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一页 前一页 回目录 回首页 |
松下指出,在生活中,即使再安逸太平,也要有所警觉,因随时可能大难临头。 一个人为了自己和家人的幸福,每天不辞辛劳地工作,几年之后终于有了自己的房子,而且日见孩子长大成人,其高兴是难于形容的。他也许会暂时把国家大事搁置于脑后,而只顾享受家的温馨。 当他正陶醉于自己美满的家庭生活时,国家却有了困难与危险,终于引发了战争。从此以后,为了避免敌机的轰炸,灯火受到了管制,粮食也开始配给,而且有一天突然来了召集令,把儿子带走从军,接着敌机来袭,辛苦半生建好的家,在霎那之间化为灰烬。最后在满天烽火之中,总算安然逃命回乡下,但已到家破人散的地步。 如今那些残酷的战争已成过去,一切又恢复到昔日的和平生活之中,每一个人也都为自己家庭的未来幸福努力不懈。但事实上,整个社会却非我们想象中那么平静、和平,随时都会有大难临头之虞。所以我们虽然日日过得安祥,但有时也不妨想想未来,以便未雨绸缪。 松下认为,不论是逆境或顺境,坦然的处事态度,往往会使人更聪明。 逆境给人宝贵的磨练机会。只有禁得起环境考验的人,才能算是真正的强者。自古以来的伟人,大多是抱着不屈不挠的精神,从逆境中挣扎奋斗过来的。 不错,逆境的确非常珍贵,但如果因而迷信“凡事非经过逆境必无法成功”的话,岂不失于偏激。 逆境固然很宝贵,顺境同样也很难得。不论是哪一种境遇,最重要的是:不忘谦虚、坦然处事态度。 如果不能坦然处之,那么,在逆境时就容易卑躬屈膝,而顺境时又得意忘形。其实,顺境和逆境都是命运的安排,只有坦然去面对,才是最好的方式。坦然的处世态度会使人更加聪明。 一个坦然面对逆境而挣扎过来的人,与一个从境中谋得发展的人,经历的过程虽不大相同,但必然都具备了坚忍、正直和聪明的条件。 总之,不论处境如何,为人处世之道就在于不迷惘、不矫揉,以坦然态度处世,这才是最正确的。 松下感到,在黑暗中徘徊时,阳光可以指引你前行的路,而在悲叹之中,才能领略人生真义。 广阔的世界、漫长的人生,未必都充满称心如意的事情。倘若可以没有任何苦恼和忧虑,平平安安地享受太平,就是求之不得了。然而,事实往往不能如此,有时候日坐愁城,有时候一筹莫展,陷于进退维谷的绝境。 尽管如此,人往往在悲叹之中,才能领略到人生的深奥;置身绝境,才可以体验到社会的真滋味。 凭借智力去了解,固然重要,亲身去体验,更加重要。盐巴的咸味,必须尝过才能知道。 “置身绝境”是“以身体验”的珍贵的机会。明白这点,则面临艰难,能勇气百倍、精力充沛。惟有如此,才能涌出新的智慧,转祸为福。心中有这种认识,就象一道阳光,照射黑暗的地方,引领人鼓起勇气,勇往直前。 松下告诉我们,人生的缺憾,往往是该在意的时候没有在意,该去干的时候没有去干造成的。不让人生出现缺憾,那就要早想、早学、早知、早行…… 人们在年轻的时候,就要培养成“勤勉努力”的习性。懒惰与勤勉两种习性,都不能轻易地消失掉。而到了年纪大时,想改变懒惰成为勤勉,就很困难了。所以,必然自年轻时,培养成勤勉的习惯才行。 培养成勤勉习性的人,虽然上了年纪,也由于习性的关系,不减勤勉且更努力;虽然他不自觉是勤勉努力,可是其所做所为,会自然表现出勤勉努力的行为。这可以说是他无形的财产和力量。 松下小的时候,在当学徒的七年当中,在老板教导之下,不得不勤勉从事学艺,也不知不觉地养成了勤勉的习性。所以,在别人视为辛苦困难的工作,而他自己却不觉得辛苦,反觉得很快乐。 对此,松下曾解释说:“我觉得快乐的工作,由旁人看来只不过是认真工作而已。所以,我与他人的看法,自然会有差异了。” 如今已不复松下的年代,人们的想法产生了很大的变化。松下的青年时代,始终一贯地被教导要勤勉努力,当时他想,如果把勤勉努力去掉,那么一个青年人还所剩几何?因为青年人有所期望,才需要勤勉努力,此乃人生之一大原则。从前的戏剧、电影中,也常有这种“期望青年”的故事编织在内。可是,现今如说出这些话,恐怕会被青年大骂一顿。今日的社会上,勤勉努力固然有,但是却少了。 而实际上,这个社会仍是被勤勉努力所推动,且在这种推动中欣欣向荣。因此,松下觉得需要向现在这些年轻人,讲解勤勉努力之重要性。而且更进一步地,使他们确认良好的习性与习惯对人类的生存是值得重视的。习性是所谓的第三天性,它会产生坚强的力量。 因此,培养出良好的习性,是最重要的。如果所养成的是不良或者懒惰的习性,那么将来想改变就困难了。所以,一定要在青年时期就置身于努力勤勉的环境中。 遗憾的是,现今的人们大多不能把勤勉的习性排在首位;一些有识者虽然不重视财产,但也只是把技艺放在首位。松下说:“在这个社会中,对有良好习性的人,不太被人称赞是尊贵或伟大,也不会认为他很有价值。而对技艺方面,譬如:歌唱得很好,名声很快就传开了,随即广为人知。但我认为技艺一项,虽也是附于本身不能分离的东西,但有时候,勤勉与努力却比较有用而又可靠。” 放眼今日的情形,在职业场所方面,仍是希望先采用勤勉努力的工作人员和有良好的习性的人:这些人比较容易拿高薪或奖金。然而事实上,多数人却不了解它的价值。因此,松下认为大家应该无所顾忌地提升对具有良好习性者的评价,这样才算是真正对勤勉习性的价值有所认识。 松下指出,不要为超越你的命运的力量而惊慌、悲观,你只要尽最大的努力从事工作,必定会有一些曙光展现在眼前。“要为升迁的同事庆贺,并且照样努力从事自己的工作。该来的事情必定会来临,假若时机来临,你要好好把握,开创你的前程。”松下说。 松下的一位好友,为了公子的婚事费尽苦心。三年以来,他的公子总共与近30余位小姐相过亲,可是没有一位中意的对象。但是,这次的相亲却非常顺利,双方一谈即合,婚事就定下来了。这也是当时机来临就要好好把握的例子。 恋爱跟相亲都是急不得的事,松下认为根本不必为这种事情烦恼。与其想那些事情,倒不如诚心诚意地过着目前的生活。无论男性或是女性,都必须为充实今天的生活而努力。只有保持这种态度才能吸引对方,而且能产生感动别人的力量。男女靠缘分而结合,缘分也是由于这种努力的态度而产生的。 每个人对于人生都有不同的见解。但松下认为,享受充实的人生,是至高无上的幸福与快乐。 在漫长的人生中,严密地策划将来的行程,并且谨慎地向前推进,这当然是很好的人生态度。可是,人生经常会发生事与愿违的事情,所以倒不如每天全神贯注地过着充实的生活,这才是最重要的事情。 不这么做会怎样?不那么做又会如何呢?我们经常被这些问题困扰着。但是,与其绞尽脑汁考虑那些问题,倒不如充实每天的生活,并且拚命地工作。松下说,这是他对年轻人的建议。 假如你能身体力行,不久便会有稳如泰山的感觉。也就是说,当你拥有这种胸襟,才能开拓出一条康庄大道。以这种态度与胸怀,无论碰到任何困难,你也不会感到焦虑不安,更不至于为此而抱怨、痛苦。 如果你想参与某件工作,你会具有一种使命感,因而拚命工作。在工作之中,你会找到乐趣,并且会定下心来从长计议,因而掌握住幸福。 结婚跟工作是同样的道理,这是急不得的事情。假若忽视了每天该做的事情,那才是可怕的事。只要拚命地工作,当时机一到,成功之门就会为你敞开。 人们都应依照这种原则与态度去做,才能成功。松下称,这是他历经长久的体验所得到的结论。 松下指出,无论面临何种困境,绝不可抱着悲观的心理,否则,就不能发挥出自己的智慧,并且会失去明确的判断力,对所有事情都会感到一筹莫展。此时必须摒弃悲观的念头,并且以冷静的态度,追究原因。如此才不会迷失方向,并且能以稳健的脚步向前迈进,开拓出一条属于你的康庄大道。松下认为,古训“尽人事、听天命”,蕴藏着崭新的真理。人类无论面临任何困难,都必须尽心地工作,亦即要建立正确的目标,再诚心诚意地从事工作。 可是,通常并不是尽人事之后,事情便能圆满解决。有一股比人类更庞大的力量,在冥冥之中支配着人生,那便是命运。你我都有与生俱来的天命,这是绝不可以违抗的。 现在的人们大都缺乏“尽人事、听天命”的观念,却认为只要一分耕耘便有一分收获。这虽然是理所当然的事,可是,抱定这种想法,便会产生烦恼和钩心斗角的现象。 从此以后,你必定会遭遇种种困难。可是无论面临何种困境,都不要迷失方向,不要被私心束缚,尽可能地努力工作,然后静待事态的演变。有时候会如愿以偿,也有时事与愿违,这便是天命。 不要为着那种超越你的力量而惊慌。你只要尽最大的力量从事工作,那么必定会有一丝曙光出现在你的眼前。 松下指出,用自己本身的力量征服痛苦,度过难关,是一种快乐,这种快乐是一种胜利的快乐。正因为这种胜利得来不易,正因为和痛苦战斗的时候十分困难和艰险,所以最后胜利的凯歌才更加动人和响亮。 古希腊Ⅰ罗马时期伟大的斯多葛派哲学家塞尼卡曾说过这样一句话:“好的运气令人羡慕,而战胜厄运则更令人惊叹。”每个人、每个公司或企业在其发展过程中并不是没有半点儿挫折,总是一帆风顺的,总会有这样、那样的烦恼与困难。事业的成功,问题不在于困难的多少,而关键是如何对待这些困难。当然,人人都希望自己处在一个比较满意的环境中,这样可以安安静静地工作、学习,事业也可以顺顺利利地发展下去。实际上,世界的多样性不都是由人所满意的东西组成,而更多的则是人未认识到的和人所不愿意面对的事情。松下说: “新进公司的人员,不管是谁,一开始工作始终都希望能跟上一个好的上司或前辈,这样,他们觉得自己的工作可以得心应手地开展,而且会得到上司的支持和前辈的帮助。人们的愿望总是良好的,事实上,大多数人并不总是如此,跟上一个不讲理、不体贴、言行怪异的老师时,该怎么办呢?这种老师往往在可以称赞学生时,反而责骂、奚落学生,于是许多学生觉得‘真是冤枉,我不想学下去’。能在这个时刻忍耐,在这种不太健全的环境中熬过来的人,往往能成为青出于蓝胜于蓝的成功者。其中的奥妙不言自明。” 有人说:“幸运所需要的美德是节制,而厄运所需要的美德是坚忍,后者比前者更为难能可贵”。一切幸运都并非没有烦恼,而一切厄运也决非没有希望。最美的刺绣,是以明丽的花朵映衬于暗淡的背景,而不是以明丽的花朵去映衬其本身。人的最美好的品质也正是在厄运中被显示的。 松下曾意味深长地这样说过:“成功的辉煌固然耀眼夺目,而成功者的探索又是何等的艰辛,没有冲破阻力,摆脱牵绊,而尽全力耕耘,去经营,去努力奔赴自己的目标,是不会有成绩的。而这份力量,所靠的是坚定的志向和不屈不饶、征服困难的勇气,以及对自己必胜的信心。诚然,我们并不否认人在顺境中就不能成功,如果一个人一生下来至他事业的成功都是一帆风顺的,那是人们求之不得,最好不过的了。其实,这不过人们理想中所希望的,而现实中所缺乏的。正因为现实是让人感到缺憾的,是不完善的,是痛苦的,所以人们才乞求于理想或以宗教的乌托邦来满足现实人生中无法满足的要求和欲望。人的生存、发展无时无刻不与现实的社会、人、周围的环境发生着矛盾,这些矛盾、这些冲突恰恰组成了人的生活、人的生命,也组成人的事业的成功。对于成功,细细地品味,都是过去那些矛盾与痛苦的结晶。正因为矛盾了,痛苦了,我们才感到成功的喜悦和激动,这份喜悦与激动恰恰是这种对比的结果,也是这种对比的升华。”我们只有充分地意识到这一点,意识到成功不是鲜花与名誉,而更多的是痛苦与奋斗,那么才会身处逆境而不乱不惊,泰然处之,耐心对待,才能更进一步,更上一层楼。松下认为,真正的教育是在培养一个人的人格,知识传授与此相比只是教育的第二意义。环境再好,还需要自我激励,才能充分利用。否则,怠慢自我升华、自我教育,那就无法造就优秀人才。知识就像兵器,要遇上人才,才能发挥它的威力。因此,培养人才比传授知识更重要。 中国有个成语,叫做“一傅众咻”,讲的是楚国有位官员想让他的儿子学说齐国语,于是让一位齐国人教他,但却有许多楚国人在旁干扰,纵使每天鞭打他说齐国语也做不到。把他放在齐地几年,纵使每天鞭打逼他讲楚国语他也做不到。从这个成语可见环境对人的影响之大。 环境有顺逆之分,但一般地讲,逆境更能造就人才。从不健全的环境中忍耐过来的人,往往是青出于蓝的成功者。松下曾这样讲:“公司新进人员,上司和前辈都会教他们工作。有的教起来切中要点,态度也随和。但有的上司在人格方面不健全,不肯尽力帮助部下。这二者之间到底哪个好?以常理来说,跟着优秀前辈去是上策,好处且不止于工作方面。不管干什么事,跟着良师,技能一定会进步。所以选择良师是理所当然的事。但从另一方面讲,跟定了一般人认为的良师名匠学习的学生,将来却很少有大作为。因为全部因循老师的旧路走,到了一定的程度后,就无路可循而停了下来,即很难产生青出于蓝的学生。反而在不讲理、不体贴、言行怪异的老师名下学习磨练的人,倒较有可能成为成绩辉煌、非常有名气的人。因为他必须在不健全的环境中忍受。”所以环境的好坏是辨证的,而且必须要有东西教给人才行,环境再好,还需要自我激励。 松下认为,建造好的教育环境,必须以陶冶人格为中心才能如虎添翼地造就人才。所以他建议人们一定自己要求自己做一个人格高尚的人。他说:“池田首相主张,政府建造好环境,在这种环境下,希望各人自己磨练自己,成为一个人格完美的人。我想这主张是正确的,如果环境越来越好,但自己忽视提高自己,教育自己,那也无法造就人才。教育的中心,还是以培养一个人的人格为第一。至于知识、技术之类,可以说是附带的教育。以第二意义的东西当成教育中心,则把培养人性的教育给忘了。”他举例说,不久前某造船厂发生失窃案,这一偷窃是需要相当的知识才能办到的。如果不注重人格培养,而只是一味地教给他们知识,这不是很可怕吗? 知识是一种工具,一种武器,不提高人的品德,只给他许多知识,这只能使他们在迷途中徘徊,或者把知识用到错误的地方。所以提高人类德性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人不能被物所用,人是万物之灵,全宇宙唯我独尊,能够用宇宙万物的,才是真正的人。凡是为物所驱动,依物来判断是非对错,正是人性的弱点。一切事物应该为人类而存在,由人类判断对错,给予生杀予夺之权。但今天的许多事,好像都是万物支配的。知识的传授只是教育的第二意义,给成长中的人以知识,等于给他以武器,这绝不是教育本身。松下举例说,日本古时有一位叫弁庆的武士,是一位会使七种兵器的豪杰力士。那七种兵器虽是上上之品,但非常沉重,得有弁庆这样的人才能发挥其价值。 从此我们联想到,我们身上的知识,就像弁庆的兵器。知识并不是人本身,也不是与人格成正比例的,这就像七种兵器并不是弁庆一样。今天的科学与知识,就像弁庆所持有的扫刀、大刀、枪等兵器,假如弁庆没有使用这些兵器的话,它们是发挥不了作用的。从另一方面讲,社会如果培养不出弁庆这样人格高尚的人,只是设立许多大学,恐怕也不会有积极的意义。因此,培养人格,比传授知识本身更重要。人格高尚,再拥有知识,这等于弁庆拥有七种兵器,可谓如虑添翼了。 松下感到,烦恼是进步的动力。我们决不能为一时的挫折、失败而哀伤。相反地,一定要认真总结,吸取教训,确立努力方向,这样才能开拓一条解决烦恼、从失败走向成功之路。 在日本,人们常常称赞松下的事业很成功,但松下却说他“每天还是有很多烦恼,经常处于一忧一喜的状态中”。为什么呢?因为他总是认为,作为一个社长,必须为公司事务而操心,而感觉“心情沉重”。一个真正能干的社长,决不能满足于自己接了一家好公司,而要能从中发现许多缺点和问题,设法加以改正、整理,从此便开始操心、烦恼,而公司在这不断的操心、烦恼中,也办得更好。松下对他的政经塾的学生说:“我知道各位个个都有烦恼,这是好现象,因为烦恼正是进步的动力。”松下这番话不仅对于鼓励人们找差距、进一步做好工作有其指导意义,而且,对人们在遭遇各种烦恼或苦闷时,应该怎样正确对待和处理,也有发聋启聩的作用。 在人生的旅途中,人们往往由于自己的主观愿望未能实现而产生这样或那样的烦恼、苦闷,例如有的青年人想考入理想的学校却不能考上;有的找到了职业,但不理想,不能满意;有的家庭生活困难;有的恋爱、婚姻发生波折,形成悲剧,等等。遇到这类事情,谁不烦恼苦闷?所以,他们心情是可以理解的。 那么,究竟应该怎样去解决这些烦恼苦闷呢?通常我们见到的大体有三种态度、三种办法:一是走向盲目的反抗,以发泄不满,结果落得失败的下场;二是走向消沉悲观,让烦恼苦闷之火最后烧掉自己;第三就是如松下所说“勇敢面对命运”,“把烦恼作为推动自己进步的动力”。显然,前两者都是弱者的表现,只有后者才是有志者的形象。 事实上,世上并无不可知的神秘命运,而阻碍我们主观愿望实现的主客观因素是可以认识、从而也是可以改变的。所以,要解决烦恼苦闷,可行的方法就是: 第一、正视挫折或失败,较全面地分析研究自己的主观愿望是否正确,阻碍自己愿望实现的因素有哪些?自己的有利条件是什么?通过深入总结,找出挫折与失败的教训和可能导致成功的因素。 第二就是根据上述对客观现实的认识,确定自己努力的方向和应采取的措施,然后用艰苦的努力去争取成功。 “烦恼是进步的动力”。我们决不能为一时的挫折失败而哀伤,而丧失信心。相反地,一定要认真总结,吸取教训,确定努力方向,这样才能从挫折、失败的处境中拓开一条解决烦恼、走向成功之路。 松下指出,人生虽短,但苦恼却总是即时随驾。有时候,苦恼就如影之随形,挥之不去,却之又生。苦恼是不可避免的,但却可以排除。 谁都首先必须肯定,人是不可避免要碰到苦恼的,不论什么人,总统、首相,还是庶民、百姓,都难免碰到苦恼。大人有大人的大苦恼,小孩子有小孩的小苦恼,没有苦恼的人,大概是不存在的。侥幸地企盼苦恼从不临身,是不现实的。积极的态度,应该是拿出自己的对策来排除苦恼。 松下幸之助以为,首先要给苦恼排队、分类,不能一概而论。松下认为,即使是一千个苦恼,也只算是一个苦恼,也就是只要针对最大的苦恼去苦恼。 在松下的经验中,曾经同时发生五六个苦恼,每一个都是令他头痛的问题。但是没多久,他发现不论有多少苦恼,结论都是一致的。虽然苦恼不断地产生,我们只会注意其中最重要的一个,自然排除其他较小的苦恼。这也是一种解决的方法。 松下说:“一个人有苦恼,并没有大碍。为什么这样说呢?因为你担心一件事,心里就会随时保持警戒状态,行动就会格外慎重。如果没有这种警戒,就很容易造成过失。所以苦恼并不是对自己不利的。因此,我愿意面对苦恼并思考如何解决。我认为这样会使你的人生更具有意义。 “此外你要能从另一角度来看苦恼。例如,接连十几天地下雨,使你非常苦恼,但你应该认为由于绵绵雨季,带来充沛的雨水,使得人类免受干旱之苦。 “过去我总是这样排除苦恼,虽然有时夜里不能成眠,但它常常使我感到一种向上的力量,而产生许多灵感。” 松下指出,人生经常会发生事与愿违的事情。与其为那些问题伤透脑筋,不如拼命工作。保持这种态度与原则,始能迈向成功之途。 宋代大文豪苏轼在一首词里说:“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这是说人生有欢乐,必有悲伤;有欢聚,必有离别,世界上不可能有永远圆满的事情。中国古代哲人对于忧与乐、祸与福的关系常主张辩证地、客观地看待,诸如:“塞翁失马,焉知非福”、“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身外之物不足惜,千金散尽还复来”等等,均是例证。人们在生活中偶或碰到某些严重的损失或伤害,比如意外灾难、坐牢、丢官、家庭破裂、事业挫折、饭碗丢失,虽不可能不进行痛苦的思索,但有识之士们认为大可不必长久为之烦恼。因为问题既已出现,忧愁、苦恼、抑怨、责备是无济于事的,只有客观冷静地面对残酷的现实,把心胸放宽,眼光放远,并根据新的情况、条件重新安排好生活,才是最佳方法。 孔子处困境而写下成为儒家“五经”之一的《春秋》,屈原被贬写成《离骚》,司马迁忍受酷刑写下《史记》……松下建议人们“绝不可以悲观”,让自己忙碌,把烦恼和忧愁抛之脑后,做生活的强者。 松下告诫,“前途莫测”,人还是不要太莽撞才好。瞎子的眼睛虽然看不见,却很少受伤。反倒是眼睛好好的人,动不动就跌跤或撞到东西。这都是自恃眼睛看得见,而疏忽大意所致。 盲人走路都非常小心,一步步摸索着前去,脚步稳重、精神贯注。象这么认真的走路方式,明眼人是做不到的。 人一生中,若不希望莫名其妙地受伤或挫败,那么,盲人走路的方式,就颇值得引为借鉴。“前途莫测”,大家最好还是不要太莽撞才好。 世界上最难了解的,恐怕就是“人生”了。除了摸索前进以外,并无良策。如果能够抱着寻求答案的心情,一步步探索未知的人生,那就比较不会有危险。为人之道,应该是谦虚而认真地去接受别人的教诲和引导,一步步向前踏上人生的旅途,这样才不容易出错。 让我们共同朝着未知的人生,摸索前进吧。 松下指出,车轴如果脆弱,马上就会折断而无法使用;人如果缺乏耐性,也同样是不耐用的。 无论做什么事情都要有耐性。现代人似乎忽略了忍耐的美德,遇到一点困难就不能忍受,一旦事与愿违,更不能力求进步,缺乏养精蓄锐的魄力,甚至把一切责任推给别人,怨天尤人,责骂社会。 这种情形就象商人卖不出商品而责怪别人,是没人会理采你的。你必须先有好的商品,加上良好的服务态度,才能招徕顾客。 因此,商品卖不出去,就得更加反省、更加忍耐,努力改进,生产出可以使大家喜欢购买的商品。 所以,车轴如果脆弱,马上就会折断而无法使用;同样的,一个人如果缺乏耐性,必然会心灰意冷,而不能坚持下去。 松下认为,人类的知识,只能控制百分之十的人生,因此,人人都应坦然面对命运。 整个大自然,包括山、川、海洋、鸟、兽、虫、鱼、人类,都是冥冥中某种力量所安排的,也都生活在命运的支配之下。 命运不分是非善恶,一概加诸于每个人身上,只是情况不同而已。有生来声音好听的人,也有算术特别好的人;有生来手工灵巧的人,也有笨手笨脚的人;有生来身体很壮的人,也有生来体质较弱的人。 总而言之,人生有百分之九十,是由超越人类知识的命运力量所安排的。剩下的百分之十,才可能是人类知识或才能所能够支配的。 因为这些都无关是非善恶的问题,有了这样的看法和想法,那么在成功的时候,就不会骄矜,失败的时候,也不必过于沮丧,应当以平实、坦然、谦虚的态度,去拓展人生的道路才是。 松下指出,乐观之中,会突然飞来横祸;悲观之中,又会乍现峰回路转的生机。重要的是,专心一意地把握现在。不论人的智慧何等增进,不论人的脑中填满了何等思绪,我们对于明天仍是浑然不可预期,这就是人生。 因此,人的心中掺杂了各式各样的期待与不安,每遇有事,各自怀着乐观与悲观的态度视之。每每皆是如此,时刻都是这般。 就算抱持着乐观的态度,有时在平安无事、事事如意的关口,不想却惨遭失败,心情顿时陷入恐慌焦躁之中。此时变得无比悲观丧志,正当自叹自怜,以为自己已走上绝路之时,却峰回路转,生机重现。 总之,事情的成败是非,可以说是超越了人类乐观与悲观的情绪,而非人类可预知掌握的。 事情成败在乎天,一则以喜,一则以忧,各种不同的想法,然而最重要的是专心一意地把握住现在。 悲观、乐观,这两种情怀在心中起伏不定,本是人之常情。然而,我们却要不时地做一番反省的功夫,不要让这种情绪的起伏,总是发生在我们的生活中。 悲观也好、乐观也罢,悲观之中,亦有峰回路转的活路,乐观之中,也有生机。 总起来说,人生道路是曲折的、坎坷的,不是一帆风顺、平坦笔直的。在人生道路上,有必然性的过程,也有偶然性的机遇;有稳定平安的状态,也有变动不安的岁月;有事业的顺境和成功,也有逆境、困难和挫折。积极的人生,就要清楚地、勇敢地对待这一切。 人生的过程,同任何其他事物的发展一样,包含着复杂的矛盾因素,通过矛盾的不断解决,实现最终的发展过程。所不同的是人生更复杂,更难以进行一般的矛盾分析和把握。因为在人生把理想变为现实的过程中,有许多难以预料和把握的偶然的随机因素。人生成功能有多大的把握?这不能不是人生道路上最难的课题。 在人的生命过程中有肯定的因素,它保持着生命的存在;也有否定的因素,它促使着生命的发展。肯定和否定这两种因素相统一,又相斗争,不断地实现着由肯定到否定的转化,最后完成生命过程。这是生命的自我否定,自我实现过程。没有否定就没有人生的发展,而这种否定也就是人生的自我实现。这就是我们每个人所经历的在人生阶段的研究中所看到的人生从童年到中年,再从中年到老年的过程,即所谓人生的两阶段。这是一个必然性的过程,不但人人不可逃避,而且人人“应以为期向”。 人生没有现成的路,路是走出来的、闯出来的。就我们的社会来说,社会环境以及社会价值目标给人们指出了共同的路,或者提供了开辟人生道路的环境。但是就个人来说,实现人生目标的道路只能自己走,任何人都不能代替。每个人都必须在社会生活中树立开拓进取的探索精神,发挥自己的潜能,实现自我的价值。在这个意义上说,走自己的路,自我奋斗、自我实现,都是一个意思。它们只是表示个体人生发展的形式,并不意味着自私或无私。人生就是奋斗,这就是人生。 人生的奋斗,是为达到一定的目的、目标的过程,因此总是在设立目标、实现目的过程中生活着,也就是不断地把理想的可能性变为现实的过程中生活着。人生的环境和条件是复杂的、多变的,每处既定目标的实现都有多种可能性,究竟哪一种可能性会变为现实?这不仅决定于已有的客观条件和主观条件的总和的必然性,而且还要看各处随机因素。所谓随机因素,就是在人生活动的展开过程中随时出现的影响目标实现的因素。这种随机因素的程度,表现着实现目标的可能性的概率。这种概率越大,目标实现的可能性就越大;反之,就越小。人生目标的实现或人生的成功,究竟有多大把握?这就要看人们对人生道路上的必然性和随机因素的认识程度。人生概率很难用数学方法计算,即使可以找到一个计算公式,在实际的人生中也很难应用。要认识和把握人生的必然性和随机因素,就要靠智慧和精明。善于从繁杂易变的人生世事中,发现指导人生的哲理,就是人生的智慧,善于参照一般哲理,发现随机因素,利用一切可能利用的条件实现目标,就是人生的精明。在人生道路上,要能把这种智慧和精明结合起来,实现目标就会有较大的成功把握。 人生道路既然是复杂的、易变的,有必然性也有偶然性,因此不可避免地会有顺境和逆境。即使在良好的社会制度和环境中,总体上给人生准备了顺利成长的道路,但就个体的人生活动来说,由于条件的复杂和易变,由于各种随机因素的难以把握和个人的行为选择不当,仍然不可避免会有逆境。例如,有些农村青年,信息不灵又不准,而自己又想找个门路赚大钱,于是盲目地外出,流到大城市,结果往往找不到工作,流落街头,后悔不迭。这就是由于不能明智地判断形势,精明地作出行动选择,结果陷入逆境。有些人生活并不困难,在原来的环境中本来可以大显身手,顺利地发展,但由错误的判断和选择,也使顺境变成逆境,失去了成功的机会。当然,也有的人遇上了有利的随机因素,使逆境变成顺境,从而一举成功的。 这里强调了逆境对人生的影响,并不是说身处逆境就不能成功。逆境只是给人生造成不利的条件,但条件是可以为人所利用和改变的。不利的条件经过人的主观努力,往往会成为人们创造有利条件的催化剂和发愤图强的助力。事实上,环境条件越是险恶,越能显出强者之强的精神和力量。现代美国演说家罗伯·舒勒说得好:“逆境不久,强者必胜”。对待逆境的强者,应当正视环境,积极谋求打破逆境的道路和办法,力争成功。应该看到人生总会逢恶运,绝不会永远一帆风顺。但任何逆境、恶运,总会有转机,要坚持必胜的信心,分析转机的条件和机遇,控制自己的反应。信心是一个人对目标实现把握的程度,也是对自己的能力判断。不要低估自己的能力,失去信心,也不要夸大问题的严重性,以免影响自己的决心。抓住时机,就要全力以赴,冲破困境,争取胜利。在这种意义上,人的主观态度、信心,将是决定成败的关键。正如罗伯·舒勒所说,“主观的想法将决定个体未来的发展。如果你相信自己会变得更聪明,那么你很可能如愿以偿。先建立积极的想法,然后才能培养移山的信心”。这里贯穿一切的就是一种积极奋斗的精神力量。 处逆境,争成功,不要怕失败。任何理想目标,在实现过程中总会遭到这样那样的挫折或失败,或者因为时机不当,或者因为条件变化,或者因为合作者阻碍,总之天时、地利、人和种种条件变化,都会造成事业的挫折和失败。自强者绝不能因挫折和失败而恢心,放弃成功的努力。面对失败应该懂得:失败只是表示你尚未成功,并不是绝对不成;失败只会使你得到经验教训,并不表示你一无所成;失败并不能证明你无能,只能说明需要重新探索,改换方式;失败并不表示你不如别人,只是表明你尚有缺点和不周;失败并不表示你浪费生命,只是说明它为成功作了准备;失败并不表示让你放弃目标,而是激励你奋起再加努力;失败并不表示你永远不会成功,只是表示还须再花些时间。总之,失败是成功之母。能够承受失败的压力本身就是胜利。当然,失败毕竟是失败,其中必有缺点和错误,应认真总结经验教训,吃一堑,长一智。“行成于思”,不能只跟感觉走,有时须得每一步都要看清楚,三思而后行。 人生成功需要聪明才干,需要艰苦奋斗精神。聪明才干与艰苦奋斗不是互相排斥的,而是相互补充、相辅相成、相得益彰的。人们常把聪明才干称为“千里马”才干,赞誉艰苦奋斗为“老黄牛”精神。这些比喻和赞誉非常恰当而动人。所谓“千里马”,古人称为“千里足”,是指一种灵活快速、日驰千里的良马。用于人才比喻,则是指智略干炼的王佐之才。人们常用它来表示开拓型、创造型人才的品格特征:志向高远、目标明确、积极进取、才思敏捷、勇于创新,技术熟练等。这种才干是人们建立功业的宝贵条件。所谓“老黄牛精神”,主要就是指艰苦奋斗精神。这种精神在实际工作中,常常表现为坚韧不拔、埋头苦干、任劳任怨、忠诚老实的献身精神。人们肯定这种精神时还特别赞扬那种纯朴憨厚、顽强拼搏、负重任远的倔强的“牛劲”。正是这种“牛劲”,使创造者能够在艰巨的劳动中,永远坚定乐观,开拓前进。从这个意义上,也可以得出一个公式:创造=才干+牛劲。艰苦奋斗精神,用在事业上就是要有顽强的意志和毅力。有个企业家讲他的经历,说他换过七十多种工作。在他即将到一家新的公司去工作之前,他暗自下决心:这次一定安心工作,至少坚持干上十年二十年,干出个样子来给人看看,决不迟到早退,并且以戒烟表示决心的坚定。作出这个决定之后,他怕履行起来再没有机会抽烟,就一下子抽了很多烟。上班后的第一天还平静,坚持下来了,没迟到、没早退,也没抽烟。可是第二天烟瘾上来了,欲求难控,坐立不安。于是他想:干好工作一定要精神振作,这样坐立不安怎么行呢?这样,他就取消了戒烟的决定,恢复了常态。第三天,他从工作中看到关键是提高效率,于是又想既然关键在于效率,那么迟到早退就无关紧要了。于是第四天他就不再按时上班了。后来又因一些事不大随意,就觉得公司工作没有什么前途,结果没干到一个月就又辞职了。当然,后来他还是改掉了这个弱点,成为一位有成就的企业家。 每条路都有拐弯处。人生路上的拐弯处,人人都会有,只不过有大有小、有久有暂不同罢了。这种情况的存在不可忽视。一个人如果长期处于这种不定的状态,就会一事无成,久而久之就会对自己失去信心,对生活失去兴趣。所以要及时找出症结,排除故障。从一般经验上说,要成功一项事业,不仅要有信心,有艰苦奋斗精神,同时还要有愿意做这项事业的兴趣,最好还要有浓厚的兴趣,充分发挥自己的潜能,并能持之以恒;且忌三心二意,动摇不定。要有强烈的成就欲望和实现目标的技能。没有兴趣和成就欲望,就不会产生奋斗的激情和持续工作的内在力量。当然,在某种条件下,对工作没有兴趣而又不能改换工作,就要力求培养自己的职责精神,强化职业责任感和社会义务感,坚持做好工作。有些工作人们并不是从心里愿意干的。在无兴趣的情况下从事这类工作,除了被强迫者外,真正做好工作,坚持下去的,主要还是靠社会义务感、责任心,依靠自己的高尚人格和坚强的意志力。这些人的可敬可贵,正在于他们以高尚的人格,承担着自己本来不感兴趣的工作,并且兢兢业业,坚持不懈,作出优异的成绩。 其次,对工作能够脚踏实地,专心致志,不三心二意、朝三暮四,主要在于有明确的目的和目标。目的给人生道路定向,具体的目标则是达到目的的手段。先确定目标,然后心无旁鹜地逐步接近它,超越它。只有目的明确、目标确定,工作才能专心致志,集中力量,表现出克制举棋不定、心神不安的顽强毅力。 再次,要有强烈的求胜、成功欲望。欲望是一切行动的源泉,是人生必备的条件,也是支持人生的动力。没有欲望,任何事情都不可能坚持和成功,其人生也将变得空洞平淡、没有人性的魅力。当然,人的欲望形形色色,其中不乏偏激、劣等的蠢欲。此类欲望对人生有害无益,应当压抑和克制。克制蠢欲的最好办法,就是以积极的、有益的欲望投入事业的追求。这种欲望越强,情绪就越高,意志就越坚定。强烈的欲望可以使人的能力发挥到极致,为事业的成功献出一切。成功的经验和失败的教训人人都有。希望事业成功者,不妨根据成功因素的分析,自己作个问卷回答: 你是否树立了人生的理想目标? 你是否制定了可行的达到目标的计划? 你是否尽量掌握了与达到目标有关的方法和知识? 你是否有实现目标的信心? 你是否能有效地控制自己的心态? 你是否善于团结同事,保持协调的关系? 你是否善于影响别人帮助你完成任务? 你是否能诚实、热情地为他人和集体服务? 你平时的工作有没有计划? 你能不能保持尽量满意的生活效率? 你能不能吃苦耐劳,专心致志? 你能不能经受挫折、打击和失败? 你是不是安定了恋爱、家庭这些“后方”阵地? 你能不能消除妨碍健康和工作的坏习惯? |
后一页 前一页 回目录 回首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