,此岂寻常之结纳哉! 平仲不知孔子,必不能与孔子友;平仲不知孔子,孔子 亦必不与之友。乃既订为知己,多年契好,而遇合有机 ,忽焉中沮,此少有人心者必不出此,而谓平仲之贤为 之乎?夫子尝曰:“道不同不相为谋。”假使平仲以仁 义为迂阔,有百年莫究之诮,则其人与己刺谬,顾何矫 情而称誉之耶?且综其生平行事,好贤居多,越石父则 脱之,其御则荐之,物色风尘,具有真赏。孔子大圣人 ,超乎越石父、其御之上奚翅万倍,漠然慭置,心知之 谓何?当日者,度必揄扬其美,而亟称于君前,景公所 以因高昭之主而欲用孔子也。夫欲用而不果用者,公之 眩于陈氏也。彼方厚施得民,觊觎齐国,圣人见用,则 必有以转移乎舆情,而大非所利,于是飞刺构谗以间孔 子,而公意遂摇。且夫龙,神物也,有尺云之藉,则能 自庇其身而大施其化,否则妇孺得而狎之,此势之所必 至也。使公骤用孔子,专任之而予以政权,陈宗虽强, 何不能如子产之于丰驷乎?乃公不能决季、孟之待,商 之迟久,失独断之机,宜中跋扈之所忌。当此之时,不 惟不能尊孔子,而害将不可测。平仲或有所见闻,不欲 故人以虚名之奉而受实祸之及,主文谲谏,意在维持羁 旅之臣,卒得保全以去,此固善交之苦衷,所不得已而 出之者。吾故曰:即有其事,亦必别有曲折调护之至意 ,而非忌圣道之行,与病儒效之疏也。然微夫子特表其 心,千载而下,几何不湮于流传之失而其真不见哉!
(玉函山房文集卷二)
 
 

     晏平仲论 俞樾

  晏平仲一狐裘三十年,澣衣濯冠以朝,豚肩不掩豆 以祭,其所居湫溢嚣尘而亦安之。故太史公曰:“晏平 仲以节俭力行重于齐。”乌乎!晏子非徒俭者也。古之 君子,敝车羸马,非衣恶食,其自奉有啬于冢养者,岂 徒俭哉,盖处乱世之道也。今夫君子诚不以众人之匈匈 而易其行,然以一身而处乎匈匈之中,则亦危矣,彼君 子何恃以处此?曰:君子之于乱世也,天下虽忌之嫉之 ,欲得而杀之,而至观其食无兼膳,衣无完衣,出无一 宿之粮,入无一日之积,则虽其深怒积怨者不能不自媿 不如,而甚者至于太息泣下也。何也?天下之小人未始 无是非之心也,虽恶其刚直之节,而不能不服其廉洁之 行,是故处乱世,犯众怒,而莫或伤之也。孔子曰:“ 危邦不入,乱邦不居。”后君子不幸而处此,如之何而 可欤?曰:菜羹疏食而能饱,荜门圭窦而能安,亲僮仆 之役而能不以为劳,闻妻子饥寒愁苦之声而能不以为耻 ,则无往而不可。世之人所以贬其道,屈其守者,岂有 他哉,饥寒之弗能忍,而劳辱之弗能堪也。当晏子时, 齐多故矣,而卒有以自全,故曰:晏子非徒俭者也。( 宾萌集卷一)

    (尹桐阳诸子论略有管晏优 劣之比较一篇,非专论晏子,且无新义,故不载。)
 
 
 

 四有关晏子说学派讨论

    一儒家说

  墨子曰:“景公祭路寝闻哭声,问梁丘据,对曰: ‘鲁孔子之徒也,其母死,服丧三年,哭泣甚哀。’公 曰:‘岂不可哉!’晏子曰:‘古者圣人非不能也,而 不为者,知其无补于死者而深害生事故也。’”诘之曰 :“墨子欲以亲死不服,三日哭而已,于意安者,卒自 行之,空用晏子为引,而同乎己,适证其非耳。且晏子 服父礼,则无缘非行礼者也。”(孔丛 子诘墨)

  墨子曰:“孔子至齐,见景公,公悦之,封之于 尼溪。晏子曰:‘不可。夫儒,浩居而自顺,立命而怠 事,崇丧遂哀,盛用繁礼,其道不可以治国,其学不可 以导家。’公曰:‘善。’”诘之曰:“即如此言,晏 子为非儒恶礼,不欲崇丧遂哀也。察传记晏子之所行, 未有以异于儒焉。又景公问所以为政,晏子答以礼云。 景公曰:‘礼其可以治乎?’晏子曰:‘礼于政与天地 并。’此则未有以恶于礼也。晏桓子卒,晏婴斩衰,枕 草,苴绖带,杖,菅菲,食粥,居于倚庐,遂哀三年, 此又未有以异于儒也。若能以口非之而躬行之,晏子所 弗为。”(孔丛子诘墨)

  曹明问子鱼曰:“观子诘墨者之辞,事义相反, 墨者妄矣,假使墨者复起,对之乎?”答曰:“苟得其 理,虽百墨吾益明白焉;失其正,虽一人犹不能当前也 。墨子之所引者矫晏子,晏子之善吾先君,先君之善晏 子,其事庸尽乎!”曹明曰:“可得闻诸?”子鱼曰:“
昔齐景公问晏子曰:‘吾欲善治,可以霸诸侯矣。’ 对曰:‘官未具也,臣亟以闻而君未肯然也。臣闻孔子 圣人,然犹居处□惰,廉隅不修,则原宪、季羔侍;气 郁而疾,志意不通,则仲由、卜商侍;德不盛,行不勤 ,则颜、闵、冉、雍侍。今君之朝臣万人,立车千乘, 不善之政加于下民者众矣,未能以闻者,臣故曰:官未 备也。’此又晏子之善孔子者也。子曰:‘晏平仲善与 人交,久而敬之。’此又孔子之贵晏子者也。”曹明曰 :“吾始谓墨子可疑,今则决妄不疑矣。”( 孔丛子诘墨)

  儒者晏婴、子思、孟轲、荀卿之类也,顺阴阳之 性,明教化之本,游心于六艺,留情于五常,厚葬文服 ,重乐存命,祖述尧、舜,宪章文、武,宗师仲尼,以 尊敬其道,然而薄者流广文繁,难可穷究也。( 刘子九流)
 
 

     晏子春秋 王鸣盛

  柳子厚谓晏子春秋非婴着,墨氏之徒剿合而成。今 观汉志“儒家”首列晏子春秋,柳说恐未是。(鹤寿案 :儒家五十有三,而晏子春秋居首,此据刘向所定也。 向言所校中外书晏子三十篇八百三十八章,除复重二十 二篇,六百三十八章,定着八篇。晏子博闻强记,通于 古今,事齐灵公、庄公、景公,以节俭力行尽忠极谏道 齐国,君得以正行,百姓得以附亲,不用则退耕于野, 用则必不诎义,不可胁以邪,白刃虽交胸,终不受崔杼 之劫,谏齐君县而至,顺而刻,及使诸侯,莫能诎其辞 ,其博通如此,盖次管仲。内能亲亲,外能厚贤,居相 国之位,受万钟之禄,故亲戚待其禄而衣食五百余家, 处士待而举火者亦甚众,齐人以此重之。其书六篇,皆 忠谏其君,文章可观,义理可法,皆合六经之义。又有 复重,文辞颇异,不敢遗失,复列为一篇。又有颇不合 经术,似非晏子言,疑后世辨士所为者,复以为一篇。 今案:观本书所载及刘向之言,固宜列于儒家,柳宗元 文人无学,谓墨氏之徒为之,晁公武、马贵与并承其误 ,可谓无识。晏子尚俭,礼所谓国奢则示之以俭也。其 居晏桓子之丧,尽礼亦与墨氏异。孔丛子云:“察传记 晏子之所行,未有异于儒焉。”儒道甚大,孔子言“儒 行有过失可微辨,而不可面数”,故公伯寮愬子路而同 列圣门,晏子尼溪之阻,何害为儒?且古人书外篇半由 依托,刘向所谓疑后世辨士所为者,恶得以此病晏子哉 !)(蛾术编卷十四)
 
 

     晏子非墨家辨 刘师培

  晏子立言之旨,淮南要略所述至详,其第八一篇, 刘向谓似非晏子言,其识至精。至唐代柳宗元始谓墨氏 之徒所为,宋代晁氏、马氏辑书目,均循其说。近孙星 衍以无识讥之,其说允矣,然意有未尽。夫墨子之学, 出于清庙之守,以敬天明鬼为宗,其徒缠子、胡非子、 随巢子书虽不存,然考其佚文,亦均敬天明鬼。惟晏子 书则不然,如谏篇上谏诛史祝,谏信楚巫,谏祠灵山河 伯,谏禳彗星荧惑;问篇上谏以祝干福;杂篇下言徒祭 不可益寿:均异墨氏所言。又谏篇上言乐亡而礼从之, 礼亡而政从之,亦与非乐旨殊,不惟居丧尽礼志于杂篇 上,异于墨子短丧也。使其书出于墨氏之徒,则旨与墨 殊,必不并存其说,故特辨之。(左庵 集卷七)
 
 
 

    二墨家说

  晏婴,墨者也,自以俭省治身,动遵法度。( 列子杨朱篇张湛注)

     辩晏子春秋 柳宗元

  司马迁读晏子春秋,高之,而莫知其所以为书。或 曰:晏子为之而人接焉。或曰:晏子之后为之。皆非也 。吾疑其墨子之徒有齐人者为之。墨好俭,晏子以俭名 于世,故墨子之徒尊着其事以增高为己术者。且其旨多 尚同、兼爱、非乐、节用、非厚葬久丧者,是皆出墨子 ,又非孔子,好言鬼事,非儒、明鬼又出墨子,其言问 枣及古冶子等尤怪诞,又往往言墨子闻其道而称之,此 甚显白者。自刘向、歆、班彪、固父子,皆录之“儒家 ”中,甚矣!数子之不详也。盖非齐人不能具其事,非 墨子之徒则其言不若是。后之录诸子书者,宜列之“墨 家”,非晏子为墨也,为是书者墨之道也。( 河东集卷四)
 
 

     晏子春秋辨 薛季宣

  圣人之道,不掠美以为能,不瞽世以为明,善者从 之,非者去之,要在乎据中庸之道以折中于物,而不以 己见为必得,此其所以大而无方也。柳子厚辨晏子春秋 以为墨者齐人尊着晏子之事以增高为己术者,其言信典 且当矣,虽圣人有不易。走见而喜其辨,谓其所自见诚 有大过人者。晚得孔丛子读之,至于诘墨,怪其于墨子 无见,皆晏氏春秋语也,迺知子厚之辨有自而起。呜呼 !若子厚者,可谓掠美瞽世也与!使孔丛出于其前,子 厚不应无见;如在其后出,则大业书录具存,抉剔异书 ,扳从已出,谓宅人弗见,取像攫金之子,不可谓知。 子厚妙文辞者,尚亦为此,剿窃之患,厥有由来矣。孔 子曰:“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然则君 子诚其所知,阙其所不知,而后为真知,奚必妄!( 浪语集卷二十七)
 
 

     晏子 项安世

  予读晏子春秋,见其与叔向论士君子之出处,大抵 多摈处士,以为当诛,而自不耻于以一身而事百君。夫 以晏子之行既过乎俭,而其于出处之际所主又如此,则 其为墨子之学明甚。谈者相承谓之墨、晏,岂苟然哉! 自公孙弘至冯道,皆有笃行嘉言,而不耻于事乱君,行 乱政,盖世之士大夫传袭此派,千载不绝。人谓杨、墨 之道至孟子而止者,特未之考尔。(项 氏家说卷九)
 
 

     晏子 王应麟

  晏子八篇 隋唐志晏子春秋七卷,着其行事及谏诤 之言(太史公曰:“吾读晏子春秋。”礼记投壶注引晏 子春秋)。崇文总目十二卷或以为后人采婴行事为书, 故卷颇多于前志。柳宗元谓:“墨子之徒有齐人者为之 。墨好俭,晏子以俭名于世,故墨子之徒尊着其事以增 高为己术者。且其旨多尚同、兼爱、非乐、节用、非厚 葬久丧,非儒、明鬼皆出墨子,其言问枣及古冶子等尤 怪诞,又往往言墨子闻其道而称之,此甚显白者。(晏 子春秋云:‘墨子闻之曰:“晏子知道,道在为人,失 在为己。”’)后之录诸子书者,宜列之‘墨家’,非 晏子为墨也,为是书者,墨之道也。”(晁氏从此说) 薛氏曰:“读孔丛子诘墨,怪其于墨子无见,皆晏子春 秋语也,迺知宗元之辨有自而起。”( 汉书艺文志考证卷五)
 
 

     晏子春秋 焦竑

  晏子春秋十二卷 墨氏见天下无非为我者,故不自 爱而兼爱也,此与圣人之道济何异,故贾谊、韩愈往往 以孔、墨并名;然见俭之利而因以非礼,推兼爱之意而 不殊亲疏,此其敝也。庄生曰:“墨子虽独任为天下, 何其太觳而难遵”,有以也夫。墨子死,有相里氏之墨 ,相芬氏之墨,邓陵氏之墨,世皆不传。晏子春秋旧列 “儒家”,其尚同、兼爱、非乐、节用、非厚葬久丧、 非儒、明鬼,无一不出墨氏,柳宗元以为墨子之徒尊着 其事以增高为己术者,得之。今附着于篇。( 焦竑国史经籍志卷四下)

  晏子入“儒家”,非。改“墨家”。( 国史经籍志卷六)
 
 

     论晏子改入墨家 章学诚

  焦竑误校汉志 焦竑以汉志晏子入“儒家”为非, 因改入于“墨家”。此用柳宗元之说,以为墨子之徒有 齐人者为之,归其书于墨家,非以晏子为墨者也,其说 良是。部次群书,所以贵有知言之学,否则□于其名而 不考其实矣。檀弓名篇,非檀弓所著;孟子篇名有梁惠 王,亦岂以梁惠王为儒者哉!(校雠通 义)
 
 

     新刻晏子春秋书后 洪亮吉

  晏子春秋一书,前代入之“儒家”,然观史记孔子 世家所载晏子对景公之言曰:“夫儒者滑稽而不可轨法 ,倨敖自顺不可以为下,崇丧遂哀,破产厚葬,不可以 为俗,游说乞贷,不可以为国”云云,是明与儒者为难 矣,故其生平行事,亦皆与儒者背驰。唐柳宗元以为墨 氏之徒,未为无据。近吾友孙君星衍校刊晏子,深以宗 元之说为非,谓晏子忠君爱国,自当入之“儒家”,然 试思墨氏重趼救宋,独非忠君爱国者乎?若必据此以为 儒墨之分,则又一偏之见也。惟宗元以晏子为墨氏之徒 ,微误。考墨在晏子之后,当云其学近墨氏,或云开墨 氏之先则可耳(汉书艺文志墨子在孔子后)。( 卷施阁文集卷十)
 
 

     晏子春秋 凌扬藻

  晏子春秋十二卷,齐大夫平仲晏婴撰,陈直斋谓汉 志八篇但曰晏子,隋唐七卷始号晏子春秋,今卷数不同 ,未知果本书否。余观孟子书“盆成括仕于齐,孟子曰 :死矣盆成括!”及其见杀,门人问夫子何以知其将见 杀,是与孟子同时之人之事,而非追论之词可知矣,故 孙宣公奭孟子音义以为尝学于孟子。今卷内载景公宿于 路寝之宫,夜分闻西方有男子哭者,公悲之,明日朝, 问于晏子,晏子对曰:“西郭徒居布衣之士盆成括也, 父之孝子也,兄之顺弟也,又尝为孔子门人。今其母不 幸而死,祔柩未葬,家贫身老子●,恐力不能合祔,是 以悲也。”是与孟子既不同时,而所谓小有才,未闻君 子之大道,则足以杀其躯而已者,其诣行又相悬绝,岂 所误在孟子耶?何风马牛之不及若此也?沈梅村疑姓名 偶同,景公时别有一盆成括,然崇文总目谓晏子之书久 亡,世所传者盖后人采婴行事而成,故柳宗元以为墨之 徒有齐人者为之,非婴所自着也。洪稚存曰:“晏子春 秋前代入之儒家,然观史记孔子世家所载晏子对景公之 言曰:‘夫儒者滑稽而不可轨法,倨敖自顺不可以为下 ,崇丧遂哀,破产厚葬,不可以为俗,游说乞贷,不可 以为国’云云,是明与儒者为难矣,故其生平行事,亦 皆与儒者背驰。唐柳宗元以为墨氏之徒,未为无据。… …然考墨在晏子之后(见汉书艺文志),当云其学近墨 氏,或云开墨氏之先则可耳。”(蠡勺 编卷二十)
 
 

     晏子之宜入墨家 尹桐阳

  汉志七略列晏子于儒家,桐阳以为晏子尚俭,与墨 子同,其学寔出于清庙之守,为宋大夫之先河,而与儒 异趣者也。于儒宗之宣圣故阻其尔稽之封,事具详于外 篇第八。墨子非儒曾引其言,而内篇杂上又有墨子称晏 子知道之语,则晏子之为墨家而非儒家也又何疑?桐阳 为之校释若干条,以补孙氏星衍之不逮,犆书其与墨同 辙之处而箸于篇,盖欲见晏、墨之当为一贯,而墨学亦 藉以不孤云。柳宗元谓墨氏之徒为之,意以晏子春秋为 儒书,则犹非掸本之论。太史公曰:“吾读管氏牧民、 山高、乘马、轻重、九府,及晏子春秋,详哉其言也。 其书世多有之。”则管、晏书固炎汉所通行,而为龙门 所乐道者矣。伪书云乎哉?孙氏迺颉滑解垢,力主晏为 儒家,且●柳为文人无学,●矣。(诸 子论略)
 
 
 

    三其他

     论晏子独成一家 洪亮吉

  晏子不可云墨家,盖晏子在墨子之先也。前人以之 入“儒家”,亦非是。今观史记孔子世家载晏子对景公 之言曰:“夫儒者滑稽而不可轨法,倨傲自顺不可以为 下,崇丧遂哀,破产厚葬,不可以为俗,游说乞贷,不 可以为国”云云,是明与儒者为难矣;其生平行事,亦 皆与儒者背驰。愚以为管子晏子皆自成一家,前史艺文 志入之“儒家”既非,唐柳宗元以为墨氏之徒,亦前后 倒置,特其学与墨氏相近耳。吾友孙兵备星衍校刊晏子 ,亦深以宗元之说为非,谓晏子忠君爱国,自当入之“ 儒家”。是又不然,试思墨子重趼救宋,独非忠君爱国 者乎?若必据此为儒墨之分,则又一偏之见。汉书艺文 志墨子在孔子后,距晏子更远,即如宗元之意,亦当云 开墨氏之先,不得云墨氏之徒也。(洪 亮吉晓读书斋初录)
 
 

     晏子春秋学案 蛤笑

  神州学术,莫盛于春秋、战国之交。周室既衰,史 失其官,学术宗教,始两相分离,诸子嗣兴,皆思本厥 学派为政治之革命,孔、老、墨、管最为大宗,然独管 子相齐,得位乘时,发挥其学术,自余皆终老布衣,仅 能以著书自见而已。晏子生与墨子同时,学术亦大抵相 类,虽相齐四十年,然值庄公之暴,景公之孱,崔氏之 逆,陈氏之专,卒未得大行其道。生平又未尝亲自著书 ,春秋一书,大抵其门人故旧于平仲身后,集其言行, 录为此书,略如后世郑公谏录、梁公故事之类,而晏子 之大义微言,其湮没也久矣,然赖是编之存,而后世学 者犹得藉以窥见什一,抑不可谓非幸也。且晏子书中, 多与西儒立宪之义相符合者,自柳子斥晏子为墨学,而 后儒辨论蜂起,或袒晏而非柳,或是柳而辟晏,而尼溪 之沮,尤为聚讼所集,然皆以后世之见,臆测先贤,于 晏子之学问功业,初无所损益也。当时诸子并起,未定 一尊,尊闻行知,各是其是。孔子虽千载以后配天立极 ,当其身,亦诸子之一耳,以学派之不合,因而为政党 之竞争,正大贤不肯苟同之证验也,何足为晏子病乎? 柳子之知晏为墨学,其识卓矣,而于是书顾深致不满, 则仍狃于孟氏异端无父之辨,而不知观其会通,以祛其 先入之见耳。自西儒学说输入震旦,而诸子之学骎骎有 复兴之朕,老、墨、庄、管诸书,皆有当世宏通大儒为 之证通疏明,发其义蕴。独晏子之书犹晦于群籍中,无 人肄及之者,不揆谫陋,读书之暇,辄刺取其奥义名言 ,疏以己意,为晏子学案若干则,质诸世之讲明古学者 ,恕其愚僭之愆,而匡其不逮焉,则幸甚。

  晏子臣于庄公,公不说,饮酒,令召晏子。晏子 至,入门,公令乐人奏歌,曰:“已哉!寡人不能说也 ,尔何来为?”晏子入座,乐人三奏,然后知其为己也 ,遂起,北面坐地。公曰:“夫子从席,曷为坐地?” 晏子对曰:“婴闻讼夫坐地,今婴将与君讼,敢无坐地 乎?婴闻之,众而无义,彊而无礼,好勇而恶贤者,祸 必及其身,公之谓矣。且婴言不用,愿请身去。”遂趋 而归,管籥其家者纳之公,财在外者斥之市,曰:“君 子有力于民,则进爵禄,不辞贵富;无力于民而旅食, 不恶贫贱。”遂徒行而东耕于海滨。

    按:秦、汉以来,以尊君为 儒学无上之大义,而实不知其所以尊。以文王之圣,受 辛之虐,而天王圣明, 臣罪当诛 ,讲学家至奉为不刊之典,古者责难规过之义,乃尽亡 矣。嗟夫!此宋子业、齐文宣、隋□帝之俦所以接迹于 后世也。君权既日益尊,而公卿大夫下及一命之荣,皆 得依附君权,偃然民上,以享无义务之权利,神州群治 ,所由每下愈况者,岂非职此之由哉?自西儒言治之书 输入中土,然后知君主虽尊,要与通国臣民同受治于法 律之下,而官吏为国民公仆之说,亦灿然大明于世,人 人相尚以为新学,岂知二千年前晏子已先我而言之哉! 夫以齐庄之暴,乃于其所不说者不敢显言而微风之;晏 子一上大夫耳,而公然斥其君之不道,且与之讼曲直焉 ,其言有后世骨鲠之臣所不敢出者。若夫有力无力之辨 ,则以公卿将相之尊,乃计庸而受直,非自侪于国民仆 隶之班,所言能深切如是乎?呜呼!今之从政者,其当 铭诸座右矣。

  崔杼弑庄公,晏子立崔氏之门,从者曰:“死乎 ?”晏子曰:“
独吾君也乎哉?吾死也?”曰:“行乎?”曰:“独 吾罪也乎哉?吾亡也?君民者岂以陵民,社稷是主;臣 君者岂为其口实,社稷是养。故君为社稷死,则死之, 为社稷亡,则亡之;若君为己死而为己亡,非其私昵, 孰能任之。”门启而入,崔子曰:“子何不死?”晏子 曰:“祸始,吾不在也;祸终,吾不知也。吾何为死? 且吾闻之,以亡为行者,不足以存君;以死为义者,不 足以立功。婴岂其婢子也哉,其从之也?”人谓崔子必 杀之,崔子曰:“民之望也,舍之得民。”

    按:此义与儒家春秋之义相 同,即西儒分君主与国家为二之说,而路易十四“朕即 国家”之言所以得罪于全欧也。天生民而立之君,使司 牧之,岂其使一人肆于民上以纵其欲也哉!孔子之论管 仲也,曰:“岂若匹夫匹妇之为谅也,自经于沟渎,而 莫之知也。”春秋书弑君及其大夫者三:书孔父,以其 正色立朝也,非徒以其死也;书荀息,以其行克践言也 ,非徒以其死也;书仇牧,以其不畏彊御也,非徒以其 死也。齐 襄之变,从而殉者有徒 人费,有石之纷如,有孟阳,而弗得见于春秋之经,以 其报私恩而非殉公义耳。春秋为明大义之书,故凡事之 无关于大义者,皆削而不书,徒人费诸人,正孔子之所 谓匹夫匹妇,而晏子所谓婢子者也。故人君而知此义, 则敬天勤民之念弗敢荒矣;人臣而知此义,则陈善闭邪 之责弗敢贷矣。后世儒者知明此谊,惟邓牧心与黄太冲 耳。

  景公悬赏于国内,万钟者三,千钟者五,令三出 ,而职计莫之从。公怒,令免职计,令三出,而士师莫 之从。公不说。晏子曰:“婴闻之,君正臣从谓之顺, 君僻臣从谓之逆,今君赏谗谀之民,而令吏必从,则是 使君失其道,臣失其守也。三代之兴也,利于国者爱之 ,害于国者恶之,故贤良众而邪僻灭,是以天下治平, 百姓和集。及其衰也,顺于己者爱之,逆于己者恶之, 故邪僻繁,而贤良灭,离散百姓,危覆社稷。臣惧君逆 政之行,有司不敢争,以覆社稷,危宗庙。”公曰:“ 寡人不知也,请从士师之策。”

    按:此与孔子守道不如守官 之训,及孟子夫有所受之说,正互相发明,而顺逆好恶 之辨,较大学之言洁矩,尤为悚切,皆今日宪政之要义 也。尝谓专制政体设官分职,所最不可阙者有三事焉: 宰相也,封驳也,谏官也。之三者,皆所以消息君权, 不使太过者也。是故官制莫善于唐、宋,莫不善于明。 宰相废,则天下之责备悉归于君主一人之身矣;封驳废 ,则君主得行其志,惟其言而莫予违矣。张释之曰:“ 廷尉天下之平。”刘袆之曰:“不经凤阁鸾台,何名为 敕。”斯言也,居然有立宪国之意焉。自元、明以后, 遂不复见于史册矣。嗟乎!此专制政体之所以不可存立 ,而宪政所以不可不亟行也。

  景公游于牛山,北望其国城而流涕,曰:“若何 滂滂去此而死乎!”艾孔、梁丘据皆从而泣,晏子独笑 于旁,公刷涕而顾晏子曰:“
寡人今日游悲,孔与据皆从寡人而涕泣,子之独笑何 也?”晏子对曰:“昔者上帝以人之死为善,仁者息焉 ,不仁者伏焉。使贤者常守之,则太公、桓公将常守之 矣;使勇者常守之,则灵公、庄公将常守之矣。数君者 将守之,则吾君安得此位而立焉?以其迭处之、迭去之 ,以至于君也,而独为之流涕,是不仁也。不仁之君见 一,谄谀之臣见二,此臣所以独窃笑也。”

    按:此乃墨家学问之本原, 所以能轻生取义者,以知此义而已。死者,人之所不能 免,虽上哲不能无戚戚焉。道家惟畏死,故常思所以永 之,于是乎啬精保神,绝欲服气,以冀延引岁月而已。 释家知其术之不可恃也,因谓人身别有一灵魂焉,躯壳 虽敝,而灵性可以不泯,于是有轮回转生之说。儒者皆 以为不可信,矫而为顺天立命之说以自解,且为丧祭之 礼以致其哀痛,其与释道之说虽殊,要其幸死者之有知 则一而已。近世西儒颉德始倡为生死进化之说,谓新故 相嬗,而世界乃日进于文明,故生之有死,乃造物所以 仁爱万物也。此说一出,泰西之学术为之一变。吾国儒 者方喜其持论之新奇,而孰知晏子已于二千祀之前畅发 此义,与颉氏若合符节,可不谓超世之特识耶!墨氏之 学,惟以此为根据,故非命,故节葬,故轻其身而急天 下。

  仲尼之齐,见景公,景公说之,欲封之以尔稽( 地名),以告晏子,晏子对曰:“不可。彼浩裾自顺, 不可以教下;好乐缓于民,不可使亲治;立命以建事, 不可使守职;厚葬破民贫国,久丧道哀费日,不可使子 民;行之难者在内,而传者无其外,故异于服,勉于容 ,不可以道众而驯百姓。目大贤之灭,周室之卑也,威 仪加多而民行滋薄,声乐繁充而世德滋衰,今仲尼盛声 乐以侈世,饰弦歌鼓舞以聚徒,繁登降之礼,趋跄之节 以观众,博学不可以仪世,劳思不可以补民,兼寿不能 殚其教,当年不能究其礼,积财不能赡其乐,繁饰邪术 以营世君,盛为声乐以淫愚其民。其道也不可以示世, 其教也不可以遵民,今欲封之,以移齐国之俗,非所以 导众存民也。”

    按:儒墨相争之异点,此章 尽之矣。墨学之所以丛世诟病者在此,后世之疑晏子为 伪书也亦在此。要之皆一孔之儒,不足以与言哲学也。 哲学之与宗教,本非同物,哲学争是非者也,宗教辨善 恶者也。是非分于时势,善恶判于道德,故善恶终古不 易,而是非则因时会为转移,甚至有同时同事两人各执 所见以相争而两造皆是者矣。吾国儒者以宗教学术混为 一谭,是即为善,非即为恶,出主入奴,但以意气相劫 制,而不察夫所据之理,所因之时,则宜乎学术隘而治 术卑也。三代以还,质文相嬗,至有周之末,而文胜极 矣。春秋、战国之交,诸子并起,各思以其所学转移政 治,虽其所挟之术人人不同,而要其欲以质家之说救文 学之敝,则一而已。若老,若墨,若名法,若农商,皆 质家之属也。惟孔子之学,以因时通变为主,故有“述 而不作”之言,虽深疾当时文胜之敝,时时见诸言论, 然及其立法改治,则不过因周公之旧制,去泰去甚而已 ,不肯尽去其旧而新之也。其后诸家歇绝,而孔子之学 独巍然尊为国教,亦因其与时世之习惯不大相迳庭耳。 自孔、墨之争,于今又二千年矣,文胜之敝,以视周末 ,不啻过之,则所以救弊而补偏者,舍质家之说,其奚 能为功哉!故读书者当会其通,而不可援孟子之说以自 解也。

  燕之游士有泯子午者,南见晏子于齐,言有文章 ,术有条理,巨可以补国,细可以益晏子者三百篇,睹 晏子,恐慎而不能言。晏子假之以悲色,开之以礼颜, 然后能尽其复也(“复”疑当作“辞”)。客退,晏子 直席而坐,废朝移时。在侧者曰:“向者燕客侍夫子, 何为忧也?”晏子曰:“燕万乘之国也,齐千里之涂也 ,泯子午以万乘之国为不足说,以千里之涂为不足远, 则是千万人之上也,且犹不能殚其言于我,况乎齐人之 怀善而死者乎!吾所不得睹者,岂不多矣。”

    按:以晏子之学与其才识而 犹虚怀若渴,能受人之尽言也如此,则夫学问才识之不 及晏子,而所处之时又危于晏子者,其求贤礼士,当更 何如哉?吾愿今之公卿大夫人人书此为座右之铭,时时 省览也。

  晏子使于楚,楚王闻之,谓左右曰:“晏子,齐 之习辞者也,今方来,吾欲辱之,何以也?”左右对曰 :“为其来也,臣请缚一人过王而行,王曰:‘何为者 也?’对曰:‘齐人也。’王曰:‘何坐?’曰:‘坐 盗。’”晏子至,楚王赐晏子酒,酒酣,吏二缚一人诣 王,王曰:“缚者何为者也?”对曰:“齐人也,坐盗 。”王视晏子曰:“齐人固善盗乎?”晏子辟席对曰: “婴闻之,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叶徒相 似,其实味不同。所以然者何?水土异也。今民生长于 齐不盗,入楚则盗,得无楚之水土使民善盗耶?”王笑 曰:“圣人非所与熙(‘熙’即‘嬉’之假字)也,寡 人反取病焉。”

    按:春秋之时,列国并峙, 与今日欧洲之局大略相似,故折冲尊俎,尤高专对之才 ,然必己国之政治修明,实有以对人而无媿者,然后足 以服敌国之心,非徒然恃口给之巧捷而已。此晏子小节 耳,然其临机应变,实可为出疆奉使者之法,故备箸之 。

  栾高既败,田桓子欲分其家,以告晏子。晏子曰 :“不可。君不能饬法,而群臣专制,乱之本也。今又 欲分其家,利其货,是非制也,子必致之公。且吾闻之 ,廉者,政之本也;让者,德之主也。栾高不让,以至 此祸,可无慎乎!廉之谓公正,让之谓保德,凡有血气 者,皆有争心,怨(‘蕴’通)利生孽,惟利可以为长 存,且分争者不胜其祸,辞让者不失其福,子必勿取。 ”

    按:墨家平等,而法家尊君 ;墨家主进取,而老氏主退让。晏子为墨家者流,而斯 言也,则近乎法家与老氏何也?春秋之时,贵族政治极 敝之时代,诸子竞起,皆以扫除贵族为职志者也。然兴 民权以制贵族其势逆,崇君权以抑贵族其势顺,此诸子 所以不约而同也(
惟老氏主张极端平等,不尚君权) 。又齐自管仲以后,其治尚法,晏子固不得悉以其道易 之也。墨之为术也溪刻于己,而公利于人,不自封殖, 则无所多取,而其迹有似于退让矣。佛之说法,有经有 权,贵族所惧者在祸福不在义理,欲止其并兼坐大之势 ,固不得不假殃庆之说以慑其心,于平时所持非命之旨 ,固不相背耳。(东方杂志五卷四、五期)
 
 

     晏子 罗焌

  晏子名婴,字平仲,一云字仲,谥曰平,莱之夷维 人(夷维今山东高密县)。晏桓子弱之子,历事齐灵公 、庄公、景公,以节俭力行重于齐,显名于诸侯。后人 辑其行事,为书八篇,刘氏叙录及七略并题曰晏子春秋 ,汉志题曰晏子,而皆列诸儒家(隋、唐、宋志皆同) 。至唐代柳宗元辩晏子春秋曰:“吾疑其墨者之徒有齐 人者为之……后之录诸子书者宜列之墨家,非晏子为墨 也,为是书者墨之道也。”宋代晁公武、马端临所辑书 目,均从柳说,清孙星衍讥其无识,盖力持晏子儒家之 说者也。然清修四库全书以晏子春秋移入史部传记,其 提要云:“晏子一书,由后人摭其轶事为之,虽无传记 之名,实传记之祖也。”是则晏子春秋始由儒家而入墨 家,复由子部而入史部,迄今盖尚无定论也。

  史记孔子世家记晏子阻齐景公以尼溪田封孔子曰 :“夫儒者滑稽而不可轨法,倨傲自顺,不可以为下, 崇丧遂哀,破产厚葬,不可以为俗,游说乞贷,不可以 为国。自大贤之息,周室既衰,礼乐缺有闲,今孔子盛 容饰,繁登降之礼,趋详之节(‘详’读为‘翔’,‘ 翔’谓行而张拱也),累世不能殚其学,当年不能究其 礼,君欲用之以移齐俗,非所以先细民也。”案:此事 见今晏子春秋外篇第八,字句小异,而义大同。晏子尚 俭约,又非毁孔子之盛乐繁礼,崇丧厚葬,实为墨学之 所自出,故墨子非儒下篇亦载此事。又载齐景公问晏子 孔子为人何如,晏子对以孔丘非贤人,与白公无异一章 ,是晏子近乎墨家,其不得列于儒家审矣(司马谈引“ 累世”二语讥评儒者)。虽然,晏子亦不纯乎墨家也, 近人刘师培曰:“墨子之学以敬天明鬼为宗,晏子书则 不然,如谏篇上谏诛史祝,谏信楚巫,谏祠灵山河伯, 谏禳彗星荧惑,问篇上谏以祝干福,杂篇下言徒祭不可 益寿,均异墨氏所言。又谏篇上言乐亡而礼从之,礼亡 而政从之,亦与非乐殊旨,不惟居丧尽礼志于杂篇上, 异于墨子短丧也。”(左盦集七晏子非墨家辨。案晏子 居丧尽礼,又见左氏襄十七年传,谏禳彗星,亦见襄二 十六年传)然则非儒非墨,晏子殆无家可归者乎?而不 必然也。

  以晏子行事考之,大戴礼记孔子曰:“其言曰君 虽不谅于臣,臣不可以不量于君,是故君择臣而使之, 臣择君而事之,有道顺命,无道衡命,晏平仲之行也。 ”(卫将军文子篇)论语:子曰:“晏平仲善与人交, 久而人敬之。”(公冶长篇,“人”字从皇疏本补)史 称齐晏平仲为孔子所严事(史记列传第七),盖以此也 。史记又云:“
方晏子伏庄公尸,哭之成礼然后去,岂所谓见义不为 无勇者邪?至其谏说犯君之颜,此所谓进思尽忠,退思 补过者哉!假令晏子而在,余虽为之执鞭,所忻慕焉。 ”(管晏列传第二)此以论语、孝经之义称赞晏子,盖 谓其有合乎儒行也。(其愿为之执鞭者,盖有感于晏子 之延罪人为上客,荐仆御为大夫,借以发其积愤耳。) 则晏子之列于儒家,亦得夫子、史公而名益彰耳。

  若就晏子春秋考之,四库提要云:“是书所记, 乃唐人魏征谏录、李绛论事集之流,特失其编次者之姓 名耳,题为晏婴撰者,依托也。其中如王士祯池北偶谈 (卷二十一谈异二)所摘齐景公圉人一事(
今本晏子作‘羽人’,盖同音通假字),鄙倍荒唐, 殆同戏剧,则妄人又有所窜入,非原本矣。”(景公欲 杀羽人事,见晏子春秋外篇第八“景公盖姣”一章)四 库简明目录云:“书中皆述婴遗事,与著书立说者迥别 ,列之儒家,于宗旨固非,列之墨家,于体裁亦未允, 改列传记,庶得其真。”案诸子书中述遗事者甚多,不 得以此援子入史也。况子家叙事,多涉寓言,尤未可据 为信史乎!今案:晏子一书,所载行事及谏诤之言,大 抵淳于髡、优孟、优旃之流,故当时称为天下之辩士( 韩诗外传卷十)。拟之唐魏郑公李相国,殊未当也。清 儒马骕氏着绎史,多采晏子春秋,而于晏子使吴章(内 篇杂下)则谓其诙谐;于晏子使楚章(同上)则谓其以 谑对谑;于谏景公饮酒七日七夜章(内篇谏上)则评曰 “谈言解纷,滑稽之所以雄也。”(绎史卷七十七)晏 子尝讥儒者“滑稽而不可轨法”,不意后儒之反唇而相 稽也。今以诸子十家衡之,当属俳优小说一流(俳优即 古之稗官,说详后)。非晏子为小说家也,辑是书者小 说家数也。兹姑仍汉志,附之儒家,其学说亦互见焉, 不具述也。(诸子学述第一章)
 
 

     晏子春秋辨证 严挺

  晏子春秋一书,先儒皆列于子部(或丙部)“儒家 ”,如汉书艺文志诸子略“儒家”曰:“晏子八篇(名 婴,谥平仲,相齐景公,孔子称善与人交)。”又如隋 书经籍志曰:“晏子春秋七卷(齐大夫晏婴撰)。”亦 属于诸子儒家,唯隋志著称“晏子春秋七卷”,与汉志 称“晏子八篇”有所不同耳。其后如旧唐书经籍志、新 唐书经籍志,皆同隋志,而列晏子春秋于儒家,唯逊清 纪盷等四库全书总目提要则列晏子春秋于史部传记类。 提要曰:“案晏子一书,由后人摭其轶事为之,虽无传 记之名,实传记之祖也,旧列子部,今移入于此。”陈 直则驳之曰:“案列国以来,‘春秋’名书之义有三: 有纪一人之事者,晏子春秋是也;有成一家之言者,虞 氏春秋、吕氏春秋是也;有记一时之事者,楚汉春秋、 吴越春秋是也。名虽同,而派别微异,此书(晏子春秋 )即后代别传之胚胎,实为子部支流,纪盷四库全书提 要入于史部,未免循名而失实矣。”夫晏子春秋之为子 为史,籀其书者即可洞然,无足深论。独怪后世好胜之 徒,以晏子春秋为墨者之徒为之,而以其书入于墨家, 此犹掩耳盗铃,抑何不思之甚耶?虽然,为是说者,由 来亦久矣,原其始,始于墨子与杨子法言,墨子非儒篇 载有齐景公问孔子于晏婴,婴毁仲尼之事(原文过长, 不便抄引),而法言五百卷则曰:“庄、杨荡而不法, 墨、晏俭而废礼,申、韩险而无化。”非儒记晏子毁仲 尼,法言以晏、墨并称,于是世人遂谓晏子通于墨子, 而以其书入于墨家。殊不知非儒之作,墨者之徒痛击当 时儒者之弊习,借晏子以为证耳,非诚有其事也。伪孔 丛子详辨之矣(见孔丛子后卷诘墨第十八,原文共十章 ,以过长,不便征引)。至于晏、墨并称,亦非晏子通 于墨子之证也。盖古人常有孔、墨并称者,如史记鲁仲 连列传曰:“夫以孔、墨之辩,不能自免于谗谀。”又 如同书平津侯主父偃列传曰:“非有孔、墨、曾子之贤 。”又如汉书邹阳列传曰:“夫以孔、墨之辩,不能自 免于谗谀。”然则即据此而谓墨子通于孔子,或孔子通 于墨子可乎?因复列墨子于儒家或论语于墨家可乎?吾 知其必不可矣。稍后,复有柳宗元着辨晏子春秋曰:“
吾疑其墨子之徒有齐人者为之,墨好俭,晏子以俭名 于世,故墨子之徒尊着其事以增高为己术者,且其旨多 尚同、兼爱、非乐、节用、非厚葬久丧者,是皆出墨子 。又罪孔子,好言鬼神事,非儒、明鬼又出墨子……又 往往言墨子闻其道而称之,此甚显白者。自刘向、歆、 班彪、固父子皆录之儒家中,甚矣数子之不详也。若非 齐人不能具其事,非墨子之徒则其言不若是,后之录诸 子书者,宜列之墨家,非晏子为墨也,为是书者墨之道 也。”(柳子厚文集)自子厚之论出后,于是晁公武读 书志、马端临经籍考遂入晏子春秋于墨家,斯诚子厚之 忠臣,抑未深辨乎晏子春秋者也。迨于逊清管同读晏子 春秋,乃谓:“
吾谓汉人所言晏子春秋不传久矣,世所有者,后人伪 为者耳。何以言之?太史公为管晏传赞曰:‘其书世多 有,故不论,论其轶事。’仲之传载仲言交鲍叔事独详 悉,此仲之轶事,管子所无。以是推之,荐御者为大夫 ,脱越石父于缧绁,此亦婴之轶事,而晏子春秋所无也 。假令当时有是文,如今晏子,太史公安得称曰轶事哉 ?吾故知非其本也。……然则孰为之?曰:其文浅薄过 甚,其诸六朝后人为之者欤?”(因寄轩文集)此二说 者,有同有异,其谓书非晏子自为,此柳宗元、管异之 之所同也;若一认为墨者之徒有齐人者为之,一认为六 朝人为之,一则证于晏子春秋,一则旁考于子长史记, 此又柳、管之所异也。虽然,二子之论皆非也,请更端 言之。

    一柳宗元

  子厚之论,异之已辩之矣。其言曰:“唐柳宗元者 知疑其书而以为出于墨氏,墨氏之徒去晏子固不甚远, 苟所为犹近古,其浅薄不当至是。……且刘向、歆、班 固父子,其识皆与太史公相上下,苟所见如今书多墨氏 说,彼校书胡为入之儒家哉?”(同上)惟异之之论, 凭空取巧,不足以服子厚之心,实则证子厚之论为是为 非,予意当求之晏子春秋焉。今观全书,言儒者多,言 墨者少,胪列如下。

(一)书内称仲尼闻其道而称美之者

     卷一景公衣狐白裘不知天寒晏子谏章:“ 孔子闻之曰:‘
晏子能明其所欲。’”

     卷二景公冬起大台之役晏子谏章曰:“仲 尼闻之,喟然叹曰:‘古之善为人臣者,声名归之君, 祸灾归之身,入则切磋其君之不善,出则高誉其君之德 义,是以虽事隋君,能使垂衣裳朝诸侯,不敢伐其功。 当此道者,其晏子是耶!’”

     同卷景公嬖妾死守之三日不殓章。(以下 原文皆不具引)
     卷四梁丘据问子事三君不同心晏子对以一 心可以事百君章。
     卷五晋欲攻齐使人往观晏子以礼待而折其 谋章。
     同卷晏子使鲁有事已仲尼以为知礼章。
     同卷晏子居丧逊答家老仲尼善之章。
     卷七仲尼称晏子行补三君而不有果君子也 章。

(二)书内引诗以资解释证明者

     卷一景公爱嬖妾随其所欲晏子谏章曰:“ 诗曰:‘哲夫成城,哲妇倾城。’今君不免成城之求, 而惟倾城之务,国之亡日至矣,君其图之。”

     同卷景公贪长有国之乐晏子谏章曰:“诗 曰:‘靡不有初,鲜克有终。’不能终善者,不遂其君 ,今君临民若寇雠,见善若避热。……”

     卷四景公问贤不肖可学乎晏子对以勉强为 上章。(以下原文不具引)
     同卷鲁昭公问鲁一国迷何也晏子对以化为 一心章。
     同卷叔向问齐德衰子若何晏子对以进不失 忠退不失行章。
     同卷叔向问人何以可保身晏子对以不要幸 章。
     卷五崔庆劫齐将军大夫盟晏子不与章。
     同卷晏子饮景公酒公呼具火晏子称诗以辞 章。
     卷七景公饮酒命晏子去礼晏子谏章。

(三)书中引大圣文王以资证明者

     卷二景公春秋游猎兴役晏子谏章曰:“晏 子曰:‘昔者文王不敢盘游于田,故国昌而民安。…… ’”

     卷三景公问古者吾民用国不危弱晏子对以 文王章。
(四)书中称曾子事者

     卷四曾子问不谏上不顾民可成行义者晏子 对以何以成也章。(以下文长,皆不具引)

     卷五曾子将行晏子送而赠以善言章。
     同卷晏子居丧逊答家老仲尼善之章。
   据此,则是书之有涉于儒者甚多,而言墨子闻 其道而称之者则□二见耳。举如左:
     卷三景公问圣王其行若何晏子对以衰世而 讽章。
     卷五景公恶故人晏子退国乱复召晏子章。

  是晏子春秋不当列入墨家,而非墨者之徒为之审 矣。若谓非毁孔子为墨家之言,殊不知此为外篇,□一 至五六章耳,此顾广圻所谓不合经术者是也,奚足据哉 ?至于上同、兼爱、上贤、明鬼、节用之言,间亦有之 ,据此即以为墨者之徒为之,亦非持平之论。盖孔子亦 有类上同、兼爱、上贤、明鬼之言。韩愈氏不云乎:“ 孔子畏大人,居是邦不非其大夫;春秋讥专臣,不上同 哉?孔子泛爱亲仁,以博施济众为圣,不兼爱哉?孔子 贤贤,以四科进褒弟子,疾殁世而名不称,不上贤哉? 孔子祭如在,讥祭如不祭者曰:‘我祭则受福。’不明 鬼哉?”(见昌黎文集)至于非乐、节葬之言,晏子春 秋无称焉,吾不知子厚何所据而云然。必不得已而求之 ,吾于景公夜听新乐而不朝晏子谏,与景公欲厚葬梁丘 据晏子谏与景公欲以人礼葬走狗晏子谏三章得三事焉。 虽然,晏子之谏,异乎墨者之所谓“非乐”与“非厚葬 ”也。盖谏夜听新乐章所以谏听新乐也,非“非乐”也 ,其余二章所以谏厚之不当,非“非厚葬”也,亦与儒 者何违哉?若乃“君令臣忠,父慈子孝,兄爱弟敬,夫 和妻柔,姑慈妇听”,为“礼之经”,此尤合于儒说之 显然者也。其他类似之例,诚比比皆是,子厚特举什一 之墨说而抹杀儒论,而谓“墨者之徒有齐人者为之”, 吾故曰:子厚之论非也。

    二管 同

  管同之论,亦非也。何以验之?太史公曰:“至其 书世多有之,是以不论,论其轶事。”“轶事”者,书 内之轶事,抑管仲、晏婴之轶事,史公未言也,故同之 据为书内之轶事者,非也。纵令轶事为书内之轶事,而 管同之论亦自欺而欺人者也。同曰:“仲之传载仲与鲍 叔事独详悉,此仲之轶事,管子所无。”噫!管子何当 无是事乎?大匡一篇载有二说,小匡篇内亦稍称焉,又 于柯之会曹沫以剑击桓公之事,史迁记之,管子亦载。 (管子大匡篇内载为曹刿,按左传孔安国疏谓“曹刿即 史记所称之曹沫”,是仲之轶事,管子所有也。)同又 曰:“荐御者为大夫,脱越石夫于缧绁,此亦婴之轶事 ,而晏子春秋所无也。”是又不然,盖晏子春秋亦记此 事,见卷五第二十四、二十五两章,开卷即得,胡谓婴 之轶事晏子春秋所无耶?然则“轶事”之不训为书内之 轶事,亦于此可见矣,同特凭空取巧耳!且同之谓晏子 春秋为六朝后人所为者,亦非也。按晏子春秋内有与王 肃孔子家语同者(如晏子春秋卷五曾子将行晏子送而赠 以善言章雷同于孔子家语六本篇,又同卷晏子居丧逊答 家老仲尼善之章雷同于孔子家语子贡篇),又李善注文 选亦尝引晏子春秋以释六朝人之句义(见江淹恨赋)。 王肃魏人也,江淹梁人也,是则晏子春秋已成于六朝人 之前,而非出于六朝后人为之者亦明矣。甚矣!先言之 足以蔽明也。或曰:信如子之言,是书既非古本,又非 出于墨者之徒,然则是书果出于晏婴乎?曰:非也。晏 子书内称其死后之事甚多,如卷一“景公没,田氏杀君 荼立阳生,杀阳生立简公,杀简公而取齐国”,又“及 晏子卒,公出背而泣曰:‘呜呼!昔者从夫子而游公阜 ,夫子一日而三责我,今谁责我哉’”等,又称“仲尼 闻其道而称之”与“墨子闻其道而称之”(具引于前) ,此皆非晏子所得言者。吾疑是书晏婴死后儒者为之, 墨者损益之欤?虽然,吾未敢自信也。( 光华大学半月刊二卷二期)
 
 
 

 五有关晏子春秋考辨

    一晏子之书称春秋说

  虞卿著书,名曰“春秋”,魏齐曰:“子无然也! 春秋,孔圣所以名经也,今子之书大抵谈说而已,亦以 为名何?”答曰:“经者,取其事常也,可常则为经矣 。且不为孔子,其无经乎?”齐问子顺,子顺曰:“无 伤也。鲁之史记曰春秋,经因以为名焉;又晏子之书亦 曰春秋。吾闻泰山之上封禅者七十有二君,其见称述, 数不盈十,所谓贵贱不嫌同名也。”( 孔丛子执节)

  儒家者之说“春秋”也,以事系日,以日系月, 言春以包夏,举秋以兼冬,年有四时,故错举以为所记 之名也。苟如是,则晏子、虞卿、吕氏、陆贾其书篇第 本无年月,而亦谓之“春秋”,盖亦异于此者也。( 刘知几史通六家)
 
 

    二史志著录

  七略:“晏子春秋七篇,在儒家。”( 见史记管晏列传注引)

  汉书艺文志诸子略“儒家”:“晏子八篇。”班 固自注:“名婴,谥平仲,相齐景公,善与人交,有列 传。”师古曰:“有列传者,谓太史公书。”

  隋书经籍志子部“儒家”:“晏子春秋七卷,齐 大夫晏婴撰。”

  唐书经籍志子部:“晏子春秋七卷,晏婴撰。”

  宋史艺文志子部:“晏子春秋十二卷。”

  崇文总目:“晏子春秋十二卷,晏婴撰。晏子八 篇,今亡。此书盖后人采婴行事为之,以为婴撰,则非 也。”

  郡斋读书志:“晏子春秋十二卷。右齐晏婴也。 婴相景公,此书着其行事及谏诤之言,昔司马迁读而高 之,而莫知其所以为书。或曰:晏子之后为之。唐柳宗 元谓:迁之言乃然,以为墨子之徒有齐人者为之,墨好 俭名世,故墨子之徒尊着其事以增高为己术者,且其旨 多尚同、兼爱、非乐、节用、非厚葬久丧、非儒、明鬼 ,皆出墨子,又往往言墨子闻其道而称之,此甚显白。 自向、歆、彪、固皆录之儒家,非是,后宜列之墨家。 今从宗元之说云。”

  中兴书目:“晏子春秋十二卷,或以为后人采婴 行事为书,故卷多于前志。”(王应麟 玉海)

  直斋书录解题:“晏子春秋十二卷,齐大夫平仲 晏婴撰。汉志八卷,但曰晏子,隋唐七卷,始号晏子春 秋,今卷数不同,未知果本书否。”

  四库全书总目提要:“晏子春秋八卷,旧本题齐 晏婴撰。晁公武读书志:‘婴相景公,此书着其行事及 谏诤之言。’崇文总目谓后人采婴行事为之,非婴所撰 。然则是书所记,乃唐人魏征谏录、李绛论事集之流, 特失其编次者之姓名耳,题为婴者依托也。其中如王士 祯池北偶谈所摘齐景公圉人一事,鄙倍荒唐,殆同戏剧 ,则妄人又有所窜入,非原本矣。刘向、班固俱列之儒 家中,惟柳宗元以为墨子之徒有齐人者为之,其旨多尚 同、兼爱、非厚葬久丧者,又往往言墨子闻其道而称之 。薛季宣浪语集又以为孔丛子诘墨诸条今皆见晏子书中 ,则婴之学实出于墨,盖婴虽略在墨翟前,而史角止鲁 实在惠公之时,见吕氏春秋仲春记当染篇,故婴能先宗 其说也。其书自史记管晏列传已称为晏子春秋,故刘知 几史通称晏子、虞卿、吕氏、陆贾其书篇第本无年月, 而亦谓之春秋。然汉志惟作晏子,隋志乃名春秋,盖二 名兼行也。汉志、隋志皆作八篇,至陈氏、晁氏书目, 乃皆作十二卷,盖篇帙已多有更改矣。此为明李氏绵眇 阁刻本,内篇分谏上、谏下、问上、问下、杂上、杂下 六篇,外篇分上、下二篇,与汉志八篇之数相合。若世 所传乌程闵氏刻本,以一事而内篇、外篇复见,所记大 同小异者,悉移而夹注内篇下,殊为变乱无绪,今故仍 从此本著录,庶几犹略近古焉。”

    又:“案晏子一书,由后人 摭其轶事为之,虽无传记之名,实传记之祖也,旧列子 部,今移入于此。(史部传记)”

  四库全书简明目录:“晏子春秋八卷,撰人名氏 无考,旧题晏婴撰者,误也。书中皆述婴遗事,实魏征 谏录、李绛论事集之流,与著书立说者迥别,列之儒家 ,于宗旨固非,列之墨家,于体裁亦未允,改隶传记, 庶得其真。”
 
 

    三真伪考辨

     晏子春秋 姚际恒

  陈直斋曰:“汉志八篇,但曰晏子,隋、唐七卷, 始号晏子春秋,今卷数不同,未知果本书否。”崇文总 目曰:“晏子八篇,今亡。此书盖后人采婴行事为之。 ”(古今伪书考)

     读晏子一 恽敬

  晏子春秋,七略录之儒家,柳子厚以为墨子之徒为 之,宜录之墨家,本朝四库全书录之史部,崇文总目曰 :“晏子春秋八篇,今无其书,今书后人所采掇。”其 言是也。如:梁邱据、高子、孔子皆讥晏子三心,路寝 之葬,一以为逢于何,一以为盆成适,盖由采掇所就, 故书中歧误复重多若此。而最陋者,孔子之齐,晏子讥 其穷于宋、陈、蔡是也。鲁昭公二十九年,孔子之齐, 至哀公三年孔子过宋,桓魋欲杀之,明年阨于陈、蔡绝 粮,皆在定公十年晏子卒之后,今晏子乃于之齐时逆以 讥孔子,岂理也哉?其为书浅隘不足观览,后之读书者 未必为所惑,然古书奥衍远出晏子之上而悖于事理者, 盖多有之,不可不慎也。(大云山房文 稿二卷)

     读晏子二

  吾州孙兵备星衍为编修时,常校刊晏子春秋,厘正 次第,补缀遗失,于是书有功焉。而叙中有不可从者二 ,是不可不辩。春秋昭公十七年“有星孛于大辰”,史 记十二诸侯年表书之于鲁。左传昭公二十六年“齐有彗 星”,杜注云“不书,鲁不见”;年表书之于齐,盖史 记之慎也。左传昭公二十年十二月,齐侯至自田,晏子 侍于遄台,景公有“据与我和”之言,饮酒乐,景公有 “古而无死”之言,史记齐世家、孔子世家及年表俱书 “田”,书“入鲁境”,在书“彗星”前六年,此事之 的然者。今兵备据晏子谓遄台之游与论禳彗星乃一时事 ,甚非也。其谓彗星实在昭公二十年,则益非。彗星地 气所腾耳,非如经纬星有行度躔次可推,何以二千载之 后,逆知为二十年之事,非二十六年之事邪?且谓二十 六年因陈氏厚施之事追言灾祥,陈氏岂至是始厚施邪? 古今之书众矣,当求可依据者而从之,其依据不可考, 则视著书之人之德与学与其书之条理明白者而从之,今 舍左邱明、司马迁,信后人采掇之晏子,吾不敢云是也 。史记:“越石父贤,在累绁中,晏子出,遭之涂,解 左骖赎之。”吕氏春秋新序云:“齐人累之。”“累” “缧”古通,即“缧绁”也。晏子:“越石父反裘负薪 息于涂侧,曰:‘吾为人臣仆于中牟,见将归。’”古 者惟罪人为臣仆,为臣仆之罪皆可赎,史记之言与晏子 无异也,今兵备据晏子谓越石父未尝撄罪以非史记,吾 亦不敢云是也。(同前)
 
 

     书柳子厚辨晏子春秋后 吴德旋

  晏子春秋非晏子所作,柳子之辨审矣,而其说犹有 未尽。吾疑是书盖晚出,非太史公、刘向所见本,太史 公、刘向所见之晏子春秋,不知何时亡失之,而六朝人 好作伪者依放为之耳。凡先秦古书于义理或多驳悖,而 词气奥劲,必非东汉以来文士所能拟作,如晋乘、楚梼 杌、孔丛子诸书,皆断然可决其非出周秦间矣。柳子言 为是书者墨之道,吾以为此特因晏子以节俭名当世,非 假是不足以成书,故刺取墨子意衍其说,未必果为墨者 为之也。(初月楼文钞卷一)
 
 

     读晏子春秋 管同

  阳湖孙督粮星衍甚好晏子春秋,为之音义,吾谓: 汉人所言晏子春秋不传久矣,世所有者,后人伪为者耳 。何以言之?太史公为管晏传赞曰:“其书世多有,故 不论,论其轶事。”仲之传载仲言交鲍叔事独详悉,此 仲之轶事,管子所无。以是推之,荐御者为大夫,脱越 石父于缧绁,此亦婴之轶事,而晏子春秋所无也。假令 当时书有是文,如今晏子,太史公安得称曰轶事哉?吾 故知非其本也。唐柳宗元者知疑其书,而以为出于墨氏 ,墨氏之徒去晏子固不甚远,苟所为犹近古,其浅薄不 当至是。是书自管、孟、荀、韩下逮韩婴、刘向书,皆 见剽窃,其诋訾孔子事,本出墨子非儒篇,为书者见墨 子有是意,婴之道必有与翟同者,故既采非儒篇入晏子 ,又往往言墨子闻其道而称之,是此书之附于墨氏,而 非墨氏之徒为是书也。且刘向、歆、班彪、固父子,其 识皆与太史公相上下,苟所见如今书多墨氏说,彼校书 胡为入之儒家哉!然则孰为之?曰:其文浅薄过甚,其 诸六朝后人为之者与(崇文总目称晏婴六篇已亡,今书 出后人采掇,其言尤信)?(因寄轩文 初集卷三)
 
 

     读晏子 黄以周

  昔在浙江书局重刊平津馆本晏子,于文字之异同, 曾有校勘记矣。而晏子之为书,孙伯渊力褒章之,不复 赘言。然外篇有不合经术,内篇亦多及身后之事,晏子 一书,信非平仲手撰也。或说出于齐之春秋,或说其宾 客褒集成之,斯言当有所据。班氏汉志从刘向说,列之 儒家;晁氏郡斋读书志又从柳宗元论,入诸墨家。四库 简明目录谓书中皆述晏婴遗事,实魏征谏录、李绛论事 集之流,改隶传记,可以息群喙矣。近管异之又嗷嗷于 是书,据史记管晏传,以荐御者脱越石父为轶事,今书 有是文,遂断汉人所言晏子不传已久,世所有者其文浅 薄,六朝后人为之。盖异之于刘向之叙录未之细读也。 向之言曰:“
所校中书晏子十一篇,臣向谨与长社尉臣参校雠,太 史书五篇,臣向书一篇,参书十三篇,凡中外书三十篇 。”“中书”者,所谓禁中之秘书也,言中者以别于外 ;“向书一篇,参书十三篇”,所谓外书也。“凡中外 书三十篇,除复重者二十二篇,定着八篇”,是中书十 一篇,外书十四篇,皆有复重也。汉太史亦藏书,所藏 晏子五篇,盖最初之本,其书无复重,又不及荐御者脱 越石父诸事,太史公之所见者,太史书之五篇也,故作 管晏传详叙二事,以补太史书之轶,而刘向校书遂附此 事于五篇之末。然则世所行之晏子,即刘向校定之本, 而刘向所校定之八篇,其文虽增,而前五篇之章节大判 仍太史书最初之本也。管异之谓汉时晏子不传,固未覈 实,以其文为浅薄,亦可谓不知言。柳氏之论,前儒辟 之已力,近无识之徒又翕然宗异之言,甚矣!文人难与 道古,而世之溺于文者,又好耳食也。( 儆李文钞卷一)
 
 

     晏子考释 梁启超

  汉志此书即司马迁、刘安所见本也。然殆非春秋时 书,尤非晏子自作。柳宗元谓晏子之徒有齐人者为之, 盖近是。然其人非能知墨子者,且其依托年代似甚晚, 或不在战国而在汉初也。今传之本,是否为迁、安所尝 读者,盖未可知。然似是刘向所校正之本,非东汉后人 窜乱附益也。(汉志艺文志诸子略考释 )
 
 

     晏子   (日本)古贺侗庵

  孔子曰:“晏平仲善与人交,久而敬之。”孟子载 晏子谏景公之言数百言,其忠诚恳至之意可掬。其他见 于左传诸书,谠言善行甚多,在于春秋贤者,实属巨擘 。及读史记孔子世家,乃曰:“景公说孔子,将欲以尼 溪田封孔子,晏婴沮止之。”极其丑诋。朱子论语序说 不载晏子之言,而犹载景公欲封孔子,晏婴沮之,景公 惑之。予读此,不堪骇愕,及详究之,乃知太史公已误 ,而朱子取之,非也。而太史公之误,本于墨子,按墨 子非儒篇曰:“孔丘之齐,见景公,景公说,欲封之以 尼溪,以告晏子。晏子曰:‘不可。孔丘盛容脩饰以蛊 世,弦歌鼓舞以聚徒,繁登降之礼以示仪,务趋翔之节 以劝众,絫寿不能尽其学,当年不能行其礼,其道不可 以期世,其学不可以导众。今君封之,以利齐俗,非所 以导国先众。’景公曰:‘善。’于是厚其礼,留其封 ,敬见而不问其道,孔丘乃恚怒于景公与晏子,乃树鸱 夷子皮于田常之门,告南郭惠子以所欲,为归于鲁。有 顷,闻齐将伐鲁,乃遣子贡之齐,因南郭惠子以见田常 ,劝之伐吴以教高、国、鲍、晏,使毋得害田常之乱, 劝越伐吴,三年之内,齐、吴破国之难伏尸。”晏子之 言如此,其慢圣悖理,固不待辨,而其事实舛错尤可笑 。夫鸱夷子皮,即范蠡也,范蠡既灭吴,去而之齐,号 鸱夷子皮,事见史记。范蠡去越,上距孔子卒七年,而 曰孔子树鸱夷子皮于田常,诬亦甚矣。(淮南子“陈成 、田常、鸱夷子皮得成其难”【谓杀简公】,说苑“田 常与宰我争,宰我将杀之,鸱夷子皮告田常,遂残宰我 ”,其误同史记。)且子贡一出,存鲁,乱齐,破吴, 强晋之说,所由始也。子贡之事,古人已有辨,今不复 赘(见王安石、杨慎集)。按史记晏子之言与墨子所载 大同小异,太史公之误,本于墨子者可见。孔子曰:“ 道不同不相为谋。”夫儒墨异道,墨氏构虚辞以诋排圣 人,固无足怪,太史公遽信而载之于史,其不别朱紫甚 矣。若夫墨子所以必引晏子者,孔子同时之贤,齿德俱 尊者未有逾于晏子,非儒诋圣之言一旦出于己,恐人未 肯便遵信,故且借晏子以自重,其用意亦险巧矣。墨子 又载:“景公曰:‘以孔丘语寡人者众矣,俱以贤人也 ,今寡人问之,而子不对,何也?’晏子对曰:‘孔子 之荆,知白公之谋而奉之以石乞,君身几灭,而白公僇 ,劝下乱上,教臣杀君,非贤人之行也。’景公曰:‘ 非夫子,则吾终身不知孔丘之与白公同也。’”孔丛子 诘墨曰:“楚昭王之世,夫子应聘如荆,不用而反,周 旋乎陈、宋、齐、卫。昭王卒,惠王立,十年,令尹子 西乃召王孙胜以为白公。是时,鲁哀公十五年也,一年 然后作乱,在哀公十六年秋,夫子已卒十旬矣。墨子虽 欲谤毁圣人,虚造妄言,奈此年世不相值何!”宋叶大 庆曰:“鲁定公十年,孔子相夹谷之会,史记于齐世家 载夹谷之会云:‘是岁晏婴卒。’然则白公之乱,婴死 已二十二年矣。左传齐景公薨于鲁哀之五年,是时,景 公亦死十年矣。是知孔子非特无是事,而景公、晏子亦 无是问答。”以上二说,剖析痛快,尤可以见墨子所引 晏子之言皆茫乎无根矣。或曰:“朱子云:‘杨子之学 出于老氏,墨子则晏子时已有其说也。’然则晏子与孔 子不同道,其沮止之,或应有之。”予曰:不然。柳子 厚以为晏子春秋出于墨子之徒,今按如问上篇云:“墨 子闻之曰:‘晏子知道,道在为人,而不为己。’”杂 上篇云:“墨子闻之曰:‘晏子知道,景公知穷矣。’ ”作者之意了然,子厚之言得之。夫晏子既成于墨子之 徒,则其与墨子之说吻合固耳,乃以是谓晏子时已有墨 子之说,此亦朱子所谓尔雅是取传注以作,后人却以尔 雅证传注之类耳。且墨子虽艰涩难读,要自古文口气, 应出于墨子弟子之手,乃晏子则文气卑冗,绝无精彩, 不但不出于晏子,并不出于墨子之弟子,盖后来主张墨 家者为之也。

    按:晏子沮孔子事,温公之 徒尝疑之,但恨未能究论其源,予作此辨,积疑顿释, 颇自快于心。又疑 子西亦贤者也 ,史记云:“
楚子欲封孔子,子西不可,乃止。 ”此亦恐出于传闻之误,恨无据以折其非也。按墨子所 染篇以子西、易牙、竖刁并称,可谓不伦,此等言实谬 说之所祖也。侗衽笔记(刘子卷十)
 
 

     晏子春秋 (日本)古贺侗庵

  晏子,春秋时人也。今读其书,往往蹈袭战国策书 中所载。仲尼曰:“夫不出于尊俎之间,而知千里之外 ,其晏子之谓也,可谓折冲矣。”此敷演苏秦“折冲于 尊俎之间”之语。又晏子对曰:“临淄三百闾,张袂成 阴,挥汗成雨,比肩继踵而在,何为无人。”此袭苏秦 说宣王语,而文气殊逊。此皆伪撰之明证也。其他晏子 饮公酒,曰:“乃卜其日,未卜其夜”,附会陈敬仲事 ;北郭骚以死明晏子无罪,附会孟尝君事;晏子为东阿 宰一段,附会威王事;晏子谓孔子曰“大者不逾闲,小 者出入可也”,窃用子夏言。又盆成括,孟子时人,只 小有才而不闻大道,被杀,而此书盆成适“父之孝子, 兄之顺弟”,又尝为孔子门人,且在景公时,尤可骇。 其为依托,章章明矣。(刘子卷二十二 )
 
 

    四篇目考

     晏子春秋篇目考 刘师培

  刘向晏子叙录言定着八篇,二百一十五章,汉志“ 儒家”亦列晏子八篇。而史记管晏列传正义引七略则云 :“晏子春秋七篇。”盖误“八”为“七”,或“七略 ”为“七录”之讹。隋唐志皆七卷,盖合杂上、下二篇 为一。史记管晏列传索隐云:“今其书有七十篇。”“
十”为衍文(张文虎札记引钱泰吉说)。则七篇之本 ,唐所通行。然唐代亦有八卷本,意林卷一列晏子八卷 是也。宋代所行,一为十二卷本,即崇文总目、直斋书 录解题、玉海、通考所载是,盖就七篇之本,各析为二 ,惟两外篇未析,孙氏星衍谓“二”当作“四”,非也 。一为七卷之本,即通志艺文略所载是。崇文总目谓八 篇今亡,书录解题谓卷数不同,未知果本书否,玉海亦 以卷多为疑。盖八篇之本,宋代已亡,元本八卷,四库 本亦八卷,拜经楼藏书题跋记谓后人并合以符汉志之数 ,其说近是。明刻均七卷,盖亦后人并合,以符隋唐志 之数也。惟元本及明沈启南本均二百十五章,与叙录符 ,则篇目并合,各代虽殊,其残佚之文则鲜。顾犹有疑 者,史记管晏列传列越石父及御者二事,赞言:“既见 其著书,欲观其行事。至其书世多有之,是以不论,论 其轶事。”则越石父及御者二事均不载本书,今二事列 于杂篇上,故管同援以疑本书。今考以上二节,虽为选 注诸书所引,然实非本书之旧,王念孙杂志据治要于问 篇上景公问欲善齐政章析之为二,其说是也。又考杂篇 下景公以晏子食不足致千金章“景公谓晏子曰”下,黄 之采本别为章,盖所沿亦故本。故校斯书者当删越石父 、御者二章,析问善齐政章、致千金章为二,庶较元本 为长。若谓元本即向本,则叙录有章数无章名,且无每 篇若干章之文,崇文总目又言八篇今亡,则元本各章目 亦系校者所分,不以删易为嫌也。(左 厂集一)
 
 

    五校刻晏子春秋序跋

     晏子春秋总评 杨慎

  杨升庵曰:“六韬述兵法,多奇计,申子覈名实, 韩子攻事情,管子多谋略,晏子危言行善顺衡,施之后 主,正中其病,其药要在对病而已。吾就晏子而观其显 名当世,诚不可及,而孔明偏疾之,亦不识时务矣。”

  又曰:“晏子春秋谭端说锋,与策士辨者相似, 然不可谓非正也。孔子论五谏曰:‘吾从其讽。’观其 说苑及晏子春秋口载以讽而从,不可胜数。苏洵作谏论 ,欲以管、晏之术而行逄、干之心,是或一道也。故当 时讽谏之妙,惟晏子得之,司马上林之旨,惟杨子校猎 得之,并垂不朽。”

  又曰:“易曰:‘谦、亨,君子有终。’晏子显 名天下,而意念常有以自下,太史公称之,盖其谦而有 终也。若夫王莽之下白屋,则又谦之贼矣。”又曰:“ 郑肃不入牛、李之党,晏婴不入崔杼之党。易曰:‘马 匹亡。’二子有焉。”

  又曰:“淮南浮伪而多恢,太玄多虚而可效,法 言错杂而无主,新书繁文而鲜用,独晏子春秋一时新声 ,而功同补□,名曰春秋,不虚也。”
 
 

     绵眇阁本题辞 余有丁等

  余有丁曰:“按汉书艺文志八篇,即刘大夫所校定 也。今刻本分谏、问上下六篇,重而驳者二篇,每章复 括大义为标目,甚有次第,其为刘氏书晰矣。自汉及隋 、唐皆列于儒家,惟柳柳州谓墨好俭,晏子以俭名于世 ,故墨子之徒尊着其事以增高为己术者,当列之墨家。 又其书时称墨子,孔丛子诘墨后二章称墨子者具载此书 ,则柳州似不为无据者。第篇中惓惓忠爱,可为人臣事 君尽言者法程,间有淆杂,或后人附益之,不得直概之 墨也。丁丑夏日”。

  李茹更曰:“晏子八篇,即孔子三朝记之类,殆 后人录其言论讽议成书,书号‘春秋’,亦同‘记年’ 之意。其文多平实,少奇崛,少波澜,疑当时记者手笔 稍不逮故耶?然其书亦多传古意,不可废也。余文敏取 内篇分为上下卷,外篇重而异出者附注各章之下,不合 经术者附于篇末,不为无见,今仍宋本刻之,明旧式也 ,不妨两存。”
 
 

     晏子删评题辞 王僎

  景公仅一国之雄,晏子非王佐之器,而谏行言听, 具都俞喜起之风,此何也?盖言之一术,往往正言恒迕 而谈言恒中,庄言寡合而巽言多收,靡听者能受而投之 者之巧也。以故平仲一生,事君惟是,交邻接物惟是, 虽圣门游、赐亦弗过已。予尝读其书,窃谓策名委质者 ,畴不欲致君尧、舜,能操是法而进之,则蔑不入矣。 虽然,翠翎兔颖,通体未纯,排沙捡金,不如触目见宝 ,每憾不得□君山手使湘水平铺倘佯容与也。不意余友 会稽马巽倩栉比严,惟尽美者存,稍冗者去,想平仲精 神面目尽在阿堵中矣。予故亟请梓之,以公同好,如谓 多多益善者,此不善读晏子者也。
 
 

     凌刻本题识 凌澄初

  博雅自六经外,侈谈子史,子首老、庄、管、晏、 申、韩六家之指,同出于道,各有本领。老氏以清净无 为为主,而漆园之要本归之;管氏牧民、山高、乘马、 轻重、九府,而晏子之节俭力行继之。一以道,一以术 ,其比辅一也。吾族道德、南华点校俱得善本,管子亦 得朱太复、赵定宇两先生评,行于世,独晏子春秋尚自 缺然。先君以栋甫端心邺架,既汇史、汉两评林,五车 韵瑞诸书,而于晏子春秋复手加丹铅,实有会心。不肖 童习之,诚不忍秘,随付剞劂,以公先人之志,全四书 之美,使高明者读管氏因不没晏子云。
 
 

     平津馆刻本序 孙星衍

  晏子八篇见艺文志,后人以篇为卷,又合杂上、下 二篇为一,则为七卷,见七略(史记正 义七略云:“晏子春秋七篇,在儒家。”)及隋唐 志。宋时析为十四卷(玉海“四”作“ 二”,疑误),见崇文总目,实是刘向校本,非伪 书也。其书与周、秦、汉人所述不同者:问下景公问晏 子转附朝舞,管子作“桓公问管子”;昭公问莫三人而 迷,韩非作“哀公”;谏上景公游于麦邱,韩诗外传、 新序俱作“桓公”;问上景公问晏子治国何患,患社鼠 ,韩非、说苑俱作“桓公问管仲”;问下柏常骞去周之 齐见晏子,家语作“问于孔子”。此如春秋三传,传闻 异辞,若是伪书,必采录诸家,何得有异。唐宋已来, 传注家多引晏子。问上云“内则蔽善恶于君上,外则卖 权重于百姓”,艺文类聚作“出则卖重寒热,入则矫谒 奴利”,一作“出则卖寒热,入则比周”;杂下“繁组 驰之”,文选注作“击驿而驰”,韩非作“烦且”;谏 下“接一抟猏,而再搏乳虎”,后汉书注作“持楯而再 搏猛虎”;问上“仲尼居处惰倦”,意林作“居陋巷” ;谏上“天之降殃,固于富彊,为善不用,出政不行” ,太平御览作“当彊为善”(此误“富 ”字为“当”,又谀读其句)。此皆唐宋人传写之 误,若是伪书,必采录传注,何得有异。且晏子文与经 史不同者数事:诗:“载骖载驷,君子所届”,笺训“ 届”为“极”,谏上则作“诫”,以箴驾八非制,则当 以诫慎之义为长。谏上景公游于公阜,言“古而无死” ,及“据与我和”,日暮四面望睹彗星,云“夫子一日 而三责我”,杂下又云“昔者吾与夫子游于公邑之上, 一日而三不听寡人”,是为一时之事,左传则以“古而 无死”“据与我和”之言在鲁昭二十年,其“齐有彗星 ”降在鲁昭二十六年者,盖缘陈氏有施之事,追□灾祥 及之耳。此事本不见春秋经,然则彗星见实在昭二十年 、齐景之二十六年,史记十二诸侯年表误在鲁昭二十六 年,齐景之三十二年,非也。问下越石父反裘负薪息于 涂侧,曰:“吾为人臣仆于中牟,见使将归”,吕氏春 秋及新序则云“齐人累之”,亦言以负累作仆,实非撄 罪,史记则误云“越石父在缧绁中”,又非也。他若引 诗“武王岂不仕”,“仕”作“事”,引左传“□利生 孽”,“□”作“怨”,“国之诸市”作“国都之市” ,皆足证发经义,是以服虔、郑康成、郭璞注书多引之 。书中与管、列、墨、荀、孟、韩非、吕览、淮南、孔 丛、盐铁论、韩诗外传、说苑、新序、列女传、风俗通 诸书文辞互异,足资参订者甚多。晏子文最古质,玉海 引崇文总目十四卷,或以为后人采婴行事为书,故卷帙 颇多于前志,盖妄言矣。晏子名“
春秋”,见于史迁、孔丛子、顺说及风俗通,疑其文 出于齐之春秋,即墨子明鬼篇所引,婴死,其宾客哀之 ,集其行事成书,虽无年月,尚仍旧名,虞卿、陆贾等 袭之,书成在战国之世,凡称子书,多非自着,无足怪 者。儒书莫先于晏子,今荀子有杨倞注,孟子有赵岐注 ,唯晏子古无注本,刘向分内、外篇,乱其次弟,意尚 嫌之,世俗所传本,则皆明人所刊,或以外篇为细字附 着内篇各章,或删去诋毁仲尼及问枣诸章,讹谬甚矣。 惟万历乙酉沈启南校梓本尚为完善,自初学记、文选注 、艺文类聚、后汉书注、太平御览诸书所引皆具于篇, 末章所缺,又适据太平御览补足,即得诸本是正文字, 恐或疑其臆见,又为音义于后,明有依据。定为八篇, 以从汉志,为七卷,以从七略,虽不能复旧观,以为胜 俗本远矣。善乎刘向之言:“其书六篇,皆忠谏其君, 文章可观,义理可法,皆合六经之义。”是以前代入之 儒家。柳宗元文人无学,谓墨氏之徒为之,郡斋读书志 、文献通考承其误,可谓无识。晏子尚俭,礼所谓国奢 则示之以俭,其居晏桓子之丧,尽礼亦与墨异。孔丛云 :“察传记晏子之所行,未有以异于儒焉。”儒之道甚 大,孔子言“儒行有过失可微辨,而不可面数”,故公 伯寮愬子路而同列圣门;晏子尼溪之阻,何害为儒?且 古人书,外篇半由依托,又刘向所谓疑后世辨士所为者 ,恶得以此病晏子!干隆五十三年岁在戊申十月晦日书
 
 

     全椒吴氏刻本叙 吴鼒

  嘉庆甲戌九月十日,鼒犬马之辰,春秋六十矣,将 避人游焦山,妻兄孙渊如先生遣人以采锦一端影写元刻 晏子春秋八卷为寿,且曰:“此书传世尚无善本,足下 能刻之,可以嘉惠来者。”先生曾为故尚书吴门毕秋帆 前辈校刊是书,今其言如此,足见君子虚心乐善,故能 与人为善也。明年,余与元和顾君千里,同有文字之役 在扬州,因请顾君督梓之,一切仍其旧文;又明年,书 成,略叙缘起。此书卢抱经前辈旧有定证,及渊如音义 分见两家著录,又顾君新得具其所撰后叙,予不敢掠美 以滋赘文。余中年早衰,春梦久觉,思汇刻古书以消月 日,稍胜于铃痴符而已。校勘之良,多得之执友,不足 自寿,姑于是书发其凡云。丙子斗指乙,全椒吴鼒叙。
 
 

     重刻晏子春秋后序 顾广圻

  尝谓古书无唐以前人注者易多脱误,晏子春秋其一 也。干隆戊申,孙伯渊观察始校定之,为撰音义,发凡 起例,纲举目张矣。嗣是卢抱经先生群书拾补中晏子即 据其本,引申触类,颇复增益,最后见所谓元人刻本者 ,补二百十五章之目,而观察亦得从元刻影钞一部,手 自覆勘,嘉庆甲戌九月,以赠吴山尊学士,于是学士属 广圻重刻于扬州。别录前有都凡,每篇有章次题目,外 篇每章有定着之故,悉复刘向之旧,洵为是书传一善本 已。广圻雠字之余,寻绎文句,闲有一得知。问上篇第 十二章,当云:“故臣闻义(句),谋之法也(句), 民(句),事之本也。”下文当云:“及其衰也,建谋 反义(四字句),兴事伤民。”问下篇第十五章,当云 :“晋平公飨之文室(句),既事(句),请以燕。” 第十九章,当云:“其事君也尽礼道忠(
句),不为苟禄,不用则去,而不议其交友也,谕义 道行(句),不为苟戚,不则同疏而不诽。”今本皆脱 误不可读,此类相承虽久,尚有可以为之推求审正者。 其音义、拾补方行于世,既所共睹,不事赘述,倘取以 参稽互证,尊旧闻而资新悟,将见读晏子者之自此无难 矣。元和顾广圻谨后序。
 
 

     读晏子春秋杂志序 王念孙

  晏子春秋旧无注释,故多脱误,干隆戊申,孙氏渊 如始校正之,为撰音义,多所是正,然尚未该备,且多 误改者。卢氏抱经群书拾补据其本复加校正,较孙氏为 优矣,而尚未能尽善。嘉庆甲戌,渊如复得元刻影钞本 ,以赠吴氏山尊,山尊属顾氏涧●校而刻之,其每卷首 皆有总目,又各标于本篇之上,悉复刘子政之旧,诚善 本也。涧●以此书赠予,时予年八十矣,以得观为幸, 因复合诸本,及群书治要诸书所引,详为校正,其元本 未误,而各本皆误,及卢孙二家已加订正者,皆世有其 书,不复罗列;唯旧校所未及,及所校尚有未确者,复 加考正。其谏下篇有一篇之后脱至九十余字者,问上篇 有并两篇为一篇而删其原文者;其他脱误及后人妄改者 尚多,皆一一详辩之,以俟后之君子。道光十一年三月 九日,高邮王念孙叙,时年八十有八。
 
 

     指海本晏子春秋跋 钱熙祚

  晏子春秋俗刻以第八篇合于第七,又脱去十二章, 惟沈启南本刻于万历乙酉者,尚为完善。近孙氏( 星衍)即依沈本校刊,定为二百一十五章,与刘向 序适合,而后附音义二卷,所列正文,与本书或不相应 。卢氏(文弨)群书拾补、王氏 (念孙)读书杂志皆就孙本重加 校勘,补脱正误,咸有据依,然不载全文,颇不便于观 览。今以三家之说合而参之,间下己意以补未备,虽仍 有脱误,不可读处亦已仅矣。孙氏知古音之合而不知其 分,所论多未中□;王氏书又多旁引曲证,以畅其说。 今概从节省,惟书中假借通用之字,间为注释,以袪学 者之疑。俗刻删去各章标题,卢氏据元刻本补入,然群 书治要所引篇名多不合于今本,杂下第十五、第廿二两 章并后人以左传文窜易,而元刻已与今同。问上第六章 合两章为一,杂下第十五章首三句误置于问上第二章之 末,其分合亦多未当。疑元刻章数虽与序合,未必即刘 向所校之旧。且据原序“中外书八百三十八章,除复重 六百三十八章”,则当云“定着二百章”,若定着二百 一十五章,则当云“除复重六百二十三章”,参差若此 ,亦必后人改窜,非刘向原文。第俗刻相沿,脱误尤甚 ,惟此可与沈本互证,姑存以备考焉。汉志晏子八篇, 七略七篇盖合外篇上下为一,治要所引止有谏上下、问 上下、杂上下六篇,而外篇六章亦与其列,可见以外篇 附内篇,唐时已有此本,不始于明。崇文总目作十二卷 ,即此六篇之文各析为二,而孙氏谓“二”为“四”字 之误,亦考之未尽矣。四库本八篇,篇各为卷。今依孙 氏为八篇,以从汉志;为七卷,以从七略云。壬寅首夏 ,钱熙祚锡之甫识。
 
 

     晏子春秋重校本序 黄以周

  晏子春秋以阳湖孙刻、全椒吴刻为最善,孙氏据明 沈启南、吴怀保两本,又合韩诗外传、说苑、新序、及 艺文类聚、太平御览诸书,推求审定。吴氏一依元刻, 旧文无所改窜,近时称为元刻本者,即此。孙、吴两刻 各有短长,卢抱经据吴勉学、李从先本互相推勘,群书 拾补所录是也。后又参合各书,复校孙刻,凡拾补所详 者用朱旁点正文,不复箸录;其所箸录者,核之拾补, 亦闲有出入。今据吴、卢诸本,参校孙刻,又以凌澄初 本、梁处素、孙颐谷二校本佐之,又以王怀袓读书杂志 、洪筠轩读书丛录、俞荫甫诸子平议辅之,其文字之异 同,有见孙氏音义者略之,而校雠之余,闲有一得,亦 并附之。时在书局,校●是书,限以时月,□□付梓, 疏陋之讥,自知不免。嗣后主讲南菁,钮惕生永昭更为 详校,今采其说之精覈者以补前校之未备,而他书所引 文义有短于本书者不复箸录,此与钮校体例有异也。
(儆季文钞卷二)
 
 

     晏子春秋序 苏舆

  晏子春秋之名,肇见于太史公,第不详篇数,索隐 以为婴所箸书名,今有七十篇。汉隋志载晏子八篇,七 略谓晏子春秋七篇,在儒家,而陈氏、晁氏书目又皆作 十二卷,盖诸所见本不同如是。今流传本篇数合于汉志 ,而真膺固不能无疑。崇文总目谓晏子六篇已亡,今书 出后人采掇,唐柳子厚疑其为墨子之徒为之,言其恉同 于墨。然观史公传赞云:“其书世多有,故不论,论其 轶事。”夫必自其书之所无者而后谓之轶,而史公所载 赎石父、荐御者二事,今书皆有,近世管氏异之已辨正 之,则史公所见,决非今之传本,是书之作,虽不能定 为何人,其在史公后可知,去墨子之世已远,柳说诚不 足据。钦定四库全书列之传记部,以为是书所记,乃唐 人魏征谏录、李绛论事集之流,允为定论已。余因叹古 人志事之显晦亦有幸不幸,魏、李时代稍近,其勋泽在 天下,世传之也详,则尊之也弥至。齐国僻处东海,晏 子又在春秋之世,书经秦火,往迹半湮,故其勋业少隐 ,犹赖是书之存,千载下得睹其梗概,而知所处之难有 百倍魏、李者,斯不幸中之幸也。夫景公,庸主耳,梁 丘贡媚于内,陈氏弄权于外,君志营惑,民无固心,齐 之亡几不待简、平之世,晏子内安社稷,外靖邻邦,观 当日所以辅弼其君者至一日而三责之,其苦衷盖可想见 。以彼居海隅偏霸之国,尽心朝廷,虽中主危邦,犹堪 枝柱,况于遇明君,际全盛之运,假手以宏其功业者乎 !公孙丑之对孟子也,曰:“晏子以其君显。”使景公 悉听其言,其功效固不止于显;如所处非春秋之世,将 与魏、李比烈,亦何至以霸佐为孟子所少哉!是书古无 注本,阳湖孙氏作为音义一书,意在复汉志、七略之旧 ,至以是书为先于左传,亦其蔽也。厥后大师宿儒,多 所阐发,近浙局又仿刻孙本,别有校勘。顷从长沙王祭 酒师游,受读之下,因采诸说附之正文,取便浏览,间 参管见,自维学识浅陋,奚足以窥古人之深,师以为可 教也,亟取付梓,固辞不获,愧汗交集。承命作叙,敬 志吾师乐育之殷怀,辄推论是书源委,而于古贤身世之 闲,亦为发其隐微而明其忠荩,犹是史公执鞭欣慕之意 云。光绪十八年,岁次壬辰,春二月,平江苏舆谨序。
 
 

     校吴刻本题识 叶昌炽

  晏子春秋是刻之外,尚有阳湖孙氏本,并称精善。 是刻出全椒吴氏,顾涧●叙云:“孙伯渊观察从元刻影 钞一部,手自覆勘,以赠山尊学士,学士属广圻重刻于 扬州。”其影写之原本,今存罟里□瞿氏,余曾见之, 缉褫补正,并出涧翁之手。又有明绵眇阁本,亦出自元 刻,行款悉同,今又从芾卿处假得元刻本,即孙观察所 见者,因统校一过。元刻误处,是本皆已改正,益信涧 翁之善,然亦有未当者。如第四卷“苟得不知所亚”, “亚”古“恶”字,今竟改作“恶”,误矣。今元本异 者并注于旁,择其佳处加○别之,至于点画之差,则不 悉着焉。丙子五月鞠常校毕记。元刻本 有不知谁何以黄笔校过,颇有一二精当处,为顾氏所未 及,今亦以黄笔临之。颂鲁又识。
 
 

     晏子春秋斠补序 刘师培

  晏子春秋,元本已多讹脱,孙刻略依沈启南本,又 较元本为逊。以今考之,有佚文,有错简,兼有脱之字 ,而卢、王、俞、黄诸家或未及审正,因以孙、徐( 疑误)二刻为主,旁及唐、宋类书所引,兼及明刊 各本,凡诸子之文与互同者亦互相勘正,疑义奥词,间 加发正,成晏子春秋斠补。惟第二篇“谓于民”与“节 于身”对言,以第三篇“民有加利”及“厚民饶下”证 之,“谓”疑“●”误。第四篇“
君飨寡君”谊不可通,疑“飨”为“贶”“庆”诸字 假音,亦并存其说,以俟折衷,其所不知,则从缺如之 例云。
 
 

     晏子春秋校注叙 张纯一

  周季百家之书,有自著者,有非自著者。晏子书非 晏子自作也,盖晏子殁后传其学者采缀晏子之言行而为 之也。计孔子之称九(见谏上二十章,谏下五章、廿一 章,问上三十章,问下廿九章,杂上十六章、廿一章、 三十章,外上廿七章),其最恉曰:“虽事惰君,能使 垂衣裳,朝诸侯”;曰:“不出尊俎之间,折冲千里之 外”;曰:“
救民之生而不夸,行补三君而不有,晏子果君子也” 。吾今乃知晏子时知晏子者,孔子一人而已。墨子之称 二(见问上五章,杂上五章),其最恉曰:“为人者重 ,自为者轻。”吾今乃知晏子后知晏子者,墨子一人而 已。综核晏子之行,合儒者十三四,合墨者十六七,如 曰:“先民而后身,薄身而厚民。”是其俭也,勤也, 兼爱也,固晏子之主恉也。夫儒非不尚俭,未若墨以俭 为极;儒非不尚勤,未若墨勤生之亟;儒非不兼爱,未 若墨兼爱之力:此儒墨之辩也。然儒家囊括万理,允执 厥中,与墨异趣也。晏子儒而墨,如止庄公伐晋,止景 公伐鲁伐宋,是谓非攻;曰“男不群乐以妨事,女不群 乐以妨功”,是谓非乐;曰“不遁于哀,恐其崇死以害 生”,是谓节葬;曰“粒食之民,一意同欲”,是谓尚 同;曰“称事之大小,权利之轻重”,是谓大取;曰“ 举贤以临国,官能以敕民”,是谓尚贤;曰“独立不惭 于影,独寝不惭于魂,行之难者在内”,是谓修身:皆 其墨行之彰彰者。又必垦辟田畴而足蚕桑豢牧,使老弱 有养,鳏寡有室,其为人也多矣,其取财也,权有无, 均贫富,不以养嗜欲,所谓事必因于民者矣。政尚相利 ,教尚相爱,罔非兼以正别,况乎博闻强记,捷给善辩 ,前有尹佚,后有墨翟,其揆一也。刘略、班志列之儒 家,柳子厚以为不详,谓宜列之墨家,郡斋读书志、文 献通考承之,是已。法言云:“墨、晏俭而废礼。”张 湛云:“晏婴,墨者也。”均可证晏子生为贵胄,而务 刻上饶下,重民为治,进贤退不肖,不染世禄之习,故 能以其君显,纯臣也。其学盖原于墨、儒,兼通名、法 、农、道,尼父兄事之,史迁愿为之执鞭,有以夫。吾 服膺晏子书久矣,窃叹其忘己济物,不矜不伐,骎骎有 大禹之风,覃思积年,录为校注八卷,俾有志斯学者研 寻云尔。庚午六月,汉阳张纯一叙。

    墨、晏尚俭,俭在心,不在 物,所以不感于外也;尚勤常行而不休,所谓道在为人 也;本俭无为而勤无不为,是之谓能尽其性以尽人物之 性。吕氏春秋知度篇云:“治道之要,存乎知性命。” 旨哉言乎,墨、晏有焉。纯一又记。
 
 

     晏子春秋新证序 于省吾

  晏子春秋旧本无解,自平江苏氏为之校注,征引清 儒说,解已略具,惟清儒所称元刻本,即明刊活字本也 。刘师培晏子春秋补释考证颇详,苏氏未及采入。晏子 书多古义古字,如“死”之读“尸”,“
辟”之训“辅”,“十一月”之作“冰月”,“疆” 之作“彊”,“
莱”之作“斄”,“对”之作“敓”,“闻”之作“ 惛”,“绥”之作“妥”,“治”之作“司”,“礼仪 ”之作“丰义”,“如”之作“女”,“龙”之作“● ”,“厥”之作“久”,“依”之作“韦”,“翼”之 作“翌”,“期”之作“其”,具详篇中。惟自揆学识 谫陋,庸能宣其疑滞,究其奥窔乎!世有通学,当能匡 其不逮也。
 
 
 

    六晏子春秋版本题识

晏子春秋八卷 元刊本 吴方山藏书

 周晏婴撰。凡内篇六卷,外篇二卷,合八卷,卷首有 “吴岫”印记。

 吴氏手跋曰:“顾英玉先生,南都清介丈夫也,以 宪副罢官,而兄时为大司寇,家无长物,出宦日所得书 ,货以给日,躬叠册门左,颜无怍色。予重其所为,随 所质得二书。呜呼!诵往哲之懿言,法时贤之景行,小 子何幸,于此兼得二书,晏子春秋其一,大唐六典其一 。苏郡后学吴岫笔。”(见爱日精卢藏 书志)

晏子春秋八卷 元刻本

 元刻本晏子春秋八卷,篇目内如首章庄公矜勇力不顾 行义晏子谏第一,后同,明时本作“谏矜勇力不顾行义 ”,不书全题;又篇内按语,俱作大字,加圆围以别之 ,明时本则作小字分注于下,与此敻然不同矣。惜首阙 半页,有“书带草堂”“疑冬书屋”“马叔静图书记” 诸印,纸墨俱古。抱经堂群书拾补云:“刘向叙录云: ‘定着八篇,二百一十五章。’予所见者,明吴勉学本 止七篇二百三章,今阳湖孙氏星衍得沈启南、吴怀保本 校梓者,分八篇,多十二章,与叙录之数适合。”今此 本篇章亦同,学士曾借校并补刻全目于后,书云:“余 校晏子将竣,吴槎客示余元人刻本,其每卷首有总目, 又各标于当篇,今本皆缺目录,以此补之。”( 拜经楼藏书题跋)前有目录、刘向校上晏子奏,每 篇又分小篇目,列于每卷之首,总二百十五章。卢氏群 书拾补称:“吴槎客示余元人刻本,其每叶首有总目, 又各标于当篇。”即此本。每叶十八行,行十八字。( 平津馆鉴藏书籍记卷一)

 吴山尊刻本出影元钞,行款与此同,当是其祖本也 。旧为拜经楼藏书,卢抱经学士借以校勘,其异同载入 群书拾补。

  附藏印:“疑冬书屋”“马叔静图书记”。( 滂喜斋藏书记卷一)

晏子春秋八卷 明成化间刊本 怀仙楼藏

 首有篇目及刘向序,卷首题“晏子春秋内篇谏上第一 ,凡二十五章”,次行列篇目,题“庄公矜勇力不顾行 义晏子谏第一”。每半板九行,行十八字,界长五寸四 分,强幅三寸八分,左右双边。

 竹荫书屋藏,根本逊志手书本,即传钞此本者。( 经籍访古志卷三)

晏子春秋八卷 明活字本

 汉志惟作“晏子”,隋志乃名“春秋”,两志皆作八 篇。晁氏读书志云:“婴相景公,此书着其行事及谏诤 之言。”崇文总目谓后人采婴行事为之,非婴所撰。此 八卷本,前有目录及刘向校上晏子奏,每篇又分小目, 列于每卷之首,总二百十五章。平津馆有影写本,云: “卢氏群书拾补称:‘吴槎客示余元人刻本,每卷首有 总目,又各标于本篇。’当即此本。”每叶十八行,行 十八字,与此符合。有“读书小子实颖之印”“古盐马 氏”“笏斋珍藏之印”诸章。(善本书 室藏书志卷九)

 晏子春秋八卷,明活字印本,每半叶九行,行十八 字。前有目录,载内、外篇章次第,下接刘向校录文。 书分八篇:内篇谏上第一,谏下第二,问上第三,问下 第四,杂上第五,杂下第六;外篇重而异者第七,不合 经术者第八。版心不载卷数,惟“晏内”“晏外”等字 。孙星衍祠堂书目有仿元写本,即以付吴山尊抚刻,而 顾千里为之跋者,其实即此活字本,因其排印整齐,字 近元体,故误以为元刻耳。仁和丁松生八千卷楼藏有元 刻本,为马笏斋旧藏,亦即此本。余丙申三月游浙时曾 借观之,不诬也。汉书艺文志诸子略“儒家”类晏子八 篇,隋唐志加“春秋”二字,作七卷,自后崇文总目、 晁公武郡斋读书志、陈振孙直斋书录解题均作十二卷, 则此作八篇盖犹汉志之旧也。四库全书提要入史部传记 类,云:“此明李氏绵眇阁刻本。”内篇分谏上、谏下 、问上、问下、杂上、杂下,外篇分上下二篇,与汉志 八篇之数相合,故仍从此本著录,庶几犹略近古焉。绵 眇阁本,余亦有之,乃万历中刻,在此本之后。此本嘉 靖时亦翻雕,世亦罕见。孙星衍于干隆戊申为毕制军沅 刻是书,所据为万历乙酉沈启南本,附着音义二卷,并 不采及他本。卢文弨群书拾补所校晏子春秋,亦仅摭拾 音义未引据者,补勘所遗,而未博考其余明刻,亦可谓 疏漏之甚矣。丙午上巳,德辉。

 光绪戊申三月,余回苏州洞庭展墓,道出江宁,因 访陶斋尚书端方公于金陵节署。时方有收买仁和丁氏八 千卷楼藏书储之江南图书馆之议,居间媒介者为江阴缪 小山太夫子荃孙,所有宋、元旧本,均取头本呈送,此 晏子春秋亦在其内。当时均以为元本,余力证其为明时 活字印本,且告以余有藏本,与此无异。陶斋曰:“即 是明活字印,亦见所未见,能割爱以贻我乎?”余曰: “公前年赠余以宋本南岳总胜集,余正未有报也,是直 可谓抛玉引砖矣。”五月还湘,遂邮寄归之,临封为识 数语于后。德辉。(郋园读书志卷五)

晏子春秋四卷 明钞本

 明钞本晏子春秋作四卷,卷三后书“万历十六年冬吴 怀保梓”,卷一后书“崇祯十三年庚辰闰四月初六日校 录于雪履斋,仁和郑绍孔伯翼甫识”。盖即从吴刻本传 录者,未附柳宗元辨晏子春秋一篇,史记管晏列传及孔 丛子六条。按文献通考引崇文总目:“晏子春秋十二卷 ,晏婴撰。晏子八篇,今亡,此书后人采婴行事为之, 以为婴撰则非也。”(钱侗按:玉海引崇文总目同,隋 志、唐志七卷,今本八卷。)书录解题:“晏子春秋十 二卷,齐大夫平仲晏婴撰。汉志八篇,但曰‘晏子’, 隋唐七卷,始号‘晏子春秋’。今卷数不同,未知果本 书否。”盖晏子八卷早佚,后人采婴行事为之,加以“ 春秋”之名,其作八卷者,犹仍汉志之旧。此并为四卷 ,且篇目不载全文,视前旧刻本,渐失古意矣。惟崇文 总目、书录解题俱十二卷,而四库书目及余家旧刻作八 卷,疑又经后人并合。以符汉志八篇之数也。( 拜经楼藏书题跋记卷四)

晏子春秋八卷 明绵眇阁刻本

 此明李氏绵眇阁刻本,即出自元刻,篇次行款悉合。 卷首有“孙印从添”“庆氏息”朱记。( 铁琴铜剑楼藏书目录卷十)

晏子春秋二卷 万历五年刊

 见艺风藏书再续记。则虞案:即南监刻子汇本。

晏子春秋八卷 影元钞本

 是书乌程闵氏本,窜乱旧第,惟元刻本尚存旧式。内 篇分谏上、谏下、问上、问下、杂上、杂下六篇,外篇 两卷,一为重而异者,一为不合经术者,共八篇,与汉 志合。总目后系刘向序,以下每卷目后接本文,此本即 全椒吴氏刊本之底稿,卷末有阳湖孙氏题记云:“影元 版本钞晏子,据别本改正数字,用朱笔记之。”( 铁琴铜剑楼藏书目录卷十)

晏子春秋 明本

 司马迁传晏婴,谓读晏子春秋,称“其书世多有之, 是以不论,论其轶事”。索隐云:“婴所著书名晏子春 秋,今其书有七十篇。”正义据七略云:“晏子春秋七 篇。”汉书艺文志及隋书经籍志俱作七卷,盖其书虽存 ,而篇次不一,原本面目唐以前已多离合,诚难究其颠 末耳。崇文总目作十四卷,谓其书已亡,所传者盖后人 采婴行事而成。因疑柳宗元所云“墨子之徒有齐人者为 之,墨好俭,晏子以俭名于世,故尊着其事以增高为己 术者”。宋儒犹沿其说,如晁公武之读书志,马端临之 通考,均改列墨家,其书益混淆不为世重。宋元著录其 书,如宋史艺文志、郡斋读书志、直斋书录解题、文献 通考俱作十二卷,与今本出入,又不可踪迹焉。宋本既 不复睹,百年前藏家著录,惟元刻九行十八字之八卷本 为最善。孙渊如影写以赠吴山尊,山尊属顾涧●覆校付 梓;而孙氏自据沈启南、吴怀保本校刊,复假拜经楼所 藏元本补卷首总目,由是九行十八字之为元刊,已成千 古不易之定论。拜经藏本后归吾家滂喜斋,余曾取勘吴 刻,其误处悉经涧●改正。间有未当者,如第四卷“苟 得不知所亚”,“亚”古“恶”字,吴刻竟改作“恶” ,误矣。诸如此类,瑕不掩瑜,固未足以訾议前贤耳。 窃谓拜经元刻,字体结构全无蒙古遗意,细审尚是正、 嘉以前雕椠。蓄疑未敢臆定,旋阅双鉴楼所藏明刻本, 行款与此相同,驰书藏园先生,悉其源流,与此相合。 藏园明眼,固所折服,仆虽不敏,犹不敢徇前贤之讹, 以耳为目,差足自慰耳。廿载以来,所见所藏,此本而 外,当推活字本及绵眇阁本为善。吴怀保所刊九行二十 字本,改次四卷,已非旧观,又于刘向表文后“故亦不 敢失”句下窜易“复以为一篇,凡八篇,其六篇”十一 字,固未足以当善本耳。余别藏明黄之采校刊九行十八 宇之四卷本,与吴刻殊堪伯仲。其他所藏如杨慎评本、 闵氏朱墨本,俱作六卷,子汇本又并为二卷,等诸自郐 ,不足重焉。顷吾友黄君永年阅肆得此明刻本,携示商 榷,审与拜经藏本字体行款一一吻合,其为明刻之上驷 可无疑义。固不必沿袭前人之失,徒以元本取重耳。( 着砚楼书跋)

晏子春秋七卷 孙星衍校本

 右晏子春秋七卷,以元椠本校自刊本。艺文志“儒家 ”晏子八篇,盖内篇六,谏上、谏下、问上、问下、杂 上、杂下,外篇二,后世始并为一,故七篇。向叙云: “定着二百一十五章。”明吴勉学本止二百三章,余有 十子汇本,又以词相同者附注,乱其次第。予尝以沈启 南、吴怀保本校梓,分八篇,多十二章,适符叙录之数 。及勘元本,亦如此。元本每卷首有总目,又各标于本 篇,唯缺末章之大半,因据太平御览九百三十五引此书 补足之。儒家书此为第一,又是刘向手定,篇第完备, 无讹缺,甚可宝也。(廉石居藏书记卷 上)

晏子春秋八卷 叶昌炽校本

 “全椒吴氏得孙渊如所赠影元本晏子春秋,倩顾涧● 先生覆勘付梓,世称精善之本。其所据元刻实为明代雕 椠,藏家著录,同一渊源,前贤千虑之失,余固未敢雷 同,曾跋藏本以正其讹。惟传世之本当以此为最佳,自 不必以蒙古雕椠炫燿藏笈也。此吴刻本经叶鞠裳先生据 吾家所藏拜经楼著录本重校一过,元本误处悉经思适先 生校正,然亦有未当者,如第四卷“苟得不知所亚”, “亚”古“恶”字,今竟改作“恶”,误矣。一字之正 ,足当思适诤友。先生校是书,凡元本异者并注于旁, 择其佳处加“。”别之,至于点画之差,则不悉着焉。 又拜经藏本旧有黄笔校过,颇有一二精当处,为思适所 未及,亦以黄笔临之。即此可当精善之本。吴刻成于嘉 庆丙子,而先生校此书在光绪丙子,相距适六十年,文 字因缘,自非偶然。余既藏拜经本,而又得先生手校之 帙于丙子岁,足当佳话。今此书存箧又二十年矣,未被 论斤之厄,其亦先生有灵,特为呵护耶!爰检出装池, 并志颠末于后。(着砚楼书跋)
 
 
 

 六晏子春秋重言重意篇目表

卷别 篇第 标题 卷别 篇第 标题
内谏上 景公饮酒酣愿诸大夫无为礼晏子谏 外上 景公饮酒命晏子去礼晏子谏
内谏上 十二 景公病久不愈欲诛祝史以谢晏子谏 外上 景公有疾梁丘据裔款请诛祝史晏子谏
内谏上 十八 景公游公阜一日有三过言晏子谏      
内谏上 十九 景公游寒涂不恤死胔晏子谏 外上 景公使祝史禳彗星晏子谏
内谏上 廿五 景公所爱马死欲诛圉人晏子谏  外上 景公见道殣自惭无德晏子谏
          将加诛晏子谏
内谏下  景公欲杀犯所爱之槐者晏子谏  内谏下  景公逐得斩竹者囚之晏子谏
      外上 景公欲诛断所爱橚者晏子谏
      外下 十一 工女欲入身于晏子晏子辞不受
内谏下  十一 景公为台成又欲为钟晏子谏  外下 景公为大钟晏子与仲尼柏常骞知将毁
内谏下  十九 景公登路寝台望国而叹晏子谏  问下 十七 晋叔向问齐国若何晏子对以齐德衰民归田氏
      外上 景公坐路寝曰谁将有此晏子谏
      外上 十五 景公问后世孰将有齐国晏子对以田氏
问上 景公问治国何患晏子对以社鼠猛狗 外上 十四 景公问治国之患晏子对以佞人谗夫在君侧
问上 十五 景公问天下之所以存亡晏子对以六说 外上 十七 吴王问齐君僈暴吾子何容焉晏子对以岂能以 道食人
问上 廿一 景公问佞人之事君何如晏子对以愚君所信也 外上 十四 景公问治国之患晏子对以佞人谗夫在君侧
问下 晏子使吴吴王问可处可去晏子对以视国治乱 外上 十六 晏子使吴吴王问君子之行晏子对以不与乱国 俱灭 
问下 十一 吴王问保威强不失之道晏子对以先民后身 外上 十七 吴王问齐君僈暴吾子何容焉晏子对以岂能以 道食人
问下 十七 晋叔向问齐国若何晏子对以齐德衰民归田氏 谏下 十九 景公登路寝台望国而叹晏子谏
      问上 景公问莒鲁孰先亡晏子对以鲁后莒先
      外上 景公坐路寝曰谁将有此晏子谏
问下 二十 叔向问事君徒处之义奚如晏子对以大贤无择 外上 十八 司马子期问有不干君不恤民取名者乎晏子对 以不仁也
问下 廿九 梁丘据问子事三君不同心晏子对以一心可以 事百君 外上 十九 高子问子事灵公庄公景公皆敬子晏子对以一 心
      外下 仲尼见景公景公曰先生奚不见寡人宰乎
      外下 仲尼之齐见景公而不见晏子子贡致问 
杂上 晏子再治阿而信见景公任以国政 外上 二十 晏子再治东阿上计景公迎贺晏子辞
杂上 景公恶故人晏子退国乱复召晏子 外上 廿二 有献书谮晏子退耕而国不治复召晏子
杂上 廿八 景公欲见高纠晏子辞以禄仕之臣 外上 廿三 晏子使高纠治家三年而未尝弼过逐之
杂下 柏常骞禳枭死将为景公请寿晏子识其妄 外上 廿一 太卜绐景公能动地晏子知其妄使卜自晓公
杂下 十二 晏子布衣栈车而朝陈桓子侍景公饮酒请浮之 晏子称有饰 外上 廿六 晏子衣鹿裘以朝景公嗟其贫
杂下 十八 景公以晏子食不足致千金而晏子固不受 杂下 十九 景公以晏子衣食弊薄使田无宇致封邑辞
      杂下 二十 田桓子疑晏子何以辞邑晏子答以君子之事也
      外上 廿四 景公称桓公之封管仲益晏子邑辞不受
杂下 廿四 景公以晏子妻老且恶欲内爱女晏子再拜以辞 外下 田无宇非晏子有老妻晏子对以去老谓之乱 
杂下 廿五 景公以晏子乘弊车驽马使梁丘据遗之三返不 受 外上 廿五 景公使梁丘据致千金衣裘晏子固辞不受
杂下 廿六 景公睹晏子之食菲薄而嗟其贫晏子称有参士 之食 杂下 十二 晏子布衣栈车而朝陈桓子侍景公饮酒请浮之
      外上 廿六 晏子衣鹿裘以朝景公嗟其贫晏子称有饰
外上 景公饮酒命晏子去礼晏子谏  谏上 景公饮酒酣愿诸大夫无为礼晏子谏
外上 景公置酒泰山四望而泣晏子谏  谏上 十七 景公登牛山悲去国而死晏子谏
      谏上 十八 景公游公阜一日有三过言晏子谏
外上 景公问古而无死其乐若何晏子谏 谏上 十七 景公登牛山悲去国而死晏子谏
      谏上 景公游公阜一日有三过言晏子谏 
外上 景公谓梁丘据与己和晏子谏  谏上 十八 景公游公阜一日有三过言晏子谏
外上 景公使祝史禳彗星晏子谏 谏上 十八 景公游公阜一日有三过言晏子谏
外上 景公有疾梁丘据裔款请诛祝史晏子谏 谏上 十二 公病久不愈欲诛祝史以谢晏子谏
外上 景公坐路寝曰谁将有此晏子谏  谏下 十九 景公登路寝台望国而叹晏子谏
      问上 景公问莒鲁孰先亡晏子对以鲁后莒先
      问下 十七 晋叔向问齐国若何晏子对以齐德衰民归田氏
      外上 十五 景公问后世孰将践有齐国晏子对以田氏
外上 十一 景公台成盆成适愿合葬其母晏子谏而许 谏下 二十 景公路寝台成逢于何愿合葬晏子谏而许
外上 十二 景公筑长庲台晏子舞而谏 谏下 景公冬起大台之役晏子谏 
      谏下 景公为长庲欲美之晏子谏
外上 十三 景公使烛邹主鸟而亡公怒将加诛晏子谏 谏上 廿四 景公欲诛骇鸟野人晏子谏
      谏上 廿五 景公所爱马死欲诛圉人晏子谏
外上 十四 景公问治国之患晏子对以佞人谗夫在君侧 问上 景公问治国何患晏子对以社鼠猛□
      问上 廿一 景公问佞人之事君何如晏子对以愚君所信也
外上 十五 景公问后世孰将践有齐国晏子对以田氏 外上 景公见道殣自惭无德晏子谏
      问下 十七 晋叔向问齐国若何晏子对以齐德衰民归田氏
外上 十六 晏子使吴吴王问君子之行晏子对以不与乱国 俱灭 问下 晏子使吴吴王问可处可去晏子对以视国治乱
外上 十七 吴王问齐君僈暴吾子何容焉晏子对以岂能以 道食人 问上 十五 景公问天下之所以存亡晏子对以六说
      问下 十二 晏子使鲁鲁君问何事回曲之君晏子对以庇族 
外上 十九 高子问子事灵公庄公景公皆敬子晏子对以一 心 问下 廿九 梁丘据问子事三君不同心晏子对以一心可以 事百君
      外下 仲尼见景公景公曰先生奚不见寡人宰乎
      外下 仲尼之齐见景公而不见晏子子贡致问
外上 廿二 有献书谮晏子退耕而国不治复召晏子 杂上 景公恶故人晏子退国乱复召晏子
外上 廿三 晏子使高纠治家三年而未尝弼过逐之 杂上 廿八 景公欲见高纠晏子辞以禄仕之臣
      杂上 廿九 高纠治晏子家不得其俗乃逐之
外上 廿四 景公称桓公之封管仲益晏子  杂下 十八 景公以晏子食不足致千金而邑辞不受晏子固 不受 
      杂下 十九 景公以晏子衣食弊薄使田无宇致封邑辞
      杂下 二十 田桓子疑晏子何以辞邑晏子答以君子之事也
外上 廿五 景公使梁丘据致千金衣裘晏子固辞不受 杂下 廿五 景公以晏子乘弊车驽马使梁丘据遗之三返不 受
外上 廿六 晏子衣鹿裘以朝景公嗟其贫晏子称有饰 杂下 十二 晏子布衣栈车而朝陈桓子侍景公饮酒请浮之
      杂下 廿六 景公睹晏子之食菲薄而嗟其贫晏子称有参士 之食
外上 廿七 仲尼称晏子行补三君而不有果君子也 外下 仲尼见景公景公曰先生奚不见寡人宰乎
      外下 仲尼之齐见景公而不见晏子子贡致问
      问下 十二 晏子使鲁鲁君问何事回曲之君晏子对以庇族 
外下 仲尼见景公景公曰先生奚不见寡人宰乎 外下 仲尼之齐见景公而不见晏子子贡致问
      问下 廿九 梁丘据问子事三君不同心晏子对以一心可以 事百君
      外上 十九 高子问子事灵公庄公景公皆敬子晏子对以一 心
外下 十一 工女欲入身于晏子晏子辞不受  谏下 景公欲杀犯所爱之槐者晏子谏
 

上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