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一页
前一页
回目录
回首页
第十章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空降作战部队


   
第一节 空降兵部队

  一、战后空降兵部队的发展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空降兵在世界范围内得到很大发展,逐步成为各国陆军的重要组成部分,与摩托化步兵、坦克兵一起,并列为地面作战的主要突击兵种。战后空降兵的发展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拥有空降兵的国家不断增多,空降兵在陆军中所占的比重日益增大。
  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只有苏联、德国、法国、意大利、英国、美国、日本、中国等少数几个国家的军队中组建了空降兵。据国外资料介绍,到80年代末,世界上拥有空降兵的国家已达79个,其中,建立了旅以上空降部队的为33个,有苏联、美国、法国、德国、意大利、英国、希腊、波兰、南斯拉夫、捷克斯洛伐克、西班牙、巴西、墨西哥、厄瓜多尔、阿根廷、秘鲁、日本、南朝鲜、印度、印度尼西亚、伊朗、沙特阿拉伯、埃塞俄比亚、土耳其、埃及、摩洛哥、突尼斯、扎伊尔、苏丹、北也门以及以色列、南非等。同时,空降兵在陆军中占的比重不断增大,并且呈现继续上升的趋势。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各国大量裁减现役军队,以后又经过几次大的裁军,在裁减军队中,空降兵的绝对数字比战时少了,但空降兵在陆军中所占的比重却不断增大。如苏联和美国,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空降师约占陆军师总数的2—3%,60年代为4—6%,80年代后上升到10%左右。
  2.根据不同的作战任务,组建不同类型的空降部队。
  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空降兵的组织形式主要是空降师。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特别是60年代以后,随着航空运输工具的发展,空降兵的任务日益多样化,一些军事大国根据不同的任务,组建了不同类型的空降兵部队,使空降兵由以往单一结构,发展成为一个由各种类型部队组成的空降兵体系。在美国,统帅部有担负空降作战任务的空降师,担负空中机动作战任务的空中突击师,担负特种作战任务的特种空降部队;陆军师中有担负直升机机降作战的航空旅。在苏联,统帅部有担任战略、战役空降作战任务的空降师,方面军有担任战役、战术空降作战任务的空降突击旅,集团军有担任战术空降作战任务的空降突击营,陆军师有战术机降分队。此外,方面军以上还有担负特种任务的特种空降部队。
  3.空降兵成为陆军的一个兵种,空降师为陆军的一种不同类型师。
  由于空降兵归根结底是在地面作战,各国根据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经验,把空降兵列为陆军的一个兵种,隶属陆军建制。当前,空降兵归空军领导的只有巴拉圭、委内瑞拉、多米尼亚等,其空降兵规模都很小。由于空降兵都隶属陆军,因此,空降师都是陆军的一种不同类型师,如苏联陆军师分为摩托化步兵师、坦克师、空降师;美国陆军师分为步兵师、轻步兵师、机械化师、装甲师、空降师、空中突击师;法国陆军师分步兵师、装甲师、山地师、陆战师、空降师、空中机动师。
  4.空降部队的武器装备不断改善,合成化程度日益提高。
  战后各国空降兵都作为陆军的精锐部队,优先发展,武器装备不断改善,合成化程度日益提高。当今空降师不仅有较大型的武器装备,并且都解决了空投和机降的问题,适于各种条件下的空降作战。其武器装备发展的共同特点是:大力增编反坦克武器、防空武器,积极改进压制兵器和战场运输工具;较大型武器都作到空降化、地面自行化或空中机动化。如苏军空降兵师1962年装备了85毫米空降自行火炮,1971年装备了有73毫米火炮和反坦克导弹的两栖伞兵战斗车,1981年装备了空降自行120毫米榴弹、迫击两用炮。苏军空降师的火炮压制能力为第二次世界大战时的二倍以上,地面机动能力则为十倍。美军空降师一直保留了能够空投或机降的轻型坦克,并在坦克上改装了既能发射炮弹又能发射反坦克导弹的152毫米榴弹炮。从60年代起美空降师开始装备直升机,80年代由航空营扩编为航空旅,直升机不只是实施空中输送,并且有很强的对地面目标实施攻击的能力和反坦克能力。据国外介绍,美空降师的综合战斗力比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提高了7倍。

  二、战后苏联的空降兵部队

  1946年苏军以空降兵旅和部分步兵师为基础,重新组建空降兵部队,40年代末,苏军有10个伞降师和机降师。与此同时,空降兵脱离空军建制,直属于国防部,其间空降兵曾一度和陆军、海军、空军、国土防空军一起,并列为苏军的五大军种之一。1956年空降兵编入陆军司令部,正式列为陆军的一个兵种。1964年陆军司令部撤销,空降兵改归国防部。
  1967年陆军司令部恢复后,空降兵再次编入陆军司令部,直到现在随着航空运输工具的发展,50年代起,苏军将伞降师、机降师全部整编为空降师,1973年开始组建新的空降部队——空中机动旅,1976年又组建了空降突击旅,80年代中期在集团军编成内组建了轻型空降突击营。到80年代末,苏联有8个空降师,即第31空降师、第76空降师、第98空降师、第99空降师、第102空降师、第103空降师、第104空降师、第106空降师,另有14个空降突击、机动旅,此外还有众多的集团军属空降突击营,成为世界上空降部队最多的国家。陆军司令部内设立的空降兵司令部,负责空降部队的训练和武器装备研制,空降部队的作战指挥由统帅部和方面军直接掌握。
  从1978年开始,苏对空降部队的编制再次进行了调整,1980年基本定型,定型后空降师的编制人数为7118人,师下辖3个伞兵团、1个炮兵团,以及反坦克营、防空营、工兵营、通信营、运输营、叠伞营、维修营、卫生营、炮指连、侦察连、防化连等,伞兵战斗车由102辆增至225辆,其它主要武器装备有:85毫米空降自行火炮31门,122毫米榴弹炮各18门,140毫米火箭炮18门,82及120毫米迫击炮18门,85毫米反坦克炮18门,23毫米高射炮36门,防空导弹发射器165具,反坦克导弹发射器48具。空降突击旅编制人数由2000人增编为2437人,下辖4个空降突击营,1个炮兵营,以及火箭炮连、反坦克炮连、迫击炮连、反坦克导弹连、防空连、侦察连、工兵连、通信连、叠伞连、运输连、卫生连等。主要的武器装备有:伞兵战斗车78辆,122毫米榴弹炮18门,140毫米火箭炮6门,82或120毫米迫击炮18门,85毫米反坦克炮6门,23毫米高射炮6门,防空导弹发射器45具,反坦克导弹发射器23具。

  三、战后美国的空降兵部队

  到80年代末,美国现役空降兵部队有第82空降师和第101空中突击师,均隶属第18空降军。第18空降军作为中央司令部快速部署部队的陆军最高指挥部,还编有第24步兵师、第197步兵旅及其他一些支援部队。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美军保留的空降兵部队只有第82空降师。第101空降师撤销后,于1950年重新编入现役,改为步兵师,1965年7月进入越南作战,1968年7月,在越南战场上改编为第101空中机动师,1971年11月第101空中机动师回国,1975年由空中机动师改名为空中突击师,直到现在。
  美陆军战后经过三次大的改编。50年代中期,由三团制改为五群制:60年代初,由五群制改为三旅制:80年代后期又按照空地一体作战理论进行改编。空降师的最后改编情况尚不清楚,80年代中期的编制情况是:空降师编制人数1.61万人,师辖3个旅部,9个空降步兵营,3个榴弹炮营,以及轻装甲营、防空营、工兵营、战斗航空营、电子战情报营、通信营、保养营、卫生营、补给营等。主要的武器装备有:M551型轻坦克54辆,105毫米榴弹炮54门,81毫米迫击炮120门,20毫米高射炮48门,“陶”式车载反坦克导弹发射架162部,“龙”式反坦克导弹发射架294部,防空导弹发射器64具,AH—IS攻击直升机48架,UH—IH运输直升机90架,OH—58观察直升机59架。空中突击师编制人数1.86万人,师辖3个旅部,9个突击步兵营,4个炮兵营,4个直升机营,以及空中侦察营,防空营、工兵营、通信营、电子战情报营、保养营、补给营、卫生营等。主要的武器装备有:105毫米榴弹炮54门,155与203毫米榴弹炮18门、107与81毫米迫击炮120门,20毫米高射炮48门,“陶”式反坦克导弹发射车162辆,“龙”式反坦克导弹发射架342部,防空导弹发射器62具,AH—IG、H—IS攻击直升机90架,UH—IH、CH—47运输直升机255架,OH—58观察直升机122架。

  四、战后法国的空降兵部队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期,法国抵抗运动在国外曾组建2个伞兵团。大战结束后,法国重整军备,到1956年,在武装力量内有第10、第25等两个空降师。1962年缩编,两个师合并为第11轻装干涉师,1971年改为第11空降师。1977年陆军改组时,第11师与陆军第44军分区合并,组成统一指挥部。1983年再次改组,恢复第11空降师,编入快速机动部队。其编制情况是:全师编制人数为1.47万人,下辖6个空降团(2个伞降阻击团、2个海军陆战空降团、2个外籍空降团),1个装甲侦察团,1个炮兵团、1个工兵团,1个通信团、1个空降作战基地。空降团是师的基本战斗单位,每团下辖4个空降步兵连。炮兵团编3个炮兵连。主要的武器装备有:81毫米迫击炮48门,120毫米迫击炮54门,20毫米高射炮51门,“米兰”式反坦克导弹发射架180部,ERC装甲侦察车59辆,直升机50架。此外,法军在80年代还新组建了一个具有空降作战能力的第4空中机动师,师辖1个支援直升机团,4个战斗直升机团,2个反坦克直升机团,全师装备多种直升机250架。

  五、德国的空降兵部队

  1955年11月原联邦德国开始组建陆军,1958年成立了第1空降师。30多年来,师的编制没有大的变化,师下辖第25、26、27等3个空降步兵旅,每旅平时编制2100人。旅由2个空降步兵营、2个反坦克导弹营组成,主要的武器装备有:120毫米迫击炮16门,20毫米高平两用机关炮44门,“米兰”式反坦克导弹发射架44部,“陶式”反坦克导弹发射架60部,装甲输送车82辆,直升机20架。旅是空降兵的最大作战单位,战时每个旅配属给1个陆军军,由陆军军长直接指挥使用。

  六、战后英国的空降兵部队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英于1945年解散了2个空降师,1948年又解散最后1个空降师,在武装力量中只保留了1个加强伞兵旅,番号为第16独立加强伞兵旅(16为1和6,纪念第二次世界大战中英军的第1、第6空降师)。第16伞兵旅一直保留到1977年,旅辖3个伞兵营,共4315人。1977年3月,英精简部队结构,压缩编制,第16伞兵旅旅部撤销,而3个营保留,2个为伞兵营,1个编为步兵营派往国外执行守备任务。1982年马岛战争后,英将第5步兵旅改编为第5空降旅,辖2个伞兵营、1个步兵营,以及防空导弹排,装备有卫星通信系统的通信排、机械连、装甲侦察分队、轻火炮分队、直升机支援分队等,全旅约5000人。此外,英军在莱茵集团军中尚有1个空中机动旅。

  七、战后意大利的空降兵部队

  意大利于1963年组建了1个空降兵旅,编制人数5000人,下辖5个伞兵营、1个炮兵营、1个特种营、1个供应营,以及指挥连、通信连、反坦克连、工兵连、直升机联队。伞兵营辖3个伞兵连。全旅的主要武器装备有:81毫米迫击炮24门,106毫米火炮30门,105毫米无座力炮18门,“米兰”式反坦克导弹发射器180具,直升机12架。

  八、以色列的空降兵部队

  1948年9月以色列建立了伞兵小分队。1953年从战斗部队中抽调一批骨干,组成了第101部队,用于敌后作战。1954年第101部队与伞兵分队合并,组成第202伞兵旅。1967年第三次中东战争中,第202伞兵旅改称第55伞兵旅。1969年2月以军成立了步兵——伞兵司令部。根据国外资料介绍,70年代末以色列已有5个伞兵旅。其中,2个为整编旅,每旅3000人;1个简编旅,人数为整编旅的一半;2个架子旅,战时根据需要扩编。此外,尚有5个机动步兵旅,受过空降训练,能够执行空降作战任务。整编旅下设2—4个伞兵营,1个迫击炮营,1个反坦克炮营,以及高炮连、侦察连、工兵连、通信连、特务连等,伞兵营有3个伞兵连。平时旅的主要武器装备有:120毫米迫击炮12门,106毫米反坦克炮32门,81毫米迫击炮36门,20或30毫米高射炮12门,以及“陶”式、“龙”式反坦克导弹。旅遂行任务时,加强装甲车150辆,吉普车190辆。

  九、印度的空降兵部队

  80年代末印度陆军现有1个空降旅——第50伞兵旅。该旅成立于第二次世界大战。1941年10月,英军在印度组建了1个伞兵营,年底扩大为1个旅,即第50伞兵旅。1943年,该旅编入英军第44空降兵师。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第44空降师解散,1947年印、巴分治时,印分得第50伞兵旅;1948年印独立后,第50伞兵旅编入印国防军。印伞兵部队属陆军系统,由陆军司令部下设的伞兵司令部领导。80年代初编制人员3000人,下辖3个伞兵营,1个野炮团,以及工兵连、通信连、侦察警戒连、勤务连、医务连等。主要的武器装备有:106毫米无座力炮24门,75毫米防坦克炮24门,60毫米迫击炮36门,81毫米迫击炮18门。据外电报导,1986年印又组建了一个具有空降作战能力的空中突击师,约2万人。

  十、战后日本的空降兵部队

  80年代末,日本有1个空降旅——第1空降旅,隶属陆军东部集团军。1954年,日本在美国扶植下,开始筹建空降兵部队,曾派人到美国接受空降训练。1955年1月,组建了空降训练队,1958年由空降训练队扩编为第1空降旅。旅编制人数1346人,下辖1个空降步兵群,1个重迫击炮营,1个无座力炮队以及保障连、管理连。空降步兵群辖3个空降步兵连,重迫击炮营辖2个迫击炮连。主要的武器装备有:75毫米无座力炮6门,105毫米无座力炮4门,60毫米迫击炮12门,81毫米迫击炮6门,106毫米迫击炮8门。

  十一、台湾军队的空降兵部队

  1949年4月,国民党共有3个伞兵团,第3团在撤往台湾的途中起义,第1、2团逃到台湾屏东。1950年9月,逃到台湾的伞兵改编为空军伞兵司令部,1951年2月又改为空军伞兵总队,5月改隶陆军,辖4个大队。1953年5月由屏东迁往龙潭,缩编为2个大队,改称游击伞兵总队。1955年4
  月游击伞兵总队改编为空降兵教导团,辖3个步兵营,约3000人,驻回屏东。1965年3月改编为空降司令部,辖4个空降步兵营、1个特种空降营、1个炮兵营,共4900人。1967年7月扩编为2个旅,辖4个空降步兵营,3个特种空降营,2个炮兵营,约8000人。1974年3月,空降司令部与特种作战号令部合并,改称空降特种作战司令部,辖2个空降旅和4个特种作战总队。1979年4月,特种作战部队改编为宪兵部队,空降特种作战司令部改名兵空降司令部,仍辖2个空降旅,陆军航空指挥部划归空降司令部领导。
  空降旅下辖3个空降步兵营和1个炮兵营。空降旅平时编制2695人,战时3347人。空降步兵营630人,辖3个步兵连和1个重兵器连。全旅主要的武器装备有:120毫米迫击炮18—24门,81毫米迫击炮16门,60毫米迫击炮48门,106毫米无后座力炮64门,重机枪16挺,轻机枪52挺,火箭筒36具。
   
第二节 运输航空兵部队

  战后的军用运输机发展了4—5代。50年代的军用运输机,采用活塞式航空发动机,其最大起飞重量为20—90吨,巡航速度为每小时300—380公里。60年代,研制了装有涡轮螺旋桨发动机的军用运输机,如美国的C—130型运输机,苏联的安—12、安—22运输机,其最大起飞重量增大到100—250吨,巡航速度达到每小时450—750公里。70年代,军用运输机开始采用涡轮风扇发动机,使起飞重量和巡航速度又有了大幅度提高。如美国的C—141、C—5A和苏联的伊尔—76型运输机,其最大起飞重量为150—350吨,巡航速度超过每小时900公里。军用运输机的发展,推动了运输航空兵部队的发展。美军于1946年建立了空军空运部,1966年改编为军事空运司令部,并从1976年起直属参谋长联席会议领导,成为为美三军提供全球性战略空运和战术空运的军事空运组织。80年代末,美军事空运司令部下辖14个空运联队,有C—5A运输机72架,C—141型运输机234架,C—130型运输机240架。此外,美军的战术航空兵司令部还有各种运输机500架,空军后备队、国民警备队和民航预备队有各种运输机870架。美军共可集中运输机1960余架,一个航次可输送10万余名武装士兵,3昼夜可将2个陆军师从本土空运欧洲。苏联1946年组建了空降运输航空兵,1955年改编为军事运输航空兵,作为苏联空军的一个独立兵种。到80年代末,苏军事运输航空兵下辖7个运输航空兵师,有安—22、安—12、伊尔—76等中、远程运输机960余架,安—24、安—26等近程运输机600余架。其远程空运能力,如以单机装载标准计算,在5000公里距离上,一个航次可输送3万名武装士兵,即2—3个空降师。如不限航程,全部运输机一次出动,可运送武装士兵10万人。
   
第三节 直升机部队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苏的直升机以惊人的速度发展。
  美军在50年代初的朝鲜战争中开始使用直升机,60年代的越南战争中得到迅速发展。1961年美军只有数个中队的数十架直升机在战场支援作战。1965年直升机发展到了324架,1966年2000架,1968年3500架,1970年达到4000架。到80年代,美军有直升机1.2万架,占美国现役飞机总数的40%左右,其中,陆军拥有直升机1万架。陆军直升机由
  以往的运输机型发展到多种类型,如有火力支援直升机AH—IG、AH—IS,侦察直升机OH—6、OH—58,通用或多用途直升机UH—21、UH—60,运输空降直升机CH—47、CH—54等。美陆军直升机大部在各陆军师。开始分散在陆军师的炮兵部队中,50年代少数师成立了航空连,60年代所有陆军师都有航空连,并扩充到数个连,1968年各陆军师成立了航空营,70年代在新组建的装甲侦察营、电子战情报营中也编有直升机。80年代在改编“86型”师时,航空营扩编为战斗航空旅。
  苏军于1965年才开始装备直升机,起步虽晚,而发展很快。60年代末,有直升机1500架,70年代,增加了160%,达到4000架。80年代,苏军有各种直升机6000余架,占现役飞机总数的27%,共有米—1、米—2、米—6、米—8、米—10、米—14、米—17、米—24、米—26、米—28、卡—25、卡—27、卡—32等13个型号。其中,米—2、米—8、米—6等轻型、中型、重型运输直升机占80%。苏军每个集团军编有1—2个直升机团,每团有各种直升机40—60架。80年代后期在部分陆军师中组建了直升机大队,每大队有直升机18架。
  据国外资料,1983年全世界军用直升机约2.5万架,大部编在陆军。直升机架数与一万陆军比:美国为98,英国为60,原联邦德国为40,法国、伊朗为37,日本为32.6,意大利为30.4,苏联为22,印度为11.5。

  ------------------
  allan9扫校
后一页
前一页
回目录
回首页