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一页 前一页 回目录 回首页 |
在不到十年前,这个世界上还存在着两种人们通常认为是截然对立的经济学。这就是资本主义经济学和社会主义经济学。人们通常认为对立的基本之处在于前者是以市场经济为其根本特征,而后者是以计划经济为其根本特征。不同的经济学的对立反映着不同的经济世界的对立。于是就有了社会主义经济和资本主义经济的分别。 然而,这种经济社会从而经济学的对立在二十世纪的最后一个十年里,可以说已经趋于不复存在。 也许应该由我们的后人来评说这种经济社会从而经济学的根本对立的消失究竟是好事还是坏事,也许根本就不能用简单的好或坏来评价一个影响世界的根本变化。 但这个影响世界的根本变化是在中国,是由本世纪最后一位伟人促成的。这里说的是邓小平。 当时存在的社会主义世界不是一个统一的世界,宣称自己是实行社会主义制度的国家有中国、苏联和若干其它国家。尽管它们有几乎相同的政治经济制度和经济结构,令人奇怪的是,它们之间往往彼此不认为对方实行的是社会主义,而自认为是真正的社会主义。现在看来这似乎不能说是制度方面的分歧,而应该认为是更偏重于民族方面的差别引起的分歧。然而,尽管它们彼此对立甚至彼此刀兵相见,然而它们在经济制度上都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高度集权的计划经济,这种经济的经济决策权高度集中在政府机构手中。站在局外的西方人似乎看得更为清楚,把凡是实行计划经济的国家都称为社会主义,以区别于搞市场经济的资本主义。市场经济似乎成了资本主义的专利。但社会主义国家倒不去试图侵犯资本主义的专利,经常是避之唯恐不及。直到邓小平说:市场经济多一点或计划经济多一点,不是社会主义的根本特征。资本主义也有计划经济,社会主义也可以搞市场经济。情况才开始有了根本的改变。 自此以后,无论人们怎样看,这个世界上事实上已经不存在根本对立的经济制度和经济理论了。苏联解体、东欧剧变,都是要搞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的宣言。而中国,在邓小平理论的指导下,放弃了高度集权的计划经济,转而搞社会主义的市场经济,成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基本经济制度的有机组成部分。虽然仍然是要搞社会主义,但已经不是传统意义的计划经济制度,而是以市场经济为其基本特征的社会主义。这种以市场经济为其基本特征的社会主义,无论就其现在所表现的或是其将来的发展趋势而言,都不是与资本主义市场经济截然对立的经济模式。它虽然是社会主义的,却由邓小平而开辟了一个全新的社会主义时代。因此它必然要融入世界经济发展的主流,在世界经济的发展中汲取营养以发展自身并为世界经济的发展作出自己的贡献。 现在说它是一种新的经济模式也许为时过早。但它所要坚持的社会主义性质以及在中国这样一个有着独特的历史文化背景和独特的国情土壤上发展起来的市场经济,必然有着它自己的经济发展轨迹,而描述这种独特的经济发展轨迹的经济学,也必然有着与历史上其它的经济学有着不同的特点。中国近代和现代的经济理论,特别是起过重大影响的理论,可以说基本上都是从国外进口。新中国成立以前,西方资本主义的经济理论在中国占统治地位;新中国成立以后直到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则主要是列宁斯大林版本的马克思主义的经济学理论占统治地位。中国本身找不到系统的经济学理论,只是对进口的理论进行某种加工,以使之适用于中国的情况。这是由中国的经济不发达这一基本事实所决定的。随着九十年代以来中国经济的开始腾飞,中国自身将会产生适合自身特点的经济学理论,这是不应该有疑问的。而这种新的经济学理论,必然同时具有过去完全对立的经济学相互融和、取长补短的特点。 |
后一页 前一页 回目录 回首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